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精选11篇)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1

【关键词】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 高校财务

一、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程序不科学

长期以来预算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缺乏参与预算编制的意识。由于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客体的了解有限,在编制预算时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致使预算指标的确立缺乏合理性,难以反映学校各预算客体的具体情况,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务预算不相匹配,使得学校事业发展无法获得有利的财务支持。在多数情况下,学校预算的编制往往是为了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拨款,丧失了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相关部门的参与,除了在预算编制上缺乏合理性外,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项预算措施也得不到有效的理解和执行。

2.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指标脱离,依靠以往的实际支出为基础,通过预测调整当年财政收支相关项目编制本年的预算。这种方法会造成两方面的缺陷:一是预算的编制脱离学校发展规划,使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合;二是掩盖了以往实际支出的资金项目中不合理的支出项目。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无法为学校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资金需求计划,影响了学校规划的实施。

(二)预算执行阶段

1.预算控制意识缺乏导致监管失效

由于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对预算执行监控管理是预算完善和补充的最好办法,因此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力度不够,预算的执行和监管成为高校的软肋,使财务预算形同虚设,预算执行不利,监管也流于形式。

2.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适应资金预算执行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资金预算就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施必要的调整。学校财务部门对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报送财政主管部门,但按规定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尤其是对那些可以估计到的费用开支,因工作疏忽未列入预算的,不能随便同意补报预算,使得学校项目建设因资金不到位受到限制。

(三)预算评价分析阶段

预算执行的好坏最终需要通过预算评价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才能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才能汲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考评才能明确责任,量化工作的努力程度,因此,科学的预算分析和考核是财务预算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我国许多高校中缺乏预算管理的评价体系,无法衡量教职工的工作努力程度,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影响了大家执行财务预算的积极性,最终影响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二、完善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预算编制模式

1.宏观上构建学校新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以“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构成了新的预算管理体系内部框架。另外,预算管理制度也构成了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机部分,包括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修改预算的办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方法、预算的评价和考核等。

2.微观上构建校内责任预算体系

建议在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建立责任预算,在现有的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将管理责任下放到归口管理部门,形成新的内部控制模式,使各部门在内部预算资源再分配方面被赋予广泛的自主权,这将有助于改进预算过程的配置效率。

(二)构建新的预算审批与评价监督体系

在财务部门内成立一个预算管理中心,加强预算的编制、审核、协助工作,推行会计委派制,对各预算基层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成立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财务的副校长、各院(系、处、所)及附属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对各院(系、处、所)及附属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及全校的总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发挥职代会作用,学校的总体预算、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必须经职代会讨论,实行广泛的民主决策和监督;发挥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监督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规范性,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指标下达、资金拨付、预算调整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国家应在健全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建立部门预算经费绩效评估机制,彻底改变教育只重投入、不重效益的现象,为高校预算经费绩效评估提供外部环境。高校内部要要充分发挥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预算评价机制,对预算的执行全过程监督,对执行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促进预算工作上水平。

(三)创新预算管理思路

1.树立“以人为本”的预算管理理念

财务预算的运行效果的好坏决定于预算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即财务预算的主体素质的高低情况。因此,财务预算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可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编制预算时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做出“留一手”的财务预算,违背了预算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从而影响预算工作的效果.因此,财会人员应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本着对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负责的态度,在工作态度上实事求是,在工作方法上注意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做好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

2.财务预算要做到收支平衡

适度拓宽平衡预算的时间,做到量入为出与负债建设的有机统一。高校预算管理必须做到以收定支,据以对支出、赤字和负债总量实施控制;使政策制定者了解高校在中拥有多大的可支配财力;让广大教职工明白资源是如何被安排的。可限制支出部门过高的支出期望,使大家认识到超过财力支持的支出要求是无效的。但是,为了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思想必须跟随形势的发展进行创新思维,寻求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3.大力推进“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对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科学性使其在高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必须严格贯彻零基预算法,排除部门经费只能增不能减的问题,集中资金使用,保证重点支出。

4.重视预算管理的评价考核

必须将各单位的预算经费与其工作任务、工作业绩和经济效果直接挂钩,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每可由校预算审计监督部门对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分出优、劣等级,校财务部门据此作为下的预算安排的参考,以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可以进一步促使各部门经费预算的不断科学化,也促使各部门有效地利用资金。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2

(一) 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效益意识薄弱

财务预算应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当前高校普遍对此认识不足, 尤其体现在效益意识上。虽然一般都实施了预算程序, 但由于其经费一般都是财政拨款, 与企业比较, 高校对资金的效益、成本的控制、经费的节约等方面意识相对薄弱。

(二) 预算管理力量不足, 编制方法单一

高校的预算力量普遍不足, 往往直接由会计人员编制预算, 会计与预算的职能混淆, 缺乏专门的队伍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反馈等流程进行专门管理。财务预算往往局限于财务部门, 而实施往往在各二级部门各自进行, 缺乏统一的控制、协调, 也难以将营业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各个模块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在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上, 高校普遍采用固定预算的单一预算方法, 对现在在企业广泛应用的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应用甚少。预算方法的简单导致预算内容的粗略, 财务管理指标难以有效细化, 进而降低了其对行政管理的导向作用。

(三) 预算控制作用有限

由于预算编制环节不够准确, 要通过预算控制来有效地监督、约束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就比较困难了。常见的情况是, 执行过程中不得不不断对预算做出调整, 当调整的频率过快时, 预算控制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 应以高校整体目标为导向, 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 使之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硬约束。

二、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 改善预算编制程序与编制方法

准确的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 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与编制方法是确保准确的重要前提。从预算编制程序来看, 一般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三种方式。自上而下的方式一般立足于整体发展的战略, 强调预算的权威地位, 但由于相对集权, 在预算的末端容易与实际脱节。自下而上的方式由末级部门编制预算明细并逐层汇总, 虽然更符合实际情况, 但更多地基于局部视角而缺乏整体最优的考量, 管理部门需在部门利益的协调上花费更多精力。因此, 最优的选择是结合上述两种方式的优点, 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可根据高校发展战略制定预算总体目标, 将预算指标细化到各基础部门, 各基础部门基于框定的预算指标编制部门预算。这样更利于协调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意见矛盾, 也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控制。

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 要改变固定预算的单一做法, 结合高校管理的实际特点, 引入弹性预算、增量预算等现代常用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度与准确度, 为预算控制提供充分依据。

(二) 细化财务预算

如果能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程序与编制方法的科学、有效, 财务预算就能得到有效的细化, 从而为预算的执行、控制提供更为刚性的依据。财务预算的细化主要包括编制项目的细化与预算目标指标的细化两个方面。

高校财务预算应紧紧围绕高校整体目标, 涉及高校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 将高校的教学、科研、课外活动、基建、后勤等环节全部纳入到预算的范围之内。与企业不同, 高校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基于现金流量预算, 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多余、现金不足及现金的筹集与使用方案等。应根据实际情况, 将各类活动细化到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明细, 预算明确到末级明细, 这将有利于集中管理, 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批控制。

预算指标的细化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指标分解时, 须注意指标可控, 并充分核实预算依据的合理性, 控制费用的虚夸, 防止预算指标过于宽松。建立一套责任明确、层次分明的预算责任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可根据学校的结构层次及部门划分进行分解:首先将学校最高管理机构批准的总体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二级学院与部门, 各二级部门再将部门指标向下分解, 直至各个具体的预算责任中心。各预算责任中心再根据实际的工作安排将各明细指标分解到最终承担小组或个人。

(三) 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控制

预算的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贯穿整个预算的执行期间, 主要包括预算的实时控制、反馈控制以及预算的调整三个部分。在预算的实时控制方面, 首先要严格资金使用的授权及审批制度, 明确各个层级的授权范围与额度, 规范各部门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在此基础上, 严格按既定制度办理, 监督各审批环节, 把好审查关, 将资金的调度使用限定在各级的授权范围以内。

预算的反馈是执行控制的核心环节。要充分利用现代的IT技术及工具, 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体系, 将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预算控制部门。具体而言, 要根据及时收集的预算执行信息, 以各责任中心为主体, 建立对其预算指标执行结果的定期分析体系。找出执行与预算的差异, 分析差异原因, 判断预算执行的发展趋势, 并对不合理的差异及发展趋势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预算的调整往往不可避免, 但不宜过于频繁。频繁的预算调整会极大地影响预算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因此须建立规范、严格的预算调整审批程序。此外, 年度的预算总额一般不宜调整, 而只是根据具体工作的进度、变化, 在具体执行明细项目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摘要:预算管理对保障高校的资金安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高校目前在预算管理的意识、编制、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文章基于这些问题, 提出了改善编制程序与方法、预算细化、强化执行控制等建议。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财务预算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及经济体制的逐渐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也开始从单一的上级主管部门拨款、财政拨款逐渐向以多形式、多渠道、以国家财政 拨款为主筹集教育经费的模式[1]。目前,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所关系到的资金额正在逐渐增长,因此,为了使高校的资金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分配及利用,必须对高校财务的预算及管理作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执行比较随意,预算约束力薄弱

高校预算编制对其预算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预算批复下达的时候,就说明预算管理工作已完全结束。根据相关资料可知,82%以上的高校都没有实行比较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及预算机制,这在很大程度对高校预算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某些财务工作人员随意调整或增加预算项目的资金数目,或随意改名资金的使用方向。如此一来,就会使财务预算失去其特有的权威性及严肃性,严重的还会使高校的资金使用混乱,条理不清,从而导致高校预算失去其应有的约束力[2]。

(二)预算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及绩效考核制度

一直以来,申请相关活动的预算经费时,很多高校都是只看重前期争预算、争项目、争经费,而对项目的过程及后期经费则很少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对相关项目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考核及管理,此外,也没有对其设定专门的监督或奖罚制度,这就很容易导致预算产生偏离现象,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贪污腐败的发生。

(三)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及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很多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对学校工作的重要性[3]。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资金的预算管理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学校内部缺乏财务方面的健全而完善的管理体制,预算申报程序出现诸多问题,科研、教学及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财务预算没有达成正确的一致认识,以致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比较充分发挥。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逐渐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不断细化预算执行结果

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为了能对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应对其进行定期追踪、分析并检查,并向相关部门反映预算的具体情况,当发现预算指标出现问题的时候,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以在最大程度上使预算收支保持平衡。

1、财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严格监督预算收入及支出的执行情况,为了保证资金到位及时而足额,还应该严格监督承担收入的目标部门或院系的收入情况。财经纪律、预算金额以及财务制度都是支出预算需要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某些无预算或超预算的支出情况,财务部门都应该根据相关规定执行拒绝。

2、预算的执行者及被执行者都是学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范围,因此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4]。为了使学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及权威性得到充分体现,学校的财务部门应该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而有效的考核,以使预算的控制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建立严格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逐渐完善预算管理方法

1、进一步细化指标控制,对每个项目的预算进行逐渐细化,并对中期检查及绩效评价作进一步增强,并综合评价每个项目的现状及年终决算中的“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以进一步确保保证指标控制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跳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可把高校内部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和预算的执行情况联系起来。

3、逐渐强化预算分析,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预算管理的后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括预算数及支出数的比较、相关文字的评析说明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等。通过预算分析可对预算管理中的优势及不足作进一步的了解。

(三)逐渐增强高校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断创新预算管理理念

1、推行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对学校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一定的优化作用,以使学校的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此外,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因此,学校的各個部门都应该积极参与。

2、把绩效预算引入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以为支出项目的必要性及金额大小方面提供有效参考[5]。对学校的财务进行编制预算时,必须从学校的整体需要为出发点,在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及建设需要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财务支出能力。此外,还应该尽可能地侧重向科研及教学,在注重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重点,以使学校的资金得到充分发挥,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高等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及不断壮大。

3、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以有效保障学校财务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责可包括预算的编制、组织相关部门、聘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对项目进行审核指示,并对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等。此外,还应该财务进行比较全面的预算,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及奖罚机制,以使财务预算得到有效执行。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针对此问题提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234—238

[2]高校预算编制及执行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112—123

[3]中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比较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32—240

[4]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规范化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321—332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4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的趋势逐渐显现,部分村集体出现财务混乱,资产、资源家底不清、产权不明、处臵不当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也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我市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

我市辖十三个县(市、区)、214个乡镇、2517个行政村,总人口约为495万,其中农村人口为300多万,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这一现状表明了加大农村“三资”管理的力度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全市大部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还是比较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各县(市、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意见》,全面推行“村财乡代理”的财政管理制度,在214个乡镇设立了村级会计核算中心,2517个行政村财务全部纳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规范了村级财物管理;二是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全市各行政村都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同时推行民主理财,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实行了村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及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2011年作为换届之年,我市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2750人,查处违规金额87.4万元。

二、我市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农村“三资”管理的工作上花了不少力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漏洞以及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一)对“三资”情况家底不清。农村“三资”涉及面广,既包括现金、实物,也包括资源,存在的形式复杂多样。大多数村对资金的管理还算规范,但对资产资源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对资产没有进行明晰规范的登记、建立台帐;对资源概念不清,没有进行统计入帐,在发包、转让、出卖中没有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造成“三资”底子不清、流失严重、管理混乱。

(二)对“三资”管理不够规范。虽然目前实行“村帐乡代理”制度,村级财物管理有了加强,但在“三资”管理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资金管理上,部分乡(镇)政府挪用、挤占、截留村集体资金现象严重,有的乡(镇)在社会公益建设中向村集体摊派费用,有的把应由乡(镇)政府开支的费用在村集体资金中列支,一些村存在资产出售款或其他收入不及时入帐现象,招待费及班子正常性工作开支占村级集体收入比例较大等;二是在资产管理上,少数地方资产类只有金额帐,没有实物帐,出现资产有物无帐现象,资产基数不明,底子不清,随着村干部的交替变更,村集体资产浪费流失较严重;三是在资源管理上,一些村资源记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没有统一入帐。有的村在发包中,没有召开群众代表会进行讨论通过。

(三)对“三资”管理透明度不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切腐败均滋生于暗箱操作。如果没有公开化、透明度,农村集体“三资”必然疏于管理。而目前我市有相当一部分村集体在村务、财务公开方面,存在怕削弱权力不愿公开、怕暴露问题不敢公开、怕乱求稳搞假公开现象,公开内容避实就虚,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不真实,特别是群众关心的干部报酬、开支去向、招待费等问题,公开不明确、不细致。

(四)“三资”管理监督渠道不畅。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三资”问题都出现在村小组长身上,而这部分群体,大多是流于监管部门行政职能监管之外的,对于他们的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行为,监管部门通常束手无策,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还有些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则存在怕得罪人、怕惹事的思想,对违纪问题不敢监督,不敢揭露,没能很好的履行监管职责,监督难以到位。

三、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对“村财乡代理”的制度有抵触情绪,认为剥夺了自己处臵村级集体财产的权利,不愿意交出村帐,认为村帐还是应该由自己来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重视,不熟悉相关的法规和财务知识,不按规章制度来办事;有些村民对“三资”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集体的事与自己无关,漠不关心,民主管理意识不强,这些都是引起“三资”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制度不到位,是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一些好的制度和规定,仅仅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停留在文件上,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还有一些问题无法找到行之有效的法规性文件进行处理,而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的基层又无法自行出台贴合实际的文件;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务开支大权仍然掌握在村主要干部手中,乱支乱花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制度不足以全面细微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管理环境,一些村干部也因此在“三资”监管的边缘地带毫无障碍地游走,给“三资”的

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与弊端。

(三)农村“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目前我市的农村“三资”管理队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经费紧张的问题,如永新县的乡镇甚至没有成立经管站,而大部分乡镇的村级代理会计、镇村招投标中心的人员都是兼职,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和规范性。乡(镇)经管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如吉州区全区经管站的人员配备,有一半以上都是技校分配或部队转业,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为13人,占52%,专业人才缺乏。村报帐员稳定性差,从事经管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基层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经费紧张导致专业人才难以留住,无法稳定壮大队伍,这些都是导致农村“三资”管理跟不上的重要因素。

(四)对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乏力。一是群众监督乏力。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少病残,他们对集体的事没有监管能力,不关心、不了解、不过问甚至漠不关心。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或村班子内部成员互相串通,互相包瞒,监督流于形式;三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受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有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有的根本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对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把关不严,无法发现和制止某些村干部的“小动作”。

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三资”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

消除农村“三资”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从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肃查处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监督惩戒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行使。

(一)健全制度,规范农村“三资”管理。针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制度上的缺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促使这些领域制度规范化、法制化。一要健全农村委托招投标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站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交易规则和制度,也要根据不同公共资源的特点,建立适合其公平交易的特别规定。要把“招、拍、挂”作为交易的主要方式,但也要结合实际,在确保交易的公开、公正和有效竞争的前提下,允许竞争性谈判、协议供货等交易模式。对物品采购不足5000元的交易,可以直接协议供货,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备案;对村民自治的项目如集体林场转让、山塘水库承租等也可由村民代表组织竞标,报公共资源交易站备案。二要完善村级财务代理制度。目前基层财务人员普遍不足,影响了代理服务质量和监管水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经管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为现有的经管站人员解决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等实际问题,为基层留住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招聘实用人才,吸收新鲜力量,解决基层财务人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基层财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法纪观念。三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级财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组级“三资”管理问题成为盲目与难点这一现状,应尽快出台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首先对全市的“三资”情况以村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根据实际上报的情况,将“三资”数额较大的村小组同样纳入乡镇经管站管理的范围,在坚持组级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财

产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小组财务收支活动委托乡镇经管站代理记账,各小组实行报账制度。数额巨大的组级资金,如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款等,一律纳入专户,统一通过银行发放到农民一卡通中,杜绝公款私存。民主理财小组在监督本村财务活动的同时,对各村民小组全年的收支明细、各种往来款项、原始凭证等同样具有审查核对权。

(二)依托信息平台,创新“三资”监管手段。一是建立“三资”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推行“三资”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盘摸底,进行清产核资登记、建立台帐,并全部进行公开公示,录入查询系统,方便群众随时了解“三资”管理、使用状况。二是建立“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在原有的监管系统上升级建立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个相通的信息平台,实时监管农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使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促进农村“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三是建立“三资”管理预警系统。依托“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三资管理”预警机制,制定各项“三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预警和扼制“三资”管理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三)加大公开力度,确保“三资”管理在阳光下运行。“透明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则是实现将基层权力晒在阳光下的一个重要途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是我市的一个亮点工作,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把这项工作延伸到基层,积极推行乡镇权力公开与村级权力公开。一是做到全公开。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各项内容、程序及过程都纳入村务公开之中,并作为重点进行公开。二是做到真公开。农村“三

资”各项公开的数据,必须真实可信。要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所有公开的数据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财务预决算或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资产评估等数据,必须经审计部门审计,将数据和审计结果予以公开。三是做到常公开。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小组的人员建制,充分发挥村里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余热,监督村务定期公开、特别监督农村“三资”管理各项事务及时公开。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5

我们常说:两手都要抓,一手抓“课堂”,一手抓“食堂”,两手都要硬。目前,大多高校采用的是承包与自营相结合的方式,有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市场化的趋势。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其健康长久发展的保障,但是,部分高校食堂的财务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内控制度缺失、原始票据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公开不到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其长久发展的进程,因此,对高校食堂财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寻求解决对应问题的方法是目前相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

高校食堂的财务预算目前尚未纳入国家财政集中支付的范畴,导致其内控制度不完善,而且部分高校领导重“课堂”轻“食堂”,没有建立健全高校食堂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有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彻底,有法不依,有规无视,使内部控制无法贯彻执行到各个经营环节中,这样不利于高校食堂的发展,损害了各方的利益。

2.原始票据不规范

由于食堂采购的特殊性,供货方大多是个体工商户,食堂采购部门采购零星副食等取得的票据大部分是商店购买的收款收据,无名称、无明细、无日期,个体户不需要入账,也无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随意性很大,易发生虚假交易,如开具金额数量与实物不符等情况,轻易套取现金,更有甚者使用自制原始凭证,随意编写数量、价格、明细。

3.核算不规范,公开不到位

根据食堂财务管理办法规定,食堂支出成本包括食堂的日常经营服务活动所必需的各项直接支出,不包括应在学校行政事业列支的内容和其他与食堂经营无关的支出。高校食堂核算主要包括伙食收入、支出及管理费用。伙食支出主要有主、副食、蔬菜、燃料、工资、水电费等。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保洁费及维修费等。但有些高校存在人为将部分与食堂经营无关的成本列入核算或将学院经费列入食堂成本核算。部分高校的资产与物资采购账目存在少计、漏计、错计的情况,往来账目清理不及时,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高校食堂因其公益非经营的性质,财务管理不公开透明,而且不用对外报账、报税,广大师生及管理部门没有知情权,这种情况也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高校食堂财务人员科班出身较少,很多是教师或者后勤人员兼任,还有不少是缺乏相关知识的临时工,盲目、机械地应对日常工作,不知所以然,没有基础的会计知识,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食堂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所需的技能,而且食堂日常业务繁琐复杂,没有充足的时间加强钻研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改善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建议

1.完善内控制度

根据会计规定合理设置岗位及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并保证财务不相容岗位人员分离。食堂采购物资时,必须在学院审计处、计财处和学生代表的监督下进行询价,三方同行并在询价单上签字证明,具体采购物资时至少三人同行并签字,保证物资采购的真实性。验收入库时需有仓库保管员及厨房值班人员验收入库并签字,出库时也需三人签字。对食堂米、面、蛋、油等大宗原材料的采购要以公开招聘的方法招揽供应商,保障物资相对低价且高质量。

2.规范票据使用并加大监管力度

米、面、蛋、油等大额采购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尽量避免不能开具税控发票的零星小额采购,实在不能避免时,尽量取得对方开具的发票,即使没有发票也一定取得对方开出的收据等证明,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电话等基本信息,采购员必须在发票或收据上签字,领导审批则要注重交易的真实性。

3.完善食堂的财务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对存货的收支金额、数量进行分析、盘点,判断其合理性,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将查处结果公布于众。伙食费用支出包括的范围仅限于围绕食堂业务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其他无关费用不能列入食堂的费用支出,往来账目及时清理,保证收入、成本配比准确。建立食堂公示栏,公布每天食谱,每批主、副食价格及单价,接受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财务报表按月或按季进行公布,做到财务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

4.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的进入门槛,保证其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综合素养,对其他学校进行参观、访问、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食堂财务管理现场会,探讨彼此问题的对策。此外,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人员的聘用、任命、培训、升迁等长效激励考核机制,并采用绩效管理,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几点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学校食堂事关学校食品安全及广大师生的健康,“食堂”与“课堂”同样重要,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食堂管理工作,提高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6

【摘要】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企业目前情况而言,财务预算管理理论并不完善,相关概念含混不清,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针对财务预算的种种问题,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理论,加强对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开始着手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财务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存在很多弊端,还拥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因此,笔者针对这些弊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原则

(一)统一组织、分级管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当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并进行详细的规划,而且还应当构建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并对具体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使之完全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关于预算标准,需要进行细化,经过细化之后,再通过各级领导层落实到实践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上至核心管理层,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各个环节的严格执行,唯有如此才能完成预算指标。

(二)全面、系统原则

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具有针对性,而非盲目地进行,应当以企业当前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当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一切资金消耗的项目都当列入财务预算管理中,而且还应该预测即将进行的经济活动,并提前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当活动进行时,做到完美的掌控,当活动结束时,针对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并结合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对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确保财政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的所有环节,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大功效。

(三)科学合理、稳步前进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要有财务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编制需要满足两大特性,即科学性、适用性。财务预算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财务预算过高时,造成的后果是:资金大量流失;当财务预算过低时,造成的后果是:因资金的缺乏,很多经济活动难以进行。若要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企业的财务增长有充分的了解,以收入的多少合理确定支出,从而使支出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且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还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然而企业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重视不足,不能正确地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念,比如:部分管理者认为,既然已经确立了财务计划,那么财务预算就是可有可无的;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财务预算是企业高层下达的各项指示,这就完全曲解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含义;有的领导者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只是属于财务部门工作内容,不应该牵涉其他部门;更离谱的是,有的领导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由此可知,持此错误认识的企业领导并不少见,若不加以纠正,必然会制约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理念,相关技术落后,也影响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开展。

(二)预算管理目标欠缺战略性

就目前而言,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具有财务预算编制,但是却极其欠缺战略眼光,无法真正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多数企业领导在财务预算编制方面欠缺长远眼光,只注重短期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忽视长远目标的实现,这就导致企业急功近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各个财务周期之间无法完美的衔接,因此即便企业实现了短期的预算管理目标,也无益于长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无法真正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第二,关于财务预算目标的确立,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一个诟病,那就是不够重视对市场的调查,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来说,往往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比较僵化,应变力较差。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还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对于市场环境并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所以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时,不能做到精准的定位。

(三)缺乏有效监督

若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必须要合理,而且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深受广大企业领导的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陆续建立起来,然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却并不完善,只是做好了表面工作,其作用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面。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因为监督力度的缺失,所以执行的效果极差,而且未能建立考核机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无法激发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终造成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若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关系着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包括预算的编制、核查、上报、监督执行效果等,当执行效果与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出现偏差时,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多、涵盖面广,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能,对财务和会计学科的相关知识要有深入的理解,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但理论知识欠缺,计算机技能也不符合要求,预算编制的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编制,不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而增加了预算成本,长此以往,财务预算的作用就越来越淡化,最终使企业放弃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对于企业来说,领导人员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领导的观念和思想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因此,企业若要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有鉴于此,企业应该组织各级领导学习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改变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使企业领导充分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从而使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应该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协调作用,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共同努力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唯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企业才能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要求全员参与,大大地提高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最终使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预算的方法,对企业各部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部成员的参与,而不仅仅是企业高层和财务人员,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对企业即将进行的、正在进行的、已经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预算,不仅重视对活动过程的控制,还应重视对活动结果的控制,实现二者之间的均衡性。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对所有生产活动进行预算,包括产品的研发、销售、物流等,重视整体性预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全部成员都能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水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最为有效。

(三)详细划分职责、明确分工

财务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明确划分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职责权限。经过一系列分权和授权之后,在企业内形成了各个部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得企业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详细划分职责和权限,使得各部门分工明确,包括预算编制部门、执行部门以及监督部门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力度,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企业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调动起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各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量化执行效果,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惩罚,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长远战略目标

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建立长远战略目标,并根据长远战略目标,建立各个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立足于长远战略目标,针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投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和分配。所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以长远战略目标为中心,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宗旨,结合企业资金状况进行编制。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即将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导向型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唯有立足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的培训

企业若要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财务人员。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包括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职业道德。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督促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使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最终促使财务预算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而且因为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的内容比较繁杂,企业众多部门都参与其中,工作量极大,所以若要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对财务人员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培训至关重要。

(六)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结合企业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构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财务预算相关工作的开展。比如:如果在企业内部设有董事会,那么就应该从董事会中挑选一部分熟悉财务预算工作的董事,组成财务预算委员会。如果在企业之中没有董事会,那么为了加强监督,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坚决执行,就必须构建财务预算领导小组。企业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制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并进行审议,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下达具体的工作内容,并负责监督具体的落实情况。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潜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国财务预算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我们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7

(一) 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高校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学校只是按上级的拨款金额和支出情况进行简单的预算编制, 学校的其他管理部门大多认为预算管理只由财务部门负责, 它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发的相关预算指标。另外, 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财务机构和制度, 使得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章程约束, 在预算执行中随意更改预算计划的现象层出不穷, 致使高校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二) 预算编制不科学

首先, 至今众多高校的预算管理方法多采用的是“基数+增长”的编制方法, 即以上一年的实际支出为基数,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变动以得出下一年的预算计划, 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金额相差较大;其次, 高校预算管理由于管理活动的复杂多变很难面面俱到, 这就降低了预算内容的完整和精确程度, 从而造成高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口径不统一, 加大了预算执行和绩效考核的难度。

(三) 预算缺乏绩效考核

预算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 其可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然而, 目前许多高校并未针对预算管理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措施, 对相关部门的预算经费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考核分析以至于高校很难做出完整高效的绩效评价, 而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欠缺又进一步加重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约束力的缺乏和随意性, 这些都导致预算管理水平的急剧降低。

(四) 预算控制监督不力

实际工作中, 预算执行常常与预算计划脱轨, 擅自更改预算经费的用途和期限、随意追加经费、调整预算的现象屡屡皆是, 从而使得预算的约束力不强,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也很难控制。同时, 部分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往往忽视了预算管理的时间动态性, 仅在年末才对预算结果进行分析使得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部分院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造成事前监督不严, 事中控制不力, 事后审计监督缺位, 致使预算计划和实际结果相差甚远。

二、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 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预算管理

高校应从思想上纠正预算管理的旧有观念,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第一, 应认识到预算管理在高校运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树立以发展为基础的理念, 建立高校预算的长期规划, 提高经费和资源的有效使用率;第二, 应认识到高校预算管理并非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充分调动其他相关部门、职员的积极性使得院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第三, 高校还应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和制度, 对具体参加预算管理的人员进行实时培训, 统一方法和口径保证预算管理的质量。

(二) 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首先在预算编制方法上, 高校应改革原有的“基数+增长”的方法, 将“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贯穿到预算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零基预算即化基数为零, 对支出项目逐一统计和审核, 使收支情况更符合实际;滚动预算是根据上一期的预算指标完成情况, 调整和具体编制下一期预算, 并将预算期连续滚动向前推移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提高预算计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及时度、准确度;其次, 在编制内容上, 高校应尽可能的细化预算, 充分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在预算编制前应努力收集汇总各部门的收支数据并进行分析调查保证数据资料的客观合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分清项目的轻重缓急, 优先安排重点项目的经费分配。

(三)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为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高校应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相应的激励奖惩措施。在预算执行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问责机制, 结合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考评, 对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并在保证绩效增加的前提下节约开支的部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预算执行情况较差及违反规章制度的部门进行相应的行政、法律、经济等惩罚措施, 从而规范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

(四) 加大预算控制监督力度

预算监督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考核的全过程中, 高校预算管理应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有效整合。首先, 高校可成立具体的预算监督机构, 专门负责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并针对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部门或个人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次, 伴随着高校运营活动和资金收支的复杂化, 高校应实行电子化办公, 建立配套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实时监控经费的使用情况;再次, 高校还应加强对预算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强度, 合理安排支出, 对支出严格监督控制, 重大项目经费的支出应有领导批示并实行问责。

摘要: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促进高校对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筹和配置, 然而在实践中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正是基于高校预算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 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萍, 康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财政金融, 2010, (5) .

[2]方伟.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改革思路[J].高校后勤研究, 2010, (4) .

[3]胡进锋.高校部门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2009, (7) .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较为薄弱,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渐加大。高校的经费实现了增长,相应的预算管理和经费配置也就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将预算管理和高校实情结合起来,以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实现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是影响高校教育活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摆在相关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表现出的相关问题

第一,理念老旧。高校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还比较老旧,还停留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被动接受来自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主财务管理意识,缺少科学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手段,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成效不高。第二,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中的一环,需要对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所产生的经费实现合理编制。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来,不仅在编制方法上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在编制内容上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编制方法不科学,就可能导致预算和实际出现较大偏差。第三,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编制在高校中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力度较弱。而且相应的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导致存在不少预算漏洞。第四,考核机制缺失。对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通过考核的方式,检验其工作成效。但是,在不少高校之中,对于预算管理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可靠的预算考核机制,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效无法得到检验。如此,自然也就无法明确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能对其实现完善改进。

二、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改进对策

(一)革新预算管理理念。首先,需要转变管理态度,从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预算并不是根据经费消耗展开管理工作,而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工作控制经费的消耗支出。所以,预算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主动管理的理念,积极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其次,明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以往,预算管理并不被重视,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但是在国家相关战略发布之后,预算管理的地位不断提升,这需要管理人员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全身心投入其中。

(二)优化预算编制的方法和内容。方法和内容方面的问

题,使得预算管理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预算编制方法和内容进行全面优化,促进预算管理成效的提升。首先,需要对高校所有的经费开支展开全面分析,将所有环节的经费变动都纳入到预算编制当中,确保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避免出现遗漏缺失的情况。其次,预算编制应该从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出发,以收支平衡、量入为出、抓住重点和统筹兼顾为原则,使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满足高校当下的工作需求,还能符合中长期发展。最后,需要革新传统的零基预算法和增基预算,在此基础上将滚动预算和绩效预算融合进来,使得预算编制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

(三)强化执行。预算管理工作只有落实到位才能正真发挥作用,所以首先应该加强对预算的审核,对预算编制和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等做出全面的审核,确保预算管理工作从根源上科学有效。其次,需要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严格落实预算编制。不论是教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支出,还是公务接待、校园基建等方面的经费支出,都必须按照预算编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控制,避免出现浪费、腐败的问题。最后,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网络平台,将各方面的预算信息汇总到平台上,以此实时掌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且通过各项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四)严格考核。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不考核,就不能发现事后预算的问题;不考核,也就无法发现随意调整预算的问题。所以,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监督体系,从多个层面切入对预算管理实现全面考核。同时,需要对考核形式和监督主体实现优化,要将高校的所有人员都纳入到监督考核工作中,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可以让学生、基层教师、中层领导和高校领导人等构建层次化的考核体系,对预算管理决策、资源配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工作展开监督考核。以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积极高效,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预算管理在高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论是理念传统还是方法不科学,这些问题都会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革新预算管理的工作理念,优化方法、加强编制、落实管理,在相应的监督考核下,才能达到预期的预算管理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9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到我国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出解决的对策。方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以及实际的观察,深入直观地了解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来由,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对策,并且通过解决问题,也就能够对未来发展做出一定的展望。结果:发现健康体检中心确实存在着标准不统一、与医疗区分不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缺乏、规定落实不到位、居民健康档案库建立不完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脱节等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结论: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发现健康体检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进行解决,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医疗;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57-02

健康体检中心在保证一个国家食品卫生、餐饮酒店、医疗服务等众多行业卫生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体检中心对于国家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健康体检中心自身的安全,自身的管理却也直接影响着体检者的健康。如果健康体检中心管理不严格、不规范,自然就会出现一些安全风险,同时也阻碍着健康体检中心的向前发展和不断完善。

1.主要研究探讨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所在单位相关健康体检中心以及重庆地区相关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了调查走访以后得到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查询了大量的资料,观察不同地区之间健康体检中心管理存在的一些通性,站在较大层面上对健康体检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报道。

2.结果

2.1健康体检中心管理存在问题

1、标准不统一

我国健康体检中心建立之初,很多体检中心领导都对这样一个机构的认识较为缺乏,甚至连检验标准、内容都出现过不统一的情况。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以后,相关的检验内容逐步的统一,国家也加强了管理,但是健康体检中心之间还是在系统软件,报告书写,设备等众多方面有着不统一的情况,导致健康档案虽然已经联网,但是实际上没有办法进行统一,这也是在降低我国卫生医疗中卫生档案使用的效率。

2、体检专用空间、设备设置不周

健康体检主要还是健康筛查,对到访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不是治疗;这就是健康体检中心必须要和医疗机构进行明确区分的地方,也就是“体检是体检,医疗是医疗”。但是很多健康体检中心建立在医院,体检所使用的空间设备和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确实相同的,负责体检的医师以及工作人员往往也负责病患的治疗工作,这就导致健康体检与医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3、体检中心人员业务水平、素质不统一

很多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专科学生等进入到体检中心工作,而培训相对缺乏;学生素质层次不齐,对于相关的一些标本的采集、归类、报告均不规范,常出现标本丢失、报错结果等情况。让体检人员的体检报告保密工作也形同虚设。同时,很多的健康体检中心人员对于医疗风险认识不足,为受检人员考虑的也不周到。

4、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虽然原卫生部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对于健康体检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作了明确的规定及要求,但目前一些体检中心仍存在着某些不足。如:一是科室设置不健全,未能建立独立的临床和辅诊诊室,使得健康查体客户与门诊病人公用医疗设备,从而大大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二是体检中心面积小、布局不合理、指引不明确,容易造成体检客户排队等候、盲目流动。

2.2解决的对策

1、建立统一标准

必须要建立统一标准才能够提高健康体检的水平。不同健康体检机构之间的信息要逐步实现共享,采用统一规范的标准开展体检工作,地方卫生管理部门也必须要加大对这些机构的管理,逐步促进相关硬件设备的标准统一,确保不同地方能够接受到的健康体检服务是一样的,标准是一样的。要从地区,国家的角度进行机构标准的统一规范。

2、严格区分健康体检与医疗治疗空间

健康体检中心就算与医院功能有重叠的地方,但是相关的空间是必须要进行区分的。对于拍摄X光片等物理检查区域可以进行共享,但是要注意体检者隐私的保护;而对于一些有传染病传染风险的空间,体检和医疗两者之间就必须要进行明确的区分;相关标本的采集分析,医疗与健康体检之间也必须要进行区分以保证安全。当然空间的明确区分,也是提高健康体检中心服务水平,提高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3、严格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不能够让刚毕业的学生就直接独立承担工作,必须要通过相应时间的带教,确保新入的从业人员达到必要的工作水平以后才能够真正进入到机构进行工作。必须要加强对从业工作人员的考核,尤其是要加强对专业技能和服务技能的考核,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

4、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体检管理规定

随着原卫生部关于健康体检中心规定的出台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健康体检中心要尽快完成由单纯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的转变,严格的执行国家健康体检中心软硬件的标准,保证健康体检中心的水平不断提高。

3.讨论

3.1未来的优化

未来的健康体检中心势必将朝着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体检医学、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来完善体检制度;更多的先进医学检查、检验设备、健康管理的理念应该更多的应用到健康体检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准确性高,效率高的设备、技术应用应该不断地加强应用。这样就能提高健康体检的准确性,为受检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监测、健康风险干预,达到全民健康管理的目标。

3.2总结

通过这样的研究分析,发现健康体检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给出解决对策,其实只是一个引子。因为健康体检中心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远不止这样一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幻,王桂玲,翁志强,李晓华,刘玉秀.浅谈当前医院体检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10)

[2] 张梦杰.浅议现代医院营销理论[J].中外医学研究.2011(12)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10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贾庆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和运行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井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校;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5.5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论文 篇11

摘 要 预算管理始终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其质量之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整体目标能否实现。本文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论述了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所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对于国家财政所划拨而来的资金,依据预算管理的各项要求所实施的各类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预算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始终,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见,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义重大。由于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全,对于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也变得日益迫切。为此,笔者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单位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配合。然而,现实中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缺乏充分的重视,未能看到预算管理和个人工作之间密切的联系,觉得预算管理理应由财务人员负责,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也不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无法调动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甚至造成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二)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不能强

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随意性太强、预算观念过差等状况。在执行过程中,无论是否有计划,都要随意地占用与支配有限的资金,甚至造成不在预算之列的资金被挤占挪用。可见,事业单位亟待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三)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障会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前提。但是,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极少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跟踪分析与评价。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另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起了内部监督制度,但是未能真正付诸实施,从而影响到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成效。

(四)事业单位部分预算人员素质偏低

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这一部分人缺乏专业的财务教育与训练,专业技能普遍不高,甚至于是从非财务人员中改行而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中还存在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兼岗现象,一些不相容岗位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离。

二、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员工一定要认识到预算管理是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本单位资源配置效率与提升管理能力的有效形式。预算管理非但不会对自身造成束缚,反而是更好地实现本单位各项职能的重要保障。要将预算管理视为关系到本单位管理能力高低的系统性工程来抓。这就需要在事业单位内建立预算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意识,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让预算管理能够真正地实现其所能发挥的作用。

(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力度

良好的预算管理必须要有积极而全面的预算执行来加以配合。要切实实施层层分解之形式,将总预算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这就要求把预算管理和各个岗位的考核加以有机结合,让各部门以及员工均能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当中,让预算管理能够被不打折扣地执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之中,应当严格落实好预算管理的内容、进度,严防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浪费及超支等现象。对预算管理的每一个项目均应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对预算执行状况加以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健全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监督体系

为了让事业单位预算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就需要对预算加以监督和考核。预算监督主要是指对资金使用状况加以监督,如资金是不是真正被到了相关项目上,资金使用率是不是合理而有效等等。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不仅要靠本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而且还应让审计部门参与其中,但财务监督应当是其中最为有效和直接的监督形式。但是,由于预算管理者从属于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会难以保障其独立性,所以,审计监督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在预算实施中,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全面审计,促使各事业单位能够严格地实施预算。

(四)立足培训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因为预算编制与执行均需本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其业务素质之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本单位预算管理能力之高低。为此,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其业务素质,促使其更加规范地进行业务操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应强化自身沟通能力,从而让更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事业单位还应结合实际,建立起考核与奖惩机制,从而更好地提升财务人员执行预算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职能和提升其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一定要注重于提升本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监督,但是也要看到,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物、财力。笔者相信,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也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菁.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才智.2009(11).

[2]陈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与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上一篇:初一暑假作业政治参考答案下一篇:心理危机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