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编撰汇报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志书编撰汇报(精选3篇)

志书编撰汇报 篇1

今年,在X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X地方志办认真指导下,在有关处室、单位积极配合下,通过工作人员竭力推进,X单位志编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编审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5月22日,X地方志办修志督查组,来X单位检查修志工作,对X单位修志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7月6日,X单位召开了全省第八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并在大会工作报告和X单位第二轮修志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中,点名表扬X单位,并将X单位列为修志优秀单位之一;决定授予X单位史志办“先进集体”称号,授予XXX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9月10日至11日,“X单位志”评审评议会在X地召开,史志办专家对志书逐章逐节的点评,并一致认为X单位志初稿基本符合志书的质量标准,是一部高质量、成功的初稿。

二、志书初稿的成功处和不足点

(一)志书初稿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总体结构合理。志书的总体设计是合理的,篇章的设计是符合志书以事横分、归类合理的要求。在体例上,包括有序言、凡例、概述、附录、后记、各篇章等,完备齐全。在排列顺序上也较为合

理,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二是内容记述上表达清楚,内在逻辑性强。志书用简洁、朴实、流畅的语言,把事物的原貌、事物的发展过程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存在说明解释和大段议论的现象。资料经过认真筛选,分主次轻重、有条理地排列入志,没有杂乱无章和资料堆砌的感觉。三是使用的照片具有存史价值。工作照片多,会议照片少;照片归类得当;所录入的照片能够充分反映出行业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志书充分利用文中照来对记述的内容加以清晰地描述,设计新颖、大气磅礴。

(二)志书初稿的不足之处。一是个别篇目需做调整。篇目设臵严格遵守志书编写要求,避免新闻报道式的标题,真正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结构严谨、排列有序。二是改变“概述”的写法。目前,志书按横分为主的编写,容易写散,各个时期的主题、主线不突出,拟采取纵向写法,紧紧抓住X事业发展脉络来写。三是志书部分内容没有完全按照志书体例进行编写。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写好开头、发展和结尾(现状),语言表述要更准确、更简洁,不能有总结、报告的痕迹;不能有倒叙、插叙以及记述年代概念模糊等现象。四是个别章节素材不够充分。记事不够充分,缺少具体资料、微观资料和典型资料,存在跨年度、跳跃式记述问题,特别是对X学会缺少记载。五是照片和表、图、数使用需要进一步补充、规范。文前照、文中照需要继续进行收集挖掘,以补充志书素材资料不足问题,进一步增强志书内容的真实感和可读性;志书使用大量表、图、数,给志书增色不少,但各项注释不够齐全。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力确保志书编写质量和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明年七、八月份修改补充完,报X志办进行“二审”。二是对照片加以补救并进行技术处理。建议由宣传中心承担此项工作,志编办配合,加快工作进度。三是派员赴X报索取照片资料。1986-2005年,X单位先后在X报头版头条报道、发表过很多有分量的文章和新闻30来篇,应充分利用。四是进一步挖掘素材。拟深入X等地核对史料和填补照片说明等。五是在志书中补充X学会内容。建议X学会这部分内容由X处牵头,X学会抓紧组稿。

志书编审工作能够取得成果,要感谢X领导的大力支持。虽然二稿工作量大、难度大,但志编办同志将再接再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做好二稿编审工作。

志书编撰汇报 篇2

这两套书所遵循的编撰思路, 乃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运用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 采取现代科学方法, 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日报》创刊60年来所经历的大事, 以期总结、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 探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 为后来新闻工作者搭建一个传承、教化的载体, 并为以后编写河南日报史提供较为翔实、准确的资料。记述时限始自1949年6月1日《河南日报》创刊, 止于2009年5月31日。因为《河南日报》是由原《豫西日报》、《开封日报》、《中原日报》合并组建的, 故而其创刊前的一些大事亦一并收录。记述范围是《河南日报》宣传报道的大事、要事 (包括省内、国内和国际的) , 河南日报社的内部事务 (包括社址变动、班子调整、人事改革、职称评定、报纸改革、业务培训、业务研讨等) , 宣传报道方面的史料从《河南日报》上摘录, 内部事务方面的史料从报告、简报、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中摘记。其选录原则是突出大事、不漏要事, 举凡对世界、国家、全省及报社内部产生重大影响或关键作用的事件, 尽皆收录。对那些关涉大转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和事件浓墨重彩, 大书特书;对一些非常典型、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时期和事件着重记述, 不惜篇幅;对某些混乱时期和敏感事件既节约笔墨、谨慎措辞, 又秉笔直书、还原真相。

《河南日报大事记》的编撰体例的突出特点是纵:以编年体为主, 辅以纪事本末体。对简单的过程单一或一次成型的事件, 采用编年体;对过程较长而复杂或多次成型的事件, 采用纪事本末体, 或以“注”的形式、或以“按”的形式、或以自然分段的形式补充完整;对特别重大、过程特长而复杂的事件, 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 (即《史记》之“互见法”) 分阶段记述。其编排方法, 原则上是一事一条, 依时系事, 按事件发生时序, 以年月日分条目编排, 以事件发端或结束之时记述, 一般为日清者以日记之, 无日者以月记之。对特殊情形下的事件, 以前述本末体、互见法记之。凡同步进行的诸多事件, 同日分而记之。此种体例一事一条, 平列到底, 不分领属, 互相独立, 好处是不拘一格, 灵活方便, 易于编排, 信息含量大, 使读者一目了然, 便于查阅。但其弊端亦显而易见, 即难免资料拼盘之嫌, 缺失尽掩, 层次不明, 无宏观综合, 逻辑性、系统性不强。因而在其编撰成书、尚未出版之际, 我们便筹划编撰《河南日报六十年》了。《河南日报六十年》的编撰体例的突出特点是横:以时为序, 时经事纬, 择其要者, 横向展开。根据历史发展和时代特色, 分成若干大的单元, 如创刊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等;每个单元又细化为若干板块, 如重大事件报道、先进典型人物、报纸改革、记者站建设等。这样, 单元和板块之间形成领属关系, 层次分明, 整体上显得逻辑严密、系统性强, 而且板块内容集中、综合, 可使人迅速地了解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概貌, 对各个单独介绍的历史事件、先进典型人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就其编撰体例及覆载内容而言, 这两套书合起来看, 便可以体现一般志书的纵不断主线、横不缺主项的基本要求。从纵的看, 记述事物的发端资料、重要历史时期和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资料、下限的资料都很全;从横的看, 作为一部志书所应具有的主体内容比较齐全, 主要社会事物均包含在具体的门类之中, 足以显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相互之间的客观联系。

志书应具有的特性主要是资料性、科学性和思想性, 其中资料性无疑居于基础的地位, 科学性则首要表现在志书资料的翔实、系统和准确上, 而思想性也只能通过资料的筛选和使用来体现。在编撰这两套书的过程中, 我们力求做到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志书具有十分强烈的资料特征, 是一种资料性的科学著述, 资料性实乃志书的本质属性。增强志书的资料性, 须悉心把握其特定的内涵及外延。其一, 真实、准确的资料是志书的第一生命。这除了对入志资料进行严格考证和认真核实, 以保证真实可靠、确凿无误之外, 还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透过表象揭示本质。例如对大跃进时期钢铁生产、粮食生产的诸多报道, 以及“反右”中、“文革”中社会上、报社内部的许多情况, 我们今天理当以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审视, 还其本来面目。其二, 志书应辑纳广泛、全面的资料, 但并非包罗万象, 巨细皆录。就河南日报史而言, 理当立足宏观, 放眼省内外乃至国际, 站在历史的高度, 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面貌的资料纳入有限的篇章, 使读者观百事而不觉烦琐, 明万物而不觉冗长。其三, 志书是资料汇集, 但绝非简单的资料堆积和罗列, 应该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有机整体, 朴实、严谨、科学的组合。我们在《河南日报六十年》的编撰中, 努力做到系统严谨, 排列合理, 逻辑性较强, 以便于读者理其端绪, 寻其始末, 究其因果, 识其规律。其四,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 一方面可以辑录必要的原始资料, 另一方面还应在驾驭翔实资料的基础上, 由编撰者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而不是完全照抄照录原始资料。特别在编撰单元式、板块式的志书时, 编撰者应当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思想、文风统率资料, 进行著述, 而非简单的转述。编撰者必须改变自己所面对资料的多种文体形式, 如各种报道、文件、讲话、简报、回忆录等, 形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风。比如可以将关于某些历史事件、典型人物的总结报告、工作简报、新闻报道等资料, 改写成朴实、严谨的志书表述样式, 当然也不排斥直接引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

志书以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为记述对象, 科学性作为它的一种属性, 要求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简言之,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编撰者对志书的编撰态度、编撰思路、编撰方法等方面。正是这种科学性的要求, 决定了我们鉴别资料要反复考证, 务求其真;筛选资料要去粗取精, 务得其要;谋篇设章要归属得当, 排列合理;行文记述要严谨朴实, 规范流畅。只有增强科学性, 志书的资料性才会强起来;若没有科学性的制约和保障, 志书的资料性无疑会大大减弱。首先, 筛选资料时必须忍痛割爱。编撰志书所面对的资料数量是惊人的, 因而须抓住记述的主线, 剪除枝蔓, 采取详主略次、详干略枝的记述方法。要筛选资料, 浓缩资料, 去掉资料中的水分, 删去与主题 (包括单元主题) 无关或关系不大、联系不紧密的细枝末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编撰者须要立足于历史高度, 提升志书资料的存史价值。所选资料不可过于琐细, 应注意撷取宏观、中观的资料, 还应对具体资料进行适当的提炼、升华和综合概括。在编撰过程中, 应当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和认识事物起伏盛衰、兴废交替的发展规律, 学会用史家之笔对资料进行取舍, 围绕历史主线组织相关资料。惟其如此, 方可使志书在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上达到较高的统一。其次,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 而非研究探讨之作, 它具有自身独特的体例和规范。它直陈事实, 以资料说话, 写“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一般不写“为什么”, 极少评价其高下优劣, 以真实、客观的记述展示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面貌, 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资料或研究资料。编撰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应巧妙地融化在组成志书的资料中, 体现在志书资料的筛选、核实与排列、组合中。其三, 篇目设计也要有资料书的特点, 这主要是指《河南日报六十年》。志书汇集多项资料, 因而其框架结构应遵循事以类从的原则, 采取横陈诸项的形式。篇目设计力求分类科学、布局合理, 体现社会分工、报社分工的真实结构, 反映各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标题应当就实避虚, 以事命题, 做到简明概括、名实相符, 能准确地反映其所容纳的资料内涵。

思想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态度立场和观点, 它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经过思维过滤所形成的社会观念和倾向。志书的思想性体现着编撰者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思想倾向。思想性要求志书在内容记述上要有深度, 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反映充分, 记述深刻, 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 记述事物的兴衰起伏、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过资料的排比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在思想性的统率下, 深入、系统、全面、准确地研究现实的、历史的资料, 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及时代特点, 克服随机性和散在性, 既注意从特色上下工夫, 又不忘从全局上下工夫, 才能将志书所应覆载的内容记述深刻, 反映准确。志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必然要反映出编撰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 在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 应当不掩饰、不讳言, 秉笔直书, 不模棱两可, 鲜明地表达编撰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与一般志书相较, 尤其是在思想性这一要素上, 报纸类志书有其“与众不同”的情形, 其思想性的构成要件、表述方式与一般志书有很大区别。编撰报纸类志书, 如何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一点, 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坚持资料收录的原则性要求, 站在讲政治、讲原则的高度, 对入志资料进行认真的甄别和检查。譬如关于“大跃进”、关于“文革”, 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既尊重历史, 如实记述, 又注意使其符合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的要求。再者就是选择的问题, 选什么、不选什么, 哪选多、哪选少, 无不体现着编撰者的政治倾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比如在《河南日报大事记》中, 凡涉及国家和我省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的内容, 均精心遴选;尤其是关涉我省两个文明建设的各类报道, 考虑到展示发展成果及河南形象的问题, 便尽可能多选。

我们在编撰中认识到, 与思想性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 就是志书中的议论和评述问题。方志界普遍认为, 志书乃是严谨的朴实的资料性科学文献, 而不是进行议论和评述的论文或论著, 一般在行文中应坚持述而不论或少论的原则。笔者以为, 在编撰报纸类志书中, 适当插入一些画龙点睛式的评论, 给读者以明确的引导和提示, 应该说还是可以的。

《河南日报大事记》通篇只提供历史资料, 有些地方适当点出当时的形势、背景, 一概不加评论。《河南日报六十年》则对史实进行归纳、概述, 于必要之处生发一些议论, 旨在以史为鉴, 警世、醒世和明世。比如《河南日报六十年》第一章《在硝烟中诞生 (1949~1954.10) 》之第五节《重大事件报道》, 在其第一部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 大段叙述了《河南日报》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处理之后, 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河南日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报道, 为以后的重大报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建国初期, 政治生活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河南日报》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 满怀热情、竭尽全力地做好工作, 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新性, 使这些报道集中热烈, 主题突出, 扣人心弦, 达到了宣传鼓动、动员群众的目的。”在其第十部分《突发事件报道 (抢救霜灾) 》中, 先是叙述《河南日报》的相关报道, 而后以一段话作结:“《河南日报》关于抢救霜灾的报道反应迅速, 说理充分, 有政策发布, 也有技术指导, 实用性强, 导向正确, 对于以后的突发事件报道和救灾报道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再如在第三章《十年文革 (1966~1976) 》第十二节《批林批孔运动》中的评论:“这次‘批林批孔’虽然只搞了半年左右, 但后果十分严重。它使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以来, 周恩来等经过艰苦斗争刚趋好转的全国政治局势重新陷于一片混乱, 使有所恢复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受严重破坏。”在第十三节《“反击右倾翻案风”》中的评论:“反击右倾翻案风扰乱了人们的思想, 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工作和社会秩序, 使全国刚刚稳定的形势再度陷入混乱。”都是恰如其分的。这些简短、精当的评论, 无疑强化了志书的思想性, 给读者以有益启发和引导。

需要指出的是, 在志书中插入评价和议论性文字, 应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选准可以议论和评述的对象, 评论语言也须细加斟酌, 以免把握不准而评点失当, 留下严重的败笔, 甚或贻误后人。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续修志书工作开展请示 篇3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代的千秋大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4年以来,XX市及市属各区、县级市先后开展首届志书编纂工作,由于坚持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广大修志工作人员甘于淡泊、辛勤劳动,使修志工作进展顺利,成果迭出。鉴于首届XX市系列志书(市、区、县志)即将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从现在起,开始我市第二届志书的编修工作。现就有关事宜请示如下:

一、续修志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创新,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XX市第二届系列志书在首届系列志书基础上续修,包括市志和区、县级市志。第二届志书记述的时间,上限衔接首届志书下限,下限统一定为20xx年。

三、编纂第二届志书,要继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由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机构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市属各单位要将续修志书工作列入职责和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健全和稳定市、区、县级市的修志机构,市属各部、委、办、局和其他市直单位也应明确负责修志工作的职能部门。各承修单位应配备为修志工作提供资料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为续修志书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兼职修志工作队伍,开展必要的业务培训,并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等问题。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吸收各行业的老领导、老行尊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修志工作。

五、编纂第二届志书,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志书质量。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根据续修工作的不同阶段,提出工作要求,制订实施细则,认真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六、各级地方志编纂部门及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认真执行修志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细则。着手开展队伍培训、方案制订、拟定篇目和搜集资料工作,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努力做好我市第二届系列志书的编纂工作。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区、县级市及市直局以上单位贯彻、实施。

【志书编撰汇报】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1年最新老师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题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