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赏析
对于史铁生,我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然而对其作品也就只读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命若琴弦》。直到我从一名师范学校的老师转成一名高中教师,带着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学习了《我与地坛》两个片段,我才被他彻底地征服了。对于史铁生及其作品,我一直是拒绝的,觉得一个残疾人的文章,必然自怨自艾,带着自己身体残疾的深深烙印,不能从正常人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问题。所以,每次打开高中语文课本,翻到《我与地坛》时,我都毫不犹豫地掀了过去,不愿意让视线稍作停留。直到有一天,那本书上所有的文章都读遍了,又无其它可读的书,百无聊赖中,实在无事可做,只好掀到那篇文章,极不情愿地看去。一看之下,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文中作者对待失落的沉静态度,对苦难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宛如一阵清新的风,轻轻拂过心田,在我的心头荡起久久不息的涟漪。
文章开篇写“我”与地坛的相遇。这是一场不平凡的相遇。一个濒临绝望的年轻人与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相遇了,一个在青春花季忽然残废了双腿,一个曾经琉璃朱瓦,玉砌雕阑,如今却朱红剥落,断壁残垣横陈。有过同样喧嚣的过去,都遭遇着同样失落失意的现在,弥漫在“我”与地坛间的是淡淡的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味道。不一样的是,虽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不同的内蕴与气质。一个烦躁,一个沉静,一个逃避,一个从容。由此注定这是一次最为倾心的相遇。作者说有一种宿命的味道。他家离地坛很近,自从他的祖母年轻时带着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地坛不远的地方,中间搬过几次家,可越搬离地坛越近,所以作者认为:“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等了四百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千年难逢的一次相遇,如同步履艰难辛酸疲惫的浪子邂逅了优雅大度铅华尽褪的女人,心仪与欣赏紧跟着相遇的脚步不动声色地溶入心中。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相遇的镜头吧:“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接下来写我与地坛的相识相伴,相知相溶。地坛于“我”已不是简单的一座荒废的古园,不是冰冷的非生命的存在,它是良师,是挚友,是母亲。
园中的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珠,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存在的坦荡而自在,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索索片刻不停。”满园子的生物就这样执著热烈地生活着,有滋有味的存在着,动物和植物们尚且充满生命的活力,作为万物灵长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思索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由此我又进一步想到:“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他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作者的眼睛中,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它再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了。死都不可怕了,那么相对于死,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自身的残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在这样不断的思索中,“我”才由失意走向振奋,由烦躁走向沉静,由脆弱走向坚强,由年轻走向成熟,地坛教会“我”宗教般地通过它走向令一个世界。
地坛不单单像良师般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让我受到许多人生启迪,它更像一个挚友,时时刻刻陪伴着我。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那个园子,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没处可去时,我便一天到晚耗在园子里,跟上、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来。”“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我的车轮印。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都亮起月光。”不是点头之交的朋友,是亲密无间融洽非凡的伙伴,如爱人,似母亲,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它有没有好的心境,它都会静静地陪伴“我”,默默地注视“我”,无言地容忍“我”。让我在无私的爱的沐浴下一点点成熟与坚强。这种没有任何嫌隙的完美境界是现实中的朋友很难做到的。
从第一次走进地坛,到现在拿起笔描述它,时光流转间,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十五年来,地坛变了很多,它被不理解它的人肆意地雕琢着,唯一不变的是园子中到处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气息。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高歌的雨燕,雪地上孩子的脚印,骤雨初降园中时,空气中弥漫的清纯的草木和泥土气息,霜打的落叶的味道,这些永恒与瞬间,鲜明与深刻,博大与纤细,沉静与涌动的,展示的无不是生命的律动与激荡,诉说的无不是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静静地读着这些文字,我在作者的文章中思索着、感动着,感叹着只有他那样非同一般的经历,才有了如此博大深刻的感受与感悟,正常人穷其一生是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2、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3、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4、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5、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6、时间的伟大在于它永远能自圆其说。
7、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人度化了佛祖。
8、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
9、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10、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11、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12、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展,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13、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14、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面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
15、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
16、世界上的人很多,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又很小,一个个小世界大约只在务实之际有所相关,一旦务虚,便很可能老死难相理解。
17、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赏析: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
18、命运而言,休论公道。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
19、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
20、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21、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22、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23、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24、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她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回降临的节日。
25、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26、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27、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28、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就意味着恐惧。上帝用这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上帝原是要给我们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29、大脑做不到心灵所能做到的一切。心灵比大脑广阔得多,深远得多,复杂得多。
30、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2、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3、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
4、要是一个人做梦,到死都没醒,你说,这梦还能算梦吗。
5、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6、树叶柔和爽朗的呼吸,诗人一路吹着口哨回家,一路踢着石子妙想联翩,感到夕阳和晚风自古多情,自己现在和将来都是个幸福的人。
7、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
8、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
9、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10、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常要在各种表格上填写籍贯,有时候我写北京,有时候写河北涿州,完全即兴。写北京,因为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约死也不会死到别处去了。写涿州,则因为 我从小被告知那是我的老家,我的父母及祖上若干辈人都曾在那儿生活。查词典,籍贯一词的解释是:祖居或个人出生地。――我的即兴碰巧不错。
可是这个被称为老家的地方,我是直到46岁的春天才第一次见到它。此前只是不断地听见它。从奶奶的叹息中,从父母对它的思念和恐惧中,从姥姥和一些亲戚偶尔带来的消息里面,以及从对一条梦幻般的河流――拒马河――的想象之中,听见它。但从未见过它,连照片也没有。
奶奶说,曾有过几张在老家的照片,可惜都在我懂事之前就销毁了。
46岁的春天,我去亲眼证实了他的存在;我跟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起,坐了几小时汽车到了老家。涿州――我有点儿不敢这样叫它。
涿州太具体,太实际,因而太陌生。而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与一个实际的地点相距太远。我想我不妨就叫它Z州吧,一个非地理意义的所在更适合连接起一个延续了 46年的传说。
然而它果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有残断的城墙,有一对接近坍圮的古塔,市中心一堆蒿草丛生的黄土据说是当年钟鼓楼的遗址,当然也有崭新的酒店、餐馆、商厦,满街的人群,满街的阳光、尘土和叫卖。
城区的格局与旧北京城近似,只是缩小些,简单些。中心大街的路口耸立着一座仿古牌楼(也许确凿是个古迹,唯因旅游事业而修葺一新),匾额上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州。
中国的天下第一着实不少,这一回又不知是以什么()为序。
我们几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街巷。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路指指点点感慨万千:这儿是什么,那儿是什么,此一家商号过去是什么样子,彼一座宅院曾经属于一户怎 样的人家,某一座寺庙当年如何如何香火旺盛,庙会上卖风筝,卖兔爷,卖莲蓬,卖糖人儿、面茶、老豆腐……庙后那条小街曾经多么僻静呀,风传有鬼魅出没,天 黑了一个人不敢去走……城北的大石桥呢?
哦,还在还在,倒还是老样子,小时候上学放学他们天天都要从那桥上过,桥旁垂柳依依,桥下流水潺潺,当初可是Z州一处着名的景观啊……咱们的小学校呢?在哪儿?那座大楼吗?哎哎,真可是今非昔比啦……我听见老家在慢慢地扩展,向着尘封的记忆深入,不断推新出陈。往日,像个昏睡的老人慢慢苏醒,唏嘘叹惋之间渐渐生气勃勃起来。历史因此令人怀疑。循着不同的情感,历史原来并不确定。
一路上我想,那么文学所求的真实是什么呢?历史难免是一部御制经典,文学要弥补它,所以看重的是那些沉默的心魂。
历史惯以时间为序,勾画空间中的真实,艺术不满足这样的简化,所以去看这人间戏剧深处的复杂,在被普遍所遗漏的地方去询问独具的心流。我于是想起西川的诗:
我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苏醒
……
我阅读一个家族的预言
我看到的痛苦并不比痛苦更多
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
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
我的老家便是这样。涿州,一向都在沉默中。
但沉默的深处悲欢俱在,无比生动。那是因为,沉默着的并不就是普遍,而独具的心流恰是被一个普遍读本简化成了沉默。
汽车缓缓行驶,接近史家旧居时,父亲、伯父和叔叔一声不响,唯睁大眼睛望着窗外。史家的旧宅错错落落几乎铺开一条街,但都久失修整,残破不堪。
“这儿是六叔家。”
“这儿是二姑家。”
“这儿是七爷爷和七奶奶。”
“那边呢?噢,五舅曾在那儿住过。”
……
简短的低语,轻得像是怕惊动了什么,以致那一座座院落也似毫无生气,一片死寂。
汽车终于停下,停在了“我们家”的门口。
但他们都不下车,只坐在车里看,看斑驳的院门,看门两边的石墩,看屋檐上摇动的枯草,看屋脊上露出的树梢……伯父首先声明他不想进去:“这样看看,我说就行了。”
父亲于是附和:“我说也是,看看就走吧。”
我说:“大老远来了,就为看看这房檐上的草吗?”
伯父说:“你知道这儿现在住的谁?”
“管他住的谁!”
“你知道人家会怎么想?人家要是问咱们来干嘛,咱们怎么说?”
“胡汉三又回来了呗!”我说。
他们笑笑,笑得依然谨慎。伯父和父亲执意留在汽车上,叔叔推着我进了院门。
院子里没人,屋门也都锁着,两棵枣树尚未发芽,疙疙瘩瘩的枝条与屋檐碰撞发出轻响。叔叔指着两间耳房对我说:“你爸和你妈,当年就在这两间屋里结的婚。”
“你看见的?”
“当然我看见的。那天史家的人去接你妈,我跟着去了。那时我十三四岁,你妈坐上花轿,我就跟在后头一路跑,直跑回家……”
我仔细打量那两间老屋,心想,说不定,我就是从这儿进入人间的。
从那院子里出来,见父亲和伯父在街上来来回回地走,向一个个院门里望,紧张,又似抱着期待。街上没人,处处都安静得近乎怪诞。
“走吗?”
“走吧。”
虽是这样说,但他们仍四处张望。
“要不就再歇会儿?”
“不啦,走吧。”这时候街的那边出现一个人,慢慢朝这边走。他们便都往路旁靠一靠,看着那个人,看他一步步走近,看他走过面前,又看着他一步步走远。
不认识。
这个人他们不认识。这个人太年轻了他们不可能认识,也许这个人的父亲或者爷爷他们认识。起风了,风吹动屋檐上的荒草,吹动屋檐下的三顶白发。
已经走远的那个人还在回头张望,他必是想:这几个老人站在那儿等什么?
离开Z州城,仿佛离开了一个牵魂索命的地方,父亲和伯父都似吐了一口气:想见她,又怕见她,哎,Z州啊!老家,只是为了这样的想念和这样的恐惧吗?
汽车断断续续地挨着拒马河走,气氛轻松些了。父亲说:“顺着这条河走,就到你母亲的家了。”
叔叔说:“这条河也通着你奶奶的家。”
伯父说:“哎,你奶奶呀,一辈子就是羡慕别人能出去上学、读书。不是你奶奶一再坚持,我们几个能上得了大学?”
几个人都点头,又都沉默。似乎这老家,永远是要为她沉默的。
我在《奶奶的星星》里写过,我小时候奶奶每晚都在灯下念着一本扫盲课本,总是把《国歌》一课中的“吼声”念成了“孔声”。
我记得,奶奶总是羡慕母亲,说她赶上了新时代,又上过学,又能到外面去工作……拒马河在太阳下面闪闪发光。他们说这河以前要宽阔得多,水也比现在深,浪也比现在大。他们说,以前,这一块平原差不多都靠着这条河。他们说,那时候,在 河湾水浅的地方,随时你都能摸上一条大鲤鱼来。他们说,那时候这河里有的是鱼虾、螃蟹、莲藕、鸡头米,苇子长得比人高,密不透风,五月节包粽子,米泡好了 再去劈粽叶也来得及……母亲的家在Z州城外的张村。那村子真是大,汽车从村东到村西开了差不多一刻钟。拒马河从村边流过,我们挨近一座石桥停下。
这情景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课书:拒马河,靠山坡,弯弯曲曲绕村过……父亲说:就是这桥。
我们走上桥,父亲说:看看吧,那就是你母亲以前住过的房子。
高高的土坡上,一排陈旧的瓦房,围了一圈简陋的黄土矮墙,夕阳下尤其显得寂寞,黯然,甚至颓唐。
那矮墙,父亲说原先没有,原先可不是这样,原先是一道青砖的围墙,原先还有一座漂亮的门楼,门前有两棵老槐树,母亲经常就坐在那槐树下读书……这回我们一起走进那院子。院子里堆着柴草,堆着木料、灰砂,大约这老房是想换换模样了。主人不在家,只一群鸡“咯咯”地叫。
叔叔说:“就是这间屋。你爸就是从这儿把你妈娶走的。”
“真的?”
“问他呀。”
父亲避开我的目光,不说话,满脸通红,转身走开。我不敢再说什么。
我知道那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不能忘记的痛苦。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妹妹曾跟随父亲一起去给母亲扫墓,但是母亲的墓已经不见,那时父亲就是这样的表情,满脸通红,一言不发,东一头西一头地疾走,满山遍野地找寻着一棵红枫树,母亲就葬在那棵树旁。
我曾写过:母亲离开得太突然,且只有 49 岁,那时我们三个都被这突来的厄运吓傻了,十年中谁也不敢提起母亲一个字,不敢说她,不敢想她,连她的照片也收起来不敢看……直到十年后,那个清明节,我们不约而同地说起该去看看母亲的坟了;不约而同――可见谁也没有忘记,一刻都没有忘记……我看着母亲出嫁前住的那间小屋,不由得有一个问题:那时候我在哪儿?那时候是不是已经注定,四十多年之后她的儿子才会来看望这间小屋,来这儿想象母亲当 年出嫁的情景?1948年,母亲19 岁,未来其实都已经写好了,站在我 46 岁的地方看,母亲的一生已在那一阵喜庆的唢呐声中一字一句地写好了,不可更改。
那唢呐声,沿着时间,沿着阳光和季节,一路风尘雨雪,传到今天才听出它的哀惋和苍凉。
可是,19岁的母亲听见了什么?19岁的新娘有着怎样的梦想?19岁的少女走出这个院子的时候历史与她何干?她提着婚礼服的裙裾,走出屋门,有没有再看看这个院落?
她小心或者急切地走出这间小屋,走过这条甬道,转过这个墙角,迈过这道门槛,然后伫足,抬眼望去,她看见了什么?
啊,拒马河!拒马河上绿柳如烟,雾霭飘荡,未来就藏在那一片浩渺的苍茫之中……我循着母亲出嫁的路,走出院子,走向河岸,拒马河悲喜不惊,必像四十多年前一样,翻动着浪花,平稳浩荡奔其前程……我坐在河边,想着母亲曾经就在这儿玩耍,就在这儿长大,也许她就攀过那棵树,也许她就戏过那片水,也许她就躺在这片草丛中想象未来,然后,她离开了这儿,走进了那个喧嚣的北京城,走进了一团说不清的历史。
我转动轮椅,在河边慢慢走,想着:从那个坐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少女,到她的儿子终于来看望这座残破的宅院,这中间发生了多少事呀。
我望着这条两端不见头的河,想:那顶花轿顺着这河岸走,锣鼓声渐渐远了,锁呐声或许伴母亲一路,那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她是怎样的心情?
一个人,离开故土,离开童年和少年的梦境,大约都是一样――就像我去串联、去插队的时候一样,顾不上别的,单被前途的神秘所吸引,在那神秘中描画幸福与浪漫……如今我常猜想母亲的感情经历。父亲憨厚老实到完全缺乏浪漫,母亲可是天生的多情多梦,她有没有过另外的想法?从那绿柳如烟的河岸上走来的第一个男人,是 不是父亲?在那雾霭苍茫的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是不是父亲?甚至,在那绵长的锁呐声中,有没有一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 人?还有,随后的若干年中,她对她的爱情是否满意?
我所能做的惟一见证是:母亲对父亲的缺乏浪漫常常哭笑不得,甚至叹气连声,但这个男人的诚实、厚道,让她信赖终生。
母亲去世时,我坐在轮椅里连一条谋生的路也还没找到,妹妹才十三岁,父亲一个人担起了这个家。
二十年,这二十年母亲在天国一定什么都看见了。二十年后一切都好了,那个冬天,一夜之间,父亲就离开了我们。
他仿佛终于完成了母亲的托付,终于熬过了他不能不熬的痛苦、操劳和孤独,然后急着去找母亲了――既然她在这尘世间连坟墓都没有留下。
老家,涿州,张村,拒马河……这一片传说或这一片梦境,常让我想:倘那河岸上第一个走来的男人,或那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都不是我的父亲,倘那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人成了我的父亲,我还是我吗?
当然,我只能是我,但却是另()一个我了。
这样看,我的由来是否过于偶然?任何人的由来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还有什么偶然可言?
我必然是这一个。每个人都必然是这一个。
2、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3、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4、我决心做一个好孩子。我暗自祈祷,别让我走那条路别让我走上那条歧途吧,让我做个好孩子。但是我每时每刻都感到,那座庙院夜晚里的可怕消息从过去躲进了未来,出身它不在过去而在未来,我看不见它躲在了哪儿,我不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出来找我,但只要我不可避免地长大我知道我就非与它遭遇不可。
5、是天堂也是地狱的地方,我想是有一个简称的:人间。
6、有一个古老的谜语,他的特点:一是谜面一出谜底即现;二是如果你自己猜不到别人谁也无法告诉你;三是如果你猜到了你就肯定会认为你还没猜到。谜面:离你最近可你看不见的,是什么眼睫毛。
7、以生不逢时的一类的大话来开脱自己和折磨自己。
8、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9、用一种方式拒绝一种生活。关于自杀和死亡。
10、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11、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2、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13、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4、我们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必不可免是在设想中走过的。
15、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16、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17、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18、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19、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20、沉默就常常是必要的,沉默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就像浪,舒缓下来,感悟到了水的深阔、水对浪的包容、水于浪永久的梦想意义。
21、所谓好运,所谓幸福,显然不是一种客观的程序,而完全是心灵的感受,是强烈的幸福感罢了。
22、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朱红淡褪,雕栏散落,金晃晃的空气弥漫在寂静的院里。我从时光的这头看去,那头孤寂的古园中,埋葬着一个落魄的灵魂,那就是史铁生。
即使这个失魂落魄的灵魂已然归去,但我翻开每一页,都能品出那苦涩墨香中的那种对命运的感伤与抗争。他也曾在双腿残疾后茫然过,绝望过,就像文章中所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也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但他最终又带着那骨子里的不屈,带着对生命的叩问,迸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声。在轮椅上的冉冉时光中,心灵高高的屹立在人生顶峰。
他将人生中的苦难转化为绚丽之花的养料,在遗落的古园中感悟着,升华着。推开耳边的嘈杂,窥探着他内心的灵魂。无论是夏季的暴雨临园,还是秋日的落叶飘摇,他依然在落寞的时光中,伴着苍凉的鸟鸣,青黑的古柏,将自己的,一个残疾者的对命运的哀怜与自叹,炼为永恒的真理。虽然他的身体是不圆满的,但他的心灵,他的人格,他的作品,仍给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曾说:“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而我想,他的欲望是根本不同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的,不同于那种普通至极的欲望。他的欲望背负着生与死的沉重答案,蕴含着生命的`脆弱与灵魂的顽强,矛盾至极又相辅相成。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下了自己大写的人生。
生命如歌,却没有永恒的旋律,无法掌握它的起落;生命如轮,却没有不变的方向,无法左右它的走停;生命如月,却没有固定的形状,无法控制它的圆缺。
史铁生用他的一生来使人感悟,我们要将无法掌握的恒久时光,浓缩成每一刻内心的通悟,要在自己空白的一页上,播撒下生命的灿烂,人生的辉煌。
或许那是一个漆黑冰冷的冬夜,人们都在翘首以盼那即将敲响的新年钟声时,你却安静地离开了我们。你未带走任何一片云彩,却留下了众多的脍炙人口的“精神食粮”,给无数青少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彷徨的人们驱散了眼前的迷雾,给遭受疾病折磨的人们送去了希望的曙光。
你用钢铁般的意志将病痛一次又一次打倒,无论是风霜,还是雨雪,你都未曾悲伤、哭泣。你总是静静地微笑,微笑,传递着留有你手心余热的.幸福。
你说你其实未必适合当作家,只不过是命运将你弄到这条路上来的。是啊,人生总得有条路走,既然这条路不能再用腿去趟,只好用笔去找寻自己的路。于是,你沉浸在了寻路的快乐中不能自拔。
多年来,你在地坛流连沉思而有所感悟,疾笔写下了《我和地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执着于叩问生命的乐观、坚强的你。你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在面临挑战和苦难的人生之时,保持积极心态的何等重要!只要不愠不躁,放慢脚步,以平静的心境去接受人生的考验,希望还是会有的,胜利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你从不吝啬向我们展现你自信的模样,你说,自信让人们更加有魅力!
漫漫人生风雨路,难免碰上绊脚石。有时一句并不重的话语,却能化为一把利剑,深深地刺伤别人的心灵,给人留下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你说既然容易受伤,就训练自己吧!让自己成为自信的人,不要被别人轻易刺伤。如果不能像“飞毛腿”博尔特那样在赛道上奋力地奔跑,那就给自己的思想插上美丽而又坚实的翅膀,去广阔天际翱翔吧!总有属于你自己的天空。在自己的天空,用自信绘出精美的人生画卷。
不知不觉,我变得更加自信了。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就努力去拓宽生命的宽度吧;不能拥有美丽的容貌,就尽情地绽放笑容吧;不能要求事事顺心、处处如意,就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争取称心如意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生命都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广阔的世界尽情地呼吸、微笑、绽放,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带着自信,为自己呐喊吧!即刻启程,向快乐进发吧!
感谢你,史铁生!谢谢你为走进了高考迷雾的我指明了奋斗方向。你的乐观、坚强与自信,将是我人生的灯塔。在它的光照下,我一定会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更加细心地感悟生活,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姜英
旧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深,他摇着轮椅,走进地坛,妈妈一直在他看不见的视线里跟踪,担心他想不开,走上绝路,这份担心是天下所有妈妈的担心,但不是所有的儿女都能体会到,史铁生用文字给我们描绘了这些爱,痛苦中流露着甜蜜,辛酸里带有欣慰,阴云中看见阳光。从此喜欢上了史铁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扶轮问路,便是他的一生,平淡又意味深长。他残缺的身体支撑着所有饱满的思想,再将自身的苦难写成光辉的追索。
而在他的众多文集中,我最爱《病隙碎笔》一本。
这本书创作之时,史铁生双肾功能已经衰竭,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存活。三天透析一次,只有第二天能强忍着痛楚与疲惫动笔。他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在病痛的小小空隙里记录下自己平易而精辟的只言片语。
曾经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读懂过人生,解析过信仰,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如今,予我这一切的人却已走远,魂归地坛。我只能捧着这本书,想象着他的笔尖,历经了怎样的世事变迁,才能书写出这样充满哲理又乐观诙谐的句子。
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它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探索与解答,解答着那些超越生命的难题。它来自一个苦难的人生,却凝聚着精神的明朗。
在书里,史铁生老师曾经笑说,生病是他的职业,业余写一点东西。他这一生,总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铁生”二字必定是暗合了某种意思,让他一直活着。然而,读他的东西,从来感觉不到一丝病痛的阴影,反而总是让读者沐浴在开朗的思想之中。譬如,通过生病与游历的比较,通过生病的经验,他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加一个“更”字,发人深省,教人乐观。生之为人,我们必须接受世界的全部,不能单单从中拿掉苦难。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当你在为无法升迁或恋爱不顺而烦恼时,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有人正在为生存挣扎。史铁生老师人生的一半都用来生病,他自己更一度认为不能直立行走是丢掉了人的特点,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是不幸的。然而,他足够强大的内心,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让他不卑不亢地在生命路上前行——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又譬如,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这一段话: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看,这本书中你可以随处找到像这样的句子。史铁生老师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痛苦。病痛折磨着他,残缺使他疲惫,痛楚是人之常情。他幸福,是因为他勇敢,超越了自身局限,他用残缺的身体去感受,去健全自己的智慧与心灵,丰满笔下的哲理与思考。他从未向神灵行贿,祈求身体的康复,他选择完善信仰,正如他写到的一样,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心灵的残疾才可怕。
我家的书柜占据了一面墙,那里有爸妈和我的书。我喜欢读的是文学书籍,其中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是我的最爱。此部作品让我震撼,让我百读不厌,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
动、新的收获。所以史铁生是我心中的伟人,是我崇拜的偶像,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老师。
在《我与地坛》一书中,史铁生老师以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情是那样真挚动人,让我从浮躁和虚华中慢慢沉静下来,用原始的质朴思维去思考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我相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是对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不幸的感受应该是相近的。20岁的史铁生正当青春年华时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这种不幸突然落到了他的头上,可谓天塌地陷,他的命运顿时与别人不同,而他对这不幸的态度是独自承受。他在好几篇小说中提到废弃的古园,那古园就是离他家很近的地坛公园。“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从这句话中,我能感悟到古园是史铁生痛苦搏斗之地,古园是史铁生思想飞越之地,古园是史铁生灵魂再生之地。
在整篇散文中,史铁生以自我的不幸遭遇为主线,在反复观察、思索与反省中,渐渐看清了个体生命中蕴含着必然规律,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在宇宙中短暂停留的轨迹,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
读到此,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感觉现实不再那么黯淡,比如整天处理繁杂的事物觉得烦恼的时候,突然想能给他人解决实际问题,也不错;需要加班熬夜赶材料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节假日在前面等待着,便庆幸、感激这样的安排。人要学会在生命的长河中去感谢那些微弱的星光,这种心境的体验,只有在内心经历痛苦走出痛苦之后。于是史铁生将视线转移到其他人,他看到了母亲。母亲唯一的儿子成了截瘫,母亲忍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儿子的痛苦。他又看到了一个漂亮却又弱智的少女,他再一次感受到“命运不论公道”。这是一个因苦难而有差别的世界,苦难在于那个想不透的问题:人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
把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剥离出来,融入到一个更大也更恢宏的宇宙之中。让残缺与完美、苦难与幸福成为一体,这便是生命之本色。读到此我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蕴藏着一种内在的激情,让我在心怀感恩中再次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比。
学会感恩吧!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养育了我们;感恩他人,是许许多多的人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和关怀;感恩伟大的党,是她培养和教育了我们;感恩社会,是社会包容和收留了我们。读了史铁生的书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和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假若上帝能看到因为这场灾难,13亿中国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我相信他一定会感到深深的愧疚。
他,史铁生,即使一辈子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一辈子失去与风追逐的权利,一辈子被病痛折磨,他仍是笑着面对,笑着看淡生死,但也能从那苦涩墨香中品味出那种对不公命运的感受与抗争。
他带着骨子里的不屈,带着对生命的拷问,带着对人生意义的探究,迸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声,他曾说:“我发现我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总是转着轮椅到那去,为了躲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史铁生面对一生被命运摁在轮椅上的残酷命运,忍受着常人千倍万倍的痛苦,他拿起手中的笔,书写着他的一生,他的永恒。他化作星辰,闪耀那“坚持”的灼灼光芒。
第二次病重,他已瘫痪在床,无法行动,每天都在医院经历肾透析的惨绝人寰的折磨,他用浮肿的双手写下感人肺腑的《病隙笔记》。他化作星辰,闪耀那“乐观”的灼灼光芒。
苦与乐或许只在一念之间,他将人生苦难转化为绚丽之花的养料,在那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最鲜艳的花朵。光与影,或许只在一念之间,他选择笑着坦然面对,身体的病痛也无法阻碍他,他是黑暗中的白月光。若当初他自甘堕落,等待他的只会是无尽的深渊。一生一世,只在一念之间。推开耳边嘈杂,直击他的灵魂深处,他背负着生与死的沉重答案,蕴含着生命的脆弱和意志的顽强。他如浩瀚宇宙中的星辰,那么夺目,那么光彩。
生命如歌,没有永恒的旋律;生命如轮,没有不变的方向。即使生命如尘,也愿岁月如歌。
【史铁生赏析】推荐阅读:
史铁生散文的特点06-13
史铁生名言经典语录09-13
合欢树史铁生10-10
奶奶的星星史铁生原文07-18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05-31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500字09-27
鹊桥仙赏析05-25
满分作文赏析05-27
登高杜甫赏析06-03
简爱赏析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