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模板(精选8篇)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猴子种果树》
23、《会走路的树》
24、《问银河》和练习8。
教材分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
《会走路的树》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抒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全文语言流畅,富有童趣,琅琅上口,课文还配有插图,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
教学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或背诵指定课文。
3、让学生明白做事情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美好的愿望。
4、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或复述指定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领悟《猴子种果树》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2课时
《猴子种果树》„„„„„„„„„„2课时
《会走路的树》„„„„„„„„„„2课时
《问银河》„„„„„„„„„„„„2课时
练习8„„„„„„„„„„„„...3课时
一、求同
教材中的单元多以人文性主题建构, 也有部分能力性主题。每组课文的精神内涵、情感基调及价值取向趋于同质化。单元主题阅读应立足于主题, 了解编者的意图, 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 纲举目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单元主题阅读方能真正体现整体性。基于此理念,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备课时, 应遵循求同的原则, 即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特点, 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寻找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探求共同规律、共性学法, 并运用规律、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同类文本, 由扶到放, 由他主到自主,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同目标
一组单元课文因其主题相同, 其文本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也趋同。单元主题教学中, 不应像传统语文教学那样, 孤立看待每篇课文, 一篇篇独立备课。教学时应吃透整组教材, 不仅是单元内每篇文章, 还应涵盖语文园地里的积累、口语交际和写作, 在整组文本了然于心之后, 结合单元导读要求, 确定每篇文章都应达到的共性目标。
如第十册第八单元, 主题是“感受异域风情”, 单元导读中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本组课文, 要抓住主要内容,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 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依据这样的要求, 我们可以把本组单元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能力目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品味文章写法, 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定下单元目标后, 每篇课文都应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文本内容,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可定为: (1) 认识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 感受德国美景, 了解人情风俗特点, 体会文章写法并尝试仿写。
2. 同模块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因目标趋同, 教学流程也可以是相同的模块建构。第八单元的教学模块可设定为识记字词、感悟美景、积累表达。
3. 同方法
单元主题教学要体现整体性, 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以贯之的。如模块二感悟美景, 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文中所写风情美在哪?怎样写出美?这两个问题贯穿整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学生阅读思考时, 要求默读并批注, 找出表现美的语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 感悟美景可这样设计:
读出美:哪些语句表现了美?细细体会, 怎样读出这种美?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想象美:教师范读或者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美景的重要片段, 让学生闭眼聆听, 用心想象美丽的画面。
再现美:教师给提示, 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想象的美景画面:德国人那么爱花, 我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瞧, 这边……那边……远处……小巷的尽头……
学生的语感来自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验、意境的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涵泳、咀嚼, 在读中感受美, 想象美, 把文字读活, 把作者笔下的美景读成鲜活的画面, 浮现于脑海, 呈现于眼前,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美景, 这美景是学生个性化感悟投射的映象, 每个学生想象的美景都是独特的, 绝不雷同。这样的美不仅是作者眼中的, 也是读者眼中的, 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用心对话感受到的美。
二、存异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不仅应求同, 也要存异。这是因为尽管同一主题, 但不同文本在单元中的主次不同, 依编者意图, 文本阅读的要求也不同。此外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同, 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 应在求同以保持整体性的基础上, 体现存异, 追求共性中的个性, 使单元主题阅读不因片面追求整体性而忽视个性化的解读。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存异, 就是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发现文本间有探究价值的差异, 发掘文本的独特内涵及能力生长点, 使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横向整体阅读的基础上, 得到纵深的挖掘, 重点关注独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丰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实现整体性基础上的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教学。
1. 层次不同
单元中的课文主次不同, 分精读课和略读课, 在教材处理上, 阅读的层次应有所不同。精读课相对略读课来说, 阅读要精, 钻研要深, 知识要实, 能力要活。略读课的学习可简单、浅显一些, 不必深究。如同样是模块二感悟美景, 略读课《与象共舞》在处理上可以浅一点, 放一点。不必抓住重要语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美景, 只需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批注表现美的语句, 能对文中描绘的美景有所理解、感悟, 读出美感即可。
2. 方式不同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精读课和略读课教与学的方式也应不同。精读课侧重教师的主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 迁移到单元主题的其他课文, 以致课外的阅读材料。而略读课更侧重学生的自学, 学生用精读课习得的阅读方法, 应用于略读文本。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师只在疑难处点拨, 关键处引导。
3. 策略不同
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表现了不同国家独特的美景。同样是表现美, 因其美的内涵不一样, 其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钻研, 吃透教材, 通过比较阅读, 发现不同文本的独特魅力, 找准不同的着眼点, 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阅读。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写了德国每家窗户上的花美, 更以花美在户外, 表现德国人民“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那么在感悟美丽时, 应着力品读写花美的句子, 想象行人眼中的美景, 理解尽管在家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但只要走在外面, 所有的鲜花都为你绽放, 这就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理。文本的表达特色是线性的抽丝剥茧式的层层深入, 由感受花美到感悟人美, 由美景到哲理, 应侧重连接和推论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由文本连接生活实际。
1. “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 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 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D. 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因为( )
A. 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B. 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C. 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 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①《北大西洋公约》 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③勃列日涅夫手稿 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
B. 《华沙条约》
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5.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力量增强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⑤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6.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
A. 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 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7.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 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B. 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 是一个常数
D. 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8.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现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 )
A. 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 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C. 凭借庞大的出口贸易获取最大利益
D. 依靠掌控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9.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
A.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 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 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 “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10.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是( )
A. 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 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 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 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二、非选择题
11.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三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1978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8年\&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席位得到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四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1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2)材料二漫画体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要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
(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级
三
学
科
语文
章(组)
四
学习内容
《启迪心智》
单元内容
分
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二首》《瀑布》《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和略读课文《山雀》。
本单元课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记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充满了新奇、生动的想象。这些想象带着作者自己的感受,让自然万物显得那些可爱可亲。
单元学情
分
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应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加强词语积累与运用的练习。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在上个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几种段的结构,本学期可以向篇章的结构过渡,引导学生能够按事件的发展顺理清文章结构。本单元很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在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可利用比较、填空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目标
1.会认42个字,会写38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书诗歌的节奏和感情,背诵诗歌和部分课文段落。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儿童生活丰富多彩,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4.感受作者对事物的细致描写,了解作者如何把一些日常生活经历具体的,又是如何把自己的感情表达清楚。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学习如何将玩游戏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说写结合,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生字、词的读写。
3.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习作
学习时数
11课时
课时分配
课
题
课时
1、《古诗二首》
2、《瀑布》
3、《春天的小鱼滴滴滴》
4、*《山雀》
教学内容:
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板书设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例1:先合后分(14+12+11+15)÷4 =52÷4 =13
第2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结果是否公平呢? 学生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板书课题: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
2、现在人数不同,又该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76÷4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4题。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 =76÷4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第3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情境导入
1、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2、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一试。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3、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板书:图例。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3)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4、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5、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4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100页《练习二十三》。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
①指导学生根据图例,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②班内交流并展示统计图的画法。(订正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绘制的彩条高度是否准确。)
③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我国对外出口额最多的是哪个国家,进口额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我国与哪个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你还有什么发现?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是通过什么形式和你的异地朋友保持联系的?生说。张丽是通过邮件的形式,(出示统计表)这是张丽第二季度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表,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班内交流:哪个月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哪个月的电子邮件最多?(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4)思考一下,为什么她收到的电子邮件越来越多?你作何分析?
2.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
教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路上的车辆也变得越来越多了。这是关于银座超市A、B两个停车场停放车辆的情况统计,你能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1)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集体交流:A停车场共停车多少辆?(让学生明白在统计图中也能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便让学生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3)谈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既可提出根据统计图直接回答的问题,也可提出用计算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逐一解决。)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在苏果超市也有两个地下停车场,它的停车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试着完成后,集体交流。此题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认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
2.完成自主练习中的课外实践题。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本校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分析低、高年级学生喜欢科普读物的情况,我们最好把它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而要制作成统计图,我看有些同学收集的数据杂乱,应该首先整理成统计表,注意作好数据的整理核对。
(2)学生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制作成统计图。
(3)交流展示制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4)小组讨论交流低、高年级学生喜欢科普读物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5)班内集体交流:分析调查结果,你还发现了什么?(实践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培养运用统计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统计观念。)
(6)谈话:把调查结果与自己的读书情况进行对比,调整不合理的读书倾向.【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兼顾了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下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新课堂73页智慧园地第3题)
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102页《营养午餐》。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一)设情境,轻松导入
师:
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2、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
3、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4、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
(二)探究新知
1、分析菜谱
(1)到模拟的叮叮餐厅里看看新推出的菜谱,教师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的作用。(2)让学生说说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3)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2、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所选菜式及相关的数据。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点出自己所喜欢的。②通过热烈的汇报,菜式热量的总和一个比一个低,脂肪总和一个却比一个高。
3、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3)让学生观看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而导致的图片。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①学生阅读并汇报: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②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对“不低于”和“不超过”理解。
③学生惊讶地发现纯粹根据自己的喜好所点的菜,与饮食专家的建议有冲突。
④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⑤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充分表述和理解,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⑥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
4、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 ①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②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5、制作条形统计图(1)反馈学生的投票结果
(2)能一眼看出投票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3)绘制条形统计图。
(4)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
(三)总结作业
1、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
2、结合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备课成员:黎玉娟 张卫红 周艳霞 李研采 郭美玲 杨学玲 主备人:李研采
一、教材简析
第八单元由识字八,5篇主体课文《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和“语文园地”组成。识字八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后边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从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引人入胜地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身边的科学常识。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2.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读写规律,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学会分析字形,总结造字规律,以便于以后的学习。
3.引导学生读文,通过读、悟,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认字仍然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2.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将是本单元的难点。
3.总结识字教学以来的识字方法,获得对汉字的整体认知,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本组教材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我们应该凭借教材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孩子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
五、课时安排
识字八 1课时 《棉花姑娘》 2课时 《地球爷爷的手》 2课时 《兰兰过桥》 2课时 《火车的故事》 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 2课时 语文园地 3课时
六、《棉花姑娘》教学预设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示范、演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棉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棉花)
2、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3、认识“姑、娘”两个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并随文识字:
1、(课件展示第一幅插图,去掉燕子)同学们,图片上的棉花姑娘低着头,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怎么了?(学生自由发言)
2、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你知道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的坏蛋是谁吗?请到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它的名字并圈出来。(学生圈出:蚜虫)
3、你觉得“蚜虫”的“蚜”字怎么记比较好?(形声字)
4、(回到图片)身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时的棉花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回答)
5、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表达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读最后一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6、(出示“盼望、治病”)在这句话里有这样两个词语,你明白它们意思吗?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
7、“盼”和“治”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你记住了吗?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四、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五、复习生字,承上启下。
1、一次次请求都失望了,同学们,棉花姑娘向我们求救了,你听,她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下面的一段话)
小朋友,我是棉花姑娘。我身上长了许多蚜虫,可难过了。我多么盼望着有人给我治病啊。可是燕子、啄木鸟、青蛙都说没有办法给我治病,小朋友,你有办法吗?快帮帮我吧!
2、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按照课文的意思,只要有道理即可)
六、结束:
同学们刚才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是谁给治好的呢?请大家课后读一读课文5、6自然段就能知道答案。
七、课后作业:
熟读全文、做一个文中出现的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用游戏法进行复习:《捉蚜虫》黑板上画几朵棉花,每朵花上贴一个画有一只蚜虫的小纸袋,纸袋上写一个生字,袋里面放一些小的外形剪成虫子形的生字卡片。学生如果认识纸袋上的字,就可以到袋里面拿一张写有这个字的小卡片,说明他捉到了一只蚜虫,最后进行统计,看看谁捉到的虫子最多。
二、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三、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四、生字书写。
1、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可分三小组进行教学:“只、星”是上下结构的字,主要特点是“上小下大”;“雪、帮”也是上下结构的字,特点是“上大下小”,“雪”字的第十笔“一”不能写出头,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求掌握好。“请、就”同为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两边不要分得太开,提醒“就”字最后一笔“丶”不要落下。
2、请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它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3、学生临写,描红练习。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五、展示台。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蚜虫、七星瓢虫、棉花的小知识。
六、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 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一、什么是小单元备课
教材的编排大都按章节或单元划分, 这是自然的单元。小单元备课就是在自然单元的基础上, 将教材大的章节或单元按知识结构或学生的认知水平, 再细化为更小的单元实施备课。更小的单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学科自然单元已经很小, 就不必再划分。每个小单元的教学除了教、学案外, 必须有一份小单元练习题和测试题, 做到“小单元清”。
小单元备课的前提是做到一次性备完一个小单元的所有课程。要由一个主备教师负责完成小单元的所有教学设计工作, 绝对不能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割裂、分解, 由几个教师来备。一个小单元完整备课结束后, 再进行这个小单元的课堂教学。小单元教学便于把握教学节奏的轻重缓急, 教师可以在实施课堂教学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下一个小单元的备课, 这样交错进行, 可以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小单元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小单元备课的实施依赖于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六步, 四十八个字:“划分单元、确定主备→一人主备、形成预案→集体研讨、定教学案→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小单元清、查漏补缺。”这种小单元集体备课模式, 实现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共享。基本流程如下:
1. 划分单元、确定主备
学期初, 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 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制定学期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就是按照每学期18周教学时间将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小单元为单位具体计划到周和日, 并预留复习和考试的机动时间, 分配教学内容, 确定主备教师。
2. 一人主备、形成预案
主备人提前教学内容一周完成教学设计。在备课时要求主备教师钻研教材, 搜集相关信息, 设计教、学预案。并将预案提交学科领导审阅, 学科领导审阅后签条, 主备教师复印给备课组人手一份。辅备教师须在活动前熟悉教材, 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 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对主备案做适当调整, 包括对主备案教学目标的确认和完善。并在学校统一印制的“主备案研究记录”上记录调整意见, 为组内集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集体备课后, “主备案研究记录”要夹在相应教学、案的前面。)
3. 集体研讨、定教学案
集体研讨分统一活动与分组活动。统一活动即学科领导阶段性地对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以讲座辅导的形式, 对学科教研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即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进行的研讨:研讨前备课组长将小组教师的“主备案研究记录”交学科领导统一审阅, 签字后方可实施集体研讨。研讨中, 辅备教师根据所做的“研究主备案记录”的调整意见, 对主备教学、案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位教师将讨论中形成的“共识”记录在复印的主备案的空白处。
4. 个性修改、实施教学
在讨论交流中, 执教教师结合并吸收组内教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修改主备人的预案, 形成个性化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案。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目标不能再随意改动。以个性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 要及时进行反思, 特别是加强学情的反思, 以此作为编写“小单元清”的依据。
5. 课例研讨、改进教学
课例研讨即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每次进行教研活动, 都坚持上课、评课、反思的研讨制度, 将每节课的得失进行分析, 对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完善。从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保存下来的完善的教学设计也为下一届教师备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6. 小单元清、查漏补缺
“小单元清”的形式灵活多样。对于学案、作业, 可以采取面批、个别辅导的形式, 以个别辅导为主, 集中辅导为辅;以学生自我纠错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每个“小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小单元练习巩固, 并进行测试, 统计成绩, 分析学情, 提出整改措施。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 并要求教师编写“小单元清”测试题时做到三分之一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学生错题集中的错题及其变形或拓展。
三、集体备课的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实效的发挥, 科学、得力的管理评价措施是保障。几年来, 我校不断摸索, 构建了对集体备课实绩的管理评价模式, 并将备课组备课实绩纳入小组教师个人“两评四考”的过程考核。备课组团队成绩的合理使用, 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我校对备课组备课实绩考评模式如下:
集体备课组的成绩=集体备课过程得分+备课组的成果得分+备课组的教学成绩得分。
1. 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
备课组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等于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的平均分。这样能更好调动备课组每一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个人潜质, 实现共赢。所以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备课组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的评价。
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主备案得分+个性备得分+“研究主备案记录”得分+听、评课得分+ (集体备课组奖分-个人罚分)
具体操作: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集体备课督导评估小组”。采取学科领导平时检查督导, 教务处月查和期末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平时由学科领导具体负责对日常集体备课的行为进行监督, 对集体备课质量, 对听、评课反思情况进行评估。集体备课的行为主要观察参与研讨的过程和参与效果。集体备课质量主要评价书面教学设计, 为此我们制定了有效的备课评价标准。听、评课采取填写联系卡和学科领导预约, 听、评课后, 学科领导及时签字。每学期期末督导评估小组根据学科领导平时检查和教务处督导检查的结果为每个备课组设立集体备课奖分, 并对不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的个人进行罚分。
2. 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
学校为备课组设立“集体备课成果奖分”, 如教案、论文、优质课、教学能手评比等。备课组团体备课成果的管理评价, 促进了每一位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 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集体备课的效果, 最终是教学成绩的提升。我校把备课组团队的教学成绩作为对备课组评价的终极指标。从两个方面评价:
备课组教学成绩=校际评价得分+校内评价得分
校际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与其他五所规模学校的同学科联考成绩对比, 按名次赋分进行评价。
校内评价:对同学科的三个备课组的教学成绩的方差按名次赋分进行评价。
备课组教学成绩的团队管理评价、学科备课组教学成绩的方差管理评价, 有利于备课组每一个成员自觉地、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质。
教研组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教研组活动的一项主要任务。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即是教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学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析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并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的活动。集体备课让教学资源得以在教师之间实现“共享”。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不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能借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各个学校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学校单元集体备课流程,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如何抓实抓好备课工作,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充分准备,这就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每学期学校教学部门工作计划中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这样才能为抓实集体备课这项工作保驾护航,促使每个教研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二、计划要早,实现“四定”
每项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先做好详细周密的计划,单元集体备课也不例外。开学初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安排单元集体备课任务时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内容”,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定时间”即学校分学科每周统一定出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此时间内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单元集体备课。
“定地点”即学校统一安排集体备课地点,要有多媒体体设备。因为在办公室内教师可能会做其他一些工作,如批改作业,写学习笔记,不利于专心投入集体备课中,所以要在其他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保证人人参与,而且使用多媒体体设备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时效性,做到边研讨边定稿。
“定主备人”即在开学初的教研组计划中安排出每单元的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教师根据主备人的初案一起研讨出共案。这样既分散了备初案的任务,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又能实现共同研讨时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能总揽全课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共案研讨。
“定内容”即每次教研组活动时要研讨哪个单元的内容一定要在计划中详细制定,这样组内教师根据每次要研讨的内容提前准备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起研讨出共案,保证研讨共案的质量。
三、规范流程,确保质量
如何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实现真正的互动教研,集体教研,这就需要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每个教研组按学校规定步骤完成,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规定在单元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 分解目标
单元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组教师通过提前准备,认真分析单元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中的地位,解读整个单元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通过交流研讨将单元目标与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分解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细化每一课时的重难点,使组内教师都能找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二)集体备课 寻找策略
本组教师在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每课时用什么教学方法或策略才能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每单元再挑选一课时进行细致研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重点研讨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措施,确定学生学习重点内容时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讨利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究单或小组合作要求,及怎样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小组汇报时教师抓住哪些难点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或点拨要重点研究。
集体备课时对巩固练习也要进行细致研讨,做到练习形式多样,内容有递度,检测内容全面,能及时检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进行纠错。
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范本,使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如何使用研讨好的教学策略进行上课。这样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大家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
总之,单元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三)课堂教学 检测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体备课效果到底好不好,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证明。这也是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的一种检验办法,既关注集体备课的过程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也要关注教学效果人人看到。
因此,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后,都要由教研组内安排一人执教,其他人参与听课,观察课堂上的教与学,检验教学设计的落实效果,通过研究预设与生成,检测备课效果。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学设计,从而产生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也使关注备课效果成为全教研组教师的事情,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反思 提升质量
组内教师经过课堂实践后,再集体反思、研讨,总结方法,改进教学措施,从而为今后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更恰当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做参考,这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突出教后反思的撰写,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模板】推荐阅读:
第八单元复习教案09-19
第八单元测验卷语文05-24
五下第八单元教案07-23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单元备课06-15
单元主题备课设计09-14
六上第八单元语文复习09-10
第七册语文第八单元06-17
四年级上第八单元作文06-18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07-27
六年级上第八单元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