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共8篇)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 篇1

关于印发《军用饮食供应站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

民发„2012‟2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政、财政厅(局),各军区联勤部:

现将《军用饮食供应站分级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民政部

财政部

总后勤部

2012年12月24日

军用饮食供应站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适应军队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全面提高军用饮食供应站(以下简称军供站)管理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军供站实行分级管理。

军供站分级管理应当严格遵循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各级政府民政部门、军区联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驻交通沿线军事代表办事处,应当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实现军供站站点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配套,管理手段高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

第三条

军供站分为全国重点军供站和普通军供站。

位于国家主要战略方向、战略要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军供保障任务繁重的军供站,经综合评估划为全国重点军供站;其余的为普通军供站。

第四条

全国重点军供站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军区联勤部提出,上报民政部、总后勤部审核确定,实行挂牌式管理;普通军供站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军区联勤部审核确定后,上报民政部、总后勤部备案。

—1—

第五条

军供站分级实行动态管理。因情况变化需调整资级的,应当本着“严格对照条件、严格审核程序”的原则,参照第四条按程序审核确定。

第六条

在服从和服务于军事需求的前提下,可对现有军供站布局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市(地、州、盟)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军供站,两站以上应进行整合,必要时可设立军供分站。

第七条

军供站应当按照不同地域、时段、任务、保障规模和输送方式,制定各类军供保障组织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军供演练。

军供站应当从自主保障职能向代表政府组织社会化军供保障工作职能拓展,定期组织社会调查,确定任务定点单位,明确实施程序和保障措施,建立组织社会化保障常态机制。

军供站应当加强军供保障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多功能信息化指挥平台,建设军供网络通道,提高安全保障、精确保障、快速保障和高效保障能力。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军供站的基本建设、设施维修、设备购置和日常运转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对全国重点军供站设施维修、设备更新等军供保障经费给予补助。

第九条

军供站应当根据军供保障任务特点和规模,加强设施设备建设,落实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确保炊事机具、军供保障车辆等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十条

军供保障车辆根据军车号牌管理使用有关规定,限额配备使用军车号牌,并纳入军事管理。

第十一条

民政部和总后勤部每4年对全国重点军供站资级组织一次考核评估,并结合例行工作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省级民政部门和军区联勤部每3年对军供站建设管理情况组织一次考核。

对军供保障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少、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军供保障能力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总后勤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24日起正式施行。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供应商级别,评价指标体系,模糊量化分析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普及,企业的竞争扩展到全球且异常激烈,竞争者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不断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但是,当今的竞争形式已由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转换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仅仅靠调整自身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必须以协同的方式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提高自身绩效的同时使供应链整体达到最优[1]。供应商是整个供应链的“源头”和上游控制的“先导因素”[2],供应商的管理是供应链有效运行的基础,供应商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交货提前期等因素都影响着核心企业的成功与否。另外,现代企业大都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将某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依赖供应商。因此,对供应商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根据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情况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则是有效进行供应商管理的前提。

目前,有关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供应商的选择或评价,而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的研究并不多见,少量的研究也主要以定性为主,如文献[3]根据所供应物资分为一般物资、瓶颈物资、重要物资和战略物资四类,将供应商分为一般供应商、瓶颈类物资供应商、重要供应商和战略供应商;文献[4]根据供应商关系的疏密程度将供应商分为一般级、重要级、优先级和特殊级四个等级等,但这些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笔者则试着从定量的角度来对供应商分级进行探讨和研究。综合考虑供应商、企业自身以及外界环境三方面,对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了分级;同时从供应商供货水平、沟通协作水平、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水平几个维度建立了供应商级别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同时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对供应商的级别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为核心企业进行科学的供应商管理提供依据。

二、供应商的分级

对企业来说,面对市场上如此众多的供应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供应商的选择问题。科学合理的选择供应商对核心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核心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自身方面:结合生产部门的物料需求,仔细分析所需物质的类别及其重要性,确定供应商所应具备的条件等,进而寻求相应的供应商;(2)供应商方面: 能否提供企业所需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并且能否在信息、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等;(3)外界环境方面:外界环境笔者认为包括市场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双方能否充分了解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供需关系的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方面,核心企业可以选择到自己满意的供应商,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所面对的供应商是众多的,然而,对待这些供应商并非一视同仁,核心企业与各供应商的关系是不同,有的关系紧密,有的关系保持一般水平,那么,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为了能与供应商协调发展,相互合作,完全有必要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研究,使核心企业能够对供应商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1)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密程度、双方相互沟通协作程度;(2)供应商的供货水平和顾客服务水平;(3)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

在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笔者对供应商级别的分级如下:(1)重要级(v1):供应商关系最高级别,双方关系很紧密,沟通合作程度很高,供应商供货水平很高,外界适应程度很高;(2)较重要级(v2):供应商关系较高级别,双方关系紧密,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外界适应程度较高,沟通协作程度高;(3)一般级(v3):供应商关系最低级别,双方关系保持一般水平,供货水平与协作能力都较低,供应商外界适应能力较差。

三、供应商级别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供应商级别确定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全面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从供应商的供货水平、沟通协作水平及供应商的外界适应水平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部分指标含义如下:

①来料保存率undefined;

②最低价格比率undefined;

③批量订货折扣率undefined;

④工作人员互换使用是指供需双方互派担任对方工作的人事合作。

四、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数学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Zadeh L A首先提出来的。模糊综合评价,是一个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并运用统计数学、矩阵代数等计算方法来处理多因素、多层次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它的评价结果是一个模糊向量,既能给出归属评语,又能反映出各评语间的比例关系;既对某一评价对象给出评价等级,又能给若干个评价对象排出优劣顺序,从而充分体现出评价者集体的意见和经验,反映出评价的全貌[6]。在供应商级别确定的评价问题中,其评价指标有些可以通过统计法统计,而有些则只能用专家评价法。即既存在定量指标,也存在定性指标,并且各指标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法有单因素的模糊评价和多层次的模糊评价,在此,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供应商级别确定中非常适合,本文主要应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参考文献[7]、文献[8]关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步骤,将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步骤的归纳如下。

(一)评判集的建立

根据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原理,首先对所建立的指标进行分级,根据具体情况,将所建立的指标划分为三个层级指标:一级指标(U={U1,U2,U3})、二级指标(U1={11,U12,U13,U14},U2={U21,U22,U3={U31} )和三级指标(U11={u1,u2,u3},U12={u4,u5,u6},U13={u7,u8,u9,u10,u11),U14={u12,u13},U21={u14,u15,u16,u17},U22={u18,u19,u20,u21},U31={u22,u23}),如表1所示。对所建立的指标因素,应建立相应的评判集,对其所处的状态应作出相应决断。评判集是评价者对所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k),k为评价等级标准的个数。评判集为V={v,v2,v3} ,其中v1:重要级;v2:较重要级;v3:一般级。

(二)各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很明显,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因素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因而给各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是相当重要的。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即先采用德尔菲法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再利用方根法[9]求解出与矩阵最大特征根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权重系数的办法确定指标权重。

(三)各级因素集的综合评判

对各级因素集作综合评判。依据评判集,由专家对第三级因素集进行单因素评判,并得出单因素评判矩阵R,结合确定的权重W,通过W。R=B得出第二级因素集的评判矩阵,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一级因素集评判矩阵,结合一级指标权重,用算子(∧,∨) 计算,得出综合评判结果。

五、应用示例

现以某纺织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为了对选定好的原料供应商进行分级,特聘请了10名专家按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定,专家们依据评判标准,根据该纺织制造企业具体的情况,就每一子指标分属哪个标准进行评定,其打分结果及各指标权重值见表2,为了说明每一个分值所代表的涵义,现举质量指标中的来料抽检合格率这一子指标的评定结果予以说明:由表2可知,该子指标的评定结果为6,3,1,这一结果说明在10个专家当中,有6名专家认为该纺织制造企业原料供应商所提供的来料抽检合格率很高,属于与之建立重要级关系的范畴;有3名专家认为其合格率属于较重要级范畴,有1名专家则认为其属于一般级的范畴。其余评定分值的涵义与之同理。

(一)第三级因素集的综合评判

通过表2所示的专家打分评定结果,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原理,首先对第三级指标作综合评判如下:

undefined,得到质量指标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undefined

对应的指标权重为W′1=(0.40,0.30,0.30)。作综合评判,用模型M(·,+)计算,得到:

W′1。R′1=(0.40,0.30,0.30)。R′1=(0.5100,0.3300,0.1600)=B′1

同理可得到其他指标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B′2=(0.4800,0.320,0.2000)

B′3=(0.5750,0.3100,0.1150)

B′4=(0.5900,0.2550,0.1550)

B′5=(0.5500,0.3050,0.1450)

B′6=(0.4950,0.3400,0.1650)

B′7=0.5500,0.2000,0.2500)

(二) 第二级因素集的综合评判

由表2:U1={U11,U12,U13,U14},权重为W1=(0.35,0.30,0.20,0.15),R1=(B′1,B′2,B′3,B′4)作综合评判,得W1。R1=(0.35,0.30,0.20,0.15)。R1=(0.5260,0.3117,0.1622)=B1,同理有:B2=(0.525,0.3208,0.1540),B3=(0.5500,0.2000,0.2500)。

(三)第一级因素集的综合评判

U={U1,U2,U3},权重为W=(0.45,0.40,0.15),R=(B1,B2,B3)′,作综合评判得:

W。R=(0.45,0.40,0.15)。R=(0.5293,0.2986,0.1721)

(四) 结果分析

经过10位专家打分并作相应的综合评判,得出该纺织企业与供应商级别鉴定结果。该结果表明:52.93%为重要级,29.86%为较重要级,17.21%为一般级。结果很明显,专家的意见都集中在与该供应商建立重要级的关系,即将该供应商定为重要级。鉴于此,纺织企业在选定好该原材料供应商后应着手准备相关条件,与之保持重要级的供应关系,以稳固好自己的合作伙伴。

六、结论

笔者建立了供应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考虑众多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可将定性因素、模糊因素定量化,故将其应用于供应商级别的定量评价中,为企业在选择好供应商后,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确定与该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级别,有效地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为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霍佳震,马秀波,朱琳捷.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翟钢军,田丹,刘洪祥.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关系管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27(4):12-17.

[3]刘文娟,刘清志.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浅析[J].商业现代化,2005(445):21-22.

[4]孟群波.浅谈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J].现代商业.中国市场,2006(25):39-43.

[5]李钧.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21(6):40-45.

[6]李岩.论企业绩效评价的科学化-精确性与模糊性探究[J].中国经济评论,2005,5(2):1-9.

[7]朱小红,张涛.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模糊评价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6):75-77.

[8]符少玲,孙良媛,胡晓灵.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中间商选择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6):104-106.

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 篇3

记者了解到,鹏华基金还将继续在分级基金领域深耕细作,后续不仅布局更多细分领域的分级基金,而且也将兼顾线上线下的投资者,使用创新的方式在互动中不断普及分级基金的投资者教育,让这一品种能够真正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鹏华基金副总裁胡湘表示,“在新一轮牛市淘金大潮中,我们专注于卖铁锹,做中国市场最大的分级工具供应商,为投资者的财富增长助力!”

为看准风口的投资者养好“猪”

某互联网大神曾经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头猪站在风口,只要台风足够大,它就能飞起来。在他看来,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找到风口,是成功的关键。在2014年年尾掀起的牛市热潮中,风口从一个行业吹向另一个行业,结构化行情的此起彼伏,这也让分级基金投资者们感受到了“抓风口上的猪”的“抓猪快感”。而鹏华旗下的行业指数分级基金,就为看准风口的投资者捕捉牛市机会提供了高效的投资轮动工具。

银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成立于2012年的鹏华资源分级,2014年全年的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5.75%;成立于2014年5月5日的鹏华中证信息技术分级、鹏华中证800证券保险分级基金(原名为“鹏华中证800非银行金融分级基金)自成立后的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2%和131%;成立于2014年9月12日的鹏华中证800地产分级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超41%;上述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指数基金)都为投资者奉献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此外,由于分级基金的B份额具有杠杆效应,wind数据显示,2014年5月19日上市交易的鹏华证保B,自上市以来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其场内价格涨幅超405%,同期上市交易的鹏华信息B亦超过43.5%;2014年9月23日上市交易的鹏华中证800地产B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涨幅超77%;鹏华资源B在2014年全年的涨幅近60%,都为看准市场风向的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投资工具。而分级基金的杠杆效应,让投资者大大提升了投资效率。

分级基金的多策略得以应对市场各风格,也可以让各类投资者各得其所。海通证券也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分级基金提供了投资者多策略的玩法,无论是何种风格的投资者,分级基金总有一款适合您。对于高风险投资者而言,在国内杠杆工具稀缺的背景下,分级基金激进份额提供了投资者一个很好的博取市场反弹的工具;对于稳健投资者而言,分级基金稳健份额丰富了中低风险、预期约定收益颇具吸引力的品种;对于套利投资者而言,分级基金整体折溢价套利也成为其获取α收益的重要来源。

鹏华基金“新分级时代”开拓细分行业指数

国外存量基金产品中并无分级基金,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市场衍生工具丰富,期权、期货、互换市场发达,这些品种起到了分级同样的效果,因而海外市场并不能给中国市场分级基金的借鉴经验。分级基金作为中国特色化产品,是国内基金管理人智慧的结晶。

鹏华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王咏辉对记者表示,早期的分级基金布局基本以宽基为主,在这种布局下,标的品种有限且同一标的的先发优势很明显。2012年,鹏华基金察觉到市场上非常缺乏细分的工具型产品,开始逐步布局细分行业和主题的分级基金。相比宽基,行业和主题的选择面无疑广泛的多,因而细分行业和主题的分级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当市场热点切换到对应品种时,行业和主题分级基金规模扩大非常迅速。在2014年下半年成功的示范效应下,自然可能吸引基金公司扎堆发行细分行业分级基金。

王咏辉表示,从目前来看,许多细分的行业仍然没有分级基金覆盖,未来分级基金还有相当大可发展空间。事实上,产品竞争越激烈,投资者越受益,就好比一条路上如果只有一家饭店垄断,无论好吃不好吃,你肚子饿了只能吃,而如果一条路上有几十家饭店,那你可以权衡口味和性价比,选择最优的饭店大快朵颐。对于分级基金市场同样如此,分级工具产品越多,投资者可以选择面越广,可以选择其中性价比高、标的好的产品进行投资,这类产品也自然而然能长大,但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优胜劣汰下如何脱颖而出值得深思。

对于同质化的品种,鹏华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王咏辉认为先发产品可能仍在市场认可度上略占优势。对于市场容量大的标的,或许可以容纳几只品种的同时繁荣,对于波动小、市场容量一般的品种,应当尽量避免扎堆发行。

鹏华基金分级专线&大讲堂:一个都不能少

在分级基金领域,鹏华基金除了产品布局完善、为客户提供各种占据“风口”的投资工具外,在分级基金投资者教育和服务方面也一直走在业内前列。

自11月下旬分级基金行情启动以来,鹏华基金客服面临的分级基金咨询量瞬间爆棚。交易查询、上折后怎么办、如何场内申购、如何分拆……各种分级基金操作问题接踵而至。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咨询需求,鹏华基金将于1月13日开通分级基金专线“4006788533”,针对多数客户常问的分级热点问题进行自动语音播报,并配备分级基金业务达人进行专线人工咨询。同时,鹏华分级基金专线还设有“分级基金重要提示信息”专栏,即时分享鹏华分级基金重要信息。

除了分级基金专线外,鹏华基金还在线下启动了“鹏华基金·分级基金大讲堂全国巡回路演”,旨在向渠道及客户传达分级基金实操技巧。目前已经在长沙、广州、北京和福建开展了四场分级基金大讲堂,未来还将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巡回路演。在已经举办的四场分级基金大讲堂活动中,每场都座无虚席,投资者提出的分级基金操作问题一一获得解答。

值得关注的是,一向非常重视专项业务品牌建设的鹏华基金已将 “鹏华基金分级英雄”、“分级英雄”、“分级基金超市”等品牌进行了注册,将以系统化、品牌化方式推进分级基金投资服务工作。

鹏华基金鹏友会:打造分级基金新媒体社群

鹏华基金还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营建由分级基金持有人、分级基金研究者和爱好者组成的新型分级基金社群,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投资人的新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的第一场牛市中及时、灵活地回复用户的各种疑问是分级基金爆表行情中必须解决的课题。分级基金行情甫一启动阶段,鹏华基金第一时间提升了鹏华基金鹏友会微信订阅号发布效率,恰逢其时的发出了《一图读懂分级基金基础知识篇》和《一图读懂分级基金溢价套利篇》等精心准备的分级材料,这些顺应新媒体快捷传播潮流的信息发出后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累计阅读量超过5万。同时,鹏华分级基金基金经理也在关键时点撰写了各种干货知识并录制视频解说分级基金操作攻略,充分解决分级客户渴求辅导和服务的强烈需求。

为了进一步调动民间分级基金投资高手分享操作经验,鹏华基金还在 “鹏华基金鹏友会” 订阅号发出了分级英雄大会召集令,邀请投资者撰写分级实盘操作案例及心得体会。这种让“粉丝生产内容”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口碑,目前鹏华基金鹏友会已收到大量投资者来帖,并挑选优秀作品发布形成良好的粉丝互动。

客户分级管理制度 篇4

目的:

根据客户等级的分布,依据客户价值来策划配套的客户关怀项目,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特征、采购行为、期望值、信誉度等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配置不同的市场销售、服务和管理资源,对关键客户定期拜访与问候,确保关键客户的满意程度,借以刺激有潜力的客户等级上升,使企业在维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效益。

1.0范围:

公司的所有客户。

2.0分类等级:

根据年度销售额、销售价格、货款回收情况等多项综合指标,对公司所有客户分三级进行评估管理。

3.1销量指标:

3.2综合指标

4.0职责:

4.1经营销售部负责对客户的具体分类管理与服务、维护与提升工作:促销科负责提供客户销售数据分析等相关资料;负责定期对公司所有客户,组织进行分类级别的评定和修改更新。

4.2财务部负责客户资信等级的评定、货款核实、及时对帐调帐等相关结算工作。

5.0规范与程序

5.1客户分类的评定办法:

5.1.1客户分类的评定时间:每年进行一次客户分类的综合评定,包含所有客户的资信等级的审定。一般在每年初3月份的25―30日。

5.1.2客户分类的评定的组织:各销售科长/代表处经理负责事先对所管辖区域的客户,根据客户的销售额、合作状况及发展趋向等相关指标对进行初步评级,并填写《客户质量等级评估表》。由促销科牵头召集各部门长,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复评,并修正《客户质量等级评估表》,按以下几个类别进行分类汇总:

A关于A类客户:列定A类客户的名单;对A类客户给予生产及销售服务支持计划。

B关于享有公司特殊政策的客户:核实已给予了特殊政策的客户的稳定性、以及提出建议新政策或需调整的政策。

C关于客户资信等级的`审定:按公司规定的结算政策中部分客户享受特别方式的稳定性、对新增特殊结算方式客户的提请或调整撤消。

D新合作的客户:按每次合作状况对照客户质量评定报评定暂时等级,在合作满六个月后,进行评估。

E其他

5.2客户分类管理的实施:由销售员在日常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实施,由销售经理/科长具体安排与组织实施中定期抽查,由销售部长及以上领导在日常订单审批中予以贯彻和确认。

6.0 A级客户的管理:

6.1 A级客户和管理概念:A级客户是公司营销网中的重点客户。A级客户因为有共同发展的愿望与意识,所处市场容量大,与我司合作忠诚、信誉好,竞争力与实力强,并且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我司营销网中的领导者、基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合作者。A级客户的确认与管理是软的服务与硬的优惠结合的过程管理。A级客户不采用终身制,依据年度综合数据进行评定。

6.2 A级客户的内部管理与服务支持:

6.2.1

AA级客户长期合作协议的拟定、修正:由销售部长会同销售科长/经理执行;

BA级客户的申报评估与确认,每年度一次,具体时间依年度安排而定(附《客户质量等级评定表》);由销售科长(经理申报),销售部长负责审核,总经理董事长批准;

CA级客户的订单,应尽可能争取;如因其他原因需拒单,要销售部长及以上审核予以确认。

D生产支持:A级客户的订单,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具体见生产部相关管理办法。

E在服务资源的配置上不要有“大锅饭”或“倒置”现象,即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而使重要客户并未得到更多的服务,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的各项投入与支出都应用在“刀刃”上,在日常工作中,各项生产资源、销售资源均应该向为公司提供更多利益的A级客户倾斜。

F销售人员应经常联络,定期走访A级客户,为他们提供最快捷、周到的服务,享受最大的实惠,销售主管也应定期去拜访他们。

G销售应密切注意该类客户的所处行业趋势、企业人事变动等其它异常动向。

H应优先处理A类客户的抱怨和投诉。

7.0.B、C类客户的管理:

7.1对B类客户参照A类客户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不能与A类客户订单相冲突。具体政策弹性依客户及生产的具体情况届时制定。

7. 2对C类客户按一般流程操作,销售经理/科长在订货时把控价格及付款,作为对AB2类订单的补充。

7. 3B、C类客户的订单,部分价格高、付款好的,可向销售部长以上申请成为A类订单,享受A级客户的生产待遇。

8.0支持性文件

8.1《WD封头生产标准天数》

9.0记录与表格: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5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抗菌药物2009年38号文、抗菌药物2011年56号文、抗菌药物2012年32号文、抗菌药物2012年84号文等法规规定,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专家论证,根据本院使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二、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原则

1.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的在职临床医师经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根据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严格执行。

2.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3.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会诊同意后开具。

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5.住院病人进行抗菌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样本,送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予以抗菌治疗。

6.门诊病人及危重患者的抗菌治疗,按照《指导原则》中的相应规定执行。7.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三、管理与督查

1.药剂科负责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督查。

2.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组织修订新增加的品种,并通过下发文件、药讯、药事通讯、医疗质量简报、院务会等形式公布。

3.院感办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细菌耐药趋势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并及时与各临床科室、药剂科进行沟通,定期在医疗质量简报上刊登分析结果、改进意见,同时在相关会议上予以通报。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6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一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二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三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

(二)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后,由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丰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资格由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认定。

(四)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

(五)在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制度下的美术实验教学 篇7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单一,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全国美术院校的系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大致相同。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总体来说是美术人才,包括了画家、各类美术设计师及各级各类学校的美术教师。但是,几乎在所有的美术学院里面,都存在着学科分类少、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在具体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目的、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再加上经济稍落后,对艺术设计教育难以重视,办学规模小、专业少,对其教育规律的研究就更加薄弱。我国当前的美术实验教学大多采用重结果、轻过程、避轻取重、死灌硬扣的“快餐式”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分级管理制度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着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以教师为中心”,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学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技能和才干。学生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近似教师的风格,缺乏创新性,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没有和文化、生活相联系,没有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不能自主地在生活中、文化中发现美、感受美,造成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比较容易陷入机械和单一的“泥潭”,不能或者很少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创作美术作品,如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维,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研究轻学生情感培养等,泯灭学生对审美的兴趣,导致学习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二分级管理理论的提出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更是艺术生命的源泉。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美术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必须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思路、培养模式等一系列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立足本土特色与需求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追求合规律性的教育策略,完善教育科目的同时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制度的基础是面向大众的美术教育,既对全体高校学生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型的美术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美术文化素质。其次是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和应用型专业,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根据不同的师资优势和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以及社会需求,开设独一无二的课程,这是院校特色和吸引力的重要保证,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积极探索、构建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开放的教学管理体系,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体,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知识功底深厚、能力强、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制定完善的分级管理制度,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追求,纳入到成才体系之中,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做到不同层次学生可选择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

三完善美术实验教学分层次教学

学校教学实验分级管理体制改革本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美术实验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综合管理、完善教学运行机制”的原则,秉承以科研促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反映美术与艺术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按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多个层次开设实验项目,形成了“多模块、分层次、开放型”的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达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循序递进的教学体系。

教师不是一个教学的主导者,而是一个牵引者,或者是启发者,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表现为传统教学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统一。通过传授观察与表现的基本规律、渗透经典流派风格的启发、鼓励学生构建自我艺术表达语言,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出来,并通过分析作品和各种艺术现象、艺术观念,主动探索和挖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社会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意蕴,从对不同时代作品,不同风格、流派的比较中,寻找美术发展演变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规律,引导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去认识和阐释美术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开放性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形成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感悟、自我质疑、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其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的纵向和横向建设上,要与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管理上的等级制相对应,美术教学体系强调按照学生个性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根据“强基础、宽口径”的教改指导方针,将相关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确保实验内容的艺术性、先进性和教学适应性;另一方面,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实验项目的技术含量,所培养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美术实验项目。在教学组织中,通过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运行的全开放式实验教学,通过美术教育分级管理体制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绘画技巧,激发学生的美兴趣和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成长信心,使其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创新与发展分级管理教学质量观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学,不仅反应在其教育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最新且富有创造性价值的技能知识、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性意识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想能力的养成。这是高等美术教育创造性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则要求对现有的以维持性为特征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进行彻底地变革,重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注入更切近人的主观需要及更有利于发挥美术专业人才的本质和潜能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受用无穷的学习模式—————创新性学习,要坚决扬弃过去那种只求同的思维方式及“技术至上”的陈旧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另外,学生课外的专业实践或学术活动(如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及其教育辅导活动或者是学术研讨、讲座等活动),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为他们应用所学的技能知识、形成的审美意识,去实践自己的各种创意活动或研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并遵循高等学校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牢固树立“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思想。在高等美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培养高质量的美术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改革是学校诸项改革的核心的基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教育创新。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分级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其实是结合特定艺术的发展规律,摒弃传统的“封闭统一、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强调因材施教,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能力,而这与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殊途同归’。通过对艺术本源的审美力的释放,来引导社会大众的意识取向和价值观念,构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引下,通过最大限度地激活,挖掘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灵动性,培养出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最大限度地达成其宜教功能,成为新时期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分级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中,强调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艺术时代精神与高级艺术人才为主要指向的高等美术教育,个体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始终都是与时代、生产力、科技进步以及审美观的发展相统一的,也就是美术教育也是与时俱进的,与社会的的发展相适应。艺术创新、艺术人才的培养既要具有本土特色,也更要有大的视角,也就是国际视野。学校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与社会交流的平台,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艺术实践,走进社会,走进专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主动在艺术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使艺术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的需求。最终使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与升华。

今天的艺术教育追求以思想观念和艺术判断力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核心,检验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尺度也不再是技术上的“翻新”,而是对当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并将这种新锐的思想、对社会的批评、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形式的能力。艺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必要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支持的,手工技术仅仅是依附于此的一小部分,由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向重观念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转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是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分级管理下的美术教育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互为关联,分级管理下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对美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展示,它已经延伸到人类审美的教育和情感的陶冶,是关系到人本身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贯穿于生命的体验、感悟与实践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郭有明.构建高等美术教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大观,2006(10).

[2]孟显波.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3]谢雱.创新教育:21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J].装饰,2002(5).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篇8

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对我省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17,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三、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18.组织设置

医院成立药事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分管院长、医疗组长、护士长、药剂科主任为成员,药事领导小组下设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药剂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

19.职责

(1)药事领导小组根据医院抗感染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药剂科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其应用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组织专家对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进行指导和咨询。有条件的应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

(2)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参与检查与考核。

(3)感染管理科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负责相关内容的培训,定期向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提供院内感染的相关信息。

(4)护理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培训。督促、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5)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现状的收集,井协助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进行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药敏调查、联合用药情况的汇总,药效调查,感染现状的调查及信息反馈。

20.相关制度

(1)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用二、三线抗生素,但需报医务处(科)备案。

(2)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抗感染药物要有药敏监测报告,且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报医务处(科)备案。

(3)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每年1-4次对感染病人的分布、病种、药敏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向全院通报。定期对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具体落实药事管理委员会作出对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进行调整的决定。

(4)三级医师查房应含有抗感染药物应用内容;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主动为临床用药服务,参加抗生素使用的查房,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感染药物的信息。

(5)药剂科及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科学评估。

(6)抗生素作为处方用药在药房出售时必须有医师的处方。

21.管理要求

(1)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医生绩效考核。

(2)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严格控制门诊、病房抗感染药物使用率。

(3)临床医师必须接受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

(4)本实施方案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与科室挂钩,与个人挂钩,奖惩分明。医务处、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附:《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 限三级医院使用,二级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使用

一线用药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

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二)合成及其它

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它: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三线用药

头孢氨噻肟、头孢甲氧噻吩、拉氧头孢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头孢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美唑。

附件:本院开展抗感染药物使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灌云县南岗乡卫生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

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善超

副组长:印良超 田维祝

成员:王建国 潘宁宁 何维前 吴靠山 陈树凤 沈华梅 潘冬梅

上一篇:弱电工程预算定额单价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整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