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政策解读(共8篇)

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篇1

2011-03-09 21:23:40| 分类: 政策信息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党的十七大向全国发出了一个很强烈的重视学前教育的信号

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纲要》是2020年之前教育发展总的纲领。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这是学前教育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李天顺司长将《规划纲要》有关学前教育条款高度概括成“1+3+1+8+N”,就是 “一章,三条,一个项目,八个直接规定,众多基本精神”。《纲要》提出总的目标任务 国务院《意见》提出大政方针 学前教育分规划是具体的施工图。

3、《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是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文件。“国十条”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三个是”: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2、“三个关系”:发展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3、“五个必须坚持”:发展学前教育

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三个作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普及普惠”(1)新建、改扩建。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2)利用公共资源改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3)扩大优质资源。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

(4)支持集体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2、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四条支持措施”

(1)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2)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3)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4)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3、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

(1)政策:城镇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

(2)“三个同步”: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3)管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4)流动儿童: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4、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1)规划: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2)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

(3)体制: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4)条件: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5)留守儿童: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编制: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2、资格: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3、补充: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4、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5、培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

6、培训: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预算有科目: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3、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地方教育费附加:提高1%,范围扩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4、拨款有标准: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5、捐助有优惠: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

6、家庭有承担: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7、资助有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8、专项有名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1、分类: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

2、审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

3、年检: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4、管理: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5、非法幼儿园治理: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

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公通字[2010]38号规定:

对公立中小学、幼儿园和经批准登记注册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对尚未批准登记注册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课外班,综治部门要协调当地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担负起安全管理责任;

凡由乡镇、街道以出租等形式提供土地、校舍支持或利用私人出租房屋举办幼儿园的,由综治部门协调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落实业主、房主的安全管理责任;

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多次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安置学生和儿童。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1、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2、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

3、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4、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1、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2、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3、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

4、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3、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4、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5、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

6、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

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

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各省(区、市)政府确定发展目标,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省(区、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

3、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

4、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4、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学前教育会议。会议规格之高、涉及部门之广、参加人数之多,都是学前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词解释:

公办幼儿园: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幼儿园。各级政府举办的幼儿园、部分教育部门办园。

公办性质幼儿园:利用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包括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街道、社区、村集体办园等。

普惠性幼儿园: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以及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李天顺副司长总结的“四个大多数”:

大多数幼儿园是普惠性幼儿园;

大多数适龄儿童都能进入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性幼儿园大多数成本是由公共财政承担;

大多数家庭困难儿童都能得到政府资助。

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基本方向,逐步构建起充满活力、群众满意、符合国情、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

今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即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此起彼伏。

首先,老百姓有意见,社会不满意,上幼儿园越来越越难了,也越来越贵了,工薪阶层越来越承担不起了,从幼儿园阶段教育不公平就开始出现了,有权的进公办园,有钱的进私立园,无钱的进黑园或者不入园。

第二,幼儿园教师不满意,工作重,待遇差,收入微薄,无法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农村幼儿教师更是成了新的社会贫困阶层。有人说,下辈子、下下辈子,决不做幼儿教师了。第三,公办园不满意,政府支持越来越少了,差补和自收自支越来越多了,公办程度越来越低了,公益性越来越差了。

第四,企业单位办园不满意,单位支持越来越少了,都断奶推向市场了,需要自己养活自己了,并且还要上缴利润了。

第五,村办园不满意,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力越来越弱,村民委员会资金越来越少,对幼儿园支持越来越小了,许多村办幼儿园干脆承包给个人,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越来越多了。

第六,民办园也不满意,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发展空间越来越少了。

公办园的公办性质越来越低了,企事业单位办园越来越少了,村办园越来越难了,民办园越来越乱了,无证园越来越多了。

二、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一)国家领导人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进行重要批示,并做重要讲话。

1、胡总书记批示及讲话将学前教育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最高层政府的政治层面。

(1)2010年6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题目为“公办园少,民办园贵,黑户园乱,村办园难”文章上做出重要批示: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要专题研究学前教育问题,首先解决入园难问题。

刘延东国务委员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批示要把握住三个基本精神:

一是强调对学前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是要把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与《纲要》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把它作为落实纲要的起步之举和重点任务。

三是要把解决入托难问题作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优先选项,乃至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务必抓紧抓好。

(2)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发展、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对学前教育进行了强调:

2、温总理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工作,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国务院五条: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6)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从6个方面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存在问题: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人民群众意见较多,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发展方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要搞好幼儿园规划建设,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办园体制:进一步健全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政府要增加服务,同时要大力扶持民间资本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富余资源:城乡中小学调整富余出来的校舍,要优先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经过培训,转入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政府公共投入应该主要承担保基本的责任,严格规范公办幼儿园收费的标准,不能用公共投入办高标准和高收费、为少数人服务的幼儿园。

资助制度:要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入园补助的机制,为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创造公平的机会。

3、刘延东国务委员主持召开学前教育专题座谈会,并多次进行学前教育调研,强调要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及普惠性。

(1)6月30日,刘延东同志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学前教育专题座谈会。这是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纲要》以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召开的第一个教育专题会。她强调指出,地方政府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的责任主体,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把它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办实办好。

(2)刘延东同志多次深入到北京、浙江、贵州、湖北等地进行学前教育调研,强调要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

(3)12月1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

要求:以县为单位,抓紧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1年3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要有解决之策,对于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明确路径,对于三年内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

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

1、党的十七大向全国发出了一个很强烈的重视学前教育的信号。

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

2、国家《纲要》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纲要》是2020年之前教育发展总的纲领。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这是学前教育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李天顺司长将《规划纲要》有关学前教育条款高度概括成“1+3+1+8+N”,就是 “一章,三条,一个项目,八个直接规定,众多基本精神”。

《纲要》提出总的目标任务;

国务院《意见》提出大政方针;

学前教育分规划是具体的施工图。

3、《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是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文件。“国十条”

A.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三个是”:学前教育

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2、“三个关系”:发展学前教育

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3、“五个必须坚持”:发展学前教育

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三个作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三)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普及普惠”(1)新建、改扩建。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2)利用公共资源改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3)扩大优质资源。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

(4)支持集体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2、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四条支持措施”

(1)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2)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3)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4)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3、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

(1)政策:城镇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

(2)“三个同步”: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3)管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4)流动儿童: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4、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1)规划: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

(2)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

(3)体制: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4)条件: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

(5)留守儿童: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四)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编制: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2、资格: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3、补充: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4、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5、培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

6、培训: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五)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预算有科目: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3、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地方教育费附加:提高1%,范围扩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4、拨款有标准: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5、捐助有优惠: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

6、家庭有承担: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7、资助有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8、专项有名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六)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1、分类: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

2、审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

3、年检: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4、管理: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5、非法幼儿园治理: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

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公通字[2010]38号规定:

对公立中小学、幼儿园和经批准登记注册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对尚未批准登记注册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课外班,综治部门要协调当地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担负起安全管理责任;

凡由乡镇、街道以出租等形式提供土地、校舍支持或利用私人出租房屋举办幼儿园的,由综治部门协调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落实业主、房主的安全管理责任;

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多次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安置学生和儿童。

(七)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1、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2、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

3、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4、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八)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1、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2、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3、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

4、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九)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3、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4、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5、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

6、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

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

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

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各省(区、市)政府确定发展目标,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省(区、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

3、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

4、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5、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学前教育会议。会议规格之高、涉及部门之广、参加人数之多,都是学前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6个单位做了典型发言。

河北:“三为主”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公办幼儿教师为主,以财政投入为主”。

抓住了2个契机:中学教师核编定员,将幼儿园教师包含在内;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校舍全部用于学前教育。

大连:将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建设用地一律按划拨方式供应。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幼儿园建设的全过程:审批、标准、验收。建成后,无偿交付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重点解决园长和骨干教师编制,其它人员采取聘用合同制,经费通过合理收费解决,实行政府限价。

“小区配套幼儿园交钥匙工程”

2、刘延东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

三、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研究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措施

1、教育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落实《纲要》。

2、开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试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双语项目及对贫困家庭儿童的资助。

3、修改完善学前教育分规划。

四、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

(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级领导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门强调和部署。

1、姜异康书记: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以普及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为起点。

2、姜大明省长:要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紧迫任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统筹管理。

3、黄胜副省长:重点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鉴于这件事情的紧迫性,初步考虑近期先从两个方面启动:

一是尽快筛选一批具备基本条件的城乡幼儿园,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改造,充实部分骨干教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标准和质量有明显改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府确实在帮助其所需;二是组织力量查找出全省6600个社区和7.6万个行政村的空白点,尽快落实规划和建设方案。省里将出台以奖代补政策,与各市县乡村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一道把这项民生、民心工程干上去。

(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

1、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2015年前,经济发达地区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经济欠发达地区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

2、全省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占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总数的80%。

3、所有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

4、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我省《纲要》亮点:

1、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

2、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

3、实施残疾儿童免费学前教育。

4、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一社区(村)一园”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5、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6、建立以县级为主,县、乡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

7、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园”的原则,确定各类公办幼儿园服务范围,确保适龄儿童公平、顺利入园。

8、实施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四大工程”: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加强城乡学前教育规划布局和建设,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和城市新建居民区学前教育存在空白点的问题,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

—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按照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积极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全省所有乡镇都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实施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省幼儿园办园条件基本标准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使全省所有幼儿园尽快达到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实施农村骨干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工程。对农村骨干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黄胜副省长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到2012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3%,在园幼儿达到210万人。实现这一目标,全省需新增1100所幼儿园和2万名合格教师。

农村:要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一社区(村)一园”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每个乡镇都建设一所达到省级认定标准的、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城市: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增长点,要制定并落实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教师:要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切实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经费: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预算,确保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确保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福利彩票等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在未来三年有明显提高,尽快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我们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硬指标,必须狠下决心,坚决完成。

目前,我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0.55%,全国1.3%,世界3.8%

五、省教育厅近期工作

1、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研究制定配套性文件。

2、修改完善《山东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3、筹备召开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4、下发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案

5、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认定工作。

六、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1、更加注重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

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体系。是社会民生事业、民心工程。是公益事业。普及普惠、公益公平。

2、更加重视各级政府的领导。

领导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体制等方面明确政府责任,加强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投入,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对公办性质的幼儿园资助,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

3、更加关注弱势群体。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学前教育是教育公平的起点。

第一届世界学前教育大会提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应优先向各种处境不利儿童倾斜,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弱势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中西部农村地区。

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

4、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让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教育。

幼儿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质量和机会同样重要。

5、更加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师资建设。幼儿园老师要具备学习能力、引导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保育教育质量的保障。

未来十年,学前教育将成为发展潜力最大、规模增长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走向基本普及的教育阶段;是一个新的、剧烈变化的阶段;是一个体制机制深入改革与政策措施全面创新的阶段;是一个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和完善的阶段。

张志勇副厅长:我国已经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跨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第四个历史性的跨越,就是要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目前,我省在园幼儿181万人,入园率不足55%。要达到85%的普及目标,需要新增100万幼儿入园,需要新建3700所幼儿园,需要新增加6.7万名专任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发展与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只要有利于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我们都可以去探索、去尝试。

我们要把自己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化为主管领导的重视,化为教育部门的重视,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化为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化为全社会的重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推进2020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教育的第四次跨越。(根椐PPT文件整理)

(1)2010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学前教育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专家们的意见。

(2)温家宝总理批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

(3)温总理指示,要以国务院名义下发学前教育文件并制定学前教育分规划。

(4)11月2日,温总理到北京2所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调研,并与园长、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座谈交流。提出“要把学前教育发展摆到更重要的位置”。

幼儿教育必须适合幼儿的特点。

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什么叫好、什么是不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养成好的习惯。智育就是要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体育更为重要,幼儿阶段是长身体的时期,体育应该放在第一位。美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真善美的心灵。

(5)11月3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

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篇2

此次会议由赵国祥常务副校长主持。庞丽娟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宗旨与概况, 指出河南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 研究扎实, 政策院作为“集智聚力、强教兴国”的高水平教育政策智库, 希望加强与河南相关专家学者的合作, 共同提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与会专家围绕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录取方式变革、职业教育改革、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改革及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提出了一些具有政策咨询价值的建议。

一、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建议

赵国祥常务副校长指出, 当前我国各省区之间、经济区之间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中西部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总体较少, 高层次人才招生数量少, 地区间、学科间的科研经费差别非常显著, 毕业生就业、考研会受到“学校身份”的歧视。为此, 他建议:建立“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动态进出机制, 施行申请、考评制度, 在推动教育公平的同时激活高校的有序竞争, 进而避免高校分类标签化、固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身份歧视问题;改革招生指标分配办法, 考虑地区之间人口与学生数量的差异性, 让考生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重点科研机构布局上倾斜, 优先支持中西部经济后发省区, 将省部共建高校上升为中央直属高校;从公平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调整和完善“一省一校”政策, 有力支持与促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李申申教授进一步指出, 世界一流高校中的绝大多数是拥有百年以上校龄的老校, 她从高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中西部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及教育公平发展的角度, 建议将中西部几所百年老校纳入中央直属高校。

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问题与政策建议

为了解决“高分考生落榜”的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曾进行过由“顺序志愿”向“平行志愿”转变的改革,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刘志军副校长认为, 27个省市区的高校现行的“平行志愿”录取办法, 强化了社会对高考分数的过分重视, 导致提高教育质量面临深层次的问题:对高校而言, 降低了高校招生自主权, 进一步固化了学校等级, 淡化了高校的志愿选择, 增加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难度;对高中来说, 加剧了对分数的追逐, 导致了综合评价形式化、走过场情况的出现;对学生而言, “无志愿录取”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被忽视, 进而出现退学及其他一系列问题。由此, 他建议, 要对现行“平行志愿”招录办法进行评估, 吸收“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优点和政策经验, 实行“综合录取”的方式, 即以“顺序志愿”的办法在第一志愿录完后, 留出一定比例让各高校自主进行“平行志愿”录取;设立招生录取委员会;严格实施程序化操作, 可以采取匿名录取办法。

三、教育督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李帅军教授认为,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但也存在着督导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督导主客体地位不平等、督导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为此, 他建议: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教育督导机构, 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的体制, 推行教育督导委派制度, 教育督导部门直接对同级政府负责, 同时接受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并在政府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工作;合理划分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教育督导机构专门负责监控任务, 行使国家督导教育的权力, 教育行政机构专门负责决策和执行任务, 行使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尽快建立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 设立教育督导职务系列;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提高教育督导的专业水平, 形成并实施科学适宜的教育督导方式。

四、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普职比”问题与建议

基于对基层实践的深入调研, 李桂荣教授探究了当前职业教育中“普职比”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 指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变成了战略性问题, 但现实表明, “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目标需要优化调整, 不能继续作为政策评价的标准并进行问责。1985年, 我国首次提出了“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目标, 当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91%, 然而, 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了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达到40%, 现在仍然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目标显然违背了高等教育规模与中职教育规模之间此消彼长的发展变化规律。此外, 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原则进行考核存在政策失真的问题, 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或者限制学生的选择权, 虽然达到招收中职学生的目的, 但是不符合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此, 她建议, 调整“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目标, 低调宣传中职免费的政策;加强统筹规划, 厘清管理体制, 优化结构, 突出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大资源投入, 严格企业用工制度, 把中职教育办成优质教育, 推动中职教育科学发展。

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汪基德教授指出,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 专业化水平低;学前教师信息素养不高, 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他建议: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软件与资源的评价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采用不同的补贴标准, 消除学前教育存在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岳亚平教授指出, 我国学前教师群体处于严重失衡与失序的流动状态, 学前教师流动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教师群体, 教龄在3~5年的幼儿教师流动次数较多, 无职称的教师流动比例大, 拥有本科学历的学前教师想要离开教师队伍的比重最大。为此, 她建议:高度重视学前教师的失衡流动, 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 改善学前教师的生存状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身份专业性的认定制度, 完善学前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增加学前教师入编机会;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水平。

此外, 刘济良教授针对青少年生命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 提出了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生命教育的政策建议;李麦收教授针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学教师海外交流资金保障机制, 探索施行中国高校与海外高校的学分、学位互认制度, 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就业创造机会等建议;董保民教授针对大学学术评价问题, 提出了建立与国际学术接轨的内涵式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议。王峥副教授针对当前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0~3岁儿童教育服务网络的建议。

学前教育的另类解读 篇3

蔡伟忠,美籍华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儿童教育学博士,儿童教育产业研究专家、实践家。在过去20多年他走遍世界各国,为幼儿园的校长及老师提供各种培训服务,研究各种最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同时开始在国内提供相关的服务,现任广东省学前教育学会游戏与玩具研究部执行主任、广东幼儿园讲师培训团首席导师、深圳家庭教育学院院长。

教育,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而学前教育则越来越成为其中的热门话题。放眼世界,展望国内,在新世纪,学前教育已成为大众和政府共同关注点。为此,本刊记者就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对儿童教育学家,儿童教育学博士蔡伟忠进行了专访。

为孩子营造合理、良好的环境

今日中国: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学前教育?

蔡伟忠:学前教育和社会、家庭息息相关,它奠定了人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从孩子还没有判断能力时开始的,他们会无意识地学习一切能感受到、看到的人和事,所以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合理、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纠正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今日中国:当前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蔡伟忠:从六个方面来说:一是幼儿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中国学前教育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保育,方便妇女出来劳动。因此,中国的学前教育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0~3岁,3~6岁,而在国外学前教育被科学地分为三个阶段:3岁前叫婴幼教育;3~5岁叫幼儿教育;5~8岁是幼小教育。因为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同,学习和理解事物的方法也不一样。年龄小的要通过实物去理解,年龄大的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来理解。

二是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意识问题。一些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干脆就把公办幼儿园全部改为民办,甚至将其转为企业,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完全不承担学前教育的责任。由此,很多地方政府对办园资格把关不严,幼儿园鱼龙混杂。我在广东考察幼儿园时,看到个别民办园为了多挣钱,从孩子的伙食费里做文章,孩子一周也吃不到一次鱼和肉,根本不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

三是为幼儿园配套资源的措施和条件不够完善。首先,培养幼师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幼儿园脱节。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人技能的培训,也就是教幼师唱歌、跳舞等,有些大学设置的幼师课程也只是空谈理论。其实,幼师的个人技能培训是次要的,幼师主要任务是教学,应该学习怎样和孩子相处和交流,如何去引领孩子,教孩子如何操作玩具等。

其次,运用工具传输知识的意识不够。幼儿是要通过实物才能理解知识的,所以工具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据我了解,在国外,1827年,就已经有专门研究玩具来教研的机构。而在中国,至今也没有几个正式的研究玩具的机构。

四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孩子的发展应该是逐步地学会独立学习的过程。归根结底,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单一地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习。譬如,学数学,是为了孩子们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别人强,而不是培养一部计算机,看谁算得快。家里放几个碗、几个筷子,这些都是数学,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进行数学教育。让孩子们从事物的分类、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数学。我们要通过娱乐的方式帮孩子们学习。

五是地方教委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有误导。绝大多数地方教委考核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就是教课,所以老师为了能达标,必然要练习上课,这势必导致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少。

六是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电视在现代家庭中已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但看电视也给孩子的行为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少主动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沉默、退缩、自私等不良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不能脱离主流社会

今日中国:近年来,中国从国外引进7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华德福教育”和“蒙氏教育”等是其中的代表。国外某些教育理念在他们国家相应的经济、历史、文化条件下是有效的,但在中国是否适合?

蔡伟忠:我认为,中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是各式各样,充斥着各种商业目的的炒作,缺乏一个正确方向的指引。原因是中国要把西方发展了百年的教育,浓缩到中国短短的十年里面,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没有一个消费的教育过程,没有能力去判断什么是对错的过程。所以,就会被一些商业机构忽悠和误导。特别是带上了西方帽子的商业机构,用他们所谓的专业,让中国的家长盲目跟从。

教育是为了人种得到更优质的延伸,它不能脱离主流社会,比如说华德福,它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教育,从教育理念上来说没错,他追求人的真善美和自然的结合。但是,他们这个群体和主流社会是分隔的。你是要融入我们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人。如果通过这种教育你不能融入社会,那说明你的教育是失败的。然而,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判断的能力和基础。追根溯源,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社会结构,不鼓励独立思考。所以,中国的家长不够理性。

国外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学会道理创造方法。

今日中国:您认为民办园产业化是好的发展道路吗?民办园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发展,或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已经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不能遗弃的。

蔡伟忠:从理论上讲,民办教育产业化是必然趋势,这是关系到民办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是由它们的运行机制而决定的。当然,民办教育产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口号,而是有着具体的内容,只有准确地把握住了它的内涵,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实现民办教育的产业化。

民办园要想发展壮大,首先要有特色,比如我在幼儿园里推行家长做助教,对家长进行培训。其次,政府的引领和投入至关重要。政府要严把关,办得好的鼓励,给予一定的补助。相反,那些唯利是图,视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不顾的民办园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日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如何发展?

蔡伟忠:要因地制宜,我们不能盲目地把城市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照搬到农村。有些富裕的农村可以沿用城市的做法,但是对于贫困的农村,学前教育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可能需要超前教育,有些农村孩子小学毕业后可能就不再上学了,所以,教学也要保底。但是切记,勿因教学,剥夺和局限了孩子天生的敏感度。

今日中国:学前教育如何保障?和国外的情况相比,中国的投入是否还有一定的差距?

蔡伟忠:近几年,中国虽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据了解,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长期只是1.2%到1.3%,前年增加到1.4%。这跟世界比相当低,世界在教育投入当中,包括发达国家和最贫困的国家,平均是3.8%。尤其是北欧,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借鉴。从政府规定给父母双方18个月的带薪产假,就可以看出这个投入是很大的。

今日中国: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学前教育?

蔡伟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传承我们的文明和思想。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已经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不能遗弃的。对于学前教育,我们既要授予新的时代信息,也要授予幼儿传统的文化信息,使两者相互融合。

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篇4

一、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哪些升学途径?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3+技能证书”普通高考考试、“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三二分段”等方式全日制进入大学学习深造;也可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方式边工作边读书,完成业余制的学历提升。职业学校升学路主要途径有7种:

(一)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

根据《关于做好2011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1〕3号)精神,2011年继续扩大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招生对象为具有广东省户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学制两年。对口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共3门,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的权重比例为4:3:3,各科分值为综合文化知识200分,专业综合理论150分,专业技能150分,满分500分。2010年广州市共有近2600名应届中职毕业生升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中1341名中职学生通过“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绿色通道实现升学梦想。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招生

根据《关于开展2011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中职学校申请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1〕4号)精神,继续遴选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职院对接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简称“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中职学段招生对象为具有广东省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职学段招生对象为对应试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应专业符合报考条件的正式学籍学生。学制为中职学段三年,高职学段二年,中职转高职学段时要进行转段考核。

(三)“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升学

参加国家专为中职毕业生升学开设的“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通过考试者可入读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四)普通高考

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一样也可参加普通高考,一些普通高校的某些专业也招收中职学生。选择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要先报名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再参加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五)成人高考

中职毕业生可参加成人高考,学习方式可分为函授和业余两种。近年来,我省的成人高考政策趋于稳定,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都可以报考。近年来全市每年还有近2万名中职毕业生报读成人大专、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继续学习。

(六)自学考试

中职毕业生可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或是本科文凭。目前自学考试实行一年四考,每年1、4、7、10月分别举行考试,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参加统一考试,获得国家承认、全国通用的专科、本科学历。

(七)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可免考或加分报读高职院校

根据《关于做好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2009〕3号)规定: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者,可免试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⑵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二等奖者,在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时,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获广东省中等职业些小技能大赛三等奖者,在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时,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奖者,在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时,同等条件者,可由学校优先录取。

二、什么是“中高职三二分段”?

“中高职三二分段”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经过三年中职学段学习,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历证书,并获得以下其中一项证书:⑴国家职业资格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⑵省(厅)局级行政部门或省级(含省级)以上行业学会颁发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⑶获得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专业技能课程等级证书B级以上证书;⑷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优秀奖以上奖励;⑸获得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经高职院校自主组织选拔考核招入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学习,取得全日制专科毕业证,并获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高素质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2010年广州市共有8所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内4所高职院校对口培养数控技术加工等8个专业近400名“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2011年省教育厅大幅扩大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试点力度,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自主招收3910名中职学生,三二分段招收443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省预安排广州市有15所中职学校与省内14所高职院校对口培养共19个专业、1350名“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

三、什么是“3+专业技能课程”考试?

“3+专业技能课程”考试是国家为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设的招生考试。“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是指包括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考核和颁发电工证书、电子证书、会计证书、教育基础综合证书、音乐综合证书、体育技能证书等,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和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取得上述证书方能获得参加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学生通过考试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取得全日制专科毕业证。

四、哪些情形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

(一)定为贫困家庭的广州市户籍学生

根据201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从2011年秋季起,对定为贫困家庭的广州市户籍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费全免。

(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穗财教〔2011〕9号),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三)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根据《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的通知》(财教〔2010〕345号)规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四)梅州市贫困生 根据《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梅州市贫困生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发改社〔2010〕29号),广州市每年招收400名梅州市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免费入读我市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五、哪些情形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一)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广东省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粤府〔2007〕92号),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农村户籍学生须提交户口簿,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须提交《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中等职业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

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残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申请免学费?

(一)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持有我市民政部门核发的《广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广州市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中考报名时由考生在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考服务平台(报名系统)进行扶贫资格申报,再由市民政局在该系统中对其资格审核确认。符合条件但在招生阶段漏报的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每学年入学注册时,持相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学校按隶属关系报教育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二)非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非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每学年开学时到学校领取并填写免学费申请表,向学校递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评审、公示后报教育部门审核。

七、涉农专业学生如何申请免学费?

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具体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航海捕捞,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l类专业。涉农专业学生取得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正式学籍后直接免交学费。

八、就读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的免学费学生如何补助?

就读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的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免学费补助标准(2010年起为2500元/人、年)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免学费补助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免学费补助标准的,按民办学校实际学费标准予以补助,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职业类学校的毕业生有什么就业优势吗?

近年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而且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高中生、大学生“回炉”读职校、高分段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的人数连年成倍增长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和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概括起来,职业类学校对毕业生就业优势因素有:

(一)推荐就业机制完善。我市中职学校都建立了健全的推荐就业机构,负责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联系就业单位、推荐就业等专业服务。

(二)就业“资源库”人气旺盛。我市中职学校大多有几十年的历史,积聚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并融合企业文化,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与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了具有先进设施设备的实习实训基地。长期以来,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许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行政高级管理人员和行业领导。他们了解母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并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热心支持学校事业,主动回校聘用自己的师弟师妹,已成为毕业生就业“资源库的重要资源”。

(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适应性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各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并与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逐步实现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通过高仿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确保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不少职校还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入校如入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

(四)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领取中职毕业证书,必须先考取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建立技能证书考核点,为学生考取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学生持“双证书”毕业打下良好基础。学生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就可直接上岗,深受企业欢迎。

(五)“以生为本,彰显职业个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各中职学校积极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注重根据新时期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文体活动及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努力为学生搭建发挥各种才能的舞台。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篇5

在当今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双语是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198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性的:

(一)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办学质量的需要 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能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运用汉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并且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使用汉语进行学习和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从而他们能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就业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二)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对一个地域的社会公众而言,对外语的接纳意味着对世界的开放,而对国家通用语的接受则反映着他们加入主流社会,实现国内区域经济的相互开放。在这种关系中,经济、政治上处在强势地位的语言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处在弱势地位的语言往往在交往中表现出学习强势语言的更多兴趣。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有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少数民族还没有脱贫。这些贫困地区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加快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联系,要改变许多传统的观念,要培养较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都离不开努力学习汉语,离不开双语教学。(三)大力开展中小学双语教育,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质量、是培养知识渊博民族人才的有效途径

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采取倾斜与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中小学双语教育。

然而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自测题 篇6

一、填空题

1.《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2.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5.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6.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7.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8.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10.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二、选择题

1.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2.实施义务教育(D)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4.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兴办学校,保证必备条件;筹措经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这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A)

A.国家职责B.家庭的职责C.社会职责D.学校的职责

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6.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B)

A.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

B.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行并应尽的义务

C.国家用法律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D.社会为九年义务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7.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8.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当(D)

A.由学校予以赔偿B.由直接责任人赔偿

C.学校和直接责任人各赔偿一半或协商赔偿

D.由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直接责任人追偿

9.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A)

A.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

B.幼儿园教育和初中教育

C.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两个阶段

D.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三个阶段

10.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保障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三、简答题

1.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

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2.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 ⑴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⑶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答:(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简述《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的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简述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答:(1)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

(2)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利的。

(3)学校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的。

(4)如果学校违反《义务教育法》,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5)违反《义务教育法》开除学生的。

(6)如果学校选用了未经审核的教科书的。

四、论述题

1.结合工作实际,论依法行使教师的权利。

答:法律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它包括

(1)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也可称积极行为的权利。如《教师法》规定:“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2)教师要求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利,如《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

(3)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的权利。2。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论述。

2.结合工作实际,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答:学校与学生存在着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如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等。(2)学校与学生是平等的,即学生从注册时起,就有权享受学校为其提供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与服务,同时,也应遵守学生的法定义务及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等法定义务,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3)结合工作进行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擅自离开课堂,导致学生受伤

1990年5月的一天,某中学化学教师徐x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其父突然从外地赶来探望儿子并找到课堂上,徐X随即向学习委员交待了几句便领其父回宿舍休息。等他安顿下父亲匆忙赶到实验室时,发现学生正乱做一团。原来徐X离开实验室后,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因争着动手做实验碰翻了盛有硫酸的玻璃杯,造成3位同学被硫酸烧伤,其中一位用硫酸溅在眼皮上,造成轻度毁容。事发后,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徐X的责任,而学校则以学生烧伤纯属自己违犯实验规则所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为由,拒绝了家长的要求。在这起学生烧伤事故中,教师有无过错?

参考答案: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初探 篇7

一、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立足现实, 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 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然而, 当下封闭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与社会热点的追踪, 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 因此, 当处于年轻气盛的高校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悬殊、看病难、看病贵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 传统德育教育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采用时尚化方式运作、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我国公民教育会产生媚俗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使得个体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尽管我们批判大众文化, 但却无法拒斥大众文化, 例如网络上宣传暴力的游戏内容和宣传颓废精神的视频等。

(三) 公民意识培养薄弱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 体现为高校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与遵循。目前, 高校存在重视公民义务教育, 而忽视公民权利教育, 注重的是臣属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师作为权威, 基本以大班讲课的方式进行灌输, 学生参与性不强, 积极性不高。此外, 学生的公民参与大都是被动的, 大学生往往处于金字塔的底层, 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相关活动是被动式的, 无法彰显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二、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意义

学校公民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形势政策教育的关键, 在于切实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过程, 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所谓“融入”意味着有机结合和渗透, 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建设和公民教育工作不应该是“两张皮”, 只有有机结合在一起, 互相渗透, 才能“润物细无声”, 使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内容有更强的可接受性。

三、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加强我国公民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

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过程, 也就是要把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 同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 特别是同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 注重意识培养

应当注重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升道德品质, 使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本质, 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 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同时, 学校德育工作借助形势政策教育, 通过对时事热点的传播, 可以促进学生对多种价值文化产生思辨, 以增进大学生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二) 多开设相关形势政策教育讲坛、论坛

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经历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四个阶段。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建议多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教育的讲坛、论坛,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聆听。要通过国内热点形势的阐述, 引导大学生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当下可以结合建党90周年来回顾党史, 重走长征路, 体验国家发展等, 为大学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成功范例。

(三) 建立价值坐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努力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 特别要注重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的优势, 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使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线, 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 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把形势政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 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 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 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总之, 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顾党史, 总结经验, 引领学生更好地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这一媒介, 更好地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正是当下我们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孙静.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

教育公平解读 篇8

我们在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时,可以追溯到人类初期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中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与当时的生活实际需要有密切相联系,其教育方式、方法上主要采取口耳相传等较为简单的形式。我们一般认为由于原始社会的无阶级性,社会是公平的,教育也是公平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部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成为统治者,这种依据经济状况接受的教育,成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所以今天我们探讨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先是从受教育权利开始的。当拥有了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以后,我们对教育公平也就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有公平的教育过程”,随即成了我们进一步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认识逐步提高,我们意识到还要有“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总体上而言,我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大致遵循“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起点公平)一教育过程公平一教育结果公平”这一过程。至于我们诸多学者所探讨的教育公平的许多方面,实质上多是对这一总体过程中某个阶段的特定反映。

所以,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是在遵循着教育不公平现象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即“无—有—无”的辩证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将为教育公平赋予新的内涵,正是人类本性中的追求在教育上的折射,教育公平,成为我们对于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没有理想的世界是空洞的世界。没有对教育公平的理想追求,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失去支撑和方向。

剖析教育公平:促进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

“根据原始人群时期产生的史实应该认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以满足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这是教育功能的体现,也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我们所从事的教育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那么我们所探讨的教育公平从何而来呢?诚如卢梭所言,“人生而是平等的。”这反映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里有两个关键的词语,一是“受教育者”,一是“发展”。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哪些人可以接受特定的教育就涉及到了教育公平的问题,这即是接受教育的权利的问题,正如夸美纽斯所提倡的“将一切事物交给全人类的无所不包的艺术”中的“全人类”的问题。

而对于“发展”而言,其涉及到的方面又有个人的发展和群体的发展以及群体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果把这里的群体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一个班级当中,这其实就是我们所探讨的教学公平的问题。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反映,在这一具体层面,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就体现在班级教学实践中的师生交往、资源配置等较微观的领域。

若是我们把群体的范围扩大到不同区域,则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协调发展和公平发展等问题就凸显出来,比如设立重点学校的问题。

“促进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首先应当是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特个性,因势利导,而不是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次,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还要体现在受教育者潜能的发展公平上,每个学生的潜能是否都得到较好的开发;再次,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还应体现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上,受教育者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和畸形的发展.而是协调、和谐的发展。

以上我们探讨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其中的“受教育者”和“发展”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在较狭义的教育中,我们说一个人在多长时间里能够作为“受教育者”,即一个人将在所谓的正规教育中能攀登到哪一阶段,这显然是和一个人将来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的。

我们所探讨的教育公平,对于个人,是关于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潜能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群,则是相互之间公平发展的问题,若是把二者合起来,则是如何“促进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这即是我们教育公平所追求的最为核心的部分。所以我们的努力应该以此为中心,我们对教育公平所作出的探索其成果如何,最终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检验。

促进教育公平:现实分析中的可能性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必须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公平之所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而非较难实现的“梦想”,是基于以下的现实分析:

卢梭在其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明确指出,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我们共有、共享的事业,公共的事业,不是谁私有的问题,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这是我们追求教育公平理想的—个大的前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联系,所以要解决社会不公平现象或教育不公平问题,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劳动生产率是教育占有人口资源的保证与限制,那么,物质产品的丰裕程度(即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则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物力资源(场地、设备、材料、资金等)的保证与限制。”

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从根本原因看,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达到人人可拥有较充足的教育资源。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在朝着教育公平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从教育需要的对象而言,教育的存在,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共同需要而作为支撑的。”我们都需要教育,也都渴望获得公平的教育。国家可以通过教育政策等较为宏观的手段进行调控,教育者会依据教学实际状况进行不断的努力,受教育者及其他社会成员也在为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不断地探索。

面对教育公平: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我们没有权力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较为微观的层面上,我们也不能阻止诸如重点学校的建设问题,单就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就会面临许多迷惘。

我们提倡的教育公平,在实践中没有—个确切的具体操作方式,但是对于教育实践中的许多现象,我们却很明显的感觉得到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对于教育公平,学生可以说,“因为我的位置的安排不好,对我不公平”;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若是实施一种同样的教育,“差生”会感受到接受教育的不公平;倘若我们对“差生”进行了某种形式的补偿教育,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补偿的不同形式可能对“差生”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单就对那些“优生”来讲,这种对“差生”的补偿可能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凡此种种可能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在面对教育公平的困惑时,不禁会问: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做?

作为教育者,其主要面对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受教育者进行公平的教育的问题。面对种种困惑,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到:

理想中保持一种境界。当我们对大的环境不能加以改变时,应该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面对教育公平,我们要保持一种境界,正如教育公平是我们永恒的理想和追求,这种境界当立足现实,又要超越现实,体现出对未来的理想中的教育公平的不断的接近。

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求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育者作为教育公平的具体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在这一层面上至关重要,诸如教育者对教育公平的领悟及由此产生的对教育公平的操作,教育者的教育公平理念等就在这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这也是对我们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心中装着平等的学生。“促进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如何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的“博爱”的胸怀,只有我们自己心中装着学生,而且装着平等的学生,才会努力向着教育公平的方向努力,也才会少一些因“财”施教等现象的发生。

诚然。尽管我们努力朝着心中的理想进发,教育不公平现象也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存在,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少一些。

结语

教育,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的主要途径,已承担了太多的功能,正因为如此。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现象才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对教育公平所作的努力,对现在乃至今后也必将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工匠精神下一篇:思品课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