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走进学生的心灵(精选12篇)
——记天堂镇中盘荣聪教师的先进事迹
走进天堂镇中,你的耳朵很自然地听到从教室传来的一个特别的声音,什么声音呢?就是一个充满热情、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声音。是谁的声音?他就是我们镇中的年轻小伙子盘荣聪老师的声音。盘荣聪老师是2003届肇庆学院化学教育大专毕业生,2003年8月分配到我校任教。但由于学校的物理教师不足,就安排他担任初三物理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和初三四班的班主任工作,然而盘老师不负学校领导众望,除了在物理成绩方面得到学校的肯定外,班主任工作方面更体现了他独特个人管理能力。他带的那个班经常获得校文明班称号,每次月测成绩都排在平衡班的第一名。一年工作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可后,第二年他担任初三化学2个重点班和一个平衡班化学教学工作,身兼一个重点班的班任工作和学校理化生科组长工作。在上半年到现在,他带领着本科组人员进行教研工作的探讨,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结合自己科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科计划,带领本科组共同进步。而且而良好的成绩来回答学校对他的信任。
究竟盘老师在这两年里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他给我们回答的一句最深刻的话就是:用真诚走进学生的心灵。下面让我来介绍下他的班任工作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盘老师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他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近学生的心灵。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的信任的一面,如上
1学期学校要求各班准备一个节目,参加国庆的文艺汇演。作为班主任,他深知此次活动的重要性-----一年一度的文艺活动。别的班主任都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制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计划书,节目形式,演员人选,排练时间等一应俱全。但盘荣聪老师想到作为初三的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准成年人了,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痛定思痛,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他向他们班的文娱委员冯穗卿宣布他的“三不管”,政策:不管演员的人选,由她按排去组织:不管节目的形式,由演员们自行商定:不管排练时间,由她们根据情况自己按排。他只负责后勤供应。接下来的日子,他过的比其他任何一个班主任都要惬意。到演出的那一天,他班的演出的节目受到观众们持久的掌声,他知道,他们成功了、得到第一名。给他最大感触是一种因信任而滋生出来的美丽。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注重的是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他常用交谈和与笔谈。在盘荣聪老师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他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他们班的莫成兴、何剑荣两位同学,他们为了怕学习辛苦而不愿意留在重点班,他了解情况后,一面亲自到他们家与家长沟通,一面鼓励这两位学生给他们信心。终于稳定了他们留在重点班的情绪,而且成绩由班的后55名进步到班的前26名。他和学生笔
谈,一是详尽批阅作朋友式的交谈,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谈心,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如女生、男生的单相思等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学生们在走近他身边的时候,渐渐地感到了班主任给他们的爱心。但也渐渐地体味到这也是一种严中的爱。如他班的清洁工区是学校最难搞的地方——垃圾池和臭水渠。而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于是他亲身示范,学生们都被这一举动所感染,情不自觉到做起来,这对学生很受用。
盘荣聪老师努力菅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他有句口头禅是“情不通则理不达”。他认识到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
盘老师对学生负出了真诚,学生们不但以优异成绩回报了他,还有一次更感人的是他们班的学生们有意地从上届的学生中得知盘老师的生日,那天生日的早上,几位同学拿着一袋热乎乎的鸡蛋来到他宿舍,向他讲:老师祝你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简单几句话就让盘老师感动得眼睛湿润了。
去年, 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 班级的锁头被几个男生砸坏了。我联想到桌椅、玻璃等等有损坏的现象, 很为恼火, 应该讲一讲。但是我知道劈头盖脸地训一顿, 效果肯定不佳, 我考虑应用亲切启发人思索的语调来讲。我说:“今天我留意了一下, 每日忠实为我们服务的锁头被砸坏了, 老师很想知道是谁干的, 更想知道砸坏它的原因。如果不介意的话, 希望能当着同学们的面告诉我。”在我的真诚的话语下, 有六七个同学举起了手, 他们争着承担责任。要知道, 男孩子常常是很勇敢和讲“义气”的。很快弄清楚了, 他们原来是对锁头露在外面的一个小圆孔感到新奇, 猜想它一定通着里面的弹簧, 于是就搞起了肢解式的“科学研究”。我稍加思索讲道:“爱护公物, 是对同学们的一项道德要求, 可我们班做得不好, 桌椅、玻璃、拖布都时有损坏, 究其原因‘不是我的’。你们都爱我们的国家, 可爱国不是理念的东西, 它需要行动, 其中包括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的爱护, 难道不是吗?当然今天的事意义不同, 研究锁头构造不是坏事, 是动脑的表现, 应该肯定。但是把班级的锁头砸坏了, 就为这件事抹了黑。”俗话说得好:“损坏东西要赔, ‘损坏’与‘破坏’不是一个概念, 但也须赔偿才是正理。我提议参加锁头研究的同学每人赔两角钱用于购买新锁, 请把钱送到讲桌上来。”之后我望着讲桌上的钱接着讲道:“问题发生在你们身上, 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平时对爱护公物教育不够, 我也赔偿一份。”同学们由衷地笑了, 特别是赔钱的同学与老师相视而笑, 眼神中流露着理解与信赖。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
第一步,出现问题行为。学校规章制度中有着许多明确的行为要求,如上学不准迟到,上课不能随便说话,禁止踩踏草坪,上下楼梯必须靠右行,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等。那么多的“不准、不能、必须、禁止”,圣人也难免犯错,更何况是心智不够健全的学生呢?出现问题行为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第二步,被贴上“标签”。学生因为好奇心、易冲动、不良习惯等,出现了问题行为,由于教师的片面认识和轻易否定,由于同学们的随声附和,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对号入座,贴上了各种“标签”。
第三步,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经常遭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贬损歧视,正常成长的环境就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多数学生慢慢地接受了“标签”内容的暗示,有的甚至故意采用对抗方式,获得心理安慰。久而久之,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并且不断累积,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
二、问题学生的预防
为了预防问题学生的出现,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要因为学生一时的问题行为,就随随便便给他们贴上“标签”。
1.不要心存偏见,要公平。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是每一名教育者应有的工作态度。教学中,当任课老师反映课堂纪律不好时,有的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就是某些学生在故意捣乱、起哄,这样很容易制造出“冤假错案”,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敌意。
2.不要令行禁止,要灵活。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因素,如有的学生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好玩,摘花折草是因为一时好奇。此时,教师不要随意给学生贴上小偷、破坏公物的“标签”,先心平气和地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如果学生是无意的,不知者不怪,应该给予谅解;如果是有意的,就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就事论事,适可而止,切不可言过其实,上纲上线。
3.不在明处批评,在暗处。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人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教师在众目睽睽之中让这些学生没面子,容易让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例如:一位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上反复批评一个学生,还当众把该生的试卷撕烂了。该生忍无可忍,用手中的钢笔戳向教师的脸,使这位教师脸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教师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容易助推同学快速给他们贴上“标签”。即便有些问题行为必须公开处理,也需要全面考虑,三思而后行。
4.不要不以为然,要及时。中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可塑性,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管大小轻重,教师都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有时候会因不知情而犯错误。教师及时在班级中帮助他们澄清事实,就会避免因延迟滞后被同学误解而给他们贴上“标签”。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
一些学生已是问题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常常置若罔闻,甚至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惹是生非,进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要轻言放弃,要想方设法地转化他们,这也是教师应有的良知、责任和职业操守。
1.不要歧视,要提供正常的成长空间。一些班级中,问题学生常常被当作“另类”,他们的座位要么在教室的角角落落,要么在讲台的附近。在教师看来,一是便于得到自己的“特殊照顾”,二是避免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歧视行为,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对立。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要以身作则,经常主动地走近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可感。
2.因人而异,帮助揭下问题“标签”。问题学生看似很强大,实际上内心很脆弱、很自卑。教师要善于从问题行为中发现积极的因素,提供必要的帮助。如一个学生经常上学迟到,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只要发现他按时进校,就及时地予以表扬,以此培养他的信心,同时给其他同学一种正面暗示:他正在慢慢地改正,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而已。如果他依然如故,教师不妨先与这个学生达成秘密小协议,然后,在班级中帮他编造一个“合适的理由”,让其他同学信以为真,尽早地帮他揭下“标签”。
3.利用偶像,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时下,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虽然远离学生现实的生活,不能与学生直接互动交流,其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学生们常把偶像视作自己学习仿效的榜样。问题学生一般难以听从教师或家长的教育,但偶像的经历和遭遇常常得到他们的心理认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有时,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点,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力量。
4.善于留白,耐心地等待自我改变。留白,是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等待,也是一种成全。面对“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教师有时可以采取冷处理。只要他们的表现不过于放肆,就不要穷追不舍。这样,学生的厌烦心理、对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教师不妨采取“以面带点”的方式,加强集体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感召和激励这些学生上进,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当然,学生成为问题学生,除教师教育失误外,还可能有个人原因、家庭原因或者社会原因等。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教师,都应善待每一个学生,尽心尽力转化每一个问题学生,争取让他们早日回归健康成长的道路上。
人类希望美化自己的家园,人类渴望自己的娇艳,可不该走极端,过于注重容貌美而忽视心灵美--时代永远的主题。灵魂是人高贵的象征,人类的历史总是前进的,就是因为人总有一颗不可低下的头,不向恶势力屈服。当自己的心灵之窗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时,真的很可怕。让我们用自己洞察的双眼时常审视,用一双双充满爱心的手来建设美好的家园,同时来
饰人的.外在美。
椰子林飒飒而响,这是自然的召唤;
白鸽子直冲云霄,传送和平的音信。
没有硝烟,没有雾霭。
静悄悄的。
一轮红日东升在漆黑的夜幕,
那是爱心托起的晶莹。
心灵之美,总有--
那么一天,我们永恒的追求!
[评析拓展]
《一颗心的独白》,以一颗受伤的心真诚地呼唤:“我的主人,除掉你恶的一面,回到你善良的’人之初’吧!”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立意紧扣“心灵美容”这一话题,真实回顾主人对心灵伤害的具体表现,为结尾的呼唤张本,有水到渠成之妙。美中不足的是,中间几段似有流水账之嫌,若能改成几件典型事例的层进或排列,就更能突出“美容”的必要了。
《真的美你》,实际是在美自己的心灵。文章语言颇具个性特色,内蕴丰富,引用自然合理。立意“美的外表令人欣赏,美的内心令人赞赏”,既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又体现了很强的哲理性和巨大的警示作用。
《真美寻呼》,针对社会现象而寻呼真美--心灵美,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寻呼的重要性,结尾引人深思。个别词语如“漂移”、“漫溯”等使用欠妥。
《心灵之约》,构思奇巧,虽写四季之绿叶,却实写四季绿叶之真美;虽写黄蝴蝶与绿叶之约,却实写自己与真美(心灵美)的相约,反映自己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真正感受到了哪是真善美、哪是假恶丑。是的,四季的绿叶以它美好的心灵与黄蝴蝶相约,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与真正内心之美相约呢?这种由景到情的转化正是文章的宝贵之所在。
《尘世间的最美》,把社会上追求外表美的表现与尘世间的正义力量进行大胆对比,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真正的美--心灵美。结尾用诗的语言,表明了对心灵美的永恒追求。不足之外是语言不太顺畅。
——尉氏县洧川镇王庄小学 刘亚琴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
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去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去影响他们的言行,去开发他们的智力,去培养他们的能力,是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
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在宽严之中,显露真爱;在心灵沟通中,予以尊重,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
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
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
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 1
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
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
第一,多关爱差生,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学困生。这些
学生有的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厌烦。可是我认为如果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那
他们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吗?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总是不厌其烦地
用爱心感化他们、关爱他们。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
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
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
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
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
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
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
标。
学生犯了错,教师严厉地指出错误,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理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
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
地从心理上接纳。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
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
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我们
班里有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他叫王阳,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说,行为习
惯也不好,总是打架,不完成作业,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无私的爱心,他可能
就掉队了。在课堂上,别人回答很难的问题被鼓励,对于他只要把最
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这时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
了自信。上课之前总会有同学告他的状。别人做游戏他给人家捣乱,经常惹是生非„„我课下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过
几天好像又忘了。光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好体育,于是就利
用业余时间让他与我比一比,看谁跑得快,看谁出色。这样,不但让
改变了以前骄傲自满的缺点,而且还培养了他的特长,一举两得。从
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孩崭新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
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
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第二,学会理解宽容与严格,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第三,爱要真诚,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曾经我碰到这样一个学生,由于这个学生经常违规乱纪,散漫成性,懒惰成习,惹是生非。以往带班的老师历来不让他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该生心理这道防线成为与老师交往的鸿沟,从而以更多的犯错来对抗、回报老师。在这种师生情感上的强烈对抗下,老师的严厉
批评、指责已经失去了作用。这个时候,我认识到并了解到了这一切情况后,从一开始,就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处理。当我第一次与该生见面时,我将两把椅子靠近,与这位学生并排而坐。从这一谈话的形式上的改变,让学生明白我的真正用意:我明白你的心思和困惑。你希望得到老师平等对待。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后来,这位学生很喜欢与我沟通,下课一有时间就找我聊天。慢慢地,他变了,恶习改了,心境开朗了,并能在班集体活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不再与老师对立,而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了解并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的灵魂工程。做好了这件事情,才能真正体会孔夫子讲的那种有教无类的深刻内涵。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人才,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你发现并发掘出了学生的才干,就等于创造了一个社会建设的宝贵人才。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这是对每位教师的鞭策。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使教育教学工作富有成效、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平等的对话模式。回望自己的上学时,老师和自己谈心,老师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和我谈心,总有些许的紧张,有些事情还就是不敢和老师说。从事教育工作后,听小学部的同事谈论过“蹲下来看孩子”的话题。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必须用平等的视角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由于年龄与阅历的不同,我们与学生之间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距离。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师道尊严,以长者的说教、训斥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其结果只能导致师生严重对立,不利于教师教育,也不利于学生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多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着手,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卸下防备和我们进行交心。现在和学生交谈,先理解他的行为然后和他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懂得尊敬同学以及师长。
其次,及时有效的沟通。作为心理、生理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变化,常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其行为变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间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去疏通、导行。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些许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看到、听到或者有其他同学反映,有些事件热处理,有些事件冷处理,轻重缓急要拿捏得当。如果师生敞开心扉,促膝交谈的时候,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教学教育相长的最佳时机。对于初中生的沟通方式有多种:有条件的可以网络交流,还可以一对一的谈心,还有日常的周记和作文批改等等。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周记和作文批改的时候,我看很多学生都在写之前要翻阅以前的批阅记录,然后才开始写,由此我经常将批阅的评语写得满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某些评语,同学都和我一起进行讨论。通过交流,老师把握了学生思想的脉动,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一些萌芽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最后不得不提到持之以恒。因为学生的反复性很强,常常有些错误行为今天改了,过了几天又犯,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学生思想多变,教育者必须有个坚定态度,对这些学生,尤其对一些思想转化比较慢的差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能见到成效。只要一天不离开学校,他都是你的学生,你都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只要坚持这个信念,迟早都会走进那片迫切需要滋润的心灵。
关键词:真诚,威信,人格
周末回到老家,打开抽屉,翻看以前的日记,无意中发现一个旧信封,才想起这是2000年我在一所村小支教时那一届的孩子送我的礼物。打开看时,有一张信纸,上面写着满满的字,是李×,这个高个子、爱笑的女生写给我的信———
亲爱的老师:
您好,我和你相处差不多一学期了,我终于了解了您是什么样的人了。 您呀,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人,并且对人温柔可亲……老师呀,在您唱歌的时候我觉得您的歌声很动听。 您的歌声和那些歌唱家的歌声差不多。 在您给我们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还给我们讲了许多文学家、科学家的故事,……您真是我的好老师!
祝您:
心想事成,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李×
6 月 16 日
旧信封里还有一张做工复杂的卡片, 是三开的镂空叶子各开着一朵花的图形,打开一看,中间十几朵花重叠在一起像秋千一样镶嵌在一个花篮上方, 真是很精致的卡片! ———已经被我保存了十二年。
再一次看着李×给我写的信,不禁沉默了———“ 您呀,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人,并且对人温柔可亲……”信中的这句话让我匪夷所思,这真的是我? 能够每天用笑脸迎接学生的我? 好像这样的我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的我往教室里一站,或者还没走到教室门口就已经皱起了眉头———班里乱哄哄的, 怎么可能笑得起来? 即便如此,班级纪律似乎并没因为我的严肃而有所好转。而十二年前的那个班,那些孩子们,我却从来没有因为班级纪律跟他们发过火。 这究竟是为什么?
那一年的经历历历在目,那是2000年暑假过后,到学校准备开会的我莫名其妙地被原来工作的镇上小学派到离镇较远的南面村小支教! 当时我的心里只觉得无辜又无助, 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辗转来到新学校报到。 至今还记得,翻看着即将接手的三升四年级孩子的暑假作业,那一行行拙劣的字,错误百出的答案,让我连连摇头的情景。不管怎样,我还是开始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上班了。 除了带另一个一年级班的数学课外,我本班的语文、音乐、品德等课都是我教,还兼班主任。 所以,我有机会整天跟孩子们待在一起,并且竭尽所能,把我所了解的各种课外知识传授给他们,只想为他们做一盏指路明灯。
班里有不少成绩比较落后,学习习惯尤其让人头疼的孩子,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有一对双胞胎,哥哥叫徐×,弟弟叫徐×。 他们的作业经常要重写,哥哥的态度稍微好一些,弟弟则经常被我请到讲台前面我改作业的桌子边,看着他把作业写好了再放他走。 家长很过意不去,一再跟我说:老师,我两个儿子给您添麻烦了! 一次放假, 还专门找到我家来,送上家里养的鸡和蛋,让我有些惭愧,暗暗决心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们。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 它对学生可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
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各种表现,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真诚地对待每个孩子,在孩子们心目中建立了充分的威信,所以教育起来才那么得心应手。
我们都知道,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绝不能搞“ 两重人格”。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可以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其次是人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 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我在旧日记本上看到了一则当时的日记———
2001 年 5 月 24 日
我越来越感受到孩子们的可爱了。 ……确实,鼓励是教育人的春风,而且教师的“ 身教”相当重要。
昨天,我因为改家庭作业时发现许多人的造句都是抄来的,千篇一律,很恼火。以至于当看到龚××的句子也很类似时忍不住冲他发了火,其实是说重了几句话。 但他辩解说:这不是抄来的,而是自己想的。 我当时很后悔,后来他把重写的句子拿给我看时我想跟他道歉,却没说出口。 快要放学了,我在心里想着,要当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可是没有立即付诸行动。 终于,放学的铃声响过了,我站起身来,学生很安静,似乎意识到我要说什么。 我感觉自己有些紧张,清楚地听到来自胸口的“ 怦怦”的心跳声。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郑重地向龚××道了歉,请他原谅,同学们笑了,我如释重负。
今天下午,李×和龚××到办公室来找我,希望我在班上提出让同学们回家多练广播操, 争取在明天的比赛中为班级争光这一要求。 我很感动,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我真为他们感到欣慰。
于是我仿佛回到了那一天,回到了那所其貌不扬的小学校。 第二天一大早,我来到学校。 走进教室一看,不由得一愣:班里一个人都没有! 正觉得纳闷,听得有喊口令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于是寻声往后操场走去。只见,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练广播操!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可爱的身影,不知有多感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指出:"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其本身工作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真诚也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师本身需要不断成长的美好品质。那么,教师怎样来培养自己的真诚并表达给学生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运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一、用真心去引导学生
在观摩市"讲课比赛"时我深有感触,凡是课上得棒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都是很善于用真心打动学生的。于是我便借鉴模仿那些优秀的生物老师。比如,我的班上有一位同学,对生物很感兴趣,也很爱钻研,可是上课总是爱跟周边的同学讨论,影响了自己和周边同学的听课效率。我心里很矛盾,点名批评他,可能会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如若置之不管,则会影响到他自己和周边同学的学习。在一次课上我讲解习题,他又控制不住自己跟同位讨论起来了,我便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没有回答上来,我又让他的同位起来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他同位很准确的回答出了,我让他们都坐下了,停顿了2秒钟,然后继续讲课。那节课剩下来的时间,我观察他没有再说话。下课后,我让同学叫他去我办公室,他看上去很紧张,以为我要批评他,然而我却语重心长的跟他说:"今天课上的知识都听懂了么?有什么不会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好吧?"。他瞪大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他是多么的吃惊老师竟然是来关心他的学习情况的而不是来批评他的,我给他讲完题之后,他开心的回教室了。第二天一大早,我的桌子便留了一张纸条,"谢谢老师,谢谢您没有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批评我,谢谢您对我的教导。我想我会好好努力的。"这件事让我感悟到,对待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批评,有的时候多关注孩子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给"差生"更多的机会
要使一个班整体水平高,仅靠几个"好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物不是一门太难学的科目,对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要求特低,每个班都有这样的例子,其他功课很不理想,但生物学得不错。比如,我带的班有一名学生,中考数学不及格,而生物却考了全班前十名,并且每次生物成绩总能稳定在班级前几名。我没有因为他其它学科不好而把他定位成一个"差生",有一次联考结束后,我发现他在我的课上总低着个头,而且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主动,这跟他平时的表现反差太大,我看出了点端倪,下课后,我便把他请到办公室。原来是联考成绩垫底,被其他科老师批评了。我于是把生物成绩单拿出来,把他这学期的生物成绩指给他看,并语重心长的跟他讲:"你看看你的这学期的生物成绩,全在90分以上,你再看看上学期的期末成绩,还不到60分,我真不敢相信你可以做的这么出色,你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很喜欢你,可是最近我发现你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个头,难道在偷偷的用功学习?"他听出了我言语中的幽默,自己也笑了,当我看到他的笑脸的时候,我的心里总算放下了一块石头,心想这孩子能听进去我说的话了。于是我便帮他分析他的优势和劣势,鼓励他把每节课都当做生物课一样的去学习,久而久之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的。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又在课堂上找到那个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就像是我跟着学生一起努力并最终取得成果一样,我再一次深深的感到,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啊。
三、让孩子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学习
我带的有一个班的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感觉学习无望,便混日子,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听讲,交头接耳。对于这种现象,我比较揪心,倘若我停下来维持纪律,想学习的学生会受影响;假如我置之不理,便助长了他们上课说话的不良风气。我于是便去找一位老教师请教,她耐心地对我说:"对待这种情况一定要严肃起来,狠抓纪律,同时让他们懂得今天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来之不易,教导他们要懂得珍惜。"我聽了老师的话后很受鼓舞,同时也信心百倍。这一次我"有备而来",当又出现有同学交头接耳的现象时,我放下手中的课本,认认真真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是来学校学习的还是来玩的?当我们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的父母正在为你的学费努力工作着,你拿着你父母的血汗钱,来到学校不好好学习,影响别的同学,你想过你的父母么,你对得起你父母的血汗钱么?"我接着说:"我提议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反思自己,去感激父母。"说完,孩子们的心仿佛被深深地触动,而且那节课的学习效果也出奇的好,回来之后我就总结,用感恩的心去引导学生不但能够让学生回归课堂,认真学习,更能从情感价值观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今天的学习机会是多么的得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我越来越觉得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需要担负起多大的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同时也对自己负责,又岂能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任重道远,我会脚踏实地的干下去,用我的真诚去感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我的生物课堂上能够学到更多真正有用的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富积淀。书中收录的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字里行间表现出他们强烈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对于班主任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教育模式也是不存在的。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我明白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读这本书,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我最崇尚的教育理念是:借情寓理转化学生。我教育学生是:重视南风效应,攻心不攻城,班内事情自己处理。
作为一名XX学校的副班主任,我主要从唤醒、感化、转化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
我教育学生是先说情再育人。即学生一进入我们学校,我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真正感到我的真诚,真正感到我是为他们好,我教育他们那是很在乎他们,是关心他们,不听话当然磕(ke)不平,我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听我的话只有好处,学生在老师面前踩左踩右那是有害无益的,我们作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是人的美德,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我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我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我偶尔火气很大,也能够压住自己,不与危险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
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我偶尔也搞点心理惩罚,有意识地冷淡一下他,让他尝尝违反纪律后那种难受的滋味,然后再找恰当的机会教育他,给他讲道理,并特别地告诉他老师不管他有哪些危害。我们老师只要和学生先建立一定的师生友情,对学生多点宽容、多点尊重,多点理解,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与他们真诚交流,他们一定是会听老师话的。各位老师,现在学生在学校一般最怕副班主任,最畏惧教练将不良表现告诉家长。如果这两样都不怕了,他们就很容易变成危险学生,让老师无法管理,那早、晚都要出大事的。所以我们老师要用真诚的师爱唤醒问题学生,他们才能够按老师的意图去学习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嫩枝易弯也易直”吧。
第二、用真诚的师爱感化学生
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现在炒得比较热的“情商”问题。因为就这样一个“行”字,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里差距;就这样一个“行”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就这样一个“行”字,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看到人世间的美好;就这样一个“行”字,找到了学生对学习的快乐感觉,真正品尝到师爱的甜头。当然,这需要我们作长时间的铺垫工作。就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只要先建立一定的师生友情,多点信任,多点帮助,多点落实,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学生们就会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老师个人的榜样,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
第三、用真诚的师爱转化学生
我和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一样,喜欢与学生交流和谈心。也主张现在多管一点今后就会少管一点,我们现在制定必要的班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针对学生实际,我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希望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我通过身教和言教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看清我们老师的人格和魅力,让他们真正感到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让他们真正感到作了错事太对太不起他们的老师。我经常还与学生家长联系,就是要让家长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子女是真的很关心,是真的很用心,是真的为他们的子女操碎了心,我们老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些话不是要我们直接对他们家长说出来,而是要用实际行动真诚地表现出来,让那些家长自觉地配合我们工作,支持我们工作,让他们发至内心地感激我们,敬佩我们。
总之,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副班主任,我认为作到“四心”是关键:自己工作尽心;家长对我放心;学校对我有信心;学生能够安心。我们老师只要能调整好心态,先建立真诚的师生友情,把自己该作的事情作好,学生自然也会想办法把他们该作的事情作好。人是有感情的,学生是有良知的,他们与社会上有些人不同,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血,我们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使问题学生问题更少,达到先说情再育人的理想境界。
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关注一个孩子的情况,是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也是最基本的任务。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具有深入儿童内心的本领,走进儿童心灵的本领。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怎样走进儿童的心灵呢,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善于了解学生,乐于倾听
了解学生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教师要用自己真诚的心灵,认真倾听孩子的语言。首先教师应该懂得学生的内心活动。其次是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视角来理解其行为。三是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家庭背景。四是要注重学生行为的心理分析,透过表象了解其中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些要依赖于教师高度的道德情感和修养才有可能做到。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这样,要求学生那样,教室里经常充斥着教师的声音。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就会有新的收获,那种收获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滥满心田。下课了,离开教室的脚步不要那么匆忙,听一听孩子们玩耍时都说了什么。我喜欢下课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那时他们无所顾忌,我总能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他们也把我当作自己的伙伴—样,这是我了解他们的一种方法。当孩子们遇到不高兴的事了,也会在这时给我说说。在这不设防的时间里,既分担了他的痛苦,又不去触及他内心的隐痛,要使学生乐意向你说出。心里话。这时,你要善于了解学生,乐于倾听。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
1.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习问题向老师提出挑战。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甚至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习问题向老师提出挑战。
2.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李希贵说:尊重学生个性。就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勇敢的面对忘乎所以的孩子;民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土壤;让学生登上前台唱主角;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仔细研究学生的心思.找准一个切入点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教育学生的这个切人点找准了,会让你工作起来事半功倍。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因为是农村小攀,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所以化妆的任务自然落到了老师的肩上。和我搭班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老师,所以他也帮不上忙。演出的时间是8:30分,参加朗诵的孩子比较多,所以我7:25分就到了学校跟孩子们化妆。我们的节目是第三个,当我们在台下站队准备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有的在打哈欠,有的两眼无神,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疲惫。我微笑着鼓励他们,说了些让我也觉得鼓励的话,但是不见效。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我讲了一个笑话,没有几个孩子回应我,大家继续懒洋洋的,怎么办呢?我非常着急,要知道,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准备了很久,非常不容易呀!是不是他们太紧张了,我连忙安慰他们,可还是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来。忽然,我看见有几个孩子的眼光在盯着一位老师的相机,那位老师在给他们班的孩子拍照,我们班的那几个孩子的眼神里透露出羡慕。我马上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一个老师买了新手机,正好我们班的孩子刚下课,就围着那位老师转,摆了好多姿势,照了好多相才罢休。我恍然大悟,对学生说:“等你们表演的时候,我也会给你们照相的。”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轮到他们时,我就借来相机,在下面拍照。这一次,他们比平时表演得都好,我举着相机照了很多张相,每个孩子都那么投入,在镜头下都那么可爱,我一张都舍不得删掉,我要把它送给他们,那是他们美好的回忆。比赛结束,得了第一名,我们都特别高兴。
四、以心换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说:“与学生建立友谊——是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情感修养,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高尚起来。为缔造师生友谊,需要巨大的精神财富。如果没有这种财富,友谊将会变成庸俗的亲呢。”教师不仅仅应当是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平时见到学生,我的脸上一定带着微笑,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亲切的。主动和学生打招呼,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他们就愿意和老师做朋友,有什么心里话,也肯告诉我了,这对于我管理班级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孩子的心灵特别纯洁,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注。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育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教育是以智慧之“笔”饱蘸情感之“墨”创作的优美动人的诗。爱是一把万能钥匙,它能开启任何学生的心灵之门,使你真正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李明, 男, 16岁, 2006年来我校学习, 分到我班。开始一段时间, 这孩子的基本表现为:表情冷漠, 不爱说话, 也不和别的同学交往, 上课总是低着头, 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当时我认为这也许是他对环境还不熟悉造成的, 适应之后会好的, 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两个月后他却经常缺课, 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 不上学, 不说话, 躲避别人。此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初步分析
利用星期天我做了几次家访。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李明父母离异, 他现在和母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是个性格粗暴的人, 在他年幼的时候, 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但是, 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 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 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特点。不久前, 父母离婚了, 使他受到很大的打击, 加上他母亲经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 使这个孩子情感更加脆弱, 心理压力更大, 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 不去上学, 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 压抑自己。通过家访, 我明白了他不去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 使他失去了原有的心理平衡, 变得更加焦虑不安, 感到孤立无助, 继而躲避, 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闻不问, 或批评指责他, 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 其认识就愈片面, 心理闭锁就愈强, 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会以冷漠的眼光看待, 更加孤立自己, 直至不可救药。
治疗依据及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 使家长尽到责任, 使孩子摆脱心理困境。
既然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 因此, 我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 让其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 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 希望她承认现实, 面对困难, 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 因为于事无补, 反而会增加他心理负担, 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 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 多关心他, 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不要因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孩子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再躲避, 愿意回到学校上课, 与同学们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 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 他还是不愿意上学, 我去到他家里时, 老躲着不见, 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 其实其内心不是不渴望得到别人的呵护和关心, 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 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 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 和他们一起学习, 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 缩短心理距离, 想用集体的温暖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许多同学知道这种情况后, 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 陪他聊天, 给他讲讲学校各种活动的情况……慢慢地, 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 渐渐地, 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但我并不满足于此, 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 也很爱读书, 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 他都能自学。有一次上课,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很多同学不会答, 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的脸上露出一点笑意, 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 他涨红了脸, 讲得结结巴巴的, 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 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 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他的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此后, 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 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 增加良性刺激, 使他摆脱自闭心理, 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 温暖着他那颗冷漠失望的心, 使他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主题班会, 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 学会自强, 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个孩子学会自强, 也教育其它学生, 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我……》。在这次班会中, 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 面对困难和挫折, 我要像张海迪阿姨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说,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我要勇于面对现实, 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 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 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同学们采用精彩的表演、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我细细地观察, 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走过去, 牵着他的手, 把他引到会场的中心, “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吗?”他缓缓地抬起头, 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 面对现实, 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他的话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创设了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 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用真诚走进学生的心灵】推荐阅读: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09-14
走进学生心灵之:唤醒10-27
倾注一片爱心,走进学生心灵06-15
班主任工作经验:走进学生心灵11-02
“感恩”话题作文:感恩走进心灵06-16
走进心灵深处作文600字06-18
让快乐走进心灵作文550字09-20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作文650字10-12
[PK赛]关于真诚的作文:我真诚的朋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