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全套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全套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全套 篇1

标准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布

目 次 前

言………………………………………………………………………………………………………

1….Ⅱ 目 的………………………………………………………………………………………………………2.

(适

1用)范围…………………………………………………………………………………………………(1)3.

文件………………………………………………………………………………………(1)

4.职责………………………………………………………………………………………………………5.

(内

与)要求………………………………………………………………………………………………(1)

5.1

总则………………………………………………………………………………………………………5.2(工

1事

故)认定……………………………………………………………………………………………(1)5.3工

分类……………………………………………………………………………………………(2)5.4事

故的应

上报…………………………………………………………………………………(2)5.5

故的调

处理…………………………………………………………………………………………(3)5.6

管理……………………………………………………………………………………………(6)5.7

管理……………………………………………………………………………………(6)5.8争

处理…………………………………………………………………………………………………(6)5.9伤

故的结

审批…………………………………………………………………………………(6)6

.考核………………………………………………………………………………………………………7…

(关

7)记

录……………………………………………………………………………………………………(7)

前 言

本标准的制定主要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有利于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同时,可掌握事故发生规律,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

1.1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职业病伤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职业病伤害发生,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职工伤亡事故、职业病伤害的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和管理。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包括招用的农民工)等。但不包括中间机构外包工,如有伤亡事故、职业病伤害发生,按合同规定协助中间机构调查事故原因。3.规范性引用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3.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3.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3.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3.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3.6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3.7《工伤认定管理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2011.01.01实施)》 4.职责

4.1发生事故,当班操作人员,应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

4.2外协部是工伤事故、职业病伤害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同时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3外协部负责组织工伤评残、职业病伤害评残、工伤保险和工伤能力鉴定的工作。对发生各类事故责任人处理结果备案,并列入考核。

4.4 事故单位负责事故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保护事故现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

5.内容与要求 4.5.财务部负责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和有关待遇的费用审核和支付工作: 4.6外协部经理负责所有事故相关工作审核。

4.7公司总经理负责所有事故相关工作最终审核和决定。5.1总则

伤亡事故、职业病伤害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的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

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相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考核规定进行考核。5.2工伤事故认定

5.2.1 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5.2.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5.2.1.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5.2.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等意外伤害的;

5.2.1.4患职业病的;

5.2.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2.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辆伤害的;

5.2.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5.2.2 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同工伤:

5.2.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

5.2.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5.2.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5.2.2.4职工符合(1)、(2)情形的,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5.2.3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5.2.3.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5.2.3.2醉酒导致死亡的; 5.2.3.3自残或者自杀的。5.3 工伤事故分类

5.3.1 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5.3.2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 5.3.2.1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5.3.2.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 5.3.2.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者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5.3.2.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5.3.2.5眼部受伤较剧、有抢眼可能的; 5.3.2.6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

5.3.2.7肢部伤害:脚趾轧断三节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由如和残废可能的;

5.3.2.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5.3.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5.3.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5.3.5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疾病。

5.3.6未遂事故;指发生了事故但没有出现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5.4事故的应急处理和上报 5.4.1 紧急处理:

5.4.1.1发生事故的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单位必须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然后立即拨打医疗机构急救电话或者派专人护送伤员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置、急救过程中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组织抢救。

5.4.1.2发生重大事故时,公司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抢险和救护工作。在抢救和抢险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做好标记。

5.4.1.3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5.4.1.4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进行拍照、做出标志和详细记录,并绘出事故现场图。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职工的情绪。

5.4.2 报告:

5.4.2.1一般事故和人身轻伤事故的报告:发生事故后,伤者或事故现场最先发现的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立即报告本部门主要负责人,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安全环保部,并于24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和书面报告行政部。行政部于24小时内报总经理。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负伤人员或其他人员要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领导及行政部。5.4.2.2重、特大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和人身重伤事故的报告: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行政部,行政部经理应立即报告公司总经理。

5.4.2.3发生死亡或重特大伤亡(二人以上同时受伤)事故的报告:发生死亡或重特大伤亡事故后,事故部门应当立即报告行政部,行政部经理应立即报告公司总经理

5.4.2.4其它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

5.4.2.5所有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应立即到达现场,指挥事故现场救援。

5.4.2.6所有的死亡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发生都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安监管理部门报告。

5.5事故的调查处理

5.5.1 事故的调查程序

5.5.1.1未遂事故由车间于1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5天内报行政部。

5.5.1.2轻伤事故由行政部于1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填写事故报告表。

5.5.1.3重伤事故及一次三人以上(含三人)轻伤事故由行政部经理或安全主管组织事故发生单位、行政部、工会、人事部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重伤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并在15天内写出《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部门。5.5.1.4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由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行政部及有关单位协助配合调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5.5.1.5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执行。

5.5.2 事故调查要点

5.5.2.1物证搜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坏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的原始证据的安全防范措施。5.5.2.2事故事实材料搜集(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形式。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4)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程度。(5)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度、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5.5.2.3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1)事故发生前的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2)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

(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6)出事前受害人或者肇事者的健康状况。(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5.5.3证人材料搜集

5.5.3.1现场摄影(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消除或残骸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痕迹、火灾引起的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3)事故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5.3.2制作事故图

报告中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须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5.5.4事故分析要点

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事故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5.4.1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5.5.4.1.1不安全行为包括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分散注意力。

(11)未用个人防护用品。

(12)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

5.5.4.1.2不安全状态包括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现场环境不良。5.5.4.1.3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结构、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

(5)没有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

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5.4.2事故调查报告内容(1)事故单位基本情况(2)事故经过(3)事故原因(4)事故的责任分析

(5)事故性质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6)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7)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如对规程、制度等的修改意见)。(8)附件、技术鉴定、笔录、图纸、照片等。

5.5.4.3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期间有权向事故发生的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 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5.6事故内部管理

5.6.1事故经调查后,由车间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伤亡事故预防措施反馈表》和《伤亡事故处理反馈表》,经行政部审核同意后,报总经理审批后,与《事故报告》《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分析报告》一同归档。

5.6.2受伤者凭《伤亡事故登记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输入相关手续。

5.6.3外协部根据事故情况,经总经理审批后将工伤事故情况及时通报企业各单位。

5.6.4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事故,由伤者所在单位统计上报,行政部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5.6.5实习生、外单位职工、参加学习人员等发生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所在单位调查、统计工作、报告,并在《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中作表外统计说明。

5.6.6因工负伤职工调动工作,由后勤物业部出据证明或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给接受单位。因工负伤职工退休所需工伤证明,有所在单位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交人力资源部,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5.6.7各车间、科室按规定定期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职工伤亡事故年报表》。

5.7事故向上级申报管理:

外协部负责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申报;行政部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余杭区社会劳动保障局劳动能力鉴定科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余杭报区社会劳动保障局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5.7.1工伤认定申请表、事故调查表;

5.7.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5.7.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5.7.4伤害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5.7.5发生事故当月出勤证明。5.7.6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由公司人事部向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复印件)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由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等级鉴定。

5.8争议处理

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方面与企业发生争议时,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办理。5.9伤亡事故的结案和审批

5.9.1轻伤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由事故单位提出,报公司行政部审查备案。由公司行政部经理对事故单位做出的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决定进行审批,并有权责令其重新调查处理或更正。

5.9.2对重伤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由行政部将处理意见报公司总经理决定后实施,并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9.3对死亡及重特大伤亡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执行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处理

意见。

5.9.4事故处理结案后,其结果和处理决定要向全体职工公布。6.考核

6.1 对于重视安全生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6.2 对因忽视安全生产,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违章作业、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或者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者,按考核规定执行。

交通事故中的“工伤” 篇2

关键词:工伤 侵权责任 竞合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按此法条工伤赔偿则会与侵权赔偿竞合,此时应如何处理?

由于契约自由,最初工伤风险由劳动者承担;随着工伤风险的增加,各国相继引入了风险津贴机制,但不能对劳动者的损害进行全面补偿,因此雇主责任制取代了其地位;由于雇主责任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导致许多劳动者求偿无门;因此,无过错原则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工伤赔偿诉讼程序繁杂,对劳动者和中小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最终,工伤保险制度产生。即用人单位替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由专门的工伤保险机构管理,当劳动者遭受工伤损害后,向工伤保险机构提起赔偿即可。

因此工伤赔偿从单纯的私法跨越到了社会法。即工伤赔偿已不再局限于用人单位,而是扩充到了社会领域。由于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属于弱势群体,工伤赔偿保护劳动者利益则是必然!因此工伤赔偿的发展是进步的过程。但工伤赔偿从用人单位变为社会保险是否适当?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可见工伤保险赔偿实际还是用人单位在支付,只是由原来的一次性支付变为分期支付,并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保管。这种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人单位的负担,避免了中小型企业因工伤赔偿陷入财务困境。而且该款由专门机构保管确保了劳动者最终的权益。因此我认为工伤保险制度是通过社会监督的方式使用人单位与社会大众保证劳动者的权益,是对用人单位责任的一种分担。展现了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肇事者是侵权责任。用人单位呢?有学者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产生的,因此双方之间也是合同关系,用人单位是违约责任。但也有持反对观点的:劳动合同仅仅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关系成立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属于限制性规定,不能通过劳动合同予以排除。在工伤事故中,用人单位所侵犯的权利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权利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不是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因此,用人单位是侵权责任。

我认为工伤赔偿是以建立劳动法律关系为前提的,当发生工伤损害时,用人单位只是违反了宪法赋予的义务,没有违反合同义务,因此工伤赔偿只具有违约责任的特性但并不是违约责任。但也不能认定为侵权责任,首先:工伤赔偿实行无过错原则,而侵权赔偿则不尽然;其次:工伤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体现的是国家对工伤赔偿的分担思想,而侵权赔偿是平等主体间债的关系,表现了国家对侵权赔偿的归责思想;最重要的是虽然工伤侵害的权利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所以工伤赔偿责任也不完全是侵权责任。综上所述,我认为工伤赔偿具有社会保障和侵权责任双重性质。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违约行为,侵害对方身体、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法条说明,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采用二者择其一的原则。基于此,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责任是否也应择一适用?

虽然侵权责任赔偿可以很好的确保当事人的利益,但由于其诉讼期长,并且需要受害者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增加了受害者获得赔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导致受害者选择工伤赔偿。因此我认为此种模式不能最大利益的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这也是我国立法的弊端。

为了保证受害者的最大利益化,我认为解决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在当事人择一赔偿后,引入惩罚性赔偿。由于惩罚性赔偿不同于一般性赔偿有以下两种功能:一是对受害人的超损失赔偿功能;二是对不法行为人的惩罚、遏制功能。在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可以很好的弥补受害者择一赔偿时不能得到完全补偿的缺陷。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并不盛行,因此在引入时,应明确惩罚性赔偿的性质、数额、依据等。从而避免惩罚性赔偿被有心人士钻空子。二,借鉴“请求权规范竞合说”。即:交通事故这一法律事实只是引起了两种法律关系:侵权关系和契约关系,但是基于这两种法律关系只产生一种请求权。即上下班途中引起的交通事故虽然涉及了两种法律关系,但只有一种请求权,正好解决了两种赔偿请求权竞合时当事人无从抉择的难题,但在引入这一概念时,必须对这一请求权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做出相应的防范,从而确保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燕华.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之法律探析[D].保存地点:苏州大学、国家图书馆等,2008年

[2]牛娟玲.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处理规则[D].2007年,科技资讯,第27期

[3]张登.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问题研究[D].保存地点:河南大学,2011年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篇3

1、轻伤事故由安全科要立即组织人事、技术、车间、班组负责人及工会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归档。

2、重伤事故由企业安全科、人事科配合镇安监站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查处、结案、归档。

3、死亡事故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科配合镇安监站、区安监局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查处、结案、归档。

(二)发生工伤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所属部门要配合调查组做好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明确事故责任人,对责任人的处理要严肃认真,根据造成的工伤事故责任的大小和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必要的行政处分,对于不服管理、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经制止而不听所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后果严重并构成犯罪的责任者,交由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人员要从重处理:

1、对发生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或嫁祸于人的;

3、工伤事故发生后,由于不负责、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抢救不力,造成重大伤亡的;

4、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防范措施,致同类事故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5、滥用职权、擅自处理和坦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五)工伤事故的善后的经济补偿处理,由安全科负责联系陪同进行工伤鉴定后,会同镇当地镇劳动管部门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报区劳动仲裁部门处理。

工伤事故报告制度 篇4

1、凡发生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季节性农民工)重伤事故或职工死亡事故(含交通、因工、非因工死亡)以及分包企业职工死亡事故的单位,从事故发生事件算起,项目部必须在12小时之内报告公司安质部。

2、因我方责任而造成既有线行车中断事故,从事故发生起在3小时之内报告公司安质部。

3、因我方责任而造成的路外人员交通死亡事故,按上述规定报公司设备物资运输部门和安质部门。

4、发生职工因工死亡事故,在逐级上报的同时还应分别报告当地劳动、公司部门和工会组织。发生事故后,必须认真调查,分析原因,分清责任,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广开项目部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处理办法 篇5

1.目的

为了保障公司员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做好事故报告、调查、统计和处理工作,并使员工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促进工伤预防,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常州市有关文件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工伤事故的处理。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工伤保险条例》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法律法规对瞒报事故的有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管理原则

工伤事故管理工作必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工伤事故分类

5.l 工伤事故亦称职业伤害,指员工在劳动中所发生的或与之相关的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产生的伤亡和出差中的伤亡因工作相关,亦属于工伤。

5.2 职工工伤事故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5.2.l 轻伤: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5.2.2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5.2.3 重伤: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5.2.4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

5.2.5 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5.2.6 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6.工伤申报与保险办理

6.1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符合工伤条件的向市劳动保障局申报工伤认定。并应在一个月内完成申报,遇有特殊情况可向市劳动保障局申请、认可后可延长申报期限。

6.2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经区劳动保障局认定的工伤按《工伤保险条例》为伤者办理医疗费用核对、报销、伤残鉴定等相关手续。

6.3 符合工伤申报条件的本人或部门必须按申报要求向人力资源部及时提供相关证明,如未能在规定期限内(25天)提供证明而引起的经济损失由责任者承担。

7.工伤认定范围

7.1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7.1.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7.1.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7.1.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7.1.4 患职业病的;

7.1.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7.1.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1.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7.2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7.2.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7.2.2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7.2.3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7.3 职工符合本制度6.1、6.2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7.3.1 故意犯罪的; 7.3.2 醉酒或者吸毒的; 7.3.3 自残或者自杀的。

8.事故报告

8.1 部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基本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电话或口头上报安质环保部,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填写《工伤事故报告》报安质环保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工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涉及灾害与紧急事件的还应按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各相关预案。

8.2 道路交通事故应在其部门获得事故信息后的第一时间内及时上报安质环保部、公司领导。

8.3 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安质环保部,安质环保部同时逐级上报公司领导、常州市安监局、集团公司。

8.4 事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有待进一步调查的事项要及时续报。8.5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伤亡经过和初步分析原因等。

8.6 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部门,应积极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需要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作出标记或绘制事故现场图。

8.7 对重伤及以上的事故现场,必须经安质环保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共同勘察同意后方可进行清理。

8.8 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后,公司工会应及时报告市总工会。

9.事故调查

9.1 事故发生部门应配合安质环保部进行事故现场调查和医院跟踪,伤势较重人员的事故发生部门应对医院抢救伤者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定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医院抢救情况,直至脱离危险或死亡。

9.2 事故调查工作,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的分类、分级负责进行。

9.2.1 轻伤事故:由各部门负责组织调查。9.2.2 重伤事故:由安质环保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调查。

9.2.3 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由安质环保部会同上级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调查。9.3 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后,安质环保部应立即抽调专人召齐事故当事人,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收集有关材料,包括伤亡人员情况、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及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拍照、录像、绘制现场图等。

9.4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9.4.1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9.4.2 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9.5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9.5.1 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9.5.2 确定事故责任者;

9.5.3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9.5.4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9.6 事故调查组人员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9.7 事故调查的程序

9.7.1 成立调查组,明确任务和分工;

9.7.2 调查事故现场,事故前生产、抢修情况及事故经过;

9.7.3 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和试验; 9.7.4 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9.7.5 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

9.7.6 填写调查报告书,结案归档。

9.8 工伤事故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及时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写出事故通报

9.8.1 轻伤事故,事故部门负责人组织调查、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安质环保部。工会、安质环保部应参加事故分析会。

9.8.2 重伤事故,由安质环保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主持。

9.8.3 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由安质环保部主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根据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五天内写出《职工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9.9 《职工伤亡事故案卷》由安质环保部负责管理。9.10 事故单位发生轻伤以上事故后,三天内填写一式三份《工伤事故报告》上报安质环保部。

9.11 事故部门上报《工伤事故报告》时,必须提供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初次治疗工伤的诊断书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10.事故统计

10.1 事故部门统计时,工伤职工不论以什么方式歇工,凡满一个工作日(如调休、工休等),都视作工伤歇工的连续,10.2 工伤职工经医疗机构诊断确认符合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附表B《损失工作日计算表》中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损失的工作日,不论歇工与否,都应作工伤处理,并作考核。

11.事故考核

11.1 对事故部门的考核,均按公司《安全奖惩制度》及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执行。

11.2 凡事故部门涉及与外单位发生的事故考核,经事故调查分清责任后;按事故责任分别考核。

12.事故处理

12.1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事故责任者和有关管理人员的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由事故部门负责落实。

12.2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至造成工伤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2.3 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破坏事故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提供有关资料、情况和拒绝执行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调查报告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2.4 因无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事故,考核安全、设备管理部门。

12.5 未经培训上岗(特种工)属违章作业范畴,按“三违”原因考核责任者;如因违章指挥而造成事故,考核违章指挥者。

12.6 凡发生重复事故,将加重处罚。

12.7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安全事故,未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的部门,考核事故部门负责人。

12.8 对事故责任者和管理者的处罚,经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由安质环保部执行考核。

13.事故结案

13.l 事故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工伤事故档案的经办人,必须对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13.1.1 轻伤事故:事故部门报出《工伤事故报告》,经安质环保部确认签章后,即可结案归档。

13.1.2 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待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复后,予以结案归档。

13.2 工伤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六十日内处理完毕。13.3 工伤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公布对事故责任者和管理者的处理结果。

14.善后处理

14.1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属轻微伤的治疗费用由公司支付。

14.2 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工伤医疗期的时间由指定的治疗医院提出确认意见。工伤医疗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4.3 工伤医疗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14.4 工伤医疗期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4.4.1 职工工伤医疗期间工资待遇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14.4.2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14.5 工伤职工致残鉴定和伤残抚恤金、补助金和工伤保险等待遇问题,按《工伤保险条例》和常州市有关规定执行。

14.6 致残职工需安装假肢、镶牙和配臵三轮车等补偿功能器具的,由事故部门书面报告,经医疗机构提出意见,主管部门同意,其购臵、安装和维修费用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报销。

15.附则

15.1 劳务派遣用工发生的工伤事故,由派遣单位负责申报,其它按照公司相关方《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规定执行。

15.2 进厂实习的技校生、大学生应由人力资源部为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后方可进厂实习,或委托劳务公司办理相关手续。

15.3 本制度若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时;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15.4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5.5 本制度解释权属安质环保部。16.相关记录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全套 篇6

关键词:危害识别技术;工伤事故;预防

河南油田现有员工3万余人,活动范围覆盖国内16个省区、国外7个国家,是一个以原油生产为主,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有企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点多面广等典型的高危行业特点。因此健康、安全与环境(以下简称HSE)管理工作始终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遏制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确保生产安全有效运转,改善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HSE管理首要探讨和必须解决的管理课题。HSE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核心是不断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因此,危害识别技术对提高企业HSE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危害识别工作一是体现风险管理的思想,使企业管理上档次,二是为HSE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基础,也是企业履行法规要求和HSE承诺的需要。

一、危害识别技术要点分析及控制要求

1策划准备技术要求

策划准备是危害识别的计划管理环节,关键有三点:一是危害识别必须服务于HSE管理,应策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目的、范围、时间及各级人员工作责任等;二是尽可能详细收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列出清单,如: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人员(岗位)、物料、环境因素、法规制度目录;三是开展危害识别方法、危害分类标准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危害意识和技能,确保相关人员正确开展岗位危害识别工作。

2危害辨识技术要求

危害辨识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和输入环节,目的是全面识别危害,关键有四点:一是选择适合的识别方法,既满足评价目的和对象需要,又能保证员工正确运用。一般采用经验分析(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阅记录等)与系统方法相结合(如活动、操作、检维修选用JHA,设备物料适用SCL、装置系统选用FMEA方法等);二是坚持动态识别与定期识别相结合,危害识别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是采用统一识别表单,按照危害因素分类标准,辨识并登记与各项活动有关的危害因素(可能引发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特征等),重点分析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四是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内容范围应覆盖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活动过程,包括法规要求及相关方活动的危害等。

3风险评价技术要求

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依据法规标准要求,选择、建立适宜企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和分级的过程。关键有三点:(1)风险度矩阵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适宜于企业自主评价的半定量评价分级方法,通过对风险的可能性L(1~5)、严重性s(1~5)进行判别赋值,计算风险度并分级(风险度R=严重性S×可能性L)。(2)坚持群众评价与专业评价相结合,即:员工识别评价、各级组织集体审核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审核、评价机构专业评价相结合,系统、科学评价业务活动过程风险。(3)分级筛选建立危害因素清单,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对识别的危害因素应按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条件、管理缺陷进行归类,按风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级报告和备案。

二、河南油田危害识别的应用探索

1开展初始状态评估,为体系建立提供依据

初始状态评估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分析企业HSE现状及管理状况,为建立HSE体系、制定方针目标提供基础依据,核心是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因此,油田HSE体系建立时,用了3个月时间,开展初始状态评审工作:辨识、获取适用的HSE法律法规要求,评价法规符合性;全面识别油田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HSE危害因素,评价并确定存在的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调查油田HSE管理状况,包括组织机构状况是否合理、HSE有关规章规程是否完善、以往事故事件及职业病“四不放过”处理情况等。

2建立危害识别制度,实施隐患项目分级治理

建立危害识别与隐患治理机制,理顺职责、程序,明确管理要求,规范工作流程:按照“人、机、环、管”四要素,每年定期开展全员危害识别,基层识别出的隐患,首先由基层评价筛选和治理,基层治理不了的,上报二级单位,由二级单位评价筛选和治理;二级单位治理不了的,上报油田组织安全评价、立项治理。

3开展全员危害识别,动态辨识存在的各类风险

按照安全风险大小将油田二级单位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安全风险单位。规定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员危害识别;一般安全风险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危害识别。对非常规的业务活动、工作环境和操作条件(特殊作业,新探区作业,恶劣气候条件下作业等)和工艺技术、施工项目、设備装置、环境条件等发生变更时,及时进行动态危害识别。目的是识别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和环境不安全因素。使每位员工对本岗位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控制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4实施风险评价分级,制定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运用风险度矩阵,判定可能性L和严重性S,计算风险度,把风险划分为不可容许、重大、中等、可容许、可忽略5个等级。对不可允许风险(R≥20),进行停产治理;对中等以上风险(R≥9),进行限期治理,并落实防范措施;对一般风险,制定防范措施,从管理措施上加强预防。对管理缺陷、环境不良,主要采取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的办法进行解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定期举办“三违”学习,班实施针对性学习教育;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限期整改和分级治理。

三、危害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不到位,员工防范危害意识、技能较低

主要表现:未按要求组织专业培训,识别人员对于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等常用方法不熟练;各单位对危害识别的理念、方法、技巧缺乏系统了解和实践经验,组织的培训效果不理想;缺少开展危害识别的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对基层岗位如何开展危害识别缺乏有效的指导。

2认识不到位,危害识别缺乏主动性

主要表现:对危害识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危害识别的范围广、涉及单位多、工作量大,对危害识别存在畏难、抵触情况;存在恐惧心态,认为找出自己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后,可能影响单位荣誉或害怕领导追究自己的责任,避实就轻,不愿意将危害识别出来;风险控制措施不落实,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

评价后,装订成册放在资料盒中备查,便认为完成了任务。

3识别不完整,不能有效识别风险

主要表现:识别范围不全,遗漏重大风险,如只注重作业活动、工作场所等的识别,忽视对法规及相关方危害因素识别等;方法运用不当,不能有效识别危害,如只用]HA(工作危害分析),不会使用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无法对关键装置等设备方面深层次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风险度计算不客观,对管理提供错误导向,如可能性和严重性取值偏高偏低,导致与实际不符,真正风险找不出来,个别非重大风险侵占计划、资金。

4危害识别与日常HSE工作脱节

主要表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方针目标、隐患治理计划时没有考虑危害识别的结果,危害识别与HSE管理策划存在“两张皮”现象,危害识别不能融入日常HSE工作中,在实施特殊作业、项目施工等直接作业活动时危害识别不到位,直接作业环节风险事件无法根除。

四、持续改进危害识别的对策措施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危害识别工作

领导重视并参与是提高危害识别工作质量的前提。各级领导对本单位HSE工作心中有数,首先要对单位存在的危害及风险心中有数,因此领导不仅要确保必要的资源、政策支持,还要参与到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中,以强势推动全员危害识别工作。全员参与是危害识别有效实施的关键。危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事故发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组织每位员工积极参与,识别岗位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危害,對岗位危害和风险心中有数,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2规范管理,建立危害识别常态机制

建立完善危害识别与隐患分级治理工作机制,规范基层“培训、识别、评价、控制”工作流程,统一方法和实用表格,指导基层单位开展识别及评估工作。坚持PDCA管理原则,建立危害识别动态循环模式,围绕HSE的运行,持续动态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及时识别更新危害信息,制订、实施并保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使HSE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受控状态。

3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危害识别技能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 篇7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明确发生工伤事故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对伤害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追究事故责任人的经济、行政责任。

第二章 工伤事故调查

第三条 发生伤害事故,责任单位和当事人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生产管理部(上下班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报告行政部)。

第四条 生产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验证,并从事故之日起10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对事故当事人负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不负责任做出裁定(交通事故按交通事故认定书为准),并协助政府职能部门作好事故现场的勘验工作。

第五条 工会参与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维护公司与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行政部协助生产管理部对伤害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第七条 事故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应主动配合公司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如实报告发生事故的情况,不得隐瞒实情或弄虚作假、推卸责任。

第三章 工伤事故责任

第八条 公司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伤害事故之间的因果关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系,以及其行为在伤害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

当事人有违章违规行为或者其行为与伤害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违规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违规行为,但违章违规行为与伤害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事故责任。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所述情形之一,致本人或他人受到伤害,负全部责任。

(一)不听指挥、劝阻,冒险作业的。

(二)违反岗位操作规程的。

(三)酒后上班的。

(四)工作时间私自串岗的。

(五)擅自动用他人操作的设备、设施的。

(六)不按规定穿工作服、劳保鞋,戴口罩、安全帽或者因穿戴的防护用品束缚不严,引发事故的。

(七)擅自利用非工作时间工作受到伤害的。

(八)故意自残的。

(九)工作失职或者处臵情况完全过错,造成事故的。

(十)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伤害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

(十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负全责的。

(十二)上述未列其它违章违纪或者其它行为造成伤害的。本条第一款第(九)项完全过错指当事人对意外情况制止、控制不力或者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规则和要求办理,发生事故。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述所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或他人受到伤害,负主要责任。

(一)不按操作规程规定的程序操作的。

(二)工作中因处臵情况存在明显过错,造成事故的。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负主要责任的。

本条第一款第(二)项明显过错是指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对工作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应当预知而没有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或者虽采取防范措施,但心存侥幸或者人为疏漏,控制、制止不力,发生事故。

第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述所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或他人受到伤害,负次要责任。

(一)按操作规程规定的程序操作,发生非设备、设施故障,出现碰撞、挤压、滑落等意外受伤的。

(二)工作中一般性处臵不当,造成事故的。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负次要责任的。

本条第一款第(二)项一般性处臵不当指履行职责存在监督、执行不力或者对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当遵从日常行为习惯或者常规进行处臵,而没有按日常行为习惯或者常规处臵,发生事故。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联合作业引发伤害事故,对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区分,分别按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裁定。

第十三条 出现下述所列情形之一,受伤害当事人不负责任。

(一)在工作岗位,由于非自身原因受伤害的。

(二)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致当事人受伤害的。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三)二人以上联合作业,受害当事人没有过错的。

(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不负责任的。

第十四条 事故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但当事人死亡的,免除承担的事故责任。

第四章 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五条 生产管理部根据国家有关工伤认定或视同工伤的标准,对伤害事故的受害人做出是否属于工伤的界定。对符合申报工伤的,从伤害事故发生之日起,20日内向行政部报送工伤认定的全套材料。

事故受害人被认定为工伤的,经生产管理部备案,对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申报劳动能力鉴定。受伤部位没有明显残缺、不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不予申报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六条

医务室协调医疗机构对事故受害人进行医治,并从伤害事故发生之日起,15日内将受害人伤情证明交生产管理部。

第十七条 行政部根据生产管理部报送的相关材料,办理申报工伤认定(从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或劳动能力鉴定,并负责工伤医疗费用及其它费用理赔。

第五章 工伤事故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事故责任追究指造成事故的当事人承担的经济、行政责任。

第十九条 经济责任仅限于追究事故当事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一)工伤基金未予报销的医疗费费用,住院期间的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转诊转院发生的交通、食宿费。

(二)事故罚款和善后赔偿费用(赔偿费用包括受害当事人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时,由单位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三)事故造成设备、设施损坏和其它财产损失。

第二十条 行政责任指对造成伤害事故的当事人给予降职(降级)、撤职,解除劳动合同,直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发生事故或者发生事故致当事人认定为工伤的,根据公司对伤害事故性质的裁定(交通事故按交警部门出据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罚款、财产损失赔偿按公司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事故伤害致受害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根据公司对事故性质的裁定(交通事故以交警部门出据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除引发事故伤害的当事人不负责任的外,相关的责任当事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标准为从受害人评定伤残等级的当月起,以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单位以对应伤残等级应支付给受害人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及受害人住院期间的护理费、伙食补助费,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报销的医疗费,转诊转院发生的交通、食宿费等费用进行赔偿。

(一)当事人负完全责任,赔偿总额的70%-100%。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二)当事人负主要责任,赔偿总额的60%。

(三)当事人负次要责任,赔偿总额的30%。

第二十三条 按本规定第二十二条应由故事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费用,从受害当事人评定伤残等级的当月起,在引发伤害事故的当事人工资中逐月扣除,直至扣满赔偿金额为止。

(一)事故受害人与引发事故的当事人为同一人的,如当事人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赔偿费用尚未扣完,差额部分可从公司支付给受害当事人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中抵扣。

(二)伤害事故属他人引起,造成受害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按公司对事故责任裁定,赔偿标准按第二十二条执行。相关赔偿费用由引发伤害事故的当事人承担。引发伤害事故的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对尚未赔偿的差额,当事人应当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一次性赔付。

(三)伤害事故系受害人和他人共同引起,造成受害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按公司对事故责任裁定,赔偿标准按本规定第二十二条执行。相关赔偿费用由受害当事人和他人按各自承担责任的比例分摊。

对承担事故责任的当事人拒不赔偿的,公司保留以司法途径予以追偿的权力。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从颁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颁布前发生的伤害事故,且已对事故责任进行裁定,在本规定颁布后被评定伤残等级的,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修订与解释权归生产管理部。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上一篇:幼师辞职信怎样写下一篇:生命类高考材料作文: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