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精选12篇)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1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不仅包括教学设备等硬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软件的现代化。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却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队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本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至少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学生动起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行为。像申屠待旦在他的《教育的新节奏》一书中所说的,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理念;不管什么样的学校,能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学校;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课堂;不管什么样的教师,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教师。让所有的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甚至动情,在动中学习、动中进步、动中创造,生命的意义在动中孕育、开花、结果。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思品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未来的画家、歌唱家、科学家、工程师……

二、思想品德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言堂”、“灌输式”。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唱主角戏,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小学德育论文网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初一的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就能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的问题。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初二的法律常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真这么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再次,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此外在教学中大胆进行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尝试。

第三,在教学中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群体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同时个别的教育也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第四,在教学中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严格来说,学生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依法规范自已的言行,懂得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本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年来,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2

一、教学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 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首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把教学的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其次, 适当引入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争鸣, 畅所欲言, 如就“公民的平等”问题开展一次课堂讨论, 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再次, 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观点既要积极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 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即使他们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轻易否定或妄加评论, 而应引导学生依据事实, 让他们最终自我否定和改正原来的错误观点。即使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 以供今后进一步探讨, 也是完全可以的。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应当是:不怕学生观点有误, 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对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要予以足够的表扬, 因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从无知到有知, 从不会思维到敢于思维和乐于思维, 而且符合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体授课这一种传统封闭式, 教学形式应因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形式主要有:

1. 圆桌谈话式。

把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纵横列变为圆形环绕, 教学活动主要以师生合作、谈话交流的形式进行。

2. 自学辅导式。

采用以学生带着教师展示的问题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为主与教师精讲导学为辅的策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从“前台的演员”退居为“后台的导演”, 学生则从“台下的观众”转换成“台上的演员”。

3. 分组讨论式。

分组讨论强调生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如在成长中的我这课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自己的表现, 和教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 合理调节情绪。

此外, 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 观看纪录片等, 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教学形式, 如以世界地图为依托, 开展“我在地图上旅行”的演讲活动, 收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素材, 积极感受“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通过演讲活动同学们对全球化认识却更深刻了, 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十分精彩, 令人折服。

三、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

思想品德教学时空要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 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 但不是唯一渠道, 大自然、社区、村庄、博物馆等都是课外学习的好场所。这些场所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社会材料, 能很好地巩固深化课堂的理论知识,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因此, 思想品德课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自然界和社会, 那里是学习思想品德的大课堂。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庭、教师等,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 引导学生不仅带着问题向课本、向老师寻找答案;还向课外书籍寻找答案;到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寻找答案。只有这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并逐渐培养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考核评价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通过考核评价, 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能形成和发展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主要取决于一两次考试, 这种封闭式的考试评价体系不利于善于思考、勇于怀疑和批判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思想品德课成绩的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 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要鼓励创新。评价也不只是一个固定的标准, 而是多个不同的标准, 答案的来源不仅仅来自书本, 也来源于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实践。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往往不是唯一的, 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 让其自由思考, 自由去做, 教师只是适当引导;开放学习的空间, 使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开放学习的目标, 不以书本理论知识为唯一目标;当我们在教学理念上深深地意识到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在教学中落到实处时, 就一定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 阐明了本学科的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从内容、思维、形式、时空评价方面进行开放式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3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會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4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笔者试图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开启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

一、兴趣激发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上好品德课的关键,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改进过去墨守成规“死教书,硬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滋味,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就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变为“讨论法”“对话法”“让学生说”等。如我在教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一课时,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入手,首先让学生说说,你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东西损坏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一部分同学说:“很生气、不理他”;一部分同学说:“只要他道歉,承认做错了,没关系”;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他照价赔偿”。我笑着问:“同学们,你们都按自己的心愿处理了这件事,开心吗?”同学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不开心。有一个同学则说:“前几天同桌把我的文具盒弄坏了,他向我道了歉,我说没关系,回家我让爸爸修好了,他没有责怪我,还夸我是好孩子”。针对上述发言,我高兴地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大家想想,刚才的发言中,谁的想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结果我与同学们达成共识:心胸开朗,不斤斤计较,乐于交往,和同学友好相处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相互促进学习。这种“让学生说”的教学方式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教学效果可

见一斑。

二、生活再现法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他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我们应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如《家乡变化真大呀》中感受家乡的交通方式多样,交通网络发达,要形象直观。教材只是范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让生活中的事再现在课堂中。如:假日到某地旅游,用什么交通方式,可选择多少条路线出门?哪条路线最经济便利?在地图上画一画,小组内说一说。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课堂十分活跃。再如《长江两岸是我家乡》“家乡的习俗”中所举的例子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汉阳的归元寺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都离学生很遥远,如果我们照本宣科,那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错觉:我的家乡没有这么多的习俗,没什么好讲的,也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了。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采用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手法,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从搜集的资料、听长辈们的叙述或是从民间传说中知道家乡的习俗,用自己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家乡的习俗,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三、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身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四、社会调查法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

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使之散发德育魅力。

作者:樊洪英镇中心小学

邮编:441106

53岁

教师

小教一级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5

一、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共产主义思想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

思想品德课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结合贯彻《小学生守则》,向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着重在小学生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具体内容是: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诚实谦虚,勇敢活泼,艰苦朴素。上述内容的教学要点如下: 一年级 1.热爱人民

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都是人民。小学生爱人民要从爱老师、爱同学、爱家长做起。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富有创造精神和革命传统。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学习和发扬雷锋尊老爱幼、友爱互助、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从小为

师长、为同学、为人民做好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热爱祖国

知道我们国家名称、首都、国旗、国徽、国歌、国庆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儿童团结和睦。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家乡是可爱的,祖国是可爱的。台湾省是祖国的一部分,一定要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要热爱解放军。我们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的,人民政府为人民办事。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人人有责。少年儿童是国有未来的主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要从小学好本领,锻炼好身体,立志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要同各国人民、儿童友好团结。3.热爱中国共产党

认识党旗,知道党诞生的纪念日和诞生地,知道创建和领导我们党和国家的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领袖们实行集体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关怀少年儿童。少年儿童从小要热爱党,听党的话。准备着:共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4.热爱劳动

劳动创造财富,珍惜劳动成果,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平凡劳动

和农业劳动。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生产劳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辛勤劳动,幸福生活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去创造。5.热爱科学

科学技术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小学生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学习科学家和革新能手的刻苦钻研、敢于敢新的精神。培养爱观察、爱钻研、爱做小实验的兴趣,爱问“是什么”、“为什么”。,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积极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相信科学,不迷信。6.热爱社会主义

我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先辈流血牺牲,长期奋斗争得的,来之不易。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憎恨和反对一切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人。7.勤奋学习

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学习。知道班级是个集体。爱同学,互相帮助,喜欢为班级做好事。要按时上学,专心听讲,大胆回答问题,认真做作业,做完功课再玩。

8.遵守课堂纪律。集合站队要快、静、齐。

9.爱清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坐立姿势要正确,注意保护视力。

10.要诚实,不说谎,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11.要活泼、勇敢,爱唱歌,爱跳舞,爱游戏。12.爱惜学习用品,爱惜粮食,不挑吃穿。要节约水电。二年级

认识党旗,知道七月一日是党诞生的纪念日。知道党的诞生地。党关怀少年儿童。可爱的家乡,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认识军旗,知道八月一日是建军节。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衣、食、住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要尊敬劳动人民。做勤劳的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事。学校、班级、少先队组织都是集体。个人是集体的一员,要关心集体,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服务。学习要认真,爱动脑筋,作业要细心,按时完成。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划,不随便玩火、玩电。待人热情有礼貌。讲别人的屋子要得到允许。不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不随便翻动别人的东西。搞好个人卫生,注意服装整洁。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懂得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文明礼貌活动。有了错误就承认,要立即改正。三年级

知道创建和领导我们党和国家的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领袖们实行集体领导。知道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都是人民。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要热爱解放军。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富有创造精神。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劳动创造财富,珍

惜劳动成果。节约光荣,不要浪费。不比吃穿,不乱花钱。培养爱观察、爱做小实验的兴趣,爱问“是什么”、“为什么”。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人人要爱护。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个人要服从集体,在集体中要团结互助。学习要主动踏实,有恒心,不怕困难。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考试不作弊。懂得建设与保卫祖国要有强健的身体,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要自觉遵守纪律,老师不在与在一个样,校外与校内一个样。要公共场所要注意礼貌。对外宾要热情大方,不尾随,不围观,不随便接受东西。要拾金不昧。四年级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儿童团结和睦。台湾省是祖国的一部分,一定要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的,人民政府为人民办事。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人人有责。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和发扬雷锋尊老爱幼、友爱互助、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热心为人民做好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生产劳动。在劳动不怕脏,不怕累。认识科学技术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学习科学家和革新能手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参加科技制作等实践活动。相信科学,不迷信。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虚心好问,不骄傲,不灰心,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小集体服从大集体。懂得

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鄙视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讲信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不妒忌。五年级

党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少年儿童是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预备队。要有革命理想,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是先辈流血牺牲、长期奋斗争得的,来之不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憎恨和反对一切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我国还很穷,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肩负着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重任。要从小学业好本领,锻炼好身体,立志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崇高品德,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立志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辛勤劳动。劳动不分贵贱,平凡劳动和农业劳动都是光荣的。幸福生活要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去创造。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的动物,积极参加绿化种植等活动。知道每年三月十二日为全国植树节。在集体中讲心,有事同大家商量,服从集体决议。向保护公共财产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敢于对浪费和损坏公物的行为提出劝告和批评。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刻苦学习,争取做一个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合格的小学

毕业生。人人要遵守国家法律。违法犯罪要受到制裁。讲礼貌是一种尊重人的美德。要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情有生理缺陷的人,不讥笑戏弄别人,不给别人起绰号。要同各国人民、儿童友好团结。继承我党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培养对美与丑的初步识别能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注:六年制的分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可根据五年制的安排,由各省、市、自治区的酌情调整,原则上程度不提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思想品德的具体情况,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要把教学大纲中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当作教学顺序来安排。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发扬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要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地进行教育,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正确地结合起来。树立榜样。要善于用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鼓舞学生。同时,也要注意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启发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要在讲明道理、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适当的实践要求并认真检查指导,逐步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身作则。教师要身教与言传结合,做学生的表率。注意研究思想品德课的考查问题。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考查,以便了解教育效果,研究改进教学工作,并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具体考查方法可在教学实践中试验总结。认真备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要保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间,做到专时专用。正确处理同其它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等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高镇中心小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6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

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那么,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来达到内化的目的呢?

1.换位体验。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痪的残疾人在街上行走受到一些人嘲笑、戏弄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残疾人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残疾人走路不方便,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残疾人。又如,讲《拾金不昧》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丢失东西和别人将失物交给自己时的心情。由心情沉重到心情欢快,两种情感体验,内化了自己的认识,认识到拾金不昧会给失主、给社会带来好处,所以要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2.对比体验。对比体验是将代表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象与代表错误的道德观念的形象随机地进行对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去评价,获得评价体验,形成一种道德素质。例如,《爱护花草树木》的教学,在学生懂得应该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后,可设计这样一组对应的幻灯片内容。第一幅:一个小朋友给花坛浇水;一个小朋友在花坛摘花。第二幅:两个小朋友把快要折断的树木加固起来;两个小朋友折树枝做“打仗”游戏。第三幅:几个小朋友在修剪草坪;几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通过这些对比判断,更加深了对爱护花草树木的认识。又如,一位教师在讲《腾飞吧祖国》一课时,通过查资料、搞调查,绘制了三张图表:一是祖国解放前后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收入对比表;二是改革开放前后农、副、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对比表;三是我国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对比表。通过列表比较,突出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觉得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对比体验,无疑会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3.实践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学完《妈妈的小帮手》一课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叠被、叠衣服、洗碗、摘菜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体验。这样的体验更深刻,维持的时间更长。

二、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氛围,可以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身心素质健康发展。那么,采取哪些手段来创设和谐氛围呢? 1.环境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这种感性知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环境设计得好,能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如《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论证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道理,教者绘出了大庆会战前一片大荒原的荒凉景象,又让学生看今天大庆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使学生体会到现在的大庆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为自己身为大庆人而深感自豪,并雄心勃勃,立志长大为大庆和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氛围,学生会触景生情,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

2.角色扮演。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集体力量大》一课,有关蚂蚁王国得探子报告的消息后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取得胜利。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爱了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

3.以情施教。以情施教首先要求教师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重视自身情感的投入。必要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激情。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再向火山行》一课时,首先这样讲:“小英雄赖宁的故事已走进千家万户,他那桩桩件件感人泪下的动人事迹,无不激发着我们勤奋学习的情感。”然后开始讲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这不但渲染了气氛,也使学生开始就带着一种激情投入学习。结尾时教师又进一步将情感引向深入。他这样总结:“一个赖宁倒下去,千百个赖宁站起来,让我们以赖宁为榜样,从小立下革命志,为祖国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标。开始就以精湛的语言让学生动情,中间以生动的讲述让学生明理,最后又以丰富的充满激情的结束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精心创设各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面向社会,增强现代意识,提高思想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必须 篇7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一般而言,初中学生注重追求真善美,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强,因此,学好思想品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学好思想品德课,同学们就必须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要懂得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鉴于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在学习“亲近社会”时,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为什么要亲近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亲近社会。

“两个基本点”,即要注重“热点”与“考点”。“热点”来自生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学习应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把课本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到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并使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中学生应该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關注时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中完善和发展自我。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过程中,中学生要学会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学会做人、做事,树立胸怀天下的意识,承担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使命。比如,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交会对接,这是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是我国航天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生动体现等。“考点”即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对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打破教材的章节、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列表归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8

“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能动,而不能说话,三不能露出大门牙。”寒假的小学教室在此想起学生做游戏的声音。这不是在补课,而是为“国培计划”小学思想品德租的学员们安排的一场观摩实践课。

1月22日下午,思想品德学科组全体学员到甘肃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实践交流,来自城关区雁滩小学的石冬梅老师以《游戏规则》为题,在农大附属中学上起了观摩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提出问题。她先让孩子们做“木头人”游戏,她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逗笑人”,一组为“木头人”。规则是,听老师口令,老师说听的时候,“木头人”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变,“逗笑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木头人”逗笑算赢,逗笑方式只能用语言,不能有任何身体接触。游戏中有学生违反规则,老师借此机会提出“违反规则游戏不能进行该怎么办”,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在对意见点评。

另一个教室是由来自城关区耿家庄小学的张琳军老师做观摩实践课。她的课题以《灾难之中的救护》为内容。在导入中,她引用5.12地震中林浩的故事开题,通过视频观看,启发学生在灾难来临时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她用宣传如何在地震中逃生的动画片来回答上面的问题。并现场演示,孩子们改如何逃生。课堂中她通过多种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教会学生在灾难来临时该如何让保护自己,她的课不仅教会学生,也教会“国培”的学员们在遇到灾难时,该如何保护自己、保护的学生、保护孩子们。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9

1.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

目前,我国相关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及家长都普遍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比起思想道德教育,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及学生的成绩,而家长则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之下产生望子成龙的心理,导致父母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都过于苛刻,使小学生在学校时马不停蹄地学习基础知识,而在课后又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各类补习班,完全没有时间用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与提高之上。在大部分学校都存在重文化,轻德育的情况,甚至有些思想品德课程会被文化课程所占用,即使没有取消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在教师及家长的影响之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度也较低,常常出现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其他作业的现象发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教师会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考题及答案,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答案,从而不影响期末考试成绩。总而言之,思想品第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其教学质量也就更加难以保证了。

2.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可以为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它成为了一门小学期间的必修课程,肩负起了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艰巨任务。这么一项重要的任务也必须由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来完成,担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意识,自身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素养,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而现状则是大部分学校仅仅将一些主课教师任命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兼职教师,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的思想品德教师职位,知识将这门课程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课程的乐趣性。

3.忽略了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大部分是由教师全权完成的,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占据主体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忽略了小学生在其中的重要性。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依赖性,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完成,从而失去了学生在思想品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及自我提升能力。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1.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仍然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对于世界观的认知还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获取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现实情况逐渐渗透至课程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及思想品德观念。例如,在学习《互帮互助一家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一些团队式游戏,让学生在真正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有助于课程效果。

2.完善德育体系,提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

目前,我国教学仍然是被应试教育这一方向所驱动的,对于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分重视,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断采取强化训练的手段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也仅仅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使相关教育机构、学校就家长都忽略了小学生的德育。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德育体系及监管体系,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现象给与一定的惩罚,例如思想品德课程被无故占用、取消等。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共同探讨正确的德育方式,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

3.通过情感熏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困境与出路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   思想品德   教学研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48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健康心理成长、良好人格养成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塑造课程,是成人对于孩子最好的心理呵护。从内容上来说,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引导小学生认识生活、体察社会和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思想品德课最适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教育手段,不是说教,也不能很容易地用看得见的标准来衡量。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在现有的考核语境下,小学品德不得不在考试成绩上多下功夫。这多少与本科目的设计初衷有些违背。现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逐渐拉近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何促进小学思想品德的进一步发展,使之具有改造生活、指导社会的教育意义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困境

首先,如上文所说,小学思想品德课迫于当前考核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思想品德课所指是学生的思想和品德,这二者都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教育,所谓的“百年树木,十年树人”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它的效果要在很长的时间后才能有所显现,而且是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并且很难通过试卷来进行测试和衡量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找出除了考试之外的其它考核手段来。跟踪性的评估和调查是不现实的,难度太大,时间又太久,不能及时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的困境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终极问题,更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避而不谈的问题。

其次,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侧重训话式的说教。在传统知识分子那里,“庭训”是教育后代的典范,是争相效仿的经典。这种思想道德的教育强调长者对后辈的“训”,受教育者要洗耳恭听,垂手肃立,不用交谈,也无需交流,更不容置疑。倘若施教者是道德圣人,有知识修养、人格素养方面都无可挑剔的话,他是具备那样的威信的。如果不然,说服力往往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甚至让受教育者越来越反感,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方式单一是其中最大的不足,不仅方式单一、手段单一,形式也缺乏创新性。

再次,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也显得较为陈旧,缺少变化,和身边的现实生活有联系不紧密的地方。学生常常面临上课对所学知识点了如指掌,下课面对问题时却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境地,知行合一的原则遭到了践踏。教材的编写者毕竟是教育界的精英分子,他们能够体察城市中少年儿童的心理成长,却不见得能够真正认识到农村孩子的心理。一本通用的教材要想适合各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社会背景的学习需要,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就需要各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删去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增添那些和身边风俗生活、道德生活、思想动态相关联的内容。

最后,从课堂气氛和环境来看,小学思想品德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教师灌输为主,变形的“庭训”模式下,教学气氛颇为紧张,教师并不习惯学生的意见表达,他们还是习惯学生乖乖坐在那里听课。所谓好学生的标准还是听话、乖巧。若有相违背的就令教师很不习惯。这样的教学课堂是封闭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开放的教学格局,教学的结论已经早早在书本上写好,学生所做的主要是将其背诵下来而已,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上受到抑制。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出路

小学思想品德课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局限,用更加开放的胸怀去包容新知识和新问题,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实践性,真正为学生成长着想,才能让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首先,修正评价机制。受到评价和考核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评价机制,仍然采用单纯的试卷考试的方式,学生背过的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词句,和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思想品德没有丝毫的联系。只有改变考试这一单一的模式,丰富其考核和评价手段,让思想品德“随风潜入夜”的教育落到实处,这一学科的设计初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否则,就会落为空谈。

其次,开放小学思想品德课。传统的课堂,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是相对封闭的。表现在教师不习惯新知识的融入,尤其是不习惯新道德、新观念的融入。许多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无形中不自觉地充当了卫道士的角色,而自己毫无知情。要知道,用维护道德的旗帜去反对新的道德,很容易就坠入到压制思想的地步。这是每个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需要警惕的。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课要具有开放性,教师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眼光,对于社会上的新形势、新道德、新思想要有所体察,能够辨是非、明曲直,切不可做一个迂腐的教书先生。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开放还包含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与以往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是,在一个开放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者,而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发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点,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各式各样的疑问,各抒己见,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带入课堂,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最后,小学思想品德课要加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归根到底,思想品德课就是教学生认识生活和社会,让他们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对于父母、家乡和民族的情感。这些都需要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教师要懂得这个道理,要学会对教材做出合适的和合理的处理,更要懂得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借鉴在高校普遍流行的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相关的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比如在讲到《过好暑假》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帮父母多做些农活,或者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一起多下地,增加对于土地的亲身感受。

参考文献:

[1]张丽.小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1).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篇11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 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 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 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 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在指导中,也多侧重于培养。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叶老先生还说:“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 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真述实的良好文风呢?

1.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 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 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 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 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象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 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2.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 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 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 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

3.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 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4 8名学生竟有19名写拾到钱交给教师,16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 都是真实的,但就取材范围来看,却窄得令人可怜。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 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 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 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 心应手了。”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 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 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 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 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 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 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比如在《给爸爸(妈妈)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了上述要 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不料这次作文在班级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家 长核对,家长一致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家长简直不相信是他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 :“爸爸,您大概已经忘记了,有一次我向妈妈要零花钱,妈妈不但没给,还批评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 着妈妈又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妈妈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爸爸,可我只能给您 打75分,而妈妈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爸爸或妈妈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有位家长深有感触的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察觉,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 以后还真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 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而全面观察的取 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 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应该将 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今年春天我给毕 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区民政局工作了16年,他对工 作非常认真负责,都说他是单位的工作骨干,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叔叔们都先后当 了官,可爸爸还是一个普通干部。听妈妈说是因为没给管爸爸的官送礼。”抓住这个情节,我在班级进行了公 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行贿受贿是一种腐败现象,在当前的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 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了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行贿受 贿的腐败分子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 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 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的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 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了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 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哪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 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 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 陶,这样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一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忽略了哪一条线,都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

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深化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协调好关系,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重任。

(二)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教研活动

(1)结合品德组的实际,继续深入地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深化研究”课题的专题研究外,还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把握住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发挥同伴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品德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实现“骨干带整体”的愿望。

(2)建立帮学对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园文明小分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工作思路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坚持以推进课改为核心,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努力使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程实施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联系实际,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1、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大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组织教师参与倾听专家讲座,通过互动式的交流,进一步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2、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3、认真及时开展校内培训。反思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研讨对策。

4、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借此提高老师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以实施课程标准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教学建议,并对其执行情况加强管理,落实到位,做到上足课。

2、加强思品教学的研究。重视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联系实际展开实践和探讨。

3、组织教师研读教材,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灵活地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研究的话题,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增删和重构,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

(三)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1、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继承老教师原有的优秀传统,认真、踏实、负责地对待教学工作。

2、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创设磨练和展示的机会。

3、加强与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联系,开展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发展。

四)发挥“心灵聊吧”的作用,架设师生桥梁,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课内课外的心理问题。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

2、制定并落实学校思品组教学计划。

3、组织教研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联系教学实践开展研讨。

4、第一次检查思品备课本。

十月份:

1、教师进行新课程研究学习。

2、组织听评课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对外公开课,展示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2、组织期中测试

3、对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

十二月份:

1、组织期末测试。

2、整理上交资料。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思想品德教研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思想品德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将以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做好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并指导、监督备课组活动。小思品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品德修养,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中高年级,应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潜移默化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品德课不但有声有色,更要行之有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实施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活动。

3.坚持“以课题推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导课程改革。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要求

本学期主要工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调研,研究教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组织教师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组织有效课堂评选、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教研活动。

1.继续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等。

2.从教师的不同需要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不断更新本组教师的理论水平。

3、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历史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师德、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一节课题观摩交流课或示范课;写好体现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论文;提前编写好一周教学案并进行交流研讨。

6.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环境。

7.,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写好反思性教学后记。继续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成果并撰写教学论文。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明确本教研组的工作和任务,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有关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论学习。

3.探讨课堂“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

2.组织参加“学课标,研教材”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十一月份:

1.教研组研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

十二月份:

1.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2.准备期末复习。

3.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工作思路:

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区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教学组工作,加强组风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思品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二、具体教学研究目标: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低年级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中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要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4、高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的习惯;综合性生活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工作要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1.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课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品德课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教材的集体备课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编教材的特点,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着重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设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等,使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变化大,学科教师兼职多的状况,要重视学校思品教研组建设。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组建成课题研究组、课改实验组和备课研讨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2、每位思品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计划,合理落实全学期的课时安排。

3、加强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4、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带动青年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5、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即校本教研的主题。注重课后反思。做到一课一得。

6、关注品德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品德组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以及确定教研主题。

十月:

1、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观摩。

2、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

1、青年教师不断磨课,开展组内互相听评课。

2、小学思品教学资源库建设。

十二月:

1、片联教研活动。

2、小学思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一月:

1、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

上一篇:蒸发教学设计下一篇:婚姻登记处日常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