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1篇)
寒假中,我拜读了刘铁芳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但中间刘博士又穿插了一些教育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讲解,所以本书并没有一般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而是洋溢着激情和诗意,处处可见刘博士对教育的用心和关注。
全书一共分为六个主题:
一、教育: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
二、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
三、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
四、教学:让„„学习;
五、学校:从学园到家园;
六、校长: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部分。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一部让人心有所系、心有所念的书, 看似非学术性的品鉴, 恰恰是缘于它的教育叙事特征。在作者敞开的教育叙事的空间, 我们也得以进入其中, 心有所系;在作者沉浸于移步换景的沉吟与沉思时, 我们往往会似有摭拾, 心有所念。
教育是实践的, 教育的最高智慧是实践的智慧。在教育领域, 逻辑、理论、科学的进路固然重要, 但其功能和作用也十分有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 更多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实践的情感、智慧、经验、思想的表达与阐发, 积累与分享, 更多要依靠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叙事和反思。叙事和反思之所及, 并没有规范的逻辑体系进行自我划界, 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知的“学科”形态。但是, “一个并没有特定界限的领域仍然是一个领域” (伊哥坦语) 。这个领域是情境——体验的、生活——实践的, 其边缘地带往往是模糊的、迟疑的, 或者干脆有时就是敞开的。窦桂梅在这部书中呈现给我们的域外访问的“教育视界”, 就是这样的“没有特定界限”的领域——正如她在序言中说的:“‘视界’有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
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域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性的文字。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她在序言中写道, 曾经带学生前往欧洲演出, 因为“忙于照顾学生”, “当时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也没有时间及时记录, 似乎没有留下什么, 现在提笔有些时过境迁了”。“时过境迁”的感受, 也从“反向”看出这部书生动地反映了教育叙事和反思的特征、要求:情境与故事, 不是外在的研究对象, 作者在情境中体验与反思, 作者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正是作者能够沉浸于她的“教育视界”, 才有了真实的感性“沉吟”与理性“沉思”。
这部书中, 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 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 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 但“我们”还在提问, “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 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 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 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作者问一位进修中文的女孩在学校6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女孩想了想, 没有做出回答, 但是这种无声的回答更让我们感到真实”。其中,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作者域外教育访问的叙事中, 不时有她所任校长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接应, 有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 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 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 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 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 在文本中有深有浅, 有隐有显, 时时生发, 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 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在考察日本教师负担时问出:“对比中日教师, 负担都重。只是, 我们疲于奔命所承担的那些, 有价值吗?”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 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吉光片羽;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 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 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 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当作者都能在梅西百货采购时从打折里看到“道德教育元素”的时候, 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 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 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 是通往教育生活的一条需要教师自己踩踏的山径, 这条路总是有花草相伴、溪流相随, 总是在这里或那里给予我们新的景象, 就像作者在本书中给我们打开的“教育视界”一样。
什么是好的教育叙事?我们当然可以用学术话语去给予论证和解释,但总不免用他人话语说自家心思的“隔”。也许,叙事行为和作品本身的援引,反倒能让我们在“家族相似性”(维特根斯坦语)的参详和感悟中有所领会。窦桂梅的《我的教育视界》一书给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组意蕴丰富的叙事案例。
这是一部让人心有所系、心有所念的书,看似非学术性的品鉴,恰恰是缘于它的教育叙事特征。在作者敞开的教育叙事的空间,我们也得以进入其中,心有所系;在作者沉浸于移步换景的沉吟与沉思时,我们往往会似有摭拾,心有所念。
该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域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性的文字。她在考察之后总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她在序言中写道,曾经带学生前往欧洲演出,因为“忙于照顾学生”,“当时的一些见闻和感受,没有时间及时记录,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现在提笔有些时过境迁了。”“时过境迁”的感受,也从“反向”看出这部书生动地反映了教育叙事和反思的特征、要求:情境与故事,不是外在的研究对象;作者在情境中体验与反思;作者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正是作者能够沉浸于她的“教育视界”,才有了真实的感性“沉吟”与理性“沉思”。
这部书中,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时,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但“我们”还在提问,“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作者问一位进修中文的女孩在学校6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女孩想了想,没有做出回答,但是这种无声的回答更让我们感到真实”。其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作者域外教育访问的叙事中,不时有她所任校长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接应,有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对照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在文本中有深有浅,有隐有显,时时生发,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在考察日本教师负担时问出:“对比中日教师,负担都重。只是,我们疲于奔命所承担的那些,有价值吗?”
该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吉光片羽;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当作者都能在梅西百货采购时从打折里看到“道德教育元素”的时候,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这一种教育生活,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是通往教育生活的一条需要教师自己踩踏的山径,这条路总是有花草相伴、溪流相随,总是在这里或那里给予我们新的景象,就像作者在该书中给我们打开的“教育视界”一样。
01
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抗战时期,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我成名比钱钟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以,当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时,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
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钟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同样,我对钱钟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1989年,导演黄蜀芹要把《围城》搬上银幕,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几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钱钟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概括“实获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和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
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02
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学习兴趣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小时候,看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和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他在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任上时,因为坚持审理交通部总长许世英受贿案,宁可被官官相护的北洋政府罢官。他当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位军阀到上海,当地士绅联名登报欢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属下列入欢迎者的名单。但爸爸不肯欢迎那位军阀,说“名与器不可假人”,立即在报上登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上海沦陷时期,爸爸路遇当了汉奸的熟人,视而不见,于是有人谣传杨某瞎了眼了。
我对现代教育知道的不多。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韩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03
含忍是为了自由
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年轻时曾和社会学家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
时间在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意为:每天都有新经历和新感觉)。
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好的学习方法十条
1、掌握时机
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报,不妨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一番。另一项研究指出,年龄在十六七岁的女孩,如果下午3点学习,她们对材料的记忆就比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点学习,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差。不过,如果学的是包含动作的技术,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国弗赖堡大学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释说:
“这个结果表明,下午比较适合学习语言,晚上适合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
学习的时机为什么重要?我们知道,在学习新知和技能之后,可以用睡眠来巩固记忆。尼森认为,在学习和睡眠之间可能有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 window),且动作学习的关键时期或许比其他类型的记忆要短。至于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从这个关键时期中受益,这一点还不清楚。“事实证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较成年人强、睡得也更好。”尼森说。
2、考考自己
普渡大学的杰弗里·卡尔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项重大研究证明了自我测试的重要作用。他让学生学习40个斯瓦希里语单词,一部分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回忆这些单词的意义,他们在一周后的测验中平均记起了80%的单词;另一部分学生只是细读单词、并未主动测验自己,他们平均只记起了36%。这以后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样的观点:
自我测试的效果要超过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比如画泡泡图来归纳一段文字的大意之类。
在学习这些斯瓦希里语单词的同时自我考察,能大大提高你的回忆效果。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太过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学院的奈特·康奈尔(Nate Kornell)和同事发现,要提高学习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学过的内容,至于是不是想得起来倒在其次。与我们想当然的观点不同,查看正确答案大大有助于日后的回忆,作用和你凭自己努力回忆不相上下。
“这个发现相当使人意外。”康奈尔说,“研究记忆的人向来认为,在问题和答案之间隐藏着一条条‘通路’。他们还错误地以为,学习者只有自己走通这些道路,才能学到最多,如果中途放弃或者走了岔路、接着直接去翻看答案,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发现指出,我们必须对记忆的工作机理重新思考。同时,这个发现也给那些偷懒的学习者送去了希望。
3、不学而学
这一条听起来好得都不像真的:
学习未必要下苦功。甚至心不在焉的时候,你都照样可以学习。
西北大学的比弗利·莱特(Beverly Wright)曾要求两组志愿者练习辨别几种频率非常相似的声音,其中的一组始终勤奋练习,另一组只用一半时间练习,另一半时间完成一项写作任务、但同时在背景处播放需要辨别的声音。最后测试,两组志愿者的得分大致相当。不过,这种消极学习只有在积极学习之后的15分钟之内进行才有效果,如果间隔超过4个小时,就不会见效了。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莱特认为,人在积极练习时,与练习内容有关的神经回路会调节至利于学习的状态,甚至在练习结束之后,这种状态仍将维持一阵。在这段时间里,与学习内容相近的刺激仍会得到大脑的处理,“就好像它们还处在积极学习的阶段一样。”
迄今,莱特和她的团队还只研究了技能的学习,关于事实或知识的学习尚未涉及。但是多伦多大学的莱恩·哈舍尔(Lynn Hasher)指出,在积极学习之后衔接一段消极学习,同样能帮助年龄较大的成人学会一组词语。参与研究的志愿者报告说,在消极学习的阶段,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复述了那些词语。
如果你也想试试这个法子,记住一点:消极学习只有在从事难度较低的事务时才会奏效。你可以在准备晚餐的时候听听外语单词,但写电邮的时候就不行了。
4、巧用分心
觉得自己容易分心?这其实也能为你所用。
在布朗大学的孙珠贤(Joo-Hyun Song)看来,“人们总觉得注意涣散是一件坏事。”如果你常常为了发短信或听耳机而放下手里的功课,那么相比不受打扰的安静学习,你学到的东西可能是要打点折扣。
不过孙珠贤也指出:“学习之后还有一个技能提取的阶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研究过分散的注意力在回忆阶段的作用。”她自己率先开展了这项研究,并发现分心同样有益学习——只要你在运用所学的时候同样分心就是了。
环境能够促进学习,这一点已是常识:闻着香草的气息学习一组词语,日后同样在香草的气息中回忆,多半也能想起更多。孙珠贤发现,就连分散的注意本身,都可以成为强大的环境。她的研究中,在学习和回忆阶段都分心的人,学习效果并不比在两个阶段都专心的人差,而且要好于只在一个阶段分心的人。至于分心的内容,在两个阶段可以各有不同,但是分心的程度必须大致相当。说来有趣,孙珠贤还发现分散的注意比气味之类的环境因素更加利于学习。
孙表示,这个发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练习的时候,我们就该考虑所练的技巧将在哪里获得、哪里运用。”如果你要在一个容易分心的环境中记住某些知识——比如一座拥挤的外国城市或一家嘈杂的酒吧——那么你在学习的时候就最好也分分心。
5、结伴学习
独自学习固然要紧,与人研讨同样有益。
支持这个观点的有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主管教学的助理副校长桑德拉·麦奎尔(Sandra McGuire)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他们都建议学习者交替安排小组学习和单独学习。尤其是在自修一段时间之后,再参加一个三到六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是很有好处的。
麦奎尔和霍夫曼还指出,学习小组要促成“有效的学习”,就必须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小组讨论、二是问题求解。小组成员互相出题,就能帮助对方准备考试。不过在讨论材料、澄清难点、模拟测试之后,你还是得回家独自解题、独自备考。
6、电子游戏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喜欢电子游戏的青少年,那么这个发现对你可能就是一则惊喜。如果你正在学习打字、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或者乐器,那么电子游戏也可以成为学习间歇的一项理想活动。实际上,只要你学习的技能中包含持续而重复的结构、且需要感觉输入和身体动作的协调,你就能从电子游戏中获益——不过那一定得是动作类游戏。
多伦多大学的杰·普拉特(Jay Pratt)等人研究发现,学习者每周花至少6到8个小时玩《使命召唤》之类的游戏,在掌握需要手眼协调的实验工作时就能更加迅速。他们上手的表现虽然并不特别,但进步比别人快。普拉特认为,这是因为游戏能使人更快地在脑中形成手眼协调动作的精确“模版”。
他还指出:“动作类游戏的难度会随着剧情的推进而越来越大,这对人的视觉、认知和感觉运动系统都会提出很高的要求。游戏越玩越深,这些系统的效率也跟着越来越高。”因此,比起《模拟城市》之类的游戏,动作类游戏更能够促进其他感觉运动任务的掌握。
普拉特也承认,经常玩游戏的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还很难断言,因为其中牵涉到许多变量,不过他还是建议:“如果有谁从事了一份需要大量感官动作技能的新工作,那么每周玩几个小时的动作类游戏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7、放松放松
如果说睡眠能巩固记忆,那么在学习中小憩一会儿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为解答这个问题,纽约大学的莱拉·达瓦奇(Lila Davachi)让研究对象观看一组图片、然后随便想点什么,其间还对他们的脑部做了扫描。
她发现在遐想阶段,研究对象的海马(参与记忆的脑区)和皮层中负责思考的区域变得活跃起来。而且,这两处越是活跃,对象在后来的测验中想起的内容就越多。达瓦奇因此认为,这显示了休息具有巩固记忆的作用。
她指出,如果你刚刚学习了一组词语、或者背诵了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日期,那么适当的休息就能帮助你记住这些信息。“这一点常常遭到我们的忽视,”她说,“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迫使我们日夜不休地工作。”
那么,怎样的休息才算“适当”呢?达瓦奇也在研究这个问题。眼下她已经得出了一个尚未发表的结论,那就是:休息如果能激活学习期间没有用到的神经元或脑区,就有助于巩固记忆。如果你刚刚耗费了大量脑力,那么不妨去练习一下网球的反手技巧。然而与这个相比,或许还是平躺一会儿更加诱人、也更有效果。就学习的效果论,究竟放松的收益大、还是小睡的好处多,目前还不甚明了。
8、假扮老师
如果在学习时知道你可能得向别人传授所学,你的记忆就会牢固一些。
这个规律是康奈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的,他让威廉姆斯学院的学生花十分钟研读一篇1500字的文章,主题是诗歌《轻骑兵的冲锋》。
部分学生事先知道了自己要将所学的内容传授于人,他们记住了更多要点,记忆的组织也更有条理。另一些学生只晓得自己要接受一次测验,他们的记忆效果就要差些。
更妙的是,即使独自学习,你也能借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康奈尔说:“我们研究发现,就算是假装要向别人讲解知识,也同样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如果你真的做了一回老师,那就更好了。
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这在认知上有许多公认的好处。“这使人主动地提取记忆,能帮人整理想法,还使人认清需要补足的知识缺陷。”康奈尔和同事指出,教师往往指导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然而这并没有将他们引上效果最佳的学习道路、也无法使他们得到最高的分数。
9、间隔训练
你刚刚学了一组巧妙的象棋开局,那么你该在什么时候回头温习、才能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想起它们呢?
“拖得越长,效果越好。”
康奈尔表示,“拖延的时间当然有其限度,但这个限度是非常漫长的。”是的,拖延复习会使你在日后的测验中难以想起所学的内容,这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艰难,看来似乎是件坏事。然而康奈尔指出:“回忆起来越难,学到的就越多,而你在运用所学、比如开飞机或者下象棋的时候,你的表现就会越好。”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哈尔·帕施乐(Hal Pashler)和同事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建议学习者算出初次学习知识到需要回忆知识之间的时间,并将这段时间分割成若干个复习的时间点。他们发现,最佳的复习时机取决于你要将知识记忆多久。
如果要在一周后回忆,你就最好在学习后的两、三天复习。
帕施乐建议:“如果想让记忆长久,就最好把间隔拉得长些,比如把希望记忆的时长除以10,就是一个不错的间隔。”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把知识记住一年,就在学习后的一个月复习,然后每月复习一遍。如果你想把知识记住,那最好每年复习一遍。这里头的机理还没人明白,也许是学习、复习和回忆之间的间隔一旦拉长,你的大脑就会明白那是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
眼下,帕施乐正和同事根据研究结果开发实用的学习工具。他们已经设计了一个算法,能制订出适合个人的学习间隔计划,它的计算依据包括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者早先的测验结果所显示的学习能力。在一项对西班牙语学习者的研究中,这个个性化的间隔方案使学习者在学期末的记忆成果改善了16.5%,相比之下,一个大众化的间隔方案只产生了10%的改善。
10、说干就干
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无法静心学习、又没考出好成绩,也不必过分自责。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迈克尔·沃尔(Michael Wohl)和同事发现,有些学生会因为拖拉而错过一轮考试的复习,然而他们只要原谅自己、迎头赶上,就能在下一轮考试中有优异的发挥,比起一开始就不曾拖拉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反而更好,心态也更积极。
在沃尔看来,自我宽恕能使我们甩开负面情绪,从而使我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挥。不过他也强调,这个招数对于拖拉的惯犯并不管用。“我们发现,对于长期的不健康行为采取自我姑息的态度,就会使现状维持下去――就是说,你会继续那些不健康或错误的行为。”
如果这听起来就像在说你,你可能就要采取点积极的行动了。学习需要毅力、需要在当下克制自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指出,毅力如同肌肉,用得越多就越强壮。他还发现,在某个领域运用毅力,会使人在别的领域也更加持久。花点力气打扫屋子、坐直身体,你就同样能增强自己静心学习的本事。
还等什么呢?这就开始努力吧。
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6:00——8:00 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8:0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
星期六(休息日):
上午学习和做作业,
中午看电视,
下午2:00——3:00练毛笔字;
3:00——4:30;写一篇日记。
4:30——6:00孩子自由活动;
星期日(休息日):
上午9:00——11:00去培训班学习
下午休息,父子俩人去书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练毛笔字和写一篇短日记,然后自由活动。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我就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世界上美丽的事物太多,然而真正能带走的却又是那么少,灿烂的流星在经过划破天空的寂静中熄灭;美丽的昙花在惊醒夜的骄艳中凋零;壮丽的大浪在优美的翻身中消失……
这些,我们都留不住,带不走。
那敢问,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带走呢?
这问题,不急回答。先听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回忆吧!
当我们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时,你可曾有一股甜蜜涌上心头。
当寒冷的冬季,穿上奶奶为你一针一线缝起的棉袄时,你可曾感到春日里的温暖。
当我们在沮丧之际,面对朋友的一声关心,一句问候,你可曾感到内心顿时充满阳光。
敢问,这些东西,你忘得掉吗?
我想,对于这个世间,唯一能让我们带走的恐怕只有这心中的美丽烙印。
对于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铭记于心。
然而,人是感情的动物,我们不仅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偶尔也可能遭到伤害。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有时会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态度。
朋友一时的无心,可能会伤及到自己那颗脆弱的心。
请将这些不快乐的记忆印在沙地上,让风儿吹散它们,散走你心中的那团阴云。
世间美好的事物,我们无法选择,只能顺其自然,然而生活记忆中的美丽时刻和那沮丧的瞬间我们是可以选择铭记和忘记的。
中央电视台“创业——我们的路”节目邀请凡客诚品董事长陈年讲述创业的故事。陈年对现场观众特别提到创业中的一件事。他坦白地说, 三年前, 如果你在凡客诚品退换货时, 会发现那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 甚至很折磨人, 其实就是故意设置这样的程序, 好打消你退换的念头。这背后的出发点是:“用户不好。”
陈年认为这个出发点是错误的, 他说:“要相信用户是好的。”
当时有的管理层成员不能接受这个观点:“要是退换很容易, 那用户不是天天白穿新衣了?”这个说法和美国罗瑞拉德公司管理层的说法颇有相通之处:“要是无证据地赔偿了艾伦·埃文斯, 那别的用户不是都要来找我们索赔了?”
陈年是这样说服团队的:“我们没有老名牌神话般的故事, 既不沾洋气, 也不是来自什么大地方。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就是在体验中建立信任, 你信任用户, 也得到用户的信任。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诚信, 要相信用户是好的。”他的看法和美国那位黑马CEO颇有相通之处:“我相信艾伦·埃文斯是诚实的。”
凡客诚品用了两年的时间, 扭转观念, 改变规则, 实现了30天内无理由退货。不管是否穿过、洗过, 甚至掉了纽扣或烧了洞, 凡客诚品都给退换。
效果如何?凡客诚品创业伊始每天卖十几件衬衫, 现在每天卖10万件服装;这个网络服装店从当时创业者也不知能否成功的尝试, 发展为如今拥有大批用户的著名企业。
第一,观察这个企业任意一次会议
比如说随机推开会议室的门,进行原始会议语言的记录。看这个会议从头到尾有多少次提到部门,提到个人,还有多少次提到流程。企业开会往往是沟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问题出来的时候,如果这个企业很多次是在说某某部门这就是你的问题;老张、老王这就是你个人的问题。这个时候企业其实不是在把流程作为管理的对象,而是把部门作为管理对象,把个人作为管理对象。而如果这个会议当中谈到这个问题可能出现某某流程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我们怎么样从结构设计上就规避这个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会议在这样开,这个企业的流程管理已经进入了它的日常生态。
第二,推开这个会议室的门,看是一个部门在开会,还是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在开会。
换句话说就是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方式在这家企业是否非常自然,非常常态。如果在这家企业所有工作的布置、跟进、跟踪都是以部门为单位。我们仍然说这家企业有很强的垂直部门管理的色彩,而如果说企业在做新产品上市流程的时候,在做研发流程的时候经常是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这个小组的人员可能来自于客服,来自于生产,来自于财务,甚至来自于客户和供应商,当然也包含于来自销售部门和研发部门,这就是一个小组在工作,而不是一个部门工作完以后再甩给下一个部门。我们觉得这种协同工作是不是常态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流程管理是否好的一种观察模式。
第三,翻开大厚本的流程规范,找出随机一个流程询问这个流程谁负责。如果能说出某某人的话请他来,然后问他这个流程是你负责吗?这个流程怎么衡量它做得好还是不好?它的计算指标你清楚吗?为了达到这个绩效指标,你去协调流程上参与的一些部门和岗位,你能协调动他们吗?
如果这个流程的负责人(有的时候是所谓的负责人)说这个流程好不好没有什么标准,就是文本上定期做就可以了。这个流程要改进的话,我很难协调到其他部门。我可能要很费力才能推动他们来参加这个流程的讨论会。这个流程好不好跟我的绩效指标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的绩效指标,我的工资奖金是由我的直线经理决定的。他觉得我工作做得好,我的直线领导给我打的分高,我的绩效指标就高。跟这个流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回答是这样一些负面的话,我们说在这个企业其实流程是没有人管的孤儿。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说衡量一个企业流程管理的好不好,绝对不仅仅是看他的文本文件写得有多厚。
要举一个流程做得比较好的例子,我就讲我作为一位消费者的真实经历,也希望大家在生活当中多去观察一些实实在在的流程的例子。
我曾经到我使用的手机维修网点进行维修,一进维修的店面就看见一个非常大的欢迎牌,这个欢迎牌上写的是“客户关怀”,我觉得这个词很能体现流程的一个要素:流程为客户创造价值。价值是什么?是让这个客户到这里来感觉到受到一种关怀。至于说这个价值怎么体现的?我跟大家说一些细节。
比如说在等候排队的时候会在等候席位播放憨豆先生的喜剧片,这样很容易就打发时间。一个大的流程流转不是把损坏的手机下去交给技术人员,首先会交给一个语音很甜美的服务小姐。这位服务小姐会做这样几个事情:
了解你的手机哪里坏了,她进行一些初级的登记。然后把坏的、需要维修的部分拿到后台。她把她听到的问题描述录入到计算机里面,然后把剩下不需要维修的部分装在一个小袋子里交给你。
这样很多细节其实都有管理的精神在里面,比如她为什么不把需要我拿着的东西直接给我,而是装在一个袋子里给我?我想这也是关怀的一个表现。
同时在这个流程里面有流程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安排,如果所有事情都交给技术人员去做,一个是会很占用他的技术资源的宝贵时间,把技术人员做的预派、拆装这种工作交给一个服务亲和的服务小姐来做。大家体会到这叫做流程中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关系,她的这个流程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活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串起来,一个流程有六个要素。流程为他的客户,客户是谁?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用什么样的流程输出来表现的?流程的输出是什么?流程的输入是什么?流程当中有哪些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间的关系。
---题记
每天早上,都是被短促有力的闹钟叫醒。
这是个仲夏的早晨。睁眼房内还是一片阴暗和幽凉。窗帘是遮光的,很厚。揉了揉惺忪的双眼。一把拉开窗帘,“滋啦”的声音叫醒了沉睡的细胞。推开窗户,清晨的一缕阳光温暖的照射到我身上,闭上眼睛感受自然的馈赠。
小区的榕树上停留着几只小麻雀,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声音清脆悦耳,可以听出它们内心的欢快与喜悦。
一向精气神旺盛的宝宝也早早地醒来,在小区的滑梯上嬉笑。发出只有他们那个年纪才拥有的单纯无邪的笑声。这咕咕咯咯的笑声让我好心情的勾起了嘴。他们的笑声清脆而圆润,像一只柔软无骨的小手轻轻抚平了我因早起内心那小小的烦躁。在那笑声中,还时不时地伴随着几声大人轻柔的关心。
我又揉了揉眼睛,身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如玉珠般圆润的嗓音:“妞妞,来吃早餐了。”
那声音甚是动听,是妈妈来叫我了。其实我已经起来很久了,还装着一副刚睡醒地样子和老妈撒娇。感受这份属于我的温暖,属于这个家的温暖。
我起来吃完早餐,拿起一把小剪刀和那个专属我的鹅黄色的小水壶走向了阳台上一盆夜来香。在我心情最不好的那段时间,姨妈关心我,给我送了一盆夜来香。每次它开花,我总是会静静地看着,在夜晚降临时感受那份独属于它的芬芳。从此,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平复,也开始发现自己的幸福。有了它的存在,让我发现了这个世界不同的美,我才知道这看似平凡的世界里居然有这使人心旷神怡的美。它毫无保留的向我展现它婆裟的姿态。使我内心常常充满对世界的感谢与感动,更乐意去寻找生活中不经意的美好。
生活中的好,在你的眼睛里,在你的耳朵边,在你的嘴唇上,在你的双手间,更在你的那颗热爱生活的心中。
初二 赵晶
温美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枫亭中心小学 温美琴 这段时间在读陶行知名篇,我把这本书时时放在桌面,放在床头,放在随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读,只是随时,随手翻翻看看。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细细品尝,方可领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华。 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阐述着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浓缩的精华。他讲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观为叹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阐述了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数学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一、教导会要反映并研究学生的心态、姿态、常态
一般情况下的教导会,老师们大多只从表面现象、日记、对话中简单地摘取信息,未细致地观察其学习操作过程,这样有时会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诊断不准,处方必误,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程序,知彼之后才能知己,就显得尤为重要。心态是心理方面的外部反映,姿态是对特殊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常态是学习过程中一种经常的表现形式。
然而要想充分了解学生就须会前进行全面调查,所以会前最好设计一张能全面反映学生思想、心理、行为、方法、人际关系、学科态度、对教师的评价、家庭矛盾、时间分配、个人爱好、性格类型、苦恼事情等等方面的问卷或者座谈。没有充分的调查了解,就很难形成科学的有效的方案。
因为一个学生的变好或变坏、成绩的上升或下降绝不是偶然的,直接地或者是由一件事、一个问题导致的,往往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效应要综合施治、辩证分析,要师生双向互动。
此外,如果有家长的观点以及同学的评论,那就更全面、更深刻了。每一次会议不必对全体同学都调研,只须对某一层次、有长进或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调研、会诊。教导会的重点是找问题、找原因,使教学与管理更有目标性与针对性。
二、教导会要反映并研究师生的学法、教法、考法
教导会是一种交流,是一次取长补短。需要互通信息,是一次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对困难学生中的困难学科要公开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便于解剖或分析,不是简单的一对一交谈,教师之间某一学科高效的方法也应作为低效学科的借鉴与参考。所谓学习方法问题对学生而言有时是方式问题、环节问题,力度与量化问题或思维方式问题,内容的深浅是由教师把握的,找准了学生问题就等于找准了方法。
教法也是教导会中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什么群体、层次,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问题,是采取常规教学法还是特殊教学法。如培优补差两个层次的不同方式手段等等。各科的教法有可以互通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这是将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帮助薄弱教师的一种民主方式与协商平台,是一次学习研探的机会和教学方案。
考法作为教导会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薄弱的学科如何进一步查漏补缺,在哪些方面作补充的问题,也就是再用什么题,再考什么,再用什么形式考的问题。考法往往是研究学生课余的学科管理,如自查自纠和巩固再查再纠环节的问题。因此,有一些老师的课内课堂很深入很精彩,但学生却考不好!忽视了学科管理的延伸和课外的落实,如果学生总是考不好,就容易选择放弃(偏科),因此,分层次进行日常的听写(填空)、默写(文段)、抄写(标签)很有必要,这种形式短平快,专治弱科,督促落实很有效,这种小考可以分层对待,交叉进行,应作为打基础阶段时经常使用,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做法往往被老师忽视。
三、教导会要反映并研究学生的优秀层、中间层、困难层
对学生的等级化、层次化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应用,因为学生本身就有基础高低的层次,能力大小的层次,并非是一种主观上歧视、轻视,而是对客观事实的改变,目的是缩小差别。对学生进行层次上的划分,才能避免在均衡用力下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发生,甚至作业的数量与深浅都有不同层次对象的布置,而在读与练的方式上也都应有不同的安排。
在分层管理上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有太多的统一与集权,优秀层应该多放手,少干预,让其多一些自主,中间层是研究的重点,应该多一些建议,而困难层的研究要加入家长的反映和个人的实际,会更客观、更实际,应多一些督促与帮教,既要研究整个层次的共性(思想、行为方向)问题,还要研究单科方式、性格方面的个性问题,找出问题,找准原因,是教导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分层是让各科老师形成合力,针对目标,有效施教,有效督促,自主是对高度自觉一类学生而言的,教师作主是针对被动懒散一类学生而言的,双主体又是针对中间一层学生而言的,平均主义是理想的目标,但不是科学的手段与方法。
对于三个层面的研究,既要纵向上分学科,又要从横向上切层次,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自理问题在实际上是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差别的,即同一层次的学生往往具有问题共同性。例如,记忆、理解、运用就是三个不同层次运用能力与认识问题,由低到高,第一个层次不巩固,便会影响到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所以在分层管理中,科任老师要明确学生总成绩的层次与学科成绩的层次以及问题层次,这样进行补救才更有知识的针对与方式的有效性,其具体依据可以从平时作业上及大考试卷上得到,例如选择、填空失分多就可以归结为记忆环节、基础问题,还如在学习方式上的分层,也可以分为封闭独立型、交流的开放型、善于创新与发现型和善于考查的“学究型”,还如有的学生善于写,有的乐于读,有的善于说等等,所以分层次是找个性、求共性,是教导会中的诊断与处方环节,再如从思想情感上看容易波动,习惯上经常拖拉,思想上世故复杂,行为上过于懒散。又如有的是时间上不够,有的是作业不规范,有的是内在动力不足,有的是爱好偏向,有的是外务太忙等等,都要求对学生分层归类“对号入座”。
四、教导会要反映并研究学生的要求、诉求、需求
这是问题的三个方面,会前班主任最好先收录学生的知识要求、矛盾诉求与心理需求,教导会不能由教师单方面地“闭门造车”,班主任是中心发言人,是议题的组织者,问题的引导者,也是学生诉求的反馈者,学生的诉求不仅来自于平时的调研,还可以直接地、集中地来自于考后的问卷,也可摘取于退步学生的学科小结,问卷与小结要求分角度,全面地分析失误的内外原因,主客观因素,明确地对学科教师提出要求,这是“双主体”的体现,学术民主化的要求,知己还须知彼,教学才能相关。
教导会最容易出现的偏向是一味地批评学生,一味地只研讨教学问题,而将纪律、环境、心理、行为、习惯、家庭、交友等等问题全部当成是班主任份内的事,教书育人,教与导是总的两个方向,任务的两个层次,常说的“教学相关”指的就是这个道理,说白了教导会也是对科任教师的管理方式、认识能力、教育手段的一次培训会,学生的诉求不解决就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或降低效率,有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安排问题较大的学科组织一次师生小范围的直接对话,这种双向交流和“双嬴”努力是一种民主、有效的尝试。
要求、诉求、需求,从整体上讲是一件事,但在这里有意地将学生要求分为三类,学生要求最多的往往是作业总量的控制和课外时间的科学分配,既不能让强势学科“多吃多占”,也不能让“弱势学科”少吃少占。学科协作,“抑长扬短”,不能平均分配。学生的诉求往往是对课堂纪律、学习环境上的不满,有的老师善教不善管或只教不管,将矛盾上交,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到教的效率和学的效率。而这些,又往往是科任老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学生的要求是思想深处的困惑,情感波动中的烦恼,人际关系的纠结,这些东西往往难与人言。学生成长中的烦恼,交友中的矛盾,父母关系的不和等等私事,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干扰很大,有时还会使学生在情绪化下采取一些非理智行为。但这些“私事”往往与教学上的“公事”密不可分。因此,教导会上不能不研究,甚至在探讨对策之时要将帮扶对象分工到人,如果不引导学生发泄出来,就容易使学生的精神被压抑,思想被扭曲,情感被激化,面子被捅破等等,所以教导会就是交流这类信息和统一认识,制订方案,努力协调,使学生有个正常渲泄的渠道,有沟通的场所与机会,教师要有倾听的习惯,要善于化解心结。这是教育的延伸也应该是课管的延伸,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五、教导会要反映并研究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
教导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对一些薄弱的特定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就要求把好“三关”,从而实施学科之间的高效协调与合作,一个是教与练的比例,二是读与写的比例,三是表扬与批评的比例,从而实现教与管的统一,还要从教育的成本与代价上考虑,而其中课前与课后是两个最薄弱的环节,往往由于科任老师的失控而无形中影响到教学成果落实,但平时老师们往往只重视课中的研究,只观察课中的表现,容易将问题的另一面掩盖起来。
为此,教导会的议题与结构可作如下的设计:一是班主任对班级基本情况汇报(包括学生成份结构,班风,学风),二是学生、家长要求信息反馈,三是科任老师发言(先定量分析,后定性分析,横向、纵向、到人、到层),四是诊断薄弱环节,五是统一方案与共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与表现应该成为教导会中如何指导、引导、教导的重要话题,教导会上必须落实各科老师的重点工作对象的定员、定位问题,即跟踪、调研、谈话交流的方式与内容问题。
课前的薄弱在于预习不落实,所以当堂抽查、提问、检查疑问记录很有必要。课前的内容与要求有书面表达,即内容一条线加上若干疑问。要将其强化成一种习惯,统一记录到课本当节的课题上方,课后的归纳整理笔记比作业都重要,它是一种再加工、再认识、再提问的过程,因此,也应成为教导会上诊断的环节与内容,如果教导会没有前瞻性、指导性、诊断性,也就谈不上其有效性。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推荐阅读:
解读什么是教育09-20
steam教育是什么11-23
什么是网络教育文凭05-28
特殊教育专业是什么11-17
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07-28
幼儿园教育理念是什么09-21
全球化给教育带来什么11-07
终身教育的意义是什么11-25
教育现代化呼唤什么样的教育创新07-10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