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政府报告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衡水市政府报告(共6篇)

衡水市政府报告 篇1

衡水市市长 杨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愈加突出的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衡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强势开局、跨越赶超,提前建成小康社会”总要求,深入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升级、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破瓶颈、优环境、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逆势上扬、跨越赶超,增速领先、总量晋位”的可喜局面,美丽新衡水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70.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部财政收入129.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5亿元,分别增长28.1%和3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7.3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8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1.1亿元,增长12.1%。外商直接投资20166万美元,增长12.1%。各项存款余额1854.6亿元,增长18%。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资、各项存款余额4项指标实现总量晋位。10个县市财政收入全部超3亿元,景县、安平突破10亿元。

抓项目,促投入,经济发展有了新支撑。100项省市重点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91亿元,100项省市重点前期项目有30项提前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5.5亿元,增长35.2%,竣工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3项。老白干三期改造、泰纳改性合成橡胶新材料、吉瑞精密铸造、养元植物蛋白饮料扩产等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威克多制衣、冀中能源矿用装备制造等加快推进;海伟丙烷脱氢、阳煤乙二醇开工建设,实现了单体百亿元产业项目“零”的突破。邯黄铁路建成通车,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邢衡高速、衡德高速故城支线等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狠抓项目谋划论证和结构性评价,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91项,计划总投资7703亿元;省市重点项目中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和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抓调整,促转型,产业结构出现新提升。深入实施“两改造一倍增”计划。完成技改投资363.1亿元,增长30.4%;列入省千项技改工程项目104项,获得省扶持项目和资金数均居全省首位;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围绕提高经营者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完成各类培训12.5万人次。实现“个转企”592家、“小转一”272家、“下转上”193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49家,养元公司、老白干集团纳税分别达到7.4亿元、4.6亿元,增长31.5%和20.2%。加快服务业拓展提升步伐。组建了市旅游局,成立了滨湖旅游有限公司,建成了马拉松广场二期、龙源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衡水湖晋升4A级景区。完成货运周转量274.7亿吨公里,增长18%,安平国际丝网物流聚集区一期竣工投用,衡德物流园晋升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244家,奥特莱斯项目开工建设,衡百国际正式开业。文化产业投资大幅增长,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入驻企业20余家,饶阳青铜雕塑艺术产业园、武邑硬木雕刻产业园投入运营。

抓规模,促流转,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粮食总产37.25亿公斤,连续4年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以规模农业、法人农业、科技农业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12.5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7.1%,提高10.5个百分点;建成3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典型38个;注册家庭农场895家,登记农民合作社8123家,均居全省首位。谋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35项,完成投资180亿元,华都、新发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预计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提高2.1个百分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以现场会形式在我市召开,我市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抓城建,促统筹,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确立了“一湖三城”大衡水格局和城市组团发展思路,滨湖新城规划和招商工作提速推进,河东改造正式启动,南部新区土地收储圆满完成,城市要素聚集能力和增值效应明显提升。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实施供热一次网改扩建工程,可满足市区未来10年供热需求;铺设天然气路北环网18公里,实现了双线安全供气;滏阳新河深槽截污导污、滏东排河污水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实施13条街巷改造提升工程,榕花大街贯通工程建成通车,成为连接三区、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加快县城扩容升级,在建超千万元市政项目91个,完成投资35亿元。强力推进城镇环境质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10个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农村环境卫生和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投资16.5亿元完成805个重点村改造任务,全市涌现出冀州北内漳、饶阳圣水村、桃城区北苏闸等一批升级版的现代农村。

抓治理,促保护,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一揽子政策措施,组织开展7个专项行动,关闭重污染企业227家,拆除分散燃煤供热锅炉132台,淘汰黄标车27798辆,规范治理市区露天烧烤157处,对市区117处在建项目、53处砂石料场和煤场进行了全面整治。购置天然气公交车217辆,在全省率先淘汰市内公交黄标车。购置环卫作业机械62部,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5%。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压余热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改造和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等减排项目。组建公安环境安全保卫支队,加大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打击力度。预计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均完成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以规模造林和通道绿化为重点,扎实推进“一人一亩林”工程,完成造林绿化29.2万亩,建成千亩以上林业园区7.03万亩。

抓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3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1%。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5元,分别增长11%和13.1%。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继续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182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4.4%和21.7%,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80元。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635所,为85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1500万元。全市856名孤儿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281套,竣工8113套,刘里马、孙三村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新建扩建水厂15座,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849个。投资21亿元完成覆盖全市637所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校舍277万平方米;市区康复街小学、第四中学改扩建竣工;衡水中学新校区、衡水学院西校区加紧建设。普通高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升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人数稳居全省首位。成功举办第二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并获全国金牌赛事,市区新增篮球活动场地22块,创建长跑城、篮球城活动扎实开展。“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平安衡水建设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打击“两抢一盗”取得重大战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改革,促开放,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增长25.1%。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分类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6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大力简政放权,分3批削减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30项,平均办理时限由13天压缩到7天。滨湖新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工业新区“三区整合”步伐加快。举办2013衡水湖国际商务洽谈会等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68项,总投资2050亿元,引进资金1776亿元,招商引资开始由“走出去”、“请进来”向“找过来”转变。争进首都经济圈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与北京铁路局、大兴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粮、首农、天士力、新兴际华等战略投资机构来我市洽谈,中国高新、中国铁物、恒大、居然之家等落户我市,“衡水湖号”客运专列顺利开通。3家企业在石交所上市,交通银行、河北银行、邢台银行入驻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2.9个百分点。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实现出口总额32.1亿美元,增长18.5%,故城、枣强晋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抓作风,促落实,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形象。严格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预热升温工作,大力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查处“吃空饷”人员2152人,处置违规公务车341辆,取消O牌车829辆,清理超标办公用房7.06万平方米,市直机关“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压减5%。扎实推进市政府系统标准化建设,首批19个政府部门全部通过认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3件、政协提案276件,按时办结率均为100%。

注重加强国防与军队建设,国防动员能力持续提升,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稳步提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持续发展。统计、档案、气象、邮政通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全市各条战线辛勤工作的建设者、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向驻衡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直驻衡各单位,向始终关心、关注家乡发展的优秀衡水儿女,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发展所处方位,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农业优势,变隐性优势为显性优势、落后差距为后发优势、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新路子。必须坚持开放引领发展、改革破解难题,自觉运用市场、开放、创新、法治的思维和办法推动科学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必须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主动做好转方式调结构这道“必答题”,在加快赶超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发展转型。必须坚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创环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聚集改革发展正能量,形成政府与人民同心同向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我市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不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心城区聚集度偏低,功能不完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瓶颈制约将成为常态,大气、水等生态红线约束更趋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任务仍很艰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关切,直面自身工作中的问题,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为切入点,采取更具针对性、更富突破性、更有实效性的措施大力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决定性基础的一年,也是我市强势开局、跨越赶超十分重要的一年。综合研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向好,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省委、省政府即将批复《衡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必将极大地激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必将为我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融合对接提供历史性机遇;我市原有优势不断巩固,过去的劣势向优势转变,经济发展一年比一年好,发展成效一年比一年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气势一年比一年足,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凝聚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共识,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把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绘制的宏伟蓝图落实在衡水大地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继续以“强势开局、跨越赶超,提前建成小康社会”为总要求,以综合配套改革为统领,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着力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全面改革、绿色崛起、富民强市、普惠民生之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奋力推上新台阶。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3.21%、8.1%,细颗粒物浓度下降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上述指标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发展需要和支撑条件,与“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体现了稳中求进、合理增长原则,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创造条件、留出空间。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突出“抓改革、打基础、造环境、求赶超”。抓改革,就是抓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这一重大机遇,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改革破解瓶颈,以改革促转型升级、促民生改善。打基础,就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产业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造环境,就是强化环境是第一资源、生态是最大潜力的理念,创优发展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赢得区域竞争的软实力和硬资本。求赶超,就是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又抢抓机遇争先晋位。

三、2014年主要工作安排

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会部署,2014年政府工作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首要任务,发挥投资第一拉动力的作用,努力在项目规模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1311”工程。全市安排省市重点项目100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0项,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0项,确保竣工投产项目100项。把发展项目的基本着眼点放在市场自身发展的项目上,发挥项目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突出抓好投资100亿元的华德新型清洁环保金属板、投资40亿元的泰华伟业机器人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亚森工业机器人、投资15亿元的中恒太阳能光热发电装备、投资12亿元的博得轨道交通设备、投资12亿元的澳泰节能制冷压缩机组、投资11亿元的麦格尼菲复合材料等产业项目。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论证,对所有新上项目进行结构性评价,从源头抓起促进项目不断生成、科技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

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项目,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积极推进石济客专、邢衡高速、衡德高速故城支线、大广高速衡水湖连接线等项目;创新体制,加大投入,加强县乡村公路改造养护工作,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同时,推进衡水通用机场、石衡高速、京衡客专等项目前期,启动衡水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放大县域经济优势,千方百计保障要素供应。实行差别化政策,建立指标安排与用地进度、供地率、补充耕地挂钩机制,重点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通过改革做好存量文章,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实现县市区上市企业全覆盖;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符合条件的县级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二)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以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规模农业、法人农业、科技农业、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突破点,努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上走在全省前列。

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立足于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先行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首都经济圈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市县两级都要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方案,从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入手,加大对武强北大洼、故城东大洼、饶阳众悦、景县津龙等典型的支持力度,每个县市区都要抓一个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业,抓好武强华都肉鸡产业一体化、故城正大农牧产业链、深州东方绿树果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中粮、天士力等战略投资者洽谈对接,力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调整农业结构,设施蔬菜发展到90万亩,商品猪出栏达到460万头,积极鼓励奶牛养殖业发展,确保年内奶牛存栏16万头。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坚持线上线下同步,为农村经济组织搭建对接国内外市场的平台。

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按照中央“四个最严”的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逐步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争列国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大力推进省市重点村面貌改造提升,全面打响厕所改建、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六大战役,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三)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步伐,推动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加强立市主导产业培育。立足现有特色产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凝练提升,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培育立市主导产业。依托工程橡胶打造铁路交通工程设施及装备制造业,依托丝网打造功能材料及制品制造业,依托养元和老白干等打造食品及生物制品制造业,依托玻璃钢打造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依托橡塑制品打造物料输储设施及装备制造业,依托铁塔钢构打造电力通讯设施及装备制造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培育行业巨人,力争培育养元公司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加强园区(开发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整区招商等园区建设新机制,力争工业新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桃城经济开发区、大营经济开发区、武邑经济开发区、衡德工业园(北区)、深州化学工业园晋升省级园区。推进武强中外乐器文化产业园、龙华台湾工业园建设,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别园。加快开发区内陆港建设,争取年内竣工运营。加快饶安经济协作区、运河新区等园区建设。

加强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造。落实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计划,研究支持工业技改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争取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100项以上。继续组织实施“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计划”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从标准、研发、渠道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省级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5个。

加强工业运行调节和政策支持。完善“订单式”服务制度,推进“1+10”行动计划,每个产业筛选10家重点企业予以点对点支持。积极争列省“三个一百”工程。加快推进“个转企”、“小转一”、“下转上”,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提高国有资产效率。

(四)着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高起点做好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生态湖城、美丽衡水,努力建设融入首都经济圈、面向环渤海的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城乡一体,深化规划改革,创新规划管理,构建梯次衔接的城镇化规划体系。划定中心城区和县城开发边界,使城市规划逐步由扩张性规划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转变。推进中心城市“一湖三城”组团式发展。各县市按照“小县大县城”战略进行规划,建设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切实发挥乡镇积极性,力争每个乡镇都成为城镇化的亮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选择有产业基础、有文化底蕴的村优先支持,建设美丽新农村。编制完成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及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0个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启动榕花大街、永兴东路、南外环等街道改造提升工程,打通庆丰街、宝云街等城市断头路,抓好胡堂排干截污导流、前进街污水治理工程,实施垃圾池改造提升、城区公厕、停车场、菜市场、街头游园、小街小巷、裸露地面覆盖等城市功能完善工程。抓好桃城区南部新区建设和河东老城区改造,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以综合改革的思路推动滨湖新城建设,统筹推进安置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拆迁、土地收储和社会保障等。实施工业新区基础设施综合提升工程,谋划实施高铁新区建设,提高新区承载能力。坚持拆旧与建新相结合,大力推进县城城中村拆迁改造,组织实施一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冀州、深州、安平、景县、故城、枣强要努力向中等城市目标迈进,其他县城要打造精品小城市。

创新城市运营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推行综合执法,解决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延伸城管触角,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治违、治脏、治乱力度,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把生态治理与美化城市结合起来,构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五)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把服务业作为落实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首都经济圈南部物流中心定位,争列国家和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抓好与北京铁路局、省建投等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依托工业新区谋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积极推进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安平内陆港、安华国际物流园、衡德商贸综合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调整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方式,提升运输效率和效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电商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桃城橡胶、安平丝网、大营裘皮、景县胶管、冀州暖气片、武邑金属橱柜等市场改造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和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强化旅游品牌意识,以衡水湖旅游为龙头,推进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冀文化、儒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抓好周窝音乐小镇、衡水湖文化产业聚集区、董子故里、冀州古城恢复、老盐河开发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引进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

壮大提升商贸流通业。打造京南特色商贸名城,启动隆基泰和、深圳茂业、新天地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强城乡便民商贸网点建设,提升商贸流通、餐饮购物等传统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在主城区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各县市培育1-2个商贸功能区和特色商业街区。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引领发展,以招商引资为核心,拓展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

创新招商方式。在积极参加全省招商活动的同时,提升衡水湖国际商务洽谈会影响力。建立常态化、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机制和队伍,继续抓好定向招商。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专项招商行动方案,瞄准重点区域,紧盯行业龙头,拓展定向招商范围,争取在引进大集团、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每个县市区都有50亿元、100亿元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强攻重点招商区域。抓住京津功能疏散、产业转移和京津冀战略合作机遇,全面开展对接京津活动,争取首农婴幼儿奶粉等项目早日落地。继续加大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窗口,扩大衡水“走出去”步伐。

培育壮大出口主体。抓好安平、故城、枣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外贸企业分类帮扶,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为出口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力争出口备案企业新增100家以上,培育出口超亿美元企业。

(七)着力推进生态治理和造林绿化。把生态建设放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塑造、培育和拓展我市的生态优势。

铁腕治理大气污染。严格执行14条防治措施,深入开展7个专项行动,从严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力争空气环境质量3年有好转、5年大改善。继续淘汰黄标车。严格控制扬尘污染,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全年完成11.2万吨煤炭削减任务。广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应用,实施农村取暖治理提升行动,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减少燃煤和面源污染。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立大气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营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燃煤减量替代约束,组织实施节能项目10项以上,力争形成年节能能力6万吨标煤。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赵圈镇、龙华镇和工业新区污水处理厂4月份建成投用,其他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项目年底前投入运行。完成冀州中科能源有限公司烟气脱硝工程。

切实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把地下水超采治理放在与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力以赴抓好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力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围绕调整种植模式、加强水利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控制超采等重点,科学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抓好水环境治理,确保衡水湖水质稳定达到III类标准,滏阳河等重点流域达到省政府考核标准,全市其他重点河渠也要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使国家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继续推进“一人一亩林”工程,完成造林16万亩。按照大功能区规划理念,突出环衡水湖区域和通道绿化,滨湖新区、桃城区、冀州、枣强、武邑、深州重点抓好衡水湖森林公园、枣强森林公园等6-10个万亩以上生态片林,打造环湖生态隆起带。抓好以高速公路、国道为重点的主干道通道绿化百米拓宽工程。稳步扩大经济林比重。坚持抓大不放小,统筹推进各县市区造林绿化,做好省市重点村的绿化美化。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当前办好具体实事,着眼长远注重制度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全城乡均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员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医疗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32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扩大社会救助范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47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2120元提高到2500元,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65%以上,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808套、竣工7500套,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将市区中小学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支持桃城区中小学建设,缓解班容量过大问题,重点推进前进街小学、东方太阳城小学新建工程和新苑小学、胜利小学、第十中学改扩建工程。继续支持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等重点高中发展,努力将基础教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衡水学院西校区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电子监管,抓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社会办医。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贴制度。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文化精品创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办好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谋划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继续打造长跑城、篮球城。

深入推进平安衡水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生产常态化思维,深入实施“打非治违”、管道管网安全等专项治理,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扎实做好信访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继续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大国防后备力量和国防动员建设力度,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闻出版广电、老龄妇女儿童、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人民防空、邮政通信、统计、档案方志、外事侨务和涉台事务等工作。

四、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今年是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我市作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必须争当改革排头兵,以改革先行一步推动发展快赶几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各方面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些“解渴”、管用的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一天天在好转。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先行一步。

(一)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先行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鼓励探索创新,支持先行先试,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和保障平台,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积极培育300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典型,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比例。大力发展农村土地合作社,在农民自愿、保证和提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无能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的家庭土地整合起来,组织开展农业招商,实行规模化经营。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公开规范交易流转。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

(二)在激活市场主体上先行一步。加快构建有利于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和壮大各类市场主体。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除少数特殊行业外,一律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放宽市场主体注册资本、住所登记条件,把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支持衡水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等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创业基地。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民营经济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力争到“十二五”末,万人市场主体由现在的292个增加到500个以上。

(三)在简政放权上先行一步。围绕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发展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转到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上来。承接和落实好国务院、省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没有进入目录的一律停止审批。所有涉审部门都要成立项目领办服务中心,落实领办、代办等便民措施。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企业注册“一口清”、项目建设“一号通”、企业帮办“一卡通”。

(四)在增强县乡活力上先行一步。省下放到市的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到县。以扩权强镇(乡)为导向,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发挥乡镇所在地在推进农村“四化”中的生力军作用。首批抓好龙华、大营、赵圈等经济强镇放权试点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凡是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攻克难点,都是改革创新,都要大力支持。

(五)在优化金融环境上先行一步。抓住国家加快金融改革的机遇,放宽金融行业准入,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支持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网点,让金融市场主体尽快多起来、活起来。支持发展各类投资企业,参与政府公共建设、市场企业发展的投融资。

(六)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先行一步。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具有衡水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顺应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农民意愿,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户籍制度配套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强势开局、跨越赶超提供有力保障。

(一)勇于改革,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坚持解放思想,自觉运用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和法治思维,靠改革寻出路找办法,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改革的大突破,促进发展的大跨越。把勇于担当作为奉献改革的精神追求,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创造财富的措施和办法,都大胆试、大胆闯,绝不坐而论道、左顾右盼、畏首畏尾。

(二)转变职能,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选择部分市直部门、服务项目作为试点,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以群众利益、群众需求作为决策的基本出发点,认真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总结基层经验,推动工作落实。继续推进政府机关标准化建设工作,提高政府服务基层、企业、群众、来衡投资者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提升工作节奏和服务水平。

(三)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其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层级监督,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深化政务公开,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改进作风,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把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一些,带着激情、责任、追求,自觉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干实事上,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抵制“四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坚持领导带头、依靠群众、注重实效,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切实将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惠民利民成果。

(五)从严治政,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预决算公开内容、程序和形式,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大幅降低行政成本。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教育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将始终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评判工作的第一标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衡水市政府报告 篇2

根据近两年对全市文化艺术人才的调查资料显示, 目前, 全市范围内 (除局机关、直属单位) 在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一定造诣, 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各类人才共有302人。基本情况如下:

(一) 人才分布、分类情况 (8县2市1区) :

(二) 专业职称结构情况:8县2市1区302人中, 副高4人, 中级71人, 初级及以下227人。

(三) 年龄结构情况:20—45岁117人, 46—60岁185人。

(四) 部分市直文化单位人才结构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专业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

目前, 市评剧团、市河北梆子剧团在编人员66人, 大多数人员是70年代、80年代通过招收自行培养的, 少部分是从外地引进的, 大专院校毕业生较少, 专业门类不齐备, 尤其缺乏创作、编导、主演, 除舞蹈演员、少部分声乐、戏剧人员较年轻外, 其他人员都在45岁以上, 因此, 舞台表演阵容薄弱, 缺乏朝气与活力, 完成大作品更显得人才不济, 困绕艺术生产, 难以生产精品力作;市群艺馆只有编制23个, (邯郸市群艺馆67个, 保定市群艺馆63个) , 全省11个地市级群艺馆中, 衡水市群艺馆人员编制最少, 一些部室的人员已接近退休, 一些部室的年轻干部还不成熟, 独立工作能力较差。这多是受编制的控制, 需要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 不适应、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出不去, 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又被安置, 人才结构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另外, 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 近些年这项工作几乎停止, 各类专业人员无法得到进修、深造的机会, 专业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 只能是吃老本一般化地应付工作, 更谈不上进行新的实和创新。

县 (市) 区的专业人才工作困难更多, 据调查, 武强县文化馆11人, 平均年龄53岁;武邑文化馆7人, 48岁以上6人, 只有一名工勤30岁以下。文化馆专业人员老化, 文馆所、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也是寥寥无几, 全市11县市区图书馆人员共计55人, 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局机关借调, 或担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保护等工作, 文化队伍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二) 群众文化人才一多一少现象突出, 发展不平衡。

据调查统计资料来看, 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大多数是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校教师, 乡镇一级为数甚少, 农村文化人才出现空白很多;群众文化人才偏重于音乐、歌舞、戏剧、民间艺术方面, 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十分有利, 但文艺创编、群文创作专业人员较少, 创作力量的薄弱使群文活动成为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 声乐、曲艺、小品演员只能是唱别人的歌, 说听众听腻的旧段子, 演观众看烦的旧小品, 作品推陈出新后继乏力;群文精品创作压力重重, 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 其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平衡, 智力、财力投入较少, 由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冲击, 农村文化阵地显得更加薄弱, 人、财两难, 文化专干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很多地方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造成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人才奇缺的现象。全市大部分乡镇是有阵地、无文化专干, 或有文化专干无阵地, 甚至更多的是既无阵地也无文化专干。即使有文化专干的乡镇, 基本的人头经费也无法保证, 更不要说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经费, 我们以为, 乡镇文化专干的缺失, 是目前我市农村群众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三) 各门类领军人才少、优秀人才流失。

目前, 我市文化各门类的领军人才匮乏, 像专业团体的主创人员, 主演人员极少, 体现不出人才优势。要搞大型艺术生产, 还得到处请人, 花费不少的精力和财力;群众文化方面缺乏有知名度的业务干部, 影响学术研讨和业务辅导工作的开展。一些较优秀的人才通过不同渠道相继流失, 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具体单位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重视不够, 加之客观条件等因素, 创造不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保证人才充分展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和必须的物质、精神待遇, 形成人往高处走的客观事实。

三、今后文化人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各级文化事业单位相应就本单位的人才建设提出目标性计划。

加强艺术创作的培养, 有计划地选送骨干创作人员到艺术院校深造, 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制、奖励等有效手段, 促进人才迅速成长。市群艺馆要从培养、招聘、引进文艺创作、辅导领军人才入手。结合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燕赵文化之星”等评选, 以及“河北省青年剧作家和戏曲音乐家培训项目”等省级艺术创作培训项目, 充分发挥在岗知名人才的作用, 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采取定项目、定指标、定时间的措施, 促使年轻人员早成才, 早接班, 做到人尽其能, 才尽其用, 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二) 县 (市、区) 文化馆要把着眼点放在本地企事业单位、学校, 特别是农村文化人才建设上, 通过建立农村文艺辅导基地, 文化“三进”力争做到各单位有文化人才骨干, 村村有文化领头人, 有活动阵地, 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实用型文化人才, 同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文艺表演方面的人才, 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宣传活动, 特别要在各类人才的质量上下大功夫。

(三)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当地现有文化人才进行普查, 分门别类整理注册, 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 全面系统地掌握人才基本情况, 促进对人才的培养、开发, 从而更好地使用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政治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重视职称工作, 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 解决困难和疾苦,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 促进人才不断涌现,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四)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人事科室要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保证所需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招聘、引进渠道畅通, 办事快捷, 并争取政府加大对文化人才建设的财政投资, 建立文化人才发展建设专项基金。

赴衡水中学考察报告 篇3

一、激励:重在精神

衡水中学奉行的是“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办学理念。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升学率不能得到提高,素质教育肯定没有搞好”。他们寓管理于沟通、服务和引领之中,提出用终身难忘的教育培养和谐的人,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构建激情燃烧的和谐校园。衡中之所以提出“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是因为升学率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优化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衡中以“创建中华名校,培育民族英才”为目标,把“追求卓越”作校训。高远的目标追求不仅体现在办学上,还体现在各部门工作中。如:高三年级管理中,提出“志向决定方向,目标成就未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学生,始终坚持用远大的抱负来鼓励和砥砺学生的意志和精神。在高考目标的追求上,从来不只瞄准衡水第一,而是自我加压,提出超过全市其它学校多少分数的目标,把自己放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去拼去争。

对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以激励为主,教师在成为合格教师之后,又有5个等级的荣誉称号,分别是“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学校以此引导教师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通过这些措施,引导教师由“ 合格的教师”向“优秀的教师”转变,由“职业型”的教师向“事业型”的教师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一)、活动鼓舞,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动人心魄的教育。如请天安门国旗队中队长升旗并做国旗下讲话;开展系列演讲活动,如自理、自立、自强演讲等,举办会操比赛,展示整齐的队伍,嘹亮的口号。开展百日誓师大会,开展迎高考状态月活动,开高考壮行会(心理讲座、考试技巧指导),邀请名人做报告,开展班级挑战活动(有挑战书、应战书),进行每日宣誓(每天早操后宣誓,然后早读),每天上午10:00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跑操比赛。给人印象深刻的是: 1

集合时,在等待跑操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交头接耳,吵吵闹闹,而是人手一本书或是一张卡片,在认真的背,认真的记。在衡中是学生带操,军队方块,三人负责(一人发口令,一人登记考评,一人领口号),衡中学生“跑操”时间并不长,就几分钟,但学生仪容之整齐,步伐之统一,队形之严密,口号之响亮,精神之饱满,无人能比,跑出了精、气、神,振奋了学生斗志,培养了协作精神,荡涤了学生心灵。(二)、榜样指导。在衡水中学校园内,有许多为近几届优秀学生立的“状元牌”,其中有照片、自拟的格言、衡中感悟等,从活动上开展十佳班长竞选活动,编辑优秀学生材料,邀请本校优秀生做报告等。(三)、情景激励。衡水中学校园内,到处可见制作精美的激励性标语,在学生宿舍大道一侧,有各班的精制板报。教学楼内大厅里都有展牌。每个教室里都有每日一语。(体现了文化的积淀,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二、竞争:重在细节

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校教学楼门厅正中的牌板上刻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流行语。学生早晨起床15分钟穿衣、收拾床铺、洗漱、整理卫生,然后到操场出操。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包含了七个“争”:争起床速度(但不许提前,否则按违纪处理)、争宿舍卫生的质量、争到操场列队的早晚、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争步伐是否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面貌是否朝气蓬勃,这里既有速度的竞争又有质量的竞争。学生在这种竞争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一日之际在于晨”,每个学生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早操之后,又是一系列的“争”:学生们跑着进教室,争的是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自习时争的是学习效率。学生与学生之间,宿舍与宿舍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凡是学校所提倡的,事事处处时时充满竞争。班长到另一班下战书,看哪班在下次考试中更出色。今天你超我,明天我超你,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实践着、诠释着“追求卓越”的校训。为让学生认清面临的竞争,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十大学

星”评选、宿舍文化大赛、单项体育竞赛、班级辩论对抗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落实:重在教学

1、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衡水中学的每节课40分钟,上午5节课,下午5节课,对课堂教学提出“一至六”教学常规:一是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二是“两个对待”:把每节自习都当做考试对待,把每次考试都当作高考对待,真正做到“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三是“三个按时”:自习课按时到位辅导,按时布置作业,按时收缴作业。四是“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五是“五必”: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六是“六个环节”:备、讲、批、辅、考、评。

2、教学改革上,以“五主”为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导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

3、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三年一盘棋”:高一下学 期分文理科,高二结束全部课程,高三全部安排复习;目标是:高一要夯实基础,和谐发展;高二要凸显优势,自我发展;高三要超越目标,跨越发展。

4、课程结构是:语数外三大科,高一5节,高

二、高三6节,其它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做相应调整,余出的时间交给学生,开设了语文、外语阅读课,开辟专门阅览室,定出必读和选读书目,规定最低阅读量、摘抄量、写作量,其中语文阅读课不少于3课时,体现了把自习还给学生,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习分为学科自习和公共自习。学科自习教师可以辅导、布置作业;教师必须在学科自习结束时收缴当天作业,其余时间严禁教师收缴作业。公共自习时间任何教师不准进教室辅导。每天上13节课(含3节晚自习)7节正课,3节自习课,晚自习3节(自行作拓展型作业)。衡中在作业布置内容上分为两块,一块是学科自习课的定时作业,一块

是公共自习课完成的非定时作业。

5、全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领导、教师间随时听课。衡中实行周练、月考制度,周五、六进行,从命题、监考、阅卷到成绩统计完全按高考要求进行,周日完成整个流水分析,分析上机,填写阅卷评估报告和错误问题分析,教务处要进行质检并签字。

6、在教研环节,衡中强力推进校本资料的开发,不允许教师使用现成资料。开展新教师每周一次,老教师每三周一次的公开课,自录公开课并对其进行反思,并写出反思总结。衡中从不固步自封,至今已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了国内外100多所名校。

四、管理:重点在宿舍

1、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半军事化、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所有学生均住校,每两周市区学生允许回家一次,每一个月放一次回家周。非放假时间,任何学生不得出校门。

2、学生行为:(1)仪容仪表。(2)物品携带。(3)文明行为:语言、礼貌、卫生、零食。

3、宿舍管理:一体化管理:学生—生活老师—年级组—教育处。

五、文化

文化无处不在。重点谈三处:一是宿舍文化;二是校园文化;三是班级文化。

五、感言

冬来人潮涌,千里寻真经。在两天的考察中,我自己深深感到:衡中的整个校园都被一种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氛围包围着,尤其是他们的课间操,同学们那种震天的口号,整齐的步伐,那种舍我其谁,敢于争先的气势让每一位参观者震憾。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想不进步都是不可能的。两天的考察,感触颇多,但感觉的不

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4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是大同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竞争实力全面增长、转型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和基础的四年。四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517.0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42.59亿元,年均增长10.96%;财政总收入从93.04亿元增加到162.26亿元,年均增长14.92%;一般预算收入从36.71亿元增加到64.64亿元,年均增长15.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14.79亿元增加到664.91亿元,累计完成2172.4亿元,年均增长3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4.95亿元增加到356.57亿元,年均增长17.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508元增加到18915元,年均增长13.2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34元增加到4936元,年均增长12.94%;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32吨标煤下降到1.42吨标煤,下降38.7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四年发展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六个“基本形成”:

——园区承载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转型跨越迈出坚实步伐。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循环经济、煤化工、冶金管材等占地160平方公里的八大园区,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成为转型发展的基本平台。中国化工、中国重汽、冀东集团、中国医药、中海油、陕西重汽、庞大、华润、富士康、保利协鑫、中联重科、亿丰、华锐风电、天津建材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落户园区。园区经济成为大同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特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完成。中国煤炭企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同煤塔山2000万吨和同忻1000万吨矿井竣工投产,东周窑、马道头两个千万吨矿井基本建成,千亿同煤的目标提前实现。全市煤炭产量由7000万吨突破1亿吨,电力装机容量由340万千瓦增加到770万千瓦。

——双城同辉共美的建设蓝图基本形成,特色城市展现美好前景。持续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7条310公里、6座跨河大桥。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取得决定性成果,城市规划建设面积由90平方公里扩展到180平方公里。四年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7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城墙修复完成四分之三,御东太阳宫、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6.8平方公里的文瀛湖基本完工,这些具有大同地标性的建筑和景观,积累着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嬗变,折射出一轴双城的无限魅力。

—— 中国古都引领的产业构架基本形成,文化复兴产生深远影响。以中国大古都为龙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打造名都、名城、名窟、名山四大品牌。名城保护复兴工程进展顺利,云冈大景区建设基本完成,北岳恒山深度开发成效明显。关帝庙、观音堂、浑源文庙、圆觉寺、律吕神祠被列为新的国保单位。华强集团方特欢乐世界、煤气工业遗址文化创意、晋华宫矿井文化体验加快开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中国国际雕塑双年展等文化会展节庆活动,迸发出深远的影响和潜力。

——四轮联动发展的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县域经济步入良性轨道。龙头带动,基地联动,市场拉动,项目驱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由102户增长到150户,北京新发地、顺鑫、承德露露、江苏雨润、中储粮、荷兰瑞克斯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华晟果蔬、夏进乳业、四方高科、佳鑫苦荞、东方物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设施农业由1万亩达到12.8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377个,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园区达到13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园区达到17个。孤山水库、唐河水库、引黄入同等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顺利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新进展。大呼、荣乌、天大、同源、广源等覆盖灵丘、广灵、浑源、天镇、阳高、左云、大同、新荣等八个县区,全长387公里的5条高速公路基本完成。全长60公里的208国道大同段改扩建工程完成70%。植树造林完成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20.11%。县区经济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民生问题密切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幸福大同结出丰硕成果。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居住品质提升”的标准,完成各类保障房、安置房800万平方米、9.1万套,数万户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就业水平稳定提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保八个试点县进展顺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45亿元解决市属关闭破产企业330户、8.3万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善后问题。投资百亿元新建改造几乎遍及全市城乡所有中学、小学共656所,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投资30亿元,新建市三医院外科楼、市一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等重大工程,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平安大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群众安全感增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

——行政集中审批的改革制度基本形成,政府职能实现初步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1件、政协委员提案1289件,办复率100%。制定政府规章9件,提请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市级原有的411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压缩到169项,再造流程,创新载体,阳光作业,严格监管,审批法定时限缩短二分之一,政务大厅成为政府为民服务的平台,展示大同形象的窗口。严格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政府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归功于驻同中央和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同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同目前仍处于建设和发展的攻坚阶段,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负重前行,风险伴随的坎还没有跨过,历史的惯性还很大,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制度环境还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压力和转型发展的要求并存,推动前进的力量与困扰发展的矛盾同在,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各种交织的问题更加复杂;名城保护任务艰巨,拆迁与建设、营销与管理、保护与开发等亟待破解的难题更加突出;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让人民群众长期共享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明大同建设任重道远,建立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尚需努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差距,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效率低下,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届政府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下届政府任期正与“十二五”实施期相契合。去年政府已经对“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向大会作了全面报告。“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就是下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需要在世界的向度上思考大同的问题,同时也要以时代应有的高度审视世界。大同的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大同制造,国际水平,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跨越;才能不断创新和前进,在历史的进程中积累财富。历史厚爱大同,在山西获得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重大政策机遇的同时,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又落户大同,给大同以赛事办城市,以赛事抓发展,以赛事促转型的历史机遇。盛世双喜临门。这是继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之后历史赐予大同的又一次复兴的机遇。2300多年来,大同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扮演世界赛事主角。我们必须以登高望远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破釜沉舟的决心,敢为人先的气魄,百折不挠的精神,把大同的赛事办成目前国际水平最高的太阳能赛事,让大同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

我们要以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为目标,走出大同转型路。按照煤炭清洁化、能源绿色化、制造新型化、产业集群化、应用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抓好中海油、同煤投资220亿建设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保利协鑫投资200亿建设太阳能光伏完整产业链、同煤、天津建材投资100亿建设300万吨建材钢、同煤投资100亿建设60万吨烯烃、中国化工集团投资140亿建设TDI、ADI、MDI等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转型项目,抓好陕汽5万辆新能源重卡汽车、华润30万吨啤酒、华锐风电装备制造等一批转型项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

我们要以中国大古都引领为龙头,打好大同文化牌。文化是大同的生命和核心竞争力。二十一世纪以文化论输赢。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大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标本城市,创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大同模式,是大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下届政府要如期完成云冈大景区深度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完整保护、恒山大景区全面提升的目标。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快开发,形成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映成辉的新兴文化产业支柱。建立文化“大创作”体制,积极利用国内外、省内外文化资源,组织文化大家创作《北魏王朝》电视剧等一批精品力作,精心打造可持续经营、立足大同本土、具有大品牌效应的常态化演出,提高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知名度。推进以弘扬魏碑书法为主体的书法名城建设。加快发展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文化会展业,建设中国雕塑馆、中国美术馆大同分馆、中国名人名家收藏馆、世界时装博物馆。持续举办国际雕塑双年展、国际壁画双年展、汽车文化展等各种文化会展活动,不断提升大同文化的重量和厚度,让文化之城、艺术之都、朝圣之地、休闲之区的古都大同更加光彩夺目,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一品牌,建设世界旅游终极目的地。

我们要以古今并美的双城模式为标志,创造大同特色城。一座饱经千年沧桑的完整古城,延续着曾经的辉煌,传递着历史的回响;一座充满创造活力的现代新区,熔铸着时代的精神,塑造着城市的品格。这就是“一轴双城、古今兼顾”规划思想光照下的大同。大同在历史的迷雾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坐标,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文化擦亮城市面孔,现代塑造城市品牌,中国古都,天下大同,一个文化和精神的高地,一个充满文化自信,阔步走向未来的理想城市。下届任期结束时,大同将以独特的个性,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大不同,在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赢得自己的地位,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独树一帜。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欧债问题前景不明朗,美国就业情况不理想,更凸显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世界经济环境直接影响到外部需求,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把握,我们必须把平稳较快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主要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1.3%、1%,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上年持平,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

(一)以园区平台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大项目落地和开工的力度。

抓住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契机,加快新能源和光伏产业发展。抓好大同协和新能源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多晶硅和动力车间,完成太阳能电站一期300MW项目。积极推进台湾耀祥光电、昆仑华阳、天华阳光新能源、阿特斯等太阳能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中海油、同煤集团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同煤60万吨烯烃和10万吨活性炭等重大转型项目。倾全力支持同煤集团实施“双千亿”工程,向世界500强目标快速挺进。确保同煤60万吨甲醇年底投产,为大同转型跨越发展树立标杆。开工建设60万千瓦风电,年底形成12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

抓紧已开工和落户签约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5万吨玄武岩连续纤维项目一期、华润20万吨啤酒、陕汽大同新能源专用车、华锐风电装备、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配套基地等项目今年投产。国药威奇达7-ACA、克拉维酸钾项目达产达效,力争国药集团生物疫苗项目落地。国药阿拉宾度、普德、振东泰盛、同达药业、星宇星火、威奇达光明制药、利群药业、山西仟源、利丰华瑞、惠瑞药业等总投资60亿新建扩产改造项目年内完成。加快推进阳高TDI、ADI项目开工。同煤、天津建材合作投资100亿的灵丘300万吨建材钢项目已破土动工,力争明年竣工投产。

要大力支持和扶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全民创业社会环境。积极扶持创新型、创业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普德、新成特炭等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和村镇银行,集聚民间资本,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加快兼并重组矿井安全改造和产能提升的进度,完成投资53.8亿元,15座矿井基本建成。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同煤集团的资源优势,实现同煤与央企各发电大集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今年同煤2×300MW热电机组竣工投产,力争开工建设二电四期2×1000MW、同煤塔山2×600MW、大唐御东2×300MW等项目。

(二)强化“四轮”联动,继续推进设施农业和重点工程项目,提升县域经济整体水平。

落实扶持和奖励政策,每年设施农业新增3万亩,力争突破5万亩,奖励政策上不封顶。设施农业科技为先导,育苗为基础。今年要建设3个蔬菜集约化、现代化育苗基地、10个部省级蔬菜标准园。抓好福龙生物有限公司蝴蝶兰、木瓜等花卉果蔬连体温室项目,为设施农业树立样板。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建设,新建、扩建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园区100个,创建10个国家级标准园区。着力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规模、提档次、出品牌。抓好雨润、顺鑫两个百万头生猪屠宰及产品深加工、四方高科5000头奶牛项目投产达效,确保承德露露33万吨杏仁露、北京新发地物流园区一期工程10月底投入运营,加快亿丰皮革市场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半径。瞄准京津大市场,规划建设400万头猪、700万只羊、100万头牛的重大养殖项目。引进全国和世界知名品牌龙头企业,是发展大同现代农业的根本,要继续加大力度,实现新的突破。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引黄百万亩灌区、“引黄入左”供水工程。完成唐河水库扫尾工程,开工建设守口堡水库。坚持不懈抓好植树造林工作,牢固树立绿化大同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优异成绩迎接全省林业现场会的召开。加强城乡统筹,完成208改线工程,开工建设同浑路新能源园区段一级路17公里改建工程。

抓好新农村建设。完成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和社会事业发展“五个一”工程,推进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启动六个国家连片特困县片区扶贫开发,完成万人易地扶贫移民,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

(三)以中国特色城市为目标,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城市建设,打造乐居幸福的精神家园。

抓好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完成45条、110公里的道路建设任务,延伸御东路网框架,完成御西道路改造,实现古城内环贯通,完善园区道路配套,基本建成古城新区四通八达、市民出行方便快捷的路网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御东新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太阳宫、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体育中心等工程主体,开工建设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600米的文化广场。完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楼等重点工程。推进富力、绿地、恒大、复地、同煤、山煤等大集团在御东开发的速度,加快完成御东中心规划区14个城中村改造,开工建设御东工行大楼、煤运安全生产指挥大楼、新华书店大楼、华建商业文化广场,开工建设大同客运东站,完成机场改扩建工程,初步形成御东新区的基本格局,以现代化城市的靓丽新姿迎接太阳能国际竞赛。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园林是城市的名片。要全面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文瀛湖公园、御河两岸景观绿化、采凉山森林公园、十里河综合公园、口泉植物园等绿化景观工程。实施梓家村森林公园、御河与十里河湿地公园、御东新区公共活动走廊、御东新区西干渠、东小城广场、婚庆公园、南城墙、北城墙带状公园、御东新区东西生态轴等绿化工程,倾力打造绿色宜居新大同,奠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抓好节能减排,加大源头治理。实施电厂储煤场密闭化改造、粉煤灰综合治理。推进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甘河综合治理。实施二电厂和大唐云冈热源改造工程,继续扩大城市集中供热覆盖面。完成御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东、西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推进集中供热、供水、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全覆盖目标的实现。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更新公交车200台、出租车700辆,新开通公交线路9条。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格局,强化区级政府管理城市的主体功能。深入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加强住宅小区特别是政府安居工程物业管理工作,实现环境整洁化、服务人性化、运行有序化、管理标准化。加大市政设施、园林绿化、景区景点维护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偷盗破坏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全社会爱我大同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全市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

(四)推进名城保护和修复工程,发展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会展业,实现大同文化的全面复兴。

加快名城保护工程步伐。完成北城墙、西城墙修复工程,基本实现古城城墙四面围合。精心搞好展览馆平移工程,实现古城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完美统一。实施四牌楼、魁星楼、太平楼、钟楼、鼓楼东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推进代王府和古城东南隅、西南隅里坊四合院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古城保护修复水平和美誉度,充分发挥传统建筑艺术的力量,集中展现砖雕、木雕、石雕艺术,精品荟萃,美轮美奂,再现名城古都的历史辉煌。积极鼓励倡导大同和国内外企业家进军古城,按照古城保护整体规划,参与古城商业、酒店、博物馆和各种文化产业开发,创造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调动全市人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发挥各种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能动作用,重视口碑相传,共同打造世界大同的文化品牌。开工云冈窟檐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恒山风景名胜大景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完成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主体工程,形成大品牌领先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建设煤气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晋华宫矿井文化体验、南城墙时尚灯光秀。建设中国雕塑馆、名人名家个人收藏馆、世界时装馆、中国美术馆大同分馆,丰富和提升大同古城的文化品位,增强古都大同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积极发展大同文化会展业,精心组织第十一届云冈艺术节,举办国际壁画双年展、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举办中国大同国际汽车文化节。组织出版天下大同书,策划拍摄电视剧《北魏王朝》,加大大同古都宣传营销的力度。把引进华侨城、港中旅等大集团开发、管理、营销文化产品,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开发文瀛湖游艇和房车项目,开发大同县温泉、火山群地质公园、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阳高云林寺、许家窑遗址,天镇慈云寺、新平堡、汉墓群,浑源神溪湿地、汤头温泉、栗毓美墓,灵丘平型关纪念馆、觉山寺、曲回寺,广灵水神堂,左云古长城,新荣得胜堡、方山永固陵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展和提升酒店、购物、商贸物流等旅游服务业,加快东小城、云中商城、百盛购物等大型商贸物流商场建设,全面提升五星级酒店管理营销水平,开发富有大同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旅游产品,传承和发展耍孩、罗罗腔、剪纸、绢人、铜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大同的文化旅游体验。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改善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夯实人民群众幸福和尊严的基础。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466.56万平米、74561套,续建完工252.42万平米、30160套,确保当年拆迁、当年安置目标的实现。继续推进同煤“两区”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优质安全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建设20所标准化幼儿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市高级技校、卫校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艺校、体校。新建大同一中初中部,推进大同师范改造建设工程,完成北岳中学、三中、北师大附中、实验小学以及大同四中等15所学校建设工程,推进大同五中、九中、十中、十二中、十三中、铁一中、市特教学校等教育建设工程。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完成市一医院、五医院、中医院、六医院新院建设工程和市二医院搬迁。完成疾控中心综合楼新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中心血站。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破产关闭企业清算终结步伐,确保职工养老、医疗保险落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开工光荣院御东分院二期工程。不断推进殡葬管理改革,完成市殡仪馆新建搬迁工程,迁建马铺山陵园、御祥园树葬公墓。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行政调解和信访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积极推进安民、便民、惠民的基层社会管理,着力构建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积极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巩固双拥成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建设服务政府,增强为民办事的能力。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务实的方法,解决好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驾驭稳定全局的能力。坚持把务实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加强对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的跟踪落实,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办顺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的实事好事。

建设法治政府,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坚持为民行政、为公用权,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坚持政务公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政府各项工作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建设效能政府,增强富民强市的能力。提倡立说立行,即说即办的工作作风,发扬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事不过夜的“三事”精神,落实一线工作法,时时事事掌握调度指挥工作的主动权,以高效创优环境,以环境创造优势,以优势促进发展。

建设廉洁政府,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牢记廉洁自律的警戒线、党纪国法的高压线,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努力节约行政成本,从严控制“三公”费用支出,把公共财政用在保重点、保发展、保民生上,树立勤政、廉政、德政的良好形象。

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5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和克服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方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160亿元增加到XX年的2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7%;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由6620元增加到10946元,年均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10.8:51.0:38.2调整到8.2:53.2:38.6。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保持较快增长,XX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比1998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XX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6.19亿元,年均增长14.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XX年突破100点大关后,XX年达到113点,比1998年提高了38.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XX年达到19.05亿元,年均增长14.4%。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8%,XX年达到6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3%,其中技术改造完成29.93亿元,增长55%。实施了150多个重点技改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XX年达到19.02亿元,年均增长6.8%。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年达到94.12亿元,年均增长9.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1998年增长1.93倍和1.28倍。

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体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率先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全市592户国有中小企业成功进行了产权置换,市属中小企业和县(区)企业基本退出国有序列。冶钢、华新、锻压、黄棉、劲牌和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改革改组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得到加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XX年民营经济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比1998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XX年全市农民负担人平53.3元、亩平67.47元,分别比1999年减少52.31元和73.34元。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财税、金融、粮食、住房体制改革和城建管理体制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等事业单位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年均增长10.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8家;XX年引进国内资金32.34亿元;对外贸易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增长,累计出口8.2亿美元,两次被评为湖北省外贸出口先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外向型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口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过去五年城市建设共投入资金24亿元,新建、改建一大批城市主次干道、广场、绿化带,先后实施了花湖水厂、磁湖污水截

流、城市区间快速干道等30多项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完成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深入实施“洁绿亮美”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98年的4.2平方米提高到10.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12%,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稳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长江干堤全面实现建设达标,城乡防洪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33座病险水库完成整险加固。解决了8万多人饮水困难。完成四期移民建镇工作,14919户移民住进新居。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山南铁路、黄石新火车站等项目相继开工,106国道、界浮路和大金、铁贺等省道改造顺利完成,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1998年的35%提高到XX年的49.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对污染源达标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整顿关闭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小矿山、小企业,黄荆山23个开山塘口全部按期关闭,对磁湖、青山湖进行初步综合整治。植树造林取得新的成绩。矿产资源和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09元增加到7165元,年均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53元增加到2335元,年均增长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19.25亿元,年均增长12.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03平方米和32.5平方米,分别比1998年增加7.83平方米和6.4平方米。积极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五年共有8.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XX年城镇人员就业率增长3.72%,近七年来因结构调整和体制转型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的局面开始扭转。以“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五保合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确保了4.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9.2万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并帮助和引导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建立了低收入者救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8.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任务。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专利申请量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称号。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城区一批薄弱学校得到改造。全面重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湖北师范学院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黄石高专的校园建设和创建本科院校工作进展顺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业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市急救中心大楼等一批医疗设施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展传染病控制、血吸虫等地方病防治,严密部署防治非典工作,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繁荣。成功举办市六运会,群众体育更加活跃,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省11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获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7%。重视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黄部队建设,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扭转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稳定低生育水平。民族宗教、监察、人事、编制、统计、物价、侨务、对台、国家安全、保密、档案

、史志、人防、气象、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事项主动征求人大、政协以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教育,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面改革审批制度,五年来,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40余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17项,每年减少行政性收费2300万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完善市行政服务、综合招投标、财会核算、经济环境投诉四大中心,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大力

开展普法教育,全面完成“三五”普法,推进“四五”普法。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完善。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和源头治腐工作力度。认真做好信访民调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严厉打击“xx”等xx组织,保持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也是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黄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替代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很脆弱,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还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府管理方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有的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粗暴和腐败行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今后政府工作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面对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招商引资和持续的项目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转移、国家加大对老工业基地支持,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全市上下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强大合力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显现。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奋发图强,黄石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xxxx”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结构调整为主线,切实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三件大事”,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城乡协调、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建议为: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到2011年经济总量比XX年翻一番,地方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12%,基本实现新的“三步走”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

?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与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框架,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配套。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制治理结构,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得到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5%,到2011年分别达到10000元和3000元。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根据上述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组织实施好总投资达400多亿元的100多个工业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冶金、建材等行业进行嫁接改造,打造钢、铜、铝、水泥、板材、汽车零部件六大产业板块;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能源四大系列;发展壮大先导产业,培育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四大群体。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社区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托公路、铁路、水运交通枢纽,建设花湖、罗桥、棋盘洲三大物流园区,把黄石建成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优化企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1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争取达到60家,其中过100亿元的1家,过50亿元的3-5家,使之成为我市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按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要求,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市企业竞争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推动生产工艺的变革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推进名牌战略,

增强城市竞争力。要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工业经济保持15%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培植名牌企业、培育知名企业家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为重点,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推介宣传,扩大影响,到2011年争创国际名牌、中国名牌4-5个和一批省、市名牌,名牌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左右。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突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扩大优质粮油和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水产品、畜禽以及特种养殖。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建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板块。发展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着力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突出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集团。支持农民兴办家庭工厂和合作办厂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坚持农村城镇化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以中心城镇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先导,以完善公用设施为基础,搞好村镇规划,推进城镇建设和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扶持发展10个重点集镇和口子镇,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三)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政府转让资产、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为核心,全面

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市属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部分公益性领域和行业中整体退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基本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使民营经济比重达到90%左右。

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环境。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深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病医疗统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积极推进和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就业领域,完善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就业水平。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运作体系。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以法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为特征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利用外资上有更大作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措施,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农业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大力推进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建设,不断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在开拓出口市场上有更大作为。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巩固发展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形成出口产品多样化。巩固日本、东南亚市场,开拓欧美、非洲市场,拓展出口空间,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培育和发展外经贸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形成自营、代理、专业公司等出口主体的多极化格局。

在对外经济合作上有更大作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带动产品、技术与劳务出口。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拓展发展空间,构建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城市框架。坚持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市场运作,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沿江、沿路、沿湖开发,合理调整布局,提升老城区功能。加快团城山地区配套建设,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基础和公用设施配套及产业布局。修编完善城市规划,加快推进黄荆山新区开发建设,力争通过5-8年的努力,使我市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基本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发展空间开阔、山水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实施黄石长江二桥、宁樟和阿深两条高速公路黄石段、大韦一级公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形成通达全国各地的干线公路骨架和县乡公路网络。建成山南铁路、黄石新客站,完成武九铁路扩能提速改造,提升黄石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改造市区现有码头,建设棋盘洲新港区,疏浚治理富河航道,形成干支流相连、公铁水联运、江海直达的水运格局。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渍能力。大力推进城市供电、供水、燃气、电信等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山水园林城市个性魅力。围绕五年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目标,加快沿江和环磁湖地区的开发建设,凸现黄石江南山水园林城市的个性特征。建设完善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和融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努力构建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休闲观光娱乐功能。强化污染治理,在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

逐年削减排污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基本完成中心城区重污染企业转产搬迁。以截污清淤为重点,进一步治理磁湖、青山湖,实现湖泊水质根本好转。提高经营城市水平,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深化城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建设、管理、运营等市场化进程,建立城市发展新机制。

(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逐步增加对农村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高校办强办大。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的发展。积极

发展竞技体育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多渠道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建成广电中心、博物馆、科技馆,规划建设市图书馆、市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开发利用水平。

三、XX年政府主要工作的建议

XX年是实施“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是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开局年,必须以新的举措、新的作风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为此,在新的一年里,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以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启动新型工业化规划的实施。支持冶钢、华新、有色、锻压、东贝、镀铝薄板等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扩能上档、升级换代,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抓好冶钢90万吨焦化、有色15万吨铜材加工、华新6号窑二期、纺机新型染整设备、东贝300万台无氟压缩机和3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东方管业30万吨球墨铸管、鸿源公司2500万码服装面料、三九制药现代中药产业化、阳新鸿骏铝业二期、大冶劲牌保健食品、哈特贝尔精密轴承项目等50个新型工业化规划的首批重大技改项目,全年确保完成技改投资36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积极支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纺织服装、玩具、鞋帽、轻工、食品饮料、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认真做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的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华新、锻压等30家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启动第三次黄石名牌评选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市名牌,扶持冶钢、

东贝、华新、美尔雅、美岛、有色、劲牌等企业,做强做大名牌产品,带动我市企业发展和产品升级,提高新产品产值的比重。

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切实做好电力、煤炭、铁路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的衔接协调工作,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加强扭亏增盈工作,力争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10%,亏损面控制在25%以内。进一步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消防隐患和交通运输秩序的整治,确保安全生产。

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安置、有利于加快黄石发展的原则,实行一企一策,规范运作,力争使尚未改制的16家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年底前完成改制重组任务。做好破产企业清算终结工作,妥善安置职工。抓好已改制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转机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大力培植市场经济主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放开限制,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对凡不涉及国家违禁行业和公共食品安全的新办民营企业,试行培育期制度,允许先营业后登记,先经营后收费。千方百计激活各类生产要素,鼓励下岗职工和农民加入经商创业的行列,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创业兴业的发展局面。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担保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保障。放手发展各种民间资本相互参股以及资金、技术等多种合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将民间社会资金转化为民营经济的创业资本。

(二)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推进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民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6亿公斤。加强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畜牧、蔬菜、水产三大集团壮大规模和支持劲牌、珍珠果、阳新远东苎麻纺织、大冶灵溪豆豉等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着力抓好10个连片种植、高产养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体系,突出抓好畜禽疫情防治工作。围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每个乡镇重点扶持1至2家机制活、带动力强的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与市场农业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县乡公路、县城电网改造、内河堤防及病险水库整险加固、第二期国家农村人口饮水解困、农村固定机泵站的维修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及节水灌溉和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积极申报富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认真落实对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国有农场改革步伐。抓好适当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等有关工作,落实好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及农村水价、电价、义务教育“一费制”等政策,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加强涉农收费监管,确保全市农民人平负担比上年再减少8至10元。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采取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和项目扶贫等措施,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重点做好1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10个村农业结构调整和完成10个村的整体搬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以扩大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延伸加工、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筛选100个重点项目构建项目库,并按照国际惯例包装,对外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继续推行招商引资全程代办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招商会展活动,精心组织在境外和东南沿海等地的招商活动。加强与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的联系,组织各种小分队到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总部或办事处招商,努力在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上取得新突破。

扩大外贸出口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

,调动企业增加出口的积极性。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加大对日本等来料加工贸易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加工贸易有新的突破。大力开拓欧美、东南亚及非洲的出口市场。在努力扩大服装等传统重点产品出口的同时,抓好新出口增长点的培育,

扩大电解铝、板材、压缩机、机械等产品的出口。积极培植资源,组织农产品出口。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改进和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

发挥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聚集效应。进一步发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以产业开发、设施配套为重点,完善封闭式管理、零费率、无干扰服务等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开发区的环境形象。大力发展新材料、光机电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支持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建设好一个工业园区,做强做大一个主导产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起龙头带动作用。

(四)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

突出抓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山南铁路、李家坊隧道及连接路、城市区间快速路的建设,开工建设湖滨路隧道二期、沿湖路四期、火车新客站、大韦一级公路、河西路、铁山龙衢湾大道等重点项目。以“扮靓磁湖”为重点,改造杭州路,建设环磁湖游览道路及景点,综合治理磁湖东北片,开工建设磁湖北岸生态小区,建设团城山生态公园。积极争取国家开行二期贷款,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严格实施国务院批复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化分区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与城市总体规划配套衔接。编制黄荆山新区规划。加快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完善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城管执法,大力整治各种影响市容环境的违法违章和不文明行为。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抓好小街小巷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小区创新,创建优秀住宅小区,改善居住环境。

切实抓好环保工作。推进磁湖、青山湖治理工程,加强水体水质保护,实现由经济养殖功能向生态养殖功能的转变。完成凉亭山城市排污口的迁建工程,净化凉亭山水厂的取水源。加强建设项目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认真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问题,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使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再削减2%。强化环保执法和现场监理,确保全市重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率达到95%以上,运行达标率达到90%以上。加强殡葬管理,强化土地、矿产、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启动黄荆山开山塘口复垦绿化工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

(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和商贸工作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加强收入征管,合理安排支出。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工资支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财政投资项目“代理制”。完善部门预算,实现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化。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

充分发挥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产品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入。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和消费信贷制度,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和规模。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支持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使黄石成为a级信用城市,大冶、阳新成为信用县(市)。

着力培植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区域市场建设,重点抓好花湖农产品、装饰材料、汽车、钢材等批发交易市场,使花湖地区成为鄂东最大的物流枢纽。结合老城区改造,形成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提升服务业档次。加快住宅建设步伐,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加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扩大旅游消费。抓好汽车、通信等消费热点的培植。

(六)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各类教育的全面进步。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落实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制度。增加对教育,特别是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加强农村高中和

西塞中学、十八中、下陆三中等薄弱学校建设。积极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加快黄石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积极支持黄石高专创建本科学院和湖北师范学院创建综合性师范大学。引导发展民办教育,有计划推动公办学校进行改制试点,积极稳妥地做好国有企业所办中小学校分离工作。健全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推进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认真编制新一轮高新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好冶钢高精度合金钢连轧、锻压数控液压精冲机床等30项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加快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成医药行业gmp一、二期改造工程。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科技三项费用按法定比例逐年增长。进一步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推广四级网络,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兴农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黄石”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工建设新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技文化设施,完成广电中心建设。抓紧“八艺节”的各项筹备和主要设施的建设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文化、社区文化活动,扶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抓好非典、血吸虫、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新建市疾控中心综合楼、中心医院住院大楼,改建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等一批卫生设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造一批乡镇卫生院,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加强药品市场监管,规范医疗市场,保证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提高计划生育水平。依法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关心支持驻黄部队建设,抓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市)。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事、档案、史志、保密、气象、人防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深入推进“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及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活动,深化同xx组织的斗争,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突发性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

(七)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再就业领域,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2460户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至少有1人再就业,安排“4050”人员2500人就业,帮助未就业的下岗军转干部基本实现再就业。认真落实好小额贷款、主辅分离、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资金投入等“五项政策”,将下岗失业的企业军转干部和乡镇事业系统分流人员纳入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2%足额安排再就业资金。认真组织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培养一批“小老板”,培训技师1600人,形成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格局。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加快建立以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就业培训系统、维权服务系统为重点的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试点,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有农场职工全部参加社会保险。探索失地农民、农村计划生育对象的参保方式,不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及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工作,认真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五大险种统一申报核定,完善一票征收制度,全年征收社会保险费争取超过6亿元。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新增参保人员5万人,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率达80%以上。积极搞好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基金调剂能力。加强社区社保机构建设,推进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适当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支持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工资,指导企业建立岗薪制、年薪制、集体协商制、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督促企业依法执行最低工

资制度;全面建立企业欠薪预警保障、建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协调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八)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重点,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为民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企业改制中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城乡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救助、拖欠农民工工资清偿、城镇建设征地拆迁补偿等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从实际出发,锲而不舍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四大中心”建设,落实整治乱收费的各项措施,完善办事规则和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重要的改革措施、重大的发展项目,都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排出作业单,订出日程表,加强督促检查,并定期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建设务实政府。关心群众生活,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今年我们要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以下实事,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监督落实:一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组织介绍失业、下岗职工3万人再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二是对全市1.2万名农村特困人口按每人每年120元左右的标准实施救助;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解决贫困地区4.3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是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大冶市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由21万人增加到48万人,同时争取阳新县成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四是对全市659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免费救治。五是市财政筹措资金100万元建立城乡特困居民家庭救助基金。六是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兴建一批老年公寓。七是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充分调动各级的积极性,投资1.1亿元,完成300公里农村村级水泥路建设。八是市里筹措1000万元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城区改造区间道路。九是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市区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1.09万平方米;支持督促大冶市、阳新县做好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工作。十是实施“川气东输”黄石天然气城网工程。投资5000万元,实现第四季度部分工业用户和居民使用天然气。

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加大对大案要案查处力度,进一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健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从制度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制约。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对侵害群众利益、违反财经纪律和乱执法、乱罚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衡水市政府报告 篇6

关键词: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衡水市,体育产业

1、衡水湖概况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 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2000年7月,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成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个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2002年10月, 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属于内陆淡水湖泊, 由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多种生境组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 是极具典型性和稀缺性的国家重要湿地、华北单体最大的淡水湖泊, 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华北大地的绿明珠”等诸多佳誉。

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概况

随着马拉松比赛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内外的许多城市竞相加入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行列中来。马拉松项目不需要特殊器材, 对场地要求相对较低, 在一经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开展, 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程度。而且这项运动体现了顽强不息和挑战极限的精神, 恰好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愿望。2012年3月22日,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将于9月22日在冀中明珠衡水市举行。在衡水市的滨湖新区成立了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筹备委员会, 与市组织筹备机构对口, 下设综合协调组、接待能力提升组、马拉松广场安置拆迁建设组等9个工作组, 招募1500名志愿者, 为衡水湖国家马拉松赛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衡水市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赛事, 全市各个部门总动员, 自申办成功之后, 多次进行演练, 2012年4月7日, 共青团衡水市委、衡水市体育局、桃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格林杯”半程马拉松比赛, 有近300马拉松爱好者参加。还分别组织男、女半程马拉松 (21.0975公里) 、男、女迷你马拉松 (5公里) 、男、女全程马拉松 (42.195公里) , 特别是2012年8月30日组织的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实战演练非常成功, 参赛运动员来自衡水市各行各业5000余名, 裁判员428名, 志愿者1000多名, 民警近3000人, 还在比赛路段进行了交通管制, 为2012年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打下基础。

3、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衡水湖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3.1、对游客数量及衡水湖经济收入的影响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能促进游客数量的增加 (至少是暂时的增加) 。今年以来, 到衡水湖旅游观光的游客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同时能够加大经济收入, 主要包括在衡水湖的购物、住宿、餐饮、纪念品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至少可以在短期内带动游客数量的增长, 有一半的被访问者认为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能为举办地带来更多旅游收入 (包括旅游外汇) , 但是认为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3.2、对衡水湖旅游基础硬件设施的影响

衡水市为了能够成功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从加快酒店、餐饮、场馆等相关硬件设施的新建和改造, 同时对城市道路、公路进行了整修, 加强水质管理、增加城市绿化、梳理下水道等一系列城市环境改善工作。

3.3、对衡水市旅游业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需要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而衡水市的现状这方面的人才匮乏, 这就必须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改善旅游环境, 进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加速衡水湖旅游企业的进程。由于在马拉松赛事举办前期组织者和旅游机构会针对即将前来衡水湖的大量游客精心设计特色旅游产品, 在赛事结束后利用设施、场馆、环境等资源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衡水市旅游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除了要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以外, 更需要具备旅游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会涉及到各方面的事务, 一般情况会通过专业公司来进行整体营销策划, 而在衡水这样的体育中介公司基本属于空白, 我们通过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大型赛事为衡水市体育中介活动的开展提供机会。

4、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衡水市体育产业的影响

根据《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的规定: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产业活动的集合。衡水市引进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整体提升衡水市体育产业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衡水市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用品的销售、体育旅游这四个方面有很大影响。

4.1、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影响

通过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这种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对我市体育产业中竞赛表演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 衡水市体育竞赛表演业近几年飞速发展, 承办了不少省级大型赛事, 而国际级大赛还是第一次, 在2012年8月30日进行的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实战演练中充分体现了体育竞赛表演业的重要性, 在开幕式中进行了大型的体育竞赛表演项目, 使人们大饱眼福。

4.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经营人才的影响

人才在体育产业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衡水市体育经营人才匮乏严重。在衡水市仅有衡水学院一所高校, 在衡水学院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开设了与体育经营人才相关的课程, 如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为培养衡水市体育人才打下了基础。在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申办和多次演练中, 就要求我们具备这样一支队伍, 衡水市体育局经过多次组织和培训, 吸纳其它领域的各种专门人才, 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同时为衡水市体育产业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条件保证。

4.3、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用品销售的影响

衡水市体育用品销售相对而言比较落后, 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从一个侧面可以带动体育用品的销售情况。比如说参赛运动员的服装、鞋帽、运动饮料、运动芯片、药物等, 裁判员的服装、秒表、裁判用具等, 志愿者的服装、鞋帽等, 由于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参与人员数量的庞大, 对衡水市体育用品的销售也是一个机遇,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衡水市经济发展。

4.4、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旅游的影响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是围绕衡水湖进行的, 比赛的起点、终点均在衡水湖广场进行, 衡水湖美丽的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可想而知, 在非比赛的闲暇时间可能就会在衡水湖游玩, 这就为衡水湖旅游业开辟了市场, 增加了我市的旅游业收入。

参考文献

[3]孙班军, 李燕.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5) .

[4]陈永良.衡水市体育工作报告[Z].衡水市2011年第六次体育工作会议, 2011.

[6]牛晓东.我国大中城市体育产业结构探析——以徐州市为例[J], 福建体育科技, 2010. (29) .

上一篇:公司职员个人原因辞职申请书下一篇:如何起草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