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通用10篇)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1

为了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在工作期间或其他个人生活中遭受意外伤害时能得到有效救治和经济补偿,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分担高额工伤费用,转嫁员工意外事故导致的公司财务风险,并根据集团公司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的要求,现申请为员工购买团体意外人身保险,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过比较几家保险公司,中国XX财产保险公司的性价比较高,实用性较强,符合公司员工意外伤害的保障需求。

二、参保范围:全体员工

三、保险费:男750元/人,女800元/人,其中男13人,女13人,共计20150元。

XX公司意外保险内容和方案请见附件。

以上意见妥否,请领导批示。

综合管理部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2

甲公司为减少员工工伤后带来的损失, 决定为员工投保人身伤害险。在签订保险合同时, 甲公司在未经员工同意的情况下, 将甲公司作为受益人。王某对此不满, 甲公司辩称, 是公司为员工投保, 公司理应作为受益人。请问:甲公司为员工投人身保险, 是否有权以自己为受益人?

【案例解析】

甲公司为员工投人身保险, 无权以自己为受益人。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3

对于别人的话,断然反对是莽撞无礼的表现,轻易赞同是愚蠢的轻举妄动。

员工与老板促膝谈 “薪”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懂得“取加薪之势、明加薪之道、优加薪之术”。

薪酬问题对于企业员工和老板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双方不能有效处理的话,就会演绎成“心愁”纠结、“新仇”旧恨;双方若能开诚布公、和谐双赢,就能将“心”比“薪”、“薪心”相印。当员工的工作意愿、工作能力和市场价值日益彰显,而企业加薪和回报迟迟不见踪影,该如何面对这一现实纠结的命题?

员工都希望加薪,但很多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值多少钱,更不知道该如何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一些人甚至用辞职来威胁老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员工在不得已触碰职场加薪这一“雷区”时,一定要懂得职场申请加薪的“取势、明道、优术”。

一、取加薪之势

员工在与老板提加薪之前,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要懂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关于工资增长的政策机制正在酝酿决策中,随着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社会上关于加薪的舆论氛围非常强烈,从长远来看企业人工成本增加是大势所趋;但从短期来看,受制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和不确定性风险,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业务运营状况和加薪预算。

从企业微观层面和员工个体层面来看,企业加薪与否取决于企业的业务运营状况和员工个体的市场价值。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和整体业务运营状况与员工薪水的高低有紧密联系:企业若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扩张期,红红火火、欣欣向荣,对于加薪有一定承受能力,会有额外的预算给员工加薪;企业若处于停滞不前的困境时期,半死不活、日子难堪,对于工资增长难以承受,在加薪预算方面就会紧缩。另外,企业的价值分配理念、绩效考核制度、利润分享机制和工资增长机制是员工获得加薪的基本前提和依据,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加薪预期。

二、明加薪之道

1.衡量自身相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员工自身的市场价值相对于企业岗位的不可替代性越强,也就是相对于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加薪的话语权、议价能力就比较强;反之亦然。

员工在向老板提加薪之前,一定要掂量一下自身的市场价值相对于企业岗位的不可替代性,自己不妨假定一种情景:若自己离开了,空缺岗位没有人能一时半会儿有效接管,企业损失不可估量,老板会感到心痛,这足以说明自己相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比较强;若自己离开了,企业运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老板会觉得庆幸,这足以说明自己相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比较弱。

2.在挣钱之前先让自己值钱。员工在职场利益得失面前一定要懂得和铭记:有为才能有位,有资本才有资格,有价值才有价格,要让自己靠谱但不要摆谱,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摆自己的架子。在加薪的话语权、议价能力还不够强的时候,员工一定要沉得住气、不断修炼,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与其生气不如争气,要安于现状又不甘于现状;与其关注如何去挣钱,不如去关注如何让自己值钱;与其关注值钱的职场,倒不如先关注值钱的你;与其关注职业发展“钱景”,不如去关注职业发展前景。

职场人生路漫漫,不要紧、不要急、不要慌,员工不要太过于计较眼前的一时得失,要有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判断和远见,要坚信当自己的市场价值充分彰显的时候,当你真正值钱的时候,终会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等回报,就算目前的老板不能兑现,也必将有下一任老板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支付给你相应的市场价格。

3.不要让眼光仅仅盯住货币收入。员工不要让眼光仅仅盯住货币收入,要重视“总体薪酬”的概念,总体薪酬可分为物质薪酬和精神薪酬。物质薪酬可分为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其中直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一般以现金形式支付;间接薪酬包括福利和股权等,一般以非现金形式支付。精神薪酬主要是一种心理效用,是指由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组织特征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等。精神薪酬可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职业性肯定(与职业发展有关),包括晋升机会、职业保障、学习机会、决策参与、工作挑战性、自我成就感等;另一种是社会性肯定(与工作环境有关),包括组织声誉、领导魅力、和谐人际关系、优越办公条件等。货币收入仅仅是总体薪酬的一小部分,员工在面对加薪困惑和纠结时不仅要关注物质的、有形的、货币的、外在的薪酬,更要关注精神的、无形的、非货币的、内在的薪酬。

4.用供应商心态做事。职业的本质是一种交易关系,职场的本质也是一种交易市场,老板好比“客户”,员工如同“供应商”,老板和员工是一种互赖共生关系,员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和贡献,老板为此买单、给与员工相应回报。员工以供应商心态做事,以自己的所有所作所为及时有效持续满足企业需求,最终实现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分享价值回报。

员工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公司, 作为“供应商”要想打开市场,要想赢得“客户”的肯定、认同、喜欢、赏识,需要及时有效持续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员工如果能学会用供应商心态和逻辑看问题、做事情,以供求关系的视角解读真实的职场,就能将复杂的职场关系化繁为简,心中的困惑和纠结就会少一些,也能以积极、主动、良性的心态、语态、状态面对老板、应对职场。

三、优加薪之术

1.了解相关岗位薪水行情。信息化时代,绝大部分企业的工资信息是公开的,就算是保密薪酬制也是相对的。有加薪诉求的员工,不妨在找老板提加薪之前,做些相关岗位薪水行情调查的基本功课,通过招聘网站、猎头公司、专业机构、业内同行等,找一些同区域、同行业、同类企业的相近岗位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大概了解相关岗位的薪水行情、自己承担岗位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是对等匹配、自己所拿薪水的性价比是否合理。

2.展示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证据。“我在这里任劳任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熬劳,没有熬劳也有疲劳。”以这样的思维和逻辑与老板谈加薪,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徒劳的,往往会被老板视为职场愣头青。当老板下意识地问“凭什么给你加薪”的时候,给老板展示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如下方面的信息要准备好:第一,你对部门岗位的贡献度如何以及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哪些额外职责?是否已经成为岗位的业务骨干?离开了你会带来哪些损失……),第二,你申请加薪的市场参照范围和客观的事实依据(工作业绩是怎样的?工作强度和加班时间是怎样的?相关岗位的薪水行情是怎样的?自己的收入跟市场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多少……)。

nlc202309031908

员工与老板提加薪时,要先从自己对岗位的贡献度开始谈起,列出工作业绩和结果,让老板知道你为部门岗位的开源节流做了哪些贡献;客观分析你的工作负荷、工作难度、投入强度、工作量与加班时间,并证明额外加班不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工作负荷太重、职责繁多;从外部找相关岗位的参照指标进行比较,而不是把目光盯着身边的同事,一味给老板强调薪水远远低于周边同事,容易影响同事关系,也比较容易引起老板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感。当老板觉得你对企业岗位了解得非常清楚,你过往的工作表现和结果让他感觉很意外,原来你承担了那么大工作量、对部门贡献那么大,他最终可能会考虑给你加薪的。

3.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和话术。有效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职场上十有八九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充分有效沟通去解决。员工在面临加薪的困惑和纠结时,有必要深入观察和解读老板,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个人背景、管理风格和工作方式等,权衡与老板进行加薪沟通的环境、氛围、时机、场合是不是适合,还要了解老板的便利与否、情绪状态。员工与老板进行加薪沟通,要摆正心态放低身段,心中存有老板,谨记上下观念。

面谈是比较好的加薪沟通形式,比电话、邮件、书面等其他沟通方式要好,因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避免分歧、防止误会。可以在老板相对空闲、心情愉悦的时候,找他面对面交流,要注意沟通的柔性和话术,以一种合情合理、有利有节、心平气和的方式去谈;也可以先跟老板预约一个时间,比如跟老板说“我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一些想法和困惑,想找时间跟您汇报一下,看您这边什么时候方便?”然后在预约的时间跟老板面对面沟通。

4.联合提出加薪请求。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如果员工觉得关于加薪的困惑和纠结在自己所在的企业不是个案,可借助于周边的同事联合提出加薪请求,造成一定声势迫使企业加薪。企业担心员工集体离职、停工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会满足员工的加薪请求,但心胸不够宽容的老板会对这样的加薪事件非常反感,在合适的时机会想方设法把加薪事件的带头人挤兑走。

5.往最好的方面着想,做最坏情况的准备。员工在提出加薪请求之前,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往最好的方面着想、做最坏情况的准备,除非你对自身的市场价值和相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有足够自信,切记慎用要挟加薪的方式与老板谈加薪。对于老板而言,员工提出“你若不给我加薪,我就走人”,这样的做法对他是一种潜在威胁,会让他觉得员工比较难管理,若员工相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比较强,老板可能会被迫满足员工的加薪请求,但这样会给其他员工加薪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老板从而会对员工形成一种提防心理;若员工相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比较弱,员工离职走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当加薪如愿,对员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但老板对员工的期待和要求也会水涨船高。当老板对员工的加薪请求无动于衷,终日抱怨、懈怠工作甚至愤然离职都不是上策,不仅难以实现加薪诉求,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当加薪不能如愿,员工觉得企业实在没有留恋的价值和余地,不妨走出去勇闯一片天,即使在同样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的前提之下,还是会有一些付薪相对合理的企业;如果员工觉得企业还有留恋的价值和余地,为了长远职业发展,不妨潜心积累和沉淀;就算有骑驴找马的想法,也一定要善待那头驴,否则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马。

商业化社会、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靠结果生存,员工靠结果交换。加薪是众多职场人士的基本诉求,员工的语态、心态、状态和水平、能力、实力是赢得职场加薪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讲,员工加薪不是靠申请实现的,也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编辑:袁航market@vip.sina.com)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4

武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我公司是建筑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黄冈市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面临的是员工难招,熟练员工难留的困境。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保障企业职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公司根据政策及员工的要求。同意胡杨等陆位员工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彻底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挥员工最大积极性。特恳请贵局批示。(名单附后)

武穴市兴发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5

一、民事责任

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医疗保险不能通过事后补缴保险费而享受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未能依法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导致员工患病后,因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原则上将判令用人单位赔偿员工所遭受的损失,即判令用人单位按当地医疗保险待遇标准,赔偿员工损失。

对于用人单位的上述责任,部分地方的规范性文件中有所规定,如《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或者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致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未能按照规定划入个人帐户,职工和退休人员不能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职工和退休人员由此造成的损失。”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如果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以该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二、行政责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类。

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对于单位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等行为规定有如下行政责任:

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第二十三条 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除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刑事处罚外,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征缴;迟延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第十二条的规定决定加收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作为上述《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细化规定,原劳动和社会保险部1999年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规定如下:

第十二条 缴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

(二)在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缴费单位依法终止后,未按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变更登记或者社会保险注销登记的;

(三)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

第十三条 对缴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因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造成社会保险费迟延缴纳的;

(二)因不设帐册造成社会保险费迟延缴纳的;

(三)因其他违法行为造成社会保险费迟延缴纳的。

第十四条 对缴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伪造、变造社会保险登记证的;

(二)未按规定从缴费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

(三)未按规定向职工公布本单位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的。对上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对缴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阻挠劳动保障监察人员依法行使监察职权,拒绝检查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谎报、瞒报,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三)拒绝提供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的;

(四)拒绝执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的监督检查询问书的;

(五)拒绝执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的限期改正指令书的;

(六)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

(七)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况。

对上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罚款均由缴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个人支付,不得从单位报销。

参考案例:

不缴医疗保险费员工的医保待遇由用人单位买单 未给职工办“医保”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未缴纳综合保险用人单位被判高额赔偿

不缴医疗保险费员工的医保待遇由用人单位买单

【案情简介】

2004年4月,大学毕业的杨某与某建筑公司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建筑公司作为接收单位在杨某的《单位录(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上盖章确认。

2005年2月22日,杨某突发疾病住院接受治疗。3月18日,又转至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抢救,于4月22日救治无效死亡,共支付各项医疗费用21万余元。建筑公司为杨某办理了从2005年4月起参加的社会保险手续。

杨某病逝后,为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2005年9月,杨某的父母向苏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裁决结果是建筑公司一次性赔偿医疗费10.9万元,并支付住院治疗期间工资992元。建筑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建筑公司诉称,2005年3月9日,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具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介绍信,同意介绍杨某到公司报到,说明杨某此前并没有到公司报到上班,而且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也没有向杨某支付过一分工钱。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

【审理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杨某与建筑公司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意向,建筑公司作为接收单位在杨某的《单位录(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上盖章确认,该证据可以证实杨某已被建筑公司录用;由杨某的父母提供的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可以证明杨某为建筑公司所承接的厂房设计进行了校对工作;杨某病重期间,建筑公司为杨某补办了社会保险费缴纳手续,上述证据可以认定杨某与原告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至于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具的介绍信,仅能证明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具介绍信的时间,不能推翻杨某与建筑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

由于建筑公司没有及时为杨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杨某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通过社会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费社会共济基金支付,对此,应当由用人单位按照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额度承担赔偿责任。2006年4月27日,苏州市金阊区法院判决驳回建筑公司的诉讼请求,即由建筑公司一次性赔偿医疗费近11万元给杨某的父母亲。

【法律评析】

这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及时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而引发的医疗保险待遇争议案。这种新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少见的,但实际上当前企业不为劳动者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现象却并不少见。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呢?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只有缴纳了医疗保险费,才能享受医保待遇;若所在企业没有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如果生病住院的话,就只有自认倒霉了。所以,透过该案的处理,广大劳动者要深知自己所享有的这一权利,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要学会依法维权,以维护自身的合法的权益。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强制征集专门资金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机会或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它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我国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它由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块组成。参加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用于劳动者丧失能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

本案所涉为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问题。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因而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或个体经济组织,均负有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亦即如果用人单位为员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则员工患病、负伤的医保待遇就由社保部门承担;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医疗保险,则就要向劳动者直接支付医疗费用。

据上,享受医疗保险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即用人单位均必须为其从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因而,本案中的杨某作为建筑公司的员工,建筑公司就负有为杨某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法定义务。由于建筑公司没有及时为其办理医疗保险,致使杨某的医疗费用不能向社保部门报销其应当可以享受的医保待遇,这一后果完全是建筑公司的过错造成的。所以,法院和仲裁委都裁决由建筑公司赔偿杨某父母亲相应的医疗费是正确的。

未给职工办“医保”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2004年5月15日,吴光祖一家收到了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终审判决:驳回通州市某劳务开发有限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一起劳动者家属与用人单位“医保”维权纠纷经过一裁二审终于尘埃落定。医疗保险是涉及每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因劳动关系引起的“医保”赔偿纠纷尚属新类型案件,笔者将该案实录下来,旨在提醒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关注医疗保险。

劳资双方——建立劳动关系

1998年,吴光祖、张锦云的儿子吴清波被某银行通州支行聘用为编外职工,担任出纳工作。2002年6月28日,通州支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与通州市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劳务公司向通州支行派遣劳务输出人员,由劳务公司与劳务工签订劳务合同。期限1年,自2002年7月1日起至2003年6月30日止。合同还约定了其他内容。吴清波也在该批劳务工之列。

2002年7月31日,吴清波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用工协议书1份,协议约定:吴清波系劳务公司的劳务工,劳务公司输送吴清波到通州支行工作,吴清波的劳务费由劳务公司发放(或由通州支行代发);聘用时间暂定1年,自2002年7月1日起至2003年6月30日止;劳务公司为吴清波办理基本保险(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协议还约定了其他内容。吴清波仍在通州支行工作。

世事难料——天有不测风云

2002年下半年,吴清波感到身体严重不适,就诊后被医院诊断为白血病。同年12月1日,吴清波入住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吴光祖一家倾其所有,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吴光祖还向亲朋好友借债数万元。期间,通州支行工会曾发动员工为吴清波捐款,共募得捐款49000余元。但任凭人们怎样努力,2003年3月 25日,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吴清波年青的生命。吴清波在医院治病期间,先后用去医疗费计人民币146587.3元后。

老年丧子、青年丧夫、幼年丧父使这个家庭陷入惨状,吴光祖夫妇和失去丈夫的张琳面对亲人治病留下的巨额债务及出生未满两个月就失去父亲的吴张楠欲哭无泪。在吴光祖夫妇的眼里,儿子是有单位的人,医疗费用应该是可以报销的。为此,他们找过某银行通州支行,通州支行认为吴清波未与其形成劳动关系,吴清波的医疗费不应该由其来报支;他们也找过某劳务公司,公司认为吴清波虽与其签订劳务合同,但吴清波生病的具体情况其一概不知道,他们对职工医疗费是采取包干这一形式结算的。在与用人单位数次交涉无效的情况下,2003年7月,吴光祖一家祖孙三代四人申请市劳动争议仲裁庭裁决吴清波医疗费用的报支问题。同年7月30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申请人吴光祖等四人的申诉不符合受理条件,向四申请人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求助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2003年8月11日,吴清波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持市劳动争议仲裁庭的不予受理通知书,状告某银行通州市支行和市某劳务公司。

四原告诉称,其亲属吴清波生前系通州支行1998年招聘录用的出纳员,2002年,通州支行委托劳务公司与吴清波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一份,但吴清波仍在原单位担任原工作。2002年12月吴清波因患白血病用去医疗费146587.3元,因两被告未给吴清波办理医疗保险及重大疾病保险,致使吴清波治病所用的医药费无法报销。故诉请法院判令两被告支付吴清波治病所用的医药费146587.3元。

通州支行辩称,吴清波在通州支行工作并非基于二者直接确定的劳动关系,而是基于劳务公司签订的劳务输出合同。所以吴清波与通州支行不存在劳动关系;且其与劳务公司签订的劳务输出合同中约定的基本保险不包括医疗保险,原告方要求其承担责任没有法律依据。

劳务公司认为,吴清波虽与其签订了劳务合同,但吴清波从生病到病终,具体情况其一概不知道,原告方应在第一时间向其告知,其与吴清波就办理基本保险达成协议,基本保险主要是指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四项,医疗费其是与劳动者采取医疗包干方式结算的,不在基本保险范围内,通州市未实行全员医疗保险。

原被告最大的争议焦点是:吴清波与谁建立劳动关系?医疗保险否是否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社会保险范围?从而确定用人单位是否有义务为劳动者办理医疗保险。

诠释法律——“社保”包含“医保”

通州法院审理后认为,通州支行与市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同》后,劳务公司即与吴清波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书》。协议中,明确吴清波系劳务公司的派出人员,吴清波的劳务费、有关保险也由劳务公司支付,故依据事实认定吴清波与市某劳务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社会保险是指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原因暂时、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社会制度。一般应认为包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法》第72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法律明确了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因社会保险的范围、类型以及缴费方式在《劳动法》并未明确,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引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争议,但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条已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统称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3条中还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劳务公司是私营企业,其与职工同属“医保”的征缴主体。劳务公司作为缴费单位必须向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参加“医保”。职工个人应当缴纳的费用,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明确了“医保”是包含在“社保”中,那么,吴清波治病的14万余元医疗费用是否均在报支的范围内?通州法院依职权向通州市医保中心作了咨询。按照通州市职工医保规定,吴清波如参加了医保,其治病的146587.3元医疗费中,2002的47333.81元,扣除自费和自付部分,可以报支22300元;2003年的99253.49元中, 可报支22300元,共可报支44600元。原告请求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不在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内。

为此,通州法院依据《劳动法》第3条规定,认定了“社会保险”中应包含医疗保险。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条的规定,劳务公司未给劳动者办理“医保”手续,造成原告方在吴清波患病死亡后本可报支的44600元无法报支,理应予以赔偿。法院在主持三方当事人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判决被告某劳务公司赔偿原告方因未给职工办理医疗保险而造成的损失人民币44600元。驳回了原告方对通州支行及其他诉讼请求。

宣判后,某劳务公司不服,以一审判决未根据实际情况,过分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忽略了用人单位的权利和未确定吴清波个人缴费义务,有违公平原则为由,向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

南通中院审理后确认了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和判决理由,对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从法理的角度作了进一步诠释:某劳务公司所称的与吴清波采取医疗包干,通州市均未办理医疗保险的实情,不能成为劳务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对于吴清波个人应承担的“医保”基金部分。因劳务公司的不作为,使被上诉方(吴清波亲属)本应能在医疗保险部门报支的部分医疗费不能报支,现某劳务公司未为职工办理“医保”而要求在赔偿额中抵扣该自缴部分,在本案中无从谈起,也无法律依据。据此,二审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未缴纳综合保险 用人单位被判高额赔偿

外来民工上班6天不幸遭遇工伤,用人单位推卸责任被告上法庭。昨日,《每日经济新闻》从南汇区法院了解到,该院对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上海陆海建筑有限公司应支付原告张春友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47.5万余元。

去年3月11日,四川来沪民工张春友来到上海陆海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工地工作。工作到第6天,张春友不幸被弹出的混凝土泵管击中头部、胸部,当即被送往医院救治,住院近10个月。同年12月,上海市南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张春友的伤害事故作出工伤认定。今年3月,南汇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张春友的伤情鉴定为因工致残程度二级;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张春友与用人单位收到工伤鉴定结论后,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了协商。因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张春友遂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被告未为原告缴纳过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按照《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被告应承担原告的工伤保险待遇。原告的受伤虽系第三方造成,但被告以此为由要求不承担原告的工伤保险待遇则缺乏依据,法院不予采纳。被告应按规定一次性支付给原告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伤复发医疗费等合计46.4万元及住院伙食补贴、停工留薪期工资等1.1万余元。

法官点评:本案中,由于被告未对原告及时缴纳综合保险而引发纠纷,按规定理应承担张春友工伤的赔付责任。在此,提醒用人单位在使用外来人员时,无论用工时间长短,都应依法缴纳综合保险,否则发生工伤或者意外伤害的不利后果只能公司承担。

注:《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综合保险费的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未按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补缴;逾期仍不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对逾期拒不缴纳综合保险费、滞纳金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退休员工依法获得劳动保险 篇6

光荣退休遇难题

1967年,才18岁的茅某就进了某公司的前身----江西国营橡胶厂某车间工作,从事的是有毒有害工种。由于他一直工作努力,表现突出,1987年,他当上了车间主任,199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他所在的江西国营橡胶厂被台商独资的某公司收购,新公司对原橡胶厂的老员工全部实行重新聘用制,许多老职工都没有获聘。而茅某因技术熟练且有不少中层生产管理经验,而被某公司招募进去,并担任了领班。自此之后,茅某加倍努力工作,工作成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今年3月1日,茅某已到了从事有毒有害工种工作的法定退休年龄,刚刚年满55岁的他成为在被某公司接纳的老橡胶厂员工共500人中第一个领取《职工退休证》的人,至此,他已为单位贡献了37年的青春。当时他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但问题就出在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公司只给他发了养老保险金,而跟个人关系相对来说更加紧密的医疗保险,某公司却没有办理。茅某带着种种疑虑,来到律师事务所找律师咨询,江西省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保障办公室的答复是用人单位必须为全体职工办理医疗保险手续。之后,茅某来到某公司,却让他心寒。公司答复:“你退休了,就与公司脱离了劳动关系,还谈什么医疗保险待遇。”到后来,某公司干脆把他拒之门外,茅某连自己工作了37年而无比熟悉的工厂大门都不能再进。到这个时候,原来还对某公司抱着一丝幻想的茅某彻底绝望了。他想自己为单位工作了37年,创造了一定数量的财富。现在自己青春已逝,年老体迈,以后生病该怎么办?尤其是生了急病、大病、重病后又该怎么办?

状告单位不依法

茅某在多次与某公司交涉未果后,选择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2004年3月24日,江西博太律师事务所的李炎钦律师接受了茅某的委托,向某公司发出了一封律师函,义正辞严地向某公司阐述了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希望某公司的领导能够引起重视,并希望经双方协商将此事解决。但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某公司并没有理睬。于是在同年4月21日,茅某便以申诉人的身份向南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请求依法仲裁,并要求裁决某公司为他补办医疗保险手续,并足额补缴医疗保险费。

某公司得知此纠纷已被南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之后,于2004年4月20日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一份答辩状。答辩状对此事的态度仍是拒绝为茅某补办医疗保险手续,并拒绝足额补缴医疗保险费。同时某公司也引用了部分国家政策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某公司在此处引用的国家政策是国务院2000年12月25日制定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试点方案》中的第四条中的第一小款“……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加快组织实施步伐。尚未启用的地区要尽快启动,已经启动实施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配套改革,加强基层管理。”据此,某公司认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政府关于实施医疗保险的态度和原则是“逐步推进”。而不是“一步到位”。“如果一步到位,它(政府)何不干脆把‘总体规划’、‘改革方案’换成‘决定’二字?如果是‘决定’,我们必定会收到相关部门下达的关于务必执行《医疗保险制度》的书面通知,恰恰相反,和大多数尚未加入医疗保险的企业一样至今还未收到……这正是印证了‘逐步推行’的原则”。

法院判决获权益

茅某的委托代理人李炎钦律师为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根据我国《劳动法》,国家劳动部1994年8月及1995年7月发布的有关文件和我省1996年4月18日制定的《江西省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条例》及1997年7月23日南昌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南昌市职工社会保险条例》、1999年7月13日江西省政府颁布的《江西省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总体规划》、2003年4月21日经江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修订、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出台的《南昌市社会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某公司必须责无旁贷地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并交纳社会保险金。

南昌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2002年基本医疗保险扩履工作的通知》(洪府字[2002]44号)文件所附的《2002年基本医疗保险重点扩履企业名单》中,某公司是榜上有名企业中的第53位。

2004年5月24日,南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后作出裁决,认为被诉方某公司不为申诉人茅某办理医疗保险并交纳费用的理由有悖于国家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故裁决某公司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15日内为茅某补办医疗保险手续,足额补缴医疗保险费。

而某公司在接到仲裁裁决后不服,于2004年6月9日向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诉讼。近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主审法官当庭宣判:驳回某公司的起诉,判决某公司在此判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按规定为茅某办理并缴纳医疗保险手续及医疗费用。

江西国威律师事务所徐硕友、雷志强律师点评:

公司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管理规定 篇7

为了明确公司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的购买原则、购买标准及购买程序等,同时基于人性化考虑,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要求的员工可自由选择购买何种险种,特此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购买对象

通过试用期考核转正的员工。

二、购买时间

由人力资源部于员工转正后当月,按以下组合类型统一进行购买。有两种及以上组合可选的,人力资源部需要与员工本人确认购买何种组合,员工本人确认选择相对较低标准组合时,需书面确认。

三、所需资料(一)(二)

四、购买类型:(一)

组合一:劳务工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工伤保险)身份证复印件。

首次在深圳购买社保需办理社保卡的需提供照片回执和20元工本费。

1.适用范围:非深户农村户籍的生产型员工(非深户农村户籍的非生产型员工也可自愿选择此组合)2.具体缴纳标准:

(二)组合二:劳务工医疗保险(养老+工伤+失业+劳务工医疗):没生育报销

1.适用范围:非深户农村户籍的非生产型男性员工(非深户农村户籍的非生产型女性员工也可自愿

选择此组合)

文件密级:秘密完稿日期:2013/4/1修订日期:2013/4/

12.具体缴纳标准:

(三)组合三:住院医疗保险(养老+工伤+失业+住院医疗+生育)

1.适用范围:非深户城镇户籍和非深户农村户籍的非生产型女性员工 2.具体缴纳标准:

(四)组合四:综合医疗保险(养老+工伤+失业+综合医疗保险)

1.适用范围:深圳户口员工 2.具体缴纳标准:

五、社保转移办理(一)

转移类型

1.员工离职后社保市内转移:员工提供在本市的社保电脑号由新单位根据标准直接申报。2.员工离职后养老转移到户口所在地个人账户。

(二)转移流程

1.员工离职后,由人力资源部统一为员工办理停保减员。

2.员工本人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办理社保转移要求,人力资源部通知员工提供相关资料。3.员工携个人资料和户口所在地社保接收函于停保后次月到深圳社保局办理点办理转移手续。

(三)所需资料

1.员工户口所在地社保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同意转入的证明(或称《社会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2.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深圳社保卡和户口所在地的个人社保资料。3.公司出具的离职证明。

六、办理退保(一)

退保流程

1.员工离职后,由人力资源部统一为员工办理停保减员。

2.员工本人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办理退保申请,公司核实离职情况后,为员工出具退保证明。3.员工携资料到社保局经办部门办理退保手续并当场完成退保明细和结算。

(二)所需资料

1.《退保证明》无社保卡需一寸彩照一张加盖用人单位公章。2.员工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核对原件,必须本人办理,不得代办。

3.退保员工本人在深圳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

银行)任一家开立的电子借记卡或活期存折。4.填写退保申请单。

注:非深户外地员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可办理退保手续,只退个人账户金额。

注: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后续如有任何修订,将另行通知。

二零一三年四月一日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8

案情介绍:

李某,40岁,2005年6月7日来到北京市顺义区某单位承包的工地上工作,2007年3月29日,李某在抹灰时从高空掉下摔伤,经医院诊断为左侧股骨骨折。顺义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于 2007年12月7日作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认定李某于 2007年3月29日发生了左侧股骨骨折的伤害,符合工伤认定范围,认定为工伤。单位认为其是在河北的工商部门注册,也是在河北缴纳工伤保险,李某应当向单位营业执照注册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请求法院撤销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后河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出具证明:“该单位没有在我所参加企业工伤保险。”该单位施工队长薛某证实: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经过审理,顺义法院判决维持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

律师说法:

为员工医疗保险的申请 篇9

关键词: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法律研究

一、先行支付制度出台的背景

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639万人,参保率仅为26.72%,其中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362万人,参保率仅为26.87%。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小、参保率低,使职工在因公受伤后难以及时获得救济。而现行救济途径程序冗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但在实践中,如用人单位不予配合,通常职工需要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诉讼,最长可达1701天,而诉讼程序完结后,裁判文书执行更是困难,使职工最终难以获得救济。为保障未参保职工能及时获得救助,《社会保险法》第41条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制度,体现了工伤保险制度的社会属性,保障了全体职工的权益。

二、先行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先行支付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8个省市出现了地方社保机构向劳动者先行支付公司保险待遇的案例,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使许多未参保的职工在因公受伤时能及时获得救助,但实践中先行支付制度仍存在诸多实施问题。

第一,工伤认定难。目前,我国的工伤认定部门是专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认定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是由社保部门举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工伤认定在工伤事故后通过事后调查做出的,往往因现场证据灭失、相关人员不配合、调查人力不足等原因,以致很难达到诉讼的证明标准,社保部门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二,确认劳动关系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按此逻辑先行支付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工伤认定以确认劳动关系为前提。虽然我国已承认事实劳动关系,但是劳动关系的确认仍然会在流程上成为工伤认定的阻碍,用人单位常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 “策略”,来拖垮劳动者的维权之路。实践中的问题在于工伤认定部门依据职工提交的申请材料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之后,用人单位以工伤认定部门无权认定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为由对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的批复中明确了工伤认定部门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然而对于此项职权与劳动争议部门的职权之间的关系并未详细说明。

第三,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难。在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并且持有工伤认定决定书后,申请先行支付的另一个条件是要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根据现行规定,申请先行支付的情形是用人单位撤销、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申请人本身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以及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等4种情形。对于这4种情形,现在社保机构在操作中标准不一,指向不明,往往作出狭义解释,增加职工的证明责任,常常以职工未明确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而拒绝职工的申请,间接阻碍了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

第四,支付后追偿难。先行支付不同于垫付,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保机构可通过查询、划拨、通知或申请法院执行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追偿。然未参保企业往往是小企业,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一旦发生工伤,其现有资本无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发生工伤后更是几乎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不仅使工伤社保基金财产流失,更损害了其他依法参保用人单位的利益和积极性。

三、先行支付制度的完善

(一)改变劳动关系确认与工伤认定的主体

为解决目前劳动关系确认和工伤认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劳动关系认定上,应赋予职工选择权,既可申请劳动仲裁,也可自申请工伤认定部门一并处理劳动关系确认,且只能择一,一事不再理,因为工伤认定部门本身就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其次由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在裁决工伤案件时一并认定工伤,因工伤认定实际上是一种法律事实,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调查核实有争议解决部门来处理时其职责应有之义。

(二)降低职工“单位不支付”的证明责任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对于证明单位不支付规定了社保经办机构的催告制度,对于用人单位不支付的情况下,社保机构可书面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告知其不按时足额支付的,社保经办机构在先行支付后即取得要求其偿还的权利。笔者认为,对于单位不支付的证明并不要求达到确定无疑的程度,只要申请者单方提出,社保经办机构经初步认可进而通过催告制度来确认用人单位是否不支付,而排除因申请者对单位不支付证明不力而不能获得先行支付的权益。

(三)加强行政监督,单独设立先行支付基金

为提高公司保险参保率,社保部门应加强行政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以此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工伤保险基金面对先行支付制度的申请足以良好运转,依法追究用人单位不参保的法律责任。其次改变先行支付主体。低参保率使工伤保险基金背负称重的支付风险。工伤保险制度兼有保险与社会属性,劳动者的风险应当通过国家的强制作用来使社会一起承担,而未参保职工的出现实为国家强制作用不足所致,因此对于如此低的参保率,国家应注入资金成立独立的基金会为低参保率“买单”,国家先行支付后,再以国家的名义向用人单位或连带责任人追偿。由单独的基金会来先行支付,既可以保障申请人及时获得救助,保护合法用人单位购买社会保险的权益,又能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显勇,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法律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员工申请辞职的文书 篇10

您好!

感谢您能抽时间来阅读这封信,这是我的辞职信。

我是在xx部门xx职位的xxx,感谢您对我这么多年的照顾,谢谢同事们的陪伴,感激公司这些年对我的培养,不过,我已经打算离开了!

这不是我一时冲动的决定,是我在仔细的思考了自己的情况,公司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已经在朋友们给出的意见下最终决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非常的清醒,也知道这代表这什么。

其实对于xx公司我也是非常的不舍的,毕竟是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的公司,我对这里的同事、桌椅也都有了感情,更何况还有你这么让人尊敬的领导在这里。可是我也知道,我不去做出改变,我就再难有所进步,这让我感到非常的为难。毕竟现在公司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忙碌,我的离开必定会给公司和同事们带来麻烦。但是我也知道,要是我现在不离开,那么一切都会太迟了。

您也知道,我们工作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前景。现在遇上这样一个两难的情况,我想您也能明白我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我们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家人,我们必须不断的朝上走。所以,非常的对不起。

但是我的选择并不是表示xx公司的不好,工作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我如今做出这个选择,只是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并不适合自己罢了!xx公司本事确实是非常棒的,这里有整洁的环境,优秀又热情的同事,还有非常亲切的领导,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的令人流恋。

回想我当初在感刚刚毕业的时候,也是以下子就被这里的工作环境所吸引,被这里的公司文化所牵绊。在这里工作的这段日子,我受到了同事们的很多帮助,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们都会给我很多的建议,这点我表示很感谢!

但是,事实证明我当时在经验上还是太缺乏了,选择了这个工作,虽然在一开始让我非常的开心,也认为自己选择了一份好工作,会与一个好发展。但是在进一步的接触了工作,更加的去了解了这份工作和自己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早已经选错了道路。但是我却并不懊恼,因为在这里的一切,也给了我许多的经验,这些学来的经验让我这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对不起,我要走了,但是我相信,公司能找到更加适合的人来代替我的位置,他一定会是个很棒的工作者。我会在提交申请后的第x天离开公司,在此之前我会做好交接工作。

最后祝愿公司能在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再见!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xxx

上一篇:雨果《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00字下一篇:施工组织设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