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九峰山游记(精选9篇)
一直想着约个三五人,择一处人迹罕至,清雅寂静的山谷闲行,不为景色,只为远离喧嚣,求得秋水云天的片刻清远宁静,不成想,在国庆节里,遂了心愿。
10月2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们驱车向汝州西南方的九峰山出发。早听驴友们说,那里正处在开发中,游人不多,这正和我意。车在开阔的大路上疾驰。不知不觉,过了藤口水库不多远,就到了九峰山景区。只见道路两旁有“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氧吧,养生鼻祖”的字样,极目望去,远山如黛,山间苍郁的树木就像泼了墨一样,仿佛有云雾缭绕,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令人心旷神怡。
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继续前行,一路上山峰耸峙,怪石危崖比比皆是。那一块块碩大而奇特的石头,让人叫绝,有的如天瑞前面的那块大而平整,有的奇形怪状,十分有趣。道路两旁大片大片葱郁的树木恣意的生长,绿色的树叶里夹杂着黄色,红色,五彩斑斓。构成一幅景色怡人的天然画卷。
山路越走越陡,我们只得下车,徒步前行,远处青山隐隐,翠铮绿谷,近处层层田陌 犹如棋局,三五农人弯腰荷锄在田间劳作。天上暖暖的阳光照下来,耳边熏熏的山风吹过,时不时有一只小鸟从头顶欢快的鸣叫着飞去,顿感温馨阵阵,漫过心田。
走着走着,渐渐有些体力不支,就在这时,不远处一棵茂盛的柿子树映入眼帘,那一个个红红的柿子好像是小灯笼一样,闪闪的挂在那里,我几乎飞奔着过去, 有人自告奋勇上树,我踮着脚摘一些低处的,只一会儿,就收获颇丰,我提了提这些劳动果实,感觉沉甸甸的,满心欢喜,可是,带着它上山,疲惫的身体又要增加负重,于是我自作聪明的把它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的草丛中,我想着只是暂时走着走着,光滑的路面,变的蜿蜒难行,小路上生长着细细碎碎的小草,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满眼都是深深的幽绿和宁静自然。路边的小野花,招摇着旁逸斜出,有红的,黄的,还有紫的,白的,如果喜欢,一会可以采上一大把。也有一些小野果,小小的红红的像野酸枣,有一点的干枯,嚼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味道。
终于到了第一目的地,来安寨。寨子大门用石头垒成,弧形的寨门上方刻有‘拯拱’二字,不解其意,也不好猜想。寨子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有的房屋只剩残垣断壁,寨子里有水井,有一棵皂荚树十分高大,已经用砖圈起来,到不了跟前,寨子有前门后门,门一侧有一间类似警卫室用途的小屋。寨子三面都是悬崖,易守难攻。看着看着,脑海里就浮现出水浒传里的情景。寄存这里,等我们下山时, 出了来安寨,开始往回走,路边有一棵花椒树,叶子稀疏,花椒倒是繁茂密集,我禁不住又走向前去摘,没有摘几下,手就被 上面尖尖的小刺扎着了,只好放弃,后悔没能带把小剪刀来。花椒没有摘多少,浑身却染满了浓郁的花椒香,人家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是‘摘了花椒,满身浓香’,遂用 携带的矿泉水洗了洗,继续前行。再带上它。安顿好宝贝柿子,我们继续赶路。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一条小蛇在草地上蜿蜒前行,可能是我的脚步声惊到了它,然后迅速钻进了草丛中,我惊魂不定,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绕过去,一路小心翼翼,眼睛盯着脚下的草丛,蛇是再没有见到,只一些小昆虫,不时跃起,不时落下。 眼看着就要走回放车的地方,猛然想起,我的宝贝柿子还在草丛中翘首张望,等着额带它们回家,可我生生的把它们给错过了遗弃了,我很想返回去找寻,同伴们不许,我很懊悔自己的小聪明,为什么不带在身上呢,一边自责着,一边难过着,就到了车前,只见老乡端着大瓷碗坐在旁边,看见我们,站起来热情的招呼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婉言谢过厚道慈祥的老乡,向另一座山峰前进。
这座山峰更是险峻,因山顶有四个寨子,又叫四寨山。当我们行驶到一块平坦宽阔的地方,发现早已停了好几辆车,看来,探幽的人并非只有我们。这边的山路依山盘旋而上,窄得只可以一个人通过,我们有前有后,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慢慢走着,在右手边是高耸的山脉,在左手边,就是悬崖,只是被错综交杂的灌木枝蔓掩盖着,深不见底。途中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名字的树木,其中有一种叶子犹如端午节的胡椎叶的树叫栎树,以前很少见,它的果实就是橡子,外表是棕红色的硬壳,有点象荔枝外貌,内仁如花生,含有大量的淀粉,听老人们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曾用来果腹,据说又可用于纺织业浆沙的原料。我还记得,好像是松鼠的最爱,在这一路上,橡子随处可见。松鼠却没有见到一只。我们一直走,一直走。这样的山路,好像没有尽头,眼看着到了山顶,却发现山顶还在更高处,
走的`累了,就找一块石头坐下来,什么也不想说,就呆呆的坐着。云在脚下簇拥而行,耳际掠过徐徐的山风,风中夹着树叶的沙沙声,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梢斜斜的撒落一地的温暖。树下面覆盖着薄薄的黄叶,阳光照在上面,斑斑驳驳,闪着亮光。一阵微风过后,整个山野静极了。这时就会觉得,自己和这里的一切已经融为一体,人与大自然是如此的和谐统一。
静坐之中, 我忽然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能在这里觅得一幽居,四周有苍苍的树木掩映,眼前有潺 潺的流水欢唱,远处有袅袅的云雾缭绕,傍晚听林涛澎湃,我可以采几束野花装点房间,种几亩山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带着露水的野花会灿烂我的清晨,染着霞光的草屋会温馨我的傍晚。。。。。。胡乱想过之后,自己会心一笑,没有人会知道我刚才想了什么 坐了好一会儿,站起来,继续向山顶攀登,最后,终于到了最高峰,依次看了四个山寨,站在山顶向四周眺望,更觉得山峰俊美,山川秀丽,大家不约而同的说出了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姚鼐 (1732~1815) 中国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字姬传, 一字梦谷, 室号惜抱轩, 世称惜抱先生。姚鼐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 他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 在桐城派的形成过程中, 被公认为是清代影响力最大, 流传最广的散文流派——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和领袖人物。姚鼐的文章极少涉及时政, 但是他对自然山水却情有独钟。姚鼐被后世传诵的名文大多都是山水游记, 如《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游媚笔泉记》、《游双溪记》、《观披雪瀑布记》等。有些文章如《左仲郛浮渡诗序》虽不是记游山水的文章, 但是基本内容也是歌咏山水, 厌倦了官场生活的姚鼐, 把精神寄托到了山水上, 这从他辞官归田便能窥出一二。乾隆二十九年末, 他辞官归里之前曾经专程去游览泰山。他说:“余驾怯无状, 又方以疾退, 浮览山川景物, 以消其沉忧。” (《晴雪楼记》) 在姚鼐心目中, 官位越来越觉得无可留恋, 而家乡江淮的山水却越来越吸引着他这个宦海中的游子。他经常赞美家乡的自然风光之美:“夫黄、舒之间, 天下奇山水也”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 “江淮之间山川雄异。” (《吴荀叔杉亭集序》) 。此外, 姚鼐钟情于山水田壑, 也是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姚鼐在《庄子章义》序中写道:“若道之本, 则有不离其宗, 谓之天人者, 周盖以天人自处, 故曰‘上与造物者游’”。这便是一种大化之境, 姚鼐认为, 人要“遗世事而乐其生”, 就要亲近山林涧壑。庄子说“天与人不相胜”,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天人合一”, 人对自然有一种认同感, 亲和感。姚鼐对于庄子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想是理解和认同的, 这也正是他“好山乐水”的另一大根源背景之一。
学者马晓玲曾在《论姚鼐山水游记》中指出:“姚鼐的山水游记是他的散文中, 也是整个桐城派散文中, 艺术性, 文学性较好的作品, 融考证于写景之中, 贴切自然, 不留痕迹, 寓情于景, 彰显了汉代考据学对姚鼐游记散文的影响”。就笔者的探究来看, 这些还远远不能概况姚鼐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就姚鼐游记散文的艺术风格来说, 具有“考证助文”、“阳刚阴柔”、“淡雅简洁”、“色华不靡”等特色。
一、考证助文
姚鼐散文的突出特色之一是:考证助文。考证之学的兴起是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一代学人积极参与的以正本清源, 回归儒学原典文化为基本指向的文化反思与学术检讨运动。当时清政府对考据、义理两学采取“崇宋学之性道, 而以汉儒经义实之”的兼收并蓄的政策。由于姚鼐所处时期的特殊, 所以在他的游记中多融入了考证的内容。姚鼐曾说:“以考证助文之境, 正在佳处” (见《与陈骥士》) 。姚鼐首先从学术角度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说。他在《述庵文钞序》中云:“余尝论学问之事, 有三端焉, 曰:义理也, 考证也, 文章也。是三者, 苟善用之, 则皆足以相济, 苟不善用之, 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 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 固文之陋也……”“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各有独立性, 但到了姚鼐手中, 却要溶为一体。将考证助文巧妙地融合到写景之中, 这样即便是一些纯粹考证性的内容, 在姚鼐笔下也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出之。例如《登泰山记》:“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其阴, 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此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描写泰山的地理位置及山、水、道路的走向, 是有意在创作中溶进考证之学, 但又绝无考据文字的冗琐, 而是写得简要清晰, 严谨有序, 与游记之体和谐统一, 更能增强游记的实感。按姚鼐游济南期间, 写过《泰山道里记》, 可见他对泰山一带的地理, 是专门下过一番考证工夫的。再如《游灵岩记》, 详细记述了泰山余脉灵岩, “泰山北多巨岩, 而灵岩最著”。写山势“状如蛤石为城墉, 高千余稚, 周若环而缺其南面……”这一段考证性的文字可以看作是《登泰山记》中对泰山周围地理环境描述的补充说明。此外, 在姚鼐的《观披雪瀑布记》中:“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 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直对地位置、距离都做出了精确的考证, 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 深刻体现了姚鼐游记散文中“考证助文”这一大艺术特色。
二、淡雅简洁
姚鼐游记散文的突出特色之二是:淡雅简洁。淡雅就是恬淡、雅正。《毛诗序》云:“雅者, 正也。”其意重在内容的正确、健康;刘勰“习有雅郑”, 指高尚的审美情趣, 曹丕“奏议宜雅”, 是指典雅的文体风格。“雅”, 也可指语言的纯正规范。姚鼐一直遵循于桐城派追求的简洁文风, “文到高处只是朴淡意多” (出自 (清) 刘大櫆《论文偶记》。) 姚氏之文很注重语言的文雅、精练、准确, 叙述、描写、议论之语, 均做到朴华适当, 表达自然, 文气灌注, 富有神理。例如《登泰山记》, 泰山为五岳之首, 是著名登览胜地, 写一篇观览游记, 作者下笔自然、轻捷, 注意点和面的结合。全文的重点是日观亭看日出, 这是泰山的特点, 也是作者此次登临感受最深之处。但是如果只写看日出, 纵然写的再细致, 也不免单调, 不能使人一窥泰山全貌。作者恰到好处的概括介绍, 简要记叙和生动的描写相结合, 使文章生了辉。开头作者先通过叙述汶水和济水的流向来勾勒出了一个泰山的轮廓, 用笔很简括, 却把泰山的地形和位置清楚的摆在读者面前。接着写登山, 作者用语亲切有味, 似一个导游, 引导读者一路攀登, 到达山顶后, 有两句写景, 凭高俯瞰景物, 寥寥几句, 写得很生动、简洁。随后写山上的建筑和古迹, 写得又十分简括, 提到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以及道中石刻, 只点明它们的位置及存废情况。略作点染, 便使人真切感受到泰山上的自然物候。纵观这篇文章, 作者层层写来, 有主有次, 有详有略, 既有宏阔的全景, 又有精微的细节。语言明净简约, 无废词冗句, 而又描写生动, 色彩鲜明, 可以看出姚氏锤炼语言的功夫。如最后一段:“山多石, 少土。石苍黑色, 多平方, 少圆。少杂树, 多松, 生石罅, 皆平顶。冰雪, 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这些句子非常简短, 两个或三个音节一停顿, 读起来明快、轻巧。而且文辞淡雅清丽, 极富神采情韵。又如《游媚笔泉记》, 全文只有二百六十八个字, 包含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不仅写了山势、溪流、奇石、树木、鸣禽、深潭、怪石、大树、泉水、圆池等自然景物, 而且还涉及李龙眠、何如宠、左学冲等人, 安排的有条不紊, 读来身历其境, 似与作者同游。其中刻画景物往往喜用短句, 如“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 时有鸣巂。”“溪有深潭, 大石出潭中, 若马浴起, 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 俯视溶云, 鸟飞若坠。”表现了姚鼐惜墨如金的作风和字词烹炼上的坚实功底。
三、阳刚阴柔
“阳刚阴柔”是姚鼐游记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以“阳刚阴柔”论文章风格也有其悠久的历史。追溯其源头, 出自于《周易》。“阳刚”与“阴柔”这对范畴是《周易》的核心。《周易》最先用阳刚、阴柔的互动来说明宇宙、天地、万物、生命的变化和发展。然而, 中国文论史上直接用“阳刚”与“阴柔”对文章之美进行质的把握的, 则是清代桐城巨匠姚鼐。姚鼐在文学风格理论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传统的“阳刚阴柔”的观点, 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了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从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文学风格理论。姚鼐在《海愚诗钞序》中说:‘文章之源, 本乎天地, 天地之道, 阴阳刚柔而已, 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 皆可以为文章之美’。” (姚鼐:《海愚诗钞序》, 《惜抱轩诗文集》) 在此, 姚鼐把“气”分为“阳刚”、“阴柔”两大类型。同时姚鼐认为, 阳刚、阴柔是由作家的德、性、才、学等方面的修养和气质所决定的。他还进一步指出作家气质的阳刚阴柔虽有偏颇, 但纯阳、纯阴、纯刚、纯柔是不足为美的。所以, 姚鼐的理论说文章之美虽千姿百态, 但总的来说, 不外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大风格类型。在姚鼐散文创作中, 牢牢遵循这条法则。姚鼐为文擅长用比喻, 如在《复鲁洁非书》中以“如霆, 如电, 如长风之出谷, 如崇山峻崖, 如决大川, 如奔骐骥”等比喻“阳与刚之美者”, 以“如升初日, 如清风, 如云, 如霞, 如烟, 如幽林曲涧, 如沦, 如漾, 如珠玉之辉, 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来比喻“阴与柔之美”, 使得文章大气磅礴, 生动形象。再如《游媚笔泉记》, “溪有深潭, 大石出潭中, 若马浴起, 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 俯视溶云, 鸟飞若坠。”姚鼐比喻的巧妙运用, 使得文章中的景物生动形象, 富有波澜。本篇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法, 先写媚笔泉的所处位置, 随后写游览时一路的优美景色, 体现阳刚之美时偏重于动态和力感;写阴柔之美时又侧重于静态和柔感。景物里动中含静, 静中寓动, 阴阳结合, 刚柔相济。
四、色华不靡
言之有序, 色华不靡, 为桐城文章之“家法”, 也是姚鼐游记散文的一大特色。姚鼐在《陈仰韩时文序》中提出:“文体和而正, 色华而不靡”。这里的“色”, 可以理解为辞藻色彩。就是说为文时要和顺雅正, 辞藻要鲜明而不绮靡。在桐城派的古文体法中, 方苞的“义法说”曾予以探讨过古文的音节辞藻, 刘大櫆的“神气说”对此有所发明, 而姚鼐对此论述为:体制、法度、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 都随意与气而转移, 声音辞藻之美在于作品的意与气主辞, 意与气所主之“辞”, 不仅包括声与色, 还包括格与律。姚鼐的作品, 多以叙述为主, 其间又有描写穿插, 安排恰当, 言之有序。如姚鼐文集中的一些“记”, 或是记游, 或是记人记事, 叙述和描写并重, 自然生动, 文学色彩浓重, 被人广为传诵。如《游双溪记》, 先说双溪的得名, “盖龙溪水西北来, 将入两崖之口, 又受椒园之水, 故其会曰双溪。”姚鼐笔下的双溪迷人而又萧瑟, 远望, “松堤内绕, 碧岩外交, 势若重环。处于环中, 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 树石之所拥露, 其状万变。夜共一镫, 凭几默听, 众响皆入, 人意萧然。”这段文字色彩娟丽, 随着作者的心情而忽明忽暗。作者写双溪岩石青碧, 仿佛染了颜色, 松树茂密如长堤, 婉曲如双环。置身环中, 四望烟云, 或分或合, 树石又忽隐忽显, 一时间, 色调变幻万千。最后, 夜深人寂时刻, 点灯静坐, 松声、风声、水声、蛙声不绝于耳, 凄清的夜里更令人增添了几许惆怅、几许失落。以色调鲜明、通感隽永的辞藻, 把作者当时的心情与环境巧妙的结合, 使文章显得自然有序, 格峻气清。其他如《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游媚笔泉记》、《吴塘别墅记》《观披雪瀑布记》等, 都显示出了姚鼐游记散文中“色华不靡”的艺术特色。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选自《楚游日记》)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
B. 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
C. 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一种爬行动物
D. 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俱以沛公言报项王
B. 余闻之,益喜甚/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若无罪而就死地
D. 俱温然不觉其寒/苏子愀然
3. 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
B. 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
C. 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揽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
D. 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人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
4.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②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
③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
5.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水 由 洞 出 有 二 派 自 洞 后 者 汇 而 不 流 由 洞 左 者 乃 洞 南 旁 窦 其 出 甚 急
6. 文章写“土人”“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和“导者”“无肯为前驱者”的用意何在?
九峰公园是我家乡的公园,她非常美丽,座落在九峰山脚下。
从公园大门进去,一直往前走,走过了一座桥再向右转便是儿童乐园,里面有许多好玩的:旋转木马、大龙车、划船、碰碰车、小火车、咖啡杯、坐车游山洞等项目,山上还有“急流勇进”,它是我最爱玩的一种项目了。刚开始“急流勇进”向上爬得很慢,过了一座漆黑的小山洞,就突然向下冲,真刺激。坐在第一排的衣服经常会全弄湿了。
春天,九峰公园的树木长出嫩叶,到处都是鸟的叫声,你听:“叽——叽——叽——”鸟儿们飞来飞去,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可爱极了。蝴蝶在花坛里飞,公园的春天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
夏天,龙珠湖的湖面上荷花和莲花开了,有的是粉红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的是白的,美丽极了!,因为有许多树木,从上往下看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大树在炎热的夏天长得更茁壮,公园的夏天是凉爽的。
5月1日,迎光乡文化站唐站长约我一起去攀登九龙山。于是我又邀请了藕塘蒋定明老师为我们做向导。可天公并不做美,竟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以至于另两个相约的亲友打了退堂鼓。我们还去不去了呢?唐站长决心很大,买来了雨衣、食物和饮用水;蒋老师拿来了柴刀和替换衣服。
我们一路驱车向九龙山梅塘进发,车到岩口金矿掏金洞进出口,看到洞口已被封堵,我们只做了短暂停留,又继续驱车向上,本想在梅塘坳上看看风景,又因车窗外面飘浮着雨雾。蒋老师说我们先去看看有九龙天池的芹山塘水库吧。如果停车步行有两公理多,伹也有公路直达不知远近。
我们选择了乘车,也另外可看沿途的风景呢。果不然车到天坑上面时我们很好奇,干脆停下车来走进天坑去看看。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就很远了,本来有条毛马路,可在路口就有人用大石头堵住了,我们选择了步行,走了十几分钟才走到天坑口子边,发现有从洞里向外运送砂石用来淘金的输送带。
蒋老师介绍说这个天坑与岩口水库相通,据相关资料记载,岩洞全长有6409米,洞内宽为2一137米,高0.8一39米,属青石结构,形状各异,或倒挂天壁,如吊灯,如天缦,如龙腾,如凤翔……或耸立平地,似擎柱,似将军,似磐石……既象神仙洞府,又如来佛祖讲经,有十八罗洞列阵,有太上老君炼金丹,有观音大师坐莲台。有天女散花,群猴相戏,飞禽走兽斗奇,百林芳草争艳。
有以状命名的狗环眼,汽车路,飞机坪,黄鹤楼,金銮殿等47处大景观,小景观无数,千姿百态,无奇不有,遇到上面下大雨,雨水从这个天坑流入到岩口水库,虽然相通,因为洞内千奇百怪,阴河很多,四通八达岔洞也很多。下面进洞的人只能从下面出来,上面进洞的人也都从上面出来,非专业探险队员一般不敢贸然穿越。
我跟唐站长很好奇,向里面走了四五百米,走到第二处岔洞时,就怕迷路了,又没有专业探险工具,只得原途返回。唐站长硬是在洞里捡了两个很好看的石头拿回做纪念。洞外的蒋老师等得好生着急,生怕我们探洞有危险,他半开玩笑说,如果你们还没出来我准备报警了。
我们随即登车经过九龙山林场,来到了海拨948米的芹山塘水库。此处有一栋林场的工棚,工棚里没住人,一群山羊在懒洋洋地吃草,一只小狗看见有人来了,就摇头晃尾来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看这架式,小狗肯定是饿了,不与我们这么生疏,怎么可能这么乖巧呢,我们拿了些饼干给小狗吃,它吃得好香甜,也许真的饿了吧?
我们到水库堤上走走,看到库水碧波荡漾,清沏见底,蝌蚪嬉戏,游鱼可数,风停雨歇,天飘白云,好不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休息片刻,吃干粮,砍登山杖,调整心态,做登山准备。
我们开始爬山时,小狗还依依不舍地送了我们一程,我们喝斥它打转,它才很无奈地下山。上山之路已是荊棘丛生,杂草遍地,几不觅路。幸有蒋老用柴刀奋力砍伐于前,我俩用棍子抽打荊棘在后,偶尔回过头来欣赏一下山下的风景。走到一小半,忽然又乌云密布,浓雾缭绕,随即就散开了,如此反复几次,我们丝毫没有退缩,一路奋力向上。这时下边水库边传来了游客的声音并愈来愈近。我们在山上大声呼唤:“要爬山的快上来哟,不到山顶非好汉呢。”他们回答说:“到山顶太陡太难爬了,你们上去吧,我们只在这水库边走走,摘点野果吃算了。你们早点下来哦,看能不能赶上我们的野炊呢。”
我们三人轮留接刀砍伐荊蕀,一个个累得汗流夹背,气喘吁吁。快到山顶时,这里还有一株杜鹃花没有凋谢,我们立即取景拍照,稍事休息。
随后我们很快登到了山顶,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大有山高人为峰之快感。山顶傲霜斗雪的松树挡住了部分远眺的视线,我们爬上松树,极目远眺:东面宝庆高楼片片,北面新化云雾缥缈,西观六都丘陵相间,南望隆回若隐若现。山风徐徐吹来,沁人心脾,好不令人神清气爽,极目神怡。
作者:李小毛
台湾的游记散文
1台湾是一个很中国、很现代的都市,说台湾很中国是因为台湾当地人待人文质彬彬,很有内涵,传承着我国的礼仪文明;来到101大厦,我感受到了台湾的现代,从外观看101大厦,共分为九层,寓意着九五之尊节节高。101大厦是台湾最高的建筑,有101层,顾名思义101大厦,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电梯,仅需30秒,就来到了大厦的第89层观景台,从89楼往下看,星罗棋布的楼房一个挨一个,纵横交错的大道,还有像面包大小的汽车,漂亮极了。
野柳地质国家公园是我来到台湾游玩的最为高兴的一个景点,因为这个景点是我最想念的姨妈陪我一起游玩的,姨妈是我妈妈的妹妹,她在台湾工作多年,是台湾的国中数学教师,她很爱我,虽说一年姨妈只回来一次,但是我喜欢我的姨妈,姨妈也喜爱她的学生,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老师。野柳地质国家公园是台湾相当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公园里有一块石头叫女王头,女王头是这个公园的名片。这里的石头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海蚀风化和地壳运动,形成了这里有名的蜂窝石、柱状石、豆腐石等一些天然景观。
日月潭是我来台湾最向往的地方,书上的传说给我了无限的遐想,日月潭是台湾唯一的一个天然湖,书上说潭的北半部分形状如圆日,南半部分形状如弯月,所以叫日月潭。可是我来到日月潭,却已分不清楚哪一个是日潭和月潭了,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是因为水位升高的原因,淹没了分界线,日潭和月潭连在了一起就分不清了。我们坐船游玩了日月潭,来到了日月潭中央的小岛,在小岛我还吃了一个茶叶蛋呢,你可不要小瞧这个茶叶蛋哦,来岛的游客都会吃它,还很有名里。
我在台湾一共游玩了八天,一路上看了海天一色的美景,旅途中我看到最多的是椰子树、槟榔树,还看到了香蕉树和菠萝田……。我们还爬了阿里山,看到了千年古木,美丽的阿里山采茶姑娘。
台湾之旅,难忘之旅!
台湾的游记散文
2台湾,被誉为“宝岛”,是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她有着迷人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坐飞机来到台湾旅游。
我们分别去了台北、台南、高雄、阿里山、太鲁阁、花莲和野柳地质公园。台湾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台湾著名的太鲁阁国家地质公园。
一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左右两边高低不平的山峦,山和地面呈七十五度角,看看左右两边的山,就有种被两山夹住的感觉。经过公园里的几个隧道,下了车,我们便看到了路边立着“燕子口”的牌子,原来这里就是太鲁阁公园的燕子口哇!终于身临其境了,我真高兴。还没等我看完介绍,一阵阵动听而又响亮整齐的鸟叫声传来,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呢!也难怪这儿的名字叫“燕子口”,果真是百燕鸣谷、名不虚传!
听导游介绍说,在六百五十万年前,地壳动荡不宁,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挤压,挤出了一座宝岛台湾。好多年以后,水作刀,切出了太鲁阁国家公园,切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峡谷。
在太鲁阁公园里,我还看到了著名的锥麓大断崖。几近垂直的悬崖峭壁高耸云端,而下面的山壁则是深入水中的大理石峡谷。这高低落差1660米的大断崖,架构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浩瀚无垠。我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看,上有奇岩峭立,下有深谷急流,我们这就来到了太鲁阁公园的九曲洞。为什么叫它“九曲洞”呢?因为“九”是古人认为最大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九曲洞步道是人们一斧一锤凿出来的,在地势如此险峻的地方完全靠人工凿出一条路来,怎能不让人佩服人类的伟大呢?听导游说,每年都有大批来自全世界的地质专家来考察,因为太鲁阁山脉至今还在“长”高。我高兴地站在悬崖峭壁前的栏杆旁,摆出姿势,一、二、三,咔!美丽的太鲁阁公园就留在了我的照片之中。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还游览了猫鼻头、鹅卵鼻灯塔、八仙台等景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台湾真让人流连忘返。以后有时间我一定还要来!
台湾的游记散文
3台湾,是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宝岛”。她有着迷人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以及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而如今,我与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一起去台湾,一睹她的美妙风姿。
我们乘着飞机来到台湾,游览了台湾那众多着名的人文风景:有藏书丰富,包罗万象的诚品书屋;人间仙境的日月潭,充满无穷奥妙的台湾科学博物馆……这些人文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那闻名遐迩的日月潭。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山峦层叠,水映着山,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珠仔岛,却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伫立高处,眺望四周,日月潭之美景尽收眼底。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站在这儿,感受那一阵阵清柔温和的清风,眺望那一副副美妙和谐的风景,呼吸那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仿佛往日那城市的喧嚣浮躁已经离我而去,心中仅有的,只是那一片安宁、那一片对自然的喜爱。那一片风景宛如一副毫无瑕疵的水墨画,深深地映入我的眼眶,映入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忘怀。
日月潭那秀丽的风景映入我的脑海,但在我脑海中留下烙印的,还是着名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在这里,我看到许多精品,如:翡翠白菜,婴儿枕,毛公鼎……但要数印象最深的,那莫过于翡翠白菜。当我的眼睛一看到她,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她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息的螽斯虫,令人感到惊叹,不愧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除了翡翠白菜外,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富春山居图了。这幅画是残缺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在杭州。曾经这两副画和在一起,这时这幅画的魅力才真正的展现出来,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但后来这幅画又分开了,使人感到可惜啊。
我暗暗地想:海峡两岸的故宫文物如果能合在一起,那么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故宫,一定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瑰宝。同样,如果海峡两岸也能合在一起,那么,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中国,必然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
然而让我再次拥有写关于乌镇游记的冲动, 是窗外的雨……
关于江南, 总是小桥, 流水, 人家, 美丽温婉的姑娘, 那飘飘摇摇的雨……
1
对于江南的向往, 是从很久很久以前便开始了的。每当有人与我提起江南, 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那样一幅画面:江南下着有着江南特色的温婉小雨, 雨中有一位极灵秀的女子, 撑着一把油纸伞, 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 缓缓地走着, 雨雾仿若笼在她身上的一层薄纱。女子应是有弯弯的眉, 水灵的眸, 小巧的鼻, 嫣红的唇, 细嫩的皮肤, 纤细柔媚的身子, 穿着一袭绿罗裙, 脚上穿着绣花鞋或凉鞋, 白皙的脚踝上系着一串银质的铃铛, 走在青石板上, 鞋子敲出的声音与铃铛的铃响声, 相映成趣。那样温婉的女子, 那样温婉的江南。那个我梦中的, 江南。
2
因为我们去的不是时候, 刚过了的雨季, 让那里热得不像话, 更不要说下雨了, 就连吹来的风也有热热的感觉。然而, 江南还是江南, 连那一丝热风也带着江南特有的缠绵的味道, 悠悠长长, 婉转温柔, 暖热却让人心醉……
我们跟着时间的步伐, 缓慢地走在路上, 一转头, 便能看见几个妇人坐在河边, 摇着蒲扇, 姑娘们在河边洗涤竹篮。那一刻, 心忽然的静下来。在江南, 连时间都是温柔的, 仿若那不断荡漾开来的河水, 长长久久, 是永远都不能停息, 但却以极其缓慢的速度, 慢慢地打着漩圈。
4
在我和妈妈的祈祷之下, 尽管过了雨季, 乌镇也终于还是下雨了。夏季的雨, 似乎没有春季时刻来的温柔。于是, 她在树叶上宛若一个年轻的精灵般跳动, 舞步清脆而响亮。然后她却又在那古老的窗棂上化身成睿智的老者, 只有沉闷安静的响声。我拿了伞走出去, 鞋子在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声音, 伞轻轻靠在我的肩头, 雨水滴滴嗒嗒地落在我的伞上。两边的房子都被雨轻轻笼上一层轻纱, 模模糊糊, 朦朦胧胧的, 描出那样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色:那白墙黑瓦, 青砖黑木……
5
乌镇的傍晚, 就如出嫁的女子, 那是一生最美的时刻。轻声地问, 乌镇啊乌镇, 你披上霞幔, 匀上晚装, 今夜谁来?这像是一场千百年的等待。曾经的乌镇, 是吴越之交, 那么, 那美人西施入吴之时, 是否也路过这个小镇呢?是否也如我这般站在桥边?是否望着如此天色, 难忘故国, 思念那个爱着恨着的人?或许, 乌镇并不理会这成王败寇的旧事, 也不管那佳人留下的痴恋的目光与脚步, 她只管等待着她等待的人, 为自己千百年的美丽等下去, 然后将自己的秘密与心事, 说给柔柔抱着她的流水听。
6
修真观前, 有一个那么那么高的戏台。戏台的屋顶上, 站着生旦净末丑等各式戏子的塑像, 塑像仍旧虔诚地固守着唱念打坐的姿态。在我忙着拍照的时候, 戏台里缓缓走出个半老的徐娘, 手执一方帕子, 嘴一张一合的缓缓唱着, 旁边写着“花鼓戏之王嫂买布”。我不懂戏, 也因为隔得远, 无法听清她在唱什么。
然而她好像一丝也不在意戏台下来来往往的人, 或坐下聆听她戏的人, 她就那么自顾自地唱着,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不再理会旁人。
7
在乌镇, 或左或右, 都能不期然地遇见一条小巷。长巷, 短巷;短巷, 长巷……短巷很短, 还未来得及赞叹河边的依依垂柳, 便又转入了另一个巷了。长巷很长, 一直蔓延到某一处大户人家墙边的杂草处, 又或是蔓延到某一个繁华的集市大街, 如此悠长, 悠长得连心都陷进去了, 又如何想感叹呢?那样的感觉, 像极了在读宋词的长短句, 起伏的韵脚, 参差的心情。
8
乌镇的桥多得不敢想象, 走过一条小巷, 或路过几栋屋子, 就看见一座桥, 好些的就是青石桥, 差些的就只是石板。青石桥的栏杆通常都是石质的, 而石板桥则是以木头为栏杆, 带着一些陈旧的味道。有些桥, 还会附带一个小亭子, 我想若是下雨, 在那座桥上, 在那桥上的亭子中, 怕是有过很多的邂逅吧。我想若是以后我有了恋人, 我必定将他带到这缠绵的乌镇来, 在黄昏的时刻, 找一座有亭子的小桥, 倚在栏边, 牵手直到天明……而没有亭子的小桥啊, 便是适合别离的吧。那么, 是否有多少座桥便有多少的别离呢?那么, 是否有多少的别离便有多少的等待呢?走过每一座桥, 心里总是感觉在读着故事, 读了便忘了, 然后心里一直有着说不明道不清的情愫, 悄悄蔓延, 再被悄悄遗忘……
9
在乌镇这样的水乡, 船是不能缺少的交通工具。坐在乌篷船上, 船夫摇着橹, 船晃晃悠悠破水向前行去, 水边涟漪不断。我想要是能有位江南女子, 能在这小船上弹筝, 那又该是怎样的一份诗情画意啊!我想曾经的曾经, 乌镇的小河上, 必定有这样的雅女子, 任着琴声穿过窗棂、攀上水廊、越过小桥、漫过街道……琴, 弹给知己听, 更是弹给这一江春水听啊!
10
在江南这样的水乡, 在那样的缠绵的气息中, 真的想谈一场恋爱。或者, 连恋爱都不需要, 就在那下过雨的午后, 在湿漉漉的空气中, 一个轻轻的回眸, 望见一个人, 心里如小河中的涟漪, 荡漾开来久久不能平息。然后, 穷尽一生也不能忘怀的一瞬、一眼、一人……引发我这些绮丽的情思的, 是一对情侣。天下着细雨, 男子右手搂着女孩的肩, 左手撑着伞, 并向前行去。在乌镇, 都是处了一辈子的老夫老妻, 一问之下, 还有不少是初恋情人。我坐在桥上, 望着流水想, 江南的情是否就像这流水一般, 缠缠绵绵, 川流不息的向前奔去, 毫不犹豫地, 奔向爱人呢?“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否就是江南的情, 也许是我愿意用毕生所追求的爱呢?
11
其实, 我多想能一直留在乌镇这样的地方, 过着慵懒的生活, 偶尔走在青石板路上, 静静地缅怀一些人、事、物…读
导师:佚名
一、联系时代,把握品析重心
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有针对性地对诗文进行品评。
例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参与了王叔文发起的变革活动,作者株连获罪,被远放永州,做了永州司马。到那以后,他的母亲亡故,王叔文也被处以极刑,自己则在一片质疑、诽谤、诬陷声中抑郁消沉。永州风光绮丽雄伟,为常人所不知。柳宗元便带着朋友一起游玩赏景,饮酒作诗,怡然自乐,甚至到了红日西沉而不觉的地步。此时的柳宗元觉得自己身心与瞬息万变的造化万物相融为一,遁入物我两忘之境。于是这时才感觉到,先前所谓 “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历,而“始得西山”之后才明白,现在才是“游”的真正开始。作者这一感悟非常珍贵,这是其内心明朗、境界提升的真实表现。仕途坎坷,遭逢贬谪,给了作者沉重的打击,此时才得以解脱,有了希望,看清了将来,这便是柳宗元西山宴游的主要收获。
有的游记散文重在欣赏诗文内容,有的作品重在体味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时候,可以依照文章的时代特征,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使他们乐在其中。只有如此才能够引领他们走进作品深处,探寻游记散文的“真滋味”。
二、多元对比,升华主旨情感
读者在欣赏古代游记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诗人描绘的景物,徜徉于“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林,陶醉于“涛澜汹涌”的江河。如何走入这美景,让文章的内涵更加明朗呢?多元对比便是不二之选。
例如苏东坡的《赤壁赋》,这篇散文从月夜泛游写起,酌酒作诗,作者完全被此时的美景吸引,忘记了尘世的烦恼,获得了心情的释放,沉浸在快乐之中;再写兴亡变化,顿觉人生的短暂所以又因客观现实的不可抗性而深感苦恼;最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物我共存的超然洒脱的人生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对比此文也是作者官场失利而沦落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游历之前内心苦闷难解,游历之后心旷神怡,抑郁冰释,冥冥之中与万物合为一体,柳宗元利用这篇文章来表达他被贬谪之后的心理变化,借此表达其纵情天地的情怀。两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无论在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创作思想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通过多元对比,使文章主旨越发突显
三、内外链接,引导知人论世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让学生把课文与课外读物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景、情、议论间的关系,知人论世。如此有利于同学们更深层次地探寻文章的深意。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首先找到“于是饮酒乐甚”“哀吾生之须臾”“客喜而笑”几个重点句,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情轨迹是“乐——哀——喜”。这个情感轨迹是如何产生的呢?探寻作者的内心不难发现,“乐”源自于山水景致,即使是“乐”,也是暂得其乐,紧接着便在雄伟无尽的长江面前感受到天地之无边无穷,而自己却是那么的渺小可怜,“哀叹”便理所当然了。“喜”源自于“悟”,羡慕只能平添愁怨,倒不如“共适”来得轻松自在,而这种在宇宙万物面前的思考与《兰亭集序》有着类似之处。因此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兰亭集序》来讲解,这篇文章的情感轨迹是“乐——痛——悲”。与朋友相聚在风景优美的会稽山,流觞曲水,吟诗抒怀,这是“山水之乐”,然而这种“乐”也是暂得之乐,面对无穷的宇宙,作者也展开了思考,自己短暂的生命在无尽的时间与空间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死生亦大”的悲叹油然而生,成为千古悲叹。
古代诗文距今久远,写作背景比较复杂,所以运用内外链接、知人论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底蕴。
车子在高速路上行驶3个多小时,短短的距离跨越豫皖苏鲁四个省份,直接体验了各省高速服务人员不同的微笑服务,也间接反映了各省管理者的管理态度,山东省的恰到好处,安徽省的夸张刻意,江苏省的介于二者之间,河南省的笑意里有淡淡的冷漠。
车子进入微山县城,这里道路宽敞,也许是临湖的关系,天空干净透明,树叶一尘不染,虽说都是春天,感觉比家里的树叶要青葱许多,县城随意的一角,绿化都是很美的!而街头漂亮的公交站台,更是不知甩了家里的多少条街道。我对微山县城最深的印象还是路边的许许多多宽宽大大的线路板,同事说这是采集太阳能的。原来是通过接收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热能,再投入生产生活中去。这个方法非常好,自然资源被很好地利用,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可能是我不常出家门的缘故,我在家乡是没见过这种集成板的。
去微山湖湿地公园,行走一条不宽的道路,两旁载满了白杨。路亦笔直,树亦笔直,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看杨,是景,是心灵舒缓的画。春看翠绿,夏看叶茂,秋看金黄,冬看枯枝。人看树,看的是春夏秋冬的交替,看的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树看人,看的是匆匆过客,看的是人生轮回,在这里,心被两旁的翠绿填得满满的,任何文字都稍显苍白。微山湖是由四个大小不一的湖泊组成,因为微山湖面积最大,故统称微山湖。我们登大船环湖一游,途径一片水域,导游说这片茫茫水域就是著名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这可是古代南北通衢的交通枢纽呀!目前这段水路仍在使用着,并说从此处乘船沿运河去杭州要用20多天呢,顿时让我们浮想联翩起来。
大船在一个小小岛旁停下,这个小小岛就是拍摄电视剧《铁道游击队》外景的地方。岛非常小,上面静悄悄的,没有人烟。这里的景区刚刚开始开发,生态还没有被破坏,一切还是自然的原貌。微风拂面,使我们凉凉的,阳光温淡,使我们暖暖的,植物茂密,使见惯了钢筋混凝土的我们醉醉的。在这里,生命平静的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有的只是后来建造的几处简易棚子和一个日军的碉堡,可以想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是多么的艰苦,一群热血汉子内心得有多崇高坚定的信念才能将抗日斗争坚持到底。坐上船娘的小船,绕着小岛慢慢划着,间或看见到三三两两的荷叶浮在水面,通过交谈得知,这时荷叶才刚刚出来,每年的6-9月份是最热闹的时候。那个季节满湖芦苇,一淀荷花,相似的背景,瞬间让我想起里孙犁笔下的荷花淀来。可惜我们来的早了,没有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鱼戏莲叶间“的极致美景。不过船娘说他们也不常吃鱼,因为湖里鱼产量不高,我觉得很是意外。船仍在慢慢行着,湖水清澈,海草覆满水下,清晰可见,我想有两三米深吧,就问船娘,船娘说这里有6-7米深,海草还可以做成食品吃呢,呵呵,这可是真正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呀。我忍不住伸手划了一下水面,湖水凉凉的,在正午的阳光下,却是舒服极了。这时候从不远处传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沂蒙山小调》的曲子,原来是另一船上年轻的船娘在一展歌喉,熟悉的旋律,让人不由自主的大声附和起来,大家笑着唱着喊着开心着。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尽管留恋还是要离去。重登大船来到了游击队的大本营----微山岛,在岛上吃了午饭,又乘观光车绕岛转了一圈。岛不大,有铁道游击队的纪念碑,有徽子文化纪念园,有医院,最高学府是一所初中,最多的还是田园风光。岛上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警察(据说治安很好,夜不闭户),所以小伙子不顾我们的大喊仍把车子开得飞快,因为习惯了。离岛时,每人都买了据他们说是野生的咸鸭蛋给家人尝尝,也不知是不是真的野生。
别了微山湖,来到台儿庄,它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是大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的所在地。这里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资料馆。可惜我们来到这里已是他们下班时候了,没有参观这些,是我们深深的遗憾。来到古镇一条街时,天上飘下了细雨,这不但没有减少游人们游玩的兴致,反而细雨更为古镇增添了丝丝闲情逸致的韵味来。都说台儿庄古镇的夜景闻名,今天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天色还未黑透,大红灯笼就早早挂起来了,古镇历史悠久,古镇一条街现在开发成了旅游胜地,每天接纳来自天南海北甚至境外的游客。这里所建房屋均为仿古样式,两旁商铺林立,店名古典,印象最深的是绿竹翁,颇有明清遗风。夜幕下细雨中的村庄在光与影的互映下分外妖娆,竟然没有一丝北方的豪放粗犷,宛若秀美宁静的江南。我们沿街而行,一个一个商铺逛过,有手工制作的,有机器制作的,这些美轮美奂精巧的工艺品养眼得很。在一处古朴的酒家,一起来的男同事请我们每人喝了碗糯米酒,哎呀,这酒真好,入鼻是酒香,入口是醇香,喝过是留香。
有一处大宅院,不得不提。由于天黑看不清上面的字体,里面一片漆黑,只有一堵墙用灯光照着,我深一脚浅一脚走近,只见灰白破旧的墙体满满都是洞痕,和这条仿古华丽的街道格格不入,原来这是当年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抗击日军时留在墙上的弹孔,斑驳的墙体诉说了民族的羸弱与耻辱,也见证了民族的崛起与腾飞。繁华背后的历史不能忘记,这才是民族精神的所在。
游完古镇时,小雨仍在淅淅。我们夜宿附近仙坛山的温泉小镇。一夜无眠,晨起,我们姐几个决定先出去转转。雨后的温泉小镇,空气冷冽而清新,我们沿坡而上,去欣赏山顶的风光。远处雾霭茫茫,近处春意盎然,更有木式别墅时隐时显在青山绿林之间,风景自是美如画的。我们谈笑着,忽然看见路边有好几株小树上挂着小瓶子,同事说,这是给小树打吊瓶呢,可能是生虫子了,走近一看,原来是许愿瓶,是政府号召学生植树后,学生写下的保佑小树好好成长的美好祝福的小纸条,因为字条上班级姓名清晰可见。既美化了山体,又教育了孩子,我们都觉得山东省有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值得学习。既然来了,温泉是必须要泡的,姐几个不安于室内的汤池,跑到外面的汤池中挨个泡来。在大自然中,有春风吹着,有春花赏着,有春水撩着,无案头之压力,无孩哭之乱耳,有的是盈盈笑语,好不快活。
【游记散文:九峰山游记】推荐阅读:
太湖游记散文05-26
北安游记散文07-24
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06-15
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10-06
山水游记散文复习教案10-13
九峰游记-小学作文350字07-09
浮来山游记的散文10-02
移步换景的游记随笔散文05-30
游记作文:西湖游记11-06
初中游记作文清明游记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