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共11篇)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1

根据组织要求,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集到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并明确指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近期重点学习了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和作风问题的决定》、《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重点剖析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根源,做到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透,危害后果明,整改措施实。着力解决我校突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优秀党风带校风正学风,为创建省合格学校提供坚强保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在县委、教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指导组指导下,我校党员干部,领导班子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围绕“四风“问题,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梳理了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学校“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存在的问题

1、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部分教研活动存在形式主义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疲于应付;

2、教学常规管理不深入,管理方式较单一,管理方法简单,关注教育教学实效不够;

3、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强;

4、管理上重形式、轻效果;工作督促检查不力,抓落实不够。

(二)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领导深入课堂不够;

2、领导班子发现问题少,问题出现后班子成员较为被动;

3、对教师关心不够,班子成员有讲资格、摆架子的作风,导致政令不畅通,执行力有待加强;

4、部分工作存在相互推诿,在安排部署等方面出现不统一;

5、有的教师课堂有接听电话现象,体罚学生现象存在;

6、值班时间不按时到岗。

(三)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领导和教师缺乏苦干实干精神,工作拈轻怕重;

2、不思进取,创新精神不足,不积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应付了事;

3、改革创新思想不够,做事墨守成规,常规工作思考不够,追求卓越的思想不足;

4、责任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患得患失,追求安逸和轻松,个别领导担当精神不够,得过且过;

5、个别教师大局意思不够,工作讲条件,求回报,追求个人名利。

(四)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办公和生活浪费比较严重,只讲方便和需要,不讲节约;

2、学校财产损坏严重,用电用水浪费。在形式主义方面:

会议多、文件多、迎来送往多,工作举而不实,重点不突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部署没有检查,有号召没有落实,抓而不紧,紧而不细,抓而不实;有的调查研究做样子,走过场,浅尝辄止。

在官僚主义方面:

有的领导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对群众利益不维护,对热点问题不作为,对师生疾苦不关心;各自为政,被动应付,效率低下;有的惯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作指示,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有的好好人主义,不担当,不负责。

在享乐主义方面:

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信念动摇,意志消沉,拈轻怕重,妥于现状,不愿意吃苦出力,不愿意动心动脑。

在奢靡之风方面:

铺张浪费、挥霍无度,节庆泛滥,生活奢华。

二、反对“四风”应采取的措施

学校反对享乐主义,就是要在领导层面提振精气神,崇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培养“高尚师德、高雅情趣”,倡导“勇挑重担、开拓进取”,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特别是学校领导要带头严格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在师生面前做出榜样和表率。在“三公”经费上实事求是,不超标,不攀比,在生活上不跟风不过度“流行”,自觉拒绝家长请吃和馈赠钱物。

学校反对官僚主义,就是要在领导层面牢固树立争当“学习型、专家型、服务型、创新型”干部的观念,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要密切联系教职工和学生,熟悉师生员工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善与学生家长沟通,掌握家长乃至社会反映的各类情况,能及时应对、解决具体问题。要积极推行对学生的“校长接待日”,拉近校长与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困惑,引导青少年学生对“官”、“师”形象的正确认识,传递正能量。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2

本刊讯日前, 中国联通乐山分公司党委、行政、工会领导班子成员率队分赴各区县展开调研, 宣讲公司当前形势和应对严峻竞争态势所采取的措施,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同时了解一线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是乐山联通党委年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司党委作了精心准备, 由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调研提纲、发放征求意见函, 采取上下联动的形式, 深入区县, 召开员工恳谈会、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跟随员工工作、从实践中查找问题等多种形式, 与员工角色互换、交心谈心, 从而了解员工心声、收集阻碍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宣传上级党委行政的声音、慰问一线员工、鼓舞员工士气。为做好此项工作, 公司党委还采取发放问卷调研和开辟网上论坛等多种方式广开言路, 以确保调研信息的全面准确。乐山联通将认真整理调研结果, 作好归纳分析, 落实解决, 从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3

当前,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同时在中国社会叠加,引起了中国社会在其现代化进程中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等诸多层面的不适应,导致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与冲突。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路强调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性与严密性,但后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路却要求冲破严密封闭的学校德育框架,强调个体的价值自由及个体幸福。当前学校德育的“两化叠加”问题,其实质是不同价值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深层价值冲突,该问题是目前我国德育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一、中国现代化与后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梳理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始于1840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更迭交替。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看世界的大门,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技”关注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促使国人认识到只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依然摆脱不了被动挨打的命运,还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从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都是中国力图实现制度现代化的努力,但都没有取得完全成功。短暂的反思之后,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旗帜,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历程拉开帷幕。这种文化价值体系的现代化历程,把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器物层面,中国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层面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在制度层面,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制度相继推出;在文化领域,各种“改造”运动则是试图进行思想文化改革的现代化尝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种以“后”冠名的思潮纷纷涌现,中国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两化叠加”现象开始突显。实际上,后现代性是现代性启蒙之后的第二次启蒙,其实质乃是倡导一种打破常规的全新的思维风格、文化价值和思维习惯,质疑单一固定的思维框架或终极性解释,不拘泥于形式,崇尚不确定性,强调个体的价值自由与幸福体验。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得以确认,与之相伴随的是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两化叠加”现象进一步突显。

二、“两化叠加”问题在学校德育中的表征

(一)价值约束与价值自由之间的冲突

“两化叠加”导致的最主要的价值冲突是约束与自由的冲突,或者说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冲突。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路追求价值规则的严密性与制度规范的明确性,这是德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经典的现代德育学理论特别强调建构稳定的道德规约系统,从而为个体行为指出尽量明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体系。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及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辐射。学校德育所处的大的价值环境开始趋于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二)科学理性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冲突

“两化叠加”导致的第二种价值冲突是科学理性的冰冷与价值情感的温暖之间的冲突。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维方式属于布鲁纳所谓的例证性思维,或者叫命题思维。这是一种逻辑学、数学和物理等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给认识世界提供一种理论化的、形式化的解释,一种普遍抽象的例证”[1]。但与此同时兴起的后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维方式则属于叙事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需要德育的想象力,需要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关怀以及对特定时空的洞察力,竭力将一般的人类状况置于特殊的价值情感体验之中。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推动旨在建构价值体验的学校德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整体高效与个体幸福之间的冲突

“两化叠加”导致的第三种价值冲突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德育领域内的实效逻辑与个体幸福最大化的逻辑之间的冲突。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路追求德育管理的科学高效,强调外在行为的“不失范”,对置身其中的师生个体实际的幸福体验却关注不足。在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模式中,社会问题不断突显,道德冷漠、意义缺失等问题进一步拷问学校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本质追求和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强调德育管理的整体高效,还是强调每一个鲜活生命个体的幸福追求?后现代主义的广泛传播实际上是源于人们对生存危机的反思、对价值迷茫的反思。在马丁·布伯看来:“教育的目的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2]布伯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人们去充实人生精神、建立统一品格、建立人与人之间生机盎然的相遇关系。

三、学校德育应对“两化叠加”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路强调系统的、相对稳定封闭的价值规范操作体系,但同时并存且日趋彰显其生命力的后现代化的学校德育思路则要求打破这种体系,关怀道德规范框架之内鲜活的生命与价值自由。“两化叠加”背后存在的价值冲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从如下四个层面来应对“两化叠加”所导致的价值冲突问题。

第一,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强调德育思维方式的整体转型:由约束型德育模式逐步向解放型德育模式转变。对德育现代化的过度迷信,往往使“规训型”思维方式下的学校德育呈现出封闭性、约束性、外在性、强制性等特征,强调封闭的、自上而下的价值塑造,强调道德律令及道德规范,强调对德育对象的外在管控与规训,强调所谓的德育高效。这种德育模式必然面临代表后现代价值文化特征的解放型、自由型的德育模式的挑战。解放型德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内在的价值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学校德育由外在规训向内在主体创造的深刻转变,强调道德律令及道德规范为德性培养服务,强调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对象的自我德性提升和人生幸福。

第二,在德育过程中强调由价值灌输向内在价值生成转型。“两化叠加”状态下的学校德育过程,需要着力解放并尊重德育对象的价值主体性,使学校德育过程真正成为德育对象自身的意义建构过程。该过程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强调师生之间及其与德育环境之间充分的价值互动与意义生成。因此,需要把学校德育过程改造成一种学校“道德生活”的过程。这并非是强加的外在“教育”过程,而是在教育系统内部由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趋向德育意义生成的共同“生活”过程,是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价值主体展示其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在德育内容层面强调由显性德目的教育向关注缄默意义及生活体验的德目教育转型。道德的培育属于实践智慧,常常需要借助直觉、体验、感悟等方式来提升道德境界。在学校德育的内容选择层面,能够明确表达的德目和规范往往只是对德性的字面表述,远远没有达到超越性、精神性的道德境界。当前学校德育改革应该注重在德育内容层面超越狭隘的行为道德规范,使学生对德目所蕴含的道德意蕴及精神境界的价值充分体悟与体验,两部分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道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

第四,在德育方式层面强调由“授-受”方式向“平等建构”方式转型。当前许多学校所谓的德育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赋予了德育内容“不可更改”的属性,导致学校整体的德育环境及教育者以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德育。然而,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发展,许多德育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教育者的德性水平也不断受到各种新的挑战与考验。事实证明,教育对象的德性水平并不一定低于教育者。这就要求学校德育的过程必须是一种师生进行价值协商、共同建构价值结构新秩序的学校价值生活过程。

参考文献:

[1]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M].户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35.

[2]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60.

【李西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4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29日出席反腐倡廉专项治理工作汇报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全面总结近年来开展反腐倡廉专项治理工作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把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引向深入,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在认真听取与会同志的发言后,贺国强指出,近几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全面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在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开展专项治理、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十七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工作报告都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进行部署,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把“严厉整治一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五个一批”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明确提出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2011年进一步提出从4个方面下功夫解决好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2年要求重点抓好3项专项治理,特别是在-1-

今年4月召开的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上,鲜明提出要着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10个方面腐败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有力遏制了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的势头,推动解决了一批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贺国强指出,今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指导和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继续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公务用车问题3项专项治理,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方面,集中整治了一批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从2009年以来全国共排查工程建设项目42.51万个,发现问题26.19万个;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5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4万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200余人。与此同时,制定完善了一批法规制度,推进了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在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方面,通过全面进行清理和着力规范管理,从去年以来全国共撤销各种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项目2549个,节约财政资金12.2亿元,建立健全了一批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在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方面,通过严格清理纠正、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查处、推进改革试点,从去年以来共清理和处置全

国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一般公务用车新编制数比车辆实有数减少4.4万余辆,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实有车辆减少35%。

贺国强指出,回顾近年来开展专项治理、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工作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体会。一是关注社情民意,确定工作任务。坚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抓住那些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而且具备一定条件、通过一段时间集中治理可以达到阶段性目标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针对不同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抓住关键,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施治,努力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突出问题的解决。三是认真督查整改,严格执行纪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处理意见,狠抓整改落实,同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四是强化成果应用,健全长效机制。注重总结经验,坚持公开透明,着力完善制度,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工作指导,注重统筹协调,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五个着力解决的问题 篇5

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重大事项不报告,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

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

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

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6

穿针引线作用,以招商引资的方式,通过利益和市场的牵引,让种植、养殖大户或农业生产和周边分散的农户建立一种互助合作关系,从而带动农民致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化解农民种养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例如,乌江镇九九年以来就由镇农副产品营销公司和扬州三和酱菜厂合作,大面积生产乳黄瓜,由农副产品营销公司向农民保护价收购,为农户取得了可靠的经济收入。乌江镇帅旗农庄在抓好自身生产的同时,向周边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养殖肉鸭20多万只,种植林、果、苗木、花卉300多亩,并和农民签订合同,保证收购和销售。金盛田公司在乌江镇大力发展意杨种植,带动全镇农民利用家前屋后、拾边地及责任田种植意杨3000多亩。

三、多项措施齐头并进,以统筹促繁荣三农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多项措施齐头并进,以统筹的方法加以解决。富裕农民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如何减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是能否按时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也是乡镇党委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乌江镇地处苏皖交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针对本地实际,镇党委近年采取了四项措施,在富裕农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问题。镇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考核指标下达到各村支部,每年按照20%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输出农业剩余劳动力40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2%,这些输出劳动力每年可创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户均近5000元。二是通过发展农庄经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全镇现有农庄32家,农庄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成了在自己家门口打工的农业工人,据统计,全镇农庄每年用工250多万个,可为周边农民创收800多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吸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业企业工人。乌江镇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富裕农民的重要手段。几年来,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引进了乌江消防、东佳船业、丰利兴化工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先后吸纳本镇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目前尚有一大批较大生产规模企业已经正在准备来镇工业园区投资建厂,通过对外招商,引进企业来镇落户,近年内可望彻底解决全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党的十六大关于农村工作的部署中,明确要求,要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这充分显示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同时也指明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乌江镇结合地处沿边的特点,积极实施边贸小城镇战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用于集镇建设,同时结合户籍改革和居民点缩并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进入集镇发展第三产业优惠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乌江的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由原来的不足千人发展到6000多人。目前,镇党委、政府正按照要让全镇80%的人口住到集镇上来的要求,对乌江的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同时进一步加大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集镇人口的生活质量。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7

一、目前现状

以四川省泸县石桥镇为例。石桥作为一个乡镇, 与众多乡镇一样, 文化产业基础薄弱, 缺乏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手机视频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文化产业, 也没有其它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影视、图书等传统文化产业, 辖区内有一定基础、有较好挖掘发展潜力的, 就只有道林沟旅游文化和农村文化演艺团体两个项目。

道林沟是泸州市市级风景区。景区人文、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有22个自然景点, 5个人文景点。景区自然资源以较好的植被为基础, 山高水阔, 优美明净, 湖畔绿树成荫, 湖外青山相连, 绿树掩映, 湖光山色浑然一体。

农村演艺团体。石桥镇现有红豆、长虹等注册农村文艺演出团体9个, 涵盖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等多种艺术门类, 目前从业人员有160多人, 平均每个演出团体每年演出200场以上, 观众达36万多人次, 年演出总收入超过500万元。农村演艺团体长年活跃在乡村集镇和周边省市县, 节目深受广大基层群众欢迎, 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其起步、发展和壮大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从目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来看,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2011年10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也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至此之后,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取得迅速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一大批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增长, 一些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过或接近5%,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这些西部农村地区, 文化产业发展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广大干部群众仍局限于单纯地发展经济, 忽视并割裂了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 致使文化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很多地方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市场开发、生态环境、自身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以我镇道林沟景区为例。道林沟景区虽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条件都很不错, 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时至今日, 景区电力、通讯、道路交通、餐饮接待等基础设施仍未能完全配套, 地质部门探勘确认的温泉资源也没能得到开发, 整个景区资源几乎全部停留在待开发的自然状态, 2003年至今, 每年接待游客仅2万人次左右。从农村演艺团体来看,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 但无论是规模、效益、管理, 还是自身人员构成、人员素质、设备条件、节目质量、市场运作等, 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础仍然很差。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缺失。特别突出的是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问题。以农村演艺团体为例, 近年来, 国家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些扶持民营院团发展的文件。2005年, 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和2008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九部门下发的《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 促进演出市场发展繁荣的若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营院团的繁荣发展。但这些政策和文件均侧重于原则性的要求, 宏观指导意见多, 具体扶持措施少, 尤其在扶持资金和引导政策上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刚性条款, 特别是缺乏专项资金支持, 导致很多工作实际上无法开展, 文件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农村文艺演出团体很难涉足政府的公益演出, 也缺乏舆论支持和宣传资源。国家对国有文艺团体投入了大量资金,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农村文艺团队的投入仍几乎为零。

三、措施建议

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和发达地区完全一致的道路, 必须从农村目前的实际出发, 抓住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一关键, 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意识决定形态, 思想认识从来都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各地实际情况, 只有解决了领导层和干部思想层面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引导广大职工和群众, 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才能干群齐心进而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

二是解决政策层面的问题。要壮大文化产业, 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 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 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解决规划层面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应着力解决规划方面的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必须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求从政府层面高度重视、积极推动, 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保持比较理性的心态, 综合考虑一些因素。比如, 社会需求如何、当地消费能力如何、经济发展如何、人们的消费习惯如何、具体确定哪些项目、项目是否有特色、项目如何定位、项目是不是有市场、投资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市场回报等等。

第二, 要建设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企业相互学习, 提升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 增强市场效应, 促进产品流通;有利于扩大文化产品的规模生产, 降低成本支付,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 要突出特色文化区域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着力打破当前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散的发展格局, 要辩证审视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 突出特色, 做强优势, 赢得竞争。

第四, 要立足优势抓文化主导产业。要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电影电视、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领域优势行业率先发展, 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构建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水平, 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8

生育权利与教学秩序本不是对立关系,但在教师资源整体短缺、女教师比例远高于男教师的背景下,二者的关系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变得对立起来。“女教师扎堆生二孩”的现实让校长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忧虑,尤其是在一些民办学校,由于短期内缺乏可供调配的教学力量,一旦出现突发性师资短缺,对学校的正常运行将是不小的冲击。这也就无怪乎某些学校会做出一些侵害女教师生育权利的行为。

要解决以上问题,政府部门要承担起主要职责。从短期来看,可以考虑在学区内、多校间实行教师临时调配政策,对一些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实行政策倾斜,同时适当考虑将辖区内的民办学校列入政府调配范围,一视同仁地帮助学校度过难关。各地政府还可鼓励、引导辖区内的学校与师范院校加强合作,让师范院校派出优秀学生到学校顶岗实习,以缓解学校的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政府部门应该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加强教师招聘力度,尤其应该出台优惠政策,让更多男性愿意从事教师工作,逐渐平衡男女教师的比例。

面对可能出现的师资短缺问题,学校要积极主动做出应对。学校可以对本校符合“二孩”政策的育龄女教师进行摸底,对短期内(以一个学年为期)有生育二孩计划的女教师登记造册,再根据女教师的生育意愿、年龄、家庭、身体状况等综合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育建议和教学安排。通过诚恳、积极的服务态度,学校与女教师之间完全可以达成合情、合理、合法的共识,以科学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暂时困境。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作为一项国策确立下来,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作为享有生育权利的个体,育龄女教师在享受国家生育政策的同时,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育计划,尤其是如果自身条件(包括家庭、年龄、身体条件等)充分且允许,应以平和的态度,配合学校的工作安排,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总之,要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师资短缺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等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办法。个体与集体之间相互尊重、积极沟通,政府部门科学谋划、整体解决,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女教师的生育权利与学校教学秩序之间的矛盾必定能够妥善解决。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9

——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毛武金

信访,社会万花筒中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掌握社会脉搏的跳动,它象“温度计”,能准确体现某种社会动向发展程度;它又象“多棱镜”,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当前,我市正处改革发展的快速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群众信访的多发期。尽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而信访总量仍趋上升态势。目前,我市正在建设“平安衢州”,做好信访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衢州”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畅通渠道善待信访群众

群众信访是社会矛盾的客观反映,是群众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在表现。依法、有序、活跃的群众信访活动,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的标志,是党群关系正常的表现。“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信访群众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因超越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他们只得求助于各级政府。群众信访无小事。从表象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些琐碎、繁杂的小事,而对信访人来说,是大事、难事。这些事,事事连着家事、国事;事事系着人心、民心。办好群众的信访事,就能为党和政府赢得一片民心,为社会增添一份安宁。我们不能将正常的、依法有序的信访视为不稳定因素,更不能消极地对待群众信访活动。惟有切实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妥善地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畅通信访渠道,善待信访群众,才能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明智之举。

首先,要构筑大格局,落实责任制,合理分流信访量。要构筑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信访大格局,营造人人关心、支持信访工作的大环境。要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健全以各级党政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为主体的纵到底、横到边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落到实处。尤其要加强基层基础信访工作,加强信访系统上下之间,机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方受理,多方联动,确保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就地、妥善得到处理,以适应当前信访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

其次,要建立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快车道。为适应新形势下群众信访快节奏的要求,要运用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建立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快车道。让群众既可以运用传统的写信、走访形式向党和政府反映问题,又可以通过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网上信访等现代通信方式,快捷地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从我市探索网上信访的情况看,《衢州信访》网站自2002年11月开通一年多来,点击访问量已达7.8万多人次,受到信访群众的欢迎。

再次,要加强信访信息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各级信访部门要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反馈党的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信访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第四,要积极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减少“三访”。当前“越级访”、“重复访”、“群体访”增多,信访工作面临很大的压力,群众为此也付出了较高的信访成本。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既要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又要减少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特别是减少去京赴省来市越级上访。一要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实现信访工作重心下移。下访领导应以县处级以下干部为主,市以上领导下访对于推动、促进信访工作的开展,推动、促进疑难信访问题的解决,推动、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信访实践看,许多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解决也在基层,许多信访问题的解决是上级机关无法取代,也不应该越俎代庖的。县处级以下干部要结合工作分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经常性的下访约访活动,主动上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市以上领导可结合信访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下访、约访,开展信访调研,主要解决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二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信访工作关口前移。要层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排查分析本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就地调处化解在矛盾纠纷的初发阶段。三要完善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和考核制度,变压力为动力,实现信访工作长效管理。要将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分解量化,纳入党政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激发各级领导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的积极性。

二、规范行为 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首先,要规范信访办理行为,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一要规范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受理、查办、结案、回告、归档工作。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对群众署名的来信,责任单位要认真处理,并将办理情况回告信访人。要防止和纠正将群众来信一转了之、不督不办,不问结果的现象。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要按首问负责制的要求,接待人员能当面解答和处理的,当场予以解答处理;不能当面解答处理的,要落实承办单位和承办人限期解决。对申诉类和求决类信访问题的处理情况应根据信访人的要求及时出具《信访处理意见书》;对群众持《信访处理意见书》逐级上访的,受理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复查处理,并答复信访人。二要依法分流和妥善解决涉法信访问题。对涉法信访案件,信访部门要加强与人大、公、检、法司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引导群众按法定程序解决,公检法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所在地人大和政法部门要加强协调和督办,建立公检法司与信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涉法信访问题。三要继续开展评选文明接待室活动。要在信访工作量大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创建文明接待室活动,进一步规范文明接待用语、接待程序,提高接待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规范群众的信访行为,切实改变当前信访活动中仍然存在的无序性。一要加大对新修订的《浙江省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信访,进一步规范和维护群众上访秩序。二要区分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对群众按《信访条例》要求的正常上访,各级都应满腔热情地接待,实事求是地处理。对群众未按《信访条例》要求的非正常上访,要教育疏导在先,限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信访条例》要求有序上访。三要对极少数别有用心、以上访为幌子借机闹事、不听劝告和警告的违规违法人员依法处置,以儆效尤。消除一些信访人中存在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错觉。真正做到对群众有理有序的信访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理无序的先变无序为有序后认真加以解决,无理无序的依法处理。只有依法维护信访秩序,才能保护绝大多数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 尽力降低群众信访成本。

低成本信访是信访群众的首选,着力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是降低信访成本的关键所在。只有把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就地、及时、妥善解决,才能提高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度,才能减少越级信访、减少重复信访、减少集体上访。

一是讲求时效,做到“二及时”。及时办理。要按照“马上就办、一步到位”的要求,对群众的初信初访凡有权直接作出处理决定的党政机关或单位,应及时处理,及早解决。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宁可干部少休息,也不能让信访群众多跑路,更不能让信访群众跑冤枉路。及时沟通。承办单位不仅要及时向交办单位报结,更要及时与信访人沟通,以利巩固信访办理成果,就地稳定信访人,减少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可将办理时限、办事程序、办理结果、承办人员,及时与信访人沟通,确保信访人对信访件办理情况知情权。同时,也可将听证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引入信访办理工作中。

二是注重实效,做到“三到位”。督查到位。对交办的重要信访件和重大疑难信访件,交办单位要实行跟踪督办,一抓到底,直至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到位。对超越职责范围的疑难问题和涉及多部门的疑难问题,要指定一个责任部门牵头协调,其它部门配合,限时解决。对因顶拖不办、弄虚作假造成延期报结和越级信访等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到位。对该解决也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尽快处理落实到位,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信访处理要一步到位,宁可一次性处理略微从宽,切不可采用挤牙膏式的吊胃口。思想疏导工作到位。对要求合理但解决条件暂不具备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就地稳定的思想疏导工作,并积极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争取问题早解决;对要求过高无法解决的问题,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访人疏导工作,又要明确态度,把话讲死,不要留有余地,以促使信访人息信止访。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10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莱山质监分局紧密联系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学习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张江汀书记的讲话,并以市委提出的重点解放四个方面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五个方面问题,扎实有效地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一是着力解决全员观念淡化问题。有效克服感情淡薄,漠视群众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态度生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切实解决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工作、讲利益不讲法理、讲实惠不讲道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

二是着力解决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效防止缺乏大局观念,遇事首先考虑部门和小团体利益;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要权利不要责任,只要管理不要服务,只要利益不要义务的问题。

三是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有效克服只追究形式,忽视实际效果的不良倾响;认真解决不深入调查研究、下基层走马观花、主观武断、作风飘浮、效率低下的问题;切实解决工作缺乏责任心和紧迫感、精神萎靡不振、拈轻怕重、畏难发愁的问题。

四是着力解决廉洁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效克服党性观念薄弱,放松道德修养,个人主义膨胀和追求享乐腐化的问题;切实解决心浮气躁、攀比待遇、争夺利益,廉洁从政标准不高、自我约束不严的问题。

着力解决学校突出问题 篇11

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取得成就

目前, 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取得重要的成就, 并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进行了集中展示。在本届车展上, 除国外汽车巨头纷纷隆重推出各种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外, 奇瑞、比亚迪、海马、吉利、长城等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几乎都发布了各自的新能源车型。

打新能源牌是上汽集团本届车展的参展重点, 共展出了混合动力轿车荣威750 1.8T、上海牌纯电动轿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三款代表不同技术方向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另外, 上汽还展出了三款新能源商用车, 分别为纯电动城市公交客车、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和依维柯宝迪电动车, 后者目前已投入实际使用。

比亚迪汽车公司在本届车展上展出了F3DM和F6DM两款双模电动车。DM双模电动车是比亚迪实现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的过渡车型, 其中F3DM是全球首款量产的双模电动车, 在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均具有里程碑意义。

长城汽车公司展出了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车型———欧拉电动车。作为未来的量产车型, 欧拉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 永磁同步直流电机, 百公里耗电10k W/h, 续驶里程160km, 最高车速130km/h, 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研究方向。

此外, 具有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系统并联结构的海马并联式纯电动轿车Mpe, 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长安概念车E30, 吉利高性能电动车等, 均在车展上获得好评。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 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本届上海车展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水平, 在政府大力扶持、企业高度重视以及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的情况下, 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面临的瓶颈

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 中央政府将通过安排专门的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 力争在3年时间内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达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5%的目标, 并且对新能源车实施补贴政策, 这将极大地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但是, 新能源汽车真正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向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

1. 新政补贴难及个人消费者

最近两部委公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 在13个试点城市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主要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试点。通知还明确指出, 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即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根据节油率和技术不同, 可以获得4000元至25万元不等的补贴;10m以上的城市公交客车可获得5~60万元的补贴。

因此, 此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助并不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给予直接补贴, 上述《通知》没有明确像减免购置税这样的政策来鼓励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因而这项补贴并没有使个人消费者得到实惠, 从而制约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2. 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被普遍看好, 可当下的市场形势却不能尽如人意, 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仍然太高, 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以比亚迪汽车为例, 其F3DM双模电动车与F3普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km计算, 电动车每年可节省油费约5000元, 10年可节省费用5万元, 对目前没有补贴的个人消费者而言, 显然还缺乏吸引力。对于个人用户而言, 目前购买电动车的时机并不成熟, 主要是使用成本上节约的费用并不明显。而对于公共服务用户, 如每年行驶里程达10万km以上的用户, 节约的费用则相对明显得多。

此外, 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 担心维修的便利性, 燃料添加不方便等, 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3. 相关配套设施缺失

目前,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阻碍在于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如充电站等) 严重不完善, 从而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力度。纯电动汽车以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需要电源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如果政府财力不能给予足够的补贴, 或者无法建成完善的充电设施, 那么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 配套服务设施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会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但也面临一些继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促使新能源汽车早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 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从能源发展角度出发, 新能源战略应该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新能源的规划应从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着手, 汽车领域的新能源技术推广也涵盖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

首先, 在资金投入方面,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研发所需的资金投入非常大, 新能源汽车的量产对传统生产设备的更新需要也相当大, 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技术理念, 其市场培育期相对于传统技术新车型更长, 因此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力度也就更大。

其次, 从产业发展大计出发, 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 规范行业标准, 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以实际行动引导消费等等, 都需要政府尽快给予解答。

最后,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如在美国, 购买清洁燃料汽车可以享受美国联邦税务局税收优惠2000美元, 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如果政府在政策上有一定的扶持和优惠, 新能源汽车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2. 汽车生产企业的合力创新

继日前北京成立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并开始建设产业化基地后, 重庆市、吉林省等地纷纷表示计划建立类似的联盟和基地, 深圳、湖北、安徽等地也表示可能以本地汽车企业 (比亚迪、东风、奇瑞) 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 这些计划无疑将耗费大量资金。

由于各大汽车企业长久以来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形成单打独斗的格局, 这种利好政策的刺激, 似乎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表面繁荣的背后, 呈现出一种更加混乱的状态, 只要稍微有些能力的企业, 都想拼力争夺各种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资源, 强拉硬攻上新能源汽车项目, 各地争相成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建设产业化基地, 备战科技部和财政部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运行计划, 其结果必然造成有限资源的分配不合理, 浪费严重。

在此情形下, 政府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确立一种更加合理、更加实际的产业发展形式成为当务之急。实际上, 中国的汽车市场那么大, 任何一家也不能垄断,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应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 组成合作联盟, 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集中攻关, 合力解决“瓶颈”问题。

集中各方优势, 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操作原则, 让一汽、上汽、长安等大集团以一定的股权比例加入, 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参与, 整合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力量和优质资产, 形成强大合力, 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这样也可以避免国内各大企业之间的内耗。同时, 始终瞄准世界汽车工业技术路线, 加强中外合作和产学研的结合, 抓好“世界同一起跑线”项目, 明确以混合动力为重点, 燃料电池为方向, 加快替代产品的研发, 做好技术储备, 加强科技攻关水平, 争取与国际同步。

3. 解决动力电池性价比问题

只有动力电池在技术和成本上有所突破, 电动汽车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科技部目前着力推动的“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将带动镍氢、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 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技术和质量水平, 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奠定零部件基础。

但是, 无论是镍氢动力电池还是锂离子动力电池, 要想赢得市场, 都必须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目前, 国内从事车用动力电池研发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背景和经验, 这些企业对车用电池的产品理念、开发流程、生产工艺设计乃至成本计算方法等, 均与汽车行业不一致, 甚至差距很大。

据了解, 目前国内单体动力电池成组技术、模块化技术尚不成熟, 关键问题是没有成熟的电池管理系统, 如果一节单体电池发生故障, 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 而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控制算法来实现。

此外, 车用动力电池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传统电池行业, 对汽车缺乏了解, 要开发出适用于车用动力电池使用环境、性能优良的车用动力电池, 需要了解更多的与汽车有关的专业技能。车用动力电池企业应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从原理上解决电池的可靠性问题, 并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的损耗和发热。

从动力电池产业链角度来看, 在应用层面上车用动力电池企业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加强与整车企业的沟通和协调, 从提供电池单体向提供电池包转变, 包括电池成组、冷却、防护等, 以集成包的形式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此外, 车用动力电池企业不但要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 还要向下游企业提供服务, 为下游企业及最终用户提供电池维护和保养的手段及方法, 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车用动力电池企业应充分利用“十城千辆”试点的契机, 提升电池的生产工艺水平, 以提高电池的一致性, 并实现规模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在现阶段, 车用动力电池企业就应开始研发电池的回收技术, 并提供电池回收服务。因为电池的回收残值较高, 通过电池回收可以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上一篇:驻村个人工作总结300字下一篇: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表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