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统计工作制度(精选8篇)

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篇1

一、开展“每月学法”活动。2008年我局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列入每月学习计划之中,组织干部职工以科室为单位开展“每月学法”活动,并做好学法记录,全年干部职工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半天为4学时),切实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落实。

二、抓好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工作。抓好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把法制学习列入本单位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之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不少于4次,并做好学法记录。

三、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业务培训。我局上半年将举办一期统计执法检查业务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对统计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关知识进行专门辅导,并组织我局人员外出学习取经,以提高我区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能力与水平。

四、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统计普法工作。根据省统计“五五”普法规划的安排,今年统计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我局将努力争取在区人大、区党校的培训中举办统计法制讲座,并采取发送统计普法学习资料、播放统计普法教育片等方式方法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五、抓好统计人员和全社会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统计业务培训、统计稽查、统计年报会、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继续教育等,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

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篇2

关键词: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科学管理

高校教育统计是通过高等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数量表现, 客观反映学校各方面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并通过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反映高校的现状, 体现高校的实力。高校教育统计是高校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高校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方法,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高校教育统计可以了解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校办产业创新能力等情况;并可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反映的问题出发, 参照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 对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控制, 发现和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失控和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 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因此, 高校教育统计是展示高校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监控仪”。

1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领导重视不够, 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未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管理体制。首先,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不属于一线工作, 一般由校办公室负责, 校办给各单位下发统计报表, 由各单位组织填写基础数据上报后, 校办再根据各单位的报表内容汇总、审核、上报。这种模式弱化了部门及系一级的统计功能, 他们只是将报表填写后上报, 而未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 往往会出现数据不全面、准确性不高等现象, 影响了统计质量。其次, 缺乏对高校统计人员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不能按要求组织、指导高校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对统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重视不够, 导致高校统计人员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 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因此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例如, 每年教育部布置的“普通高校学年初统计报表”,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很难把握整套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有些高校经常更换统计人员, 新的统计人员不熟悉统计报表, 对统计口径把握不准, 报表平衡不了, 少数统计人员则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 数据的准确性可想而知[1]。另外, 很多高校的统计人员多是兼职, 职责不够明确, 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参加报表布置会议的是一个人, 参加报表汇总审核的是另一个人的情况。人员的不稳定造成统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知识, 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 统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不能做到准确、及时, 从而影响高校统计数据的连续性, 影响高校综合统计的上报, 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其次, 高校教育统计是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 它涉及经济学、数学、教育测量学、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 因此, 统计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现有的统计人员, 大多数不是统计专业毕业, 且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不能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 加之兼职人员兼有其他工作, 很难专心从事统计工作, 更无精力钻研统计业务, 也就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1.3 源头统计力量薄弱, 统计部门协调不力

统计工作比较复杂, 它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 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2]。由于高校统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各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职责, 没有全局观念, 担负不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事实的主体工作, 不能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在基础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 加之对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不到位, 时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汇总工作, 不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4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共享

有些高校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 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忽视应用系统建设。

2 解决办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 我们必须完善统计工作制度,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更好地为高校现代化管理服务。

2.1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学校应把统计工作纳入到科学化管理体系之中, 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岗位, 明确专人负责, 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建立教育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 既要督察统计行为, 也要复查数据的真实性, 并提出科学的矫正数据的依据[3]。各基层单位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 对收集的本单位有关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审核, 以确保完整、准确, 实现对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质量控制。学校综合统计管理部门应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审核, 严格把关, 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统计质量。

2.2 加强高校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稳定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的前提, 也是提高统计质量的保障。鉴于高校统计队伍的现状, 一是要充实高校统计队伍, 选择热爱统计工作、知识面广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 确保统计队伍相对稳定。二是要提高高校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和定期在岗教育培训, 强化高校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三是强化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务实奉献精神的培养, 使其认清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其法制意识。高校统计人员更要自觉抵制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3 加强基础数据统计, 协调好部门统计

各相关部门要依据统计法律规定, 主动承担职责, 自觉履行义务, 树立全局意识, 及时、准确地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 建立统计台账, 力促统计基础数据与教育报表指标项目接轨, 利用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校教育统计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管理;要协调好各部门统计工作, 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 要严把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等环节,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4 加快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应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 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 建立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 使数据更新、更准, 效率更高, 效果更好, 以提高统计质量, 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通过统计信息网络, 可随时进行信息互通、交流,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创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新局面。

总之, 高校教育统计是社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对教育现象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高校总结自身发展规律和制定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高校统计人员应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 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 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真正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利梅.加强高校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路[J].统计与预测, 2003, (3) :10.

[2]李红梅.论高校统计工作改革的必要性[J].统计教育, 2004, 3:23.

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事业 统计 数据质量 核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6-02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教育部为了正确分析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而制定的年度报表统计制度,涵盖了各个学校基本情况、学生、教职员工和办学条件等信息,综合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速度。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统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核查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的基本调查单位,是数据的来源。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根植于各高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统计意识薄弱。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是各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反应,是各高校及上级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大多数高校领导只将统计当作是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来被动完成。部分领导由于缺乏统计业务的知识,统计法律意识薄弱,对统计数据质量没有把好关,甚至为了要符合办学指标而瞒报、虚报数据,严重影响到了统计的准确性、真实性。

2.统计人员队伍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统计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由于统计工作的定期性和短期性,更换频率也较高。统计人员大多是非统计相关专业,同时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统计的指标、流程及注意事项缺少认识,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

3.缺乏统计工作机制,统计数据利用不高。高等教育事業统计是高校每学年初进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但是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统计工作机制。大多数高校在日常中管理中没有注意收集与整理数据,没有建立能与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直接对接的数据库。统计的意义大都局限于上报数据,缺少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没有及时公开数据,没有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二、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重要性

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方案(试行)》。2013年,教育部开展了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并构建“国家抽查、重点核查为指导,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查为基础”长效工作机制。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是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宝,也是解决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存在问题的利器。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有利于引起高校对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统计工作;二是促使高校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避免统计过程中出现的低级错误,把好数据质量关;三是促使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加快统计台账、统计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四是有利于全面分析影响数据变动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掌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三、如何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包括国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自身的核查,以开展经常性的数据质量自查、抽查、重点核查活动的形式进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的数据来源,要以高校自查为主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

1.加大统计宣传,依法统计。高校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及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自上而下普及《统计法》的学习,加大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牢牢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提高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促使高校领导及统计人员认真统计、谨慎统计,自觉抵制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的行为。

2.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一是加强统计队伍的管理,构建相对稳定的人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通过上级业务培训、统计上岗培训、专门的业务指导、总结交流学习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二是加强统计体制机制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统计台账,明确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审查、核查等各个阶段的要求和责任,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3.强化统计分析,科学统计。统计分析是统计的灵魂,不仅要从全局数据着手,分析高校整体发展水平,而且要分析重点指标数据,如在校生、专任教师和聘任教师、图书馆藏、校舍建筑面积(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占地面积、固定资产(其中教学仪器设备)等数据,查找薄弱环节和有利优势,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找寻影响数据变化的内外原因,既有利于杜绝低级错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又有利于高校掌握自身的办学水平,进行科学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王丹,张萌萌,王文革,杨嵩松.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提高有力决策参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13.

2018教育统计工作计划 篇4

2018年教育统计工作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李克强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一文中强调:“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既抓均衡发展,又抓提高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有基于此,提出2018年教育统计工作要点。(一)统计班级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二)统计班级学生家长及家长的基本情况

(三)统计班级所有学生以前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四)统计班级教育设备和环境的基本情况(五)统计班级资金的基本情况(六)统计班级老师的基本情况

(七)统计本学期的学生表现和学习成绩的浮动情况还有健康状况

(八)统计学生的课外兴趣及发展情况

(九)统计班级贫困生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做好家访工作

2016教育统计工作计划、总结 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高邮市区域性城市建设和我市提升为高邮市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部署,紧跟城市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均衡发展和提高质量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主线,以师德师能建设为根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特色,不断丰富教育强市成果,促进我市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教育统计工作的重点如下:

(一)加快教育统计均衡发展进程

(二)努力提高教育统计质量

(三)加强教育统计教师队伍建设

(四)做好学校和班级教育统计常规工作 2016年,既是落实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又是实施教育“5年规划”的关键性一年。全年教育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让我们在市教育局和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同仁,按照已经绘就的蓝图,埋头苦干,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创造特色,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的整体水平,服务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6年教育统计工作总结

教育统计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却蕴含着重大意义。我在本学期的教育统计工作中,为了能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质,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的教育统计工作:

一、通过教育统计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建设。

二、培训班干部,让班干部帮忙完成统计。

三、做好家访工作,做最真实的家庭统计。

四、通过统计进行培优补差

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 篇6

黑教发函﹝2011﹞95号

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行署)教育局,省直有关厅(局)教育局(处),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及《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更好地完成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黑龙江省统计监督处罚条例》,省教育厅决定开展全省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各市(行署)、县(市)、区教育局、研究生培养单位、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等。

二、检查内容

1.各单位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2.统计队伍建设情况,即是否依法设立了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

3.统计数据的质量情况,即是否有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是否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

4.统计分析资料编印情况,即是否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

三、工作步骤

此次检查分为自查、抽查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4月份)

各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自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教育厅。

(二)检查阶段(5-6月)

检查工作由省教育厅组织人员对重点单位和内容采取抽查方式开展。

(三)总结阶段(7月份)

检查结束后,各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总结要突出体现此次检查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材料于7月10前报省教育厅,我厅将依据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做好准备工作。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本次检查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梳理问题及成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全面提高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水平。

联 系 人:毛宏放周凯

联系方式:0451-***3***

电子信箱:zk123450@126.com

附件:1.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县(区)级管理工作核查项目

附件1.doc

2.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管理工作核查项目

附件2.doc

3.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统计管理工作核查项目

附件3.doc

4.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统计管理工作核查项目

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篇7

关键词:统计教育,统计课程设置,教育发展,世界一流高校

统计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其基础理论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诸如生物统计、金融统计、社会统计等的形成与发展,便是一个有力的明证。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统计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统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统计及相关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了解统计教育的动向和特点,寻找对我国统计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根据2011~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统计专业),位居前列的高校分别是: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Harvard University)、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新加坡国立(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多伦多(University of Toronto)、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普林斯顿(Princeton University)。这些院校涉及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些院校的官方网站的访问来了解各校开设的统计及相关课程的情况,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一、统计课程的分类呈现多样化

长期以来,统计课程大多被分成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类,前者着重介绍统计理论,后者介绍统计应用方法。目前查阅到的资料显示,统计类课程正呈多样化趋势。这些院校所设统计课程除一部分是为统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外,另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其它专业学生开设的,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传统的分类已不能准确描述。为此,笔者将其分为四类,并将各院校的课程分别归入各个类别(从中亦可观察到目前统计课程涵盖面之广)。

1. 基础理论类。

这类课程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面向统计专业的学生。典型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统计理论、统计推断、随机矩阵理论、空间统计、系统辨识、推断算法、非线性模型、广义回归模型、广义线性统计模型、概率和测度、统计原理等。

2. 应用统计类。

这类课程主要介绍应用统计方法。典型课程有:应用统计、回归模型、非参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风险管理及监督、贝叶斯统计、统计建模、无监督学习方法、蒙特卡洛方法、需求建模、随机控制、数据模型和决策、马尔科夫过程、应用定量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与分析、分类数据分析、纵向数据分析、非参和稳健方法、统计计算、随机网络模型、随机模拟、统计质量控制等。

3. 统计应用类。

这类课程的特点是统计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反映了统计学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典型课程有:生物统计、运动统计、代码破译、工程和物理中的统计、金融统计、遗传学中的统计算法、统计咨询、公众的风险—效益分析、物流与运输规划方法、资产定价:定价模型和衍生品、高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模型、信息系统中的随机过程、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社会统计、公共政策中的高级定量分析、基因调控、流行病原理、生存分析、商业统计、统计基因组学、人文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导论、心理学的定量方法和行为科学、华尔街上的应用计量财务、医药统计、人口统计方法、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财务统计方法、统计和诉讼、提高质量和生产力的统计等。

4. 普及教育类。

这类课程是讲授统计基本思想的,通常是作为统计启蒙教育的。涉及的课程有:统计方法介绍:预处理、了解统计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概率:有关机遇的10个伟大的想法、统计思想和数据分析、统计实践导论、统计概念、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基础、统计的历史、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等。从上面不完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基础理论类课程变化不大,但统计应用的课程拓展了很多。特别是原属于应用统计类的课程,逐渐分化为研究统计应用方法的应用统计类和介绍统计与其它学科交叉应用的统计应用类,凸现了统计强大和蓬勃的生命力。

二、统计教育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明确显示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应用统计和统计应用类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在斯坦福大学,占到了78.8%;麻省理工学院为71%;普林斯顿大学为86%,其它院校情况也类似。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统计教育中,越来越强调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反映出了当今对统计应用人才的需求。 (2) 课程及时反映了统计在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基因是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前沿,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基因代码信息,及时反映在课程“代码破译”中(Breaking the Code,斯坦福大学)。又如,海量数据的分析又是一个研究热点,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就设有“数据挖掘”课程。 (3) 全面反映统计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各个院校开设了大量这样的课程。有生物统计、金融统计、商务统计、工程统计、物理统计、社会统计、心理统计、财务统计、医学统计,连公共事务和诉讼都有涉及。 (4) 强调依据实际问题建模和分析。各个院校都有统计建模的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统计建模导论”(斯坦福),“统计咨询”,“需求建模”和“高级需求建模”(麻省理工),“随机建模”(普林斯顿),“统计实践”(多伦多)等。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比如《统计咨询》课程,要求学生用6~8周时间深入实际,了解用户需求,构建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交给用户。 (5) 推广和普及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数学不同,统计主要解决的是不确定的问题,有着其特有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学生初次接触时,一般较难理解和接受,讲授统计课程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普及相关的教育,各校都开设了介绍统计知识的普及课程。如“了解统计模型和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斯坦福),“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新加坡国立),“统计思想导引”(普林斯顿)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不仅能增进对统计思想的了解,亦为今后可能的统计应用打下基础。

三、建议

基于上述对部分世界一流大学所设统计课程情况所作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统计教育正越来越向应用方向发展。为此,笔者对我国统计专业及相关课程建设提出两点建议: (1) 积极鼓励统计专业教师做跨学科的研究,开设交叉的统计应用类课程,充分发挥统计的分析决策作用,使统计真正成为一门强有力的支撑学科; (2) 强化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开设类似于“统计咨询”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实际,了解用户的需求,上升为统计模型。学会判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加以解决。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就能与今后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本身的统计应用能力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篇8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统计信息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与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高校教育统计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纯手工方式,到后来各种教育统计工作软件的初步尝试,发展至今,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离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1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的管理与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扩招的形式下,对多数高校而言,生源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而这一些问题都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竞争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战略,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面对竞争环境,高校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效益,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高校的管理与决策,有必要借助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1.2 统计信息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对有限的办学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统计信息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高校教育资源及其配置情况,因此做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力求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

1.3 统计信息是了解高校发展现状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高校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费使用等各方面。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就集中体现与统计信息。比如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投入,而这些经费投入的根本目标在于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可能是无形的资产,也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条件。因此,这些统计信息在高校的发展决策中作用越来越大。

1.4 统计信息是高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总是体现在各类信息数据之中。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利用统计数据来监控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包括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都在统计信息中的体现出来。比如对于某一项具体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的检验来判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而评估工作效益。因此借助统计信息来对相关工作进行计划、调节和控制,有助于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2.1 当前统计工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网络化发展需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实现网络化,从而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但当前多数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是:首先,在自下而上的呈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抽样调查的检测程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难以保证。其次是调查组织缺乏自律性,缺乏统一管理,调查结果往往与事实出入较大。最后是,统计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得力,监督渠道不畅通,统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2.2 高校统计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统计队伍人员的支持。他们是具体负责的,在工作一线的员工,(下转第26页)(上接第22页)因此其整体队伍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都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是,统计队伍一直是高校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2.3 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客观地看,对于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当前各高校、学者们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导致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能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比如有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有的高校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忽视应用系统等诸如此类的表现。①

2.4 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对于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而言,存在着公立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区分,同时还存在着本科院校和职业大专类院校的区分。因此对于这些不同层次,办学背景不一的高校而言,如何实践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数据的连接,操作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起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3 推动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高校统计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统计模式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解放思想,加深认识。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统计工作进行工程化管理,应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创建提升现有统计业务模式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健全统计法规,以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逐步将高校统计业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3.2 深度开发和利用高校统计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建立校园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这些都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保证硬件的同时,必须重视软件开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最终让高校统计信息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社会价值最大化。

3.3 建立一支学习、创新型高校统计人员队伍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在积极推进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必然需要从培养一批高素质、业务水平精湛的员工入手。②因此,要积极建立起相关机制和激励措施,来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同时,还要培养统计人员在统计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统计信息化工作规律,创新统计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科学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 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90-91.

上一篇:历年房产调控政策下一篇:留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