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精选8篇)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篇1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周 敏 王安群

1.前言

地球岩石圈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漫长的地质变化后才形成了土壤。土壤和人类之间保持着一种自然平衡关系,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一样对人类起作用,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土壤环境,他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量,再以“三废”形式向土壤系统排放,造成土壤污染,然后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积累,人吃了污染的粮食、蔬菜等食物后,重金属元素就在人体蓄积,产生各种危害,所以充分认识土壤污染及危害,保护土壤,防治污染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2.土壤重金属污染 2.1.概论

在土壤的无机污染物中,突出表现为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镉、汞、砷、铬、铜、铁、锌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行为与来源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就对植物需要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比较明显,如镉、汞、铅等,另一类是植物正常发育所需元素,且对人体又有一定生理功能,如铜、锌等,但过多会发生污染,妨碍植物生长发育。同种金属,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同,其迁移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时,不仅要注意它们的总含量,还必须重视各种形态的含量。

2.2.汞

土壤的汞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染灌溉、燃煤、汞冶炼厂和汞制剂厂(仪表、电气、氯碱工业)的排放。如一个700兆瓦的热电站,每天可排放汞215公斤,估计全世界仅由燃煤而排放到大气中的汞,一年就有3000吨左右。含汞颜料的应用、用汞做原料的工厂、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污染源。汞进入土壤后95%以上能迅速被土壤吸持或固定,这主要是土壤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因此汞容易在表层积累,并沿土壤的纵深垂直分布递减。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态与有机态,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正常EH和pH范围内,汞能以零价状态存在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植物能直接通过根系吸收汞,在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可能是在土壤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无机汞有HgSO4、Hg OH

2、HgCl2、HgO,它们因溶解度低,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能力很弱,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具有剧烈毒性的甲基汞,也称汞的甲基化。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在好氧条件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基汞,可被微生物吸收、积累而转入食物链,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在厌氧有酶催化下,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它不溶于水,在微酸性环境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甲基汞。汞对植物的危害因作物的种类不同而异,汞在一定浓度下使作物减产,较高浓度下甚至可使作物死亡。植物吸收和累积与汞的形态有关,其顺序是:氯化甲基汞>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氯化汞>氧化汞>硫化汞。不同植物对汞吸收能力是:针叶植物>落叶植物;水稻>玉米>高果>小麦;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土壤中汞含量过高,汞不但能在植物体内累积,还会对植物产生毒害,引起植物汞中毒,严重情况下引起叶子和幼蕾掉落。汞化合物侵入人体,被血液吸收后可迅速弥散到全身各器官,当重复接触汞后,就会引起肾脏损害。

2.3.镉

镉主要来源于镉矿、冶炼厂。因镉与锌同族,常与锌共生,所以冶炼锌的排放物中必有ZnO、CdO,它们挥发性强,以污染源为中心可波及数千米远。镉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也是镉污染的重要来源。镉被土壤吸附,一般在0-15cm的土壤层累积,15cm以下含量显著减少。土壤中的镉以CdCO3、Cd PO4

2、及Cd OH 2的形态存在,其中以CdCO3为主,尤其是在pH>7的石灰性土壤中,土壤中的镉的形态可划分为可给态和代换态,它们易于迁移转化,而且能被植物吸收,不溶态镉在土壤中累积,不易被植物吸收,但随环境条件的改变二者可互相转化。如土壤偏酸时,镉的溶解度增高,而且在土壤中易于迁移;土壤处于氧化条件下(稻田排水期及旱田)镉也易变成可溶性,被植物吸收也多。土壤对镉有很强的吸着力,因而镉易在土壤中造成蓄积。镉在土壤中吸附迁移还受伴随离子如Zn2+、Pb2+、Cu2+、Fe2+、Ca2+等的影响,如锌的存在就可抑制植物对镉的吸收。

镉是植物体不需要的元素,但许多植物均能从水中和土壤中摄取镉,并在体内累积。累积量取决于环境中的镉的含量和形态。镉在植物各部分分布基本上是:根>叶>枝的干皮>花、果、籽粒。水稻研究表明同样规律,即主要在根部累积,为总量的82.5%,地上部分仅占17.5%,其顺序:为根>茎叶>稻米>糙米。

土壤中过量的镉,不仅能在植物体内残留,而且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危害。镉能使植物叶片受到严重伤害,致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受到抑制,造成生物障碍,降低产量,在高浓度镉的毒害下发生死亡。

镉对农业最大的威胁是产生“镉米”、“镉菜”,人食用这种被镉污染的农作物,则会得骨痛病。另外,镉会损伤肾小管,出现糖尿病,镉还会造成肺部损害,心血管损害,甚至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2]的报道。

2.4.铅

铅是土壤污染较普遍的元素。污染源主要来自汽油里添加抗爆剂烷基铅,汽油燃烧后的尾气中含大量铅,飘落在公路两侧数百米范围内的土壤中。另外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煤的燃烧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在矿山、冶炼厂附近土壤含铅量高达1500mg/kg以上[3]。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三废”中的铅也大量进入农田,一般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结合,不易溶解,土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动。

植物对铅的吸收与积累,决定于环境中铅的浓度、土壤条件、植物的叶片大小和形状等。植物吸收的铅主要累积在根部,只有少数才转移到地上部分。积累在根、茎和叶内的铅,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受害。铅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叶绿素下降。阻碍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谷类作物吸铅量较大,但多数集中在根部,茎秆次之,籽实较少。因此,铅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禾谷类茎秆不易作饲料。

铅对动物的危害则是积累中毒。铅是作用于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毒物,能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酶和氨基酸内的官能团络合,干扰机体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动,导致对全身器官产生危害。

2.5.铬

铬的污染源主要是铬电镀、制革废水、铬渣等。铬在土壤中主要有两种价态:Cr+6和Cr3+。土壤中主要以三价铬化合物存在,当它们进入土壤后,90%以上迅速被土壤吸附固定,在土壤中难以再迁移。Cr+6毒性大,其毒害程度比Cr3+大100倍。而Cr3+则恰恰相反,Cr3+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土壤胶体对三价铬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并随pH的升高而增强。土壤对六价铬的吸附固定能力较低,仅有8.5%~36.2%。不过普通土壤中可溶性六价铬的含量很小,这是因为进入土壤中的六价铬很容易还原成三价铬,这其中,有机质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种还原作用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已证明,在pH6.5—8.5的条件下,土壤的三价铬能被氧化为六价铬,同时,土壤中存在氧化锰也能使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因此,三价铬转化成六价铬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植物对铬的吸收,95%蓄积于根部。据研究,低浓度Cr+6能提高植物体内酶活性与葡萄糖含量,高浓度时,则阻碍水分和营养向上部输送,并破坏代谢作用。

铬对人体与动物也是有利有弊。人体含铬过低会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而Cr+6具有强氧化作用,对人体主要是慢性危害,长期作用可引起肺硬化、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甚至引发癌症[5]。

2.6.砷

土壤砷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尾矿与含砷农药,燃煤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通常砷集中在表土层10cm左右,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可淋洗至较深土层,如施磷肥可稍增加砷的移动性。土壤中砷的形态按植物吸收的难易划分,一般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性砷和难溶性砷,通常把水溶性砷、吸附性砷总称为可给性砷,是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土壤中砷大部分为胶体吸收或和有机物络合——螯合或和磷一样与土壤中铁、铝、钙离子相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发生共沉。pH和EH值影响土壤对砷的吸附,pH值高,土壤砷吸附量减少而水溶性砷增加;土壤在氧化条件下,大部分是砷酸,砷酸易被胶体吸附,而增加土壤固砷量。随EH降低,砷酸转化为亚砷酸,可促进砷的可溶性,增加砷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有机态砷后可在体内逐渐降解为无机态砷。砷可通过植物根系及叶片的吸收并转移至体内各部分,砷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器官。作物根茎叶、籽粒含砷量差异很大,如水稻含砷量分布顺序是稻根>茎叶>谷壳>糙米,呈自下而上递降变化规律。

砷中毒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砷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叶片卷曲枯萎,进一步是根系发育受阻,最后是植物根、茎、叶全部枯死。砷对人体危害很大,在体内有明显的蓄积性,它能使红血球溶解,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具有遗传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5]。

3.治理措施

土壤受污染后,蓄积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能迁移到水、空气和植物中,最终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就会造成长远的影响,而且难以消除。因此,我们应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土壤的保护工作。

土壤污染的防护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源,同时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污染物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

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质可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净化土壤。如羊齿铁角蕨属的一种植物,有较强的吸收土壤重金属能力,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种多年可使土壤镉含量降低50%。

施加抑制剂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种抑制剂,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减少作物吸收,如使用石灰可增加土壤pH,使铜、锌、汞、镉等金属或氢氧化物沉淀。据实验,施用石灰后稻米含镉量可降低30%。碱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镉形成磷酸镉沉淀,对消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增施有机肥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胶体,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砂性土壤,能促进土壤对土壤有毒物的吸附作用,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

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可影响水稻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淹水可明显抑制水稻对镉、铜、铅、锌的吸收,落干将促进水稻的吸收。

客土、深翻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若面积不大,可用客土换土法,对换出土壤要妥善处理,防止次生污染。亦可将污染土壤翻到下层,深埋程度以不污染作物而定。

参考文献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篇2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念

通常地说,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0以上的元素, 这些元素大约有45种元素。但由于不同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毒性差别较大, 所以在环境科学中人们通常关注锌、铜、钴、铬、钴、汞、镍、锡、镉、铅、钒等。硒、砷虽然不是金属, 但由于它的某些性质及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因而也将硒、砷列为重金属范畴。由于锰和铁在土壤中自然含量相对较高, 一般不列为重金属。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不合理活动将重金属物质带入到土壤中, 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可承受的合理含量、并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与破坏的现象。有些重金属是土壤本身含有的, 如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锰、铜、铁、锌等。只有当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累积的浓度超过了作物需要和可忍受范围时, 作物才会出现中毒症状, 或作物生长并未受重金属的危害但是其金属的含量超过人畜承受的标准, 造成人畜的重金属危害时, 也可以认为土壤已经被重金属污染了。

二、重金属的来源与分布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按其化学生物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并维持生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但如果金属浓度超过可承受范围, 就会有机体中毒现象的发生, 如锌、铜、锰等;另一类则是影响生物正常生长且有害与生物的健康的元素, 如镉、汞等。

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有许多种, 土壤中本身含有的重金属, 不属于污染的对象, 因为这些重金属的含量一般不构成对土壤的污染。从环境学上来看,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 主要是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引起的土壤重金属远高于土壤本身含有的重金属的含量, 造成土壤污染[1]。

(一) 有毒气体的排放

有毒气体如汽车尾气、煤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轮胎转动磨损产生含重金属的大量粉尘等, 进入大气后随着大气流动把有毒气体中的重金属带进土壤或水体中。以陕西省为例, 2012年全省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4 767.4亿立方米, 烟尘排放量为385 522.4吨, 这些废气和烟尘含有大量的Cu、Zn、Pb、Co、Cd, 主要来自含铅汽油的燃烧, 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铅的粉尘等。污染物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 一般成条带状和片状分布, 如果汽车尾气作为重金属的污染源, 它的分布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中心向两侧辐射, 中心污染较重, 远离公路两侧的土壤污染程度逐渐减弱,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同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叠加效应, 加剧了土壤污染[2]。而经过自然和雨水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多以有毒废弃的堆积物、工厂烟囱为中心, 向四周扩散, 导致城市的郊区土壤污染为主, 距离城市越远污染也就越小, 其中污染程度还与人口密度, 城市土地利用程度, 重工业水平等密切相关。

(二)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

在用农药喷洒作物时一般只有少部分落在农作物体上, 而大部分都落到地表从而进入土壤, 其中一些农药中含有某些有害的重金属如汞、铅、砷等, 其残留有效期长达几十年。因此, 长期使用含重金属农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尤其化学肥料中的磷肥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虽然在短时期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长期使用会对土壤起到破坏作用。农用塑料薄膜在土壤中长期存在, 在阳光照射下分解产生大量的Cd、Pb也会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三) 污水灌溉农田

污水灌溉也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城市里的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造成河流污染。河流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 农民朋友们利用这些污水灌溉农田, 长期灌溉就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 引起突然污染。据相关资料显示, 2014年上半年西安日排生活污水130万吨, 其中110万吨得到处理, 有20万吨的污水直接排放。浐河全段水质Ⅳ类, 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 因该地区市政管网没有接通, 导致周边楼盘小区的生活污水流入浐河。在位于西安市阿房一路附近的不足2公里的河段上, 两岸分别有30多个大小不一的排污管, 这些排污管正在不断地向河内排放黑黄色污水, 河面上泛起一片白色泡沫, 气味刺鼻难闻。这些污水流入渭河, 然后被渭河两岸的农民抽水灌溉农田, 造成土壤污染。

(四) 矿山废水污染

各种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治炼、矿渣排放的过程中都会产生酸溶液的矿液, 并通过矿山排水和降水沉降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近期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来看, 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从污染分布看,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大;隔、汞、砷、铅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有色金属长期开采的地区, 金属冶炼以及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导致粮食重金属超标。最近令人担忧的“镉大米”和重金属蔬菜事件还萦绕在人们的心里。

三、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 暴露的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通过土壤影响植物, 又经过食物链为动物和人类所吸收。 (2) 通过降水作用使重金属溶于雨水中, 通过雨水的沉降地表和地下径流使水体发生污染。 (3) 外界环境条件因素的刺激下提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 使重金属较容易为植物吸收利用通过食物链进而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毒害作用。 (4) 为提高土壤肥力和病虫害的防治, 往往会在植物生长期添加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化肥和农药, 植物会吸收部分重金属, 进而进入食物链而导致动植物受害。据国家环保局统计, 中国每年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 200万吨, 直接经济损失200亿以上。

四、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一) 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对策

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土壤修复, 通常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工程修复和农业修复。生物修复技术是最近十多年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技术, 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类型生物的分解和净化作用把土壤中的重金属分解成各种无机盐、水和二氧化碳的工程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一是通过生物各种形式的作用进而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使重金属得到固定或解毒, 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不易被植物吸收;二是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和固定作用。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和植物的修复技术, 其修复效果较好、投资较低、且易操作和便于管理, 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因而逐渐受到重视, 成为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热点。

化学修复是通过向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施加改良剂, 降低重金属生物的有效性而达到修复的目的。如果被污染的土壤呈酸性, 可采用石灰、矿渣等碱性物质作为改良剂, 达到酸碱中和, 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从而有效降低植物体的重金属浓度[3]。如果土壤中Hg污染为主, 可使Hg形成难溶性的碳酸汞、氢氧化汞或水合碳酸汞, 明显降低汞的有效性和作物吸附[4]。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磷酸盐类物质可使重金属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在一定PH值下, 重金属能被铁、锰氧化物所固定。常见的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稻草、牧草、紫云英、家畜粪肥以及腐殖酸等, 这些物质通过其活性与重金属元素Zn、Mn、Cu、Fe发生化学反应, 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

(二) 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措施

各种土壤修复的措施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比如工程修复虽然治理比较彻底, 然而大量被污染的土壤被置换或覆盖, 实施的费用非常高, 不从根本上治理, 被更新的无污染的土壤又很快再次被污染, 并且还要对换出的污染土壤进行堆放或处理。其他的修复方法效果不是很好, 局限的范围很小。所以如果不解决污染的源头, 所有的治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达不到根本解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因此, 预防比治理更重要。

1. 宏观上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提高工艺水平

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环境保护概念写入学生教材, 对国民进行全民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包括环保习惯和环境专业知识教育两个部分, 家庭垃圾分类等习惯养成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进行, 环境专业知识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环境保护不能只依靠法律法规去强制执行, 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观念, 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源头。

2. 微观上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工业“三废”排放, 所以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城市和乡镇的新、扩、改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以及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系统, 严格执行工业“三废”排放标准颁发的状态, 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含有重金属元素,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和使用技术规范, 应该限制单位面积农田的数量, 品种和施肥方法, 更多的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加强监测农田的化肥和农药残留。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逐年增加, 不仅导致土壤退化, 地下水资源污染, 而且农作物生长也受到严重影响, 某些重金属通过食物被人体吸收, 就可能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 所以防治土壤污染,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紧迫问题。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污染物来源,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庞奖励.西安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对西红柿影响的研究[J].土壤与环境, 2001, (2) :94-97.

[2]郑喜珅.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防治[J].地质通报, 2002, (1) :79-84.

[3]高粱.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保护, 1992, (6) :272-273.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篇3

摘要:吉林省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正在不断恶化。本文介绍了吉林省重金属主要污染物铅(Pb)、汞(Hg)、镉(Cd)、铬(Cr)和砷(As)的来源、存在形式、危害方式及治理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业内外人士对吉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吉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中图分类号: Q938.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74

土壤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不断增多、现代农业的不断进步,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除了土壤流失以外,最大的土壤问题。土壤污染情况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产品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现在倡导绿色农业、低碳出行,但还远远认识不到一个小小的电子元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因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继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等多种类型污染之后最主要的,也是最难修复的土壤污染方式。

1 吉林省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及其危害

吉林省土壤的主要金属污染物为铅(Pb)、汞(Hg)、镉(Cd)、铬(Cr)和类金属砷(As)。

铅(Pb):铅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布较广、具强蓄积性的环境污染物。土壤中的铅主要来源于频繁的人类活动。虽然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开始认识到铅已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成份之一,并开始有组织的治理。但随着采矿业、冶金业、IT业、农业、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铅污染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进入土壤后,铅大部分只停留在土壤表层,与土壤中的有机物结合,极难溶解。过量的铅会导致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停滞。大田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偏黄,产量明显降低。铅的富集性很强,当人食用带有过量铅的食物后,体内的铅会不断富集,然后与人体内的多种酶结合,从而破坏正常的人体机能。

汞(Hg):汞,又名水银,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极其丰富,大气、水体和土壤中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汞并可相互传播。人类排放汞的形式主要是燃烧,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石化燃料等,其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汞化合物,已占人类汞排放的80%。绝大部分的汞在进入土壤后都会很快的被固定,积累在表层土壤和耕层中,不再向下迁移。

对动植物及人体构成直接威胁的通常是甲基汞(MeHg),其不仅可以造成作物产量降低甚至死亡、造成皮肤灼痛、肌肉运动失调、神经损伤,还可以造成胎儿出现严重的缺陷,如失明、大脑性麻痹、智力迟钝等症状。历史上汞中毒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镉(Cd):镉在土壤中存在形式多样,如水溶态、还原态、残渣态、交换态等,能够显著影响植物对镉吸收的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两种。土壤中的镉基本上都来自于工业的废水、废气,含有镉的水一旦用来灌溉农田,便开始在土壤中富集,被作物吸收进而危害人体。镉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主要积累在肾脏和肝脏内,对肾的危害尤为明显,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变形。

铬(Cr):铬与其他土壤污染元素不同,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是糖尿病的“克星”,而且近视的形成也和铬缺乏有极大的关系。但是铬过量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土壤中的铬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为六价铬化合物,有报道说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其次是三价铬,对人体有至畸作用。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三价铬和六价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砷(As):砷元素的毒性极低,但含砷的化合物均有毒性,土壤中的砷除了来自工业生产的废渣外,含砷农药的使用也是主要的来源。砷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被作物吸收,而进入人体。日本历史上曾发生过砷中毒的恶性事件,当时有12100多人中毒,130人因脑麻痹而死亡。

2 吉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做到减少甚至停止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尽量注意垃圾特别是富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垃圾处理。有关部门也应该尽职尽责,加大监督力度,尽可能地减少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方式和数量,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土壤修复。目前世界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工程技术措施

治理重金属污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原有的土壤换成新的无污染的土壤,或者把有污染的表层土壤深翻到下层,减少与作物根系的接触。也可将无污染的土壤混入受污染土壤以达到稀释污染物的效果。该方法具有稳定、彻底的特点,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破坏土壤结构,而且还要对置换出的土壤进行处理,治标不治本,仅适合于小块污染田使用。

2.2 物理技术措施

可采用加热、电动修复技术,这种措施主要是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发生移动,离开或者转移到其他土壤中。与工程技术措施相比,物理技术措施无需大量人力、不会改变土壤结构,但其热、电等能源的供给是制约该项技术的关键,如果能够开发太阳能加热和风能发电技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化学技术措施

向土壤中加入特定的化学试剂或药品,通过土壤淋洗、土壤固化以及离子拮抗作用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但化学方法的局限性大,且目前还很少有人将各种修复技术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不能相互弥补,极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

2.4 生物技术措施

2.4.1采用超积累植物进行土壤修复 所谓超积累植物简单讲就是对某一种或多种重金属具有强吸收富集能力的植物。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了超级累植物的存在,如遏蓝菜是常见的超积累镉植物、蜈蚣草是常见的超积累砷植物、苎麻是常见的超积累汞植物。

2.4.2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一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还原—氧化等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毒状态重金属的含量。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开始重视微生物修复,并且不断发现微生物对土壤的修复机理。与其他修复方式比微生物修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极小。

吉林省已经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纳入了“十二五”的规划,说明已经对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结合我国整体的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绝大多是还是靠工程技术措施来体现。但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西方成熟技术的不断引用,土壤修复将慢慢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并进一步细分化和有序化。

参考文献

[1] 吴军年,刘鑫.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比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98-21200,21264.

[2] 任琼美.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探析[J].绿色科技,2013,(4):162,163.

[3] 赵金艳,李莹,李珊珊,张爽.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产业现状[J].中国环保产业,2013,(3):53-57.

[4] 高文谦,陈玉福.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有色金属,2011,63(1):131-134.

[5] 李东旭,文雅.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177-180.

[6] 黄益宗,郝晓伟,雷鸣,铁柏清.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409-417 .

[7] 林帅.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初探[J].科技信息,2012,128,124.

[8] 安霞.微生物在生物防治和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136-138.

[9] 韩张雄,王龙山,郭巨权等.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综述[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2):271-278.

交通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篇4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分别为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11%和15.50%。其中,轿车产量为231.63万辆,增长11.99%。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00万辆,年消耗油品7000多万吨。汽车在促进经济繁荣、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和环保问题。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随着机动车总量的飞速增长而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业内人士估计,10年—15年之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超过1亿辆。因此,治理汽车污染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交通污染,危害,防治方法 交通污染的危害

1.1汽车尾气 1.1.1组成

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

1.1.2对人的危害

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m至2m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它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削弱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较少,但毒性很大,其毒性是含硫氧化物的3倍。氮氧化合物进入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亚硝酸盐则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有200多种,其中C2H4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十万分之一时,能使一些植物发育异常。汽车尾气中还发现有32种多环芳烃,包括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当苯并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12ug/m3时,居民中得肺癌的人数会明显增加。离公路越近,公路上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

汽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当儿童血中铅浓度达0.6~0.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

据西班牙《数码报》报道,南方大学保罗·博尔姆教授的研究小组让志愿者进入一个充满汽车废气的房间里。研究人员用一台脑电波仪监控志愿者的脑电波,直至他们走出房间后1h。志愿者在废气屋中停留30min后,研究人员根据在其大脑皮层监测到的脑电波活动,判断脑区是否呈现紧张状态。结果表明,大脑压力不断增加,甚至在受试者离开废气房间后仍在继续。

博尔姆认为,此项发现应归因于纳米微粒或烟垢微粒的影响。它们是燃料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脑活动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这些留在大脑中的微粒能够导致氧化压力,而氧化压力可能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疾病有关[1]。

1.1.3对动植物的危害

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酯基硝酸脂,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乙烯可影响植物的开花结果。

尾气对动物的危害和人相似,但实际上影响很小。因为饲养的家禽牲畜一般是远离城市的,也不会在车流量多的道路附近,而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主要还是尾气污染了环境后,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间接危害了它们。

1.1.4对环境的危害

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温室气体,大量派放后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虽然只会使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一点点,对于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于某些动植物来说是毁灭性的,它会使一些对于气温很敏感的生物灭绝,导致生态失衡。有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1摄氏度,那么濒临灭绝的物种就会增加10%[2]。

另一方面,全球气温变暖会使南北极的冰山消融,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而且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有些小岛也会消失。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就形成光化学烟雾。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

1.2噪音污染 1.2.1噪音

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音象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人就懂得了噪音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人们还知道了强烈的噪音会损害人的身体,甚至引起死亡。

1.2.2噪音的种类

引起噪音的因素主要有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工程施工、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一般工业生产产生的噪音是多种噪音中占据比例最大的,由下面饼状图可以看出。施工工地上的众多设备发出的噪音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不但声音大、频率高,而且持续的时间长。所占比例仅次于工业生产。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工具的噪音了。汽车的喇叭声、加速声、刹车声;火车的汽笛声、与轨道摩擦的声音;飞机的起飞降落声……

商业活动产生的噪音也不容小觑,我们平时也屡见不鲜,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比如某些商场的促销,在门口放着节奏感强、声音大的音乐,还有人吆喝;还有一些绕着城市转的宣传车,或商场促销,或宣传某某,或拉选票,或修理家电房顶……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是最平常的。家里来客人了免不了热闹一下,锅碗瓢盆不小心摔了正常,家庭成员吵架了也很平常,还有就是装修发出的声音了。特别是装修的声音,最让人难受了。

1.2.3噪音的危害

⑴ 强的噪音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dB的噪音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dB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⑵ 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音超过85dB,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⑶ 损害心血管。噪音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音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音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dB的噪音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dB噪音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⑷ 噪音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音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音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⑸ 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音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⑹ 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女性受噪音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为期3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噪音不仅能使女工患噪音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音。

⑺ 噪音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音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音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dB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⑻ 噪音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音影响听力,其实噪音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音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音达到95dB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音达到115dB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音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音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音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⑼ 对人心理的影响。噪音超过90dB,人的听力将受到损伤;噪音超过70dB,人就不能正常工作;噪音超过50dB,人就难以入睡。

⑽ 消化系统的影响。噪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胃肠系统的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引起代谢过程的变化,出现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的代谢失调,造成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等。1.2.4城市噪音程度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一个城市中80%的地方人们不会因噪音而困扰,而另外20%的地方的噪音就比较严重了,特别是重度噪音地区。在城市中,我们要健康地生活就必须要控制噪音,最严重地区也要控制在中度噪音以下。

1.3 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道路污染 1.3.1运输车货物引起的道路污染

运输建材的车辆因为超载、装车时货物绑扎不牢或驾驶时不认真使得所载货物掉落在路面上,造成车流不通畅,妨碍了交通的正常运行。

运输海湖水产的车辆由于装车的不合理,使得充满腥味的水流出污染了路面,不仅是人感到恶心,还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1.3.2恶劣天气引起的道路污染

在大雨天气中,开过泥泞小路的车驶上路面后会留下泥沙,污染了道路,使路面更滑,增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防治方法

2.1尾气——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并推广了,它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的装置。广大车主应自觉使用安装,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环境负责,同时也要对我们的后代负责。

2.2噪音——隔音设备

在离人群居住地近的公路、机场、火车站边广泛设置隔音墙、隔音护栏,对该处居民的房屋进行隔音功能的加强。在某些路段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指示牌。随身携带隔噪音耳塞或耳麦。

2.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倡导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弱汽车尾气对生物的危害和环境的破坏,同时开发公共交通工具的环保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尾气排放量,如液化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

2.4提倡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做绿色出行。

我们出行的方式有那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既环保,效率又高,同时又为环保做贡献、做典范的方式呢?

2.5研发并推广零排放交通工具 2.5.1前言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科学家们不断的研究、开发新型能源,并将其应用到交通工具上,研发了众多零排放交通工具,下面我们就列举几种。

2.5.2 YikeBike[3]

该两轮电动自行车是来自新西兰的两位工程师研发的。这种碳纤维材料制造的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20km。骑它时跟我们熟悉的自行车并不一样,首先你要笔直地坐在车座上,用手拉动车座旁边的一个控制杆来操作它。你的脚放在折叠脚蹬上静止不动,用手指操作控制器上的油门和刹车。这辆车充满电后能行驶10km左右,续航能力还有待加强。此外,这辆自行车还有一个特点是你可以把它折叠起来,放进一个袋子里,它的重量仅有9.98kg。

现在YikeBike自行车已经上市,不过近5000美元的售价,注定还只会是少数人的玩具。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普及的,而且这一天并不会太远。

2.5.3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自行车[3] 当汽车界将混合动力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自行车也将向混合动力领域发展。雷克萨斯推出的这款混合动力自行车拥有十分雅致漂亮的外观。车身长度为1598mm,宽为425mm,座椅高度为900mm,轴距为1080mm。这款自行车应用了电动8挡变速器和轻质的碳纤维车身结构,车身重量仅有17kg。雷克萨斯在混合动力方面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这款自行车配置的混合动力装置也十分先进。除了普通的脚蹬踏板来驱动自行车行驶外,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自行车还在前车轮上配置了一个功率达240W的电动马达,所需能量由25.9V的锂离子电池来提供。此外,还配置了动能回收装置来为锂电池补充能量。

2.5.4大众新型Bik.e电动车[3] 在北京车展上,大众展示了Bik.e电动概念车。这款电动车与雷克萨斯的混合动力自行车不同的是采用纯电力的驱动方式,而且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架构,甚至链条、齿轮和脚踏板的空间都省掉了,使得自行车折叠起来之后足以轻松放入小车的后备厢。这款Bik.e电动车除了能够使用普通的家用电源充电外,还能使用汽车的直流电源进行应急充电。厂家称每次满电状态可行驶20km的路程,其最高时速也正好是20km。目前大众厂商还在考虑将其商业化的可能性。

2.5.5 HMK 561 碳纤维电力车[3] 这台由Ralf Kittmann设计,名为HMK 561的全碳纤维脚踏车将它的电力储存在车架之中,由于碳纤维具有极高的导电性,所以设计师利用碳纤维车架作为导电架构来取代电线。除了利用电力驱动位于轮圈中心的马达外,它甚至还拥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可将刹车时产生的热能回收再利用。更厉害的是这台车利用了顺时针旋转的轴承带动轮胎转动,取代了传统的齿轮与链条。它应用的所有技术已经超过了我们对自行车的想象,独特的车轮,前卫的车身,另类的车把手,你看不到齿轮和踏板。目前这辆获得IF 2008设计大奖的车子可不仅停留在设计图上,有一辆原型车已经造出,不过离量产还有一段距离。结语

交通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任务就是增强其正面优点的同时,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甚至是消除其负面影响。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全球1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因此,中国政府对治理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非常重视,积极支持清洁燃料汽车的发展。

所以治理汽车尾气污染之路仍任重而道远啊!

参考文献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篇5

摘要: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讨论了这些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介绍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作 者:何之飞    董志宇  作者单位:何之飞(吉林市昌邑区环境保护局)

董志宇(恩华特环境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期 刊:中国科技财富   Journal: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X5 关键词:室内空气    人体健康    污染物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篇6

1 我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目前, 我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总体特征是污染的程度逐步加剧, 污染的面积逐年扩大, 污染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截至2011年底, 我国受Cd、As、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 000万hm2, 约占耕地总面积1/5。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逾1 200万t。重金属污染物在农业土壤中移动性差, 滞留时间长, 不易被土壤的微生物降解, 农业土壤是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烈的一类土壤, 其环境状况直接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治理刻不容缓。

1.2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从重金属污染的传播途径来看,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有3个渠道, 分别是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大气沉降主要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重金属粉尘进入大气之后, 经过自然沉降或雨水进入土壤中, 突出表现在煤矿、道路附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高于内地, 城市郊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农村。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工矿企业的污水未经分流处理便和生活污水一道排放, 造成农业土壤被大量污染。

1.3 4种常见的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物

(1) 汞 (Hg) 。汞一旦进入农业土壤后, 很容易生成汞化合物, 汞以及汞的化合物便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力, 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 降低土壤肥力。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汞污染, 以塑料、电子、电池、氯碱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量较大。人体摄入汞的方式主要是从环境中食用粮食、蔬菜、鱼肉和饮水[2]。人体含汞量为13 mg, 如果人体汞的含量达到130~150 mg时便会造成死亡。

(2) 镉 (Cd)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 土壤受到镉金属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活性, 达到一定量时便会使土壤生化过程减速。使植物矮化、褪绿, 造成减产甚至死亡。长期食用镉污染食品, 会损坏人的肾小管功能, 容易患软骨症和自发性骨折。造成农业土壤镉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冶炼、燃料、电镀等工业废水, 使用含镉量较高的农药、化肥。

(3) 铬 (Cr) 。电镀板、制革以及纺织厂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铬, 如果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很容易对土壤产生铬污染, 而且极易被植物吸收蓄积, 不易降解。三价铬和六价铬对人体损害很大, 其中三价铬有致畸致残作用, 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强百倍, 对物质有很强的致突变作用, 对人有诱发鼻咽癌和肺癌的危险。我国每年新排放铬渣约60万t, 历年累计堆存铬渣近600万t[3]。

(4) 铅 (Pb) 。一些铜矿厂、油漆厂附近以及公路两旁的农业土壤中铅的含量较高, 铅对人体骨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危害较大, 而且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量后便会造成人的肾脏疾病, 损害智力。长期食用被铅污染的农产品还会有很强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危险。据统计, 我国约有1.3万hm2的耕地受到铅等重金属污染, 致使粮食减产量达1 000万t[4]。

2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2.1 生态防治

近年来, 农业生态防治重金属污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 控制农业土壤中的水分状况及氧化还原电位, 通过打造相对较稳定的水淹期, 以大大减少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的含量, 进而预防和减少重金属被农作物吸收。此外, 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 可改变作物品种, 如种植一些经济林木或观赏花卉等。

2.2 化学防治

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 通过添加抑制剂、硅酸盐等办法作为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常用改良剂, 以此降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和农作物之间的迁移能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 利用一些对人体没有危害或有益的金属元素的拮抗作用, 能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因此, 在轻污染土壤中, 可以施用少量有重金属拮抗性的金属元素, 对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起到很好的防治功能。在硝态氮蓄积过多的土壤中, 可以配施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消解亚硝酸盐。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 通常有换土、排土、翻土、去表土等措施。对污染严重的土壤, 可采用换客土、去表土等方法。而对污染较轻的土壤, 一般多采用翻土方法, 其动土比少, 又可使表土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物理防治土壤污染改良较为彻底, 但适合面积较小的地块, 对于大面积污染的土壤改良使用成本较高。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理是利用植物所具有的吸收功能, 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例如通过对土壤定期喷洒清洗剂, 使土壤表面附着的重金属解吸入土壤溶液中, 再随清洗液流入预定的水体中与微生物作用, 从而达到降低或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效果。生物防治土壤重金属的办法具有效果好、投资少、费用低、易于管理操作等优点, 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形势更加严峻。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监测,现状,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彬, 管建涛, 等.黑土地变毒土土壤污染致粮食年产减100亿公斤[N].经济参考报, 2012-6-11.

[2]周宗灿.环境医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3]杨忠辉, 王兵, 黄顺红, 等.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存在形态[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8, 18 (1) :373-376.

室内装修的污染危害及防护措施 篇7

【关键词】装修;室内环境;污染

Interior decoration pollution hazard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Lu Xi-lian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Petroleum Shaanxi Province Xi'an Shanxi 71005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becoming more refined interior, indoor air pollutant sources and types increas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teriorating. Survey shows that about 80 percent of a person's life time is spent indoors,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brought serious harm. People are eager to improve the deteriorating living room, offic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Decoration;Indoor environment;Pollution

1. 建筑装修材料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1.1 甲醛:是近年来最为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其化学分子式HCHO。空气中的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而正是由于它的防腐作用,甲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之中。甲醛可以经呼吸道吸收,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抑制一切细胞机能,对视丘、视网膜有较强的损害。长期接觸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并会造成刺眼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致人死亡。甲醛在装饰材料中主要存在于胶合地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大芯板、人造板制造的家具、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

1.2 苯及苯系物:这也是为人们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苯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甲苯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二甲苯存在三种异构体,其熔沸点较高,毒性相对苯和甲苯较小,皮肤接触二甲苯会产生干燥、皲裂和红肿。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到暂时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重者可产生昏迷以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对肺、肾有一定的致癌性。苯在装饰材料中主要存在于溶剂型的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溶剂和稀释剂中。

1.3 氨气: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是一种碱性物质,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发生呼吸道疾病,长期接触超标浓度的氨气,会出现胸闷、头晕、疲劳等症状,味觉、嗅觉减退,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等。氨气体主要来源于施工中的外加剂,但是,有些室内装饰材料,如家具涂饰之前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用氨水,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

1.4 氡:氡被WHO(世界卫生组织) 公布为19 种主要环境致癌物之一。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氡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来源于土壤、砂、石产生的地质断裂层,地下地基土壤的扩散,通过地表和墙体裂缝而进入室内。以其矿产及土壤原料制成的混凝土、砖、水泥、石材、陶瓷、石膏板等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中均含氡的成分。

1.5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世界卫生组织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有芳香烃、卤化烃、氧烃、脂肪烃、氮烃等,多达900多种,其中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有气味,对人体有害,可对人的眼、鼻、喉、神经、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造成感觉性刺激,嗅味不舒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并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在装饰材料中主要来源于快干漆、涂料、胶粘剂、化妆品、有机氯化物、氟里昂、地面、墙面装饰材料、家具、地毯、地板蜡、空调管道衬套。

2. 室内环境污染防治

以上分析了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以及危害,为了减少危害,消除污染,给大家一个舒适、健康的家居生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对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1 通风是最好、最简单地降低室内污染的方法,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保证室内通风是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最经济、最简捷有效的手段。调查显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可随飞沫 飘浮达30个小时以上。相反,可以通过流通将污浊空气飘走,换了室外清新无害的新鲜空气,病毒、细菌就难以在室内滋生繁殖。开窗通风能使室内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并使空气变得清新,让人感到呼吸顺畅,精神焕发。

2.2 选择合格的建筑、装修材料 要从根本上消除室内污染,必须控制污染源。现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大量的使用化学制品,而这些化学产品又多具有毒性和挥发性,我们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尽量选用环保型装饰材料,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在装修时特别应注意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过程;把好工程验收关;进行必要的检测,做好验收的相关工作。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措施如:在室内摆放既可吸收室内有害物质又能美化居室的植物,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老人孩子等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可适量的做些户外活动。综合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到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篇8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水、废气和尘埃等。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高速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等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的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对沿线两侧居民交往产生阻隔,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一些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名胜风景及保护区,产生视觉污染。高速公路建设在对沿线区域环境产生上述影响的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加速农产品、矿产、林业产品的输送,信息交流及劳动人口流动,提高了区域的工业产值,推动城乡的商品交换、文化交流及农业的综合开发,使城乡逐渐一体化[1]。

1.2对环境的污染

1.2.1废气污染。

(1)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在发动和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2],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2)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汽车产量和拥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已成为主要公害,汽车排放物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2.2噪声污染。

(1)高速公路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搅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影响严重,造成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短期内恶化;二是在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各种服务的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会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相对较小[3]。

(2)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于道路两侧环境的改善也越来越迫切。

1.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漫延[4];二是公路建成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气、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珍稀物种),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1.4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4.1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高速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并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病害;又因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水土冲刷量,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农田。此外,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程度难以恢复。

1.4.2对水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等对公路沿线自然水系的影响。高速公路定距离设置加油站、收费站及洗车等配套设施,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废水都会对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水系产生影响[5]。由于公路建设阻隔原有水系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和生活服务区的废物进入河道也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化学危险品运输中的泄露或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可对环境水质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另外,由于桥梁的修建减小了河床的过水断面,造成桥前局部堵水,水流速度减慢,泥砂下沉淤积、阻塞河道,从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2. 高速公路两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易蓄积,残留时间长,因而已成为土壤的主要污染。

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来源。

2.1.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2.1.1.1持久性: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通过土壤对悬浮污染物的物理机械吸收、阻留、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化学沉淀、生物吸收等过程,不断在土壤中积累。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引起土壤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以后很难消除,其净化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重金属污染是不可逆的持久积累过程。

2.1.1.2间接伤害性:首先,重金属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其次,土壤污染物还能危害自然环境,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成为水和大气的污染源。

2.1.1.3高速公路重金属污染以公路为中心在其两侧呈带状顺公路延伸,污染程度自公路向其两侧逐渐减弱[6],且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50m范围内。

2.1.2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2.1.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目前公认的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工具使用的油料燃烧所排放的尾气以及油料的挥发、泄漏等。事实上,油料中除了含有铅和锡外,尚含多种微量重金属元素,公路旁重金属污染以Pb、Cd污染为主。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不但不易被自然净化,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得以富集而对人体、家畜、农业生态及自然生态产生严重的潜在影响和危害。

2.1.2.2影响因素: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量、土壤类型、植被、降雨、风力、风向以及公路两侧是否有影响重金属颗粒运动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等。

2.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降解,易被作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甚至在土壤中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重金属污染物的长期积累、富集会使生物地球化学平衡遭到破坏,随食物链富集,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据报道,我国每年因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3. 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不被微生物降解,且迁移性小,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累计性和不可逆转性[7]。一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环境容量,要清除污染则相当困难,故对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需要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措施。

3.1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措施。

3.1.1通过国家立法,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标准和制度,制定相关的高速公路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必须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据。

3.1.2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有害物资的运输管理,制定此类突发事件预案,防止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的发生。加强防范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将损害减少到最小。

3.1.3完善汽车的自身结构,改进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研制和推广废气减毒装置,完善汽车保养和修理制度,推广节油装置。

3.1.4优先使用无铅汽油,推广应用气体燃料,使用符合规定的润滑剂或燃油添加剂。

3.1.5公路设计部门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普通路段加强绿化设计,隧道路段增加部分通风设备。

3.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污染土壤的治理是根据污染物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存在状态,进行有效分离或其它处理,使土壤特性得以恢复和利用,减轻或消除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3.2.1重金属以其在土壤中难降解、毒性强、具有积累效应等特征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形态,使其由活化态转变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现有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电修复和热修复等。常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方法有热解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等[8]。

3.2.2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中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治理效果和费用适中,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

3.2.3生物措施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的吸收或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生物修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1)植物修复技术:利用金属超累积植物,通过植物自身具有的特定的吸收、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对重金属加以吸收、富集或与重金属结合成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来清除或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但其重金属生物载体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至今也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2)利用微生物沉积、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或消除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该研究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3.2.4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污染土壤修复的成本并提高修复的效率,对原位微生物修复更为重视。目前,主要的技术包括:(1)生物啜食法,它主要采用本地微生物或实验室培养的具有特异功能的菌株降解污染物,采用把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加人营养物质和氧气(通常是过氧化氢或过氧化氢化合物)后再回灌到污染土壤中,或经垂直井的慢速渗漏,加人营养物质和氧气到污染土壤中,以优化降解生态条件,特别是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等一些化学物质,以降低污染物的毒性来达到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2)生物通气法,它结合了蒸汽浸取技术的优点,采用真空梯度井等方法把空气注人污染土壤中,以达到氧气的再补给,可溶性营养物质和水则经垂直井或表面渗入的方法予以补充。这两种方法结合了微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的内涵和优点,符合生态化学修复的原理和发展方向。更确切地说,这两种方法更趋于向生态化学修复领域迈进。

4. 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造成比较严重的土壤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探讨合理的、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和治理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对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要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处理措施:首先,应加强高速公路汽车尾气排放管理,严格控制尾气排放标准;其次,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

开展高速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富集程度的监测和评价,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廖新辉, 张阳.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广西交通科技, , 6(24): 17~19

[2]张香枝, 闫宁. 汽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 河北工业科技, 1999, 3(16): 43~45

[3]齐荣.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山西交通科技, , 1: 39~41

[4]孙乔宝, 甄晓云.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 , 2(25): 68~71

[5]丁觉亮, 倪卫东. 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力. 现代高速, 9: 21~23

[6]兰天水, 林健, 陈建安, 等. 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的研究.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9): 4~6

[7]张乃明.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环境科学进展, , 7(4): 30~33

上一篇:2022年职工食堂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第六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