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面具》大班美术教案(精选7篇)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并尝试在不同形状的纸上进行水粉装饰活动。
2.通过欣赏、同伴交流等感受面具夸张的装饰效果,并大胆运用颜色、线条和图案等装饰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背景音乐;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画纸;羽毛、树叶等辅助装饰材料;纸棒;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桶、双面胶,松紧带、钉书机。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面具的意义;有使用水粉创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现假面舞会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当你看到这样的面具,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面具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师和幼儿就面具的色彩、线条及图案进行欣赏和交流)
2.探索装饰面具的方法
(1)教师:当你带上不同的面具时,会让你感到与平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每一种面具都是不一样的,很特别。你想设计什么样的面具呢?
(2)呈现不同形状的画纸,引导幼儿观察后想象
教师:看到这种形状的画纸,你会在上面画什么样的线条和颜色?为什么?
教师:当你带上这样的面具,你会怎样?
(3)幼儿自由讨论,相互交流设计创作思路
3.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画纸进行创作活动
(2)提供羽毛,树叶等进行装饰
4.表演和欣赏
幼儿带上面具,相互欣赏,一起舞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告诉我们, 幼儿科学学习的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因此, 让幼儿了解光与影“近大远小”关系最好的方法, 就是让幼儿找一找、试一试。在反复操作、验证的基础上, 感知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光照后影子的变化, 继而获得光和影关系的直接经验。
活动目标
1. 在找一找、变一变、 试一试中 , 感知光与影“近大远小”的关系。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光影的造型, 体验趣味光影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手电6支, 动物剪纸6种, 光影照片, 光影造型图片, 光影造型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了解幼儿对光影现象的经验
师:你们见过影子吗? 在哪里见过影子?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梳理小结:光和影是一对好朋友, 有光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影子。
二、感知影子的变化, 获得光和影的感性经验
1.出示一组光影照片。师:这组影子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师 :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原因 ,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影子产生了不同呢? 要怎样才能知道?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你们来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原因了。一会儿两个小朋友合作, 一个拿小动物, 一个拿小手电, 两人一起来试一试怎么让小动物的影子变大和变小, 你们要记住结果, 等我请你们回来的时候把结果告诉我。
3.幼儿合作探索, 试一试、玩一玩 , 什么时候影子大 (模糊) , 什么时候影子小 (清晰) 。
4.交流探索结果。师:找到小动物影子变大变小的原因了吗? 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提出的问题, 请幼儿演示实验方法)
小结: 小朋友都发现了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 光离小动物越近, 影子就越大;光离小动物越远, 影子就越小。
三、体验光影造型游戏, 进一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1.欣赏光影艺术《奥斯卡艺术造型》。师:看了这段会变的、有趣的影子, 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 你知道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吗?
师:这些有趣的影子都是许多人一起合作变出来的! 今天范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有光的地方,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
2. 出示光影造型图片 , 让幼儿根据图片上影子的造型来变一变。
个人表演:请小朋友积极动脑, 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 让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
小组合作:变出千手观音、桥等。
全体表演:变大树。
3.总结 :刚才表演的时候光没动 , 只是小朋友在动, 就变出这么多的大影子和小影子。如果光不停地动, 小朋友也在动, 那么会变出哪些有趣的影子呢?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感悟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课研修过程, 使我在活动设计能力和现场教学机智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阶段:解读教材, 重视环节。我在确定课题后, 开始对照《指南》要求设计教学环节,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物体成影的条件。同时, 在每个环节中设疑, 让孩子们不断地猜测, 结合生活经验的积累反复操作、验证、自由探索。之后, 我通过介绍、演示等方式帮助幼儿整理获取的有关光与影近大远小的关系, 最后总结的时候再次设疑, 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
第二阶段:重构环节 , 微调教具。经过第一阶段对教材的解读和有效备课后, 我整理总结出比较完整的第一份教案, 为了了解该教案设计中的不足和教学的具体情况, 我进行了几次试教研课, 发现了教具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之前为幼儿表演准备的白色幕布太短, 影响影子的成形, 我对教具进行了微调, 把幕布加宽加长。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小手电和剪纸动物, 让他们两两合作探索。
1.积极参加量米活动,探索用量器测量物体多少的方法并记录。
2.在活动中发现量器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准备:
米,不同形状的米桶,不同大小的碗,直尺,秤,记录单,笔,课件等。
过程:
一、运用已有经验讨论
1.猜测米的多少。
师:这儿有两桶米,你们看看是圆桶里的米多,还是方桶里的米多?
师:有的说圆桶里的米多,有的说方桶里的米多,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到底哪个多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桶里的米有多少呢?
2.讨论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量米。
师:(幼儿看课件)你觉得这里哪一种工具量米最合适?
师:今天我们就用碗来量一量米的多少。
二、第一次测量
1.两两合作量米并记录。
师:我给每个组准备了同样多的米,待会儿你们用碗盛一盛、量一量,把桶里的米全部盛完,看看你们盛了几碗。两人合作,一人盛,一人记录。因为这是第一次量米,所以请你们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1”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说说记录结果?你盛了几碗?
师:你们每个组的米是一样多的,大家用的又是同样的碗,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原来有人盛的米多,有人盛的米少,所以结果不一样。看来大家要盛得一样多才行。怎样才能盛得一样多呢?
三、第二次测量
1.讨论、示范用碗盛米的方法。
师(边讲解边示范):每一次都要盛满,没盛满就再添一点,太多了就把尺竖直沿着碗边轻轻刮平,注意要把米刮在原来的桶里。因为这是第二次量米,所以请你们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2”后面的空格里。
2.幼儿运用教师示范的方法量米并记录。
师:现在请你和好朋友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试一次,谁盛米谁记录可以交换一下。
3.集体交流记录结果。
师:请你们看着记录单告诉大家,这次量出来是几碗。
师:当我们方法正确时,用同样的碗量同样多的米,结果是一样的。
四、第三次测量:比较不同容器里米的多少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猜圆桶里的米多,有的猜方桶里的米多,
2009年第7、8期研析的方案是《有趣的测量(大班)》,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来稿。
要求:
1.来稿可对本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或提供自己设计的方案,也可就感触最深的某一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字数在1500以内。
2.来稿务请在2009年5月10日前寄到,电子邮件请发送至youerjiaoyu@yejy.net。请在信封或电子邮件的“主题”栏上注明“方案研析”字样,以便编者及时处理。
地址:浙江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编辑部
邮编:310012
活动内容: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好装饰简单面具活动中体验装扮自己,装扮别人,“猜猜我是谁”的快乐。
2.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按照自己意愿,巧妙地装饰简单的面具。
3.运用撕、挖、剪、画等方法装饰面具,同时表现手创选和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面具过程。
活动难点:在画上挖出五官。
活动准备:纸、线、剪刀。
活动方法:讲解、示范、操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面具,引导幼儿认识面具。
1)出示面具,“小朋友它是谁呀”,小猫可爱吗?
2)老师带面具,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3)引导幼儿认识面具。
原来在一张图上挖出眼睛、鼻子、嘴巴、在栓两条绳子变成面具。
小朋友想不想制作面具。
二、老师示范
1、首先拿一张较硬的白纸,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如“漂亮的小朋友脸、小动物的面、花等”,画好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小朋友拿起画好的图案,挖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位置。
3、画出和小朋友脸一样大的轮廓剪下来。
4、然后将图画对折,在折印处剪、撕、挖小洞,拴上绳子变成自己喜欢的面具。
三、幼儿制作
1、老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面具让幼儿体验成就带来的快乐。
动物和孩子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在孩子童话般的思维中,动物永远是他们的伙伴。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给予孩子一个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本次活动内容是制作动物面具,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主题意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兴趣为导向,我制定了三个原则:一是给予孩子宽松、自主的空间,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和自由表现,二是突出“创造”这一核心力量,材料的投放上以各种废旧材料为主,充分启发幼儿的想象、创造,隐含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制作技能及方法上不拘一格,鼓励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和创新。三是努力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师生有效地互动中以肯定、启发为基础,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并鼓励他们自由表现,大胆表现童真和童趣。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用剪、贴、画、折等方法制作动物面具。
2、 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与表演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创造性表现。
活动准备:
1、 范例两个;动物面具若干。
2、 卡纸、彩纸、毛线、筷子、丝带、皮筋、双面胶、剪刀、水彩笔等。
3、 音乐《金蛇狂舞》。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早上在上班的路上,老师碰到了圣诞老人,原来圣诞老人是邀请老师去参加他们的新年化装舞会的。你们猜圣诞老人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呢?(面具)
二、幼儿观察。
1、这两个是什么面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两个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还看见过什么动物面具?(幼儿自由回答)师幼一起观看动物照片。
4、你们想去参加化装舞会吗?圣诞老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戴着自己设计的动物面具才能参加,你想设计什么样的动物面具,对大家说说吧!
三、幼儿制作。
1、教师介绍各种材料。
2、幼儿尝试设计并制作动物面具,教师给予能力弱的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提醒幼儿面具的眼睛要挖空。
四、参加舞会。
请幼儿戴上自己做的面具随着音乐一起狂欢。
课后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动物朋友无处不在。从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主人公,到游戏中扮演的动物角色;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小动物,到生活用品上动物的图案造型,动物是儿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孩子们通过前三周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已初步了解了动物的面部具体特征,因此在这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选择了这个纸趣活动《动物面具》。在活动的选材上我用的大多是一些废旧材料,如报纸、毛线、筷子、彩纸等,但是纸还是做为最要的材料。为了使孩子的作品不单一,我提供的范例老虎面具和狮子面具,制作方法不同,有贴、有画、有卷、有折的。孩子们戴上自己做的动物面具参加新年化妆舞会,他们别提有多开心了。
活动过后我反思了一下, 有亮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教育资源综合利用上,家长们通过收集各种制作的材料,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所作所为,并参与了幼儿的活动准备,增进了亲子情感。 师幼互动方面,我能很好地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动物面具的制作方法,使幼儿在观察、讨论中潜移默化得获得了感性知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能主动地讲述所看、所知,也能主动地进行创造,动物面具效果好。 在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创设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照片、音乐磁带等,使幼儿的兴趣达到最高点。不足之处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大班的孩子既要了解面具,又要制作面具,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有些孩子在操作时速度有些跟不上。另外孩子们在下笔时不够大胆,画的形象不够大,以至于制作出来的面具有些小,这跟孩子们平时的绘画习惯有关,以后还需经常练习。
主题活动:
从头到脚
活动名称:面具
设计思路
本阶段,我班开展了“从头到脚”的主题活动,在“我的身体”这一版块中,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资料收集,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孩子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不仅对身体各部的名称及功能、用途,以及对身体怎样进行自身的保护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对画人特感兴趣,尤其是画各种姿态的人、各种多变的脸,非常开心。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开化装舞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我又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贴贴的过程中,认读动物的名称,进行配对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发挥想象,使得语言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椭圆形纸上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等,从而做成面具。
2、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声音响亮。
3、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要求颜色鲜艳、画面对称。
活动准备:椭圆形纸、绘画工具、老虎、狮、熊的面具以及耳朵,磁带等。一老师扮演小老虎。
活动过程:
一、放生日歌: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歌曲?(生日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庆祝小朋友的生日,吹蜡烛时许了一个什么愿……。看看今天的`小寿星是谁(请一老师扮演成小老虎),“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举行一个舞会,请小朋友参加,好吗”。可你们知道吗,今天真正的寿星是谁,(老师脱下面具)原来是高老师,我们给高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老师谢谢小朋友,想请大家参加她的舞会,有一个条件,一定要化装……。
二、讲解示范
(一)师:出示狮子面具(正确的)
1、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画面对称。
2、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强调颜色鲜艳。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
(二)出示小熊面具(不正确的)让幼儿指出不对的地方,讲出怎样画才对。重点强调颜色鲜艳,条纹对称。
(三)面具做好以后,给装上耳朵。(要把耳朵上的字先念出来,才能装上耳朵)。
三、巡回指导
1、要求幼儿大胆画出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各种花纹。
2、画面整洁、丰富、有代表性。
4、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作画、粘贴。
5、面具做好以后,给装上耳朵,一定要把名字念正确。
6、做好后戴上面具讲给老师听,讲明你做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1.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探索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之间的关系。
2.在活动中养成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提高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教师操作教具一套。
2.幼儿4人一组,每组4筐多米诺骨牌(可用同种形状的积木代替)。
3.不规则多米诺骨牌排列图形卡若干张。
4.多米诺骨牌比赛视频一段。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积木闯关游戏,游戏共有三关。你们有兴趣吗?
二、引导幼儿尝试玩多米诺骨牌,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探索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方式、间隔之间的关系
(一)挑战一:幼儿尝试排直线型多米诺骨牌(个人)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
师:将积木一块块排成一条直线,然后轻轻推直线一端的第一块积木,如果所有积木都倒下就算成功。时间3分钟。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交流探索。
师:怎么样的排列距离可以让所有积木成功倒下呢?(引导幼儿展示几种排列方式,探索能使所有积木成功倒下的合适的排列距离及方法。)
师(小结):想要轻推第一块积木就让所有积木都成功倒下,我们得注意排列的距离和方法:积木排放要面对面,距离一定要合适,要让前面的积木倒下时能碰到后面的积木。
(二)挑战二:幼儿尝试排曲线图案的多米诺骨牌(个人)
1.教师出示S、O、U、Y四种图形卡并交待游戏规则。
师:这里有四张图形卡,请任意选择一张,把积木摆成和图形卡上一样的图形,同样也要做到轻推第一块积木就让所有积木都成功倒下。时间5分钟。
2.幼儿操作尝试。
3.师幼交流讨论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师:刚才你们在排图形时有没有遇到困难?你们发现在图形的什么地方最容易失败呢?(转弯处。)
师:转弯处的积木要怎么排放?(请已排放成功的幼儿示范。)
师(小结):积木的一边靠紧点,一边分开点,像小喇叭一样排放。
师:在这些图形里哪几种图形会碰到转弯处排放困难的问题?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它。
师:排Y形时有没有遇到困难?
师:你发现在什么地方最难排?
师(小结):排Y形时,如果交叉口位置上的这块积木倒下时能同时推倒前两块积木,就能成功。
(三)挑战三:4人合作自由排放多米诺骨牌图形
1.幼儿观看“多米诺骨牌”比赛视频,拓展游戏经验。
师:恭喜你们闯过了前两关游戏,接下来请你们看个视频小片段。这是大哥哥大姐姐在参加“多米诺骨牌”比赛,看看,他们排出了什么图形?
辅助提问:①哥哥姐姐用了多少块积木?(很多块。)②他们排出了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一个人能排出来吗?要怎样才能排出来呢?(合作排放。)
2.幼儿了解第3关的游戏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3关游戏,要求是:①跟哥哥姐姐一样,4人合作用桌上所有的积木排成一个图形。②图形排放好后先不要推倒,大家一起来验证各组的合作是否都成功了。③4人合作排放积木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相互碰到,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3.幼儿合作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有趣的面具》大班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艺术教学教案:有趣的面具11-13
神秘的面具世界教案10-12
教案案例面具10-27
美术课《面具》教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有趣的尾巴》教案11-17
大班科学《有趣的图案》活动教案10-1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绳子10-31
大班美术神奇有趣的沙画教案05-24
大班语言公开课有趣的汉字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