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精选8篇)

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 篇1

兴化农村商业银行 周勤昌

近期,兴化农村金融机构查处了两起受贿违法案件。一是原兴化农行行长王某犯收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九个月;二是原兴化农行业务部总经理顾某犯受贿罪,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75000元。就犯罪成因及预防,笔者谈点浅见。

一、犯罪成因

1.追求时尚,极时行乐。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地位的建立,而引发了人员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诱发权利人投机心理、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增强,在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同时,产生了权钱交易、人情交易的心理,从而不惜以职务、职权之便以身试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2.“金钱”诱惑,丧失底线。有些金融机构干部和有权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作关系,把银企关系混同人情关系,将手中的权力同人际交往混淆在一起,最终感情超越原则,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以至成了企业的“内线”。更有甚者“同企业穿一条裤子”,帮助企业对付银行,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并从中捞取好处。其表现:一是个别员工把正当的银企关系逐步演变成伙伴关系;二是由伙伴关系逐步蜕化成利害关系。在利益的驱动下,步入腐败的泥潭。

3、监督制约,形同虚设。从以上收贿案件分析看,他们收贿的地点多数在办公室和家里,且多数是在重大节日,持续性和连续性,长时间不能被发现,反映出事后监督不细,岗位制约不严,自查、互查,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疑点后也没有深究。在金融系统各项业务管理中,特别是“敏感”部门岗位,在内控和防范上,对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道关卡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且规定的又细又全,可谓措施严密,责任分明。然而,在落实这些监管措施时不到位,有断档和错位现象,而来自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存在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致使作案人在上级监督不到位、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无 1

效的情况下,在职务犯罪“自由王国”里,任意作为。这是对银行岗位监管失控而诱发职务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犯罪特点

1.职务犯罪项目多、时间久,受收礼品方式多。一是受收贿赂是农村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作案时间长,且大多是在农历过节的时机,其数额越来越大。以前是小商品和烟酒之类的,而现在涉案金额是几万元仍至几十万元。二是失职渎职,徇私舞弊。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限,为了徇私情、谋私利,伪造信贷材料、隐瞒真相、弄虚作假,从而加剧信贷风险,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如上述行长利用基础建设、人事安排、确定企业授信、等级评定和办理企业贷款等方便为他人谋取私利,在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间,曾33次收受礼券、礼卡、贵重物品、现金贿赂,计人民币245060元。

2.作案次数多,涉及人员多。这是农村金融机构员工职务犯罪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涉案人员一般都是在贷款审批授信、人事安排调动、银票敞口、物品采购、装潢招标过程中做文章,有些员工与借款人长期勾结,双方成了“朋友”,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为了获取贷款,想方设法向个别领导和信贷人员贿赂,以答到借款目的。如上述业务部总经理,在任职期间,利用负责企业贷款的前期调查、贷款资金使用审批、贷后管理及对企业授信、评级、贷款分类等项目,为他人谋取利益。在2008年至2011年春节期间,非法收受25人的财物,合计人民币137000元。

3.法制观念淡薄,轻视犯罪诱因。在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下,对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缺少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银行员工,尤其是中、青年职工价值取向日趋复杂。如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一门心思搞第二职业;进取心不强,沉溺于灯红酒绿的不正当娱乐中;缺乏吃苦创业精神,总想一夜暴富等。而与此相适应的学习教育、思想引导工作却相当软弱。很多单位,不敢理直气壮的讲大道理,不敢弘扬正气,不组织学习,纯粹用经济、行政手段实施管理,出现问题又不敢大胆处理,致使错误思想愈演愈烈,最终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如某银行员工内退做生意,整天不思进取,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在一帮哥们的逐涌下,走上强奸之路。最终犯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三、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

1、预防目标之一,管人。培育一支素质的农村金融机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金融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必须靠人来操作,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负有重要的职责。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决定了金融业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道德、职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员工队伍。一是严把进人用人关。要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的原则,聘用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把道德规范、作风正派、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员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合理调配人员,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月度风险津贴和风险考核,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强制交流。二是加强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不仅是提高干部员工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强化干部员工按规章制度操作、按业务流程办事的意识和依法经营理念。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不断地让干部员工了解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使干部员工对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每一个流程的规定、要求、风险提示、处罚力度都明明白白,消除因不知法而犯法、不知规章而违规的盲区,逐步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同时采取以案示教、案例分析,在内部信息网上通报违纪违规人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育员工把铁规章、铁算盘、铁帐本视为银行的生命,把遵纪守法视为基本的道德底线,逐步帮助员工树立自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2、预防目标之二,管规章。建立一套以防为主的内部控制机制,这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一是找准一线业务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建章立制,有针对性地防范。通过建章立制,堵塞管理细节上、操作行为上存在的漏洞,搭起纵向横向环环相扣防范犯罪的篱笆墙,从客观上减少犯罪的可能性。对发生违规问题的单位,重点进行整顿,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实地整改,加强预防措施,达到举一反三的整改效果。二是强化员工遵守法律、遵守银行规章制度的意识。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银行已经不缺少成文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从对银行职务犯罪内部原因来看,缺乏的是严格按法律和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和态度,使职务犯罪有机可乘。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依法经营、按章办事的意识,又要有自觉维护规章制度和金融法规的严肃性。

3、预防目标之三,管监督。加强对金融机构基层单位经营秩序的监控,在依法制行上狠下功夫,这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保障。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只有加强监督才能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问题。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加大监管的力度,制止违规经营和相互间不正当竞争。要把经营活动统统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治行。要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特别对管理混乱、案件频发的单位更要进行重点整顿,整顿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必须将各项经营活动严格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为实现业务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制约、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随着银行内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银行系统内部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在金融企业的广泛应用,内控制度也应与时俱进,与之相适应。三是及时正确的处理违法犯罪行为。对系统内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依法加大查办员工职务犯罪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对违法犯罪人员,要准确有力地给予打击,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该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该除名的一定要除名,决不能姑息迁就,保持金融机构干部员工队伍的纯洁性。

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 篇2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酒店业内部员工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酒店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酒店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职位优势滥用职权、牟取私利、侵犯酒店经济利益的一切犯罪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侵权犯罪。

酒店业的工作岗位众多,在我国的经济旅程中不断吸收了各种各样专业的人才,而且还为广大的从业人员提供了理想的工种和职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就业难、专业不对口和失业下岗的问题。但是随着各具特色人员的加入,酒店业内部员工之间的问题也不断凸现出来。酒店业内部员工职务犯罪主要表现有:强奸盗窃、杀人放火、吸毒贩毒、聚众卖淫、赌博斗殴、挪用公款、私分酒店资产、滥用职权、泄露酒店商业机密、泄露顾客商业信息、蓄意破坏酒店设施设备、散播反动言论、诈骗、抢劫、伤害、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职务侵占、低价折股,出售酒店资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酒店业员工职务犯罪的原因及特点

(一)酒店业员工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并非仅出现于我国,放眼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这一社会现象,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不一样罢了,任何企业都不能彻底根除这一毒瘤。酒店业是一个囊括了众多岗位于一体的行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行政负责人,他们在为酒店的整体利益考虑和对整个部门负责的同时,又要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而权力的掌握和行使者的稀缺性必定会形成权利的高度集中,容易造成掌权者利用职位之便谋求个人利益。职务犯罪本质上就是利用职权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尽管人们制定了众多的条款来制约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人的欲望使得这一现象不能得到根除。

1、体制转换、社会风气的腐败和监督的缺失是职务犯罪的宏观原因。

权力和人的天性决定了职务犯罪的普遍存在性。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这是形成腐败高峰期的宏观原因。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得外国酒店集团强势入驻并伴随着资金的不断涌进,国内外合资酒店的兴起又发生国内资金的投资转出,在经济的相互流转之间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规范体系和监督机制)没有跟上,结果造成权利在运行中的约束管制力度减弱和监督的不到位,从而给腐败的滋生创造了适当的生存空间和管理漏洞。在腐败问题突出的今天,大到政府机构小到私人作坊,上到企业老总下到部门小组到处都充斥着腐败之风,晕轮效应的作用使得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都受到了严重的熏染,短时间内社会风气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让新一代的从业人员被迫沾染。由于酒店对外服务的特殊局限性,形成了酒店大多数部门服务于顾客,仅有少数几个部门是对酒店员工进行服务和监管,造成监管力度不到位、监管效率不高,有些监管机制甚至形同虚设,从而为有心之人大开方便之门,利用自身的职位优势让酒店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

2、价值错位与心理失衡:

职务犯罪的微观原因。每个人的心性和主观认识都是不同的,所以有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有的人却近墨者黑,这正是微观原因的真理。从思想的本源看,职务犯罪源于行为人价值观念的错位,受“本本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等观念的影响,使行为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错位,把自我当成集体的中心,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在外界的各种诱惑之下必然会引发人的贪欲膨胀和心理失衡。

(二)酒店业员工职务犯罪的特点。

职务犯罪是目前腐败现象最为集中和严重的表现。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会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来看主要有:

第一,无部门限制性,工作范围广。酒店各部门之间是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团队,跨区域的工作使得每位员工都有穿梭在非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机会,从而促使员工更多地了解本酒店和各部门的相应信息,为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的条件。为更好地进行工作降低部门间的沟通障碍,相关部门间常会进行交叉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交叉培训也是促进职务犯罪的一大推动力。

第二,专业化、群体化。2009年4月,湖北省十堰城区某酒店员工李某利用从财务人员处获知的酒店电脑营业系统密码擅自往自己的账号里充值一年的消费准备金,给酒店带来不小的损失。酒店餐饮部员工私自偷换酒店酒吧大量名贵烟酒的案例数不胜数,而犯罪的源头却并非一人所能遮掩得了的。酒店酒水库是由酒吧内的专职人员(通常为2~3人同时管理)盘点清查,具有固定的开放日期和盘点数目,酒水部经理也会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月都会由酒水库经理整理所需酒水并下发采购清单,一连串的检查核对不可能做到毫无察觉,除非犯罪人并非一人而是合伙进行。

第三,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面对越来越详尽的酒店内部安全防范措施,犯罪分子的作案水平也在变化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作案手段也明显趋于多样化和智能化。

三、酒店业员工职务犯罪带来的影响

酒店业内部员工职务犯罪对酒店有着深远的影响,犯罪人员不仅可以利用当前的职位优势损害酒店的经济利益并从中获得好处,还可能通过专业技能盗取酒店的核心机密,影响酒店的正常运转。

(一)酒店安全指数下降。

酒店业依靠的就是服务的专业化和舒适化,且酒店行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脆弱性,酒店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犯罪活动一旦发生,必定会危害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会让客人对酒店的安全系数产生质疑。如消费者王进在泰州市原野大酒店用餐时,随身携带的包中9,700元现款被该酒店服务员盗窃后挥霍一空,遂愤向法院起诉。

(二)影响酒店声誉,损害酒店形象。

客人的消费是酒店收入的全部来源,酒店平均出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市场经济效益和收益。不利于酒店的传闻一旦流于市场就会对酒店形成莫名的舆论压力,减少顾客对该酒店的选择几率,并且还会随着人们的言论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其他客人的入住选择,迫使酒店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跌,影响酒店收益。2011年5月通过收买酒店员工伪造、盗刷信用卡案的主使者被抓获,主使者通过收买酒店员工利用读卡器、制卡器、笔记本电脑、空白信用卡等作案工具,使该九鼎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刷客人62万余元,并获得报酬1.35万元。

(三)阻碍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

酒店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接待旅客,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媒介之一,酒店扮演者中间人的角色,一旦发生酒店员工犯罪事实,可能会引发不同文化间的冲突,特别是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酒店员工的犯罪行为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不利于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四)增加酒店管理培训支出。

为防止酒店内部员工受他人指使、收买和威胁做出有违酒店规定,甚至损害酒店利益的事情发生,酒店经常会举行全体性的员工培训,增加员工对自我保护意识和增加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防止发生不利于酒店的事件发生。

(五)加大酒店设施设备的折旧或日常消耗。

酒店是集吃、喝、玩、乐、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酒店员工每天都在为酒店顾客提供服务,除了器械方面的服务产品外,很多都是实用型的通过服务人员才能到达顾客手里的产品,在到达顾客手中之前或多或少会发生一点变化,如员工偷吃、偷拿等现象层出不穷。员工偷用酒店设备如用酒店电话联系亲朋好友甚至拨打国际长途,使用酒店专用游泳设备等。这些行为虽然细小,不易引人重视,但是夜以继日的消耗对酒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六)打乱酒店行动计划。

处于酒店核心位置的高管对各大酒店而言都是香饽饽,酒店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现实的,从每天平均出租率到市场占有率再到管理人才的盈缺无处不体现酒店的强弱,酒店员工带着机密跳槽或另起炉灶对酒店而言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四、酒店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加强酒店内部员工的管理规范工作必须得到当前酒店业的重视,而预防、减少和消灭酒店内部员工犯罪案件的发生又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各酒店长期坚持。

(一)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行动小组。

制定管理条例并严格实行,由特定的行动小组对酒店的日常运营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酒店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像万豪集团的消防行动小组一样,建立由总经理为首的各部门领导参与的管理机构,以确保酒店安全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完善酒店安全管理实施条例。

更改和完善酒店现有的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和守则,为酒店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管理依据。落实国家和地方为保护酒店安全而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如《中国旅游酒店行业规范》、《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

(三)加大人事培训力度。

目前,我国酒店业对酒店内部员工职务犯罪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也不够重视,所以大家的酒店安全意识不强,因此酒店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培训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酒店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选拔合格的工作伙伴。

为酒店注入新鲜血液既可以活跃工作氛围也能缓解工作压力,但是错误的引入只会是引狼入室得不偿失,所以在对新进员工进行选拔考核时必需要把好这一大关,防止一些不良分子乘机混入酒店行鸡鸣狗盗之事。

(五)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利用员工平时工作的态度、办事效率、顾客的评价等对酒店员工进行评估,可以更显著地选择适合本酒店发展的人才,并以此作为评优、加薪和晋升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员工工作的肯定来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培养对酒店的忠诚度,降低酒店员工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几率。

(六)掌握时事咨询。

加入大型酒店信息反馈平台,及时掌握各大酒店的时事资讯和了解本酒店的顾客反馈信息。通过对其他酒店信息的掌握及时做出反应,或吸收他们的经验教训,或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以防止本酒店出现类似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谢朝武.论饭店全面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颜峻.盗窃犯罪空间分布与地理因素的关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0.2.

[3]杜秉清.盗窃罪的预防[J].民营科技,2009.11.

电力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考 篇3

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继续加大从源头预防腐败的力度,就必须深入解剖企业滋生职务犯罪的源头性问题,不断拓展源头治理的领域,找准切入点,研究治理之策。

一、当前电力企业滋生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源头问题

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源头治腐的要求,必须认真分析滋生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源头性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实效。当前电力企业导致案件发生的源头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剖析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的根源,无不与理想信念的蜕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有关。受腐朽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信条,信仰出现危机;有的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心态发生失衡。当权利失去监督、贪欲占据上风的时候,便滑向违纪违法甚至是犯罪的深渊。

(2)权力运作隐蔽。在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分包过程中,高“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侵害企業利益。权利运作不公开是职务犯罪的主要源头。

(3)管理制度缺失。由于管理者的原因,不注重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在人们还远没有达到诚信、自觉程度的时候,就粗放管理,放任自流,使已经建立的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4)监督机制乏力。企业对权利的运作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形不成权力制约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职务上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是“一言堂”,财务支出是“一支笔”,副职班子成员不愿监督,知情的部门不敢监督,职工群众无法监督。监督乏力是导致腐败现象滋生一个重要原因。

二、国有企业要源头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

(一)抓班子,科学选人用人

首先,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领导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搞好一个企业,单靠企业领导一人不够,但搞坏一个企业,一个企业领导人就足够。其次,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选人用人的机制、方式还存在诸多弊端,“跑官要官”现象并不鲜见,选人用人上的“一言堂”、“走过场”难以避免,而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再者,由于企业领导“人”处在企业、市场、社会的焦点位置,诱发职务犯罪的因素很多,所以加强企业领导“人”的教育、监督,防止因为个人原因,致使企业衰落,是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是要选好人,二是要管好人。要教育和督促每一位企业领导人员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培养的干部,企业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是党和职工赋予的,要为搞好国有企业尽职尽责,决不能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始终忠诚于企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抓教育,筑牢理想信念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积极构筑企业党员干部的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防线,是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根本性措施之一。其重点是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上贪则下脏,上廉则下洁、上行则下效。”经典古训,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做官以廉为先的核心要义。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根据形式的变化和任务的需求,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增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突出实效性。作为企业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塑造干事干净的形象。一个企业领导干部的成长不可能也一蹴而就,需要多岗位锻炼,需要付出许多艰辛和汗水,而从人生巅峰陡然跌落谷底常常缘于一念之差、只有一步之遥。企业领导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清非分之欲,常修从业之道。要注意从“小节”做起,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风起于青萍之末,祸患常极于忽微,企业领导干部要经常反思“温水煮蛙”揭示的哲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将各种邪欲恶念扼杀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在金钱、美色、权力面前做到三思而后行,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做对不起党组织教育培养、对不起家人殷切期望、对不起自己政治生命的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

(三)抓监督,完善体制机制

监督既是一种警戒,又似一面镜子。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要把能不能、愿不愿接受监督作为思想修炼的一项基本功,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树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确态度,通过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批评,适时矫正人生的坐标,防止执迷不悟滑向歧途,葬送美好人生。个人权利过于集中、个人说了算、内部缺乏监督或难以监督是某些国有企业领导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动因。为此,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决策机制,深化局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凡是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出台、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事项,都要由企业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做到研究问题有完整记录,决定问题实行票决制,有效防止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断。二要建立健全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符合企业运作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形成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的防范腐败机制。要加强企业效能监察,使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流程,切实转化为管用、有效、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监督一体化。企业纪检监察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在组织协调上的优势,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种监督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浅谈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 篇4

党群工作部 叶惠兰

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不仅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其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对国家政权的危害甚于一般刑事犯罪。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发生在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要想坚决有效地在国有企业预防遏制职务犯罪,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方针,国有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预防:

一、抓教育,设置思想防线

反腐败从源头抓起,首先是要从思想抓起,这是提高国有企业广大干部政治思想觉悟,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一要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教育干部正确对待权力,行使好权力。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要求企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勤政廉政的表率。二要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制教育。国有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五普法”、“四五普法”的要求,定期集中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财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报纸、简报、墙报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强烈的廉政声势和氛围。三要教育形式多样化。国有企业每年要结合五月份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影像片,购买各类法律书籍和资料,特别是对企业职务犯罪易发生的重要部门和岗位,邀请检察机关的同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以案说法讨论等活动,组织企业干部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让正在服刑的人员现身说法,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

二、抓制度,设置权力防线

产生职务犯罪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权力的操纵,因此职务犯罪的发生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政策措施等因素有一定联系。因此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应当介入一些重大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部门,要针对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敏感环节和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制定一系列的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设置权力防线。我个人认为应制定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必须制定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包括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制、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的备案制度等,坚持集体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二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推行录用中层干部公示制,制定企业干部诫勉办法,完善分配制度。三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加大财务集中管理,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四是建立设备、产品采购、销售制度,这包括企业的合同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物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明确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更具其操作性。

三、抓阳光工程,设置监督防线

职务犯罪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堂而皇之,猖獗一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权力滥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方法,就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互相联结、互相作用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只有使权力的运行处在严密的监督控制之下,职务犯罪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首先,是大力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的监督检查。其重点是依法监督、惩戒、纠察监察对象违反职责和行政法规、制度、命令、各种程序,并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或工作程序紊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的效能监察工作主要是对商务谈判、土建工程招投标、设备购置、物资比价采购招标等方面,纪委监察部门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效能监察,特别是在土建工程方面,通过甲方、乙方(承包方)、监督方(纪检、监察、检察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共建活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使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强化领导责任,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互相监督、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工程的健康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企业人为因素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二是大力开展企务公开工作。实行企务公开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手段。国有企业的企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企务公开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栏、厂情发布会、党政工联席会、和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厂报、墙报等。国有企业实行企务公开制度,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进行,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抓住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改革的难点、廉政建设的焦点问题进行公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制止暗箱操作、减少和杜绝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三是大力推行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我们在设置监督制约防线时的一项突出工作,就是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一是要加强企业的收入管理,明确企业抓收入的主攻方向,将收入计划分解到基层,实行挂钩考核。二是强化效益成本观念,优化成本结构。对企业的基层单位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三是强化资金资产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理顺物资供应集中管理流程。四是规范多种经营管理。五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推进财务电算化,加大会计检查力度。六是加大财会队伍建设。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深入开展财经纪律教育,提高财会人员队伍素质。

以上是自己对国有企业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一点认识和看法,今后本人要继续加强学习,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从深层次上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2005-3-8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职工改革积极性,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寻求从源头上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今年,我们对全省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解剖分析,并到我省几类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一、发案的基本情况

1998年至此2000年,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 2291 件,2379人,占检察机关查办的整个职务犯罪案件的46%左右,涉案金额约3.2亿元。从案件分类来看,贪污1252人,贿赂381人,挪用公款712人,私分国有资产27人,隐瞒境外存款1人,巨额产财来源不明2人;县处级以上要案175人,5万元以上大案672件。从分布来看,1998年为675件713人,1999年为655件680人,2000年为961件986人。从发案的行业分布来看,多集中在粮食、电力、烟草、金融证券、机械制造、工程建筑等行业。

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是贪污、挪用犯罪比例较高,分别约占53 %,30 %;涉案金额较大,50万元以上的重特大案件271件,占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12%左右;共同作案和窝案较多。典型的案例有:自贡市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江仲生、总经理马一中、党委书记何允明、副总经理程兆峰四名厅级干部共同贪污904万元案;乐山嘉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眉山分公司经理沈志祥等人挪用公款2000万元炒股案;泸洲卷烟厂包括原厂长、副厂长在内的四人,在一年之中先后因贪污被判刑等等。

二是一些重点行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务犯罪严重。在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了近一半,而且多集中在“三类企业”即亏损企业、垄断行业、热门行业的企业。如长城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潮计算机产业集团公司、成都天兴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那些企业。

三是企业高层领导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犯罪居多。其中,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在下属企业兼职的负责人犯罪更为突出,约占总数的52 %.近年来,仅内江市检察机关就连续查处了五起国企领导人职务犯罪案件。还有成都国光电子管总厂驻重庆办事处主任先后将20多万元货款贪污;成都飞机发动机公司原总经理吴永成利用其兼任成都航冠实业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之便,挪用公款100万元;西南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原财务部经理刘然挪用公款500万元案等等

四是利用小金库犯罪的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5%的贪污、挪件案件系利用小金库所为。小金库动辄数十万,有的高达百万甚至千万元,与此同时,由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金额,也由过去的几千元发展到现在的数万、数十万元。

五是利用国企改制之机,在国企重组、改制、破产、转让、租赁和承包经营过程中,钻改革空子,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犯罪呈上升势头。或采取各种手段、巧立各种名目直接贪污、私分国有资产;或不如实申报国有资产,造成漏估国有资产进而贪污、挪用;或将国有资产隐匿后,“改头换面”作为个人资产入股,利用国有资产在转制过程中玩“空手道”等等。如新都县物资局副局长兼县金属材料公司经理钟德成,趁公司转制之机,先后将原公司两台小轿车及43万元公款以各种手段据为已有。

另外,赃款追缴难度大在查办国企职务犯罪案件中反映也越来越突出。

三、成因及规律

国企职务犯罪的成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企业内部、外部的因素,有现实直接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历史积淀下来的各种“劣质遗产”的困扰等等。我们认为导致我省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权力失去监督、制约是国企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国企职务犯罪高比例发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所固有的潜在矛盾的现实反映。在这一时期,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政府丧失了过去传统体制下对企业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又尚未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或所有者功能丧失,出现国有企业多家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同时,由于企业经营者经营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且缺乏必要的产权制度的约束,不必顾虑承担国有资产经营风险责任,加上企业内部纪检、监察体制存在弊端,不能对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效实施监督,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经营决策权,以侵害所有者权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为职务犯罪大开方便之门。据不完全统计,因滥用经营权而导致贪污、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的案件占国企犯罪总数的70%左右。

(二)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是国企职务犯罪的外部原因

由于政企未能彻底分开,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缺位”,以及“管理就是审批,审批就是收费”,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对企业吃、拿、卡、要现象的存在,造成企业不良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加大了企业和产品的外部成本,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经营,为企业违规经营私设小金库创造了客观外部条件,同时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分子利用小金库大肆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等犯罪找到了很好的借口和掩护,也为其它职务犯罪孕育了温床。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是国企职务犯罪的直接原因

国有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体现在个人的人生追求、生活态度、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以及与群众的关系等方面。它虽不直接表现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政绩,但它对企业经营者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却常常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行为准则。由于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加上选人用人上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人走上国有企业领导、管理、财务和其它一些重点岗位。这些人往往经不住物质利益的引诱,有的本身就利欲熏心,一旦手中攫取了权力,在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国企改革存在漏洞可钻的情况下,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甚至化公为私违法犯罪就成为不可避免。

(四)、企业利益分配机制不尽合理是国企职务犯罪的诱因

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不能挂钩,形成“庙穷方丈富”或“庙富方丈穷”,使一些企业经营者心理失衡,积极性受挫,转而通过非法手段谋取私利,(五)、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混乱是国企职务犯罪的关键原因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换荡不换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陈旧落后,尚未真正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的甚至董事长一人当家,法人治理变成空谈,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企业一些重点部位、环节如财务、采、供、销以及派驻机构的管理上,要么就是现有的管理制度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停在嘴上,形同虚设;要么就是现有的管理制度混乱,松散、低效甚至失控,给职务犯罪分子有隙可钻,有机可乘。如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尹儒杰未经公司董事会审批,且不按规定出据相应的购销合同,就以付货款为名擅自将公司公款306万元汇至珠海用于自己与他人共同投资兴办的公司营利。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国企职务分子中营销、采购、财会人员1573人,占国企职务犯罪总人数的43.62%.典型的案件有:西南航空公司财务部原会计杨怡、出纳陈翔共同贪污公款200余万元案;长虹电子集团原销售部主任贪污公款45万元及挪用公款8600万元案。

(六)、打击不力、预防不够是国企职务犯罪司法和认识上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检察机关把大力查处国企职务犯罪当作是服务大局,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一些企业领导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对检察机关查办国企职务犯罪案件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片面认识。另一方面,立法上的疏漏,司法解释不统一,以及企业改制以后,犯罪主体、客体发生了变化,法律界线和标准模糊,这都给检察机关办案带来一定的困难,造成打击不力,使一些职务犯罪分子能够侥幸过关,对一些准备犯罪的不稳定分子起不到震慑作用。而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的领导对职务犯罪给国家、企业带来的巨大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甘愿冒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放弃采取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甚至规避法律、法规,打政策擦边球,进而牺牲国家利益。这种企业行为上的短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泛滥。近年来企业营销环节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居多就是例证。

四、预防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省国企职务犯罪的现状以及成因,本着系统问题系统解决,以建立“三不防线”为核心,坚持体制、机制、法制“三位一体”推进,不断加大治本力度,遏制和减少国企职务犯罪,建议采取如下抑制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使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不能为”

1、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有效管理体制

目前,不少地方通过组建资产经营公司解决出资人(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制衡关系,切断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纽带,对促进企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资产经营公司对派出的产权代表和所持股的国企实行的是直接管理方式,于是,国企变成了资产经营公司的“下属单位”,产权代表成为资产经营公司“下属单位”的负责人,所有权与经营权仍未彻底分开,反映在企业内部则是经营权与管理权仍未彻底分离,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不是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契约关系,而是同属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一把手与二把手的关系,这样,国企的经营权与管理权实际上又都集中到了董事长手里。因此,还需要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营运、监督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只有真正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明确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尽快进行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权力与权力的制衡以及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2、建立政府行为矫正机制

国企职务犯罪与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失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在观念上、职能上和管理方式上适应新形势,退出越位、纠正错位、补足缺位,由“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规则——服务型管理”;在运用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上,注重用价值规律的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国企工作人员的行为价值取向,使利益机制导向与廉政导向相一致。另一方面,对政府失度的行为,应运用兼具制约性和干预性的检察权加以矫正。一是检察机关通过行政诉讼,对政府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矫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双重监督机制对政府失度的行为进行矫正。即: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审计、监察等政府监督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变等案办为找案办,及时发现政府和国企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

3、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用人机制和以过程监督为重点的企业干部管理机制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这种情况下,选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二是要尽快培育较为充足、完善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市场;三是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确保把那些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守法遵纪的人选拔到国企领导者岗位上来,从组织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国企职务犯罪的发生。

对于国企经营者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国企经营、管理者(只限重点岗位的管理者)家庭财产申报制,以及个人廉政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来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前者,要求上述人员将上任、离任、任期内的家庭收支情况进行如实申报,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后者实行“廉政指数制”,由非政府的专门机构综合相关各方的意见,每年为他们打一次分,并纳入对他们的考核、任免和奖惩之中。对那些廉政指数很低(违法和严重违纪)的人,实行资格刑。即:在一定时期,剥夺其一定权利、禁止担任一定的职务,禁止从事一定的职业。检察机关建立国企经营、管理者家庭财产申报和个人廉政评价信息监督网络,随时随地跟踪监督。

4、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对国家投资国有企业的大型建设项目派出财务总监实施全过程监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结算中心,并建立财务电子管理系统,把监管人财物的制度固化在程序中,让“铁面无私”的电脑杜绝一切违规行为。通过对票据、资金等经济活动信息实时监控,堵死滥用票据、截留资金、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等违法乱纪之路。

5、加大审计力度,推行“一级审计制”,认真执行企业领导人离任审计制,进一步完善、落实稽察特派员制。

6、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照章办事;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增强企业监事会的权威,维护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的审查权,对董事、经理的建议权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权,防止权力滥用。

二、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不想为”

1、不断创新分配激励机制。职务犯罪是一种贪利性犯罪,应该采取物质激励与廉政导向 相一致的解决办法。可以考虑在推行年薪制、退休金制等的基础上,引入股份期权制,把经营者与出资者“捆绑”在一起,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企业增效、经营者增收的目的。股份期权的实质,简单地讲就是通过经营者认购企业股份,使经营者与企业形成利益与共、风险共担的整体,从而实现对国企经营者既约束又激励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国有资产无偿或变相无偿量化给个人,要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并结合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企业资产严格进行评估,在确保国有资产(资本收益率或净资产)增值的前提下,对任期届满的国企经营者视其经营业绩给予奖励或惩罚,真正达到责任、动力、压力、权力、利益、风险的高度统一,从而有效遏制和减少国企职务犯罪的发生。

2、加强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国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一是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企业全体人员的学法、守法、护法意识。二是运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有重点地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坚决摒弃把打击、预防国企职务犯罪与企业改革、地方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以及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在压制市场正常运作的地方,行贿受贿是进步车轮的润滑剂,小额贿赂用来推动一下懒散的官僚主义是可以接受的片面认识。三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国企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加强自律,并把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抵御犯罪。

三、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相关立法,强化预防监督,使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不敢为”

1、在划清政策界线的基础上,检察机关要按照“打击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与保护大胆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相结合”,“打击国企职务犯罪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坚决查处发生在国企中的各种职务犯罪,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切实保架护航。并适时将打击成果通过新闻媒体、召开案件发布会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以达到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

针对我省国企职务犯罪分子利用国企改制、破产之机,钻改革空子,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犯罪比较猖獗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把清产核资关,加强对有关财务资料的封存和保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跑、冒、漏现象;检察机关应该有选择地早期介入重点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过程,尤其是要注意深入那些非正常亏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加强法制宣传,及时受理犯罪举报,使职务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同时通过深入调查寻找那些企图以表面失职行为掩盖其贪污受贿职务犯罪的线索,让职务犯罪分子难逃法网。

2、完善相关立法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及其配套措施,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隐匿或者是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现行刑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建议设立“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销除对职务犯罪侦查收集证据的障碍,以及犯罪分子利用销毁会计资料作防线逃避侦查的侥幸心理,加大对职务犯罪,特别是利用小金库进行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3、建立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和多重监督体系,做到关口前移

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 篇5

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呈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为繁荣社会主义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国企在改制重组、租赁等过程中,国企领导干部中贪污、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仍然比较突出,群众对此反响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

一、当前国企中犯

罪案件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1、涉案多为企业中主要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具有职权性。根据2000年以来查处这类案件中,涉嫌职务犯罪的这些人员均在领导岗位或关键岗位,掌握着人财物,具有职权性。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职务犯罪居多,一直是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主体。

2、共同作案数量增多,具有纠合性。在共同作案中,有的是企业领导抱成一团,犯罪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在犯罪之前都已形成一个利益团体,他们消除障碍、排斥异己,然后共同实施犯罪。

3、犯罪手段复杂,呈现多样化、智能性。从所查办的经济案件的调查情况看,犯罪分子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呈现多样化。有的是贪污或几人将小金库私分,使国家资产流失。有的采取用假发票套取现金的方式侵吞公款,这类案件占一定比例。有的领导干部借采购、扩建虚增发生费用,造假达到贪污的目的。有的国企销售部门人员将索要货款不交公挪于私用;有的借承包之机,把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资金用于建私房等或借于他人,个人收取利息从中牟利,致使企业资金难以追回,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几年,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电脑的广泛应用,财务人员利用微机犯罪案件也时有出现,这种智能型的犯罪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4、犯罪性质多为贪污、挪用公款罪,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过去经济案件几十万元大案很少见,现在犯罪数额在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大案也屡见不鲜,而且犯罪数额与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往往成正比。

5、受贿犯罪依然存在,但更加隐蔽。贿赂行为在某些行业、某些部门、某些手握重权的人身上依然存在,只是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为狡猾,不易被人发现,不易被调查取证。

二、导致国企犯罪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1、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职务犯罪的内因。纵观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究其主观原因,大都是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失衡心态得以滋长,思想上的免疫功能哀退所致,绝大多数涉案人员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不关心政治,放松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思工作,不干工作,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有的甚至作风腐化,生活糜烂,沉醉于吃喝玩乐,打麻将搞赌博,养情人包“二奶”,缺少“经费”,便将罪恶之手伸向公款,不择手段地侵吞国有资产,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有章不循是导致职务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国企在管理中难免不出现漏洞。一些国企单位虽然也订立了各种制度,有的没有落实措施,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少单位没有建立正常的财务管理机制,没有按《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3、“小金库”是导致犯罪的一个诱惑因素。中央纪委虽然三令五申禁止设立“小金库”,但仍有一些企业领导顶风违纪,秘密设立“小金库”,其目的不言自明,一是为了自己花钱方便,报销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开支;二是为了拉关系行贿方便,准备行贿资金;三是为了直接非法占有“小金库”款项提供方便。“小金库”的存在,为贪污贿赂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成为腐败分子犯罪的又一温床。

3、监督不得力,没有形成合力,是导致犯罪另一原因。主要表现:一是不敢监督。有的国企党组织担心监督太严,有“思想不解放、影响企业发展”之嫌,主动放弃阵地不履行职责,甘做“和事佬”;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畏惧权势,以至顾虑重重,不敢坚持原则。二是不想监督。一些干部所信奉的处世哲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管他问题有多大,持冷漠态度,或怕查出犯罪影响本单位荣誉等等。三是不能监督。一些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审计干部是一人兼数职,由于人员匮乏无法开展工作,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认真,不畏权势,结果受到极不公的待遇,不是调离,就是下岗。四是不爱监督。个别国企“一把手”,长期把自己置于监督之外,游离于组织,在他们眼里没有民主集中制可言,权力不受监督,为所欲为,产生腐败在所是难免的。

三、预防国企中犯罪案件的对策

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 篇6

谈谈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字数:5244 【摘要】: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变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安全生产; 心理现象;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长电公司 凌建华

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变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

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它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

1、疲劳心理。疲劳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员工疲劳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人的疲劳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厌烦是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情绪。工作随便,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情绪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浮躁心理。浮躁是人的情绪轻浮急躁,内心焦躁不安的现象。员工浮躁心理主要有:行为随便,过者为灾。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内心显得异常脆弱,心绪不宁而浮躁,表现为过急期望改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丧失警觉,事故频发。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经验去工作。

5、糊涂心理。糊涂是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员工糊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工作关系糊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楚,生产过程不熟悉,我行我素,难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6、侥幸心理。侥幸是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的现象。员工侥幸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悲剧。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已。论文题目

谈谈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字数:5244

7、紧张心理。紧张是人的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难以控制的心理现象。员工紧张心理主要有:处事慌乱,操作失误。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心理慌慌张张,手忙脚乱,指挥不当或处理失误,造成事故扩大的严重后果。

8、依赖心理。依赖是做事依靠别人,不能独立自主的现象。员工依赖心理主要有:放弃主宰,遭遇不幸。在工作中完全依靠别人的支配做事,不能形成独立人格,自我防范能力差。工作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他人。

9、逞能心理。逞能是显示自己能力强、能干的现象。员工逞能心理主要有:工作错位,顾彼失此。自居有工作经验,技术高人一等,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盲目蛮干,一知半解充内行,忽视自身职责和安全责任,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

10、逆反心理。逆反是一种无视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我行我素的心理现象。员工逆反心理主要有:明知故犯,后悔莫及。视标准化工作程序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为图方便,嫌麻烦,简化工作程序。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违章作业造成事故。

二、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产生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原因,既有工作中的客观因素,又有员工认识上的偏差,还有员工心理素质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员工心理因素所致。

1、产生疲劳心理的原因: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业余时间不注意休息,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记忆和思维障碍。二是不顺心的事情,身心疲惫。与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造成情绪低落,意志衰退,动作紊乱失调。

2、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工作地点偏远,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没机会晋升,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

3、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一是攀比地位。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追求私欲,与人攀比。身边同事升任领导了,自己还在生产一线工作,不满工作现状。二是攀比待遇。生产一线工作辛苦,管理人员工作舒服,心里不平衡。

4、产生麻痹心理的原因:一是思想放松警惕。自认为从事电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自认为技术水平过硬,不重视学习,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对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抛于脑后。

5、产生糊涂心理的原因:一是工作不思进取。平时不努力学习,不钻研专业知识,不熟悉设备性能,持混日子的态度。思维混乱,不知道什么是违章。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现场工作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规程,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

6、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试图应用旧的习惯做法,侥幸处理新问题,侥而不幸。二是急于求成违章。为了求简、求快,省事,常把安全看作是多余的,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违章行为,照样去做,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论文题目

谈谈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字数:5244

7、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工作生疏,缺乏专业技能,对工作任务能否完成,心里没数,心理压力大,引起心理紧张。二是“违章受罚”阴影的干扰。习惯性违章被严重处罚的阴影,难以消除,心理特别紧张,心跳加快恐惧,工作能力降低。

8、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一是教育不当。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念。思想上存在“安全生产靠领导,安全措施靠班长,操作过程靠监护,何必自己去操心”的思想。在工作中过分依赖他人,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二是自卑衍生。知识贫乏,自卑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9、产生逞能心理的原因:一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强。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表现很自信、有把握,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二是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安规》和规章制度,“走捷径、找窍门”,有意漏项或跳项,简化工作程序。

10、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思想上对标准化工作程序,消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工作中不按工作要求,凭过去的经验进行工作。二是心理负荷重。各种文件规章多、培训考试多、各级检查多、工作考核多等,过多的预防措施,负荷过重,产生抵触情绪。

三、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预防措施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企业员工随着工作特点、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已构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素质,应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

1、预防疲劳心理,实施心理疏导。一是要与员工心理接触。关心爱护员工生命,了解疲劳心理的症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二是要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和谐相处,了解身心疲惫的原因,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三是要注意员工身体健康。在工闲期间,组织员工参加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外出疗休养,改善工作的精神状态。

2、预防厌烦心理,实施人本管理。一是实施人文关怀。要与员工交流思想,了解他们所需所想的心理,与员工之间缩小心理距离。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二是制定生产员工倾斜政策。要生活上多关心、待遇上多优惠,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创建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要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的考试、技能等级的鉴定、技术能手的评选和“专家”的评聘,并将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称晋升或职务待遇挂钩,激励他们对期望的目标充满信心。

3、预防浮躁心理,矫正价值取向。一是思想价值观导向。要调适心理状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前途与本职工作的绩效相联系,晋升机会总是为企业安全生产,踏实工作作出贡献的员工。二是行为价值观导向。结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矫正员工的价值观取向。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论文题目

谈谈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字数:5244 制。要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磨掉浮躁,涵养踏实,自觉控制浮躁心理。

4、预防麻痹心理,强化安全教育。一是加强安全责任教育。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二是加强安全常识教育。要以“安全生产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良好行为的习惯,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运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报”宣传资料等,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等,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

5、预防糊涂心理 明确工作关系。一是对班组成员明确工作现场相关知识。工作负责人针对现场工作要求,采取现场问答与解答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规程等。二是明确交待工作现场的信息。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交待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和检修工作任务,明确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知晓。三是明确安全责任。工作负责人重申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安全生产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

6、预防侥幸心理,安全现身说法。一是再现血的教训。引用人为造成的伤亡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录像资料,再现事故的情景,让员工认识到,有章不循带来的后果。本人痛苦:死亡、肢残,痛不欲生等。家庭痛苦:一人遭难,全家遭殃。警示员工要以科学的态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请原事故当事人家属或本人现身说法事故悲剧。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操作的经过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触动员工的心灵,警示侥幸心理者遵章守纪,使他们认识到,安全不是靠侥幸和运气,只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

7、预防紧张心理,强化教育管理。一是实施岗位培训目标管理。要根据员工的岗位要求,制定各层次的岗位培训目标,强化教育培训考试,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遇事才能沉着,应付自如。二是做好思想疏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紧张心理障碍,认识自己的不足。三是从严要求、从轻处罚。防范事故的发生,只有遵章守纪,制度约束,才能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发生事故的责任者,视情节轻重,酌情处罚,以达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让员工感恩企业,为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8、预防依赖心理,鼓励独立自主。一是要鼓励独立自主,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要从思想上 “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观念。在现场工作时,发现疑问立即停止工作,并向负责人报告。二是要鼓励独立自主,增强安全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员工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做到:一想、二看、三复诵、四核对、五操作,消除员工过分依赖监护人的心理。三是鼓励自主培养自信心,加强自我培训意识。要求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安全措施,熟悉安全生产过程,逐步弱化员工依赖心理,增强独立工作的自信心。

9、预防逞能心理,落实安全责任。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规》制定工作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开展“反违章”论文题目

谈谈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字数:5244 活动。平时多检查、多督促、多防范、多纠正违章行为,开展千次操作无差错和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激励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工作规范等内容,宣贯到各生产班组,明确员工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安全文化与员工的安全意识相融合,树立安全思想意识,才能发生质的改变,安全管理才能治本、持久、深远。

10、预防逆反心理,启迪思想认识。一是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严禁未经“工作许可”就盲目工作,弱化“逆反心理”,启迪员工正确认识标准化工作程序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二是正向要求的逆向提问。要坚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改变为员工不应该做什么,启迪员工怎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思维性,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的水平。三是“亲情化”沟通。要尊重、关心、理解员工,工作中要少批评,多指导,以教训方式改变为说服形式,深入基层,真诚与员工沟通思想认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氛围。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安全生产,要重视客观因素上的预防,又要重视员工心理上的矫正,更要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实现标本兼治。人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谁也不愿发生事故,造成自己和他人伤害。在电力安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家庭、企业、社会等方面形成合力,预防员工的不良心理疾病,培养员工良好心理素质,把握天下第一关,才能杜绝安全事故、构建和谐企业。2011/04/05

①该论文发表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3卷2011年5月

邮编:313100

地址:浙江长兴迎宾大道888号 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 人事保卫部 凌建华 电话:0572—2429016 手机号码:***

企业员工职业挫折感的预防与调适 篇7

关键词:企业员工,挫折感,预防与调适

一般而言,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层含义:从客观上看,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对象和情境,称为挫折情境;主观上看,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情境时的情绪反应,称为挫折感。挫折感实质上是当事人对干扰、障碍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它固然由挫折情境所引起,但还要受当事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挫折情境,由于个体主观状态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同的,有人能较坦然地面对,情绪调整很快;有人则受到强烈刺激,情绪和行为都有较大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会给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行各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员工因此更易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情境,体验挫折感。这种工作中产生的挫折情境所引起的挫折感,就是职业挫折感。企业员工如果经常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情境,被挫折感所困扰,不仅会损害员工的心理健康,还必然会对工作绩效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重视员工职业挫折感的预防,帮助受挫员工进行心理调适,消除挫折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职业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企业员工职业挫折感的产生,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中的失败情境;二是员工本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三是员工所在企业的组织因素。

工作中的失败情境,是指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使目标达成受阻的情境,这是造成职业挫折的外在因素,如项目竞标中落选出局,保险业务员推销保险被拒绝,服务行业员工被顾客刁难等。这种情境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毕竟客观上是一种失败的情境,不可避免地会给员工造成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然而,同样的失败情境,不同的员工体验到的挫折感是不同的,在这一点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说明,员工职业挫折感的产生,工作中的失败情境仅仅是个客观因素,能否产生显著的挫折感,产生多大强度的挫折感,这都取决于员工本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个体主观心理状态的核心是归因风格归因是指员工对挫折情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所做的解释。按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其中一个归因维度就是内外因素;如果员工将挫折情境进行外部归因(失败是由于客观因素或他人的原因造成的),那挫折感将大大减轻;而员工将挫折情境进行内部归因(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等原因造成的),那就将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组织原因也是造成员工职业挫折感的重要因素。组织原因是指企业组织所特有的原因,如组织管理方式,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工作的性质等等。企业组织多采用权威、控制和惩罚等刚性管理方式,忽视员工的精神需要,员工易产生不被尊重、缺乏成就感的体验,从而受到挫折。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和下属、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责任和竞争,则上司正常的工作指导和同事取得良好成绩都可能引发员工的挫折感。工作的性质不当,如所分配的工作不适合员工的兴趣和能力,无论是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都会给员工造成挫折感。

二、企业员工职业挫折感的预防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有前瞻性,应对员工的职业挫折感,也应该以预防为主,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甚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再去挽救。根据导致员工职业挫折感的几个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员工职业挫折感的产生。

1. 帮助员工做好应对工作中失败情境的心理准备

有些员工之所以对工作中司空见惯的失败情境也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就是因为缺乏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帮助员工做好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可以在挫折产生时降低它的对人心理冲击力。具体操作上一方面要提示失败情境出现的可能性和机率,让员工知道无论谁从事此项工作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情境,降低员工对工作顺利程度的心理预期,减轻失败情境带来的自责感;另一方面在员工入职培训中增加应对挫折情境的技巧训练,让员工有一定的处理失败情境的能力,避免在遇到此类情境时因手足无措而导致扩大损失和加深挫折感。

2. 开展挫折心理训练,提高员工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即受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强的人,在挫折情境中能以积极的态度处之,百折不挠;挫折承受力差的人,稍受打击便意气消沉。对此,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方法,对挫折承受力较差的员工进行心理训练,以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训练方法之一:角色扮演法。员工扮演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辅导老师扮演制造挫折情境的人(顾客或竞争对手);辅导老师尽量制造挫折情境,让员工的工作任务难以达成;情节进展顺其自然,可以让员工解决困境,也可以让情节在困境中结束;目的是给员工制造遭受挫折的心理经历,并让员工学习应对困境。

训练方法之二:认知调节法。让员工了解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由员工提供自己曾经历的挫折案例,叙述受挫过程和此后的心理感受,再由辅导老师引导大家帮助分析其中归因不合理之处,提出正确的归因建议。主要目的是调节员工对挫折的不良归因习惯和非理性认知。

3. 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环境

员工产生挫折感,管理者工作出现失误或漏洞是重要原因。挫折不是由于简单剥夺而产生的,而是“相对剥夺”的产物。缺乏某件东西不一定会引起挫折,但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应该拥有某种东西却未能得到,他却会产生挫折感。为预防员工因组织因素出现挫折感,作为管理者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环境。

首先是要知人善任,让员工能人尽其才。员工在与自己能力不符的工作岗位,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在自己力所不及的岗位上,会因任务难以完成或以失败告终而饱尝挫折感;而所在岗位不能展自己所长,也会让员工有壮志难酬的挫折感。

其次管理中适当淡化组织内部的竞争氛围,强调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内部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危机意识;但过分的竞争机制,会在组织内部产生不必要的人际矛盾,“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这种观念会使组织内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彼此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甚至相互拆台,人为地制造挫折情境,扩大了员工挫折感的来源。

三、企业员工职业挫折感的调适

预防措施再得力,也只能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员工职业挫折感的产生。当员工形成挫折感并饱受困扰之时,企业管理者应该提供必要的帮助,消除挫折感给员工本人及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少批评,多指导

对于员工因缺乏工作经验,任务完成不好,企业管理者不宜简单批评了事。此时员工本人可能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挫折感,再受到主管的无情批评,会使这种体验更加强烈,难以自拔。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在下属工作不力之时,重要的是帮助他提高自己,以胜任工作,而不是因担心影响业绩,而以简单的批评责备发泄自己的不满。此刻的批评要有更多指导的意味,并且要有艺术性。可以先肯定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再指出失败问题所在,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这样的批评员工能体会到其中的爱护,不会抵触,也能帮助他摆脱困境,重新找回自信,减轻挫折感。

2. 保持沟通渠道通畅

员工因为组织因素而产生挫折感,会把其不满指向企业管理者。这时尤其需要管理者有博大的胸怀,不能以地位优势压制员工不满情绪,应保持员工与自己的沟通渠道通畅,耐心倾听员工意见,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员工正确看待组织内部的管理措施,消除其因不良认识而产生的职业挫折感。

3. 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调节

在挫折情境无法消除或受挫因素主要在于员工本人时,员工的自我调节对于消除职业挫折感就是很重要的。企业管理者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调节,不仅可以减轻挫折感的冲击,还能促进员工的主动发展。管理者可以指导员工对挫折感进行合理宣泄,然后以补偿或升华的手段消除挫折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补偿”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信念受挫时,选择其他能够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升华”是改变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欲望,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的要求。员工经过自我调节,能促进人格进一步成熟,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0

[2]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45~46

[3]朱启臻 张春明: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45~46

企业员工职务犯罪预防 篇8

2013年全国共查处117例国企高管涉案案件,目前已确定罪名的达80人次,其中受贿罪最多,为30例;贪污罪次之,为13例。

中层领导干部具有决策和执行的双层身份,其犯罪方式也是受贿与贪污并存。

基层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拥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处分权,其犯罪方式多表现在借经手之机或主管业务侵占、挪用资产。

因此,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中,应当区分对象,分析不同层级人员可能的犯罪方式,归纳其行为特点,设置不同的督察事项。

二、分类审查,提炼犯罪行为表现迹象

(一)会计账簿中的犯罪迹象

1.财务报表借贷不平衡,勾稽关系错误

财务报表是查看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等系列报表,核心内涵在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种相等既是一种静态的平衡,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如果有人贪污挪用单位部分资金而又未做其他处理,借贷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出现资产短缺现象,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除了借贷平衡外,财务报表之间还存在着勾稽关系。显示着财务报表内部结构之间的平衡,彰示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贪污型犯罪中,嫌疑人为了掩盖犯罪行为,一般会对部分凭证进行篡改,意图以假乱真,但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却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反而会成为犯罪行为的表现迹象。因此,在审查会计账簿时,可以先审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果勾稽关系存在错误,就证明凭证或报表被恶意篡改过,说明报表之下极有可能隐藏着某种违法行为。

2.总账或分类账簿金额波动超过往年平均水平

会计账簿除了总账外,下面还分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账、固定资产账等账簿。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稳定,公司的现金流量、存货价值、往来款项、应缴税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坏账比率等数据也会趋于稳定,表现在总账或分类账上就是科目金额在一定限额范围内波动,发散值较少。

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行为中,常见的作案手法是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构债务或者将贪污的资产费用化。少列收入或多列支出将导致当期收入和费用账簿金额变动异常,其二三级明细科目,如差旅费、会议费等,金额变动尤甚;虚构债务将会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长期未收回款项、坏账准备等金额过高;将贪污的资产费用化则会同时引起公司资产的减少和费用的增加,使得部分财务数据发散值偏大。

3. 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公司有关部门自行制作的凭证,如差旅费报销单、工资结算单、物资入库单等,此类凭证因为是公司内部制作,被伪造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应当重点审查其真实性,查看有无涂改、伪造、冒领、虚列等迹象,如伪造取款人签字、伪造出库单、虚报差旅费、虚报应收账款收款记录等。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凭证,如发票、火车票、银行对账单等,此类发票除了审查真实性外,还应当审查其关联性,如发票的联数、抬头、内容、时间、金额等信息,查看是否与公司行为相关,防止重复报销、公款私用和公款消费等。审查外来原始凭证的关联性,除了应当与公司内部文件核对,明确决策依据外,还应当向凭证提供方函证,核对其相关记录,确保双方记录一致。

(二)程序文件中的犯罪迹象

1.事先决策过程不符合规定。国有企业一般均建有较成熟的论证制度、授权制度、会签制度、表决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决策制度,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在决策过程中,一般会形成可行性报告、授权委托书、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会签评审表、表决票、请示、批复、文件签发单等程序文件。如果在决策时存在贿赂、舞弊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上述程序文件存在瑕疵。其可能的表现有:可行性报告与最终决策不一致、会议签到表与会签评审表不一致、签字系伪造、无请示及批复报告等。如在供应商选择时,无前期论证报告、无比价方案、无请示报告和批复等文件,那么该供应商的选择就应当着重审查,判断是单纯的操作不规范,还是舞弊行为所致。

2.事中执行过程存在异常现象。通过贿赂来攫取业务的供应商或合作方,有些企业本身符合合作条件,贿赂只是为了排除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有些则无相应资质,完全靠贿赂来违规承接业务。前者业务纯熟,在执行过程中几乎难以留下可利用的表现迹象,后者则有可能留下部分破绽。因此,应当详细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资质不健全、操作流程不规范、业务不熟悉、法律手续不完备等。

3.事后实施效果不理想。合作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符合公司需求、是否性价比最优均是判断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还需将工程竣工验收的结果考虑在内。如果该项目质量较差或者费用过高,可以进一步深挖其中的原因,审查有无腐败行为发生。

除了会计账簿和程序文件,职务犯罪行为的犯罪迹象还可能存在其他表现形式,尤其是非文字方面,如存在信访、举报、群体事件、质量事故、工程无故延期、产品返修频繁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均应当成为纪检审计部门审查和分析的重要线索。

三、归纳总结,编制廉政风险识别表

在梳理出公司职务犯罪行为的表现迹象后,纪检审计部门应当将表现迹象按照监察岗位、监察行为、审查对象的不同分门别类,编制廉政风险识别表。纪检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监察时,可以对照表中的监察要素,逐条对公司业务或项目开展监察。其中监察岗位包括领导岗位、中层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员工和其他事项,监察事项包括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执行过程是否存在异常和实施效果是否理想等。监察要点主要包括有无可行性报告或询价报告、可行性报告或询价报告是否与决策结果一致、有无请示报告及批复、合作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操作流程是否规范、项目款项是否合理、借贷双方是否平衡、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有无信访举报或群体性事件发生等等。

在分析职务犯罪行为的表现迹象(即监察要点)时,需要根据审查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针对程序性文件应当着重采用抽样调查法,尽可能多而准确地抽取样本,掌握公司业务或项目的全部信息;针对会计账簿则应当采用财务分析法,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勾稽关系分析以及专业财务软件挖掘来分析会计账簿中的蛛丝马迹。

上一篇:预应力箱梁桥施工方案下一篇:财务经理转正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