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精选8篇)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篇1

班级: 建筑1102 学号:11190240** 姓名:** 调研主题:教育类建筑(小学)分布现状、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调研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第1周 调研地点:西安 指导老师:**、**

教育类建筑(小学)分布现状、特点及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影响

作者:** 学号:11190240**

(陕理工土建学院建筑学专业1102班)

指导老师:**、**

【摘要】本课题的调研通过选取知名小学,国营企业小学和教育机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包括所处地理位置,同类型分布现状,不同类型的分布关系,以及各个对象所涵盖的服务范围。

【关键词】小学、分布现状、建筑环境

1.实习安排

1.1实习地点

西安 1.2实习时间

2016年2月29日-2016年3月3日 1.3实习具体安排

2月28日下午4点-6点,在西安南门书院青年旅舍签到,并按小组制定调研计划。(西安市南门里顺城南路西段2号)

2月29日早上9点40准时在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集合,牢记携带身份证,集体入馆。(西安规划馆在行政中心地铁站d出口,张家堡广场东北)

2月29日下午13:30在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门口集合,参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

第1页,共6页

陕西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调研实习报告

3月1日-3月3日,根据小组制定的调研计划,分组调研,按照计划,老师随时到点抽查,并及时根据调研情况与老师沟通,以便顺利完成毕业调研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调研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实习,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的特征。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对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其所处的地域环境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这是建筑设计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样,如果缺少了这样一个环节,那么也无法联系实际去进行图书馆系馆建筑的设计。

3.调研实习过程和内容

本次调研实习共计耗时四天。第一天为集体调研。3.1西安城市规划馆和大明宫遗址参观 2月29日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行政中心的西安市城市规划展览图3.1.1西安市交通规划图 图3.1.2北客站

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一起回顾了西安这座历史古城的前世今生,了解了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规划。对于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一个建筑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建筑设计与历史人文都有很深交集的学科。我们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当回忆一件很久远的事的时候,出现在脑海中的只是一些片段和画面,历史同样如此,以记忆和片段的方式在现代重现。这些片段和画面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场景,历史的场景。从丰镐二京到秦阿房宫,从汉长安城到隋唐遗风,直至明清西安府,历史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正前方的电子屏幕结合着脚下的不时变换着灯光色彩的全市模型生动地展现了西安市未来规划的蓝图。西安将建设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构建中心城区片区,阎良-高陵副中心片区、临潼-蓝田副中心片区及户县-周至副中心片区,和秦岭生态保护区。已经开通的地铁一、二号线和即将开通的线路,便捷通达的公交系统,连接各大城图3.1.3丹凤门城墙 图3.1.4铜车马装饰物

市及县域的客运

第2页,共6页

陕西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调研实习报告

站以及连接国内外城市的西咸机场,共同构成了公共交通系统。覆盖范围广,为市民生活出行及对外交流提供了方便。

2月29号下午,我们参观了大明宫遗址和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厚的城墙上土黄色的干挂石材与同色的地面铺装融为一体,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西风忽来,城墙上彩旗猎猎。广场上晒太阳的人,三三两两,天空飞着几只风筝。天空湛蓝,路边高高的似路灯一般的杆上有金属制的铜车马,风一来,那车轮和伞状的顶棚就转动起来。还有那异域商人的驼队,诉说着遥远丝绸路上的故事。

参观完遗址公园,我们步行来到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是陕西省首个建立在工业遗产基础上、以一个民族工业企业发展兴衰和产业转型为背景的新型博物馆。是利用大华纱厂1935年所建的织布车间的建筑遗存改建的。“大华•1935”项目根植于1935年投入生产的长安大华纱厂,承袭珍贵的近代工业文明遗存,集合现代社会城市的综合功能,定位为涵盖文化艺术中心、工业遗产博物馆、小剧场集群、购物街区等城市生活多种功能、多样文化、多元消费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最大程度地将原有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注重公共空间和交流空间的打造,加入现代设计元素,利用原有民用建筑材料与现代装饰材料相对衬,结合美轮美奂的灯光设计,以及大师手笔的景观绿化,打造出纺织文化传承、精品剧目视听、艺术品展览、都市时尚休闲相融合的大型

图3.1.5工业风建筑

综合文化中心。也是西安首个工业遗产的展览中心。

走进大华,让我想到了成都的东郊记忆公园。东郊记忆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它是集合了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在建筑风格上,东郊记忆实现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还有能容纳3000观众的成都舞台,汇聚了各类音乐资源。相较之下,西安的大华,显得

冷冷清清。昔日的厂西门已觅无踪影,厂区里面的车间房屋都已进行了改造,像是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综合商业购物、艺术中心等分区域的场所。在北面厂区道路一侧,还保留了蒸汽管道;东南面留有“长安大华纺织厂”繁体字门额的老南门门房及其院落,应该是极具标志性的建筑了;其西北面是水泥装饰的门额“生产车间”,其上方是工业齿轮图案;沿其门前道路一直往东就到了博物馆。博物馆门前的南面,保留有发电厂的一些设施。

博物馆是利用大华纱厂1935年所建的织布车间的建筑遗存改建的,这栋单层大空间的厂房建筑体是大华纱厂迄今保留最完整的工业遗存之一,为西北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单体钢结构工业建筑。大华纱厂是迄今保留较完整的唯一一处近代工业遗存,是西安工业文明的符号和代表。大华纱厂作为西北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实业救国的大时代背景下兴起,经历了民国时期的艰苦创业和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新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转轨变型,为陕西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间留下了不少历史印记。博物馆展示厅以顺应发展、与时俱进为主线,分三个展览部分展示了大华纱厂兴起及历史变迁的过程,折射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图3.1.6生产车间

第3页,共6页

陕西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调研实习报告

一走进博物馆,就会看到在接待大厅原厂房旧有的墙壁上,由纺织机械部件“组合而成”的“凤凰涅槃”图案。馆内将划分工业遗址区、工业历史发展实物及图片展区、情景模型演示区、工业名人主题展示区等不同板块,其中,运用原大华纱厂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展示了大华纱厂70年的风雨历程,展现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的“活化石”。

周边的建筑群,有浓浓的工业风,还留存了从前大生产时代的记忆。店铺零零散散地开着,期待它有一天能如东郊记忆一样焕发光彩。3.2分组调研实习过程和内容

从实习的第二天开始,我们以毕业设计课题为分组方式,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对西安三所类型各不相同的小学的实地调研。3.2.1庆安小学

企业简介: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庆安公司)创建于1955年10月,是我国“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集航空机载图3.2.1庆安小学放学场景 图3.2.2庆安小学操场教学楼内景 武器装备、飞行器操纵控制系统(装置)两大专业优势为一体,是中国大型的机载设备研制、生产企业。庆安公司主要承担航空航天机载设备系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学校背景: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小学(简称庆安实验小学)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团结一路中段,是西郊最著名的一所小学。庆安实验小学现有学生2825人,47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23人。学校现有四栋教学大楼,建筑面积7553平方米,拥有大队部、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完善的一部二十室,另外还有375座的多媒体多功能阶梯教室。

庆安小学位于团结一路,城市次干道上,交通流量不大。学校被庆和、庆安、庆怡、庆泰、庆裕、庆康等属庆安集团家属区的小区环绕包围,学校周边环境整体较为安静。上学放学时间段,家长多为自行车或走路接送,学生按班级有次序地放学,道路交通没有明显拥堵。学校周边基础设施较完善。3.2.2远东一小

学校简介:

第4页,共6页

图3.1.7大华博物馆外建筑

陕西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调研实习报告

历经风雨五十载的西安远东一小(现名为: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团结南路3号,北依丝绸群雕,南临高新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98.4平方米。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500余名。

图3.2.3远东一小

图3.2.4远东一小入口外道路

学校位于团结南路,距离丰镐西路与团结南路十字不过70余米。东临远东社区十八街坊,北邻远东小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善。3.2.3 西工大附小 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位于西安市南郊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院内,是隶属于西北工业大学的自办全日制小学,始建于1957年。学校目前有51个教学班,未来将扩充至54个。共2500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00平方米。学校设有微机室、图3.2.5西工大附校门 图3.2.6西工大附小外道路

语音室、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琴室、乒乓球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厅、体操房、科技馆、校园网络和学校电视台等10多个大中型专业教室。

西工大附小位于西北工业大学友谊西路校区内。小学校园被大学体育场馆,宿舍楼等包围。环境幽静,学生多为教职工子女,不存在上学放学期间多的交通安全隐患。学校简介: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5年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坐落在西安高新路南段,北靠高新区体育活动中心,西临新纪元公园,南依花园别墅,东接枫叶广场,交通方便,环境幽雅。校园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00多平方米。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拥有造型独特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四季常青的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上,有羽毛球场、排球场、篮球场、联合器械场、200米环行跑道和100米直跑道。学校拥有五个微机教室、两个语音教室、一个320座

第5页,共6页

图3.2.7高新一小放学交通情况

陕西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调研实习报告

位的多媒体阶梯教室,以及体操房、舞蹈厅、健身房、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会议室、贵宾接待室、学校电视台演播室、编辑剪辑室和3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

主入口门前路宽16米,位于城市次要干道上,放学期间会严重影响道路交通。放学时间整体较早,错开了下班人流高峰,但家长多用车接送,放学瞬间车流量大,十分钟内多达160-170辆。

4.调研成果总结

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和教育局的学区划分文件的内容来看,西安现小学分布现状如下

1.知名小学分布较为均匀,基本覆盖全市。由于知名小学的生源覆盖率较大,因此多选址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学校周边配套设施建筑齐全,文教类辅助行业发达,学区房价高,带动了周边的文教类经济产业发展。

2.国营企业小学,生源覆盖面基本为该企业子弟,周边没有刻意发展文教辅助行业的明显现象,选址较为随意,多处与次干道以下等级城市道路。周围房价没有明显受到影响。

3.教育机构小学,以品牌效应为主的招生途径。生源覆盖率较大,交通要求较高,但周边环境受到影响一般。学校分布情况没有明显特点。

5.调研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之前,虽然在书本上多次看到过这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团队的精神,但没亲身经历的东西毕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做事要有计划,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之前列出我们有多少时间,我们打算用多少时间,我们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这次调查实践,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不地学习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读死书是没用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一件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把一件事情做到很全面的,毕竟个人的思想是赶不上团队的思维。所以我觉得要真正的做好一件事还是需要必有的团队精神。当然我们小组的团队精神还是很不错。

本次调研通过选取知名小学,国营企业小学和教育机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包括所处地理位置,同类型分布现状,不同类型的分布关系,以及各个对象所涵盖的服务范围。

成绩:

批阅人:

批阅时间: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篇2

1 项目概况及难点

该项目为新建7轨42班完全小学, 基地位于南京市某软件产业园区。该区域发展已相对成熟, 用地紧张, 项目基地限制重重。

(1) 用地南北狭长, 西北和东南角均有现有建筑, 且拆迁周期长。故建设单位要求分期建设, 一期建成的校园须满足《江苏省义务教学办学标准》的教学及办公功能 (含地下停车场) , 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 部分运动场地和次要功能远期建设。

(2) 即使不考虑分期, 除去室外运动场地, 剩余可建面积已捉襟见肘, 一期仅有的可建用地宽度难以容纳长度大于四间教室并列的教学楼。

(3) 基地北侧和东侧均为城市干道, 规划要求校园主入口须设置在用地东侧, 然而该位置现有建筑短期内无法拆迁, 故一期需在北侧设置临时出入口, 并保证校园内步行安全。

(4) 校园南侧为居民区, 基地原址为厂房, 最低点比周边市政道路低3 m左右, 而运动场地需平缓, 这就为场地竖向设计增加了难度。

2 分期策略分析

教学区域的布局分析是解决本项目难点的切入点:一期可建范围很小, 若将校舍整体规划在面积相对较大的西南侧, 将很难营造出优质的校园氛围, 而且会对居住区产生影响, 又不利于城市沿街面的美观。因此, 最终的设计方案, 利用东北角的狭长可建区域, 由北到南依次设置风雨操场-食堂以及教学楼群体, 地下停车库设置于风雨操场地下;东侧正对未来主入口区域设置办公实验综合楼一期、球类及室外活动场地。次要功能远期加建, 300m操场压缩为东西方向的规范最窄尺寸, 设置在基地西北侧, 与一期教学楼之间通过围墙与原有建筑分隔;综合楼二期部分为合班教室与报告厅, 与一期通过分隔缝断开, 远期合建。

3 功能分析

行政办公用房位于综合楼五层;教师办公用房分两部分, 一部分与普通教室及专业教室毗邻, 另一部分设置在综合楼内, 紧邻行政办公用房。普通教室全部设置在教学楼内, 分为三个教学单元楼与辅助用房的有机结合, 围合成两个景观内院, 为学生及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交流空间;教学单元楼山墙面面向城市道路, 避免干扰。由于基地狭长, 操场主席台及看台与教学楼走廊架空结合设置, 形成多元化教学-活动空间, 同时产生了富有趣味性的立面效果。专业教室设置在综合楼 (一期) 内, 与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学辅助用房等毗邻, 有效的将教学与管理有机结合。校史展示、活动室、图书馆等辅助功能区间设置在综合楼 (一期) 内;报告厅与合班教室为二期, 与一期由分隔缝隔开, 全期建成后为一座建筑整体、立面效果统一设计。环形跑道和运动场地布置在校园西侧。300 m运动场设计标高为场地最低, 与相邻校园道路存在3 m左右高差, 可以在顺应地势减少场地开挖的同时对人流进行有效引导, 避免人流、车流交叉。风雨操场-食堂紧邻300m运动场, 通过连廊与教学区直接相连, 其中风雨操场内局部设有夹层看台。

本方案中, 建筑体量的合理穿插形成大庭院, 校区所有建筑群由连廊或室外平台串联, 为校内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流线, 同时营造多个师生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真正体现生态化的校园模式。

4 交通及景观组织

在新校区的对外交通规划中应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 合理设置出入口和校前区, 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和影响。本方案中, 东侧校园主入口作为主要形象和礼仪的需要, 大门前设置开放的校前区, 形成并放大城市空间的节点。临时停车场一期设置在北侧入口附近的风雨操场-食堂底层架空层, 与食堂后勤辅助出入口毗邻;二期设置在东侧主入口附近, 位于综合楼二期底层架空区域;停车库设置在运动场底层地下室, 出入口靠近校园北侧入口, 避免人车混流, 方便教职工、访客使用的同时, 保障体育馆对外开放时车辆的管理。在整个校园空间内, 本方案釆用绿轴、庭院、院落组织绿地空间。通过步行系统、空间结点、院落组合与人的活动规律有效结合, 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 使校园处处生机盎然。

5 结语

综上所述, 建设用地条件受限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 往往需服务于复杂的社会因素, 对设计限制条件的理解和把握具有决定性意义。笔者认为, 最好的策略并不是以偏概全、机械的归纳方法, 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不同项目的关键环节进行筛选和逐步分析推敲。在实际的建筑设计项目中, 设计师往往游走于经济、适用和美观之间的模糊地带。最大限度的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资源集约性、关注使用者的行为模式, 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建立在限制条件之上的创造行为, 才更加接近建筑设计的真正内涵。

摘要:近年来,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校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 学校建设用地通常受到诸多限制, 因此, 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 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大化利用设计条件, 从而满足师生群体乃至周边区域居民的需求。本文以南京某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为例, 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用地条件受限,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文内涵和多元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目前,相对于农村小学作业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农村家庭、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文化教育条件差,农村学生文化面相对狭窄,学习能力不强;同时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淡薄;大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出现了留守儿童现象;加之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作业设计上,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甚至重复作业。。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作业:是指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以某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问题为主线进行的一种探究工作或活动,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材料的不断观察、筹划和思考,寻找合适的工具,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达到认知的过程。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就是立足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面对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现状,对作业多元化设计进行研究。

作业多元化设计:就是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弹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拓展学生思维训练的外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多元化评价:即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内容的作业多角度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领域。4、通过作业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他们的人生履历。

(二)现代课程评价理论

突出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及评价,感受自己的价值,乐于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多元智能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查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情况。

2.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重点

(1)开放化原则。(2)兴趣化原则。(3)多样化原则。(4)层次化原则。(5)实践化原则。(6)综合化原则。

3.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研究

(1)根据学生的语言环境、思维能力、认知表现、实践能力等多元表现,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作业设计为听、说、读、写、做、玩、观等多种类型。一二年级学生作业注重趣味性;三四年级学生作业注重综合性;五六年级学生作业注重创新性。

(2)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把作业设计为趣味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五、总结反思

1.课题研究接近尾声,回顾走过的历程,一定有遗憾和不足。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2.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

3.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总之,本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研究却不能停止。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杨俊权.《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2008年第三期

[3]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

[4]王群方.《改革课外作业 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上海教科研》.2006年第6期

[5]余琼.《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刍议》

[6]翁火英.《低年级语文拓展作业的设计》.《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5期

建筑学毕业开题报告 篇4

【一】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建筑工程)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

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

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

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

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

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二】建筑工程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

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

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

这些

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

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

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

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

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

的重要演进。

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

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5.变形。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

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

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

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

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

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

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

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

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

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

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 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

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

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 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

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

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 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

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 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

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

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

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

要求:

(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

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

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

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

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3.位移。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

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篇5

题 目:姓

名:学 院:专

业: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导师学科:导师职称: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诸暨市暨阳学院建筑系馆方案设计

魏 冠 峰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建 筑 学

建 筑102

201051685212 王 荟 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讲 师

教务处制

2014年 10 月25日

嘉兴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目: 诸暨市暨阳学院建筑系馆方案设计

专业班级: 建筑102 学生姓名: 魏冠峰 学号 201051685212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筑系馆是伴随着建筑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建筑思潮会在设计风格上对其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但其发展的主线还是受建筑教育发展本身所影响的。建筑系馆的空间构成是与建筑教育的发展逐渐磨合而形成的,作为建筑教育的物质载体,它要为教学活动提供所需的场地,更要体现出建筑教育思想的内涵。建筑系学生对于建筑的理解被建筑系馆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而建筑系馆空间环境也随这着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产生变革。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Louis Isadora Kahn,1901-1974)说过“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属下面与一群人讨论他对事物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一个老师,他们也不明白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在思想交流中做出反应,明白这个人的出现有多好。他们请求让他们的孩子们也来听这个人的讲话,很快空间形成了,这就是 初的学校。”由此可知,学校是空间,是具有教育活动的空间,是教育的精神内涵,其实体的形式并不是全部。同样,本文的研究对象——建筑系馆,指的是担任建筑教育空间的场所,并不拘泥于一栋或两栋教学建筑,只要发生建筑教育学习的空间,本文统一用惯用词汇“建筑系馆”表述。

建筑系馆对于在大学从事建筑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对于他们大学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场所。通过建筑系馆的各部分空间的功能划分,可以为学生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完善的硬件教学设备条件,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专业学习密切相关。而另一方面建筑系馆也可以以其直观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的空间组织引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其自身的外观形态、环境氛围也必然与其所在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发生密切的联系,一个优秀的系馆设计甚至可以成为该校园环境的重要标志和校园文化的重

要象征。

在此背景下,本设计试图从如何适应建筑教育发展为切入点对建筑系馆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建筑系馆的基本功能组成和空间特征及其组织方式以建筑环境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建筑系馆室内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营造的手法进行了探讨,从而建造出适合自己学校及专业特色的建筑系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

意义

(1)通过此次对教育类建筑的设计可以更深层次的掌握一些功能多样化的空间组织形式进一步了解建筑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对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也有更深一步的认识。(2)在此设计中引进一种新的思想概念“交流的意义”。何谓交流?要体现一种交流文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高年级与低年纪之间的交流,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交流等等,从而为各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创造丰富多样的环境条件。(3)通过此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材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主动地处理好建筑单体与其他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正确处理功能、技术、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国内,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建筑学专业教学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建筑教育的发展,以前建筑系馆中的种种弊端如配套教室和设施的缺乏等都慢慢暴露出来,许多老牌建筑学校开始发现现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矛盾是以有的教学环境和广大师生的需求不协调所造成的,纷纷重新设计和改造了建筑系馆,如同济大学继文远楼和明成楼之后又新建了建筑与城市规划 C楼,深圳大学建筑系新馆,天津大学建筑系馆改造工程,东南大学建筑系馆改造工程。理论方面,国内学者多从两大方向对建筑系馆予以研究,其一为建筑系馆设计实例方面进行阐述,如彭一刚院士的《〈限制与创造〉续篇——再谈天津大学建筑系馆的方案构思》、魏春雨先生的《有室之用——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姜传宗先生的《场所精神之追求─—华侨大学建筑系馆扩建设计》等等;其二则为从建筑空间组织方面加以总结,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娄蒙莎同学的硕士论文《新时期建筑系馆的人性化空间设计》、同济大学李书音同学的硕士论文《建筑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系馆研究》等,对本文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将从决定空间的因素出发,对建筑系馆的使

用者行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探索建筑系馆的空间,希望能丰富建筑系馆研究的相关的成果。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专业的建筑人才,这给我国的建筑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建筑师是教育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筑系馆应起到贯彻教育思想和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场地的功能,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建筑系学生感受空间和环境的最直接的对象。而国内建筑系馆建设现状是:许多院系并没有专门的系馆,而旧有的教学环境已经很难满足新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建筑系馆的设计如何适应建筑教育的发展。

这是反映了一种时代与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引起的思想意识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建造专业的系馆,希望通过专业的空间熏陶学生对专业的激情,使其更深入专业领域,对专业学习有更透彻的理解。

建筑系馆是个多元的空间组成,他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功能分区。在建筑中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或是拥有美观的外部形态,更多的是重视形成一种专业的领域空间,培养一种氛围,体现专业精神的传达,反映本学校专业的特色。根据大量的调研、资料搜查,发现在近些年的建筑系馆的建造上,越来越多的是考虑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化理念,专业的特色理论营建一种新型的空间概念,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和空间体验。摆在学生面前的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学习生活使用所需要的容器,他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传递着专业精神和文化的艺术品。在这里我们引进一种开放式沟通与交流的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开放性空间的营造,培养学生交流与协作的能力。

近年来,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背景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学的发展不再是在巴黎美术学院和包豪斯这两大体系下发展,而是呈现多元化的景象。建筑学跳出了传统范畴更多地与时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在文化、社会方面更加强调建筑与文化环境、人类精神需求相协调;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则更强调建筑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技术条件相适应。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以下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1.5倍行距!)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1.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建筑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立营造“建筑活力”的框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析我国建筑系馆的“活力’’现状,并对导致建筑系馆缺乏“活力”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其中阐述了“建筑活力”的概念和“活力”建筑的品质。然后,对现代建筑教育理念及影响其物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全球化、建筑市场、不同背景的院校教育以及建筑师因素等。

而后,构建建筑系馆的“活力”框架。通过对相关学科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建筑系馆的“建筑活力”进行横向剖析,分析建筑系馆的活力因子和影响因 素,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营造建筑系馆的“活力”,并进行了建筑系馆“活力” 空间的设计研究。最后,考察“活力”框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采取的方法:

(1)归纳法:依据现有资料和相关的理论,通过调研对建筑系馆的管理做分析,并结合实例论证和实地调查,对建筑系馆空间特征及其组织方式和空间环境设计进行研究。(2)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法:结合建筑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综合分析研究。(3)实例调研法: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4)交流学习法:通过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来得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筑学专业是个需要广泛交流的专业,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对于这种要求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忽视,而造成作为交流的物质支撑条件的缺乏和不完善。

这种情况已经束缚了渴望交流的情感需要及专业的发展前景,为此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能够解决这种束缚思想的问题。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室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空间,而不是限定这种交流。传统的教室,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交流无法实现。能否改变这种形式,使学生和老师更加自由?所以,在此设计中我更重视交流空间的营造和表达,希望引进一种“开放性交流”的概念。所以这个系馆的设计主要是想改变一种旧有的模式,创造新的交流形式。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从功能、结构及外部形态这些方面来深入考虑。

一是功能,建筑系馆不仅仅是一栋教学楼,他更象一个容器。我们在里面生活、学习、工作、交流、思考、娱乐。这里面的功能是复杂多样的,对各个空间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处理各部分空间时不能用一种手法进行空间表达,需要采用综合形式的空间组合。希望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满足不同空间的使用要求。办公、教学、实验、多功能演讲、娱乐、活动、休息等不同的空间都会在建筑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功能分区明确,流线合理,设施完善。

二是结构,因为空间的复杂和无序,因此在结构中大部分采用可以灵活分隔空间的框架结构,使其既有流动空间又有一定的隐蔽空间,部分也会加入砖混及梁板结构,以便满足一些特殊空间的使用要求。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空间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使建筑更加经济合理;运用先进的科技表达前卫的思想,并不束缚于传统的空间理念,这是我想表达的结构思想。另外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希望既满足教育类建筑的需求,也能反映一种时代及专业的特色。

三是外部形态。在对建筑的外部形态的考虑上,希望不光单纯的反映一种视觉效果,更能带有专业的色彩,反映现代教育的精神和理念,使其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毕业设计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暑假

工作任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设计院实习”学习任务,并准备毕业设计

题目,以备选题。2、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1~16周)1)、完成设计院实习学习任务。

2)、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18日:进行毕业设计选题。3)、2014年11月1日:下载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毕业设计任务。4)、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1日: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外文翻译两篇,并上传毕业设计平台。

5)、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20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外文翻译,并确定终稿。

6)、2014年11月1日:开始毕业设计内容,收集与查阅资料等前期准备,进行方案设计的总体构思。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1)、1~2周:进行:“毕业实习1”的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

2)、2015年3月1日~2015年3月20日:进行毕业设计各项图纸分析,(„„)完成基本平面图纸与总平面图纸的初稿。

3)、2015年3月21日~2015年4月5日:完成毕业设计(„„)初稿的内容。

(以上(„„)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具体的设计内容,不与本稿相同,也可略作修改,但时间不能改动)

4)、2015年4月6日~2015年5月20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提交毕业平台,并返校准备答辩材料。

5)、按时参加学院安排的毕业设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以下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1.5倍行距!)——以下是引用教材的格式:

[序号] 编者(多个编者用,号分隔).书名[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例如:

[1] 任玉峰,刘金昌,张守健,等.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 ——以下是引用期刊论文的格式:

[序号] 作者(多个作者用,号分隔).论文题目名称[J].期刊名称,年(期):起止页.例如:

[4] 李建文.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改革[J].施工技术,1999(10):8-10.*可与文献综述里的部分参考文献相同,但应查阅添加与文献综述不同的5~10篇参考文献,其中不同的外文文献2篇(外文文献要求外文原文参考文献)*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全文要求4000字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专业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意见:

旅馆建筑设计之调研报告 篇6

——设计前的调研

以下我将通过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我这短时间里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目录

1.旅馆的分类

2.城市旅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酒店建筑的意义 4.防火设计 5.停车场设计

6.建筑上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7.实例调查(该部分内容主要在PPT上,在此不必赘述)

一、旅馆的分类

参阅了很多的书籍,对旅馆的分类说法很多。我认为它的分类实际上一个很错综复杂的结构,既可以按地理位置来分,可以按规模大小来分,可以按星级标准来分,也可以按客源性质来分,还可以按经营方式来分。但无论哪种分法,都会兼有其他各种划分的内容。为了方便比较,我下面将以规模和性质来分。

(一)规模分类 A超大型酒店

1.主要特征和条件:2000客房以上 有大型赌场和剧场 有大型会议中心 有多样化的室内餐饮和商业街 有强大的城市交通外网支持 以及完整的酒店内部交通网络 有充足的市政建设和能源供给条件 有成熟的城市品牌和众所周知的安全、环境、服务标准 位于现代化的国际枢纽城市 有足够的空港条件能够吸引和调度大量多航线远途国际流动客源 2.包括:主题娱乐型酒店 主题博彩酒店

B大型酒店

1.主要特征和条件:1000间客房以上 有大型会议中心 有不少于客房数量千分之八的餐厅和酒吧数量 有自助餐厅、商场和休闲设施 交通比较便利 位于现代化大都市内城边缘地带的商业街区或城市新开发区 或位于拥有大型机场的著名旅游胜地 城市建设和商业经济发达 形象良好 也有比较知名的旅游资源 2.包括:会议会展中心酒店 大型度假村酒店

C中大型酒店

1.主要特征和条件:约500到1000间客房 有多功能会议及宴大餐厅 有不少于客房数量千分之八的餐厅和酒吧 有高档并时尚的游泳池及其他休闲康乐设施 交通非常便利 位于现代化大都市或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的商务、商业、文化中心区域或新开发区或位于距离大城市机场50km内著名旅游风景区 2.包括:

a.城市商务会议酒店(位于城市交通发达区域,有强大的会议、宴会功能,大型停车场和宽大的商务型客房;与飞机场之间有“准专用”快速公路连接;具有高等级服务标准的大酒店)

b.全套房式商旅酒店(位于现代化大都市,只接待预定客人或常住商务客人的全套房高档酒店)

c.枢纽型机场商务会议酒店(位于“国际型”或“门户型”枢纽机场中,有直接或间接廊桥与候机楼连接;特别提供出售票,办理快速登记机手续、转机手续行李托运与寄存等空港服务;所有客房以舒适和拥有最佳隔音条件为特色;拥有满足各类国际商务会议需求的大型综合性会议中心和餐厅、咖啡厅;有非标准游泳池和其他休闲设施;以接待“飞行会议”商务客人为主,接待散客为辅的大型高档酒店

d.综合性商业文化中心酒店(位于都市繁华商业文化街区,与商场建筑合为一体;有巧妙设计的回车路线和立体停车场;以充足的高档客房和若干品牌餐厅和酒吧为最佳拍档的高档消费酒店

e.较大的海滨度假酒店或滑雪度假酒店(安全救援和通讯设施最为现代化,相关功能也最为完善;有很高的环保标准,有充足的餐饮面积和商店,以家庭情侣旅游和中小型团队客源为主的高档度假酒店

D中型酒店

1.主要特征和条件:200到500间客房 有根据酒店档次和类别灵活设置、不拘一格的餐厅、酒吧、会议和康乐功能;交通便利;位于大中城市的商务中心区或商业街区或交通枢纽区和人口密集区,或比较成熟的城郊旅游风景区

2.包括:城市豪华酒店 城市商务酒店 中等全套房式酒店 普通枢纽机场酒店 购物中心酒店 政务迎宾馆 “三合一”酒店 纯住宿酒店 会议酒店 公寓酒店 中心车站酒店 企业宾馆 等等„

E中小型酒店和小型酒店

1.主要特征和条件:中小型酒店约50到200间客房 小型酒店50间客房以下.除了规模上和投资上的差异外,可以包括中星酒店中的几乎所有类型,同时增加新的类型

2.包括:度假精品酒店 城市精品酒店 设计酒店 城市或乡村客栈酒店 山区度假酒店 实验酒店 经济预算型酒店 等等„

(二)性质分类

A城市豪华酒店 特征:a在城市中心位置,是一座颇有年代的著名老建筑 b周边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被精品店包围 c高尚而精熟的服务标准 d不乏历史故事和世界名人的足迹 e 具有出自名师的优贵的室内设计并有著名艺术家作品和大量古典的收藏 f拥有世界级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品牌声望

B城市商务酒店(与城市豪华酒店的概念截然不同)基本特征:a位于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中 b大型 中大型或中型规模 客房数在200到1000间均可以 c酒店整体硬件标准较高,有专门的商务楼层;客房区域占酒店总建筑面积不少于50% d有足够的酒吧,餐厅和康乐设施 e大宴会厅同时是多功能厅具备充足的会议设施 多功能厅前去面积最低不少于厅内面积的三分之一 f良好的交通条件和顺畅的和室内的交通流程 g风格档次完全不受限制,既可以追求金碧辉煌的豪华,也可以追求现代风格的简约时尚 h注重室内设计的文化氛围,功能性 舒适性 便捷性和时代感是这类酒店的最基本设计要素 C主题娱乐酒店

D赌场酒店 :高度娱乐参与性 强调感官的刺激 绝对的安全性 强大的交通条件 非赌业的发展 E会展酒店 F会议中心酒店 G度假酒店 H机场酒店 I精品酒店 J设计酒店 K B&B酒店

二、酒店建筑意义

1.连接城市生命

酒店和其他建筑一样,都是城市整体系统的一个细胞,与城市互相依附而生存,两者应相互照顾,相互协调,酒店建筑要有长远的规划 2.传达酒店的信息

同其他公共建筑既有性质上的差别,又有形象上的不同,那就是无论楼房高低远近,其外观都要设法传达出一种非常明确的信息,即:我是酒店,而且应该通过这种传达表明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酒店,那一个级别和档次的的酒店。然而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很多酒店建筑设计都会在外观上最先出现问题,有的向学校,有的像办公室,有的像科研单位,也有的想博物馆,景象十分壮观,总之如果外立面没有酒店名字,这个建筑所传达的信息肯定是模糊的,这就失去了酒店建筑的特征的意义 3.满足酒店经营和发展需要

A规划酒店体架和室内外整体功能及流程设计 以满足经营的需要

B由内至外地构造酒店的每一个空间、形态,在确保酒店健康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塑造出酒店建筑的性格的特色

三、细节设计

1.酒店的交通流线设计

酒店的交通和流程错综复杂,不可不顺,不可阻塞,不可过长,不可超负荷,不可混乱交叉,更不可缺项、错位、断裂。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或淡化这个问题。

酒店交通流程系统分为“室外”和“室内”两大区域范围又在室内分为横向和竖向两大性质,还根据酒店的实用需求形成了不同位置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各种交通和流程,包括为客人服务的,为员工服务的 为物流服务的为安全疏散服务的甚至是为垃圾倒运服务的等等。在酒店交通设计事件中不仅要满足这些内容的需求,还要熟知其中的规则标准以及很多人性化和功能化的细节。在分划这些性质类别之后就要依据酒店的经营定位,规模,投资能力等因素对所有交通流程细比,量化的计算和结构性 系统性的设计.酒店交通设计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片面的依据客房的数量来推测停车场停车数目,就认为能足够解决酒店的交通问题.例如:室外交通就分为“通行设计”和“停留设计”,这其中有包括车辆、行人,包括客人部分和服务部分,包括货流、装卸和倒运。每组分类中又有跟细化的区别。在酒店交通的实际使用中,有些功能又有具体要求,如主入口车流的停驶间隔、会议大厅前的集中式车流疏导能力、用餐高峰期对社会客人车流量的承受力和疏导技术、出租车路线及候车区位的保障,酒店车流和临近路口 街道 及商业区的协调关系等等,在最初设计时这些需求不容易暴露出来,具有隐蔽性。而且很容易被某种简单的解释和并不太懂酒店经营的规划设计人员的某种“常规”说法所掩盖

因此,通行设计要重于停留设计,实用设计要重于规范设计,不能墨守成规

酒店内部的交通设计也很重要,但对一座建筑里不同需求,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进行有序和灵活的调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种调动又必须和室内环境 温度 采光 照明 经营项目 行走距离 服务性质 安全管理 防火疏散„„特别是客人心理 客人行为习惯等因素相联系,才能完成好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应该说,酒店设计中的交流与流程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建筑设计最早的方案阶段中就应该得到充分深入而准确的体现和保证,留给二次设计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2.舒适性设计

酒店舒适性设计包括三个方面:(1)身体的舒适;(2)感官的舒适;(3)心理的舒适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身体上的舒适”是关于人与环境或物体接触时的感受。对酒店而言,就涉及到内外交通是否方便,环境是否安全,也包括客人躺下和坐下后躯体感觉是否舒服,所有家具的尺寸和角度是否合适。只有“舒服”与“合适”兼备,“身体的舒适“才有可能性.总之,要使客人在酒店里一举手一投足都感到方便 省力 安全,每一次呼吸都感到舒畅 清新。在酒店的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应该处处迎合和适应客人对舒适的需要。

“感官的舒适”指人对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各方面的评价。对酒店设计来说,前两者最为重要。

空间 色彩 材质 光线 尺度 动与静 冷与暖 自然感觉 人文感觉等等视觉设计的基本要素 内在规律 和应用原则无论在哪家酒店都是相通的的和一致的,不同的只是风格的区别和创作水平的差异.人具有视觉欲望,即追求丰富感 因此我们有时候会在这些低平的家具群中摆置有大灯罩的 高度在1.2 –1.4m的装饰台灯。也会在这些沙发 台灯的背景和角落里摆置大号绿化盆栽或高大的植物,已形成多高度多层次的的组合和衬托。这一来,空间会丰富起来,客人就会觉得亲切,酒店就会显出了一种酒店味 另外,“视觉舒适”与照明设计也息息相关。照明设计要有层次和节奏感,目的是为了塑造酒店的气氛。它的设计一定要符合视觉舒适的原则,要有艺术性,要顾及客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听觉舒适也很重要。在材料的选用和开窗朝向上要好好考虑.避免这些会成为酒店内噪音、混响生成和传播的因素,降低酒店的档次

味觉和嗅觉是客人感受致微的、最有亲和力的感官因素。酒店前台上的清凉糖果、酒店庭院中植物和绿草的沁人香味、卫生间里香皂和浴液特选的味道等等„„星星点点的细节,却时时刻刻滋润着客人的心情

心理舒适 这是酒店设计师格外重视的问题 酒店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创造使客人心里舒适的环境 心里舒适也体现在酒店营造的美好人际关系。

3.酒店入口区域设计

酒店入口区域是指位于就的建筑大门前的,有遮雨棚的室外区域,是酒店的门面,是引导客人对酒店产生最初感觉和印象的区域,面积虽然不大,但在设计上却不能怠慢。下面谈下几项应该注意的设计内容

1)标志

酒店入口要安装明显的酒店徽标和店名文字组合 美术设计要精心地暗示出酒店的形象 级别 和突出的特点,以增加客人的兴趣 a规则

b识别位置

c照明 室外照明应体现照明度 商业色彩及全要素 2)景观

a主入口 主入口区域外要体现酒店的总体的设计风格 入口处的标志要清楚。从入口处及两侧室内的景物 设计要点:步行者步行专用通道要与车辆交通路线分开;要考虑通向停车场的流程 车位 和等候车位 旅游团体的专用出入口 障碍性设计 独立的入口 b 门

3)台阶与楼梯 4.酒店大堂设计 5.酒店卫生间设计 6.酒店照明设计概念 7.酒店客房设计

四、防火设计

旅馆建筑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建筑,在这里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车流等。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势必会变的很乱,对于突发火灾的可能性,作为设计者我们更应该充分地考虑这一点,对此在建筑平面设计的时候,给与尽量解决(如:缩短疏散距离,设置多个通向室外的出口,合理的布置平面以分开潜在的不同的起火源等等)此外,要有比较好的导视系统,即让人能够很容易找到逃生的路径和方向。在互联网上,我搜到许多旅馆失火的报道,报道中明明不是很大火灾,竟然会有人急的会跳楼.可见,危难发生时,人是多么的惊慌失措.对此注重和预防,我们的建筑设计就更能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五、旅馆停车场设计

小轿车停车尺寸2.5×5 一辆大轿车的停车尺寸为3×12 停车方式:1)用地内只坚决部分停车 2)全部地面停车 3)部分地面停车部分地下停车 4)地面多层停车或地面车库与地面车库结合 5)地面设临时停车位,另有车队在附近亦较为经济

总之,不论何种方式,总体设计是还需解决如何从城市交通允许的旅馆车流的出入口,合理顺畅的通过车道或机械到达停车位,并从停车位方便地到达旅馆的出入口 等候 离去的问题

一般自行式轿车停车位与通道关系如下图:

以下主要介绍:四种停车方式的设计(对于机械式停车不做详细说明)

(一)广场临时停车:旅馆入口广场的大小与基地条件 规模有关。即使用地紧,广场小,也应在入口前设停车位,以便接送客人,其上方应有雨棚遮雨。部分车在入口广场作短暂停留,一旦接送到客人即离去;部分车停留稍长时间,应疏导至停车场。大型旅馆应有相当长的停车位,团体出入口外的广场应有大客车停车位。

(二)地面停车场

仅有基地面积大的才有条件下设置。由于停车场汽车出入噪声大,因此在总平面中应尽量免靠近客房,往往是入口广场的子空间停车场的单位面积停车指标及造价较地下车库经济。

(三)地下车库

1)地下车库超过25个停车位时,车库疏散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轨道的坡道的坡度为1:10-1:12 2)其利用率与上部建筑柱网开间 进深有关理想的柱网尺寸恰好是停车尺寸的倍数一般避开高层,设在低层裙房部分的地下,以免庞大的柱子影响车库利用率 3)缺陷:造价高,在地下水位高 基地差的地区,不能做的太深

(四)地面多层停车

设计时注意的问题:柱网尺寸的取决于停车数和通道尺寸 尽量降低层高

车库布置以车道两侧停车方式最为经济合理,停车路线以单向环行为最佳

车库内应有,以保证一定的换气次数。良好的照明,消防设施,良好的机械排水系统,使坡道流入的雨水及内部清洗的污水的能迅速排出

此外,对于自行车的停放处的设计应注意:总体设计中,应在职工出入口附近隐蔽处设置自行车停车处,并有相应的遮雨设施。因与总体设计中其他项目同时完工以避免临时搭棚,随意停放影响观瞻 每辆自行车停车面积可按1.4-1.8平方米考虑(含自行车间距及推行车道)停车数可按职工总数的20—40%记

六、建筑上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密度 建筑系数 容积率 绿化覆盖率 绿化用地面积 绿地率 1.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的一个概念 建筑密度大,说明用地中房子盖得“满”,反之则说明房子盖得“稀”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不可能超过100%,一般不会超过40%-50%,因为用地中还需要留出很多面积作为道路绿化广场停车等等。

2.建筑系数 “建筑占地系数”的简称,指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计。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卫生条件及土地利用率。合理的建筑系数应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空间要求,并保证足够的道路、绿化和户外活动场地。3.容积率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积率越高,居民的舒适度越低,反之则舒适度越高。

4.绿地率是指建筑基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 专用绿地 宅旁绿地 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5.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比如一棵树的影子很大,但它的占地面积是很小的.直接反映了基地的绿化效果(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不同的概念。但他们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6.绿化用地面积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篇7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虽说空调已经广泛使用,但在学校建筑大量引入空调装置并不是好事;且由于当今社会高度提倡节约能源,为了保持空气良好品质,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应用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自然通风的技术优势

2.1 提供新鲜空气。

空调造成的“恒温环境”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建筑物中需要新鲜空气来提供充足的氧气,冲淡气味,尤其是稀释新陈代谢产生CO,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2 生理降温。

通过空气的流动,可以提高建筑物中人体汗液的蒸发速度。在25℃~35℃之间,空气的对流降温是人体调节舒适度的重要途径。

2.3 建筑物的夜间降温。

夜晚,用室外相对温度较低的空气替换室内相对温度较高的空气,使建筑物降温,以减轻白天的冷负荷。

3 自然通风的原理

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造成建筑内上部空气压力比建筑外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同时在建筑下部,不断有空气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这样形成的持续不断的空气流就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4 自然通风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对于学校建筑规范而言,有建筑物的朝向、空间布局、建筑群布局、门窗设计等,只有合理设计,方能达到自然通风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4.1 建筑物的朝向和平面形状

要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不但要了解当地日照量较多的方向,还要了解当地风的相关特性,包括冬季和夏季主导风的方向、速度以及风的温度。经测试表明: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冷负荷约增加70%。因此,无论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房间热环境,还是从减少冬季、夏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的角度来讲,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学校类建筑更应该如此。本身,在教室集中的教学楼等区域,安装空调机的需求较少,对会议室、教师办公室、休息室等个别需要布置空调的房间,应尽量避免将空调布置在东西朝向的房间,东西墙上有窗户的房间以及平屋顶的顶层房间。对实验室等有特殊温度需要,或集中的办公、休息区这样空调使用频率较高的建筑空间,应在房屋体积确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外围护结构的表面积,这直接减少该建筑的冷负荷,最终减少能耗。

4.2 建筑物的空间布局

教学楼通常多数是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空间布局上力求开敞,一般都以较大面积的窗口自然通风并实现教室采光。这样,才会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低限度的进行通风和温控设备投入,进而降低耗能。对设有空调系统的建筑,其空间布局应以紧凑为主要核心原则,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窗洞面积,这样可以减少空调负荷。

4.3 建筑群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现代学校要求建筑物之间能联络方便、尽量通畅、便捷,因此学校内各类建筑物多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群体也多以成团的方式组合,如学校学生宿舍,则一般采用的是行列式建筑布局,虽然建筑群内部的流场因风向投射角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总体说来受风面较小;错列和斜列可使风从斜向导入建筑群内部,下风向的建筑受风面大一些,风场分布较合理,所以通风好。

4.4 门窗开口的优化设计

在学校类建筑中,尽可能的优化门窗布局,减少门窗数量、窗墙比等,可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据测定显示,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因此,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应避免采用一些直接或间接增加门窗面积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洞口面积;另外,当门窗洞口面积增加,外墙面积减少的时候,也就是窗墙比加大的时候,其将直接影响建筑的热特性,则在学校实验室、冷库等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应尽量减少。

4.5 注重“穿堂风”的组织

“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人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显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越大,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通风越流畅。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4.6 屋顶的自然通风

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作为建筑共享空间的中庭就可以胜任这个“竖井”的职能,一般来说,其所占空间比例以超过整幢建筑的1/3为宜。这种屋顶的自然通风一般有:一是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二是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4.7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可持续能源转化为动力进行通风。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被动的太阳能技术包括:利用合理的建筑设计达到自然通风和采光,利用遮阳设施调节教室光线等。通过采用主动太阳能技术,实现建筑增量成本少,提高建筑舒适性,降低学校能耗的建设目标。

5 总结

综上所述,与其他相对复杂、昂贵的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所普遍采取的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廉价的技术措施,它具有节能、清洁的优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自然通风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自然通风系统只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单靠它很难达到舒适的目的,它只是营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整体方案中的一部分,加上良好的保温隔热、采光、遮阳等才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因此,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者应该从建筑物的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到构造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对自然通风的可应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解决学校建筑物的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摘要: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降低能耗, 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自然通风的技术优势, 建筑中自然通风的原理, 以及自然通风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自然通风,学校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自然通风与节能舒适性分析.山西建筑, 2010, 36 (18) .

[2]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节能.浙江建筑, 2008, 25 (12) .

[3]张宗尧, 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 2000.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小学 篇8

【关键词】教改实践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06-01

1.研究意义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是考核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加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协调,进一步强化建筑师基本素质的综合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客观上还面临着考研、择业等多项任务,这有可能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毕业设计前期调研及构思方案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处在大学毕业前一個非常特殊的阶段,个别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散漫,效率较低。这两方面导致的结果是:调研深度不够,方案构思难以进行;中期方案难以深化,甚至方案严重不合理,以至重新构思;建筑作品细节推敲不足,作品单调,缺乏个性和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选取2010~2013届年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作为教改对象,连续4年尝试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期提升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2.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确定与实施

2.1过程控制方案

过程控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训练和深度要求,将毕业设计总过程划分为: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一草)、方案深化阶段(二草)、方案完善阶段(三草)、正图阶段、设计文本阶段等。每个阶段给出具体时间节点,给出明确的成果完成及交付日期,明确给出各阶段成果的质量标准与分值。

2.2质量控制与评价

2.2.1毕业设计成绩组成

我校建筑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组成是:平时成绩占30%(导师给出),中期考核成绩占30%(由全体导师给出的成绩平均),终期答辩成绩占40%(由答辩小组教师给出的成绩平均)。

2.2.2 平时成绩构成

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设计质量,必须强调每个环节的比重。表1给出的是平时成绩构成表,其中明确给出了各环节满分分值和相应要求。有了明确的环节分值,学生对各个环节都予以充分的重视,特别是会对前期的调研、方案构思,投入了应有的精力和热情,而调研和方案构思的有效实践与强化训练,又为其就业面试、考研复试提供了有效的专业能力支撑。

表1 平时成绩构成表

(1)强化考勤制度

从表1中可见,表中给出了15分的纪律分分值。并明确规定:前三次请假不扣分,第4次开始,请假一次扣纪律分5分。纪律分为0者,不得参加毕业答辩。这样的纪律要求,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需要参加招聘会、研究生面试等正当请假要求,另一方面有效地约束了纪律散漫学生。四年来,设计小组在为期14周的设计过程中,未出现请假超过3次的现象,未出现无故旷课、纪律散漫的现象,有效地控制了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

(2)强化过程设计与指导

在为期14周的毕业设计指导中,每周全组集中两次时间,每次5个小时以上。非特殊原因,全组同学必须到场。在这个过程中,每阶段完成以下内容:①选取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吸收; ②对每一位学生均做到:一对一进行设计辅导,其间允许其他学生参与观摩、学习、讨论;③每位学生展示并讲述自己的阶段成果;④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阶段成果进行实时讲评,在认真详细批改的基础上,再对全组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讲评并给出该环节成绩。 3.考核结果

通过阶段培养训练,2010~2013年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的毕业设计学生,均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成果,未出现不及格阶段成绩。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方案构思创作能力、 实地调研及资料分析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2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有1名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建筑学专业唯一最高奖),有3名同学获得学院优秀毕业设计;2013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有1名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建筑学专业唯一最高奖)。图1为2010~2013年度三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的最终毕业设计成绩分析图。

图1 2010年至2013年度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的最终

毕业设计成绩分析图

4.结束语

采用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设计阶段各环节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踏实、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并在此过程中有效梳理、充实专业知识,提高、完善专业技能,顺利实现与就业阶段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杨海荣,宋建学.“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57-158

上一篇:会计信息系统 金蝶 K3 实训报告 心得体会下一篇:习作讲评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