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篇1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人 教 版 第 六 册《笔算除法 一》教案

执教:渔溪中心小学 指导:渔溪中心小学 教 学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 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 的笔算方法。李 玲 郭进奎 翁道诚

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标 教 学 重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除法计算。点 教 学 通过动手实践,理解笔算除法的基本算理,发展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 难 力。点 教 具 准 备 教 师 学 生 学习目 标 DVD 播放机,空中课堂光盘。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

1、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 学模式,明确学习方法,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通过主题图创设的植树 情境,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和观察能力,使学 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 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 意识。1 设

2、播放碟片[42:02] 计

1、学生观看光盘 观察图,找出发现的 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

1、播放碟片[42:12]

2、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怎么列式?” 播放碟片[44:34]

1、学生观看碟片

2、根据发现的信息提 出数学问题

3、指名学生汇报。

1、同桌讨论

2、说说怎么列式。

1、学生思考:

3、解决第一个问题 42 表示什么? 2 表示什么? “三年级平均每个班 42÷2 又表示什么? 植树多少棵?”

2、指名汇报 教 42÷2 结果是多少?

3、观看碟片:小棒图 播放碟片[45:33] 思考:应该先分什 播放碟片:分小棒及 么?

4、结合分小棒试着说笔 学 笔算过程 算的过程。

2、汇报计算过程 设

1、学生思考

2、指名学生汇报

3、观看光盘,思考 5 捆 《二》、计 零 2 根小棒平均分成

1、播放碟片[58:43] 两份,应该先分什 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 么? 年 级平均 每 个 班 植

4、结合 52÷2 的竖式试 着说说怎么算。树多

5、做练习

6、汇报计算过程

四、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播放碟片[68:56]

五、回顾反思 全课总结

1、观看碟片

2、讨论:三道笔算过程 都有哪些问题?

3、指名汇报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小 棒,把操作过程和笔算 竖式结合起来,通过观 察、思考、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 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 算的合理程序

4、练习巩固

1、做练习

巩固新知内容

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知识 的能力。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想

执教:渔溪中心小学 指导:渔溪中心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 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 法》。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 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 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 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 1 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 竖式写法的问题;例 2 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 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 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 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表内乘、除法,二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三是“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因 学习“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间间隔较长,应创设适当的情 景,帮助学生复习与回顾。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口算除法和“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 笔算除法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 的书写格式。3.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两年半时间的新教材,在 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习惯和喜欢 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所以利用模式一光盘中教学里的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 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3 李

玲 郭进奎

翁道诚

三、设计理念 1.强化数学教学的人文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为 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中模式一主题图创设的植树 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 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2、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通过播放模式一光盘中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把操作过程和笔算竖式 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突出数学教 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思考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 观察电视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 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 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利用模式一光盘的播放,采用电视中学生与班上学生比赛的形式让 两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光盘中以植树活动为情境线索,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 需求。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 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 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4 用好优质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全镇小学数学农远资源应用研究会上讲话稿(摘要)——在全镇小学数学农远资源应用研究会上讲话稿(摘要)在全镇小学数学农远资源应用研究会上讲话稿

渔溪中心小学 翁道诚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基础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基础教 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重要举措。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通过三 种方式送到农村广大学校,将深刻地改变农村学校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 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势必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自我镇小学成为福建省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基地校以来,老师们积极参与了该 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应用有了初步的探索,对推动农远资 源教学模式应用和研究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模式一”小班教学光盘应用,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些老师就简单的理 解为先把孩子组织好,然后播放光盘,自己则站在一边当播放员,让学生“自主 学习”,有些老师,一节课播放好几节课的内容,觉得电视里的老师讲的比自己 好多了,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可谓是“省时省力”。为了交流经验,加强优质教 育资源“模式一”的小班教学光盘应用研究,我们再次召开研讨会,前面大家对 李玲老师今天利用小班教学光盘上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下面我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小班教学光盘是辅助教师进行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 所涉及的范围,内容,对教师教学的帮助却是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光盘教学中的老师,具有对现实课堂中的教师进行指导的作用。在数 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充分反映了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光盘中的 老师,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着他们对教材、学生、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的理解与关注,这在客观上为现实课堂中的老师提供了一个 学习观摩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教 师的学科专业成长。5 第二,光盘教学中的老师,具有对现实课堂中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作用。这一点对于刚刚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教学技能的 运用,教学方式的选配,还是教学技巧的组合,都对现实课堂中的教师提供了一 个榜样,一个标准的示范。可以帮助刚入伍的年轻教师尽快熟悉学科教学流程,尽快掌握学科教学模式,缩短由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时间,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第三,光盘教学中的老师,具有对现实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进行辅助的作用。就今天上的这节课来看,很明显的体现了光盘教学的扶助作用。课堂上,两个老 师在互动,两批学生在互动,两个教学环境在互动,可以说,互动式是光盘教学 的主要特点。但也明显的体现了现实课堂的主导地位,光盘中的老师始终处于从 属的位置。使用光盘教学的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用光盘教学的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研究教材 教学光盘可谓用视听语言书写的立体化教科书,是纸介质教科书编写思路的直观 体现,是教材特色的形象演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用好光盘的前提条件和必 要基础。教师对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越明确,对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得越充分,对光盘的使用才能越有效,光盘在教学中的作用才有可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因 此,用光盘上课的教师更需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仔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每册教材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情感、策略等有关目标,对每一课的教 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要了然于心。

二、反复观看光盘 课堂执教教师在使用光盘之前,要先认真、反复观看光盘以熟悉光盘的内容。要了解光盘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要关注每 个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实施步骤和效果;要特别关注光盘中的教师在教学中是 怎样处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哪些段落需要强化,哪些段落要适当淡化,哪些 内容可以以看为主,哪些部分学生必须同步参与,对此教师课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完成用光盘上课的教案和教具准备 光盘教学中光盘本身是主要的教学材料,在课前首先要把待用的光盘准备好,并在教案中标明需播放部分的时间尺码,以免在课上手忙脚乱。对于教具、学具,教师即可参照光盘中的设计仿制一些,也不要轻易抛弃那些传统的简单易行的教 6 具,如卡片、小棍、折纸等,尤其值得提倡的是教师就地取材,带领学生动脑动 手,共同搜集、设计制作出既有学习效果又富有创意的教具、学具。

四、重视用光盘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重视用光盘教学的 光盘教学 用光盘教学时,教学过程的行进主要由教学光盘引领。因此,光盘的教学设 计与常规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就是追求教学光盘 的效益最大化。教师进行光盘的教学设计时,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设计观看方式。在用光盘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向教师学、向同伴学、向 书本学,还要“向电视学”。所谓“向电视学”,就是指学生要学会在观看电视 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看电视学数学也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观看的方式不 同,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其次,不同的内容在光盘中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不 同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呈现方式和实际功能上的 差异,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观看方式。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观看方式。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观看方式。1.简单浏览。一般而言,背景材料介绍、欣赏、串联性的情境和其它用表演方式呈现的内 容等,适合用浏览方式观看。2.仔细审视。而问题情境、暂无条件开展的游戏、学生发言、学生作业以及其它用谈话讨论方 式呈现的内容等,适合用审视的方式观看。3.反复观看。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典型方法、有利于突破难点的重要操作过 程、重要活动的注意事项,以及其它用讲授方式呈现的内容等,适合反复观看。4.同步模仿。有些简单的数学活动、游戏以及其它用角色扮演方式呈现的内容等,适合同 步模仿,边看边做。5.人机互动。7 当电视画面中的师生对电视机前的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或者当电视画 面中出现对口令等游戏活动时,电视机前的学生会做出必要的回应,所以,这样 的内容适合以人机互动的方式观看。

(二)、策划数学活动。教师在进行光盘的教学设计时,除设计观看方式外,第二项重要任务就是进 行数学活动策划。策划数学活动包括策划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策划数学活动的方式。1.数学活动的内容策划 用光盘教学时,教学过程的行进主要由教学光盘牵引,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协助教学光盘组织教学活动。因此,用光盘教学策划数学活动内容,主要是选 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改造数学活动内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光盘中,每一节课都是由多个数学 活动组成的。其中有些活动学生只需观看而无须亲身实践,而有些活动则必须让 学生亲身参与。哪些活动是学生必须亲身参与的数学活动呢?这就要由教师来选 择了。为了帮助教师做出选择,在开展重要的数学活动时,电视画面中的老师和学 生一般都会给予明确的语言提示,如:“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咱们开始吧!”或“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同意吗?说说你的意见好吗?”等 等。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一节课中选择 3-4 次数学活动比较合适。这是因为,在 本套小学数学教学光盘中,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结构模式。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这四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学生 有必要每个环节亲身参与一个重要的数学活动。但也不能参与过多的活动,因为 活动多了,每项活动的时间就会不足,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选择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教师还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数学活动作 简单、必要的改造。如,撤换教学光盘所呈现的数学活动中的道具,选择本地最 容易找到的物品当活动道具;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人数,改变数学活动的分组方式; 等等。2.数学活动形式的策划 8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数学活动的特点和形式也可能不同。在“问题情境” 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观察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最好选择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便于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广泛获取信息;在“建立模型”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 象出数学模型,教师最好选择对话与讨论的活动形式,便于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去伪存真的过程;在“求解”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最 好选择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的活动形式,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学会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解释与应用”阶段,教 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教师最好选择 独立作业、相互评价的活动形式,便于教师收集学生的即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 教学计划,开展个别辅导。

五、用光盘教学数学时,应重视评价学生 用光盘教学数学时,重视评价学生 用光盘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

一、学生观看教学光盘时的投入程度;

二、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 „„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评价活动,如对本人数学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小组中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在全班范围内对各小组组员之 间的合作意识进行评价,教师对小组、对学生个体的评价等等。但无论开展哪种 方式的评价,都应遵循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使用光盘教学的意义:

1、汲取新的教学理念。科学探究、任务驱动、活动途 径与体验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等是教师 一致认可和共同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是各学科教学光盘的主导思路。用光盘上课 的教师要体会、琢磨光盘主讲教师是如何找到这些理念与实现本学科课程价值和 突出本学科特点的契合点的,光盘主讲教师是如何把这些理念性的原则贯彻到每 堂课、每个教学活动和每个教学环节中去的。

2、借鉴新的教学方法。

3、在学习中锤炼教学基本功。9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全镇小学数学农远资源应用研究会上讲话稿(摘要)——在全镇小学数学农远资源应用研究会上讲话稿(摘要)在全镇小学数学农远资源应用研究会上讲话稿

渔溪中心小学 王瑞贤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 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从教育部开始实施“西部项目”到现在由国家“三部委”组织实施“农远项目”,全国已有 5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分别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 式”。然而这“三种模式”的应用是各项目学校和各级电教部门所面临的一个新 课题。联系我校实施“农远项目”情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 的应用,我认为必须明确实施“农远项目”的指导思想,了解“三种模式”的具 体内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才能产生应有的效 果。实施“农远项目”

一、实施“农远项目”的指导思想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 源,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 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农远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 教育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 程。认真实施“农远项目”,应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能有效 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 代化。

二、“三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三种模式”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分别是: 模式一: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装 备:电视机、DVD 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10 应用方式: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 盘为辅;帮主要优势: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运行要求: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光盘;保证设备完好;稳定的供电条件。模式二: 模式二: 卫星教学收视点 装 备:卫星信号接收单元、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卫星电视收视单元、教 学光盘播放单元及相关外设等。配备对象:农村小学。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远程学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 育;农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模式一的所有应用。主要优势: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快速更新,大量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运行要求:学校要有一名经过培训的教师,及时下载和整理资源,方便师生 用,并具有基本的设备维护能力;稳定的供电条件。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模式三: 装 备:卫星信号接收单元、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卫星电视收视单元、计 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外设等。装备对象:农村中小学。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 课并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实现模式一、二的全部功能。主要优势:提供网络环境,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 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运行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以上有一定网络运行和维护能力的技术骨干;教师 能够基本掌握系统运行要求;具有一定资源和工具软件;具有稳定的供电条件和 一定的通信条件。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 益。本次项目工作,要举全教育系统之力,同时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千方百计把 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地面收视点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为主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 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的应用认真抓好。11

三、抓应用的具体措施

1、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 训,更要教会教师如何使用“三种模式”来上课。各校受过培训的“一线教师”,要有步骤地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各校都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 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轮训。中心校、校级“一线教师”承 担本校教师的培训任务,培训活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培训活 动要有评估、有考核、有验收。中心校远程教育“一线教师”(负责维护、保管、使用、下载远程资源)和 骨干教师(本校市级、区级、校级骨干教师)要率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好优质 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中心校“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每学期要承担两 节以上公开观摩课。每个学校每周至少安排 6—10 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的各 类教学活动,为加快远程资源与课程的整合步阀,各学校每月还需举办一次远程 教育资源进课堂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交流活动,并将活动安排和活动小结及时上 报区电教馆远程教育课题研究组。各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参加各类评 优活动,每学期末学校开展一次教学评优,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 选活动,评选结果将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的依据之一,参赛 和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2、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农村中小学广泛、迅速普及光盘教学或光盘辅助教学;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更不能仅仅用来学打字,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 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鼓励学 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引领、指导 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应用的目标是远教资源与课程整合,而整合不是简单地混合,更不能照搬 硬套。远程教育与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要把“三 种模式”与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积极推进多样 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12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 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要求教师在进 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 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 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 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 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 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教 学设计理论主要将“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大类结合起 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适应 “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 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 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 教师“教”的演示教具,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 情感激励工具,并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 计的各个环节之中。4)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 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 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从最有利于 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我们应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4、应用的根本是资源。各学校在配置计算机时,普遍存在只注重硬件建设而 忽视软件配备。通常不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设备的开发利用 不高。硬件平台搭好以后,资源建设就是最大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开通,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的资源。但适合农村中小 学的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要整合社会各 13 方面的力量来开发。远程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种资源包括师 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等。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信息,只有充分流动起来形成 信息流,并实现有效的沟通后,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技术 优势和各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一个远程教育的大环境、大舞台,让更多的教 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形成流畅的信息流,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资源 的目的。在教育资源库建设中,我们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把优秀的教 学资源上传到福清市渔溪教委(http://、),以我校教育网 站作为平台,使全区的教师能够做到交流互补,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把这 些资源提供给更多的人使用。

5、应用的基础是科研。要用课题研究引领项目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 革。“教改”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整 合教研、电教、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力量,设立专门的项目或课题,进行现代远程 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教育的领导者和教师充分了解和确立了现代远程教育 环境下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教研科研观等,才有可能按照先进的教育思想设计符合现代远程教 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并开展观摩教学、巡回指导、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广好 的经验与做法。“农远项目”是一项周期长,困难多,需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系统 工程,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研究,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探索以科研求 提高,以科研促发展的新路子。

四、建立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严格奖惩,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发展。各校在推进信息化 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校领导力的发展和建设,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学校领导应积极主动地把本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 事来抓,切实抓出成效。“农远项目”的管理、应用研究、经费保障等实施情况 作为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跟提拔任用相联系,建立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篇2

《飞机遇险的时候》《千里跃进大别山》“积累·运用七”

【教学目标】

这节课学习两篇课文、“积累·运用七”中的一首古诗和一篇略读文章。要求能理解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当堂积累一些句子和段落, 感悟写作方法;加强小组合作, 促使学困生跟上学习步伐。

【教学过程】

一、学文

1.学习《飞机遇险的时候》, 先“开火车”朗读课文。思考: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 周恩来同志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 师指导朗读。)

2.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 快速默读。思考: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0多天, 但课文重点写了什么时间?哪句话在课文中多次出现?

(板书:狭路相逢勇者胜)

再读课文, 思考:“狭路”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情况?战士们是怎样勇敢作战的?战斗的结果怎样?

(生回答, 师指导朗读。)

3.学习“积累·运用七”中的古诗。

“开火车”读。回答:王维干了一件什么事?送别元二时的环境如何?他跟元二说了什么话?

读短文, 思考: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地质学家?

二、积累

1.透过云层, 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____, 好像____的大海。

2.飞机像__________, 沉甸甸地往下__________, 还失去了__________。机翼__________过一座座山峰, 眼看就要__________着山尖了。

3.周恩来同志__________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 还__________地鼓励她。

4.飞机__________升高了, 继续__________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__________。

5.周恩来同志__________站起来, 从__________的机舱一头, 几步__________小女孩面前。

6.情况确实很严重, 大家__________地望着刘邓两位首长。

7.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上冲了上去, 大军像__________, 向西南方向__________。

8.他叮嘱旅长说:“要记住, 现在是‘__________’, 要勇, 要猛!”

9.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像__________。

10.春天的郊外美极了, 柳条儿在__________中__________, 麦苗在__________下__________, 小鸟在__________。还有那满山坡的鲜花, 像给山冈__________。

谈谈语文S版第六册的读写结合 篇3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与写真正结合起来;二是要将习作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做到:读写结合,以读带头;读写结合,从仿做起;读写结合,以勤为本。

[关键词]语文S版 读写结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73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作文学习的门槛,总有些畏难情绪,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写,总是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几乎是喊得最响的口号。在实践中,其用时最多,却收效甚微。在学习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教师只是分析情节,往往忽视了让学生去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如同过眼烟云,在学生脑中不留痕迹。这导致不少学生在习作中思路闭塞,胸中虽有物,口中却无词,说话语病多,作文无条理。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的关系。

语文是工具。学生阅读书籍和写作文章的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方能形成。作文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着促进和强化作用。换句话讲,读和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读和写的关系实质上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那样:“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以,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提到:“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还提到:“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将读与写孤立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训练,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教师要慧眼识才,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手法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逐步达到仿中有创,培养创新能力。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呢?下面就谈谈我们在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的教学中关于读写结合训练的几点做法。

一、读写结合,以读带头

学生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习作这条漫长的路上,三年级的学生就像蹒跚学步的小孩,需要我们扶他们一把,需要我们牵着他们的手走一段,这样他们才会走得更稳、更快。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很重要,可是学生们不知道读哪些书,也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那么,我们怎样帮助三年级的学生丰富课外读物呢?

(一)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如上完了《我不能忘记祖国》,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宋庆龄生平的文章;学习了《卢沟桥》,可以让学生搜集“七七事变”“卢沟晓月”的相关资料;学习了《快乐国奇遇记》,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篇童话《木偶奇遇记》等。

(二)推荐与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已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绿野仙踪》等书籍。

(三)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如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动物小档案,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动物大百科》《动物世界》《昆虫记》等。

(四)在实践中丰富并深化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如第五单元的课文,以“爱”为主线,让学生感受到了爱的启迪。我们可以把著名影星濮存昕禁毒宣传片、国母彭丽媛关爱艾滋病人的广告引入课堂,让学生获得这样的启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给予别人更多的关心,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

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教师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一些精彩段落进行朗读或解说,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读写结合,从仿做起

读写结合有了课外阅读作为铺垫,下一步必须通过模仿来实现。也就是说,读写结合,我们要从仿做起。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写作方法最重要的形式。中低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不多,掌握的句式、段式也较少,写作能力不强。中年级正是打好作文基础的时候,这个阶段往往需要教师扶学生一把,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否则,将出现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教师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章写作特点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再结合本班实际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仿写,可以是仿句、仿段、仿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最终写好句子。

(一)由简入深,仿句

如《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长句子:“淅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我首先让学生读两遍,引导学生领会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声音的美。然后让学生填空后朗读:( )打在( ),( )打在( ),( )打在( )。读的时候,突出三个“打在”,读出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语言的韵律美。接下来出示仿写内容:“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 ),一会儿变成了( ),一会儿又变成了( )……白云真是太神奇了!”开始时,我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词语。其中有学生写道:“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龙),一会儿又变成了(狼)……白云真是太神奇了!”我抓住机会继续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学生悟性很强,写出了:“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乖巧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威武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狠的狼)……白云真是太神奇了!”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学生写出了生动的句子,体会到了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又如,在教学《瀑布》最后一节时,有一句话描绘了作者沉浸在美景中,如痴如醉的情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阵风把瀑布细小的水珠吹散的画面,让他们感受那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像“尘”的情景,然后引导他们说出“如烟,如雾,如尘”就是水珠轻柔飘逸,好像烟一样,像雾一样,像尘一样。在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这句话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补充填空:“天上的月亮,有时如( ),有时如( ),有时如( )。”学生很容易就写出了:“天上的月亮,有时如(小船),有时如(眉毛),有时如(圆盘)。”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加上一些形容词,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如……如……如……”说一句话,这也是“语文百花园一”中“说话”环节的一个训练点。学生自然而然地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小花园里的花,粉的如霞,黄的如金,蓝的如海。”“春天到,万物苏醒,如诗,如画,如仙。”“天空的白云如一只只绵羊,如一匹匹马,如一个白色的王国。”

在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体会、揣摩、运用,就能达到中年段的读写目标。

(二)突破关键,仿段

段构成篇,写好段,就能写好篇。我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

例如,课文《张衡》的第四自然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仿段训练点。我先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地动仪,先从整体说起,介绍它的大概样子(说它像个大酒坛);然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说明。也就是说,课文介绍地动仪时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介绍的。然后,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东西。

又如,《卢沟桥》的第二自然段,用了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了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一下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翠鸟》的第一自然段也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仿段训练点。

(三)挖掘教材,以点带面,仿篇

如《捞铁牛》一课,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最后讲怀丙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我引导学生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作的方法,让他们知道说话、写文章都要有次序,如果颠三倒四,别人就会听不清楚、看不明白。凡是叙述事情的文章,或者以事写人的文章,都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因为,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这种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就能清楚、完整地反映事情发展的过程。这样,可以使作文写得条理清楚、逻辑顺畅。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首先要写事情的发生,然后写发展,最后写结果,要注意事情前后的连接,可以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之类的连接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因果关系,要交代清楚做某件事的原因,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还要交代清楚事情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顺利的还是曲折的。这样,文章才会有头有尾。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并不是像记流水账那样,每一笔账都记下来,而是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安排好详略。重点内容要具体、生动、详细地描写,次要内容只要简略几笔带过就可以了。如此类推,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了春游活动之后,指导他们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或参观游览的顺序练习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

三、读写结合,以勤为本

读写结合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按照银海区小学语文作业规范要求,三年级学生每周完成日记不能少于两篇,要求感情真挚,有感而发。只要学生们能坚持写好日记,他们一定会笔下生花。

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课文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练习都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习作不仅要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知道写什么,才会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篇4

(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

(六)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读一读;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读一则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运用修改符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德句子概念。“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发明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和热情,感受发明和创造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2、学习认识一组和思考、学习有关的成语。

3、学习积累名言警句。

4、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

1、请同学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在哪里见到过?哪些词语自己经常运用。

3、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

5、拓展学习:生活中还知道像这样类似的新词语。说一说。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成语,了解词语的意思。

2、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连读这组成语,把你的发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4、小组交流。

5、全班反馈。

6、拓展学习:收集相关的成语。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

4、思考:从两个人物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全班交流。

6、学生自读故事,互相讲一讲。第二课时 探究与发现。

一、学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1、自由读句子,发现什么?

2、学生尝试修改病句。

3、对照书上的修改,认识修改符号。

4、再出示病句,请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找出自己习作中的病句进行修改。

二、小小诊断所

1、在小组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2、老爷爷不但满头银发,而且身体非常健康。

3、李华热烈帮助同学。

4、教室里专心地写作业。

5、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6、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7、西安的古迹很多,有大雁塔,钟楼,电视塔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篇5

鹰潭市第六小学龙炜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0名,其中男生42名,女生28名。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但后进生居多,留守学生较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

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字词的轻重缓急,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但是不能用自己的声音,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但多数学生还不喜欢学习语文,也不喜欢阅读各种课外读物。有的学生连说话意思含糊不清,不大方,对写话有为难情绪,本学期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和写作的兴趣尽量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使他们对各类新鲜事物感兴趣,并能进行交流。争取让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较好,懂得今天的学习与将来自己的成长有着直接关系。多数学生能自觉地做到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好语文书上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和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三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篇。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

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学习目标

(一)识字、写字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3、学会300个生字,认识200个生字。

4、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

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兴趣。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

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完成课内习作8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

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更新教学观念。

认真学习“课改”有关理论,扮演好新课标中的新角色,把握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法,尽快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

教研能力,以求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方法,总结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

究者。

2、认真钻研,科学使用教材。

按照课程的理念,努力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发展年龄和现有水平可以接受的、实际上

可以运作的课程,缩小形式课于实质性课程间的差距。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每一篇课

文、每一个练习都坚持做到先独立备课,自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科

学设计教学方案,解决自己的疑问,优化设计方案,使之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善于与学生互动、交往和交流,创

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

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创新和实践,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

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4、加强朗读训练,在读中求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

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

练和提高。总之,坚持多读少讲。对于教材中精彩的语段,重难点集中的语段,让生通过语

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的处理,领悟其中的情感,悟出其中的内涵,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通过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

5、注重祖国语言的积累运用。

对描写精彩的语段,采用读议结合,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对重点、难点集中的语段,采用迂回、穿插等突破方法,把理解的高度降下来,省下时间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从而更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6、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现在,教材把课文学习和语文实践都纳入了语文教学之中。的确,课内外的联系,校内

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让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

会、举行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等。尤其是表演课本剧,不仅会感悟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剧中情节,而且会带动大家对课文的进一步思考、理解。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的方法。

7、合理使用电教设备、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教学网络等信息渠道,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让我们的语文增

强时代气息,汲取大千世界的滋养,汲取古今中外多元化的精华。利用多媒体等教具对学生

进行直观教学,把知识由难变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尽量使

用好学校已有的CAI课件。

8、尊重学生,关爱差生。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要给后进生多些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

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只要他们在尽力学习,即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拖了全班的后退,也不

能歧视他们,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过得快快乐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抓好家庭教

育工作,自觉加强和家长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注意与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力求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

祖国所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充分发挥课程的美育功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在语文教材里,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如:理想远大、境界崇高的人格美,语言如乐、结构如画的行文美;多姿多彩的自然美等。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美的因素,对学生施以审

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养,做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六.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2.17—2.22)

1、燕子

2、古诗两首

第二周(2.23-3.1)

3、荷花

4、珍珠泉

第三周(3.2—3.8)语文园地一--

6、燕子专列

第四周(3.9—3.15)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3.16—3.22)

9、寓言两则--

11、画杨桃

第六周(3.23—3.29)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

第七周(3.30—4.5)

13、和时间赛跑

14、检阅

15、争吵

第八周(4.6—4.10)16*绝招语文园地四

第九周(4.11—4.17)

17、可贵的沉默-----

19、七颗钻石

第十周(4.18—4.24)20*妈妈的账单语文园地五

第十一周(4.25—5.1)

21、太阳---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十二周(5.2—5.8)24*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

第十三周(5.9—5.15)25.太阳石大家的—27.卖木雕的少年

第十四周(5.16—5.22)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9、古诗两首

第十五周(5.23—5.29)30、西门豹--32*夸夫追日

第十六周(5.30—6.5)语文园地八

第十七周(6.6—6.12)复习

第十八周(6.13—6.19)复习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

2.组建自己的文学兴趣小组,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的能力。

3.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培养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4.搜集整理学习成果,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利用文学角、校园网络和刊物展示成果,交流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与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建设一个发布成果的园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教学难点:拟定自己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自主阅读、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交流分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一个人内在的学识和修养常常可以反应在外在的形象气质上,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莎士比亚也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你们喜欢课外阅读吗?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年正是读书时啊,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部落》吧!【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

(二)成立文学兴趣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学习中由个体自主阅读到分组创作交流,丰富阅读体验,拓展阅读思维。【设计意图】明确阅读任务,指导学生围绕语文素养提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和计划。2.有效合理地分组。

分组前,老师可根据所读作品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组别,也可根据对学生阅读兴趣及问题点的调查了解来确定组别。

(1)组别: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每组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学生志愿加入感兴趣的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配。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学生在组长的策划、组织下,分工完成内容梳理、小报或PPT制作及讲解词、歌曲选择及歌词改编、剧本创作编演、总结陈词等系列任务。

3.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文学部落的搭建做好准备,以便活动开展中的分工合作、个性展现。

(三)读书写作交流会(示例)1.活动主题:苦难的微笑──《青铜葵花》读书写作交流会。

2.活动准备:学生用一周时间课外自由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自主进行摘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阅读,通览全书,了解基本内容和人物,初步感知主题。

3.任务分工:小说组、诗歌组、戏剧组结合初读感受,分别确定小组任务,教师参与过程,提出建议,确定各组的任务单。学生确定本次活动的个人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受梳理,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完成活动目标的自主设计,确定小组活动任务。

随堂练习

1.分组活动。

小说组──带领大家按照主题中“苦难”“大美”“至爱”三大方面,分别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并制作导图小报(可结合某个学科的图示特点展示)。结合小报解说,评析人物的某方面特点并提炼主题感悟的一句话观点

诗歌组──摘抄了小说中的歌谣;将优美写景片段改写成诗歌;挑选某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结合主题表现,改编歌词。展示演唱后,并解说歌曲选择的意图和改编点。诗歌组至少展示两首歌曲,小说组和戏剧组可配合演唱并感受评价。如:《天天向上》《我的未来不是梦》。

戏剧组──改编小说中的场景片段,并进行小场景剧目排演。小说组就其改编演出进行评价,从情节改编、人物刻画、语言表现等方面提出建议。诗歌组可配合编写主题歌及选择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分组开展相应的阅读写作表演活动,明晰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完成,以个性展示,兴致盎然。

2.展示交流:召开读书交流会,按组进行汇报展示。在展示中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要点。

布置作业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显性能力目标参照表

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上一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元宵节看花灯作文初二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