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总结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总结(精选8篇)

观察物体总结 篇1

五年级 王敏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学生经历了“欣赏(陶醉)→探究(深思)→创作(表现)”这样一个过程。这一次活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开始,先给同学们讲讲如何操作、操作的方法,其次,活动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探讨、操作从而使学生获得可能性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习。再次,活动时,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因为实践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在运用动手折,用眼观察等操作来理解知识,形成创新意识。

本次的活动设计,体现了学数学,创造性的用数学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观察的过程中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活动。在这些操作过程中,让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同伴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体验了动手、动脑、与同伴协作的乐趣,并在操作学习中发展空间思维能力。使数学真正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观察物体总结 篇2

一、教学前测

本次前测共3题, 被测班级为我校503, 504班学生共9人. 前测的有关信息及分析如下.

第 1 题:

结果:本题是对教材例2进行改编而成的. 在91名学生中, 89名学生正确, 占97.8%.

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并且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学过观察物体, 因此, 要求学生思考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时的形状是什么, 他们会结合图片中的“实物”, 通过虚拟移位观察、想象出观察到的形状. 可见, 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形状对学生而言不是难点, 关键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

第 2 题:

结果:本题是教材中练习八的第3题. 完全正确的有85人占93.4%.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出错的6名学生, 错的都是第二空

分析: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从正面、上面看的物体形状, 对学生而言相对简单, 而从左面 (侧面) 观察物体、想象形状对空间观念较差的几名学生稍有难度. 因此, 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从左面 (侧面) 看到的形状为主.

第3题:一个物体, 从正面看如图1. 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想到几种写几种, 越多越好. )

结果 (见下表) :

分析:本题主要检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检测结果呈常态分布. 同时, 从结果看存在两个明显的 现象 (问题 ) :一是“面”、“体”概念不清 , 即“平面”与“立体 ”混淆. 题目要求想象物体, 属于“体”, 不少学生画“形”.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从观察的“体”到想象看到的“面”的引导, 以此来发展空间观念. 二是说出2种的学生最多, 占54.9%. 但是这两种几乎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说明学生对具体物体的想象受数学课堂教学的限制, 拘泥于课本中的物体, 而不会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 因此对学生空间想象的广度可做适当的引导与加强.

二、观察物体“看”什么

根据教学前测可以发现,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有较高的学习起点, 如果仅以教材中安排的那样, 只要会说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情形就行了的话, 显然起点太低, 学前与学后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那么, 经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想要“看”到什么结果呢? 我以为,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看:是否关注观察的“体”与想象的“面”的联系与沟通在学习中, 学生观察的是具体的物体, 是“体”, 而要求从不同方向观察, 说出观察的结果, 却是“面”. 在“体”与“面”之间的转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因此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体”与“面”的关系.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的物体, 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二看:是否关注观察物体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相对的大小、位置关系. 由于五年级学生所观察的物体是以“组”的形式出现的 (至少有两个物体) , 那么在正确表达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前提下, 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物体之间相对的大小、位置关系, 对于他们空间观念的有效构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看:是否关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 需尽可能地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以更好地构建空间观念.

三、教学实践片断

1. 观 察圆柱 , 分别画出从正面 、左面 、上面看到的形状.

(1) 出示圆柱 , 引导学生观察 , 并按要求画出图形.

(2) 检查反馈: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3) 不少学生认为 , 从正面与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 :

(4) 思考:从正面和左面看, 看到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呢?

(5) 操作 : 用摄像头对着圆柱 , 不断移动 , 当与被观察的圆柱保持水平方向时, 观察到的形状为长方形 (或正方形, 观察底面直径与高相等的圆柱, 操作相同, 方法相同) .

2. 教 学例 2.

(1) 同桌2人为一组 , 前面摆放形如例2的实物图. (如图3, 左边是乒乓球, 右边是薯片筒加工后的圆柱. )

(2) 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形状. 要求先仔细观察, 再画一画 (画草图) .

(3) 反馈.

1反馈正确的结果.

2重点辨析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

第二种:

讨论得到:所画的形状是正确的, 但所呈现的相对位置、大小不正确.

(4) 进一步感悟物体的相对位置、大小关系的变化.

1操作:把两个物体左右再分开些,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 结果会怎样?

2操作:把两个物体前后错开些,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 结果会怎样?

(5) 根据看到的图 , 感悟实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出示:如果看到的图形如图7, 那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先想一想, 再动手摆一摆.

3. 练 习 , 根据提供的观察结果 , 想象是什么物体.

依次出示 (如图8) :

(1) 根据从正面看的形状 , 可能是两个什么物体 ?

(2) 再出示从左面看的形状, 追问:可能是两个什么物体?

(3) 最后出示从上面看的形状 , 追问 : 是两个什么物体 ? (左面是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 , 右面是一个正方体. )

[感悟根据所观察的图形 , 物体的不确定性到唯一性的变化. ]

四、反思

1. “观察物体”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 ? 诚如前测所反映的情况. 提供被观察的物体和观察的结果, 让学生连一连、说一说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学生的正确率非常高.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 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也就是说, 从显性的知识技能检测方面看, 学生在学习之前已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个要求, 他们已有相当高的学习起点. 如果本课的设计仍以此为教学重、难点的话, 就会对本课的把握失之偏颇. 虽然课堂上热闹非凡, 但极易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最终导致学生在学前与学后没有质的区别. 因此根据前测信息, 我们可以对教材的编排进行拓展, 提高学生的学习起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画一画、想一想、辨一辨等环节中, 促使他们的眼、手、脑积极地动起来, “插上想象的翅膀”, 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构建空间观念.

2. “观察物体”内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 怎么落实 ? 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内容 , “观察物体”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 “责无旁贷”. 同时 , 作为10个核心概念之一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解释与本课有关的描述为:根据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因此本课内隐的教学目标, 可以设定为:立足学生已有基础, 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巧妙的设计, 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首先, 观察物体画出形状. 作为本课的切入点, “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无疑是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 在此之前, 尽管他们画过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但要根据所观察的“体”画出所看到的“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往往会把“体”与“面”混淆起来 . 因此在让他们观察一组物体之前 , 我创设了“观察圆柱 ,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 , 画出看到的形状”的情境. 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正确画出前面与左面所看到的形状, 他们会无意中与美术中的“透视”结合起来, 画出的不是长方形. 当借助摄像头代替我们的眼睛去“看”圆柱, 通过观察方向的移动, 当正对着圆柱时, 在屏幕上同步 出现“物像”确实是一个长方形. 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了“体”到“面”的延伸, 使他们能正确画出物体的形状, 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其次, 通过辨析感悟物体相对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五年级的“观察物体”, 学生所观察的物体由一个拓展到多个, 是一组物体. 因此在画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时, 除了形状正确与否外, 还需要关注物像相对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 通过辨析学生所画的物体形状、操作实物想象图形的变化情况, 根据三个方向 (正面、左面、上面) 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位置等环节, 精心设计, 层层深入, 不断修正与丰富学生的经验, 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物体相对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再次, 根据形状想象具体的物体. 在练习环节, 我设计了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想象具体的物体. 当学生只看到正面的形状时, 通过想象发现可能的物体有多种情况, 接着依次出示从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的思维在飞速地转动着, 通过丰富的想象, 不断把范围缩小, 最后得出唯一的结果. 在这一练习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对于他们空间观念的有效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当学生置身于上述学习情境中, 没有因学习难度的增加而畏缩不前, 他们都在积极地发挥着想象, 他们在看、想、画、摆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认识, 发展着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四、教学难点

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初次与上课学生见面,从实际切入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九江小学的邓老师。想和邓老师交朋友的请举手!哇,全班同学都愿意和我交朋友,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们能像我这样大声地介绍自己吗?(指名介绍)

2.师:如果有哪位小朋友们的介绍得比他们还好,我们就请他当我们二( )班的形象大使,好吗?谁愿意?大家觉得谁介绍的最好?好,你就是咱们班的形象大使,来,请到前面来,摆个POS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教师分别从正面→侧面→后面给班级形象大使拍照)

小结: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礼物,想看吗?请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来,看,是什么呀?(各种玩具)喜欢吗?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同学的小组学习中。

1.观察玩具

(1)本位观察

师:现在,咱们面对着玩具坐好,仔细观察,头不要偏,手不要动,谁愿意介绍从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熊的嘴巴,还有鼻子、眼睛。(师板书)

师:大家听了他的介绍,能判断出他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面吗?

生2:是正面。(师板书)

师:你的反应真快!接着请你这组的同学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师:仔细看看,侧面有什么?

生4:侧面有手,还有耳朵。(师板书)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非常仔细地看了小熊,仔细看一个物体,我们就说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他们都是观察小熊,看到的不一样呢?(生回答)

师: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板书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2)与对面同学交换位置观察

师:老师想知道大家都填对了吗?现在请同桌交换位置,互相检查,如果填对了,就把它取下来。开始!

小结:同学们,我们每个组同学观察的是同一物体,为什么所填的观察卡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是在不同位置上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观察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现在要想看到物体的玩具的前后左右,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交流不同方法)请小组长选择一种你们组最喜欢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开始!大家从不同位置观察后,有什么想说的?

2.模拟拍照

师:如果我们能把观察到的拍下来,那才过瘾呢!你们想当优秀的照相师吗?

我们一起进入“照相师岗前培训”学习照相四步曲:(1)听指令:照相师起立,听老师发出的指令;(2)定位:快速到达照相地点。(3)取景:用两手架起相机,锁定要拍摄的画面。(4)拍照,按下快门,拍下画面。

师:听明白步骤了吗?我们准备进入“模拟拍照”

第一次听指令:请给男同学拍玩具的后面,女同学拍玩具的正面;

第二次听指令:请男同学拍玩具的左侧面,女同学拍它的右侧面)。

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法?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谁愿意做真正的照相师了?老师把照相机给你,你想给谁拍照?邀请你的好朋友到前面来,你听老师的指令给他们的拍照,其他同学看看他拍照的位置对不对?请拍他们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

(四)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开心吗?为什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课后请同学继续在生活中去观察各种物体,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 形状不一样

正面 眼睛

侧面 耳朵

后面 尾巴

观察物体精品教案 篇4

德润国际双语学校魏述强

一、教案背景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的课题。重要的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学习共同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新教材,涉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实物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也是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内观察实物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有趣的实践游戏,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看不同角度的小朋友的照片猜猜她是身边的谁导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任务驱动法:带着疑问小组内观察玩具模型,初步形成概念。

3、启发引导法:对于一些关键点、难点,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明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特征可能是不同的。

4、演示法:对于关键地方进行游戏展示,比如和学生一起做摄影师的游戏,实物展示茶壶向孩子直观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法:

1、观察比较法: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玩具模型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同学轮换座位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2、合作探究法:乱换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3、亲身实践法:孩子们通过亲自上台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疑问,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咱们一年级一班吗?开学三个月了你们都互相认识吗?

生:(齐答)喜欢。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咱们班的一个小朋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咱们班哪一位同学?

生1:好像是***。

生2:好像是***。

„„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朋友的侧面照片。)

生:好像是***。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学生的正面照片。)

生:是xxx小朋友!猜对了!(学生很兴奋。)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是谁呢?

生1:背面不好认。

生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谁,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xx了。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朋友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二)观察探讨,研究新知

6个人为一个小组,观察自带玩具。观察半分钟之后,小组内同学按照顺时针进行轮换座位,从不同角度观察玩具,然后利用一分半钟时间进行组内讨论。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4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2%BB%CD%AC%BD%C7%B6%C8%B5%C4%CD%E6%BE%DF%D5%D5%C6%AC&s=0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自带玩具进行了观察,老师提问小朋友自己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师:我们对自己喜爱的玩具进行了观察,笑笑和淘气也在操场上观察,他们在观察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生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

„„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0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2%BB%CD%AC%BD%C7%B6%C8%B5%C4%C6%FB%B3%B5%D5%D5%C6%AC&s=0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车的形状也不同。

生2:我发现要看清玩具小汽车的样子,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侧面和下面去观察。

生3: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的形状也不一样。

„„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生1:把几个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转一圈看。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小摄影师――看图连线――模拟游戏

1.小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

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

刚才同学们都过了一把瘾,现在老师也想过一把瘾,老师现在想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当摄影师,给老师拍照,但是给老师拍照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师:我要照一张正面照,请摄影师站在正确的位置给我拍正面照。

师:我要照一张侧面照,请摄影师站在正确的位置给我拍侧面照。

师:我要照一张背面照,请摄影师站在正确的位置给我拍背面照。

„„

2.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摄影师当得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学生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连线。)师:这两道题没有难住你们,有信心做下一道题吗?

3.模拟游戏

师:取出茶壶,要求把茶壶把正对黑板。请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我手中的茶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纷纷根据看到的茶壶形状,用肢体模仿。)

师:(问一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壶把在左边,就左手叉腰;茶壶嘴在右边,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师:(问一生)你的动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师:(指一生)你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模仿学生两手合十前伸的动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壶嘴,看不到茶壶把,我就这样做!(说完又做了双手合十向前伸的动作。)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气、笑笑也在观察茶壶。(课件显示)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画,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在书上连线。

(学生讨论后在书上连线,集体反馈、订正。)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观察物体之后,回家可以尝试在不同的位置对自己家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如茶几、笔筒、冰箱等或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做小小摄影师的游戏,看看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他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再拿出自己家的影集,判断看到的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图一:茶几 http://image.baidu.com/i?word=%B2%E8%BC%B8&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图二:笔筒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3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1%CA%CD%B2&s=0 图三:冰箱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8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1%F9%CF%E4&s=0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六、教学反思

1.充分备课,备课充分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通过跟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搜索网上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案,做好充分预设。

2.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我设计了照相的活动,还有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描述茶壶的样子。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4.教学环节设计有效合理,节奏紧凑,气氛活跃。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课,然后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愉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关键点。

观察物体 篇5

一、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蹲着、跪着、站在地面上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明由远到近观察看守人小屋周围景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小组一个或两个小包装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均可)。教具:教学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观察兴趣

1、说“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每个人摸到的是同一个大象,但说出来的样子却不同?

2、完成导学单《观察物体》第1、2题。学生画图,老师巡视。

学生回答后,说说自己怎样观察和分辨出来的。

小结练习:观察者所观察的对象在另个物体上面时,观察者处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3、揭示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引发数学思考

一、)观察物体与观察的高度有关。

1、出示学校不同方位拍摄的照片,让学生们观察,说说不同高度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初步感知观察物体的范围和观察的高度有关。)

2、活动验证刚才的猜想。请一个同学上讲台上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下面的同学同位之间,合作观察,在桌上放一自带学具(牙膏盒等包装盒也可)。在不同位置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说一说各自看到的物体形状。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小组汇报交流。

3、观察教材P56的主题图,利用情境教学。

(1)奇奇10岁生日了,他家的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2)教师出示与书本外形相同的礼物,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礼物的特征。

(3)小组讨论,请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书上标出结果来。

(4)交流分享探究学习的体会,小结:

观察点的位置越低,所观察到物体的范围越小,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物体的范围越大。

二)、观察物体与观察的远近有关

1、请与同学交流,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另外的经历?

出示旅游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照片的拍摄位置。小组讨论交流完成。

2、“说一说”教材P57,比较两幅图,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

3、“试一试”教材P57,请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4、小结:观察物体的时候,观察点距离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景物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远,观察到的物体越小,观察景物的范围越大。

三、体验——展现创新能力

1、完成《观察物体》导学单第3题。

3、同学们的学习真棒!老师朗诵一首古诗《题西林壁》作为奖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与我们这节课“观察物体”有什么联系吗?

四、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观察位置观察对象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6

(二)辨认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信息窗2 第1课时 辨认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难点: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教具、学具:

教具:教学课件,大正方体 学具:每人六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但对于存放货物的仓库我们很少见过。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存放货物的仓库去看一看,好吗?请看屏幕。(出示书81页情境图)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王叔叔会看到几箱货物)为什么他们看到的结果不同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位置吧。说说他们分别站在这两箱货物的什么位置观察的。(正面、侧面、上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解决问题:从不同方向看

,各是什么形状?

1.回顾旧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从不同方向看”指的是哪几个方向?(学生回答:指的是上面、正面、侧面三个方向。)

2.谈话:同学们看,我把图中小车上的货物给大家拿来了。(每人发两个正方体积木。)请你用小正方体代替货物,然后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一下,各是什么形状?

(操作后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然后汇报交流,交流时多指名说,让学生畅所欲言。)

3.小结: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小车上的这堆货物,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完成板书:观察物体)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

1.谈话:工人叔叔又推来了三箱货物,车上这3箱货物,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呢?

2.请你先用用手中的积木来搭一搭,然后观察一下,从不同方位看,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发言,全班交流意见。)3.你能帮助他们把现在看到的图形贴到相应的位置吗?(教师贴好0头像,学生到黑板上板贴看到的图形。)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解决问题:如果车上有4箱,而且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怎样摆?

1.谈话:这一次推车的叔叔想考考你,他说:“我摆了4箱货物,从正面看形状是。你知道我是怎样摆的吗?”

同学们可以一边想,一边用手中的积木试着摆一摆。谁摆出来了?可以到前面摆给同学们看一下。(对第一个发言正确的学生要充分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是不是只有一种摆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正方体积木,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摆法多。

(学生到台前展示,老师用课件演示总结:我们可以在不改变正面形状的基础上,再在适当的位置添加一个正方体,摆在前面或后面,试图效果一样。)3.小结:同学们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并且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放的方法,看来在仓库里摆放货物也有很大的学问。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同学们,你想不想也来当一次仓库保管员,来摆放货物呢?不过,摆放货物是有要求的,请同学们翻开书第82页,一起看自主练习第1题。

要求:请同学们先和小组的同学先用积木摆一摆,仔细观察从不方向看到的形状,然后说说每一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学生先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出示3幅图)看,这是我在仓库拍的三幅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完成书第83页第2题。填完后,可以用积木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填的对不对。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你能帮助这四名同学找一找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吗?如果你一下子就能看出来,那么就直接用线连一连。如果你不能马上看出来,就用积木摆摆看看,再连线。

4.小游戏:你说我摆。(“自主练习”第4题。)

介绍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抽出一张印有图形的图片,其他同学摆一摆,看一看有几种不同摆法,比一比谁的摆法多。(学生操作、交流)课后总结:

1、布置作业:今天的作业是“自主练习”第5、6、7、8题。2.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物体总结 篇7

《观察物体》 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到91页的内容, 主要教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并能判断出看到的形状。 听过几次公开课, 教师都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每组一个小动物, 观察时学生在自己位置看, 再到小组中其余三个位置去看, 然后回到座位, 最后师生交流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 乍一看, 学生是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呀! 但细细一想, 学生在一个位置观察的时间是很短的, 快的学生甚至几秒钟就到下一位置了, 走马观花就完成了观察任务! 老师问学生看到了吗? 学生就说看到了。 老师问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就说不一样。 教师的初衷很好, 可学生真的在观察吗?他们真正看到了小动物的样子吗? 我觉得没有, 就凭学生的“惊鸿几瞥”是不能仔细、全面地看到小动物的样子和特征的。

思考:如何让学生“真”观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真”观察, 我是这样思考的:

1.提供丰富的观察活动素材

我想给全班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小动物, 一部分学生观察小狗, 另一部分学生观察小熊, 而不是全班一样的观察素材。我觉得这样观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观察结果, 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而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规律。我还给每组准备四张位置卡片, 让学生先确定自己在小动物的前面、后面、左面还是右面。每组还有四张从四个不同位置拍到的小动物照片, 为什么要准备照片? 我觉得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看到的样子表述不太方便, 仅仅观察一下印象又不深, 让学生观察后找到相应的照片, 可以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实物抽象到平面的图形, 学生印象深刻, 而观察活动又不流于形式。

2.设计核心问题引领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这节课很难, 因为其中的干扰因素太多。小动物自身有前后左右等方向, 学生自己也有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一旦观察者或是观察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 相应的位置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学生表述观察的结果非常困难。这节课的教材设计了很多问题, 如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 哪一张在后面拍的? 哪一张在学校外面拍的? 这张照片是谁拍的? ……这样教学, 课堂中会有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 这是我们理想的课堂吗? 思考良久, 我找到了整节课观察的核心都是观察者在观察对象的哪面可以看到哪面的照片, 据此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我在物体的 () 面可以看到 () 面的照片。 ”我想让整节课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 排除干扰因素, 把握观察的本质。

课堂实践

活动一: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1.师:在第二实验小学活跃着一支小记者队伍, 瞧他们取景、拍照、制作电视节目真是有模有样! 小记者给教室拍了两张照片, 仔细看, 小记者站在教室的 () 面可以拍到 () 面。

生: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汇报、补充完善发言。

师:同样是拍教室,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同?

生:因为小记者所处位置不同。有的在教室后面拍, 有的在前面拍, 所以拍到的两张照片不同呀!

2.师:学校的校门口也拍了两张照片, 是小记者在学校的 () 面拍的。

生:汇报并且补充。

3.师:刚才我们看到在学校外面和里面拍的照片, 在教室的前面可以拍到后面的照片, 在教室的后面可以拍到前面的照片, 那讲台上这只小熊, 你们在小熊后面可以拍到前面吗?

生:不能。

师:那要站在小熊的哪面可以拍到前面呢?

生:要在小熊前面才能拍到它前面呀!

活动二:从前、后、左、右观察

1.师:四人小组面向小动物坐好 (有些小组观察小熊, 其余小组观察小狗) , 你在小动物的哪面观察?让学生摆卡片确定观察位置。

生操作, 在小动物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摆上相应的位置卡片。

生说一说:我在小动物的 () 面观察。

师:请仔细看一看面前小动物的样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 然后找一找看到的那张照片, 最后把小动物的样子和照片对照。

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学生走到下一位置观察。

师:这次看到的小动物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仔细看一看, 闭上眼睛想一想, 重新找一找看到的照片。

生继续走到其余两个座位观察, 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看到的照片。

师:从4个不同位置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2.师依次出示小熊的4张照片和小狗的4张照片。

师:观察在小狗左面拍的和在小熊左面拍的这两张照片, 有什么相同?

生1:都是只拍到它们的一半!

生2:小狗和小熊的鼻子都朝左面。

生3:它们的脸都是朝左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在小动物左面拍的照片脸就朝左!再看看在小动物右面拍到的照片, 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 (急切) :我发现了, 在小动物右面拍到的照片脸就是朝右的!

师:再看小狗的4张照片, 在哪两面拍到的照片是相反的?

生:在小狗前面拍的和在它后面拍的照片是相反的, 在小狗左面拍的和右面拍的也是相反的!

师: 这是小记者给自己拍的4张照片, 任选一张说一说在小记者的 () 面拍的。

生汇报, 重点区分在小记者左面和右面拍的两张照片。

3. 师: 你们换位置观察, 小动物也想换位置了 (第一次观察小动物脸朝黑板, 第二次观察小动物脸朝门的方向) , 学生按要求给小动物换位置再次观察。

师:现在你能重新找到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呢?

学生摆好照片。

师:从你的位置猜一猜, 小组里其他三名同学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呢?

学生猜一猜, 小组同学举照片验证。

活动三:想象观察

1. 师: 书上第90 页的四位小朋友也在观察小猴, 他们分别在小猴的 () 面拍到 () 面的照片呢?

生独立看书观察, 连一连, 重点汇报小明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进行辩论说理由, 最后明确小明在小猴的右面拍到的是右面的照片。

师:你在连一连时有什么好办法?

生1:我先连容易观察的小朋友, 如先连小梅。

生2:我先连小梅, 再连小明, 他们是面对面的位置看到的照片是相反的。

生3:我把身体像小猴一样坐, 就能想到小梅在小猴左边, 小明在右边, 那小梅看到的就是脸朝左的, 小明看到的就是脸朝右的。

师生情不自禁鼓掌。

课后再思考

1.突出课堂本质———抓核心问题

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我在物体的 () 面可以拍到 () 面的照片。”我觉得这就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 能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和重点要理解的。整节课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指向准确、思考到位、思维活跃, 课堂摒除了诸多干扰因素, 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这一个问题, 会有更多的体会和发现;师生的交流更顺畅, 以前上课学生忙着回答老师的各个问题, 而这节课只要关注一个问题, 并且针对二年级学生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学生们在课堂上底气十足, 交流顺畅, 生生之间经常碰撞出智慧的“小火花”;整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很高, 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细化观察环节 ———经历 “ 真”观察

第一次实物观察是改变学生的位置从4个不同位置观察小动物, 我细化成三个环节:看一看小动物的样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 找一找照片, 特别是找到相应照片的环节实际上是学生观察结果的显现, 不认真观察的学生就会找不到或找错照片, 这样安排让学生的观察不走过场, 是“真观察”。结合观察的结果, 先比较在两种小动物左面拍的照片发现脸都是朝左, 再比较两张在小动物右面拍的照片发现脸都是朝右, 再比较4张照片的不同。两次比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区分在左面、右面拍的照片。第二次实物观察改变小动物位置, 学生在固定位置观察, 重新找到看到的照片, 并猜一猜其他3名同学看的照片, 这样设计提高了观察要求, 重视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的感受是“真观察”有“真发现”“真收获”!

3.经历抽象过程 ———想象观察

宇航员观察到的发光物体 篇8

弗雷德·斯捷克林在自己《我们在月球卜发现了外星人基地》一书中写道:“我们被再三告知月球荒无人烟,可是资料表明的却是另一种情况。在宇航世纪来临之前,天文学家在地图上记下了,成百上千个奇诡的‘圆形顶盖’,发现了一些‘成长的城市’,而星星点点的火花、爆炸以及那些规则阴影,不仅专家,就连天文爱好者都多次看见过……”

1970年11月,弗雷德·斯捷克林和儿子一起用望远镜看到在阿基米德环形山中的三个长达22千米、宽达5千米的巨型雪茄状物体,它们在环形山中停留了几小时后飞走了。

就这样,还是有一些美国宇航员在执行“水星”、“双子座”和“阿波罗”计划时拍下的照片和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公布,发表在一些专门报道不明飞行物的书刊中。对上述计划的分析和一些美国宇航员的言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很多宇航员在近地轨道、近月轨道和月球上面,是观察到某些奇怪的发光物体的。下面,我们将这些发表在众多不明飞行物报刊上的信息搜集成统一的信息集。

1962年2月20日,“水星”计划的MA—6任务(乘员:约翰·格伦,美国的第一次轨道飞行):三个物体先是跟踪飞船,然后以不一样的速度超过飞船。1962年5月24日,“水星”计划的MA—7任务(乘员:斯科特·卡彭特):拍下了像火一样的物体和碟状不明飞行物照片。

1962年10月3日,“水星”计划的MA—8任务(乘员:瓦尔特·施艾拉):拍下在印度洋上空正燃烧的庞大物体。1963年5月15日,“水星”计划的

MA—9任务(乘员:戈尔登·库勃):观察到奥地利上空一个拖着尾巴的红色物体,向与所有卫星相反的方向飞行并被地面跟踪机中构记载下来。

1965年6月3日,“双子座4”号(乘员:詹姆斯·麦克迪维特、爱德华·怀特,怀特太空行走20分钟):拍摄下在飞船上方飞行的带天线的圆筒状物体和蛋形UFO照片。麦克迪维特对物体进行了观察。

1965年12月4日,“双子座7”号(乘员:弗兰克·波尔曼、詹姆斯·洛威尔,第一次为期两周的宇宙飞行):拍搬下两个蘑菇形物体的照片,它们一会儿靠近飞船,一会儿飞高飞船,波尔曼观察了物体。

1966年7月18日,“双子座10”号(乘员:强·杨、迈兜尔·科林斯):拍摄下一个大的圆简状物体的照片,两个小物体伴随飞行。

1966年9月12日,“双子座11”号(乘员:查尔斯·康拉德、理查德·弋登):拍摄下旋转的圆筒状物体,距飞船9.6千米,发黄光,射出红色和绿色光线,物体靠近飞船,穿越飞船轨道并消失,

1966年11月11日,“双子座12”号(乘员:詹姆斯·洛威尔、巴兹·奥尔德林):拍摄下距飞船1000水并排成一排飞行的四个UFO。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乘员:弗兰克·波尔曼、詹姆斯·洛威尔、威廉·安德斯):第一次载人月球飞行,在月球轨道行走,飞行时间147时1分。飞船两次受到来自UFO的影响。第一次观测到了碟状物体,它以11000千米/时的速度与“阿波罗8”号平行飞行。随着UFO的出现,飞船所有操纵系统失灵,与休斯敦指挥中心联系中断。后来物体用强烈的光罩住飞船,这时飞船摇晃起来。同时出现刺耳的声音,让全部宇航员的耳朵感到疼痛。几分钟后,UFO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消失,此后噪音和光线立即停止了,但是“阿波罗8”号的“飞行方向被破坏”。为修正飞行轨道,宇航员不得不点燃发动机3秒。

很快,“阿波罗8”号旁边出现了另一个碟状UFO,它比第一个还大,同样射出明亮的光。“阿波罗8”号再次偏离方向,操纵系统开始失灵。随着这个物体的出现,宇航员感到胸部和头部剧痛,双手发颤,呼吸困难,出现幻觉。和这个UFO的接触持续了11分11秒,然后它也和第一个一样突然就消失无踪了,和休斯敦的联系也马上恢复了。

为修正飞行轨道,宇航员被迫再次手动点燃发动机(以上资料引自德国和美国发行的书籍,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

1969年5月18日,“阿波罗10”号(乘员:托马斯·斯塔福德、约翰·杨、尤金·塞尔南):飞行时间192时3分。5月22日,当“阿波罗10”号在月球上空110千米高处时,在斯密特海以东324千米的地方,位于和飞船分离的登月舱中的宇航员斯塔福德和塞尔南用电影胶片拍摄下一个高速垂直飞行的不明白色物体(这段影片的拷贝有一份在列宁格勒奇异现象委员会)。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乘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科林斯、巴兹·奥尔德林):地球人第一次月球飞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停留了21时36分,搜集了28千克月球土壤。飞行开始时和整个2天,“阿波罗11”号都有UFO陪同左右,而已经登上了月球的机组成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也观察到了奇怪的庞大不明物体。美国航空航天局既不承认,也不推翻这个信息。

巴兹—奥尔德林在近月轨道上拍摄的影片中那些记录下一大一小发光球状物体的镜头,成为出版物的财富。这两个物体开始在飞船旁飞,后来结合成一个,最后又分开。否认UFO存在的人认为那是飞船舷舱的重影。但是这不是事实,因为在播放影片时可以清楚地看见,两个融为一体的球状物体在一瞬间释放出激光一样的光线,先在空中中断,然后很快吸入物体内(类似性质的物体在地球大气层中也被发现过)。

在1990年给D.布什和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附件中,引用了阿姆斯特朗于1989年写的信。根据这封信,在离月球1/4路程的地方,有三个不明飞行物接近到距离“阿波罗11”号很近的地方,连不明飞行物中外星人的影子都能看到。宇航员给这些UFO拍照并报告了休斯敦指挥中心。但当“阿波罗11”号飞到月球轨道上后,UFO消失了。

当登月舱从主船分离并开始降低高度以便登月时,三个直径15米—30米的UFO降落在环形山边缘,从里面出来几个穿宇航服的外星人。休斯敦给阿姆斯特朗发出指令,让他不要出去,因为不清楚外星人的意图。但是阿姆斯特朗没有服从指令并踏上了月球。也因为这件事,阿姆斯特朗在之后的宇宙计划中被除名。所有发生的事都拍在了电影胶片上。

美国航空航天局前任局长,一位比较有威信的、值得信赖的专家——克里斯托帕赫·科拉弗特,在离开美国航空航天局之后将休斯敦和“阿波罗11”号之间的谈话公之于众:

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说话):“这是个巨大的东西。不,不,不……这不是光学幻院。对此毫无疑问。”

飞行指挥中心(在休斯敦):“什么,什么,什么?你们那里见鬼是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

宇航员:“它们在这里地表下面。”指挥中心:“什么在那里?(联络中断)……指挥中心呼叫‘阿波罗11’号。”宇航员:“我们看见几位‘客人’。它们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在检查设备。”指挥中心:“请重复你们最后所说的内容。”

宇航员:“我说的是,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呈一条直线停在环形山另一方。”

指挥中心:“请重复……请重复!”宇航员:“请允许我们探测这个空间……625到5……自动手柄接好了……我的双手抖得厉害,什么也做不了。把这个取下来?我的天,要是这些倒霉的镜头拍下些什么来,那会怎样?”指挥中心:“你们能进行拍摄吗?”宇航员:“我手边没有胶卷了。‘飞碟’开了三次火,或按它们的说法这玩意儿叫什么,把胶卷都弄坏了。”

指挥中心:“恢复监控!它们在你们面前吗?能不能听见UFO的噪音?”宇航员:“它们在这里登陆了!它们在这里,它们在监视我们!”指挥中心:“镜子,那些镜子……你们能调整它们吗?”

宇航员:“能,它们在需要的位置。可是修这些飞船的‘人’可能明天会来并把镜子拿掉,永远拿掉。”在这次登月中,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静海)留下由74种文字写成的牌子和美国航空航天法律的片段。飞行总时间为195时20分。

1969年11月14日,“阿波罗12”号(乘员:皮特·康拉德、理查德·戈登、艾伦·宾):第二次月球考察。11月14日,一个不明飞行物重复飞船的动作,突然出现并粘在飞往月球的“阿波罗12”号后面。在《宇宙世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1977年第2期),詹姆斯·奥别尔格列举资料表明,有两个不明发光物体在75 000千米的路程中一直伴随着飞往月球的“阿波罗12”号。另外,在“阿波罗12”号绕月三圈时,另一个UFO跟踪了飞船。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听见了当时飞船乘员和指挥中心关于这些物体本质的激烈争论。尽管如此,飞行还是顺利完成,宇航员在风暴洋区域登月。皮特—康拉德和艾伦·宾在月球表面度过了31时31分。总飞行时间244时36分。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乘员:詹姆斯·洛威尔、杰克·斯威格特、弗雷德·海斯):宇宙飞船主舱事故。“阿波罗13”号被神秘的火光跟踪,4月13日,飞船上的储氧器突然爆炸,宇航员不得不放弃在弗拉—毛乌洛环形山区域登月的任务。因主船上切断电源和氧气不足,宇航员被迫转移到登月舱。有说法认为氧气罐是不明飞行物引爆的,目的是阻止美国人将核弹运到月球上进行地震研究。事故导致的结果是,宇航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才重新进入地球轨道并返回地球。当时全世界都非常担心,一直关注着这次降落。

1971年1月31日,“阿波罗14”号(乘员:艾伦·谢泼德、斯图尔特·罗萨、艾德加·米切尔):第三次到月球。艾伦·谢泼德和艾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表面停留33时30分,总飞行时间为216时2分。飞船在弗拉·毛乌洛环形山旁登月,艾伦—谢泼德和艾德加—米切尔在环形山坡上迷路。在指挥中心认为他们宇航服中的备用氧气已经用完之时,他们才挤入狭窄的飞船船舱。

在月表上由“阿波罗14”号拍摄的照片也非常有趣,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巨大的拉丁字母“s”(美国航空航天局14—80—10439号照片)。同样的照片美国“Lunarorbiter—3”卫星也拍摄到过。

1971年7月26日,“阿波罗15”号(乘员:大卫·斯科特、阿尔弗莱德·沃尔登、詹姆斯·艾尔文):第四次到月球。大卫—斯科特和詹姆斯·艾尔文在月球停留66时55分,总飞行时间295时12分。沃尔登在月亮舱里看到了巨大的UFO在月球表面上空飞行。宇航员斯科特和艾尔文首次乘月球车在月面行走。

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号(乘员:约翰·杨、肯·马丁利、查尔斯·杜克):第五次到月球。使用了“洛威尔”号月球车,在月表停留71时2分,总飞行时间265时51分。宇航员观察到月表上空一个巨大的圆柱形UFO,两端又大又尖。在一座月球环形山的上空,这个物体被拍摄下照片(美国航空航天局目录号N16—19238)。

“阿波罗16”号在杰卡尔特环形山附近登月。杜克和杨观察到月球上有些奇怪的物体沿着月球山斜坡移动,他们将摄影镜头对准物体并报告给休斯敦?杜克和杨关于所看到物体的对话保存了下来,他们的声音异常亢奋。

杜克:“你看,这些物体的结构真是不可思议。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杨:“是呵,真是奇迹。可是,你看,它们往上走了!”

体斯敦指挥中心:“两个物体都看得很清楚……”

此外,杜克和杨还看到月表有一个大的UFO在飞。和他们同时看到的还有另一个飞船乘员,当时停留在近月轨道上“阿波罗16”号主舱里的马丁利。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乘员:尤金·塞尔南、罗纳德·埃万斯、哈里森·施密特):第六次上月球。尤金·塞尔南和哈里森·施密特在月表停留了75小时,乘月球车行使了35千米,带回地球110千克月球土壤。登月位置在静海旁边。

上一篇:小诗·纸风车下一篇:志存高远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