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共8篇)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 篇1

高考地理必考考点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 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

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 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

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

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高考地理必考考点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

1.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2、工业问题

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②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③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3、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4、旅游活动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5、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4)土壤盐碱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②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③治理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

(6)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7)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

(8)温室效应问题:

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

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⒊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

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⒋解决措施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⒌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减弱了港口功能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⑦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 篇2

首先, 了解传记文本的两大特点。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选择古今中外那些内容丰富且思想性强、反应社会时代风貌特点、体现人类精神品格的人物传记、回忆文章等现代文传记类作品为考试文本, 其传记主人公大多为中外历史名人, 如著名政治人物、科学家、艺术家等。这类传记文体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真实性是传记最主要的特点, 因为传记记叙的是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姓名是真的, 生活的地方是真的, 所作所为也是真的, 这些都是不允许虚造的, 这与小说可以虚构人物情节、虚构生活环境不同。但传记不是枯燥地罗列人物事迹, 它具有文学性。因为它到底是写人记事的文体, 有人就离不开事情, 就离不开人的情感, 作者往往通过选择、剪辑、组结, 倾注鲜明的爱憎情感, 表现传主丰富的人生轨迹和人格魅力。

其次, 了解传记中运用的一些手法。传记归根到底是记叙人物事迹的文体, 所以对人物描写的手法, 诸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侧面描写等都是经常运用的。除此之外, 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引用等手法也很常见。作者运用一些手法肯定有相应的目的和作用, 比如运用了肖像描写肯定是为了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生动等, 所以了解这些手法的基本作用也是必须的。

很多考察作用类的试题在教学与考试训练中多次出现, 对此, 我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引用的作用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 引用同学、同事、友人的回忆, 引用档案资料或是引用一段跟传主没有直接关系但跟作者的观点相关的诗文、文言文段等。这些引用常常有如下作用: (1) 联系文章内容, 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 (2) 结构上的点题、照应、铺垫、引入等; (3) 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凸显传主的某种精神面貌, 增加作品真实性; (4)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使其具有历史深度和文学底蕴。

如《大医精诚妙手仁心》一文中, 开头引用了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中“相不可得矣, 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 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民之厄, 中以保身长生, 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 舍夫良医, 则未之有也!”文后的问题是“文章开篇引用了黄凯钧的一段话,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解答这个问题,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段落所处的位置是文章的第一段; (2) 引用的内容跟传主没有直接联系; (3) 引用的是文言语段。所以, 要从结构、内容、引用的特殊性功能考虑。最后得出答案:在内容上, 这段话概括了历史上良医的优秀品质, 表明了传主罗教授也有这样的美德;从结构上看, 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又引出了下文罗教授的具体求学经历和在医学上的贡献;从表达效果来看, 引用了文言语段, 丰富了文章内容, 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二、题目的作用

不管是何种文章, 题好一半文。同样题目也是实用文的眼睛, 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题目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是传主人格特点的概括, 有的运用了一定的手法。分析题目的作用, 第一步要从标题中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 分析标题的本义, 它往往有概括文章内容、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第二步要从其与文章正文的结构、人物、主旨、写法的角度思考:在结构方面, 一般考虑是否作为文章线索、设置悬念;在分析其与人物的关系时, 从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以及表明作者自己的情感态度等角度考虑;从与主旨的关系上分析, 可分析是否点明主旨、揭示主旨, 从手法上分析, 要注意其修辞手法。

如舒心的《徐光耀:“嘎子”救过我的命》这个题目就很值得思考, 为什么以“‘嘎子’救过我的命”为题?首先, 从标题本身来看, 写出了文章的重要事件, 因为传主徐光耀全身心投入到“嘎子”的创造而忘记了受冤枉挨整的事, 身体和精神逐渐恢复了健康。其次, 从结构方面来看, 设置了悬念,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想嘎子救了谁的命, 怎么救的命, 这些问题会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再次, 引出传主, “嘎子”的形象塑造和作家徐光耀密不可分, 用此题目, 可以很自然地引出徐光耀的事迹。

三、情节反复的作用

传记中常会有某个情节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传记的一个写作特色。这个情节可以是自然环境描写, 可以是社会环境描写, 也可以是某个细节描写等。如《萧乾先生印象》一文中两次提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这个纸条, 这两处纸条前后照应, 更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珍惜时间、尊重他人、含蓄委婉的性格特点,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又如《“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一文前两段两次都提到梁启超, 但角度不同, 作用不同。首段提到梁启超是以他的面貌勾勒出梁思礼的肖像,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段提到梁启超是从“饮冰室”的角度, 描写出传主的生长环境, 暗示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传主梁思礼的深远影响, 为后文写传主的人身轨迹作铺垫。

四、叙述人称的作用

传记主要有自传和他传, 所以叙述时所用的人称不同, 自传要用第一人称, 行文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事件, 亲切自然, 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他传则用第三人称, 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 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灵活、自由、信息量大。

五、叙述顺序的作用

传记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 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可以造成悬念, 埋下伏笔, 吸引读者,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有利于主要事件的展开, 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 或提供重要的背景材料。

摘要:人物传记类阅读是多年来高考试卷中出现最多的题型, 其题型多样, 考查内容灵活, 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等能力。牢固掌握答题方法, 建立思维系统, 是备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章对高考人物传记类作用题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记阅读,题型分析,规律总结

参考文献

[1]陈良启.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研究[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 篇3

【关键词】 高考人物传记;重点题型;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一、考点解读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

4、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5、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6、通过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7、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8、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9、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有益的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二、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重点题型探究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⒈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①时间变化;②地点变化;③职位(工作)变化;④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⑤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2.筛选归纳传记主人公成就贡献、优秀品质、人格魅力

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这一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④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3.归纳分析传记主人公成功的原因

A.外因:①家庭支持;②朋友关心;③时代背景;④别人对传主的态度(帮助);⑤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⑥客观环境(条件)。

B.内因:(1)兴趣、爱好、理想、目标(高远);(2)态度、方法或其他优秀品质:①勤奋好学(努力)、认真细致、善于思考、讲究方法;②坚持、不放弃、执着、持之以恒、百折不饶、脚踏实地、果敢;③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独特的思维、个性;④敢于重新选择、敢为天下先、创新、打破常规、合作、勇于实践、善于发现、努力探索、敢于质疑;⑤思想超前、反对权威、坚持个性(原则)、追求真理、坚守信念、意志坚定、恪守标准、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真诚正直、善良友爱、善于反思(刻苦学习)、擅长沟通、不安现状。

(二)引用的作用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的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④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⑤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三)探究题

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1.探究题的考查方向

(1)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方法:将传主的品质放入社会生活中实事求是的表达。

(2)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特色: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方法:联系文章谈为何营造此种特色?它的好处、效果或不足以及你的建设性意见。

(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方法: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2.探究题按开放程度可分:限制型、半开放型、全开放型

1)限制型

阐述的信息主要从文本概括。

2)半开放型

(1)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2)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传记多从表现传主精神品质来谈)

(3)联系现实: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生活现实。

(4)小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3)全开放型。(观点+分析)

这种探究题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

(四)分析、评价的思路

1.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

2.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

3.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手。感受传主人生得失,获得启示完善自我

(五)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第二步:联系文本,联系现实和知识储备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参考文献:

①《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沈阳36中学高三语文教研组,2014-02-03

高考地理的各题型答题技巧 篇4

一、选择题答技巧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题的解题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三、双项选择题

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

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

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佳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终的答案。

“量化法”就是对选项的准确率作综合的评估,“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需要考生根据对题意的符合程度设立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指标,终筛选出所需要的答案。

四、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五、答题步骤

1、读懂题意:

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 篇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陕西澄县模拟)“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C.②④

B.①⑤ D.②⑥

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解析:1.C 2.A 3.D 第1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第2题,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第3题,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处于温带,冬季结冰,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

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启动实施“七库连通”工程,逐步实现闽江流域、晋江流域、洛阳江流域的互连互通、相互调剂,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河库水系连通总体格局。读泉州市简图和“七库连通”调水工程示意图,回答4~5题。

4.泉州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主要因为其东部沿海()A.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 B.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C.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D.河流流量小,水运需求量较大

5.下列关于泉州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的主要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B.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C.提升水资源的保障和调蓄能力 D.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发展

解析:4.A 5.D 第4题,由图可知,泉州市东部沿海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造成水资源相对不足,故该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第5题,“七库连通”工程形成的河库水系连通体系,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的保障和调蓄能力。“七库连通”工程主要是为了保障供水,并非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为1990~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年份)。读图回答6~7题。

6.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A.一直向东南移动 B.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C.总体向东南移动 D.总体向南方移动

7.下列时间段与引起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动力对应正确的是()A.1990~1994年 劳动力 B.1994~1997年 原料 C.2004~2007年 市场 D.2007~2011年 产业转移

解析:6.C 7.D 第6题,据图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方向呈现出东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的变化,总体上表现出向东南方向大致移动的轨迹。第7题,1990~1994年向东南移动,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促使纺织产业规模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1994~1997年,由于政策的调整,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向西移动;2004年以后,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纺织企业向西转移,并且中西部纺织业的重新崛起,有利于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向西移动。

(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丹麦玩具公司乐高将在中国开设第一家玩具工厂,以满足亚洲地区对乐高玩具不断增长的需求。据此完成8~9题。

8.乐高玩具公司到中国建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 C.原料

B.市场 D.运费

9.乐高玩具公司到中国建厂,最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大量劳动力迁出丹麦 B.中国的就业压力明显减轻 C.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D.增强乐高玩具的市场竞争力

解析:8.B 9.D 第8题,由材料可知,乐高在中国开设第一家玩具工厂主要是为了满足亚洲地区对乐高玩具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推断乐高玩具公司到我国建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第9题,乐高玩具公司在中国建厂主要利用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不可能导致大量劳动力迁出丹麦,一个玩具厂也不可能明显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也不会明显提升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乐高玩具在我国市场广大,同时我国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015年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区抓住LED产业(智能照明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广东沿海LED生产企业,计划建设江西省首个LED产业创新示范园。据此回答10~11题。

10.广东向南昌进行LED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可能是()A.扩大消费市场 C.获得技术支持

B.转移污染企业 D.降低生产成本

11.LED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是()①导致广东经济衰退 ②导致南昌环境质量下降 ③加快南昌产业升级 ④减轻南昌市民就业压力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10.D 11.C 第10题,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也在向中西部转移。第11题,LED产业所处层次较高,因此,承接LED产业可以加快南昌产业结构升级;引入新的产业,有助于南昌市民就业;LED产业转移不会导致广东经济衰退;LED产业技术含量较高,故南昌环境质量不会因为该产业的移入而下降。

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2015年12月15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成功实现通水,标志着这一跨流域调水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包括西宁市。虽然流域内的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3%,但人口却占全省人口的57%。

(1)分析湟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8分)(2)“引大济湟”对湟水流域的生态有什么影响?(10分)(3)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的限定词是“生态”,水量增加可改善湟水的水质,改善区域的小气候,增加植被覆盖率等。第(3)题,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修建中小型水利工程、修建水窖、生态移民等措施。

答案:(1)湟水流域干旱时间长,植被生长困难,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裸露,土质松散;地面多沟壑;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提高湟水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促进地下水发育,完善区域内水循环,增加流域内的湿度和降水;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等。

(3)①加大节水投资,充分节水;②修建中小型水库;③建设淤地坝、水窖等雨水利用工程;④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一批小型提灌工程;⑤对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可适当将人畜迁移到湟水干流的河谷地区等。

13.郴州市是“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东连江西,南邻广东,作为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下图是湖南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8分)

(1)郴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的优势条件有哪些?(8分)(2)郴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10分)(3)有人建议“十三五”期间郴州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10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资源、交通、劳动力、地价、与珠三角的距离等方面分析优势条件。第(2)题,可从产业升级、城市化、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换代和改善环境的角度分析可行性,也可从环境、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劣势。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地价低廉;距粤港澳地区近;有铁路与外界相连;政策扶持等。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 5 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赞成。郴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郴州的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有利于改善郴州的环境等。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篇6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虚词

②实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 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①判断句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 /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1、 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 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 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 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 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 全部)

(6)恰好说反(是 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 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高考地理重点题型总结 篇7

一 等时圆模型

1.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A.t1t2>t3C.t3>t1>t2D.t1=t2=t3

解答:对小滑环,受重力和支持力,将重力沿杆的方向和垂直杆的方向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滑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gsinθ(θ为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由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可知,小滑环的位移S=2Rsinθ

所以t=√2S/a=√2×2Rsinθ/gsinθ=√4R/g,t与θ无关,即t1=t2=t3 故选D 2.如右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 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 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分别AM、BM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

A.a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c球最先到达M点 D.b球和c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点

解析由题可知A、B、C三球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由题可得、、可见c球最先到达M点。故选C 二 传送带模型

1.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送带水平部分的最左端和最右端.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为传的初速度从A端.试求: 1 牛顿第二定律高考题型及典型题总结(3)卢强撰稿

(1)若传送带保持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旅行包的速度为多(2)若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转动的速率恒为是多大?(3)若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转动的速率恒为用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解:(1)由,,大? ,则旅行包到达B端时的速度,则旅行包从A端到达B端所代入数据计算得出:到达B端时旅行包的速度为:(2)若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旅行包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与传送带静止时完全相同,故到达B端时其速度也是(3)令旅行包速度从由由故,代入数据得,代入数据得

..减速到

.所需的时间为,则 ,故旅行包先匀减速后匀速运动, 设匀速运动过程所需时间为,则

.故旅行包从A端到达B端所用的总时间是:2.如图所示为货场使用的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传送带AB足够长,传送皮带轮以大小为v=2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v0=12m/s的初速度从A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

(1)求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多大?

(2)经过多长时间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这时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多远?

牛顿第二定律高考题型及典型题总结(3)卢强撰稿

(3)从货物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货物再次滑回A端共用了多少时间?(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解析:

三 滑块------模板模型

牛顿第二定律高考题型及典型题总结(3)卢强撰稿

1.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和,放在静止于水平

;木板的质量为,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相遇时,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详解

(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和,A和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加速度大小为。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受力分析可得木板受到向右的其加速度的合力 滑块加速度

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设在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由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已知数据得

(2)在AB相遇前,一共经历两个运动状态,即①AB相对木板运动②B相对木板静止,A相对木板运动

在第一个运动状态内,B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在第二个运动状态初始,A的速度为

因此,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牛顿第二定律高考题型及典型题总结(3)卢强撰稿

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设A的速度大小从变到所用的时间为,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因此,对A有

在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在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A和B相遇,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并代入数据得

(也可用下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解析:(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A、B和木板进行分析,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B与木板速度相同所用的时间,联立上述式子,即可求出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将B和木板看成一个整体,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式子,再利用速度时间公式,求出B与木板相对静止到A与木板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再分别求出A、B的位移大小,从而求出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2.如图所示,质量的物块A放在质量

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水平,地.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2)若,作用1s后撤去,要想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从开始到AB均静止,A的总位移是多少?

牛顿第二定律高考题型及典型题总结(3)卢强撰稿

答案详解解:(1)当AB保持相对静止时,两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此时A、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对于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设F作用在B上时,A、B的加速度分别为撤去外力F后加速度分别为加速直线运动.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由速度公式得对B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由速度公式得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撤掉F时速度分别为,加速度为

共同运动时速度为,AB都做匀撤去外力后:经过时间后AB速度相等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则共同速度从开始到AB相对静止.AB的相对位移即为木板最短的长度L

AB速度相等后共同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从至最终静止位移为所以A得总位移为

初三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8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推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3.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0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③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上一篇:淘宝店铺介绍图文下一篇:403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