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与由来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夕节的习俗与由来(精选12篇)

七夕节的习俗与由来 篇1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蒙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地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的习俗,实际上是信仰之一种。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树液洗头发 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节的习俗与由来 篇2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 只是陈列瓜果乞巧, 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 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 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 乞巧活动以后, 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 传说吃到钱的有福, 吃到针的手巧, 吃到枣的早婚。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 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 遥祭牛郎织女, “香案”都是纸糊的, 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 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 比高下, 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 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 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 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 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款式极多, 主要制作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 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 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 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 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 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 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 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 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圣诞节的由来与习俗 篇3

每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

而圣诞老人的原型其实是生活在第三、四世纪的尼可拉斯主教。在他的生平事迹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径和对孩童的爱心。这些事迹后来被儿童文学家赋予丰富的想象,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圣诞老人的故事。

圣诞老人的传说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老人会驾着满载着礼物的驯鹿雪橇,把礼物送给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把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们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隔天,每个小朋友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物,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奖励。

世界各国的圣诞习俗

英国 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他们的圣诞大餐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派送。还有唱圣诞歌的歌者会逐户唱歌报佳音。

美国 因为美国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国的风俗,不过,在圣诞时期,美国人门外布置的花环则是一样的。他们的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法国 法国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诞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会参加子夜弥撒。在完毕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姐姐的家里吃饭。在这个集会中,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释,大家要和好如初。所以圣诞在法国是一个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儿童会放鞋子在门外或窗外,用来接收圣诞礼物。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据说在耶稣诞生时,曾有一头牛向他吐气使他感到温暖。

意大利 每一个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诞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时参加圣诞弥撒,完毕之后,便去访问亲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能得到礼物。意大利人还有一种很好的风俗,儿童们作文或撰诗歌,感谢他们的父母在一年来给他们的教养。他们的作品,在未吃圣诞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装作看不见。在他们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读。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诞节时,更有明显的表现。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甚至陌生人去,各种食品摆在桌上,任人来吃。

瑞士 瑞士的圣诞老人是穿白色长袍、戴假面具的。他们都是由贫苦人所扮,结队向人讨取食品和礼物。在收队后,他们就平分所得的东西。

丹麦 在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丹麦也是最初推出圣诞邮票和防痨邮票的,这种邮票是用来筹款作防痨经费的。在丹麦人寄出的圣诞邮件上都贴着这种邮票。收邮件的人,看见贴有越多圣诞邮票,会越高兴!

智利 智利人庆祝圣诞节,必有一种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饮品,是用咖啡、牛乳、鸡蛋、酒和发酵的葡萄合制而成。这种饮料为什么被叫做“猴子尾巴”呢?没有人能够解释。

苏格兰 圣诞节快来临时,苏格兰人都在家里找寻向别人借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必须在圣诞节之前都物归原主。他们多是在新年的首个星期一那天赠送礼物,并不是在圣诞节期间送的。小孩子和仆人都会得到礼物。

荷兰 荷兰人的圣诞礼物往往出乎一般人预料,有时甚至会被藏在布丁羊肠里面。

德国 每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德国家庭都有一株圣诞树,并且圣诞树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德国人对于制圣诞节饼是很讲究的。饼有很多款式,在亲友之间均有赠送。

寒露的由来与习俗 篇4

寒露的由来与习俗

寒露的由来与习俗

寒露节气概述

寒露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业

寒露节气(资料图片)

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寒露期间天气气候有以下几个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几种有危害的天气

1.雾和烟霾10月的气温下降明显,每当遇到秋雨,空气中丰沛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有时出现雨雾混合或者雨后大雾的情况。特别是在夜间,更为多见。进入10月,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辽宁东南部、河北和山东的东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庆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雾区,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节气的当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场大雾。北京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

由于受到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在连日无风的情况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废气、粉尘不容易扩散,也会形成烟霾天气,如果空气中湿度大还可形成雾、霾混合的天气。2.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为集中。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降水强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总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大多数年份都有。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在寒露期间,华南东部有时也有这种对秋收、秋种有影响的连阴雨天气。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3.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因这种低温冷害多出现在寒露期间,故被称为“寒露风”。一般来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异,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蓝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4.高原山区雪害

进入深秋,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较高的高原山区,开始出现雪量大的情况,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5.热带气旋

寒露养生要点

1-顺应气候全面调整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在这节气里最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此节气的养生,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2-衣食住行合理安排

“寒露脚不露”

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衣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多吃热饮热软食物

食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和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深秋体内精气开始封藏,年老体弱之人可对症选择补品。住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行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也一种好的活动形式 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寒露节气的各种习俗

登高的好时节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寒露相关的诗词、歌谣及谚语

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歌谣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大棚黄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寒露霜降麦归土。寒露霜降,赶快抛上。寒露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菊花开,麦出来。秋分种蒜,寒露种麦。夏至种豆,重阳种麦。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麦子难得倒针雨。麦浇黄芽,谷浇老大。麦浇苗,谷浇穗。豆见豆,九十六。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寒露三日无青豆。

沤了豆子收麦,沤了麦子收豆。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九月树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误。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采收工具先备齐,选择树种标记号。优质壮龄作母树,病木虫蛀不能要; 当家树种要多采,乡土种源不可少。采种要选好天气,风和日丽晾晒好; 贮藏保管莫大意,阴雨连绵要防潮。树木栽培良种化,好种才能出好苗; 男女老少齐动手,绿化家园乐陶陶。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寒露柿子红了皮。

摘了梨,别松气,施肥浇水和掘地。摘了梨,快喷药,千方百计把叶保。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叶子护不好,明年果子少。今年护好叶,明年结硕果。光收不管,来年减产。光收不管,杀鸡取卵。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骡马驴,加夜草,劲头足,干活好。晚上不加料,白天懒拉套。晚上加了料,白天蹦又跳。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捕捞成鱼上市卖,留得小苗莫伤害。

关于立春的由来与习俗 篇5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游春

游春指人们为了迎接立春,自发组成游行队伍。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

3、鞭春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篇6

近年来国人对传统节日愈加喜爱和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这些节日的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春节”一词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并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

春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包括贴门神 、贴春联 、接灶 、贴福祈福 、置天地桌 、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接财神、隔年饭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杜牧的《清明》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资料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习俗;悬菖蒲挂白艾、驱五毒、挂钟馗象、龙舟竞渡、香袋和兰草汤沐浴、粽子、饮雄黄酒。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的由来: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七夕节的习俗与由来 篇7

记得端午节的前两天,老师说,端午节当天,请家长来包粽子,一起过端午节。听了这个消息,我十分开心,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经过两个不眠之夜,我终于盼来了这个学期最期望的日子——端午节。上午,我们上完课之后,取出了特殊的“学习工具”,有电饭锅、粽叶、糯米馅儿的,我们还别出心裁地带了50个花绳的线。

等家长到齐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班主任武菁老师宣布活动开始,我们16个小组开始包粽子,一开始,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包粽子,不是掉米粒就是不会绑绳子,过了一会儿,连馅儿也掉了出来,我在思考:为什么?why,What?不过,没一会儿,我们就都会了,因为有妈妈呀,妈妈手把手地教我,我由刚开始的手脑不协调,也能熟练地包了,而且,我还连包了五个呢!

二十分钟后,放眼望去,每个小组已经包了不少粽子了,教室里弥漫着一股粽叶的味道。老师下令:“开火,蒸粽子。”我们挨个把粽子放进11个蒸锅中,现在,我们就等着粽子熟了,大饱口福呢!

这时候,我们开始搓花绳,老师先为我们演示,用五根颜色不同的绳放在一起搓,搓好再打个结即可。然后,一个个“手工艺人”上岗了。

刚搓完,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哇,真香!是粽子熟了。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两个粽子,粽子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钻,再浇上一勺蜂蜜,我咬了一口,糯米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篇8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有的在这一天“晒冬米”。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食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是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春节的由来及习俗 篇9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春节要做什么事

(1)扫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3)年夜饭

日本七夕节的由来 篇10

七夕在日语中读作「たなばた」或「しちせき」,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庆典活动,也是日本一年中最重要的五大传统节日之一。

澳7月7日の夜に、いごとをいた色とりどりの短预滹りをGの~につるし、星にお祈りをするTが今も残ります。みなさんも子供のころ、たくさんの短预颏膜毪筏皮りひめとひこぼしにおいごとをした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每年7月7日晚上,将写着愿望的各色短签、装饰物挂在竹叶上,向星星许愿的习惯至今仍然保留着。大家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挂上各色短签向牛郎和织女许愿的事呢?

では七夕はいったいいつから、どのようにして始まったのでしょうか?その起源には数多くhがありますが、

1. もともと日本の神事であった「棚C(たなばた)」と

2. おりひめとひこぼしの徽hと

3. 奈良r代に中国から焕搐筏俊钙蚯傻(きこうでん)」

という行事があわさったもの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那么,七夕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形式开始的呢?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很多的说法,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1. 源自于日本的祭神仪式“棚机”

2.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3. 奈良时代由中国传来的“乞巧节”

1. 棚Cとは?

「棚C(たなばた)」とは古い日本の禊ぎ(みそぎ)行事で、乙女が着物をって棚にそなえ、神さまを迎えて秋のN作を祈ったり人々のけがれをはらうというものでした。xばれた乙女は「棚C女(たなばたつめ)」と呼ばれ、川などの清い水xにあるC屋(はたや)にこもって神さまのために心をこめて着物をります。そのときに使われたのが「棚C」(たなばた)というりCです。やがて教が护铯毪取この行事はお盆を迎える浃趣筏7月7日の夜に行わ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F在七夕という二文字で「たなばた」と当て字でiんでいるのも、ここから来ている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1. 棚机是什么

「棚C」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斋戒活动,将少女供奉在织布小屋中,迎接神明的降临,祈祷秋日的丰收,驱走人们的污秽。被选中的少女称为“织女”,将其锁在建于河流或清水边的织布小屋中,为神明潜心织布。这时使用的织布机就是“棚机”。后来佛教传入后,这个仪式作为迎接盂兰盆会的一种准备活动,在7月7日晚上进行。现在所说的“七夕”二字之所以读作「たなばた」,就是由此而来的。

2. おりひめとひこぼしの徽h

琴座のベガと呼ばれる女(しゅくじょ)星は裁pの仕事、(わし)座のアルタイルと呼ばれる颗(けんぎゅう)星はrIの仕事をつかさどる星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した。この二つの星は旧7月7日に天の川をはさんで最も光りxいているようにえることから、中国でこの日を一年一度のめぐりあいの日と考え、七夕スト`リ`が生まれました。

2.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天琴座的织女星专司裁缝的工作,天鹰座的牵牛星专司农业的工作。这两颗星在阴历7月7日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因此在中国,人们认为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相逢之日,由此产生了七夕的故事。

3. 乞巧奠とは?

乞巧奠(きこうでん)」は、中国の行事で7月7日に女星にあやかってはたりや裁pが上_するようにとお祈りをするLから生まれました。庭先の祭になどをそなえて、星に祈りを捧げます。やがてはたりだけでなく芸事や道などの上_もう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3. 乞巧节是什么?

“乞巧节”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活动,源自于7月7日时人们祈愿希望像织女那样能缝善织的风俗。在院子里的祭坛上供奉缝衣针等东西,向星星许愿。后来不仅祈求获得高超的织布技艺还祈求琴棋书画等有所进步。

七夕は「たなばた」または「しちせき」ともiみ、古くから行われている日本のお祭り行事で、一年gの重要な句をあらわす五句のひとつにも数えられています。

元宵的由来和习俗作文 篇11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___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了许多关于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 还 放 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元宵的由来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小满的由来及习俗 篇12

这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小满上学走到村东头河边,见河滩上有一具一丝不挂的女尸。小满想着人们进城赶集从这儿路过不好看,就脱下身上的蓝衫,盖到女尸的身上。天近晌午,小满娘正在家中纺棉,忽见门外走进个年轻姑娘要讨口水喝。小满娘慌忙停下纺车,招呼姑娘坐下,烧了一碗开水递给她。姑娘一边喝水一边跟小满娘叙家常。小满娘问起姑娘来历,姑娘深深叹口气说:“小女子名叫三新,是个苦命人,三岁丧母,后娘不贤,终日不是打就是骂。今早不小心打碎一只碗,被后娘一根大棍赶出屋门……”小满娘看姑娘着实可怜,就把她收留下来。晌午小满放学回来,见了姑娘觉得面熟,可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转眼过了一个月。三新姑娘不但容貌出众,而且干活利索。针线活,样样通达;庄稼活件件拿得起放得下。庄上人提起三新姑娘,没有不称赞的。三新姑娘见小满聪明朴实,十分爱他,向娘透露了心意。娘喜欢得合不拢嘴,小满更没话说,娘找人选好吉日,定到年秋后结亲。一天上午,三新姑娘正跟娘在地里锄草,大路上过来一顶四人小轿,轿内坐的是本县县官。这县官奸毒好色,他看到三新姑娘长得貌似天仙,就起了坏心。他假传圣旨,说当今皇上选美,叫衙役把三新姑娘抢到轿里抬跑了。

小满知道后,一路小跑进了城。他听人说三新姑娘关在县衙后花园内,当夜摸到里边。花园深处有间小房子,透出灯光,小满轻手轻脚走到房前,捅破窗纸,见三新姑娘正坐在油灯下流泪。小满轻轻喊道:“三新,三新!”三新姑娘一听,忽地站起,隔着窗子,把小满拉到近前,说:“小满哥,再来晚一天你就见不着我了,事到如今,我把根情来由全都告诉你吧!”原来三新姑娘是天上谷神的三女儿。她关心民间百姓疾苦和下界五谷生长情况,常思下凡,被玉皇大帝得知,命天神将她剥光衣服,打下凡尘。三新姑娘昏死在河滩,恰遇小满给她盖上蓝衫。她得了蓝衫上的暖气又活了过来,本打算同小满结为夫妻,和好百年,谁知偏偏遇着这个狗县官。三新姑娘决定舍身杀死狗县官,为民除害。

小满舍不了三新,拉着她泣不成声。三新姑娘从怀中掏出个红绫子包包,取出三样东西,说:“小满哥,你把这三样东西带回去,这三样东西是我的命根子。”说着拿起个长圆形的白亮亮的东西说:“这是蚕茧。过些时候从里边出个蛾子,蛾子繁了,孵出小蚕,小蚕吃桑叶长大,就会吐丝作茧。蚕茧可抽丝织绸,做成衣裳,穿上冬暖夏凉。”又拿起一朵东西说:“这是大蒜。今年八月入土,明年四月收获,既能当菜吃,又能治病。”最后,姑娘拿起一把籽籽说:“这是大麦。秋天下种,来年四月收割。这里常闹春荒,大麦比小麦熟得早,能让乡亲们早接嘴,免得受饿。”说完催小满快走。小满忍痛离开了三新姑娘,连夜把这事告诉乡亲们,并把三样东西交给娘好好保藏。

上一篇:以心情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小组捆绑评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