晏子使楚的阅读练习题(精选4篇)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事夫子:侍奉晏子。 (3)仄陋:狭窄浅薄。 (4)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5)弼:纠正。
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8.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2分 )
(1)然则何为使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 1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分 )
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 2分)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
⑴整体感知
《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⑵通假字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
⑶古今异义
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 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
⑷文章结构: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晏子反驳楚王(高潮)——楚王低头认输(结局)
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
⑸写作技巧:
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
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阅读的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之习辞者也(善于) ②今方来(正要) ③何坐(犯罪)
④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⑤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⑥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2、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对楚王的无理,晏子本可以据理力争,慷慨陈词,进行反击,可他为什么不那么做?
[答]正面陈述不如反唇相讥有力,而且有智慧。
5、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如果没有,请说说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答]没有。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6、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答]植物的生长受环境(温度、土壤等)的制约和影响。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参考译文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但是晏子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④景公好弋(射)⑤寡人闻命(指教)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二、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7.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请(2)今臣使楚 使:出使
(3)晏子对曰 对:回答(4)比肩接踵而在 比:并、挨
8.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
(1)(2)出使(3)(5)(6)让、派(4) 使者
9.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晏子使楚的阅读练习题】推荐阅读:
晏子使楚的课件12-16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6-30
晏子使楚的说课稿简短12-27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11-04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07-25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10-20
《晏子使楚》课后教学反思12-14
《晏子使楚》语文听课心得01-28
《晏子使楚》课件教学设计06-01
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