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精选12篇)
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 二0一五年十一月 “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我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具体措施
1、学校成了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学生家长及代表负责帮助协调组织开展活动。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开设“百家讲坛”、“好妈妈课堂”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为学生和家长讲授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布置校、橱窗、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首先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花城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取得成效
学校围绕“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大力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相应活动。
2015年4月17日,国奥小学多功能报告厅里座无虚席,静听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理事,青少年成长顾问,沈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心理专家,沈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辽沈晚报十大心理专家——张连丽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家长怎么说,孩子才能听》的讲座。讲座围绕家庭教育的现状有针性的对家长进行指导。教育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让孩子得到家长的认同;学会倾听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还要学会鼓励与表扬,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活动中各位家长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互动环节家长们也都各抒己见,诉说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在一一得到解答之后,家长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各位家长在赞叹张老师的精彩讲座同时更折服于授课内容对于妈妈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在座的各位妈妈意犹未尽,这让我们感受到家长们对家庭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学校将继续办好“好妈妈课堂”的动力支撑。
4月末,国奥小学又把家长请进校园,观看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奥小学语文素养大赛”。5月初,又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搏击苍穹,勇者争霸”暨“海陆空”精英对抗赛。
5月29日,家长和学生在校园为共庆六一共同参加了“礼行天下、韵展四方”主题活动。三年三班的戴昂同学在参加完活动后这样写道:节目早上8点正式开始,每个班级的节目都非常精彩,我记忆最深刻的节目是低年级的同学表演的动物园的节目,《骄傲的孔雀》,同学们演的惟妙惟肖,好看极了。还有三年二班演的《跪羊图》的歌曲,家长和孩子一起上台表演的,唱到歌曲高潮的时候我眼睛湿湿的,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节目真是太棒了!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表演的礼仪站姿、坐姿,看的我也是目不暇接,原来在不同场合 的坐姿,站姿都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让我大开眼界。节目表演到一半,由于天气的原因,忽然下起了雨,只能中断节目,我们意犹未尽的回到了教学楼,等待雨停了,继续我们的节目,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过得很快,老天爷还是很给力,过了中午天气终于有点放晴了,我们又有序的来到操场上继续我们的节目。我们班级的节目是最后一个,压轴大戏,我很期待,同学们都整装待发,准备着…….终于到我们班级的表演时间了,同学们来到舞台上,找好各自的位置准备音乐的响起,我们班的小主持人开始了一段铿锵有力的开场白,然后开始我们的演出,背诵《论语》、《弟子规》,女孩子们跳起了一段《礼仪之邦》的舞蹈,男孩子大声背诵着,女孩子们欢快的跳着,在我们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节目演出。从这次节目中,我体会到了做人一定要谦虚,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在社会上要举止文明,做个知书达理的好学生!
一、加强网络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要求。
培养高素质建设者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网络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 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 在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就包括对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 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斯项政治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 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要求试点院校改进和加强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是保证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要想把现代远程教育打造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就必须确保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长期健康、良性的发展。这要求既要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学习与支持服务;又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好学生关心的网络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 确保网络教育不出大的问题, 尤其是不能出现严重的政策性、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以保证网络教育的大局稳定。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网络教育的学生大多为在职学习, 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网络教育学生既要求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要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 但相当数量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 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 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 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求学期间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因此, 必须对网络教育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在于建立一个集主导教育与自我学习于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和影响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规范求学行为, 交流学习经验, 提高思想素质, 顺利完成学业, 达到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都有大的提高的目的。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模式
1.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受网络教育快捷、开放和互动特点的影响, 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 务求实效, 切忌假大虚空, 形式主义。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曾作过一些有益尝试, 先后开展了致新生党员的一封公开信, 05级新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组织校外学生代表“金秋入学, 感受母校”参观学习活动;组织“庆七一”摄影比赛, 网上公布获奖作品;开展“书记信箱一对一”交流活动,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活动较有创意, 效果比较突出。
2.建立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
网络的发展和运用,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发展和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网络教育存在的师生交往、情感交流和营造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距离问题,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而尝试建立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 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网上党团支部, 作为党团网上活动的一个平台, 完全是虚拟的党团组织, 不接纳党员的组织关系, 不发展新党员, 只开展党员活动。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 仍然隶属于所在地、所在单位的基层党组织。网上党团支部依托学校网站开展活动, 以视频会议、网络党课、党员社区、网上讨论等形式发挥网络党支部的作用, 配合党组织搞好学生党员教育, 引导同学端正学习态度, 规范求学行为, 交流学习经验, 提高思想素质, 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 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3.依托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 主要依托网络进行, 建设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极具亲和力、渗透力的大学生“网上家园”, 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要加大对网站的管理力度, 努力达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用有成效的目的。依托学校网站或主题网站, 可以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绘画、书法等比赛, 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活动专栏等, 力争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加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全新的任务, 而且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应由学校主管领导、院系领导、管理中心和部分学习中心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 工作计划周详, 分工协作, 务求实效。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要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表先的一项重要指标, 要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 推广好的作法, 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 给与重奖, 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 根据活动表现, 学院可以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另一方面, 也要加大处罚力度。在学院网站出现非法行为、或者以网络教育学生名义发生恶性事故、或者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的, 均不得参与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评比。
3.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作和交流机制。
要经常与其他兄弟院校网络学院保持沟通与交流, 相互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 共同营造中国网络教育好的发展环境, 培育好的发展市场, 共同提高网络教育学生的培养水平。
如今,我们所说的教育,并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学校教育早已深入人心,但除了学校教育,农村家长心中就没有了任何教育的概念。在他们大多数心中,自己每学期交几百元钱到学校,剩下的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了。很少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判断是非的能力、生活观念、兴趣爱好等教育,更别说创新教育、性教育等对他们来说较前位的理念。
据调查分析发现:仅我校而言,学生家长大部分外出打工,孩子随外祖父母、祖父母生活的占70%左右,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的占20%左右,而父母均在家的只占10%左右。就成绩分析发现:父母均在家的合格率达98%以上,优生率为70%以上;而父母不在家的合格率为72%,优生率仅为48%。
有一班写作文《一次精彩的演讲活动》。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演讲,于是花样百出,甚至,有的学生把学校组织收看“十六大”的情况当成演讲来写。
针对这些现状,我校搞起了有自己特色的的农村小学“三结合”网络式教育。“三”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全方位、良好的学习氛围。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尽最大努力办好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造就学生的主战场,是学生成功的摇篮。作为农村学校,并不能因为条件的限制而落后,不谋求进步。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注重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普九”的落实,孩子们上学已基本得到了保证,但是学校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而且是育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农村小学除了争取各种力量和办法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如:配备电脑等先进的教学仪器,开设英语入门教育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还要下大力看气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农村中高段教育打好坚实的育人基础。
注重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来都要步入社会,而农村学生的80%都要回到农村。学校教育就必须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为此,学校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他认为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还包括在一个社会中,尽可能多地与劳动和社交相互作用。
二、注重家庭教育宣传与实践
曾国藩对家教极为重视,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他的儿孙,经过他的教诲引导,亦大多琢玉成器。儿子纪泽,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1881年在与俄国的交涉中收回了新疆的大部分领土;另一个儿子纪鸿,淡于功名,精研数学,有代著作数种。家风所及,孙辈和曾孙辈也颇多学者名士,学有所成。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相当大。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家长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素质,而学校又不可能有条件创办家长学校(家长不可能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1.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
请各班较有代表性的家长到学校,与教师坐在一起,谈谈自己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和经验,或是谈谈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相互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相互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勾通,又可以取到宣传作用。
一次,一位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以前,他对孩子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过分苛刻,致使女儿性格非常内向,很怕他,不喜欢与人交谈。以前他从不在意。直到后来,他发现女儿对别人说的话反应很慢甚至没有反应。他非常着急,经过与其它家长的讨论协商,他意识到自己的女儿需要鼓励和勾通,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启发。一学期后,他发现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活泼多了。
2.活动宣传:
每当各种节日到来的时候,学校将组织一些家长喜闻乐见的节目(如:歌舞、小品、相声、游园活动等),请上一些村社的领导和部分学生家长前来观看和评论。既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做到了相互交流。
三、注重社会的宣传和联系
1.建立学校作为社区教育功能。农村小学逢周六、周日便无所事事,学校利用一天时间将学生家长在外的学生聚集到学校,开放图书室和活动场地,或由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搞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演利用专门时间看望、慰问普安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定期到乡镇街上搞义务扫街活动。
3.开拓视野,了解国家大事。经常请校外辅导员讲授社会知识:开办法制讲座;收看“十六大”盛况等。
总之,农村小学“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在我国当今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否再挨打!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9亿多人在农村!所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给孩子们一片学习的蓝天,让孩子们处处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学校方面
1、学校班子和全体教师进行“千师访万家”活动,家访率达100%,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和二次回访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溺、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家长会议,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
我校主动联系校外队伍对学生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每学年邀请雅溪镇派出所的同志为学生举行一次交通、法制等知识讲座;
2、区青少年宫、区团委等来雅里校区开展活动,欢庆六一;
3、六一节丽水市医院大篷车进校园,为学生进行青春期防性侵教育;
摘要:从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147号令发布,规定计算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到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日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已然上升为法律要求。作为网络运营者如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信息系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的相关要求,成为广大网络运营者急需了解掌握的内容,本文从定级备案、整改建设和等级测评三个层面,结合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进行解读说明。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第二十一条提出“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第三十一条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至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要求,网络运营者必须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防范措施,履行相应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本文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三个方面,结合网络安全法相关内容阐述作为网络运营者需要履行的安全保护义务及工作要求。
1.定级备案
系统定级作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定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以下简称“定级指南”)分析业务信息和系统服务遭到破坏后,所侵害的客体,以及对相应客体的侵害程度,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级别,并及时到当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另外,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从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一条可以看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通过查看定级指南,可能严重危害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至少在三级及以上,所以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安全保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作为网络运营者一定要仔细分析信息系统业务信息和系统服务遭到破坏后,所侵害的客体,以及对相应客体的侵害程度,准确定级。网络运营者在初步确定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对定级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审,避免出现所定级别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批系统定级结果。
2.建设整改
在确定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后,网络运营者在开展建设整改工作时,首先应当确保已完全履行了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全部安全保护义务。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一条是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虽说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许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都要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但光有安全技术还不行,要让安全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要有适当的管理程序,否则,安全技术只能趋于僵化和失败。所以强调网络运营者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且至少包含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两个层面。管理制度是网络运营者制定的有关管理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行为规范和管理责任等方面的规则。操作规程是网络运维者制定的相关人员在进行日常操作时应当遵守的程序和步骤。除此以外还需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运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条是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的要求,强调网络运营者须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方面比较常见的技术措施有防病毒软件和防毒墙,防病毒软件主要防范服务器操作系统层面的恶意病毒,防毒墙一般以硬件形式部署网络边界处,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恶意代码在网络层进行检测阻拦,将恶意代码或病毒程序阻挡在网络边界外。网络攻击防范技术措施,较为常见的有防火墙设备,用于实现网络或安全域边界的隔离保护;另外除普通防火墙外,还有web应用防火墙,用于实现对来自应用层的攻击行为进行防范保护。网络侵入防范技术常见的有入侵检测(IDS)、入侵防御(IPS)等设备,IDS设备主要用于对入侵行为的检测报警不具备阻拦功能,IPS可对入侵行为进行阻拦,但对业务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单位,一般都选用IDS,因为IPS有可能会发生误报对业务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作为网络运营者应结合此项要求,至少配备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技术措施。
第三条是安全监测和审计方面的要求,强调网络运营者必须具备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这块比较常见的措施有网络审计系统、主机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和运维审计系统分别对信息系统各个层面进行监测记录,另外近几年逐渐出现大数据日志分析平台,主要将信息系统中各个层面的日志信息进行统一汇总分析。对于日志留存方面,还提出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即相关的网络日志存储周期要大于六个月。作为网络运营者至少应当具备监测并记录网络运行状态和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另外还要具备相关日志的备份措施,保障相关日志存储周期大于六个月。
第四条是数据保护方面的要求,网络运营者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实施保护,重要数据须具备备份措施和数据加密措施。重要数据的备份要支持在发生安全事件后数据的有效恢复,另外对于重要数据的加密要从数据传输和存储两个方面去考虑实施。
第五条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除网络安全法规定范围内的其他义务,如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内的网络安全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的相关要求等。
除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内容外,网络运营者还应当按照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要求,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至少应当覆盖能够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事件。另外,网络运营者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制度的有效执行。第二十五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除履行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义务外,还应当履行网络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须履行的安全保护义务。第三十四条 除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
(一)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对该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二)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四)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一是网络运营者需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安全管理负责人,来负责制定本单位网络安全保护策略,并落实执行各项网络安全工作;另外对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背景审查,以确定其从事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可靠性。二是网络运营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从而更好的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三是网络运营者须提供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容灾备份措施,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备份系统能够替代主系统正常运行。四是网络运营者须针对系统内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工作,以提高应急人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五是除以上规定义务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如行业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技术要求等。
一般信息系统网络运营者在满足网络安全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五条要求的基础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运营者在满足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基础上分别按照各自所定的安全保护级别,参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0)等标准,再进一步开展建设整改工作。3.等级测评
信息系统在完成建设整改上线运行后,为保障信息系统长期的安全稳定运行,网络运营者必须要不断的对信息系统开展检测、整改工作。网络安全法第三十八条中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并将检测评估情况和改进措施报送相关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另外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第十四条中同样也提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由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等级均在三级及以上,所以网络运营者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每年均委托具备公安部门认可的测评机构,开展等级测评工作,并将测评结果和整改措施报送给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
4.结语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校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具体要求 1.学校教育
在学校思想工作委员会统筹下,按本学期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1)积极努力,加强联系,创造条件,成立由社区、家长、学校共同参加的“三结合教育工作委员会。”
(2)在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家长座谈会效果的基础上,办好“家长学校”。
(3)逐步有计划地聘请不同类型的校外辅导员。2.家庭教育
(1)每学期,班级要召开家长座谈会,介绍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听取家长意见,有针对性地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家长意见在班主任手册各年级组织会议记录中要认真记载,已备查考。
(3)班主任每学期对学生至少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
(4)家长定期参加家长学校。3.社会教育
一、网络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1. 有利因素
(1) 网络的普及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 学校里网络技术发达, 无线上网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信息资料、网络交流聊天等方式随时随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
(2) 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学习。在网络环境中, 双向互动是最基本的信息传播模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通过留言回复等, 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激发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潜在主动性。
(3) 网络表现方式丰富多样, 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为基本内容, 制作微视频, 通过微博传播, 将抽象变为具体, 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种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生动逼真, 更易于被大学生接受, 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认同。
2. 不利因素
(1) 多种文化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当前网络环境中, 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差异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近年来, 国外影片、动漫等文化形式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 对于欧美风、韩流等外来的风格和形式有一定的偏爱。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这些文化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多元选择。这给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冲击和干扰。
(2) 网络信息开放性与共享性有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贫富差距的存在、贪污腐败现象披露等信息集中在网络上, 大学生经常看到社会发展中的挫折和失误, 不免影响他们的理想信念。在面对现实社会时, 大学生很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现实连接起来。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网络建设有机结合
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应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深入人心。
1. 重视高校网络的硬件条件
网络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各高校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高校领导都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 保证学校有硬件过硬的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 无线网络覆盖区, 使校园网络进入到办公室、图书馆、宿舍等, 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2. 利用网络特点, 完善校园网络的软件建设
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工作方法与手段。面对网络上各种复杂信息, 要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 加大网络正面宣传力度, 传播正面信息, 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信息辨别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是要注重教育软件的开发, 既有教育性又有趣味性, 便于大学生接受,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主流文化。
三是要培养政治觉悟高, 有一定网络技术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较高的网络文化素养, 较为熟练地运用网络, 只有这样, 才能及时获取重要信息, 与学生平等交流, 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 用科学的网络舆论引领
用科学的校园网络舆论引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校园网络。首先, 要建设技术性较强的监管队伍, 注重教师队伍的舆论高度, 注重学生骨干分子在基层的舆论引导, 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其次, 根据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积极主动地给出正面回答, 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避免在大学生中出现造谣、传谣等现象;最后, 要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论坛、聊天室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沟通, 把主流价值观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
4. 发挥网络文化教育功能
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如礼仪、规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网络文化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高校要积极主动跟上时代潮流, 运用网络优势, 利用各种形式, 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网上对话和讨论, 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渗透式”教育, 发挥网络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 发挥网络传承功能
发挥网络的传承功能,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网络无国界, 高校的网络建设既要容纳国内外多种思想, 又要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网络教育基础。
总之, 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既要尊重和满足大学生个性需要, 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 让他们学会在多元文化氛围中扬长避短。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网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网络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要不断在大学生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扬其利、弃其弊, 将两者有机结合,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
参考文献
[1]汪馨兰, 戴钢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络文化建设[J].求实, 2013 (05) .
[2]周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J].职业时空, 2010 (06) .
[3]刘瑞娟.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
[4]黄鑫.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时代教育, 2013 (01) .
一、网络的传播张力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生活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社会文化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逐渐落后于时代,加之受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和宽广的舞台,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正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它在传播知识信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生。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充斥网上,对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庸俗的社会文化泛滥,畸形心态在网络上肆意张扬,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关系到我们的社会能否健康有序、稳定持续地发展。
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月23日的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由以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要善于利用新事物、新方法来规范引导人们的思想,这也是建设两个文明、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之一。所以,以网络来传播思想,作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以思想政治教育来规范网络行为、倡导网络道德显得至关重要。
二、网络形势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维因素
1.主体因素
一方面,许多高校因师资力量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高度重视甚至疲于应付了事。一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素质培养,而不重视思想素质的提高,加之对网络规律不熟悉,许多教育工作者仍靠一支笔、一张嘴来进行单方面说教,未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代沟需要沟通和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不完善,部分学校受经济利益驱动,重科研、重效益,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上影响了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形势在发展,教育工作越来越强烈地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但许多高校的学科建设总是局限于一些传统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力度,教师和学生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参与这项工作,这在理工科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运行模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育者也应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束缚,主动接纳新观念,采用新技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运行。
2.客体因素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但这一对象具有独特之处。他们不单单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具有了一定文化水平但社会阅历少的“准成年人”。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着好奇,又反感传统的说教,叛逆心理较为强烈。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易感情用事,走上歧途。一部分同学对网上的东西良莠不分或者反面曲解,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还有的同学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是社会通过舆论和教育渠道把规范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实践这些规范形成道德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这两个过程入手,积极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工具因素
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互联网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但工具不是万能的,在工具的选择上我们要慎重。应用新式工具——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意正确引导、规范处理,工作要有新思路,做事要有新方法。
4.社会因素
随着“英雄主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和“集体意识”的瓦解,功利主义不断滋生。有的学校只顾经济利益,却不顾育人之本。一些网络犯罪现象不断滋生,影响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占领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下大力气去抓,这不但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社会网络化、教育网络化的趋势要求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施教者,是创新工作的主体,在工作中更要注重创新。除了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素质,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勇于接受新思想,领会新事物,利用新技术,培育新观念、新素质,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指点迷津、解除烦恼,抵制各种有害信息的干扰,在互联网上赢得学生的信任,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培养、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学校作为这一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思想上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加队伍建设的多层次投资,多途径提高教育者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科研小组,以科研为龙头,制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
2.加强法律道德建设,并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目
当前我国已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但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制度依然有待完善,有关网络的立法急需提上议程。高教工作者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以法律为规范,以高尚的道德为指引,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我们呼唤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以法律为强制性导向工具,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为推进点,加快促进道德教育。
学校还要利用各种规章制度,把法律内化成能直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的工具,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观念教育,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及时更新校园网页面内容,随时随地宣传我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主流思想。学校负责监管信息发布,有效管理上网人员,并做好服务工作。还可以开发一些有趣的网上教学软件,吸引学生使用,使其在娱乐、学习之中受到教育。
3.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素质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要开展建设网络道德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一个全校性的网络维护机制。利用网络的广泛性、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和优势,就大学生所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采取理论讲授、专家评点、信息发布、视频点播、在线讨论、新闻图片等方式展现先进思想的魅力,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事,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多关注现实生活,逐步消除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学校还可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比如召开运动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减少学生沉迷网络的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阵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作为学习的新式工具,作为打造数字化大学的有力载体,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工具。它的交互性与开放性更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集中力量,整合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网站。如在校园网上开办一些趣味性、知识性的栏目,并根据浏览点击率及时改进或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办网站制作活动,开展网络大赛等。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网站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方式。师生互动不但要进课堂,还要进网络。教师应当利用网络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以健康引导。通过设立谈心室、心理咨询室等,由专业教师在线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还要注意引导的艺术性,在尊重学生意见、隐私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形成良性互动。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面,要让学生起到监督和配合作用,在法律道德和社会伦理允许的范围内提出建设性意见。利用网络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统一,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总之在网络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平台带来了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一机遇开展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必将会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高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思想教育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几个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0(6):29-31.
[2]周四洋.准确把握物质利益原则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J].学习导报,2000(5):32.
[3]杜辉,陈小健.邓小平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思想及其启示[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84-87.
[4]邓晓琳.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28-29.
[5]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53-354.
近年来,安山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乡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员先进性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安山远程站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组织机构
村远程教育工作由党支部统一领导,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曾朝坤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素质为重点创建和谐文明村寨为主题,狠抓远程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活动。
(一)是认真抓好课件开发和片源资料库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我村始终把抓好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和源资建设作为重点。建立站点光碟借阅制度。并做到了光碟分类摆放,登记清楚,借阅手续明白。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群众借阅和交换光碟。在片源的来源购臵上,采取下载刻录一部分,上级争取一部分,购买一部分,致使全村各组源资均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标准,充分满足群众对农业实用技术的需要,基本实现了光碟类别齐备,种类较多,满足农民群众多形式学习的需求。
(二)扎实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基本由“建”、“管”转为“学”、“用”。为了推动远程教育学习的深入开展,我村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等。采取忙时少学、闲时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农业适用技术的学习培训,以支部带学、党员干部领学、积极分子促学、农民群众跟学的形式,真正达到“双促进、两不误”。
(三)加强“村校结合”,认真组织实施“村校共建互动计划”。一是形成每月“村校协调”例会制度。改以前“村管村、校顾校”,村校各自为正的局面,确保村校相互沟通,互相促进,及时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平台的作用,努力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积极为农村党员及群众开展培训。对学习培训开展进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反馈,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努力增强其针对性。要求会上支书要对本季度的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村校协调例会制度执行情况、村校共建项目示范基地、组织学习情况等进行汇报。学校会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下载相应的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携手共推远程教育向纵深方面发展。二是建立接收站点每周向社会开放一天制度。因接收站建在学校,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在村校协调下,各项目学校都将根据教学节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及季节性,每周向社会开放一天,开放的具体时间提前一周通知村两委,村通过远程教育信息发布栏告之群众,由村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组织群众到学校观看,并供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查阅信息,借阅光碟。
(四)加强学用结合,创办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基地。要提高农民群众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学用结合,以项目为依托,见实效才是最终落脚点。近年来我村远程教育工作采取以播放点为阵地,建立了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基地,精心经营,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并积极请技术部门现场培训。近年来,我村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种植,积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信用贷款等方式,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种植,在特色农业种植上推行“示范+农户”、“协会+农户”形式,做大做强特优农业产业。
2003年,该乡实施坡改梯项目,支部书记曾朝坤结合远教学习和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担保贷款的帮助下,曾朝坤承包120亩荒山种植颐红水蜜桃,三年后挂果就实现创收8万元。周围群众纷纷效仿,已有20多家农户开垦荒山3000余亩种植水蜜桃,去年水蜜桃挂果面积500亩,总产量达180万斤,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同时,安山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狠抓烤烟生产各项工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激发广大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2010年政府发放贴息贷款40余万元,落实烤烟种植面积800亩,种烟农户52户,产烟150余担,创产值130万元。安山村坪地营组返乡农民工杨兴元获得烤烟丰收后高兴地说:今年我在家承包土地种植烤烟30亩,仅此一项就纯挣8万元,一点也不比打工差,烤烟真是我们挣钱的“黄金叶”。在他的带动下,有20名返乡农民工种植烤烟,承包土地近250亩,人均可创收3万元。据统计,该乡水蜜桃纯收入30万元以上的果农有1户,10万元左右的果农有5户;烤烟收入10万元以上的3户,5万元以上的20户,3万元以上的30余户。圪岭坳吴兴平的茶叶基地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不但为本村群众带来经济上的收入,还解决了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致使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1、设备的日常管理
每周及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发现问题,能排除的及时排除,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维修。同时,作好日常的工作记录,以备日后检查,加强了维护工作。
2、“远教”资源的接收管理
在资源的接收方面,做到了及时开机接收,定期整理。对接受的节目进行筛选,找出对本村群众有用的节目信息,定期播放给党员群众看,每月至少两次。
三、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工作
村两委加强宣传舆论,宣传街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设臵了规范、醒目的固定性标语、标志和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了街道环境综合整治专栏,对工作做得好的商铺和个人给予表扬并大力宣传,对存在脏、乱、差现象进行曝光。村两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利用远程培训,让干部、群众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观深入百姓心、为群众理解。
四、我村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需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反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保证,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1、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大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2.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法的基础。法的社会作用,除维护阶级统治外,便是执行社会公共职能,如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生产力发展等。但法因自身特点,又具有稳定与滞后的局限性,总是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法制建设基础性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成为热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基于法的局限性与社会发展,为适应需要,法制宣传教育既不能求“稳当”,采用老方法,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应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求实效。
一、正视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年的努力,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应当承认,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法制传统缺失与普法时间不算长等原因,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出现。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处于转型期,人财物大流动,管理措施却未跟上,法制宣传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死角”或“盲点”,如青少年与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亟待加强和改讲。四是某些地方法制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五是齐抓共管、协调有力、运转顺畅、效果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明显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经过20年的实践,法制宣传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部门规划、社会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运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又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更为广阔舞台。最为重要的是,各部门和领导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列入年度考评内容),谋划思考;涉及重大决策,可聘请法律顾问参与,依法行政,让法制宣传教育向广、深度推进。即深化对领导干部、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及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而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则应以高度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投身到法制宣传教育中。
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改革精神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工作内涵:通过创新,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横到委、办、局,纵达社区、村、组,上下联动,相互协调,消除“死角”或“盲区”;通过创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 普法志愿者 队伍;通过创新,推动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走向深化;通过创新,为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与启动“五五”普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2/23、整合资源,扎实开展。在总结20年普法经验的同时,应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求真务实,提升素质,为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前提条件。由此,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可充分利用职能优势,以案说法,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司法行政部门,可安排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法制宣传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等,可结合实际,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又可借助中华文化对社会活动的渗透,寓法制宣传于生活里面,寓法制教育于文娱之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率和吸引力,唤起人们对法律的依归感;又可根据新闻媒体 电视、电台和报纸等 传播快捷、形象直观、成本偏低的特点,让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动态和经验,及时反映出来。此外,还可设法吸纳社会资金,弥补经费投入不足,确保法制宣传教育顺利开展、乃至引向深入。
4、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应在完善评估机制、总结20年来法制宣传教育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坚持典型引路,从抓基层、打基础、树典型入手,做好典型的培育工作。并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典型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拉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平衡、可持续地发展。
5、调研论证,争取立法。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制宣传教育,就“五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尤其是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与运作程序,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最新的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促进法制宣传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抓住法制宣传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行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的职能,及时解决遇到困难和问题,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跨跃增添后劲。
一是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以學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党建工作中开展好“三培养”工作,即:把优秀教职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职员工培养成学校业务骨干、把党员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学校中层班子,以党建工作激励带动全体,进一步推进师德教风建设,提高学校现代管理水平,以教真育爱为主线,建立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对学生的家访和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培育教风、学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优良校风。
二是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落实县教育局领导干部和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规定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学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局机关股室干部职工听课、评课不少于24节;中小学校园长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进一步推动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深入沟通联系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是与开学工作相结合。深入基层,全面了解掌握新学期学校开学工作情况,于2月20日至24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分片分学校挂点,负责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收假、上课、学生到校情况、收费情况、安全工作和“减负提质”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要求挂点人员住校与班级、师生开展4次以上的结对联系和帮扶活动。
四是与挂点联校相结合。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县教育局实行领导蹲点联校、股室挂钩联校、干部结对联校、建卡经常联校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科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各股室干部职工每年深入基层调研分别不少于2个月、1个月,住村和住校不少于20天,联系帮扶农户、教职员工或学生等,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加强检查工作的落实,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开展,带动基层学校形成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良好风气。
(元谋县教育局 阮潇潇)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德育工作,结合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 就是要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就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 对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那么, 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呢?首先, 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德育概念的内涵。德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这些内容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 但又相互联系, 互相渗透, 互为条件, 互相制约, 构成了德育工作的统一体。德育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实现德育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本文围绕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进行了探讨。
1 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背景
(1) 德育工作环境的新变化。
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教育市场的对外开放和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日益扩大, 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们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来说其挑战主要表现在: 随着我国教育开放的日益扩大, 更多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的教育领域, 这些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激荡, 深刻影响我们的大学生, 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二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将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将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同时促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环境、对象到手段、方法都发生重大变化;三是随着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必将使学校内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尤其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竞争的加剧等都将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
(2) 德育工作内容的新变化。
德育工作内容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党的教育政策密切联系。在党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育人目标发生变化的同时, 德育工作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前, 学校德育要以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为主要内容, 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但是德育工作的内容也还应有时代性, 才能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我们认为, 在当前创新德育的内容, 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培养, 随着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独立自主、个性解放会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以西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模型的独立人格;二是现代意义上的共生 (共在) 型的独立人格, 这种共生型的人格必备的内涵是:我们生活中正在出现并扩大着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以及正在形成的共同规则、共同伦理;当代人类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化、全球化、一体化;当今世界和社会存在多极主体、不同利益主体, 在这种多极格局下, 每个个体都要承认“自我”, 和“他者”共在一个生态圈中。其次, 要关注网络德育, 目前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 并且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对此, 学校德育要增加相应的内容, 加强人们的道德和规范, 并借助法律等外界强制性措施, 减少或消除网络中的隐患。
(3) 德育工作对象的新变化。
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的急剧变革, 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过去相比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是在价值标准上, 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从重政治转向重实际, 从单一标准转向多重标准;二是在思维方式上, 从唯书思维转向唯实思维, 从大众思维转向个性化思维;三是在道德观念上, 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从利他型转向利己型; 四是在教育心理上, 从接受型转向选择型, 从听从型转向参与型。
(4) 德育工作手段的新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德育工作手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比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得到普及, 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因此, 加强网络建设, 提高德育手段现代化水平, 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2 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举措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我们所理解的德育创新是指在德育的观念、制度、内容、方式等方面, 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为此, 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结合必须突出重点, 具体有以下举措:
(1) 在德育工作观念上, 突出新思维实现新突破。
一是由“小德育观”向“大德育观”的转变。有些人认为, 德育工作只是“两课”理论教师、政工干部、党团组织的事, 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系,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要做好当前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大德育观”的工作模式,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 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以求取得德育的综合效果;二是由单纯的灌输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转变;三是由模式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四是由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要充分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建立新型教育覆盖机制, 形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 在德育教育对象上, 突出针对性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把大学生放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分析, 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关注他们的个人需求, 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点, 充分认识和把握他们的思想情绪, 对症下药;二是要研究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注重事关德育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研究教育方法, 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 在德育教育内容上, 突出主旋律教育实现新突破。
高校德育教育内容要突出主旋律,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对大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思想、新思维的教育。因此, 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德育内容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 在德育教育方法上, 突出有效性实现新突破。
个性化的教育时代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注重教育对象主体意识作用的发挥, 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创新教育方法, 使广大学生对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认同——赞赏——践行——追求”的自觉过程。为此, 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做到: 一是要协调好大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二是学校德育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三是要把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结合起来。
(5) 在德育教育载体上, 突出科学性实现新突破。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 校园网络的逐步建立, 高校德育教育载体也要加以创新, 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现代化, 开辟新型教育空间, 使学生充分实现思想碰撞, 提高认知水平和辨析能力。
(6) 在德育教育渠道上, 突出互动性实现新突破。
德育过程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 不同的互动形式构成不同的教育渠道。德育教育渠道的创新在于单一型与交互型相结合, 集体型与个体型相结合, 封闭型与开放型相结合, 形成多层面的教育格局,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渠道受到教育。要改变过去以单一型为主的“你听我说”式的教育, 积极拓展交互型的教育渠道, 经常与大学生开展思想交流和问题讨论, 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要改变过去以集体型教育为主的德育模式, 加强对学生个体性的教育, 使德育工作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要改变过去以要求学生“不做什么”为主的封闭型教育, 增强在多样的环境中要求学生“要做什么”的开放型教育, 使德育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3 结语
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阵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实施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培养创新人才, 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未来大学生的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 既要有创造能力, 还必须具有事业心;既要有竞争开拓能力、交际适应能力, 又必须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德育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核心, 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胡爱珍.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灵魂[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7, (10) .
[2]马复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 2006.
[3]赵一君.德育工作创新与建设世界一流民族大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4]郑润凡, 周月朋.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4) .
【“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三结合的教育网络07-25
2006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09-18
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10-16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06-18
三结合工作帮扶申请书11-19
学校三结合活动方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