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荆棘路优秀作文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光荣的荆棘路优秀作文(精选6篇)

光荣的荆棘路优秀作文 篇1

荆棘路,世人都喜欢用它来形容不好度过的困难路,多多少少的人都会认为走荆棘路的人并不是很成功,童话之父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的童话,光荣也可以形容荆棘路,有的人感到好笑,每个走上荆棘路的人,想的.并不是很多,为什么他上荆棘路,这个问题谁都会回答,因为想要成功所以遇到困难,就是这个道理,毕竟前面的是成功,走上去虽说会别荆棘所伤,但是走完了,成功就来,虽说做法不是很明智,但是为了成功做出来的勇气需要鼓励,虽然成功只是一部分,但是有这一部分,自己的信心有所提高,以后再次踏上荆棘路时就会多小心,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伤,所以走在荆棘路并非耻辱,恰恰相反而是光荣的,每个人都必须这段历练,荆棘的背后中有好的一面,不知道结局是是什么,只有好好的对待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对待困难,好好的克服困难,只有对荆棘路有好的想法,不需任何装饰,把任何事都想的乐观,乐观成了动力,没有任何事能够打破自己规律,光荣虽说是使命,但是最需的是将困难当成垫脚石,离困难越远,收获越大。

荆棘路――光荣的使命。

光荣的荆棘路 篇2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槃的吶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布满荆棘的青春路作文 篇3

走路的人,路在脚下。筑路的人,路在掌中。

青春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诗,青春是泼出去的水,用力的浪费,然后用力的后悔。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条弯路,谁也无法替你走完,但未来总还在,也许别人都认为青春是烈火一般的,青春是如花一样的,青春像花一样美好,是的,青春是美好的`,但是青春之路的荆棘与困难是完全不亚于这些美好。

青春之路只是“兵荒马乱”的。青春之路之所以布满荆棘是因为走想成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道路又是漆黑的,孤独的。梦想似乎是很遥远的,但是只要通过自己的怒力,就能一步步拉近距离。如果你无法改变世界。那你可以改变观念,人生聚散离,就是缘来缘尽,时间,在仆风仆臣中。仍旧是一副模样。如果注定无法改变这些厄运,那么就享受吧!不是每一个失败都意味着结束,承受不住一个崭新的未来,就去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

某一天,你所坚持的,和承担过的一切都会有回应,他们并非失去了踪迹,只是还需要时间的抵达。作文这和星光落入眼里是一样的道理,你知道吗?你在成长路上所遇到的困难都是上天给你设的劫难,使你坚强。所受的挫折。都会让你吃一堑长一智,使你充实,让你睿智。每个人都知晓自己将有,拥有,曾有的青春。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青春的使命,因而有些人在青春碌碌无为。不过也总有人了解青春的使命,为青春逆战,纵使复命的征途中布满荆棘,可不要忘记乌云散去之时,必是成功之时。

时光荏苒,在人生旅途,上度过了数春秋,迈入了风华正茂的青春之路,那就该努力拼搏,我们的人生才那么光明,那么美好。

青春是展示才华的年轮,岁月是长满荆棘的轮廓。

青春亦如席慕蓉说的:“因为青春是绚丽多彩的,像一本书一本充满神秘,让人爱不释手!青春又太仓促,此去经年,朝华易逝。”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又风平浪静?

青春之路,你是如此,我们亦是如此。

也许人生的最大悲痛莫过于辜负了青春。

成功是不易的,没有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不遇到困难,“青春似火,超越自我”这是我们班以前的口号,青春是炫烂的。当你,不可以拥有成功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自己,不要忘记,成功是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一种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生活与青春同样。他们没有彩排的机会,你将不得不即兴去发挥。成功也是一场生命的旅行,并不只是为了抵达目的地,更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时间是伟大的治愈师,再多的伤口都会随着时间的消逝,消失在皮肤上溶解进心脏成为心室壁上美丽的花纹。虽然我在这个叫青春的梦里迷失过,但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青春那段时光是灿烂的。

光荣的荆棘路优秀作文 篇4

蓊郁的夏依然恋春,每个人都在这个盛夏继续着自己火热的追求,留恋,光阴已从我指缝间流过,留下掌纹中的沧桑和磨练。风拂过,嘴角上扬。这一刻,我环视周围,一切都是美的,这条考研(Q吧) 路终于在生气盎然的时节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回想这段考研路,交织着绚丽与晦暗,温暖与孤单,精彩与艰难。一段荆棘征程会是一生难忘,而过程也必定会是回忆充实的调味剂。此刻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

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心态上的调整很重要,按自己喜好,看了看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并大致制定了一整年的复习计划。因为我是跨专业,第一轮复习我重点放在专业课上,熟悉文学史,对着文学史看作品。我想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英语(Q吧)在这一阶段也没有放下,主要是背单词,有时间做一些基础性训练的阅读,听力也在坚持。

辗转几个月,到了我规划中的第二轮复习,专业课方面就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综合科目则分科归纳整理知识重点,做作品分析训练。公共课方面,英语大量做阅读,开始做模拟题,政治进入全面复习。

到了计划中的第三轮复习时,冬的寒冷已在肆虐,窗外的雪显得格外沉寂,让人忍不住想贪婪的融入平静而放松,我深知环境不能阻挡我奋进的脚步,越艰难越勇敢,这是对自己的承诺。

这时候我的复习依然按部就班的继续,专业课方面认真看第一、第二轮复习做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公共课里重点是政治,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英语看一看以前做过的错题,分析一下错误原因,真正理解消化,此时也不忘熟悉一下单词。

斗转星移,时间在不经意间就到了最后关头――我的最后一轮复习,这时候,该调整心态,准备应考了。政治英语可以再试着做一套模拟题,时间上与考试时间一致,主要是模拟一下氛围,训练一下进入考试的状态。

专业课的最后复习,关于文学史,我上课用的是郭志刚、孙中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觉得可以做参考的`还有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人大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两本书当时老师肯定也作为参考书目给大家提过。这三套书是各有特色,综合起来用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其次,也要重视文学作品,记得我当时是参照文学史,对着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一篇一篇看的,有些长篇小说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我的方法是看看开头结尾看看文学史中介绍的比较精彩的章节,主要在于感受一下作家的写作特色。

当然,好好利用课堂资源,听课笔记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帮我们理清复习的线索与重点――老师讲课的重点当然是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我们回忆起最初学习的场景,有利于我们的强化记忆。我个人认为老师的这些经验,其实是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进入我们将来的研究领域,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对我们考研还是以后作研究都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老师提到的研究者,提到的文章与著作,课余时间我们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把课堂用好用足,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本身。学会听课,也是关键所在。

最后,也要多看看与专业相关的期刊,有时间可以随便翻一翻,找找自己感兴趣的看看都也是会很有收获的。看论文看得比较累的时候可以换换口味,看看当下的创作,我总觉得这是跟看论文一样重要的。看文学史看评论总是有历史感,而看当下的创作则比较有参与感,与时代切近与自己的生活切近总能更好地调动起我们的激情,活跃我们的思维,一方面是调节一方面也是训练。

面对考研,仅仅是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怎样评价的。同时,我们对自己所选择领域的学术现状也应该有相应的了解。 掌握的信息越丰富,思路形成的渠道才更广更深远,才更有助于在考试答题中游刃有余。

跨越荆棘的梦想作文 篇5

一錾一錾,沿着石头的纹路。

一步一步,可出生命的轨迹。

一天一天,见证时代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时代,爱好与和平,信息与技术并存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东方,一条巨龙终于腾飞了,他就是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之感到骄傲和无比的自豪。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梦就是中国的梦,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怀着对国家的梦想,才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更加强大的前提。中国梦的美好才能继续延续下去。

但是,少年的梦真能健康成长吗?人们总说:“一个时代的发展,必将影响一个时代的少年。”我为此深信不疑。据国家一项统计,目前四至六岁的儿童由于过早的接触到电脑这种机器,一天将近在电脑旁坐了三个小时。许多家长说,孩子上完课一会到家就在电脑旁坐着,怎么叫都不出去玩,有时出去了,在外面和其他伙伴的话题就围绕着电脑游戏开始进行,完全颠覆了童年时候的那种烂漫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害。一个孩子,六岁时,是最天真可爱的,快乐的年龄段。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孩子不得不过早接触这些,甚至许多不良的信息已经侵染孩子们的身心。一代的少年梦就这样消沉下去,难道祖国的明天还不该现在深思吗?

少年的心如流水般的清澈,沾不得半点污渍。一江满怀少年的清高遐想之水,平静而又美好。“嗵”一滴墨沉入水中,迅速的扩散开来,自此,水失去了清澈,梦也在逐渐消散。

只见一个年幼稚嫩的小男孩,背上披着一条枕巾,从六楼的阳台举着手跳了下来。是什么导致一个阳阳光的少年从此毁了自己的梦,后经调查,小男孩是看完了一部类似超人的动画片,想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于是,从六楼高的阳台跳了下来。动画片是孩子幼时的依靠,可现在的动画片中太多不适合孩子们观看的情节也都逐渐的留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对于好奇心浓厚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暴力、污浊的情节怎能不影响孩子们。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动漫产业大国,早已对儿童所观看的动画片实行了分级制,每部动画片标明了必须在什么年龄段观看,是否需要家长陪同,而且制片方所出产的动画片必须由监管部门审批后才能上映。为何我们国家看不到这种制度?为何孩子们的安全一再受到质疑?为何制片方只图利益关系?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能让一代少年梦就这样消散!

风似遥远的回音,她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从衰败不堪到繁荣富强的一步步崛起,而我们,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份子,要为我们自己的梦,国家的梦而奋斗、为正在萌发的少年梦而努力。让少年梦逐渐成长,让中国梦经久不衰。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不倒!

光荣荆棘路:长征旧址今与昔 篇6

1981年7月,国际知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曾全家来华,一起赴贵州、四川重走了一段长征路。

来到大渡河时,他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像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险象环生。然而参观结束后,他在文中记录:“及至亲眼目击,才知并非言过其实。这条河水深莫测,奔腾不驯……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2016年9月底,《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沿着与布热津斯基大致相同的路线,重走了长征路中的一段。从遵义市出发,到枫香镇、怀仁市茅台镇,再到习水县土城镇、四川凉山州石棉县、冕宁县,最后到甘孜州泸定县……淌过赤水,走进大渡河,进入彝族藏区,到达泸定桥。

只有亲身感受这一段征程,才能体会 80 年前红军经历过的一切,理解长征精神对于今天的重大意义。

遵义的劲儿

一张栗黑色长方桌,围着20把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桌下的火盆似乎正或明或暗地冒着热气。这是遵义会议召开之处。

1934年底,中央红军在湘江遭遇了长征开始以来的最大损失,从86000人锐减到30000人。红军广大指战员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质疑达到了顶点。在此背景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如今,悬挂在两个壁橱间的挂钟不再走动,让时间仿佛回到了81年前那个寒冬。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今天的遵义城,与红军有关的地名和建筑很多,包括红军桥、红军街、红军巷、红军学校,等等。湘江河东岸亲水平台边,一组长达1公里的雕塑群,展现了长征路上的多场激烈战斗。

市区,红军山有2000多座红军烈士墓,还有30米高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巍巍矗立。

遵义市委宣传部部长周玉新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遵义有518处红色文化资源,红军长征革命旧址、战斗遗址多达62处。”

2016年十一假期期间,遵义会议纪念馆共接待游客18.4万人次,周边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43.5万人次。

事实上,遵义会议还有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结果:邓小平命运的变化。

军旅作家王树增在《长征》中提到,1931年邓小平因被列入毛派阵营,被撤销职务。1935年初,邓小平能参加遵义会议,说明他开始重返共产党领导层,“这一变化足以令數十年之后的中国人感到庆幸,尽管当时在柏公馆二楼的那间房间里,邓小平一直默默无闻地坐在角落里。”

20世纪80年代,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拉开了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幕。

遵义也因此受益。2015年,中国城市GDP100强排名中,贵州的贵阳、遵义均上榜。遵义更是以14.6%的增速位列全国之首。

苟坝的灯

苟坝村是隶属于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一个小村庄。1935年3 月 12 日的苟坝会议,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苟坝会议前两天,毛泽东一再阐述不能硬碰硬攻打打鼓新场,但遭到不少人反对。

“散会之后,我同周恩来讲,我说,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毛泽东曾如此回忆。

这个过程说得如此简约,以至于人们经常会忽略,两人住处相距甚远,毛泽东不得不提着马灯,在湿漉漉的小道中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第二天,会议听从了毛泽东的意见,为使军事指挥真正机动灵活,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今天,毛泽东夜访周恩来的道路被修成一条弯弯的水泥路。游客们拎着旅游中心提供的马灯,同样走过这条“毛泽东小路”,这也成了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

借着这盏马灯,苟坝的旅游也变得十分火爆,高峰时期,“这里从车站出来都挤满了人”。

苟坝不再是以往那个荒凉的小村庄,“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运行方式,使得农民们可以以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

赤水河的酒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右岸支流,是四川、贵州的界河,因含沙量高而水色赤红。

枫香镇、茅台镇,都在赤水河旁。

长征专家徐占权、徐婧编著的《长征中的重大战略抉择》中曾写道:“毛泽东在接见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时,曾深情地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曾如此评价这段历史:“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所有变化的目的都是一个,为了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5年1月19日,被围追堵截的红军与敌军6个团在土城交战,失利后西撤一渡赤水,到云南东北部的扎西集结。渡河后不久,毛泽东命原路返回,二渡赤水,之后取桐梓,夺娄山关。

之后,红军到茅台镇稍作喘息,毛泽东让主力部队隐蔽,派一个团伪装成大部队继续向西三渡赤水,假装要打古蔺。

nlc202309091405

待蒋介石将所有部队向古蔺集结时,中国革命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刚刚西渡赤水的红军主力,又被偷偷调回到赤水河边,用“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的方式东向四渡。

之后,毛泽东派了一支小部队向北来一个假突破,主力却迅猛向南,突破了乌江,直奔贵阳,渡过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战斗的主动权已不在国民党一边了。

赤水河此前籍籍无名,后来,其周边的每个渡口和小镇,皆因红军举世皆惊的四渡而成为名胜,如今风光旖旎、满目古风。

后来,这里又因美酒佳酿而蜚声中外。重阳节气,赤水河忽然变清,人们一次性取出几万吨富含矿物质的河水,与高粱小麦一起发酵,待多年后变成醇香的茅台酒。

红军四渡赤水时坚决不侵犯茅台酒窖、跟当地老百姓一起享用土豪家中的茅台酒、用酒给伤员擦伤口、给脚肿的战士泡脚的故事,如今也成了茅台酒对外出售的绝佳卖点。

冕宁的彝族兄弟

雅安市冕宁县,聚集着彝、藏、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以彝族为主。

原本聚居于山地的彝族人,如今和汉族人一样生活,已很难分辨。

小城街道上,有很多身穿镶边绣花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的妇女。她们背着孩子在街上卖水果,当地人并不觉得违和。

但许多年前,彝人和汉人的关系,却形同水火。

冕宁县党史办主任王大钊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过去,冕宁的本地彝人常常从山中出来掳杀汉人,汉人无不言之变色。”

如果不是严峻的军事形势所迫,红军走不到这条路上来。金沙江的下一站是大渡河,渡河一定要穿过彝区。

最先遭遇彝人袭击的,是赶往大渡河架设浮桥的工兵连。在“总部命令、不准开枪”的命令下,战士们被彝人脱光了衣服、抢光了器材,只好往回走。

工兵连的战士们情绪很大,事情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表扬了战士们执行纪律坚决。

红军决定派人前往谈判,但无论怎么宣传民族政策,彝民仍然摆手挥刀,不准前行。直到指挥员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彝人态度才有所缓和。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当地彝族人的恩情,对彝人的民族政策一以贯之。

早先,彝族被称为“夷族”,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认为,“夷”有侮辱性意味,将“夷”改成“彝”,取“有米吃、有衣穿、有屋住、大步向前走”之意。

如今,帮扶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改善彝人、藏人生活条件,仍然是冕宁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渡河的船

1935年5月24日晚上8点,顺利穿越彝区的刘伯承,终于带领军队,到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

蒋介石听说毛泽东选择强渡大渡河,欣喜若狂。他认为红军在此“必步石达开覆辙,希各军师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和他的4万将士在此被困40多天,全军覆没,大渡河水一连几天泛着血色。

红军的处境甚至比石达开更为危急,敌军飞机在空中撒传单: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朱毛红军插翅难逃。

安顺场红军纪念馆馆长宋福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毛泽东曾找到宋福刚爷爷的伯父宋大顺询问。这位见證过石达开覆亡的晚清秀才,忧心忡忡地说:“大军切勿在此停留。”

红军不敢停留,可涨潮时300多米宽的大河怎么渡过?刘伯承命工兵连架桥,却因河流湍急,根本无法完成。

今天的大渡河被水电站截留,只有30多米宽。即使如此,人们站在十几米开外,仍能听见河水轰隆隆的吼叫声。

不能架桥,只能找船。

1935年5月25日,红军先遣部队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冒着敌军炮火,向北岸川军突击。

这次突击,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变了当地后来的发展轨迹。

1952年,在安顺场所在的石棉县,2329名解放军脱下军装,开始开采石棉矿。

新中国成立后才建县的石棉,是全国1470个县中唯一以矿石命名的县。石棉县委宣传部长袁久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后来石棉矿开采枯竭,被其他矿产替代。

为了支持国家工业建设,石棉人牺牲了未来。

而并不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让地处康定、雅安、西昌三个地震断裂带交汇处的石棉,经历了“5·12”汶川地震和“4·20”雅安地震。安顺场的老房子全部倒塌,全县人民不得不两次投入灾后重建。本刊记者到达当天,石棉还发生了3.5级的小型地震。这对于当地人而言十分平常。

如今,石棉正走在经济转型的路上。当地依托多家网络销售平台,大力推销特色水果黄果柑。卖得好的农户,年收入能达20万元人民币。

此外,当地还在努力挖掘藏彝走廊上的旅游资源。除了安顺场等红色旅游地,本刊记者到访的蟹螺堡子,是尔苏和木雅藏族聚居地,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民族风情。

一个千疮百孔的县城,正渐渐发展成为雅安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城。

泸定桥的勇

第一艘船渡过大渡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靠仅有的船没日没夜渡河,全军渡完需一个多月,而敌军就在几天路程之外。

从安顺场集体渡江已不可能,红军决定兵分左纵队和右纵队两路夹岸突进,没有渡河的左纵队沿大渡河南岸奔袭至上游,从泸定桥过河,右纵队则日夜渡河,在泸定桥对岸接应。

5月28日早,日夜兼程的左纵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这意味着20多个小时要赶240里路,途中还要与敌军打仗。

“天黑了,下起倾盆大雨,部队一天未吃饭,号召每人准备一个拐杖,拄拐杖,嚼生米,喝凉水前进。羊肠小道被雨水冲洗得像浇上了一层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队伍简直是在滚进。”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如此回忆。

29日凌晨,左纵队如期赶到泸定桥。前面遇到了更大的困境——这座由铁索支撑起来的空中吊桥,桥板许多被敌军拆去,只剩13根铁索。

29日下午4点,在冲锋号声中,红军22名突击队员对泸定桥发起了总攻。

毛泽东后来写道:大渡桥横铁索寒。

很多文学作品、电视剧、舞蹈、诗歌里,都还原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但依然没有身临现场的震撼。走在架好木板的桥上,即使明知自己绝对安全,桥身的晃荡依然令人双腿发颤,哪怕透过木板的缝隙朝河水一望,都觉头晕目眩。

如今,泸定桥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泸定桥边上的22根花岗岩石柱,只留下了5位勇士的姓名。

与其他红色景点相比,这里周边配套并不完善,位置更加偏远,但依然有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此地。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烟花的心情下一篇:志愿者服务保障措施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