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会反思的教师(推荐8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特殊的职业,所谓“良心话”是也。教育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且百年才能树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正因为如此,教师有时也会杀人于无形。一顿粗暴的棍棒,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句嘲讽的话语,甚至一个蔑视的眼神,都会像一把利剑,将一颗透明的心击得粉碎。我亲爱的同行,请宽容一点吧!宽容的老师,才能培养宽容的学生,将来才会形成宽容的社会。
首先要容人
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一脸冷漠的周杰伦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唉!”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老师勃然大怒,叫学生站起来。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然后坦然坐下。老师气极了,把学生叫到我这儿来。我一听,笑了。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我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我表扬两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我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其次要容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久而久之,老师自己也犯了迷糊,以为自己就是真理,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托尔斯泰老年时说自己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端正心态,是察纳雅言的前提。一次早读,我走进教室,拿起学生的书,安排早读课的内容。翻到《孔雀东南飞》一文,《我看金乾波》赫然在目,下面列了我的三大罪状:自命不凡,喜欢自吹自擂;好为人师,患人之不己知;教学经验寡陋,有误人子弟之嫌。
初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很有道理。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再次要容事
窗外飞来一只美丽的小鸟,教室群情哗然,一位学生一边喊“老师,我给你逮回来”,一边扑出教室。好端端的一节英语课泡汤了,逮鸟的学生付出了停课三天、警告处分的代价,因为老师气得发誓再也不进班上课了。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一阵乌云翻滚,降下了鸡蛋大的冰雹。这可是很稀奇的事,学生从来没见过,但他们学了一次乖,只是伸长脖子向外望,而不敢轻举妄动。老师一看,《荷塘月色》也暂时失去了魅力,便大手一挥:“到教室外去看。”学生一阵欢呼,恨不得想把老师举起来扔到空中。三五分钟,学生的新鲜感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就过去了,便自觉地回到教室,准备上课。老师并不开讲,而引导学生围绕冰雹联想。几分钟后,拿出练笔本——写。这次作文出奇的好,学生不仅写出自己的欢乐,更多的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疼,因为田地里的庄稼毁了,父老乡亲又要吃苦了。
魏书生说:“每件事情,至少有100种处理方法。”语文老师选择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荷塘月色》今天上不成了可以明天上,冰雹却可遇不可求。宽容,真是一种智慧,使自己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什么是教学反思?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断和认真审视, 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 学校领导抓教学很内行。因为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 所以, 学校就出台了硬性的规定, 要求教师每堂课后都要有教学反思, 而且每两周有年级组长监督检查, 检查结果上报学校, 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但据我所知, 很多老师为了应付检查, 要么从教案参考书上直接抄反思, 要么三言两语, 笼统空泛, 缺乏具体的反思内容。比如:今天的课上的效果不错, 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 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按预订的计划完成了。这样的反思等于没反思。让人看不出这堂课到底是怎么上的, 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有哪些不足之处, 效果不错体现在哪里, 教学目标是怎么完成的。这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都没有进行反思, 暴露了一部分教师敷衍的思想和较低的反思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 教师仅作为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了, 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内的问题, 还要关注制度与文化等课堂外的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不仅执行规定的教学内容, 同时还参与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的发展, 不仅关心学生的成长, 还应积极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说,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李镇西根据自身的成长实践, 他给出了“反思型教师”的定义:“通俗的讲, 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的平凡工作, 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 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
教学反思既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那么“教学反思”思什么?
一.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成功之处
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争论;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的体会;教学环节的设计;学情的分析与把握等等。下面是我在上公开课《旅鼠之谜》后写的一篇反思:
公开课后的感悟与思考
《统筹方法》以前在人教版的语文课文里有, 现在删掉了。上海的教材仍然有这篇课文。前天我们到同济二附中听了嵇老师的一节课, 她在讲这篇课文时主要抓住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统筹方法的运用。最后给学生留个作业:学这篇课文的意义是什么?我以前上这篇课文时也是这样上的。这是篇说明文。说明文就是给我们知识, 让我们懂得以前不懂得的东西。但我看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后, 才知道我们不应该这样教。
王荣生教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里, 把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它们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都有本质的分别。“定篇”、“例文”、“样本”都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里的“学件”———在“定篇”, 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 在“例文”, 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 在“样本”, 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 就文来说, 学生不是去学文, 而是用这篇文里的东西。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 这篇课文应该教说明的方法和写作的知识, 而不是向学生传授什么是统筹方法。也就是说不能把“样本”当“用件”来教。反思我的语文课堂, 也经常教课文所传递的“天文地理, 五花八门”的东西。甚至有的文学作品也是被这样处置, 于是语文课堂不像语文了, 语文老师当了杂家, 而语文教材成了“杂货铺”。
王教授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感悟, 我在卢湾区中山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旅鼠之谜》。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小品文。我手上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以参考, 虽然我们的教材里也有, 但我真的没好好上过这篇课文。我等于是裸眼看文本。拿到文本, 我认真读了几遍, 然后确定这篇课文哪些是学生读课文能读得懂的。文本关于旅鼠的三大谜学生能读得懂, 这点不需要讲。那么这篇课文应该讲什么?经过反复斟酌, 我把课文的重点确定为:
1.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学习作者呈现科学知识的方法。
3.学习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也就是, 说一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学生能看懂的知识, 而是学生反复读课文也不能理解的知识。找到教学的重点难点, 还要选择好切入点。这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都能上得精彩。最后我决定从课文里的“鼠目寸光”切入。先引导学生简单说出三大谜是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写这三个奥秘时的不同的写作方法, 自然引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及作者呈现知识的方法。一节课三个环节, 环环相扣, 思路清晰, 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的知识也感受到科学小品文的趣味性。
像这样去认真的解读文本, 来上海之前是没有过的。即使上公开课, 我也没有这样去认真分析学情。以前上这样的课文, 我最多让学生读读课文, 然后结合课后的练习简单的讲讲。经过这几个月的培训, 我才明白, 以前的教学是多么肤浅, 对文本的理解多么粗糙。我这个井底之蛙终于有机会跳到地面上看看, 才知道天有多高, 地有多大。
像这样的反思, 如果我们能经常写一写, 一定会在教学上不断创新, 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文字陈述能力和交往能力将得到不断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也会得到增强。
二.反思课堂教学上的失误之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它永远只能逼近却不能完全达到尽善尽美。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学生, 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情绪、状况都有差异, 且在教学过程中又始终是变化的, 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同一个教案, 同一个老师, 在不同的班级上课会上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来;同一个问题, 同一名学生, 不同的时机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构思, 况且, “教”然后知不足, 有些“预设”的环节只有在实施时, 你才会发现它的缺陷。因此, 上完课, 静下来认真的想一想, 这堂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问题情境的设计有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有没有效果, 是否所有学生都有收获;课堂上三维目标是否圆满达成;我今天在课堂上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不该做;这节课学生学得是否愉快等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 进行回顾、梳理, 并写出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时的借鉴。
三.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独到的见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在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 学生的独到见解、精彩的回答, 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见解, 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信息捕捉, 课后加以重组整合, 记录下来,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四.反思观摩课后的感受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 并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听课时, 要分析, 这位教师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 他为何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如何确定的;我上这篇课文时是如何设置教学环节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和这位老师比我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缺点、有哪些不足;从他的教学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我今后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师;反思;备课;课堂;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在教师教学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则“法”活,“法”活则知透、知透则求新,求新则进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倾注了自己的爱心、诚心、宽心与暖心,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师在带给学生温暖情感的同时,更要带领学生披荆斩棘,提升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时常反思、善于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反思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学法,做到四者的有机结合。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么完全忽视备课,要么敷衍备课、仓促备课,因此,备课效果极差,并不能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反思备课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好课前备课反思,一定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思课前备课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反思备课的内容。反思备课是否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几方面。(2)反思教案是否真实体现教学重难点。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教案的科学性、秩序性与条理性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3)反思备课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明显,是否能起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作用。
二、反思课堂现象
反思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都可作为教师的反思对象,故教师的反思要始终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自我。总的来说,教师要时常反思课堂现象,在对课堂现象的反思中取得进步。反思课堂现象,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反思课堂中师生相处的情况。在每一节课之后,教师都要反思在课堂中师生相处情况是否良好,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师生沟通与交流,是否实现了教学相长。(2)反思学生的学习现象。教师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交流,教学是否存在着课堂混乱、教学秩序难以控制的现象,如果存在,教师都要及时优化教学策略。(3)反思课堂突发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都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要时常反思这些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
三、反思课堂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反思教学效果能让教师对整个教学有一个大致把握,通过对教学成果好坏的反思,有利于教师不断改善自我、优化自我与发展自我,实现高效教学。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课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否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善。系统地说,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反思三维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知识目标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学生的情感与价值是否在该节课之后有了一定的改变,教师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推动了其他两种目标的实现。(2)要对学生课堂测试进行反思。课堂测试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课堂测试的反思很有必要。
四、反思课下实践
课下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每一科目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涉及的内容。例如,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读书活动;自然科学教师引领学生观察自然,近距离接触世界;数学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力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有效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知识、活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鉴于此,教师应将课下实践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在每一次课外实践过后,对实践的过程、方法以及效果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反思,为下次实践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反思课下实践活动,要做到反思实践活动过程、反思实践活动方法、反思实践活动效果。
反思型教师一定具有虔诚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及丰富的智慧,时常反思自我的教师总是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并完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期待自己的反思为学生发展带来甘霖和雨露。毋庸置疑,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当下社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做教材的知心人、学生的知心人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丙刚.写教学反思日记 做反思型教师[J].中国教师,2011(15):59-61.
[2]罗日荣.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J].教书育人,2013(25):31.
反思型教师的特征
实践:科研性,创造性
阅读:专业性,人文性
写作:日常性,叙事性
思考:独立性,批判性 其中,思考贯穿与教育的全过程。
一 我的实践: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
不断地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让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
未来班的实验,口语训练,大语文教育,青春期教育,阅读大自然,集体主义教育实验,班级民主管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民主教育……
二 我的阅读:从《青春万岁》到《中国教育改造
《尴尬与自豪》-----
比起朱自清那一代中学语文教师――朱自清也曾在中学任国文教员,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有许多先天不足,无论我们现在如何“知名”,我们事业的“辉煌”都是有限的。我拿朱自清作为语文教师的典范,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太遥远,而且太理想化;那么,我就说一个近在身边的人,他就是我的岳父――乐山一中语文退休教师万鲁君先生。
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万老先生当作一个“参照物”,和他一比,我真是觉得现在的语文教师远不如他们那一代人。这种不如,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问功底。万老先生在小学时便接触了大量的传统经典,而我是在“批林批孔”“评法批儒”的喧嚣声中成长起来的。由此产生的文化差距,简直天渊之别。二是为人境界。有了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精华的滋养,哪怕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其人格也自成境界。我岳父那种善良、正直、坦荡、超然、淡泊,使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纯粹的人”。三是现代意识。万老先生年轻时所处的时代,使他关于民主、科学、宪政、人权等意识非常浓厚,至今我和许多朋友聊的一些“启蒙”的“前卫观点”,在他看来都是最基本的常识。现代化、全球化、民主化……是我和他经常谈论的话题,但对话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捉襟见肘,而万老先生却游刃有余。
和现在的年轻人不同,我的启蒙读物大多是红色经典,这些红色经典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影响着我的精神世界。回想我自己的中小学时代,虽然是在“文革”中,但一本本或没有封面或残缺不全的“禁书”:《红岩》、《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草原烽火》、《苦菜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旗飘飘》等等作品曾经是那样地激动了我一颗少年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这些书所浸透的阶级意识、政治信仰、思想观点等等,可能会渐渐在我心中蒸发,但通过文学形象所传递并最终过滤结晶的精神内核――正义、理想、气节、忠诚、刚毅、激情……则溶入了我的血液,化作了我一生坚贞的信念。这种信念,使我将我的教育视为实现我社会理想的途径。
我非常怀念80年代那“万类霜天竟自由”的人文学术氛围。正是那样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我读了大量的人文学术著作:《宽容》、《异端的权利》、《自我实现的人》、《中国思想史论》、《文化的冲突与抉择》、《第三次浪潮》、《六大观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心灵的探寻》等等。这些著作不仅开阔了我的思想视野,更主要的是,它们让我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知识分子!”从那时候,我就提醒自己,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这不妨碍我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传播人类文化精华,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
再后来,我又读《顾准文集》,读《遇罗克:回忆与怀念》,读《风雨中的雕像》,读《殉道者》,读李锐,读邵燕祥,读王小波,读钱理群,读徐友渔,读谢泳,读摩罗……这些阅读不但赋予我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我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语文教育。我越来越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试学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而首先是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这些阅读对语文教学并非没有关联,相反它能直接让语文课变得丰满而更有深度。
比如《城市季风》会使我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角度理解中学语文教材中老舍、郁达夫、夏衍、巴金乃至叶圣陶、朱自清等人的作品;《东方诗魂——屈原与中国传统文化》使我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涉江》中体现出来的屈原个性和屈原精神;而《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则让我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绪蕴含和人生哲理……
降生于封闭的社会但成熟于开放时代,文革入学使我们知识结构先天残缺但经历丰富使我们人文素养相对厚实,少年受骗于极左路线但成年后依然理想不灭,不是老三届但有老三届们多舛的命运和坚忍的品格,不是新生代但有新生代们开放的胸襟和年轻的心态,尴尬而不狼狈,遗憾而不惭愧,自豪而不狂妄,执著而不僵化,于漪们引领于前而年轻人激励于后,青春渐渐离去而激情依旧燃烧…… 我比较注意读四类书
1。教育经典:《别冷落了经典》
我曾经给一些青年老师推荐教育名著,他们往往说:“教育经典恐怕很难读懂吧?尤其是外国教育名著。再说了,现在什么时代了?那些过时的东西能解决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吗?”
这可能正是造成教育经典被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而我要说,这种看法实在是对教育经典名著的一种严重误解。
教育经典名著真的“难以读懂”?如果比起当今一些喜欢玩弄时髦术语、晦涩理论的伪学术著作,那么真正的教育经典名著真是平易近人。请打开孔子的《论语》,夹叙夹议,而又穿插着孔子与弟子之间生动的对话;请打开卢梭的《爱弥尔》,作者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教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作者“自然教育”的思想;请打开马卡连科的《教育诗》,在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蕴含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
请打开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真是一种享受;更不用说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了,他的教育著作也深入浅出,用老百姓的语言谈深刻的教育道理,他还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是通过非常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是的,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是有不少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老祖宗的著作里也没有解决今天我们遇到的所有难题的答案,因此,我们的教育理论也需要创新,过去一些经典理论也需要充实、发展或修正。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应该说,古今中外教育家所面临的主题是共同而永恒的,这就是“人的解放”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教育的人性、个性、创造性以及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可以大胆地说,从不少教育经典著作中,我们甚至可以读到今天所提倡的新课程理念――
比如,“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有人地方到他们跟前;比如用对话的形式,即诱导学生争相答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比如,“儿童也是爱表示自己是自由的,他们喜欢人家知道他们的良好举动,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希望人家知道他们是绝对独立的,在这种地方他们和最自尊的成人没有分别。”(洛克《教育漫话》)比如,“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比如,“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论语》中一句“因材施教”不是蕴含着今天我们所说的“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乃至“多元智能”吗?谈“师生关系”谈“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还有比《礼记·学记》中“教学相长”四个字更精辟的吗?
别冷落了经典!冷落经典,便是遗弃了我们应该继承的巅扑不破的真理。阅读教育经典,就是直接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就是请大师们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就是让人类共有的教育真理之光照耀着中国今天的教育。
特别推荐: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报刊:
《教育研究》《教育参考》《教师之友》《教师博览》《师道》《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
随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动态,了解教育同行们在思考什么
3。人文著作:不妨来点儿“非功利阅读”
何谓“非功利阅读”?就是不把阅读当作手段而是为目的本身的阅读;再说通俗点,就是“不为什么”的阅读。
据我观察,现在许多老师大多读新课程培训和教学改革有关书,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迫使大家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这都是无可厚非的。这样“功利性阅读”没有什么不好。
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有着更高追求的教师,恐怕不能仅仅只有“功利性阅读”。除了“有用”的阅读,我们能不能来点“没用”的阅读――这里的“有用”“没用”当然是就眼前的急功近利而言。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能不能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学以致用”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人”!如果就生物学本身的角度而言,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于是人便成了自然界“万物之灵长”。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茫茫宇宙,匆匆人生,“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我要到哪儿去?”——对自己生命的追问,需要我们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然需要读一些专业技能方面的书;但教师同时又被许多人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这“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是否饱满充盈,则更多地取决于“灵魂工程师”们是否有上面所说的“非功利阅读”,特别是读教育以外的书。其实,所谓“功利”也是相对的,教育本身就和时代风云、社会发展息息相通,所谓“教育以外的书”,实际上直接间接都和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是教语文的,我就深感“非功利阅读”为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广度、厚度和深度;我曾长期当班主任,不是《班主任手册》之类的专业书而是《平凡的世界》《傅雷家书》《风雨中的雕像》《谁生活得更美好》等作品让我和我学生的心灵走向纯净与崇高。所以我曾经在一次青年语文教师的座谈会上说:“我认为,教语文不能就语文论语文,要站在教育的高度打量语文;搞教育不能就教育谈教育,要站在社会的高度审视教育。”
朱小蔓教授曾在一次讲演中谈到读书的意义时说:读书“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是那样干枯、生活是那样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她进而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当然,就目前而言,在“应试教育”压迫下的广大一线教师,每天都在起早摸黑地为应付考试、名次以及各种各样的检查而忙碌;在此情况下,别说“超功利阅读”,就是“功利性阅读”也难以做到。因此,教师读书时间的保证首先有赖于教育改革所营造的宽松环境,有赖于各级行政部门真正给老师们“减负”。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有更高的追求,在博览群书中使自己的生命和教育一起充满蓬勃的生机。我最近买的书:《外交十记》《往事并不如烟》《我的先生王蒙》《中国农民调查》 4。校园文学
写中学生的和中学生写的书:《青春万岁》《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
读这些书,可以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时使自己尽可能保持一种青春的心态。
三 我的思考:从反思“未来班”到“万炮齐轰假教育”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未来班”,是我第一次有意识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实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来班”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其标志固然是它符合了许多通常教育评价的“硬指标”;但在我的心目中,得意之点主要在于:我自觉地发挥了“集体”的教育功能,注意了各种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有机融合,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精神世界的充实,有意调动学校以外的积极因素参与教育……
然而,“未来班”教育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虽然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继续向前推进的教育探索,便逐步向我展示了“未来班”教育”的缺陷,这就是:重继承,轻创新。革命传统教育永远是需要的,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教育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德育永远不可缺少的,但是,面对变化了的社会和日益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及时更新内容,那就必然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而且,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玫瑰色教育”,那么,所培养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必然碰壁。
对教育失误的反思
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有些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经验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简单啊,褒贬失当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一双无法回避的眼睛》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
“老师,用我的笔吧!”
在我的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把水杯毕恭毕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的,因为我是老师!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前我没有这样问过,现在我却要问我自己。而且这样的“为什么”还可以问许多: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而且有时学生招呼老师,老师还爱理不理的)?为什么上课前学生毕恭毕敬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好!”而老师往往只是敷衍地说声“同学们好”甚至只是“嗯”一声?为什么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不过是“应有礼貌”,而如果老师到医院看望病中的学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一位曾经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春少女,一位由我们的教育一手培养起来的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竟然“没有勇气和毅力继续前进”而选择了死亡,而且我们的教育者居然对此毫无察觉,直到她死后才震惊不己──这,难道不令人感到一种德育的危机吗?
《万炮齐轰假教育》
种种假教育现象已经从令人触目惊心到让人见惯不惊了。
我当然知道,就作假而言,最严重的弄虚作假并不在学校。当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虚假之风时,要让学校成为世外桃源,恐怕只能是幻想。我想到秦晖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有问题,但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应该说,比起社会,学校还算是相对比较洁净的。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但我还是为我经历过的种种假教育而恶心!因为作为班主任,我常常不得不昧着良心亲自去作假,甚至指导学生弄虚作假,最后,我和我的学生都成为假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对于社会上的假而言,我是旁观者;而对于教育上的假,我却是操作者。看别人作假是气愤的,但当自己也不得不作假时,这种痛苦是难以言说且无以复加的!
还是说我亲历的一件往事吧――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很久很久以前,我任教的学校要迎接上级的一次大规模检查。这次检查决定学校的地位与荣誉,所以,学校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这种“重视“的具体表现便是认认真真地作假。
学校已经从提前拿到手中的纷繁复杂的检查项目表中,发现有一项是检查学校各班是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本来,在激烈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课多半是不会开设的――不光我校,其他学校也是如此;但现在检查项目中居然有这门课!如果检查团发现我校没有开这门课,会扣许多分。怎么办?于是,学校决定马上“开设”健康教育课。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政教处火速召开班主任会,要求各班主任回到教室里,立刻把教室墙壁上课表中的“自习”改成“健康教育课”(当然,实际上是重新贴出经过修改的课表)。
可是,这次检查团是非常“认真”的:人家不但看课表,还要随机抽查学生,让学生说说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这样一来,简单的改课表是远远不够的!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于是,教导处又召集班主任开会,要求我们在班上找五名成绩最好(当然,记性也是最好)的学生突击背诵健康教育教材上的内容,主任特别强调:“这几天,这些学生各科的作业都不必做,他们唯一的作业就是背健康教育内容。一定要滚瓜烂熟!”
但人家是随机抽查呀!如何能保证抽到的学生恰好是有准备的学生呢?
这好办――指鹿为马!反正检查团也不认识学生,如果抽到没有准备的张三,班主任就叫有准备的李四去。这不就行了?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我们都齐声称妙!我回到班上,按学校要求指定了五位学生,要求他们像背唐诗宋词一样背诵“佝偻病的起因”等等。
然而,正当我们陶醉在“下有对策”的喜悦中时,突然又听说人家这次要来“真格的”――不但抽查学生,而且还要看被抽查者的学生证,对着照片验证学生!
这下我傻眼了!然而,有人献计:“到时候利用时间差来个调包计!”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如何“调包”?且看迎接检查那一天我的绝妙表演(当然,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这样表演的,而导演则是我们英明的领导)――
检查团成员在学校办公室按各班名单划定抽查对象后,班主任们便拿着抽查学生的名单回教室叫人。回到教室,我按名单叫了五位抽查学生,再叫出已经将健康知识倒背如流的五位学生。十位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开始拿出学生证并按我的吩咐小心翼翼的撕下照片,贴在另一张学生证上!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不知各位看官看明白没有――张三是被抽查者,但他把自己的照片从学生证上撕下来贴到了李四的学生证上;李四不是被抽查者,但他是准备者,于是他的学生证上贴上了张三的照片,然后以张三的名义去接受抽查!
从我拿到名单回到班上,到我领着学生回到学校办公室,前后不过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我和学校所有的班主任一样,向检查团表演一个张冠李戴的魔术!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谓“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检查团就这样被我们轻而易举的糊弄了――就像当年送鸡毛信的海娃糊弄日本鬼子!
然而,检查团真的被我们糊弄了吗?我们焉知检查团不是心知肚明呢?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大家都在言戏,只是装作不知以表现他们的“认真”呢!
你骗我,我骗你,大家心照不宣,都自以为得意,同时又维护着冠冕堂皇的“认真”与“诚实”――这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记得检查团走后,我回到班上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同学们已经知道,李老师今天作假了,而且还教同学们作假!我很痛苦,但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不可能违背学校的统一指令――我一个人违背也是没有用的!但这也不能怪校长,如果我是校长我也会这样做的,因为在所有迎接检查的学校都在作假的情况下,我们学校诚实,只会意味着学校种种切身利益的损失!据我所知,校长是非常痛苦的,但他也没有办法!甚至我们也不能怪教育局局长,因为局长也很无奈,他的上面还有厅长、市长;但我们能怪厅长、市长吗?好像也不能,因为他们也有许多违心和无奈!那么怪谁呢?我坦率的说:我也不知道该怪谁!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但是,我现在只能对大家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我们面对的社会!我想,作为自认为心灵还比较诚实的人,如果我们不得不被逼迫着作假,我也希望在作假时,我们不是心安理得,而是内疚与痛苦,并在生活中尽量少作假。我还希望大家以后当了局长、厅长、部长,千万不要搞这种自欺欺人的所谓检查!千万不要弄虚作假!”
写到这里,我已经感到无语…… 万炮齐轰假教育(续)
我想,有我这种经历和痛苦的老师肯定还有许多许多。希望每一个教育者都行动以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者”首先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决策者们,让我们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抵制种种教育上的弄虚作假――
万炮齐轰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思考
关于对话的思考:
对话的三重境界--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生存状态……
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提倡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
四 我的写作:从《教育漫笔》到《民主与教育》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填“师范”,是因为当时我以为这两个字会让我这个小学教师子弟在录取时享受“加分”的照顾,使我早日离开农村;而“中文”则的的确确是我由衷喜爱的??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很少会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则似乎永远不过是一个“文学梦”而已。四 教育书信 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第一,我们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各自的看法、观点决不强加于对方;第二,通信是自由的,什么都可以谈,是否继续通信也完全由自己决定;第三,我们的通信是保密的,内容决不让第三者知道。” 书信:心灵的桥梁
五十七封旅游书信
与陈露同学的书信往来
一本书和一个普通而美丽的灵魂
《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 2。教育手记
读到苏霍姆林斯基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我感慨不已: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当然,我那时绝对没想过将来也要写什么教育“著作”,但用文字记录下自己青春的足迹,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于是,我也试着以日记的形式写我的教育手记了。
我当年的每一篇手记大多是这样一些真实而琐碎的故事:那堂自己感觉很好的语文课《小麻雀》,我和学生在春天原野上的一次次“疯狂”,我与一位陷入“早恋”而深感苦恼的学生的谈心……在写这样的手记时,我没有一点“写文章”的感觉,只觉得是在用笔挽住每一天平凡而纯真的日子,是在记录我生命的流程。
我曾长期跟踪记载我与一个后进生每一天的“亲密接触”。与顽童打交道,几乎每天都有“故事”,而故事跌宕起伏的发展,恰好反映出他在一次次曲折反复中不断进步。我每天晚上在灯下记录这些“可读性”很强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全部酸甜苦辣。这个过程也是考验我教育耐心和毅力的过程,更是我探索、积累转化后进生的规律和经验的过程。
教后记:《我教〈荷塘月色〉》《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
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3。教育论文
1985年寒假第一天,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大渡河畔。我们在河岸的沙滩上斗鸡、摔跤、用薄薄的鹅卵石比赛“扔水漂”……除夕那天我回到了母亲家,心里还充盈着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欢乐。想到三年来教育赋予我的激情与喜悦,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使我赶紧拿出笔,任激情在纸上燃烧!伴着窗外响起的阵阵迎接牛年的爆竹声,我不停地写呀写,直到傍晚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的时候,5000多字的《教育漫笔》终于划上最后一个句号。那时,我不知道这篇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算不算“论文”,更不敢相信后来在我偷偷地把它投寄到北京刚刚创刊的《班主任》杂志后居然能被连载!
我的这些所谓“论文”都不是纯理论的演绎或推导,而是源于我对教育的切肤之感,所以它们也可以说不像“论文”:没有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没有玩弄文字游戏似的拼凑这样“原则”那样“性”,更没有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我只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想,即使是教育论文,也应该涌动着真诚的情感和诗的激情;因为真正的教育本身就燃烧着真诚的情感和诗的激情。4。社会随笔
《从谭嗣同到胡耀邦》
《面对张志新同志的遗像》 4。教育专著
第一本专著《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的100封信》
1997年的暑假,我从成都玉林中学调到成都石室中学,在搬家的过程中,我无意中又看到了那一捆尘封的教育手记。翻开我19年来所写的一本本教育手记,我自己都禁不住被自己感动了:那一页页发黄的文字,化作一张张老照片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分别多年的学生们正跑着跳着向我拥来,他们调皮的笑声萦绕在我的耳畔…… 正是在那砰然心动的一刻,我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一定要把我和我学生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分享这教育的幸福与美!
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同飞。我又陆续出版了《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与梦飞翔》《E网情深》《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教有所思》等著作。手捧散发着油墨芬芳的《李镇西教育文丛》,我有一种丰收的喜悦:教育和文学给了我双重的回报——文学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同时,教育正在圆我的文学梦。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秋天,我暂时告别了成都石室中学,来到美丽的苏州大学攻读教育哲学博士。在明亮的图书馆里,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卢梭,聆听裴斯泰洛齐;在高大的银杏树下,我披着金色的落叶与马克思对话,与杜威对话……大师们思想的潮水越过遥远的时空一泻千里滚滚而来,拍打着我的心岸。于是,《民主与教育》在我胸中开始孕育……
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走进学生心灵
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 “乡村教育之能改造,最要紧的是要问我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儿童。……倘使我们肯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乡村儿童,那末,无论如何困难,必有达到目的一日。否则天天背诵教学做合一,也是空的。我今天要代表全国的小学生向全国小学教师及师范生上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1、爱,意味着理解
¨ 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 “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陶行知)¨ 童心:师爱之源 儿童般的情感
¨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师生之间的互相依恋
¨ “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漫长的星期天
¨ 去南京出差前学生们为我送行 ¨ 车站惜别
儿童般的兴趣
¨ “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苏霍姆林斯基)
¨ 与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 ¨ 读书中的心灵交流 ¨ 成为学生的网友 儿童般的纯真
¨ 用童心理解童心(女儿的故事)¨ 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
近年来,我越来越被人称作“专家”“名人”,但我从不因此而表现出“深沉”一点“学术”一点“稳重”一点“矜持”一点……不,我就是李镇西!
比如,如果按“专家”“名人”的要求,有些事情我可以不表态,但我偏要“跳出来”,于是难免得罪人,但我不悔,因为率性而为,何其快哉!
刚才还有朋友给我发短消息,叫我不要那么认真和某某争论,可我做不到呀!忠于自己的心灵,是最自然最愉快的事情!
¨ 那天韩军说我“胸膛内还流淌着少年布尔什维克的热血”,我承认这一点,并以此自豪!
至今我提起李大钊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还心潮起伏,从少年时代到现在,我对他们一直怀着由衷的敬意,而且这敬意将是永远的!
对一切真正的正直的共产党员,我都永远尊敬。比如胡耀邦、彭德怀、顾准、李锐……在我看来,他们是有童心的,因此,尽管他们都不是像某些人一样是所谓“完人”“圣人”,但他们因为有童心而把自己同那些生前老谋深算死后还享受顶礼膜拜的政客区别开来了!
¨ 何谓“童心”?童心是儿童天真纯朴之心。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却可以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因为儿童的纯真与善良,在一个人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应怎样保持自己的童心呢?
¨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我小学时曾扶盲人过街,替迷路幼儿找妈妈,我愿意把这可贵的善良之心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扩展、升华为对集体、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并把这种爱体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体现于我对每一位网友的爱。
¨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儿童的眼睛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儿童的嘴巴是很难说一句假话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中,不正是一个小孩首先说出皇帝什么也没穿吗?面对“四人帮”的谣言,张志新同志坚持真理,敢于直言。有人说她“傻”,我却认为她拥有童心!
¨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儿童对生活总是充满憧憬、幻想、拥有童心的人总是对生活保持着激情与乐观。有的人年纪轻轻,便对生活缺乏信心,而有的人虽已退休,却仍创造着生活的乐趣,正所谓“越活越年轻”。
我曾写过一篇散文《不愿成熟》,我愿自己永远童心不泯。
也愿教育在线每一位网友永远童心闪亮!
做有童心的教育者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 师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应尽量不要伤害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
¨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我的教训
¨ 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 耿梅的故事 3。和学生交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我总想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患,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我曾时时试图参与某个儿童集体的生活:同孩子们一起去劳动或到家乡各地区去远足,去参观旅游,帮助他们享受到一些不可多得的欢乐,缺少了这种欢乐就难以想象能有完满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
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是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们的思想、感情和意愿都是不可捉摸的。教师的一座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将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
我是这样与孩子交朋友的
¨ 野外活动:我爱和学生一起去玩儿,和后进生玩儿,手上的伤疤…… ¨ 请学生到家里来
¨ 利用特殊日子,与学生分享真诚的情感:生日,儿童节
¨ 多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踢球等等
¨ 总结:“只有当教师在共同生活中长期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苏霍姆林斯基)
二 通过“集体”影响学生的心灵
¨ 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难忘的“第一印象” ¨ 一本音乐教材所发挥的教育启蒙作用 ¨ 第一天的调查
¨ 让集体舆论影响、促进后进学生的转化:邹冰的故事
¨ 文学作品的力量:在冉阿让的感召下
¨ “班级史册”的编撰:为学生铸造青春里程碑
三 与顽童打交道
¨ 建立感情,充满信心,降低要求,允许反复,集体帮助
¨ 陶奇同学的一封信
尊(敬)爱的李镇西老师:
你好!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你在晚自习时对我说的那些话,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愧疚,觉得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一次又一次给你摆“滩(摊)子”,给班级荣誉摸(抹)黑,但你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我,可我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仍然十分关心我,我已不知如何感谢你了。
说句实在话,我对课间这个跑步是十分不情愿的,但因为这是学校的统一要求,所以不得不应付一下,能偷懒就决不放过偷懒的机会,能不跑那是更好,但我每次不跑都被你捉住了,这才破(迫)不得已的跑完。但我现在想改变您对我的看法,就因该从跑步这件事上来改证以往所犯下的毛病。既然我陶奇说了以后天天跟着卢星月跑,我就不会失言的。对于学习方面吗,我现在占(暂)时有此(些)落后,不过我要为了我以后的目标警校而奋斗。李老师,当你今天问我这两年多来跟着你是福还是祸时,你是难以想像当时我心里的感受,那是比我爸打我还难受啊!这两年来,您和同学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远远超出了我父母在我心中的地位,我是真想一年365天,每分每秒都与你们在一起(我说的全是内心话),只有跟你们在一起,我才觉得幸福。虽然有时我也很讨厌你,但我过一会儿又觉得你是为我好,自然心中的一千一百个“讨厌你”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如果将来有人问我我最幸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会不加思索的说是与你和初三·三班每一位同学在一起的时候!
李老师,请再相信我最后一次,好吗?
信封里的“力克舒”是治感冒的药,祝你身体早日康复!
学生:陶奇 1999年11月30日
结束语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如果承认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的的话,我们不能只是看到教师的教育艺术让学生日臻完美,也应该看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泉水也在洗涤、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事业也日臻完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在美国,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在那天,无论天南地北的孩子都要赶回家,人们要感谢父母,师长,感谢社会,感谢生活,那一天,美国家庭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不仅为自己,也为穷人,孤儿,流浪者们,让这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高尚品德,更是一份责任。
作为学生的我们,首先要感恩的就是学校了。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快乐成长的大舞台: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以及多媒体教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窗明几净的图书阅览室,为我们提供了畅游知识的海洋;平坦美丽的大操场,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这些都是学校对我们奉献出无私的爱!
我们还应该感恩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老师是我们成长的领路人,是我们的朋友,老师教育和爱护我们,他们的教导让我们受益终身,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老师。此外,同学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同伴,同学间应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品尝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我们应该感谢天天与我们相伴的同学。在家里,作为孩子的我们,还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父母就毫无怨言地一天天抚养我们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们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至少,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去报答父母,而不是让父母整天为我们操心。
当然,我们需要感恩的还有很多。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感恩学校、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许许多多的人和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吧!
马惠红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是人才需求的时代。新的幼教政策、理念层出不穷,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想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不仅要保持清醒头脑,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还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思,并能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记得2009年8月,经历了痛苦的角色转换。我带着满腔热情从工作22年的巾山小学集团学前部大组长转换成新改建的幼儿园任园长,最初不知道怎么做园长的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至少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园长”,于是,我开始模仿。不管是处事风格、工作理念,还是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我都有小学校长的影子。在筹备开园阶段,哪里有脏活、累活、重活哪里就有园长的身影,在我的带领下,全园职工大干苦干,筹备工作很快完成。这时,我自鸣得意地想,管理无非就是带头苦干,原先当大组长也是这样,当园长无非管得多一点,只要你能吃苦,管理一个幼儿园恐怕不成问题。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园长在的地方人人能干,园长看不到的地方,事事无人干。这时,有个别老师对我说:哪有像你这样的园长啊,这么大的幼儿园你干得完吗?跟着你非累死。
我这才意识到管理上的失败,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掌握管理技巧,善于处理管理中的杂事,不是来干活的。确实,作为园长,我的面前摆着一个又一个难题,大到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思路和发展方向,小到自身的角色定位,甚至是作为园长的举手投足。当时我毫无头绪,也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自我反思,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就这样,在短短2年半的管理工作中,在磕磕碰碰中摸索前行,慢慢变得得心应手,原先没有答案的难题渐渐明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探索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管理体会。
一、为什么园长总有干不完的事?反思:“让贤”不等于放手
园长只要到了幼儿园那就有干不完的事,这与幼儿园的工作特点有关。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园长抱怨,忙死了,累死了,如果园长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就应该检查一下,你是不是每天限于具体事务中,那你就成了事物的奴隶,难以发挥管理者的主体作用。要想成为管理的主人,园长一定要抓不能不抓的事,而要抓能干的人干事。作为园长,首先要了解每一个教职工的特点,尊重她们的自身价值观,同时各项任务的安排要能促进下属的个性发展,带给他们事业上的成就感,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每月初或周日我都给自己列一张月计划和周计划安排表,然后召开周前会议,逐一分配,学会授权,能做到:敢于放权——让贤,并注意分配工作要因人而异。自己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布局,为他们设计框架。我运用以下方法:“没问题,这是你的特长”——让老师积极
主动去干;“你的这个主意很好,就这样做”——让老师有条不紊地干;“工作进展如何,考了吧细致点”——让老师认真负责干;“你觉得我的建议怎样,可能效果会更好”——让老师心悦诚服地干; “没事,相信你能行”——让老师放心大胆地干。例:2010年六一联欢会,我放手让年轻教师去策划,结果秩序比较乱,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我一点没责怪她。活动后,我反思,是一台联欢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太放手了,有时候还需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团把关。
现在我园每逢大的活动都会有不同的策划小组,全权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园长不再为这些事而忙乱,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因为组织策划者的不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当事事等你表态?反思:中层威信靠放手树立
“大事小事好坏事,样样等园长表态;急事难事麻烦事,件件等园长拍板”这是我们一些园长常诉的苦衷。然而,我们想过没有其他中层的威信如何树立,该授的权授下去了吗?作为园长首先要开明一些,对他人分管的工作要放心,相信他们能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其次要开放一些,对他人分管的工作要放手,相信他们能够有创新地开展工作。该放权的放权,该放手的放手,该放心的放心,大胆让教师去干,从不婆婆妈妈地说三道四。
比如幼儿园的请假制度,我们有规定,2个小时或者半天先和配班老师调节好,再请求组长和当周值周领导批准,病假或者事假一天 3
先报组长再报值周领导,最后交给我批准。第一学年,老师们经常来找我直接批准,这无疑剥夺了中层领导的权力,因为组长要做好功课安排和调课工作的。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层层责任落实,有时候保育员请假也过来和我说,我回应:你先找组长再找后勤园长然后我再告诉我。
另外,我园的课题刚刚起步,以往教科研活动总是园长和业务助理一手把持,教师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本学期采取了自定课题、自由组合的方式,布置各大组结合本人实际和兴趣,按意愿参与不同的课题组,1个助理、2个大组长、2个骨干推出学科带头人,结果规划更具体,针对性更强,课题开展的有声有色,申报的市级5个课题全部立项。我在深深反思,少一些管理痕迹,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园长对中层要放手、放心,让教师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工作的合力,为教师的成功提供保障和基础。这种给予中层领导充分的自主权,给她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做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身先士卒,各大组长和2位园长助理也在团队里树立了威信。
三、面对各种冲突?反思:尊重宽恕为了顾全大局
幼儿园是个复杂的小社会,对外要面对上级部门、姐妹园、家长,对内要面对广大教职工和幼儿,由于资源有限,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处理这些矛盾,园长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对幼儿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幼儿园负责。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要转班,园长怎样做。案例一:有托班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在园遭受同伴抓伤面积很小,老师都道歉很多次,家长的意思如果在本班继续就读,要老师保证没有下一次,并且要求园方让那个调皮的男孩转班,否则说要转园。这年头哪个小孩的家长不把他孩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把事情闹大对大家都不利的。我找到家长和她心贴心的沟通,看着孩子妈妈还挺着大肚子,我们安慰她,孩子不管到哪个班都一样,首先要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孩子看到调皮的孩子就跑到老师身边寻求老师的保护;其次,我们安排2位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一起游戏,这样在双方家长交往中建立信任、友爱就会包容,也会忍让。听了这些建议,家长总算放心了。至于老师,我们真心和他们交流,在履行职责上更加落实到位,尽量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案例二:三天两头状告老师:座位床位调换引起的争执,面对难缠的家长。孩子的床位和坐位老师在不定期更换,然而个别家长却为这些小事告到我这里。当时,我找到班主任问清事由,班主任老师说这个家长就是难缠,不调床位就退学。我在反思,虽然是小事可以折射出这是老师的管理问题和家长沟通问题。原打算当面和家长交流并帮助她解决,后来反复思考,我找老师谈话,并和她分析事情的轻重。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让她自己出面稳定家长情绪,用心安抚,最后家长满意的对我说:现在我不会为位置的事情而伤脑筋了。
细节决定成败,要解决好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矛盾,在于管理艺术、沟通技巧。让家长满意是幼儿园立命之本,其落脚点是促进幼儿的发 5
展上,园长要抓住这个主要问题,以此来推动各方面的工作,解决好各种矛盾与冲突,家长满意了,才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四、幼儿园成绩的得与失?反思:组织与成绩成正比
成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应该让大家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对于成绩不要过于谦虚,要宣传、要表扬,把它转化为动力,发挥它的激励作用。就本学期申报浙江省二级幼儿园评定,申报工作材料十分繁琐,我们在开学时就进行合理分工,12月13日上午,通过检查组认真评估后,反馈给我们的是:管理到位,班子团结,办学行为规范、有序。省二级幼儿园的取得,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需要团队合力才能完成,成绩取得时,没忘团队多少个挑灯夜战,但是辛苦的背后,我们值得。
古城教师独唱比赛:我通过园内三次公开选拔,然后推出参赛者,最后对他们进行量身定做,专人负责落实,最后双双取得了一等奖。然而这次迎新年幼儿现场绘画比赛,我忽略了,没有认真择贤辅导,只交给本班老师落实,虽然说重在参与,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但是也让我看到,我园教师在绘画技能上的缺陷。
五、能做到身教胜于言传?反思:榜样作用言行一致
其一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就从教师到班及礼仪说起。我们幼儿园基本上都有规定:早班晚班时间不同,教师进班不穿高跟鞋,不披长发,不留长指甲抹指甲油,不戴耳环、戒指、手镯等过多的饰品,带班不接听手机,工作时间上网不串班,孩子午休时不聊天等等。园长们:假如我们自己到园时8点半或者更晚,那么作息时间制度有何用,如果自己指甲长不剪,佩戴过多饰品,那么你如何来约制你的员工,带好你的团队。因此,身为园长,要做到言行一致,合理、合情、合法,自己要做自己所说话的忠实示范者、忠实执行者、忠实履行者。在制度的制定之时,就要身先士卒,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否则冠冕的说词也很难牵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群众拥护的好园长。其
二、静时常思自己过,闲时莫论他人非。
女同事多的单位嘴巴多,闲话多,喜欢扎堆谈论,尤其是对漂亮的老师。如果园长喜欢带头画圈,拉关系,背后议论老师,那么这个团队也是如此,何谈团队的凝聚力。因而,我们通过组织教职工活动,拉近大家的距离,并自制新年小卡片,送新年心语,让温暖走进每个老师心灵,也让老师在学期结束时,回赠卡片:我最想对你说的悄悄话,以此打消同事间彼此产生的误会。
然而,我想说:当我们越来越提倡教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提倡园长要成为反思型的园长呢?因为
经验+反思=成长
最后,我用自己写的一首随笔诗结束今天的汇报——
收获伴随着忙碌 走过了又一个四季 播种伴随着耕耘 撒向无数个昼夜 一步步艰辛的向前 那么执着而无悔
成功与失败 艰难爬行
蕴含着辛勤的付出 深深的足迹下
烙着汗水、和着泪珠 那么晶莹剔透
我退怯过 傍徨过 哭泣过
在那十字路口 倔强的
真想一走了之 然而 渐渐地
理智告诉自己
——我喜欢 委屈与烦恼 吞没在一声声
亲昵呼唤的快乐中、、、、、蓦然回首
这两年走过的路 充满委屈 载满喜悦
首先从课堂谈起。虽然每一节课之前都有师生的互相问候, 但这一环节学生已没有真实的感受, 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过程而已。“老师好”、“同学们好”中的“好”字早已缺乏真情。课上和课后听得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抱怨。作业没写呢, 抄袭啊等等, 很少听到对学生欣赏的话语。再加上课堂的一些错误操作, 一节课下来老师已是“怒火万丈”, 何谈幸福。以上的错误操作, 使得老师在课上不堪其苦, 自然就没有幸福感了。下面是几组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相应的答复:
老师:我得告诉你多少次才行?
学生:6284次。
老师:你是不是想让我把你带到办公室?
学生:对极了, 我正好需要休息一下。
老师:你是不是有问题啊?
学生:不是我有, 是你有。
老师:难道你连这份材料也读不懂?
学生:我要是能读懂的话, 你就得失业了。
你能猜出在上面的这些场景里, 老师们会如何反应吗?没错, 老师们大惊失色, 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当然我不是说这些学生的答案是恰当的, 但是我认为老师们其实是“自寻其辱”, 他们本想控制局面, 结果却推波助澜。苛刻而又讥讽的问题只会得到针锋相对的答案。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 你不难明白, 老师们为什么不幸福了。
其次是教学规划。做老师的一定要明白教学工作的艰难:不要无故迟到;要精心备课;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了以上的教学规划, 老师们就不会搞不清楚, 造成尴尬, 影响幸福。
第三是课程指导。教师就是一个“教”字, 只有“教”了才会成为“师”。我是教语文的, 以前总是抱怨学生字不会写, 古诗词不会背诵, 心里很是恼火。经过学习才发现, 我是只讲不练, 犯了教学大忌, 怎会有幸福呢?
笔者教学《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
导入:出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身穿节日的盛装前往议会的照片。
师:看到这组照片,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有哪些疑惑?
生:英国目前还保存着君主制。
师:是啊,从图片上看英国王室与议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目前英国的君主与我国历史上的君主有什么区别?女王到议会干什么去?英国的君主与议会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你们会提问吗?今天老师教你一招——对标题提出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由此,对于《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问:
1.议会是什么?
2.王权是什么?
3.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又是指什么?
4.议会为什么要对王权进行斗争?
请阅读教材26页,自主解决第1-3个问题。
生:1.议会是指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是克伦威尔。
2.王权是指封建专制统治,代表人物是查理一世。
3.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师:今天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还要学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于革命我们一般应从哪些方面来把握?
生:时间、原因、人物、地点、事件、结果、性质、意义。
师:大家分析得很细致,今天我们把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归到经过,性质和意义归到评价,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即原因、经过和评价。请你阅读教材26页第一二两段文字,尝试解决第4个问题——议会为什么要对王权进行斗争?
生: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师: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阅读后面的内容。
学习历史事件,要牢牢抓住一根红线。大家说这根红线是什么?
生:时间
师:没错。请阅读教材26—27页,找一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哪些时间是必记的?为什么?
生:1640-1642年议会斗争
1642-1649年内战
1649-1660年克伦威尔统治
1660-1688年旧王朝复辟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思考:
1.议会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2.革命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旧王朝的复辟,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何意义?
生:1.克伦威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的支持,纪律严明……可见,要推动历史发展,离不开民众的支持,也离不开杰出人物的作用。
2.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3.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非法”“选举自由”“演说自由”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4.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新体制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师:为什么说议会对王权的斗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呢?(温馨提示:从革命原因、领导阶级、结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生:为了扫除封建专制统治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在克伦威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师: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克伦威尔。
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追求民主是时代的潮流,专制是行不通的。革命的胜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既要有杰出人物,也要有群众的支持,要搞好一个班级既要班干部带好头,也要有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师:你能用刚学会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吗?通读教材你还能提出哪些属于自己的问题?
生:英国国王是怎样继承王位的?英国国王有什么作用呢?复辟旧王朝的是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当初在处死查理—世时为什么不斩草除根杀了查理二世?
师:好,大家提出了这些好问题,说明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但课堂时间有限,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去查找资料探索答案吧。
本课主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即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从时间上看,距离现在比较遥远,从内容上看,短短的几百字却包罗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半个世纪的历史。如果不补充历史资料则课堂教学显得单薄,如果一味地补充资料,学生会觉得烦琐,教师自己也增加了压力,更主要的是单纯地灌输知识的做法是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相悖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讲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
一、讲方法——从标题人手进行设问。如《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可以设问:议会是什么?王权是什么?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又是指什么?议会为什么要对王权进行斗争?议会为什么能取得对王权的胜利?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并请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上述问题。
二、讲难点——引导学生从革命原因、领导阶级、结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
三、讲规律——请学生自己归纳历史事件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性质、意义等,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便于学习后面的内容。
【做一个学会反思的教师】推荐阅读: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10-25
做一个反思的班主任09-1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10-30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教师06-1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10-29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06-22
做一个有魅力的幼儿教师06-25
读《做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有感10-04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书心得07-19
做一个有爱的幼儿教师随笔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