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5篇)

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教学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一、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4. 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 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 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 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一、复习巩固。

1. 同桌抽读生字卡。

2. 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 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3. 背诵课文。4. 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 认读生字。2. 扩词练习。

3. 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4. 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重点字音:

宿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笋芽儿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学习重难点:目标1、2。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己学习生字。

2、教师准备笋芽儿生长的影片或挂图,一段轻音乐,以及生字卡。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读课题:“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2、播放影片片段或出示挂图观察,然后学生练习口头描述笋芽儿的样子。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己识字的情况:

1、播放影片或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己读课文,碰到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2)学生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可以从图画认识“笋”;

动作认识理解“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爱抚”; 读书上带有生字的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3)学生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

4、练习写字:

(1)连词书写,不能写成AABB式;(2)指导带有口字旁的几个字的写法;(3)指名书写“唤”,师生共同评价修改:(4)学生练习书写;(5)抄写要求积累的词语;

三、深入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情感;

1、再次播放影片或出示挂图观察,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

2、学生分组学习交流,有感情朗读课文:

(1)分学习小组读课文,然后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2)讨论后推选同学在全班交流;(撒娇——钻出地面——长成健壮的竹子)

(3)交流:你们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体会笋芽儿生长过程的美: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明亮而美丽的世界„„)一边体会一边练习朗读。(4)有感情朗读课文:

(1、2自然段应柔和、轻声,3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最后两个自然段应读得响亮、自豪、欣喜。)指名读,评价; 小组间竞赛读;

3、深入感悟:

(1)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哪些关心和爱护?

四、拓展运用练习:(选择使用)

1、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或句子,熟读成诵,然后交流;

2、学生仿照例子,按课文内容编写儿歌: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爱好和习惯。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 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春天来了,人们都忙着栽花种草,看,可爱的小鹿也不例外,它也栽了一丛玫瑰呢!2. 板书课题,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1)利用图画或实物帮助识字。

(2)利用汉字的特点识字。如表示动作的字“瘸、拐”等。

(3)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正音。如,“玫瑰”的“瑰”单字读第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骨”多音字,在“花骨朵”里读一声;“莺”是后鼻音。

(4)在组词中识字。

(5)在创设情景中识字。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表示“惋惜”呢?“惋惜”两个字都有竖心旁,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围绕课后“泡泡”里的“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感知。

2.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下面的句子,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也没看着。”

(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3.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第三、四自然段读得稍慢,在句中体会“惋惜”的意思,读出遗憾的心情。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兴、欣慰的语气,表现小鹿因为给人带来花香、带来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的情感。

4.分角色小组朗读,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5.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感悟。

(1)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要演的角色,研究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然后在组内分角色试一试。(2)指名表演,加深理解。

指导演小鹿

要创造性地表演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的情景。提示学生可将作者的叙述性语言转化为人物的独白,在表演中揣摩小鹿的心理。

要细心揣摩小鹿玫瑰花的心情。提示学生可以将小鹿的心理活动用语言表演出来。

表演小鹿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体会他心情的变化。

指导演鹿弟弟

鹿弟弟心情有什么变化?(由“惋惜”到“也高兴地笑了”)玫瑰花开的时候,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因此,他感到高兴,觉得这玫瑰花没有白栽。

指导演黄莺和微风

表演黄莺和微风说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赞美)体会黄莺和微风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快乐。

四.实践活动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查查有关资料,再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然后可按自己编的内容,进行分角色对话或表演。

第二课时

一.诊测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指导写字

1.认读“我会写”中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

2.扩词练习,看谁组得多。

3.想办法记忆字形。

4.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式的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由——抽,射——谢,歌——哥,别——拐,青、争——静。

(2)结合上学期学过的“游、倒、啊”等字,再次强调这类字的书写要点:三个部分要尽量写得瘦长。

(3)“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是横折,下边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中的“车”下面要变横为提,比顺为先竖后提。5.学生书写,老师行间指导。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嫩绿

浓密

惋惜

终于

渐渐地

静静地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1)展示读词语和句子。

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学生分析】

学生以往学习诗句,已经学会如何读诗,这对于对诗句的理解有很大地帮助。【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教学难点】

1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

(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五彩民歌风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 设计目的:

一、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

二、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

三、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

四、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2、唱好连线。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请同学们分别说出: 1.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

2.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

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

(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如:衣着,歌舞,节日„.)

(3)台湾民歌分类

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

(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

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2)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五、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 热烈,带有舞蹈性。但是这首歌和同伴手拉手,边唱边跳;尝试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运用身边的材料为歌曲设计伴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奏。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四、四分音符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跳柴歌

(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设计目的: 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

一、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举例: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x||

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x的时值为1 请同学们通过你对曲轻快、欢悦的情绪,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

二、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表示出来。如:教师引导(拍手)特点。

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

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点也是难点 悦。

教具准备:

(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 钢琴、歌曲伴奏音乐(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教学设计: 拍手.跺脚.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

一、常规训练

歌曲伴奏型。

二、组织教学。

三、教学新歌

击掌自拍:2/4 ○

○ | ×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 × || 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伴奏组:尝试运用身边的材料为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歌曲设计伴奏。

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五、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4、跟琴唱词。

5、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6、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四、律动《跳柴歌》

1、想一想,不用竹竿我们可以怎样跳?分组合作试一试。

2、和同伴手拉手,边唱边跳。

3、在有蓝色色块的地方做:

腿:2/4 ×

× | ○ ○ ||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

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

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 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

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生:葫芦丝。

(3)出示葫芦丝图片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

润、婉转。

六、课堂总结。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音乐欣赏《花儿与少年》 设计目的: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音乐分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感受音乐中拍子变化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教具准备:

音响设备 教学设计:

一、常规训练

二、组织教学。

三、复习歌曲《跳柴歌》

四、欣赏《花儿与少年》。

A段旋律:2/4,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

B段旋律:3/4,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

1.欣赏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A段再现。

(民乐合奏)

1)熟悉音乐,听一听,跟琴唱一唱。

2)听音乐,思考: 听出音乐的变化了吗?能为乐曲分分段吗? 尝试用你的手打打拍子,乐曲用了几种节拍?顺序怎样?

——交流

3)音乐简介:

《花儿与少年》是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欢快优美,具有浓郁的高原风情与生活气息,在我国流传很广。

该曲是ABA三段式结构: 4)再听音乐,随音乐的节拍与情

绪变化动一动。

2.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声对

唱)

——交流:讨论、比较两种不同 的表现方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

五、拓展

花儿的来源:甘、宁、青“花儿”

又称“少年野曲”。是聚居与该地区的回、汉、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藏民族一律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山歌。取名“花儿”。

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

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六、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课题: 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设计目的: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

2、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教材分析: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

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不一定要求学生对乐

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教学设计:

一、常规训练

二、组织教学。

三、复习歌曲《跳柴歌》

四、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生:葫芦丝。

(3)出示葫芦丝图片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被誉为“天籁之声”。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

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六、课堂总结。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点。

歌曲表达了丹麦人民丰收后的喜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充分悦心情。教学设计时我把听、唱、感受勤劳、质朴的丹麦人民丰收动三者相结合,把表演融入课堂,后的喜悦心情,并能用欢快活泼让学生来体验、感受,使孩子们对秋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与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一般,但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喜动、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游戏、竞赛、即兴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从这点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设计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在歌曲中感受丹麦音乐的风格特的歌声进行表达,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逐步高涨的情绪。

3、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情绪,知道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丹麦音乐风格,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难点:能简单了解歌曲发展的手法,学会以情带声的歌唱。教法与学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设计目的,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

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法等,进行直观教学。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个载体,他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本节课,我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1、出示部分果实图片,学生猜谜,激发兴趣。

2、播放农民丰收动画,以进行节奏训练。

3、欣赏歌曲的同时,播放根据歌曲内容自制的动画。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歌曲。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轻松地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几个谜语你猜一猜,竖

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课件出示谜语)

二、表演劳动场景----歌曲节奏、重点句教学

【设计意图:单纯的学习节奏,学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接受,通过表演的形式,再加上一些象声词,使学生在表演中掌握歌曲的重点节奏,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果实,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而这些果实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的播种、耕耘得

来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见见农民伯伯呀?(出示课件)们一起为他

2/4 X X

X X ︱ X X

X 们加油吧!)

X ︱ X X

X X ︱ X 生:学习歌曲重点节奏。

0 ‖

师:把同学分成三组,现在我们

刷刷

刷刷

刷刷

三组同学一起进入,将收割、挑 刷刷

刷刷

刷刷

(看,他们手中的镰刀用的多带劲啊,真是个丰收年。)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

哟哟

嘿 哟哟

哟哟 嘿

(瞧,他们箩筐里的果实真沉啊,这担还挑得动吗?让我们为他们鼓劲吧!)

2/4

X

X ︱

X X

X ︱ X

X ︱

X X

X

加油

干 加

加油

(听了同学们的加油声,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了,是不是?那咱担、加油的劳动场景完整的表演

出来怎么样? 生:一起表演。

三、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表演的声音真热闹啊,丰收的喜悦,飞过高山,越过原 野,感染

了我们,同样也感染了欧洲最古

老的国家----丹麦。原来现在也是丹麦的丰收季节,他们正在开心的唱歌、跳舞,唱起了《丰收之

歌》。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师: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完

整地欣赏歌曲,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歌曲有初步感受,也让学生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2、庆丰收----歌词教学

【设计意图:抓住初步聆听后的热情,让学生熟悉歌词,掌握歌曲节奏。】 多媒体出示歌词

师:丰收带给人们无限的喜悦,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读呢?

(1)让学生朗读。(2)师按节奏念。

师:刚才小朋友念了,现在该轮到我了,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3)老师按节奏和生齐念。

3、唱丰收----歌曲教学

【设计意图:《丰收之歌》的演唱重点是学会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再次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逐句教唱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演唱歌曲。】(1)教师范唱,学生聆听,可轻声模唱。(2)学唱歌曲。

师:逐句教唱,在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现出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歌曲中出现了十六分音符,(如“金黄的、新摘的”等)在演唱过程中,让同学们加快速度,唱准确。(3)老师和同学齐唱歌曲。

4、分析歌曲

【设计意图:小朋友们都对颜色

比较感兴趣,所以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找出相同颜色的旋律,从而对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的结构。】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下面咱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吧!(课件出示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同颜色的旋律。一首完整的歌曲,经过颜色的分辨,只剩下了一句,老师把这句旋律完整地唱一遍,让学生比较这句旋律与其他两句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原来在这句里面啊,出现了整首歌曲的最高音,表达了丹麦人民丰收之后的喜悦之情已经到了极点。大丰收了,他们太高兴了!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生:学生齐唱。

师: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望着眼前金灿灿的麦粒,成堆的干草,香甜可口的瓜果,心情是怎样的?(喜悦、欢快)那我们能用歌声表达这种喜悦与欢快吗?让我们把歌曲完整的唱一唱吧!(多媒体播放伴奏音乐)

四、合作创新,激发热情----齐跳丰收舞

【设计意图: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师:丹麦不止有好听的民歌,而且丹麦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丹麦的小朋友迫不及待的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晚会呢,想去吗?那我们就赶快排练起来吧!

1、师示范两种不同舞步----三步一踢步、移点步。

2、生分组排练并进行创编。(教

师巡视、指导)

3、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手拉手,和丹麦的小朋友一起,唱丰收的歌,跳丰收的舞吧!

4、播放《丰收之歌》歌曲,师生齐跳丰收舞。

五、小结 师:同学们,跳的太棒了,为自重点节奏。

己鼓掌吧!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2、即兴创编《丰收之歌》。秋天捧起丰收的欢乐,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喜人的丰收。在此老师要祝愿同学们,趁着自己年少的时光,在知识的田野上不断地播种、耕耘,明天去收获智慧的果实!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快乐之旅到此结束!(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六、布置作业

课下自由结组,以唱、演的形式创编歌曲。教案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丰收之歌》是冀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歌曲。是一首丹麦民歌,自然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学习【设计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在歌曲中感受丹麦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充分感受勤劳、质朴的丹麦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进行表达,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逐步高涨的情绪。

3、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情绪,知道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丹麦音乐风格,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难点:能简单了解歌曲发展的手法,学会以情带声的歌唱。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一般,但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喜动、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游戏、竞赛、即兴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三、说教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设计目的,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法等,进行直观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

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轻松地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2、强调自主,主动参与。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本节课的关键,在歌曲节奏学习这部分,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劳动场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歌曲有初步感受,也让学生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价 值,从而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4、合作创新,激发热情。

学生即兴创编,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

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再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单元

《飞翔的翅膀》教案

在进行合唱时要均衡和谐。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

唱:“飞吧,飞吧”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翅膀”

听:“鸽子”“快乐阳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光”“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

二、唱民歌《沂蒙山小调》:

第一课《飞吧,飞吧》

设计目的:

1、出示投影歌页:

师:同学们,这首曲子我们曾经在上学期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对吹过这首竖笛曲,下面我们就把学生进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它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旋律。

伤悲”的教育。用视唱法教学,2、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要求合唱均衡和谐。

提问: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

2、视唱小曲,让学生感受山东么样的?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呢?

3、欣赏“鸽子”“快乐阳光”与

三、教授新课:

“飞吧,飞吧”歌曲对比。

学习目标:

1、师导入: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写了这样有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少名的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徒伤悲”你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好功课。

思吗?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

2、视唱小曲,感受山东民歌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旋律曲调特点。

教学重、难点: 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要求学生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录音歌曲,3)播放歌曲伴奏。

四、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现在请大家来听赏二首(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歌曲“鸽子”,(童声齐唱)“快乐阳光”,并为歌曲配上声势,感受一下跟我们刚学唱的“飞

吧,飞吧”歌曲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课堂内容: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

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 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第二、三课《 翅 膀 》

设计目的一、指导学生以欢快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

情及有远大的理想。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初步感受三、八拍节奏、音乐。

四、竖笛练习《海鸥》。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

二、体验三、八拍节奏

1、复习三、四拍,认识三、八拍;

2、听音乐,用不同的拍击形式体验三、八拍歌曲;

3、创编三、八节奏及乐句。

三、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四、新歌教学《翅 膀》。

1、激趣导入:(课件)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上,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及远大的理想。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朗读歌词。

4、跟琴唱词。

5、找出曲谱中的节奏乐句,跟师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曲谱。

7、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主要是唱准确。

五、歌曲艺术处理。

1、讨论、实践后总结: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

部分。所以,在演唱音量的层次上,齐唱部分可用“Mf”合唱部分用“Mp”,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

境。

2、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3、各组展示演唱。

4、评议。

六、竖笛练习《海鸥》

七、小结。

第五单元

《浪花里的歌》

教学内容 听: “水草舞 ” 动:小事情

课时安排:3 课时

唱两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5、第一课时《小事情》

设计目的师:

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6、1、学唱歌曲《小事情》,用轻松师:(出示碰铃)你们认识它吗?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在演唱它的声音怎样?这么好听的声二声部中要做到声部和谐。

音,让我们随它的节奏读歌词。

2、聆听《水草舞》,感受乐曲表现生活中的情景。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教学设计:

一、感受三四拍

1、认一认三四拍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练一练,播放音乐《小事情》用声势感受三四拍歌曲。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学会歌词,让他们理解歌曲所蕴含 的道理。

2、听《小事情》,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线条。

3、轻声哼唱《小事情》,回忆歌曲的旋律及音位。

4、视

7、第一遍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遍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8、学唱歌曲:跟琴学唱;分声部学唱;配上碰铃演唱。

9、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听演唱、竖笛吹奏。

三、听赏《水草舞》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听后请把你的感受与收获跟大家

一起来分享。

2、初听《水草舞》

生 1:由钢琴独奏的乐曲。

生 2:好象听到了奇妙的水底世界的声音。生 3:乐曲比较优美,有流水的声音。

3、师生互动并小结,师简单介绍乐曲《水草舞》的背景。

① 乐曲名叫《水草舞》。

② 是三幕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独舞。

③ 音乐灵活地吸收了民间音调,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海水中水草的清秀和柔美。[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同时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互动,进入音乐欣赏的情境。]

4、复听乐曲《水草舞》 师:请学生说出这首乐曲哪些部分是相同的?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当听到音乐变化时,请你用 手势或身体表现出来。

① 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感受并即兴做动作,并能随音乐画出乐曲的旋律线。

② 学生回答提问:

五、结束: 听曲出室。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水乡歌儿多》

设计目的: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 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唱:《水乡歌儿多》 教学难点: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

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xx | x.x|xx x |x-||

三、欣赏“鳟鱼”

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1、出示课件(乐器图片)学生四.课堂总结:

师:水乡是美丽观察各乐器的外形特点并描述。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

2、出示课件,聆听各乐器的音色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特点。、听赏“鳟鱼”

(钢第三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

设计目的一、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真挚感情。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听赏“鳟鱼”,区别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四、竖笛:美国童谣《小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自行大胆的表现歌曲及乐曲是重点;唱准歌曲中含有 ox 的节奏的乐句是难点。

教学设计

一、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二、节奏练习。2/4ox 琴五重奏),让学生听别乐器的音色。

四、歌表演《水乡歌儿多》。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各组展示,集体评议。

五、竖笛练习:美国童谣《小事情》 示范 注意力度符号 时长要准确 学生合奏

六、小结 教学反思: 模仿拍击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六单元

山跑”

1、导入:同学们,我山谷回响

教学内容

听:“火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搭乘火车,车向着韶山跑” 朝景 唱:“太阳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竖笛:开往那里?

2、听赏音乐“火“亲爱的回

车向着韶山跑”

,边听边模仿开火

第一课时“太阳出来喜洋洋”

设计目的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再次听音乐,注意旋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 ”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 3 2 1 2 记号。老师解释“波音”:从本—” 太阳出来罗学生自己进行排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练,并进行表演。

音。举例:2 ——2 学生唱一第二课时“亲爱的回声”

设计唱 ;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目的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2)齐声对比来表现回 声的力度效果。

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

2、知道 6/8 拍的含义及其特点,口唱乐谱 ;注意:波音的演唱,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 6/8 拍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固对 6/8 拍的认识。

3、欣赏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缆车”“山童”

4、竖笛:“亲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爱的回声”

教学设计

一、欣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赏“缆车”“山童”

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演唱。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家来 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 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 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 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 6/8 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 ○ ◎ ○ ○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 6/8 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 38 页,边 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师弹琴,生唱。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

生唱,师模仿回声。

4、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听琴伴奏,小声试唱歌曲;

7、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两段连起来试唱;

8、听伴奏,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加快节奏;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 学

9、完整地唱好整首歌曲。

四、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小组表演歌曲、听音乐,表演;

第三课时

设计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山谷的回声》,练习二部轮唱;

2、欣赏《朝景》 3.竖笛:菲利普《亲爱的回声》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听音做手号练习;

二、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三、学习歌曲

1、导入:有一群山里的小朋友听到这首乐曲后,不由自主得唱起了一首歌《山谷的回声》

2、教师范唱

3、听录音,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

5、提出跟不上的地方,老师用琴和同学们一起学唱;

6、2、评出最佳的律动;

3、集体表演,师生同乐

五、小结: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

课时安排:3 课时

忘的歌

第一课时《堆雪人》

一、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设计目的1、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

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 义。

上歌唱了近

年的歌曲,像一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准国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歌、唱好国歌。

四、教学难点 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去建设社会主义。

三.教学设计

1、寻找国歌: 请

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B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家的象征。

2.分析旋律、节感受国歌

思考:

(1)关于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1)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学国歌?现在背景、已有基础、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深刻挖掘思想含义、唱得更好

比一个——?(高)

力度是越来(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越——?(强)(结合冲锋号让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有号召性、鼓舞性)

(2)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的怒吼。由田汉作 词、聂耳作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请学生1935 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在 歌谱中标出重点句)作曲家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 大地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编排舞蹈,并用列队行进的方式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 直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能体前的力量!

3、再次歌唱音乐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演唱时音片段,当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的上行挥动。

4、播放录音(学教学难点:

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能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动,给《红曲中的表现)

5、放伴奏生跟唱星歌》编排舞蹈。

教具准备:(教师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钢琴、多媒体、课件、卡片等道地方。)

6、跟伴奏有感情的具。

课教课型:以唱歌和跳舞演唱

7、纠正错误

8、跟伴奏相结合的综合课。

有感情演唱歌曲

9、观看升旗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导入 仪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同学(播放歌曲《军队进行曲》,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在上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课之前,老师要问问同学们,同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学们都有哪些理想?谁来告诉老例 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师?(学生举手回答)哦,同中国心、国家等)

五、作业。

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理想,那你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想知道老师的理想吗?老师的理《红星歌》

设计目的:

1、能想呢是当一名女兵,因为我觉得 自信的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军人看起来很厉害!很威武!很曲《红星歌》。

2、体会重音帅气!很有气质!可惜啊,老师记号的作用。

3、能给红星歌海拔不够!所以没有当成,诶?有这么 一个小孩儿,他也有一个神气(放潘东子走路片段)我们军人梦。。。。跟他比一比好不好?

二、同好!接下来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们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勇敢机一起来欣赏一段电影片段。智可爱的小潘冬子。好,同学们(《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

敬个军礼给老师看看(师鼓励并 师:有没有同学看过这部电影?(有——那你们知道影片里的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师:故事发生在 1931 年到 1938 年间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一个年仅十岁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 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 妈妈报仇。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课件出示潘冬子照片)师:这就是小潘东子,他机智勇敢,他相信,只有将敌人都消灭掉,百姓们才能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同学们说他勇不勇敢?我们看小潘冬子走路神气不纠正做的不正确的)听音乐跟老师做(放红星歌音乐,老师做动作)

1、原地向左向右转

2、火车似的走路多跳几遍

3、师做动作,一段两个动作(语言提示:要换动作了~~)

二、师:刚才小英雄偷偷告诉我你们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小!红!

星!。对,它是一颗小红星。

三、同学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就叫《红星歌》

1、第一遍:好,同学们看着歌词,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思考一个问题 :本首歌的题材是什么?(听完出示课件)

第二遍: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首歌用什么情绪演唱?(出示课件)

2、重音记号的介绍(出示课件)

3、(师富有表情的清唱歌曲)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注意老师的速度节奏和重音记号的运用,同学们把小手伸出来给老师打节奏

4、好,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能跟着老师唱了,来,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一遍(师:同学们身体坐直,两腿放平,把小手放在腿上)

①跟钢琴来第一段

②跟钢琴来第二段(指出不足,师示范唱)

③纠正后整体来一遍(提醒用自然的声音唱,不要喊唱)

④唱得好的同学上台唱(表扬要具体)⑤师伴奏(错误及时纠正)

5、师:好,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全体起立。同学出来模仿红军战士走路。但是老 师有要求,走路的速度要跟老师弹奏音乐的速度一样。(三段音乐)第一段速度快。第二段速度特慢,第三段速度适中。

师:同学们觉得哪组才应该是红军走路的正确速度啊?(生回答,教师给与鼓励)对 这就证明了(课件)好,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速度,唱一遍(跟音乐唱教师给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红星歌》,也知道了小英雄潘冬子,通过学习呢我们还知道我们现在的 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毛主席毛爷爷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

里。

第三课时

设计目的: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

点: 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感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精 神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用不同的计: 认识作者: 李叔同,是我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学唱歌曲

1、是几拍子的歌曲?唱谱

2、跟琴用“u”哼唱

3、填词演唱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设计目的1、认知目标:学会表演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体会中国人民设 计一种演唱形式。

教学分析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三、学习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 第八单元

《铃儿响叮当》教案 设计目的

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教学难点:

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与导入

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雪橇图片。A、图片上的是什么? B、什么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3、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

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二)、新歌教学《铃儿响叮当》

1、视频《铃儿响叮当》 A、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其中有一句旋律我们都会唱,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B、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情景?(孩

子们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开心)。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首歌曲。(作品介绍)

2、再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次跟

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遍歌曲。同时,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A、B两题)

(三)、巩固练习

A、歌曲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1、请大家跟伴奏一齐演唱这首欢B、划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复的地方在哪里吗?

C、找出反复之处。

2、请大家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醒大家要注意换气与附点节奏哟!)

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啦?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A、跟琴学唱

B、个别乐句反复教唱。C、跟琴演唱。

4、雪橇从远处滑了过来,又从身边滑走了,你觉得怎样表现由远到近的这种效果呢? 你觉得哪句应该唱的重一些,哪句应该轻一些呢?

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现由远

及近的效果哟。

2、分组演唱。

3、唱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

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模仿铃声呢?比如说

拍拍手、跺跺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呈现出来。(给学生讨论几秒钟,然后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错,不过老师好像还不过瘾,毕竟不是真的乐器,下面拿出乐器(课前准备几样打击乐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衬词“叮叮当”处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节奏

来表现歌曲。(个别起来说)

5、学生创编动作,并随视频一起表演。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创造”。(出示PPT)

7、让我们再次跟着音乐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四)、小结

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识字1:(拜、墓、端)用一排词串说话

识字2:(峰、鼻)用一排词串说话

识字3:(柳、篮)知道两组形近偏旁“木字旁、禾字旁”“竹字头、草字头”各自表示的意思。

识字4:(瞄)知道两组形近偏旁“日字旁、目字旁”“两点水、三点水”各自表示的意思。

二、复习部首查字法

1.查字典。

生字 应查的部首总的笔画数读音 组词

2.结合句子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1)几个人的技术水平,他都摸了底。

(2)文章太长,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3)一棵大树横躺在路上。

(4)这里的天气也真是邪门,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ài nián tà bù jiǎo zi yáng liǔ sǎomù bì shuǐ

( )( )( )( )( )( )

tuányuán luòtuo dàoyǐng tiàowàng sōngbǎi dòngjié

( )( )( )( )( )( )

2.比比再组词。

蓝( )箩( )圆( )扬( )晾( )

篮( )萝( )园( )杨( )谅( )

3.扩词“ 饼 影 篮 冻”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本单元的词语,默写生字

2.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越多越好)

江苏教与出版社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表内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

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

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均分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暢所欲言,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

问题?(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

(师生活动)

(1)同学讨论交流。(2)教师收集信息。问题3: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3、巩固练习

(1)第15页“做一做”。(2)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

一、课前预习

妈妈买来一些水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怎么分?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三的第3、4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回家后自己动手分一分水果,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

(一)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这节课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能出现解题不完整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应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来解决问题。

四、课前准备

情境图

三、教学设计

㈠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㈡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情境图)问题1: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温故知新。(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③师生共同归纳: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盘都是3个竹笋。

问题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出“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用

除法来计算。

问题3:我们所学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学的除法小朋友知道它的符号吗?

【设计意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读一读、写一写”的学习活动。

(师生活动):学生练习书写除号,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① 第18页“做一做”。② 目标检测(见学案)

3、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除法

(一)12÷4=3 ︰

学 案

一、课前预习

△ △ △ △ △ △ △ △ △ △

每份5个,分成了()份,10÷()=()每份2个,分成了()份,()÷()=()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三的第5、6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用学到的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①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②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③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在教学时,学生可能对除法运算的含义较难理解,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例题图讨论、交流掌握好除法的含义、名称。

五、课前准备

挂图。

六、教学设计 ㈠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㈡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师生活动)

①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②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③ 教师引导观察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生活动)

① 同学讨论交流取名。② 教师收集信息。(板书课题)

问题3:请同学们对照算式与情境,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例

4、例5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师生活动)

① 学生交流想法。

②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③ 教师把收集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3、巩固练习

① 第19页的“做一做” ② 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5: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除法

(二)20 ÷ 4 = 5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学 案

一、课前预习

写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4。2、10除于2等于5。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四第4、5题。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用学到的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四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计算

(一)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①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②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③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除法求商的过程。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这节课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所以教学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想一想来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圆片、挂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景,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出示例题主题图)问题1:小猴摘了多少个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观察图,从图中找出桃子的个数为12个。

问题2:猴妈妈准备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出新知,探究新知。(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列出算式。

②师生活动,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讨论,说出计算方法。

④师生共同总结出: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问题3: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变化,启发学生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并让学生在不断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①第24页“做一做”

1、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问题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除法计算

(一)12÷3=4

12÷4=3

想:三()十二

想:()四十二

一、复习旧知

6×2=

4×3=

2×5=

3×3=

3×()= 6

4×()=8

()×3=12

()×4=20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五1、2题。

三、配餐作业

回家后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五课时

一、授课课题:除法计算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说明:

经历借助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适时鼓励,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五、课前准备

教材第24页主题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都要开展植树活动,绿化活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看,一群小朋友正在一块荒山坡上植树。

2、探究新知

问题1: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师生活动):①学生自由观察图。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景图。问题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提问题,锻炼了思维,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师生活动)①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学生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问题3:你是怎样列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师生活动):①学生计算。

②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教师指名说一说。

问题4: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学生知道乘法口诀求商。

3、巩固练习

①第22页“做一做”2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除法计算

(二)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一、情境导入:

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都要开展植树活动,绿化活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看,一群小朋友正在一块荒山坡上植树。

二、目标检测:

练习五1、2

三、配餐作业:

请同学回家收集生活中有关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六课时

一、授课课题:解决问题

(一)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五、课前准备:

第29页主题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

[设计意图]:轻松的谈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师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交换各自喜欢的一些游戏。

2、探究新知 问题2:(出示第29页主题图)瞧,这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

②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③交流数学问题,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平均每组几人?

B、可以分几组?

问题3: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师生活动)①学生列式,解答。

②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问题4: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 [设计意图]:增加问题难度,锻炼学生思维。(师生活动):①学生思考。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3、巩固练习

①第29页“做一做”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1)15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个人?

15÷3=5(人)

(2)15个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15÷5=3(组)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

二、目标检测

第30页1、2题

三、配餐作业:

寻找身边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七课时

一、授课课题:解决问题

(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秘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

五、课前准备

第31页主题图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1:(出示第31页主题图)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你们看,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观察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探究新知

问题2: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图,找出里面的信息。(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引导学生想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3、巩固练习

①第31页“做一做’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买1辆小汽车多少钱?

买5辆小汽车多少钱?

12÷3=4(元)

4×5=20(元)

一、情景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你们看,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二、目标检测

课本第32页1、2题

三、配餐作业:

上一篇:用心做自己作文下一篇:写生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