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微课题研究(推荐10篇)
一、发现问题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所教的EEC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施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解决措施
①平时加强阅读,尤其是要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
②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心中有谱;经常做“脑部体操”,即我们平时常说的“头脑风暴”。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
四、方法指导
1.形音结合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只要把单词读准了,根据读音规则就可以把单词拼正确”。因此,能准确拼读单词,往往就可以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即做到发言正确,以形发音,以音记形。这样就能比较牢固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2.运用记忆规则减少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因此,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重现,不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而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3.列表记忆
列表这个形式可用来对单词进行分类记忆,不一定画表格。分类可按主题内容把单词分成若干类,如:卧室用具、起居室、亲戚名称、人体部位名称、文具名称、交通工具名称、动物名称等等。这些词有些有某种联系,由一个会联想到另一个。4.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重现率
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记住。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输入量,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再一次加深记忆,同时,这也是对词汇的一种运用过程。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测掌握词的真正含义。5.以旧带新
这是一种广泛的联想,在已有知识上建立新的知识。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多,有可能利用构词法分析讲解新词的意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地理解词义,借助构词法知识记忆单词,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例如,由已认识的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利用词根、词缀组成的新词等。在记单词过程中,“以旧带新”起很大作用,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旧的越多,新的越容易建立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收获
1、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会有不同的掌握词汇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了,发言积极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 我注意借鉴同行好的做法, 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导学为纲目, 教会学生读什么
对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 广泛的阅读是他们学习英语、学会英语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只会一味地读, 那就是“死读”, 而要改变这种状态, 教师就要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 为他们的科学阅读建立纲目, 对他们加以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前的导学, 通过设计导学案, 引导他们带着要求去读。具体要求包括:借助工具书, 初步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能根据上下文的关系, 了解故事的情节;能够完成以判断题为主的简单的习题等。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就必须开动脑筋、打开思路、边读边思,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的目的性, 也使得英语阅读技能得到了提升。
二、以精读为切入, 教会学生怎样读
精读, 旨在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 着力提高阅读技巧, 培养快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 科学地进行设计,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他们的智慧。
例如, 在任务型阅读课上, 教师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分类进行精读。像简单的判断题, 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 抓住大意即可;像完形填空题, 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更要引导他们注意句型、语法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以“读练”为抓手, 教会学生为什么
如果阅读后没有练习, 就无法检验阅读的成效;而如果只练不读, 同样无法保证阅读的效果。为此,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采用读练结合的方式,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需要指出的是, 读与练是有机结合的整体, 不能单独进行, 这就对教师驾驭阅读课堂的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 读练结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师生共读共练, 着重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表等信息, 或通过对某些关键词句的理解和练习, 初步读懂文章大意;第二个层次———师读生练,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读去理解文章的主题句或中心句, 并能够独立地分析句子结构, 同时,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句意或转述句意, 适当地进行语言知识的纵横联系;第三个层次———生读生练, 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翻译、造句、句型转换等训练内容, 这时, 教师只需对学生的读进行适当的提醒与指导。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化;视频化
“微课程”的兴起源于教学视频,是教学片断的剪辑,所以它的支撑是多媒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信息化。当今社会信息交流如此频繁,“微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学习趋势,提高了学习的自主选择性,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入学习。通过微课程对知识的不断巩固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应用能力,改变“还给老师”的教学现状。更重要的是微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因此,如何巧妙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实施趣味性“微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娱乐的方式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人们沟通的一種工具,所以最重要的是交流、是使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会重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对句型的掌握、对语法的熟悉,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想通过采用“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微课程的内容就必须足够吸引人。另外,在“微课程”中教师可以添加英语字谜游戏,让学生通过理解意思、思考问题、用英语解答来完善英语的使用和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时,里面有一章节是以“robots”为介绍点,主要是学习将来时的语法内容“Will people have robots”。此时,老师可以借助电影中机器人的角色来吸引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特别是一些美国大片,老师可以利用其制作成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还能学习到很多和机器人相关的英语单词。
二、实施针对性“微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微课程”教学非常强调自主性,因为老师无法实时监控,而且自主性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品质培养。实施个性化的针对性教学,能够改变“一把抓”的教学现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自主性和自我性的一面展示出来。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先阅读文章,再通过已有的单词来理解或者是猜测未知单词的意思,从而能够加深对单词的印象。而有的学生则是喜欢将生词都理解掌握,将单词表记忆清楚之后,再去读文章,做到“通顺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习惯在同一英语课堂上很难得到满足,而使用“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顺序,选择符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重点。如,在七年级上册英语的教学当中,因为是刚开始,所以都是基本内容,像“My name is Gina.”“Is this your pencil?”“This is my sister.”这些都是很简单的第一人称或者是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学习,在之前幼儿园或者是小学阶段都曾经学习过,制作成微课程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就不用再进行普遍的教学,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扩大“微课程”内容的来源和传播广度
英语教学不是一件闭门造车的事情,教师应吸收更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查阅他人如何弥补教学漏洞,解决教学问题能节约更多的教学时间,攻克更大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多去其他老师的课堂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其他教学资源,首先自己去看“微课程”教学,然后再融合自己的一些东西,针对自己的学生制作微课程。只有取百家所长,集合大家的智慧才能弥补自己的教学短板。另外,老师要将自己的“微课程”放置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家长和学生可以自行下载,无论是哪一章的教学重点,英语的细节,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学生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供大家分享,或者是自己上传一些有趣的生活中的英语小视频。这样不仅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更是微课程的创新所在。“微课程”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教学课程,更需要内容具有创新性,且有中心、有重点。而从学生的“微课程”学习当中,老师也能了解学生,知道如何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做出更好的“微课程”。
总之,“微课程”教学是短小而精悍的教学,它能够让学生在高度集中的时间内完成英语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需要老师善加利用,提供更好的、质量更高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办法,改善评价和交流标准,让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顾佩文.新课标下的初中趣味英语课堂探讨[J].方法交流,2013(6).
[2]李小玲.新课标下多样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教材研究,2011(3).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在课堂上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从而引出了微课这一教学概念。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老师和学生从死板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中拉出来。运用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概念可以有效的将复杂课程变得简单化,提高了学生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英语微课的教学设计比之前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本文就初中英语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探讨分析
【作者简介】李霞,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电子产品无线网络都已在各种领域中应用,伴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将课堂与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为微课提供了发展前景。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提出个性化的模块,因此微课教学针对性较强,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中的重点、难点。微课教学也可以为老师学生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麻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合理将微课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上是很有必要的。
一、对微课的认识
微课也就是微课程,其根据最新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教学视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工作。微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微课视频的教学,微课视频一般为5-8分钟,视频教学的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展示出重难点,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化。微课以其特殊的优势有效的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微生活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微博”、“微云”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初中英语微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生移动的学习教材,同时也符合当今时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英语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时代。
微课的重点在于“微”,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老师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反复的论述,英语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反复的论述很容易加重学生的厌烦心理。而微课的出现能够很有效的处理这一问题。微课视频5-8分钟的设计将重点知识利用特殊的形式进行压缩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讲解。微课简短的视频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下载查看,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不容易遗漏重点,重复利用率较高。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满足个性化设计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三、初中英语微课教学课程特点
初中英语微课教学是以英语为主要内容,以?短的视频方式向学生传授英语的重难点。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是45分钟的内容,所以在将这些内容压缩成5-8分钟的内容时要合理搭配视频中的重难点,不要将内容限制于时间方面上。保持好视频中重难点的紧凑性和衔接性,同时还要注意视频中的活泛性便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频中就要对英语重点进行整体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方便学生能对知识点一目了然。
老师在对微课主题选定时一定要符合实际。将45分钟的内容压缩成5-8分钟的视频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熟练程度,还要考虑到老师自身的制作水平,最主要的是由于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就代表着学生大多数都是自学的,因此老师在对微课主题选定时还要考虑到内容的难度,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
四、微课制作思想和方式
微课是以视频为最终表现形式,将文字、影图融入到视频中来表现英语知识点。那么老师就要结合微课主题和制作元素进行制作。
1.导入。老师可以将背景设计成和主题有关的图片,从而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
2.重点。对于重点呈现老师可以用变色的字体进行标注,或者是用and、but等连词进行加重概念,引起学生的注意。
3.加强练习。在对重点知识讲解后可以安排几道练习题,便于学生即学即练,加强理解。
4.课后总结。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完这一课时后能够对知识点有自己的理解总结是便于学生日后的学习,虽然学生大部分处于自学状态,但是课后总结又是对学生的检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英语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值得老师学生利用学习的。通过微课的学习便于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学生自身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微课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以视频为传播载体,将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搭配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初中英语微课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英语微课是时代、教育发展的标志,应该被大力宣传并走进每一个初中英语课堂中。
参考文献: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结构及学生的获取知识途径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而“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青铜峡市中学学段的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现状是有初级中学11所,信息技术教师共约有35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4人,学科专业教师有7人,非专业教师有28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较少特别是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只有7人,一些从其他学科转行或为了临时凑课时数的这部分教师不论在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教材的掌握均达不到要求,并且这部分教师相当不稳定。这样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因此,充分运用 “微课”资源将会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初中信息技术: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属地方(省级)管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理应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一般用下列标准来衡量:(1)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2)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3)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称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新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在教育学中教师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他需要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智能、情感,乃至世界观,内化为自己的智能、情感、世界观,通过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2、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方法;
4、搭建设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平台,并形成课程资源;
5、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初中信息技术微课选题及开发策略和规范;
6、通过实践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题主要研究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和评价体系,并从中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制作和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健康快速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科学划分知识点并加以细化。根据教学进度,研究开发教学微课,搭建学习的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学生过程和学习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来记录学生学习体验,研究学生学习行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以取得最佳研究效果。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做好资料的累积、个案的研究记录、阶段的反思、成果的结集汇报。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与人员培训阶段(2014.05—2014.12)
1、成立课题组;
2、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3、分析、研究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内容;(可从微课应用范围、微课应用原则、微课应用类型、微课应用要求等方面预先确定好微课应用的相关素材,为下一步的具体应用策略与实践过程提供研究方向上的指导和准备;
4、撰写立项申请书和申报工作;
5、撰写课题开题报告,邀请专家召开课题开题会;
6、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工作;
7、撰写课题阶段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和完善实践阶段(2015.01—2016.12)
1、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微课认识;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微课的有关知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3、调查实验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和运用微课的情况;
4、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5、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方法;
7、搭建设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平台,并形成课程资源;
8、总结出初中信息技术微课选题及开发策略和规范;
9、撰写课题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资料整理和结题阶段(2017.01—2017.07)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编各种过程性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集;
3、完善微课教学资源库和网页等,推广使用课题研究成果;
4、申请课题结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成员进行微课的理论和制作技能的培训
2、《青铜峡市初中信息教师现状及成长对策调查报告》
3、阶段性工作总结
4、《案例、反思集》、《微课成果集》、《教学设计选》
5、课堂教学展示
6、信息技术课堂运用微课的问卷调查和调查分析。
7、搭建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程主页和论坛。
8、教师论文发表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谓“课题研究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结论,然后写出调查报告。下面我介绍以下给自己设的一个用一年的时间自主的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积极组织培训,努力提高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课件制作的培训,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教师定期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抽查。
1、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和个人网页、专题学习网站制作培训,大大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同步发展,确保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设计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活动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缺乏估计;二是因集体上网速度减慢造成网络资源查找缓慢从而影响教学进展;三是教师缺乏网络环境下交流活动的有效调空能力。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充分。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带着个体的思考参加集体备课,确保课前预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因为研究,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于是“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什么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什么内容适合网络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成为每次课题研讨的话题。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教师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交流的主角,每个人都成为深度会谈的专家。课题研讨引领着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到真实的课题研究中去,不仅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力度
坚持每两月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 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
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1、针对该课题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正常、高效地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级组或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周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三、加大软、硬件建设,创设学习环境
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软、硬件建设,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情景教学促进九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展开。
1、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题管理档案袋。
2、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交流研究中的得失,同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3、重视课堂实践,上好研究课。课题组定期进行“建构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乐学环境策略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录象。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笔、论文。
一、实施趣味性微课程教学
英语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的运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英语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教师在引入微课程模式时,必须设置出学生感兴趣的微课程,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例如,教师可在微课程中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电影、歌曲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主动进行思考与学习。如教师在制作《Robots》这一单元的微视频时,可以在其中加入关于机器人的电影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掌握关于机器人的相关单词,同时对将来时的语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进行有效的导入设计工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设计工作,以此来充分保证微课程中能反映出实际问题,并且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升。课前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抓住这一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进行导入环节时,其微课程的形式要以单元话题为背景,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在课前几分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Traveling》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旅游”,而阅读内容则是关于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美食以及购物等知识,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制作一个微课程,在阅读课开始之前为学生进行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微课程中也要对阅读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的阅读做一个有效的铺垫。
三、完善归纳总结工作
教师还可利用微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归纳与总结。首先,是语法归纳。初中英语语法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很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微课程进行结合,来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以“非谓语动词”的学习为例,其主要有不定式和分词两种形式。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做出树形思维导图,之后根据导图中的不同内容进行微课程的设置,对这两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成分词语搭配等进行探讨。之后学生再学习这一语法点会更加轻松。其次,是听力教学。在听力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微课程来让学生重温听力材料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筛选,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从而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
四、利用微课程进行情境设计
对于微课程英语的情境设计来说,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以《Education visit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将关于澳大利亚的游学照片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在课上观看。学生在观看时能够充分融入到视频中,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可以设计一个自己的游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将会得到拓展,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其次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设置一个关于外国友人来学校进行参观的情境,指导学生利用定语从句等语法,对微视频中的事物以及人物等进行介绍。学生融入情境学习中,有效提升了学习兴趣,并且加深了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五、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些微课程,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考完试后的讲评对于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试卷讲评,学生能对目前的学习状况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要想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需要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摆脱索然无味的讲评模式,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吸收知识。上好初中英语试卷讲评课,笔者有如下教学经验。
一、讲评前科学分析,对症下药
所有的试卷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抽样考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教学起到检测与引导作用。因此,通过考试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在具体的讲评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亲自做一遍试卷,熟悉试题考查范围,体会试题难度,不能盲目自信,直接带着空白试卷上课。其次,教师要统计学生的出错概率,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出错多的题目上。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出错原因、错误类型进行分析,从而在讲评试卷时能“对症下药”。
以一次试卷讲评为例,对于学生做错的以下两道题:(1)同义句转换:You cant decide where we shall meet.(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是:You cant decide to meet where)(2)动词形式填空:Peter told me he _______(not take)Mike to China the next week.(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not to take)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第一道题中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只熟悉“decide to do sth”结构,而不知道“decide”后可接宾语从句;第二道题中学生混淆“tell sb. (not) to do sth.” 和“ tell sb.+ (that)” 从句两种句型的用法。
以上的试卷讲评准备工作中,教师科学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在讲评中有目的地去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其正确地答题。当然,这样的讲评前分析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教师从主观出发去做出判断,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还要通过询问学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明确学生的出错原因,再结合自身的科学分析,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二、讲评中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讲评效率
传统的试卷讲评课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长此以往,易出现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不良教学现象。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探寻全新的讲评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评中来。对此,笔者采取了“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的讲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让学生自行组成讨论小组,互相讨论彼此试卷中的错误和疑问,并通过查阅课本和资料来寻求正确答案。其次,在各个小组讨论过后,要让各个小组派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并介绍本小组总结出的最佳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到各小组中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必要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通过如上操作,一些较简易的问题便可解决。接下来的讲评内容就是大部分学生都解决不了的较难、较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便可跳跃式、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
例如:
—Whats your brother like?
—_______
A.Hes fine,thank you. B.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C.Hes tall and thin. D. Hes a famous doctor.
这道题的答案为C选项,但是不少同学选择了B选项。对此,笔者并不急于判断学生答案的正误,而是让学生就近组成相邻两桌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对本次试题进行讨论。然后,再让各个小组谈论他们的理解。其中一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明确了“be like”与“like”的区别,得出“like”表示“喜欢”,“be like”表示“像”并能很轻松地区别“Whats your broth-er like?”“What does your brother like?”这两句话的含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这样,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究欲望都得到了满足,并能轻松地掌握知识。
试卷讲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成为主动、积极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够事半功倍。
三、讲评后建立错题档案,强化巩固记忆
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把同一类型甚至是同一道题目做错,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试卷讲评后没有进行很好的巩固和总结,从而导致记不全、记不牢知识。可见,讲评后及时建立错题档案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巩固记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每次考试或者练习后注意收录自己的错题,注明正确方法和解题思路,养成收集错题档案的习惯。
例如:
—Its nearly seven oclock. Jack ______ be here at any moment.
A. must B. need C. should D.can
—When can I come for the photos?I need them tomorrow afternoon.
—They ______ be ready by 12:00.
A.can B.should C.might D.need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有把握的主观推测用“should”不用“can”,“can”表示自然而然地推测。在讲评结束后,学生如果把这两道题收录到错题本中,把每个情态动词的意思、用法记在题目下方,考试之前再拿出来看一遍,便可清晰地记住这几个词的意思及用法。
错题本的建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记住题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长久的记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所收录的错题集中的知识点进行不定期考查,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
---初中英语 “听说课”有效教学探究
一、研究课基本情况
1、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科研“课堂教学研讨月”的有关精神,按照“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六个步骤,围绕“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型的课堂”主题,进一步落实好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索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研究主题: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型的课堂
3、课题与课型:《 Good manners, bad manners》;听说课型
4、研究点:英语听说课的有效教学研究
5、研究成果的预设
1)形成英语“听说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2)形成对英语听说课的评价标准
3)加强教研组建设,营造教研氛围,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6、主讲老师:蔡明
二、“六步骤”贯彻实施情况
一)选题。针对“解决问题” 进行.学情:学生两极分化较大,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说是很多学生的弱项, 他们会写单词了,会读课文了,但却不能用英语来交流,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教情:现初中课本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对话教材,目前在英语“听说课 ”的教学当中,对学生口语技能训练还不够。.老师们在共同的反思中,产生了对英语“听说课”有效教学的深度思考,大家想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等的有效选择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
二)备课
1、个人备课:作课老师个人钻研教材、拿出初步思路;其他老师也备课。
2、集体备课:相互交流,老师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主讲老师的教学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全组老师集体研究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教案。第一次备课解决的问题: 三)上课 1、11月 23日第 6节在初二(1)进行了组内第一次试讲 2、12月 5日第 6节在初二(5)进行了学部范围内的研究课3、12月14日 第6节在初二(2)进行了全校范围内的研究课 四)评课
第一次评课:11月 23日第 7、8节全组在B321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后的评课
程序:教师个人自评————教师互评———教研组长点评 共同探讨了以下问题:
1、突出“听说课”的功能目标 听说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听力教学包括:语音训练;听力技巧;听力理解。它的功能是: 为其他活动做铺垫;训练听力 ;听力检测;获取信息 ;技能训练。听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促进听力理解和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说的教学包括:发音; 语法 ;交际功能; 释疑技巧;文化知识。它的功能是:通过说培养语言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会话技巧;使学生掌握非语言交际技巧; 使学生了解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流畅的会话者。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解决以下问题: 1)理解和掌握听说课中的语言知识; 2)熟练掌握语言交际功能用语。
3)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交际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2、尝试以下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即:呈现—操练—输出)
Presentation阶段: 1)教师通过引入、激发学习动机,介绍听说课内容的背景等;
2)呈现听说课的内容,听或视听,教师以各种方法帮助
学生理解听说的内容;
Practice阶段: 1)机械性操作: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套用句型等;
2)意义性操作:能力拓展练习等;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达到“感性接触”;练习由易到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老师适度归纳讲解语言知识;启发学生自我归纳
Production阶段:教授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 这其实是 解决问题的过程:语言输出。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机械操练、意义操练的基础上,跳出课本,积极主动地、创造性运用语言进行语言交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流程如下:
1)引入、激发学习动机,介绍听说课内容的背景等;
2)呈现听说课的内容,听或视听,帮助学生理解听说的内容; 3)机械性操作,示范、模仿、套用句型等; 4)意义性操作,创设情境,交际训练
5)启发引导,自我归纳,认识规律 6)语言交际,拓展创造。
3、课堂上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听说活动。
第二次评课:12月 5日第 7、8节全组在B321进行了第二次的评课,学校李校长、学部秦主任参加了评课,给予了重要指导,大家一致认为:听说课基本模式比较清晰,课堂活动也比较多样化,但目标的达成度有须进一步研究。所以本次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活动的形式及设计的有效性。
1、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有可操作性;
2、活动的形式要与活动内容相匹配
3、活动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4、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协作精神
第三次评课: 12月14日周四第 7、8节全组在B306进行了第三次的评课,学校李校长、学部秦主任参加了评课,海珠区教研室的陈主任、初中英语教研员张老师应邀来校,与全体英语教师一起观摩了蔡明老师的研究课《Good Manners, Bad Manners》,课后参与了教研组的评课活动。
陈主任说,本节课符合听说课的模式结构,特征明显;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流畅,目标达成较高;话题鲜明,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区分好坏习惯,规范了他们的行为,达到了教育作用;老师很注意语言过程:老师做示范---展开练习---分段检查,比较好地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区教研员张老师说,课型把握准确,“呈现——-操练——输出”教学方法清晰;自己刚从英国回来,觉得这种模式很先进;结合新课程标准,挖掘课本深层次内容;教学环节条理清晰,师生关系和谐;活动形式多样,小组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的差距。
五)研究课活动的主要收获与经验成果
1、基本形成英语“听说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3P 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即:呈现—操练—输出)
2、老师们对英语听说课的评价标准已有更深的了解 听说课教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应体现其功能目标: 1)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2)课堂上师生的活动 3)学生所参与的活动量 4)学生口头的灵活运用 5)口语练习的方式
3、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前后三轮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全组老师齐心协力,围绕预设成果积极探讨,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有了更多的了解,包括:有效的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活动确设计与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等。从课型模式到有效教活动的设计,思路一次比一次更清晰,评课一次比一次更深入,课堂也一次比一次更精彩。
5、通过教研员的指导,我们坚定了信心:在教研员指导前,我们真的有点不踏实,主要是担心研究的模式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当这种模式得到教研员的充分肯定,并给我们提供前沿的信息时,我们更坚定了信心。
六)反思
1、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是否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方式)
是否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展开思维的方式?
是否有利于兼顾全体学生、减少学习分化的方式?(如何分类要求,如何为困难学生进行教学铺垫)是否受学生欢迎的方式?
2、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作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使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
3、如何进一步探索模式、走出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听读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滞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尤其突出。许多学者认为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值得亟待研究的课题。近二十年来,西方语言学界、教学界多层次、多方位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学生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交互活动,能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合理借鉴过程教学法有关理论和教学原则,以改进现行的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学习语言离不开写作。写作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写作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在英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写作能力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使语言输入最有效地转换成输出,就要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进行输出。这样,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开始形成,逐渐对各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他们有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的需求。如果写作教学没跟上,便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写作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教师应当从控制性写作训练开始,努力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搭建支架,逐步训练学生用英语组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的能力。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由于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增加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自始至终进行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严格地说,该教学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个过程。
过程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教学把写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过程写作教学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交际理论为基础,把写作视为一种复杂的、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注重写作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把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写作始终是一个“发现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与传统的成果写作法相反,过程写作教学以写作过程为出发点,将写作过程列为教学的重点,设计一系列课堂内外写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写作的各个具体过程当中,通过写作而学习写作,最终获写出好作文。这种教学法旨在把教学的注意力从评价、评估学生的作品转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过程,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酝酿、讨论、起草和修改等,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过程写作教学揭示了写作的本质和特点。
三、研究目标
课题组试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过程教学法来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初中毕业时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中“写”的要求。
(1)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形成的良好写作习惯。
(2)探索初中英语写作过程教学的“三个阶段”和“六个步骤”的教学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
(3)研究过程教学法对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的影响,形成一套有效的写作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四、研究内容
(1)过程写作教学的“三个阶段”
1.写前阶段
写前阶段作为写作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写前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输入,占有材料,掌握事实,交流观点,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拟写提纲等。
2.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是初步构思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该过程不仅是指导学生提炼语言,安排文章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其中教师在母语――目的语的思维训练与篇章结构安排的指导尤为重要。
(1)母语――目的语的思维训练
母语思维习惯影响写作很大。一般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呈循环式,因此汉语写作阐述主题时,不是直接切入,而是绕着主题外围转。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因此阐述观点时喜欢开门见山,把自己谈论的观点喜欢在主题句提出来,然后一步步论证。学生受汉语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英语写作时,篇章结构松散,容易离题,句子结构汉语思维痕迹明显。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总体把握,紧扣提纲,每段落主题突出。
(2)篇章结构
清晰的写作逻辑结构能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作者的思想,让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写作不仅要求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句子,还要求揣摩如何使这些句子相互衔接、过渡,从而有效成文。英语中的语篇连接相当丰富,有句间、句际、段际的关系。实际写作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可对其模范提纲稍作逻辑分析,提示关键的连接。这些词语使句子衔接紧凑,文章流畅自然。
3.后写作阶段
【初中英语微课题研究】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微课下载11-16
浅谈初中英语微课的课堂教学11-22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范文07-16
初中英语小课题探究07-08
2.26;付君; 初中英语教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06-06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听说课(课题论文)11-20
初中英语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09-11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1-26
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01-19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