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通用12篇)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1

本调查表意在了解高职学生就业意向,为学校、相关部门的提高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一个信息参考,从而能够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请您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认真填写此调查表,让学校及相关部门决策有依有据,更能够符广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谢谢合作!

1. 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 您期望的工作地区是:()

A.学校所在城市B.北上广等发达大城市C.家乡D.西部(支持西部落后地区发展)

3. 您对自己以后的工资要求是:()

A.1000B.1000~2000C.2000~3000D.4000以上

4. 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工作:()

A.校园招聘会B.求职网站C.老师推荐D.家人及亲戚朋友的介绍

5. 您对以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现在所学的专业关系有什么要求:()

A.必须与专业完全对口B.可以与专业略有不同

C.只要与专业相关就行D.完全不在意工作与专业的关系

6. 您在求职时首先考虑的是下面的哪一方面因素:()

A.工作地区B.工作待遇C.工作性质D.工作环境E.其它

7. 您就业的单位意向是:()

A.事业单位B.国企C.民企D.外资企业E.其它

8. 您更喜欢从事下面的哪个行业:()

A.服务业B.制造业C.农业

9. 您是怎么看待就业与创业的:()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2

随着大学的扩招, 就业竞争的加剧,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愈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的做好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意向, 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素质, 我们对2011届服装类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们对2011届服装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的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收回率为96%。

2、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调查、座谈方式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26个题目。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二是学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三是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期望。

三、问卷调查情况

1、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情况

学生对自身从事的服装行业就业需求信息的关注度为:65%的学生非常关注服装类企业的应聘求职信息, 25%的学生偶尔关注, 10%的学生不进行市场调查, 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其中, 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依次为:“人才交流市场”、“校园招聘会”、“父母亲戚朋友介绍”、“网上投简历”、“毛遂自荐”。

在调查服装企业最看重的求职者品质时, 有64%的学生认为企业看重服装专业技能, 24%的学生认为企业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德, 12%的学生认为企业关心学生的社会工作经验。

2、学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

调查中, 当被问到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时, 有73%的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相对困难;20%的学生认为形势有所好转, 就业寒冬已经过去;还有7%的学生对于目前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选择上, 有78.8%的学生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 9.9%的学生选择充电深造, 仅有11.3%的学生考虑自主创业。

在学生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上, 有76%的学生想在应聘技巧上有所提高, 其他依次排序为: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 以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毕业生对“好工作”的定位问题, 68%的学生注重企业薪金和福利待遇, 18%的学生注重企业的潜力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9%的学生注重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5%的学生注重从事与自身兴趣相关的工作。

在被问及学生的首份工作是否考虑专业对口时, 有75.8%的学生认为有对口的专业最好, 但不一定非要对口, 3.8%的学生认为必须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还有20.4%的学生不考虑专业问题。

调查中, 发现学生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态度为:60.5%的学生集中选择了“1000~1500元”, 27%的学生期望的薪金为“1500~2000元”, 在12.5%的学生期望的薪金在2000元以上。

3、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期望

当被问到是否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时, 有87%的学生回答肯定。在就业指导课的时间安排上, 有49.3%的同学希望在大一入校时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50.7%的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最好安排在二年级。

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内容, 55.2%的学生最希望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 其他依次为“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求职心理辅导”。

除了课堂上一般知识的讲授外,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是案例分析, 最不喜欢的上课方式是枯燥的理论讲授和照本宣科。其他喜欢的课堂形式依次为看录像、角色扮演、活动游戏、讨论交流、现场咨询、实物展示、动手操作、参观调查。

四、分析与对策

1、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 端正毕业生就业心态

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观, 就业观的教育, 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择业。通过宣传讲座等各种形式, 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掌握政策方针。同时, 扩大就业信息的覆盖面, 让服装类毕业生充分认识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 学会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 有选择地确定目标。

大力开展就业心理咨询, 为就业焦虑和迷茫的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 对自卑、自负、挫折等择业心理现象做出正确分析, 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端正就业心态, 提高自身择业心理素质。

2、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好择业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学生入校时就开设, 大一阶段结合新生入学的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适应性教育, 让学生顺利转换角色,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大二开设就业程序与技巧的指导课程, 包括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内容。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样, 注重案例分析, 避免机械的理论讲授, 提高对就业实战的模拟演练。

3、以社会需求为基准, 增强教学实用性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有三年, 因此, 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抓手, 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努力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4、重视实践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求职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利用假期为学生提供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机会, 增加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 为学生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提前预热,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 学校要加强对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地开辟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

摘要:近年来,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进一步做好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研究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 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服装,就业心理,调查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北京交通大学2006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综合分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6) 。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3

关键词:淄博职业学院 毕业生 就业意向 就业指导 调查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个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招生数量以及办学前景。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或用人单位不能如愿招聘,常常使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人员处于尴尬局面。这样的现象往往是由学校和学生双向造成的。学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解决,而一个大学毕业生如何对就业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位进行选择,是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虽然个人选择就业问题,最终能通过实现就业而得到解决,但往往是以毕业生错失最佳就业时机和离校后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代价的,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作为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淄博职业学院一直把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摸清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我们在全院09届毕业生中进行了此次就业意向调查。

2 调查研究的实施

2.1 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范围覆盖了淄博职业学院所设的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电子电气系、信息工程系、生物制药系、建筑工程系等14个系部约5000名毕业生。我们从各系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中按毕业生人数12.0%的比例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并以个别访谈为补充。整个调查活动由5名指导教师和10名学生参与合作完成。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问卷设计、样本抽选、调查过程的组织与指导、调查结果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和个别访谈;学生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并归纳得出初步报告。

2.3 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从“职业定位”、“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就业薪酬期望值”、“就业去向”、“就业准备”、“影响就业因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等八个方面展开,设计了20个封闭式单项选择题。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调查组对《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在工商管理系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试测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了问卷题项,调整了问卷结构,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4 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从2008年12月25日至2009年2月30日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2份,回收率为93.7%。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共548份,有效率为91.4%,从有效率和回收率看,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真实可信。调查分析以有效问卷的数据为基础。

3 调查结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抽样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随机抽取了淄博职业学院学生(共50人)关于第10题的回答做统计检验。大样本为本次调查全部的548份有效问卷,小样本为50份问卷。第10题的问题是:您是什么时间开始关注就业的?A.大一B.大二C.大三D从未关注过。为检验小样本结果的准确性,以大样本为标准进行统计检验,有关数据如表1。

抽取其中的A与C两项做检验,有统计检验公式:

Z=│p-PO│/〔p(1-p)/n〕1/2pA=0.34 POA=0.343 n=50

代入公式求得:ZA=0.04 查正态分布表得Z11-A/2=1.96 ∴│Z│=0.04∠1.96 同理求出ZC=0.16 查正态分布表得Z1-C/2=1.96 │Z│=0.16∠1.96

以上说明,抽样结果与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统计结果应该是准确的。

4 结果统计与分析

4.1 职业定位 在职业定位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上大学时或毕业时对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职业已有清晰的定位的学生分别占56%和16%;而选择在毕业时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仍然不太明确或根本没有定位的学生分别占22%和6%。这说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已有了战略意识和长期规划。个别访谈结果表明,少数职业定位不太明确或在毕业时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仍然不太明确或根本没有定位的学生,一是打工的学生;二是谈恋爱的学生;三是家庭较富裕的学生;四是贪玩的学生。因此,学校有必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面向低年级的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促使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决定学生职业定位因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自身的兴趣爱好(50%)、社会需求(30%)、家庭要求(16%)、学校指导(4%)。这表明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发展、稳定、实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部分学生对家庭仍然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思想,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4.2 就业观念 在就业目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就业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选择实现自身价值的学生(占46%)少于选择生计需要和享受物质生活的学生(占52%),这表明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等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行为,限制着他们专业水平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就业目的的仅占2%,这表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在人才的评价标准方面,选择企业最关心应聘者的素质为综合能力的学生竟高达58%,这说明在清纯、听话、考试高分等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大学生理想化、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随着以各种尖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高技能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既要有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则被42%的学生所忽视。

4.3 就业心态 在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认为形势好、就业没有压力的为0%;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的为6%;认为形势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的为52%;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的为42%。这说明,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在专业对口方面,58%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有36%的学生主张“先就业,再择业”;有6%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其中,选择专业对口的比例最高,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以致用”的工作认识。这启发我们:在今后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专业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取长补短。另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生能理智地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工作,但也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有平静、乐观、兴奋,更多的是紧张、无奈、烦躁、焦虑。

4.4 就业薪酬期望值 对于将来就业薪的期望值,1000元以内的学生占8%;1000~1500元的占68%;1500~2000元的占14%;2000元以上的占10%。这说明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这与淄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是比较相符的,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薪金要求已趋于理性化,能开始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提高应聘工作的成功率。个别访谈结果表明,在选择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的学生中,只有23.8%的学生愿意努力适应工作,有高达76.2%的毕业生则准备“跳槽”或继续深造。如此高比例的学生选择就业后再“转业”,意味着他们在初次就业后流动的可能性和比例都较大,这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说明高职学生对学历的看重,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把“高职高专毕业”与“就业”直接联系起来,这将直接表现为求职行为的被动与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待提高。

4.5 就业去向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70%的学生首选城市就业;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占22%;愿意去县级及以下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的各占2%和6%。这符合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当然,也反映了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更加看重自我利益,忽略了社会责任。尽管学校大力宣传并采取了许多鼓励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重视。个别访谈表明,学生选择回生源地的原因,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这样的要求;另一部分则是希望借助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获得理想的工作。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选择自主创业的为30%;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为26%;选择中外合资企业的为26%;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为18%。可见,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就业行业意向相对分散,已明显呈多元化趋势。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学生就业趋于理性化,自主创业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这是一个巨大的观念变化。政府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以此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工作比较稳定,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占有优势,仍是不少学生就业的选择,而人才相对缺乏的乡镇集体企业仍然不为绝大多数学生(占0%)看好。

4.6 就业准备 在关注就业时间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资讯的占34%;从大二开始关注的占52%;从大三开始关注的占10%;从未关注过的占4%。可见,在就业准备上大部分学生具有主动意识,但还有部分学生未关注或关注时间相对滞后,这不得不引起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视。在就业渠道的选择上,选择家长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校内招聘会和网络招聘的分别占46%、24%、16%和14%。上述数据显示家长亲友介绍的比例仍然较高,其它各种求职方式比例相差并不悬殊,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内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4.7 就业因素 在影响就业因素的调查中,学生对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哪些条件的选择依次是:职业能力与特长(占54%)、所学专业(占34%)、相貌(占8%)、学历(占4%);对于影响就业的不利因素,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缺少实践经验(占46%)、自身竞争力有限(占28%)、学历层次偏低(占14%)、社会关系不足(占12%);对于影响就业的主要问题,毕业生的选择依次是:人才供大于求(占44%)、毕业生就业思想不端正,期望值过高(占24%)、就业市场不规范(占18%)、凭关系走后门现象严重(占14%)。以上调查结果说明:①学生已经认识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已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②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历与就业竞争力信心不足;③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与公平性较低,大学生在就业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④学生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这反映了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忧虑。

4.8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在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方面,有76%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的占68%;选择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的各占16%。对于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的回答中,选择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比例高达74%,选择为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搭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培训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分别占16%、6%和4%。这说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就业市场行情,然后把信息提供给学生,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特别是对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专业更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指导,从目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我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得不到广大学生的认可,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培训的作用,认为对将来就业意义重大和有影响的高达90%(各占32%和58%);仅有8%的认为可有可无和2%的认为不必要。而对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应从何时开始,64%的学生认为应从大一开始,18%的认为应从大二开始,14%的认为应从大三开始;认为毕业后才开始的仅占4%。对于学校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4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50%的认为有必要,6%的认为不太必要,2%的认为没必要。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开始相关培训的时间,只有64%的学生认为应从大一开始,说明在就业准备的认识和实践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滞后的情况。

5 总结与建议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08届毕业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自我定位较准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选择趋于理性,但也发现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就业态度相对被动,或者就业准备不足等问题。对于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绝大部分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意见。结合此次调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加快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我院就业服务机构虽建立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网站,以及相应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但其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应尽快配齐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争取实现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以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

5.2 完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就业指导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结合地方院校实际,明确办学目的,按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有选择地向学生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建立并规范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等教育,切实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过程,实现全程就业指导。

5.3 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理论研究。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也一样。但从我院就业指导的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在学院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

5.4 规范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对择业人员进行职业设计、职业培训和职业实践咨询与指导活动。包括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培训、信息采集与处理、素质测评、帮助实施六个技能模块。具体措施包括:①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②发放《大学生就业指南》;③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④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价值倾向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正确引导;⑤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洽谈会和招聘会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学生参加,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⑥收集、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⑦开展职业素质测评。运用科学的测评软件和工具,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的素质测评服务,并对测评结果加以科学的解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定位,避免盲目求职;⑧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正确分折自己的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未来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

5.5 加强大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教育,其落脚点还是在于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形成、自我定位与评价、对就业时社会因素的看法以及就业观念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如有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形成较晚,直接影响到他们顺利地择业和就业;有些学生在面向落后地区、支援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态度和认识上仍较淡薄等。这就提醒我们,要在今后加大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力度,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岳昌君.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2]谢维和.高等教育内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3]傅方正,阮啸.高校大学生群体新特点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

[4]杜文忠,吴贺珍.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篇4

亲爱的同学: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同学们真实的就业意向,进一步给同

学们做好就业指导。我处特组织此次调查,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请

把你真实的情况与想法告诉我们。

你的个人情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性别:

你的总体就业意向为:()

1.需学校推荐就业;2.家里推荐就业;3.自己推荐就业;

4.报考专升本;5.报考公务员;6.参加西部计划;

7.参加三支一扶计划;8.参加国家其他政策就业计划;

9.参军入伍;10.自主创业;11.暂不就业。

你目前的就业情况是()

A.正在预就业实习

B.待就业需推荐

C.待就业不需推荐

D.其它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护理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 篇5

你父母是职工农民经商?

你家里的经济条件?

你父母希望你从事护理工作吗?

你听从父母的安排吗?

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你做护理工作开心吗?

对于你所学的护理学专业,你对基本知识及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如何?

你觉得护理工作需要沟通吗?

你是否围绕你的专业找工作?

你对自己护士这一职业了解吗?

你觉得护理专业很有前景吗?

你认为目前护理本科生就业形势较严峻吗?

你觉得你对护理本科生就业形势非常关注吗?

你认为你需要了解各届护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吗?

你认为你需要了解各大医院的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吗?

你很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吗?

你愿意从事护理或者与护理有关的职业吗?

你觉得就业一定要专业对口吗?

你会选择在社区医院就业吗?

你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吗?

你的就业单位意向为三级以上医院?

你的择业首选因素为经济收入与福利吗?

你认为三级以上医院的工资待遇令你满意吗?

你认为三级以上医院对你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很大吗?

你会选择自主创业吗?

你会选择考研吗?

你认为学校有必要提供就业信息吗?

你觉得自己目前的专业知识有竞争力吗?

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志愿服务基层或偏远地区的建设?

在选择就业前,你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吗?

护士离职率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

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让社会充分认识护理行业是

一个高风险和高科技含量的职业,使其得到社会应

有的尊重和重视;通过改善薪酬体系,切实提高护士的工资待遇;提供继续深造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改

变护士职业一元化发展的现状。关心护士生活,建

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绩

效,使其个人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提升个人成就感

医院管理者更

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 篇6

②.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③.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④.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

助产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篇7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2012年助产专业3个大专班即将毕业的1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均为女生, 年龄18~22岁, 其中农村生源95名, 城市生源73名。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 当场填写当场收回。

1.2.2 访谈法

对接受问卷调查的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了解学生真实的就业心理。

1.3 统计学方法

计算率,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68份, 回收有效问卷16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6%。

2.1 助产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

调查显示, 20%的学生 (33人) 表示愿意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 43%的学生 (69人) 表示可以考虑助产专业相关工作, 而37%的学生 (60人) 则表示不愿意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

2.2 不同就业意向学生对助产专业的认知情况

不同就业意向的学生对助产专业性质的了解程度、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及是否看好专业前景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3。

2.3助产专业学生的择业观

助产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关注较多的问题见表4。

3 讨论

3.1 就业意向

调查结果表明, 比较愿意 (包括愿意和可以考虑) 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约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3, 但仍有1/3以上的学生不愿意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这反映了不少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专业思想不牢固[2]。

3.2 专业认知

有1/3以上的学生不愿意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 这与她们对专业的认知有关。这部分学生中, 很了解专业性质的人数占比为0.0%, 而不了解者的占比在3种就业意向中最高, 达11.7%, 高于愿意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学生的比例 (9.1%) ,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于对助产专业缺乏正确认识, 所以学生不愿意学习助产专业[3], 这部分学生有近一半 (48.3%) 对助产专业不满意, 与愿意和可以考虑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于这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因而有18.4%的学生不看好将来助产专业的工作前景, 远高于愿意和可以考虑从事助产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 (P<0.01) 。

3.3 择业观念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 考虑较多的问题居前2位的是将来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工资待遇问题, 其人数占比分别为85.8%和69.1%。考虑社会地位和工作强度的学生也都在50%以上。

3.4 就业教育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的情况应使学校教育工作者, 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和授课教师深思[4], 在今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至少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

3.4.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要认识到助产专业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性, 它是不可缺少的专业, 从事助产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5]。

3.4.2 加强择业教育

正确对待择业中的各种问题, 要以工作为重, 对个人利益不可过高要求, 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庞汝彦.我国助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7) :293-294.

[2]魏碧蓉.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13-14.

[3]赵风霞, 周菊芝, 常金兰.我校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8) :353-355.

[4]顾春怡.瑞典助产专业的现况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4) :379-380.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待就业人数不断膨胀。前期就业规划是否明确、就业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就业质量的高低。针对大学生 “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意向”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因素,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满意度。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主要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指导的相关文献,以准确全面地把握研究动态,从而保证研究的原创性与前沿性。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样本为在校大学生。对调查回收的问卷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在湖南师范大学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学生占30%,大二学生占25.5%,大三学生占24.5%,大四学生占20%。男生占

20.6%,女生占79.4%。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占18.8%,文史哲类的学生占54.6%,其他专业的学生占26.6%。

二、数据分析

(一)毕业生能力自评与企业要求: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优势依次为:做事效率(18.6%)、沟通能力(16.5%)、时间管理(15.8%)、逻辑分析能力(13.7%)、自学能力(8.9%)、文字写作能力(8.4%)、外语能力(5%)、计算机应用(3.8%)、公众演讲(3.6%)、其他(5.8%)。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劣势依次是:缺乏工作经验29.8%,对社会不了解28%,英语、计算机水平不够好20.7%,专业成绩一般15.8%,其他5.7%。

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则依次为:自学能力74%、职业道德68%、团队合作能力67%、专业技能64%、人际交往能力63%、心理素质62%、组织管理能力44%、仪表礼仪38%、专业成绩29%、计算机应用15%、英语水平3%。1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自学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而毕业生认为欠缺的英语、计算机能力,用人单位倒是觉得现在的毕业生基本都会电脑,只要自学能力强,提高水平不是问题。倒是团队合作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在大学里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组织、参与学生活动或社会实践才能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

(二)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

表1  你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数据显示,毕业生找工作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兴趣、工资待遇、专业对口、自我实现、地区、行业。男生更在意专业是否对口,女生更看重工作地区。分析认为,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所以倾向找离家近的单位,父母也希望女儿留在自己身边。男生更在意专业对口和行业发展,这和男生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承担家庭经济责任有关。

在问及“你想在什么样的城市工作”时,85.7%的大城市家庭的学生坚持留在大城市,26.2%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选择大城市。来自中小城市家庭的毕业生选择居中,但也更倾向于在城市工作。分析认为,城市家庭的学生拥有更多社会资源,他们的父母会为孩子就业出谋划策、积极创造条件,不愿意孩子离家太远工作。而农村家庭的学生,社会资源较少,择业时家庭的建议和约束较少,他们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

在被问及“对以后的就业,是否感到有压力”时,25.5%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58.5%的学生表示“压力较大”,14.2%的学生选择“压力不大”,1.8%的学生表示“没压力”。在被问及“导致你就业压力的原因有哪些?”时,学生选择依次是:个人能力不足(16.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太多(14.7%)、对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不了解(14.1%)、就业机会太少(12.3%)、所学专业就业很难对口(10.1%)、本科学历太低(9.8%)、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9.2%)、薪酬太低无法接受(8.1%)、社会歧视应届毕业生(3.9%)、其他(1.7%)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划意识现状。在被问及“你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吗?”时,33.0%的学生表示“知道”,3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而35.9%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以后就业择业方向还存在着很大的困惑,需要得到进一步指导。

在问及“你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时,9.9%的学生选择了“有,很清晰”,51.4%的学生选择“有,但不清晰”,24.5%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14.2%选择“没有”。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身定位不准,人生规划缺乏长远认识。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至关重要。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期望。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就业指导与培训期望,25.9%的同学希望能够到企业实习,得到实践工作机会;22.9%的同学期望得到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培训;20.9%的同学希望接受职业挑战训练或参加商业实战特训营;15.7%的同学希望参加潜能提升课程;12.2%的同学想听成功职业经理人讲座、成功心理学课程。

在被问及“你希望谁来为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学生的选择依次是:企业人员(37.7%)、专业老师(35.5%)、学长学姐(19.1%)、辅导员(7.8%)。可见,大学生更希望由企业人员、专业老师来进行就业规划指导,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议和意见。在就业指导方式上,学生的选择依次为:面对面咨询(41.5%)、网络咨询(22.6%)、团体咨询(15.3%)、同学互助(12.0%)、电话咨询(8.6%)。可见,大学生更喜欢进行面对面的个别咨询,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就业、求职的特长和兴趣。从国外的职业规划指导来看,面对面咨询指导是一种效果最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便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但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指导大多是大班授课或讲座的方式进行。最后,大学生认为学校应采取的改进就业指导的措施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23.1%)、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22.0%)、加强就业个体指导(20.4%)、呼吁校友帮忙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6.2%)、加强对学生考公务员、考研支持力度(10.0%)、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5.2%)、其他(3.1%)。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调研,我们发现,(1)大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员工素质是:自学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这几方面的能力。(2)毕业生就业意向与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女生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工作,男生更在意专业是否对口和行业发展。城市家庭的学生父母会为子女就业出谋划策;农村家庭的学生择业时,父母的建议和束缚较少。(3)90%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对自身定位不准,人生规划缺乏长远意识。(4)大学生最期望的就业培训是,能够到企业实习,获得实践工作经验。大学生最期待的职业规划指导方式是:由企业人士、专业教师为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咨询。结合以上结论,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一)政府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宏观政策。首先,政府应从社会就业现状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宏观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制定降低创业门槛的政策,给大学生提供微型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

其次,政府应该大力开发、提供社会管理、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政府基层服务管理岗位就业,并在公务员晋升提拔时,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再次,政府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要求知名企业每年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二)学校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大学生的需要,邀请大学生喜爱的授课人员前来,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并且增加个体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在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采取面对面咨询或是网络咨询的方式效果最佳。因此,学校可积极组织大四实习生或已就业学生与学弟学妹的交流会,分享面试现场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提供成功经验及心得。

(三)大学生自身提前做好职场规划。大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正确详细的就业规划是成功就业的前提。理性看待就业压力,认清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咨询专业老师或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也可以上网搜寻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公司的资料,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按计划进行,使大学四年学习有的放矢。其次,分析自身就业的优劣势,扬长避短,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大学生需要首先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提前对就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扬长避短,加强劣势然后全面发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应积极了解创业所需条件,如资金、理论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因而有重点、有目的提高能力,做好创业准备;而对于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可积极了解企业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就业前不断提高自身相关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总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规划意识,是否提前进行了就业准备,对成功就业至关重要。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只要大学生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定能为自己谋得不错的工作,提高就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盖世洲,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2期,114-116页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9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特进行了本次的调研。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在网络上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共71份,问卷有效率为90%。问卷回收后,我们小组七个成员,分别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7.46%的人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14.08%的人认为形势正常,就业情况良好。1.41%的人认为就业较容易。7.04%的人不清楚情况。看来许多人对这一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势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势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基本情况

1、毕业后去向

从针对同学们毕业后去向的问题4的调查结果看,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同学为40.85%,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同学占38.03%,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占12.68%,而自主就业的同学则有8.45%。

2、就业单位意向

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14.08%的同学选择在国家机关工作,12.68%的同学选择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选择在学校和科研研究所工作的同学占1.41%,选择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同学占19.72%,而选择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占8.45%,22.54%的同学选择到外资企业工作,8.45%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而另外1.41%的同学选择在部队工作,另外有11.27%的同学选择其他。

3、工作所能接受的月薪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1.41%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xx元以下,12.68%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xx~3000元之间,40.85%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5000元之间,26.76%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则在5000~8000元之间,12.68%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8000~120xx之间。

通过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本次调查的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现总结如下:

1、直接就业是首选,选择考研的比例也很大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问题8的调查结果则从侧面反应出这一现实情况。12.68%的同学选择“考研”,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同学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69.01%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可以看出在能够就业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就业早日进入社会的。

2、就业薪酬期望趋于理性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于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5000的同学占40.85%(1000~20xx占1.41%,20xx~3000占12.68%),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过去高估的,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月薪能够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超出了自我价值的`评估,就业不大乐观。

3、大学生自身能力信心十足,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在对求职中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63%的同学认为要有“时间和工作经验”,56%的同学认为要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53%的同学认为是“专业知识”,选择其他的有14%。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认识很客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同时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是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要积累实践经验。

三、建议和对策

1、大学生应夯实基础,努力提升自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实践和工作经验(占63%),但同时却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求职中最欠缺是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可见,我们目前大学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能力缺失的境地。其实,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平日里就早做准备,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同学,对自己以后的就业还是很乐观的。所以,我们认为就业难,难在很多同学在大学里并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规划,虚度了大好青春,等到毕业之际才意识到自己学无所成,从而对自己求职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同学应早做准备,在校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在锻炼中学会与人交往,早日融入社会。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我们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还是热衷与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大城市就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然而,以上地区、单位僧多粥少,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才会出现目前的结构性失业。我们发现,实在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的进程中,小城市、乡镇等地急需人才,小型企业、私人企业都求贤若渴。因而,我们大学生如果能切实的改变自身观念,树立基层意识,相信就业还是不会很难的。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面临就业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缺少指导。因此,我们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要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同们从长计议,早作准备。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从以前的注重课本理论,逐步走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轨道上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4、政府部门要改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对于那些有碍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要放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

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 篇10

某留学集团当日发布的这份报告还说,七成留学意向者事实上并不了解海外教育制度,他们中有些人觉得留学是一种时髦,越来越多工薪家庭为了追求这种时髦,不惜倾“近半家产”来支持孩子留学。

启德昨天向厦门的媒体介绍说,这份包括厦门在内的18个大城市调查,总共调查了2.5万名大中学生和家长。

当然,这类出自留学中介机构的调查报告,也只是一种参考。

厦门学生最青睐美英

启德厦门公司总经理陈君南说,从收集的数据看,今年厦门学生计划留学的五大热门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其中,三成学生想留学美国,近两成意向英国。这个排列顺序和全国调查数据是一致的。

和往年相比,其中,澳大利亚同比增长明显,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因为低廉的价格、语言的便利、专业的特色,意向留学也有增长,亚洲的新加坡、日本则同比下滑,加拿大持平。

性别方面,女性更偏向在硕士阶段出国留学,而男性在本科和博士阶段出国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低龄留学大潮全面到来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11

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海外留学意向分析

本次调查共在常熟理工学院发放问卷13375份,回收有效问卷10798份。从地域来看,回收问卷中苏南学生有4819人,苏北学生有4500人,其他省份学生有1479人——这是因为江苏新建本科高校主要面向江苏招生,面向其他省份招收的学生较少。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3416人,大二学生3252人,大三学生3162人,大四学生968人——这是由于大四学生主要在外实习或找工作,问卷参与率及回收率不高,而且不参加问卷的学生基本已经确定毕业去向,所以得出的数据结果反而比较科学。

从赴海外留学意向来看,确定去的学生有271人,占2.5%;确定不去的学生有6109人,占56.6%;无明确意向的有1319人,占12.2%;犹豫中的学生有3099人,占28.7%。确定去的学生中不免有因特殊情况改变主意的,或者填写问卷时没有与家长沟通过经济能力的,结合数据的信心指数,有效值应该在1.5%~2%左右。如果其中有一些学生是想毕业后自己出国的,那么这个数据结果更是值得认真面对了。犹豫中的学生占很大的比重,他们有的是准备国内考研,有的是担心经济条件,有的是考虑外语水平,他们是今后留学项目宣传和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如果有较好的政策配套或机遇,他们应该会明确自己的选择。

从作出海外留学意向的依据来看,确定不去的6109名学生中,有3427人是因为经济原因,占56.1%;有856人是因为语言问题,占14%;其余1826人是没有此规划,占29.9%。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是特别担忧,经济因素是主因,如果国家和学校能出台一定的经济扶持政策,应该能使部分人改变主意。部分高校可以通过校际互免学费的交换生方式创造一些机会。不过,在问及“如果参加校际交换生项目,免交留学学费,只需要承担其他费用,你是否愿意赴海外留学时?”依然有近4000名学生选择“否”。

从海外留学项目的宣传管理来看,学生在回答“如果你确定去留学,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题中“返校学分认定”排在首位,占43.8%,显示大量学生对此信心不足,需要学校制定明确的政策并加强宣导,此外“国外费用问题”和“与母校的沟通协调”“语言交流及文化适应”等分别占23.5%、17.3%和10.5%,也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就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在一所学校提供的赴海外留学项目列表的知晓度调查中,分别有64.2%的人表示不知道,有21.3%的人表示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除去学生可能自己不注意了解信息的情况,数据确实显示留学项目的宣传有问题。那些不知道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想了解参与”的选项,显示留学项目的宣传工作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大学生赴海外学习计划的实施应对

加大留学项目的政策扶持 按照江苏省2020年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3%以上的要求,结合新建本科高校目前普遍2万人规模的现状,意味着每年要选拔超过500人赴海外留学,这个目标没有足够的政策扶持是很难做到的。

首先要完善校内机制体制。参与调查的部分高校国际事务部门表示,学校虽然合作办学项目较多,但是都散放在各二级院系管理,没有建立国际教育学院这样的机构统一协调,国际处作为行政部门参与教育管理的阻力很大,最后项目实际出国率不高,办学效益不明显。相反,部分高校则是由教务处下放足够的权力给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只参与培养方案的审定,日常履行备案式的形式管理,项目学生实施与其他普通学生不一样的集中管理,语言水平强化很快,留学项目办得有声有色。

其次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调查中学生反映强烈的主要是学分转换和出国费用的问题。部分高校学分政策比较死板,教务部门要求国外学习的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要和国内一致。殊不知国内外的教学体系就不一样,国内是课程学分,国外是模块学分,达到这一要求谈何容易。建议核心专业课相对严格对照,普通类课程接近即可。对于短期的研修可以兑换为选修课学分或素质拓展学分。国内外的学分含金量也不一致,亦不可简单等量转换,部分高校以学时数为标准转换学分就比较科学。

出国费用方面,调查显示,苏北及农村学生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语言不是障碍,出国费用才是鸿沟。学校应该建立留学助学金或留学基金,补助那些优秀学生实现留学梦。虽然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留学更是高消费,但是学校进行适当的经费扶持,对学生将来的高端就业很有帮助,这些同学也会成为优秀校友的目标人群。某个高校每年投入数百万鼓励大学生赴海外留学,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称颂。当然,在办学经费日益紧张的现状下,建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出台对高校实施大学生赴海外学习计划的经费扶持,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体验海外的先进教育。

加强留学项目的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相关项目的知晓度不高,需改进项目的宣传手段,提升项目的宣传效果。

第一,抓好新生的入学宣传教育。部分高校在录取通知书内夹送详细的出国留学项目介绍是非常好的举措。学校应将本校的赴海外留学项目信息分类整理,详细介绍项目的内容和相关费用。入学后,大学往往会组织入学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在班会加强宣传。

第二,抓好项目的日常网络宣传。学校应该通过国际处、国际教育学院的网站或者留学项目专题网站加强项目的日常宣传。主管单位要提前介绍项目信息,及时发布项目内容,主动回复项目咨询,经常开展网络调查。要建立留学意向学生动态数据库,对有意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面谈,做到深入宣传、跟踪指导。

第三,抓好留学的成功典型宣传。让赴海外成功留学的学生现身说法,效果非常明显。学生代表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项目步骤流程、注意事项和项目成效,他们可以交朋友、结对子,在留学期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建议高校还可以在学生会建立大学生国际交流的部门,在社团或者校友会建立赴海外留学学生联谊会。前者旨在建立网络,深入各院系开展项目专题宣传和项目报名服务,后者旨在搭建平台,开展留学经验介绍和海外文化宣传。

提升留学项目的管理实效 随着留学市场的不断扩大,留学服务中介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部分高校由于国际化工作刚刚起步,国外合作交流渠道不畅,只能通过中介牵线拓展一些项目。高校应该秉持一根红线,就是海外合作院校应该是获得我国教育部认可,具体名单可以在教育部的涉外监管网查询到。学校还要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为他们尽可能寻找到较好的合作伙伴和留学项目。合作学校应该和本校层次相当或略高,合作项目要可持续发展,双方应签署协议获得明确的保障。

调查发现,有的高校项目铺得很开,大小几十种,但是日常疏于管理,协议签署之后不去推进,或者只是任务式宣传,学生参与情况不理想,需提高项目的管理实效。

第一,要分类管理,明确到人。有的高校建立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值得推广,每个项目明确到具体人员去研究,建立与国外合作方的正常沟通渠道,碰到问题双方及时讨论解决。项目负责人最终应该成为这个项目中比领导还权威的专家。

第二,要追踪管理,加强联络。调查发现,学生反映出国期间管理跟不上就是因为缺少追踪管理。学生在报名参加相关留学项目时,应由个人选择或者院系指派一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准备海外的研修计划,出具留学推荐信等。学生在海外期间要指导他们选修外方课程,在学习中给予指导,既可以成为学生与母校的沟通桥梁,也会及时获得国外的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赴海外后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管部门应该第一时间优先解决,让学生安心、放心才能成为他们宣传推广本项目的后续动力。

高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三峡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2014年即将毕业的、已在宜昌中心医院实习6个月的102名女性护生为调查对象, 年龄18~24岁, 其中本科、专科、高职各34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2名护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调查前向其说明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 获得理解和同意。问卷主要包括三大项:一般情况;毕业后就业意向, 含读研究生、从事非护理工作、从事护理工作3个选项;如选“从事护理工作”则回答“护理工作的科室选择意向”问题, 含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精神科6个选项。护生匿名独立填写, 当场收回, 实际收回问卷102份, 均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率的比较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就业意向

不同学历护生的就业意向顺序均相同, 依次为从事护理工作、从事非护理工作和读研究生。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的本科护生比例显著低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 而选择“从事非护理工作”和“读研究生”的比例显著高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的专科护生比例显著低于高职护生 (P<0.05) , 选择“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职护生 (P<0.05) , 专科和高职护生均无人选择“读研究生” (见表1) 。

注:*表示与专科组比较, P<0.05;#表示与高职组比较, P<0.05

2.2 护生科室选择意向

91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科室选择意向均相同, 依次为手术室、外科、妇产科、内科、儿科和精神科。本科护生选择手术室、外科和妇产科的比例显著高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 选择内科、儿科和精神科的比例显著低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专科护生选择手术室、外科和妇产科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职护生 (P<0.05) , 选择内科、儿科和精神科的比例显著低于高职护生 (P<0.05) (见表2) 。

注:*表示与专科组比较, P<0.05;#表示与高职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学习、就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共同构成影响大中专护生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的四大问题[3]。因此, 应当高度关注护生的就业问题。实习护生对就业指导需求迫切, 这就需要学校对护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 以提高护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4]。要想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必须了解护生的就业意向。当前护生有中专、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 应调查不同学历护生的就业意向。鉴于在宜昌中心医院实习的护生无研究生学历, 故本研究调查了102名高职、大专、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

102名护生尽管学历不同, 但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 且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 (89.2%) 远高于选择“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比例 (8.8%) 和“读研究生”的比例 (2.0%) 。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类似[5~7]。说明护生通过3~4年的学习, 绝大多数专业思想稳定, 热爱护理专业, 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

本研究中本科护生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低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 而选择“从事非护理工作”和“读研究生”的比例显著高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专科护生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低于高职护生 (P<0.05) , 选择“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职护生 (P<0.05) 。除了本科生选择“读研究生”的比例 (5.9%) 较卢晶晶的研究结果 (12.22%) 低外 (因其研究对象为水平较高的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生) , 此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类似[6,7]。这表明不同学历护生的就业意向存在差异, 学历越高、就业自主意识越强, 就业意向更趋多元化。本科护生毕业后更愿意从事非护理工作或读研究生, 可能是由于本科护生素质较高, 个人追求也相对较高, 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本科护生毕业后更愿意改行从事非护理工作或者通过考研换专业;对于有意从事较好护理岗位工作的本科护生而言, 护理学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自己心仪的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8];而专科和高职护生均无人选择“读研究生”, 可能由于大专、高职护生学习基础较差, 学历较低, 对考研缺乏信心, 因此毕业后更愿意直接参加工作。

鉴于102名护生中绝大多数人的就业意向为从事护理工作 (89.2%) , 本研究又对91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护生的科室选择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护生普遍存有择科意愿 (见表2) , 而且尽管学历不同, 但护生科室选择意向却相同, 依次为手术室、外科、妇产科、内科、儿科和精神科, 与先前的研究结果大致一致[9~11], 可能由于护生经过6个月实习后, 对于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已有所了解。

护生最青睐手术室、外科, 可能由于这两个科室相对清闲, 工作压力、岗位风险和技术要求较低。通常情况下, 手术室、外科的医护关系、工作氛围相对其他科室更为和谐融洽, 且经济收入高。护生选择妇产科、内科, 可能由于虽然这两个科室接触的病人复杂, 护患纠纷较多, 但技术含量较高, 专业性较强, 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且经济收入较高。护生最不愿意去的是精神科和儿科, 可能由于精神科常年接触各类精神疾病病人, 会较大地影响护士心情, 有时面对狂躁型精神病人还可能有人身安全危险;儿科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 病情观察难度和工作量大, 头皮静脉穿刺术难度大, 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 陪护家长较多, 易发生护患纠纷[11]。

本研究中, 本科护生选择手术室、外科和妇产科的比例显著高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 无人选择内科、儿科和精神科;专科护生选择手术室、外科和妇产科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职护生 (P<0.05) , 选择内科、儿科的比例显著低于高职护生 (P<0.05) , 无人选择精神科。说明学历越高, 护生越愿意选择热门的、心仪的科室, 可能由于学历高的护生护理知识较丰富、护理能力较强, 在科室选择方面较学历低的护生有更强的自信心。

本研究首次将护生的就业意向和择科意向结合起来调查, 能更全面、具体地反映护生的就业心理。从此次调查结果可知, 绝大多数护生专业思想稳定, 热爱护理专业, 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但不同学历护生的具体就业意向还是有差异的:学历越高、就业自主意识越强, 就业意向更趋多元化, 更愿意选择热门、心仪的科室。因此,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针对不同学历护生, 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建议, 从而取得较好的就业指导效果。

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学历护生就业意向, 给高校护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以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增强护生的就业竞争力。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即将毕业的三峡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在宜昌中心医院实习6个月的102名女性护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本科、专科、高职各34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护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护生的就业意向顺序相同, 依次为护理工作、非护理工作和读研究生。本科护生打算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低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 而打算从事非护理工作和读研究生的比例显著高于专科和高职护生 (P<0.05) 。专科护生打算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低于高职护生 (P<0.05) , 打算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职护生 (P<0.05) , 专科和高职护生均无人选择读研究生。不同学历护生就业科室选择意向均相同, 依次为手术室、外科、妇产科、内科、儿科和精神科。绝大多数护生专业思想稳定, 热爱护理专业, 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但不同学历护生的具体就业意向有所不同。结论 面对不同学历的护生, 高校护生就业指导工作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从而取得较好的就业指导效果。

关键词:护生,就业意向,学历

参考文献

[1]龙霖, 谢平, 李泉清, 等.不同教育层次实习护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5) :15-17.

[2]苏银利, 李乐之, 周小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4) :15-17.

[3]李天一, 陈长香.不同性别本科护生的择业观比较[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63-2864.

[4]金凤娟, 李春芳.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需求的质性研究[J].天津护理, 2013, 21 (1) :3-4.

[5]胡荣, 喻海燕, 姜小鹰.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就业心理、意向及信息需求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7) :325-327.

[6]吴彬彬.960名护生求职意向、地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3, 37 (5) :379-381.

[7]卢晶晶, 仇瑶琴.在校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5B) :63-65.

[8]敖琴英, 唐四元, 刘文捷.不同学历层次毕业护生择业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10, 17 (12) :4-7.

[9]张东华, 肖晓玲, 胡秋秋, 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择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 2013, 27 (4) :880-883.

[10]井磊, 沈军.护生对护理工作领域的选择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激光杂志, 2010, 31 (5) :91.

上一篇:有趣的一次实验_作文350字下一篇:《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