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三上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三上(推荐8篇)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三上 篇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执教者:柳江县拉堡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认识钟面的结构。

2.能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分针的时间。3.知道认几时几分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分针的时间,知道认几时几分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知道1小时=60分,读写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和学生玩5个5个的数数游戏。比一比哪个组反应快,声音齐。(意图:回顾5个5个的数数方法,为认识钟面结构巧妙设伏。)

一、生活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整时和半时。播放三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在回顾快乐时刻的同时,说出分别是几时或几时半?怎么知道的?明确可以用中文表示法和电子表示法来记时。(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回顾整时和半时的钟面计时方法及两种表示法。)

2.揭示课题。出示钟面让学生尝试说出是几时几分?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入课题:认识时间。(意图:尊重学生,调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目标)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一)认识钟面结构。

1.仔细观察: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数字外还有什么?

2.大胆交流:从哪到哪是一大格?钟面一共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3.动态演示:结合课件帮助学生建构大格、小格等概念。知道一大格里有五个小格。

(二)学习分的知识。

1.谈话激趣:钟面的大格和小格,是时针和分针每天都要走过的地方,现在分针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听,课件播放。

2.动态演示:学习分针的知识。

(1)课件演示播放分针的话。大家好,我是分针妹妹,我是用来表示分的,我走一小格是1分,那我走一大格是几分呢?

(2)学生说理。说说为什么是5分?明白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3)学会看分。我们已经发现分针指向1是5分,分针指向2是几分呢?为什么?分针指向1是5分,指向2是10分,指向3呢?,按照这样的规律一直数下去,你会数吗? 5、10、15、20、25„„。分针从12又走到12走了一圈,用了多少分?

(4)对口令游戏,巩固认知。分针指向2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分针指向4,分针指向5,分针指向7,适时优化策略。找到好的方法,就能更快地记住其他数是几分了。

(三)动手拨一拨,学习时与分的关系。

1拨一拨。每个同学用钟面拨动分针从12开始顺时针走一圈,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

2.说一说。谁来说一说,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3.看一看。结合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明白:分针走一圈用了60分,时针走一大格用是1小时,1时等于60分。

(四)学习读写钟面的时刻。

1、出示钟面,让学生再次观察,现在钟面是几时?(9时)时间继续走着,现在是几时几分呢?(9时5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认、读、写几时几分。9:05分读成9时5分就可以了。现在的9时5分过9时了吗?过9时就是9时多了,多了多少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想知道几时过了几分,就得去看分针。9时5分是用中文表示法,电子表示法时,先写下9时在写5分,但分不满10分时,要在前填一个0,再写5,读做9时5分。谁能快速说出这个钟面是几时几分吗?

3.自主认读6时25分。这又是几时几分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看这个时刻的?(时针指在6和7的中间,分针指向5是6时25分)。师导问:谁来说说我们先看什么针,再看什么针?看时间时要看清时针指在几和几之间就是几时多了,多了多少,就去看分针。4.重点认读4时55分。大家会看时间了,这个钟面是几时几分呢?请用你喜欢的计时法在练习本上写下这个时间。

(1)学生独立完成。

(2)收集、展示学生的几种信息及时反馈,进行辩论。

(预设学生会出现如下答案:5时55分,4时55分,11时25分)让学生板演后追问:谁的才是正确呢?咱们来场争辩赛怎么样?首先请11时25分的同学说你的理由?谁要反驳?这个时间是错的。5时55分的同学说理由?谁来反驳?还可以用什么理由反驳他?(还差一个大格才到5时),用电脑演示,现在时间从4时开始,到5时了吗?快到5时了,还差多少分才到5时了?5时55分也是错的,只剩下4时55分了,你说为什么时4时55分。)

三、弹珠跳跳,巩固新知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真棒,覃老师要奖励大家,咱们来玩玩“弹珠跳一跳”的游戏好不好。这里有2颗弹珠,你喜欢那颗弹珠咱们就让它跳一跳,跳完了还有秘密在里面哦!

1、课本83页连线题。(变换点形式让学生回答,男同学,女同学,全班)

2、课本83页第一题。你喜欢那幅图,说一说小红什么时间做什么?

3、拨一拨。

四、小结收获、回馈目标。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三上 篇2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在一年级上册基础上, 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如下两个层次编排:

与一年级上册内容联系起来看, 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 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能够正确认读,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也为后续对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很难理解。因此认识时间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在认识半时教学中, 教师发现学生对5:30 (如下图) 的认读正确率非常低, 有学生误认为是6:30;在认识几时几分中认读10:50的正确率更低, 许多学生认为是11:50。

学生的错误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1) 钟表是生活中常见的度量时间的工具, 可以说没有哪个一年级学生没见过钟表, 那学生对钟表到底有多少认识?哪些认识或经验对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哪些经验对学习有负面影响? (2) 学生在认读具体时刻时到底在思维上有何困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错误的发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笔者在一年级上册做了关于认识时间的学前调研, 期望通过调查分析, 研究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储备以及“钟表”所蕴涵的数学知识, 为整体设计“认识时间”提出具体教学策略。

一、学生原生态思维分析

(一) 测试一:画一画你心中的钟表

本次调查对象为农村小学两个一年级班各随机挑选19名学生, 调查时学生即将要学习“整时”“半时”。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钟表外部轮廓是圆形或正方形的, 这与学生日常观察到的钟表有直接关系, 农村学生对钟表的接触相当有限。当然, 教学中应避免外形这些无关元素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要突出对钟面中“数”“刻度”“表针”及其运动方向等关键要素的关注。

有92.1%的学生画出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其中42.1%的学生能画出钟面上的三个针。可见钟表上有表针已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了 (但有一部分学生叫不出表针的名称) 。受生活中只认读时间忽略秒的影响, 学生更多的是对时针和分针的关注, 而对秒针以及秒的关注较少, 其生活经验非常薄弱。因此, 一年级教材中只是认识时、分, 而对秒的认识则放在三年级上册。

有97.4%的学生认识到钟面上有数, 而且各数是沿着一圈排列的。73.7%的学生能够关注到表盘上排列着1~12这12个数。23.7%的学生却不知道只有12个数, 他们试图将表盘上排满数, 有的由于写得太疏而不到12个数, 有的当写到“12”仍有空余时就继续写, 因而超过12个数。在这些学生中有89.5%的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知道钟面上的数是按顺时针顺序排列的。

只有28.9%的学生能关注到钟表上除了有数之外, 还分布着刻度。其中13.1%的学生画出了“时”的刻度, 基本能较均匀地排列在“圆周”上。其中15.8%的学生画出了“时”“分”的刻度, 但只有5.3%的学生能均匀地分布“分”的刻度, 但无人能将“1时”基本平分5份。可见, 学生对钟表缺乏精细感知, 尤其是对刻度的认知缺乏经验。

因此, 笔者认为对钟表上的“数”与“刻度”的认知是一年级学生认识钟表的重点, 同时是学生认识时间思维上的难点之一。因为钟表“表盘”是个复杂的结构系统, 与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工具“直尺”相比, 度量时间的“钟表”比较特别。

一个钟表能同时表示“时”“分”“秒”, 因此, 钟表“表盘”其实是三套刻度系统的组合体。下图是钟表中的三个“表盘”, 一个显示的是“时”, 一个显示的是“分”, 还有一个显示的是“秒”。真正的钟表, 分的表盘在时的表盘上面, 秒的表盘与分的表盘完全重叠 (它们的结构原理相同) 。这三个刻度系统重叠, 使用了同一个“位置”来确定, 许多学生很难理解。譬如, 当时针指向“1”刻度位置时, 表示1时, 而当分针指向“1”刻度位置时, 表示5分, 当秒针指向“1”刻度位置时, 表示5秒。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间 (时刻) 时, 秒刻度系统的使用相当少, 甚至忽略, 因此可以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时、分两个刻度系统的认知 (这也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

与“直尺”相比, 度量时间的“钟表”比较特别。首先, 直尺有起点“0”, 刻度线与相对应的“数”是一一对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虽然直尺上也有多个单位, 但长度相邻单位的进率是十, 因此它们是一套刻度系统。而钟表上的12个时刻度是均匀排在圆周上的, 1~12各个数首尾相连, 没有明显的起点“0”, 因此学生静态地认识钟表时总是“无从入手”。如认读下图的时刻时, 需要学生通过时针位置产生此时时针从刻度“10”向刻度“11”运动, 且已非常接近刻度“11”的表象, 从而认识到现在已超过10时, 快接近11时了。然后, 从分针的位置进一步得到现在已10:00过去50分了 (即分针从刻度12“转”到了刻度10) , 或离11:00还差10分 (即分针再转2“大格”就是11:00了) 。因此, 若学生无法动态地认识时针和分针, 那他就很难在钟表上正确认读具体时刻。其次, 时间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与10进制相比, 学生比较陌生。由于钟表的特殊结构使得学生无法借助直尺度量长度的活动经验, 使得认识钟表成为一个全新的度量活动。

(二) 测试二:表针运动方向的调查

对钟表上表针顺时针旋转的认知是认识钟表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思维上的难点之二。

1. 钟表“表针”运动是学生认知的新区。

学生需要动态地认识钟表上的时刻, 这源于时间的特性。而动态地认识时刻关键就要理解表针的顺时针旋转。一年级学生关于方向位置的学习,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层次。对于顺时针旋转的感受, 一年级学生还比较陌生, 对上下、前后和左右的感知是其唯一的经验, 但对于上下、前后和左右的感知又会对顺时针旋转产生干扰。我们如将钟面表盘分成四个区域 (如下图) 当在Ⅰ、Ⅱ两个区域, 分针、时针顺时针旋转时学生借助已有上下、前后和左右认知经验被解读成了从上而下旋转, 在Ⅲ、Ⅳ两个区域, 被解读成了从下而上旋转, 这样的解读使得学生对顺时针旋转的理解摇摆模糊。由于阅读、书写习惯的影响, 许多学生更多地将从上而下旋转取代对顺时针旋转的理解。因此, 学生在认读钟表Ⅲ、Ⅳ两个区域的时刻错误较多, 尤其是Ⅳ这个区域, 正如前文学生把10:50认为是11:50。

2. 对几个特殊时刻认识的调查。

钟表是时、分两套刻度系统重叠的复杂结构, 因此, 认识钟表必须先认识“时”, 在此基础上再认识“分”。同时, 在教学中要关注钟表上的特殊时刻,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教学。笔者根据“钟面表盘四区域”设计了12时、3时、6时、9时、12时30分、5时30分、9时30分7个特殊时刻进行测试, 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与难点。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学前对半时的认读正确率远低于对整时的认读。教材在编排钟表学习内容时就是按照“整时、半时”“几时几分”两段分层教学的。在整时认读中, 从钟表序号2和4的典型错误分析看, 学生主要缺乏对“分”刻度的认识, 而简单地将钟面上标出“时”的12个刻度, 直接运用到“分”刻度了。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直观操作, 让学生经历分针转1圈, 时针正好转1“大格”的过程,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分”刻度, 知道1时=60分, 分针转1“大格”表示5分……从钟表序号3典型错误分析看, 学生容易将时、分两个刻度系统混淆, 即分针与时针看错。因此, 教学中可从认识12时这一特殊时刻开始 (可看做时针、分针都起始于“0”刻度) , 顺时针认识钟面右半面的特殊时刻3时、6时和钟面左半面的特殊时刻9时。然后认识钟面右半面的一般整时刻和钟面左半面的一般整时刻。同时, 加强学生对一些容易出错的时刻 (如6时) 的认识。

对半时的认识需要学生同时启用“时”和“分”两个刻度系统, 这是学生认读正确率远低于整时的主要原因。另外, 从钟表序号5和7的典型错误分析看, 消除学生“自上而下旋转”或“从下而上旋转”对表针顺时针旋转的错误认识是正确认读半时的关键。因此, 教师要在动态中让学生认识某一半时 (即在认读某个半时前, 让学生观察表针顺时针旋转的过程) , 在与前后整时的联系中认识这一时刻。同时, 加强学生对钟表第Ⅳ个区域内容易出错的半时的认识。

二、基于学生思维障碍的三个教学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 笔者认为, 教师必须整体把握这一教学内容, 围绕认识表针运动、认识时、分刻度和认读时刻三个层次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实施“动态演示, 比较联系”这一核心教学策略。

1.在认识表针运动方向教学中, 通过“演示动态的时 (分) 针走向”,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顺 (逆) 时针旋转。

“数”“刻度”“表针”及其运动方向是学生认识钟表的重要内容, 认识表针运动方向教学是认识钟表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动态演示与直观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分针走动表象是认识时间 (时刻) 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设想一】

1.请你观察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 它们是怎样走动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分针和时针转动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旋转的方向)

2.你能拨一拨手中的学具钟吗?看看时针、分针是怎样转动的?

钟面上“有什么”是学生对钟表的直观显性认知, 是认识钟表的开始。而对时针、分针走向的认识是钟表认识的深入, 是教学的重点所在。首先, 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形成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的初始表象。然后,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时针、分针都从小刻度到大刻度一圈一圈转, 初步建立顺时针旋转的直观认识。

3.在认识时、分刻度教学中, 通过“演示动态的时 (分) 针走向”, 帮助学生理解1时=60分, 知道时针、分针指向刻度“1”分别表示1时和5分, 时针、分针指向刻度“2”, 分别表示2时和10分……

由于钟表的特殊结构, 认识时、分刻度成为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通过演示动态的时 (分) 针走向, 让学生在“边看边数”活动中认识分针走1“大格”表示5分, 在体悟时针、分针转动联系的过程中理解“1时=60分”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设想二】

1.钟面上除了1~12这12个刻度之外, 你还观察到了什么?这些“小格”表示什么意义呢? (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观察, 发现每个大格中有5“小格”, 初步感知分刻度)

2.动态演示, 让学生认识分针走1“小格”是1分, 走1“大格”是5分。

教师利用教具钟, 从12:00开始慢慢拨动分针走5“小格”, 让学生边关注分针转动边数1分、2分……5分, 知道分针从刻度“12”转到“1”正好是5分, 这是认识分刻度的开始。然后, 教师从12:05拨到12:20, 让学生继续关注分针的转动, 通过“看”和“数”发现分针每走1“大格“表示5分, 初步感知分刻度的特点。

3.直观操作, 让学生体悟时针、分针转动的联系, 理解1时=60分。

(1) 从12:20继续5分、5分地转动分针直至回到刻度“12”。

学生在边看边数的活动中得知分针转动一圈是60分。同时在分针一个“循环”的转动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时针也在转动, 而且分针转动一圈时针正好转了1“大格”, 很自然地建立起时针、分针转动的相互联系, 为沟通时、分刻度, 理解1时=60分作好了铺垫。

(2) 教师拨出8时, 然后顺时针旋转, 在刻度3、6、9、11、12几个关键点停顿, 让学生读出时刻, 并说说时针、分针的位置变化。

通过再次演示动态的时 (分) 针走向, 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针、分针顺时针旋转的过程, 理解各时刻的联系。在认读各时刻中感受分针转一圈的过程, 是时针慢慢指向刻度“9”的过程 (8时到9时的过程) 。当分针再次指向刻度“12”时, 引发学生思考分针转了几分, 时针转了几时?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理解“分针走一圈表示60分, 而时针正好走1“大格”表示1时, 所以1时=60分”。

4.在认读时刻教学中, 通过“演示动态的时 (分) 针走向”和前后时刻的比较, 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时刻。

认识“整时、半时”是学生认识各个时刻的基础, 因此通过演示动态的时 (分) 针走向与前后时刻 (整时、半时) 的比较, 是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各个时刻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设想三】

师:分针和时针是永不疲倦的兄弟俩, 它们不停地顺时针旋转着, 你知道这个钟面是几时几分? (课件呈现5:15钟面)

1.学生尝试认读, 思考这个时刻与学过的5时、5时半有什么联系。

2.动态演示, 前后联系, 认识5:15。

(1) 出示教具钟 (学生熟知的5:00) , 慢慢拨动分针, 让学生观察表针走动, 分别在刻度1、2、3上停顿问:分针走了几分, 现在是几时几分?

因为一开始是5时, 现在分针走了3“大格”经过了15分, 所以现在是5:1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时针慢慢离开了刻度“5”靠近刻度“6”。

(2) 教师顺势拨动分针到5时半, 问:5:15与我们学过的5时半有什么联系?

通过对时针、分针位置变化的观察, 让学生发现5时半的时针比5:15的时针更靠近刻度“6”。从而认识到5时半比5:15更远离5时而接近6时, 5:15再过15分就是5时半。在直观动态支持下学生通过与5时、5时半的联系, 不断丰富对5:15这一时刻的认识。

3.课件整体呈现:9:10, 9:30, 9:50, 10:00四个钟面, 让学生认一认, 比一比。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审定)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0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课文、汉字、口算题等

教学设计思路: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整时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猜时间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的工作。接着,通過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观察发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1时=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选取三个典型的时间:6时25分,9时5分,11时55分让学生读写时间,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时间的,在学生小组交流、说一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读写时间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一猜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质疑导入新课

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谁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逐个出示6时,12时,3时)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看的?

出示8时20分,猜一猜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充分猜测、争论。)

师:这个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解决这类问题。(边说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通过复习整时的时间,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最后根据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猜测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钟面(投影展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生:时针、分针、点、数字等)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什么叫大格?(学生回答后师课件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课件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先讨论,再打开课本第90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针、分针的运行

师:请看大屏幕,看看谁是最会观察的孩子?

①课件演示时针的运行:大哥时针是怎样工作的?

②课件演示分针的运行:二哥分针呢?

③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学生直观地观察分钟和时针的运行,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为后面探究时针和分钟的关系做好铺垫。】

……

三、拓展运用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题。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指三名学生上台写)

写好后,集体订正。

师: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应用时间的意识。

【反思】

一、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生长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因此,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生长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小组活动:“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三上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调查一下超市里物品的轻重是怎样写的?请你拿出带来的物品,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一管牙膏是30克。生2:蛋卷是7 5克。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生4:一袋牛肉干是50克。生5:一袋盐是500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就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个质量单位朋友—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体验感受,探求新知。

(一)认识克。1.感知1克。

师:同学们,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有多重呢? 生1:1克。生2: 3克。

师:要想知道它准确的重量,我们需要用天平来称一称。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天平。看,这就是天平。(课件展示:天平两边想盘子一样的叫托盘,左边的托盘是来放你要称的物品的,右边的托盘是来放砝码的。)

师:下面请电脑博士使用天平称出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课件演示天平称重的过程)

师:在天平的左盘放入一枚硬币,右盘放入1克地砝码,观察指针,指针指在了天平的中间,说明这枚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中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向老师这样轻轻地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觉。

生:很轻。

师:对,感觉很轻(板书)

那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呢?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桌上的天平从学具盒中找一找,称一称,看看几粒或者是几个物品的质量是1克?由于老师没有那么多的1克砝码,同学们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替代1克的砝码呢?

生:一枚2分硬币。

师 :真聪明!那就请组长将1枚硬币放入右盘中,现在开始找一找,称一称吧!

(小组活动,称量寻找1克的物品)生:大约一粒花生米重1克; 大约六粒黄豆重1克;大约两个回形针重1克;

2、感受10克,100克物品的质量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那10枚硬币是多少克? 生:10克

师:请小组长在学具盒内找出10枚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

(小组内轮流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在盒中找找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重10克?(小组活动,寻找约10克物品)

生汇报:一包金嗓子喉宝大约重10克 一袋感冒颗粒大约重10克 师:你使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生1:用10枚硬币在天平上称出来的。生2:用手掂出来的。

生3:我是看的袋子上的标注,写着一袋重10克。师:大家的方法真不少。

师:那100枚硬币的质量是多少克呢? 生:100克

师:那100克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在学具盒中找到100克的物品。生:1盒香皂重100克,1个QQ肠重100克。生:包装袋上写着100g 师:那这个包装袋上写着100g就是 生:100克。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g是克的英文缩写,在国际上一般用g来表示克。(板书)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100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二)感知1千克

1、认识各种秤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包装袋上的标签,知道了物品的质量,那老师这里有一袋子苹果,能知道他有多重吗?还能在包装袋上看出来吗?

生:不能。师:用天平称行吗? 生:不行。

师:那怎么办呢?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称量物品的质量时,会用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秤,除了我们刚刚认识的天平外,你还知道哪些秤?

(指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秤)

出示课件中的各种不同的秤,引导学生认识。

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盘秤,上面的托盘是用来放所称重的物品的,前面有一个盘面,仔细观察盘面上有什么?

生1:指针,数字 生2:还有字母kg 师:kg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千克

师:对!在国际上统一使用kg表示千克。(板书)师:下面我们用盘秤来称量这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 生:1千克(板书)

师:刚才大家带来的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是多少克? 生:500+500=1000克

师:下面我们用盘秤来秤一下两袋盐的质量。生:1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那说明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000克=1千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轮流掂一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受。生:很重,快拿不动了!

师:1千克比较重(板书)那我们在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时就可以使用千克来作单位。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用千克来作单位的例子吗?

(生举例,师生交流评价)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填合适的单位。2:数学日记中找错误。3: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发言。

五、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克(g)1千克(kg)

轻 重

1000克=1千克

“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1克和1千克的概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课前情境导入,还是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课后的练习设计,都以生活实际为基础。

一、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在课前,我就布置了要求学生到超市商场调查有关物品的质量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汇报:一管牙膏是30克,蛋卷是7 5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一袋牛肉干是50克,一袋盐是500克,一瓶牛奶的重量是250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学生的回答有声有色,说明大家在课前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克与千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在动手操作中,形成质量概念。在克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让学生认知克是用来称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以及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组内反复掂一掂、拎一拎,在实践活动中让自己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说生活中用千克来做单位的物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差不多都形成了克与千克的重量概念,练习时,我设计了“填一填质量单位”和“在数学日记中找错误”的习题,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最后,出示“你知道吗?”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三上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整时段时间的计算。

同学们,现在的电视节目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会播放多长时间?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就是她,名叫小星,和我们一样也上三年级。她很喜欢在周末看中央台的节目,特别是“六一剧场”和“金色童年”,你知道这两个节目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什么时间结束?那么你能帮小星计算一下这两个节目各播放多长时间吗?

下面先思考一下“六一剧场”播放的时间。(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说一说算的方法。(最后总结出方法:

1、钟面推算;

2、列式计算;„„)

2、计算从几时到几时几分经过的时间。

那“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结合学生思路,教师用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出示课本例题中的线段图)

问:你们看,这是线段图,图中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几份?每份表示几分钟?如果用箭头表示开始的时间应画在哪里呢?结束的时间呢?(学生回答后,师补充在线段图上)要知道“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就是问从这里到这里经过了多长时间(师用彩色粉笔边说边描)你会算吗?(学生口答)还可以怎样算?(同桌交流后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帮助小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板书中课题),学会了运用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的经过时间,如„„,因为时间与我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在很多场合都会遇到时间的计算问题。

3、试一试

这不小星去图书室里去借书就遇到时间的计算问题了。(出示画面)仔细观察,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几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你认为她什么时候去借书比较合适呢?

小星借完了书后,在回家的路上她又观察到一些商店的营业时间各有不同,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吧,(出示想想做做2),自己先说一说每个商店的的营业时间,然后估计一下这三家商店哪个营业时间长一些? 再仔细计算一下,看看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几小时?

小星继续朝前走,来到了中山路,突然记起妈妈让她帮忙寄封信,她就四处寻找邮筒,刚好在路旁有一个新邮筒,可是她又遇到时间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出示想想做做3)

小星帮妈妈寄完信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她有个好习惯就是早睡早起,(出示想想做做4)。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吗? 知识拓展:

(出示“你知道吗?”)请同学们轻声读一下。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三上 篇6

怎样教学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时、分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2.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相机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座位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启发提问:时针从1走到2时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

时间是1分钟。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钟。)

启发学生提问: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钟?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钟?

小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钟,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钟。

4.感受一分钟。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二人汇报。

5.读写时间。

媒体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9,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多。认识时间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钟。)

因此,现在的时间就是9时5分。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中文表示方法,是几时几分,就写几时几分;第二种象电子表那样,就两个小圆点把左边的时和右边的分隔开。有几时就写几再打两个小圆点写右边的分。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数字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钟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9时5分,不满10分钟,我们就先写0再写5。(板书。)

出示第二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

讨论好后,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6.时分关系。

媒体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分针和时针重合,都指向12,是12时。)

再仔细观察(媒体演示),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同桌讨论。(分针和时间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时针从12转到了12和1的正中间,时针转过了半大格。同时分针从12 转到了6,也就是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12时半,12时30分。)媒体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时针走到了数字1,分针走到了数字12,时针一共走了一大格,分针刚

资金时间价值实质的再认识 篇7

资金时间价值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概念。早在200多年前,富兰克林就对资金时间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给波士顿捐献了1000英镑,该城市将这笔钱年复一年地进行贷款收息增值活动。100年后,这笔投资增值的一部分用在城市建设和福利事业上,另一部分继续进行再投资。又过100年,人们用富兰克林那笔增值的资金组建了富兰克林基金,以极优惠的贷款方式帮助了无数医科学生,还盈余300万美元。这一切都是那最初1000英镑和它的时间价值的魅力。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本文旨在对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进行一个再认识。

1 何为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是一种货币表现,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资金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本文研究的资金时间价值也称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从经济学观点来看,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因素,货币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不一样,其经济效用也不同。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现在1元钱比将来的1元钱经济价值要大些。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定量的资金经历一定时间,对生产和流通进行投资和再投资的过程(如投入生产、购买有价证券、存入银行、借出款项等)所增加的价值。

2 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

对资金时间价值许多著名的学者都进行了理论总结。其中最有影响力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这些理论也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西尼尔:节欲论

西尼尔的节欲论把资本家放弃眼前的享乐看成是节制眼前消费的欲望。利息是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放弃当前消费而“节欲”的报酬。西尼尔认为,“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由于资本来自储蓄,要进行储蓄就必须节制当前的消费和享受,利息就来源于对未来享受的等待,是对为积累资本而牺牲现在享受的消费者的一种报酬。

2.2 凯恩斯:流动偏好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由于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有价证券)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2.3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认为通常人们都对现在的货物评价高而对未来的货物评价,再加上人们存在偏重现在、低估未来的倾向。在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之间存在差别,这种价值上的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同种和同量物品的价值上的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节欲论、时间利息论、流动偏好论等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以效用概念为基础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解释,其主观性强,不能揭示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

2.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经济论认为,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中产生的增值,增值是建立在劳动能创造出的价值比自身价值更大的基础上,是劳动者在成产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论与前面的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则更加客观,本人对资金时间价值本质的认识也更多地基于此理论。

3 对资金时间价值实质的再认识

要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必须深入探究其产生的来源。本文以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论理论为主要基础,结合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3.1 资金时间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

富兰克林说:钱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多的钱。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可以用一个数学式来表示:G—W…P…W’—G’G’=G+ΔG。由此可见,资金随着时间产生了ΔG的增值。但这个ΔG并不是资金本身的自我繁殖。资金如何实现增值呢?全部价值G+ΔG是形成于生产过程的,其中增值部分ΔG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过程是是资金经历了投资转化为资本,周转使用而产生了增值额。在这一周转使用的过程中劳动在发生作用。如果资金周转的过程中,没有劳动,就没有物质和价值的创造。因此不是简单的理解“钱生钱”,而应该是“劳动让钱变成更多的钱”。归根到底,资金时间价值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

3.2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种补偿

资金时间价值可以看出是一种补偿。补偿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等待心理补偿:现在是能够看得到,感知到的。人们对现实生活接触得比较清楚,心理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看得到的现在需要,人们不喜欢把资金投入到看不到结果或看不清楚的未来上。这就是人们存在的“注重现在而忽视未来”的普遍心理。让人们放弃现在的资金价值而投入到未来,就必须给现在的人们一定的补偿,利息率就是一种心理补偿。或者说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消费,对投资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以报酬,这种报酬的量应与推迟的时间成正比。(2)承担风险的心理补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由于对资金这种资源的稀缺程度、投资利润以及资金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因此相同的资金量其资金时间价值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心理:明年得到一元钱不如现在拿到一元钱保险。承诺投资者明年才能拿到钱,因为未来存在太多风险,投资者是不放心的。利息就是对人们承担风险的一种心理补偿。(3)对其它收益的补偿:资金用作某项投资,必定放弃资金的其他使用权力,相当于失去其他收益的机会。假设某人拥有100万元,他可以做生意,可以用来买房,也可以存入银行等其他投资。假设他选择投资做生意,一旦他把资金投入到做生意就必须放弃了买房等其他投资,也就放弃了其他投资的收益。三年后,做生意获得50万元利润,这50万元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理解是对他放弃其他投资收益的一种补偿。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些可能:100万元可以投资买一套房子,三年后,房屋升值到180万元。投资其他方面,获得多余50万的价值。所以,资金用作某项投资,必须获得时间价值,以来弥补放弃其它投资的收益。

3.3 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供给者应该分到的剩余价值

资金在供给者手中不参与流通是不会自我升值的。一旦资金持有者放开手中的资金,把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实际上是把资金让渡给了生产者。无论资金持有者是投入银行,还是进行别的投资,最终这个资金都会到生产者手中。生产者用这个资金进行生产,创造价值。资金经过“资金持有者——信贷———生产者———生产过程———产品价值转换———价值增值”过程流动,最终产生增值。资金参与社会再生产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理应在资金提供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利息支付就是这种剩余价值瓜分的具体形式。

3.4 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征。对于经济个体来说货币本身也是稀缺的。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表现在资金短缺的现象,这就需要到社会借贷资本。根据对资金这种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相同的资金量其市场利息和市场利率也不同,资金时间价值也会有所不同。市场利息率是对平均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利率是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所决定。资金需求紧张,供给小于需求,利率上升;资金供给宽松,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总之,资金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都离不开时间价值因素。只有清晰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为现代企业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摘要: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非常重要的理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不仅要客观上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还需要对其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清晰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为现代企业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实质,周转,补偿

参考文献

[1]Sidney Homer,A History of Interest Rates[M].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April1,1996.

[2]David F.Scott,Basic Financial Management[M].Prentice Hall Professional Technical Reference,October,1998.

[3]杨丹.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认识一个人,真的需要时间 篇8

90年代初的时候,知道了汪国真,但是并不很喜欢,我喜欢的是这样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多哲理、多含蓄、多深邃,有无穷的意味。也曾小试一把当朦胧诗人,也曾意象堆砌隐晦曲折,汪国真当然不入法眼。不过,汪国真的诗只有一句喜欢,那就是“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喜欢的原因当然与那个年代所有的年轻人都有的情感有关。

那时的我很赞同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汪国真的诗浅薄直白,没有意蕴味道,像是平常的四六句,甚至有学者认为汪诗的走红是时代的浅薄与悲哀。当汪国真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淡去的时候,我们却有了一次机会相识。

2009年十一前夕,我主持的大型谈话节目《问教》中,编导策划了一期节目叫做《诗歌中国》,请到汪国真当嘉宾。节目中我对他提出了不少尖锐问题:“汪老师,我听说您写出这些非常生活化口语化的诗以后,曾受到一些批评,甚至不被主流文学界认同。您如何面对?”汪国真这样回答:“是,我想是这样,比如有的人说我的诗不深刻,不高雅,不纯粹,但是我觉得事实胜于雄辩。”他幽默地说,他的诗集不仅是卖得好,而且盗版也盗得好。“我从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一直盗版盗到2009年,我的诗整整被盗版了20年,我可以自信的说,我是中国唯一的诗集被盗版20年的诗人。”听到这句话之后,现场一片掌声。

不管是面对别人的质疑也好,还是观众崇拜也罢,汪国真给我的感觉始终是温文尔雅,不溫不火,而且待人很真诚。

这事儿让我对汪国真的印象有了点改变,不是其诗,而是其人:这人还行!针对我有点“敌意”的问题还能坦然面对并真诚回答。由此,我的心态又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再读“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和以前不一样了,再想想自己十几年的经历和文学界的乱七八遭,再看到他面对我的那种坦然,我对他开始敬了。

又过了数日,我发小的儿子结婚,要大办,而且要与众不同的办,并请我出任司仪。发小提出以物美价廉的方式请几位名人捧场。请名人容易,物美价廉可难,我跟另外一位朋友商量,由她出面请几位出场不要钱的名人,朋友为难了,出场不要钱的名人很少,她说找汪国真试试。不想,喜讯常来,汪愿意来赴宴。汪不仅来了,毫无架子地坐在一旁,毫无埋怨地被冷落在一旁,而且还带来了他献给新人的书法条幅:百年好合——还是那样通俗,俗得简直让我难以和他的诗人身份对应起来。我作为司仪顾不上和汪国真交流,当他把礼物展示给全场的时候,我说了当然要说的场面上的话,但心里有些震荡:为汪国真的举动,也为自己对汪国真又加深了一层理解。多朴实的人啊!

时间不觉又过了几年。在这几年里,我的工作、生活和心态以及对方方面面的感悟都大有不同,闲暇时也偶有小诗,很奇怪的是,每当有诗情涌动,诗意萌生的时候,脑海中和眼前越来越多的出现的竟然不是若干年前那些我曾迷恋的朦胧诗句,而是我视为平白的汪国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琢磨着,感悟着,好像许多从未有过的明白从心底油然升起。认识一个人,理解一个人,真是需要时间啊。

岁月让我的身体由年轻到衰老,情感却由躁动到纯真,觉得认识一个人真的需要很长时间的感悟。

上一篇:信用社行政综合部经理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医保科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