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父母必读的教育类书籍(推荐12篇)

父母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篇1

教育书籍推荐1、《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教育书籍推荐2、《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

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教育书籍推荐3、《让孩子做主》小巫

这是一位母亲关于孩子出生之后到一岁之间所经历的一切真实记录。书中不仅记录了身为人母在情感方面的细腻感受,更所映出中西方文化在育儿理念上的冲突。作者旅美多年,身为教育学硕士,在怎样科学地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婴儿方面,有着精辟独到的见地。作为国际母乳会哺乳指导,作者提供了全面的最新最正确的母乳喂养资讯和指导,并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更深入浅出地引用大量现代西方的先进育儿理论和经验,极具实用价值。使初为父母的读者从中获益匪浅,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教育书籍推荐4、《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20xx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教育书籍推荐5、《造就小主人》帕特丽夏 H.斯普林科(美)

父母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篇2

每年教初一新生, 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我认为很简单的操作, 演示后让学生自己做一遍, 总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 再演示一遍, 还是不行。通过观察, 我发现他们不存在听讲不认真的问题。一开始我以为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 但后来发现, 其中有几个学生竟然是年级中的前几名, 智力绝对不应该成为问题。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 这些学生的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很差, 有的连鼠标操作都不熟练。但即便是信息技术基础差, 我在课上所演示的操作步骤也是很简单的, 以他们的智力条件怎么能学不会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在书店读到《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 (刘儒德等著) , 书中介绍了心理学中的64条规律和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中第二个效应讲的是7±2法则, “1956年,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 (GeorGe A.MIller) 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1]从19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汉密尔顿观察撒在地板上的子弹, 一眼很难看到7个以上;到1887年, 雅各布斯对无序数字记忆的实验;再到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字母记忆的发现;一直到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2]读到这里, 我眼前一亮, 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的演示步骤是不是太多, 结果超过学生的短时记忆容量了?”通过反思, 我发现自己在演示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在演示一个问题的时候, 往往会捎带把另外一些我认为很简单的问题随手做一遍给学生看, 这就导致了演示步骤增多, 结果超出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容量, 所以学生模仿操作的时候常常卡壳。

我马上调整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演示方法, 减少了演示的随意性, 课堂效果明显有了好转。第一次演示后学生的完成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那几个基础差的优生还是完成不了。我只能把原因归为他们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太差了, 我想给他们一段时间补一下操作的基础, 以他们的智力条件应该能很快跟上来。

然而, 事实证明, 我的想法是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他们的动作操作虽然没有问题了, 但他们依然不能完成课堂上最基本的任务, 这些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很容易的, 为什么那几个优生学不会呢?

我回头又把书中7±2法则这一节仔细看了一遍, 发现里面还提到一个奇特的现象——组块记忆, 说的是专业人士在记忆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短时记忆容量要超过这个7±2法则, 原因是专业人士的记忆单位与普通人不一样。比如, 原书的例子“认知心理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就是5个字, 对于稍懂一点心理学的人来讲是两个组块“认知”、“心理学”, 而对于专业心理人士来讲, 就是一个组块。[3]我接着往下读, 在随后的第3节——《专家记忆优势》中, 通过丹麦心理学家迪古特对真假象棋棋局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 进一步解释了组块记忆的原因, “工作记忆中的组块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关。”[4]读到这里, 我想, 对我们的教学来说, 前面基础知识的掌握, 会让学生在后续的深入学习中, 以组块方式进行记忆, 这样他们学起来就相对容易了, 而基础知识差的学生, 则无法有效形成组块, 导致学不会或者学习困难。我再一次思考我的问题, 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那几个优生的基础差, 那些在我和大多数学生眼里简单的操作, 其实很多都是一个组块内容, 对于我们来讲这就是一个容量为1的记忆, 但对他们几个来讲, 其实是一系列具体的步骤, 还没有形成组块。例如, 选择一段文字, 对我们来讲, 就是一个简单的操作, 对他们来讲, 是按下鼠标左键、拖动、放手3个操作步骤, 这样一来, 我感觉很简单的几个步骤, 在他们眼里就可能变成十几个步骤, 这远远超过了7±2的记忆容量, 所以轮到他们做的时候, 卡壳就很正常了。

于是, 我上课时候有意加强了对演示步骤的组合解说, 一个操作任务, 我把它分解为5个以内的小任务, 对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为5个以内的基本操作——元操作。[5]如Word中给标题加下划线, 以前我只是一边演示, 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而“念念”的也多是废话。现在我把步骤分为“选标题”→“打开字体菜单”→“设置下划线”, 让学生以组块的方式先记忆大体的步骤, 然后针对每个步骤再去细化为具体的元操作。

尽管在教学实践中, 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 但进行这样的教学后, 学生在哪个环节卡壳就很清楚了, 通过同位互助和教师辅导, 慢慢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应的组块概念。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组块的思考:

第一, 组块应该根据基本的功能组织形成, 从具体的软件中学习, 但最终应该超越具体的软件, 而成为通用的功能组块。比如, 文件的保存、打印, 文字的格式设置等, 都应该成为独立于各种软件之外的组块。

第二, 组块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操作步骤组合, 应该得到一定的抽象, 这样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实现迁移的功能。比如, 上面讲到的下划线设置, 通过其他格式的设置练习, 让学生总结共性的操作步骤, 抽象出“选择对象”→“执行命令”的基本操作方法, 这也是符合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念的。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以后的学习都会在这一基本结构指导之下, 有的放矢, 学生的学习是系统的、有明确方向的了。

第三, 组块的建立是不断发展的, 就像滚雪球一样, 组块在学习的深入中不断扩大, 这也是学习累积性的反映吧。比如, 文字处理的内容学习完了, 其本身就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组块, 在PPT、Flash、Photoshop等软件中, 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等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组块, 不用再去细讲了, 教师的精力和教学重点可以放到这些软件本身的特色功能上。

第四, 组块建立的基础不是外显的操作步骤, 而是内含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所以组块的划分标准应该以信息技术内在的知识为准, 而不是外在的操作。

第五, 如果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的, 那么组块的设计上限不能超过5个, 以照顾全体学生。

在按照以上原则重新安排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后, 每节课的基本任务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这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但随着学习内容和要求的加深, 一些需要以基本任务为组块的拓展任务的完成度明显下降, 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另外一方面原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操作还不熟练, 不能把它内化为一个组块, 进行更上一层的思考和记忆, 这是需要时间不断熟练和训练的。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介绍的64条心理学规律和效应, 都是从一个具体的故事情境开始, 然后介绍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再把它和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讲, 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 心理学的理论并不能直接给我们答案, 需要我们把理论和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 去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验证, 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儒德等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第7页。

[2]米勒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George Miller, “The Magical Number7, plus or Minus2: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81-97 (1956) 。□

[3][4]刘儒德等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第8、14页。

人文类经典必读书籍 篇3

1、《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 》

作者 张兴儒,石晓兰 科学出版社 -1-1

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要求医学科学与人文和社会科学相融合。反观我国医疗及医学教育现状,医学人文教育亟待加强,尤其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汇集了临床、医院管理、社科专业的专家,在该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2、《医事 》

作者 讴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5-1

作者在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并在国外著名大学医学院从事过医学科研。由于专业背景,她懂得并熟悉医院的事物和医生的工作、生活,对于医学现阶段的状况和医生的精神状态非常了解。针对成为目前一大社会问题的医患矛盾,讴歌借助自身的优势,从医学的发展脉络、特点、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以及中西医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质,中国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深入剖析了医患矛盾问题,为医患交流提供了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

3、《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 》

作者 张抒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2-1

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来自11家著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们发自心底的文字,是千万个好医生执业感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静下心听他们平实讲述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医之心感悟,作为医生,你会对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个好医生,何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读;作为患者,当你生病就诊时,会因为对医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4、《医学人文演讲录》

陈晓红等主编 商务印书馆 -3-1

本书是一本演讲录,所收文章全部选自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人文博士论坛”的演讲,内容重在讨论医学与人文的内在关联。演讲人包括王蒙、周国平、李强、厉以宁社会科学和文学界名家, 论题涉及医学与科学技术、医学与哲学、医学与文学艺术、医学与社会、医学与经济、医学与法治、医学与军事、医学与历史、医学与政治等问题。对于培养富有人文情感和精湛医术的医学研究型人才以及扭转我国医学人文缺失的现状,本书具有特殊的意义。

5、《医道》

作者 郎景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6-1

《医道》是一位著名医生积近五十年行医生涯的深厚沉淀,集思索反刍、领悟锤炼的精粹结晶,展现其从医之道、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书中侧重医生的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的树立,对医学、医疗、病患的认识和态度,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解和应用,对同道、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相处等均有深刻的见地和感人的论述。作者系医学家、作家和科普作家三栖于一身,说理道白,文字讲究,不乏箴言妙句,令人耳目一新;善于“解剖”别人,也善于“解剖”自己,耐人寻味沉思。

五种提升读书效率的小技巧

没必要逐行逐字的读完全书

很多朋友读书,习惯从书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包括推荐语、作者介绍,到书的后记,都平均分配精力的读完,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也没必要。

书中的重点部分要认真读、反复读几次,非核心内容看情况可以一带而过。有些案例可能不容易看懂,比如有技术专业词汇或者需要了解背景信息,这样的内容不看也没关系,只要了解这部分的论点就可以。

总之,看似很认真的逐字逐句「傻读」,这样的习惯并不合理。

读书时不要让自己太舒服

朋友圈里描述读书的场景,往往还要听音乐和喝咖啡,还得懒懒的躺在沙发上晒着太阳。我想说,真摆出这样架势的人就不是为了认真看书,只是为了发朋友圈。即使真在看书,也看不了几页就会睡着,或者跑去玩手机。

想要提升读书的效率,就应该像上学时那种状态,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保持一个相对规范的坐姿,千万别摆出容易睡着的姿势,否则很快就闭眼了。

也不要听音乐,或者只听纯音乐,歌词对读书多少是有干扰的。反正我看书时从不听音乐,也把手机扔的远远的。

可以同时读几本书

不用非得死磕一本书直到读完,建议同时读2本或者更多的书。因为不同类型的书,读起来的感觉不同,涉及的领域不同,换着读也就相当于换脑子了。

比如,你可以将《人类简史》和《牛奶可乐经济学》在同一时间段阅读。其实这和你读报纸杂志一样,不存在什么忠诚度的问题,多看几本反而对提升效率是有帮助的。

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

试想一下,「每晚读书半小时」和「什么时候想起来就读一个小时」相比,哪个效率更高?肯定是前者,因为后者太不可靠了。

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读书。比如我一般在周末会有大块的读书时间,两天内至少会有6-8个小时,这就是我的习惯。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比如地铁里读kindle、早起的晨读等等,都可以,只要养成了习惯,就可以很容易的持续下去,如果那个时间不读书,可能都会觉得难受。

区分精读和略读的书

在读一本书之前,通过主题、作者、榜单、豆瓣评星、社交口碑就可以了解这本书好不好,就好像我们对待电影也是一样的,不用进电影院就知道哪些是大片,哪些是小众电影,哪些是骗钱的。

根据这样的判断,去区分精读和略读的书。我每个月都会略读2-3本书,比如讲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讲团队管理的这类。我判断这样的书会很水,但想了解书里面有什么内容,所以就拿来略读,翻翻即可。

五种读书方法

联系实际读书的方法

读书不要书呆子读书,纸上谈兵,而要灵活的读书,将书本与实际结合。“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通游四宇尚已”。联系实际的读书方法,是最核心的读书方法。

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

读书先是粗读,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是复读,重温一下重要的章节叫精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写点读书笔记,问几个为什么,联系实际思考下周围的事情。

有系统的读书方法

读书应该有系统,系统的读读好书,阅读力就提高了,如要读懂老子庄子孔子等,先读读张祥龙先生的《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先站在绝高的高度;然后静下心来读。现在的读书,有揠苗助长之嫌,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缺乏系统性的现象。而且现在的读书功利性太强了,忘记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训。

读书要心静、要能排除干扰

读书必须具备的条件:心要静。怀着愉悦的心情,用欣赏的目光去研读;要能排除干扰。心绪稳定,集中精力,不为其它事务所羁绊,不为其它事情所分神。具备了这两点,就是做好了读书的心理、环境的准备,然后才能研究读书方法的问题。

精读

父母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篇4

回答是肯定的,尤其是自出生至6岁的孩子如果处于十分恶劣的教育环境中,会使出生时的健全儿变成智力落后儿。我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辽宁省的“猪孩”,国外也有狼孩的例子,

他们都是自出生后不久就脱离了人的抚养,与猪、狼生活在一起,后虽经救出教育,猪孩至今未能恢复正常智力,狼孩早早夭折。这些虽是特殊例子,但却说明一定问题。对于出生后睡在沙袋、草袋中的婴儿,往往也是智力落后的婴儿。

由于多胎、贫困受不到教育的婴幼儿产生的智力落后虽多为轻度智力落后,但在轻度智力落后的基础上仍得不到训练,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则会更加重智力落后的程度。

经典教育类书籍 篇5

上榜理由:

21世纪的教学与育儿理论以神经心理学为基础,一门称作“教育神经系统学”的学科已经确立,探索“与人脑契合的教与学”在全球蔚然成风。美国是该领域研究领先的国家,而该书选录了美国该领域8位声名显赫的学者各自专著中的精彩章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如何将神经系统学研究成果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帮助教师通过反思新的科研成果来改进教学实践、课程和评价手段。

该书对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大脑的变革者,指明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提供了便于操作的方法。凡欲了解和运用“与人脑契合的教学”的教师,读了此书一定会获益匪浅,受到多方面的启迪。

上榜感言:

MP3播放器、手机、手提电脑、电视,在多媒体触手可及的环境中,学生已经很难安分地静坐45分钟听教师上课。诚然,教学正在改变,教师也在尝试使用高科技,但是教学变革还不够快,不够深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慎地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对大脑的新知来恰到好处地改变学校、改变课堂,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成长潜能。

父母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篇6

笔者所带的学段一直是五六年级,学校的“书香校园”有一个传统项目:“师生共读一本书”,即每个年级推荐1-3本必读书目,教师和学生利用每天的午读课(20分钟)有计划地阅读,每年五年级都必选一《中华上下五千年》,但根据调查了解,学生对这类历史类书籍的阅读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 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如不是老师在午读课要求读,课外在有其他书籍的情况下,很少能主动阅读。

2. 过程缺乏思考。部分较喜欢读的学生阅读时基本都是走马观花,跳着捡自己感兴趣的看看。

3. 效果很不理想。阅读后留在学生心底的基本是一些最简单的文史知识,除此之外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基本没有思考,没有独特见解。

二、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书籍所写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远,无法唤起他们的阅读热情;二是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积淀很薄弱,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障碍,遏制了他们继续阅读的信心。

三、解决策略

(一)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1. 发掘身边的历史,触摸历史的温度。学生的祖辈们就是最鲜活的历史教材,可以结合语文课引导他们针对一些历史问题和祖辈交流,从自己亲人那里获得最直观、具体的历史资料,自然就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原来并不陌生遥远,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

2. 在教学中渗透历史书籍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语文课文都涉及背景资料的补充,教师可以借助这一阵地,充分调动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其对历史的兴趣。

3. 将影视作品作为培养历史书籍阅读兴趣的诱饵。历史题材类的影视作品十分普遍,而且也是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而这类影视作品大多是对历史进行了改编,与正史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出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将历史与影视作品进行比照,发现其矛盾之处。

4. 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历史书籍阅读兴趣的培养。学校日常会有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渗透历史书籍阅读兴趣培养的很好平台。如笔者的学校曾在春游时组织学生去参观淮扬菜博物馆,作为淮安人要深刻地了解淮扬菜的文化,就很有必要了解淮安隋唐时代的历史,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淮扬菜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相关历史知识的铺垫,学生在参观时仿佛走进那段历史,在一道道菜里解读淮安的历史。

5. 让学生成为历史人物的粉丝。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有自己的偶像,很多还是一些明显的铁杆粉丝。而据调查,他们大多喜欢的偶像,除了关注偶像们的外在,也关注偶像的内在,即精神层面的内容。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 巧记历史知识。学生读历史,往往被众多的时间、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弄的晕头转向,最后很难形成一种整体的认知,进而影响其对历史的宏观理解。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识记历史知识的小窍门。

2. 横向阅读与纵向阅读相结合。比如读《上下五千年》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某一历史人物,笔者指导学生就某一段历史充分阅读,横向全面了解该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在阅读同类历史人物时,纵向比较分析该历史人物的鲜明特色,完成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精准定位。

3. 分专题精读与略读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专题的进行阅读。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者根据人物的身份大致划分为:帝王、臣子、文人、医生、科学家等几大主题,并且学生可以根据喜好精读某一主题,这样便于从纵向上了解这一领域的历史变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 积累性读书活动。如“慧眼蜜蜂”比赛,激发学生对历史书籍积累的兴趣;“文史知识小达人”比赛,激发学记忆历史知识的兴趣;

2. 理解性读书活动。选择“最爱国”的这一类,去查询、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里的所有爱国的历史人物的相关篇目,如:屈原、陆游、白居易等,有了一番横向比较后,选出“最爱国”的历史人物是屈原,接着再仔细阅读这本书里的所有屈原的篇目,整理归纳,准备上擂台赛。而其他一样选择“最爱国”的同学将和张磊同学分在一组进行PK,由他们轮番上台演讲,台下同学观赛投票,最后决定谁守擂成功,随着阅读的深入,下一次可以再由这一组的同学攻擂。随着擂台赛的不断深入,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达到由“读一个人到读整本书”的效果。

3. 思考性读书活动。如:历史人物功过是非辩论赛。历史上有很多人物的功过是非并不是能够单一的从某一方面将其说全面的,很多历史人物很有争议,且一直相持不下。笔者认为这些历史人物正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打通他们阅读各类历史书籍的通道,点燃他们的通读历史书籍的火花,达到由“一本历史书籍到通读各类历史书籍”的效果。

4. 实践性读书活动。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现在也有很多人说读史的人做事更理性,观察更通透,判断更精准,思考更深邃,思想更成熟。的确,读历史书籍的最高境界是“以史鉴今”,让历史的精髓溶于我们的当下生活。

摘要:本文以《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例,从现象描述、原因分析、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调查当前小学生历史书籍的阅读现状,剖析现状背后的原因,探究激发小学生历史类书籍的阅读兴趣的策略。

人生必读的励志书籍 篇7

《尘世·挽歌》

作者:野夫

如果说诗歌是面对天空的话,那么散文就是面对大地了。野夫的作品正是由哭泣的大地孕育出来的。微风漾水,淡霭凄林,有着很丰富的人生意味。他的写法,很传统。我说的传统是指他的胸襟、意绪、文思以及相对应的句式、布局和节奏。每一篇,都像块状物那般结实。情感浓烈,但有控制。文字朴素,又带着优雅。对人的描写采用线性白描法,对事物的思考也是东方式的,围绕着主脉一路探究、追述下去。作品是简单里有复杂;文字是平实中有华采。中国文学传统深厚,而非落后。能继承下来,真是要下些工夫的!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8

数学组: 黄青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读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你可以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埋怨工作压力过重,但这些都不能成为理由——这个时代需要你静心读书,老师的身份需要你静心读书。我一直把读书看做给自己补钙,补过钙的双腿走路更加坚实。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对如何读书都有过论断,这些可以成为我们效仿的对象,但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书。把书籍当作你心目中的那一位,你就会爱上他,与其厮守终身,这样读书无疑成为了教师的生活习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明的人说话。”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这本书,也有这种感觉。它启迪了我的思维,它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贵人”,是我成长历程中的“导师”。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一点事情,能不能有一点人生的成功,不完全是由能力决定的,甚至也不是机会决定的,而是由热情决定的。这里的热情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命活力和事业精神。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在成功者的各种特质中,“热情”是第一位的。教师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欣赏孩子是快乐之源,欣赏自己的工作也是获得快乐的最好秘诀。从孩子的诞生、哺育、教养,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那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同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都关心,几年如一日地关注学生,看着学生长大成熟的教师,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读完《优秀老师的九堂必修课》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家庭教育类书籍 篇9

《爱弥儿论教育》[法]卢梭

推荐理由: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爱弥儿》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是世界三大教育著作之一(另两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国家,影响巨大。它所论述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被歌德称颂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 来反对旧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循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 保持自然的习惯。

10部必读的国学书籍 篇10

(一)

《诗经》 中华诗经瑰宝, 领略诗歌魅力. 作者不详 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点击收听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这正是诗情的本质。夫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又说出了诗情对于人心的滋养、对人群的教化之用。

(二)

《周易》 群经之首,学会顶级思维模式 姬昌 (西周前1152年―前1056年 )

《周易》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将中国文化引向了“天人合一”的大方向和终极高度。普通人以为只有卜筮之用。其实周易最伟大的正是它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通过研究卦爻符系统中的位置、关系、转换等去理解体悟其中的高明哲理和人事之道,才能真正体会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三)

《道德经》 万经之王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老子 (春秋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点击收听

易经难懂,道德经就是对于易经的展开讲解.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道是道理、规律、理论之类,名是名称、语言、符号系统。有什么样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就能认知和表述什么样的道。读《老子》,便是读那份道、德一体的天人合一之境。

(四)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点击收听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五)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 感悟人生智慧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庄子》庄子所著,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六)

《孟子》 儒家经典著作 心志统气 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孟子》为孟子所著,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七)

《史记》 二十四史之首 读史明智,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年?) 《点击收听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八)

《六祖坛经》 禅宗经典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慧能 (唐代638-713)

《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禅宗经典之作。它完整记录了慧能的一生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六祖坛经》的问世是南禅顿教形成的标志。它的出现是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

《六祖坛经》倡导人间佛教,主张和谐相处的思想和传统,为营造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六祖坛经》的禅文化还是联结海内外、教内外的特殊纽带.

(九)

《近思录》 儒家思想代表作 明天理,正道统 朱熹 ( 南宋1130-1200)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所著, 此书按照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对当今的教育者、读经者均有指导意义、借鉴价值;读经当然不应舍弃之。

(十)

《传习录》 哲学著作 修身养性 知行合一 王阳明 (明代1472-1529)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明代王守仁所著,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括了王学所有重要观点。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当代,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在社会飞速发展,欲望和内心无法相互妥协的今天,研读传习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无疑是很有必要。

国学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D)

A.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C.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B)

A.彖传B穀梁传C象传D文言传

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B)

A.卦形B卦名C卦辞D卦爻

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D)

A孙复B韩愈C王安石D朱熹

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A)

A传闻B所闻C所见D所识

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B)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C)

A韩愈B孙复C孔颖达D程颐

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A)

A庄子与慧施B庄子与公孙龙C公孙龙与慧施D孔子与颜回

1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D)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1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D)

A李白B王维C岑参D杜甫

12、中国文学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A)

A《老子》《庄子》《周易》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D《太玄》《庄子》《老子》

1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B)

A苏轼B王昌龄C陆游D李商隐

14、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C)

A《采薇》B《节南山》C《鹿鸣》D《雨无正》

1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D)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国学中的经典诗句

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1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1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人生必读的十大励志书籍 篇11

一部不容错过、让人手不释卷的励志杰作,带你体验如同四季变化般的人性绝望与希望之旅。本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精精乐道的杰出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全球已翻译31种语言,《肖申克的救赎》等电影原著小说。

NO.9《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励志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NO.8《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励志读物之一,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作者选文一直遵照的准则为: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让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流传;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 后泛指有益于精神或心理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NO.7《把梦留住》

可能这本励志书对于一些读者有点陌生。这是中国第一部西部志愿者励志支教纪实,作者作为在校大学生,来到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参加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支教工作。旨在告诉大家一个他所见到所体会过的西部,告诉大家在黄土高原上一群为自己理想苦苦追索的孩子们的故事,告诉大家在中国大西北腹地每天所发生的平静而又悲壮的故事。该书中,一切皆为真人实事。相信看过这部支教纪实都会那朴实的语言为之动容落泪。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是珍惜现在,珍爱身边的人。

NO.6《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是一部展示军人的励志小说。这部小说中的士兵叫许三多,这个“阿甘”似的士兵,在中国军队严酷的训练中百炼成钢,演绎了一则从乡村到军营的成长故事。许三多像是两个人,可根子里的他还是让你佩服、让你回味,甚至是他的“傻”,也足以让你去喜欢。面对这样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的士兵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军人特别是当代的战士们依然保持着最可爱的口质!人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

NO.5《阿甘正传》

随着这本书改编成励志电影,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我们每个心中都有一个阿甘。原著和电影有许多不同,相比起来更原汁原味,感动是一样的。

NO.4《唤醒心中的巨人》

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 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安东尼·罗宾斯在本书中,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NO.3《如何停止焦虑, 开创人生》

这本书能够帮助一度沉沦的人们摆脱生活的迷惘、戒除多年的网游瘾,重新树立起人生目标,保持积极心态,当然读完本书的英文版本,英语水平会等到一个大的提高。当你茫然无措的时候,这本心灵励志书无疑就是让你停止焦虑的一根救命草,因为它真的可以帮助我们。

NO.2《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一种流传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一个关于送信的传奇故事,蕴涵着企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一位英雄的故事揭示了成功的一种模式,故事中的英雄就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今天,每一个企业都在呼唤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重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了今天职场的主旋律。本书堪称一部成功学圣经。

NO.1《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是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畅销书作家。他的许多观点,使成千上万的人发现了生活中的简单真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成功、更轻松。 面对复杂的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专家。他是许多畅销书的著作者或合著者。他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提供了应对变化的极好的方法。

关于一生必读的励志书籍 篇12

一、《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

本书是对产品设计感兴趣同学的必读书。诺曼博士本书中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提醒消费者在挑选的物品,必须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二、《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个传奇飞行家,他的书中以以为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看到了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记下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

三、《策略思维》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这本书不仅适合对博弈论感兴趣的同学,也同样适合所有希望让生活决策更有条理的同学。

四、《无价》威廉·庞德斯通

为什么免费的巧克力让我们疯狂?为什么百老汇剧场里价格越高的位置卖得越火?为什么100 万美元带来的愉悦感,400万美元才能让它翻倍?为什么议价时,一定要抢先报价,而且一定要狮子大开口?威廉·庞德斯通告诉我们答案:价格只是一场集体幻觉。如果你想了解价格的秘密,就来读这本书吧!

五、《围城》钱钟书

这部揭露了人性弱点的经典作品,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在各大排行榜上皆有出色的表现,绝对算得上一辈子最值得看的书之一。《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特殊时期的不忘初心与操守,充满困惑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

六、《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张爱玲,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与林徽因齐名。张爱玲也开创了言情小说之最。这部《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讲述了男人与女人的爱情,书中的一字一句皆是那么经典,其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这部创作于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也是一生最值得看的书。

七、《摆渡人》克莱儿·麦克福尔

《摆渡人》讲述了一个史诗般动人的温情故事,作品回归人性,引人深思。这部小说是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人性救赎之作。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细腻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值得瞩目。

八、《二手时间》阿列克谢耶维奇

这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是非常值得看的书。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九、《断舍离》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把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我们所处的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十、《活着》

上一篇:监狱员工总结下一篇:蝴蝶的舞会初中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