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通用8篇)

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 篇1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教务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尤为重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确保新课程标准学习顺利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1、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让广大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

2、通过学校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

3、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下发的VCD光盘中各科课程标准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国培课程中专家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

三、培训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新课标培训工作,要将新标培训作为假期业务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2、根据市教育局安排,要开好三个会:动员会、交流会、总结会。

3、以学校为单位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同时要开展学科讨论和交流,并将交流成果形成文稿汇报。

4、培训结束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标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在中心校的网校公布。

四、时间安排

8月21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新课程标准学习动员会,部署培训工作; 8月22日-8月30日教研组集中学习(8月30日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新课标学习讨论、交流会)

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权力,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机构

随着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转型和教师专业化理念的不断深入, 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理念从知识本位取向和能力本位取向逐步发展到标准本位取向[1]。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2004年10月, 12所高等师范院校竞标教育部师范司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项目, 正式拉开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序幕;2011年10月8日, 教育部公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下文简称《标准》) 。《标准》是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置、实施与评估的基本依据。在国家颁布《标准》之后, 最紧要的问题是《标准》在教师教育机构中如何得到贯彻与实施。本文从组织学的视角对“谁来执行”、“谁来组织”、“谁来监督”等三个关于《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一、谁来执行——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

任何一项社会改革总是由人去实现的, 人员配备是组织过程的首要环节, 是组织过程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标准》给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 但其最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还要根据课程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状况来判定。课程执行者是决定《标准》实施质量的关键变量, 是实施《标准》的组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

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执行主体。教师教育者 (Teacher Educator) 即教师的教师 (Teacher’ s Teacher) , 西方学者眼中的教师教育者包括在大学教师教育机构中承担职前教师 (Pre-service Teacher) 培养任务的指导教师 (University-based Teacher Educator) 、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参与职前教师实习指导的合作教师 (Cooperating Teacher) 、辅助初任教师 (Initial Teacher) 顺利实现职业适应的指导教师 (Mentor Teacher) 以及为在职教师 (In-service Teacher) 提供继续教育的教师[2]。国内学界对教师教育者的定义有两种思路:一是广义的理解, 包含所有承担教师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在我国独立师范教育体系时期,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唯一任务, 从广义角度来定义教师教育者并无不妥。但是,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阶段, 师范院校学科专业综合化、功能任务多样化, 这一宽泛的教师教育者定义面临着实践上的困难。二是狭义的理解, 教师教育者就是承担为幼儿园和中小学培养教师而设置的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教师教育者所培养的对象既包括职前教师 (师范生) , 也包括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狭义的理解与《标准》的界定保持一致, 亦为本文的立场。

知识是组织课程的原材料, 帮助学习者建构特定的知识型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需要哪些知识是决定教师教育课程的根本原则, 相应的, 也就决定了课程的实施需要来自哪些领域的教师教育者。从《标准》所规定的课程设置来看,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有六大学习领域:“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 (小学) 教育基础”、“中学 (小学) 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与六大学习领域相对应, 需要有四类教师教育者:一是心理学教师, 主要承担“儿童发展与学习”和“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两个领域的课程教学任务;二是教育学教师, 主要负责“中学 (小学) 教育基础”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两个领域;三是学科教学论教师, 主要承担“中学 (小学) 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学习领域的教学指导;四是中小学资深教师, 主要在“教育实践”学习领域提供实习指导。与中小学教师相比, 幼儿教师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求较低, 而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较高, 教师教育课程比重较大, 课程要求具有自身特点。“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等四个领域与中小学教师相同, 另有“幼儿活动与指导”和“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两个幼儿教师的专门学习领域。这里的分析仅从学习领域的名称出发的, 即使在同一个学习领域, 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具体要求也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对各类教师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教法提出了不同要求, 但不影响需要上述四类教师教育者的结论。

《标准》的实施需要上述四类教师教育者来具体执行, 否则, 课程任务不能完成, 课程目标无法实现。理论的逻辑并不意味着实践逻辑与之必然吻合。现实的情况是,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潮流下, 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师范院校学科专业综合化, 教师教育的地位在综合大学框架下不但没有强化反而被大大弱化。顾明远先生曾论述道:“师范院校综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有多少转型的院校把力量加强在师范专业上?他们都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 忙于升格, 企图挤入高校名牌, 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 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 这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 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3]应该说, 独立师范教育具有其天然的优势, 但教师教育大学化已然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术机构, 在大学甚至出现了科学研究的地位超过人才培养的“怪现象”, 这使得活动在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者面临着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尽管这一群体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专业地位。有论者认为, “改革压力及其对本体性安全感的破坏以及‘教师教育’在大学学术架构中的边缘地位与‘夹缝求生’的生存状态是影响教师教育者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4];“一方面, 教师教育被‘淹没’到众多的学科专业中, 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在这一矛盾中, 人们必然要呼唤专业化的教师教育者, 没有这样的专业化的教师教育者, 不要说更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教师培养, 恐怕连教师教育的存在都成问题了”[5]。因此, 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 明确教师教育者的课程责任是保障《标准》有效实施的根本前提。

二、谁来组织——建立专门教师教育机构

在一个组织化的社会中, 获得组织身份是建立组织归属感的必要条件。“身份制度不是非理性的习俗、神话和推测的产物, 而是个体行为回归人类基本特性的具体方式, 也是个体行为适应等级组织的物理、生理和社会特性的具体方式”[6]。不同的组织机构具有不同的身份制度, 具有不同组织身份的员工则形成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行为, 即组织文化。四类教师教育者分属不同组织机构, 具有不同的组织身份:一是心理学教师, 归属于心理学院;二是教育学教师, 归属于教育学院, 也有称作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院;三是学科教学论教师, 归属于各学科专业学院;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 分别归属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前三类教师教育者同属于大学组织机构, 第四类教师教育者则来自幼儿园和中小学。大学与幼儿园、中小学是存在重大差别的两类组织机构。大学的本质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创新价值观和培育人才, 其最本质的是求真育人”, “中小学幼儿园都是育人的机构, 但是其主要是传授现存的知识、没有科研的任务。只有大学又要开展科研, 又要培养人才, 而且要用科研成果来培养人才”[7]。不同的组织机构具有不同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 并且分享不同的组织文化。从现实情况来看, 虽然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在提倡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参与到教师教育过程中来, 而且在国外也有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英国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培养教师的改革经验, 但是, 就像企业使用人才而不愿参与人才培养一样, 幼儿园和中小学也把自己定位于教师人才的使用者而缺乏教师培养的责任意识。因此, 幼儿园和中小学资深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要真正发挥功能, 还需要有专门的政策制度和组织机制。

从大学方面来看, 大学本身是一个学术组织, 它存在的使命就是要传承知识和创新知识。而知识又按照学科制度来分门别类, 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年) 》, 共有13个学科门类和110个一级学科, 大学的组织设计表现为一个学科建制的机构。学科不只是一种知识的分类体系, 而且内在地包含着规制的力量。“现代学术学科是一个更大的训导规范体系中制约和被制约的元素”[8]。有学者认为, 为了加强大学学科建设, 更好地发挥大学知识创新功能, 还需要提高大学“学科组织化”水平。大学学科组织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中按照知识分类的体系在二级学科上建立知识劳动组织并使之逐渐有序的过程, 是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为使命, 以学者为主体, 以知识信息和各类学术资源为支撑, 按照知识的具体分类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构和有序演化”[9]。大学的二级院系组织不仅是行政实体, 而且是学科实体。实际上, 历来的情况基本就是如此, “大学表面上是学科的分界来组织设立各学系”[8], 尽管原专科学校升格的大学确实存在着学科组织弱化的问题, 老牌本科大学在高等教育急剧扩张期也存在二级学院盲目分化、学科资源分散的现象。如今, 大学学科组织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不少大学实行学部制就是一个有力的尝试。在行政组织与学科组织双重的规制之下, 活动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者就不可避免地遭遇身份认同的弱化。心理学教师和教育学教师所属学科分别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一级学科, 行政组织分别归属于心理学院和教育学院。按现行学科制度, 学科教学论教师所属学科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 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下设的方向;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行政组织是各个学科专业学院, 而支撑这些专业学院的学科是其各自的专业学科。在教师教育大学化之后, 身居大学中的这三类教师教育者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行政组织和学科组织。

上述分析可见, 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执行任务的教师教育者是一个分裂的群体, 而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共同体。这样的状况至少存在以下弊端:其一, 交易成本的增加。教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 即交易。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组织壁垒导致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产生了对组织治理的需要。“在交易内在固有的信息问题上, 市场和组织使用的是不同的解决方法。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 他们具有不同的效率特性。对于不同情况的交易, 他们是不是有效的协调机制, 依赖于涉及的信息需求是怎样的”[11]。教师教育者群体的分散特性增加了组织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使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非常困难。其二, 组织资本的缺失。组织资本是在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 通过组织制度的安排使组织成员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组织特有的、共享的资源或资产[12]。组织资本以特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为依托, 它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核心, 但又具有自身独立性的资本形式。组织资本的存在能够形成组织特有的竞争力, 教师教育者的松散组织形式使组织资本的形成失去了依托。其三, 组织文化的缺位。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念体系。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建构出来的, 同时, 又对组织成员具有非制度性的规范性和约束力。组织文化是组织力量形成过程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是组织的核心灵魂。被分散在各个组织中的教师教育者不但无法形成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组织文化, 而且还常常陷入组织文化的冲突之中, 找不到身份认同。因此, 教师教育者群体需要有专门的实体性组织机构和相应的组织机制。

当前, 教师教育者的组织模式主要有:模式一, 分散式的传统模式。各类教师教育者分属各自的学科组织和行政组织, 教师教育课程被定性为“公共课”。模式二, 教务处内设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 负责教师教育课程的组织协调工作。模式三, 教师教育工作处, 基本职能同模式二, 增加了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的宏观职能, 并且机构级别比模式二要高。模式四, 教师教育学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教育实体性机构, 集行政组织与学科组织于一身, 教育学教师、心理学教师和学科教学论教师集中于教师教育学院, 并且承担幼儿园、中小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任务;另一种是行政职能性机构, 各类教师教育者原有的组织身份不变, 教师教育学院主要承担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职能。分散式的传统组织模式在独立教师教育体系中还具有适切性, 但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情势下, 明显地不能适应教师教育发展需要。模式二和模式三是教师教育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过程中的先后过渡形式, 模式四代表着教师教育组织建制的方向。

三、谁来监督——行政权力与专业权力相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标准的制定是实施的前提, 监督是实施的逻辑后承。从组织管理学的视角来看, 没有监督的组织过程就无法得到持续的改进。因此, 监督是高校实施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监督的实质是权力的运作, 是权力机制对实施过程的规范性约束。从“标准”的语义来分析, 标准本身就内在地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辞海》对“标准”的定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如:取舍校准。引申为榜样、规范。”[1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规定:“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由主管机构批准, 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由此可见, 标准具有两项重要功能:一是规范, 就是运用标准来指导执行者的具体实施过程;二是评估, 即对执行者具体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总结性的判断, 以便改进实施的组织过程。规范与评估二者相辅相成, 集中体现为监督职能。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内在地具有两种权力以及与此相应的两种权力主体, 即两种监督主体。

一方面,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质量管理标准, 具有行政权, 行政组织是权力主体和监督主体。制定和实施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时代背景是教师教育大学化。在独立教师教育体系时期, 教师培养的主要矛盾是数量矛盾而非质量矛盾, 教师培养的质量由封闭的培养体系保障。在教师教育大学化之后, 教师培养主体、课程设置、组织过程、质量定义均表现出多元化特点, 教师教育质量被社会质疑, 从而产生了对《标准》的社会需求。政府部门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也是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举办者, 理所当然要对教师培养质量承担责任。从《标准》的制定过程即可窥见行政权力的作用。《标准》的制定由教育部师范司通过项目招标来完成, 《标准》的实施由教育部发布公文的形式启动。政府是《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的主导者和组织者, 《标准》具有行政强制性的规范力。政府主持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初衷是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质量, 《标准》的制定和公布仅仅是个开端, 政府还需要扮演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的保证人角色, 对《标准》实施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专业教育标准, 具有专业权, 专业团体是权力主体和监督主体。国家教师教育标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促进教师 (幼儿园、中小学) 专业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只是普通职业, 任何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从事教师工作。现在的主流观点提倡教师是专业, 也有“准专业”和“半专业”的说法。无论在表述上有多大的分歧, 至少普遍认同教师职业是个专业化职业, 而非普通职业。系统的专业教育是专业化职业从业者任职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教师教育大学化之后, 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性的教育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教师教育专业被学科专业架空, 教育类课程被认为是公共课, 备受大学教师和职前教师冷落, 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无从体现。基于教师职业是专业的立场, 教师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 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地位是当务之急。《标准》正是在专业化浪潮推动下产生的, 《标准》的制定过程反映了教师专业多方面利益主体的发展诉求[14]。从专业社会学来看, 专业要求建立准入制度, 非专业人员对专业事务没有发言权, 也无权对专业活动过程进行干涉。因此, 从专业立场出发, 《标准》实施过程是否达到要求, 也只有专业人员及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体才有做出判断的权力。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篇3

关键词科学教育 标准实施 内容分析 启示

1996年美国研究理事会(NRC)颁布了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部标准引发了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形势的急速变革,旧有的教育标准很难适应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研制并发布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作为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先声[1]。在此框架的基础上,2013年4月,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等,经过多方面的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2]。在2015年初,为了确保NGSS构想的顺利实现,为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的学习机会,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实施与指导委员会,在深入分析科学教育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后发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实施指导书》[3]。该书与美国两大科学教育政策文件遥相呼应,引领了美国教育发展的潮流,为美国科学教育和教学描绘了新的视野,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一、《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实施指导书》内容透视与解读

1.实施原则与方向的规划

在理解与把握《K-12科学教育框架》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的基础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实施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进一步提出了七条总体实施原则:确保跨不同水平(州、学区、学校)、跨年级和教育系统不同要素(课程、教学、评价与专业发展)的一致性;致力于科学的独特性;为州、学区和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建立和利用好网络、伙伴关系和合作;投入足够的时间来确保标准的实施;确保公平优先;确保交流的持续性和相关性。

2.系统而专门化的建议的提出

(1)强调教学方式的革新

在教学层面,《指导书》主要提出四项建议:做好交流并建立起符合基本框架和NGSS的新教学方式;支持教师进行增量和持续的改变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新的课堂文化来支持新的科学教育标准;将评价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地支持新标准所产生的课堂变革。地区和地方教育领导者应该建立起与两大文件相契合的教学方式,从而确保基于科学教育的教育行动、政策、资源的分配,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学校实验设备和消耗性的资源相互配合,进而促进新的教育标准的实现。管理者、科学专家、指导教师应帮助一线教师理解新的教学方式,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教学。

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学生的任务与科学教学的标准相契合。教师应该将表现性评价任务、开放式的问题、写作任务、学生日记、学生对话和其他形成性评价策略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师应该使用与学生科学教育学习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确保更深入的学习,并给学生提供反馈;教师应该从学生工作产品中获得学生的工作成果,记录学生绩效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总结性证据。

(2)重视教师和领导者的专业学习

在专业学习方面,《指导书》主要提出了四项建议:从教育领导的变革开始;制定全面的跨年度计划来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做好专业发展设计;利用网络和合作伙伴。

在很多科学教育课堂之中,教学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变来支持NGSS,教师和管理者都需要持续的专业的学习机会。因此,教育领导者应该建立教师团队,来领导下一代科学标准的实现。教师团队的教师应该参与与其角色相符合的持续的专业学习,使其能够引领课程、教学与评价方面必要的变革。同时,要制定全面的、跨年度的计划来支持教师与管理者的学习,计划应该在现有的资源之间做好平衡,并且充分利用可获取的工具和伙伴;计划也应该考虑当前和新教师的需要,根据学校和教师实施科学标准过程之中获得的专业知识,进行持续的改进。而作为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应该是:内容的具体把握;联系教师实践;提出一种可学习的模型,对教师进行引导;确保反思性的协作。科学教育的领导者应该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和培养合作关系,依托互联网资源、科学教育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等,促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

(3)注重课程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就课程材料,《指导书》提出了四项建议:不要急于完全取代所有课程材料;确定科学教育课程的范围和序列;成为具有批判意识的新课程材料的使用者;致力于实现课程的一致性。

课程材料的开发与选择,要做到完美对接课程标准,仍然是一个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NGSS并没有明确提出全部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的序列。科学教育的课程材料,往往要基于研究发现的需要,能够保障学生在科学教育中的参与度,适应相关的工程实践。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应该和教师一起工作,围绕学生学习的目标设计、修订单元,确保配套的资源能够支持新的教学标准,确保课程材料的设计与学生学习轨迹的连贯性。当有高质量的课程材料可以使用时,教育部门应该不失时机地采用和投资这些课程材料。教育领导机构应该使用一些清晰的尺度和评价工具,来判断课程材料是否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基本框架的目标相契合。

(4)进一步完善评价与问责的机制

就评价与问责,《指导书》提出了两项建议:创造一个科学教育评价与监测的新系统;帮助教师发展适当的形成性评价的策略。

以往的科学教育评价主要关注的是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没有很好地匹配NGSS的表现预期。因此,要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和检测工具,来服务于不同水平的问责制的需要,正如不同的课堂水平需要不同的形成性评价来告知学生的分级、学习和教学。要确保科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熟练地使用形成性评价。

(5)寻求建立协作、网络和伙伴关系

就协作层面,《指导书》提出三项建议:创造合作的机会;识别、参与和构建网络;培养合作关系。

绝大多数州和学区都会面临实施过程中相同的挑战,还有一些学校系统之外的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发现、形成、参与到有效的协作、网络和伙伴关系,可以促进和支持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实施。教育系统的各个不同水平上(州、学区、学校),对于协作、网络和伙伴关系的需求又是不一样的。领导者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学区和州之间的界限,来确保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分享,识别潜在的合作伙伴,比如非正式教育机构、社区组织和企业。

(6)完善政策和构建完善的交流机制平台

就政策与交流机制,《指导书》提出了四项建议:确保现存的州与地方的教育政策与新标准的目标相一致;创造具有现实性的时间表和监督相关进展;使用K-12基本框架和NGSS来驱动教师的职业准备;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做好交流。

在州和学区层次上的政策,往往具有复杂性、内在联系性和非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目标,教育系统内部以及外部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和讨论是必要的。教育部门应该使用恰当的权力,重新审议和修订州层面上的教育政策,涉及教师认证、毕业要求、招生要求等,以消除有效实施的障碍。教育领导者应该确保实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时间规划是现实的,能够为教育系统的不同层次所理解。州、学区和学校领导要有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做好与父母和社区成员的沟通,包括跨年度的时间表,学生评价结果的可能变化,以及如何能够使科学教室与众不同。

二、理解与反思

1.“一致性”与“教育公平”是教育标准实施过程的两大关键概念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创造一个由标准驱动的教育系统,这个标准必须契合学生之所学与教师之所教。同时,为了促进教学和学习内容标准的实施,一种涵盖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与内容标准密切相关的问责制,以及与之相契合的课程材料、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体系亟待建立。教育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始终把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教育的公平,融入到我们课程建设的环节之中,融入到我们的行动之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归宿,就是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2.教学革新与课程材料的选择是教育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主题

教育标准转化为现实,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变革。如果教师教学时没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变革与科技革新的要求,仍旧冷漠地把学生看作一成不变的群体、固守老套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疏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那么变革无从谈起。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课程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场域。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4]。在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时,对待课程材料的态度,以及选取的哲学,无不反映着教育者对于变革的理解与认识。

3.“教育领导”的概念革新是教育标准实施的关键节点

教育领导对于标准的实施,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教育领导不单单是指教育系统之中所谓行政上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成为领导者,而不是仅仅遵循校长们的指导,尽管有时这样的区分很模糊。教师领导是指教师本身或者教师群体,他们的责任感很明确,就是要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学校或者自己班级的学生[5]。培育一支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具有导向功能的教师群体,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变革与提升,以及推动教育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4.评价与问责机制的完善是基于教育标准实施的关键保障

教育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相互配合的评价与问责机制的建立。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于保持教育资源的均衡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实现教学评价的应用功能的正确态度[6]。学生的评价,要坚持立足多元性、层次性、易操作、抓关键的原则;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公平和科学的标准的。

5.教育标准的实施离不开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育标准的实施,不能拘囿于文本的简单执行,以及上传下达式的指令。协同创新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构建标准实施的网络和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管理者与教育实践者的沟通与合作,为教育创新增加了内涵;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为个人层面的专业发展沉淀了更多的经验与智慧;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不难看出,网络技术、计算机科技、大数据的应用,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能够洞察在教学中独立生成的数据,关于我们如何学的数据将得到持续的收集与分析;除了教师,数据的访问将向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开放[7]……毫无疑问,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与应用,将会为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AFramework for K-12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s,Crosscutting Concepts,and CoreIdeas.Committee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NewK-12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Boardon ScienceEducation,Division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 NGSSLeadStates.(2013).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For States,By States.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3] National ResearchCouncil(2015).GuidetoIm plemen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Committeeon Guidanceon Implemen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Boardon Science Education,Division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4]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5]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6] 鲍勃·林嘉德,黛布拉·贺氏,等.领导学习——达成教育者的愿景[M].张健,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7]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陈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 篇4

中校发[2016]09号

沁源县中峪乡中心学校

《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验工作

方案

根据沁源县科教局沁教字〔2016〕162号精神,为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进一步推动县域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县克教育《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方案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学校概况与管理现状

中峪乡中心学校是沁源县教科局下设机构,全乡共有三所小学,蔚村小学,中峪小学,东王勇小学,全乡共有在校学生58名,在编在岗公办教师42名,辖区内总人口5357人,共十一个行政村,我校严格招生规定,学生就近入学。我乡各学校按照教育局文件要求,科学安排课程表,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健全完善校内监督机制、校园网公示制度、统一作息制度等,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提高音体美和综合实践课程质量。学校安全工作上,专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度健全,措施完善,制定了各种安全应急预案,每学期至少进行三安全演练。

二、实施目的和基本原则

(一)实施目的。通过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的实施,引导全校教职员工树立‚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的基本理念,形成符合国家标准,体现学校特色、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学校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行政推动与专家支持相结合;管理标准实验与特色学校创建相结合;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贯彻标准与创新标准相结合;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与硬件设施水平提高相结合;推行国家标准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相结合。

三、实验总体目标

(一)理念实验与研讨。以‚管理标准‛提出的‚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32字基本理念为导向,结合县教科局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实验研究,最终确立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相适应,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

(二)实验内容与研讨。以‚管理标准‛提出的六项管理职责为实验基本内容,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项管理职责下设22项管理任务,管理任务共下设236条管理要求,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当从中选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执行‚管理标准‛的同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并结合实际分层设计。

(三)操作可行性实验现研讨。‚管理标准‛在‚实施要求‛中,对学校如何使用标准、如何落实标准、如何做好督导工作等角度和层面提出具体要求,为管理标准的落实指明了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将会针对性地开展实验研讨,对各条目的操作可行性进行研讨验证,不断完善,确保‚管理标准‛更贴近学校管理实际,更具备引领、导向功能,使操作性更具实效性。

四、实验主要任务

全面实施六项管理职责下的22项管理任务和236条管理要求,是一项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本次实验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必须与我校以往工作结合起来,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对此,我校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点带面,开展实验工作。

(一)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责任部门:各学校校长、政教处及班级主任 责任人:中峪小学:阴旭俊、郭凯杰 各班主任

蔚村小学:李月峰、李 慧 各班主任 东王勇小学:唐元成 苗俊伟 各班主任

1、执行县教科局划片招生与免试入学制度。

我校按照沁源县科教局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规定的划片招生与免试入学制度。不以考试成绩、竞赛成绩等为依据搞择优招生、特殊招生,实行均衡编班,不设重点班、特长班,按要求确定招生入学方案,明确县教科局规定的招生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学生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2、建立‚控辍保学‛制度。

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学籍信息管理,保证在籍学生与在校学生保持一致。把握关键时段,严防学生辍学,实行校长、班子成员、班主任一岗双责制,经常主动联系,摸清原因,帮扶关爱,多措并举,强化落实。

3、关爱弱势群体学生。

学校按国家要求全面做好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做好义务教育的免费入学相关工作,做好校服、校车补助、午餐补助等各种补贴发放工作,倾情关爱留守学生,优先满足留守学生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努力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责任部门:各学校少先大队、教务处 责任人:中峪小学: 王树堂 史书红 王 晶

蔚村小学: 吕婷梁静芳 东王勇小学:崔华杰 胡小丽

1、德育工作上,坚持‚德为首‛,增强学生社会道德意识。在坚持开展好讲座、演说、社会实践等常规德育活动基础上,以“感恩•责任”教育为主线,坚持‚四注重‛,创新‚校园和谐之星‛评选与奖励机制。

注重活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行为习惯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注重联动教育,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落实好六个一,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注重合作教育,重点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认可与支持。

注重超前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准确把握学生 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善于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开展帮扶疏导工作,把不良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2、学生学习中,倡导‚快乐学习‛,营建学生主动乐学氛围。

继续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营建乐学氛围,创新小组合作与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加强试题及学法研究,重视学法、习惯、教法的深度对接,做好名优生辅导工作。推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读书展示活动。

优化效能作业,进行作业改革创新。在作业公示制的基础上,遵循因生而异和学生发展的原则,提倡作业布置随教学内容、知识增长而有所创新,如设置 ‚古诗文诵读‛等弹性作业,走轻负高质教学之路。

3、社团活动上,增设‚新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今年,学校将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挖掘特色项目,通过‚三‘节’三‘月’‛校园文化形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也加快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进程。

艺术节:每年10下旬左右,师生全员参与,搭建艺术才艺展示平台,以近几年新分配的音美特岗教师为主体组建团队。

体育节:每年11月下旬左右,师生全员参与,营造‚阳光体育‛氛围,2015年将举办第一届,同时今年学校开发‚快乐乒乓健身操‛校本课程,逐步成为大课间活动的亮点。读书节:每年4月下旬左右,师生全员参与,以《名著推荐阅读》、《古诗文诵读》为抓手,推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借助演讲、辩论会、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推进书香班级建设,营建校园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每年5月至6月,师生全员参与,以‚心育班会、讲座、我的故事征文、漫画‛等为内容,逐步研究与形成序列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及心育框架,并着手开发心育特色项目——‚心理健康手语操‛活动。

社团活动展示月:每年12月,为学生搭建一年里社团活动作品展示的平台;新学年将突出书法、剪纸、绘画等项目,尤其是剪纸、刻画,学校将邀请专业人员到校辅导,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汉字书写规范月:每年9月至10月,师生全员参与,通过宣传、评比、展示及考级等方式,提高师生汉字规范书写水平。

(三)致力提升职业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责任部门:教务处、教研组 责任人:中峪小学:史书红 王 晶 蔚村小学:吕婷 董燕妮

东王勇小学:崔华杰 南晓燕

1、抓好每月一次的‚和悦校园、幸福工作‛的‚教师讲坛‛活动。以‚赢得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为目标,以‚纯洁师德师风,提升职业威信,树立良好形象‛等为内容的师德讲坛;

以‚做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为目标,以‚《今天我们做怎样班主任》必修教材学习体会及如何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等为内容的班主任讲坛;

以‚做一名有成就感的教师‛为目标,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建设高效课堂‛等学科研究为内容的教师讲坛。

2、深化每周的‚一站式‛学科教研活动,建构校本教研完整体系。

基于问题解决的每周一教研:将进一步增强分管领导的责任意识,加大教学常规的督查力度,努力做到‚教研求实、常态优质、课堂高效、质量提升‛。

基于树标引领的每月一展示:开展好‚晒课‛、‚赛课‛活动,将每周教研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并将优秀课例上传到国家基础教育网资源平台(一课一优师)

基于激励先进的每学期一评优:自由报名参加,校内评奖公示,发放获奖证书,列入年终考核。

3、增强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能力。校内将展开‚录播教室现代技术的熟练使用、教室电子白板的灵活运用、‘人人通’平台空间的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控能力与水平。

4、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再开发工作。在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即要开好课程,注重活动,注意体验,注重生成,注重积累,建设有源头活水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5、力推教师读书工程。学校每周将在校园网上列明本周书目,要求教师定期读书,写好读书笔记,学校每月一检查教师读书情况,每学期一次开展教师读书交流和读书笔记展示活动。

(四)全力保障师生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责任部门:校长、总务处

责任人:中峪小学 阴旭俊 魏书亮

蔚村小学 李月峰 李 慧 东王勇小学:唐元成 南晓燕

1、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实现减负增效,抓紧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好作业量,规范教学行为。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好所有课程,课程表、调课表在教学楼大门厅及班级公示,接受师生监督。此外,根据教材要求安排好应开设的演示、分组和探究实验配档计划要求,学校将定期检查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建立实验教学档案,确保实验教学常态化。

2、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好后期保障工作。做到校园安全教育网格化无缝隙管理,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 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每学期的安全演练形成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日校园值勤人员要继续履行职责,做好巡逻、值班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五、实施步骤

实验工作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结合《沁源县教科局<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工作实施方案》,联系学校实际,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一)学习培训阶段(2016年10月)。

1、成立了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工作小组‛,在研究和解读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对《管理标准》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2、通过‚召开班子解读会、骨干教师培训会、全体教职工传达会及各学科教研组教师研讨活动‛的‚三会一研‛的方式,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学习,使教师充分地了解了《管理标准》实施的具体内容和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了管理的精神实质,把握了正确的办学方向。

3、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沁源县教科局《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施细则》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

1、结合《沁源县<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 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沁源县中峪乡中心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验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县教科局。

2、根据‚管理标准‛要求,成立‚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努力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致力提升职业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全力保障师生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四大项目组,将各项目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在学校主要领导人的指导安排下,研究学习《沁源县<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施细则》,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自评。

3、以《沁源县<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施细则》来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将课题研究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运用‚课题带动‛策略推进实验工作。各学校要积极完成沁源县教科局分配的共同课题和独立课题的研究,对‚管理标准‛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富有特色化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4.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和《实施细则》开展校达标创建,邀请县局领导和分管股室到校指导,明确实验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及解决出现的问题。

5、迎接第一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示范校督导评估,根据专家及教科研人员对学校的评估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实验报告。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

1、根据县局组织的实验工作,调整、修改实验工作方案和 考核细则,依据修订完善的工作方案继续有序推进实验工作项目。

2、对照《实施细则》继续开展示范校、合格校达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四)终结考评阶段(2017年4月—5月)。

1、梳理评估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尝试提炼以标准引导和规范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

2、参加成果交流推广会,学习先进,扩大实验效果。

3、做好典型案例分析,形成‚沁源县中峪乡中心学校落实《管理标准》‛实验工作报告,提出‚管理标准‛的修改和落实建议,为中峪乡中心学校‚管理标准‛的最终确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六、工作保障

(一)明确职责。成立‚沁源县中峪乡中心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书文

副组长:韩世宏 任俊鹏 范海梅

成 员:阴旭俊 王树堂 李月峰 唐元成 郭凯杰 李慧 史书红 崔华杰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峪小学,主任由韩世宏担任,阴旭俊 王树堂人副主任,负责制定管理标准实验实施方案,对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和推进,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协调解决,总结实验工作。全校设4个专项推进工作组,分别由中心校所属小学学校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及科室结合各自分工,全力参与到实验工作中。其中办公室人员牵头负责综合材料的撰写和工作经验的编发,负责整个实验工作的宣传及信息上报;专项推进工作组组织对‚管理标准‛中各子项目进行实验推广实施,制定完善相关项目的规范性操作要求,并对各项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二)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层级工作制度,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项目组具体抓,各科室深入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实验工作环环相扣、步步到位。构建督导考评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项目组呈送,限期整改,跟踪督办。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实验结束对各项实验重点一一考评,上交评价报告,对工作不力的科室,相关责任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奖励表彰制度,每年开展先进科室项目组、优秀实验教师和优秀实验成果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三)保障人力、物力与财力。成立工作专组,确保将骨干力量吸收到专组中来,工作专组要定期组织学习,定期召开碰头会,交流反馈,确保实验工作按计划推进。学校根据财力,将安排充足经费,用于开展师资培训、考察学习、活动开展和评选奖励等,确保实验工作正常开展、有秩序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学校指定相关人员撰写有关宣传 信息材料,及时发布研究信息。学校工作要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工作热点亮点展开宣传,确定宣传重点,通过各类媒体、发放宣传单等渠道全方位推介我校义务教育管理新做法、新经验、新成绩。

教育活动方案标准评价表 篇5

教育活动方案评价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0、30)

1、目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包括幼儿一般年龄特点及具体教育对象的实际(0、15)5432

2、目标着眼于幼儿的发展,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其达到新的发展水平(0、20)5432

3、目标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0、20)5432

4、目标考虑了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社会生活的需要(0、10)5432

5、目标层级低,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0、15)5432

6、目标与上一层级的目标相一致(0、20)5432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0、25)

1、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相一致(0、10)5432

2、活动内容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内容全面,适量(0、20)5432

3、活动内容具有科学性。体现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的特点,适合幼儿年龄与发展特点;过程层次清楚,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自然紧凑,重点难点突出(0、30)5432

4、活动内容符合本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与兴趣;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个别幼儿教育(0、30)5432

5、活动内容具有本地或本园适宜性(0、10)5432

教育活动方案评价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0、25

)1、教学方法符合教学活动目标和内容特点,并能有效的达到目标(0、15)5432

2、方法选用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感知、体验、发现的或成总主动学习,有探究、思考的余地,为幼儿所喜爱,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0、15)5432

3、方法选用灵活多样,合理综合,有创新(0、30)5432

4、选用的方法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体现情趣性、操作性、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0、40)5432

对教育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的评价(0、15)

1、能根据教育目标创设活动环境,准备活动材料(0、25)(1)能围绕内容准备材料,数量充足有层次,为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和条件(0、60)5432

(2)能反映本阶段教育的任务与内容,向家长提供丰富的各种教育信息(0、40)5432

2、保障幼儿的安全(0、35)5432

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 篇6

河南省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

为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为引领,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装备条件差距,全面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

二、规划目标

全省5年内建设500所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2018年建设100所。实验学校实验室、功能教室配置、体育场地、教育装备以及教育信息化设施等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同时,还应科学布局,功能齐全;设施达标,环保安全;特色鲜明,书香校园。

三、建设标准

(一)实验室和功能教室

功能教室配置要符合《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中规定的类别和数量要求。实验室除符合《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员室齐全;实验室通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霉良好。

2.电源、网络接口、给排水管道以及排气、排污、排毒等设施齐全,满足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考核要求。

3.实验仪器配备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4.实验桌凳、仪器柜等数量充足,仪器、试剂、标本、模型等排列整齐,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二)体育场地及体育、音乐、美术、卫生设施设备 1.体育场地配置达到《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要求。包括环形运动场地、球类场地、固定体育器械场地,以及小学生游戏场地。各类运动场地平整,采用的地面材料满足环境健康的要求,在其周边的同一高程上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空间。

2.按照《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本着规范、安全、耐用的原则,合理配备体育、音乐、美术与卫生设施设备并及时更新补充。体育器材配备达到《教育部关于发布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 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6〕4号)要求;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到《教育部关于发布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6〕2号)要求。

(三)图书馆(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视听阅览室、检录及借书空间、书库、编目及整修工作室、交流空间等齐全。藏书符合《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要求,并及时更新。复本率严格控制。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

泛在化教育装备环境基本形成,达到《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要求,符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关规定。重点建设范围:计算机教室确保学生上课每人1机;校园网建成并与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接入,接入带宽应满足师生上网需求。教学、办公、生活用房均应安装网络接口或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五)生活设施

学校食堂、厕所及寄宿制学校宿舍、浴室符合《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要求。

四、保障措施

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方案 篇7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任何一种产品,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上能否立足,首要因素是质量。同样,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生存、能否发展,关键因素还是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制订的随意性,专用教材的缺乏,教师队伍的不适应,实践性环节理论上重视、实际中忽视等等。特别是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强化了这些问题的影响程度。为此,需要建立一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保障,使其自身的发展处于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

一、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现实意义

Is 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它是一套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背景的国际标准。该标准自1987年问世以来,已被近9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标准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的各类高级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它是一个教育服务组织。从质量管理看,其主要产品是软件即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物和服务即教育培训服务。由于学生是知识和服务的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就是高等职业学校的“产品”。可以说学生质量的高低就反映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而学生质量的高低,最终由学生接收单位来衡量。因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好坏,教学质量体系是否完善的最终判定者还是学生的接收单位。

不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同,涉及培养目标及学生素质和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差异。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决定着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体系,认真实施ISO9000-200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其现实意义在于:

1)从本质上来看,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强调过程管理,以文件形式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学校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和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质量意识,可充分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增强规范意识和质量服务意识,按程序办事,事先有制度、事后有记录,并有跟踪监控改进,从而规范教学管理,减少责权不清现象,也减少工作随意性,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高职学校必须不断更新传统观念,积极学习国内外同行先进教育理念及办学经验,以求实现高职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经验表明,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实现高职办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的有效途经。

2)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与普通大专院校不同,高等职业学校很大一部分学生直接来自中学,其中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直接来自初中,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这些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单纯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和执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很难达到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以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适应不断变动的人才市场环境,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来制订和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与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是一致的,也与ISO9000系列标准中以“顾客为导向”满足不同顾客要求是一致的。

3)与普通大专院校不同,高等职业学校具有“企业化”的特点,更应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很大部分来自政府,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来自各用人单位,“以教养教”,“以学养学”。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输送社会合格人才,才能取得各用人单位的认可,并藉此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性循环。高等职业学校这种“企业化”特征,决定着“质量立校”才是办学之本。实施ISO9000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

4)高等职业学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稳定,亦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等原则建立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的、由校、系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包括为了实现质量管理所需的结构、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这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除满足自身内部管理需要外,还可以满足认证机构、委托单位等所要求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走创“教学名牌”、“教育精品”的道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施ISO9000标准的思路与步骤

(一)思路

高等职业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最终产品是“学生”,“学生”这种产品与工业产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硬件、软件、服务三者合一的综合体,这就给实施ISO9000标准带来一定的难度。根据“管理者推行方式”的现状,首先考虑按ISO9000标准建立相应框架。结合学校涉及服务、软件产品的一些要求作为补充。从体系着眼,从过程着手,树立体系全局的观念,理清过程网络,明确过程间的界面、接口、动态评价并不断优化。立足于学校实际,提倡务实精神。建立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促进了院系二级管理责任制的推行,理顺了管理职责。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的实施,明确了院系两级管理岗位职责,细化管理责任,赋予系级单位更多管理自主权,有利调动了系级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学管理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2)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学校在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后,工作流程清晰,信息渠道畅通,评价与监控手段齐全,“很多决策会自然而然地通过充分地市场调查、分析和论证的工作流程后做出,克服了领导决策的盲目性,增加了科学性”

3)实现了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定并规范管理文件是实施ISO9000标准一项主要工作。学校按照要求制定了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程序、控制文件,每一文件都具备“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几个要点,使各类管理文件严谨,内容详实,操作指导性强。同时建立了《文件管理程序》,确保各部门即时获得校内外适用文件信息,并保证文件完整无缺的归档,防止过期文件和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

4)规范了教育教学服务的实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自觉性。通过建立ISO质量标准,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学校“产品”与“顾客”的含义,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

5)促进管理过程及操作的规范化。ISO9000质量标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并通过“策划”、“设计”、“准备”、“实施”、“评估”、“改进”对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操作进行规范,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

6)实现了改进制度化。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为永恒目标,通过建立并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中的检查、分析和改进质量标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改进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院通过对过程的测量和监视,建立实施并保持《教育教学不合格管理》,可确保不符合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活动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并要求对教育教学中的不合格管理提出处置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建立实施并保持《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对不合格产品(教育教学服务)以及不合格过程的项目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并使纠正措施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序相适应。通过预防措施的提出,可尽早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减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改进制度化明确了教学管理各个环节检查、分析和改进标准及程序,使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全程监控并实现预防与纠正。

(二) 步骤

1) 收集资料

a.根据学校提出的中长期办学规划,提出相应的教学质量方针。

b.收集本校现行教学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资料,调查本校现行教学质量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c.收集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有关法规、政策及有关办法。

d.了解各用人单位对本校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

e.收集相应用人单位业务部门贯彻ISO9000标准的具体要求。

2)对照标准确定选择符合学校职业教育实际的要素。

3)分析职责、职权和配备资源。

4)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5)实施质量体系并运行。

三、高等职业教育实施ISO9000标准的难点

1)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员面很广。根据ISO9000标准的原理,要求“三全”:即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对涉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细节进行分析,有关文件化程序要全员执行,因而有一定难度。

2)影响教学质量体系的因素量大且多变。既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适用的教材和图书资料、端正的学风、优秀的教师、优良的后勤服务,也要有品质优秀、学习刻苦、身体健康的学生。教育的产品不像工业产品,原材料可以简单划一,而学生的情况却千差万别。因此,这给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带来了很大困难。

3)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转在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跨度。文件的适宜性,要在体系运行到一定程度才能反映出来,并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质量体系,这给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如何评估带来一定难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只能逐步提交阶段性的成果。

4)对高等职业学校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要在产品即学生毕业工作若干年后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并不能全面准确地检验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工作几年以后,用人单位才能正确地对其学校的教学质量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四、结语

实践证明,高职学校建立并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现依法治校。这项工作不仅必要,而且有律可循。只要充分体现自身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就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施祝斌.高职院校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准确把握特征 规范实施标准 篇8

——职教教师专业本质的“双师”性

《标准》突出职教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真正把“双师”标准落实到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属性上,落实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对“双师”的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认定。

——职教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性

除了具备“双师”的本质特性外,还要“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除了具有专业知识、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除了拥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外,还要拥有与企业、同事、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开展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团队合作等。

——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

虽然《标准》没有涉及教师的阶段性标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性特征,依据发展规律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与考核评价。

——职教教师专业活动的复杂性

一是专业活动内容增多,既要教书育人,还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就业安排等;二是专业活动的范围扩大,作为职教教师,很大一部分工作要在校外的企业、实训基地完成;三是专业活动的难度增强,职教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还要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熟悉相关法律和法规,与社会组织、企业等进行沟通与合作。

——职教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

专业发展的自主决策权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职教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的运用,还是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方面,都应该享有一定的专业权威,做到专业自治,这也是职教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任何专业标准的制定,都应该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充分发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一篇:水文水资源规划论文下一篇:坪上镇学校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