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精选11篇)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篇1

田桥中心小学 祝凤雪

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体现:导入简约有效、材料选取简单实用、教学语言简短有效、总结应用灵活有效。一句话:让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一、导入简约有效

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或者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做到简约有效;

二、材料选取简单实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仪器室,即使有,仪器室里的器材也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课没有相应或合适的材料,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

教科版三下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也十分重要。多媒体材料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善用各种材料,如几段视频,几张图片,可能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更有效。

三、教学语言简短有效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巧妙地运用简单有效的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但科学教学语言一般不要求像文学语言那样词句华美,文采飞扬,应该简洁明了。语言要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不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语言越朴实就越容易理解。回想刚开始从事科学教学时,我也曾把科学课上得语言滴水不漏,一步步讲解得完整细致,好象语文课一样生动优美。后来由于实践以及对科学课的理解,我发现教师的语言越生动,越容易形成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性。与其让学生成为生长迅速的攀援植物,不如让学生成为乔木,虽然生长缓慢了许多,但终究会成为一片独立的绿荫。科学教学的语言应简要流畅,精炼、准确。去除一切繁琐和修饰。这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本身的修养,同时要提高自己整体的科学素养。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篇2

一、课堂需要“慢”下来

纵观自己平时的教学, 很多时候为了快些完成教学任务, 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练习, 有时往往走进一个怪圈:学生做过的题目总是一错再错, 结果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痛苦。我们的课堂成了少数人的课堂, 而在这少数人中, 很多可能也仅仅是考试的机器而已。因此, 我们的科学课堂需要“慢”下来, 让更多的学生跟上脚步。

二、课堂如何“慢”下来

下面结合在实践阶段听课的教学片断及自己上课的感受, 谈谈我们的课堂如何“慢”而有效。

(1) 充分备学生, 合理取舍内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合理取舍内容, 避免因为赶任务而追求大容量高速度。

(2) 课堂中应有教学落实的确认环节。教学是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的, 教师如何知道任务得到落实呢?这就要一个确认落实的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问题提问反馈、学生自我确认等方法, 进行判断, 确定是否可以转移知识阵地。

(3) 重视实验, 亲历探究。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 而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成分就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促使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就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整个过程。在听省特级教师郭海萍老师的课时, 我有很多体会。如对于水的沸腾实验, 通常我认为这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 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观察, 有时就采用教师演示。但郭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再得出结论, 学生在实验中规范实验操作, 学会如何仔细观察、如何记录数据……实验延伸了课堂, 探究触摸了科学本质。

(4) 梳理知识结构, 形成“脑图”。在听九年级《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课中, 蒋老师将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图, 在讲述中用粉笔画在黑板上。此时, 传统教学媒介“黑板”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这样精心设计、充分利用黑板, 特别在复习课中, 教师如能将之形成“脑图”, 并书写在黑板上, 当然也可以请学生来总结归纳, 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有了整理调适内化的时间, 任务目标的落实也就顺理成章, 从而真正使课堂“慢”而有效。

构建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3

近年来,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反思。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教育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应当寻找一个平衡点,而这平衡点就是课堂教学简约化。“大道至简”!只有追求简约化的课堂教学,实施务实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才是“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在实践过程中对于简约化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刻。创建简约而有效的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扣紧“主线”

“牵一发而动全身”。细想起来,我们每堂数学课的知识教学任务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或者说是比较单一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三角形面积计算学习时的“转化”思路、旋转和平移的“运动特征”等均属于此,它是课堂教学的“魂”,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如笔者在认识分数教学中,始终将分数意义的核心本质“总数量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作为全课学习的知识“主线”。无论是从分1个苹果的旧知开始,还是到分8个苹果、12个苹果的跳跃,最后到24个孙悟空、56个孙悟空的挑战练习和12个方块的自创尝试,始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二、经济用“材”

数学课堂教学的散乱、繁杂,有些是因为教具、学具、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的大量、不恰当的使用,挤耗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有些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到火候,偏离重点和核心,做了不少无用功;但占多数的,恐怕还是对教学素材的取用显得不够经济和精炼。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扣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贯连,好中选优。在这方面笔者有三点体会:

第一,选材要“少”。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上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

第二,用材求“丰”。可以在一题多解(策略多样),一题多改(变化),一题多议(反思小结)等方面多做思考,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组材求“优”。力戒随意组拼素材形成杂乱无序,力求将材料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调控有“效”

数学课堂的简约化,必然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没有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把握就不可能形成简捷完美的教学预案;而再完美的教学预案,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调适、智慧的引领,课堂实施也只能会变得像一盘散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四、方法求“活”

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时,我们有没有尽量排除生活经验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及时进行数学化引领?当我们热衷于动手操作时,我们是否舍得砍去价值不高的操作环节,用想像,推理等数学的思考来替代?对人为规定的数学名词术语等,我们选择的是过多的演绎还是直接告诉?当然,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实际效果也会因人而异,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以生为本,尊重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已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例如,在学习“秒的认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秒的经验。教学时,我以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进入新年的倒计时引入,并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用秒计时的例子,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2、有效组织,活而不乱

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出发,观察、实验、讨论等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学生学习活动真正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学习“观察物体”这节课时,物体怎样摆放,学生怎样观察,按什么顺序观察等,教师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交待得清清楚楚,课堂秩序开然。

3、方式得当,注重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接受与发现有机结合,注重效率”的要求。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时,对于量角器的中心、刻度数以及1度角等概念的教学,教者以接受学习的形式告诉学生:对于为什么量角器上有两固刻度数这一知识点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动手操作测量角的大小不一的过程中去感受,去发现。正是由于接受与发现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课堂教学的效率才得以保证。

五、彰显“本色”

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简约,要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艺术地进行整合、提炼,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做减法的过程中,有些是坚决不能减掉的,相反,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确认和强化。比如,数学教学中应该贯彻落实的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所负载的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发展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的学科本质,等等,都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没有了这些,再简约的数学课堂也没有任何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笔者同样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很好地将猜想验证、比较概括、操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了渗透和应用,寓丰富与简单之中,印证着“简约而不简单”。如果说扣紧“主线”、经济用“材”、调控有“效”、方法求“活”较多指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那么,彰显“本色”则更多地指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本质,指向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动共生,缺一不可。

数学教学追寻的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数学课堂的一种矫正,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它更是教师专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模仿期(简单照搬)——高原期(局部突破)——成熟期(形成风格),因此,只有经历了反复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再实践提升的锤炼过程,才会有浴火重生之后的豁然开朗之感,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数学其实很有味,课堂本来很简约。

简约、扎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我们在践行儿童数学简约的路上,许多时候需要对所有变成习惯套路的模式提出寻根究底的质疑,对那些被日常化了的操作概念进行教育学意义上的追问,还数学教学应有的简单与真实,用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来承载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从素材入手打造简约科学课堂 篇4

简约的课堂,更要有高效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手段与之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科学课堂的简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挖掘有关教学内容的实物、模型、照片、图片、录像、纪录片、地图、地形图、航拍图等。让孩子在实验、观察中有“抓手”,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现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从素材人手,打造简约的科学课堂。

一、巧用素材为“新课导入”添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所以要创设有意思的、与本课教学任务有关的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为达到“课伊始,趣欲生”的效果,本课中应用麻雀的图片和消灭四害的运动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课件出示麻雀的图片

师:这是一只什么鸟。谁知道?它喜欢吃什么?

生1:它是麻雀,爱吃虫。

生2:它也爱吃稻谷。

师:对呀!麻雀它爱吃虫,也爱吃稻谷

2.出示课件隋境

师:因为麻雀会偷吃粮食,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一年之后,没有麻雀糟蹋粮食了,粮食反而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生1:知道,让学生说。

生2:不知道,看来稻谷、害虫、麻雀,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3.揭题

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上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我巧用麻雀图片、情境这样简单的素材,打造了简约的科学课堂。从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引课,更好地在学生头脑产生风暴后,思维发生冲突迷惘时,抛出问题揭示课题。让孩子尝试着去解释,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精选素材为“探究新知”当载体

观察素材是探究科学新知的重要载体,采用简单而又直观的图片也可以得出准确的科学概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本课食物网概念教学中我为每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一张彩色的田野生物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多条食物链,从而轻而易举地构建食物网的概念。

1.介绍田野里的各种生物

师:同学们很喜欢大自然,喜欢和大自然亲近,那么在田野里生活了哪些生物呢?(水草、虾和鱼、白鹭、水稻、田鼠、黄鼠狼、稻螟虫、小鸟、蝗虫、青蛙、蛇、老鹰、猫头鹰)

2.让学生自主寻找食物链

师:田野里有这么多的生物,你能找出几条食物链?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

师:为了能够快速找出、明显地看出各条食物链情况,老师还有几点要提醒同学们的。(出示温馨提示)

(1)一条食物链用一种颜色的彩色笔画。

(2)箭头指向捕食者,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了,画第二条食物链就不重复了。

(3)画出所有的食物链后,数数共画出了几条食物链。

(4)小组进行分工,确定谁记录,谁汇报,谁观察。

3.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一个小组画的食物链情况,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第×小组同学刚才讨论得最热烈,请这组的汇报员进行汇报。

请你来说说你们组共画出了几条生物链,它们分别是什么?请读出来。

小组成员还有补充的吗?其他小组对这小组同学观察记录情况有什么看法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画出了这么多条食物链。真是太棒了!

然后课件出示比较理想的连线情况。

4.建构食物网概念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哪些生物在很多条食物链中重复出现?它们都和谁有食物关系?

生:水稻。它被田鼠、稻螟虫、蝗虫、小鸟吃。

生:老鹰。它的食物有蛇、田鼠、白鹭、小鸟。

生:田鼠。它被蛇、猫头鹰、黄鼠狼吃

师:像这样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会吃很多种生物,甚至同一种动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生物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作食物网。

这里精选的素材,只是一张生物图,而让学生花了整整20分钟去研究,达到了简约高效的目的,从而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充分利用生物图,先自己观察思考,然后进行计划,接着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再全班交流。这样的探究层层递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一位都能独立思考,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对食物网的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

三、提炼素材为“体会关系”找依据

《食物链和实物网》这节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体会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只单单让学生说说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显得比较抽象,如果借助课件中的网络图,就会具体形象些。

1.师出示一张食物网让生观察。

2.师:在上面的食物链中,如果小鸟被大量扑杀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3.师:小鸟的捕杀会影响直接青蛙、蛇、老鹰、稻螟虫,又间接影响到水稻等其他生物。蛇被大量扑杀了会怎样呢?蝗虫没了,又会怎样呢?在这张食物网中谁可以减少?为什么?(一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多种生物的生存)

4.师: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请在大声、自信地说一遍。说得多好呀!掌声鼓励!

5.观察思考:依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觉得生物和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6.归纳: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多种生物。

?@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很多种生物。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素材选择得非常简单,教师准备得很轻松,很有效。充分利用图片,自主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文章中所用的几个词语巧用、精选、提炼,主要就是为了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课堂。当然,今天的观点还不够成熟,需要我往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完善。

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教学 篇5

在当代社会,人们把简约作为一种时尚而追求,如:书法绘画中有“简约艺术”,美化居室时谈“简约风格”,服饰设计追求“简约时尚”,甚至还有“简约人生”等等。由此我们不难捕捉到“简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更广的丰富,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简约”给人的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中又极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涵。

一、何为简约化数学教学

所谓简约化数学教学,就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概念导入、例题讲解、素材选择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使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深刻,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我们提出的简约化教学,并不是否定文本另起炉灶,恰恰相反,应该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教材进行提炼、提升,去除臃肿,剥离繁琐,以一条教学“主线”引领我们层层递进,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

在这里,“简约”既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又是一种育人理念。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应该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节奏明快;教学内容经济、高效、凝练;时间控制均匀、舒缓、恰到好处;设置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要言不烦;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其实,只要教师掌握“适度适量”的原则,教学中兼顾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教学的难度和量度进行有效控制,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就能使数学课堂充满鲜活和灵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指数函数》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形成概念―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布置作业,升华提高。

1.创设情境

如果用课本中人口增长率的例题导入概念,使问题变得复杂而繁琐,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兴趣。如果采用折纸游戏或生物学中的细胞繁殖的例子引出概念,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刚落笔,学生就能找出其变化规律,说出y与x的函数关系:y=2x

教师小结:函数和y=2x都是函数y=ax的具体形式。

板书:指数函数的定义……

追问: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指数函数?

y=4xy=x4y=-4xy=4x+1

2.合作探究

教师问:如何快速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学生答:描点作图。演示,练习……

教师小结:

(1)注意指数函数的图像只能位于x轴上方;

(2)函数图像均过定点(0,1);

(3)函数图像向下逐渐接近x轴,但不能和x轴相交;

(4)图像经过(1,a)点,可帮助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列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归纳为对a的讨论。

在对指数函数有一定了解后,有必要提示一下所学知识的应用问题,体现在细胞分裂、存贷款利率、人口增长率等方面的计算,放射性元素按指数规律衰变等科学常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当然,要达到数学课堂的简约化,必然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数学能力:即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谆谆善诱,驾驭课堂的能力。没有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把握就不可能形成简洁完美的教学预案。而再完美的教学预案,如果没有教师的调适和智慧的引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建构,课堂教学就会形同虚设,变得没有主题、没有灵魂而枯燥乏味。

数学教学课堂走向简约,要求教师学会做减法。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艺术地进行整合、提炼,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浓缩精华。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做减法的过程中,有些是坚决不能减掉的,那就是教学理念。我们应培养学生“乐学、会学、能用”,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善于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形成数学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我们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效益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就要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将一堂课上得像诗一样婉约,像音乐一样流畅,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功夫在课外……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篇6

自古到今,卧室的功能从未有太多的变化,它一直是睡眠、休息、存放衣物的主要场所,是居室中最个人化的空间。每一间精心布置的卧室就是一首动人优美的旋律,值得回味。

然而,卧室的设计并非一定由多姿多彩的色调和层出不穷的造型来营造气氛。大方简洁、清逸淡雅而又极富现代感的简约主义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了。

简约风格设计的卧室倡导建筑大师密斯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观点,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一张,让你觉得空洞无物,根本就没有设计。

“少即是多”强调的是不再把钱花在买昂贵的装饰材料和烦琐的造型堆砌上。可以说,真正影响卧室氛围的是家具、陈设和艺术装饰品,墙面、地面及天花只是为其提供一个表现的背景。摆放几件造型、色调都不复杂的家具,放上一两件喜爱的装饰品,一间自然简洁,富有时代气息的卧室就诞生了。

当然,要使简约的设计风格给卧室带来轻松、温馨的家居氛围,就一定要整体搭配。浅色木地板,米色地毯,通透的大窗户,素色的墙都是极好的搭配。也许单独看时,确实,太简单了,但安上一个简而不俗的床头灯,几个洁白无暇的瓷花瓶,点缀上些花草,一个简单的衣架,地上扔几本精美的杂志,那自然清新、舒适悠闲的空气就充斥了整个卧室,让人无比留恋。

设计大师peter maly设计的maly床,有“卧室中的卧室”之称。床头有可移动的托盘,床尾有内置电视架。用色较单纯,线条也简单,创造了个人物品空间,十分典型的简约风格。来源:

设计大师pascal mourguesh设计的“难忘今宵”床,简洁实用的设计,舒适温馨的造型,绝对合乎简约设计风格。绿色的罩饰可拆洗,使用者可根据喜好选择不同图案和色彩的织物床罩,活跃了卧室的视觉感受。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篇7

什么是简约课堂呢?特级教师华应龙这样评价简约教学:“这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多而少、由繁到简、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的教学问题, 这也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话题。”可见, 简约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 而是有效的课堂, 更是一种高境界的课堂。

那么, 如何构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呢?本文针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个课例, 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四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设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简约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否则难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少公开课似乎很“热闹”, 运用媒体很多, 但显得华而不实, 离简约课堂距离很远。我自己曾经也为追求所谓的完美课堂而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了, 但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随着岁月流逝, 经过对以前的课堂的反思, 才觉得还给学生一个简约实在的课堂是多么重要。

设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简约数学课的关键, 因为教学目标是纲, 所有课堂活动都围绕着它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内容,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也是上好一堂简约数学课必做的前期工作。

我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堂课时, 预设了以下目标:1.通过学习,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2.通过操作、比较、归纳等,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习惯。3.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 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这一目标的设定, 我有两个根据。一是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而本课任务是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打下基础;二是我班学生思维比较灵活, 善于口头表达, 该目标能带动大家一起探究数学问题。由于目标简明直接, 整节课比较紧凑, 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设好简要的教学流程

简约数学课堂的教学流程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要既简洁又有可操作性。

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来看, 简约数学课堂要求情境为传授知识服务。与其创设一个表面花俏而与新授知识无关的情境, 不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 因为是公开课, 学生积极性很高, 于是我采用比较法导入新课:出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五边形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进行分类, 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上。这样既回顾了以前认识的图形, 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内容。

从问题探究阶段来看, 简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从教学流程看, 这是一堂课里的“分析问题”阶段,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时获得感性的认识, 这样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的知识。我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堂课时, 导入新课后, 马上进入探究阶段———说出长方形的特征。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全面, 甚至说错了,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我并没有发表看法, 而是进入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学具,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 来印证刚才说的特征, 然后归纳出长方形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 我适时地进入第三个环节———通过猜测、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因为有了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 对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也就省力省时了。

从解决问题阶段来看, 简约的数学课堂要求联系学生实际能力, 富有层次感和连贯性。我在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堂课时, 在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 就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 通过说边长、计算边长等常规练习和拓展练习, 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形成能够运用的技能。

简约的数学课堂应该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互动交流, 寓知识学习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之中。

三、设计简洁的课堂提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 而且每个问题都要富有思考价值。简约课堂更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提问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例析

200)

我在导入新课时出示几种图形让学生分类, 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这个问题, 既能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 又能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明白长方形的特征后, 我出示了一个正方形的图形, 问:“这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学生开始猜测、争论, 我趁机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特征对正方形进行比对, 让他们明白正方形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同时也引出“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的概念。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 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置简便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必要的, 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何, 另一方面能够及时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新知识, 并形成相应的技能。课堂练习是简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使学生深刻地巩固知识, 熟练掌握技能, 发展数学思维, 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 设置了如下三步练习:第一, 求边长。已知一条边长, 让学生说正方形其他边的边长;已知长方形的一条长和宽, 说另外一条长和宽是多少。第二, 计算。如, 如果蚂蚁在这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沿爬一圈要走多少长的路。这个练习的设置, 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又无形中延伸到“周长”的概念, 为以后认识长方形的周长打下基础。第三, 拓展练习。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要求学生在这长方形的纸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应该怎样折?这一步对中下程度的学生来说也许有些难, 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 我认为在简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呈现规律性结论, 而更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删繁就简三秋树。”简约课堂是一棵树, 它呼唤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数学思维得以全面发展, 从而展示出数学的无穷魅力。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简约而有章法的课堂, 且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更是精于心而简于形的课堂。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等几个方面。本文针对一个课例, 从以上四个方面就简约课堂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例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

[2]关文信主编.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景中, 曹培生.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简约而不简单的高效课堂 篇8

一、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熟知学段目标;通读全册课文,明确单元目标;精读一篇课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细分到每课时。一般,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超过四个,一课时教学目标不超过两个。例如,四年级的《观潮》,根据《课标》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确定第一课时的目标:独立识字,练习用硬笔书写生字词和优美语句。根据《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确定第二课时的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及作用,积累并仿写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精选教学内容

这一点需要教师自身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外,还要花时间去精读课文,不能熟读成诵,起码要心中有文。每篇课文都有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研读课文就是要寻出这两种价值的核心部分。比如《草船借箭》,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识天文、知地理、晓人心,作为其阅读价值的核心就是这个吗?同样十万支箭,一个“造”,一个“借”,从中又能悟出什么呢?“要善于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核心就浮出了水面。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用,真正体现了《草船借箭》的阅读价值。课文的教学价值是指关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语文知识,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谁又能怎么样呢?”扣住这个句子追问学生:你从反问句式的表达中体会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式来表达呢?让学生联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伯父说的“没处说理去”和“中华不振啊”,深深体会到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虽愤怒却无奈的悲哀,正是这种现状促使周恩来思考,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找出课文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的核心部分,教学就会变得明晰、简约且有深度。

三、简化教学环节

教学是动态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灵动的,要灵动环节就不能多。一课时设计三到四个为宜,太多太复杂的环节既浪费时间又不便随时调整,有时还陷入颠三倒四的尴尬处境。教学环节的设计须与教学目标对应,一个目标尽可能用一到两个环节完成。

四、板书简明扼要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板书就是一堂课的眼睛。板书该书写些什么呢?教学的核心内容,最佳的板书应是学生看到板书就能回忆起这堂课学了什么。比如,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词句为主,教师就应精选课文中的词句板书,这样的板书既能帮学生理解课文,又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积累与应用。

五、简化多媒体课件

心理学研究证明,浓厚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提高,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的导通状态。运用电教手段可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极力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曾想,过于花哨的课件反而喧宾夺主,淡化了教学的实质。多媒体课件要巧用,只需突出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即可。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语文教学,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下雪的动画,把学生带入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看完动画后,问学生:“孩子们,下雪啦!雪花落在房顶上、大树上,多美的雪景啊!此时此刻,大家最想在雪地里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吧。”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声,电视屏幕渐显课题,学生急于想知道小画家们都有谁,它们都画了些什么,由此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欲望,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描写了小画家的快乐、喜悦,但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时,只能读出字音,不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美景,引导学生感受,让孩子观看动画中四位小画家在雪地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以及它们的爪子或蹄子的不同形状,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小鸡为什么画的是竹叶,小狗为什么画的是梅花,小鸭为什么画的是枫叶,小马为什么画的是月牙,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化解了难点。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求知欲也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几”字的书写,第2笔“横折弯钩”的笔顺不易掌握,容易和笔画“横斜钩”混淆,在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写“几”字的动画,一笔一笔地写出来,让学生认识笔顺,“横折弯钩”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画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更深刻了。

总之,课堂是老师人生的修炼道场,在这个道场中,我们能修的也应该做的只能是“仰望理想课堂的天空,脚踏实地地研究课堂的学问”。

简约之美,我的追求!

参考文献:

朱玉凤.简约而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初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2(1).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篇9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构建“活而有效”课堂的实践与体会 从春季开始,我市启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区教研室提出构建“活而有效”课堂,8月区教研室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的文件。我校在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和文件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在构建“活而有效”课堂上进行了探索、尝试。我校把教师对“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的学习、使用、效果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考核。教导处韩永军主任、李开景主任亲自带了两个班的地理课,一块投入到新课改中,探索地理课的“活而有效”课堂。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积极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学校围绕推广落实“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和“活而有效”课堂开展系列教研活动。通过例会和教研组会议进行理论学习,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师上研讨课,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我校每周三第二节课是地理集体备课时间,包组教干李开景主任和我们三位地理老师一起坐下来交流研讨,非常有实效。学校在常规教学和检查中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高效课堂是愉悦、快乐、活泼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努力挖掘课堂教学中“活”的因素。通过活动探究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例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节中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这样把本节课的重点都贯穿在了活动中,学生又乐学。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开展了“今天我来当导游”活动。在学习《海陆的变迁》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大胆畅想2亿年后的地球海陆分布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你想象中的世界地图。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效果很好。1

创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及参与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鼓励性评价,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信心。小班额教学是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我们学校班额大多在40人左右,这给我们实施活动教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平台。我们能更好的关注全体。各班班主任将班级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学习相对困难的学困生(同时考虑道德品质、学习习惯)进行均衡分组,每组6人,每班7、8个组。按照不同层次给小组成员编上号,1号为各组组长,不同组相同层次的同学学习成绩基本相当,这样组内互帮互助,差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受到优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同时对组长和组员进行培训,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地理同步学习与探究》)进行自学、预习,对活动进行有效参与,对学习效果进行适当评价。力求创建高效学习小组。优化课堂训练,精选达标练习题,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对《同步学习与探究》和《地理填充图册》有选择的用。当用则用,当练则练。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地理学科不留课外书面作业。课堂训练遵循课标要求,少一些常规训练,多一些问题解决,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出发,注意选择适量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真正让“问题解决”走进课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活而有效”课堂就是要让地理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教学中也注意了活的“度”和“效”。在课堂活跃的基础,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

今后,我们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总结,弥补不足。活学活用“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争取形成学校特色和个人特色。我们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抓住主干知识和重难点,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继续开展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上是对“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和“活而有效”课堂的实践与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3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篇10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能学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能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提问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是:学生不仅要与教师的体验一致,更要超越教师的体验,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性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我们从备课入手,由过去的主要“备教材”转向主要“备学生”;由主要“备教法”转向主要“备学法”;由“备结果”转向“备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由“备掌握知识的数量”转向“备科学素养的提高”。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维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例如教学《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磁铁的性质,我问:“现在有两根完全不同的圆柱形材料,一根是铁棒,一根磁铁,你不借用其他材料,能把他们区别开吗?”学生经过认真的实验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把他们悬挂起来,能指南北的是磁铁。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条件是不借用其他材料。同学们又经过反复实验,有的小组发现:“用其中一根接近另一根中间部分,若能吸引,则手持的是磁铁,另一根是铁棒。”我立即表扬了这个小组,鼓励他们自己继续思考。很快又有同学提出:“铁屑不能吸引铁屑,如果用其中的一根去吸本身被敲下的碎屑,能吸引的是磁铁,不能吸引的是铁棒。”接着又有同学抢者说:“把他们都分成两段,不能相吸的是铁棒。”等等。这个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思考等诸多因素相结合,贯穿与其中,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科学课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实践思维—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结论—经历实践运用、检验,再认真总结的过程,学生就在实践中有了第一性的切身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着教材来一番“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中所不能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经历了科学探

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科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提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讲授“神经系统”这一内容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开始做“打手”游戏之后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被打到的次数多,有的同学被打到的次数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同学们的反应有快有慢。)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是怎么一回事?是由哪些东西在起作用呢?(由此引出我们这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神经。)

2、在做完“酒精触碰身体”后提出: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的刺激信号是怎样传递给大脑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怎样传向各处的?(由此引出神经的传递路线。)

3、在做完“拍手跺脚”后提出:这么说来,我们身体的活动、感觉都是由大脑直接控制神经的?(由此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顺利完成“膝跳反应”的实验。)

三、课堂提问要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提问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例如:在研究吹泡泡的实验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为什么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这样的问题是无法回答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效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提法:“我们吹出来的泡泡只有一种颜色吗?”再如,在学生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后提出:“为什么孩子身上有与父母身上相同的特点,又有与父母身上不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秘密呢?” 引导学生探究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又保护了学生那颗乐于探究的心。

四、课堂提问后要适时等待,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一问一答”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可往往更多的是“一问即答”,让我们不由质疑: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这样的答有思想吗?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学生的回答让人惊叹、折服。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学生素质好,可再好的素质没有时间考虑其回答会有深度吗?我在讲解“肺和呼吸”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当有位学生举手时,我若无其“视”,是我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吗?肯定不是,我是在等待。

渐渐地,小手举得多了,小手如林了。这不正是我们耐心等待的结果吗?乍看这一过程,风平浪静;细品吧,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在这无声的等待之中悄悄绽放。

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让科学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五、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篇11

一、经济用材,紧扣主线

课堂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堂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厚实又简约,有“骨”也有“肉”。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散乱、繁杂,对教学素材的取用不够经济和精练,教学辅助工具使用不恰当,挤占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对于数学很难有深刻而简约的体验。笔者认为课堂应成为大手笔的“写意画”,使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1.精心备课,经济用材

(1)选材要“精而丰”。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能以一当十;所选题材可以一题多改,富于变化,这样的教学素材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组材求“巧而优”。选好素材后,力戒随意组拼,造成杂乱无序,力求将材料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在练习部分,我创设了同学们逛“快乐广场”的情境,首先把快乐广场分为四个地方:入口、生活馆、智慧屋、圣诞宫。然后将练习内容放入四个地方,层层深入。这种组合式、结构化的材料巧妙编排,使得教学简洁明快,整体感强。

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删繁就简,这样就省出了更多的时间,给师生对话和动态生成减少了无关因素的干扰,凸显了教学的主题。

2.教学组织,紧扣主线

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组织、师生的互动、各类媒体的配合使用都要紧扣教学的主线。

比如名师许卫兵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就是紧紧将分数意义的核心本质“总数量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作为全课学习的知识“主线”。导入环节设计从分1个苹果的旧知开始,然后过渡到分8个苹果、12个苹果的,最后通过孙悟空大变身(24个孙悟空的、56个孙悟空的、96个孙悟空的)的挑战练习,始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教学流畅、轻快,效果很好。

二、语言表述,简洁清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够言简意赅,简要流畅,那么就会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透明感,学生也会心旷神怡。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引入环节,一位老师通过课件,先播放了一个“千手观音”的造型,唤起了学生对春节晚会这个节目的回忆,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节目美轮美奂,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你觉得节目中这些造型有什么特点?教师的问题导向明确,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这样的语言带来的效果是课堂经济、简约、有效。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坦诚的评价,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充分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追求简约化课堂的过程中更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走向高度简洁、清新。

三、巧用媒体,化解难点

我们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需要经济、实惠一些,更多地考虑如何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应该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依靠其他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高效地化解难点。比如教学《角的度量》时,由于量角器较小,且认识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易掌握。我运用多媒体将放大的量角器展现在大屏幕上,再对量角器的构造进行介绍,随着画面的不断闪烁,展示了量角器的构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生动、形象地再现教学过程,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对量角的度数就会很清楚,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让我们不断努力,回归数学的本真,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散发出“简约而清新”的魅力!

上一篇: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下一篇:签约仪式流程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