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精选10篇)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1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方案及初步

设计阶段人防专篇编制要点

方案设计阶段人防专篇编制要点

一、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包括人防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政策文件。

(二)人防工程建筑设计说明,包括防空地下室应建面积、实建面积、所在位置、建筑层高、防护等级、防护单元数、每个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可掩蔽人数、战时出入口的数量与形式等。

(三)结构设计说明。

(四)给排水设计说明。

(五)通风设计说明。

(六)电气设计说明。

(七)平时用途和战时用途说明。

二、防空地下室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一)总平面图:总平面图除按地面建筑需要绘制的内容外,应标示防空地下室轮廓线、主要出入口的位置、标高,在经济技术指标中列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

(二)人防平面图: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可在平时使用功能的平面图上绘出战时防护系统,单元划分,口部设计及主要使用房间(包括平时用途的设备房),标出主要轴线的尺寸,地下室标高等。

当绘制的方案平面图比例较小、无法清晰表示出人防防护系统时,应加绘局部(如口部)放大平面图。

(三)剖面图:防空地下室工程必须绘制剖面图,标示出防空地下室埋深、覆盖层厚度,与地面建筑竖向关系等。

初步设计阶段人防专篇编制要点

一、防空地下室初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包括人防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政策文件。

(二)建筑专业:地下室的层数、标高、总面积、防空地下室应建面积、实建面积、所在位置、建筑层高、防护等级、防护单元数、每个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可掩蔽人数、战时出入口的数量与形式、平时用途和战时用途等。

(三)结构专业:工程概况、荷载取值、各构件取值、地基概况、材料性能、防水要求、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要求。

(四)给排水专业:水源选择、战时用水标准、用水量、给方式、水库设置、给排水防护措施、口部防洪、防雨水倒流措施。

(五)电气专业:电源概况、平时战时电力负荷、供电系统概述。

(六)通风专业:战时通风标准、方式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战时通风的主要设备和材料、各系统主要设备选择和控制方案。

(七)平战转换措施:包括口部转换、主体转换、设备转换措施及平战转换经费保障。

二、防空地下室初步设计图纸

(一)建筑专业: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图纸,主要由总平面图、平时平面图、战时平面图、局部放大剖面图组成。

1.总平面图。总平面图中应标明防空地下室轮廓线、战时室外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及地面标高,在经济技术指标中列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

2.战时平面图。战时平面图应按人防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在平面图基础上绘制,比例不小于1:200,其内容主要有:防护单元、防爆单元划分、防护设计、防护密闭门、各防护设备的型号、位置、开启方向等,必要时应加绘口部放大图;各种孔、口位置及尺寸,标出临战时需要加固、封堵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3.剖面图(人防部分)。工程竖向设计图中标明防空地下室基础埋深,防护层厚度及上部结构的关系。

(二)结构专业。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图纸,主要由结构平面图、顶板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剖面图组成。

1.结构平面图。结构平面图应反映各墙、柱及口部结构,标示出主要尺寸。2.顶板结构平面布置图。顶板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反映顶板结构型式、并标示出梁、板等主要尺寸。

3.结构剖面图及侧视图。结构剖面图及侧视图应反映口部、临战封堵及加固等复杂部位应做结构剖面及侧视图。

(三)给排水专业。给排水专业初步设计图纸,主要由平时战时给排水(排污)平面图、系统图及给排水防护设计图纸组成。

1.平时战时给排水平面图。平时战时给排水平面图应反映战时水池(箱)位置及容量,管径、密闭阀门及防护设施。

2.系统图。系统图应反映雨水、污水、废水、消防水等管道的走向、管径、标高。

3.防护设计图。防护设计图应反映给排水管的防护密闭措施。

(四)电气专业。电气专业初步设计图纸,主要由电力与照明系统图、人防弱电系统图、电气防护设计图等组成。

1.电力照明系统图。电力照明系统图应反映防空地下室平时、战时电力与照明系统,系统图应标明主要设备与导线编号、容量、型号规格及用户名称。

2.电气防护设计图。电气防护设计图主要反映电气的密闭与防护。

(五)通风专业。通风专业初步设计图纸,主要由平时通风、战时通风、排烟、空调平面图、主要设备材料表组成。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2

拟建重庆市某连续刚构大桥K线狮子头大桥 (方案一) 孔跨布置为:11×40+ (55+100+55) +2×40 m, 桥梁中心桩号为K12+880, 桥梁全长746m。上部结构采用 (55+100+55) 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 两侧引桥采用4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砼T梁、40m简支T梁。

2 设计要点

主桥上部结构设计:主桥上部采用单箱单室箱型断面, 箱梁顶板宽度为12.0m, 底板宽度为6.2m。主墩处梁高为6.5m, 在边墩及跨中处为2.8m。箱梁高度及底板厚度从合拢段中心到悬臂根部按1.8次抛物线变化, 桥面2%的横坡通过箱梁顶板横坡来实现。箱梁浇筑分段长度依次分别为:11m长0号段+5×3.0m+7×4.0m, 边跨合龙段长采用3m, 中跨合龙段长采用3m, 边跨现浇段长为3.42m。主桥上部构造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 采用三向预应力, 纵、横向预应力采用GB/T5224-1995标准规定的低松弛钢绞线, 标准强度1860Mpa, 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1376.4Mpa。箱梁纵向钢束每股直径15.2mm, 大吨位群锚体系;顶板横向钢束每股直径15.2mm, 扁锚体系;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钢筋。

连续刚构箱梁断面图

主桥下部结构设计:主墩采用矩形双肢薄壁墩, 墩高为42m和47m, 矩形墩截面尺寸为6.5m×1.8m, 承台采用10m×10m矩形承台, 厚4.0m, 下设4根直径2.5m钻孔灌注桩基础, 按嵌岩桩设计。过渡墩采用采用直径2.2m双柱墩, 墩高分别为21m和18m, 桩基按嵌岩桩设计。

其他桥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柱式墩, 嵌岩桩基础

主梁主要计算结果:

主桥采用桥梁空间专业软件Midas2012进行计算, 上部箱梁共划分为144个单元, 有限元模型如下图所示:

主要计算结果:

短期荷载作用下未出现拉应力, 符合规范要求。

斜截面最大拉应力0.96MPa, 满足规范要求;

最大正截面压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正截面抗弯满足规范要求;

斜截面抗剪满足规范要求;

双肢薄壁墩计算

计算模型将桩基按实际情况进行了模拟, 同时桥墩双肢壁厚分别对1.8m、1.7m、1.6m、1.5m进行了计算, 通过计算壁厚1.5m桥墩满足承载能力与抗裂的要求, 其中最大裂缝0.175mm, 小于0.2mm, 满足抗裂要求。

3 结论

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步思考 篇3

哈尔滨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现有建筑设计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对绿色建筑设计概念进行初步思考,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前言】: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的提高,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而中国是一个能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对能量的消耗、能源的浪费又是非常惊人的,人均对绿色植被、生态环境的享有程度已经少得可怜。据调查,中国仅在建筑上能耗是欧洲住宅能耗的三倍,城市和居住区的整体势态环境比欧美城市居住环境更为恶化。

我国的绿色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耗能的问题的强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是真正的绿色建筑设计应从建筑师的观念入手,在关注建筑形象的同时,切实将生态环保策略应用到建筑中,处理好建筑、环境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人工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良性循环。

【正文】: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建造的一种建筑。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建筑师在开始设计起就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做好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选择绿色建材。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

2.1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切实保护耕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走土地资源集约化道路,从而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建设问题和土地资源压力。

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就是在建筑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上,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强调能在不增用或少增用土地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当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地铁建设,应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等地下工程。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可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已有的建筑、设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废旧厂房结合现有的树木通过生态恢复后,成为开放休闲场地等等。

2.2 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目前,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最广泛利用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就是太阳能。

绿色建筑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具有防水隔热的作用,这与建筑物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即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部分或全部代替屋顶覆盖层的作用,从而可节约投资。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施放到一起考虑,实现相互间的有机结合,即可节约投资,又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且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

具体的设计原则可以表述为吸取技术美学的手法,体现各类住宅的特点,强调可识别性,利用太阳能构件为建筑增加美学趣味。如窗间墙的空气集热器、阳台型太阳能集热器、南立面模数化可移动遮阳构件等,以其特有的韵律感形成太阳能绿色建筑的标志性外观,既较全面的采用太阳能技术,又让这些太阳能部件自然的构成了现代住宅立面元素。将太阳能利用与阳台功能和建筑部件的结合起来,层层退台的建筑造型更易于塑造竖向的垂直韵律效果,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同时,在建筑健康化发展态势下,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设计需根据建筑特点形式,制定完善规范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统一标准;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物上放置和安装;结合建筑与地区特点,搞好太阳能防风、防雪、防雷等安全防护等。

“绿色奥运”曾是悉尼举办奥运会的创意,有关的比赛设施尽量采用绿色技术——太阳能利用。典型的是位于奥林匹克大道上的太阳能照明设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灯柱白天所产生的电能供应夜间照明。同样的,也可以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小区公共设计的照明系统。

2.3 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当前,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粉尘污染增加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可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对区域气候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这就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如很多大型地下车库为封闭形,若设计在车库顶板上保证足够的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積,开了一些透光的、通风的天窗,就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既解决了节能与生态这个问题,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开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降低维护和运行费用,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4 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证小区的水系统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设立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无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杂用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不仅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

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排入湖体,用于补充景观水,并通过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使得景观水体不仅丰富、美化了景观视觉,同时开放的水面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同时,小区内部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2.5 设计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

设计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即把绿色植物作为重要元素引入,将生态性、人性话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

目前,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建筑覆盖率持续增高,屋顶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寒常绿的草坪花卉。不但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喝反射作用降低燥热,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散失,从而降低耗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屋面要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要求,解决畜水和通风问题,同时该技术构造必须保证建筑顶部防水层不受植物根系的破坏,从而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篇4

1.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3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内容应包括:功能分区原则,街景空间组织及与周围环境协调,交通组织等; 1.4 总指标

1.5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总平面

2.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2.2 设计图纸(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图

(3)竖向布置图(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3.建筑

3.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3.2 设计图纸(1)平面图

对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应绘制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单元式住宅平面图中需注明技术经济指标和标准套型。(2)立面图

视建筑物的性质、繁简,选择绘制有代表性的立面。(3)剖面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繁杂的部位。

4.结构 4.1 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等。4.2 内部作业

对复杂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结构方案比较,确定计算原则,并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应经校对、审核).对已确定的方案应有平面布置图和必要的剖面图(初步设计一般不出图)。

5.给排水

5.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5.2 设计图纸

(1)给排水管道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室内给排水主要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标注出室内外接管位置(或坐标),管径及标高。5.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5.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各类用水量计算,设备选型及构筑物尺寸计算等。

6.电气

6.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6.2 设计图纸

(1)供电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高、低压供电系统图

(3)配电、照明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图

平面图一般只绘制内部作业草图,复杂工程或大型公建应出系统图(只绘至分配电箱)。

(4)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的方框图或原理图;控制室平面图 6.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6.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计算;电力、照明配电系统保护配合计算等。7.智能建筑设计

7.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7.2 设计图纸(当条件许可时宜绘制)(1)通信网络系统方框图(2)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框图(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框图(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方框图(5)安全防范系统方框图

为满足智能建筑物功能、管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对上述诸智能化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集成。(6)弱电机房平面图 7.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4 计算书(内部作业)

通风空气调节

8.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8.2 设计图纸(规模较小、内容简单的工程可不出图)(1)通风、空调平面图

(2)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3)系统流程图

8.3 设备表(通风、空调、制冷分项列出)8.4 计算书(内部作业)

技术经济与概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注:凡未列入的栏目,其编制深度按建设[1992]102号文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总平面(总图)1.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1.2 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可分别写在有关图纸上。1.3 总平面图 1.4 竖向布置图

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1.5 土方图

场地复杂时需出此图 1.6 管道综合图

当管线布置涉及设备专业较少时可不必出图,涉及三个以上设备专业时需正式出图,管线密集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1.7 绿化布置图

涉及建筑小品和美化构筑物时需出详图。

建筑 2.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2.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用料说明和室内装修(较复杂的室内装修重新委托,按要求绘制室内装修施工图),门窗表等。2.3 平面图

(1)楼层标准层可共用一平面。

(2)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大图。(3)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

(4)当室内地沟比较复杂,内容较多时,应单独绘制地沟平面图。2.4 立面图

各方向的立面均应绘制,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的详图索引。2.5 剖面图

剖视位置应选择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间局部不同处,可绘制局部剖面图。

结构 3.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3.2 首页(设计说明)3.3 基础平面图 3.4 基础详图

基础详图包括: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筏基和箱基及基础梁,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条形基础和扩展基础,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式绘制。3.5 结构平面布置图

对于砌体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以及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均应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3.6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包括:现浇构件、预制构件等,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法绘制。3.7 节点构造详图

(1)按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

(2)预制框架或装配整体框架的连接部分,梁、柱与墙体的错位等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3.8 其它图纸

(1)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楼梯与梯梁详图。(2)特种结构与构筑物详图。

(3)预埋件详图(大型、复杂工程的预埋件详图可集中绘制)。(4)钢结构构件详图。4

给排水 4.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4.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及图例。当工程比较复杂时,应加有操作说明,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4.3 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 4.4 室外管道纵断面图

简单工程、管道不多且总平面图比例又较大,则可将本图涉及的内容直接在总平面图上标注交待清楚。4.5 室内给排水平面图

应绘制与给排水管道布置有关的各层平面,复杂的部分(如:泵房、饮水间、卫生间、水箱间等给排水设备及管道较多的地方,应绘出局部放大平面图,室内水泵房、水池等应绘平面图、剖面图及相关详图)。4.6 系统图

按一定比例分别绘制各种给水、排水、消防系统管道系统图。当屋面雨水采取内排水系统时,要绘制雨水立管系统图。4.7 详图

凡管道附件、设备、仪表及特殊配件需要加工又无标准图可套用时,应绘制详图。

注:由于给排水专业内容多,凡未涉及的内容均参照本节深度要求进行编制。

电气 5.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5.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5.3 供电总平面图 5.4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图 5.5 变、配电站(所)平、剖面图 5.6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和屏面布置图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时,应注明索引号和页次,屏面布置图按比例绘制元件,绘出屏内外端子板,复杂工程应绘制外部接线图。5.7 变、配电站(所)照明和接地平面图 5.8 电力平面图 5.9 电力系统图

电力系统图用单线图绘制,一般绘至末级配电箱。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也可用竖向配电系统图表示。5.10 配电箱系统图 5.11 照明平面图

5.12 照明系统图 5.13 照明控制图

对特殊照明应绘出控制原理图。5.14 住户分户箱系统图 5.15 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

(1)配电系统图、方框图、原理图

(2)供电、控制、仪表盘面布置图

(3)外部接线图及管线表(电力平面图能表达清楚时可不出图)

(4)控制室平面图 5.16 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保护

(1)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与接地平面图

(2)总等电位联结或局部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智能建筑设计 6.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6.2 首页

内容应包括各系统的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6.3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系统图

应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绘制本系统图。如: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

6.4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管线敷设平面图

6.5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控制室设备布置平、剖面图 6.6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供电方式及接地图

6.7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有关联动、遥控、遥测等主要控制原理图 6.8 竖井或桥架电缆排列断面或电缆布线图 6.9 有关安装大样及非标准大样图

通风空气调节 7.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7.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施工安装说明、图例及设备表。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7.3 平面图

7.4 通风、空调剖面图

7.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剖面图 7.6 系统图 7.7 详图

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通用图、施工安装图册。若无现成图纸可选,均应绘制详图。

计算书

8.1 结构计算时,应绘出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计算书中要注明所采用计算软件名称,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8.2 其它各专业应有各自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预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工业建筑设计的采暖通风设计要点 篇5

暖通风设计包括采暖设计、通风设计、空调设计、排烟设计和室外暖气管网设计等。

①采暖设计。采暖可分为局部采暖和集中采暖两类。局部采暖包括火炉、火炕、火墙和火盆等,由于这种采暖方式的卫生条件较差,一般仅适用于小城镇 和广大农村。一般在设计房屋的同时进行集中采暖设计。它是由热源、供热管道和散热器等设备组成。中国多数采用集中锅炉房作为热源,也有热电厂供给的。②通风设计。系指排出室内废气,送进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设计。但对于具有散发高热量、带粉尘或排出有害气体的设备的工作房屋,通风设计范围有时还应包括隔热、降温、除尘、排毒等项内容,以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③空调设计。为空气调节设计的简称。用以保证室内空气所需要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和清洁度,为了不受室内外各种因素例如环境变化,时间和季节 改变,生活或生产设备产生的热量、湿气、粉尘、烟雾等的破坏影响,还需设置自动控制设备,并须考虑消声和减振。空调设计的内容包括加热、冷却、加湿、减 湿、净化和空气流速。设计空调系统时,对于串通多房间、多楼层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风管,需设置防火阀,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自动将起火房间与其他房间隔断。

④排烟设计。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设计规定在房屋的有关部位设置防烟、排烟设施。一般情况下,一个防火区可划分为若干个 排烟区。排烟设备包括排烟口、排烟阀、排烟风机和活动的防烟卷帘、垂壁等,并应设自控装置与烟感器或温感器联锁。对有关空调或通风系统,能进行自控,按要 求分别关闭或启动。

⑤室外暖气管网设计。也称暖气总平面设计。系指从供暖锅炉房或从热交换站分送至各采暖房屋的室外暖气管网设计。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6

检验应试者的建筑方案设计构思能力和实践能力,对试题能作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包括:总平面布置、平面功能组合、合理的空间构成等,并符合法规规范。

从1995年至逐年考试中测试这部分能力的试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设计任务书做快速设计(包括总平面、单体建筑平面等);另一种是给出功能关系图(气泡图)及说明,要求应试者按“气泡图”所上的功能关系做出总平面图和单体平面图。无论采取一道题还是几道题的考试方式,这门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应试者的建筑方案设计构思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四方面考核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平面布置:包括城市道路连接,场地道路、停车的考虑,绿化景观环境的合理安排和消防、日照、开口位置等各项规范的掌握。

(二)平面功能组合:需考虑功能分区、出入口布置的合理性;人流、物流等各种流线的通顺便捷性;垂直交通楼、电梯设置的科学性;厅、堂、走道、公厕等公用设施安排的妥善性;朝向、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建筑面积和房间面积的准确性。

(三)合理的空间构成:包括楼层的合理布局;垂直交通安排;不同大小、不同高度空间的合理组织;结构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室内、外空间的综合考虑。

(四)符合法规规范:包括各项防火规范,有关无障碍设计的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特别是各项强制性条文的掌握。

对以上四个考核点的检验是对于一个应试者能否成为一级注册建筑师一项十分必要的基本能力综合考核。

第二章考试注意事项

一、考试不是设计竞赛

注册资格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的设计能力和基本功,而不是考设计“灵感”,所以考试中千万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追求奇特的趣味性,更不要画蛇添足,应试者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考试不是设计竞赛。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7

近20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筑学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因此, 面对一直没变的建筑教育体系, 我们对此需要有新的反思。传统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或者说是否需要在建筑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 让咱们的建筑教学也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直以来,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 对建筑学学生的专业培养, 以及学习兴趣的引导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实践却一直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设计技法上的培养。作为一名在建筑学教育一线的工作者, 有必要思考《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实践的改革, 探讨出一种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筑初课程的教学模式, 应从过去的强调对于传统的建筑表现技法上的培养, 转变为应重视建筑观念、设计方法, 兼顾表达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由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与过去的教学模式不同, 暂将其称为空间建构模式。本文对该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 教学目标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 作为建筑设计系列的起步课程, 对于学生专业引导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入门、线条训练、水墨渲染、色彩渲染、形态构成、建筑画临摹、建筑施工图抄绘等。但目前我们遇到的问题是, 按照该大纲的教学内容规定, 教师往往也只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或者是教师给出样板, 学生照着画。并且我们在教“初步”课程的时候发现, 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 一些学生感到难, 并且感到作业量繁重, 甚至于失去学习建筑学的信心, 经常不到教室上课。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约束学生, 但是近年来, 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拓宽了学习面,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入手, 培养学生的空间理解力和创造力,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1 因材施教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标准, 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大纲是统一的, 但是学生却各不相同, 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再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按照大纲的要求, 初步课程中强调对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 我们训练学生不仅仅是绘画技法上的训练, 更需要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对电脑设计软件的熟悉与运用。

2.2 思想的表达

初步课程的大纲与教材侧重于“画”, 即建筑技法的表达。然而一个建筑师的培养不止于“画”, 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表达。因为建筑设计工作的实质就是处理现有的信息然后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所以, 我们一开始在对于学生初步课程的教学中就介入了“构思-体验-讲演-画图-制作”全过程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

2.3 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多是临摹, 而建筑师应擅长于“创造”。因此, 从初步课程开始就应该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是继“授业”而后的一种教育体制。应该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 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2.4 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仅仅指的是专业知识的掌握, 更多的也是对于建筑师所应具备的综合专业素养的训练。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的设计作业设计思想进行讲解阐述, 并对其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作为成绩组成的一部分。

3 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止于图面表达, 更多的是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学生达到构思———讲演———画图———制作等多种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就训练画图而言, 我们将任务布置成设计或调研两大类。例一, 训练图案:平面图形构成作业;例二, 训练建筑施工图:通过布置对教学楼或宿舍楼的测绘作业训练建筑制图的规范表达;例三, 建筑渲染:通过对教材上作业范例进行抄绘练习, 掌握基本的渲染方法。后期组织学生外出采风, 对建筑及其环境进行调查、拍照等, 再进行构图———排版———装帧, 成为展示图。例四, 建筑体验调查:对某一步行街道做沿街立面分析, 并针对其合理性及不足之处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

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学生每完成一项作业, 教师便对其进行评价并展示优秀作品, 这种评价体系可良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2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师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建筑师的职业素质。专门设计了“信息处理一条线”即:预习———课堂笔记———复习———读书报告———综述———专题报告--讲演。同时教师也展开专题讲座, 内容涉及从建筑知识的入门到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针对每次作业的体会, 做简短的专题讲演, 比如色彩原理、建筑构成体验等等方面。这样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信息处理的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实验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化为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提出任务书之后, 学生能够感到强烈的主管能动性, 并立即活动起来。同时在完成作业且评析之后, 我们还联系兄弟院校, 进行同届学生作品参观交流活动。在其他院校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面前, 使他们产生紧张的状态, 激发他们的努力改变现状的渴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目的。

结束语

《建筑初步》课程作为建筑学的启蒙课程, 过去传统的“从绘画入手培养建筑师”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建筑学教育的需求。因此, 我们才需要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初步的教学方式, 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 旨在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建筑技法,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起步课程, 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兴趣的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应针对过去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应转变教学思路, 重视对学生建筑观念设计方法, 兼顾表达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建筑初步,教学改革,建筑学

参考文献

[1]唐飚, 陈蕾.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 2007.8.

[2]赵剑峰.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 2009.3.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8

否齐全、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

□是 □否(注:重点审查设计图纸中所引用的规范、规程等应与当地主管部门审批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依据一致,不应有矛盾。)

2.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前一阶段报审图纸的审批文件要求是否落实。2.1 是否按照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

□是 □否 建筑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是 □否

2.2 是否按照消防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是 □否

2.3 是否按照人防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是 □否

2.4 是否按照其它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

□是 □否(注:以上审查内容应对照审批文件逐条落实,对于未按照要求修改的条款应作出特别说明。)

3.公司领导、本部各职能部门及城市公司对本工程前一阶段设计成果的内部审查意见

要求是否修改落实。

□是 □否(注:以上审查内容应对照公司相关会议纪要等内部文件逐条落实,对于未按照要求修改的条款,应作出特别说明。)

4.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4.1 工程概况介绍中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类别、防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等,以及开发指标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要求。

□是 □否

4.2 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属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范围的内 容可与《节能专篇》合并)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3 节能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体形系数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

以上设计参数是否明确,做法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4 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巻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等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是 □否 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巻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等是否明确,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是 □否 地下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等措施是否明确,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5 建筑防火: 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井、防火门、防火巻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表达是否清楚,做法是否合理。

□是 □否 4.6 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所在部位、防护等级、平战用途、防护面积、室内外出入口及进、排风口的布置是否表示清楚。

□是 □否

4.7 室内外装修做法要求是否明确,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 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8 需由专业公司配合设计、生产、安装的建筑设备、建筑构件,如电梯、自动扶 梯、幕墙、天窗等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具体。

□是 □否

4.9 其它需特殊说明的情况,如安全防护、环保措施等是否有明确要求。5.总平面图:

5.1 图中是否清楚的标示了建设用地范围、道路及建筑红线位置、用地及四邻有关 地形、地物、周边市政道路的控制标高。

□是 □否

5.2 是否明确标示了新建工程(包括隐蔽工程)的位置及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道 路、广场、停车位布置及地面雨水排除方向。

□是 □否 6.平面图设计:

6.1 住宅各户型平面设计是否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及前一阶段我司意见 执行。

□是 □否

6.2平面图中分尺寸与总尺寸是否吻合,各隔间尺寸的标注及每间平面的布局,平面相互交叉关系尺寸是否交待清楚;注意轴线与柱子、墙体的关系尺寸。

□是 □否

6.3 住宅首层入口:

住宅入口是否设置有雨棚等预防重物坠落的措施。

□是 □否 单元(包括地下车库)入口是否考虑门禁设备设置要求。□是 □否 大堂内是否设置有信报箱,位置是否便于用户使用。□是 □否

6.4 残疾人坡道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方便用户的使用。□是 □否

6.5 户内空调室内机预留位置是否合理;预留空调管线孔洞位置、断面大小、高度 是否合理;空调室外机位置是否合理、尺寸是否合适、是否方便安装;空调冷凝水排放条件是否合理,与立面是否协调。

□是 □否

6.6 阳台及外窗等处设置的护栏高度、材料做法是否满足规范及《施工图设计任务 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6.7 屋面工程防水、隔热、泛水等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 一建造标准》的要求。

6.8 门窗表中的数量、尺寸、型号须与平面图核对,是否有遗漏或差错。□是 □否

7.立面、剖面图设计:

核查立面图中每层标高、门窗位置与平面图是否相符;注意核查剖面图中各层标高,特别是交叉层的标高以及交叉层的处理是否正确;立面图中应标明门窗的标高

□是 □否

8.厨卫详图、关键部位的节点设计:

8.1 厨卫详图、关键部位的节点大样,如楼梯、电梯、汽车坡道、墙身、门窗等是 否完整,是否有遗漏。

□是 □否 8.2 厨房详图:

厨房内操作流线、预留冰箱位置是否便于操作;

□是 □否 操作台长度、操作净空是否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

□是 □否 烟道及给排水立管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方便安装及住户装修、操作使用;

□是 □否 灶台上空是否有障碍物,影响排油烟机的安装;

□是 □否 预留的燃气热水器位置是否合理、燃气热水器进(排)风预留孔洞位置、高度是否合适。

□是 □否

8.3 卫生间详图:

卫生间内洁具、预留洗衣机位置是否便于操作,洁具尺寸是否合理; □是 □否 排风道及给排水立管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方便安装及住户装修及操作使用;

□是 □否 洗脸盆上方是否能够安装镜面; □是 □否 排水地漏设置数量、位置是否合理。□是 □否

8.4 外窗节点设计,是否考虑了防水构造要求,是否符合规范、《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9

10.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下水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当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12.关于绘图:

(1)一般钢筋粗线宽度为。45,距边界线1,圆点直径为。6.

(2)应注意墙身剖面、连梁剖面、墙出挑梁的水平筋位置。

(3)注意一、二级钢是否加弯钩,二级钢的断点一般不加45度直钩,除非不能表达清楚。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要点 篇10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 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 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 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上一篇:《制作电子相册》说课稿下一篇:插班生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