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监督工作典型材料(精选8篇)
近年来,梁堤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镇上下,拼搏奋战,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触目的成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今年有望达到6000元。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文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设立了6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场所、40个科普宣传栏、5个农家书屋。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到更高的层面,各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加强了村级民主监督,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讲原则,动真格,求创新,成效明显。
一、民主选举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今年4月份,梁堤头镇各村均按规定程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共128名。
首先推选村民代表;然后由村党支部提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并进行公示,公示后5日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当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以村党支部委员、党员、得票数的顺序确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人选。
村务监督委员会候选人应当具备以下资格和条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上级领导;长期在村内居住、身体健康、年满十八周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富有监督意识并具有一定履职能力的村民代表,其中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优先。村务监督委员会 1 由主任和委员共3-5人组成,具体职数,由村党支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讨论决定。
二、主要做法
梁堤头镇立足拓面提质,着力在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提高效果上下功夫,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梁堤头镇农村基层实际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办法。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监督流程。一是明确职责。制定《梁堤头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确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保障措施,确保监督有章可依。二是规范流程。明确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要按照搜集民意、研究对策、监督落实、通报反馈等四个步骤进行,并把相关工作情况记入监督记录簿,确保监督有序。
(二)完善监督方式,维护群众利益。一是开展日常监督。监督村集体财务活动,审核财务账目;监督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5月份以来,全镇36个村中,有一百余件监督事项,避免了决策失误,提高了村务公开的程度。二是组织召开述职述廉会议。7月份,在镇纪委指导下,组织各村召开了村干部述职述廉会议,对违反廉政承诺和创业承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干部,要求作出解释、重新承诺或主动辞职。
(三)强化工作举措,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设立直通热线。村民监督委员会要求村两委进行办理和答复的 2 合理建议,如出现弄虚作假、拒不办理答复等情况,可通过直通热线向镇纪委反映,镇纪委在15天内,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介入,督促村级组织限时办理。今年以来,直通热线解决了30余个问题。二是建立由纪检、组织、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农村案件查办联席会议制度。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反映的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在10天内召开联席会议确定责任单位调查处理。6-10月份共召开了6次联席会议,查办了6件较大案件。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宗旨要对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要为全村群众谋利益,村务监督委员会刚成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准需要通过学习达到统一和得到提高,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也需要专门的业务骨干人员做好工作,这就需要组织“两项工作”有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战斗力和工作效率。梁堤头镇制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培训计划》,已经对“两项工作”全体人员组织了4次集中学习培训,参训人员500人次,各村也于近期自行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为做好“两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主要成效
梁堤头镇不断探索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和监督方式,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畅通了村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使村两委能够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把握群众的思想动向,理顺群众的情绪,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据统计,2005年至2009年,梁堤头镇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件达15件(次),而2010年、2011年均为0件(次)。
(二)提高了村级民主自治能力。一方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随时随地进行监督,力求“小病早治不出村,小错早防不上告”。另一方面,提高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做到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确保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力地提高了村级民主自治能力。
(三)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民监督委员会既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是镇纪委在村一级的工作延伸,是镇纪委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对村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从今年对村账务的清理审查看,村级党员干部经济问题违法违纪案件大大下降。
(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村民和村干部在村务活动中的沟通和信任,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事 4 业的热情。邬庄村一跃而起,迅速行动,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已完成了新农村改造。杨集村也紧步后尘,正在建设。今年又有两个村正在规划,准备明年启动。
四、工作经验
实践证明,村民监督委员会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坚持好的做法,不断完善提高,努力取得新成效。
(一)注意协调好村级几套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一是处理好与村两委关系。村民监督委员会必须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既要监督村两委,又要配合村两委做好工作,要做到尽责不添乱,监督不越位。村两委要支持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要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处理好与民主理财小组等其他组织的关系。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及村干部的公、勤、廉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监督,监督功能更加齐全,监督效果更加明显。
(二)注意处理好自主运行与联动保障的关系,确保形成监督合力。首先,要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主观能动性,行使相对独立的监督权,必须完善制度,提高监督能力,实现监督的自主运行。同时镇必须建立“直通热线”和农村案件查办联席会议等保障机制,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样,才能使监督形成合力。
(三)注意处理好拓面与提质的关系,不断提升工 5 作水平。各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但是,村民监督委员会是一个新事物,开盘工作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整体提质,梁堤头镇建立了李庄、陈棚两处示范点,制定了示范点的工作方案、村务监督的各种制度,建全了机构,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而将“村务监督”推向全镇,引向深入,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整体监督水平的提高。
一、xx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xx街道东南部,南临xx,北接xx工业功能区,东接xx,xx高速公路xx岛(富阳东)互通口设置在我村,区域面积3.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30亩,全村地块从西北到东南略成长方形,现有三个自然村,人口2745人,村党委下辖5个组级党支部,现有党员80名,5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8人。
现xx由原xx和原五星村二个行政村合并组成。【xx街道原五星村也就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同志在1960年至1961年期间在五星村蹲点调研,并形成了著名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村工作“六十条”。】
我村自2008年起先后获得“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卫生村”、“富阳市文明村”、“富阳市清洁城乡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殊荣。
二、村监会现阶段开展的工作
今年4月份我村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了由三人组成的第一届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主任1名,委员2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村党委委员,分管纪检的徐勇同志担任,委员由第三村民小组组长张尧坤同志、第五村民小组组长陆丁礼同志担任。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发挥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健全完善我村村务工作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提高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村民群众的满意度,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我村制定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落实了村级财务监督、村务公开监督、村级事务决策监督、工作职责等工作流程,明确四项监督工作的12个关键环节和41项监督职责、权限。明确了村监委对涉及村级管理的重要行政事务、村集体经济活动及其它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等均要行使监督,使村务监督由过去侧重“单一理财”变为“全面过问”,村务监督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为减轻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压力,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会的关系,使两委班子由过去既要当好“裁判员、运动员”转变为专职的村庄建设“运动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村级事务开放日活动。
三、村务开放日活动
(一)、搭建平台
我村以前是有名的信访村,而且信访规格高。村民信访直接写信寄给富阳市、杭州市甚至到省一级主要领导,信访名声在外,是一度在社会上被传言“五星红旗插在鸡笼山上”的之一村,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xx在外的形象和声誉。
行政村合并后村务、党员、财务公开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我村改变财务监督关,将财务监督小组事后审核改在事前参与审核,村内所有财务开支票据先提交村财务监督小组根据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要求进行审核,村财务监督小组审核同意入账报销后,审核同意的票据村两委班子在每周例会上联签。信访事件一定程度上曾有所下降,但凡遇征地、拆违、选举等敏感事件时信访就会马上抬头,即使村干部没有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信访依旧时有发生,村两委班子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存在与村民的沟通问题上,尽管我村在村务公开栏、更新网站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村民受掌握知识能力的限制,看不懂、不清楚、重形式的问题屡有出现,村民接触不到财务开支原始凭证而心存质疑,对于村务公开缺乏“面对面感性的认识”,造成问题积压、矛盾积压,村民希望通过与村干部面对面的问答来解决自己关心的问题。
同时村干部也心存委屈,村支两委认为我们是严格按照“五议”、“两公开”的村级规范化程序决策实施。明明是合理的开支却被说成是公款私用,明明是已经发放了土地安置补偿款,被说成是村干部串谋私分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两委班子的正常工作,村干部们也希望找个机会给村民一个明白,还自身一个清白。
村两委班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力求探索着一种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我们在总结以往召开村务工作民主恳谈会、信访群众公开答询会经验的基础上,谋求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机构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村务工作开放日活动,通过开放日活动,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村两委与村民的互动沟通架起了连心桥,也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和村级事务公开搭建了平台。
(二)、规范活动流程
1、规定村务开放日时间:村级事务开放日每季度一次,后一月的10日作为村级事务开放日。
2、规定村务开放日内容:重大村务决策及实行情况、工程建设项目情况、集体资产管理处置情况、村级财务预决算及财务详细收支情况。
3、建立开放日活动群众代表库:代表库代表由党员、村民代表、群团组织人员、老干部、信访群众和热心村务工作人员组成。
4、活动主持及参加人员:村务开放日活动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并主持。开放日前村务监督委员会采用公开报名、在建立的代表库中随机抽取等方式确定10名以上代表参与开放日相关活动。
5、通报村务工作:开放日活动中村主要领导向参与开放日活动的代表汇报村重大事务、工程建设项目及财务收支账目等情况,并准备相关村务工作台账资料,供参与开放日活动的代表查阅。
6、查阅质询村务工作:参与开放日活动群众可以查阅质询相关村务工作及台账资料,村两委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当场或三日内向询问人作出答复。
7、违法违纪问题查处:村务监督委员会将在开放日活动中群众反映的违法违纪问题上报街道纪工委,由街道纪工委依法依纪查处。
对于代表提出的问题由负责该线的村干部专门进行答复,能现场答复的立即进行答复,不能答复的给出答复的时限(一般3日之内),对于答复不满意的可以进行再次质疑直至满意为止。对代表提出需整改的而且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问题,村两委向代表说明情况,在下一次村务开放日活动将整改落实情况向代表们汇报。
(三)、开放日工作开展的成效
1、三种形式的信访开始发生改变。信访总量明显下降;老信访户开始减少;集体信访事件不再出现。蒋汉忠是以前老上访户,通过“开放日”活动使他对土地款的发放、集体资产融合等信访问题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在他也成了村里的村民代表,不但他的信访没有了而且每次会议他都按时参加,与大家一起共商共谋村庄发展大事。
2、村民的怨气明显减少。在活动没有举行前,尽管村委采取在村务公开栏张贴财务开支,在村网站上发布财务开支报表,但还是不尽村民意愿,村民在村务公开栏和在村网站上看到只是结果,对过程还是不清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村民蛊惑,产生干群矛盾,通过“开放日”活动后,参加活动的代表查看了原始开支票据凭证,那些蛊惑造谣之事在证据面前不攻自破,而且村干部敢于正面直对村民的质询也得到了村民的理解。
3、承诺成动力,实事建设增多。5月12日,我村召开村务工作开放日活动会上代表就土地城建、环境整治等问题向村两委提问,共涉及8个共性内容,两委同志根据各自的分工给予全面详细回答的基础上,及时履行了自己的答复承诺:全村共长4千多米得20条水渠在3天内全部疏通完毕;露天垃圾已被及时搬运;新农居点的水表已全部安装完毕。通过“开放日”活动,村干部开始变得更为忙碌,村民上村委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
四、下一步打算
1、将村务开放日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加大开放日宣传力度,在已建成村务开放日活动代表库的基础上扩大代表范围,让更多热心村务工作的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务工作开放日活动中来,为村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共谋良策。
2、拓宽村务公开渠道。鉴于活动的整体安排和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在不改变原有开放频率的基础上,增加其他村务开放渠道的公信度,特别是加快村级网站建设,做好村务工作各线资料信息的对接,努力实现建成网络问答互动平台。
3、建立动态运作模式。监督委员会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突破开放日定期模式,做到即时了解、即时监督、即时反馈,努力实现村民与干部的沟通桥梁作用。
———XX县XX乡中心村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打开农村工作局面的把手,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石;推行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理顺了干群情绪,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近年来,XX乡中心村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结合起来。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来抓,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使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XX乡中心村位于XX县北部,距县城X公里,总面积X平方公里,北接X镇,东邻X乡,西靠X乡。共有居民X户,X人,其中农业人口X人,劳动力X人,富余劳动力X人;低保户X户、X人;五保户X户、X人。下辖X
—1— 个行政村。全村设有有村务监督小组1个,永久性公开栏6个,意见箱2个。
二、具体做法
㈠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力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为此,XX乡中心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作为稳定的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首先成立中心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了专人具体落实村务公开工作,并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监督村务公开工作。其次抓宣传教育,使村务公开工作家喻户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以来,中心村迅速行动,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办板报、下发宣传资料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宣传到每个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使群众明白自己有权利、有义务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再次是抓业务培训,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为了学习吃透,准确把握此项工作的精神实质,近年来,中心村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重点学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突出村—2 — 务公开的制度建设、完善程序、健全机制三个方面。
㈡规范公开内容,严格公开程序。在村务公开过程中,XX乡中心村紧紧围绕制权、管钱、用人这三个关键环节,突出自身公开这个重点,狠抓了公开内容、形式、时间、程序“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公开内容。中心村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规范公开内容,并且把群众反映强烈、容易滋生腐败的“热点”作为公开的关键。在公开过程中,特别把财务公开作为公开的重点、监督的重点、检查的重点,坚持常抓不懈。村上主要公开村财务收支及审计结果、重点项目的收入和支出、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村干部的报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草、村办公经费的开支以及群众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全面、准确、公正、真实,既突出重点,又抓住关键。二是规范公开形式。在公开形式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于涉及面广、时效长、内容较为固定的事项,设立固定公开栏长期公开;对于临时性、阶段性重点工作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召开会议、播放广播、办板报等形式随时公开。三是规范公开时间。对村财务收支情况及审计结果、计生指标、优待奖励、退耕还林补贴兑付情况、村委会成员报酬每年公布一次,重大事项及阶段性重点工作随时向群众公开。四是
—3— 规范公开程序。在公开程序上,由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说明公开事项及内容;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把公开事项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酝酿讨论,广泛征求村民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实行“预公开”,即村委会将初步确定的公开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征求监督小组成员意见,对公开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根据内容、时限性,采取会议、广播、公开栏、通知单等不同形式公开;公开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馈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处理,并将结果向群众再公开;建立公开档案,对公开情况进行详细记载,长期保存。
㈢建全机制,确保村务公开顺利开展。为了确保村务公开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XX乡中心村坚持把健全完善公开机制作为推动村务公开顺利开展的保证。一是建立村务公开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对村务公开工作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抓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着重对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并组织实施。二是建立村务公开宣传教育机制。为了使村务公开工作按期有序进行,达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身清白”的目的,XX乡中心村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利用公开栏、广播、横幅、标语、板报、会议以及直接走访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4 — 作用、意义和要求,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村务公开监督机制。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着重对村务公开的真实性、村民的意见以及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等依法实施监督,收集反馈信息,帮助落实各项补救措施,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为加强群众监督,中心村还设立了举报箱及举报电话,责成专人负责,处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监督,使村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四是建立村务公开考核机制。为了使村务公开不流于形式,确保取得实效,XX乡党委、政府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将村务公开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罚措施,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兑现奖罚。对村务公开工作抓得好的村和个人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搞假公开、不公开和避重就轻的公开,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不到70%的村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㈣找准结合点,确保村务公开扎实有效。为了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助推器,XX乡中心村在公开结合点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时期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新途径。一是坚持村务公开与入户走访相结合。XX乡每年冬季都要开展以“讲发展思路,讲农业科技,—5— 讲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冬季入户宣传教育活动,中心村村干部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时机,大讲特讲各项农村政策法规,讲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讲农业科技知识,充分发动群众酝酿讨论,使群众积极参政议政,不但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使农民明白了下年该干什么,如何配合政府共同发展当地经济,出谋划策,共谋共同致富奔小康之路,从而提高了民主管理意识。二是坚持村务公开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推行村务公开,调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加大了社会对政府及村级组织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了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三是坚持村务公开与财务监管相结合。XX乡在抓好村务公开的同时,由分管财务的领导任组长,组成监督领导小组,每年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审计,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坚持村务公开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实行村务公开不仅有助于干部群众了解前一段工作的成效大小,进展快慢,欠帐多少,更重要的是明晰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思路、任务和目标,从而促进了经济建设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成熟的民主政治要求,推动了民主自治建设进程,促进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实行—6 — 村务公开后,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经常性的、群众性的监督机制,把村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行为。村务公开尊重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献计献策、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呈现出村务越公开,群众就越信任村干部;管理越民主,村级组织就越有威望,经济发展就越快,农村就越稳定的良好局面。
用老百姓的话说,通过村务公开,亮了干部的“箱底”,兜了集体的“家底”,明了群众的“心底”,化解了干群矛盾,增强了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凝聚了民心,维护和重塑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崇高形象。
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XX乡中心村拉近了党群距离,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用老百姓的话说,通过村务公开,亮了干部的“箱底”,兜了集体的“家底”,明了群众的“心底”,化解了干群矛盾,增强了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凝聚了民心,维护和重塑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崇高形象。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宁国市汇报材料
2012年6月21日
自2010年6月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宣城市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力推进以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103个村、21个居委会全面完成“三资”清理工作;19个乡镇、街道均组建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124个村(居)全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正式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我市“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于去年11月通过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检查验收组验收,得到了验收组的一致肯定。主要做法可以用“高、全、实、深”四个字概括:
一、精心谋划、全面发动,在实施标准上求“高”
1、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自5月17日《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宣办发【2010】13号)下发以来,我市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织、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组,分设宁国市村(社区)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乡、村两级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全市建立完善了市级指导、部门主抓、乡镇负责、村级承办的“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强化培训、深入宣传。市、乡、村三级层层动员并召开培训会议,加强业务指导。全市共举办培训会议30余期,参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公开栏以、编写《简报》、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全市悬挂横幅、刷写标语计400余条;编印简报20余期,各级媒体、网络采用文章50余篇。分别编印了《致农民群众一封信》和《工作手册》、《知识读本》20000余份发放到村组农户,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省统一下发的资料汇编与电教片,努力提高村(居)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面。将全市19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片,组建业务指导组分片指导。
3、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联系点检查、调研“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情况。先后组织了四轮督查活动,分七次开展,并对后进乡村进行了额外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要求按规定时限进行整改。按照两个100%的要求,于2010年11月份对“三资”清理暨委托代理服务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验收。去年9月,对“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四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分析研究,加大推进力度。积极开展“回头看”工作,同时针对换届和人员变动情况再次召开推荐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培训,进一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任务全面落实。
二、把握政策、细化标准,在三资清理上求“全”
1、清理范围“全覆盖”。将全身103个村、21个居委会全部纳入清理范围,做到严格规范要求、同时督查检查。村(居)“三资”清理、核实小组积极吸纳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老村干部、村民代表或党代表全程参与,体现清理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部分乡镇、街道还通过党员议事会、村民组长会议推选素质好、责任心强、懂财务知识的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组成清理小组,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和监督面。
2、工作程序“全到位”。严格按照“清查彻底、登记规范、台账清楚、核实准确、公示全面、确认合法、上报及时”的要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一方面,把好清查登记关,坚持帐内与帐外相结合、实地勘察与账面登记相结合,逐项逐笔盘点核实,分门别类清查登记,切实做到不遗不漏,家底清楚。另一方面,把好审核确认关,核实小组对清理登记表逐项审核,资产资源合理评估评议无异议后,上报乡镇、街道审核,在村(居)醒目位置公示7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3、台账资料“全保留”。本着“所有的数据要有依据、所有工作要有痕迹”的基本要求,各类清理首先登记草表、梳理附件,勾画资源示意图;清理核实、指导督促记录要有详细的工作日志;“三资”确认不仅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还必须填写决议报告;公示期间安排人员值班并填写值班记录;所有的宣传报道资料全部留存照片。
三、探索创新、强化监管,在代理服务上求“实”
1、创新监管机制。严格遵守“清理只是手段、监管才是目的”的原则,积极探索审核监督、会计监督、民主监督的监管新机制。代理中心内设中心主任、审核会计、资金会计、出纳会计等岗位,明确主管会计与出纳会计专职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中心主任与审核会计履行审核与监督职能。汪溪、梅林等乡镇、街道实行了财政、农经两个部门的合署办公、交叉任职,聘请具有会计资质的人员任主管会计,财政所人员任出纳会计,农经员任审核会计,做到“职权不越位、程序不脱节、细节不扯皮”,创造了“三资”监管分离的新模式。
2、夯实工作基础。各乡镇、街道代理中心配备2台以上电脑和扫描仪等必备办公设备,大多数乡镇、街道对农经站原有办公场所按柜台化服务要求进行了扩建,并建设了专门的档案室。统一制作了19块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标牌。其中部分资金流量较大的乡镇、街道率先建立了触摸屏查询系统,其他的乡镇、街道也陆续建立,目前已实现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六有”标准,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施,设置了岗位工作牌,制作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小标牌和制度上墙公示牌,配备了履职记录簿和会议记录簿,保障了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经费。
3、规范运行程序。我市始终将规范程序、建章立制放在重要位置。在“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与乡镇、街道委托代理中心签订代理协议。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岗位职责》、《“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流程图》等各项制度,细化明确“三资”管理14项制度,完善各项审批审核程序。万家等部分乡镇还结合实际,制定了违反“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办法。制定印发了《宁国市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宁国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软件录入规范》、《宁国市资金支出原始票据及资产、资源图片录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三资”管理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产资源分类不清晰、录入不规范、汇总不全面等问题。规定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并盖章,最后由代理中心主任审核签字,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支出合理。
四、立足长远、提升完善,在机制建设上求“深”
1、科学绘制流程图,深化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关于开展开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农村政策,梳理出7大类、23项村级事务,以流程图的形式加以固定。统一制定了10种共1033块流程图公示牌悬挂在村(居)办公场所醒目位置。编印包括流程图在内的《宁国市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手册》20000余份发放到乡村,确保群众知晓流程化管理的内容和各项事项的办理程序,切实提高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决策和监督的能力。
2、建立完善监督网,深化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一方面,构建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双述双评。“三资”管理等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加强村干部的培训,集中学习相关规定和制度,使村干部准确把握政策、领会内容、熟悉程序,切实提高村干部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督查督办,对不按照流程办理村级事务的,一律限时要求整改。同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严格落实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接受群众测评。
3、全面构筑防火墙,深化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点推广村(居)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工作方法。制定了监督委选举办法、履职保障、双向报告等制度,明确了监督委权利、监督程序、工作纪律等要求,有效保证了监督权的正确行使,有力保证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大力实施,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阳光运作”,着力推进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进程,开创了让群众放心、干部安心、领导省心的新局面。
1、摸清了集体家底。截止目前为止,我市103个村、21个居委会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共清理资金3952.83万元、资产24860.87万元、资源2883001.13亩;债权1500.63万元、债务2413.81万元。清理后净增资产11257.98万元;增加债权173.94万元。部分过去没有计入账面的资源,现在全部登记入账,如甲路镇石门村两座茶厂因产权不明确,被一村民长期占用,群众意见很大,通过资产清理后,收回了产权,消除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三资”清理清出了多年不用的资产、多年不管的资源、多年不提的债权,让很多“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
2、促进了资源增值。在“三资”清理和规范过程中,我市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存量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如汪溪街道殷白村在“三资”清理过程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决议,将处于危房状态的闲置油厂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由原底价5万元增值到15万元;胡乐镇胡乐村在委托代理工作中,将多年闲置的河滩对外发包,兴办沙砂石加工厂,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上万元。
3、规范了权利运行。通过规范村务流程、加强村务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切实规范了村(居)干部的权利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如梅林镇桥头村一林场转让,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责,监督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完成林业中介机构评估、媒体公示一系列程序后,由林业要素市场进行公开拍卖,最终以135万元的价格拍出,大大超出了转让预期值,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服。
一、创新监督理念,用法治化取代行政化
我们不少同志都是从党委、政府转岗而来,对如何推进人大监督普遍感到拿捏不准,习惯于用过去的行政思维来定位人大工作,服务大局更多强调经济建设,决定重大事项更多强调重大项目审查,破解工作难题更多强调政策措施完善,提出建议讲加强组织领导的多、讲理顺工作机制的多、讲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多,忽视了法律法规赋予人大的职责,忽视了对一府两院执行法律法规的监督。人大作为立法机构、监督机构,推进法治建设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主线。近年来,我们注重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想问题、作决策、施监督,把各项工作导入法治化轨道,推动一府两院模范尊法、严格用法、自觉护法。
极采取各项鼓励措施,先后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干部管理和林业科技队伍管理、林业工程系列职称评聘、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建立林业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局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政工股、局办公室、林业技术业务股室(营林股长、科技推广站、资源林政股林调队)等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政工股具体负责林业人才规划的各项日常工作。局还专门制定了试行的林业人才工作具体制度和规定。就如何在开发林业人才资源、吸引和留住人才,深入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我县林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中长期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人才战略实施规划。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努力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重要环节
几年来,全县人才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围绕“兴林富民、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人为本,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林业各类人才在林业经济建设和林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推进我县林业健康发展,实现林业长远目标规划的实现提供了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1、进一步壮大了林业人才队伍规模,完善合理布局。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我县人员结构比列有了大的变化,全县人才总量比2000年有所增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才56人,事业单位其他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385人,企业人才322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以来11、35、54调整为7、50、43,党政人才呈减少趋势,事业单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向专业技术人才拓展。
2、努力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最近几年来,我县紧机能抓住人才素质教育这个重点不放,大力实施人才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启动开办了中南林学院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班、园林绿化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班及函授班本科班。另外还鼓励更多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农广校和省委党校的函授学习。迅速提升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整体学识水平。全局系统干部职工中专(不含初中)以上学历人才127人,占人才总数的16.6,比2000年减少8.7,大专以上学历134人,占人才总数的19.9,比2000年增加了9.5,本科以上学历28人,占人才总数的3.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35人,占人才总数的30.7,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的135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县管拔尖人才24人。先后开展林业各类专业技能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组织各类人才认真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市场经济知识、林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与本职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3、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有效发挥林业人才在我县林业事业建设中的作用。注重积极引导我局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鼓励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偏远林场、条件艰苦的一线林业生产单位工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逐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骨干。先后组织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的科技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改、林产品开发、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和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积极开展学法守法,加快人才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组织开展学法守法活动,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2—2005全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三支队伍”开发、建设、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积极推进林业人才职称聘评、成果评选、职务升降及工作、生活等各项优惠措施的落实,增强了人才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立足县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抓好林业人才工作
1.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工作环境。
树立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政工人事牵头抓总,局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局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组书记和局长对于做好人才工作担负了重要责任,自己带头树立了强烈的人才意识,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的用人机制上坚持了科学领导观。推动了全局上下重视人
才、大胆使用人才的新风尚的形成。通过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科技兴林”宣传月和专业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树立了一批林业科技标兵和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全局干部职工向优秀人才学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人才的聪明和智慧聚集到林业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力量。
2.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是强化林业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努力加强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和培训,先后在职工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技术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领导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和开展服务林农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业绩:投入各类经费100多万元,全局共有150多人通过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晋升职称饿资格,200多名工人参加了技术岗位培训,3万多林农参加了林业业务技术培训。数名局领导参加里国家林业局、省厅,州林业局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和林业项目考察。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引导了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增强林业各类人才投身全面建设林业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开展写一篇好论文或一份专业调查报告,培养一名学科骨干,研制一项新产品或培育推广一个好品种,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与一项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活动,教育引导林业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岗位技能水平。采取林业科技人才与林业项目实施单位“双向选择”的形式,组织对口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林产品开发等林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科研攻关的能力。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中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加大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岗位目标考核。
3、积极改善待遇,改善环境,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林业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了与现阶段人事工作规律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为人才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人才工作所需的资金、场地、设备要优先考虑,推行“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机制。坚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局领导经常下到基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就医、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几年来,先后为全局的干部职工解决住房70多套,开展林业科技培训(电脑培训)费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各类培训费用共50多万。积极为边远基层的林业干部职工、林业科技人才改善住房待遇,先后完成了20多个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业科研机构的站房修缮和重建工作。
个人典型事例材料
--XXX村组员XXX
XXX,男,XXXX年生,中共党员,现任XXXXX科员。2014年被选派到XXXX村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一年驻村时间飞纵即逝,回顾驻村的日子,兢兢业业,遵章守制,严格按照省、市、县要求,突出“以净为先、以绿为美”的工作理念,尽心竭力办实事,俯下身子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调查,掌握民情。驻村后,他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XXXXX村的基本情况,掌握矛盾产生的根源,积极和工作组成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请进来”。分别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工作组初步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二是“走出去”。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重点访问了本村个体老板、种养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二、积极跑办,夯实基础。面对XXXX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实际情况,与村“两委”班子协商后,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踏着科学发展这一节拍,用激情追逐梦想家园,用汗水浇铸幸福坐标。制定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实施计划、积极跑办项目、协调资金、组织施工,狠抓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水平,夯实村庄发展“硬件”,极大的促进了该村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带动了新农村的快速发展,村庄处处洋溢着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派。
三、民风改进,生活丰富。为促进乡风文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对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活动室、村卫生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在村部内修建农村幸福院和流浪者收容站,建设综合性服务平台,改善了相关设施,解决村内无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问题。制定了图书借阅等相关管理制度,科普图书高效流转,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村民提供了长期的学习、活动之“家”。村民文化意识日益浓厚,建成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传统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群众文化和法制文化为覆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四、打造特色,提高生活。立足于打造“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示范村”的定位,按照“洁、绿、亮、美、畅”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全力构建一个整洁、有序、繁荣、文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农村。漫步在辛家庄村,满目青翠,新改造的道路宽阔笔直,路旁民居整洁有序,明亮的路灯流光溢彩,如今的辛家庄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
今年以来,******紧密围绕县委******的战略部署,重点突出信访稳定和平安乡镇建设工作,明确提出实现“三个目标”,确保“五个到位”,积极构筑自上而下的大信访格局,为***经济社会突破创新跨越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稳定基础。2012年,全乡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件**件,来访来电**人次,办结**件,办结率100%,未出现进京到省、市越级上访事件。
一、准确定位、科学谋划,积极开创信访工作新思路 ******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民生政绩观,将自己准确定位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并在听取群众意见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信访稳定工作三个目标。
一是以构建和谐乡镇为目标,把信访工作融入到乡镇基础工作当中,辐射到村庄、企业和农户家中,切实构筑起自上而下的大信访格局。
二是以持续稳定信访率为目标,坚持“超前防范、争取主动、解决问题、力保稳定”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信访进农村”活动,构筑无缝覆盖的信访维稳新平台。
三是以提升信访工作水平为目标,将源头疏导、协调沟通、扶贫助残、提升形象做为主要形式,着力构筑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二、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方法 面对2012年两会召开、十八大即将召开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新形势,******党委、政府谋定后动,认真从强化领导、完善设施、健全机制、提升形象、严格监管等五个方面,确保做到五个到位,不断提升乡镇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化解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无序上访的工作难题,初步营造出了安定、和谐、群众幸福的良好环境。
1、领导到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总指挥、乡长任副总指挥、分管信访副书记任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指挥部,并将财政、经管、国土、派出所等部门纳入小组形成合力,同时,要求各工作片包村驻村、各社区(村)负责人入户包户,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各类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绝不拖延,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任务量化、梯次解决。
2、资金到位,提供完善的基础支撑。******不断加大信访工作投入力度,专门建立了一个信访接待大厅,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微机、桌椅橱柜等基础设施,同时,不断完善信访接待登记簿,制作了接访领导、信访人、登记处、民政所等台签,方便来访群众办事,做到来访必登、登必办之、办必有果;配备了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全力做好辖区内信访群众的接待、答复及信访工作材料的汇总上报工作;健全了三项基本制度,即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公开接访制度、信访积案化解制度,使信访稳定工作基础得到了全面夯实。
3、公开到位,提供贴心的便民服务。许多群众来信、来访是因为不理解各种政策,为从根源上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党委、政府将主要部门负责人联系电话、各社区(村)负责人电话进行公开,并在党务、政务公开栏及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张贴,同时,推行首问责任制,即群众到信访大厅反映问题,第一个询问的信访干部要热情接待并帮助群众妥善办结,拒绝办事过程中的冷、硬态度,确保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境界,以贴心的服务、透明的办公,让老百姓有事能问、问必办结,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各类来信来访问题。
4、形象到位,提供务实的作风支撑。******始终坚持将信访干部的作风建设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的工作作风,深化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工作,加强解决各类上访事件热难点问题,分批、分片下基层、进社区、入家户,对拆迁纠纷、邻里矛盾、政策误解等逐个专访,了解情况,开展谈心活动,做到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切实打造一支坚强的信访干部队伍,树立新时代信访干部的崭新形象。
5、奖惩到位,提供强大的发展后劲。******将严格奖惩作为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一批典型优秀干部,评选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并给予奖励,同时,对信访工作开展不力,发生到省市县上访的,明确责任区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予以批评惩罚;在到乡信访大厅反映问题的群众中,开展“我为发展献力量”、“争做五星级村民”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并在彻底解决其问题后,不再缠访闹访的人员,予以奖励,对于长期缠访闹访人员,我们将对其进行教育,保留追溯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真正构筑信访工作奖惩平台。
【村务监督工作典型材料】推荐阅读:
村务监督委员会测试题10-01
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总结06-11
我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宣传工作总结07-15
阳光村务汇报材料05-28
新庙村阳光村务工程汇报材料05-27
党务村务公开工作总结10-28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06-02
宣城市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文件07-11
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09-12
隆林各族自治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