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精选10篇)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1

护理专业的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需在校内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三份护理病案报告。可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ICU等科室以不重复原则自选三份书写。

各医院护理病历的设计不一样,同学们在完成护理病历时,每份护理病历主要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入院病人护理评估表、护理诊断/问题项目单、护理计划单、护理记录单、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同学们的实习手册上有具体要求)

完成3份护理病历,同学们可以在实习手册上,按学院设计的格式直接书写在上面;也可以按医院的格式,在医院的护理病历上书写,最后贴在实习手册上。

护理病历的书写格式与要求我会给同学们例举一些,但不同医院会有所不同,同学们仅供参考。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2

在最为枯燥的体液代谢失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缺水的类型、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以高渗性缺水为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就找了如下的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一探险旅行者行至一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所带饮用水也已经用完, 数日后被救援人员发现时, 表情淡漠, 嘴唇干裂, 到医院后查血清钠浓度为156mmol/L。提问一这个病人属于何种缺水类型?提问二这个病人的缺水程度如何?”问题一抛出后, 学生就兴趣十足地一边查书一边相互议论开来, 很快这两个问题就被学生解开了, 最后我抽了一名个学生来回答第一问:该学生回答说这个病人属于高渗性缺水, 理由一是这个病人断水已数日了, 属于摄入不足, 二是在沙漠中高温出汗量大水分丢失过多。就这样, 高渗性缺水的病因学生就已经完全理解了。然后我又抽了另一位学生来回答第二问:该学生答曰“这个病人属于重度高渗性缺水, 理由是病人有缺水征嘴唇干裂, 有神经精神症状, 还有就是血清钠浓度高达156 mmol/L。就这样学生对高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也很轻松地理解了。通过这一病案分析讨论使得较为枯燥、难懂的体液代谢失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加深了对其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的理解。

在学习损伤病人的特征和急救护理时, 讲授完了后我也同样地列举了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病案如下:“一满载乘客的客车行至山路上时刹车失灵翻落山脚, 全车乘客无一例外的不同程度都受到了损伤, 有的上肢疼痛粘满鲜血痛得不停地直呼救命, 有的虽无伤形, 但面无血色萎靡地坐在地上, 有的伤后出血已经浸透了全身衣服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有的受伤后还能走动但感觉胸痛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提问是:当我们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如何施救?”学生也是很认真地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后来我引导他们说救人要救急, 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当是我们最应重视的, 比如说呼吸、循环。学生最终也找出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一病案分析使得学生对创伤急救特别是事故现场急救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病案分析讨论还有很多, 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在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去, 对错综复杂的疾病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从而实施正确的护理。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从而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与学的效果。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树立现代整体护理观, 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感性认识。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使其树立现代整体护理观, 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从而适应现代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 满足患者的需要。

摘要:病案分析讨论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其观察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其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学过程更具启发性,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最大限度地较长时间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使其树立现代整体护理观, 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从而适应现代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 满足患者的需要。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3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69-01

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感觉。而舒适护理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双C”即英文的“Care+Comfort”,译为“护理活动+舒适活动”,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它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状态,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四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开展舒适护理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要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宗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择我院180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年龄16--78岁。手术类型包括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其中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10例,脊髓麻醉25例,局部侵润麻醉45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访视:绝大部分患者都是首次接受手术的,对于手术室环境的陌生及对自己手术的情况怀有恐惧感。在探视患者的时候,前事先了解患者的年龄、诊断、病变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所需时间、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等,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如有需要向患者隐瞒的情况切勿因自己的过失而给患者带来伤害。在给患者交谈的时候,护理工作者应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向患者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并告知患者,在整个手术期间,手术室护士都会一直陪伴在身边。认真、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需求,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

1.2.2环境护理: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允许有喧闹声。一般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为50%~60%.采用全自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尽量控制噪音。在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友善的迎接患者并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及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师。一切操作要稳、准、轻,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1.2.3体位护理:需要摆放体位的患者,因事先准备好所需的臂架、头架、布类、衬垫等,并且检查完整性,避免因体位架损坏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摆放体位时,两上肢不宜过度外展,以避免损伤臂丛神经。截石位时,搁脚端有海绵垫包裹,在患者小腿下垫中单,中单应先向腿内旋方向包裹,这样可避免腓总神经的损伤。手术完毕后,立即放下摆放的肢体,动作因轻柔并适当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1.2.4术中护理:平稳的将患者移至手术床,适当约束患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麻醉前,检查患者有无义齿和松动的牙齿,检查患者皮肤情况,以免因电刀的使用引起电灼伤、电击伤。麻醉时,帮助患者维持体位不动,轻声告诉患者会有什么感觉,如果难以忍受要及时告知我们。同时握住患者的手,这一简单的肢体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的关怀,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关爱和体贴。在手术过程中切勿交谈手术以外的话题,时刻关注手术进展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手术中发生的特殊情况要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要镇静,独立、快速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增加心理负担。

1.2.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用温水将患者皮肤上残留的消毒液和血迹拭去,检查患者皮肤是否完好,为病人穿好衣裤,盖好被子,注意保暖。协助麻醉师终止麻醉,安置好引流袋,防止患者在麻醉复苏期躁动将引流管扯掉。待患者完全苏醒后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在送回病房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与病房护士仔细交接患者目前的情况,对于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告知家属手术的顺利结果、手术后的护理以及术后会出现的并发症。

1.2.6术后回访:术后回访一般选在术后1—2天进行,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延迟。回访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合理安排访问时间,对于患者想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情况适当的告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训练,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指导。某些患者术后因伤口的疼痛而烦躁、不适。指导家属进行适当的注意力转移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早日脱离病痛,获得新生。

【小结】在舒适护理中,我们根据经验认为应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多数的恐惧都源于内心,护理人员应首先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善于运用安慰性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倾听患者的诉说,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防止一切不良因素给患者带来精神痛苦,使患者乐意接受治疗。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使患者不仅感受到了人文关怀的温暖,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也显露除了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这也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会让患者更信任我们,也会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让患者更有动力面对新的生活。而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明显,更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喜彦;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年10期

[2]梁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6期

[3]张敏;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4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与整体护理满意度,且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焦虑评分

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手术室护理,其对满足患者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因而缺乏整体护理的理念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1]。本文将我院收治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实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41.4±6.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40.7±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为:①术前访视:为患者介绍手术环境与麻醉方面的知识了,消除器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将手术室湿度、温度调节到适宜状态,术前通过安慰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状况[2];②术中护理:认真、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保持手术室安静,做好各种引流管理;③术后随访:手术后1 d开展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安慰患者存在的不安心理,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④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安全管理进行加强: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定与手术部位标识,严格执行交接、输血、手术室等等流程的制度,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⑤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识,同时开展相关护理培训[3]。护理人员应从温柔、耐心、礼貌、细心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与提高。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级别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手术36例,基本配合3例,勉强配合1例,满意38例,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主动配合手术28例,基本配合9例,勉强配合3例,满意31例,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要求护理人员依据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实施护理内容,这不但能够提升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护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者术前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缓解与消除,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4]。

本次研究中,观察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恐惧、焦虑情绪的缓解起到良好作用;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围手术期医院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及人性化,最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及满意度,而且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5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有效避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目的。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根据各因素制订相应的管理与防范措施,并对2013年1月~12月的手术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通过施予有效的防范措施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最常见的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护理环境因素等,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与整改后,2013年1月~12月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与2012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针对此类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范,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医院的手术室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作为承担各类救死扶伤手术的主要场所,该部门具有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1]。手术室具备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工作性质,特殊的工作团队以及特殊的协作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治疗失误。手术室护理要求严谨、科学的精神与技术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医疗法规的逐渐完善,人们对于手术室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本文就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订与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改善护理不良事件提供科学根据,具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实施手术2018例,其中男性患者1180例,女性患者838例,年龄为10~80岁,平均年龄为(55.0±10.0)岁。另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实施手术2298例,男性患者1010例,女性患者1288例,年龄为12~92岁,平均年龄为(56.0±12.0)岁。

1.2 方法 对本院2012所有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护理风险因素。

1.3防范措施

1.3.1预防手术对象与部位错误 制订相关的规定,严令禁止手术对象错误、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①在接患者入手术室前,首先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与核对,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②进入手术室前,应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再次查对;③进入手术室后,与麻醉师进行查对,确保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一致;④进行麻醉之后,与主刀医生进行核对,再次确认术式及部位。在进行切肤前,首先由主刀医生、手术护士对手术部位进行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进行手术。

1.3.2预防输血、输液、用药错误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应对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对,并严格遵守医嘱使用药物,在术前应要求患者接受过敏测试,避免用药过程中的出现过敏现象。用药前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物是否正确;在输血前,首先与血库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签名取血。回到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还需和麻醉师、主刀医生进行再次核对,确保血型与血液指标无误后进行输血。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将输血量、血型等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历资料中,以便于日后进行核对。

1.3.3预防手术室物品遗失与缺损 在对患者进行体腔关闭前、关闭后、皮肤缝合前、缝合后,护理人员应对所有手术器具进行清点与查阅,严格禁止出现任何手术器械或相关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特别针对医用纱布、纱垫、缝针等物品,应反复检查,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对器具的清点结果进行随意更改。

1.4评价方法 比较2012与2013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了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改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本文所有数据由2名专业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再次利用。结果

2.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对2012年1月~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可得,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5例,其中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共29例(44.6%),由于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造成共22例(33.8%),由于护理环境因素造成共14例(21.6%)。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主要情况为:①患者手术部位错误;②患者的体位安妥不当;③手术过程中发现物品准备不充分;④手术后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管理条例不完善的主要情况为:①护理人员年轻化,护理经验不足,护理技能掌握不完全;②管理力度不大;③护理培训不到位;④手术物品未定期检测。环境因素的主要情况为:①手术室自身特殊性;②手术操作时设备存在一定损害;③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多种意外损伤。

2.2护理不良事件比较 比较2012与2013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得,2012年发生65例,发生率为3.25%,2013年发生16例,发生率为0.86%,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手术室作为执行患者救治、护理的重要场所,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疏漏,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难免发生护理差错或者护理风险[3-4]。在对手术室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与护理时,应注意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行护理操作,并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进行培养与提高。在安排人力资源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化弹性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的出现,以降低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怨气,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与耐心[5]。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以及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等,而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针对性防范管理后,2013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2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应该采取针对性防范管理,使护理人员更有责任感,并对护理环境进行改善,做好三查八对,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到最为安全的治疗。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6

手术室是开展麻醉和手术,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抢救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管理质量会对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眼科手术的特点主要为手术量大、手术时间不长、手术精细等,常常存在连续接台手术,而且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群,所以眼科手术是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当发生失误时,则会引起严重后果[2]。优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防范不良安全事件十分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优化规范化管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月~12月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600例。其中男287例,女313例;年龄5~67岁,平均年龄(65.5±10.2)岁;338例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22例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31例患者行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7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术,60例患者行抗青光眼术,43例患者行眼外伤手术,79例患者行其他眼科手术。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手术期间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优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3观察指标

手术期间出现的不良安全事件对发生率。

2结果

600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共出现14例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33%,见表1。

3讨论

3.1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①医疗制度:未能及时修订和优化旧的医疗制度,如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手术患者交接和接送制度、消毒灭菌制度等,存在护理安全隐患。②管理方面:1)手术室人员缺乏相互监督意识:对于眼科手术室来讲,眼睛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解剖比较复杂[3],所以就需要相互监督严格执行规范非常重要。部分医护人员对他人的正确意见不能有效接受,容易产生造成安全隐患。2)后勤保障问题:术后运送人员有时不及时到位,病人等候送去过程存在不安全的隐患;设备仪器的保养人员的联络与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存在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员方面:1)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部分新入科、轮科护士眼科专科理论不熟悉,工作经验不足,主要是被动执行医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及操作设备仪器不熟练。眼科患者主要为老年人,常常伴各种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常常因为不良情绪而出现胸闷、高血压、心率加快等症状[4],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3)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眼科手术室的手术量比较大,手术时间不长,精密、贵重仪器的种类较多,因此就应相对固定护理人员,对手术流程和手术器械比较熟悉,眼科专业知识较强[5]。随着学科发展,手术量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人流控制、手术准备、手术咨询等工作无法实现专人负责,存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3.2针对以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优化眼科手术规范化管理制度

①优化已有制度制度,增订部分新制度: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的医疗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际工作中对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发现,并及时调整和完善,保证相关职责有证可循,让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减少[6]。眼科手术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视力损伤,而且患者主要为老年人,感觉、运动以及听力等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连台手术时发生混淆排号、错答错应等现象的几率较高,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制度,加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②优化护理安全管理:首选不断强化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的力度,制定科学和合理的.奖惩制度,让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其次应对后勤保障力度进行强化,眼科手术室的管理者应加强和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对后勤监督和巡查力度进行强化,让手术相关机械供给有效满足,让医疗器械的运行保证安全和平稳,让手术的开展更加顺序;与运送部门反馈问题,调整流程,确保运送安全,减少不满情绪或纠纷的发生率。③优化护理管理制度:根据现代眼科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要求,调整人员工作职责与不合理的流程,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体力、眼力和反应力进行综合培养,让患者的护理安全得以有效保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新技术、新业务培训,以适应现代眼科技术的进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18(20):111-112.

[2]张丽,方乐,李盼盼,等.眼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策略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14):2819.

[3]纪平.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486.

[4]蔡兆阳,汪静.眼科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2(3):404-405.DOI:10.3969/j.issn.1008-6633.2010.03.093.

[5]蔡淑婷.眼科手术室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8(4):249.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 , 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整体、个性化的护理模式逐步应用于临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达到舒适愉悦的状态[1]。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8例, 在手术室的护理中进行了整体舒适护理,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16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8例。。观察组208例中, 男121例, 女87例, 年龄25~68岁, 平均 (51.24±5.79) 岁;手术时间最长126 min, 最短35 min;;进行卵巢囊肿切除的89例, 子宫肌瘤切除的54例, 宫外孕手术的42例, 黄体破裂的23例;进行全身麻醉的97例, , 脊髓麻醉的86例, 局部浸润麻醉的25例。对照组208例中, , 男111例, 女97例, 年龄26~67岁, 平均 (50.14±5.88) 岁;;手术时间最长128 min, 最短36 min;进行卵巢囊肿切除的86例, 子宫肌瘤切除的56例, 宫外孕手术的44例, 黄体破裂的22例;进行全身麻醉的95例, 脊髓麻醉的88例, , 局部浸润麻醉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舒适手术室护理是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 在患者手术期间给予整体、个性、有效、、创造性的护理模式[2]。

1.2.1 舒适护理手术前的准备

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对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探访, 具体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诊断、病变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既往病史和手术史, 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等[3], 进行探访时要面带微笑、、语言和蔼可亲, 先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 然后向患者介绍具体手术室的环境, 并介绍一些手术成功病例。患者在术前一般都有焦虑心理, 这样可以树立患者的信心,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 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要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鼓励患者讲出他们担心、忧虑的问题, 并认真解答,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 要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 使患者感到心里舒适。心理舒适是个体较高层次的需求, 由于每个人的生存背景、生活经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等不同, 对心理舒适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样。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满足其心理舒适需求的措施, 以提高其心理舒适度。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手术, 以达到患者在手术中的最大配合度。

1.2.2 手术环境的舒适护理

舒适的环境能促进躯体和心理的舒适。因此, 护士应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术中环境, 在手术中不要有喧闹声。手术室的室温要控制在22~25℃, 室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4], 以保障患者手术时的最佳体感[5]。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层流的手术间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过滤[6]。注意控制手术室内的噪音, 但是可以给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使患者能够放松手术。对过分紧张的患者, 手术前可以握住患者的手, 讲一些趣事, 让患者充分放松。

1.2.3 手术体位的舒适护理

准备好手术物品, 将患者摆放在手术台上, 摆放好患者的两上肢, 使其不要过度外展, 避免损伤患者的臂丛神经[7,8]。取截石位时, 可使用海绵垫包裹患者的搁脚端, 将中单垫在患者的小腿下, 在垫中单时先向患者的腿内旋的方向进行包裹, 避免腓总神经的损伤[9], 在手术前可帮助按摩患者的下肢。安置患者完毕后, 仔细询问患者的感受, 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 要及时帮助患者调整。

1.2.4手术中的舒适护理

在手术开始进行麻醉时, 要帮助患者先维持体位不动, 并轻声告诉患者麻醉过程可能出现的感觉、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帮助患者放松, 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 使患者心理感到安慰[10-11]。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 向患者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手术中出现特殊的情况, 要镇静、快速地解决, 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和猜疑。术中帮助患者盖好被单, 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 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1.2.5 手术后的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 手术室护士要帮助患者尽快从麻醉中苏醒, 并轻轻擦去患者皮肤上残留的血迹, 帮助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 患者醒来后, 仔细询问患者的感受, 如果患者有什么需要, 尽量满足。将患者护送回到病房, 注意保护好患者的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后留置的各种引流管, 并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手术后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调查208例, 对护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分别有108例 (占51.92%) 、97例 (占46.63%) 、3例 (占1.44%) , 满意率为98.56%, 对照组调查208例, 对护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不满意的分别有87例 (占41.83%) 、110例 (占52.88%) 、11例 (占5.29%) , 满意率为94.71%,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73,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中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术中心理状态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21.32, P<0.01) , 观察组焦虑、恐惧、悲观的比率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11.88, 4.10, 10.36, P<0.01) 。见表1。

例 (%)

2.3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舒适度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感觉舒适的分别为165、114例, 分别占79.33%、54.81%,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8.31, 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感觉舒适的分别为178、125例, 分别占85.58%、60.1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4.13, P<0.01) 。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中眼睑肿胀、感染、精神抑郁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1、5例, 合计8例, 发生率为3.85%, 对照组发生例数分别为4、3、11例, 合计18例, 发生率为8.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10, P<0.05) 。

3 讨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可以使患者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患者在手术中能感受到舒适, 有安全感而不是恐惧和担忧, 从而不仅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也为术后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12]。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8.56%, 对照组为94.71%,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患者术中心理状态, 观察组焦虑、恐惧、悲观的比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1) ;术中感觉舒适的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33%、54.81%,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感觉舒适的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58%、60.1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1) , 观察组中眼睑肿胀、感染、精神抑郁的发生率为3.85%, 对照组发生率为8.65% (P<0.05) 。说明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减少患者术中焦虑、恐惧、悲观的比率, 并减少并发症, 有利于患者身体的顺利康复。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8

【摘要】护理实验实训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我们进行外科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基于临床病案教学体系的创设,旨在探索更科学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的观察、判断、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明确学习的知识如何应用于临床实际,避免学生进入临床时茫然无措的局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信心。

【关键词】临床病案 实验实训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5-02

一、基于临床病案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的

历年来,我们学院外科护理实验实训教学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小班上课(一般每一个班25人左右不超过40人)、小组练习(每个小组4~5人)的方式,采用 “教、学、练、考”四步训练法的模式实施教学过程。

笔者有幸在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学习3周的时间,他们对护理学生的教育做到的是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后,再把学生放在教学医院中对真实的病人训练考核实际操作,他们的学生只要能毕业既获得了护理上岗的资格证。结合我院现状,由于我院目前暂无自己的附属医院,如果想把学生放在医院内实施临床护理无法实现,故我们考虑学习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临床病例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犹如身处临床环境,将单一的实验实训学习与考核变成以临床病案为载体的综合技能学习与考核,创设“校中院”的教学考核体系,丰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生向临床护士的过渡。

二、基于临床病案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

创设病案情境、制定教学及考核方案,建立规范的“临床病案”为中心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

三、项目实施执行情况

(一)收集资料、建立临床病案库

笔者走访三甲医院,收集典型病例文字资料其中包括甲亢、消化性溃疡穿孔、重症胆管炎、腹外疝、骨折、前列腺增生等20余例,并尽力收集图像及声音资料,建立涵盖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案库。

(二)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在2015-2016学年对我校护理14A3、14A4班学生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进行了基于临床病案的外科实验实训教学与考核模式的尝试。项目操作中实验班为14A3、对照班为14A4班。

(三)实施教学模式探索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实验班或是对照班,我们都根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临床实际需要进行教学组织,使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做到必须、够用。

对于对照班14A4班,我们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即实行“教、学、练、考”四步训练法。首先是“教”,教师讲授、示范的操作方法,学生观摩、记下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实施操作练习,强化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这一步训练称作“学和练”,学生“学和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手法,巩固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最后一步“考”,任课教师按考核标准给出客观公正的成绩。

对于实验班14A3,上课前教师先根据课程内容整理适出合教学目标的临床病案的文字、图像、视频或录音等资料,上课时先请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患者信息,带领学生进入事先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出实训学习内容并实施学习。

(四)考核成绩分析

对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实训考核,采用同一标准进行,将考核项目的成绩进行平均,按100分制计分,总成绩分析如下:

t=4.3201 p<0.001

考核成绩对比得出,实验班成绩比对照班高出8分有余,且80分以上学生的成绩占总人数的64%,而对照班80分以上学生的成绩占总人数的20%,经统计学处理P<0.001,成绩有显著差异。

四、小结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9

果分析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感染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一个日益关注的卫生问题。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组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推迟伤口愈合,同时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骨科手术较为特殊,一般在术中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接触到外界材料的机会增大,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引言

目前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属骨科无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防治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资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在(4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经过临床确诊为手术切口感染,对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脓性分泌物。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③切口裂开,有弄下分泌物流出,切口深处穿刺有脓液。④切口抽出的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为阳性。满足①③④中的任意一项则诊断为切口感染,单独符合②不可进行诊断。

3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几点:(1)手术环境的影响。对于急诊手术与手术地点,都可以归因于手术环境一类,由于急诊的时间仓促与手术室的功能性较为综合,术前准备往往不充分,会产生感染情况;(2)手术环境中,除菌的低标准,使得空气污染中外源性细菌易于繁殖并在切口处容易种植。手术前与手术后加强人为的除菌隔离,也能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3)手术部位因素。由于腰髋部以下手术的切口深、操作多、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4)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时间的手术,切口暴露的实践越长,对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5)接台手术因素。由于医院手术室资源较为紧缺,连台手术较为常见,因此对于接台手术,中间对于细菌的消毒与空气的更换,就不能做到完全彻底,对于细菌的杀除也很难达标。

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4.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的手术局部或是全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详细的手术部位及区域,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发生术后感染。

4.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和放置要严格,注意要避免手术时污染。

4.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要尽可能清理掉衣外的细菌,使手术室内尽可能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是参观者也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让参观者尽可能避免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参观者或其他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4.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医护人员们有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他们信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主治医师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从而高效且快速的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5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

6讨论

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等的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过程就会存在差异,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另外,手术患者病情程度、手术方法与手术准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造成影响,而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手术各个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多种因素均能影响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及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等,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细致有效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从而提高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 篇10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61-01

随着外科学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患者对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基本情况的不了解,大多数进入手术室时都会有比较严重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配合程度,进而对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产生了影响[1]。因此,有效而优质的护理方法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确保手术能够正常有效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体的水平和质量。随着近年来护理模式的延伸,护理模式变得更加舒适化和人性化。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经历,特对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之间实施手术的240例患者开展舒适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之间实施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年龄为18一82岁,平均年龄为(41.2士1.8)岁。观察组120例患者,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59例,患者的年龄为19-79岁,平均年龄为(42.1士2.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手术类型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的240例于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患者的皮肤准备情况,核实病人是否取下义齿、眼镜、各种金属物品等,认真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所选取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安置,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术中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将患者送入病房。

1.2.2舒适护理

1.221术前舒适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到达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各项生命体征及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告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效果,以及术前、术中与术后的注意事项,在沟通的过程中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的担心和焦慮。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亲切感。另外,护理人员应全程的对患者进行关心,并有效的列举相关的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2]。

1.222术中舒适护理:

手术当天,护理人员再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安慰其家属。在患者进行麻醉前协助患者摆好体位,详细的介绍麻醉过程中的感觉及注意事项,以便取得患者积极的配合。在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在22一26摄氏度,并控制湿度在50.0%左右,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依据术前制定的护理方法进行实施,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注意询问其感受,有无不适,积极的鼓励患者,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另外,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过分的暴露。

1.2.2.3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擦拭血迹及消毒液的痕迹,告诉意识清醒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在与麻醉师一同将患者送至病房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情绪变化,及时的给予处理。告知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继续接受治疗。术后3天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指导其饮食和运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血压、心率上升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普通护理组血压、心率增高的发生率为15.9%,舒适护理组为6.2%,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发生率更低。普通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2%,舒适护理组为95.6%,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满意度更高。(见表1)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的有效延伸。通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舒适度以及于术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床中实施舒适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笔者认为主要是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进行全面的实施,并且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增进了护患关系[3-4]。

综上所述,在手术中实施舒适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从而提高于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春兰.舒适护理在C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04:645-647.

[2]韩宇.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29:124-125.

[3]曹燕.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06:53-54.

上一篇:公司质量文化建设下一篇:广电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