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精选11篇)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1

为进一步强化我院暂住人口的管理,维护校园秩序,保

障教学、科研.生活的有序运转,结合我院实际情

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管理对象及范围。凡居住在院内,户口不属于机关分户的人员均属于暂住人员,即:各建筑施工单位人员,以及家聘保姆,居留在院内的教工亲友(含小孩),均属于管理对象。暂住人口分:长期居住(含三个月以上),短期居住(三个月以内)。

二、建立登记办证制度。凡在院内的暂住人员,必须在指定日期内,携带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或证明)、已婚计划生育证以及一寸照片三张到保卫处办理登记

手续,同时交纳《安庆师院出入证》工本费伍元、治安保证金伍拾元。长期暂住人员应于次年初更换出入证。

三、建立和完善门卫登记制度。在我院的暂住人员必须持自己的出入证进出校园,出入证严禁伪造、涂改、转借他人或冒名顶替,证件若遗失应及时到保卫处登记申明作废,并重新办理出入证。

四、暂住人员自觉遵纪守法和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侵害我院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严禁赌博、酗酒和打架斗殴,禁止在自己的住处或工棚内留宿他人,更不得男女非法同居,若确实需要留宿的,经保卫部门同意方可。

五、建立健全谁用工谁负责的校园治安责任制。用人单位和用人户在用工时,必须与保卫部门签定《用工治安责任书》,保证自己所用人员在院内不发生问题,同时加强自身的防火防盗等工作。

六、暂住人员及施工单位在离校时,应及时到保卫处交回出入证。对在校期间无违纪人员退还其治安保证金,对所带的物品必须有用工单位和用人户的证明,经门卫检查后方可离校。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2

一、全面推行目标管理,从“办”伙食到“管”伙食

2007年元月,在充分酝酿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集团从学校和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饮食管理模式进行了重要调整。撤销饮食服务中心,成立饮食服务管理办公室,完成从经济实体到管理部门的职责转换,从“办”伙食到“管”伙食。此次调整共减少管理人员25名,运输车辆3台,有效地降低了管理费用和运行成本,07年较06年实际支出减少40万元,饮食管理办公室将节约下来的经费,全部用于食堂平抑物价,让利于学生。管理办公室围绕如何实现各项既定目标转换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师生满意的饮食为服务宗旨,以贴近教学科研、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为目标,一方面对各食堂工作给予正确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一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监控机制,从采购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食品成本核算与价格管理、劳动管理、卫生与安全管理共六个方面完善食堂管理办法,制订科学合理的服务考核和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加大检查范围和监控力度,开创饮食工作新局面。

管理模式转变后,食堂成为拥有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经营自主权的经济实体,主要表现为在物资采购准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卫生监管制度的框架下,食堂在物资采购、经营品种、经营方式、菜肴定价、用工制度、分配方式等方面具有自主权,并承担相应责任。食堂与饮食管理办公室之间是目标管理关系,食堂在管理办公室的宏观管理下贯彻后勤集团餐饮服务的质量方针,坚持做到“质优价廉,安全卫生;服务领先,顾客满意”,完成约定的各项服务目标和经营目标,为师生提供卫生、营养、方便、经济的饮食服务。

二、解放思想,激发活力,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管理模式转变后,校内五大食堂实现了责权利统一,在一定形式和程度上相当于五个原饮食中心。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后,食堂进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食堂目标管理人迅速完成思想观念上的角色换位,摆脱以往行政上的依赖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轻装上阵,从本地、本校的饮食服务工作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路子,创新管理办法与手段,拓展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方式,制定和完善增强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各食堂从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入手,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变“等、靠、要”为“争、创、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食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成本核算,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行量化指标管理,目标分解到班组和窗口,将业绩与效益挂钩;导入竞争机制,以额定岗,以岗定编,实行炊管人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食堂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炊管人员的责任心、效益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三、完善服务,强化监督,确保食堂目标任务完成

1. 加大特色窗口引进力度。

管理模式转变后,食堂开放搞活,创新举措,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力引进特色窗口,充分搞活食堂二楼市场。模式转变前食堂以传统大伙为主,特色窗口引进一直是蜻蜓点水,没有实质性深入。模式转变后,各食堂负责人秉承“以特色吸引师生、以服务引导消费”理念,注重食堂功能扩充和功效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己任,在经营风格和服务格局上狠下功夫,共新增特色窗口近30个,引进特色品种100多个。“味香浓”、“好食捷”等地方成熟餐饮品牌现身校园并占领稳定的市场,整个校园饮食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由于这些带有浓厚地方口味与风味特色的小吃注重口味调节、选料精细、制作独特、花样新颖、味道鲜美,迎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不同口味需求,进餐人数增多,人气骤升。特色窗口为主的二楼营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逐步上升,沁苑餐厅和西苑食堂特色窗口收入达到了总收入的50%。

2. 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新菜研发活动。

管理办公室和食堂从传统的大锅菜入手,在求新求变上动脑筋,成立了创新菜研发小组。研发小组在大众菜肴上推陈出新,加大大众菜肴的创新力度,优化菜肴的品种结构,提升菜式成品的口味档次。首先由各食堂每周推出并试用创新菜,然后每月进行一次创新菜评比,通过表扬先进,推广优秀的形式,营造你追我赶的新局面。食堂菜肴品种的花样翻新,使就餐率有了明显提高。

3. 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

管理办公室和食堂充分发挥学生民主管理作用,建立增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伙委会、信息协会组织学生参与管理,创办《大学生饮食之窗》和《饮食每日咨讯》,参与满意率调查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勤工助学和饮食征文活动,举办“和谐饮食你我同行”联欢晚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沟通,增进理解,建设和谐饮食。

4. 严格实行大宗伙食物资准入制度。

为有效地维护饮食食品安全,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公开招标,导入竞争机制,建立大宗物资准入制度,并创造性地将准入权和采购权分离;饮食管理办公室狠抓源头把关,认真对厂家、商家的资质、信誉进行考核把关;各食堂拥有采购自主权,在准入商家中进行价格、品质比较,选择供货商家,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目前,米、面、油、荤食、调味品等需求量大且运转周期短的物资,由集团及管理办公室确定40余家供应商,并建立了良好的合同关系。

5. 加强对食堂的管理与监控。

管理办公室加大监控管理力度,加强对各食堂伙食质量、餐具消毒及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从制度、行政及经济上采取有力措施对食堂违规行为加以严厉制约。形成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学校职能部门、集团监控审计部和管理办公室专职质检员、学生义务监督员五级联动监管链,做到日常天天检,每月一大检,严格按照实际检查结果记录、汇总、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责任到人,要求进行整改并监督检查落实,做到不留问题过夜。

6. 强化生产加工环节管理,狠抓节能降耗。

食堂从细微处着手,加强内部管理,厉行节约,向管理要效益。从内部挖潜增效,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原材料成本,节水节电节汽,降低能耗。2007年前食堂蒸汽费用占营业额比例为8.5%,最高峰时超过10%。2007年后,各食堂采用分时段供汽、专人负责等措施,有力地控制了蒸汽损耗和浪费,蒸汽费占营业额比例为3%左右。

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管理模式调整成效显著

1. 食堂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饮食管理模式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提升就餐率和顾客满意率,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次调整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食堂最明显改变和取得最大成绩是营业收入的增长,收入递增是一年一个台阶,三年实现三级跳。2007年食堂营业收入与调整前的2006年相比增长幅度达39.5%,2008年最高日营业收入达到15万,2008年收入与06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76.4%,预计2009年收入将比06年翻一番。

2. 服务质量综合满意率考核稳步上升。

学校对食堂2007年顾客综合满意率考核平均为84.42%,比2006年提高了近四个百分点。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2008年服务质量综合满意率考核基本与去年同期基本上保持一致。2009年上半年学校考核平均综合满意率为87.75%,和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六个百分点。就餐率和满意率的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标志着集团饮食改革已初见成效。

3. 员工精神面貌良好,个人收入逐步提高。

模式调整极大地激发了食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参与改革和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开放搞活、引进特色和自主研发,食堂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食堂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食堂正式职工工资平均增长速度与集团增长幅度保持同步。合同员工工资根据各食堂绩效的情况不同,平均都比改革前同期有所增加,最少增长100多元,最多的窗口生产技术骨干同期月增长在500元以上,效益好的窗口合同员工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管理办公室和食堂员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斗志昂扬,工作积极性饱满热情,精神面貌良好,对饮食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4. 保持饭菜价格稳定,花色品种丰富,安全卫生过硬。

目前食堂早餐品种100个以上,中晚餐品种150~200个,原材料投放比例达到65%,高中低档菜肴比例为3:4:3,价格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并长期保持稳定。校内5个食堂全部被湖北省卫生厅评为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饮食服务管理办公室连续三年被宜昌市卫生监督局评为食品卫生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和2008年被集团授予目标管理红旗单位。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3

一、组建督查机构,明确工作的要求和职责

督查室是在校长领导下的综合管理机构,下设教育教学督查组和校务督查组,协助校长全面督查学校领导决策、校务工作决议的实施,以及各项工作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接受县政府督导室和县教育局的领导、监督和指导。根据《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办法》、《湖南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湖南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管理办法》以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督查工作制度》、《教育教学督查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督查室工作人员由在学校教师中一定的威望、学术水平较高、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熟悉学校校务和学科教学、原则性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督查室组织督查员对《办法》进行反复学习,对如何做好督查工作进行多次讨论和研究,确保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工作机构和工作内容如下图:

二、重视常规督查,抓住主要工作积极运作

我校的督查工作紧紧围绕每个学期的主要工作开展督查,重点突出学校管理的“规范、落实”。根据这个重点,督查室主要抓三个方面的督查工作。一是课堂教学的督查。要求教学督查员深入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课堂,每周听课2节以上。督查员实行推门听课,听课前一律不打招呼,每听一节课必须填写好听课信息反馈表,课后及时与执教人坦诚交换意见,以达到教学督导的作用。二是处室和年级组工作的督查。要求督查员深入到师生工作中去,采取查、看、访以及问卷调查和民意测验等多种方式,全面督查各处室和年级组工作的落实情况。三是学校周工作计划的执行与落实的督查。由校务专任督查员对照每周工作计划,逐项进行督查,将落实情况进行等次评估。督查情况实行每周一小报、每月一大报。每月底,督查室撰写一份月督查工作专题总结报告进行通报,在每周教职工例会上予以通报。

三、突出重点督查,狠抓专项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抓好督促检查,确保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开展成效,是督查室的工作重点。学校以及各处室、各年级在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对这些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若不加强督查,很可能出现走过场现象,或只有方案没有结果,成为一纸空文。为促使各项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得到有效落实,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结果、有总结,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督查手段,应作为专项工作来进行督查。 对专项工作的督查,我们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①确定督查事项;②下达督查通知;③组织跟踪督办;④形成督查报告;⑤进行情况通报;⑥搞好立卷归档。为使督查工作更加全面、更加到位、更能发挥工作效益,我们从方式、时效、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督查工作方法,采取了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定期督查、突击督查、长期督查、重点督查、指导性督查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工作督查。

四、重视督查结果,肯定成绩奖优罚劣并用

我们非常重视督查结果的使用,对工作认真负责、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业绩突出的教职工或部门进行通报表彰,给予校长嘉奖、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提拔重用中给予倾斜。对拒不执行学校、处室、年级组工作安排,在学校或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在学校专项活动中出现严重失误,造成事故及不良后果的教职工给予惩罚,在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问题特别严重的给予警示谈话,甚至调换工作岗位。

五、督查效果明显,学校内部管理成绩斐然

学生校内常规管理条例 篇4

一、到校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不带零食入校,不围小摊。

2、按要求穿校服,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共青团员要佩戴团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队干部要佩戴“队干标志”。

3、进校见到老师要问好,少先队员要行队礼。

4、进入教室后立即擦干净自己的桌椅,按时交作业,值日生应提前到校打扫保洁区。

二、上课

1、课前要将课本、文具整齐地摆放在座位的右上方,值日生把讲台和黑板擦干净。

2、上课铃声响,要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文娱委员要指挥大家唱歌;到专用教室上课,要排队进入;体育课由体育委员在操场整队,等候老师上课。

3、教师走上讲台说“上课”后,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致礼后,班长喊“坐下”后,全体坐下。迟到者要先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入座。

4、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回答或提问应先举手,经教师允许后站起发言,完毕后经教师示意方可坐下;接教师所发作业本等物应站起来双手去接。

5、下课铃响,教师说“下课”后,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道别,学生整理课本文具,待教师出门后,方可离位下课。

6、教师缺课,并未接到通知,由班长到教务处询问。

三、课间

1、课间可在走廊、操场上休息,须知有益身心活动,不得在走廊、楼道追跑打闹或做游戏,上下楼梯要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

2、对同学要讲文明,有礼貌,遇到老师要主动让行。不到处乱刻乱画,不随便进入花坛,要爱护花草树木及公物。

3、进老师办公室应先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入内,不得随意翻动室内的`物品,离开办公室应随手关门。

4、利用课间休息,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

四、上操、课外活动

1、每天按时参加眼保健操、课间广播体操和课外活动。

2、体育委员负责组织本班队伍,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做操要认真、动作在规范。上下楼梯时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

3、参加课外活动,要积极配合教师在规定地点按规定内容去做。

五、集会

1、集会前由体育委员整队,按时进入会场,会前可唱歌。

2、遵守会场纪律,开会要专心听讲,不早退,不打闹,不随便说话,对大会发言积极鼓掌。

3、散会时,要听从大会的统一指挥,依次离开会场。

六、放学

1、下午放学,值日生要迅速认真地打扫教室及走廊,打扫要干净。关好电灯、电扇、窗户,锁好门后方可离校,要爱护卫生用具和桌椅,并将它们摆放整齐。

2、离校时要有秩序,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应礼让。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篇5

一、校内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校内实训基地是我院教学实体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我院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五、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4.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5.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六、实训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八、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技术。

3.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学校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第四章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九、为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实训基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既具有教育教学特征,又具有社会专业实际工作特征的强有力的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机构。要选派数量适当、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十一、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校内出租房屋管理责任书(修改) 篇6

甲方:雷州市第五中学

乙方:出租校内房屋责任人

为了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肓人环境,学校决定加强校园内出租房屋的管理。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如下。

1.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供租住户的详细身份证明及联系电话(是学生的必须提供班

级、姓名及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并记录在责任书的背面或复印件张贴在背面。对有违法人员不得出租。

2.乙方不准让不明身份人员入住出租房,否则后果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3.乙方租住户如因心里障碍或有精神病造成校园内师生受到伤害时,责任全部由

乙方承担,与甲方无关。

4.乙方租住户(包括学生)在租房内发生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5、乙方出租给学生居住的,必须督促学生正常上课,若在非上课时间校园内发生

任何事故,均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6.乙方必须强调租住户严格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作息、按时进出校园,不准喧哗、吵闹,否则甲方有权责令乙方辞退违纪者。

7.乙方租住户与他人引起各种纠纷或因纠纷引起校园内师生生命财产遭受伤害或

损失,由乙方及其租住户负责,与甲方无关。

8.乙方租住户的儿童或成人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类意外事故引起身心伤害或生命财

产受损,与甲方无关。

9.乙方租住户如有违法犯罪行为或以租住房作为违法犯罪活动场所的,乙方主动

向公安部门报案,所引起的责任由乙方及租住户承担,与甲方无,同时甲方有权行政干预。

10.乙方必须按时与相关部门办理房屋租赁一切手续,教育租住户遵守本校外来人

员管理规定,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工作和遵守计划生育工作(乙方必须提供租住户个人计生信息资料,保证租住户计生达标)。

11.乙方要经常检查租住户的安全防火情况,严禁存放和销售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禁乱拉电线用电。

12.租住人员损坏学校财产,由乙方负责赔偿。

13.租住人员严禁在校内放养家禽、畜类,要维护校内公共卫生。

14.此责任书一式两份,甲方与乙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15.此责任书的所有解释权归雷州市第五中学。

甲方:雷州市第五中学

乙方: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7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 对于物流管理而言, 岗位专业技能的掌握, 需要依托真实的工作场景, 真实的业务流程, 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实践效果。目前, 各高职院校都对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 常见的模式有:课堂模拟实训、自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

1.1 课堂模拟实训

优点是可以及时进行实训, 时间的连续性强;缺点是缺乏最真实的企业环境。

1.2 自建实训基地

优点是可以最大化还原企业真实工作情景;缺点是资金投入巨大。

1.3 顶岗实习

优点是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专业操作技能;缺点是属于阶段性实习, 无法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 时间的连续性较差。通过校企合作, 构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不但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实训, 保证时间连续性。还可以通过企业注资, 解决院校资金短缺的困难。因此, 建立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非常有效的途径。

2 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模式

2.1 合作企业的选择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两个: (1) 超市等流通企业, 如沃尔玛、武商量贩的配送中心; (2) 各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申通、圆通、顺丰等。综合考虑物流学生就业方向, 同时结合高校消费群体特点, 现规划出以下两类较适合的物流校内企业。

2.1.1 校内超市。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为大型连锁超市, 如何让学生在校园期间掌握超市等流通企业的物流操作能力, 一直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一般远离城区, 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离超市购物点较为偏远, 学生购物需求不能很好得到满足。因此, 学院可通过与大型连锁超市合作, 成立校内超市实训基地, 一方面, 让学生的流通企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另一方面, 也解决了学生的消费需求。此外, 对于企业而言, 又可以开拓市场, 增加销售业绩, 正可谓是一石三鸟。

2.1.2 快递服务站。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校园快递服务的需求迅猛发展, 每天收发的包裹、信件数以千计, 然而, 师生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上, 缺乏时间随意性。当快递到达时, 无法第一时间签收, 给广大师生造成极大的不便, 同时也耽误了快递人员的工作时间。再者,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时都有大量物资需要办理托运, 这些个人物品都是大体积, 高重量的物品, 如衣物、被褥、书本等。快递服务站的诞生也可以解决毕业生行李托运的难题。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与各大快递公司合作, 成立快递服务站。向校内师生进行快递代收代发、快件短期储存、代充话费、节日礼品配送等服务。

2.2 具体实施方案

2.2.1 合作框架。

学院提供场地, 配备相关教学的实训设备;企业提供专业的作业设备, 提供用于学生实训的岗位、项目;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确定合作框架, 明确双方职权。

2.2.2 教学与培养

(1) 课程设置。根据物流行业职业技能特点, 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 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内容, 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2) 教材开发。校企双方根据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制定实训教学大纲, 并且根据大纲要求, 编写配套的教材。教材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与此同时, 要适当加大实训环节教材的编写。实训教材应明确实训任务、实训目的、实训进度、所需器材、涉及作业工具等细节内容。同时, 每一个实训任务均应设计相应的考核表格及实训报告, 以规范学生的实训进程。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基于企业的工作过程来开发, 根据企业业务流程,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可将企业的作业过程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每一个子任务均融入企业操作的技能要点。同时, 实践操作部分可在校内企业的真实环境开展现场教学, 使学生现场参与作业过程, 提升实践技能。 (4) 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普遍在实践操作方面, 相较于企业工作人员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物流校内企业的实训教学中, 应积极聘请企业专家成为实训指导教师, 并且要把企业师资放在主要地位。与此同时, 校内专业教师应积极配合企业师资, 两者共同开展专业实训教学活动。 (5) 课程考核。在课程考核环节, 应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方案, 生成具体的考核表格。在考核过程中, 重视实践过程性的考核, 弱化卷面的考核。考核由企业考核与学院考核两部分组成。考核的指标应全面、科学。具体指标可由技能掌握程度、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职业素养等组成。

2.3 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管理

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必须依托合理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关键点在于企业的正常工作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的有机结合。为此, 校企在合作的初期需要加强沟通, 共同制定出各项管理条例。如《校内企业实训协议》、《校内企业实训管理办法》、《校内企业实训安全管理办法》、《校内企业薪酬发放方案》、《校内企业实训考核方案》等管理制度。

3 物流校内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校内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明晰

校内企业是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 院校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 它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因此, 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 产权的划分界定存在争议。因此, 如何明确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权属划分、职责认定成为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3.2 管理体制缺乏规范

院校与企业对应着两套完全不同的管理机制, 双方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学院管理的出发点是完善实践性教学, 而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是获得丰厚利润。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因而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3.3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企业专家的工作非常忙碌, 无法保证能长时间固定在教学岗位, 企业师资的变动频繁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也使得实践教学的进行受到阻碍。因此, 如何协调企业师资的教学与工作也成为了校内企业运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 共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贴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促进了物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 还开创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创新格局。综合以上观点, 校企共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是有效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 构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一方面, 既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实训, 保证时间连续性。另一方面, 又可以通过企业注资, 解决院校资金短缺的困难。因此, 建立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韦进, 沈时仁.商贸类高职“校中厂”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2) :175-180.

[2]李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5 (4) :175-180.

[3]宋志国, 陈剑鹤.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意义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6 (10) :125-127

[4]张则岭.客户服务管理专业“校中企”运行中的问题与建议[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7 (4) :92-95.

[5]柳金东.新形势下“校中企”运营模式的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0, 6 (2) :55-57.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校内实训;基本思维

高校实践教学大体可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校内实训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校内实训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解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显然,实践能力是在参加实践中显现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从环节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是通过专门的方法对资金进行管理,这是区别于会计专业的本质特征,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包括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维。基本能力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基本技能指在财务管理各环节中处理业务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分配、财务审计、财务沟通、财务协调;基本思维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财务管理实践中由于财务主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组织,通过基本思维的培养,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包括的具体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内,模拟企业业务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手段看有手工模拟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目前学生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进行校外实习普遍越来越难,各高校转而重视校内实训教学,加大了软硬件的投入,试图通过校内实训弥补校外实习的缺失,以期满足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由此看来,校内实训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校内实训教学难以满足提高实践能力目标

近年来,由于校外实践越来越困难,各高校开始重视校内实训教学,以期通过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目前校内实训教学的状况普遍为:

(一)实训内容重视会计学知识,忽略财务管理知识

财务管理活动从环节看主要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看,除了必须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等,因此,实训的内容应该有别于会计学。但目前普遍的现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内容与会计学专业的几乎一致,也就是会计核算部分,即科目设置,记账凭证,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业务。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分配)的培养是缺失的。

(二)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基本思维的培养

目前的实训教学沿用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演练,学生后操作。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但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毕业后就职的是不同的财务主体,任何一项财务决策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决策的限制因素等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熟悉政策和法规、熟练的分析方法、缜密的思维等;这些素养可以通过校内实训以及在实务中不断积累,而缜密思维素养的养成,可以通过在校内实训中培养其基本思维能力,即解决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这对于今后具备缜密的思维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训课时相差大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不一致,校内实训的课时相差也很大。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與理论课时比为1∶2,有的学校达1∶3[1]。而广西大学商学院20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按该校2007级的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以及学年实习)共32周,其中的校内实训部分笔者认为:包括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为40学时,财务信息系统40学时,而理论课包括: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共2477学时,那么,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约为1:2,而校内实训与理论课的比例约为1:30。

(四)教学手段有手工模拟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并存

手工模拟就是利用手工操作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业务的实训。应用计算机技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主要有两方面:(1)利用实训式教学软件,借助计算机来替代手工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的编制等操作,也就是多媒体实训教学,目前的教学软件大多提供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功能。(2)借助计算机,直接利用电子表格来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基本技能的实训。

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虽然校内实训日益受到重视,多媒体实训教学的广泛使用,但仍然难以满足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表现在: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以及基本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

三、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的思路

通过提高校内实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实务界的要求,必须完善校内实训教学,核心应该是在实训教学中如何体现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

(一)采用多媒体实训教学

多媒体实训教学是利用实训式教学软件,通过电脑进行大量的仿真实训,

相对手工模拟实验而言多媒体实训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教学软件所提供的是仿真资料,包括包括原始凭证,如多联的银行汇票,其填写、盖章等与实务中的操作相差不大;此外学生可以看到大量的仿真原始凭证,这是手工实训无法做到的,这也是多媒体实训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首要原因。(2)系统智能判断学生的实训错误。(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效果好。(4)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智慧,老师可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同时减轻老师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量。通过校内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健全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构成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方式。不断完善校内实训的内容,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理财业务方面的内容,即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增加财务分析,预算,预测,决策控制等业务,这样既兼顾了对会计知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某年度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决策,预算等模拟业务的实训,突出财务管理的本质

(三)应用案例讨论,注重基本思维的培养

基本思维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由于财务主体的个性特征,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财务会计不尽相同,财务会计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基本思维的培养,较强的基本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理财环境下,面对复杂的财务问题也能很好地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理念。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基本沿习了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演练,学生操作,其注重的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实训活动中应用案例讨论,把案例讨论运用到实训教学活动中,把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培养贯穿于一体,弥补了以往的实践教学单纯注重基本技能而忽略了基本思维培养的缺陷,对于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校内实训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协调

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训内容,基本上是会计学专业的实训内容,如果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活动的业务部分,那么自然会出现课时不足问题,解决问题思路主要有:一是增加课内实训的学时数;二是增加课外的实训学时数;增加课外的实训学时数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后在课堂外比如宿舍自由完成实训的内容,目前的多媒体实训软件基本上都能满足此要求;三是缩减核算业务。增加理财活动业务后,同时缩减核算业务,即从业务量上比如记账凭证的业务量上减少,利用原有的学时数保证整个实训内容的完成。

参考文献: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9

课程设置片面,不利于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是构成教育的主体,位居教育的中心,它的变化直接影响这教育整体的变化。[2]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一般都开设有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实践教育和素质实践教育课程等,开的课程类别比较丰富。但文史类专业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仍比较匮乏。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作为主导性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占据核心的地位,[3]导致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对于文史类专业,一方面专业理论比较强,与实践接轨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文史类专业教师大多是一些从事学术性究的博士或硕士,对于学生的教学比较注重理论方面剖析,所以使整个文史类专业教学向理论方面倾斜。重视必修课而忽视选修课。必修课分为专业必修和通识教育必修,专业必修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而通识教育必修课(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是学生成才的基本,这两个必修课决定了学生能否拿到毕业证书,因而学生普遍从学历的角度考虑,重视必修课,而忽视那些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展的有益于个性化培养的专业选修课及对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进行培训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从而使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批量化生产,人才普遍没有自己的专长。

教学大纲内容不完善,不利于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是针对每门具体的学科进行的教学纲要,规定了整个教学的进度,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讲授的范围和深度。

第一,没有树立好本学科目标,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因而学习目标比较盲目。

第二,教学方法是由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构成,一方面,现在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学术型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强调学科本位,坚持学术取向,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自贬家门,[4]因而对学生的教授方法也是从学科的本位出发,对知识要求的严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只是按照老师所讲的思路把知识消化掉,而没有自己的思想,从而造成了学习方法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大纲规定过死,老师讲课的深度受学校教学大纲的限制,造成教学的机械化。现在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教学都是按照学校统一的规定的进度,按照篇、章、节的顺序讲授,形成了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但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老师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面面俱到却又都是浅尝辄止,学生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接轨对于文史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来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要改变人才的培养单一现状,除了培养学生牢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创新就是要使学生跳出书本理论知识的局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死板的理论里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谓应用就是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基于理论知识而又高于理论知识。从局部来看,针对不同专业来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使目标多样化,但必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指导下来确定具体的目标。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就必须:

第一,把学生放在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则为辅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主导。通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所在,再由老师进行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理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用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因此,必须改变文史类专业理论至上的观念——理论知识学好了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从而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调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一定要向着学生切实需要的、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有实效性的方面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不仅仅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平台,更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首先,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把理论教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理论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改变人们对于文史类专业的根本看法,增加实践教育课程。

第二,增加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第三,适当增加文史类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让专业进行交叉,从而提高文史类专业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大纲的完善要有益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是具体的人才培养依据,[5]直接关系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关系到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完善教学大纲,从课堂学习的各个细节出发,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要把各学科的学习同学科应用相结合,明确学习的目标,对于任何知识学习最大的目标就是用于实践。

其次,要培养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教育方法的教师队伍,改革传统的教授方法,要更加注重领会、操作、体验、反思等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6]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10

为了树立良好地社会公德,更好地建设美丽和谐校园,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本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实行“单位负责、严格管理、加强引导”的原则。

二、学校禁烟公共场所范围

1.所有教学活动场所、集体办公场所、会议室、学生宿舍、学生餐厅、体育场、公共卫生间,图书馆、校医院、幼儿园、附小以及校园其它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

2.后勤集团、校办企业的工作间、操作间及其它重点防火区域; 3.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禁止吸烟场所。

三、禁烟管理

1.在校园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牌,宣传栏张贴烟草危害的宣传海报,所有公共场所不得设置烟灰缸;

2.所有公共场所不得吸烟、敬烟、劝烟; 3.学校在校园内少数特定场地设立“吸烟区”;

4.全校师生应主动、及时劝阻外来人员在校内公共场所吸烟;

5.全校各单位定期开展禁烟宣传活动、禁烟专题讲座、无烟日活动以及烟头清理活动,鼓励和帮助吸烟者戒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禁烟责任

1.学校成立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督查组,组长由相关校领导兼任,校办、校纪委、监察处、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后勤集团有关人员为督查组成员。全面负责学校公共场所的禁烟工作,对各单位禁烟工作情况以及学生餐厅、教室等重点部位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2.各单位成立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督查小组,单位中层干部为本单位禁烟督查小组负责人;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为辖区内公共场所禁烟监督第一责任人;辅导员、班主任为班级禁烟监督第一责任人,班委会、寝室长为班级禁烟监督直接责任人;

3.学校教职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应带头落实自觉执行禁烟的相关规定; 4.全校师生应主动遵守本规定,互相监督,禁烟工作纳入全校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学生宿舍禁烟工作同时纳入日常卫生检查及各类寝室评优奖项中;

5.对违反本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教职工,禁烟监督责任人要及时开展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的,监察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违反本规定的学生,禁烟监督责任人要及时开展批评教育并做好台账记录,对屡教不改、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学生处给予纪律处分;

5.学校监察处、学生处、后勤集团接受全校师生举报。

五.本规定自2014年元月6日起执行,由学校党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11

关键词: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 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建议

目前,全国公安类院校共有38所,其中,本科院校20所,专科院校18所,在20所本科院校中有9所院校为新升本科院校。这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积累,实验实训管理方面经验不足,普遍存在着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与本科教育不相适应、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及条件建设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

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安高等教育同时具有公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公安院校更注重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江西警察学院是2010年新升入本科的一所公安类高校,还带有专科向本科转型时期的种种局限性,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管理上与大多新升本的同类院校一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实验实训管理模式混乱,权责不一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多都是从普通专科发展而来,很多地方还沿用着升本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有些院校缺乏专门的实验实训管理机构;有的院校实验实训室的人、财、物由使用该实验、实训室的系部管理,各系部各自为政,自我开课、自我管理,实验实训室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有的实验实训的资产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只做到了场地、资产和仪器设备的账面管理,并没有对实验实训教学起到管理作用,常常会出现设备的不足与利用水平不高等现象;有的教务处实践科形同虚设,管理不到位,缺乏统一标准,只起着下发通知的作用,眉毛胡子一把抓。混乱无序和缺少章法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和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

2.实验实训教学及管理制度建设欠完善,管理不到位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多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验实训教学基本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范畴内。实验实训教学只注重形式,对结果没有总结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缺少检查标准和考核措施。实验实训室制度建设也欠完备,缺乏对实验实训室规范管理、考核、激励和评价的方法与标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没有职业意识,常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有些甚至只起到开门关门的作用。

3.实验实训室管理欠科学,利用率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缺乏先进的数字化实验实训信息管理手段,不能很好利用网络通信技术来加强自身实验实训室的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费工费时费力;二是有些实验实训室档案管理混乱,缺少实验实训的各种原始资料记录,缺少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坏的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淘汰更新,造成不能正常有效开展实验实训;三是设备利用率低,虽然有实验实训室,有相关仪器设备,但闲置程度高,经常空空荡荡,有些任课教师和系部还是倾向于在教室进行相关实验实训,情景性不够,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四是实验实训室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至今没有做到实验实训室的有效开放,也导致了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教学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虽然在引进人才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新引进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少是非公安专业转行进入公安院校,有高学历但缺少公安实战经验。再就是他们也不是很系统地了解本校实验实训的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的设置、功能及实验实训内容。同时在有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中,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不受重视,部分实验实训管理岗位成为“关系户”和“照顾户”的赋闲静养之地,这些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专业不对口,且做不到定期的培养、培训,管理水平有限。

二、提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担负着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必须结合实际,积极改革创新,最终建成高标准、高水平、多功能、开放性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系。下面结合江西警察学院一些做法,谈谈提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建立适合本校的合理的实验实训管理机构

公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是综合职业能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因校制宜,根据学校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来确定实验实训管理机构,以推动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有序发展。江西警察学院在升本后顺应机构改革的步伐,改变了原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江西警察学院前身)实验实训室分属各个系部管理的模式,学院实验实训室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系部协管、责任明确”的模式进行管理。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各系部实验实训教学的规划,指导检查优化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制定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下达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并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及考评检查工作;教育技术和教学保障处(下设实验实训管理科)负责实验实训室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实验实训室教学管理制度,负责管理实验实训设备,准备和协助具体实施实验实训教学,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各类实验实训考评等工作;系部负责确定编写实验实训大纲和实验实训计划、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具体组织学生实施实验实训教学,以及负责实验实训教师日常上课纪律检查、教学质量检查,组织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等工作。

2.用制度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江西警察学院在2010年升本后,吸取以往本校和兄弟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本科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管理要求,逐步出台了《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程》、《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室工作条例》、《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指南》等一系列试行制度和规程。说明了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包括实验实训教学前的准备、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要求及实验实训完成后对学生实验实训报告的批改规定)、质量管理(包括对学生实验实训考核与成绩的评定及对教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检查)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实验实训管理的各级职责,规范了实验实训室人员的配置与职责;同时,还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endprint

3.合理构建公安类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公安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打破实践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应紧扣公安岗位技能要求编制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做到校内实践与公安实际无缝对接。大力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内容。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内容的制定中,要注意密切结合公安实际。江西警察学院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为突出公安“教学练战”一体化,要求公安类专业实验实训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的课程占有实验实训课程总数的比例应超过80%,实验实训的课出率要达到90%。

4.增加实验实训室教学和管理的科技含量

一是顺应公安本科教育和贴近实战部门专业型人才的需要,引进一批教学、科研、鉴定高精尖端的仪器设备,为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和为实战部门鉴定办案提供硬件支持,并促进学院教师实验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积极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建立实践性教学信息的网络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账、物、卡动态管理(实现校内网上实时查询,确保账、物、卡相符率达100%);实验实训场地课表的安排与查询,实验实训项目内容及具体实施;学生实验实训成绩的录入与查询,实验实训室对师生的开放预约及安排;各类实验实训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及上报等等。三是建立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实验实训室开放。实验室开放应涵盖弥补型、科技创新型、自选型、项目设计型、参与教师科研、参加各种比赛及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

5.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一要强调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引进一些学历不一定很高,但有一定相关职业能力的实验实训技术管理人员。对各系部新进青年教师考虑先进实验实训室工作一段时间,一来可以熟悉实验实训教学流程、实验实训制度及有关仪器设备和软件设施的性能原理及使用方法,二来也可以弥补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人员的不足。同时,加大对现有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采用多途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二要设立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奖惩机制,制定措施,确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以促进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担负着为国家社会稳定,各项建设保驾护航,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的重要责任。一套合理的和个性化的实践性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及措施是提高预备警官高素质、高层次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齐头并进,坚持“教、学、练、战”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校内实验实训组织管理机构,完善贴近实战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改革规章制度、考核机制,建设科学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力提高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注重教学过程和质量建设。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管理水平,以实现公安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维亚,周亚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公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N].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

[2]孟玉珍.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

[3]邓克涛,巴永杰.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分析与改革[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4]韩锐.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1.

[5]郭睿,荆长岭.公安院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N]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

[6]徐明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及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N]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

上一篇:水质化验员辞职报告下一篇:佛家名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