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教育调查实践报告(共7篇)
近日,我们深入到本地老区,通过调查群众、教师、学生。对本地老区中小学的教育情况进行了具体了解。
通过调查,大批教师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一线,表现了崇高的奉献精神。对12中小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96.9%的学生对教师的“为人师表”行为表示满意,87.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敬业精神很强或较强;88.8%的教师能够“全心”投入到目前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并在教育教学中爱生如子,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这里的教师是一个团结而无私奉献的群体,没有走进它的人不会感悟他们博大的胸怀。在镇中心学校的带领下,这些年轻的教师们一直默默的耕耘着,将他们青春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本着以学生的利益为主,切实为学生着想,办学条件及质量有了极大改善。有任劳任怨的校长,还有可敬的教师发挥他们“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用自己的知识滋润着学子们颗颗渴望求知的心,用自己宽大的胸怀温暖着可爱的孩子们。其中不少乡村老师他们经常回不了家,但他们却毫无怨言,无怨无悔。也有教师可以在市、区工作,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依然不变的是他们对深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于是,他们将自己宝贵的年华献给了献给了家乡,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当皱纹被岁月刻上眼角,当黑发被粉笔染上霜白,日月轮回,一切变化,不变的一就是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们的爱。对成绩差的同学,老师采取各种办法,发现优点,去鼓励他们,增加自信心,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还通过座谈采访部分学生,从学生那里了解情况,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很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成为科学家。但当我问到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沉默了,没有多少孩子表示自己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家乡!“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我们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愿意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的考虑,而大部分都来源于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少家长都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适龄儿童少年基本能够依法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镇政府和镇中心学校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依法组织学生入学,切实实行“防辍控流”目标责任制,镇中心学校切实履行组织中小学校开学的责任,各学校组织教师到学生家中动员学生入学,许多学校总结了依法控流、教改防流、责任堵流、救助挽流、劝学回流、等丰富的防辍控流经验。
由于本地老区的教学条件以及其他原因,但办学仍有很多困难,比如:
一、资金短缺。支撑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的经费严重不足,突出表现为教师工资没有按国家要求按时足额发放,学校的可流动资金不足,学校经费只可满足正常运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三、教学条件相对满后。学校教学方式主要以黑板+粉笔的方式教学,虽然学校有远程教育教室,但不能班班通,图书室、实验室配备陈旧,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农村学生流失较多。一方面,由于老区经济发展不快,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们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五、教师年龄老化,许多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此外还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2、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相互促进。
3、让学校教育贴近农村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4、乡镇要加大对学校教育投入,协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在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 一封“红军留款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红军执行“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践行群众路线,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生动典范。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龙岩市充分发挥丰富的党史资源优势, 先后授予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漳平市杨美村“红军留款信”旧址等9个富有红色历史教育意义的单位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
“每次来参观, 感受都不一样!”现今, 每月前往各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人数达几十万人次。前往教育实践基地接受心灵的洗礼, 已成为闽西共产党员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必修课!
学有教材、做有载体。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 龙岩市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精心编撰《党的群众路线与闽西》《毛泽东闽西文稿》《习近平同志对福建重要指示》及习总书记亲自撰写的《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教材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目。历史的教科书、心灵的营养剂, 激发着一个又一个闽西党员干部内心的正能量。
2013年8月份, 龙岩市创新性地开展“先学先做先改”活动, 为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发扬光荣革命传统, 推动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为全省起到示范表率作用……”2月13日至14日, 省委书记尤权在长汀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希望。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 龙岩全市共有7242个基层党组织、169866名党员, 7个县 (市、区) 以及新区 (园区) 、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套班子、134个乡镇 (街道) 、1784个村、128个社区参加。
2014年2月22日至24日, 龙岩市率先开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课”, 龙岩市领导赴上杭古田、才溪, 就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行集中学习研讨。
龙岩市要求各级党委 (党组、党工委) 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组建了17个督导组, 开门督导、严格把关。
近日, 龙岩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以“领导联乡 (镇) 、部门联村 (社区) 、干部联户 (企业、项目) , 促干部作风整改、促群众问题解决、促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促”活动, 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取信于民、取得实效。
【关键词】教育实践活动 老区 高校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37-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多次对教育工作做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教育论述思想内容深刻、战略思维恢弘、群众观点鲜明,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为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树立了新航标。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促进百色学院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想,把握高等教育战略格局,明确百色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应该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即具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运用必须走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教育兴则国家旺。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性。实现“中国梦”,高等教育要在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格局有了调整,已由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升,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随着社会分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和国际社会向制造业回归,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规格又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百色学院作为一所非中心区域的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全国高等教育这篇“大文章”下做好地方高等教育这篇“小文章”,以更好地适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必须“向上找导向”,即必须敏锐把握大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勇气,在时代潮流中把握高校发展的趋势,扬长避短,走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中国—东盟合作需求、北部湾经济发展需求、百色市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为百色市的支柱产业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
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人才,这是老区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更切合现实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就百色学院而言,学校的定位和战略规划,要紧跟地方的定位和长远规划,学校的招生办学、毕业就业、志愿服务要“向下找需求”,即植根老区及其周边地区,学校的学科调整、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主要依据地方的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社区民生、文化传承乃至政府决策与咨询。目前,百色学院的专业建设与百色市地方产业的关联度已达到80%,百色学院每年招收的外来学生中,有40.3%留在百色市本地就业,百色学院有70%的毕业生在百色市的乡镇基层和教育部门工作。经过70余年的发展,百色学院已与百色市周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与改革思想,协调学校发展的各种关系,理清百色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决策。所谓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除机制体制弊病的有力武器。关于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与深水期,深化改革必须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政治勇气与“壮士断腕”的政治决心,还要有“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正确方法。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百色学院科学发展,要求从百色学院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正确处理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关系,如校际关系、学校与家长关系、学校与用人单位关系、校地校企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教师与管理人员关系、师生关系、新老教工关系、在职人员与离退人员关系、教学与科研关系,等等。
上述关系,突出表现为个人发展问题、学校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个人发展即教职工的发展包括学历、职称的发展和提升等。学校发展包括发展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校区建设、校际校地校企关系等。民生问题包括住房、绩效工资、生活待遇等。这些问题看似盘根错杂,毫无头绪,但运用辩证方法先抓好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快刀斩乱麻”,其他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为此,结合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解决学校领导干部“四风”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统筹兼顾,发扬民主,多接地气,经常性与各有关部门、人员、单位沟通和协调,深刻查摆问题,及时进行情况通报和征求意见。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学校的民生事业建设和发展,切实解决师生员工生活、工作中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而同时,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学校的组织、人事、科研、教务、绩效改革,理顺理活办学体制和机制,勇于破除旧体制机制的弊病,努力提升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endprint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群众观点,强化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凝聚百色学院和谐发展正能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凝聚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高校,走群众路线,主要就是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百色学院自2006年升本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有赖于百色学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升本八年来,百色学院有着一支勤奋守纪、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党员干部队伍,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师生员工,人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务实的态度、求真的决心、清廉的作风服务学校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师生员工既是推动百色学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百色学院发展的目标。因此,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乃至管理人员,要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始终站在师生员工的立场上,深入工作第一线,把服务师生员工、造福师生员工作为最大责任,不断改进领导艺术,增强领导能力,提高领导水平,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管理不移服务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凝聚学校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建理论,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地位,夯实百色学院全面发展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还告诫全党要努力克服“四种危险”,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因此,学校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围绕学校发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聚集人才、建设队伍,从干部和人才上为百色学院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夯实组织基础上为百色学院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以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切入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照“四风”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落实,从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发展环境上为百色学院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学习是高校最鲜明的特色,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首要的问题是抓好理论学习。学校党委领导班子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强化理论中心组的学习活动,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知识、上级文件精神,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和方法,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勇于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业务上打牢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基础;三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搞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求选配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领导职务。二是要继续加大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工作力度,确保干部队伍风清气正,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三是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力度,提高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培育党员干部风清气正的优良工作作风。四是努力做好高校党员的发展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主体是系(部、院、所)基层党支部、青年教师和学生,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学校党委要以系(部、院、所)青年教师和学生为重点,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基层堡垒战斗作用,有组织、有步骤地在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当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简介】卞成林,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天安门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保定市革命烈士陵园
参观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后,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了保定市烈士陵园。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纪念广场,广场的中央是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 07 月 30日
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
调查目的: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在此,希望能通过调查找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意义: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将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提高农村学生质量,加快农村教育的素质化发展。
调查时间:2011、7、18——30日
调查步骤:
7、18——
7、21到城关联小查阅资料7、22——
7、26走访教师、学生进行重点访谈7、27——
7、29整理所调查的资料,撰写实践报告7、30请被调查对象核实盖章
调查地点:河北省武邑县
调查对象(印章): 武邑县城关联小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类型:资料检索法、访谈法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近几年国家也出台各种政策,促进
农村中小学教育建设,可见相当重视。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以武邑县城关联小为代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如经费短缺,硬件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生源流失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应引起国家、社会及每个人的积极关注。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村中小学在校舍和教学设施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短缺,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更加剧了农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经调查,城关联小千名学生仅有一个微机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音乐教室,设备相当不完备甚至缺少;图书馆的书籍不齐全,而且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只有乒乓球台一张,单、双杠一幅而已。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突出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法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且仍有不少教师身兼数科,像音、体、美等“副课”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这就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从教学方式来看,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
(三)应试色彩浓郁,课改举步维艰
国家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然是应试教育。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这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智育方面都成问题的农村学校怎还顾得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没能开设必要的教学实验、课外活动,这使得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成为
天方夜谭。
(四)学生素质较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厌学,逃学等不良的学习风气。
经过对部分老师和学生家庭的走访发现,学生生源的流失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执行,使得农村人口的自然出生率明显下降,学生总数缩减。同时,每年有大量乡村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里经商或务工;
2、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低下,农民观念落后,认为上不上学没什么,没有文化照样出门打工挣钱。这样,导致一些孩子过早辍学;
3、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纷纷送孩子进城求学。
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农村学校在校生减少。空空荡荡的教室,稀稀落落的学生,日益缩小的办学规模,便是当今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本,如果学生都留不住,都寥寥无几,农村学生还有什么出路和前途可言?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针对以上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政府应继续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策略,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依据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数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修建教学需求的硬件设施,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首先是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其次是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再次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农村中小学在保证音体美等课程课时的基础上,教育应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助其成为优秀人才。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四)学校减负控辍,解决生源问题
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三生教育”的学习与探讨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1.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学会感恩、勤奋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一、“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二、在社会实践中开展三生教育;三、活动的影响提升着学生的生命质量。
“三生教育”是现在教育界很关注的,从字面上理解我们知道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的教育,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生命观,引领学生健康幸福的成才。
而三生教育不是孤立的一种教育,而是融合在各种教育中,各种教育细节里,引导学生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建立和谐圆融的关系。正因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和发展,所有的形式和活动都应该为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内容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的引领下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在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心灵中下幸福的种子。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对盛会焦点问题的关注度,有责任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学会感恩、勤奋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
“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的“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的课题已经被立项,我们希望在大德育的背景下,统筹学校、家庭和睡会资源,在自主生态的德育目标的指引下,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1.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参考
2.三生教育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3.大学生三生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4.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5.新生信息技术教育学前调查报告参考
6.教育调查报告
7.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参考
8.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9.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字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姓名: 班级: 院系: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也相继出现,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社会公群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庞大群体在中国迅速形成,他们在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自己的祖辈照顾,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留守儿童依旧是祖国美丽的花朵,为了深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未来,为此做出社会实践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尽自己所能从事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设事业。
二、实践调查内容。
1、留守儿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暴露出来。外出打工农民大多是青壮年,子女正值幼学阶段,多数被丢给爷爷妈妈或亲戚照顾,这些子女就叫“留守儿童”,概括的来说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
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过少。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其次,大多监护人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第三,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最后,留守儿童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
3、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
从大环境来讲,社会因素难辞其咎,城乡收入差距大,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大中城市去打工;家长对孩子抚养、教育的重要性理解欠缺;城乡不均衡发展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总体来说,我认为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是产生留守儿童最根本因素。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2、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的教育作用。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3、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并且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四、实践体会。
在此次实践中,分别抽样调查了各个农村家庭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重要性,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但调查并不充分,程序相对不够逻辑化,还需要改进。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到来!篇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社 会
班级:供电 学号:
实 践 调 查 报 告 3121 2014年1月26日关注留守儿童大问题 探索留守儿童新举措 ——院西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监护现状另人堪忧,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针对如此局势,我们团队对院西等农村留守儿童做了调查。关键词:背景 介绍 教育概况 调查 分析 原因 策略
一、实践背景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几十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一亿,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随着乡——城迁移型流动民工队伍的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跟随父母流入到城市儿童即“流动儿童”,另一个则是留在原籍由他人代养或寄养的儿童即“留守儿童”。近些年来,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与此相关的调查数据、理论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保护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是在2002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004年,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对其学业、生活、性格等状况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之后,才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对这一群体的系统研究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即使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
二、活动介绍
1、实践主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大问题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举措
2、实践时间:2014年1月19日——2014年1月25日
3、实践地点:城关镇,长安镇等。
4、具体行程安排: ① 1月19日
联系村支书,获取所调研农村的基本信息,确定所需走访的家庭。② 1月20日——1月21日
走访所调查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发现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③1月22日
设计问卷,在村里及学校发放调查问卷。④1月23日——1月24日
根据所走访的留守儿童家庭的状况和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查找文献,检索资料,得出调研报告,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⑤1月25日
将调研报告返还给村委会,然后发放到留守儿童家庭中,以作为以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参考。
三、城关镇教育概况
城关镇为大院西村所属乡镇,在和城关镇教育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座谈了解教育状况时,发现城关镇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业务素质差,从高中到小学普遍不能胜任,文凭高水平低。
2、有关部门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的关系处理不到位,有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重抓高中、小学,忽视中学。
3、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不强,对学生冷淡。
4、良好的老师流失太大,影响全镇的师资质量。
5、教师的定员定编不合理,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解决好民办教师辞退工作。
6、对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只看到了教育的不足,没看到教育的长处,造成群众没有正确的评价。
四、调查部分
1、准备情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采取三种方式:问卷调查、口头调查和资料调查,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我们小组通过参考一定的资料,然后讨论制定了一定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原来计划设计三种调查问卷,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就只针对留守儿童做了一种全面深入的调查问卷,问卷均为匿名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分四个部分:首先是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此部分主要是为了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所处的环境;第二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因为被调查对象的教育方面问题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对所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也做了比较透彻地调查;第三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学习状况,主要调查他们自身在学习方面的种种情况;最后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教育状况,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掌握被调查对象的信息,并希望能引起广大社会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2、具体调查情况
为了更为有效的展开调查,我们首先到城关镇镇政府了解全镇的留守儿童的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非常客气的接待了我们,表示非常支持我们的调查,并会尽全力给我们支持。经询问得知,城关镇主要经济来源为种田,这就导致许多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因此留守儿童也不算很少。
在调查的过程中,不论是村委会还是留守儿童家庭,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经过两天,调查顺利结束。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口头形式的调查,包括对行人、留守儿童家长、政府工作人员、路边乘凉的人等等,调查后也做了记录。这些,也丰富了我们的调查,扩充了我们的材料。
整个调查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扎实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也得到了锻炼,调查过程相当成功。
3、调查分析
得到第一手资料后,我们小组整理数据、查阅文献、检索相关资料,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五——七部分。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对长安镇及附近村庄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开拓了眼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反思的地方:前期准备工作不是特别充分,选取地点留守儿童比例不是特别大,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调查的地点不是典型。由于时间上的原因,调查的还不是特别透彻。
五、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通过与留守儿童的对话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存如下问题:
(一)心理方面
在所调查的对象当中,70.2%的儿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比较孤僻,朋友圈窄,不太喜欢结交朋友。65%的儿童内心有压力,来自于家庭及学校两方面。留守儿童喜欢独来独往,喜欢班集体的儿童只占43.5%。他们内心有烦恼却无从倾诉,把烦恼和压力藏在心里,80.4%的儿童不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害怕老师。90.2%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父母,但仅有30.4%的儿童每隔一周与父母联系一次,其他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时间不是很固定,而且有78.4%的儿童表示将近半年没见到父母了。缺乏父母的亲身管教,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约束,自觉性较差,缺乏热情和同情心,常有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学习方面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62.5%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监护,30.8%的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而且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文化水平较低,仅有4.2%的监护人有高中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监护人主要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督促辅导学习的仅占20.4%,监护人的监管力度不足,而且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缺少应有的学习氛围。有37.9%的儿童表示常帮监护人干家务,这样导致了孩子学习时间的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70.6%的儿童学习成绩一般和良好,仅有8.7%的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剩余儿童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总体成绩呈现一般的状况。27.6%的留守儿童有厌学心理,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父母没多少文化照样打工挣钱,产生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新的“读书无用”的消极心理。
78.3%的留守儿童对现有的学习状况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且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当学习上有困难时,几乎全部的儿童求助于朋友和同学,监护人担当不了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相当差劲。56.8%的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1到2个小时,监护人能够管制孩子看电视。但涉及到学习时,68%的儿童表示家里没有人督促自己学习,监护人只是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而且监护人基本不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仅有10.3%的监护人与老师取得联系。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几乎为空白。10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没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除此之外,老师的家访次数也少之又少,基本上为一年或几年1次,学校每学期开1——2次家长会,但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的。97.6%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也没有留守儿童花名册。
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
(一)家庭原因
1、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人生下来面临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首次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血缘关系则注定了父母将要给子女上人生首堂课,将会塑造孩子的人生模型。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也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里。”这都充分强调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家庭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和遗传性,子女的诞生既是生物意义上人的培育,又是社会意义上人的诞生,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所以,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过程中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环境的改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会出现害怕、焦虑等心理现象。缺少心理上的支撑,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从而自卑而孤独,这种影响对那些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则更加明显和突出。如果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会导致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2、监管不力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我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等因素,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由于许多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务、农活负担过重,且由于在隔代监护的祖辈人中,其文化程度则更低的原因,造成了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校外的学习基本没有人辅导的现实,从而使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社会原因篇三:暑期社会实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研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 支教服务社会”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
通过我国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以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可以看得出国家对农村诸多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起了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农村,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关爱、指导、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2013年暑假期间,河西学院xx院暑期爱心义务支教团队一行共16人赴xx县xx镇xxx村进行为期1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文艺汇演、专题讲座和第二课堂等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获得了成功,利用闲暇时间,我们也积极行动了解、调研了该村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能够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放心在外务工,也有利于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词: 农村教育 留守儿童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调研对象:xx市xx县xx镇xxx村
调研团队:河西学院xx院赴山丹县xx镇xxx村暑期社会实践义务支教服务团 调研时间:2013年7月16日——2013年7月30日
一、xxx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xxx村为山丹县位奇镇四个行政村之一,全村共196户有854名村民,其中18岁以下的儿童有200余人,18至50岁之间的村民近500人,50岁以上的村民共一百余人。在196户村民中,每户基本均有外出务工人员,有的甚至一个家庭有三人在外务工。据统计,xxx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这些人有的农忙时回家,有的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以xxx村留守儿童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3.安全无保障。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
4.虽然现在农村中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已基本落实,但是仍有少数青少年辍学在家。少数家长仍然接受了孩子辍学而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让孩子完成学业。这一现象是因为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放纵,管教不严,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而产生厌学心理,进而中途退学,一般多为初高中男生。也有少数是因为家长认为上学没有用,不如提前辍学挣钱。
5、村民们很重视孩子们接受教育,但落实到实处的很少,重视教育只是表现在话语之间,或者家长错误的认为让孩子上学就算是重视教育,给孩子交钱就是重视教育。家长对“重视教育”理解存在误区,与孩子的老师交流很少。家庭教育也很少,因为家长忙于挣钱养家,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6、教育方法欠妥,教育理念不正确。例如,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往往会选择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一教育方式似乎已经在家掌心中成为了唯一的方式。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比较严重,每天所花零花钱很多,有的孩子甚至已经有mp3、mp4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了。
7、村民对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去处不了解,村民只知道现在不用交续费了,但是关于教育所需要的费用,比如说老师工资,学校设施维护等费用的来源不清楚。
8、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沾染到不良习惯。不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行为习惯不良(如说谎、抽烟、喝酒等)和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等违规、违纪现象多,少数学生已经开始凸现人格不健全(如孤僻、自卑、冲动易怒等)与道德危机(如偷盗等)。
三、拟解决措施:
(一)家庭方面
1、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平时要多主动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能因为忙着挣钱养家就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
2、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组织老师进行家访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与老师之间必须保证能随时取得联系,以便不时之需。
3、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积极鼓励并行动,大力支持孩子上学。
4、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的疼爱方式,多给孩子零钱并不是对孩子的正确的疼爱方式。家长应该以冷静的头脑来思考该如何对待孩子,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
5、家长要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学校,因此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1、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
2、中小学校,可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架设亲情热线,定期(一般每人一周或两周一次),让远隔万水千山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倾诉衷肠,以满足其情感生活的需要,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
3、同时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要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大力开展课外特色与兴趣小组活动,挖掘“留守儿童”的特长,丰富“留守儿童”寄宿生活,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外也可以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且可以使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更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使留守儿童安于学校生活、热爱学校生活。
4、少数家长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学习不好、孩子性格叛逆等原因而接受了孩子辍学。对此,学校方面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劝说家长让孩子完成学业。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5、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6、中、小学校教学要牢固树立以留守学生为本、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校内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集体性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及其他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自尊、自立、自理与自强意识。
【老区教育调查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老区心得10-21
村老区建设汇报材料09-18
参观革命老区观后感09-26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06-09
老区脱贫致富经验交流材料06-13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06-23
关爱老区留守儿童共享一片爱的蓝天12-05
学校教育实践报告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