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精选8篇)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篇1

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

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

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

热反应。

(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许多放

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三、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它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几大类。

不同种类的电池:

(一)一次电池

一次电池的活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使用了。一次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制成胶状,不流动,也叫干电池。常用的有普通的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汞电池、镁锰干电池等。

常见的一次电池:

(1)普通锌锰干电池

的周围是细密的石墨和去极化剂MnO2的混合物,在混合物周围再装入以NH4Cl溶液浸润ZnCl2,NH4Cl和淀粉或其他填充物(制成糊状物)。为了避免水的蒸发,干电池用蜡封好。干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

—正极:2NH4++2e+2MnO2=2NH3+Mn2O3+H2O

总反应:Zn+2MnO2+2NH4+=Mn2O3+2NH3+Zn2++H2O

(2)碱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Zn+2OH—2e=Zn(OH)2

——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

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3)银一锌电池

电子手表、液晶显示的计算器或一个小型的助听器等所需电流是微安或毫安级的,它们所用的电池体积很小,有“纽扣”电池之称。它们的电极材料是Ag2O和Zn,所以叫银一锌电池。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是:

-—负极:Zn+2OH—2e=Zn(OH)2

—-正极: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

利用上述化学反应也可以制作大电流的电池,它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等优点。这类电池已用于宇航、火箭、潜艇等方面。

(4)锂-二氧化锰非水电解质电池

以锂为负极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有几十种,其中性能、最有发展前途的是锂一二氧化锰非水电解质电池,这种电池以片状金属及为负极,电解活性MnO2作正极,高氯酸及溶于碳酸丙烯酯和二甲氧基乙烷的混合有机溶剂作为电解质溶液,以聚丙烯为隔膜,电极反应为:

-+负极反应:Li—e=Li

+-正极反应:MnO2+Li+e=LiMnO2

总反应:Li+MnO2=LiMnO2

该种电池的电动势为2.69V,重量轻、体积小、电压高、比能量大,充电1000次后仍能维持其能力的90%,贮存性能好,已广泛用于电子计算机、手机、无线电设备等。

(5)铝-空气-海水电池

1991年,我国首例以铝——空气——海水为材料组成的新型电池用作航海标志灯。该电池以取之不尽的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

工作原理:

3+-负极:4Al—12e==4Al

--正极:3O2+6H2O+12e==12OH

总反应:4Al+3O2+6H2O==4Al(OH)3

特点:这种海水电池的能量比“干电池”高20—50倍。

(6)高能电池—锂电池

该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能电池。由于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很小,所以比

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动物体内(如心脏起搏器)。因锂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其电解质溶液应为非水溶剂。

如作心脏起搏器的锂—碘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2Li-2e-==2Li+正极:I2+2e-==2I-总反应式为:2Li+I2==2LiI

锂电池

(二)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1)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它由两组栅状极板交替排列而成,正极板上覆盖有PbO2,负极板上覆盖有Pb,电介质是H2SO4.

铅蓄电池放电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SO42(aq)-2e=PbSO4(s)(氧化反应)

+-正极:PbO2(s)+SO42-(aq)十4H(aq)+2e=PbSO4(s)+2H2O(l)(还原反应)

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十2H2O(l)

铅蓄电池充电的反应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

--阴极:PbSO4(s)+2e=Pb(s)+SO42(aq)(还原反应)

--+阳极:PbSO4(s)+2H2O(l)-2e=PbO2(s)+SO42(aq)十4H(aq)(氧化反应)

总反应:2PbSO4(s)十2H2O(l)=Pb(s)+PbO2(s)+2H2SO4(aq)

可以把上述反应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Pb(s)+PbO2(s)+2H2SO4(aq)2PbSO4(s)十2H2O(l)

(2)碱性镍—镉电池:该电池以Cd和NiO(OH)作电极材料,NaOH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Cd+2OH--2e-=Cd(OH)2

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2O=Cd(OH)2+2Ni(OH)2

从上述两种蓄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看出,铅蓄电池在放电时除消耗电极材料外,同时还消耗电解质硫酸,使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内阻增大,导电能力降低。而镍—镉电池在放电时只消耗水,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内阻几乎不变,导电能力几乎没有变化。

(3)氢镍可充电池:该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可充电池,可连续充、放电500次,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

负极:H2+2OH--2e-=2H2O

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总反应式为:H2+2NiO(OH)=2Ni(OH)2

(三)燃料电池

又称连续电池:一般以天然燃料或其它可燃物质如H2、CH4等作为负极反应物质,以O2作为正极反应物质而形成的。燃料电池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大,是正在研究的新型电池之一。

(1)氢氧燃料电池主要用于航天领域,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一般用金属铂(是一种惰性电极,并具有催化活性)或活性炭作电极,用40%的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2)甲烷燃料电池用金属铂作电极,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CH4+10OH--8e-=CO32-+7H2O

正极:2O2+4H2O+8e-=8OH-

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3)甲醇燃料电池是最近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是现有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10倍。

负极:2CH4O+16OH--12e-=2CO32-+12H2O

正极:3O2+6H2O+12e-=12OH-

总反应式为:2CH4O+3O2+4OH-=2CO32-+6H2O

(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电池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O2-在其间通过。

负极:2H2+2O2-4e-=2H2O

正极:O2+4e-=2O2-

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5)熔融盐燃料电池:

该电池用Li2CO3和的Na2CO3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0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

负极:2CO+2CO32--4e-=4CO2

正极:O2+2CO2+4e-=2CO32-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篇2

本研究以人教版 (2007)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和《无机化学》 (武汉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和《物理化学》 (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本教材为依据, 分析电化学基础理论内容在课程标准及其不同教材中的呈现形式, 了解其在高中与大学间的衔接情况,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增长情况和呈现特征, 以便更完整地认识化学这门学科, 同时初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希望能给在一线工作的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 课程标准对电化学基础理论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比较

在高中和大学这两个阶段, 电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围绕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电源、金属防护与腐蚀5个知识点展开, 对这些知识点在两阶段的要求见表1。

总体看来, 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是一个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从表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逐渐过渡的过程, 高中阶段注重认知与感受, 而大学阶段注重方法和应用, 学生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2 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分析

2.1 电化学基础在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中的组织形式

从教材内容上不难看出, 高中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 在大学教材中均有呈现, 大学教材的内容是以高中教材内容为中心的扩充。现以高中阶段呈现的知识点为根基, 总结两阶段知识的主要呈现特点如下:

(1) 氧化还原反应全面化。高中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而大学补充介绍原子价和氧化数, 并就如何运用氧化数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进行分析, 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的多种方法, 引入氧化还原电对, 探讨如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进行全方位的扩充。

(2) 原电池本质化。高中主要是围绕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简单实验与讲解, 要求学生根据原电池形成条件来理解原电池原理, 而大学在详细介绍原电池原理后, 引出电极电势, 深入探讨原电池电流形成过程及电子转移方向, 进一步导出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强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而且从热力学的角度介绍可逆电池, 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与一般的原电池形成对比,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

(3) 电解池定量化。高中简单介绍了电解原理, 并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电镀、电冶金等实例巩固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大学在讲解电解原理时对实际电压和分解电压进行了严格的区分, 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各极电势以解决金属离子分离这一实际问题, 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极化作用对电解的影响。

(4) 化学电源具体化。高中主要是介绍一些常见的电池, 并没有对电池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大学介绍了更多新型的电池, 并针对每种电池的原理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5)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应用化。高中与大学介绍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详细程度相当, 但大学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的概念介绍更深入, 对金属防护的方法讲解更倾向于实际应用。

因电化学基础内容的概念多, 大学教材的组织基本是围绕高中的概念进行排布, 基本以“介绍概念———探讨概念本质时引入新概念———分析新概念”这个模式呈现, 如介绍原电池 (概念) 需要引入电极电势 (引入的概念) , 接着介绍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分析新概念) 。知识的一层一层地衔接, 富有层次性。总体上看, 高中侧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知, 大学侧重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本质探究和应用, 这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2.2 电化学基础在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中的呈现形式

高中内容的显现多数是简单的文字表达, 并穿插有图示、典型案例、实验探究帮助理解, 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大学的内容多、难度大, 虽然多数内容以“文字理论+图示+典型案例”这种较易让学生理解的形式显现, 但其重点内容多以“文字理论+计算案例”、“公式推导+计算案例”等让学生较难理解的形式显现。这不仅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 还要求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新课标下电化学基础知识在高中与大学间的衔接特征分析

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认知的结构意义, 认为认知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 并使旧知识结构得到改造与发展。而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的一种, 它也遵循认知活动的一般规律, 是一个吸收新知识进而改进旧知识框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学习像爬阶梯, 一级一级爬才能稳健上升。为使学生能稳定地联系旧知识, 更有序地接纳新知识, 从而提升研究和应用能力,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结合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呈现特征, 对大学电化学基础的知识进行层次性划分, 根据其与高中知识发展差距大小, 依次分为回顾式、一次增长式、二次增长式和颠覆式四种衔接类型。

4 教学建议

4.1 对高中教学的建议

4.1.1 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

电化学基础内容的概念较多, 基本概念的讲解应视为重中之重, 而对概念本质的探究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但要讲透概念, 单单围绕概念内涵和外延做理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重点应放在概念的形成过程, 因为概念形成过程中蕴含着概念形成条件、使用对象、适用范围等特征, 学生参与到探究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会更容易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长久记忆。如对“原电池”的教学,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器材和试剂,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出能使小灯泡发亮的装置, 从中总结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并尝试对原电池下定义, 慢慢形成原电池这一概念。

4.1.2 关注学习能力的发展

从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高中与大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区别。为此, 在高中阶段, 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学习大学较难知识的学习积攒能量。如大学关于电化学基础的许多重点、难点知识都会涉及到计算, 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数、电子转移数和围绕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展开的电子转移数量、生成气体体积、析出固体质量等计算, 教师可以独立安排课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给学生介绍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紧紧把握“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相等”这一原则, 帮助学生一次性理清计算的思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提升计算能力。

4.2 对大学教学的建议

大学阶段主要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接纳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 这个阶段就要熟悉各部分知识点衔接的类型, 对每一种类型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教学。

4.2.1 追根溯源侦破回顾式

这部分知识在高中接触过, 但不是很理解, 而对大学学习来说, 这些知识不难, 教学时可以设置问题, 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究根问底, 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的本质。如原电池电动势产生机理的教学, 学生已经知道两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 形成电流, 但知识是比较浅显的。这时, 教师可通过“灯泡发亮需要电源给予一定的电压, 原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源的?”通过探究什么是电动势, 它是如何产生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接着结合flash动画讲解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接触电势差、液体接界电势差的产生原理, 明确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构成原电池各相间界面上所形成电势差的代数和, 再学习原电池电动势测定这一内容。这样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明白知识点间的因果关系, 能够更灵活地迁移应用, 实现有效衔接。

4.2.2 稳扎稳打识破一次增长式

该部分内容是高中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 又是二次增长式知识的基础, 对回顾式和二次增长式的有效衔接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 在新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基本情况, 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知识点的盲区, 尽快查漏补缺, 避免出现知识死角, 防止学习障碍扩大化。教师还要注意区分新、旧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如可逆电池的形成条件, 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此时教师可以将两者的形成条件作比较, 抓住两者不同点:可逆电池需要满足充放电反应可逆、电流趋于0、没有其他不可逆过程;同时点明两者的联系:可逆电池也属于原电池的一种, 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新知识, 学生才有联想的空间。稳固了原有知识, 识破了新概念, 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谋发展。

4.2.3 循序渐进突破二次增长式

该部分内容与高中内容无直接联系, 但是是一次增长式内容的延伸, 也是大学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总的来看, 二次增长式知识是一次增长式知识的应用, 教师可从一次增长式知识上引导和发展教学, 从理论到应用, 层层递进, 衔接更加得当。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电极上的竞争反应等内容都安排有相关的实验课, 在适当的指导下, 务必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实验结果的存在因素。此外, 因该部分知识注重应用, 因此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了解更多最前沿的科技, 并鼓励学生研究最新动向, 通过实践不断增强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4.2.4 实事求是打破颠覆式

颠覆式知识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中并不多见, 有的章节基本没有, 之所以出现颠覆现象, 是因为教材都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而量身编写的, 因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故教材介绍的知识面有限。但知识面有限, 并不是说知识点不正确,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跟学生强调这一点。另外, 教学时, 讲清高中与大学介绍的主要区别所在, 突出高中介绍的不全面, 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即可。如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时, 高中教学用化合价来讨论, 但从化合价的角度难以让学生理解4KO2+2H2O=4KOH+3O2↑这一反应, 所以大学教学引入了氧化数概念, 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在于氧化数可以有分数, 而化合价没有。从氧化数的角度讨论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可以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学生尝到全面的知识介绍带来的甜头, 就会自然地打破原旧知识, 记忆新知识。

5 结语

知识点的有效衔接无疑是促进教学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 但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还有很多,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其学习理念、方法、态度等会有所不同,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转变与发展, 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并重发展,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摘要:化学基础理论是中学化学教材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涵盖了整个大学化学的重要领域, 目前对化学基础理论在两阶段的衔接研究尚为不足。以电化学基础理论为主要对象, 分析其在课程标准及其在不同教材中的呈现形式, 总结出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在高中与大学间的衔接特征, 初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基础理论,电化学知识,衔接

参考文献

[1]吴凯伦, 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平衡”主题下的教科书衔接研究[J].化学教育, 2012 (12) :17-19.

[2]徐泓.不同模块和不同版本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研究与教学建议[J].化学教育, 2012 (10) :9-12.

[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内容教学的衔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 (4) :33-34.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篇3

关键词:大学基础化学中学化学知识点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oal of talented people Changed for the 21st century , the situation of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is changed too.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knowledge 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course for freshman .The correlation educator studies of how the freshman to adapt university stud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how the middle school to transited university study .The pap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of general chemistry and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lor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linking of two in chemistry teaching .Coming up with suggestions of reference for teaching wa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and reforming of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The university's basic chemical;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knowledge spot; link up

大一基础化学教学是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1],同时又为后续课程奠基铺路,其中的衔接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此项研究找出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教学的联系与区别,为实现学生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平稳快捷的过渡到大学内容,达到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及教学参考.

1 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总体来说,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这对大学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角度去鸟瞰和透视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那些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透彻理解、准确掌握这些化学知识.

2 如何做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

中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时,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知识容量大幅增加,难度增大,思维方式从直观、定性转变为抽象、定量,没有了大量的“题海”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各个学科之间似乎较为零散,联系不强.而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起点的学习.这就提示教师要注意选材,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并服务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2.1 大学基础化学课的切入点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结构随着所学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都以无机化学作先行,以无机化学作切入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基本能够建立在高中平台上,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与中学有部分重复,知识梯度也不大,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2.2 针对专业特色衔接好化学教育

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新生入学后,应注意利用班会、讨论课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将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动机[2].

②训练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章节,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在一门课程的前几节课,不妨先沿用中学“扶”的方法,重点部分尽量仔细,板书不要省略步骤,得到结果后再重复强调一次.

③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是中学比较缺乏的一环,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设计解决问题.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互勉共进的良好学风.

3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可以说,80%的中学化学知识与无机化学的学习内容相关.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发展,社会需要”为原则,注重學生去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是否科学、有无局限性,并努力探讨所学知识在可能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满足基础教育战线的需要,同时也为社会输送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化学专门人才和其他人才.

4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基础化学与中学化学相关知识点内容的分析归纳,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进行研究,提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好基础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为实现学生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平稳快捷的过渡到大学内容,达到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及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锦泉.强化大一化学概念跟中学的衔接点的教学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1999,(5):12-15.

[2] 翟润瑟.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征架起衔接的有机桥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4(2):46-47.

高中化学选修三基础知识点 篇4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化学基础知识测评 篇5

大理石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石墨粉用作润滑剂

7氢气用来充灌探空气球 8、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跟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H2S SO2 SO3 K2SO3 9、从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区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得它们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甲-7.1 乙-4.9 丙-6.8 丁-5.5 10、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没有固体物质生成的是 硫 镁 铁 磷 11、下列关于CO、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都是无色、无毒的气体

都是碳的氧化物

都能跟水起反应生成酸

都可用作还原剂 12、下列类别的物质中一定不含氢元素的是 酸 碱 酸式盐 碱性氧化物 13、从100克15%的NaOH溶液中取出20克,将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进行比较,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4、一定条件下,能使二氧化碳还原的物质是 氧气 盐酸 焦炭 一氧化碳 15、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爱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是12C的同素异形体

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与12C互为同位素 16、我国将全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含铅汽油中溶有能提高汽油抗震性能的四乙基铅)其主要目的是: 减少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提高汽油的燃烧值

消除汽车尾气中的铅对大气的污染

使汽油燃烧得更充分 17、,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酶只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石蜡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和食物的腐烂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篇6

为了提高我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检验我校各专业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特举办物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竞赛。竞赛方案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有机物化教研室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

主任:周建敏

成员:张业 周鹏 蒋达洪 余梅 蔡洁 杨小勇 潘美贞

三、参赛对象:

面向化学及化工学院10级所有对物理化学实验有兴趣的本、专科同学。

四、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为5个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计算、基本操作及仪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5个实验的名称分别为:燃烧热的测定、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原电池热力学、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五、竞赛办法:

竞赛采用闭卷笔试答题形式进行。

六、竞赛要求:

本次竞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自愿参加的原则举行,要求各位参赛同学遵守我校考试纪律,违纪者取消竞赛成绩。

七、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八、竞赛时间:

竞赛时间暂定于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上午8.00-9.30分。

九、报名办法:

竞赛工作委员会将竞赛通知及相关内容通知各班或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物理化学精品课程网络进行宣传和动员。各班学委组织报名,报名时间2012年5月16日至17日晚上10点前,参赛学生名单由各班学委发至邮箱541336700@qq.com.过期不候

竞赛联系人为化学学院周老师(主教C座六楼物理化学实验办公室)

联系电话:69779(短号)2923571(办)***

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 篇7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 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 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 以防倾倒过多。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 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 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 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 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 先通气后加热, 实验结束时, 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因此可会意记作, “气体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 (分解反应) “合二为一” (化合反应) 、“取而代之” (置换反应) 、“相互交换” (复分解反应) 。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 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 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 对比联想, 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 (不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 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 可记为:“纸 (织) 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 右侧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 圆月能助燃, 有毒无色味, 还原又可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 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记得快。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新线索探究 篇8

关键词: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线索;生物基础知识;复习

随着广东高考改革形势的新变化,高中生物科的高考也出现了新变化。在2010年以前,高考对生物科的考试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生物专业的形式进行考试,这种考试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得比较深,面对的是选择了生物为专业的理科考生;第二种是以理科综合(把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政治六科合成一科,生物、化学、物理占的分值相对较大,题量多,难度也较大)的形式考试,这种考试全是选择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面对的是所有参考的理科考生;第三种是以文科综合(也是把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政治六科合成一科,只是生物、化学、物理占的分值相对较小,题量少,难度也较小)的形式进行考试,也全是选择题,考查得更基础,面对的是所有文科考生。从2010年开始,广东高考对生物科的考试做出了新的调整:一是不再设置生物专业考试(也就不存在生物专业班了);二是在理科班以理科基础(生物、化学、物理三科合成,总分300分,三科各占100分)科目进行考试;三是在文科班以水平测试科目的形式进行考试,生物(包括化学、物理)不再放入高考科目中,水平测试成绩以分等次的形式作为来年考生录取批次的资格条件。针对以上所述,目前广东高考的新变化,即在理科班设置理科基础科目和在文科班设置水平测试科目,侧重对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完高中生物新课程后,利用合理的时间对高中所学生物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复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这种复习应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并能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一个有效的基础知识网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这一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线索来进行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目标。以下我就粗浅地谈谈如何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线索进行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生物中,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这样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九个层次。以这九个层次的顺序为线索进行复习,生物必修中的主要基础知识就会很好地得以重现,而且能很好地将各知识点有效地联系整合起来,大大提高复习效果。

一、复习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着重复习以下知识点:

1.细胞的种类

2.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3.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清单式)

4.细胞的基本结构(识图)

5.各种细胞器

6.物质跨膜的方式

7.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8.细胞分裂

9.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二、复习组织

组织是由许多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在一起形成的细胞团,着重复习以下知识点:

1.动物组织的种类(以人为例)

2.植物组织(举例)

三、复习器官

把握以下知识点:

1.器官的概念

2.动物器官的种类与功能(以人为例)

3.植物器官的种类与功能

4.特殊器官(如胰腺与胰岛)

四、进入系统的复习

抓好下列知识点:

1.系统的概念

2.神经调节

3.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4.内分泌腺与激素

5.植物没有系统

五、关于个体

个体有单细胞个体和多细胞个体。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就可以了。对于个体的详细描述,那是初中生物的范畴。

六、复习种群

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关键复习以下知识点:

1.种群的概念(要检查理解情况)

2.种群的特征

3.种群数量的变化(两种曲线)

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七、群落

复习建立在种群之上的群落,抓好以下知识点的复习:

1.群落的概念

2.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3.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5.群落的演替

八、复习生态系统

落实下列知识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分类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九、复习生物圈

这个知识点主要是理解好生物圈的范围,知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以上就是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线索进行的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这样的复习,一定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加深对生物各个知识点的巩固和联系。这里还必须指出,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线索进行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复习,并未覆盖高中生物所有的知识点,对于“遗传与变异”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复习的方法进行。

上一篇:青春最美丽演讲稿下一篇:销售人员绩效薪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