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精选8篇)

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篇1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十二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围绕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抓住中央及省级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东中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的重大机遇,腾冲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土壤、生物、淡水、旅游、开放等资源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资源禀赋,水产等主导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前提下,及早谋划好发展腾冲高原特色渔业的重点及措施。为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县渔业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升我县渔业发展水平,实现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云南省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特制定《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渔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渔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响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支撑,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强化渔政管理,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量产值快速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2010年腾冲渔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渔民生产积极性高,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平稳。实现水产品产量0.54万吨,增17%,产值实现6920万元,增18.9%。完成稻鱼工程示范养殖500亩,推广大面积稻田养鱼6.5万亩,冬水田养鱼1000亩,大宗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4元/公斤。渔业总产值9216万元,增长6.7%。全县渔业产量6400吨,产值10780万元,曾14.5%。其中,池塘面积500亩,产量3100吨。湖泊面积600亩,产量20吨。水库11800亩,产量590吨,捕捞产量450吨。

(二)资源养护不断加强,产业基础有效巩固

渔业围绕省厅提出将云南打造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和出口基地”的目标,发挥好我县淡水、流域等渔业资源优势,重新对渔业“十二五”规划进行调整,编制好渔业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好稻田养鱼科技项目,对启动的槟榔江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项目要加强落实,使其成为腾冲土著鱼类保护利用及现代渔业养殖的示范点,加强保护区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三)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我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以冷水鱼为亮点,引进和带动全县特色渔业的开发,积极引进鲑鳟鱼类级大力开发土著冷水鱼类,发展冷水鱼35亩,产量10吨。并充分利用农业种植条件,大力发展稻田养鱼,2010年,已普及7万亩,曾7.1%,产量2240吨。

(四)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执法领域不断拓展

腾冲县渔政站严格遵守《云南省渔业条例》,已从打击电炸毒鱼等常规的行政执法活动延伸到依法管理水生生物资源、渔业水域环境、规范渔业经济秩序、强化“三大安全”监管等领域。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渔业发展,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总结经验,必须坚持把渔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争取领导重视,各方支持,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依托资源,突出优势,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模发展,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必须坚持“以养为主、科技兴渔”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才能奠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过去两年,我县渔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水产品加工业滞后;人才缺乏。智力支撑薄弱;发展约束因素增多,渔业发展面临外部压力增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问题,破解难题,才能加快发展,如期实现我县渔业建设的目标。

二、“十二五”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1、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随着劳动力等渔业成本递增,传统渔业发展空间缩小,渔业生态、生产和质量“三大”安全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县渔业以增产量提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益和安全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将日益凸显,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保障安全、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渔民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加快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推进,水产品作为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其优于其它食品营养价值的优势,必将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接受,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3、桥头堡战略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发挥我县渔业在生态、地缘、资源、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加快实现省政府会议决定的发展外向型渔业的战略目标。

4、随着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种养殖业及水产品加工业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同时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云南特色高原渔业,为我县渔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科技和市场等条件。

(二)有利条件

1、品种资源丰富。云南省鱼类品种丰富,已发现的鱼类有559种,其中土著鱼类527种,位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县同样拥有大量的鱼类资源,如南方裂腹鱼、腾冲墨头鱼、墨脱华鲮等经济土著鱼类。多样性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我县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宜渔水域广阔。我县水力资源丰富,拥有水库(含坝塘)249座,库容5934万立方米,有龙川江(伊洛瓦底江)、槟榔江、大盈江三大水系,总流长496km,径流面积达5690平方公里,径流总量80.96亿立方米,同时还拥有全国最集中的地热群,拥有88处温泉,可大力发展温水鱼的养殖。

3、市场需求旺盛。2015年全球水产品消费缺口将达到1100万吨,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营养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饮食习惯的改进,我县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4、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渔业产业的发展。几年来,腾冲旅游业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在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腾冲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是云南旅游的新亮点。大量的外来人员拉动了渔业行业。

5、国力提升为加强渔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增强,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步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加大支农投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各级财政将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必将为渔业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制约因素

1、渔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受自然条件及投入因素的影响,我县渔业经济总量小,水产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总体装备水平不高,养殖形不成规模,在我县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中所占比例小;市场供应的水产品大部分靠外调,价格较高;苗种供应不足且品种单一,养殖面积及水产品产量低而不稳,荒芜水面大,效益不高。

2、养殖户养殖水平低,养殖方式落后;

我县是养鱼新区,广大农村没有养鱼的习惯,加之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养鱼技术的接受较慢,现有的水产养殖方式仍较落后,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低。

3、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落后;

病害监测工作中没有诊断病害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全凭经验和肉眼判断,大大降低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无检验设备,对本县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4、各级财政对水产的投入较少;

长期以来,我县水产业发展除少量的项目投入外,主要靠农户自主投入,自由发展。由于我县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水平低,对发展水产生产投入能力有限。水产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引进和渔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5、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严重制约粗放式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节水性社会建设的推进,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将越来越高,水资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其使用功能、范围、额度等管理必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这对我县渔业粗放型生产方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西南开放桥头堡两大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我县三大流域的特点、有点,依托资源优布局,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增动力,夯实基础强能力,突出加工提素质,注重养护奠基础,完善支撑促发展,实现我县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2、尊重历史原则;

为了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腾冲县,在不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人民生活用水等的前提下,在本规划出台前已开展的池塘、山塘、水库等各类养殖及其所处水域均列入本规划的范畴,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办理养殖许可证。

3、市场导向原则;

发展渔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市场分析,预测渔业经济发展趋势。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选择需求多、市场大、前景好的产品作为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水产品市场占有率。

4、科技先导原则;

加大对渔业的科技投入,充分利用新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渔业,大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

5、依法治渔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6、适时修改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渔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指导我县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渔业规划,也必须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适时修改和完善。

(三)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县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化经营和加工加快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产业效益和素质明显提升,农(渔)民收入明显提高。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渔业总产量达到10000吨,比2010年增长56.26%,年均增长11.25%;其中养殖产量达到9500吨,捕捞产量达到500吨。

2、渔业产值达到1.7亿,比2010年增长56.3%,年均增长11.26%;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2%。

3、良种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病害发生率控制在9%以下。

4、产地、市场抽检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以上。

(四)主要任务

1、品质渔业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抓好一处百亩以上的品质渔业示范基地,加速全县品质渔业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渔业结构,推广普及大头鲤鱼、罗非鱼、草鱼、南方裂腹鱼、乌鳢、黄鳝、泥鳅等名优品种,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为渔业高产高效打下坚实基础,把我县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品质渔业至高点。

2、科技入户工程。把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及高效渔业建设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筛选示范户,创新培训方式,动态管理渔业指导员,强化考核机制,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户率100%,渔业增产增效,示范户养殖效益年增幅都在15%以上,辐射带动面积已达到10万亩,不断加大科技示范的辐射作用,促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争取成为国家级科技入户示范县,切实推动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再上新台阶。

3.水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指示,常抓不懈。向全体干部职工、广大渔民、运销销售业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问答》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常用知识,提高渔民对渔业投入品和广大群众对水产品的优劣的鉴别能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合作社协会为载体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实行健康养殖,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五项制度,两项登记”。科学用药,由技术专家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用药规程,下发到三类基地规模养殖场。养殖环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禁用药物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阳性样品的追溯率达到100%,水产品的渔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明显下降,使科学用药的观念深入人心。

4、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创建省级渔业文明窗口单位为契机,严格贯彻《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充实整顿渔政管理队伍,成立渔业综合执法机构,将养殖环境、苗种、饲料、渔药、水产品质量、水生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监管和渔政监督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完善设施设备,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实现禹城境内无电鱼现象,推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严厉查处污染死鱼案件,严格保护渔业资源。

(五)保障措施

1、宣传发动。利用电视、会议、讲座、海报等多种形式,将每年3月份作为“全县渔业宣传月”,广泛深入宣传发展水产业的意义好处和致富典型,制定《渔业生产考核办法》并对各乡镇、街道办进行半年考核和考核,在全县掀起发展渔业增收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发挥荒洼地、废旧坑塘多的优势,大力宣传发展鱼藕混养、稻田养鱼等增产增收的新技术,养殖技术、无公害操作规程和良种信息无偿授予养殖户,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水产养殖是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切实可行的新路子,自觉地进行渔业生产。

2、科技推动。一是搞好科技宣传。经常在电视台、科技赶集、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宣传普及渔业技术。二是科技示范。充分发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省级淡水渔业试验基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作用,抓实抓好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交流合作,与云南农业大学水产系、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云南农业职业学院水产专业等科学院所加强合作,引进国内独有的鱼类新品种,及时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服务拉动。采取“四强化”(强化宣传发动、强化服务拉动、强化指导扶持、强化主导品种带动),加快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指导水产部门积极强化自身建设和服务功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优质鱼种供应、疫病防治、渔需物质供应等科技服务,推进产业化进程。

4、行政联动。与乡镇等行政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县水产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示范基地、水产苗种场等生产单位,签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在乡镇渔业管理部门备案,形成县、乡、户三级纵横交错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抓好乡镇中间环节,做为年底渔业信息考核的重要内容。培训一批乡镇渔业生产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无公害养殖技术,鲢鳙鱼、鲤鱼、草鱼、罗非鱼、等我县重点养殖品种的养殖管理等,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普及水平,真正形成专业人员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养殖生产信息管理网络。

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篇2

1 腾冲县主要体育旅游资源

腾冲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来的培育和建设,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旅游大环境和旅游大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腾冲旅游已成为滇西旅游圈中的一条精品新线, 火山、热海、北海湿地、和顺侨乡对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强, 游客来腾冲人数不断增多, 旅游对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 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推荐腾冲、保山的一张靓丽名片[2]。

1.1 腾冲县民族体育旅游

民族体育风情旅游各民族中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多彩, 目前已发掘出来的腾冲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越来越多, 可以组织游客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体育风情观光参与旅游, 领略那里的湖光山色, 感受其间的民俗风情, 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给人们带来的欢情与喜悦, 提高体育旅游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对腾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在腾冲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或旅游度假区, 设置了一些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较强的民族体育项目, 设立了民族体育文化广场 (中心) , 供游人观赏并直接参与娱乐、竞技, 以增加旅游景点的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氛围。如设立荡秋千、磨秋、轮秋、花杆、刀杆、陀螺、斗鸡、斗牛、堆沙等民族体育舞蹈, 以活跃旅游景区内的欢快气氛, 让游人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身心体验活动中, 进一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提高旅游景点的收益[3]。

1.2 热海风景名胜区

热海是国家级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 其显示性特征为喷气孔、冒气地面、热沸泉、喷泉、热水泉华、热气喷爆、毒气孔等7种景观,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点有大滚锅、鼓鸣泉、珍珠泉、怀胎井、美女池、蛤蟆嘴等。其中, 美女池是人们游泳的最好选择, 山间小路是人们散步, 锻炼身体的最好场所。在热海, 人们不但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还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 这就是热海体育与旅游的结合。

1.3 腾冲县火山群

腾冲县火山群是典型的新生代火山, 有火山锥97座, 其中喷口保持完好的22座, 有较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火山喷发造成了各种奇特的地貌和景观, 例如熔岩台地、火山溶洞、火山洞、柱状节理等, 因此, 腾冲县又被称为“火山地热博物馆”。在围绕火山群的山峦之中, 腾冲县修建了自行车越野赛道, 还有越野跑道, 也是人们健身的好选择。

1.4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腾冲、隆阳、泸水2个地州3个县 (区) 。高黎贡山主峰海拔5128m, 最低海拔523m, 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高黎贡山日照充足、降水充沛, 是南北动植物交流集结的通道和过渡的纽带。保护区内有大树杜鹃、秃杉、长蕊木兰、云南红豆杉等60种国家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有扭角羚、金钱豹、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白尾梢虹雉、小熊猫等8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高黎贡山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在这里有通过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来挑战自我, 在战胜自我中实现自我的体育旅游。如登山、攀岩、探险等, 满足了旅游者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意愿的旅游形式。满足旅游者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的意愿。

1.5 和顺侨乡

和顺侨乡距县城3km, 是历史文化名乡, 高原水乡”和“小江南”之称。该乡的建筑有“三房一照璧”、“四合院”、“多进院”和“五天井”等, 还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图书馆, 众多的名人为此题写过匾额和题词。在腾冲, 这里是体育与旅游结合最完善的地方, 这里可以游泳、划船、垂钓, 还可以打羽毛球、篮球等。腾冲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其中许多资源在内外都很罕见, 具有种类多、品位高、规模大、色鲜明、相对集中等特点, 对海内外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环境, 绚烂多彩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使腾冲县体育旅游资源在云南树一帜, 是腾冲县发展科考观光体育旅游、生态旅、民族风情体育旅游和出境体育旅游的良好基础。腾冲县紧邻缅甸, 中国通往缅甸、印度的交通要道, 是开发入境旅的便利条件。腾冲县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历史上从宋元以来, 腾县就是珠宝玉石聚散地, 有“翡翠城”之称。这都是腾冲县发展境外体育旅游和商贸体育旅游的优势条件。此外, 腾冲县是连接大理、瑞丽的重要枢纽。

2 发展体育旅游存在问题

2.1 体育与旅游尚未完善结合

腾冲县旅游资源丰富, 腾冲是国内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奇观分布在750平方公里范围, 90多座火山、170余处温泉地方。腾冲火山热海集旅游度假、治病疗养、科学考察为一体, 目前投资方正以大气魄、大手笔, 要把热海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生态温泉SPA康乐园, 将投资建设火山博物馆、火山动感影院, 在火山上建成火山高尔夫球场, 使火山真正成为“户外运动天堂[4]。这里可作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跨境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等多种选择。同时, 体育也有很好的发展。

2.2 旅游产品形象和知名度不高

腾冲旅游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离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建设“旅游大县”的目标差距还很大;精品意识不强, 旅游产品形象和知名度不高, 旅游宣传、促销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我县除了火山、热海、北海湿地、和顺侨乡对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强外, 其他的景区都只是本地人及附近游客才知道。经调查表明 (表1) 对腾冲县旅游景点知名度的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

2.3 通道不畅

腾冲至芒市、盈江、瑞丽的交通公路等级不高, 对形成保山、腾冲、盈江、瑞丽旅游大环线制约较大, 由边境进入缅甸的腾密公路不能保证晴雨通车, 路面等级低, 边境旅游还未真正形成, 制约着腾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经济实力不强

就腾冲县而言, 体育旅游经济实力不强, 投资少、渠道单一, 部分旅游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的需要。

2.5 缺乏旅游实用人才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 离不开专门的体育旅游人才, 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未来体育旅游发展问题离不开专门的体育旅游人才、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也必须依靠体育旅游专门人才来解决, 而腾冲县体育旅游业缺乏旅游实用人才, 服务质量和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6 体育旅游大环境和旅游大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近年来, 腾冲县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成功地举办了第一、二届火山热海旅游节, 推出了火山、热海、北海、和顺等精品旅游产品。腾冲作为云南旅游新的亮点和云南旅游发展的后起之秀, 正在被众多的游客所认知, 成为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胜地之一。随着腾冲交通、城建、旅游、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旅游氛围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来腾旅游人员不断增多, 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旅游从业人员不断增多, 各项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增长迅猛,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旅游业对全县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旅游经济得到合理、有序。健康发展。但是, 腾冲的体育与旅游尚未完善结合, 所以体育旅游的大环境和旅游大氛围就难以形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保护旅游资源, 杜绝盲目开发

由于人们的旅游需求日益增大, 旅游开发活动的盲目性和旅游环境管理不善及保护不力, 对旅游环境的破坏力逐渐显露出来。真正的旅游爱好, 希冀的是远离城市的喧嚣、探寻不同文化的奥妙、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享受大自然的清风, 追人与自然的和谐。

3.2 完善旅游交通, 吸引游客出游

距离的阻隔作用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城市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腾冲县地处中国边塞, 距昆明700多公里, 内地游客较难抵达, 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通运输建设是旅游开发建设的先导环节, 亦是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腾冲县旅游业的知名度, 应适度增加保山机场通达一些主要城市的航班, 尽早促成新加坡、曼谷等国际航班的开通。腾冲县机场和高等级公路应尽早投入建设, 为将来旅游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场所。腾冲县一些旅游目的地进入性较差, 最理想的旅行方式是在路程上花较少的时间和金钱, 在游玩的过程中花较长的时间和相对多的钱。在目前腾冲县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 影响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的不是主干交通, 往往是由景区所在地到旅游景点这一段路程。现今许多游客可以花极短的时间乘飞机到达景区所在地, 但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到达景点, 并且许多景区内的停车场离景点较远, 步行时间长, 影响了游客的游兴, 许多老年人观光也比较吃力。因此, 改善腾冲县内各景区之间的道路, 使各景区间有更强的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由于通道不畅, 腾冲县至芒市、盈江、瑞丽的交通公路等级不高, 对形成保山、腾冲、盈江、瑞丽旅游大环线的制约较大, 进入缅甸的腾密公路不能保证晴雨通车, 路面等级低, 边境旅游还未真正形成, 制约着腾冲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树立大旅游观念, 营造体育旅游大氛围

思想的解放, 观念的更新, 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腾冲体育旅游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 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 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大目标, 营造体育旅游大环境,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努力扩大体育旅游发展规模进一步发挥体育旅游业作为腾冲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作用。

3.4 实施精品工程战略

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品多样化, 要围绕火山、热海、北海湿地、和顺侨乡等景区, 在发展大众观光旅游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积极探索休闲度假旅游、探险、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 把热海、北海等景区建成特种旅游产品, 以适应不同档次, 不同消费兴趣旅游者的需求。

3.5 坚持旅游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 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实现腾冲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6 加强横向联合大力发展区域旅游

保山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人文资源厚重, 民族风情绚丽多也腾冲县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利用, 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投入力度, 改善制约腾冲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 要加强与周边地州的协作配合, 互通信息, 客源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跨地区的旅游联合。

3.7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企业改革

腾冲旅游业发展政府的宏观决策和主导作用起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 在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 要进一步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企业改革, 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方式逐步建立起旅游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

3.8 腾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

要把旅游产业建设成腾冲县新兴的支柱产业, 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遵循科学的产业发展指导原则, 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根据县情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宏观规划, 少走弯路, 加快发展, 以确保腾冲旅游产业的快速、持续一健康发展。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比较分析法, 对腾冲县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和谐运转的制度、规则和文化, 优化体育旅游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腾冲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布和: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统计, 2008 (1) :12~15.

[2]徐升艳.西南边远地区小城市的旅游开发—以云南腾冲县旅游开发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3) :90~91.

[3]薛纪如.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田卫民, 等.云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7) :72~75.

[5]张金桥, 等.发展体育旅游的现实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9) :113~120.

腾冲琥珀市场发展基础分析 篇3

关键词:琥珀;文化底蕴;资源;市场;人员;行业

F832.48

近年来,随着珠宝消费的升温,腾冲琥珀市场也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腾冲琥珀市场的这种快速发展,看似偶然,实则在红火的背后,蕴藏着很多坚实的基础,在支撑着其发展。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第一部富于奇异色彩的古籍《山海经·南山经》中,就已对琥珀有所描述,而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明代的《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以及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琥珀配饰中可看出,琥珀在我国古代就已得到了广泛运用。琥珀的产区较多,我国也有矿藏,但因资源问题,一直以来我国都在进口琥珀。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朝廷对“西域”诸国的控制力逐渐散失,“丝绸之路”不畅,琥珀进口受阻,因而只能改从西南的永昌府调取缅甸琥珀,以此满足国内需求。当时永昌府的辖区包括现在的保山市和缅甸北部的一些地区,而缅甸北部恰好是缅甸琥珀的出产地,又因为源于腾冲与缅甸北部毗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因此在这一时期,色彩丰富、历史悠久的緬甸琥珀经由腾冲大量进入我国,并在腾冲形成了缅甸琥珀集散地,琥珀的加工、销售繁盛一时。同时也带动了边地文化、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汇合,促使腾冲逐步形成了具有多元特色的琥珀、翡翠文化,并在历史上留下了“琥珀牌坊玉石桥”之说。

二、优质的原材料资源

琥珀,又被人们称之为“树脂化石”,其形成是由于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于地表后,因地质作用被掩埋在地下,并在经受了地球岩层的高压、高热挤压作用后石化形成为一种非结晶质的有机物半宝石。它除了具有质地轻、触感温润等特点外,其内部还含有昆虫、植物、矿物等多种丰富的内含物,其表面也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滴落流动时产生的纹路,特别有特色。目前能达到宝石级别的琥珀主要有波罗的海琥珀、多米尼加琥珀和缅甸琥珀等,而腾冲市场上的琥珀,主要是缅甸琥珀,质量非常优良。

缅甸琥珀是所有琥珀中最古老的品类,大概形成于6000万年前到1亿3000万年前,也就是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比其他产地的琥珀都要早很多;而且在缅甸琥珀的内部,还包裹有白垩纪时期的昆虫和植物,其所保留的物种是其他琥珀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价值非常的高。同时缅甸琥珀还是琥珀中硬度最高的,较适合用来加工制作,而且缅甸琥珀的种类众多、色彩绚烂,在不同光线下可呈现出朱红色、金色、紫罗兰色、水蓝色等多种颜色,可谓丰富艳丽。现如今,色泽含蓄、质地温润的缅甸琥珀正利用腾冲边贸的便利,大量涌入我国,并以质优物美之姿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三、庞大的加工销售市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珠宝玉石的认知和兴趣也在不断增长。琥珀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宝石,由于价格较低,其投资的门槛和风险有所降低,更加贴近大众,因此受到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促使琥珀市场的消费需求大幅上涨。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琥珀的销售量和消费需求都较为稳定且呈上升趋势,琥珀市场的发展空间极大。

腾冲琥珀市场的发展,正是抓住了发展的恰当时机,再次崛起。

2005年,腾冲开设了第一家琥珀商铺,这是腾冲琥珀市场在沉寂多年以后的新的起步。与此同时,12家缅甸人经营的主要以在街天摆地摊销售的摊档,也出现在了腾冲街头,由此缅甸琥珀在腾冲的加工、销售又得以逐渐复苏。全国各地的琥珀投资商、经营商都争先恐后的到腾冲来挑选琥珀,而缅甸商人在腾冲聚集的地方,直接形成了‘缅甸村、‘缅甸街,琥珀交易就直接在缅甸人汇聚之处进行的如火如荼。随着市场的发展,缅甸琥珀大量涌入腾冲,到2013年-2014年时,腾冲琥珀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缅甸琥珀的原材料交易以及成品加工和交易都极为红火,形成了庞大的加工销售市场。

四、众多的从业人员

行业从业人员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腾冲琥珀市场的再度兴起,大量的外地人口涌入腾冲,与腾冲当地居民一起在腾冲从事缅甸琥珀的毛料进口、产品研发、材料加工、市场营销及其它相关的经营、服务活动。这众多从业人员的参与,推进了腾冲琥珀市场的发展,促使腾冲琥珀市场在较短的时间里就从自由发展阶段腾升到了全面发展阶段,完成了琥珀产业重新起步、从小到大的发展之旅。目前,在腾冲从事琥珀加工的雕刻作坊约有l00多家,从事销售的店铺近600多个,在街边摆放的摊点柜台近3000个左右,常驻腾冲经营琥珀的缅甸商人1000多人,从事加工生产的雕刻人员近600多人。腾冲琥珀市场的从业人员已近2万人,年销售额多达6亿元左右,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五、有力的政府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腾冲琥珀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大基石。近年来,腾冲市政府极为重视琥珀市场的发展,不仅加大了对琥珀产业的扶持,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还成立了琥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文产办为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着力解决腾冲琥珀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为规范市场,把琥珀产业做大做强,腾冲市政府还组织工商、公安、检疫、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动办,举办培训班,组织商家去考察外地的琥珀市场,参加各种珠宝展览会,以期提高业内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腾冲琥珀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竭力使腾冲琥珀市场健康、快速、规范的发展。

六、明确的行业引导

行业协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民间性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自律、协调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它具有向政府传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协调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作用。2016年2月,在腾冲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腾冲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的琥珀协会。协会的成立,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对加强行业管理与约束,推动琥珀文化的发展与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也使得腾冲琥珀市场的发展更加有序。

七、结语

腾冲琥珀市场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就获得了蓬勃发展,除了我国琥珀消费行情的不断上涨之外,更是由于腾冲琥珀市场拥有着众多而丰实的资源积淀。所以说腾冲琥珀市场的发展是极具前景的,具有良好而深厚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叶琳.琥珀成投资新宠[N].北京:国际商报,2014.9.9

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篇4

推进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省海洋与渔业厅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总体要求,从服务经济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行业管理入手,着力研究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调结构,补短板,做好渔业产业发展加减法,全力推进我省渔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一、优化渔业空间布局 转变渔业发展方式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工作,颁布了《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做好渔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全省各级渔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按“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使渔业经济附加值显著提高,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652亿元,同比增长6.6%;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1万吨,同比增长2.7%。

(一)做好渔业产业发展“加减法”。一是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出台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辽宁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深入分析重点渔业县、渔业企业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水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需求,提出渔业发展“十化”理念,以我省18个优势特色品种分类布局、错位提升为重点,调减一产,做精 — 1 — 二产,扩大三产。到2020年末,优势特色产品将达到260万吨,产值520亿元,渔业经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54∶21∶25。二是出台了《辽宁省休闲渔业船舶管理规定》。旨在对新兴业态规范管理,压缩近海捕捞强度,解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难题,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使休闲渔船管理既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又可形成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三是制发了《辽宁省休闲渔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休闲渔业是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机结合点,是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为休闲渔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任务。

(二)拓展生态健康养殖“辐射面”。组织开展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第十一批)创建工作。预审确定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15个。实施水产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21个,引进海淡水优势品种20个。组织全省增殖放流工作,目前海水增殖放流已完成50亿个单位。编制了本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预计新增人工鱼礁示范区8处。

(三)推进水产品出口“全球化”。深入大连、丹东、盘锦、葫芦岛等地开展水产品出口调研,召开出口形势分析座谈会,了解需求,把握动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美国波士顿国际渔业博览会和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推介展示我省名优水产品,扩大水产品出口贸易。积极沟通海关、商检部门,协助水产养殖企业办理出口资质和手续。葫芦岛大菱鲆首次走出国门,进入美国、东南亚市场。上半年水产品出口量34.5万吨,出口额12.4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56.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大宗 — 2 —

农产品出口首位。选派科研人员赴加拿大进行水产养殖学术交流,赴西班牙参加第五届国际水母暴发研讨会,增强我省在国际渔业行业的影响力。

(四)严守水产品质量安全“生命线”。制定了工作方案,对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组织开展了两阶段为期10天的交叉执法检查督查,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段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示范单位创建,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二、强化政策引导扶持 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一)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确保实现“十三五”目标的根本措施。我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渔业;坚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可持续发展。海淡水养殖业“去粗取精”,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发展精品渔业,扩大水产良种覆盖面,推进渔业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淡水养殖要进一步开发新品种,加快发展集约化养殖。海洋捕捞业要“舍近求远”,压缩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特别是加快发展大洋性远洋渔业,提高效益,增强实力。水产品加工要“由内向外”,瞄准国际市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加工水平,争创名牌产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占有率。产业结构要“退一进三”,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和服务行业,构建渔业第三产业新格局。

(二)提高科技创新,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加快建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用现代高新技术武装渔业。一是充分发挥省内水产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二是加强水产良种的研究,以良种突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三是建立良种制繁基地,“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批引种和科研育种基地,满足生产需求。四是加快防病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快攻克重点病害防治技术,解除生产后顾之忧。进一步强化科技推广体系,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速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鼓励发展民营水产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渔业产业的整体素质。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的养殖产业链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可以是基地、市场、也可以是大型加工、经销企业;可以是国营的,也可以是个体的、合资的,要有规模,有牵动能力。“十三五”重点强化以鲍鱼、海参、扇贝、对虾为重点的海珍品产业链;以大菱鲆、牙鲆、河鲀为重点的海水鱼产业链;以鲟鱼、河蟹、鲫鱼为重点的淡水品种产业链;以鲑鳟鱼为重点的冷水鱼产业链;以裙带菜为重点的藻类产业链;以辽渔集团为龙头的远洋渔业产业链。

(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兴海治渔

海洋与渔业管理归根结底是法制管理。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兴海、依法兴渔。一是认真宣传贯 — 4 —

彻海洋和渔业相关法律规章,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以实施海域使用“两项制度”为重点,大力推进全省海域使用制度改革;以实施渤海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示范项目为重点,带动全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以开展联合执法监察行动为重点,提高海洋执法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渔业立法。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调查研究,全面清理完善现有的渔业配套法律、法规。三是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渔业执法队伍管理体制。争取在“十三五”执法队伍全部纳入公务员管理,做到吃“皇粮”不吃“杂粮”。同时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四是强化法制宣传,提高基层领导和沿海地区的海洋与渔业法制观念,把保护资源,遵纪守法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保证海洋与渔业健康发展。

(五)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现代渔业发展

“十三五”渔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一是认真总结渔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鼓励渔民走向联合,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为从根本上改善渔业管理摸索经验。二是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了《辽宁省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和《2015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及相关项目实施方案,促进构建现代渔业新格局。三是进一步完善大洋性公海远洋渔业的扶持政策,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鼓励发展渔业龙头企业,对带动渔户发展、致富一方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推进渔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渔业发展力争突破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升级增值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法治保障,促进创新强渔、协调惠渔、绿色兴渔、开放助渔、共享富渔,提升渔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动渔业产业升级。

(一)加快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省渔业正处在六大转变的进程中: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依靠生产要素的增加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从业者素质提高转变;由注重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由注重渔业经济发展向注重渔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转变;由注重渔业、渔船、渔港向注重渔业、渔船、渔港、渔民、渔村共同发展转变。实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然选择。

组织实施《辽宁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以18个优势特色种类为重点,发展特色品种,调减鲤鱼等大宗品种,按产业化发展要求,一个品种一个发展路径,培育一批苗种繁育基地,推广一系列实用健康养殖技术,培育一些龙头企业,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将每一个优势特色种类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渔业产业,全面提升渔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海水增养殖健康发展。以海参、鲍鱼、对虾、扇贝、杂色蛤、鲆鲽鱼、海蜇、河鲀、梭子蟹、裙带菜等10个特色 — 6 —

种类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积极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和工厂化健康养殖。加强海参、鲍鱼、虾夷扇贝、河鲀、梭子蟹、裙带菜等良种基地建设,在以鲜活品销售为主的同时,支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研发休闲食品、即食食品、风味食品、营养保健品和生物药品,提高海水产品附加值。

提高淡水渔业质量和效益。以河蟹、鲤鱼、鲶鱼、鲫鱼、泥鳅、冷水鱼、鲢鳙鱼、观赏鱼等8个优势种类为重点,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池塘养殖、工厂化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稻田渔业和水库、河流增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以活鱼销售为主的同时,开展鲤鱼、河蟹、草鱼等淡水大宗产品深加工,研发软罐头食品、风味食品和保健食品。

(二)推进捕捞业转型升级

控制近海捕捞。利用油补调整政策,实施渔船改造工程,逐步淘汰老、小、旧木质渔船,推广节能、环保、安全系数高的玻璃钢质渔船;实施减船转产工程,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开展“船证不符”专项治理。

拓展外海捕捞。鼓励、引导120马力以上大船到山东外海等海域作业,积极争取入渔中韩协定水域渔船和配额,减轻近海捕捞压力。

发展远洋渔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巩固过洋性渔业;积极参与开发新的国际渔业资源,加强新资源新渔场的探捕和开发利用,发展公海大洋性渔业;鼓励、扶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提高远洋渔业现代化水平;支持建立海外远洋渔业基地。

(三)做强水产品加工流通业

推动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水产品加工水平,在抓好出口产品加工的同时,开展低值渔获物的深加工和海参肠、扇贝边、虾蟹壳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支持鼓励开展淡水大宗品种的精深加工。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辽渔国家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丹东黄海大市场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和盘锦胡家河蟹、鞍山观赏鱼、辽中淡水鱼等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加快水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科学规划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加强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四)加强渔业特色品牌建设

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建立健全品牌维护机制,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牌,充分发挥辽参、大连鲍、大连裙带菜、丹东蛤、营口海蜇、盘锦河蟹、锦州毛蚶、兴城多宝鱼、鞍山观赏鱼、鸭绿江鲤鱼等区域品牌的作用和影响力。

(五)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产业

渔业发展实施意见 篇5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城市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76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2.15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收入320元。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20个、面积1800公顷,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4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38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收入369元。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30个、面积2000公顷。

二、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

1.养殖业。以两江一环二线三区块布局发展现代渔业。以渠江、嘉陵江流域为重点发展江河湖库生态养殖渔业。以广安、护安、观塘、协兴、浓溪、大安等乡镇为环线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以广南线、广垫渝线等沿线乡镇发展健康养殖渔业。以武胜白坪、飞龙、双星和华蓥阳和、高兴、庆华以及邻水大洪河周边乡镇为区块发展名特优新渔业。

2.加工业。依托特色养殖基地就地就近发展名优特色水产加工,鼓励水产加工企业进入规划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3.流通服务业。以区市县城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水产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全市的水产流通网络布局。

4.休闲渔业。依托 “一环二线三区块” 养殖业布局发展集养殖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二)发展重点。

1.加速基础提升,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鼓励开展标准化池塘建设与改造,充分利用低洼地、茺滩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渔业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注重渔业环保设施建设,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微孔增氧、底部排污、水质在线监控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和效益。

2.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渔业。坚持市场需求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鼓励优势特色水产品种适度规模发展,创建渔业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布局,走“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标准生产品牌化、品牌经营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3.着力水产种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种业。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和良种培育,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鼓励新建、改造种苗繁育设施,支持传统地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开展亲本更新,提升种苗品质,建设一批优势种苗生产基地,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

4.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将现代渔业发展与生态旅游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集特色生态养殖、游钓、餐饮、运动、渔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以优美水环境、优秀渔文化和优质餐饮休闲拓展渔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5.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加工流通产业。鼓励水产加工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拓展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水产市场和水产品配送基地(中心)建设,健全现代水产物流体系。鼓励水产企业走渔工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6.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新型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渔业中的基础地位,鼓励和支持承包鱼塘、水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支持龙头企业创建渔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渔民参与生产和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强化安全监管,大力提升水产品质量。推进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监控、包装标识、产品准出等制度,确保水产品源头安全。严

格水产品市场准入,保障入市销售水产品质量安全。完善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专合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探索水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违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8.搞好水域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渔业水域污染治理。按照“属地管理”

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水产养殖监管,杜绝江河湖库网箱施肥养鱼污染水质和养殖场(户)直接向水体排放沼液、沼渣和污水等不良行为。水产养殖废水宜因地选择处理技术和工艺,排放水质应达标,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本地总量控制要求。

9.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大力保护水产资源。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春季禁渔制度,严厉打击违禁和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作业行为,强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坚持水产资源增殖放流,促进水产资源复苏。

1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导现代渔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指导招商引资。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行产业链招商。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瞄准行业龙头主动上门招商。加大广安水产整体宣传,扩大广安水产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意义,建立现代渔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把渔业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项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其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协调一致,推进全市现代渔业有序发展。要建立现代渔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现代渔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现代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推行政府、部门领导联系一个区域渔业产业基地,抓好一个特色品种,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发展3—5户家庭渔场,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二)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做好水域滩涂养殖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将养殖证作为享受各级财政补贴、项目建设和灾害救济的资质条件。渔业用地可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进行管理,渔业用水、用电纳入农业优惠政策范围。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等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应统筹兼顾渔业养殖场和养殖基地发展需求。渔业龙头企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工业企业在推进技术改造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产品收购的贷款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

(三)注重人才培养。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产行业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水产行业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现代渔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快新型职业渔(农)民培训,推进渔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要加大水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水产经营管理人才。人社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以利现代渔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的引进。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6

一、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近几年沿江开发,靖江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消费型城市逐步显现,对渔业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养殖户和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807亩,总投资逾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个,2004年接待消费者30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纯收入近400万元。经营地大多分布在沿江,以新桥镇最为集中;水域以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圩堤提水养wenmi.net殖、近江池塘为主;投资主体有村集体、个人合股、工商企业、城乡居民个人,以市内投资为主,也有市外资金注入。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鱼种均为斤两鱼种和部分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全市13个此类经营单位,2004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团结李王两户垂钓,占地面积80亩,总投入约20万元,去年接待垂钓爱好者200人次,经营收入30万元。陈玉东场占地100亩,垂钓收入近10万元。2.垂钓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或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如新桥新合长江养殖场,改制后的靖江市水产良种场;或直接建设而成,如佳禾置业投资的100亩围栏养殖,滨江村郭兰春与上海合建的100亩围栏养殖。3.垂钓、餐饮结合型。将垂钓与餐饮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如新合村在场内建设了“江之韵”饭店,节假日日接待超100人,日营业最高达到5000元。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如万源大酒店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水域都开放垂钓,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这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总体来说,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

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顾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二、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他们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尽享取鱼之乐、食鱼之美。从我市情况分析,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受空闲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外出旅游相比,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交通发达,游客一般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十分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市濒临长江,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加之我市水产养殖比较发达,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提供生产角度的技术支撑,这为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活动逐日兴起。近年来,垂钓娱乐活动快速发展,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逾万人,每年参加垂钓活动的达到20万余人次。在这样背景下,适时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我市居民的消费热点。我市发展城郊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市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渔业经营者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利用池塘、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的经

济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渔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第三,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但投资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篇7

是渔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其问题的根源在于割裂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循环经济, 实质上是普遍联系观点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它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来看, 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1 循环经济的内涵

从哲学上讲,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应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将整体论与还原论、定量与定性分析、纵向的链式调控与横向的网状协调、内部的竞争潜力和系统的共生能力相结合, 力求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同, 社会、经济与生态目标的融合。从经济上讲, 循环经济是一种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表现为“两低两高”, 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

环率, 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倡导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循环经济从内涵上体现为一种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1]。

所谓渔业循环经济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渔业经济系统, 在渔业资源生产及其废气物的综合利用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以单纯依靠渔业资源消耗为主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为把渔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传统渔业经济相比, 渔业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别: (1) 传统渔业经济模式“渔业资源—产品—废气物”所构成的单向线性增长方式, 忽视了渔业生态环境, 导致开发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高产量;而渔业循环经济方式将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 经济活动为“渔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模式。 (2) 传统渔业经济具有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现代渔业循环经济则采取低开采、高利用、低污染的特征。 (3) 传统渔业属于纯捕捞、纯加工的粗放型生产;而渔业循环经济属于深加工、一条龙、绿色化的集约型生产, 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符合哲学上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对照循环经济特征, 分析舟山渔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舟山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取得了很大成就。2007年, 全市海洋捕捞产量111.34万吨, 占全市水产品产量的90%, 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7%。远洋渔业产量16.26万吨, 水产加工业产值162亿元, 占全国同行业产值的近10%。海洋捕捞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加工产值3项指标均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与青岛、大连相比, 舟山市渔业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如2007年舟山市海水养殖产量11.59万吨, 而青岛市、大连市海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了70%和61%, 舟山市渔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海域污染严重, 渔业资源急剧下降

根据《2007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2]显示, 2006年舟山市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9 970平方千米, 比上年度增加25.7%;轻度污染海域面积为7 380平方千米, 比2006年增加104%, 增幅明显。而较清洁海域和清洁海域面积却大幅减少。全年共发现赤潮17起, 累计面积约2 600平方千米。造成舟山海域污染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舟山渔场位于长江口、杭州湾的入海口, 每年夹带了大量泥沙。同时, 近年来舟山为发展海洋经济引进了一批化工厂和造船厂。虽然很多工厂的工业废水、废气在排放前已经经过处理, 但简单的处理未能达到排放指标, 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导致赤潮生物大量繁殖, 赤潮发生频率提高。居民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入大海超过了海水自净能力, 极大地破坏了舟山海域的水质质量。舟山渔场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对渔业资源正常繁殖已经构成威胁, 渔业资源急剧下降。

2.2 渔业资源开发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 舟山渔业经济飞速发展, 渔船数量从1981年的5 322艘 (不包括木帆船) 到2006年9 107艘增加了3 785艘, 渔船功率数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幅。由于渔船数量的增加和功率的增强, 使得捕捞强度有了很大提高, 而这种捕捞早已超过了渔业资源自我更新能力, 使资源得不到恢复, 破坏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态平衡, 导致主要经济鱼类, 尤其是底层鱼类资源的减少, 舟山渔场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尽管国家从1995年开始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对于改善渔业资源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禁渔期之后大肆捕捞、非法建造捕捞渔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超强的捕捞压力使一些原已经被破坏的资源 (如大黄鱼、墨鱼) 无法得到恢复, 使一些品种 (如小黄鱼、鲳鱼) 出现种群退化迹象, 也使生物群落的生存空间转移, 出现汛期混乱[3]。

2.3 渔业产业结构未充分体现循环经济要求

舟山海洋渔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舟山市尽管整体渔业总量位居沿海城市前列, 但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 渔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第一产业特别是海洋捕捞业比较庞大, 而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海洋生物等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水产品深加工不够、质量低, 渔区经济运行至今尚未突破“渔 (捕) 兴则兴、渔 (捕) 衰则衰”的格局。渔业产业化低成为发展舟山渔业经济的瓶颈。

2.4渔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废弃物未能有效利用

渔业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以最少的投入生产最高的产出。表现在捕捞业上, 就是要尽量减少捕捞力的投入, 在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 实现捕捞产量的最大化。然而,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从舟山实际看, 虽然近几年舟山集约化经济有所改进, 但渔业生产技术依旧老套, 渔民文化素质不高, 难以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渔业生产上。同时, 由于缺乏可以有效利用的技术, 对海洋渔业生产过程中的“次品”未能有效利用。比如, 在捕捞过程中对那些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鱼类产品, 采取丢弃的办法, 而不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其主要原因是技术的缺乏。

3 发展舟山渔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当前, 舟山渔业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需面对重重挑战。舟山渔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 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最终达到人海和谐, 促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 舟山要建设渔业循环经济, 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行为终难见效, 必须运用普遍联系, 即系统论的观点, 采取一系列措施, 从意识培育、制度构建、结构调整到科技保障, 全面加以推动, 具体如下。

3.1加强宣传教育, 加快观念转变, 增强渔业循环经济意识

通过政府海洋渔业部门和相关研究所的调查, 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环境污染状况, 让全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严重危害性, 宣扬渔业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树立渔业循环经济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观, 充分尊重普遍联系观点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尽快实现传统渔业经济观念向渔业循环经济观念的转变, 从而引导全社会人员树立发展渔业循环经济的意识。

3.2 加强渔政管理, 促进人海和谐

目前, 舟山渔业经济面临人多鱼少的困境, 人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要缓解人鱼两难, 有效恢复渔业资源, 必须加强渔政管理。一是渔政部门必须加强执法, 努力排除污染源, 减少污水、废气直接排入水中;二是加强禁渔期和禁渔区的管理, 严厉打击休渔期的非法捕捞行为;三是加强渔具渔法的管理, 鼓励渔民扩大网目, 发展资源影响小、选择性较高的作业方式, 减小渔业捕捞压力。通过渔政部门的管理, 提高渔民的自觉性, 增强鱼类种群, 实现人海和谐, 最终促进渔业经济循环。

3.3 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体系

发展渔业循环经济应当遵循生态学规律, 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产”的原则, 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形成捕养加一体化, 各产业互惠互利的产业链条, 实现集约化、效益型、全方位的渔业综合开发, 走出一条具有舟山特色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 在保持捕捞总量的条件下, 优先发展生态渔业, 通过建设生态产业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对传统渔业模式的改造, 使其更符合循环经济内涵要求[4];另一方面, 要在不断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 促进工业渔业、休闲渔业的发展, 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序发展。

2.4建立健全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依靠科技发展循环渔业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加快开发建立“渔业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大力降低渔业生产的物能消耗, 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积极支持建立渔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为推动渔业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渔业龙头企业、各类渔业协会和海洋类高校、研究所、政府机关的作用, 依托科学技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渔业, 推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内外发展渔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与装备,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循环渔业。

参考文献

[1]崔兆杰等.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2007年舟山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2008.

[4]傅宏波.舟山渔场陷入危机?[J].观察, 2004 (19) .

山区渔业发展出路何在 篇8

一、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回顾山区水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不在追求“快速”和“大量”的生产模式中前进。而当今理智的消费者最欢迎自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这就要求养殖方式需要更新换代,必须摒弃以前那种追求“快速”和“大量”的养殖观念,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山区渔业养殖方式的革命需要在提高水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包括养殖水域选择、鱼种选养培育、饲料肥料使用、鱼病防治鱼药使用等方面,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执行,力争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水产品安全,今后仿野生养殖、仿自然养殖更加为人们所重视,梯田养鱼,仿山泉、仿流水养鱼,冲浪式、瀑布式养殖将取代原有的工厂化循环式养殖;人工渠道式、仿河流式养殖将取代鱼池式、坑塘式养鱼;设施渔业将从平面设施向立体、楼房设施发展:因此,单纯的设施渔业将向复合式景观渔业发展,山区渔业要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渔业发展质效,走一条独具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

二、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推进科技兴渔

山区渔业,在不断探索和推进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同时,要牢牢抓住科技兴渔这根弦,要依靠科技狠抓养殖品种的改良和养殖方式的更新换代,要联合科研院所组织科技攻关,实现技术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近几年来,全国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已为水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山区渔业有必要因地制宜推进这种养殖。但推进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一定要注重市场,灵活应变,千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跟进。其次,要因地制宜发展混合型养殖。山区渔业要从单一型养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水面和其他资源,发展科学的混合型养殖。也可以从单养成鱼转变为鱼苗、鱼种、成鱼多种养殖方式结合,还可以开展鱼-猪、鱼-禽、鱼-果、鱼-稻、鱼-沼气等综合经营。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开展有机水产开发。有机水产品以其天然、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特点迎合世人的需求,并已成为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产业,因此发展有机水产养殖可打破国外的贸易壁垒,增强山区水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注重发展质效,大力调整养殖结构

从目前国家政策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将坚持不懈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继续坚持“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构建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休闲渔业结构合理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目前,山区各地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各地一批批优势水产产区、优势水产品应运而生,尤其是近年无公害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很多养殖户通过水产养殖走上致富小康之路,更加有效地刺激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各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风起云涌,成果丰硕。因此,山区渔业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和培育优势养殖水产品产业带。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从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扶持,重点加强良种繁育、病害防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还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网箱养鱼、地热养鱼等特色渔业。城市郊区、重点渔区也应改造利用现有养殖设施,发展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力争结构调优、产业调强、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促进资源和生态向良性发展,促进渔民收入稳步增长。

四、创新经营策略,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

渔业产业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山区渔业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扶持政策,扶持水产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要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适合加工、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建设与加工生产相配套的养殖生产基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带动辐射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品牌经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品牌经营自然是振兴山区渔业的有效途径。要使养殖品种生活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就得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和规程进行生产或加工,杜绝农药、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产品;同时,要加大品牌渔业宣传力度,创新品牌的营销策略,切实把品牌做大做强。许多山区的水产品以“天然”、“无污染”而名声在外,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创造性地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五、重视资源环保,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山区渔业主管部门采取渔船控制、限额捕捞,实行减船和渔船报废制度以及强力打击电捕、毒鱼等有力措施,坚持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资源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建立现代渔业,这是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山区渔业发展中,要重视和加大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的保护力度,牢固树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渔业;要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和实施渔业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渔业法制意识;要加强水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法律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渔民搞好服务。

【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腾冲和顺导游词07-15

上一篇:cai课件制作技巧下一篇:教学设计片段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