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脱贫致富经验交流材料(共8篇)
发出无限的活力。工业兴、农民稳、群众富,曾经贫困的革命老区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
××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比重大的革命老区,只要开拓思路,立足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强支农力度,同样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道路。
××市位于××省中部,是革命摇篮××山所在地。全市辖10县2区1市,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472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8.59亿元增加到40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46元增加到86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9元(1985年)增加到111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40元增加到4029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0.8亿元,为1978年的14.7倍;工业总产值420亿元,为1978年的80倍。2002年以后,实现了3年工业增加值翻一番、4年财政收入翻一番、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标志性,对于老区脱贫致富具有示范性。促使××迅速崛起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一、以推进工业化为战略核心,带动城市化和现代化
××的发展是××省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2001年,××省对比周边地区发展找差距,提出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省委正式形成《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同年,在××山召开了中共××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发扬××山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就解放思想和发展战略统一了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手段”。正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省提出“以加速推进工业化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一重要认识,是从××省实际出发的,是把党中央的政策与××省实际结合的产物。被××人称之为“××山会议”的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开启了××发展的新航程,掀起工业化的新高潮。
××市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在全省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中积极行动,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以“开创新××,繁荣大××”为主题,把解放思想与地区文秘杂烩网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一是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从就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变农业主导为工业主导。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找出路,以大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战略基本上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坚持以农业为主导,以增加粮食产量为发展目标,着力于向土地要粮食,向粮食要效益。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周边省份大力推进工业化、大干快上工业项目时,××和整个××省一样,仍固守于农业这一比较优势,围绕农业抓农业,其结果不仅粮食产量没有大的增长,而且错过了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经济总体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解放思想首先必须从农业社会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适应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把发展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变以农为主为以工带农、以工富农。
二是从工业化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也是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往往对工业化认识不足,把发展农业作为主要任务,以农业规模化替代工业化,甚至认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建立起以信息产业、知识经济或者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样的认识,既不符合发展实际,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离开工业化发展农业,既会延缓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影响农业本身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地区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认识工业化发展阶段,适应工业化大趋势,把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地区现代化的关键。××正是从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才得以提出“工业立市”的战略。自2001年以来,连续开展“强攻工业年”、“国企改革年”、“工业发展年”、“工业园区建设年”。并在××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快速做大工业经济和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工业经济和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从工业与农业对立的认识中解放出来,通过工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省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实际,正确地提出,解决农业问题,就要积极发展非农产业;解决农村问题,就要积极发展工业经济;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就要改变大多数人口搞农业的局面。循着这样的思路,××确立了“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加速工业
崛起,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把工业化理念、市场化运作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着力以工业带动农业,通过提高工业化程度,增强支农的力度,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实践证明,在工业快速增长、农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粮食产量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
二、办好工业园区,承接沿海地区和外资产业转移
确立以工业化为战略核心,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思路问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按照新的思路,千方百计抓工业,集中力量上项目,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化的热潮。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没有重复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的乡镇工业发展模式,而是按照适度集中、合理集聚原则,以办好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吸引产业转移为重点,形成规模集中、集约高效的地区工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相对集中发展,形成“块状经济”。××市紧扣“上档次、扩规模、造特色、增效益”的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滚动开发,分步建设”的方式,利用城郊荒山、荒坡、荒地,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既节约了耕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降低了入区企业的用地成本。2001—2007年,全市13个工业园区完成土地开发建设面积5.1万亩,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8.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97.6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74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07家,安置就业3.26万人。2007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77.5%;主营业务收入356.3亿元,同比增长76.4%;利税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60.5%。
二是完善园区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现特色、集成配套”的思路,明确市县(区)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吉州园区于2006年跻身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行列,新干园区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盐化工产业基地,吉水园区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绿色食品特色工业园。
三是建立“百里工业走廊”,发挥园区联动效应,营造发展高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吉水县至泰和县的百里经济带上,规划建设“吉泰工业走廊”,以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坚持产业有规划、项目有选择,通过主攻大项目、抓好大投入、建设大基地、搭建大平台,形成招商引资的优势、产业集聚的优势、带动增长的优势。为此,××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上,各类工业扶持资金,确保2/3以上用于支持工业走廊建设;全市金融机构的工业贷款每年增长30%以上;组建工业走廊建设融资担保中心;促进直接融资和吸引民间投资。在项目上,实行项目审批与土地供给联动,市政府每年在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预留不少于30%的指标,专项用于工业走廊的重大工业项目。在税费上,对进入工业走廊的企业实行税费优惠,鼓励现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与外商和市外企业合资、合作,对其转让过程中所缴纳的房地产交易管理费和技术服务费减半收取,对其上交的契税收入,由受益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在基础设施上,加大对电力、交通、物流、市场、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降低工业走廊内企业的商务成本。此外,对入区创新型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支持和奖励。
四是发挥园区优势,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着力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利用园区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突出以承接市外、省外、境外、国外产业转移为重点,主动“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融入全球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诚招商、以商引商。特别是对应沿海发达城市,先后成立深圳、广州、厦门、杭州4个招商局,加大招商对接和产业转移承接的力度。同时,还在工业园区辟出一定区域,引进深圳产业园、深圳中兴科技产业园、吉水标准件产业园、泰和温岭工业园,为发达地区产业大规模转移、异地发展提供条件,实现了从引进项目到引进园区的重大跨越。同时,以招大引强为重点,着力引进节能环保效益型大项目、大企业。浙江客商投资的无纺织造布项目,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全国仅此一家;深圳客商投资建设的铝银浆项目,同行业排名全国第三,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同时还吸引中石化集团、中盐集团、中信集团、中诺、飞歌音响、新加坡食品医药科技、日本友利电子、香港森泰、华禹通信、航盛电子、三笑日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投资兴业。仅2007年,全市新引进的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有6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5个。招商引资蔚然成风,高潮迭起,在××工业园区曾出现60多个项目同时开工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在东部沿海涌起的大开放、大发展热潮,今天在××得以重现。
三、鼓励全民创业,对回乡创业给予和外资同样的政策
××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提出的“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战略部署,抓住务工经济由打工阶段逐步向创业阶段跨越的时机,积极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雁归经济”,实现了从输送务工者到引回创业者、从输出劳动力到引进生产力的转型,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热潮,走出一条开放型经济与本地内生型经济相结合发展的新路。据统计,目前××市回乡创业人员近5万人,发展个体工商户2万多户,创办或领办民营企业近240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8%,注册资金57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金的45%,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52家。
从创业主体看,主要包括3类。一是打工能人。这是回乡创业的最主要部分,约占到回乡创业人数的85%。二是管理强人。在沿海企业担任过中高级主管,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回乡受聘担任企业的管理者。三是成功人士。多数是通过求学等方式,走出家门,学有所成,利用自己在技术、融资、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特长,携科研成果或成功经验回乡创业。
从创业领域看,由初期的饮食服务、商品流通、资源开发、房地产等传统产业逐渐向机电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建材、电子通信、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拓展。例如合力泰微电子公司,就是3个泰和县籍外出务工者回乡兴办的企业,意为合力振兴泰和,投资8000万元建成××省首条液晶显示器(lcd)全自动生产线,投资3亿元,拟建全国第三大液晶显示基地。近年来,回乡创业开始向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产业化领域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其中第一产业占16%、第二产业占41%、第三产业占43%。
从创业形式看,更加灵活多样。一是独资式,这是回乡创业的主要形式,占一半以上。二是合资(合作)式,一些回乡创业人员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参股、参与管理等形式,合资合作兴办企业。三是外联式,与外地老板联合办厂,负责成品或半成品生产,市场销售交由外方。四是转移式,一些务工人员在外地成功创业,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回乡创办分厂或整体回迁。如一些现代食品加工或大型种养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回乡创办“公司+基地+农户”式的食品加工或大型种养企业。
回乡创业形成一系列积极效应。一是带动了全民创业。从打工者到创业者,带来全新的创业观念,形成创业的示范效应,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近两年,在回乡创业的带动下,××市民众创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3.3万户,私营企业2312家,民间投资40亿元。二是促进沿海企业向××转移。由回乡创业人员做向导,促进了××与沿海企业的对接,引导产业加快向××转移。绝大多数回乡创业都是以沿海企业和市场为背景的,据调查,80%的企业是根据沿海市场信息设立的,其中70%的企业直接对外供货,30%的企业与沿海企业集团合作,结成联盟。三是增加就业与收入。回乡创业对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起到积极作用。据统计,××市回乡创业5万人,直接吸收从业人员约90万人,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增收70元,实现了“回乡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两年来,回乡人员创办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上交税收4.5亿元,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回乡创业也给创业者带来许多实惠。一方面节约创业成本。××在土地、能源、劳动力以及生活成本等方面,比沿海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就为创业者节省了大量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不同文化、生活方式的冲突,有利于发挥地利、人和等多种乡土资源优势。
××在推动回乡创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回乡创业给予外资同样的待遇,有力地支持回乡创业。一是出台一整套支持性政策。2005年××市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将回乡人员纳入全民创业的范畴。同时,各县市区也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安排、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回乡者创办的企业或带领外地企业和人员回乡办厂或兴办企业的,与外商同等对待、同样待遇。如安福县工商部门制订23条措施,包括政府出钱聘律师为回乡人员办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对回乡创业人员评定信用等级并据此发放贷款等。吉州区给回乡创业者发放“创业绿卡”,让回乡创办企业者在用地、办证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待遇。二是为回乡创业提供平台。在工业园区建立专门吸引回乡创业的创业园区,精心构筑回乡创业的平台。泰和县在工业园区划出6000多亩,完成“六通一平”用于回乡创业,在已经建成的泰垦创业区,面积达1000多亩,引进回乡创业型企业60多家。新干县建成5000多亩园区,引进回乡创业企业80多家,形成“一园三区六城”的发展格局。吉水县从2005年开始,累计投入1700万元,在吉水工业园规划500亩开辟了回乡创业园,引进回乡创业型企业23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扶持的回乡创业园。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回乡创业者实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服务,配套“马上办”、“直通车”和“经济110”机制,实现对回归企业一切手续从优、从快、从简,做到服务程序“链条化”、服务方式“人性化”,积极构筑为回乡创业者竭诚服务的“绿色通道”。对回乡创业园落户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坚持各级领导挂点帮扶制、责任追究制、办事时限制和首问负责制;建立回乡创业者恳谈日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四是实施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政策,支持创业活动普遍展开。自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5亿元,其中2007年发放2.3亿元,通过小额贷款扶持个人创业8839人,带动就业人数近3万人。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绿色、特色产业基地
××坚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培植独具特色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作为稳固农业基础,优化特色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抓紧抓实。
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相继明确了“发展特色农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乡村企业为骨干,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种养加系列经营,农工商全面发展”、“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重点突破乡镇企业”等工作思路和举措。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42.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2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6.7亿元增加到1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1%。突破了粮食单一生产结构,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从6%上升到27%,提高了21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龙头,实施一村一品战略。近年来,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4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78家。其中,有10家龙头企业、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64个特色产业村被列入2007年全省“十百千”工程。
三是引进大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以大开放促进农业经济大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吸引深加工企业投资××。先后有湖南三可公司、上海熙可国际控股公司、青原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盛兆农畜实业有限公司等落户××,有力地推进了××农产品深加工增值。
四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势。制定《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财政扶持、工商登记简化手续、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优先、农业加强指导等具体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在8个所辖县内,围绕生猪、肉牛、蔬菜、金桔、葡萄、茶叶等优势产业,开展了10个合作社试点示范,由农业局等8个市直单位对其进行重点帮扶。目前,全市已经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00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有效提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试点”工程,全市农村新通自来水4.4万户,新建水冲卫生厕所3.9万户,改造房屋1.1万户,13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广播电视通播率达100%。到2007年底,沼气用户达2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4%;新建225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惠及12.1万户、49.88万人。
六是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农村税费及配套改革成效显著,水利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泰和县被列入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
一、全省唯一的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市于2007年跻身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区,吉水、新干和永新县分别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生猪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五、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提升了旅游资源价值,推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以××山红色旅游为主线,以绿色生态资源为依托,突出庐陵文化特色,实行“红、绿、古、蓝”旅游综合开发,呈现了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列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1995—2007年,来××市旅游的人次由38.7万人次增加到919.4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14亿元增加到49.6亿元;旅游创汇由53.2万美元增加到1620万美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26.5万人。
其中,××山市通过解放思想,确立了旅游兴市战略,致力于“五个突破”,使旅游经济迈上新台阶。一是全力实施旅游文化系统工程,在文化表现力和旅游吸引力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感染力。二是实施景区美化工程,在品质提升和旅游形象国际化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全力实施“产品多元化”工程,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四是全力实施资源优化工程,在旅游营销市场化上取得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竞争力。五是全力实施管理标准化工程,在旅游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带动力。2007年,××山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50%、旅游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0%。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也产生了重要政治影响。
今后1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确定以“六大基地”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即把××建设成现代轻型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和休闲基地,中部优质农产品向沿海输出的生产和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训基地,水、火、核并举的××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省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到2020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两个翻两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大家下午好!我来自XX县农业农村科技局,我是XX,下面,我就XX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相关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农业农村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按照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高质量脱贫目标,认真履行产业扶贫工作职责,始终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工作干劲,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组织领导。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农村科技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人心,明确了目标、细化了职责,为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抓思想认识。
深刻认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始终牢牢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贯穿在了整个产业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准确定位县农业农村科技局一类行业扶贫部门的重要作用,坚定脱贫攻坚战必胜的信心,鼓起了产业扶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工作干劲,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抓政策支撑。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XX县XX产业扶贫办法(试行)》《XX县贵龙5号刺梨及新贵1号李子XX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先由挂包帮责任人与档卡户商量决定发展什么产业,确定下来后,先申请扶持资金XX元,待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并经确认后,再申请XX元扶持资金,政策规定,每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超过Xx元。目前,全县共兑现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覆盖农户XX万户。
兑现
XX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兑现XX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
四是抓产业发展。
XX最高海拨XX米,最低海拨X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Xx℃,年日照时数1600—1900小时,年降雨量1264—2026mm,相对湿度84%,全年无霜期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6.7%,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甚至局部地区还有“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坚持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依托XX多样性的气候特征,打造全县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促进了群众增收的多样性。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产业发展项目XX个,投入资金XX万元,占全县财政涉农资X万元的X%。目前,全县共发展杉木X万亩、香蕉X万亩、草果X万亩、砂仁X万亩、甘蔗X万亩......,家禽出栏X万羽、生猪出栏X万头、肉牛出栏X万头。传统产业实现户均增收X元以上,巴西菇产业实现户均增收X万以上......,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五是抓主体带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特色产业,需要有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有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的扶贫重要论述,我们研究制定了《XX县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和《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确保具有条件的档卡户与经营主体已实现了利益联结全覆盖。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对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随迁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或定价收购产品发展种养殖业的,按每户销售收入的X%给予市场经营主体奖励。奖励资金每半年兑付一次,每带动1户半年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X元、全年最高奖金不超过X元。对企业的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X万元,对其他市场主体的奖励金额不超过X万元。目前,共兑现奖补资金X万元。
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能力提升。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方式,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培训共计X万人次,产业带动覆盖的贫困户
X万户X万人。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抓典型示范。
我们用好用活《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采取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运行机制,培育和引进了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更加明显。如,X公司在XXXX等乡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试点推行“十个一批(土鸡养殖带动一批、代养小猪(商品猪)养殖带动一批、代养生态鸡带动一批、代种模式带动一批、代加工产品带动一批、务工创收带动一批、订单农业带动一批、扶贫车间带动一批、消费扶贫带动一批)”和“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把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民连成一个共同体,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目前公司种植基地发展到X亩,饲养生态土鸡X万只,蛋鸡X万只,带动农户X余户,其中,建档立卡户X余户X余人脱贫,实现增X余万元。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农特产品打造和包装还需发力;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需加大;三是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科技意识仍需提高。三、下步努力方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发言材料(1)
xx市扛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政治任务,立足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强班子、抓基层、创机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压实责任下沉力量
市委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每季度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每月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分管负责同志定期现场办公,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扎实开展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遍访x个扶贫工作重点扶持乡镇,县(市、区)党委书记带头遍访xx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镇(街)、村书记带头走访贫困户x万户,实现重点乡镇、重点村和贫困户遍访全覆盖。
强化导向识别干部
大力倡树重实绩、重实干、重基层的鲜明导向,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干部。选优配强扶贫工作力量,抽调市级层面x名干部组建扶贫工作专班,选派x名干部组成乡村振兴服务队,选派x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先后提拔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x名。目前,全市共有x名帮扶干部、x名扶贫专干工作在扶贫一线。
狠抓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整治,先后抽调x名机关干部,对全市x个扶贫村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问题较多的挂牌督战、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
建强组织夯实基础
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归雁工程”,调整撤换x名村党组织书记,排查清理x名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总结推广“xx经验”,x名农村年轻优秀人才返乡任职创业。开展“三个一批”头雁培育行动,储备农村后备力量x万人。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市县领导班子成员帮包乡镇(街道),x名市县乡党政正职主动认领帮扶,“一村一策”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村化解率达到x%以上。
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固本工程”,全面消除空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x万元以下的村减至x%,x万元以上的村增至x%,x万元以上的村增至x%,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联建、片区融合、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党建联合体x个,覆盖近x%的行政村。积极稳妥推进多小散弱村庄整合,全市行政村由x个减至x个。
以区域化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方,推行园区、社区、景区“三区联建”,在相对贫困的地方,推行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x个“三区联建”、x个“两场同建”项目初见成效,发展“规模农场”x处,建设就业工场x家,带动周边x万名群众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x余元。
xx市xx区党建引领绘出脱贫攻坚“决战图”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发言材料(2)
xx市xx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不断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跑出全面小康“加速度”。
坚持统筹谋划完善责任体系
xx区制定出台《xx市xx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分解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节点,绘制脱贫攻坚“决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召开区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区建立一级网格x个、二级网格x个、三级网格x个,推动脱贫攻坚管理关口前移,触角下伸,调动全区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优化帮扶队伍脱贫上下同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好队伍是关键,在前期选派的区直部门x名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下沉一线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帮包任务需求,按照每人帮扶不超过x户的标准合理调整帮扶对象,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帮扶措施更加到位、帮扶成效更加显著。实施村级组织“第一书记(主任)全覆盖”工程,在省、市、区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区镇两级通过招引农村在外各类优秀人才,或选派机关干部,实现农村第一书记(主任)全覆盖,筑牢基层党组织“桥头堡”。发挥党员干部、能人产业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贫困户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干部带动,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生动局面。
突出产业扶贫实现持续增收
坚持因地制宜规模化,创新搭建“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电商”等支部引领工作平台,围绕海洋渔业、冬枣生产、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村级集体增收xx模式,同步推进中央厨房、傲农生猪养殖、绿天使产业园等x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受益。坚持管护运维规范化,进一步明确扶贫资产管护运维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管护制度,落实资产看护、维修、更新等管护责任,为x个“种养加”项目和37个光伏项目购买资产保险,提高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确保现有扶贫产业项目年均收益维持在x万元以上,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不低于x元。坚持收益分配阳光化,按照“村提方案、镇级审核”流程,严格执行方案公示、结果公告等制度,确保扶贫项目收益合理分配,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探索“三个三”机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发言材料(3)
xx市xx区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探索实施“三个三”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大行动”稳脱
开展“村村到”大调研行动。发挥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20xx年定为基层党建“攻坚突破年”,在全区x个村中开展“村村到、找短板,抓落实、求突破”工作调研,从村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等x个方面入手,细分x小项,全面摸清村班子现状,找出贫困村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创新“众筹”模式,实施“众筹”项目x个,带动x个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全域土地流转,探索“三变三化三集中”,提高“造血”能力。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x余亩,x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开展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将全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大建设项目范畴,按照“新建一批、利用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投入资金x余万元,累计完成x多个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实现x个省定贫困村、x个市定贫困村全覆盖。
“三项机制”保脱贫
实施“5+1”包联机制。出台《关于组织开展“5+1”包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每一个贫困村,指定1位区级领导、1个区直部门、1名第一书记、1位乡镇干部、1个骨干企业定点帮扶,推动各类力量向扶贫一线聚焦。20xx年以来,累计为基层协调、争引各类项目x个,争引资金x余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x个,整理、改造道路项目x个。
落实激励鼓励机制。加强政治激励,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尺,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近年来,x余名扶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强物质激励,开展“5面红旗”争创活动,从脱贫攻坚等5项工作中评选出“红旗村”,每获得一面红旗,党支部书记岗位补贴每月上调x元,其他村“两委”成员每月上调x元。
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坚持教育培训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倾斜,将脱贫攻坚业务知识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加强谈心谈话,结合“村村到”工作调研,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干部面对面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干部心声,纾解不良情绪。制定《xx区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明确合理容错情形,旗帜鲜明地为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
“三路人才”助脱贫
锻造“管理人才”。引导村级党组织将后备干部编入村重点工作攻坚组,结合其实际能力和特点,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一线工作岗位中设置相应实践岗,有针对性地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今年以来,累计有xx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反响较好的在外人才被纳入后备人才库。
引入“高端人才”。推行“产业+人才”引才模式,围绕绿茶等产业,从xx农业大学等单位“柔性”引进x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借力xx区(北京)协同招引中心等平台,多渠道引进省内外各类高端人才来岚贡献才智。同时,紧盯高学历、高素质“队伍”,通过公开招考、现场招聘等形式,引入x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人才支撑。
培育“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党校优势,通过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特色林果、农机维修等专业课程,分批、分类对扶贫工作队、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为脱贫攻坚积蓄“人才力量”。实施“xx雁归·乡情引才”工程,建立xx籍在外人才数据库,广泛吸引xx籍人才回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xx区强化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发言材料(4)
xx市xx区聚焦脱贫攻坚关键环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打好建强组织、育好队伍、抓实考评三大组合拳,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干部队伍战斗力、农村党员带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建强组织筑牢“桥头堡”
“面”上抓提升,建立扶贫重点村党组织清单台账,开展党组织评星定级,制定规范化创建标准,确保党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评有依据,择优命名党建示范点x余个。“点”上求突破,针对1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量身制定整顿方案,建立“六个一”整顿工作机制,对整治难点村直接派驻工作组,助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如期转化升级。“实”上作文章,实施村级后备人才“雏鹰计划”,选拔村级后备力量x余人,对薄弱村进行合村并点,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x个省扶贫重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稳定超过x万元。
育好队伍夯实“生力军”
选好头雁领航攻坚,大力实施以“头雁提升”“金雁南飞”“归雁回引”“雏雁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带头人“四雁竞飞”工程,为x个省扶贫重点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xx岁。整合力量整体联动,落实区大班子领导、机关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爱心企业“5+1”帮扶工作机制,选派x名党员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重点村或薄弱村第一书记,抽调安排x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三级书记大走访”和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区大班子领导每人挂包xx个贫困村或薄弱村、xx户贫困户,定期进村入户走访帮扶。
抓实考评打造“助推器”
一、兴办主粮加工企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庞村镇年产小麦4150吨,每年农民手中约有2500吨的剩余小麦需要出售,卖粮难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为解决这一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冷泉面粉厂,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两次扩大生产规模,使该企业生产由原来的年产1500吨扩大到20000吨。2000年4月山后、冷泉村的8户农民投资 300多万元建立 生产能力为2万吨的山泉面粉厂,当年生产面粉近5000吨,实现产值506万元,利润50万元。两家面粉企业形成规模生产以后,镇党委政府抽调内行专门人员,深入企业,指导管理,对内狠抓产品质量,对外促进营销、创名牌,使“泉玉”、“山泉”两大系列面粉企业首先在我市站稳了市场,并享有盛誉,还远销太原、大连、沈阳、成都等大中城市。两家面粉企业为农民手中剩余小麦找到了出路。
二、依靠区位优势谋联合,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求突破镇党委、政府在抓好主粮小麦就地加工的同时,把促进畜牧产品就地转化,提高附加值,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新突破的又一途径。为发展现代化的大型肉食加工企业,党委、政府从镇域小、财力薄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多种政策,强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省市赋予重点镇土地、户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吸引资金、项目、人才向我镇转 移。在招商过程中了解到,市柳江公司与上海强强食品公司联合兴建的大型肉食品深加工企业,“柳江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我镇。
强化资源整合 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xx 镇位于全省六大贫困片区之一的 xx 县西南岗片区,辖 x 个行政村,人口 x 万人,党员 x 人,有省定经济薄弱村 x 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 x 户 x 人。近年来,镇党委统筹推进、村支部强力引领、党员积极带动,奋力打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组合拳”。2019 年 12 月,全镇所有村居集体收入均超过 x 万元,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
一、党委扛起责任,以强村试点打造集体经济增长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镇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如何让村子强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始终是乡镇党委面临的首要任务。为破解村集体资源少、增收渠道窄、带动脱贫能力弱这一难题,镇党委在市委组织部有力指导下,率先推进“强村三项”试点工作。
一是盘活存量土地促增收。xx 镇拥有耕地 x 万亩,一度时期,土地经营粗放,产出率低。我们在土地资源盘活上大做文章,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有偿退出等,累计盘活村集体土地 x 亩,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 x 万元。其中,xx 居盘活 x 亩闲置宅基地,发展肉鸭养殖项目,每年增加集体收益 x 万元。
二是开展异地置业促增收。镇工业园区承建全县异地置业扶贫厂房 x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x 万元,有效带动园区提档升级,强化了乡镇发展板块,2019 年园区工业开票收入同比增长 xx%。其中,镇里为 x 个村居购置扶贫厂房 x 万平方米,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 x 万元,闯出了一条异地置业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三是发展新能源项目促增收。西南岗片区引进的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项目,建成了总
装机容量 x 万千瓦的光伏发电设施,xx 项目区每年可实现税收 x 万元,村集体每年稳定获得分红 x 万元。
二、支部聚力引领,以合作社经营唱响农民增收致富经。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在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我们注重党建引领,把党旗高高插在产业富民一线。
一是支部建在合作社。大力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x 个,同步建立合作社富民党支部,切实将党的组织红色元素嵌入产业扶贫之中,实现产业链党组织全覆盖。
二是产业兴在合作社。与省级龙头企业美阳公司合作发展红薯产业,全镇种植面积 x 亩,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建成周冲红薯种植产业园、周冲碧根果产业园、李庄碧根果产业园、汤南软籽石榴产业园、xx 碧根果基地、xx 景观林套种红薯项目等 x 亩以上项目 x 个。
三是村民富在合作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民入股合作社,靠土地得租金,凭劳动得薪金,还可以得分红。2019 年,入股合作社的 x 户低收入户全部实现脱贫。其中,周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党支部,通过为美阳公司育苗,提供劳务支持,带动全村 x 户群众增收,户均增收 x 元。
三、党员带头示范,以空间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紧紧抓住xx 作为全市公共空间治理试点县契机,我们充分凝聚党员先锋力量,着力解决公共空间存在的公私权属不分、公共利益受损、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
一是党员示范带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在公共空间治理中当先锋做表率,x 余名党员签订承诺书,x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动员,x 名党员干部带头退出侵占的公共资源,形成了“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生动局面。x
名党员与低收入户结对,在创业帮扶、就业指导、项目发展等方面发挥帮带作用。
二是全面清理收回。坚持应收尽收,聚焦道路、水体等“五大空间”,依法依规收回集体耕地、水面 x 万亩,清理废止了 x份违规合同,整治低价厂房 x 万平方米,为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后劲。
三是加强盘活利用。坚持让公共收益由公众共享,清理回收的资产资源为村居平均增收 x 万元,村居利用集体收益为村民办实事 x 余项,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实现保值增值。回收的各类资源全部收归村集体,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或者通过发包、租赁、合资、合作等方式经营,实现村级集体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石油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
赴沂蒙老区调研 申请材料
引言
沂蒙是一块古老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军队的哺育下,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它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深入革命老区调查和学习,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为促进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主题:
“红色足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踏寻红色足迹”学习考察活动。
二、选题意义:
中国抗战胜利六十多年,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感悟革命前辈奋斗历程,赴革命老区踏寻先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同时借此机会了解临沂璀璨的红色文化,重温红色经典,锻炼毅力,砥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响应校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团队选题为“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作为山东革命文化的集中代表,临沂被列为山东省红色文化聚集区,是 山东省规划建设的三大文化园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宣传,临沂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临沂市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4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0多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它也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存遍布全市。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同时,这里也是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革命歌曲诞生地,八路军115师师部、新四军军部、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这些红色经典,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革命老区沂蒙家喻户晓。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主席来临沂视察,欣然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的题词。
沂蒙精神植根于沂蒙大地这片奉献的热土,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在山东有一共识。这就是沂蒙精神不仅是沂蒙的。而且是山东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以沂蒙革命根据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创造出来的。但沂蒙精神没有地域和人群的局限。它是在党培育下。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成果,作为先进文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沂蒙精神的影响早已超出了诞生地范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使其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
三、预期目标
1.了解临沂市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对革命老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和建设。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以全心全意为临沂革命老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记住历史,弘扬革命传统,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采访老促会,深入的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2.与临沂市高考考上东北大学的学生开座谈会,送去我们的关怀。
在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刘老师的指导下,让被录取的新生了解东北大学相关信息,以及为其中贫困学生为提供我校助学贷款政策的咨询和支持,尽最大力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圆梦大学, 把关怀送到新生家中。3.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通过景点游览,透视到以革命前辈和沂蒙根据地人民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阅读在景区中闪现的“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色经典文化。通过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了解浓浓沂蒙情,感受沂蒙精神。4.慰问老红军。
倾听老红军回忆风雨革命路程,更加深刻的了解当年的历史并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送去我们对革命前辈的慰问,以表示对他们的敬仰和爱戴。5.参观中共山东分局旧址——沂水县高庄镇王庄。
参观中共山东分局旧址,了解1938-1939年中共山东分局在此办公期间,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此艰难成立的历史,以及罗荣桓、徐向前等元帅在此领导指挥山东抗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观看珍贵的革命文物,真实的历史图片,感受沂蒙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通过参观,升华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坚定共产主义信仰。6.参观孟良崮战役指挥部等红色景点。
了解学习当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取得战役胜利的革命历史,通过真实的图片,再现当年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同时缅怀在这场战役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弘扬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通过景点的参观游览,帮助大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四、实践日程及内容安排
2011年7月25日凌晨四点由沈阳出发,2011年7月25日晚十点到达临沂市。2011年7月26日在临沂市参观华东烈士林园、进行问卷调查、条幅签名活动及东北大学入校宣讲会。
2011年7月27日参观红嫂纪念馆,并进行老红军,老军嫂家属采访活动。2011年7月28日探寻“沂蒙山小调”发源地,参观孟良崮战役遗址。
2011年7月29日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及中共山东分局遗址,并与纪念馆相关人员座谈。
五、经费预算
1、交通费
(1)火车票:去程 150*6=900元
返程 150*6=900元(2)当地交通费 每人每天 10元
10*6*4=240元
(3)住住宿费 每人每天20元
20*6*5=600元
总计 2640元
六、社会实践的成果和内容
(一)形式
1.调查报告。整理采访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老红军的资料,参观孟良崮形成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并争取在期刊和报纸上发表。
2.个人总结,团队总结。回顾,反思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突出个人心得体会,在集中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团队实践总结。
3.音像资料。记录实践的所见所闻,将照片、DV等资料发到先锋网上,与同学共同分享,带回当地媒体关于此次实践活动相关的报道。
(二)内容
1.了解沂蒙文化的精髓: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老区人民对于革命精神的了解。
一、立足特色优势,谋划产业布局。
米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水、土、光、热、风资源适宜,病虫危害轻,无工业污染,是中国绿色小米之乡、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我县传统优势产业小米,种植历史悠久,境内出土有4000多年前的碳化小米。据光绪本《米脂县志》记载,米脂县“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味道香醇、营养丰富,深受消费大众的喜爱,是中国“四大名米”之一。我县新型产业是山地苹果,米脂所产苹果色泽鲜艳、香甜爽口,尤其是果糖含量达16%以上,成就了其独特品质。2013年以来,我县立足特色优势基础,抢抓陕西省苹果产业“北扩”战略机遇,在“比种粮收入高,比养殖风险小,比棚栽投入少”的特色产业布局中分析定位,在“既要打好持久战、巩固长期脱贫成果,又要打好歼灭战,完成短期稳定增收”的扶贫产业布局中统筹谋划,研究确立了“果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农业综合发展思路,精准布局长线受益产业和短平快致富项目。通过建立“全过程”的政策扶持体系,辅之于强有力的行政推动,目前,全县谷子(小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山地苹果面积达到20万亩。全县有小米加工企业9家,主营小米的电商企业20多个;有152个农业经营主体、3.6万名农民直接从事苹果的生产经营。鉴于苹果初挂果在4年左右,生产周期较长,在果树没有见到效益前,我们通过“产业到户”和“果畜配套”项目,进行“菜单式”奖补,扶持农民发展传统种养产业和果园养殖、套种等林下经济,这种“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做法,既保证了贫困群众短期收入稳定,也建立起群众长远致富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黄土丘陵区现代农业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二、紧盯重点环节,筑牢发展基础。
为了让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长效作用,我们从产业定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入手,致力于以品牌和市场赢得“长效”,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是明确产业定位。我县山地苹果定位为以鲜果销售为主,每年早早被各地客商抢购一空,优果优价,供不应求。米脂小米则定位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立足原米供应高端市场。多年培育的“米脂小米”“米脂婆姨”“桃花峁”等小米品牌,2018年10月登陆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栏目后,品牌价值进一步释放,市场销售一路走高。另一方面走精深加工的路子。除了开发米酒、米油、米醋、米茶外,我们与韩国企业(Naraentec株式会社)达成小米深加工合作协议,成立全县第一个中外合资公司,联合研制开发小米酵素和小米面膜,目前小米面膜已上市,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二是做大电商营销。2015年,我县抢抓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率先在全市建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并通过免费提供场地、免费技术培训等措施,拉开农村电商发展的序幕。目前,全县有电商企业71户、网店510个、镇村电商服务站149个、快递企业18家,通过电商带动1400多人创业就业。2018年“双十一”当天,米脂小米网上销售额达到698万元,居全国一百个贫困县第三名。2018年全县实现网上交易额3.06亿元,以米脂小米、苹果为主的农产品销售收入7960万元。三是强化龙头带动。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苹果产业方面,我们引进陕西果业集团在米脂设立子公司,并加快建设苹果产销服务中心、2万吨苹果气调库、4.0智能化选果线以及万亩试验示范基地,全力打造榆林市山地苹果产销结合的“发动机”和产业后整理的“标准器”。小米产业方面,今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批准,我们启动了米脂小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计划以小米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加工能力每年达到20万吨以上,建成陕西最大的小米生产加工集散地,引领带动区域小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实施政策引领,做实产业扶贫。
几年来,我们出台政策、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有发展能力的人发展长效产业,没有发展能力的人在长效产业链中稳定就业。一是生产奖补促发展。为鼓励群众发展苹果主导产业,每亩补助土地整理费1200元、栽植补贴500元,并叠加享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新一轮栽植苹果14万亩。贫困群众发展苹果的,每亩再多补500元,实现建园“零投入”。全县2893户贫困户建成山地苹果园1.23万亩。县上还出台了种植、养殖、加工等6大类23个产业到户项目扶持政策,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今年,贫困群众种植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4.6万亩,养殖大家畜4400头、羊子4.2万只、猪2万头、鸡16万只,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有了保障。二是劳务补助促增收。我县认真贯彻总书记在吕梁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话精神,鼓励贫困群众多劳多得,在全省率先建立劳务补助制度,入选“大国攻坚·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贫困户在县内务工的,补助工资总额的20%,每年最高补助5000元;在县外务工的,补助工资总额的10%,每年最高补助3000元;特别是为推进山地苹果发展,规定在苹果相关产业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补助工资总额的30%,每年最高补助8000元,既扶持了主导产业发展,解决了果业用工短缺问题,又吸引贫困群众稳定就近务工增收。2018年,全县统计核实贫困户长期务工人员4075人,务工直接收入9780万元,补助资金742万元。三是经营主体带脱贫。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带贫模式,找准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痛点,把准了经营主体既能获得政策支持,又能担当社会责任的平衡点,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条中,实现扶贫产业能发展、经营主体有利益、贫困群众能脱贫的目标。全县以“大户返乡创业”“合作社带动”模式发展起来的百亩以上标准化山地苹果园236个、5.18万亩,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或就近提供务工岗位,为老百姓建起了家门口的工厂,让他们不离家就可打工赚钱,带动了1327户、346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陕西青创联盟等5家电商企业采取“电商+”助贫模式,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6元的价格与全县1300余户种植谷子的贫困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仅此一项,户均增收1000多元。沙家店镇金晨生猪养殖公司常年吸纳全镇19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参与生产经营,其中10人在养殖场务工,180人为公司提供饲料订单种植,享受每亩300元、每户最高1200元奖补收入,带动了全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四、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持续发展。
我们将创新驱动作为先导性工作来抓,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产业大县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力量储备和实用技术培训,助推产业高水平发展。一是精准开展交流合作。经积极对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黑龙江省杂粮饮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参与我县小米、山地苹果产业开发,其中,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还将我县确定为行业扶贫示范点。黑龙江省杂粮饮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着手对米脂小米、山地苹果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确定米脂小米和山地苹果“标准”,进一步明晰产品“卖点”,凸显产业特色优势。同时,我们还积极与黑龙江五常市对接建立“友好合作县”关系,以期实现五常大米与米脂小米的良性互动。二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我县现有省级农业技术机构1个、县级8个、乡镇5个,下派科技特派员50名,村级科技示范户850户。近年又从延安果区聘请了山地苹果首席专家和10名果业技术员;招聘了50名大学生,完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年期脱产专业培训,已全部分配到乡镇果业技术服务站上岗,年后还将择优选送10名人员赴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苹果产销技能培训学习。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全县广大农技人员长年带着责任,深入基层一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能力。在干部群众的探索实践中,我县山旱地谷子高产示范田屡创全国纪录,曾为中国西部地区旱作农业大面积高产提供了示范模式;创新推出“七个一”苹果栽植技术,果树成活率高,生长快,树形好,在陕西省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推广。
【篇一】
每当盛夏时节,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XX。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XX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难走,在村民们渐渐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XX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积极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传,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通了。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迅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
XX,1993年出生,台江县翁腮村人,随姐姐来到木良。自幼在农村长大,祖祖辈辈都靠耕田种地生活。生活在农村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要比一般家庭差的多,只能保障基本的温饱。从小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便立志长大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由于家庭原因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的她从事过工厂流水线工人、销售员、美容师等职业,自己摆地摊、开洗车场等事业,不断尝试寻找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帮助他人一起致富的方法。在外摸爬打滚了8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帮助家乡致富的念头一直没变反而越发强烈。
二、结缘竹鼠遇商机,刻苦学习梦初愿
20XX年初,闲谈中听朋友说起了竹鼠,对养殖兴趣的驱使下,李XX通过网上了解关于竹鼠养殖的信息,发现木良的自然环境,气候均适宜,人工饲养竹鼠。而且竹鼠饲养简单,疾病少,周期短,繁殖快,销路好,利润高,于是便决定到三穗县滚马乡大湾村竹鼠养殖基地去学习养殖技术。看着可爱肉嘟嘟的小竹鼠,李XX知道自己选对了职业。在基地学习了半个多月,每天都在观察小竹鼠们的生活习性,了解他们的脾气,喜欢的食物,如何繁殖、疾病的治疗等等,渐渐的李XX变成了饲养竹鼠的行家里手。
三、基地建设规模现,带富一方巾帼女
20XX年6月,李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在木良村成立了。合作社占地150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储物间50平方米,读书社80平方米,均是按照竹鼠养殖场标准建设。共投资30万元,饲养幼鼠1000只,现年产值90万元,税后利润15万元。当前,李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已捆绑贫困户16户40余人,共同参与竹鼠养殖,并通过年底分红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将竹鼠养殖的技术、红利与贫困户分享,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农业开发示范基地。
【篇三】
她,曾经是行政干部,退休后回归家乡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主动请缨倾力帮助乡亲脱贫;她,曾经是一名乡村教师,如今重操旧业创办
“留守儿童之家”、“经典一百悦读社”;她,就是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退休女干部XX。
今年63岁的XX,祖籍陕西岚皋,在她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母亲带着XX兄妹五人,辗转来到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定居。黑龙洞村淳朴善良的乡亲收留了他们,村子里给他们上了户口,划了宅基地。他们一家盖了三间土坯房,1971年端午节搬进新房,漂泊无依的生活至此宣告结束。作为长女的XX,受当时家庭条件限制,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可辍学后她仍然好学上进,通过不断自学,辗转走上民办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和县教育局教研干事岗位,20岁那年,通过考试成为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的一名干部,从此她远离了这个贫穷而温暖的黑龙洞村。
20XX年,她从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日子清闲自在。本可好好休息,但一次回老家探望亲友的经历,让她萌生回乡扶贫,帮助乡民摆脱贫困的念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0年过去了,自己都老了,可家乡黑龙洞村的很多乡亲依旧贫困,让她甚感伤怀。“我是黑龙洞的儿女,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有责任为乡民做点事”,62岁的XX告诉笔者。
20XX年2月,怀着反哺家乡、帮助乡民早日摆脱贫困的梦想,XX从繁华都市搬回偏远的竹溪蒋家堰黑龙洞村,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扶贫、济困、扶智等脱贫攻坚工作。
家乡情怀
她把贫困户当自己的亲人
在XX记忆中,是黑龙洞村的山水养育了自己,更是黑龙洞村乡亲的关爱与帮助,才有了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黑龙洞村,地处蒋家堰镇最西边,土地贫瘠,很多村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回村后,她发现村里还有很多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劳动力,靠自已永远无法走出困境的乡亲,她甚至比村干部还着急,想着法子要帮助贫困户脱贫改善生活条件。20XX年3月,她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袁前基,要求去帮扶村里的贫困户,不仅主动要求承担帮扶任务,还要求把最贫困的户包给她,她说“我虽然不是大老板、没挣多少钱,也没有当多大官,但我会尽我所能,为他们对接政策,想想法子,多跑路子”。
她认领了两户贫困户,村民XX不仅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妻子常年有病,唯一的儿子在河南上大学,家里就剩下老两口,日子过得相当困难。XX除了每年资助XX儿子5000元学费,还帮助他家解决日常生活难题。与XX结对不到十天,XX的妻子就突发脑血管疾病,XX主动跑前跑后,帮其联系县中医院和市太和医院治疗,还照料其住院。医疗费花费近8万元,除去合作医疗报销部分,其它全是靠XX带头捐款、村民筹钱解决的。另一名贫困户郭元华,没有劳动能力,却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同样得到XX每年5000元的资助。
脱贫致富
她启发乡民找到增收好渠道
黑龙洞村的旁边就是黑龙洞水库,这里风光旖旎,景色优美,很多人慕名前来垂钓游玩。XX想到可以组织贫困户办一家“农家乐”,既可解决游客就餐,还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于是,黑龙洞村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农家乐”——“黑龙人家”,厨师、服务员清一色都是村里的贫困户。黑龙人家食材几乎全部来自本村,土鸡、腊肉、鸡蛋、竹笋、洋芋、牛羊肉,还有各种山野菜等,都是村民饲养或是上山采摘,XX现金购买的。农家乐开业后生意很红火,很多游客钓友经常会来光顾。开办农家乐不仅让村民在农特产种、养环节实现增收,还能就近打工。村里的留守妇女王花珍,做得一手竹溪风味好菜,丈夫在外打工,XX就把她请来“掌勺”,每年工资近两万元,王花珍逢人就说:“这是守在家门口挣钱”。黑龙人家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给打工贫困户发工资,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年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
给钱给物
不如教化乡民立志气、多读书
地处深山一隅的小村,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特别是少数贫困户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不是在泥沙堆里翻滚打闹,就是拿着大人的手机玩游戏,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XX意识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和历史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的观念、信心、能力素质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很难把扶贫工作搞好。送钱送物,不如教化乡民立志气、多读书。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XX把自己家的屋子腾出一间,托人购回几千册以国学经典为主的儿童读物,又花钱购置一批桌椅,黑龙洞村留守儿童之家就这样诞生了。XX给这个“家庭式读书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经典一百悦读社”。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会义务帮助孩子们辅导课外作业,指导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XX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挤出钱来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她还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周为孩子们上课不少于10个小时。XX的亲友在得知她创办的“经典一百悦读社”成立后,纷纷出钱出物出力,支持XX的爱心事业。在XX的提议下,李家亲兄妹3人成立了一个“国学奖励基金会”,注册专门的银行账户,每人每年注入不同金额的资金,总额度维持在两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奖励黑龙洞村热爱国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家人委托,XX负责掌管国学奖励基金。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她根据“经典一百悦读社”学员的表现,为孩子们发放200元、100元、50元、20元不等的奖学金,最普通的奖品也是文具。每年用于奖励孩子们的费用都不少于5000元。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国学熏陶,XX还将黑龙洞村的国学教育拓展到周边三个乡村,通过不定期流动授课,让优秀文化的精髓影响更多的少年儿童。自从有了“经典一百悦读社”,黑龙洞村再也看不到疯跑打闹的“野孩子”,每天放学后,孩子们结伴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围着XX听课讲故事。寂静的山村上空,飘荡着朗朗读书声。XX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奶奶”。
黑龙洞村留守儿童有了课外活动去处后,XX又开始解决大人们的精神贫困问题,她决定组建一支群众舞蹈队,引导村民参与文艺活动。经过张罗,由黑龙洞村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文艺宣传队成立了,每天吃过晚饭,XX就来到村里的小广场,领着男女老少一起跳广场舞,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增强了村民的身体素质。乡民的文艺宣传队在XX的带领下,走村窜户为村民表演节目,送去欢乐,不仅活跃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友谊、培育了文明新风尚。
【篇四】
XX是合作市贫困面最大,底子最薄弱的一个乡镇,自古以来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从未改变,如果说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是为了寻找光明,那么上天给XX绝美的容颜却让人们无尽的践踏了。长期以来主导产业以青稞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就在这样一个以粗放型经济为主的乡镇,要想20XX年与全市如期脱贫,困难是不敢想象的。要打好这场战役,必须立起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实现脱贫目标。
XX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经过不懈努力,XX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获全胜,顺利与全市“脱贫摘帽”。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聚扶贫力量
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XX镇党委把夯实党组织建设做为工作之首,有效整合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包扶干部等各方力量。成立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各包片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扶贫工作站,为5个重点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1个州级深度贫困村,派遣帮扶工作队。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培养和帮带后备干部,全面推行“党员带富”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从思想上认识精准扶贫重要意义,树立脱贫致富的坚强信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扶贫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我镇多次举办集中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产业扶持,提高造血功能。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就是发展经济,发展致富带富的能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向来都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解决好了经济发展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而要让群众真正地富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产业项目的发展。富民产业培育工作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针对贫困村的立地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的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致富产业。目前已成立了苗木培育基地和藏中药材种植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20户。同时在麻拉注册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甘南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牛奶供应合作协议,实现了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20XX年户均扶持一万元为392户贫困户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为9户未脱贫户扶持增收项目2万元,其中一万元到户发展产业,一万元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进一步激活农牧村发展动力,把“三变”改革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新举措,成立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充分利用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20XX年深度贫困村扶持资金8个行政村共计125万元分别入股华羚公司,按0.8%来进行分红。20XX年西拉奶站、吉利奶站以及邓应高光伏电源、狼毒菌种植等项目资金到位,预计20XX年实现效益。“三变改革”将逐步在我镇生根发芽。
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历史。曾今被采挖的砂石在日复一日中裸露出难看的痕迹,脆弱的洮河生态水域发出了严重的求救信号。而这一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得到了迅速的解决。生态的恢复为一切工作留下了最好的伏笔。
三、着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使命,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我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累计投资约2亿元,实施了擦吉公路、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村(巷)道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桥梁建设、电网改造、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信息化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多个项目建设,目前全镇存量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率达100%,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6个行政村通沥青路、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道路通达率100%,38个自然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道路通达率100%,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建制村3G、4G无线网络通达率100%,户户通全覆盖,大江大河治理项目长达6000米。从20XX年开始,我们严格按照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各项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实施完成了8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主要建设风貌改造、改厕、门前院落围墙改造、河堤建设及维修、村(巷)道硬化、排洪渠建设、护栏安装、人行道铺装、绿化及苗木栽种、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厕建设,养畜暖棚建设等。
“很难想象,在我有生之年能在自己家里洗一次热水澡,厕所还是水冲的,在我梦里都是没有想到的”熟练拨弄念珠的阿克道吉老人黝黑的脸上浮现起爽朗的笑容。岁月给这片土地的人不仅是皱纹,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个常年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齐整的油路,“厕所”革命走进了每一个农牧户家中。
XX镇党委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就是一切目标,我镇共实施了1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扶贫脱贫之举的“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与扶贫项目紧密结合、同步实施,精准聚焦建档立卡户,紧紧围绕贫困村整体提升和产业扶贫,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脱瓶颈。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依靠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村一个个拔地而起。
四、明确任务,加强保障激励机制
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实施异地搬迁项目,从20XX年开始,我镇前后异地搬迁51户,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带去了方便。二是实施雨露计划,为21名贫困户子女解决了一批上学难问题。三是坚持把金融支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按照“增加金融资金对贫困户投放”的指导思想,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激活“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20XX年精准扶贫贷款232户,1160万元。20XX年精准扶贫贷款140户600万元,信用贷款户23户。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贷款覆盖率达98.3%。同时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加大金融政策扶贫宣传,大力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用好到户项目资金,统筹解决好住房安全和基础设施问题。
五、加强农牧村人才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XX镇党委坚持提升贫困群众能力素质作为扶贫攻坚的直奔举措,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突出发展劳务经济。瞄准401户2143人贫困人口,共举办种植、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摩托车修理、烹饪等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农牧民800余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使贫困户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先后输转富裕劳动了2000余人次,创劳务收入3000余万元,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务技能,达到了拓宽增收渠道,并制定村规民约,树立道德模范,引导教育群众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使他们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纠正了一些赌博斗殴、欺人讹人的歪风邪气。通过不懈努力,激发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五】
西市南坡乡逢鸡村地势崎岖,丘陵遍布,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连片干旱区,而这是靖西市2000亩柑橘产业示范基地的主战场,是该市南坡乡人民群众“石缝求生”的生动演绎,在这里诞生了一批批艰苦奋斗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犹如那一棵棵柑橘树一样,充满着韧劲与生机,而不畏艰辛、勤劳勇敢的陆英荣便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不拖累全社会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我的奋斗目标,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美好的生活!”在寻找最美脱贫户的活动中,我们来到了陆英荣的家中,他对工作队感激道。
陆英荣自幼在靖西市南坡乡逢鸡村百鸡屯长大,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厚道,朴实乐观,但家境贫寒,因为没有傍身的技能维持生计、配偶久病无法下地劳动等原因被列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正在读书的儿子、患病的老婆……生活上的困境,曾经让陆英荣满面愁容!
为逐步摆脱贫困,陆英荣主动寻找致富门路。因年幼的儿子和患病的老婆需要照顾,陆英荣只能从自家耕地上做文章。机缘巧合,20XX年初,南坡乡以“人均一亩桑、户均三亩果”的发展目标做新一轮的特色产业发展再动员再部署,全面推进全乡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各村屯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宜桑则桑,宜果则果。而正为致富门路一愁莫展的陆英荣,在帮扶干部的入户动员中得知,柑橘树适合在坡度30度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排水性能良好、酸碱度适中的土地上种植。联系到自家的实际,陆英荣眼前豁然开朗,家里的石旮旯是正好适宜种植柑橘果树!
为此,当年2月份,他在帮扶干部的积极鼓励下,在产业奖补、免费发放果苗、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贴息贷款、化肥农药物资奖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下,不放过自家山旮旯地里的每一寸土地,扩大果树种植面积,20XX年底全家共种上柑橘树10亩。如今,本是荒芜的石旮旯地,一片片绿油油的柑橘树遍布山坡,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好生羡慕。
每当丰收时节,喜人的柑橘挂着沉甸甸的枝头,满山橙黄色的脐橙点缀在绿叶丛中,阳光照耀在陆英荣黑黝黝的脸上,灿烂的笑容是陆英荣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而在陆英荣在种植柑橘树之初,由于缺乏技术,在移栽阶段,常常主动参加水果技术培训课,向技术人员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关于柑橘树种植护理方面的知识。
他努力劳作,不辞辛苦,依靠着优惠政策的推进,在地势崎岖条件恶劣的山旮旯里,发扬南坡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严谨按照“种植株行距为3米*3米,每亩植75株”的技术要求种植。并对柑橘进行科学护理,整天在果园和家之间两点一线走动,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XX年累积到20XX年底已有柑橘面积13.4亩。20XX年底,他家的果园挂果面积6亩,收入近3万元,顺利脱贫摘帽。让山旮旯地长金果,成为陆英荣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陆英荣不仅精心护理柑橘,还利用空闲时间到靖西市区内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老区脱贫致富经验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村老区建设汇报材料09-18
老区心得10-21
老区教育调查实践报告12-16
参观革命老区观后感09-26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06-09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06-23
关爱老区留守儿童共享一片爱的蓝天12-05
脱贫攻坚工作经验汇报12-10
脱贫个人事迹材料申报材料07-11
人社局脱贫发言材料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