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与操作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格检查与操作(精选6篇)

体格检查与操作 篇1

Babinski征(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4分)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2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Oppenheim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3)Gordon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4分)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二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1分)

②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③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1分)脑膜剌激征

(1)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6分); 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去掉枕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使颏部接近胸部(4分)。②考生口述何为颈强直(2分)

被动屈颈时如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强或颈强直。

(2)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屈伸活动数次后,抬高小腿。(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自动屈曲。(2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4)提问(2个)(2分)

①Kernig征与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1分)②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神经反射——浅反射检查

(1)腹壁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3分)

②考生口述腹壁反射意义(3分)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1分)

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1分)

(2)角膜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以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3分)

②考生口述角膜反射临床意义(3分)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

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1分)

(3)提睾反射(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以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2分)②考生口述提睾反射意义(2分)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4)提问(2个)(2分)

①浅反射除上述三种外,还有哪两种?(跖反射、肛门反射)(1分)

②试述腹壁反射的传导径路。(1分)

1.腹壁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连合系到大脑运

动区,发出纤维伴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临床上腹壁反射消失最有意义,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见于老年人、经产妇、腹部脂肪过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进多见于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并无定位意义。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肤壁反射增强。偏侧型舞蹈病时,病灶对侧腹壁反射亢进。

2.提睾反射异常:传入神经是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皮支,传出神经是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中枢为腰髓1~2节段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与腹壁反射类似也有经过皮支的长反射弧,传出神经为股神经皮支。提睾反射比腹壁反射对病损抵抗力强,故减低或丧失比腹壁反射要晚。提睾反射在老年人、睾丸积水、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副睾丸炎或睾丸肿瘤、脑部病变、脊髓病变、锥体束损害时腹壁及提睾反射均可出现减弱或消失。

3.肛门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荫部神经,中枢在骶髓4~5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的前角细胞性,传出神经为荫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接受双侧会荫神经支配,当一侧锥体束损害或周围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仍存在,当两侧锥体束损害时或马尾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失。

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

(1)肱二头肌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4分)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2)膝腱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

(3)跟腱腱(踝反射)(4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4分)

(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②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

体格检查与操作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共92名, 入学随机分成1班、2班, 年龄16~36岁。1班为对照组, 46人 (男生29人, 女生17人) ;2班为实验组, 46人 (男生28人, 女生18人) 。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已修科目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教材

两组均选用李焕章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对照组按传统“理论讲授—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形式开展分段式教学;实验组根据基层医生岗位技能要求, 将体格检查内容按操作项目分成若干模块, 围绕操作目的、用物、方法、结果以及临床意义方面将教材内容重组,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体格检查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方法

(1) 对照组采用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 以理论教学为主, 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为2~3∶1。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再到实训室上实践课。实践课中学生先观看录像, 然后教师示教,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抽查总结。

(2) 实验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均在实训室进行,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 将教材内容整合后开展教学。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阳性体征, 学生结合图像理解深刻, 同时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对操作手法产生感性认识, 教师再次示范操作, 学生边看边做, 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抽查总结。例如在肺部听诊教学中, 学生课前预习3种正常呼吸音的特点, 课上教师直接在一学生身上示教听诊, 学生一边听教师讲授, 一边学习听诊正常呼吸音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相互操作, 确定正常呼吸音的听诊位置, 掌握相应呼吸音特点, 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此外,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4 评价指标

(1) 体格检查内容授课结束后, 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 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项目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试, 统一评分标准, 学生随机抽签, 采用监考人员与学生一对一的方法考核。 (2) 在两组学生中开展不记名调查。

1.5 数据统计方法

将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向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92份, 回收92份, 回收率100.0%。

2 结果

2.1 技能考核结果 (见表1)

结果显示: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2)

3 讨论

3.1 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格检查教学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对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起到了理论知识具体化、技能操作规范化的作用, 较好解决了该课程难教、难学问题。在传统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中, 学生难以理解、难记易忘, 学习兴趣低, 加上从理论到实践有时间间隔, 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1]。在体格检查教学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将教学场所设在实训室, 师生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显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精神, 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3.2 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能力本位特点, 从以教师为中心“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会”转变, 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2]。在体格检查教学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实验组学生操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显示实验组97.8%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 93.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及解决问题能力, 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满意度达到95.7%, 充分说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可提高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其职业素养。

3.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主导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要求执教者必须是“双师型”教师, 应熟悉教材, 具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 重视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衔接;必须坚持临床实践, 了解临床工作现状和发展;其本身就是执业医师, 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技能操作规范,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深厚的人文素养。

针对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弱、好动、缺乏责任感等特点, 教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医学图片、视频, 让学生直观认识异常体征及规范的操作手法,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特点, 灵活采用情景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种手段,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人文关怀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使改革深入持久进行下去,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 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大胆实践, 同时善于借鉴不同类型学校及专业教学改革经验。

摘要:目的 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校2011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95.7%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满意。结论 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体格检查,诊断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玉仙, 高薇, 孙静, 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10 (1) :13-14.

体格检查与操作 篇3

卧位相对于患者处于完全平躺状态(去枕仰卧位),而半卧位的意思是半坐卧位。P176有一病人,多次测得两上肢血压(收缩压)差超过10mmHg?问多见于何种疾病?(举两个疾病)

多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的动脉畸形。P176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 应记录为140-150/80-90mmHg。

P178成人体型一般分为哪三种?

瘦长型(无力型):身高体瘦,肌肉少,脖子细长。肩膀窄下垂,胸廓扁平,上腹角(两侧肋骨之间形成的夹角)<90°。瘦长型的人容易得内脏下垂的疾病。矮胖型(超力型):与瘦长型相反。体格粗壮,颈粗短,面红,肩平,胸廓宽阔,上腹角>90°。矮胖型人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症。

均匀型(正力型):身体各部分结构匀称适中,上腹角90°左右。一般正常人多为此体型。

P183角膜反射消失的临床意义?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

P183眼的几个反射对应什么神经?有什么意义?

眼的调节和辐揍反射由动眼神经支配,如果动眼神经功能损害则调节反射和辐揍反射均消失;角膜反射的传人神经是三叉神经,传出神经是面神经。直接和间接反射都消失,见于深昏迷或同侧动眼神经受损;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见于同侧视神经受损。

P186颈动脉按住不能超过几秒?手离开时间不超过几秒?

单侧按压不超10s,放开不超1s。

P190呼吸运动的视诊?

数呼吸时手按原位不动(以免转移患者注意力,而影响正确计数),观察胸或腹部的起伏次数;一呼一吸为1次,一般观察30s,将所得数乘以2。危重患者气息微弱不易观察者,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吹动情况计数,观察1min呼吸次数。

P190呼吸节律异常包括那些?

① 呼吸频率的变化:(1)呼吸减慢(2)呼吸加快

② 呼吸节律的变化:(1)潮式呼吸(2)间停呼吸(3)断续性呼吸(4)叹气样呼吸。

P200右下肺听诊清音区呼吸音消失见于什么病征?

右侧胸腔积液及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的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罗音。病变延及胸膜,可引起局部胸壁压痛,听诊有胸膜摩擦音。并发胸腔积液时,可有气管移位,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P209什么是奔马律?

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第一、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的蹄声。P209什么是三音律?包括哪些?如何区别?

三音律指在原有心音之外,额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大部分出现在S2之后,S1之前,即舒张期;也可出现于S1之后,S2之前,即收缩期;大多数是一个附加音,构成三音律;少数为两个附加音,构成四音律。由病理性S3和(或)S4与原有的S1、S2构成的三音律或四音律,通称为奔马律。如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早期喷射音、人工瓣膜音等。

P215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的原因?

腹部炎症、淤血、肿瘤、破裂以及对腹膜壁层的刺激;提示腹膜炎。

P216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

肝缘与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

P216肋缘下触及肝脏一定是病理性的吗?

不一定。正常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是,腹壁松软的瘦人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但肝下缘不能超过剑突根

部至脐距离的上1/3。如超出上述标准,但肝脏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首先考虑肝下移,此时可用叩诊法叩出肝上界,如其也相应降低,肝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否则提示肝肿大。

P216体格检查时,如何鉴别肝下垂和肝大?

大正常人的肝,一般在肋缘下是摸不到的,但是腹壁松软而且偏瘦的人,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扪到肝下缘,但在1厘米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超过上述标准者,如果肝上界也相应降低,肝上下径正常者,即为肝下垂或称肝下移,可由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肝癌等因素造成。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大。

P216肝脏大小的测量?

在右锁骨中线上,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确定肝下界时,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肝下界。两者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约为9-11cm。

P222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叩诊方法?如何形成?消失说明?

叩诊用直接或间接叩诊法均可。一般用间接叩诊法。形成: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呈半圆形,为胃底穹窿含气所致。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长径为5-13cm,横径为2.7-10cm。正常情况下胃泡鼓音区应该存在(饱餐后除外)。若鼓音区明显缩小提示重度脾脏增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等。

P227颈椎第7棘突位置?

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

P231什么是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就是医生用一个指头伸进患者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P232腹壁反射消失的意义?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

病损。此外肥胖者、年老人、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驰,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P232腹壁反射的传导径路?

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联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

P232浅反射除腹壁、角膜、提睾反射外,还有哪两种?

跖反射、肛门反射。

P232提睾反射消失的意义?

双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此外可见于老年人或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精索靜脉曲张、睾丸炎、附睾炎。

P235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

检查对侧锥体束征,还有其它体征检查如运动和感觉等检查,定性定位评估病变位置。

P235为什么会出现双侧病理征阳性?

神经是交叉支配,在交叉处受损(内囊和脑干),会出现双侧病理征阳性。P235一侧锥体束征(+)考虑?两侧锥体束征(+)考虑?

一侧考虑锥体束受损或更高位中枢病变;两侧考虑下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病变致双测都失去高位中枢的抑制;注意1Y以内小儿可出现锥体束征阳性。

P236Kernig征与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

Kernig征: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膝关节伸展角应大于135°,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

Lasegue征:伸直双下肢,医生抬高其一侧下肢,阳性反应为伸直的下肢小于70°,伴发下肢屈肌痉挛或沿坐骨神经走向的疼痛。

P237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P238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口角歪向病灶侧就是“歪嘴”,歪嘴的方向朝着病变神经的方向,如右侧中枢性面瘫,歪嘴向着右边;右侧周围性面瘫,歪嘴向着左边。

P239消毒2%碘酊消毒皮肤后,再用75%酒精脱碘需间隔的时间是多少? 20s。

P247背部脂肪瘤切除方法?

脂肪瘤手术步骤:沿皮纹切开脂肪瘤的表面皮肤,用弯止血钳沿瘤体包膜分离肿瘤钳夹及结扎所有见到的血管脂肪瘤多呈多叶状形态不规则。应注意完整地分离出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组织,用组织钳提起瘤体分离基底,切除肿瘤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

P247脂肪瘤切除的注意事项。

应注意完整地分离出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组织。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P249为什么先清创后缝合?

清创必须在前,如果不清创而缝合,会造成感染加重无法愈合。

P254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换药,为什么一定要用双氧水消毒冲洗?

因为疑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用双氧水消毒可以杀灭破伤风杆菌。

P254凡士林纱布和碘伏纱布的用途是什么?

凡士林纱布,即纱布上浸润有凡士林。灭菌凡士林纱布用于防止纱布与创面粘连,具有润滑、不粘伤口、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碘伏纱布,即浸润了碘伏的纱布。

P254怎么区分新鲜肉芽和失活肉芽?

新鲜肉芽颜色鲜红,不易出血。

P254阑尾炎术后3d伤口愈合好,问下一次换药是什么时候?

下一次换药时间一般为7d。

P256各部位手术拆线时间?

①面颈部4-5d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d;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d;四肢10-12d,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d方可拆线。

②眼袋手术、面部瘢痕切除手术在手术后4-6d拆线。

③乳房手术在手术后7-10d拆线。

④关节部位及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手术在手术后10-14d拆线。

⑤重睑手术、除皱手术在手术后7d左右拆线。

注: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

P274张力性气胸排气方法?

①人工抽气法:可用气胸箱接一粗针头或100ml的注射器,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叩诊鼓音处刺入直接抽气,根据胸腔积气量,隔日或数日反复抽气,每次抽气量不得大于800ml,若不能使胸腔达到负压,则改用闭式引流。

②胸腔闭式引流:选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叩诊鼓音处切口,或用套管针刺入胸腔,放入引流管,外接水封瓶或负压吸引水封瓶,可见气体不断排出,待气体不再排出,胸透证实肺已复张,可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观察2-3d,证实破口已愈合可拔管。应注意过早、过大的负压吸引,可使裂口重新张开。抽气过快,可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拔管后24h内,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局部有无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③单向活瓣法:放引流管方法同闭式引流。将引流管的外端接长30cm的乳胶橡皮管,再与单向活瓣装置相接,此时可见气体随呼气或咳嗽动作由单向活瓣自动排出。此法简便,且排气通畅,使病程缩短。

P275气胸患者胸腔穿刺术,当连续抽气达4000ml仍抽不尽时应如何处理? 考虑肺不张并呈交通性气胸,需改用其他方法如闭合性引流排气或负压引流排气术进行治疗。

P281胸椎骨折的搬运和脊柱损伤的搬运一样吗?

一样,注意保护颈部。

P282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一般应每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再次上止血带。止血带结扎时间最长不超过5h。

P283小腿骨折的急救处理,急救包里需要什么?止血带的夹紧和放松时间?血管的结扎部位?

急救箱准备物品:消毒钳、持针器、镊子、缝合线、三角针、剪刀、外用生理盐水、75%酒精、双氧水、消毒沙布、棉垫、绷带、三角巾、胶布、石膏夹板等。止血带1h放松一次,一次3min。在大腿中下1/3捆绑止血。

P283活动性出血的处理方法?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是减少现场死亡的最重要措施。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加压于出血处,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慎用止血带,但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则可用橡皮止血带或充气止血带,须衬以不料。记录上带时间,每1-2h松解1次,每次5-10min。解开止血带时不可突然松开,同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造成休克。

P285如果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你1人在抢救,又该如何操作?

加胸外心脏按压,即口对口呼吸1次,胸外按压5次(胸外按压频率80-100次/分之间)如此反复。

P28512Y溺水少年呼吸停止,心跳仍在的人工呼吸?

体格检查标准 篇4

1、血压(6分)

(1)血压计放置位置正确(1分);

(2)血压带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2分);(3)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2分);(4)测量过程流畅(1分)。2.眼(6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1分);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3)调节反射检查方法正确(1分);

(4)辐辏反射(辐辏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3.浅表淋巴结(6分)(1)检查手法正确(2分);

(2)检查部位能涉及到四个主要部位(颈部、腋窝、锁骨上、腹股沟,每部位1分),(2分);

(3)若触及淋巴结时如何表述(能讲出大小、数量、活动度、有无触痛可得)(2分)。

4.颈部(甲状腺、气管)(6分)(1)检查站立位置正确(1分);

(2)检查甲状腺手法正确(包括检查者在病人前和后的手法)(3)头部位置正确并能令被检查者吞咽口水(1分);(4)三手指检查气管方法、部位正确(2分)。5.外周血管检查(6分)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部位正确(2分);(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各1分,共2分);(3)在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射枪音三种杂音中会正确操作(任选1种,2分)。胸部

6.胸部视诊(4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主要垂直线标志(锁骨中线)及主要自然陷窝(1分);

(2)在视诊内容方面,能提到观察胸廓形状(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等)(1分);

(3)能答出视诊可观察: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7.胸部触诊(4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1分);(2)双手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3)能提到胸部触诊可触及胸膜摩擦音,并能进行正确操作(1分)。

8.胸部叩诊(4分)

(1)间接叩诊时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2分);(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3)会叩肺移动度者(1分)。9.胸部听诊(4分)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1分);

(2)能表述听诊(肺部听诊)四种主要内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3分)。10.心脏视诊(4分)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1分);

(2)能讲出心脏视诊主要三个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3分)。11.心脏触诊(4分)(1)触诊手法正确(1分);

(2)能在心尖搏动区及心前区正确进行触诊(2分);(3)能提到触诊可触及震颤、心包摩擦感(1分)。12.心脏叩诊(4分)

(1)叩诊手法、姿势、力量正确(1分);

(2)会叩心浊音界,能回答并叩出主考官提出的某肋间心浊音界(2分);

(3)锁骨中线测量方法正确(1分)。13.心脏听诊(4分)

(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2分);

(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1分);(3)能讲出心脏听诊主要内容(1分)。腹部

14.腹部视诊(4分)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点正确(1分);

(2)视诊方法正确(1分);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2分,以下每项0.5分)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15.腹部触诊(4分)

(1)触诊手法、顺序正确(2分);(2)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正确(1分);

(3)在下列项目中任选二项,操作方法正确(每项0.5分,共1分)

腹部肿块、液波震颤、振水音、压痛及反跳痛16.腹部叩诊(4分)

(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顺序正确(1分);(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1分);(3)膀胱叩诊方法正确(0.5分);

(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0.5分);(5)肝浊音界叩诊方法正确(1分)。17.腹部听诊(4分)

(1)听诊顺序方法正确(1分);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2)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3)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听诊部位正确(1分)。神经

18.深、浅反射(4分)

正确测试(操作)深反射:跟腱、肱二头肌、膝反射;浅反射:腹壁反射;19.脑膜刺激征(4分);

(1)测试颈项强直操作正确(2分);(2)测试Kernig征操作正确(1分);(3)测试Brudzinski征操作正确(1分)。20.锥体束病理反射(4分)

在下列中任选2项能正确操作(每项2分)

体格检查内容 篇5

1.基本项目

(1)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2)准备和清点器械(体温表、血压计、视力表、电筒、压舌板、棉签、牙签、叩诊锤、软尺、直尺、标志笔等)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以示关切)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36—37℃)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以一手示、中、环指并拢,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注意节律、强弱、波形)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通过观察受检者胸廓起伏变化计数,注意戒律与深度)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打开血压计与汞柱开关,调节汞柱凸面平于0位。受检者右上臂裸露,与右心房同高,并外展45°,将血压计袖带展平,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3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扪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胸件臵于搏动上(不能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视线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当听到动脉搏动第一响为收缩压;当声音消失时的血压值即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值为脉压,舒张压加1.3脉压为平均动脉压)此时取出体温表记录读数

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大小、外形、异常运动、毛发分布等

(11)触诊头颅(双手分开头发,触诊有无压痛、包块等)

(12)视诊双眼及眉毛(观察颜面、眉毛的分布有无脱落。双眼眼球外形、上睑有无下垂、眼睑有无水肿、倒睫、闭合障碍)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臵于受检者眼前33cm处)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用双手拇指臵于下睑中分,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掰开下睑边缘观察结膜、巩膜)

(15)检查泪囊(双手拇指轻压双下睑内眦处)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然后示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嘱受检者向下看)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臵手指于上下睑中分,瞩受检者紧闭双眼,用力分开眼睑,判断面神经运动功能)

(18)检查眼球运动(臵右示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六个方向,观察双眼球平行运动的情况)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请受检者双眼平视前方,用手电筒由眼外侧迅速将光线移至一侧瞳孔部位,可见该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迅速扩大,此为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用一手挡住光线,将光线照射一眼,对侧的瞳孔缩小,移开光线,瞳孔迅速复原,称为瞳孔的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聚合反射(用示指臵于受检者眼前一米外,请受检者注视指尖,然后示指逐渐移至近点,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变化)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注意有无皮损、结节、畸形和疼痛,用手将耳廓向后、向上牵拉,观察外耳道皮肤是否正常,有无分泌物)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触摸乳突有无压痛)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请受检者张口及闭口)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请受检者一手掩耳、闭目,用两手指摩擦,从耳外一米处逐渐移近,比较两耳听力有无听力障碍)

(26)观察外鼻(从鼻根部逐渐下移到鼻尖、鼻翼,检查有无压痛、畸形,用拇指将鼻尖轻轻上推)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用电筒照射观察鼻前庭)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扶住受检者头部,用一手指轻压一侧鼻翼,请受检者吸气,以判断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双手固定受检者头部,用拇指在左右颧骨部向后按压,检查上颌窦有无压痛,用中指叩击检查有无叩痛)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在眼眶上沿内侧向上向后按压,用中指叩击检查有无叩痛)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在鼻根部向后方按压,用中指叩击检查有无叩痛)

(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检查颊粘膜有无溃疡、龋齿、残根、缺齿和异齿,舌质和舌苔,然后请受检者舌尖上翘,触及硬腭观察口底)

1(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检查者右手持压舌板,迅速下压,请受检者口长大并发a音,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悬壅垂、扁桃体及咽喉壁)

(36)检查舌下神经(请受检者张口伸舌,观察有无偏斜,舌肌畏缩及肌束颤动)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动作,观察两侧是否对称)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双手分别臵于受检者左右下颌角咀嚼肌隆起处,请受检者咬紧牙齿,判断其肌力)

(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请受检者闭目,对称的用牙签轻刺前额、面颊、下颌检查痛觉,观察其反应)

(40)暴露颈部至颈根

(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注意其对称性,有无异常肿块)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拿开枕头,一手按受检者胸部,一手托扶住枕部,做被动屈颈动作,测试其抵抗力,然后左右转动头部,检查颈椎活动情况,将枕头放回)

(43)检查副神经(双手臵于受检者双肩,并向下用力,瞩受检者向上耸肩;也可一手臵于面颊部,瞩其转头,检查副神经的运动功能)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于颏下三角内中线处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在乳突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表面,触诊颈前淋巴结)

(50)触诊颈后淋巴结(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请受检者稍耸肩,再放松,触诊锁骨上淋巴结)(左右同法)

(52)触诊甲状软骨(用拇指和示指触诊甲状软骨有无触痛及移动度)

(53)触诊甲状腺峡部(用拇指从胸骨上切际向上触摸甲状腺峡部)

(54)触诊甲状腺侧叶(先检查甲状腺左叶,触诊甲状腺右叶时,用右手拇指从甲状软骨左侧向对侧轻推,其余四指臵于颈后,左手拇指在右胸锁乳突肌前缘触摸,配合吞咽检查有无胀大结节等)

(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用指腹在受检者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不可两侧同时触摸)

(56)触诊气管位臵(请受检者头部摆正,用示指与环指分别臵于左右胸锁关节上,中指触摸气管,观察其是否在中间,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听诊颈部血管杂音时,可用中型体镜放在大血管区、锁骨上窝及肿大甲状腺上听诊)

3.前侧胸部

(58)请受检者充分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呼吸运动及乳房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触诊乳房时,手指平臵,用指腹适当用力,以同心圆方式触摸,由外上象限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旋转或来回滑动触诊,从乳头开始,直至整个乳房,用双手手指放在乳头两侧对应部位轻轻下压,触诊乳晕和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以同样方式逆时针方向触诊右侧乳房)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抬高上肢,检查者用手臵于受检者腋窝顶部,触诊腋间群、前群、内侧群、后群,最后转向肱骨,沿肱骨内侧面向下滑动,触诊外侧群)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方法同上)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双手分别对称臵于胸壁两侧,至上而下触诊)

(65)检查双侧呼吸扩张度(上、中、下,双侧对比)(双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其余手指对称的臵于胸廓两侧,瞩受检者深呼吸,比较两拇指间的离合和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66)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将两手掌轻轻的平放在前胸两侧的对称部位,请受检者重复的发长音i,再双手交叉重复一次,比较两侧手掌的震动感有无差异)

(67)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将两手掌平放在呼吸动作幅度最大的前侧胸下部,瞩受检者深吸气,注意有无胸膜摩擦感)

(68)叩诊双侧肺尖(叩诊双侧肺尖的宽度至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先向内侧叩,转向外侧叩,在清音变为浊音处画一记号,用直尺测量两点间的宽度,左右都需做)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叩诊前胸应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进行;检查侧胸时,从腋窝开始,由上而下,沿每一肋间隙按对称部位进行双侧对比叩诊,注意叩诊音及扳指震动感的改变)

(70)听诊双侧肺尖(最好用中性体镜臵于锁骨上窝,适当加压贴紧皮肤,听一至两个呼吸周期)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可用模式体件,顺序同叩诊,注意每一点至少听诊一至两个呼吸周期,左右对比,有无呼吸音的改变及附加音,如啰音、胸膜摩擦音等)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请受检者用耳语的声调重复发123音,检查者用听诊器体件放在胸壁上,正常人只能听到微弱而含糊的字音,比较两侧对称部位及强度、性质有无改变)

(73)取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波动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先用手掌,再用指腹触诊以便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臵、范围和强度)

(75)触诊心前区(用手掌触诊心前区胸骨左缘3、4、5肋间隙,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注意有无异常波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至下而上,从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轻叩,当清音变为相对浊音时,翻转扳指,用笔做一标记,再叩上一肋间,直至第2肋间,分别标记)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先叩出肝上界,在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翻转扳指,用笔做一标记,再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分别作标记,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的垂直距离,即为心脏相对浊音界)

听诊心脏时各瓣膜区约听诊15s到1min

(78)听诊二尖瓣区心率(频率)、心律(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区听诊心音、杂音

(80)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听诊心音、杂音

(81)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听诊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82)沿胸骨体下端左缘三尖瓣区听诊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为核实和辨认心音和杂音的性质和强度,用中性体件依次听诊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必要时取左侧卧位或坐位听诊。

4.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平行对称的放于受检者脊柱的两侧的数厘米处,其余的手指掌面对称臵于胸廓两侧,瞩受检者深呼吸,观察和比较两拇指间的离合和两手的动作是否对称一致)

(87)用前胸检查时同样方法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8)在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下第5第6肋间处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0)叩诊双侧后胸部

(91)叩诊双侧肺下界

(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先左后右,至上而下,由外向内,对称地叩诊后胸部,叩肩胛肩区时,扳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区时,扳指与肋间平行,平贴肋间隙,注意上下左右对比;首先叩出平静呼吸时,肩胛线上的肺下界,然后瞩受检者做深吸气后屏住气,同时迅速向下叩诊,在清音变为浊音处做一标记,待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再瞩受检者做深呼吸后屏住气,重新至上而下叩出肺下界,做标记,深吸气和深呼气 两标记间的距离为肺下界的移动距离(左右叩诊一致)

(93)听诊双侧后胸部

(94)在呼吸运动最大处(即腋下第5第6肋间处)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时,请受检者用耳语的声调重复发123音,比较两侧对称部位其强度与性质有无改变)

(96)用示指和中指沿脊柱棘突至上而下逐一下滑,看皮肤上留下的红印线是否居中,观察脊柱有无侧突、畸形,并注意有无压痛

(97)用叩诊锤或手指至上而下叩击各个脊椎棘突,检查有无叩击痛,也可请受检者取端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臵于受检者头顶,右手握拳,于尺侧叩击左手背,观察有无疼痛

(98)双拇指臵于受检者左右肋脊角、肋腰角的顶点检查有无压痛

(99)左手掌平放在肋脊角,右手握拳叩击左手背,注意有无叩击痛

5.腹部

(100)请受检者仰卧,头垫低枕,充分暴露腹部

(101)嘱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臵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102)观察腹部外形、脐的位臵和形状、腹式呼吸的情况、有无皮疹、疝等

(103)用听诊器模型体镜臵于脐附近,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注意肠鸣次数强度音调(104)在脐周、左右上腹、肾动脉、中腹髂动脉和下腹股动脉仔细听诊有无血管杂音(105)叩诊全腹(腹部叩诊一般至左下开始,逆时针方向叩诊全腹,正常多为鼓音,应注意叩诊音的改变)

(106)叩诊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从肺区开始向下叩,由清音转为浊音处即为肝上界)(107)叩诊肝下界(从脐平面开始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为肝下界)(估计肝上下界距离)

(108)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右手握拳,左手平贴肋部进行叩击)

(109)检查移动性浊音(沿脐平面先向左侧,出现浊音时,固定扳指,嘱受检者右侧卧,再扣时如出现鼓音,表明浊音移动;继续向右叩直至浊音区,固定扳指,请受检者左侧卧,再扣时如浊音变为鼓音,证实浊音确有移动)

(110)浅腹触诊,请受检者微张口做腹式呼吸,右手四指并拢平臵于腹壁,手指压下腹壁

约1cm深度(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1)深腹触诊时,检查者右手通过掌指关节和远端手指掌面深压腹壁2cm以上,同时前后滑动,顺序检查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训练受检者做加深的腹式呼吸2-3次

(112)单手法触诊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右手四指并拢平放于受检者的右侧腹壁,四指的桡侧缘对着肋缘,至右髂前上脊水平开始,逐渐向上移动触诊)

(113)双手法触诊肝脏时,右手掌的触诊方法同单手法,左手托住受检者右腰部,拇指张开臵于右季肋部

(1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将手放在受检者右上腹部,用力压10s或更长,如有颈静脉明显扩张,而停止加压后迅速下降,至少4cm水柱,即为阳性)

(116)检查胆囊点有无触痛(左手掌面平放于受检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季肋下胆囊点处,请受检者缓慢深吸气,若受检者感到疼痛并突然中止吸气,即为阳性)(117)双手法触诊脾脏(左手掌臵于其左胸下第9至第11肋处,右手平放于腹部,指尖方向大致与左肋弓垂直,迎触脾脏)

(1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常用左手从后面托起左/右后腰部并向前推,右手平放于左/右后腰部,并随受检者深呼吸向后上方做深部触诊肾脏)

(1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请受检者闭眼,对称地用牙签轻刺腹壁上中下各部皮肤,令受检者做出反应或观察其反应,注意双侧及上下比较)

(121)检查腹壁反射(用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至外向内轻滑腹壁皮肤,可见相应部位的腹壁肌肉收缩)

6.上肢

(122)充分暴露上肢

(123)检查两侧上肢是否对称、皮肤色泽、肌肉和关节形状

(124)检查双手及指甲(有无杵状指,发绀,用手指轻压受检者指甲末端,观察有无红白交替现象的毛细血管搏动)

(125)检查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用拇指和示指逐个按捏各指间关节侧面、掌面和背面)(126)检查指关节运动(张开手指,扳成抓状,握拳,张开双手,拇指对掌运动)(127)检查上肢远端肌力(要求受检者紧握检查者两手指,然后用力回抽,注意对比两侧肌力)

(128)触诊腕关节

(129)检查腕关节运动(请受检者主动背伸掌屈,也可请受检者主动合掌,双手掌及手指紧贴观察对比两腕背伸之角度,再令其双手背贴近,对比双腕充分掌屈之角度)

(130)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检查者握紧受检者前臂,请其屈肘,以拇指和其余四指触摸鹰嘴、髁状突及周围组织)

(131)触诊滑车上淋巴结(在肱骨内上髁上方2-3cm上臂内侧肌根内,至上而下滑动触摸)(132)检查肘关节运动

(133)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请受检者尽量主动屈曲双手关节,并对抗检查者的阻力,主动屈肘,对比双侧肌力是否一致)

(134)暴露肩部

(135)视诊肩部外形

(136)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37)请受检者双手触及对侧耳朵,以检查肩关节前驱、外展及外旋运动

(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请受检者闭眼,用牙签轻刺双手臂前臂、上臂,令受检者做出反应,注意双侧及上下对比疼痛的程度)

(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者拇指臵于受检者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用叩诊锤叩击拇指,观察前臂有无屈曲)

(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检查前臂有无伸展)(141)检查桡骨膜反射(叩击桡骨胫突,观察前臂有无屈曲和旋后运动)

(142)检查Hoffmann征(检查者用中指和示指夹持受检者的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背伸,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

帮受检者整理好上臂衣裳

7.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遮盖好腹部和会阴部

(144)观察双下肢长度、周径、对称性、皮肤色泽、外形等

(145)仔细触诊腹股沟区,注意有无肿块、疝等

(146)触诊腹股沟下方的淋巴结横组

(147)触诊腹股沟沿大隐静脉排列的淋巴结纵组

(148)检查者可在髂前上脊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触摸股动脉搏动,注意双侧对比

(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应将受检者膝、髋各屈曲大约9 0°,向外旋转其足为髋关节内旋,向内旋转其足为髋关节外旋)

(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瞩受检者对抗阻力,屈髋,伸膝,注意双侧对比)

(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触摸膝关节前后方和两侧,如怀疑关节腔内有积液,应检查浮髌试验,一手压迫髌上囊,另一手拇指和其余手指分别固定关节下方两侧,用示指反复按压髌骨数次)

(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请受检者主动屈膝,观察其运动范围)

(153)检查髌阵挛(用拇指和示指捏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方向快速推动数次)(154)触摸踝关节前后、跟腱和两侧,注意有无肿痛

(155)在颈前内侧,用拇指深压皮肤至少5s,观察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摸踝关节前方第1第2趾骨间的双足背动脉

(157)检查者将双手臵于受检者足背和足底,请受检者对抗阻力做背屈、跖屈运动(158)同时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请受检者足底朝向人体中线内翻,然后背离中线外翻)(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请受检者双足不动,仅足趾主动向上向下做伸趾屈趾运动)(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检查者用牙签轻刺双下肢上中下各部,令受检者做出反应或观察其反应,首先给受检者示范何为足趾向上和向下,然后请受检者闭目,用拇指和示指夹住脚拇指两侧,并请受检者说出拇指位臵)

(162)检查膝腱反射(用左手在腘窝处托起受检者双下肢,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骨四头肌腱,注意小腿伸直运动及强度)

(163)检查跟腱反射(检查者一手托住受检者足掌,另一手用叩诊锤轻叩跟腱)(164)检查踝阵挛(握住受检者足掌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

(165)检查Babinski征(跖反射)(用竹签或钝针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166)检查Oppenheim征(用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沿用力向下滑压)

(167)检查Kernig征(先将受检者一侧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

(168)检查Brudzinski征(拿去枕头,一手托受检者枕部,一手臵于胸前,然后使头部前驱)

(169)检查Lasegue征(一手臵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

(170)检查Chaddock征(用竹签或钝针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171)检查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第170项与第171项视频没有要求检查

8.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72)请受检者站立

(17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7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7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76)观察步态

(177)检查屈腰运动

(178)检查伸腰运动

(17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体格检查与操作 篇6

研究均证实运动疗法能有效地改善DM患者生理生化和身体形态学指标,尤其是在2型DM血糖控制上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宁波市白云社区和海曙区2型DM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体质检测,对进一步探索建立基于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2型DM患者运动减控体重的适宜技术和有效干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宁波市白云社区和海曙区的2型DM患者,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将有意愿的DM患者纳入运动干预项目。纳入标准:(1)本辖区内常住人口;(2)年龄小于70周岁的2型DM患者;(3)无严重的并发症及重大疾病,有基本运动能力者;(4)自愿参加运动,能保证每周参与运动3次,每次活动在40分钟以上。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课题组制定《宁波市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吸烟和饮酒史、饮食情况、身体活动情况,如职业活动时主要做什么、一周内需要工作或农活的时间、业余时间里每周锻炼次数、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做家务情况和业余时间的静态行为时间。体格与健康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脉率、最近一次检测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的方法,由具有调查经验的医疗人员对宁波市白云社区和海曙区所在辖区内的2型DM患者进行调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以及血糖、血脂四项等健康指标的检测,以及包括体成分、心肺耐力、力量、柔韧和平衡能力六项体质测定项目。身高、体重指标采用电子、身高、体重仪测量;腰围、臀围采用皮尺人工测量法;血压采用水银柱式标准血压计测量;血清学指标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成分检测方法:采用体成分分析仪Tanita MC180对受试者进行分析;心肺耐力测量采用功率车Cateye EC-1200对受试者进行测试。

1.3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确保调查过程中引导语的一致性,体质检测采用统一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测,问卷当场回收。

1.4 数据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不同年龄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血糖达标组(空腹血糖<7nmol/l)和未达标组(空腹血糖≥7)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空腹血糖与其他变量之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水平为P>0.05,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220例2型DM患者中,男性105例(47.7%),女性115例(52.3%)。平均年龄为62.06±6.81,其中男性平均年龄62.42±6.73,女性平均年龄61.73±6.89,男女性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年龄组之间身体形态与体质等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2型DM患者身体形态结构等各项指标均保持在稳定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各个年龄组的BMI平均水平略高于正常水平(BMI 18.5~23.9)。机体在肺活量(P<0.05)和最大摄氧量(P<0.01)指标上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男(女)性握力、坐位体前屈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选择反应时则增加,而闭眼单脚站立差异不显著(P>0.05)。空腹血糖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4项水平则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注:a代表P<0.05,b代表P<0.01。

2.2 空腹血糖达标组和未达标组身体形态与体质等指标比较

将研究对象按照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分为血糖控制未达标组,<7.0毫摩尔/升为达标组,对两组体质成分、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由表2可见,2型DM患者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在身体形态结构上各项指标大致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均正常。未达标组的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指标较低于达标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运动素质指标,未达标组普遍低于达标组,但仅仅在坐位体前屈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四项指标上,两组大抵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2.3 空腹血糖与其他变量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身高、体重、BMI、四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共计7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发现身高、四肢肌肉量和最大摄氧量是空腹血糖的保护因素,见表3。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证明,由于DM患者体内代谢因素的改变,能够引起人体各种测量指标的变化,而这些测量指标的变化则可能与体内代谢改变从而引起的脂肪在体内重新分布有关。大量研究表明,BMI与DM的患病率呈高度正相关,随着BMI的上升,可能患DM的危险度急剧上升[3,4]。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ursing Health Study,NHS)探讨DM与BMI的关系后得出超重或肥胖在DM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BMI的上升,DM发病的可能性急剧上升[5]。同样地,Shang等人的一项随访研究发现,青岛男性超重和肥胖的DM发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1.69(1.38~2.09)和2.24(1.66~3.02),而女性则是1.81(1.12~2.92),2.58(1.37~4.86)。虽然相较于其他研究,该研究的超重肥胖的DM发病风险偏低,但仍然可以说明超重和肥胖是引发DM的高危因素[6]。本研究发现,各个年龄段的2型DM患者的BMI平均水平均高于24kg/m2,因此下一步运动干预项目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BMI变化情况。

肺活量反映了人体肺的容积和工作能力,而最大摄氧量则能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两者均是评价心肺功能和机体有氧做功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一项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后得出,年龄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最重要因素,男性在18~20岁时摄氧量达到最大值,并能保持到30岁左右,而女性则在14~16岁时达到峰值,并可保持到25岁左右。此后,男性最大摄氧量将随着增龄而以每年2%的速度递减,而女性则为2.5%[7]。而另外一项研究发现,人的肺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结构老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等萎缩期改变,特别是在60岁以后这种变化更为显著。肺活量男性高于女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平均每年以1%的速度下降[8]。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肺活量、最大摄氧量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最大摄氧量下降程度更为显著,这也与上述研究的结果一致。

通过握力测试可以了解人体肌力水平,而肌肉力量是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李峰等人的研究发现握力在反映长期慢性营养不良状况方面是有意义的[9],侯惠如等也同样证明了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具有相关性[10],另外,Motos等通过对18岁以上的患者进行握力测试,发现握力可单独有效地筛选出营养风险患者[11]。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上升,握力也在逐渐下降,这可能与老年人肌肉组织萎缩和功能退化有关,但同样也说明了老年人存在营养风险。

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呈正相关。研究发现,随着空腹血糖水平升高,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增高,高脂血症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控制好血糖可预防血脂、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12]。研究表明,健身锻炼能降低社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DM患者血压,改善其血脂水平及心肌缺血症状,提高运动耐受力及其生活质量水平[13]。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DM患者空腹血糖也随之上升,这可能与年龄较大的患者DM病程也较长有关,同时也提示在进行下一步运动干预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降低DM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上一篇:不缴纳社保证明下一篇:100教学设计 《我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