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通用11篇)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1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解决此问题上,担保公司为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了“桥梁”,一方面为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为银行的信贷资金的投放和降低信贷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逐渐深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担保公司行业管理的潜在风险随之出现,如何更好地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又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这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问题分析

(一)担保公司自身及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并未对担保公司的设立、行业监管作出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造成许多担保公司存在注册资金虚拟、资金抽逃等现象。同时,因存在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控制机制及财务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等问题,担保公司实际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其一,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缺乏对金融、法律、担保业务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风险识别能力及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判断能力不足。

其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业务办理中随意性强。一是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结合实际并不断完善的企业评估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对企业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企业领导人能力及信用记录、反担保措施等方面作出评价并得出结论;二是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如应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即调查人员负责对申请担保企业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对资信调查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承担责任;审批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审批,对审核、审批结果负责;检查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后期监测、代偿、追偿,对监测、代偿失误、追偿不力负责等,不同岗位业务人员相互制约又责任分明。对具体业务应实行双人复核、分级审批、专业决策等,避免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或发生道德风险。

其三,反担保物价值较低或抵押手续不齐全,潜在操作风险大。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几乎都是无法给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抵押物的客户。其担保物不易变现,或是担保物价值虽高,但无法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登记手续,这使得抵押变现存在潜在风险。

其四,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如:增加担保品种,优化担保品种组合;控制单一客户担保债务比例,控制单一行业担保债务比例;最大10家客户担保余额不能超过担保公司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存续期一年以上的担保余额不应超过全部担保余额的一定百分比等。然而目前的担保公司并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散机制的作用,没能通过控制担保项目间的相关性和对总担保额进行适当分散来降低风险。

其五,落实风险准备金制度不严格。风险准备金制度是对担保风险的有力保障。为了防患于未然,担保公司可根据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但目前各担保公司在落实准备金制度上不严格,提取准备金比例较低。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缺乏对合作担保公司的筛选制度。由于担保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银行在选择合作对象上缺乏相关的审核标准,随意性较强。同时,对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也未进行深入调查,无法形成对合作对象的准确判断,使得一些担保能力较弱的担保公司成为合作伙伴。目前大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由当地政府撮合而成,存在潜在的合作风险。

另一方面,缺乏对担保公司有效的贷后管理。银行与担保公司达成合作后,往往缺乏后续的管理和对担保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后续分析,缺乏对担保公司动态担保能力的检查和跟踪制度,使得贷款业务存在潜在风险。

风险防范举措

首先,把好合作准入关,将风险控制前移。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合作前的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申请合作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资金实力、资信状况、代偿能力等,对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做好每笔担保贷款的贷前调查工作,着重了解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同时要求借款申请人给担保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反担保物。

其次,严格控制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单户比例。根据银监会的有关规定,担保公司担保的最大一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实收资本的10%,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杜绝担保超比例的情况发生。

再次,严格控制担保的放大比例。在银行未对合作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做全面有效评估的前提下,控制担保比例尤为重要,如果比例过大,一旦出现损失,银行将承受最大的风险。

最后,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是按期了解借款客户的经营情况的同时,重视对反担保物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担保公司,及时处理;二是增加与担保公司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合作担保公司的贷后管理。对担保公司的动态担保能力要有相应的判断,由此来预测担保公司未来担保能力的变化。三是银行应根据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情况,每年撰写一次风险评估报告,对合作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2

一、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模式

担保公司设立方式与目的不同决定了在与商业银行担保业务往来上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模式。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由政府有关机构、商业银行及担保公司合作,担保公司一般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具有政府出资、以行政指令为导向及非盈利性三个显著特点,政策导向性十分显著。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担保效率,同时降低合作过程中的偿付风险。但因行政干预的存在,项目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影响。

(二)互助合作型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担保公司的互助合作,是介于商业型与政策型的一种担保模式。政策性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反担保等便利性措施,同时承担了部分的担保责任,可分散偿付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易增加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沟通风险,影响业务合作。

(三)商业担保型

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以及企业依据市场化规则合作。商业银行直面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同时担保公司做第三方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完全受市场化规律影响与制约,项目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离不开银行与担保公司的紧密联系。

以上三种合作模式均以银行与担保公司的信用合作为基础。离开了信用等级制度,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便失去了合作的根基。自90年代担保体系兴起与不断发展以来,担保制度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宏观层面

1. 政策与法律风险。

各地担保行业政策与制度分散,政策差异大,政出多门现象时有发生。法律法规不统一,具体内容与形式不完善,法律制度存在巨大欠缺。客观上增大了信用担保项目的运营难度,使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应得的政策优惠,债权人的合法法律权益也无法得到切实保护。

2. 市场与行业风险。

担保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合作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以及公司自身资金的来源稳定性。合作中由利率与汇率等市场因素所带来的担保风险是无法避免的。货币供给数量、通货膨胀比率、外汇流动走向等将对合作中的风险管理产生巨大影响。行业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金融政策变化上,金融行业内的技术与大环境变化以及政府对行业内的调控都会使得银行方面与担保公司的合作面临极大风险。

3. 信用风险。

当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全,信用大环境差,使得银行被迫采取较为低级的信用体系,使得众多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无法深入,间接影响了其发展,严重制约担保公司的规模化扩张与社会贡献力。

(二)微观层面

1. 行政干预风险。

整个担保行业仍存在极大政策指向性,行政干预的存在影响了担保公司与银行双方在项目运营中的独立性,为双边合作增加了许多风险。

2. 合作协议风险。

担保公司在实力上的差异,导致合作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失去协商话语权,被迫承担银行转移的风险,增加了自身的风险。

3. 运营与操作风险。

在风险管理上方面,无论商业银行还是担保公司,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人才缺乏都增大了双方合作的运营风险。而合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授权保证与直接征信方式的结合,使得整个操作中,既易引发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也易引发担保公司的资金与贷款风险。

三、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相关建议

(一)国家与政府层面

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尽管已出台《担保法》(1995)、《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但都没涉及到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与退出机制等内容,无法给担保机构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与支持。同时要加强监管与问责机制的建立,加大风险补偿金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资金补偿机制与多层再担保体系,做好政府的基础服务工作,保障担保企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层面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深与担保公司的合作,主动在授信倍率、保证金比率、资金门槛以及其他合作业务上为担保公司提供更多的便利,适当共享有关信用信息,主动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在项目运营全程中做好管理工作,保持对合作的担保公司资金流的追踪管理,引导其规范运营。

(三)担保公司

主动培养资深业务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寻求其他合作模式,丰富业务渠道,细分业务市场,降低企业风险。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完善担保服务,扩宽担保业务,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提高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同时要在担保项目开展过程中严格操作,避免增加多余的运营风险。

四、结语

无论哪种合作模式都无法完全避免风险,但可以通过政府、商业银行与担保企业的三合力,在政策、制度以及操作上尽量降低各类风险,从而促进担保企业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多便利。

摘要:担保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对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信用市场完善,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有重要作用,是当前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此类合作也存在诸多风险,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本文将初步探讨其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与现存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合作模式,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孔雷.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一般授信担保业务审查审批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2]郭晶晶,付睿嘉.我国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体系亟待完善[J].中国证券期货,2011(02).

[3]侍苏盼.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合作风险及防控[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6).

[4]钱震宁.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成效、问题及思考——基于对合肥农村城市商业银行的调研[J].华东经济管理,2009(10).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授信担保圈;风险防范

浙江是民营企业和商业银行集聚区域,经济金融高度活跃,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基于企业互保、连环担保、联保等担保方式提供的贷款,有力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当前处于经济下行期,企业资金链风险和担保链风险相互交织,导致担保圈风险不断形成、快速传导,区域性风险突出,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金融环境,如浙江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温州、绍兴区域,目前已成为银行不良资产重灾区。如何剖析担保圈风险、探讨防范化解措施,改善区域经济金融环境,成为政府、银行、企业当务之急。

一、授信担保圈风险的严重性

1.银行危害大

一是担保具有杠杆性。对外担保为或有负债,担保杠杆倍数往往被轻易放大。但当担保圈内被担保企业发生风险时,担保企业将承担担保责任,面临清偿风险。二是担保圈风险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担保圈风险远远大于资金链风险,会殃及抗经济周期企业。三是担保具有极强的传导性。担保圈内某个环节出险就有可能引发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且担保圈风险不是简单的风险加总,会随着担保圈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风险呈非线性暴发,危及区域金融安全。如:浙江某省分行去年发生不良贷款中80%为担保圈风险引发;某地一家银行有35个担保圈面临风险,贷款占比为20.17%;一家80多亿元授信企业产生风险后,经过三波传导,涉及担保企业30多家授信300多亿元,担保圈风险严重性可见一斑。

2.银行控制难

一是银行识别风险难,由于担保圈内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联保等形式交互使用,涉及企业户数众多,担保链长,保证关系错综复杂,银行难以掌控授信企业外围担保圈的风险情况。二是银行风险缓释难,当担保圈风险爆发,保证能力大大减弱,甚至为零,保证贷款实际上等同于信用贷款。三是再生性强破解难,由于担保圈内的企业户数、担保关系、担保金额、风险传导途径等均处于不断变化中,即使当时担保圈被破解,但随时都会发生已破解的担保圈重新连接。

3.银行化解难

一是清收贷款难,由于担保企业自身经营一般,又往往对外投资过大,资金链紧张,无力替被担保企业代偿债务或承接债务,担保企业承担担保责任意愿也会不断下降。二是强化担保难,银行发现担保圈风险,但企业已无法再提供新的增信措施,难以通过强化担保条件来缓释风险。三是资产处置难,在经济下行期,已很难找到风险资产的接盘者,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进程缓慢且处置后损失大大增加。

二、授信担保圈风险化解难的原因

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下降。经济下行期,很多企业由于前期过度扩张,过度负债,现金流日益短缺,抗风险能力大为削弱,更加无法承受因担保圈风险形成的或有负债压力。二是诚信意识缺乏。部分企业控制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面对需要代偿责任而轻率选择停业、跑路,对银行贷款采取不转贷、不付息等不配合的态度,甚至出现逃废债现象。三是银行经营理念不正确,前期银行过于追求高收益和规模扩张,导致其放宽了授信准入条件,放任了企业利用银行信贷资金盲目扩张和对外投资,尤其是房地产、矿产、股权投资,导致金融风险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集中爆发。

三、防范化解授信担保圈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1.银行方面

(1)树立正确的风险理念,坚守风险底线。一是加强对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及偿债能力的分析,切实把第一还款来源作为防范信用风险的关键,不能本末倒置,过于依赖第二还款来源。二是加强对担保圈的审核,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准确识别担保圈,将担保圈关系图谱及相关要求嵌入信贷全流程管理,并定期开展监测分析,防止担保圈风险前清后溢。三是加强对保证人的选择与管理,审慎判断保证人的担保能力,对集团关联客户保证实行统一管理,防止过渡担保;加强授信客户对外担保行为的管理,通过合同条款等方式,限制客户对外担保总量及担保企业数量。

(2)设计合理可行的产品方案,降低担保贷款比例。转变过度依赖保证以放大信用的方式,从资金需求与贸易背景契合度的本原出发,可采取国内保理,应收账款、仓储、专利权、排污权、收费权质押等产品,甚至信用方式,充分挖掘企业自身潜力,替代简单的保证方式来融资。

(3)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处置风险。根据各担保圈及风险企业的特征,分类灵活处置。对于出险企业的担保企业经营较好的,不能简单提高信贷标准、压减贷款额度,可以采取平移所担保的贷款、承担部分担保责任、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倒闭企业等措施,避免担保链无限扩大。对经营较差、甚至恶意骗贷的企业,应果断采取措施予以退出。对潜在风险隐患的,提前采取逐步压缩、变更担保、替换信贷产品、变更借款主体等方式,降低担保圈风险程度。

2.企业方面

(1)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一是资本运作和市场扩张要量力而行,防止过度融资。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负债承受能力、项目的風险和收益水平,采取稳健的方法进行融资。二是审慎对外担保,依据自身资产实力确定对外担保限额,并对被担保企业进行分析研究,不能盲目对外担保。三是合理处置风险,借款人和担保人都要切实增强承担、代偿债务的法律意识,发生担保圈风险后,要提高现金流创造能力,并采取盘活资产,缩减债务,加快瘦身,减少互保等措施。要主动与银行协商,寻求政府帮扶,接受监管。

(2)拓展多渠道融资模式。单一的融资渠道,既不利于企业降低用资成本,也会加大企业融资风险,要制定多渠道融资策略。除了常规银行融资模式外,还可以采取上市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吸引投资者入股,以及其他资本策略,合理规划企业资金来源,包括期限结构。

3.监管部门

金融办、人行、银监等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牵头协调、深度介入,引导银行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稳健发展。建立健全监管平台,完善各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债权银行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所有金融机构的实时联动、利益协调、共同进退,制定担保圈化解工作方案,形成统一的行动方案,按照企业爆发风险的可能性及损失大小,对客户进行筛查排序,实施名单式管理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客户要实施“一户一策”的风险处置预案,以达到化解担保圈风险的目的。

4.政府相关部门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4

银监会负责人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担保行业的规范整顿即将拉开序幕,这预示着一批不合规范的担保公司将被淘汰出局,这也说明担保行业存在诸多违规行为。虽然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在某方面解决了银行贷款的风险问题,但如果控制不当也会导致银行风险问题频出。如担保业内部暗藏不少黑幕,虽然监管部门早已制定了法规,但在逐利驱使下,很多担保公司依然“不务正业”,采用种种手段牟取暴利,这些易使把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转嫁到银行,另外,银行的自身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易导致风险的产生,如担保公司与银行勾结担保招摇撞骗等。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认清担保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暴露的问题加以回避和整改,防范可能出现的贷款风险。

一、担保行业乱象丛生

目前我国融资担保业处于初创期,行业内出现了较为极端的“异化”现象,担保行业存在着多数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弱,部分担保机构经营不规范,信用度不高、一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薄弱,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存在乱收费、与银行暗地勾结等黑幕,更有一批打着担保旗号的皮包公司四处行骗。

1、行业“异化”严重

一些大型担保公司发展较为平稳,管理也较为规范;但也有些企业挂着担保公司的牌子却不做担保业务,许多担保公司热衷于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甚至非法集资。部分担保公司为追逐利润,将注册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搞典当行和长期股权投资,或将主要的资源运用于委托贷款、投资等其他业务,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降低了承担保证责任的能力。

2、担保费用坐地起价

目前,担保公司的收费极不规范。调查结果表明,汽车消费信贷担保收费项目多又杂,各种项目合起来近十项,包括担保费、贷后管理费、公证抵押上牌费、保证金、续保押金、家访费、上门服务费、资料费等;此外,还存在收费项目不一致、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如有的叫贷后管理费,有的叫保证金;即使收费名称一样,收费标准也相差甚远。收费不规范的多是那些主做个人融资业务的担保公司,各种收费项目加起来至少有七八个,收费标准也极不统一。

3、以担保为名“招摇撞骗”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令禁止担保企业从事借贷、集资等行为,但目前很多担保公司都在一个实际控制人之下既从事担保,又从事借贷,看似两个独立的公司,实际上共同经营,风险隐患极大。此前,广西一个以10万元起家的担保公司总经理邵某就以和多家企业签订融资合作协议的形式,诈骗贷款保证金1600余万元,受骗企业涉及广西境内建筑、餐饮、农业、水利等行业。

4、银行与担保公司“勾结”

部分担保公司肆无忌惮的乱收费,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存在漏洞,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恐怕也与担保公司和银行间形成的灰色利益链有关。银行、中介机构、担保公司形成的一个利益链,有的人可能根本察觉不到其中的猫腻,即便事后发现问题,由于借贷者始终处于弱势一方,想要讨回公道也将举步维艰。

二、担保公司的违规问题影响银行信贷安全

1、部分担保公司存在实收资本不实以及股东抽逃出资和虚假出资的问题。目前一些担保公司存在注册资本没有足额到位,关联企业大量占用担保公司资金,甚至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现象,这对对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第二还款来源的安全性。

2、担保公司在银行交存的保证金部分或全部是由被担保人交纳,甚至弄虚作假提高贷款人的贷款额度向银行申请贷款,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掩盖了担保风险。按照规定,担保公司交存银行的担保保证金应该由担保公司交纳,但现实中,担保公司往往通过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提高贷款人的贷款额度,骗取银行的贷款,银行放款后,将部分资金给客户,并由客户交纳保证金,另一部分收于私囊。这种现象不但虚增了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增加被担保人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3、部分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计提不充分。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定,“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财政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部分担保公司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缺乏必要的风险准备。如出现担保赔付,由于其资金来源不足,无法履行保证责任。

4、部分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防范措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未使用反担保措施。建立反担保制度是担保公司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部分担保公司并没有采用反担保措施,增加了经营的风险。二是部分担保公司未建立评级体系,盲目担保。三是部分担保公司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对担保条件把握不严;还有少数从业人员在担保过程中违规操作,搞“人情担保”,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骗保,使担保公司的风险加大。

5、部分担保公司因经营范围广,主业不突出影响了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降低了承担保证责任的能力。一部分公司,他们打着担保公司的旗号,却没有做担保业务,而是进行着类似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和非法集资等业务,有的甚至直接行骗,增加了担保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认识和管理上存在缺陷

部分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担保公司所担保的信贷业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担保公司担保的风险认识不足。主观上盲目信赖担保公司保证担保的保障作用,认为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即使贷款企业无法清偿,也有担保公司对风险兜底,操作简便,风险为零。而对一些在贷款风险上具有较强分散和补偿作用的担保方式,则认为担保手续复杂,风险较大,一旦出风险,容易被追究责任,因而不愿办理相应的担保手续。

第二,在管理上,对担保公司保证限额的计算方法不尽合理;不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资本金的行为;对担保公司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占担保公司自身实收资本或净资产比例过高进行限制和制裁不到位;缺乏对担保公司资产结构和其担保能力之间存在的关系评估;不能及时对担保公司在其他银行的担保余额、担保倍数进行调查和限制。

第三,保证金管理不规范。在保证金账户的设置上,对担保公司保证金监管不够重视,没有将保证金纳入保证金专户管理,而是将保证金通过单位结算账户、个人活期储蓄账户或个人定期存单管理。对于担保公司存入的“保证金”也未签订质押合同或在合作协议中进行明确约定,一旦担保公司涉及诉讼,即使存放于保证金账户上的特定化的担保资金有可能被司法部门冻结和扣划,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同时,在担保公司恶意逃债或无力履约时,担保公司也可以随意支取资金,可能造成担保无效,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

4、在“保证金”账户的扣划上,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协议中一般都有关于对保证金扣收的规定,比如合作协议约定“借款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履行还款义务时,保证人应当自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3日内代为履行还款义务。保证人不足额履行代偿义务的,贷款人可以从保证人在贷款人任何机构开立的账户中扣收款项。”从上述约定看出,一旦借款人不履行义务,商业银行扣收担保公司保证金或其他账户时,有先行通知的义务。但从实际工作来看,部分银行在扣划保证金时因各种原因并未及时履行通知义务。

四、对与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合作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是要充分认识担保公司担保风险,审慎选择担保机构。由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并非是零风险,对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在选择贷款担保时,要把风险防范放在重要位置,审慎选择担保公司办理担保业务。在借款人能够提供足额有效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的情况下,只要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抵押担保规定的,应优先办理抵押(或质押)担保。

二是商业银行应当主动提示客户与担保公司合作中的风险。针对可能存在的担保公司不规范经营的情况,银行应尽到善意提醒义务,让客户享有知情权。可以考虑形成书面《风险提示书》等形式,以防客户受骗而影响银行的声誉。

三是严格保证金账户管理。担保公司应当开立专门账户用于存入个人贷款担保基金,与法人或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分开管理,实行专项存储、专户管理。贷款放款前担保公司必须有足额保证金存入专户,不得以各种名义向客户收取资金作为存入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商业银行应逐户建立监测台帐,每月将保证金账户余额及累计担保责任余额进行统计。

四是完善担保公司入围认证制度,坚持“名单准入、择优增补、动态监测、适时淘汰”的原则。在专业担保公司申请准入时,商业银行应当从担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经营现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审查,严把合作机构准入关。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5

致:XX事务所

为保证贵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真实、合法的核查报告,我们对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编制的《XX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表》涉及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作如下确认:

1、贷款客户委托担保业务(单)(具体如下):

2、2012年新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额(具体如下):

3、2012年年末在保责任余额(具体如下):

4、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我行资金运用情况:(如通知存款、委托贷款)

特此函告!

合作银行(盖章):

经办人: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6

二、业务办理流程

三、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措施

四、撰写授信调查报告

一、客户群的定位和拓展

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资源的竞争,对服务性行业而言,客户资源的竞争更是首当其冲。在目前民间借贷市场日益活跃,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日趋增多,经营产品较单一且雷同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拓展新客户,争抢市场份额,使公司能够保持高速、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客户结构的组成拓展客户的几点思路

(一)客户结构的组成根据一般担保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性质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金融救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拓展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中的优质企业,结构上以实体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

实体企业---工业企业(制造业、加工业等);

农业(绿色、环保农业)。

其他企业---第三产业(贸易、服务业等)

(二)拓展客户的几点思路

4、客户结构分类

(1)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的工业中小企业,有较频繁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如紧急贸易支付、银行转贷等;

(2)贸易、服务业

A:经营时间较长,信誉较高,有稳定的下游市场,在当地排名前列的贸易公司; B:知名品牌特约经销商(专业市场)、审计事务所;

C:同行业客户;

(3)临时性客户:验资或增资、投标保证等。

二、业务办理流程

(一)通过预授信形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给予客户一定的授信额度,额度可循环使用。目前本公司预授信主要是通过OA系统审批。

1.预授信的定义:预授信是按照公司管理守则的规定,借款客户符合我们公司的要求,经办业务员在取得客户完整的资料并签订合同后,在签订保证借款合同时给予客户一个最高额度的借款数额,最高额度是业务员根据公司业务守则的要求综合分析客户的综合实力来确定的一个数额。额度的期限也是根据客户的资产实力及综合状况确定的。该额度的期限可以是1年、半年、3个月。在该授信的额度内,借款客户在任何时点都可随借随还,但任何时点借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给予授信的额度。

2.预授信的优势

(1)预授信可缓冲借款时间与客户调查的冲突;

(2)预授信可给客户带来便利;

3.预授信的流程

客户面谈:业务员根据公司业务对客户定位的要求,通过交流大概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初次交流,初次交流的要掌握的内容有:

借款用途:借款用途是我们考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借款是一律不可操作的。

企业资产状况:企业总资产,净资产、年销售额状况的大体数据应在与客户交谈中得知。企业成熟度:企业是新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

产品类型及市场需求状况:企业是经营什么产品,是从事何种服务,通过产品分析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市场需求状况。

 个人资产状况 :个人资产也是证明该借款人综合实力的一项因素

家庭背景 :业务员可从交谈中了解客户的家庭成员的组成,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借款人的一种优势,我们也要作为其考核的因素。

(2)上门考察

通过与客户的基本交流,业务员了解了客户的概况,在交谈中有些不符合要求的业务员可直接回绝客户,有些是可以进一步了解与考察的,为进一步证实客户的情况,业务员必须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项目有:

厂房:厂房是否按标准化建设,布局是否合理。

机械设备:主要设备的数量及设备的新旧程度、运转状况。

职工人数:职工人数与厂房规模是否匹配,在职员工素质怎样?

生产流程:通过生产流程了解客户的经营方式。

存货:了解客户的仓库的存货存有量,过多的库存、无市场需求过期产品都认定为非正常企业。

凭证:通过凭证的查看了解客户的电费、水费的月消耗量,税费申报的数额、同时也可以看出银行的资金进出的流量。

提示:对以上几项内容业务员应用相机记录企业的真实状况。

(3)正侧面了解

通过社会关系了解借款人的品行:涉及赌、毒、黄等违法和有违社会正常价值观行为的都视为关注客户。

通过应收、应付账款的客户明细,如有熟悉的企业,可通过其了解供求关系及客户实力、信誉等。

通过借款人周围环境、同行业人了解借款人家庭成员状况:子女、父母、直属亲戚。通过“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查询该客户的信用及法律上的纠纷情况。如果在系统中查询有该客户的名单,业务员可将该信息打印出来,并作为推卸不给予办理的理由。通过侧面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借款人做出全面科学的判断,更有助于降低我们的业务上的风险。

(4)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整体实力与资产状况,业务员在上门考察时须用心记录以上的项目,通过记录的结果,业务部集中分析讨论该客户,论证其风险点。

(5)收集资料

通过上门实地了解情况及业务内部集中商议,如果客户基本符合要求,那么业务员可要求客户提交相应的资料,提交的资料为:

A、企业应提供的资料为:

营业执照及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结婚证、股东身份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开户许可证、贷款卡、完税凭证、水电费表、企业信用调查报告、法定代表人个人简历及企业简介、法人与股东学历证明、近三年年报表及近三个月的财务报表、相关科目明细、房产证、土地证、契证、董事会或股东会关于担保措施的决议原件、保证人资料、其他需要的提供的资料。

以上材料均须加盖企业公章(多页资料加盖骑缝章),由银行出具应加盖银行章。

B、个人应提供的资料为:

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

房产证、土地证,可以提供多套财产者从优考虑;

提供两个或以上的保证人,要求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无任何关联关系

在职人员提供收入证明一份;

最大现金流账户银行往来明细一份。

个人信用信息报告(银行出具)

(二)、单笔支用时要求客户提供相关依据,业务员核实资金用途的真实性,通过公司各级审批后,完成担保业务资金的划转。

客户授信通过后,根据客户需要的资金额,要求客户面签借款借据与借款凭证(第一次借款可以在签定合同的环节直接让客户签好借据),若客户无法当面签定,必须要求客户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借据。借据齐全后业务员就可在系统中提交单笔申请单,申请后打印出申请单据,并按级审核、签字确认,每位签字人员也将在系统中点击申请单以示审核通过。单据签好后业务员即可将申请单及借据交给客服部,由客服部安排资金、财务人员将资金划入借款人的账户中。

在签订借据时业务员一定得根据借款用途确定具体的借款期限,并在借据上填写清楚。

(三)业务检查与回访

业务员在办理好业务后,应经常回访并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运作的近况,掌握资金的动态,通过保后的回访与跟踪定期的做好回访记录并输入担保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担保期限友情的提示客户的到期时间,准备好担保结算的工作。

(四)业务结算

到期或者未到期前,客户有担保款归还我公司,业务员接到客户电话后,应再次提醒客户还款的路径,同时立即填写结算通知单,详细注明客户还款的信息。填写完毕将后业务员将信息提交给客服部,由客服部人员查询资金的到账情况并在系统中进行结算操作。业务员看到系统结算完毕后应再次电话回应客户,告知公司已收到还款。

三、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措施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又体现在不同的环节(主要是担保业务资金发放前和发放中),要求业务员具备较好的财务和金融知识,并熟悉银行信贷产品的申请和发放流程,以防操作风险。按照资金用途的不同和风险等级的分类,风险防控措施可具体细化为:

1、流动资金周转:无明确的资金用途,风险等级较高,主要是凭客户的信誉;

2、紧急贸易支付 :客户提出借款申请时,业务员要求客户提供相关依据,如合同等,或根据客户平时的经营情况,判断其用款的合理性,如果离预授信时间较长的,还需提供近期的资金明细和报表,无问题则在管理系统中录入担保信息,通过公司各级审核后发放;发放时业务员需跟踪监督客户的资金用途,要求客户将转入卡由业务员保管,并陪同客户将资金转入原材料供应方帐户;

3、银行转贷:银行转贷涉及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国内保理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等;

(1)流动资金贷款:与预授信时提供的银行借款明细对照,金额和期限是否一致,最主要的是通过银行人员(领导、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了解清楚对该客户将到期贷款是否准备续贷,如续贷则要了解审批的进度如何,大约在何时资金可到位。发放时业务员监督资金转入客户贷款银行帐户,并取得贷款扣款凭证。与银行客户经理保持联系,在银行贷款发放时,与客户一起去办理手续,确保资金尽快回笼。注意:贷款资金转出受银监会限制;联保联贷的续贷风险较大。

(2)国内保理:保理业务是流动资金贷款的一种补充形式,分为公开保理和隐蔽保理,目前银行大部份都是做隐蔽保理。保理业务到期企业需按转让给银行的应收帐款金额来还款。风险防控措施同流动资金贷款。

(3)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是针对融资性票据,为客户提供资金作承兑保证金(注意:如是承兑到期续签,我们不提供到期解付资金)。资金转出前,业务员需取得到期承兑解付的凭证,然后需全程跟踪客户办理承兑并贴现,将贴现资金归还公司。如当天不能贴现的,需将银行承兑汇票交由我公司保管。

(4)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不可转让,只可议付或到期托收。对该业务我们主要是针对融资性信用证,为客户提供资金作保证金,同时要确保收方能立即议付。从费用和风险可控角度考虑,收方客户最好是在本地区,或是关联客户,以便于操作。风险防控措施类似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业务。

4、各类投标保证:主要是工程投标、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等,对房地产项目土地拍卖须谨慎,最好是不要介入。

5、验资(增资)和银行存款:验资(增资)时业务员全程陪同,身份证、印章等全部由我们保管(外资验资如无把握慎入)。银行存款业务一般为时点,要求印鉴章、网银U盾交我公司保管。

四、撰写授信调查报告

撰写授信调查报告是本公司开展担保业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主要工作就是在按公司规定收集好客户的基本资料后,由业务经理根据对授信客户的实地调查情况和对客户提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照公司授信调查的六大要点形成一个客观、严谨、全面的客户调查报告,为公司各级领导的审批提供翔实的依据。

基本要点

1、客户基本情况:

(1)个人及配偶情况:年龄、任职经历、银行征信等 ;配偶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等;

(2)经营实体情况:企业名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股本结构、法人代表、经营范围、所属行业、经营场地和房产面积、主要机器设备、主要产品、上下游市场、主要财务数据(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应收帐款、存货等)、银行借款明细等;

2、授信用途:按风险从高到低来分类,可分为流动资金周转、紧急贸易支付、银行转贷(含银行所有信贷产品的到期续办业务)、各类投标保证业务、验资(增资)和银行存款业务。基本要点(续)

3、资金流 :公司主办银行及其他资金进出较频繁银行最近三个月的帐户明细、个人卡最近三个月的帐户明细,统计分析与销售是否匹配;

4、资产明细:公司、个人资产;

5、负责人印象 :在当地信誉、有无违法行为;公司和个人有无涉及诉讼案件(可通过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http://zhixing.court.gov.cn/search);

6、保证措施及保证人简介:共同借款人、保证人。

分析与结论

1、风险揭示与防控措施: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揭示出对该客户授信存在哪些风险,是否能有效控制风险,实际支用时如何控制风险。

2、授信额度是否与银行借款及临时性资金需求匹配,授信用途是否合理。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7

(一) 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担保。上市公司出现初期, 担保在证券市场并没有被引起太多的注意。配股再融资是上市公司的首选, 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如何保配以及募资投向改变的情况。但担保迅速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从公司肆意提款的机器。在被大股东占用资金的上市公司中, 绝大多数有着为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不规范担保的行为。

(二) 上市公司互相提供担保。2000年6月, 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后, 上市公司直接为大股东担保的现象骤然减少。但是, 上市公司担保并没有因此停住, 互保以及连环担保的问题紧接着开始凸现。在连环担保链中, 企业互保出现偿债风险时, 互保公司之间就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伤害的是包括银行在内的多方。

(三) 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现在,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将担保重心转移。为子公司担保, 已成为上市公司担保的新趋势。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 主要目的是帮子公司融资, 同时避免投资者的过多关注。虽然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本身属于一种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 但由于子公司涉及的产业发展前景经营状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子公司的偿债能力, 最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 所以警惕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样重要。

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 内部动因分析。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 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由大股东直接掌握, 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在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过程中, 有决定权的少数大股东的代理人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产生损害广大股东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这些大股东的代理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 往往会放松对被担保方资信、还贷能力等的审查。当由管理层代表股东进行担保业务的审查时, 一些具有极大风险的担保决策也能通过, 使得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得以产生。

2.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上市公司面临巨大风险的重要原因。许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尚未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许多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较低, 普遍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处理系统。部分上市公司风险责任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将担保风险与各责任人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因而出现了对担保风险放任自流的不谨慎和无人负责的状况。

3.信息不对称, 致使信息披露滞后。

从目前上市公司所暴露出的重大对外保证担保风险来看, 集中表现出两方面问题:一是对外保证担保事项没有经过法定决策程序, 而是由公司代理人越权担保;二是恶意隐瞒对外担保事项, 没有按规定及时披露。虽然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 要求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披露对外保证担保事项, 但由于效力层级的原因, 这些行政规章只可作为证券监管的依据, 不能作为判定合同是否有效的依据。许多公司正是利用这一制度缺陷, 故意迟报或瞒报对外担保信息, 这给担保“黑洞”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 外部动因分析。

1.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 惩罚机制亟待完善。

恶意担保之所以屡禁不绝, 这里除了因为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配套的监管措施跟不上之外, 还在于对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得不够, 由此导致违规者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 市场纷纷效仿。目前, 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违规处罚手段, 更多停留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开谴责和罚款上, 而这和违规收益比起来, 是小巫见大巫了。实践证明, 依靠行政手段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自律, 难以遏制恶意担保行为。

2.银行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 内部控制失败。

银行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失败应是企业担保控制失败滋生的土壤。在某种程度上, 银行在恶意担保中的责任应该更大, 它是结果发生的前提。在一个有担保方参与的完整的贷款过程中, 银行负有对被担保人和担保人资信情况实施全面调查的责任。而由于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片面地相信了上市公司这一“黄金客户”的信誉, 仅凭公开披露的信息甚至靠人情关系就签订了相关公司间的担保。正是银行的这种视而不见, 不仅使互保企业在劫难逃, 银行也只能独吞担保泡沫带来的苦果。

3.其他外部因素。

首先是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此外, 我国担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于恶意担保和滥用职权非法担保或恶意隐瞒相关信息给上市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 当事人或当权人和责任人几乎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 形成对控股股东权利的制约, 从而减少控股股东为谋取自身利益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在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时, 可以在降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同时, 引入新的大股东, 并使他们之间的持股比例相当, 从而形成大股东之间的有效的制衡机制, 以此来维护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

(二) 完善公司治理, 健全担保业务的过程控制。

健全担保业务的过程控制。要避免随意盲目担保给公司带来损失, 上市公司应完善公司治理, 对公司董事会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进行规范, 提高董事会成员的素质, 使董事会成员在担保的签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并建立关于担保的风险控制程序和制度, 规范担保业务, 使担保风险得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有效控制。

(三) 完善担保的信息披露。

对债务人的资信状况, 以及担保事项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充分分析, 并在有关公告中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披露要求, 及时、详尽地披露:公司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的原因、该或有负债产生的财务影响 (如无法预计, 应说明原因) 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四) 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和措施。

应从立法的角度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要有前瞻性和科学预见性, 不断完善和提高证券市场相关法规的有效性。此外, 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违规担保行为的惩处力度, 让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收益, 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以整治违规担保行为。

(五) 健全银行信用体系。

对担保风险的评估与防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要想彻底杜绝担保的风险, 迫切需要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上市公司防范担保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应该加强对寻求担保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偿债能力的调查、评估与监测, 减少盲目担保, 避免陷入“担保陷阱”,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征信、咨询系统。为建设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提供保障, 解决担保难、减轻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中心中介业务。

(六) 健全担保的相关法律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资金往来, 有效控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作出了相应规定。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资金往来。

参考文献

[1].刘兴龙.上市公司担保地雷随时可能引爆[N].证券日报, 2003

[2].欧群, 杨惠星, 余梅.上市公司连环担保危害大[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

[3].涂霖养.福建上市公司担保贷款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 2003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篇8

一、利用世行贷款的风险

(一)规模风险

无论是外债还是内债,举债额度都有一个安全界限。尽管各地方在举债数量上没有具体限定,但它必须与本地经济相协调。世行贷款资金一般只占项目所需资金的35%~50%,其余皆需内配。而世行贷款项目大部分是公益性的,内配资金对财政的压力很大,所以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是确定世行贷款规模的前提。通常情况下,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越是迫切,但由于地方财力所限,对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世行贷款,对不发达地区却往往难以充分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由于世行贷款的还款期限长,又有宽限期,在利用世行贷款的最初几年没有很大的还款压力,只还少许利息,但还款压力将在以后年份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利用世行贷款在规模上还要充分考虑风险的滞后性。

(二)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项目决策和经营管理中的失误,使得项目实际经营状况同预期目标出现偏差,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也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利益和偿还能力,并决定了其它经营风险的产生。由于世行贷款项目规模大,准备期长,再加上世行审批贷款时的严格程序,从立项到建成通常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其间市场需求、价格、原料供应等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动,所以考虑不长远的可行性研究很容易造成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期目标相脱节。

(三)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丧失预期利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持有或运用外汇,直接原因是汇率变动。世行贷款的外汇风险主要包括对外债务偿还风险和货币结算风险。前者是指项目地区借入世行提供的以外币计值的贷款,在还款期需要以本币兑换该种外币进行偿还,如这时该外币对本币的汇率上升,那么项目地区就要付出比外币资本借入时更多的本币,从而蒙受多付本币的损失。后者是指项目地区按世行要求进行国际采购和非贸易业务(如支付利息、工程发包、进口技术等)时以外币进行结算,在行为发生至结算期间,计价结算的外币汇率上升,则项目在到期付汇时就要付出比行为发生时更多的本币。

(四)政策风险

从宏观上说,政策的调整总是朝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但在微观上,它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有益。影响项目的政策因素主要有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不仅会影响项目产品的供给量,而且影响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以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相比其它风险来说,政策风险更具有不可预见性和难以抗拒性,容易引起管理者的忽视,但是它有时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不能对此疏忽。此外,世行贷款利用中还存在成本风险、财务风险、偿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二、防范世行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要加强各级政府的风险意识,完善项目决策体系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投资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引进外资特别是利用世行贷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市场资源配置失灵或缺陷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世行贷款,对于缓解我国国内资金不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世行贷款毕竟是一种外债,是一种以国家(政府)信誉担保的债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世行贷款风险的存在,强化债务风险意识,在运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数量上,把握好"度",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贷款投放、项目执行以及评估验收的预测和监督,尽可能降低风险,增加效益。

完善项目决策体系是降低决策风险的有效手段,为此应做到:

1.加强世行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世行贷款项目一般规模大、技术难度高。从项目的准备、申请、立项、分析、论证、实施到评估验收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确实做好调查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要拟定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制订工程预算报告,对有关工程量、单价、总投资、资金组成、效益分析等要作科学的、具体的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2.适当扩大地方利用世行贷款的自主权。目前我国世行贷款项目绝大部分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省财政厅指定安排的,这样不仅造成地方政府缺乏科学决策的主动性,而且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不怕用不好,就怕贷不到”,项目决策中功利成分高,科学成分少,世行贷款超规模和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适当扩大地方利用世行贷款的自主权,让责任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世行贷款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不违背世行贷款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项目实施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由地方政府主动选择最佳项目,经调查研究后拟定可行性方案交上级考核通过,并督促参与各方签定协议和责任状,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二)采取措施切实防范外汇风险

1.由省或中央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外汇,对项目地区则一律转贷人民币。要防范外汇风险,就必须要对外汇的变动有充分的认识,并有能力、有条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我国,区、县一级项目地区由于财政、金融机构规模小,缺乏专业人才,往往难以准确预测汇率动向,并采取有效的金融交易手段防范外汇风险,而省、市或中央财政部门有能力成立专业机构或委托银行管理外汇,能够掌握汇率变动的相关信息,较准确地预测未来汇率动向,并采取相应方式避险。更重要的是统一管理外汇可以充分利用配对管理的避险方式,大大降低防范外汇风险的成本。同时这种统一管理外汇的方式还可以使省或中央财政部门集中大量外汇,选择合适稳定的投资方式进行保值增值。

2.选择合适的防范方法。外汇风险的防范方法包括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权交易和外币配对管理等。以外币配对管理为例:所谓外币配对管理,是指某一交易主体(可以是世行贷款项目区的各级财政部门)不将各种外币收入转换成本币,而把这些外币全部存放到外币户里,作为外币支付用款使用。也就是说可以将某一项目报账取得的外币收入,甚至其他方式(出口、发行外债)取得的外币收入,偿还该项目的到期本息。这样就不需要买卖两个方面的外汇交易,由此节省了银行的手续费买卖汇差,同时可以抵消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差收益以此防范外汇风险。外币配对管理可由省市财政的相关部门或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进行操作。

(三)加强资金管理,用好世行贷款资金

1.财政部门应参与世行贷款资金运用的全过程,通过财务核算和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随时审查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要建立以债务为主体,借用还、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规范转贷和担保模式,层层签定贷款转贷协议,将债务逐一落实到最终用款人。

3.在项目执行中及时落实、分割债务。对项目单位的每一笔提款报账资金,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对中央、省集中采购的物资设备、聘请咨询专家和出国培训考察等事均应由项目市县财政部门确认并对承担费作出承诺,防止用钱与还款脱节。

(四)建立偿债基金,防范偿债风险

偿债基金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掌握的专门用于偿债的周转性机动资金,当项目单位出现一时性的对外偿付困难时,可从偿债基金中先行垫付,以维护国家的信誉。按照财政部的规定,使用世行贷款应建立偿债基金,并按贷款规模的7%~15%比率提取,以便在贷款项目还款出现困难时垫付还款,既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又降低了偿债的风险。

(五)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 篇9

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

前言

担保业是一个风险行业,尤其是融资担保,只有创建完备的担保体系,完善担保业务程序和规则,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审核和担保业务分离,建立保证前的审核制度和贷款放款后的监管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降到最低,担保公司才有生命力。为化解和降低项目的风险,获取安全稳定的回报,创建如下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章 风险管理模式

根据担保公司的业务特点,建立如下风险管理模式。

1、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

组成专业化业务队伍,业务人员主要由金融专业、财务专业及法律专业人员组成;由项目经理对项目从业务谈判、签订合同、贷后跟踪至合同终止手续形成全过程控制。

2、成立监管部

制定具体的业务规则和步骤和业务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关系,按照规则对担保项目进行保证前审查和保证后的监管,提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通过对项目的档案管理,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和发现担保项目的隐患,健全预警机制;与业务部共同制定解救措施。

3、建立评审会制度

评审会重要的职责是对担保业务从行业上、公司发展方向上、额度上进行把关,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拿出决策性意见,最后由总经理批准,当担保金额大于1000万时,由总经理报与董事会决策。

4、由董事会和监事会对担保项目进行稽核。

第二章 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规范业务体系

1、建立一套专业化的、规范化的、程序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担保业务高效率并且规范;

2、担保项目的选择:制定提供担保项目的要求;担保公司和银行进行合作,由合作银行向担保公司推荐项目,向准备上市的公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经营稳健的公司提供担保。

3、制定担保公司标准法律合同文本。

4、遵循专业化的担保业务程序

业务部接洽业务评审会决策 完成各种法律手续和合同提供保证 监管解除担保责任 合同终止15、保费的收取:根据行业的风险系数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制订保费收取标准,在贷款资金启用前一次性收取。

6、建立规范的监管内容和步骤。

二、担保保证前的风险控制

1、业务部按照监管部制定的程序和事项要求,完善所需文件。

2、业务部作出初步分析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项目前景、信用、法定代表人简历、还款来源、反担保物的变现性、行业、企业在行业的地位及风险进行分析,并作出初步结论。

3、以上内容经监管部复核后报评审会进行审议。

4、业务部落实并反馈评审会和监管部门提出的相关问题。

5、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项目的风险,由业务部和监管部共同订立监管措施。

6、由业务部签订《委托担保合同》、《反担保抵押或质押合同》、《监管协议》等法律文件,务必载明以下重要条款。

(1)提供保证前,必须落实反担保或对方的各种承诺,确保担保公司处于主动;

(2)担保合同中约定:担保公司在发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或外部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有权提前处置抵押物或提前向贷方还贷;

(3)对于《担保法》中要求作登记手续的抵押或质押物必须作登记,登记、保险、公证手续可在银行放贷之后次日起,资金启用之前办理完毕;

(4)以经营权作反担保物的,业务部须对该经营权作一个价值分析报告;反担保的分析报告获评审会的讨论通过。

(5)以信用作反担保的,须对反担保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并获评审会通过。

(6)落实监管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7、在完成以上工作后,担保公司对外签订保证合同。

三、提供保证后的风险控制

1、严格按《监管协议》条款执行,定期制定监管分析报告,加强银行贷款后的监管力度,定期向银行提供报告,使担保公司业务不只是承担银行贷款业务的担保业务,而且成为银行业务的延伸和完善。

2、定期核实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并及时报告说明。

3、银行放贷前在贷款银行设立监管帐号,由担保公司出具人名章印鉴,贷款资金全部进入监管帐号。

4、贷款单位提出用款使用计划,并由担保公司进行确认。

5、贷款企业每月向担保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项目进展报告及各帐号的现金表。

6、由业务部和监管部共同对项目进行日常检查。

(1)监管部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2)根据项目的需要,担保公司委派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日常工作;

(3)根据项目的需要,外地的贷款企业,担保公司可与当地的会计事务所合作,由会

计事务所按照担保公司的指令参与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并按月交予担保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出现情况及时报告担保公司。

7、健全预警制度

(1)由监管部根据贷款的周期和资金情况,定期对所担保的企业的财务报表、资金流量、项目情况编写项目的监管分析报告,及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及时与业务部沟通,报告总经理和监事会。

(2)报对非财务因素的风险分析,如政策风险、法律责任、还款意愿等。

(3)贷款到期前三个月,对担保项目进行一次专题评审会议。

8、在贷款到期前一个月,督促借款企业准备还贷资金。

四、对贷款后的项目风险分类和处置

参与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按照风险程序将融资担保业务划分为不同档次,分为大类:

1、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再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4、可疑:借款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10

甲方: 乙方: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甲乙双方就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订立本协议,以共同遵守。第一条

甲方是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金融机构;乙方是依法设立,经国家有关机构核准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机构。本协议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乙方为在甲方融资借款的被担保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当被担保人违约时,由乙方承担约定的担保责任的担保方式。

第二条

被担保人是指在甲方所辖机构开立存款账户且向甲方申请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第三条

乙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为:

(一)贷款担保;

(二)项目融资担保;

(三)票据承兑敞口担保;

(四)保函担保;

(五)其他融资性担保。

第四条

乙方的评定级别为

,保证金缴存额度为

,总担保授信额度为

,单户最大担保额度为

,保证金放大倍数为

。甲方可根据业务合作情况随时调整乙方的保证金缴存额度、总担保授信额度、单户最大担保额度和保证金放大倍数。

第五条

乙方在甲方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在甲方的保证金余额与保证金放大倍数的乘积且不得超过本协议中明确的总担保授信额度。乙方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且不得超过本协议约定的单户最大担保额度,乙方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5%,乙方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乙方在河北省农信系统内的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倍,乙方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六条

乙方对被担保人与甲方签订的主合同项下的所有债务以及甲方为实现债权的一切费用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第七条

乙方在甲方开立结算账户和保证金专户。开展业务之前要按照约定将保证金存入保证金专户。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支用和划转保证金专户的资金。

第八条

乙方提供担保的被担保人不能按约定期限归还贷款本息时,甲方应于逾期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在收到通知10个工作日内履行代偿责任。乙方未主动代偿的,甲方将暂停与乙方合作并有权直接扣划乙方任一账户资金用于偿还被担保人的到期债务。扣划不足部分由乙方继续按保证合同约定履行保证责任。甲方扣划代偿资金后,若乙方在甲方开立的保证金专户余额低于本协议约定的保证金缴存额度,乙方须在10个工作日内补足约定的保证金数额。

第九条

乙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和管理。

第十条 乙方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仅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除上述投资外,其他自有资金均应以货币资金形式存放金融机构。

第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甲方有权终止与乙方的合作:

(一)乙方在甲方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其在甲方保证金余额与保证金放大倍数的乘积或超过本协议中明确的总担保授信额度;

(二)乙方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其净资产10%或超过本协议约定的单户最大担保额度,乙方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其净资产的15%,乙方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乙方在河北省农信系统内的担保总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倍,乙方在各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总额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三)乙方在甲方存入的保证金出现不足,且在本协议约定期限内未及时弥补;

(四)国家有关部门停止乙方融资性担保业务;

(五)乙方未按规定比例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或保证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未按规定使用;

(六)乙方提供虚假资料、隐瞒重大不利消息的,或为取得担保资格采取其他欺骗手段。

(七)甲、乙双方发生重大分歧,且不能获得解决;

(八)其他将危及甲方债权安全的因素。

第十二条

甲方与乙方终止合作关系后,乙方在甲方的保证金余额大于乙方未到期担保责任余额本息总额的,可办理保证金支取和划转手续。

第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乙方不承担担保责任:

(一)甲方允许被担保人转让债务未经乙方书面同意;

(二)甲方允许被担保人变更主合同未经乙方同意;

(三)甲方允许被担保人延长偿还期限而未经乙方书面同意;

(四)甲方与被担保人双方串通,采取欺诈手段骗取乙方提供担保。

第十四条

本协议的解除和终止,不影响甲乙双方已签订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应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甲、乙双方应定期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及时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任何一方不得推诿。第十六条

甲方承诺:

(一)甲方积极协助乙方做好担保前的各项调查工作;

(二)当乙方履行代偿责任后,甲方协助乙方对被担保人进行追偿。第十七条

乙方承诺:

(一)接受甲方对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的监督检查;

(二)每季度向甲方提供财务报表、对外担保明细、对外投资明细、开户银行账号等财务信息及担保责任余额、代偿率、损失率等财务指标;

(三)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协议确定的担保额度告知甲方;

(四)出现下列情形时,及时书面通知甲方:

1、股权变化、分立合并、资产出售;

2、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住所地发生变更;

3、出现乙方作为被告的仲裁、诉讼;

4、其他经营管理、财务方面的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甲、乙双方可以相互推荐信用等级较好、符合国家信贷政策的客户,可以各自独立或联合开展客户评价和调查工作,贷款决定权在甲方,担保决定权在乙方。乙方可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同时应将反担保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甲方。

第十九条

甲、乙双方应自觉遵守本协议和具体项目保证合同中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如有违反,即视为违约,违约方须按本协议和保证合同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条

本协议是甲、乙双方合作的基本框架,业务合作的具体事项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具体保证合同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保证合同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协议到期后如需延期,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二十二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同等法律效力。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 日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 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成因 防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人工网点在柜面业务操作中由于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的不完备,或由于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既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商业银行联系客户和其他银行、从事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渠道。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预期危害严重、影响较广、管理难度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的银行内生风险,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问题

1.对操作风险认识偏差

(1)操作风险不重要。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会被认为操作风险不重要,从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2)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很多人认为柜面操作风险就是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造成的损失比较低。但事实上,操作风险对外造成的影响却很深远,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毁损巨大。

2.对操作风险认识错误

(1)操作风险即为操作性风险。将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全部归咎于柜面人员操作不当,重视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操作风险管理,忽视了高层人员的管理。

(2)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业务调查、监测、评价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风险控制过度依靠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

(二)人员问题

1.相关业务人员素质较低

(1)柜面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部分柜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廉洁自律,会因个人的私欲而用职务之便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领导阶层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这些行为都会给银行造成风险。

(2)柜面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部分银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知识和技能薄弱,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3)操作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复杂,需要业务熟练、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操作风险(1)蒙牛的企业文化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正是蒙牛前任总裁牛根生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使蒙牛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创造了“蒙牛速度”、“蒙牛奇迹”。蒙牛本着为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与客户、员工、股东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共成长的使命,不断追求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品企业阳光、高尚、责任、创新。员工受蒙牛文化的感染,首先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蒙牛为全国提供近三分之一的液体奶、酸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其次员工认为应当共同努力成为高尚的企业,把自身价值同消费者的健康、营养与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和奶农、消费者、所有合作伙伴水乳交融,生产安全、优质、健康的产品;最后,所有蒙牛人认为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提倡诚信、感恩、敬业、廉洁等优秀的做人品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人员激励,增进雇佣关系

通过把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的利益,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激发其为实现企业远景工作的热情。“我与蒙牛共生存,蒙牛与我共发展”这是蒙牛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它代表着蒙牛对员工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出的郑重承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一向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这份信阳市的蒙牛懂的奖励员工、激励员工。蒙牛使员工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温暖。

五、展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工作要以创立雇主品牌为出发点,对外提高雇主在目标人才市场上的吸引力,对内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忠诚度和敬业度。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心倾斜、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加强西部地区的雇主品牌建設意义重大。建设优秀的内蒙古地区雇主品牌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加强内蒙古地区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雇主品牌与产品、服务品牌有机协调、统一起来,雇主品牌才能成为企业品牌的有效增强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泽保.打造雇主品牌: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学习论坛, 2010(10):49- 52.

[2] 黄维德.打造雇主品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新战略[J].中国人才,2004(2):72- 73.

[3] 刘尚鑫,郑敏,顾海英.塑造企业雇主品牌,企业管理,2010.

[4] 彭攀攀. 基于目标员工前雇主品牌资产评沽. 人才开发,2008(11):14- 16.

[5] 吕振奎,郭庆.激情员工理论与现代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09(29):69- 71,76.

[6] Will Ruch, How to keep your best talent for walking out the door,Dynamic Business Magazine, 2001(5).

[7] 利比·萨廷,马克·舒曼著,邱绪萍译.雇主品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and Karg, R F, Employer- of- 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33(4),13- 20.

[9] Michael T Ewing, Leyland F Pitt, Nigel M de Bussy, and Pierre Berthon,Employment brand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 21(1),

上一篇:每天一段励志的话下一篇:昭阳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