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缓缓归作文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陌上花,缓缓归作文(共9篇)

陌上花,缓缓归作文 篇1

纵使千古情,也看红尘,随军帐前行,不负年华,几转轮回情意已达,踏破一城一池,也难比心上牵挂;斗转星移间,远望战场厮杀,心念人安,只盼一路相伴,流年风雨,几度飞花,与君共伴且安。

望不尽疆土无边,思不完佳人相伴。

亦无畏且行之险,难分离陌上心安。

一花一世界,一岁一难舍。愿君千万里无忧,厮守共月夜难愁。百感难觅念红忧,似水难留;一江春去花落愁,白舸沙洲。去难留,遗忘难求,风狂叶舞,寒江瘦;西风烈,难掩回首,相望欲求,紫烟忧。

犹如隔世,亦是难舍,再远之路有心相伴,再难之事共勉相扶。看山川大河,壮美;听青鸟莺歌,悦心。散不尽倾世之情,看不尽轮回之行。与君共度,百年之合;与卿相知,天做之音。一览余,百转千回,前世今生;思无量,众里寻觅,蓦然回首。纵难世间红尘,亦可取舍;再思人事难当,亦不负心。

红尘一笑皆入情,断世回声铁蹄音。

欲壑难填心难平,纵使千花怒放晴。

千叶千般形,一荣一年尽。再美风景,终究是夏荣冬枯;人间沧桑,不过是过往云烟。且看时光,一边瞬间,一边漫长,心声呼啸过往,纵使泪满千行。

思,人之多情;念,人之有心。断崖难寻风景,夕照最美风情。再无言,欲眼望穿;却无眠,就此心间。一段路,一种情,一风景,一颗心。

春夏生,秋冬沉,一反一正。百军丛中,无畏无生,万马奔腾。金甲银枪,气贯长虹,予取予求。生,无尽长空;死,英气长存。还念红颜,不负吾心,犹怜花落之期,还存温度一季。

陌上花,缓缓归作文 篇2

关键词:花,《诗经》,意象

从有人类开始,中华大地便一直处于征战的过程中,一个王朝的统治不过百年之久。人类在利器的威逼之下,肉体显得如此微妙。既然不能在肉体上得到永恒存在,那么只能在精神上寻求永恒。所以,中国古典文化当中,向来喜欢选取具有坚忍不拔意志的自然事物作为歌颂的对象。例如竹子、水流、松柏等等。《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1】竹林不仅是文人相聚的一个地点,更是建安文学精神、文人风骨的发源地,除却地理信息,我们更关注的是它的精神存在。然而,有一个语词,它既能够象征坚毅,又能够象征柔软的情感,却始终徘徊在古典诗词意象研究的边缘,那就是“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fén)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 (zhēn) 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簿》陶渊明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板桥晓别》李商隐

“花”这一语词,象征着古典诗歌中浅吟的缱绻情感,对世俗的反叛,以及角逐天下的霸气。

一、人类内心的柔软一角在诗学中的呈现

“在诗的语言学探讨里,我们发现一个语词总包含有语源的本义、文化的引申义和艺术的象征意义三方面内容。语词的语源意义是原始的最初的也是简单的;而文化的引申义是派生的引申的引发的也是复杂的;而艺术的象征意义则是诗意的比喻的寄托的非经验性的,艺术的象征意义是对原始命名的回复,它使人们体会到了语词语源意义的新鲜感,它所恢复的不是一个意义,而是一种情感,因为象征是非写实的。”【2】

人类自有情感之时起,便不能忽视内心深处那柔软的一角,千百年来所歌颂、所敬畏的也是这片柔软。尤其在古典诗歌当中,无论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派的代表诗人,笔下的诗作总会或多或少地沾染上缱绻情态。而最能够代表中国古典诗歌中缱绻情态的句子,恐怕就是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了。《诗经》中的这首《桃夭》,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灼灼”二字,尽显桃花之盛,象征了出嫁女子娇美的容貌。只此二字,眼前便可展现一幅美的画卷:大红的嫁衣,风吹过鬓发,丝丝缕缕在风中飞扬,女子脸上的胭脂色似桃花般盛开,绽放了妖娆,尽态极妍。这诗意的语词,将女子出嫁的娇羞和热烈的向往表现到极致。花与人,最终融为一体。这诗意的呈现,正是人类美好情感体验的升华,人类内心柔软的一角慢慢剥现于纸上,剥现于诗歌中。

诗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尽管后世一直将桃花比作艳俗的旗帜,但是此刻,在这个千年之前淳朴而自然的时代里,桃花,仅仅代表它的本义——美。美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文化。“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桃花不仅是桃花般女子的貌美的代称,更是美好和睦家庭的象征。以至于。《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这种引申义虽然是更贴合统治者的意愿,但我们不能不说这也是美的一种文化体现。和睦的家庭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人们所追逐的美好理想,也是幸福的根源。这也是这个意象作为社会交流的一种技巧而存在。又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四句诗,便将初遇时的眼波流转,别后的相思之情以及重访后的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写花亦即写人,写人亦即写那段柔软的情怀。能与艳丽之色的桃花相映衬的容貌,该是何等美丽,这样的女子怎么不让人心生眷恋。然而重访之时,却未能得见朝思暮想的女子,该是何等的失望。这首诗与《桃夭》所写的内容不一致,但是手法却相似,只是《题都城南庄》更贴近意象的原始涵义,没有“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直白叙说,只用一树桃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先秦到唐代,关于“花”这一意象的发展轨迹,是返璞的,摒弃掉热烈的宣传,更多出一份绵远的含蕴。

二、超脱的反叛精神的赋予

“梅兰竹菊”一向是作为君子的形象出现在古典文学中。对菊的推崇,尤以东晋的陶渊明为盛。菊花是中国本土的花卉,渊源久远。《礼记·月令》就有“菊有黄华”的记录。屈原也曾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及至汉魏时,人们更加注意到菊,是因为有传言说吃了菊花可以长寿。西晋的葛洪在《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初宫中吃菊花酒的习惯。还有一种说法是秋天里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可见它汲取了天地真气。晋代陶渊明种了许多菊花,经常采菊入酒。他的《饮酒》其五写道:“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认为喝菊花酒不仅能“祛百虑”,还能“制颓龄”,因此,喝酒、作诗成为陶渊明躬耕隐居生活的两大爱好。陶渊明爱菊,不仅是听说了菊花的药用价值,更是如同魏帝曹丕所说,秋天里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这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所在,陶渊明也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意义,赋予它人格魅力。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首《和郭主簿》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前后,此时,江州刺史桓玄以讨伐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攻入京师,独梦前、梦中和梦后。梦前交代唐玄宗开元年间,道士吕翁于邯郸道中逢“衣短褐,乘青驴”之卢生,而后叙述卢生“叹其困”,“生事不偕”,“目昏思寐”。故事叙述者俯视全景,记录人物的外貌、言行以及客观环境,而不着主观色彩。接着写卢生梦境:归家,娶娇妻,官运亨通,为人所害,幸为妻救。梦境叙述卢生一生经历,不着议论。卢生梦醒后,“见其身方偃于邸舍”,而黄粱尚未熟,“怃然良久”,领悟到“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如一梦,稽首拜谢而去。”叙述者以中立式的全知视角,客观、冷静的独立于故事之外,进行叙述。

4. 多种视角的灵活转换

唐传奇在许多情况下经常出现叙述者和故事人称的转换,造成叙事内容的灵活转变,是作者有意识的调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使各种视角取长补短,从而取得叙事的最佳效果。如《任氏传》,叙述者在篇首用第三人称,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之后,便迅速地将叙述视角转移给了郑六。从“天宝九年夏六月”一直到“崟笑曰:观子之貌,必获诡陋,何丽之绝也。”作者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郑六两逢任氏,并决定租屋而居的过程,都采用郑六的限知视角。后文叙任氏与韦崟,郑六之间恩怨的过程,一直到篇末,则转换成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这样,整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变化多端。

三、叙事语言

小说是靠语言来描写环境、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唐传奇的叙事语言主要为叙述式语言、对话式语言和描写式语言。

1. 叙述式语言

叙述式语言就是以叙述为主的话语方式进行叙事。如《霍小玉传》,作者采用顺序手法,先叙述大力年间,长安妓女霍小玉和李益相知,然后相爱;再叙两人分离,霍小玉对李益的想念和李益的怯懦;最后叙述霍小玉最终被李益遗弃。文章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叙述。如《离魂记》以时间为顺序,写一个少女为了追寻她的情人,灵魂与躯体分离。整个故事脉络清楚,但作者为了布设疑阵,引人入胜,有意在前文略去少女的历史,却又从后文补出,运用倒叙的手法,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 对话式语言

对话式语言就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运用对话来刻画,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6] (P191) 如《柳毅传》中,洞庭君和钱塘君的问答: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这段对话十分简洁,结构急促,就像戏曲里的对白,清晰明朗,而钱塘君神威勇猛,疾恶如仇艺术形象也就跃然欲出。

3. 描述式语言

描述式语言是指以描写为主的话语方式进行叙事,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唐传奇中的许多典型人物,多得力于这种描述性的语言,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如《莺莺传》中莺莺初见张生时:“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娇艳,光辉动人。”大家闺秀的矜持之态跃然纸上。《柳毅传》中对龙女的两次肖像描写,第一次写其“娥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词。”活画出一个落难时忧郁而有所期盼的美丽的少妇的仪态神情。第二次则写其:“自然峨眉,明铛满身,绡縠参差。”这是小龙女被解救返回洞庭龙宫后的又一番神情,其娇媚之态,华贵之资,如现眼前。

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百花园中的一直奇葩,开创了一种传奇体小说。[8] (P259) 唐传奇的叙事艺术所达到的水平,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真正成熟。否定荣华富贵,追求爱情自由,展现个性思想等,都成为后世小说,戏曲的传统主题,其独特的叙述手法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世说新语校笺》刘义庆徐震堮中华书局1984年2月第一版412页

[2]《晚唐钟声》傅道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153页

陌上花开缓缓归 篇3

关键词:语文素养;多元化;情感;功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214-02

高中语文一直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地位:前有数理化生的猛攻,后有政史地英的围堵。虽然贵为三大主课,地位貌似崇高,实际上却连一些副科也不如。君不见早读课,语文老师稍不注意,学生就开始ABCDEFG。而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呢,也渐渐地为这种风气所侵蚀,慢慢将自己置于一种边缘化的位置,甚至临近考试的时候,还善意提醒那些捧着语文书的学生“赶紧放下,去看看数理化吧”。真可谓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众人印象中,数理化的科目掌握得好,分数自然高,英语学扎实,可以打开对外窗口。这语文作为主课,能做什么呢?我们一出生就接触的母语,大家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英语单词不会,就看不懂这异国文字,数理化一开小差,马上眼前一片模糊。只有语文,就算是几节课不上,甚至是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不上语文课,书,总归还是看的懂的。学生有些时候戏称语文课为“休息课”,那么我们需要语文老师吗?我们需要语文课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语文课。众人的忽略,其实是基于一个最显著的事实。那就是高考的功利至上。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来说,什么可以带给他们最多的分数,就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利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语文,在功利主义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不曾具备的特征,那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语文素养。这是在功用之外,物质之上的。

一、解析“语文素养”

何谓“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在语文学科中,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语文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这是语文学科的特色所在,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提高语文素养,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塑造健康的人格,通过知识的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强化诵读

美学大家朱光潜曾经说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而对于语文来说,创设情境,强化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和小学生或者是初中生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愿意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育让他们有更多的思想去决定是否值得参与这样一项活动。

这也就给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了一项难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诵读。

我认为创设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适当的运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高一语文教学的第一单元是诗歌赏析。在完成了课堂基础教学任务之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赏析领域,我决定向学生们介绍中国朦胧派诗人和相关作品。我使用的比较基础的情景创设就是运用相关的背景音乐。因为朦胧派诗歌的特点,我选取的背景音乐是《假如爱有天意》。在舒缓的钢琴曲的伴奏下,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对诗歌的解读。因为他们可以在最自由最放松的状态下,对文字进行解读。

当然音乐的运用只是一个比较低级别的创设情境。但是因为高一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难把握,因为接触时间不长,所以这不失为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高一下半学期的课程中,我们接触到的课文是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歌气势恢宏壮阔,如果可以好好把握,学生应该会很有兴趣。

于是我创设的情境是诗歌朗诵会。下载了各个版本的《蜀道难》的朗诵。然后让学生作为评委反复地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把自己想象成李白,去诵读这篇文章。

若要对各种名家朗诵版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就必须非常认真聆听这些版本。而创设的“评委情境”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满足需求。因为在学校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处于接受者的角色,而很少有机会让其他人接受他们的观点。让学生在身份上有一个台阶的上升,他们更加容易进入情境,完成教学。

果然,在听过各个版本的诵读之后,在探讨之后,学生一致认为乔榛的版本最有感染力。先是模仿,然后是改进,最后是超越。在《蜀道难》的最后一节课,全班同学集体起立,充满激情的朗诵了这篇诗歌。我想这就是创设情境之后的成果体现。

试想如果只是和最初的教学设想一般,介绍诗人相关,听一个名家诵读版本,或许学生的参与感不会那么高,而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不会那么明显。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才能读好书。在达成这样的目标之后,我相信“素养”二字离我们就不会太遥远了。

2、感悟生活,书写我心

在高中的作文批改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可悲的事实。经过三年初中的模式化教学,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了。我所谓的不会写,不是说他们真的写不好作文。相反的,我们班有许多学生,他们会写文字优美华丽的模式作文。第一段必定是短小精悍的。接下来必定是几个名人的例子,有些时候,这些名人的生僻度是要我们去查阅字典的程度。可以在考场上写的高分作文,一篇篇收集起来,确实惊人的相似。模式化的分段,模式化的起承转合。他们的作文已经彻底脱离了内心。“语文”二字又从何谈起呢。是时候让他们感悟生活,书写自己的内心。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高一分班前布置了一个作业,是一篇小作文,两百字就可以。题目是《我想对你说》。布置的初衷仅仅是一个常规作业而已,大家马上要分班了,各奔东西,应该会有所感吧。

作业收上来了时候,我是有点呆了的。学生们写得出奇的好。基本上每一个同学都写得很认真,而且绝大多数的人都写到了800字甚至是更多。我是有些惭愧了,因为我的随意换来的是孩子们的真心。在期末考前的最后一节课,我没有复习,而是将他们的随笔编辑成了两组幻灯片——《眺望,下一个夏天》和《我想和你说再见》。课堂上,我们只是让学生自己念念这些真心的文字,这些最初的情感。很多同学哭了,泣不成声。为的,是他们的真性情,为的,是这些道出最真实想法的文字。

语文素养中包括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思想情感。而不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写最真实的文章,无疑对于正确导向他们的思想情感能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3、培养兴趣,热爱汉语

语文教师面临这样的一个困惑——学生究竟喜欢语文吗?很多教师觉得,学生是不喜欢语文的。因为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但是他们真的不喜欢吗?似乎又不是这样。挑灯夜读的学生不在少数,当然,他们看的书并不是语文书。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语文书的吸引力比较少,不够精彩。我在思索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可以让语文变得更加趣味一些,学生是否会更加投入呢。于是在上戏剧单元的时候。针对《雷雨》这一课,我选择全民参与的方式,以每一桌为单位,自己选择片段表演。我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表演带动分析。抛却了传统课堂教师讲解的枯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人物个性。这是个比较冒险的决定,如果掌控不好,学生不配合的话,很容易整个课堂气氛都会僵掉,但是,我想试一试。

上课一开始,我先启用第一大组的林旭。她是班级的文娱委员,同时又是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女生,擅长朗读。所以这一组的表演在我的预想之中,非常成功。我想一个好的开始,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通过几组同学的演出,我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作为一个昧着良心,淹死三千个小工的资本家周朴园,他是否有过爱,有过人性?”因为有同学们自己的演出作为基础,所以讨论的气氛也非常热烈。

在紧接着的演出之中,我尽量多的讓不同的同学上场,其中的几个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在表演周朴园企图用支票收买鲁侍萍的片断中,课文中的舞台说明只有“周朴园从皮夹中拿出支票”,但是在演出的过程中,一位扮演鲁侍萍的女生,顺势接过“支票”后,一边对周朴园控诉,一边撕“支票”,在结束的那一刹那,把粉碎的“支票”扔向了扮演周朴园的男生,当时班级一下子就沸腾了,这个学生自己加入的动作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这个时候,我顺势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鲁侍萍,是否是曹禺笔下的鲁侍萍。在探讨中,大家明白了,人物的发挥再创造必须要遵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而不能自己随意改动。而鲁侍萍的个性,是不会作出这样的举动的,她应该更加隐忍,煎熬。所以撕支票的举动不适合鲁侍萍。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对人物性格把握更加到位了。

上鲁迅的《祝福》,我采用的是自由辩论教学。抛给学生一个问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辩论队伍,进行你来我往的辩驳。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会采取竞猜抢答的形式等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拥有热情的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更多的兴趣,才会更加热爱汉字这古老的艺术。而语文的素养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热爱中,慢慢发芽。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最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可以说是最低等级的,同时也是满足其他更高需求的基础,学生们其实在学校中所面对的更多的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

语文和其他学科很不同的一点,就是语文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心灵,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智力。如何唤起学生心灵的觉醒,生命意识的焕发,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只有丰富了他们的生命内涵,才能够真正提升一个人的素养。

当语文花开遍地的时候,让我们的学生带着欣赏,缓缓归来。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1

[2] 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3] 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陌上花开缓缓归作文 篇4

可生活中,却有更快的东西在逼近,楼房一排一排的竖起,柏油马路一里一里的铺平,电线一千丈一千丈的架过来,似乎总有人在耳旁嘶喊,快,更快些,否则你跟不上时代。于是,昔日的茗茶化为今日的可乐,旧时的书籍化为现在的数字信息。曾经的月下独饮化为现在的埋头苦作。快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却在前进。跟上了时代,而我不禁疑惑,如此奋心劳勤,是为哪番?

回到古代,我们看下那些闭士的生活,晋陶渊明的潇洒不羁,他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饮酒赋诗,登山望景,无一不透出一种闭适和从容。与之相处,定会忘却时间的流逝,而沉醉于生活的美好。在与之交游时,边笑谈着世间奇闻,边陶醉于身边的美景。畅谈理想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便情不自禁就浮现于脑海,便只觉生活的美好,皆在其慢中。

再看看情据山水的李白,与之相处,必得备几瓶美酒,然后在与之游山玩水的途中融情于景,以酒自乐,在醉中物我两忘。只觉得满心欢娱而不觉时间流逝。堪称“度日如年”只不过是心向往之而不能至。“我欲乘风归去”便只是知远离了世间之快而驰向生活的慢了。

想在山顶上独立枝头,看晨光缓缓升起,想在田间煮水饮茗,看小儿嬉戏,想在月影下弄剑起舞,对影成三。

我知道,快的是生存,慢的是生活。而我不愿为生存的快而遗失慢的生活,我只求回归自然,拥有轻松和谐的意境。逐渐慢下来,留心身边的美好。

陌上花开缓缓归 篇5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舒畅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颂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开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时春天里最美妙的一幅图画:在后宫粉黛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一骑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信递给贵夫人,原来是吴越王嘱咐爱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只是再温柔,再体贴的一句话,也难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按陌上,供人凭吊。在吴越国百十年后的一个春天,诗人东坡来到临安,历史似乎有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花亦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萧瑟。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在胸中郁结,一吐为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诗人一唱三叹之中,浸染着对人事盛衰的感叹。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枥风沐雨,浸透艳丽和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我把“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无忽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我可以触摸历史和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得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当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来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后记: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

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王士祯【香祖笔记】

五代十国有个人叫钱镠,史载“权勇有谋,性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这孩子小时候是个混混,市井流氓,可是善结交,并且豪侠狠勇,居然在乱世中抢得一片江山,做了吴越国的君主。这个吴越国君,曾命三千铁弩射回钱塘江潮,诗僧贯休赞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成王败寇,江山易主,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历史上真是极平常的事。钱镠之所以为后人铭记,并非他的乱世枭雄横刀立马成就江山,而是缘于一段风情摇曳、艳绝古今的爱情故事。

吴越王妃戴氏,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尚未归去,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忽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花似火柳如烟的景象,想到心爱的王妃已多日不见,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田间阡陌上的花儿已经绽放了,爱妃可以一边欣赏春色,看阡陌之上细柳如烟,路边野外花若锦缎,一边享受醺暖的和风,慢慢地回来罢!

欲催归而请缓!这里面溶入了吴越王对夫人的多少柔情、多少思念?以及对三月陌上风情的深切感知啊!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戎马的霸主如此写信给妻子,这里有对于美的流连,还有着在季节变换中心灵敏感的悸动,一种面对良辰美景、如花美眷而发自内心的珍惜眷恋之情。深情和风情,在这里契合成最完美的爱。

短短九个字,竟然令王妃落下两行珠泪,侧然心动道:“王爷迈,既有信来,命我归去,安可有违?”遂返杭州。

清代学者王士祯在他的《渔洋诗话》中记载了这个故事,说“五代时,吴越文物不及南唐、西蜀之盛,而武肃王寄妃诗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又在《香祖笔记》中写道:“武肃王不知书,而寄夫人诗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资致无限!”

吴人被他们国君的爱情深深地打动,用信中语编成歌曲,四处传唱,其韵凄恻,含思宛转,听者侧然。苏轼任杭州通判的时候,听到里间儿歌传唱《陌上花》,知道了这个故事,甚为感念,便将歌词改写,做了三首题为《陌上花》的绝句:

陌上花(三首并序)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背景音乐:

【梦回秦淮·玉梨缘】

作词:月吟诗 原曲:春去春又来 演唱:心然

雨声微 秦淮暮夜华灯缀 流苏坠 金蜍焚香绕翡翠 梦亦催 月落烟浓琉璃杯 画梁绘 珠帘垂 清辉碎 月如醉 淡描眉 箜篌脆 兴亡不尽秦淮水 滴清泪 落窗扉 春去春来春又归

春风吹 吹尽人间喜悲 春雨醉 醉入他乡何时回 春燕归 归来独念双飞 三月枝头梨花始展蕊

去年花灯会 秦淮画舫上 依稀粉黛香 闻君箫声荡

起舞翩跹轻弄霓裳 一曲梨花落君旁

今朝画舫上 风景似旧样

花楼雨榭参差动笙簧 不见故人独徜徉 看 故国山河已碎

断瓦凝残烟 血染城墙北 朱颜颓 风鸣马啸 寻君千百回

只剩魂飞 只剩缘灭 随水消退 梦除非 往事追 流光飞舞人憔悴 胭脂褪 心似灰 朝朝暮暮素面对

春风吹 吹尽人间喜悲 春雨醉 醉入他乡何时回 春燕归 归来独念双飞 三月枝头梨花始展蕊

秦淮水 怎能看透伤悲

秦淮泪 怎能穿透那轮回 纵然前世成灰 相思依然不悔 化身梨花漫天不知为谁 只愿一生一世与你相随 只愿三生三世与你相随

标签: 美文(51)古风(11)

陌上花开缓缓归情感美文 篇6

我是俗世之人,没有出众的容貌,没有过人的才华,平凡如一粒尘埃,没有人会对我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日出日落里,在四季轮回里,我和丈夫如世间千千万万对平凡夫妻一样,过着充满烟火味的日子。一个又一个日日夜夜,早已把心底的那些浪漫慢慢化成平凡日子的柴米油盐、吵吵闹闹。

然而,即使如此,我仍然不愿意辜负每个美丽的季节,正如不愿辜负我性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刻。

走在陌上小径,我对着蓝天微笑,感受明媚的春光赐给我的平和和宁静;我对着新芽凝视,感受神奇的自然赐给我的一年又一年新生的惊喜;我对着鲜花欢呼,感受年年岁岁花相似却仍然为它的美丽而心底荡漾的爱怜。

陌上花开,缓缓归矣 篇7

这个“五一”对我来说,真是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女儿上大学了,并且和同学一起到厦门看美丽的鼓浪屿去了,这个小尾巴不用我甩自己就逃离了。虽然我不是那个“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但千年前的那位母亲,至今仍缝补着我们对儿女的思念,所以心里有些许的落寞,但是看到女儿旅行前的兴奋和旅途中的开心,我也就快乐着她的快乐,幸福着她的幸福了。女儿第一次离开我的视线独自到远方旅行,看来孩子真的长大了,拽在手中的那部分风筝线越来越短了,也许到了放飞雏鹰的时刻了,因为适时地放手更是一种大爱。

这样清闲的时光里,本想和爱人一起旅行,可是念及家里还有一个88岁的婆婆,虽然也能自理,但毕竟她生命里的春天越来越短暂,不知道还能经历几个“五一”,所以我们就决计留在家里陪伴她老人家,也许家里烟火的温暖更能让她孤独苍老的心得到熨帖,更能让她享受到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

我和爱人就到周边公园和乡村游玩,春光依然旖旎可人。高大碧绿的杉树笔直地伸上高空,枝繁叶茂的银杏洒落一地的绿荫,婀娜多姿的垂柳在清风中摇曳一身的絮花。树下各色叫不上名字的小花竞相开放,仿佛都能听到花儿一瓣一瓣张开的声音。这个时令,开得最好的当是清香四溢的丁香花,每朵花的小脑袋都挤在一起,尽情地吐露着芬芳;雍容华贵的牡丹,舒展着含着笑靥的粉面;开着紫色小花的鸢尾兰让大地更多了一份俏皮和生动;那小小的蒲公英也在努力地撑开她的伞朵,放飞她美丽的梦想。

和爱人一前一后走过磨石铺就的小路,任溪水打湿美丽的裙裾,任笑声穿过那座木制的拱桥,任那对情侣久久地相拥在小桥上,挡住了我拉长的镜头……

“咔嚓”一声,我美丽的背影就定格在爱人的相机里,也留在了这个绚烂的春天里。这条小溪也因了我和那对热恋中的情侣而灵动了起来。茅盾不也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

我们就这样,学了那对情侣,像恋爱时那样牵手徜徉在小鸟啁啾的林间,踩着柔软的春草,看着田间阡陌上的花开;心若涟漪,柔情似水荡漾,不禁想起了吴王钱镠写给爱妃的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五月江南,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情景比春风更柔软,比春水更温婉,撩拨着我潮湿的心,为我开启了一段曼妙如歌、沉静如水的时光之旅。再看看身边的郎君,目光流转,爱意浓浓,这爱意里分明已融入了一份无法割舍的亲情。

不知不觉,家乡的小河映入眼帘,河畔依然有青青的草、依依的柳,都绿得那么丰盈、绿得那么浓重、绿得那么连绵;一群鸭子惬意地游在水里,河堤上的大柳树下,依然有着坐着马扎谈天聊家常的乡人们……家乡的小河流淌着关于童年和母亲的记忆,那是哺育我思想的乳汁;家乡的民谣,吟唱着让城里人渴望的纯朴与宁静;就连家乡的声声虫鸣,都是家乡最美的乐章,每一声吟唱都似一段精致的和弦,在静幽的怀远中,共鸣着我炽热的守望,时时刻刻吟唱于我的心头,我的岁月,我的生命深处。

停下脚步,又见乡村傍晚的炊烟,收回流连的目光,樱花大道上落英如雪,花落于肩。我迎着这大自然的盛开和凋谢,感觉不论是圆满还是残缺都是风景。因为我深知,一种生命的消殒,暗中一定会有另一种生命的萌生,与之交替。这不,槐花正香,春意正浓!

陌上花开,缓缓归矣!

陌上花开缓缓而归心情随笔 篇8

现在越来越发现自己似乎成了一种病态的状态,因为每到这个时刻,每到这个环境下,每到独自一个人坐在这里,总是忍不住在写心情,而这所有的心情都是关于你。

也许我知道可能从那以后的日子你都不会知道这些曾经为你而写下的文字,而且我也知道写完的结局是立刻又撕得粉碎。总以为时间会让自己淡忘曾经的存在,遗忘我们的相遇,却发现可能是一种妄想。三天后的日子是我们相遇的日子,也许当写完这份心情,只剩下两天的时间了,因为此时此刻已临近午夜。

那一年的那一天,已是过完新年,今年可能特别一些,因为润了九月,所以还没有过新年;那一年的那一天,天空中下着小雪,那场雪是那一年的第一场雪,天气有些兴许的寒冷,我感觉我还好吧,可能是因为你的原因;还记得当时的那捧开心果,那一刻最初的回忆,我曾以为幸福可以不停留,可以永远这样开心甜蜜下去,原来留下的只有回忆。

我一直很好奇那份被人深深在乎的感觉,那份被人放在心上的牵挂,很期待自己可以成为那个被爱的人,可是却发现了自己不知不觉成为了那个给予这份在乎的人。不知道如果有一天遇到了一个能够给予这份爱的人,我还可不可以忘记你。有时不想遇见,不想再开始,因为我怕自己这样一个不够彻底的去爱的状态会让自己最终愧疚大于爱吧。其实我真的很努力说服自己放下忘记,因为明白曾经以为的念念不忘其实在那句再见之后慢慢的被遗忘,褪去,不确定自己还可不可以努力的毫无杂念毫无负担的去爱。也许一直都在努力中,努力好好的,尽管我不知道努力后的结局会怎么样。

有时回过头来才发现身边的一些朋友最终都选择会爱自己多一些的人,而且一直也相处的很幸福,可能这就是聪明人做出的很明确的选择。也许我应该彻底的狠下心,应该让自己聪明一次。我不知道有时候是不是一种冥冥中的安排与眷顾,虽然没有让自己和喜欢的人的这份缘一直续下去,却在生活中安排了一些在乎与关心自己多一些的人,让自己成为被爱的。假设如果 给予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不知道自己会选择做那个爱别人的辛苦的一方还是会做那个被爱的幸福的一方,也许事实早已证明自己选择了前者。

也许真的.有一首歌,一首让自己一听就想起一个人,一个从来都没有忘记,从来都没有放下,却再也不会相遇的人,听着听着发现自己没有勇气去听完,我也会怕自己再深深的陷入那份并没有走出的不舍中。爱你,却再也不会遇见,若你出现,就算是作为普通朋友的相遇,当你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也许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今天是情人节,但却没有像曾经期望的那样我们成为了这个节日里彼此的主角,也许每个人身边的人都换了,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其实很期待你身边的那个人,也很更羡慕她吧。可惜此时此刻留在自己身边的人终究事与愿违的,也许是现实强迫着让自己去接受事实吧。

陌上花作文 篇9

我有点犹豫,

毕竟这家店,

有我或多或少的浅浅回忆,

也许是怕来不及,

所以迫不及待想要过去,

嗯。

那个人不见了,

只留下那盆陌上花,

也许是时间,

毕竟它可以冲淡一切,

包括记忆吧,

嗯。

那盆陌上花,

没有了淡淡的粉色,

也没有了浅紫的轮廓,

时间给予的,

就只有枯萎了吧,

嗯。

终于决定要把陌上花带走了,

可是它却枯萎了,

浅紫没有了,

淡粉也没有了,

只有那白白黄黄的萎缩边缘,

嗯。

离开了陌上花,

眼前却依稀出现了个人影,

的确,

久了就忘记,

陌上花开,

终年不开,

嗯。

离别了这家店,

也就抛下了这陌上花,

当年的它,

闪着微光,

上一篇:克隆的阅读题及答案下一篇: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