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研究论文(共8篇)
本刊己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凡论文不愿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中声明。
作者给本刊投稿共有2种方式:
1.将文章直接上传至本网站上(站长推荐),具体上传方式另见“本刊信息”栏目。
2.邮箱投稿
邮箱投稿:
本刊设有4个投稿邮箱,具体投稿邮箱及对稿件要求如下:
一、投稿邮箱
jxyjzhw@163.com
中学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
jxyjlxh@163.com
小学数学,政治,历史
jxyjlyu@163.com
中学语文,体育,音乐,美术
jxyjfu@163.com
小学语文,英语,地理,生物,思品,科学,综合实践
请作者根据稿件学科内容投至相应邮箱,并在稿件中注明本人的姓名、单位、邮编、电话、邮箱等信息。
请作者保存原稿,且不要一稿多投。
若在来稿中发现有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的内容,由该文章作者负完全责任,并取消在本刊发表文章的资格。
二、对稿件有关内容要求
来稿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和邮编。
1.题目:置全文最前,要能概括文章要旨,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作者署名:接题目下居中安排。如系多作者,各姓名间空一格。如多作者不属同一单位,须在姓名右上角按单位排序用1,2,3„„标出。同一单位作者须用同一序号。多作者属同一单位的,不用加标志。
2.作者单位:接姓名下居中安排。基本要素依次为:单位全称(省、市、区、学校)、邮政编码。
示例:沈阳市皇姑区第一小学,辽宁 沈阳 110032
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历。
示例:张晓明(1970-),男,辽宁沈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学士。
本刊对发表在课程改革研究、课标教材、学科教学等栏目的文章要求写有摘要、关键词。
4.摘要: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其基本要素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应避免对题目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述(如研究背景、意义、重要性等)。
5.关键词:接置“摘要”项下。限量3~8个。须选用文中最能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性的词,词间用“;”隔开,最后一个词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附有参考文献的文章其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的先后顺序排列,书写格式如下:
专著类
[序号]著者.文献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48-74.期刊类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出版年(期).示例:刘甲平.我国中小学课堂提问环节常见问题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1).本刊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邮编:110032
联系电话:024-86896604 86893505
《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郑重声明
近期,有不法人员以“教育部期刊管理中心长沙分站”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教育部期刊管理中心函件”和“教育部期刊征稿(订)函”,编造了《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电子信箱“kcjgjf81@126.com”,伪造了所谓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教研版”,并让作者将出版费通过邮政储蓄汇款打入户名:陈桃,卡号:6221 8855 1000 3723 156,收取订阅费每年60元,骗取作者和读者钱财。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刊的声誉和其他合法权益。为此本刊郑重声明:
一、《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为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CSSCI来源刊,月刊,每期一本,没有其他版本。所谓的“《课程·教材·教法》教研版”是不法人员盗用本刊名义粗制滥造的非法出版物。
二、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以任何方式向作者收取所谓的版面费、稿件出版费、订阅费用等。
三、本刊编辑部设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大楼内,仅此一处,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设立编辑部;本刊的联系电话为010-58758977和010-58758975,投稿电子信箱为maed@pep.com.cn,传真号为010-58758991。
四、本刊提醒大家辨别真伪,不要上当受骗。本刊将采取措施,打击伪冒本刊名义进行的各种非法行为,维护本刊和广大读者、作者的合法权益。欢迎大家向我刊举报各种假冒我刊的非法行为和现象。
《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
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 尤其是初中英语, 可以说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起点和基础, 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发展和延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中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不衔接现象, 了解小学和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虽相对独立但紧密联系。为了确保小学英语向中学英语顺利而平稳的过渡, 必须首先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 不衔接的问题有很多, 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心理情感方面。小学生年龄小, 天真无邪, 活泼可爱, 具有好奇好动、喜欢表现、乐于模仿、不怕害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等特点。他们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强, 善于形象思维。这种心理状态对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有利。但进入中学后, 随着身心的自然发展, 加上课业负担加重, 彼此间竞争加剧, 心理压力也逐渐加重, 学生逐渐就会出现不怎么好奇、不怎么好动、比较沉默、羞于表现、担心出错、不敢开口等特点, 面子感、害羞感、荣誉感、尊严感等增强, 有的学生甚至还可能出现学习的焦虑心理, 导致紧张、害怕和担忧。这些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兴趣指的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生性好奇, 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 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他们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大胆发言, 积极主动, 有较强的自信心。遇到问题时, 他们一般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也乐意与同学互相交流。这种比较浓厚的兴趣在低年级时表现尤为明显。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 进入初中的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习变得越来越难, 因而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 反而可能有所下降, 严重者甚至可能丧失殆尽, 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抵触和厌倦感。
3.教学内容方面。小学英语教材相对简单易学。小学阶段, 学生学习并且要求掌握的主要还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尽管如此, 相当多的小学毕业生仍未能掌握好这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和拼读规律, 语音语调不过关。所以, 当小学生升入初中, 面对大量的单词、长篇的课文、复杂的语法、较多的信息量、繁重的作业等时, 他们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和接受, 感到教学内容复杂而难学 (耿在军2010) 。
4.教学方法方面。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小学阶段, 老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唱歌热身→游戏引入→学习新知→边玩边练→角色表演→竞赛巩固。这种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太强的特点而设计, 符合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但是, 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拓展和使用阶段, 内容逐渐复杂, 难度也随之增大, 教学要求从小学阶段的以听说为主, 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老师的讲课方式多以互动式为主, 强调课上和课外的学习交流, 课堂教学多采用“生词学习→情景导入→知识新授→情景操练→情景回归”的模式 (农红宇2009:40) 。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中考和高考的无形的压力, 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依然较为传统,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非常紧凑, 较多地强调知识的讲授和掌握, 课堂气氛相对小学来说较为沉闷乏味,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没有相当英语基础和比较坚强意志力的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5.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机械模仿, 主要通过直观感知、机械记忆、反复练习、不断重复等手段来进行学习。老师很少会从元认知 (metacognition) (陈平文2005:64) 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导致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进入中学之后, 英语教师往往不重视与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忽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而一味地要求学生马上进入角色以达到老师的要求, 这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快速适应。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必然会影响到英语的学习效果。
三、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实现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的自然过渡, 是巩固六年小学英语教学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上存在的一些衔接问题, 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 切实搞好相关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1.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间的交流。中小学老师应多多交流, 加强沟通和了解, 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间更是应该如此。通过交流, 广大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更透彻地了解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等, 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取长补短,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使小学英语教学自然而平稳地过渡到中学英语教学,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老师间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可以由市、县教育局牵头进行全市性的、各县性的中小学间的互相观摩、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和学术探讨等。 (王颖2010) 。
2.进行难易适中的摸底测试。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基础。新生进校后, 学校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对学生进行具有诊断性质的摸底测试。测试应包括听力、词汇、基本语法、阅读理解、交际用语等, 要尽量沿用小学时期学生所熟知的题型。测试一定要把握好试题的难度, 做到难易适中, 不然题目过难, 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太容易, 学生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通过测试, 教师就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基础, 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
3.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好教材, 二是熟悉教学内容。现阶段, 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英语课本比较多, 给选择课本提供了灵活性, 但也增加了教材衔接上的风险。这样, 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英语教研员, 要深入研究和比较各种教材, 为各区各校选择教学理念比较先进、教学内容比较好、编写系统性比较强的教材。学生升入初中后, 老师通常应当将小学英语各册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语言项目, 首先快速而系统地浏览一遍, 包括单词拼读、句子朗读、句型转换、会话交际、语法运用等, 以便达到巩固、记忆、活用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目的, 让新生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和新鲜感, 为过渡到初中的英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中的难易程度, 避免因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损的现象。
4.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在初中教学的起始阶段, 老师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 寓教于乐。可继续把唱歌、朗读、表演、游戏、竞赛等小学生非常熟悉的英语教学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为此, 教师要力争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简短易懂, 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讲课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多给学生表扬, 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 要及时鼓励学生, 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要设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设法使辅助教具形象直观, 要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应善于保留并鼓励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养成的一些好的习惯, 例如积极举手发言、大声朗读、积极上台表演、学唱英语歌曲、参与做英语游戏、积极上台在黑板上做练习等习惯。除此之外, 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 主要包括:提倡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敦促学生课内积极思考、认真听课做笔记;提醒学生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鼓励他们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督促他们相互学习、不耻下问、共同提高;等等。
6.营造良好学风, 构建师生互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英语老师要善于班级管理, 使课堂教学的秩序井井有条, 要善于鼓励学生, 使所有学生心仪英语, 心里总是盼望上英语课。为实现这一目的, 老师要妥善利用教师的威信, 特别重视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 认真上好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中, 教师要作好自我介绍, 阐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 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 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 (夏侯富生2003:14) 。当然, 营造良好学风、构建师生互信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 用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敬佩, 用真诚的态度使学生感化, 用自己的专业、激情、博学、多才和幽默使学生信赖, 用对学生的严格而不是严厉使学生活而不乱, 从而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真正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四、结语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音标教学;问题与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重要外壳便是语音,一份漂亮的英语发音为自己增加不少分数,人们都会通过语音来对语言进行认知与了解,最终实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语音教学是一个人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和起点,音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正确掌握和应用音标,才能形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单就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中的音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几点应对之策。
一、当前的中小衔接阶段的音标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1.英语课本中严重缺乏音标知识
音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英语发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音标教学是语音学习的重要基础,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起音标教学。但是纵观近些年来的英语教学现状,因为音标已经不再是英语考试的重点,甚至逐渐退出了考试的范畴,致使当前的英语课本当中很少出现与音标相关的知识,可以说,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已经忽视掉了音标的教学。学生一旦进入初中以后,所学习的英语单词量要远远多余小学,并且难度有所上升,对于很多的英语词汇,学生们都很难对其进行理解和记忆,主要就是根据英语教师的发音来模仿进行记忆,甚至有些学生竟用汉字直接对英语的发音进行标注,以此来加强记忆。这样下来,学生的英语发音越来越不标准,英语的口语学习遭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碍。
2.中小衔接阶段英语教学方法不当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负担加重,导致了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限制,甚至学生学习英语吃力,产生了放弃英语学习的想法。小学的英语教学只是要求学生学会读音渗透和比较读音,并没有系统的音标学习,学生不会用音标帮助记忆和理解单词,也不会认读单词。同时,初中的英语教学和教材也没有全面的音标教学内容,没有对音标教学任务充分地重视,致使学生学习英语单词难于记忆和理解,词汇又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所以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很吃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教生单词时不进行系统的音标教学,而是采用附带认读音标的方法。
3.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有效的音标教学方法分析
语音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音标更是英语的重要基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发音问题,就必须要掌握并且学习好音标。英语是重要的国际交流用语,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人们可以通过英语来传递信息和情感。因此,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必须要教会学生掌握住正确的英语语音,同时更要掌握好英语的音标符号,音标符号是英语语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音标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积极扩充相关知识,音标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起点。因此,在小升初的英语衔接中,要将音节、强读、弱读、爆破音、重音和次重音等等作为教学重点,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与音标教学相关的资料视频,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了解到学习英语音标的重要性。
二、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音标进行归类,按照类别进行教学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基本上前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字母、基本的音标读音以及最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英语教师在教授英文字母或者单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字母的读音来对音标和字母存在的区别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一些简单、基础的英语发音方法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开闭音或者长短音,帮助学生及时对各种音标的发音规则进行总结和归纳,英语教师可以按照字母的组合顺序、连读规律、以及重读音节等等来进行划分,让学生渐渐找到可以遵循的规律,以此来找到合适高效的记忆方式。
三、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实现英语音标教学任务的重要方法,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游戏或者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清辅音和濁辅音的发音方法时,教师可以根据男女生之间声音的差异,音调的不同的特点进行男女生对读英语文章,女生声音音调高而且响亮,可以读元音和浊辅音,男生音调低而且深沉,可以安排男生读清辅音。在男女对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声音节奏清晰,忽高忽低,富有感情,学生听起来会感兴趣,学习音标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小升初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收集或者自己编制一些卡片,在课堂上随机翻卡片找学生大声读出词汇,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用PPT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编造的绕口令,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词汇的音标。除此之外,可以开展课堂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音标竞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音标学习中来,系统的学习音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只能是通过勤学苦练,循序渐进,牢固掌握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就要时刻向学生们传输这样的观点,让学生们做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更要想尽办法来激发出学生们学习音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英语衔接。
参考文献:
[1]陈季娜.《校园英语》-2015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衔接之对策.
[2]王芳.《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小学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对策研究.
[3]李富平.《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思考.
[4]李璐.《天水师范学院》-2015 基于教材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
(一)一、论述题
1.谈谈主题在不同文体中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形态。2.结合实例谈谈记叙类文体的写作要点。3.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
4.结合实例谈谈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5.举例谈谈文艺评论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思辨性。6.结合自己写作经验谈谈学习语言的重要性。7.结合实例谈谈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8.请评价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模式,分析其长处和局限。9.在文章写作中应该怎样正确地来提炼主题? 10.谈谈体裁、文体、语体三个概念的异同点。
二、阅读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具体说说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2).简要分析一下此文的逻辑结构层次。
(3).这篇文章的立意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跑题”教授带来的智慧
李大强
泽布罗夫斯基博士是一位大学教授,以善“跑题”著称。在美国的巴顿鲁治南大学,学生们的评价是:这位先生可以把任何问题与物理学联系起来。从古代南美人的交通工具到英国的巨石阵遗址,从《格利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到恐龙的灭绝,种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都是课堂讲授的内容。泽布罗夫斯基绝对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在他的叙述下,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变得像小说一样生动,像音乐一样亲切。因此,讲课“跑题”非但没有遭到批评,反而使他备受欢迎。
以这种风格执教多年以后,泽布罗夫斯基把授课风格移植到其著作中,写就一部《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这本书回答了一系列奇妙的问题:在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中,为什么大量应用滚筒却不应用轮子?时钟的发明对于探索地球为何如此重要?地球表面为何崎岖不平?巨人和侏儒哪一个更有力?当地心说的数据比日心说的数据更精确时,什么原因使得某些天文学家宁愿选择不精确的日心说?闪电为什么会干扰收音机?天体的运行与钟表的运行何以一致?中世纪的宏伟建筑为什么使用巨大的拱顶?神秘的微观粒子是否存在?比这些问题本身更令人惊奇的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问题汇聚在同一本书中?这恰好是这本书的高明之处:把迥然不同的各个问题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之下,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介绍知识细节,而是介绍一些奥妙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把读者引入深刻的惊奇。
泽布罗夫斯基的这本书是为这样一类读者服务的: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和科学训练,但是可以领略和欣赏精美的思维艺术,并且对人类的理智成就怀有长久而强烈的好奇。中学的数学或物理教师可以用这本书充实自己的课堂,望子成龙的父母可以用这本书刺激孩子对科学的向往——这是很容易设想的实用目的。当然,许多读者会出于非实用的目的拿起这本书,这些人不关心这本书有什么实际的功用,而仅仅出于对智慧的爱好。就像康德说的,智慧本身就是好的,不必追问她有什么用。
最近10年来,中国读者对科普著作青睐有加。从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中国引起轰动开始,众多的重量级科普著作在中国赢得荣誉,其中不乏一流科学大师的惊世之作。欣慰之余有一点遗憾:这些让中国读者激动的作品几乎全部出于欧美作者之手。在发达国家,科普(popular science)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领域,许多一流专家在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通俗科学工作,很多报纸和期刊设臵稳定的科普专栏,聘请专家主持。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尚无值得称道的建树。幸好,与科学一样,科普是没有国界的。文化和种族的差异并不妨碍我们享受共同的来自智慧的乐趣。《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的翻译出版,希望能给中国的读者带来一点乐趣。
2,阅读章武的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北京的色彩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也有人告诉我:北京是“蓝色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全是一色蓝大褂……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树、柏树,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后来,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热烈、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素雅,纯净,不知怎么,使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天,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北京的日子是短暂的。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我也忘不了作为一名外地的顾客,挤进川流不息的人群,去逛逛慕名已久的西单、王府井和大栅栏,去选购首都的时装。我发现与我摩肩擦背的人群中,穿蓝衣衫者毕竟已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身着各种质料、各种颜色的西装、卡曲、夹克、猎装、中山装……甚至,还有刚刚从电视屏幕和洛杉矶奥运会走进服装柜台的“大岛茂”式外套,和“栾菊杰”式的击剑服。许多人托我代购的“长城牌”和“大地牌”风衣已供不应求,暂时脱销。我常常不无遗憾地伫立在十字街头,用羡慕的目光追逐那些风衣在身的匆匆过客。秋风掀动风衣的后摆,使他们显得多么潇洒!我发现,连风衣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米黄色了。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首都——全都有!
(《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阅读张坷的思想随笔《这也是幸福》,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在主题的提炼上有什么新意?(2).这篇文章的主体结构有什么特点?(3).你是怎么评价他的幸福观的?
这也是幸福
我从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幸福,也没有苦苦地去理解幸福。我只知道:
在月儿很圆很亮的夏夜,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也是幸福。我只知道:
在风儿很轻很淡的秋日,独自跑到很远很远的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出阵阵清香的草地躺下来,把手枕在脑后,任酸的甜的咸的辣的思绪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飘浮成千奇百怪的云朵,这也是幸福; 我只知道:
在被慵困的暖意包裹起来的冬日的中午,端一把小椅,拿一本《龙门阵》,坐在门前新砌的堤坎上,悠悠闲闲地翻上几页,然后用书盖着被太阳烘出了两团粉红色温情的脸颊,迷迷糊糊地小憩一会,这也是幸福; 我只知道:
在远离故乡的天涯海角只身拼搏,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假期,带着一身疲惫踏上归家的旅程,在陌生而又熟悉的汽笛声中溅开满眼晶亮的泪花,想象着靠在母亲膝上的时候,会有一只粗糙而亲切的手慢慢梳理自己的每一根乱发,抹平心头的每一道创伤,这也是幸福。
在我看来,伏案握笔绞尽脑汁爬上半天格子后,伸伸发酸的脊背,然后信步走出门去,投入那日愈强大的“侃”大军,陈谷子烂芝麻嘻嘻哈哈神聊一番,直到每个细胞每根神经都松弛得想转身回去做点什么的时候,这就是幸福。雪花初落的时节,搜遍羽绒服大大小小14个口袋,掏出一把又皱又破的零钱,去买上一大兜青菜、莴笋和豆腐,外加一筒没有标签的降价佐料,和两三个朋友围着小煤油炉有滋有味地吃起“素火锅”来,直吃得鼻尖儿冒汗脑门儿发亮脚板心发烫才撤火罢战,这也是幸福。不信你就试试看。
我从来没有把每回过生日爸妈都要拿出100元钱塞在插满蜡烛的蛋糕下看成是幸福,那只能叫“得宠”;也没有把高中一毕业就冲出了“黑色的七月”,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看成是幸福,那只能叫“走运”,当然也没有把刚谈了十天零八小时的恋爱就得到漂亮女孩一个倾心的吻看成是幸福;更没有把到市里名声赫赫的进出口公司工作才一年半,还没来得及发发办事员的牢骚,就被通知去领科长的薪金看成是幸福,那算什么呢?大概只能算做“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吧。在我的眼里,幸福无处不在,可有时却又很难握在手中。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我只知道,它是一种很美很美的情致,一种很美很美的意境。只要你不把它看得太神秘,太伟大,它就会悄悄走进你的小屋,走进你的心里。
不是么,你看那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一泻千丈是一种美,而山中那不知名的小溪淙淙的流淌不也很美?!伸出手来哟,拥抱那就在你身旁的幸福。幸福,叫我时时想着别人。
(《散文》1990年第9期)
三、作文题
1,请从以下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有启示性的观点,自拟标题,联系个人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罗兰曾经说过:“不要急于知道什么才是成功,哪里才是巅峰。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灵魂中最可贵、最有把握的那一点是什么,然后把它发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慢慢的,你自会走向成功。不管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更伟大,成就更高。只要你尽量发挥你自己的天赋专长,你自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
2,以“我心中追求的时尚”为题,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3,请结合以下材料,联系社会和个人实际,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见解或思考。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文字在800字以上。
罗兰曾经说过:“不要急于知道什么才是成功,哪里才是巅峰。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灵魂中最可贵、最有把握的那一点是什么,然后把它发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慢慢的,你自会走向成功。不管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更伟大,成就更高。只要你尽量发挥你自己的天赋专长,你自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作业题2
一、论述题
1.网络上电脑文本的文体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2.宽松的写作环境应该包括哪几方面?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怎样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
3.谈谈电脑文本与传统文本在结构上的异同点。4.一个人的隐性非智力因素对写作有什么具体影响?
5.电脑写作为什么要注重文本的审美形态?它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 二,阅读题
1,阅读李兆权的叙事散文《丑娘》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2).文章标题的拟制有什么艺术的功能?(3).其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具体特点?
丑 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
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2,阅读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回答问题:(1).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文前写作者父亲误听歌词的事,对文章的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3).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表达手法?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棵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象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象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三,作文
1,金圣叹《消闲四品》中有33则“不亦快哉”,列举以下几则:
其一: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其人: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其一:街行见两措大执争一理,既皆目裂颈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满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语刺刺,势将连年不休。忽有壮夫掉臂行来,振威从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其一: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一:久客得归,望见家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请模仿写20则“不亦快哉”,来显示自己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
2,请结合以下的某一段话,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观点,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培根《论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松柏中心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后,数学学习的严重分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消除这一分化的有效途径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本课题通过对初一和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理论学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从中小学老师的角度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上顺利过渡提供了一定借鉴。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时常听到有的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每次考试大都在八十分以上,很少有不及格的情况,怎么升初中后数学成绩下滑这么快?”,我们调查了几届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后的数学成绩发现的确存在这一现象。询问其他学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按照思维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中小衔接的研究力度,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针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的研究为主,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一个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兼顾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具体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将现实在中偏离我们数学教学的问题得到的效的解决、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努力削缓小学与中学两学段之间的“陡坡”,并达到一定现实意义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把学生上初中后的数学教学与小学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对比本校六年级师生和初一师生在数学学科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分析引起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因素、影响中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相关因素分。
(2)根据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改进本校数学教学衔接的的对策及建议。通过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寻找能适应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可操作性的方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计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教学模式;(2)探索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途径
自课题立项起,连续三年我们选取了本校六年级和初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其中我们对2009届的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进行连续跟踪调查。
(一)开展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的先导是理论学习。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
(二)相互听课探讨,了解中小学教育现状。
充分利用我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析综合反思,调整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
(三)进行问卷调查,掌握衔接存在问题。
课题中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对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组织了两次问卷调查,分别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现状调查》和《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面对老师的是《小学教师所希望的中学教育调查》。
(四)组织考核学生,形成阶段学科评价。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捕捉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形成阶段学科性评价机制。组织学生参加考核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每节实践课后,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教学反思,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
(六)请领导、专家指导,指明方向。
课题研究期间,我们林区教研室有关领导和专家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给课题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指明了方向,避免课题研究走入歧途。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活动
(一)前期调研,选择课题
我们大量走访了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调查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后的数学成绩,发现的确存在成绩下滑在这一现象。询问其他学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我根据《关于神农架林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从《神农架教育教研课题目录》中选取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这一课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 柯贤杰: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黄全美:负责组织研讨和记录 万昌红:负责教材的收集和对比 王 禹:负责收集整理学生问卷
赵润超:负责与小学教师的联系和教师问卷调查 廖昌军:负责阶段性工作总结以及对外联络和经费保障
(三)合理规划,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1、2010年1月-2月:
根据课题的性质,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收集有关资料,商讨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人员的分工,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2、2010年3月-4月:
完成开题报告,参加学校组织的开题报告会,接受专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四)实施课题研究,收集资料 1、2010年4月-8月:
课题组各位成员利用休息时间自行学习有关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加强课题人员的理论学习。2、2010年9月-2012年6月:
①学习优秀课例,组织成员在校内、校外听课学习; ②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公开课);
③对小学部及初中部数学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④对六年级和初一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式情况问卷调查; ⑤对教师课件、教案、论文、学生成绩测试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⑥对中小学数学衔接内容进行对比研究;
3、课题研究后阶段的工作安排(1)2012年7月-9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研究论文。(2)2012年10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分析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扩展(1)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测量温度,当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其温度的高低,但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再比如,测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为零界面),用小学所学的数也就可以表示了,但测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时,又如何表示呢?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样初中所学的数,就由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范围。随即又出现了一类新的数,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它的边长是多少?于是又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数的范围又扩大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实数的范围。(2)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是可视为实物个数的数通过运算得出结论。升入中学,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和实数之后,与小学相比难度大大增加,其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一个点、一条线段的长度、一个数值都可用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表示出来了。但是另一类数又如何简单地表示呢?比如:用n表示整数,2n就表示偶数,2n+l就表示奇数,这样就解决了所有奇偶数的表达问题。一个简单的代数式就表示了无数个现实的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等,使学生由常量数学走入变量数学学习,这样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未引入代数知识之前,解决实际问题大多用的是算术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数值,采用的直接推出的办法得出结果。而引入代数概念后,给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加简捷的途径。把问题中给出的己知量和问题所求的结果——未知量,均视作已知,按照数学逻辑,建立等量关系,然后通过运算求出未知数。这种方法就是方程的思想方法。
所以小学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是直推法,由己知数间的关系直接推出结论。中学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是假设法,即先假设所求的未知数为己知数,把它和其它已知数按照题中所给出的关系组成等式,然后再通过求解得出结论。(4)几何知识拓展、提升
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安排采取了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说理与抽象,最后是演绎的方案。以直线形为例,先借助直观认识一个直线形,进而借助多种手段合乎情理地发现它的某种几何性质,接着通过演绎推 理把这个性质展现出来。在几何内容上从小学到中学的变化,实际上是从“实验几何”过渡到“推理论证几何”。推理几何仍是传统难关。
2、教学方法法衔接问题
目前,“衔接”上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严重脱节。小学教学进度慢、坡度缓;而中学教学进度快、坡度大。小学直观教学多,练习形式多;而中学直观教学少,练习形式少,教师辅导也少。小学重感性知识,口头回答问题多;而中学重理性知识,书面回答多。小学强调直观演示、偏重形象思维;而中学强调推理论证,偏重抽象思维。所以学生刚进中学感到不适应。
3、学习方法衔接问题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课程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由具体发展到抽象,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
4、学习兴趣的衔接问题
学习兴趣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如对数学有兴趣,则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推动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灌”和“压”的办法,使不少的小学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教得枯燥无味,使不少学生听到数学就头痛,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在教师的严加管束下,学生虽然没有兴趣,但也只得被动地勉强应付。可到了中学,强调自觉学习,教师稍一放松督促辅导,成绩下降,学生就对数学敬而远之。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会引起动机与效果间的恶性循环。
5、作业格式衔接问题
目前,中小学数学作业在书写格式上有许多地方不统一,小学生长期形成的作业习惯,升入中学后,一下子很难转变过来,也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例如:计算结果是假分数的,在小学一定要化成带分数,而在中学就不一定要化成带分数。又如:在中学不强调区分所谓被乘数和乘数,而在小学被乘数和乘数有严格的规定。又如:在中学解题时先要写“解”,而小学又不要求写。
(二)探索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须要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第一个衔接点:由“算术数”发展到“有理数”。
小学数学里的数都属“算术数”,从“算术数”发展到“有理数”是数学的一次飞跃,是初一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小学里应该为这次飞跃作好孕伏,打好基础。
1.在揭示整数的概念时,要给数的发展留下余地,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而应该说“自然数属于整数”。还可以用如下的集合图表示整数的范围,以示整数除自然数外还有其它的数。
2.早期渗透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小学虽不讲负数,但表示相反意思的量的名词述语是比较多的。如“收人和支出”、“增加和减少”、“上升和下降”等。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负数出现作好铺垫,并可出现符号。3.重视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中学生数学里一开始就是利用数轴学习有理数的。因此,在小学里要重视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在20以内加减法教学中就可孕伏了数轴的知识。在中高年级还应要重视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小数、分数并作加减计算。
第二个衔接点:由“数”到“式”的过度。从具体的量过度到抽象的数这是数学的一次飞跃,从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数,引进代数式又是一次飞跃。从“数”过度到“式”的桥梁则是“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单元前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学生必须认真学好,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是实际的 需要,这样表示的数和数量既简单明了,又具有含义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以后,在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运用“用字母表示数”的工具。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法则。如:乘法分配律等。
2.用字母表示公式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等。
3.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如:果园里种桃m棵,种梨树8棵,种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几倍? 第三个衔接点:由列算术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
由列算术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大转折。列算术式解应用题的思维特点是:把所求的量方放在特殊的地位,通过已知量求得未知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特点是:把应用题的“已知”和“未知”根据它们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使未知向已知转化,从而求得问题的解答。因此,关键是找出数量关系中的等量关系。“简易方程”一章,重点放在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方法上。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来解,然后再进行对照,使学生认清这两种解法的特点。以后在解应用题时,尽可能用代数式方法解,逐步克服算术解法定势。
第四个衔接点: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小学数学里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是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几何概念,基础是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往往侧重于计算,缺少逻辑论证。学习中学平面几何的关键在于需要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而在小学,这方面恰恰是薄弱点。从“实验几何”发展到“论证几何”过渡的桥梁则是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如下几方面做好衔接工作。1.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里潜在逻辑推理因素。
2.在应用题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说出分析推理过程,并学会语言和数学符号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3.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适当安排具有推理论证因素的练习题。
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主题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象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对初中内容望而生畏的恐惧感。
对于正负数这一概念的引入.可先将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因为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这样既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有理数集合,又为再一次扩充作好了准备。引入负数概念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例子,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去积极主动地思考。
现在初一学生年龄大都在11至l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学习数学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于套用小学的老师总结好的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不善于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因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去思考。有些问题同时可用算术方法和代数方法,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代数方法的每一步的感受它直接易懂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是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对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活跃学生的思维,有赖于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正确、合理、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能正确地顺利地解决一个个习题和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其次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小学起就要抓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师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关键。(1)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阶段一般不要求学生预习,到了初一学生大多不会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既使预习也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在指导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章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只要学生认真预习,听课时常常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就会逐步尝到自觉学习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前教师可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好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及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鸭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机,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边听边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昕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跟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平时的课堂小结、单元小结或复习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去复习总结。我们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 6 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藉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4、学习兴趣的衔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没有兴趣,没有求知欲,何谈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兴趣首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引导这个环节,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因大部学生对同一目标的兴趣的稳定性、持续性都较差,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参与状态,防止学生兴趣减退,保证学生参与的持续性,提高参与质量。随着参与兴趣的产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个别学生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参与行为和独特的参与方式,影响到课堂秩序,教师应该以适当的方法巧妙纠正,做到既要引导全体进入角色,又不至于伤害其参与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的事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和蔼亲切的笑容,幽默诙谐的语言,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小学,教师要是以鼓励、诱导、启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学教师也要继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衔接工作。
5、作业书写格式的衔接
中学数学的表达式也可以先渗透到小学高年级。如: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用字母注明,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等。这样做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并不困难,并且有利学生用符号进行思考,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六年级升入初一后,教师要对作业格式做统一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的格式认真书写。在测验时,可以对书写格式赋予一定的分值,而平时要多次强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会很规范的书写了。
6、中小学教师间的有效联系推进中小学数学衔接
打破中小学校与校之间的界限,给中小学数学教师多提供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多交流,多探讨,加深相互学段的学生的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大交流力度与深度。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牵头带领相关教师多进行互动式教学,多安排一些集体教研的时间。作为老师,尤其是初一的老师更应当主动求教,为学生顺利实现中小学数学衔接提供帮助。
总之,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既要注意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又要注意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过渡;既要弥补旧知识的缺漏,又要认真巩固新知识;既要面向大多数,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从小学角度做好衔接工作,也要从中学角度做好衔接工作。
通过努力,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来的教学成绩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黄全美老师的实验班在2010年和2011年参加全区统考,成绩列全区第二名;在2012年全区中考平均分69.11(全区第一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工作尽管按预期计划顺利开展,但难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课题组成员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完成课题材料的汇总,研究成果也不能快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2、由于工作安排问题,课题组成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及探索中去,对教学的反思总结不够。
3、编写中小学数学衔接内容的教材,我们还在探索之中。
七、结语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在收获良多,但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我们依旧在探索中。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对林区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有一些启示与帮助,让我们为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和新课改的成功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全国教师教研教改优秀论文集》中国言实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如何训练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黎川县实验小学 黄友红
学英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训练语言技能就是训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我想应该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
一、课内训练听说能力。
1、教师要熟练地用英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忌学生听不懂,无需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用听说教学不必给学生译成汉语,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去暗示他们,叫他们自己去领悟,习惯成自然。
每节课教师应首先营造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特别是理解新句型的意思和用法之后,领着他们进行说话练习,同时,注意说话的速度和流利的程度。如果学生一旦习惯于慢速度,以后想改快也快不了。如果开始的时候速度接近正常,以后跟着快下去,就不存在问题。因此,开始时,就不要过分地放慢说的速度。当他们在这方面熟练基本句型后,用替代的方法适当改变句子里的某个单词来教,这不仅不单调枯燥,而且还举一反三。为了加深印象,学生说过的句子,教师要重述一次。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自然使用英语,教师在示范说话时,要借助动作、表情、手势,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此;否则说英语往往显得死板,带着背书的味道,思想感情和所说的语言不能统一起来。
2、运用电化教学使学生多听、多说、多练
课文的录音是由英语语音相当标准的外国人或中国人示范朗读的。学生不仅可以把生词、句型等带到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掌握,而且学说英语是有本可读、有示范语音可听、有教师可指导。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课文录音训练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首先,让他们不看书听录音,让他们听清楚语音、语调、语速、语感、节奏等,让他们看着书跟着示范一句一句认真模仿录音说话,对英语基础好的,要求他们不看书仿说。最后,教师可选用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集体练习有全班练习、分行练习、分排练习、男生练习、女生练习。个别练习可依座次快速进行;也可由学生举手,教师选定学生进行或直接由教师指定学生进行。为什么要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相结合呢?因为集体练习可以增加练习的人次,害羞的学生也敢于参加练习。然而,在集体练习时,有的学生往往随声附和,不动脑筋,有的不开口,有的说错了,教师不易发觉,再加上速度要互相照顾,须要说得整齐,往往语调不够自然,所以教师再选择个别练习,可避免上述缺点。当然个别练习也有不足:课堂上练习机会少,人次少,不能做到人人大量练习,而且个别练习往往形成教师和个别学生间的活动,其他学生则处于消极漠不关心的状态,这就大大降低练习效果。所以只有集体加个别练习才适合班额大的学生练习英语。个别练习时,可同一内容连让几个学生进行,而且叫过的学生还可以叫第二遍,使每个学生都有被叫到的可能,从不敢松懈大意。为了让个别检查进行得快些普遍些,即快速检查,教师可按一定的座次顺序检查,不用叫名字,学生也可不站起来,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的要求。在检查进行当中,教师注视全班,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随时指名检查他,也可将学生就近分成小组,由组长负责,自行进行练习,教师注视全班各组活动情况,并予以及时帮助,之后,对小组活动效果进行抽查,若是对话课文,还可让学生在台上或台下会话表演。如此多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参与性,激发了积极性。学、说英语也立竿见影!
3、课堂交际
交际指师生间或学生间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思想交流。如:教师用英语解释单词、课文、布置作业,组织教学,询问学生的学习或准备情况;学生用英语提出疑难问题,回答教师的询问等。
学生说英语时,教师要耐心地鼓励学生开口,注意订正错误技巧。因为,说的能力是一种技巧,是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训练起来的。所以教师评价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质量时,教师要注意说话艺术,要多表扬、赞许;少责任、批评、讥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4、值日生讲英语
开展“值日生”讲英语的活动,不仅可让学生复习,活用英语,而且还能训练和提高说英语的勇气和表达能力等。因此,只要他们能说一点英语,就给机会让他们说。开始时,可以少说,可让英语较好者先说。内容有:时间、天气、出勤、自我介绍、大小新闻、理想打算、家庭情况等。
二、课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练习,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仅仅课上几十分钟,每个学生讲的机会微乎其微,为了消除这一被动局面,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课外进行练习。
1、“英语角”的活动
首先,教师要讲明该活动的好处、方法,然后组织英语爱好者参加。在办公室、在操场边、在教室里、在校园一角等或带他们到校外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他们用英语会话。内容有:复习并活用礼貌语、介绍语、借物语等,谈论时间、天气、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朋友情况等。
2、英语广播
校广播用英语播新闻、出通知、讲故事、朗诵、绕口令等。不仅能让英语之声在校园回荡,激起一层层学英语、记英语的浪花,而且也使学生之间产生无形的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
3、演出 利用节假日用英语演出,学生们常常高兴得手舞足蹈,笑得合不拢嘴,因演出有唱有跳、有说有笑、有静有动等特色,而且还有用英语表演节目的新鲜味、新奇感呢!让学生乐在其中,留连往返!
4、自觉说英语
号召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要自觉讲英语,如在教室、在走道、在操场、在寝室、在街上、在路上等场所主动用已学过的英语与师生对话。
5、比赛
进行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小品、演讲等。
武术教学是武术作为一项体育项目的凸显也是对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的孕育和培养。是民族血脉的传承和延续。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总结的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在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中又与中医相结合,形成一套与西方不同健康观念的运动。同时武术的训练的理念和方法都适合中小学的小学学生的身体的发展的需要,因此说对中小学武术的教学是利大于弊的。为了更清晰的明确武术的教学的目的,也使更多的人对武术教学有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对武术教学意义进行探究,使武术教学更加的有力有序的进行。
1 武术的概念
1.1“武术”一词的起源
“武术”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南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愝闭武术,阐扬文令。这里有明显的重文轻武的意思。这里的武术应该是所有与武术相关的,如民间的摔跤杂耍大到军事战争,直到清末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国内人士为了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的武艺,并试图将武艺与现代的体育系统靠拢将武艺改名为武术。民国时期又改名为国术足见对武术的重视,建国后又改名为武术。
1.2 正确的认识武术
武术起源于民间,是各部落的人民在长期的格斗的经验的总结,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将阴阳、五行、八卦、等融入拳理中。将礼乐、人伦、仁爱融入武者的行为中,将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等中华民族的基本的精神体现在习武的实践中,使武术从野蛮的以命相搏中走出,而表现为君子之争。
2 武术的文化价值
武术起源于生活,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不论是从它的技术还是从它的内在的精神的层次分析,无不显示着东方含蓄、内敛、天人合一等传统的文化思想的结合。所以在武术的演练中不仅是武术本身,更表现的是一种文化。武术在中国的大地上生存了几千年了,不断吸收中国文化的营养,广泛的包含了中国的哲学美学医学兵学阴阳八卦五行以及儒释道的精髓是各种学科的纵横交错,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综合。因此从小学习武术有利于形成传统文化的氛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小学学生的成长发展,可以说是一举几得。
3 中小学学生练习武术能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
3.1 从武术的练习理念上说
武术训练就是将人看作是一个整体,讲求内外统一,内壮而外才强,从内到外全面的发展各种身体的机能,在内是各种器官的强健,在外是各种运动素质各种的肢体的协调配合。拿套路来说:一个套路中有闪转腾挪,有腾空跳跃,有扑跌滚翻,不仅仅是单独的某一肢体的运动是全身协调的配合,也不仅需要的是某一项的素质,是各种的器官各种的素质的协调发展。
3.2 练习武术对中小学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
首先在锻炼柔韧素质方面中小学生处在身体的成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多在6-12岁之间,骨骼和韧带柔软,关节活动范围大,正处于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武术是对身体柔韧锻炼比较多的项目。其次在提高速度素质方面7-13岁的中小学生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敏感期),抓住这一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动作频率、单个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快速发展。再次在增强耐力素质方面,武术对少儿耐力素质的锻炼也是非常全面的。最后在发展力量素质方面,武术中各种形式的翻转腾越和踢腿正符合少儿力量练习的要求。
4 武术在培养和完善中小学学生个人的人格修养的价值
4.1 外在的武德的约束
武术在修身的层次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外表现为武德。所谓的武德就是习武人在长期的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的行为的规范的要求。武德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习艺与立人、技艺与品德的统一,把修心养性看作立身处世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此外,武术伦理观表现为使道德规范成为学习武技的准则,“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德为艺先”。所以说学习武术是先从武德开始的。武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的格斗技术,又经过与儒释道的结合经过文明的习武者的修改,武术日益表现出高雅的品质,不再表现的是以命相搏,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谦虚、礼让、以武会友和侠义为怀救国救民除强扶危的精神。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民族都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
4.2 内在的精神的动力
武术在内则表现为强大的精神支撑。“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也”。中华武术从形成之日起就蕴涵着不甘屈服,自强拼搏的精神,武谚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求练习武术者无论春夏秋冬,练功不辍,才能造就了不屈于恶劣环境,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为人处世的精神的支柱,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习武的过程也加强了这种自强精神的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自强争胜、敢为天下先的心里品质。
5 中小学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
5.1 中小学武术开展的现状
武术不同意各种的球类田径等项目,必须经过专业的老师指导,再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武术的练习过程也很枯燥,所以喜欢武术的人很少,在学校练习的更是寥寥无几,而那些流行的、外来的项目则是更加的吸引人,所以从事新兴项目的人则逐渐增多,而武术作为传统的项目备受冷落,因此武术老师少了,在学校从事武术练习的学生就更少了。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近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甚至部分的学校已经消减武术课而增设跆拳道课,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模糊,学生心中的武术与现实的武术存在错位,这不仅是学生认知的错误,受传统的重文抑武思想的影响,广大的家长对武术的认识存在偏见,以至于学校武术寥寥无几。
5.2 改变的措施
首先应该从教育制度的本身自上而下的正确的认识武术、重视武术,使主管武术的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将武术列为必修的科目,再列入中招、高招的科目,并从观念上改变人们对武术的看法,去除人们对待武术的偏见,然后接受武术。二是培养品行优良技术过硬的武术老师,从专业的体育学院着手,在技术方面着重加强武术的使用性,将搏击与套路功法训练结合,在技术练习的同时加强理论的修养,在拥有良好的技术的同时加强武德的教育,使院系的学生德艺双修,树立好良好的武术教师的形象。三是广泛的做好宣传工作。四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安排使学生有时间从事武术等体育项目的训练。
6 结语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的传统的运动项目,我们在学校开展不仅仅是传播一项运动,我们更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对与国家则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对于个人则是人一生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对于人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为有志于从事武术教学研究的教育者,有必要研究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武术,正确认识为什么要教武术,使武术的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以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邱丕相,马文友.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J].体育学刊,2011(2).
[2]李卫国.从历史地域特点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1(8).
[3]夏琼华.太极拳中的礼法文化[J].体育学刊,2010(5).
[4]刘静,袁永虹.武术人文教育传播的新理念[J].体育学刊,2010(1).
[5]申国卿.中国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及其转型机制[J].中国体育科技,2011(6).
自新课改以来,先进教育理论深入人心,但新的教学模式创生却远未成气候。“学什么”(教材)往往容易过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或要求;而“怎样让学生学”(即教学模式)则能带给学生如何渔“鱼”的能力,此尤为重要。
一、J老师教学模式的创生过程分析
J老师,女性,初中英语教师,教龄十八年,先后在Y中学和F中学任教。在教学中生成了“纵向合作、横向竞争、主动愉悦”教学模式。纵向合作是指按照学生的身高程度和适应程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是两列:一列男生一列女生。同桌两人则形成一个合作的最小单位,同桌两人推选出一个负责人;在前后位之间四个人,形成一个小的合作组,四人小组自己推选小组长,这个小组长是实施整个教学最关键的部分。每个大组是一个合作团队,设一个学习组长,学习组长的任务是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组长像老师一样下位进行辅导。横向竞争是指四个大组之间进行竞争。不是答对一个问题给一个评价,而是把问题和做答的评价方式以及学习的整个过程融到一起,形成一个横向竞争。通过纵向合作和横向竞争,整个课堂最后达到主动愉悦的目的。
1.Y中学的从教经历
J老师的父亲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从事教育事业。在谈到父亲的影响时,J老师说:“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也是我喜欢的工作,没想过别的,受我父亲的影响,他一直都希望我们家三个孩子都能当老师。我从小就觉得我父亲特别优秀,总喜欢去模仿他讲课,觉得那种感觉挺好,然后就考了师范。”师范毕业后,J老师服从学校分配来到了Y中学,在这里她首先得到教研组长赵老师的帮助。
J:刚参加工作,赵老师就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去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课堂。我现在还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教研组长(赵老师)就去听我的课,听完以后,他没评价什么,只说:“我下午有课,你去听我的课吧。”然后我就去听了。听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课是这么上的。
我:他是怎么上的?
J:他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课上得有条不紊,然后我就想,课应该这样上。人家不会说我们的课有什么问题,让你自己去感受,但一看就知道你上得怎样。不过,他说了一句话:“你很有潜力,一定能把课上得很好!”其实就是他这句话给了我信心。以后就不停地思考怎么样把我的课上好。那时候关于教法的书籍非常少,最先弄透的是大学里发的那本教学法,再后来就不断买书。这样看完书,再去尝试。加上自己的勤奋,把握了每次开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一点点成熟起来。
在回忆起这所她工作了15个春秋的学校时,J老师露出深深的感激与留恋之情。
J:我离开以后,那个学校让我最留恋的地方就是学校氛围。所以现在也经常打电话联系。
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呢?
J:就是大家都会想自己的课,看别人怎么上,想怎样把自己的课上好。学校每次有老师参加赛课,大家都很齐心。参加比赛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组的事,大家都会帮你想怎么上,哪个环节用什么方法。所以在那个氛围里面,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感动。那时候同事之间有很多话说,我们外语组坐在一个办公室。每周二下午进行集备,一下午所有的外语老师都参加,先是大组长说说有什么事,比如说英语组要做什么,就是总结计划一下,下周有什么事,然后就开始备课。
我:那时的集备具体是怎么做的?
J:那时没有现在集备得详细。先说这个单元上几个课时,每一天都进展到什么程度,然后这里面有什么语言点,重点是哪个,有的时候还讨论这个课怎么上,用什么方式导入呀什么的。还有幸运的呢,电脑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学校那会儿就全部换电脑了。我们每个英语老师都配了电脑,然后派专门的老师挨个教。从最基本的开始做,然后电脑也开始用,课件也开始做。
2.F中学的从教经历
工作15年之后,J老师从一座小城市到了大城市,来到F中学。在新的工作环境,怀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愛之情,J老师仍然有很高的自我期许,充分利用F中学的资源,不断尝试教学上的改变。正如F中学的M校长所谈到的:
M校长:我们F中学有十六字的办学理念: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这十六个字体现在我们的办学教育方面,也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教研方面,也体现在我们的学生发展方面。首先,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教研,通过每个月的专家讲座,通过集备,通过教研组活动,通过常态课与展示课,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优质轻负的目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的宗旨是守正出奇,也就是说,我们会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按照办学的规律,尽可能地创造一些适合我们学校特色的科研……老师们的工作都很忙,确实很辛苦,对他们既要推一推,也要拉一拉。凡是参加课题的老师学校都发放一定的科研经费,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通过学生反映、所在班级的教学成绩、评选小组成员平时听课,考察平时课堂与所申报教学法的符合状况、教师个人答辩、有关教学法材料的整理,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法。像J老师的教学法被评选为优秀教学法后,学校除了一次性的奖励外,还每个月给500元奖金,这个奖金一共发放三年。J老师本人是一个对教学具有内在兴趣的人,对教研非常感兴趣。她做这种模式的初期,是凭着对教学的一种感觉,凭着想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一种心情去做的,并不是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探索。当然她平时也很注重看一些理论书籍,包括和我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可以说J老师这种模式基本属于一种“草根式”的生成。
J:可能是自己对教学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喜欢去研究,所以我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后,就喜欢带回家去研究它,然后再让其他老师也看一看,究竟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不断地进行学习。接下来是反思。一般情况下,上完课以后,我会让学生把这节课认为上得最精彩的地方写下来,感觉心理上不是很舒服的地方写下来。写下来以后就想要怎么去做,也就是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一定要有所改变。再就是归纳总结。归纳总体来说,一定要有创新。这个方法用两天一定要与前一天有不一样的地方,每一节课,一定要有自己最精彩的地方。我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研究上,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不仅是在理论知识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为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我广泛征集学生们的意见和方法,以便于后期的调整和改进。
J老师在谈到F中学时,她对这里的两位校长心怀感激。
J:我非常感谢F中学的两位校长,一位是我们的W校长,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他主张让我们学校的老师有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其他中学参观学习的时候,我对“合作”的理解更清晰了一些,以前也有在课堂上用“合作”的方法,但是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清晰。学习之后呢,这个“合作”更清晰了,能把它和已有的教学法融入到一起了。另外就是M校长,他深厚的理论知识给我们的教学实践做了很好的指导。自从三年前M校长来到我们学校以后,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开始做教学研究,他经常去听老师们的课。听了几次我的课以后,他就找我谈话。我主要感谢他的“慧眼”,能够在F中学看出我是一个有些方法的人,最先发现我的人就是他了。M校长对我的方法给予了肯定,不断让我去总结。他告诉我,就把自己是怎么上课的写出来就好。我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让课型清晰化。写完他再帮我看,告诉我问题在哪里,再让我改,就这样不断地反思改进。我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总结成型的。
同时,一个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尝试、反思和改进。
J:一个教学法要生成,我总结了八个字:交流学习,主动反思。我在学生“竞争”方面是有十几年的研究经验了,从工作以后就开始在这方面去寻找一个方法。我觉得英语课堂本来就是非常活泼的,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我就想办法改变课堂方式。最开始就是根据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幸运52》,当时就想我们课堂中能不能也采用这种竞争方式,就是根据这个想法在课堂上不断进行尝试。
二、J老师教学模式创生过程的影响因素探讨
本文借用布迪厄的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及其之间本体论上真正的契合来表达上述的学校、教师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模式的创生,既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主观性,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中社会结构的客观性,而是由经年累月的历史性行动产生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双向关系作用的结果。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关联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方面,这是种制约(conditioning)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或一系列彼此交织的场域,它们彼此交融或歧异的程度,正是惯习的内在分离甚至是土崩瓦解的根源)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种知识的关系,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1]。
1.学校场域的影响
学校场域是指学校层面上关于教学模式生成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制度、组织和文化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网络。包括学校对教学模式生成的期望,提供的环境等。学校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教学模式创生的要素主要有:领导风格与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學生反馈、发展空间、交往社群、时间因素等。
(1)领导风格与管理制度
三年前,M校长来到F中学,他的到来对这所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同时也对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不管时间多紧,工作量多大,M校长都坚持每周去听老师们的课,参加各个教研组的集备活动,每年进行校级优秀教学法评选。此外,M校长还利用了经济手段来激励教师。对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法的教师或团队给予颁发证书和奖金,并作为区、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法申报的基础,作为评选各种先进和进一步培养的重要参考。最后,制度规定也是一种方式,上视频研究课、写反思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化的方式产生的。很多老师上完研究课后回去看录下来的课堂视频,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写了深刻的反思日志。M校长对教师们交上来的反思、教学论文进行认真阅读,把写得好的教学反思整理成一本书,给老师们结集出版,同时对这些老师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2)办学理念
F中学有一个十六字的办学理念: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这十六个字体现在F中学的办学教育方面,也体现在教学教研、学生发展方面。办学理念对教学模式生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教师的教学信念进行的。教师处在这样的学校文化氛围中,办学理念逐渐被教师认同,然后她们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从而有可能把意识变成行动。J老师在教学法生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把学校的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进而在教学法创新时实践。
(3)发展空间与交往社群
在J老师工作过的两所学校都有较为宽松的环境。对于Y中学,J老师认为Y中学的公开课多,教研活动也多,可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很多。不管哪位老师遇到问题,其他老师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F中学,则不仅是口头上对教师的支持,还有专业上的引导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这种宽松而又支持性的氛围对教师教学法创生的作用在于:为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学模式创生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提供了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此外,各学科的研究课、校园网络上的互动论坛、专家的课改或教改讲座等,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4)学生反馈
F中学倡导的办学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反馈对于教学模式创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J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把学生认可或不认可当作教学模式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每节课要有自己精彩的地方,可以得到学生认同并接受。
(5)专家引领
M校长经常给F中学的教师举办教育理论或教改等方面的讲座,培训他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指导他们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J老师的教学模式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便成形。但在此前,J老师已在教学中自主探索了十多年时间,仍未生成与当前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符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来看,J还是相对优秀的教师,她对教学模式的生成都是如此吃力,更不用说那些专业能力较差的教师了。因此,专家引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师的习性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中小学教学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农村中小学论文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论文09-10
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10-07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7-07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论文10-17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影响研究论文12-13
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论文10-2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教育论文10-13
河北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论文07-13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