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 篇1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的粽子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1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端午节到了,按照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端午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猜灯谜等。今天,奶奶教我包粽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根据馅的不同,花样也多:豆沙粽、鲜肉粽、八宝粽、红枣粽、蛋黄粽、火腿粽等。

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瞧,她熟练地把两片箬竹叶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她往“畚斗”里装米,又用手压实,多余的粽叶按下,做好盖子,最后用绳子捆紧,三下五除以二就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看得入神了,也想学包粽子。我拿起一片箬竹叶,一扭,嗨,也成了一只尖角畚斗!挺简单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给奶奶看。“错了!”奶奶放下手中的粽子说,“包粽子是有讲究的,你看,这箬竹叶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颜色绿一些;粗糙的一面是反面,颜色浅一些,柄茎突出。包粽子时,要正面朝里,反面朝外。”奶奶一边说一边放慢速度给我做示范。

等我学着把尖角畚斗做好了,一勺一勺往里面装糯米,中间放了香香的火腿咸肉馅,再盖上糯米,想用箬竹叶包上,可糯米像淘气的孩子老往外钻。怎么办呢?“傻孩子,一口气吃不了大胖子,你米放得太多了。只要放八成满就可以了。”奶奶帮我倒出一些米,接着用右手掌心把“畚斗口”多余的箬竹叶压下,当作盖子盖上,右手按住盖子,倒过来,把长出的箬叶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绳子捆紧!这一步是最难的。我看一步学一步,看一步学一步……试了好久好久,终于包出了一只长有四只角的粽子了。

我又包了第二个,扎绳子时突然想起忘了放馅,只好拆开箬竹叶,重新放,这回我放了一个大大的红枣馅。要盖“盖子”了,我又请奶奶帮忙,奶奶告诉我:“包粽子时米一定要压实,绳子要捆紧,这是需要力道,需要反复练习才有的经验,你多练多包,总会有进步的。”

是的,学做任何事都需要多练。我一边包一边学,包了一只又一只,慢慢摸索出了一点经验。这真是熟能生巧啊!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锅里煮。一个多小时后,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箬竹叶,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粽子的美味,还懂得了好多好多。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快乐又有意义。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节快要到了,包粽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那一天,姥姥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好了包粽子地材料,等我们都睡醒了便开始包了。

开始了,只见姥姥和爸爸先把粽子叶包成了一个簸箕地形状,接着抓一手糯米,用手轻轻按平,再抓一块猪肉和酸菜,然后在用手抓点糯米把菜盖上,按平,接着手利索的把粽叶包上绑了起来,这样一个过程看起来是这样的简单,这时一个美丽的糯米粽子就这样被姥姥包好了,我在旁边见了心痒痒的,也想自己试着包粽子,我开始学姥姥地样子,先把粽叶包成簸箕的形状,再弄点糯米、猪肉、菜,做完后再用一抓糯米把菜给盖上,接着我把粽叶包上,可不管怎么样,粽叶不是破了就是糯米掉出来了,我在次重新尝试,可还是老样子,我没信心的正打算放弃时,姥姥笑着说:你包不好是因为你粽叶太小,而糯米却抓的太多,你才第一次包。

挑大点的粽叶要好包点,在糯米放少点,在手把手的指导着我,在姥姥的耐心解说下,我终于马马虎虎的有了一个劳动“成果”,而后慢慢的一个接一个的包了好多个,

晚上吃着自己包地粽子,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3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风俗习惯。关于包粽子的由来,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大家都驶着船把饭装到逐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长沙有一个名叫欧回的人,说他白天见到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人对他说:“你们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龙吞了。今后你们可以用艾叶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丝线捆牢,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说完人便不见了。后来,欧回把此事告诉大家照办。据说,人们包粽子,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此外,在我国云南傣族群众中还流传着端午节包粽子由来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傣族男女青年,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深深相爱。可双方家长硬是不赞成这门亲事。五月端午这天,他们便一块跳进了老丙大龙潭。为了纪念这对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们便聚集在元阳县乌河湾坝老丙大龙潭边,让青年们自己选择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围成一个大圆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伙子将事先包好的粽子丢给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则拾起粽子。然后手拉手,分散到绿树下,去倾诉衷情。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4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传统的馅子,有上等的圆糯米,这样口感非常糯。其次是宽窄相同的,嫩嫩的粽叶。馅子以蜜枣、红豆为主,如今创新的人们各有所求,也有帮水果、肉等依据个人喜欢做为馅子。辅助工具是长长的尼龙绳或棉线。

包粽子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浸米,将糯米浸泡半个小时,因为这样煮起来粘性大;接着温水洗煮粽叶,这样不光去除粽叶上的灰尘而且煮过的粽叶不易烂,包起来也方便。现在重头戏来了-包粽子先用两三个粽叶卷成一个倒圆锥形。在里面先放上一些糯米,再放上一些蜜枣或其它馅料,最后在加入糯米,但不能放满、不能有空隙,有利于包裹。在按照螺旋的手法,从另一端卷起来,卷到最后要留点尾巴,然后用拇指按住尾巴,把卷起来的那一面折过来,用用棉线捆紧包住,做到捆好不散开,这样煮起来方便。

开始煮粽子,有的人用高压锅,煮得快。放入粽子,加入8分水,最好要漫过粽子。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打开锅,浓浓的粽叶加上糯米的清香扑面而来。拨开粽叶,吃上一个。糯米的香和蜜枣的甜,让人觉得齿颊留香。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包粽子是我们中国人的绝活。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承,动起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包粽子吧!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5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

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 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 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端午节的早晨,大人除了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准备早餐,而我们小孩子算是最忙的了。我们凌晨两三点就起来,一群伙伴先去远处的树林找拔艾蒿,然后抱着艾蒿要到麦田里洗脸,沾沾麦叶上的露珠图吉利。顺路还要折一枝带着桃子的桃枝,放在大门口,老人说那样可以逃避灾祸。而且还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家,把艾蒿挂在门楣、插于窗口,并用艾叶泡在水盆内里洗脸,据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我们高兴地做着,感觉不到一点点累,算是应对盛大的节日吧。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小时候家里鸡少,为了过节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鸡蛋,妈妈要攒上很久的时间,那时很少会用钱买鸡蛋的。我和姐姐一样都会把自己分的鸡蛋放在衣袋里不舍得吃,还真不忍心把带着粽香的鸡蛋吃了,只好等和小朋友顶过之后再慢慢消灭掉。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儿歌唱起,端午来到。端午节习俗多多,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包粽子了。

那天,我端了小板凳坐在外婆身边,只见外婆从浸泡着粽叶的盆里抽出一张墨绿墨绿,表面滑亮滑亮的箬竹叶,把它卷成一个小三角形,一只手紧紧的捏着,另一只手舀了一勺洗好的糯米倒入粽叶卷成的小三角中,再放入一颗红枣,盖上一些糯米,多余叶子顺手一折,再一叠。之后又取了一张粽叶,把粽叶再往上一裹。最后嘴巴上咬着棉线的一头,沿着粽子绕一圈系上一个蝴蝶结,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外婆还给我总结了一个包粽子口诀“一折,一叠,一裹,一扎”看了包粽子的过程我感觉又好玩又新奇,心想这包粽子还蛮简单吗,我也来尝试尝试。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卷了一个三角形,可粽叶好像和我打对台戏,总是散开。我坚决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卷,最后终于一个底部密闭的三角形卷好了。我倒了米,折叠好多余粽叶,上面不漏米了,可下面又开始漏。于是我又拿了一张粽叶裹上,一来二去,一个小粽子被我裹了五六张粽叶,用了三四根绳子,真是像一个胖胖的囚犯被我五花大绑。哎!不管了,再丑也是我的处女粽,说不定味道不错呢!

“出锅啦!吃粽子啦!”外婆在厨房里喊出声来,我这个小馋猫三步并作两步,一下就冲进了厨房,只见外婆打开锅盖,捞出粽子。一股竹叶香扑面而来。我顾不上烫,拿了一个就往嘴里塞。妈妈大喊“傻孩子,剥皮!剥皮!”大家哈哈大笑。剥开皮的.粽子糯米透亮,红枣通红,尝一口,那味道我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绝了!我包的粽子吗,呵呵!你猜结果如何?

此时此刻,我多想把香甜的粽子送到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手中;我多想把美味的粽子送到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叔叔手中;我多想把可口的粽子送到不辞辛劳,孜孜教诲我们的老师手中;我更想把幸福的粽子送到忧国忧民,胸怀大志的诗人屈原手中。不论你是谁,你在哪里,我都希望端午那天你能闻到粽香,吃到粽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7

我的爸爸妈妈总爱叫我“小粽子”,因为我是端午节那天出生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端午节有种莫名的喜欢。

端午节蕴含着许多的文化,我们最为熟悉的便是关于屈原的了。端午节其实是一个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将他的爱国精神一代代的传递,让他的故事,他的情怀永远鲜活,永存于人们心间。我喜欢这个节日,不仅仅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更因为蕴藏在这个节日的文化。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 篇2

一、端午粽子的来源

1. 北方之角黍。

“角黍”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风土记》一书早已亡佚, 但后代典籍多有引用此书之文者。其中, 唐代徐坚《初学记》卷四引《风土记》云:“仲夏端午, 烹鹜角黍。”作者徐坚注云:“端, 始也, 谓五月五日。”《风土记》还记载了角黍的做法, 宋代官修类书《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风土记》云:“俗以菰叶裹黍米, 以淳浓灰汁煮之, 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这说明, 当时人们吃角黍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至和端午。之所以称这种食物为角黍, 是由于它是用黍米包裹成角状的。

黍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种主要农作物, 性黏, 又称黄小米。考古人员在山西、河北、东北、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了炭化的黍粒和黍穗。殷商甲骨卜辞中也多次提到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丰年多黍”的诗句。中古以前, 人们不仅以黍为主食, 而且用黍来酿酒, 黍在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在祭祀祖先和神灵时, 祭品中往往少不了黍, 如《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 “农乃登黍, 是月也, 天子乃以雏尝黍, 羞以含桃, 先荐寝庙。”天子所尝之黍当然不可能是生的黍粒, 只可能是烹熟过的黍饭。作为祭品的黍, 也应当是烹熟过的黍饭。祭祀所用的黍饭, 要包成角状, 这便是角黍。

为什么一定要包成角状而不做成方形或圆形呢?其原因在于把黍饭包成角状是对牛角形状的模拟, 而牛角在古代具有祭祀的象征意义。早在先秦时期, 就盛行着用长着牛角的公牛来祭祀社稷之神 (社为土地神, 稷为谷物神) 的风俗。《诗经·周颂·良耜》本是一首周天子在秋收后祭祀社稷的乐歌, 其最后四句称:“杀时犉牡, 有捄其角。以似以续, 续古之人。”意思是, 杀头大公牛, 牛角弯又长。年年这般来祭祀, 继承先人设宴飨。《诗经·豳风·七月》言:“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意思是, 举起牛角杯, 共祝万寿无疆!这说明牛角在周代又是庆丰收时的畅饮之具。有据于此, 不难发现, 角黍当源于祭祀所设的黍饭, 最早应为牛角状。

角黍用于祭礼直到东晋时仍可见到, 东晋初年范汪《祠制》云:“仲夏荐角黍。”后世所造的“粽”字尤能表达出角黍的祭祀本义, “从汉语‘右文说’的道理推知, 粽的构形义就应该是与传‘宗’有关的食物, 也就是说, 吃粽子的目的是祈求传宗接代”[1]16。粽子的谐音“宗子”, 也表达了人们传宗接代的心愿。后世北方的黍米粽中, 多包裹红枣、栗子, 其民俗象征意义正是“早立子”, 更进一步明确了“角黍”这种食物所寓含的传宗接代之意。

2. 南方之筒糭。

“糭”是“粽”的古体字, 它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糭, 芦叶裹米也。从米, 声。作弄切。”糭字的右偏旁本义为“敛足”, 即裹脚, 与米旁合在一起, 表示“糭”是一种把米包裹起来的食物。许慎为汝南召陵 (今河南郾城东) 人, 今之河南人常将稻米称为大米, 将黍米称为小米。因此, 许慎所释的“糭”, 所包之米并非一定为稻米。相反, 许慎中原人的身份, 使人怀疑当时“糭”为黍米所制。由于北方的角黍是“菰叶裹黍米”制成的, 从制作方法上看, 与“糭”是一致的, 所以角黍可谓是黍米制成的糭子。故古人常将“角黍”与“糭”二者混同, 如《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周处《风土记》称:“一名糭, 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 未分散之时象也。”

“筒糭”是把大米放入竹筒中炊煮而成的, 它是最具南方风味的古老炊米法, 这种炊米法至今在南方盛行。除食用外, 筒糭也用于祭祀。由于稻子的生长离不开水, 所以南方稻作区常常祭祀水神。在自然崇拜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和地区, 人们常把蛟龙视为水神。故人们常用筒糭祭祀蛟龙, 王仁兴先生称:“将贮有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饲蛟龙, 正是越人祭龙的古老活动, 恰如我国北方周人的祭祖之俗。”[2]77

南朝梁时, 筒糭开始与屈原发生联系。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 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 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 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 自云三闾大夫, 谓曲曰:‘闻君当见祭, 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 当以楝叶塞其上, 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 并带楝叶、五花丝, 遗风也。”这是端午食粽祭屈原之说的最早记载。在这个故事中, 屈原代替蛟龙成为水神, 筒糭也相应地转化为祭祀屈原的祭品。并演绎出蛟龙窃食筒糭, 因蛟龙惧怕楝叶、彩丝, 故祭祀屈原的筒糭要塞上楝叶, 缠上五彩丝。楝叶、五彩丝的这种解释当然并不可信, 但却并非凭空杜撰, 其古老因子源于荆楚地区人们祭祀水神的风俗。据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二记载, 周昭王溺于江汉, 死为水神, 人们在水边立祠祭祀, “至春上巳之日, 禊集祠间, 或以时鲜甘果, 采兰杜包裹, 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可见, 筒糭是南方稻作区不同区域祭祀水神的风俗综合演化的产物。

同角黍一样, 筒糭在晋代、南朝时期还是夏至的节令食品。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五月风俗称:“夏至节日食糭。按, 周处《风土记》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糭。”足见南朝梁时, 即使是在屈原故里所在的楚地, 亦无五月五日端午节食糭子祭屈原的说法。《荆楚岁时记》的这条记载还表明, 南北朝时人们已将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统称为“糭”, 这生动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饮食文化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南朝时期, 随着屈原在端午节核心地位的确立, 包粽子、吃粽子开始成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

二、端午食粽习俗的传承

隋唐统一后, 形成于南国水乡的端午节, 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载:“唐岁时节物, ……五月五日则有百索粽子。”百索粽子就是用五色彩丝扎缚的粽子。唐代端午节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的粽子, 最著名的是九子粽, 因其用彩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而得名。唐代不少诗人歌咏过九子粽, 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云:“四时花竞巧, 九子粽争新。”温庭筠《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遗址仅有存者偶成四十韵》云:“盘斗九子粽, 瓯擎五云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九”代表多, 九子粽具有祈求多子的含义, 折射出北方粽子祭祖的起源。从百索粽子及九子粽的形制和内涵来看, 唐代时粽子已经彻底糅合了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

唐代以后, 端午食粽子的民俗历代传承下来。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得糖果子、粽子”。宋代的端午粽子种类很多, 吕原明《岁时杂记》云:“端午粽子, 名目甚多, 形制不一, 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 又有九子粽”。宋室南渡后, 在行在临安还出现了“巧粽”,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端午》载:“糖蜜巧粽, 极其精巧, ……巧粽之品不一, 至结为楼台舫辂。”

元代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 但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代熊梦祥《析津志》记载了京师大都 (今北京) 的端午习俗:“宣徽院进宝扇……香粽”[3]203, “进上凉糕并角黍”[3]218, “光禄寺酒、凉糕、……米粽”[3]219。

明代从皇宫到民间, 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据明人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载, 明代宫中端午节要饮朱砂、雄黄、菖蒲酒, 吃粽子、蒜水面。明代皇帝还将粽子分赐给群臣, 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一载:“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 酒数行而出。”在南方的杭州, “端午为天中节, 人家包黍秫以为粽, 束以五色彩丝”[4]360。在北方的河南尉氏县, 嘉靖年间 (1522—1566) 端午节时“家家为角黍相遗”[5]23。

清代南北沿袭端午食粽的风俗。在南方的苏州, 端午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为粽, 形似秤锤, 称为秤锤粽, 民人在市肆中买回相互馈赠贺节, 并用来祭祀祖先[6]120。在京师北京, “每届端阳以前, 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7]65。在河南开封, 康熙年间 (1662—1722) 端午节时“晨起饮雄黄酒, 食角黍”[5]17。

民国年间, 端午食粽的风俗丝毫不衰。在当时的各种地方志中, 几乎都有端午食粽子的记载, 人们还将粽子作为节日食品互相馈送。

新中国成立后, 传统的端午习俗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如雄黄酒、菖蒲酒的饮用日渐式微, 但食粽子的习俗却得以很好地传承发扬。如今, 吃粽子和划龙舟一起成为端午节最具有标志性的两大习俗。

摘要:粽子来源于上古祭祀习俗, 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是其两个相对独立的来源。唐代时, 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关键词:端午,粽子,来源,角黍,筒糭

参考文献

[1]孙正国.端午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2]王仁兴.中国年节食俗[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7.

[3]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析津志辑佚[Z].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

[4]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卷二十) [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5]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中南卷) [Z].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6]萧放.中国民俗史 (明清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端午粽子调查 篇3

清晨7点多,东三环边上的一个早市已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买菜的人。一名买新鲜粽叶的商贩一边往身后的大口袋里掏着粽叶,一边应着围拢在地摊前问价和挑拣的人。

这个小贩是早市上唯一卖新鲜粽叶的人。距离她十多个摊位的另一铺地摊也卖粽叶,但因为那是用塑料袋真空包装的湿粽叶,因此没能引起买菜人的兴趣。小贩掏出的粽叶长得如同玉米秆上生出的叶子,又细又长,只有不到4指宽;闻起来并没有箬叶独有的竹香。

“这是芦苇叶,包出的粽子比箬叶还好吃。”小贩推销着。箬叶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粽叶;提起“粽叶”,人们首先想到的也基本都是箬叶。6月1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报告称,由于箬叶的采摘季节通常是每年的7~10月,目前市场上的速冻粽子、真空粽子、熟制粽子等都极少用新鲜粽叶。为了保证粽子的“卖相”,一些不法商人会用工业原料将粽叶染色。

工业原料“美容”粽叶,是“公开的秘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用来使粽叶返青的“染色剂”是工业硫酸铜和氯化铜。

粽叶在采摘之后,由于所含的叶绿素被氧化,加之受到地域、保存条件、运输等环节的影响,因此色泽会变暗,而呈现出深绿偏灰黑色或黄色。经过硫酸铜、氯化铜的浸泡,粽叶又会重新呈现出鲜亮的绿色。

在高温蒸煮时,“返青粽叶”里的铜、砷、汞等重金属元素会游离到粽子中。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会引起铜中毒,甚至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威胁人体健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称,“用硫酸铜浸泡粽叶使粽叶变绿,也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我们联系了一些生产粽叶的企业,也打电话进行过咨询。他们很肯定,说市场上有‘返青粽叶’销售。我们走访了北京的一些超市、农贸市场,还没有发现人工染色的粽叶;可能是因为食品安全抓得比较紧,问题粽叶不敢贸然进来。”董金狮说。

目前,北京市场上所售粽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干的箬叶;另一种是真空保鲜技术处理的湿箬叶,也就是当粽叶还是新鲜时,就用保鲜剂、水将其真空保存;由于没有被氧化,粽叶的颜色也没变黄。董金狮拿起一袋真空保鲜的粽叶,抽取了一张出来,“我们闻了味道,是粽叶的味道;又用开水烫过、拿棉签蘸油擦过,都没有发现掉色。这说明,这包粽叶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在这包粽叶的包装上,并没有关于保鲜技术和使用了何种保鲜剂的说明。“我们问过厂家,使用的是什么保鲜剂,他们并没有说;只是说‘一标出来的话,害怕老百姓不买’。”董金狮估计,保鲜剂的成分是苯甲酸,它通常用于食物的防腐,而且有一个量上的限制。至于粽叶在保鲜中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成分,现在,国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标示那么细致。

除了粽叶,包粽子用的糯米和馅,也藏有猫腻。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称,为了节省成本,商贩们包粽子的原料大都是从批发市场进的货,糯米不是陈年的,就是生虫、发霉的。糯米买来之后,被放在大盆中用水浸泡、反复淘洗,直至颜色发白,闻不出霉味。做馅用的咸肉、香肠,也是挑着便宜的买,特别是肉粽、香肠粽,加进了酱油、味精之后包成粽子,消费者在煮熟后更无法识别原料的本来面目。

被查食品厂警惕记者买粽子

在北京东四环外的一家小作坊,记者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糯米的味道。两平米左右的空间内,干黄的粽叶躺在地上;另有一些粽叶被放到一个大盆里浸泡成暗绿色。旁边的大盆里泡着糯米,不时有苍蝇在粽叶和糯米盆边飞来飞去。

“这已经很干净了,起码没有造假。”作坊的男子告诉记者,一些商贩为了在端午节挣一笔,提前一周就把粽子煮好,等到卖的时候,粽子已经变质了。还有的小贩会直接在糯米里掺杂变质的大米,这种粽子口感硬邦邦的,吃了还容易腹泻。“这些都见怪不怪。最可怕的是,有人给粽叶染色。

北京素香斋食品厂就是一家被工商部门查处的企业。在2008年,它被曝光正月起开始包粽子、未经冷藏在端午前煮熟出售。6月1日,记者以购买粽子为由,联系了素香斋食品厂。该厂的“张经理”拒绝了记者参观其加工工厂的要求。一名自称是负责销售素香斋食品厂粽子的男子将记者带到了回龙观某小区地下室一层的一间出租屋;屋里的货架上摆放着真空包装的粽子礼盒。这些礼盒都是在嘉兴生产的。该男子说,素香斋食品厂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没有生产粽子了。

不过在6月2日,一家隐藏在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乡的一个出租院内、生产加工粽子的黑作坊被工商部门取缔。

这个黑作坊为了提味儿,向粽子内任意添加甜蜜素。这里每天大约生产一两千个粽子,用三轮车或者面包车运送到潘家园附近的鼎盛市场,摆摊销售。据了解,过量食用“甜蜜素”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都禁止了在食品中使用该物质,我国对甜蜜素的使用也有限量的规定。

此次,工商人员在这个黑作坊查获了2500斤滥加甜蜜素的粽子。

粽叶要纳入生产许可管理

董金狮提醒说,购买粽子,一定要到正规的超市,要挑选正规食品厂的产品,包装的标识比较全、有QS认证的会相对安全。而作为一种食品的包装物,粽叶也应该纳入生产许可管理,进行QS的市场准入认证。

端午的粽子高中作文 篇4

9岁那年,进入农历五月,天气特别的好,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家里种的那一万多株黄烟,也长势喜人,进入了开顶期。所谓开顶就是黄烟最上面的四五片叶子,全部舒展积蓄烟油。父亲说过,种黄烟,五月份是最忙的,要赶季节给烟叶加肥料,催助生长;要掐节枝,防止被抽取养份。错过了这个时期,一年的收入就要减少大半,因为黄烟最值钱的就是每株最顶的那四五叶。那时父母亲每天一大早就挑着水桶出门了,母亲一株一株的施些复合肥,父亲就随即浇灌尿素水。一万多株的黄烟,分布在不同的地里,一天父母亲要跑几个地方。虽然端午节就要来临,可母亲似乎忘了,每天早起晚回,仍旧忙她的农活。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一股柔韧的糯米浓香,飘进窗口,熏醒了我的梦。我赶紧爬起床,想是母亲晚上加班做的粽子。没有洗漱,馋着口水,跑到厨房,揭开锅盖一看,锅几乎是底朝天,只有几块还没来得及清洗的锅巴。那一刻,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是睡蒙了,直到我手里粘着几颗还没干的米饭,才相信那是事实。晨风从窗口吹来,一股凉意从胸口一直透到脚板心,那时才发觉自己忘记了穿上衣和鞋,就跑了出来。

背着书包,神情沮丧来到了校园。课室里飘满了苇叶的清香。同桌从课桌的书包里,慢慢摸出一个三角粽子,解开煮得发涨的粽绳,小心翼翼地剖开苇叶,怕一不小心从手里滑落。当一层一层的苇叶展露,糯米的醇香也愈来愈浓的扑到鼻子,流到了我心田。韧韧的糯米,粘着同桌的小手。他手里的粽子,金黄透明,棱角颤油油的,象刚剥落的春笋,鲜得诱人。我凑近了些同桌,想大口气大口气吸进所有香味,填满我正在打鼓的腹囊。同桌张开小口,咬了粽子的一个棱角,含在嘴里,细细的咀嚼,好像有满口的郁香溢在嘴里。或许是没有吃早点,或许是粽子的香气太浓郁,好象几天没吃饭似的,酸酸的胃水在翻滚,那天的早读课没记住一个生词,打开老师布置预习的课文,觉得一片模糊,找不到字行字间。

晚饭时,母亲端出了一盘切好了的粽子出来,有八小块,是四个粽子对半分的。六个小孩加上父母亲,刚好每个人一块。父母亲没有吃,分给了最小的两个妹妹。记得那场景,我和弟弟含在嘴里的粽子都没咽下去,又继续塞,三两口就把自己的那份吃完了,本想谁最快吃完就能吃父母亲那份。可是当我们俩最快吃完时,那两份仍然没能吃到口。舔着指间染满的糯米糨糊,贪婪地看着妹妹。

半个粽子,几乎是闻着粽子的味道过完了那个端午节。晚上,含着满口余尤未尽的糯米香,早早爬上床上睡觉了。那晚,梦见了一串串的粽子,我塞满书包,就连书包的背带也挂上两串。那晚,睡得很香,早晨金灿灿的阳光爬上被褥都不知道,睡咪咪得,总是闻到粽子的香味。直到弟弟满口含着粽子拉我被子,才彻底从梦里醒来,一个翻腾就下了床,跑到厨房,拿着粽子狼吞虎咽起来。

听大姐说,端午节晚上,母亲去拿了些邻居没用完苇叶,连夜把粽子裹好煮好。吃着迟来的粽子,嘴里的香味虽然浓了,但咽得更艰难,因为喉咙已经酸楚了。以前听母亲说过,裹粽子工序很繁锁,先要把稻草烧成灰,用纱布过滤稻草灰,生成灰水,并用灰水把糯米泡几个钟,泡得发涨,然而一个个裹好,就是最后一道工序——煮,起码也要四个钟。这样算来,母亲为了让我们吃上粽子,几乎是彻夜未眠。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 篇5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是中华儿女的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和平常一样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后,准备吃饭。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不是白米粥而是热腾腾的粽子。不是粽子的缘故,我还差点忘了,今天是端午节啊!

妈妈包了好几种口味的粽子:豆沙,红豆,绿豆,蜜枣,猪肉。当然,我最爱的还是我那天天的蜜枣粽啦!我迫不及待的拿起那让人垂涎欲滴的蜜枣粽子,先解开缠绕在外边的白线,再剥开一层层翠绿的叶子,终于那透着白玛瑙似的粽子终于露面了!我美滋滋的咬上了一口,在口中,黏黏的大米显得那样有嚼劲,香甜可口的蜜枣更是耐人寻味!看起来甜腻了,可放在嘴中味道却戛然不同!

端午粽子作文 篇6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子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粽子作文 篇1

今天是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看,奶奶卷起袖管坐了下来。只见她挑了两片又宽又长的竹叶,左手一扭,右手一转,竹叶拢成了一个喇叭。

我在一旁帮着把米和肉放到“喇叭”里,然后奶奶把留在外面的两片叶梢往“喇叭”口上一按,左手捏住粽子,右手拉住一个线头,另一头用牙齿咬住。粽子在奶奶手里“翻筋斗”,线一圈圈绕在粽子上。嗨,一只像样的粽子包成了。

一个多小时后,奶奶包了一大筐粽子。

端午粽子作文 篇2

今天又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早上,我看见妈妈在包粽子,就问:“妈妈,今天为什么要包粽子啊?”妈妈说:“今天是端午节呀。”随后,奶奶和爸爸也来帮妈妈包粽子。我也凑到他们跟前,帮他们添米添馅。

粽子包好了,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去煮。大家都在着急地盼望着粽子早点熟,好尝一下味道。

“粽子熟啦,快来吃粽子呀——”妈妈将一串煮好的粽子拎上了桌子。

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说着,笑着,开心极了。我一边品尝着粽子一边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啊?”

妈妈告诉我,古时候,我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听到自己的楚国快要灭亡的消息,心里痛苦极了,就抱起石头跳到汩罗江自尽了。人们担心屈原在江河里会饿死,就把食物投入江中。人们又怕江河里的鱼会抢屈原的食物,就用芦叶把食物包起来。这样,年复一年,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端午节啦。

听了妈妈的话,我重新拨开一个粽子。心想,今天我不仅吃了美味可口的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特开心!

端午粽子作文 篇3

又一个端午节到了,今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栗子粽、豆沙粽、蜜枣粽、香肠粽……各式各样的粽子,看着就让人嘴馋。可是,今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

我问妈妈,妈妈说:“端午节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我一边吃着香糯的粽子,一边听妈妈讲着屈原投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而向江中投饭团的故事。

今天,我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了吃粽子、雄黄酒,赛龙舟的历史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人们对屈原的一片深情。小小的一个粽子却包含了这么多的深意啊!

端午粽子作文 篇4

我到外公家玩。当我做完作业后,只看到妈妈正在包粽子。我对妈妈请求: “我可以一起报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名师点评:

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跟妈妈学习包粽子的趣事,文章选材很好,叙述也很生动,展现出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美,也让读者掌握了粽子的包法。

文章的条理性也很好,起因、经过依次叙述,结尾小作者再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这样读者阅读起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而且全文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啦!小作者不仅要学会包粽子帮助妈妈,还要学很多的知识,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这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啦!

端午粽子作文 篇5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包粽子。

包粽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看见奶奶正在忙着洗粽叶。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洗糯米……奶奶弄好了这些,准备包粽子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看、一边学。首先,我拿了几片粽叶弄成三棱形,再把米倒下去,后来又抓不紧,米往下倒,弄得满地都撒满了米,连续几次都是这样,引得奶奶哈哈大笑,我自己也跟着笑。后来,我终于把粽叶弄成三棱形,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夹些猪肉、蛋黄、腊肉……然后就把叶折起来最后绑住它,奶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捆紧粽子,不然的话,煮的时候就会成粥了。我就用绳子捆紧了粽子,一条粽子就这样弄好了,我再接再厉,继续包粽子,附近的邻居都夸我棒。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 篇7

粽子好吃,也有隐忧

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营养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粽子的内馅多种多样,使其口味各不相同,有荤粽、素粽、咸粽、甜粽之分,又有南粽和北粽之分。

荤粽 如肉粽、排骨粽、鸡(鸭)肉粽、火腿粽、香肠粽、咸蛋黄粽、栗子肉粽、清真粽(牛肉粽)、莲蓉肉粽等,口味以咸为主。荤粽的蛋白质、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属高能量食品。

素粽 如豆沙粽、什锦粽、蜜枣粽、五谷杂粮粽、松仁粽、胡桃粽、清水棕等,口味以甜为主。虽然称为“素粽”,但除少数外(例如清水粽),一般素粽都含有猪油、白糖、调料等,油脂(饱和脂肪酸)和糖含量较多,同样属高能量食品。

保健粽 有一些粽子的内馅会添加一些中药成分,如红枣、枸杞、山药等,名曰“保健粽”。

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胃肠疾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患者,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及脂肪、蛋白质含量过高的粽子。可选用五谷杂粮粽,或采用食物替代的方法,增加膳食中的粗纤维,如蔬菜、燕麦粥等,适量食用,这样既可以品尝到端午佳节的美味食品,又可以减少吃粽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吃红豆粽、甜粽,但如果能搭配膳食纤维含量多的蔬菜或不甜的水果,还是可以少量食用的。

由于大多数粽子均含有较高比例的油脂(饱和脂肪酸)和糖,咸粽的盐含量较高,而且粽子的主食材糯米的淀粉结构主要为支链淀粉,经糊化后性质粘滞,在胃内难以消化,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如胃酸分泌增多、腹痛、腹胀、腹泻等,即使是健康人士也不宜多吃,特别是老年人、孩子以及患者要格外注意。

为粽子配餐,吃出健康

荤粽 当选用荤粽作为主食时,不宜过量,并配以能提供丰富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能达到营养供给的平衡,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吸收。另外,荤粽一般含盐较高,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控制食用量。

素粽 选择素粽为主食时,也不宜过量。这类粽子缺乏优质蛋白质,因此要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蛋类等,还要配以新鲜蔬菜和水果。

吃粽有窍门

备茶吃粽 吃粽子时最好备一杯淡茶,既有利于消化,又可平衡油腻的口感。

不盲目吃粽 在购买粽子时,可参考食品外包装上的原料配料表,根据其配方和能量的多少,购买适合自己的粽子食用。

端午粽子作文 篇8

首先,我妈先煮好粽叶,准备好材料后,我妈开始教我包粽子了。开始,我妈让我放了两片粽叶,随后,我加入了红豆和糯米,先铺一层后,我放了一块很大的肉,然后又铺了一层红豆糯米,然后先往后拆了一下,在两旁压一下,最后用绳子系上。可是我放的糯米太少了,粽子看起来瘦弱的很,像个“皮包骨头”的小子。

随后,我又包了一个,这次系绳子时,我发现这一回,我要“反其道而行”了,谁料?我的糯米放的太多了,糯米都已经从糯叶的空隙里流了出来,像淙淙的流水一样。

经过前两次的失败,我有些失落,但是我没有放弃,我打算再包两个。这一回,我第一层放了一点点糯米,然后放了一块肉,然后又放上了一层糯米,然后细致耐心地包了起来,用绳子系好后,放入了盘子里,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一个蜜枣的。看到两个自己包好的粽子,“仪表堂堂”,像两个神气的“小将军”,我开心极了。

端午包粽子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粽子出锅喽!我忙不迭地剥开一个给奶奶品尝。奶奶用筷子夹起粽子,微微张开嘴,咬了一小口,细细咀嚼品尝后,连声说:“好吃,好吃!这次的粽子是从哪里买的?”嘻嘻,这可不是买来的,而是我亲手包的。听着奶奶的夸赞,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事情是这样的。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在微信群里看到物业公司正在组织住户们端午节一起包粽子,就给我报了名。端午节一早,我急吼吼地拉着妈妈赶到物业大厅。物业公司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好了糯米、粽叶、麻绳、红豆、酱肉等许多材料。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两片粽叶叠起来,折成“小喇叭”的形状,再塞进去一把混合着红豆的糯米,用力按两下压实。接着,用余下的粽叶把“喇叭口”封住,再用麻绳把粽子五花大绑,一个地道的绍兴三角粽就包好了。不一会,我和妈妈就包好了八只粽子,排成一列,看上去就像一队昂首挺胸的士兵,随时准备赴汤蹈火。

粽子包好以后,就是下锅煮了。我耐心地等着,30分钟后,粽叶混杂着糯米的清香飘满厨房,闻着这味道就让我口水直流,难怪奶奶尝过连说好吃呢!

端午吃粽子作文 篇10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端午粽子香作文 篇11

端午粽子香作文

。忘不了那翠绿艾叶裹住的一个个香甜的思念。昨天,又到端午节,满街飘满了粽子香!

现在的粽子品种真是五花八门。有方方正正的;有豆腐块形的;有又圆又方的;也有枕头状的;有角尖尖头的……各种各样。粽子的馅料更是多!猪肉、香菇、大枣、豆子……其中,我最爱吃“香菇肉粽”浓浓的香菇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油油的、黄黄的棕肉,美美的香菇,让人垂涎三尺!轻轻剥开粽叶,咬上一口,嗯――,别提多好吃啦,

 

端午吃粽子还大有来历呢。传说是为了纪念的

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篇12

小的时候我不会包粽子,等到了8、9岁时,我开始跟着爷爷奶奶学包粽子了。瞧我的!先拿4片长长的粽叶,沾上点水,然后卷成漏斗形,在漏斗里放上糯米和枣子等用粽叶裹好。我试着包了十几个,粽子裹好后放进高压锅里,打开煤气,煮上个半小时左右就ok了。粽子煮好了,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拿一个粽子,剥开皮,吃一口,又香又甜!吃了一个保你还想再吃。

粽子好吃,可是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的来源吗?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上一篇:以在挫折中成长为话题作文下一篇:暑假的四年级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