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精选5篇)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 篇1

1、问:现行的机测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考试结果是否会有较大的差别?

答:不会。计算机的评分标准是建立在大量的人工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机测与人测结果基本一致,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2、问:我有多少时间准备?

答:机测与人测一样,会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考生在准备室作测前准备。

3、问:我用什么样的音量?

答:正常说话的音量。一般是两三个人交谈时的音量。声音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考试。试音与考试过程音量应一致。

4、问:发现读错能重读吗?

答:第一题和第二题如果发现有个别字读错后重读一边,计算机会自动识别,但是不能每个字、词都重读。

5、问:怎样把握时间?

答:每道题目的下方都有时间滚动条,你能清晰的了解每道题目的用时。前三项题目时间很充裕,可以立即点击“下一题”。因为你的剩余时间里,其他考生发出的声音,口可能被当做你的语音录入电脑,成为电脑判断你该题发音的依据,这样肯定会影响你的测试成绩。第四题说话题目一定要说够三分钟。

6、问:我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无意中把手放在嘴边,或者玩弄

麦克风、数据线,摆弄手中的其他物品,会不会影响录音效果? 答:肯定会。麦克风的位置直接影响录入计算机中语音数据的音质和音量,移动麦克风或麦克风附近有其它震动杂音,会导致录制的语音音量忽大忽小、音质忽好忽坏,严重影响测试成绩。

7、问:说话题目能背稿子吗?

答:第四题说话题目是后期人工方式来打分的。测试员老师凭借你的全部录音,能听出你是否在背稿子。说话题目应注意不背稿、不重复、不缺时、不离题、不出现无效语料。

8、问:我在进行说话题目时,不小心看错了题目,如“节目”看成“节日”。这样会影响成绩吗?

答:肯定会。这属于自行更换题目,该项成绩为零分。

9、问:测试过程中计算机屏幕偶尔闪动两次好像在照相,是怎么回事?

答:测试过程中,计算机将不定时进行电子信息的采集,并自动与考生报名时采集的信息核对,两者信息一致测试成绩有效;若两者信息不一致,则系统自动认为作弊,成绩无效。

10、问:考前需要参加培训吗?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 篇2

一、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2012年的机测成绩进行分析, 发现机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计算机掌握熟练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测试结果。

本研究抽取2013年我校的主要几大类专业考生普通话测试成绩, 针对导出的原始数据做如下分析。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 2013年测试成绩数据按大类专业分析表呈现以下特点。

在所有的成绩等级中, 二级甲等学生成绩比例最高, 其中二级甲等中信息类专业学生成绩比重最高, 且不存在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下水平 (含不入级) 考生比例。排在第二名的是文法类, 第三名是会计类, 经济类专业最低。信息系学生在测试中之所以二级甲等成绩最好, 是因为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后, 考生主要在语音测试室面对电脑进行操作考试, 缺少测试员老师的及时提醒和引导, 有时情绪较为紧张。他们面对冷冰冰的电脑, 表现为手忙脚乱, 不知鼠标点哪里才好。而信息系学生常接触计算机, 对电脑的陌生感相对较强, 从而能够以良好的状态从容进行考试。

2. 所学专业不同影响测试者普通话测试中的表达能力发挥。

各专业分性别普通话成绩测试统计情况。

由以上成绩可以看出以下特点:二级甲等等级中学生的成绩比例最大的为文学类考生, 各大专业分类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 在一级乙等中, 女生的比例最高, 且属于比较注重语法语言的文法类考生。在测试中, 文法类学生取得一乙和二甲等级的好成绩是因为文法类考生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对外汉语、新闻专业方向的考生, 专业性质以及今后的择业取向都要求他们平时注重表达能力及说话语言, 因此平时更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当然能在测试中更好体现出他们的水平, 只不过在高等级上还有所欠缺。在一级乙等中, 各专业女生一方面是由于各专业女生比例较高, 女生占考生总数72.7%;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女生思维缜密, 平时学习相对扎实, 因此失误较少, 成绩较好。经济类考生在普通话测试中总体成绩较差, 是因为我校财经类专业是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 他们高考分数较高, 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好, 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说明平时只注重书面语言, 轻视口头表达能力, 说明我省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缺陷。

3. 择业目标的不同影响被测试者测试水平的发挥。

通过对表1和表2的分析, 可以知道, 经济类专业普通话成绩较低是因为这一专业的一些考生认为, 只要自己不找普通话要求较高的工作,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 就业前景就不会太差。还有考生认为, 就业时选择在本乡本土, 对普通话水平要求不高, 对自己工作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 没有把普通话作为未来成才必备的条件来看待, 在平时缺乏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种错误想法是阻碍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因素。这部分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比较单一, 仅仅是为了通过测试, 拿到普通话合格等级证书, 从而取得毕业证书, 为就业找工作做准备。因为学校明确规定:本科生“达到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方能毕业。”

4. 学生生源地对普通话要求不同, 是不同地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学生生源地的调查, 发现考三甲和不入级的学生生源地多数是南方地区和我省普通话未全面推广的地区。据笔者对这些学生的学籍信息调查分析后, 发现他们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 受居住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他们的普通话基础很薄弱, 地方口音语调较重, 要纠正这些学生的发音, 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单纯依靠有限的课上时间是远远不足的, 学生必须依靠平时多下工夫, 勤听、勤说、勤练,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二、解决测试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对考务人员的培训管理。

实行机测后虽减少了测试员老师的工作量, 但机测成功与否涉及到候测、备测和测试各个环节, 因此需要考务人员了解机测的流程, 熟悉自己在测试过程中负有的任务和职责, 尤其是测试室的考务人员更是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 因为考生最为看重此环节, 也最容易紧张出错。考务人员还要能够在各个环节加强对考生的教育, 使其认识到普通话测试亦是一项等同于其他课程的正规的考试, 任何夹带现象都属于作弊行为, 严重的要按学校规定予以处罚;考前注意广泛宣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知识, 营造测试氛围, 确保测试圆满进行。选拔一些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 对于学生反映态度不好的不予使用。

2. 高度重视对考生的考前培训。

当前省内的大部分高校因种种原因没有开设普通话或与其相关的必修课程。个别高校虽开设了与普通话相关的选修课程, 但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选修人数较少。因此, 考试前应对考生进行包括应试必备心理、语言文字基本知识、机辅测试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避免考生测试时因紧张而出现漏读、错读、误读等现象出现, 这对考生顺利通过测试并取得理想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事先让学生熟悉说话项的评分细则, 加强学生普通话机辅测试实践机会, 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和经验。

3. 提高测试员测试水平。

测试员素质参差不齐, 测试员高学历多, 中文专业人员多。88%的测试员教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94%教师专业是文学语言, 拥有一名国家级测试员。但测试员队伍近老龄化, 只有41.2%教师不满45岁, 58.8%教师超过45岁。他们虽系统接受过语言学理论、普通话语音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但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运用, 大大减轻了测试员的工作量,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测试员的需求。部分测试员因此接受的评测任务有所减少, 相应的评测数量亦逐渐减少, 有的一年或几年连续不参加测试, 致使其评测质量非但得不到提高, 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降低, 评测经验陈旧落后, 语音听辨能力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 掌握评分标准的准确度也有所降低。实行机测以后, 有必要对现有的测试员进行优选, 对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及时间相对充足的测试员予以重用, 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再培训, 使他们更好地熟识国家语委下发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试行办法》和上机评分操作流程, 熟知机测普通话大纲中的评分标准, 不断提高测试员的业务水平, 确保机测人员质量。测试员也要勇于查找自身不足,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不断提高自身的听测能力;多参加测试实践, 加强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 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心理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4. 利用课程改革推动普通话教学。

把普通话教学列为学校的必选课程, 加强普通话教学。把现代汉语课程列为文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意识, 对于有语音缺陷的学生可以专门辅导, 或设置普通话课程的选修课, 或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课程。在加强教师指导普通话的同时要建章立制, 建立完善的推广普通话管理机制, 做到校级领导分管, 指定部门负责, 专人具体操作, 把推广普通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教书育人职在教师, 教师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内专门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的骨干作用, 依靠他们开设普通话知识讲座, 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普通话推广周, 加强推广普通话重要作用的宣传, 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 使广大师生在平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利用团委宣传作用, 举办一年一次的普通话比赛, 并把获奖成绩作为学生荣誉的积分, 作为学生奖学金评选的参考指标之一。

摘要:普通话成绩分析是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信息化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文章分析了2013年河北经贸大学几个有代表性的专业学生成绩, 探究影响普通话水平质量的因素, 总结机辅测试经验, 以期推进机辅普通话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43-03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家语委要求,于2010年发布《关于在全区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并确定桂林市语委办、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百色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8个单位为首批“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单位”。笔者所在的广西大学语委普通话测试站是最早实施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单位之一,本人有幸多年从事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水平考试的培训和测试工作,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在此,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对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题的应试技巧的认识。

一、“命题说话”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地位

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者的前三个测试项由计算机测评系统自动评分,而第四题“命题说话”则由考务人员通过计算机远程工作网络发送给测试员进行人工评分。与人工测试相比,前三项测试题目的优势在于评分的量化程度较高,可以更好地保证测试的信度,但不能完全反映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使测试在效度上有所欠缺。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同,只有命题说话题的测试需要应试人用自己组织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是无文字凭借,应试人自主进行语言编码的语言活动,综合考查应试者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说话的流畅性等项目。可以说,命题说话是应试人普通话能力的最直观的反映,是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实现和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效度的关键。然而,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下,应试人需要完成从面对传统意义的交流对象——测试员到面对非传统意义的交流对象——电脑的心理转变,以及从简单的纸质化阅读到计算机操作的测试环境的转变,这造成了其焦虑度、紧张度的普遍增加。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测试内容分值最重,是培训过程中应试人最为担心和关注的题目。

二、当前应试人在命题说话题中存在的部分新问题、新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在平时的测试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考察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考试给应试人带来的影响,笔者曾进行过亲身体验,并请部分考生参与,用同一份试卷的命题说话题目分时段(间隔一个月左右)分别进行传统的人工测试与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实验。实验发现,虽然应试人的文化程度、应试状态、语言面貌、等级水平各有差异,但从总体上看,计算机辅助测试时应试人的紧张、不自然等非语音因素造成的简单重复、无效语料、延时、内容机械化或雷同、停顿等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人工测试有增多的迹象。应试人也普遍反映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下会产生一定的交流心理障碍,出现了感觉不适,有孤独感、紧张感,缺少情绪鼓励。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方式对应试人应试心理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命题说话”是就某一话题发表的受动式、单向谈话,虽然在人工测试时,面对两名以上的测试员会给应试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专业素质良好的测试员们在测试时往往会面带微笑,用表情、眼神甚至偶尔的双向谈话等鼓励应试人,缓解其压力。同时,如果发现应试人有明显背稿倾向、离题、话题难以继续等表现,或其他问题(诸如声音忽大忽小、语速过快或过慢、缺时、感情控制不当等)时,测试员还可以给予应试人适当的提示或引导,当提示或引导无效后,才按规定扣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应试人的普通话测试水平和等级的提高。

但在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的应试环境下,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首先,应试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交流对象,没有体态语言、眼神、表情的交流和互动,没有提醒、引导和鼓励,只有电脑屏幕下方不断累积时长的计分条,这有可能导致部分应试人感到手足无措、浑身不自在、紧张程度加剧、产生思维空白、有孤独感及无形压力增加,更容易出现缺时、无效语料、简单重复甚至离题等现象。

(二)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对应试人成绩的影响

与传统的普通话测试中以测试员听音为主、录音记录为辅的测试环境不同,在计算机辅助测试过程中,若应试人对语速、音量把握不好,会影响到录音效果;由于无人监控,应试人下意识地把玩麦克风、数据线或其他物品,过分频繁地做无意识的小动作等,都会影响到录音效果;如果测试站的硬件设备质量不高或平时维护不够,出现设备故障,也会影响录音效果,此时即使补考或重测也会对应试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机测时如果隔音效果不好,同一测试室中的应试人之间会相互干扰,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试人的测试情绪与测试成绩。

(三)没有测试员在场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对应试人临场状态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测试由于没有测试员在场,会缺少一种约束力量,而虚拟的网络环境,也会使应试人(尤其是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错觉,出现如在网络聊天、在BBS上发帖子一般无拘无束、为所欲为的情况。一些流行语、网络语言、缩略语以及方言用语随之出现。这种过分放松的状态,也使得应试人过度地“畅所欲言”,在实际测试的语料中,一个词语或词组重复数遍,为拖延时间而将一句简单的话拖得很长,反复重复命题说话的题目等现象多有发生。更有甚者,由于过度放松,缺少监督感,有的应试人情绪过分激动,出现大笑、哭泣或哽咽等情况,缺少节制。还有少数应试人的态度极不严肃,甚至说脏话、辱骂他人等,这也会影响其考试成绩。而在人工测试环境下,尽管个别应试人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但是,受到考场环境约束和测试员的引导,应试人会有所收敛。

三、针对当前应试人在命题说话题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若干培训建议

如前所述,当前应试人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命题说话题中出现了大量的在以往的传统人工测试中比较少见的失误现象。因此,在测试前的教学培训中,我们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试技巧的指导。

(一)培训时引导应试人创设模拟情景,克服无对象的交流心理障碍

1?郾进行教学培训时,教师应多鼓励应试人开展“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的无人应对式说话训练。命题说话题不仅考查了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实际能力,也考验了其快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为避免应试人因情感交流上的缺失产生孤独感和思维空白等问题,培训教师应鼓励应试人在备考时多开展针对话题的自己设问、自行回答的无人应对式说话训练。

2?郾教师可以引导应试人展开想象,假设一个交流对象,进行考前的模拟场景练习。比如:自己模仿机测环境布置一个模拟考场,对着家里的计算机、镜子、墙壁等反复练习说话,体验无人应对的说话感觉;或者将辅助测试用的计算机想象成一部有语音留言功能的电话,“命题说话”只是给自己熟悉的测试员老师留言三分钟;或者鼓励应试人像电视新闻的播音员一样,要有镜头感,想象面前坐着交流的对象(比如熟悉的朋友、同学、家人或广大听众等)。

3?郾教师应培养应试人根据话题设想不同谈话对象的能力。平时可多进行一些带有假设性的模拟练习,从克服人际交流障碍的角度出发,假设谈话对象的不同年龄、性格、身份、气质、文化水平等特征,展开不同内容的说话命题。这样的训练,会使应试人暂时性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内向、不爱与陌生人交流的心理特征,使其在心理感觉上觉得说起话来自然顺畅很多,也适当调整和放松了紧张情绪,从而言之有物,确实反映出应试人的真实的普通话水平,保证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下命题说话考试的信度。

(二)帮助应试人准确把握话题情景的要素,遵循临场考试的基本原则

教学培训时,培训教师要着重引导应试人注意说话的情景、场合等要素,时刻将考试的严肃性和特殊性记在心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人的话语应该符合测试考场的语言特征:注意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话语严肃,思路清晰。比如,曾有应试人在谈论“我尊敬的人”的话题时,选择了父母亲作为话题对象,由于感受真实,情感过分投入,以致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起来,哽咽着说不下去,影响了音频材料的采集。有的应试人由于没有注意到考试这个极具严肃性的场合,在谈论一些议论性、时政性比较浓的话题时,出现偏激情绪,过分调侃或冷嘲热讽,并且运用了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方言俚语等,同时也因情绪过分激动而忘记了对自己的语音缺陷的关注,最终影响了说话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培训中,教师应该提醒应试人注意考场的环境要素,遵循考试的基本原则,努力在平时的说话训练中做到认真、严肃、规范。

(三)培养应试人主动熟悉话题和分析话题的习惯,引导其理性面对考试

计算机辅助测试时,由于没有测试员作为交流的对象,应试人只能努力克服交流心理障碍,坚持做到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为避免因不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而陷入“说不下去”的困境,应试人应掌握应试技巧,提前对各类话题进行熟悉和分析,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面对测试。

1?郾要指导应试人提前熟悉题目和准确审题。测前培训的教材中列出了3O个命题,应试人应当首先熟悉话题范围,并在考前做好审题工作。审题不当,说话就会跑题、偏题、无的放矢、结构混乱。因此,在备考审题时要做到开阔思路,积极分析题旨、范围、考查侧重点等,并结合个人经历、经验、熟悉的材料,确定说话的内容、主次和角度,在尽量克服自身语音缺陷的前提下,圆满完成题目。

2?郾要引导应试人把语言考试的特殊性和技巧性记在心里。应试人应学会选择熟悉的命题和内容,在两个命题选项里尽量选择熟悉的人或事,内容材料越详细、越完整越好,以避免因材料贫乏导致“无话可说”,同时,也要学会规避因材料芜杂、过于生活化、细节化造成叙述不清、逻辑混乱。应试人还要考虑内容材料使用的主次。重要的、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材料先说、详细说,次要的材料可选择不说、少说或一带而过。应试人应做到灵活应变,说话有详有略,懂得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3?郾要求培养应试人不背稿并养成在备考时列写提纲的习惯。命题说话考查的重点就是“现想现说”,应试人应有两个思维:一是下边该说什么了;一是要对每一个字的语音负责。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恰恰反映了语言输出的基本过程。命题说话考试的一个“大忌”就是背稿,尽管在教学培训时我们反复强调不应使用这样的备考方式,但仍有一大批应试人认为:考前如果不事先准备好30则与相关话题对应的讲话稿,就会忐忑不安,就不算是做好了充足的考试准备,甚至是自己对考试不够重视或懒惰懈怠的表现。在不断地对培训工作进行摸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引导应试人正确认识命题说话考试的目的,养成不背稿及在备考时列写提纲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缓解应试人在考试前因十分重视命题说话题的备考而焦虑不安、无从下手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培训教师应帮助应试人学会列写提纲,给予应试人适当的列写提纲的技巧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我模拟话题训练,这样也可以帮助应试人在口语表达方面取得进步。比如:如何谋篇布局,在顺利展开话题的同时尽量保持话题的结构完整性和多样性,以扩展话题发挥的空间;如何根据不同性质的话题列不同类型的提纲。记叙类的话题提纲可以开宗明义,引入记叙的主体事件或人物,表明自己将针对话题“说什么”,然后,详细交代该事件或围绕该人物展开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最后对事件或人物本身以及其对自身的影响稍加议论。议论类的话题提纲则更像演讲,先做开场白,阐释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摆出观点,然后进入“为什么”或“怎么样”的主体观点的分析部分,举例子或引用名言等证明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重申和总结对整个话题对应的观点的理解。

4?郾要给应试人一定的语体的概念,帮助其更好地表情达意。想要更进一步地提高应试人的命题说话能力,还应该将语体的概念融入命题说话题的备考中去,这样才能使应试人置身于良好的普通话表达的心理环境中,更好、更流畅、更地道地完成三分钟的命题说话测试,这一点对身处方言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应试人尤其重要。有些话题本身已暗示了一定的话题对象和交际环境,显然对应试人的语体运用技巧提出了隐藏性的要求。比如“我尊敬的人”,一般应是亲属、长辈、名人等,那么,命题说话时的语气和语体色彩就适宜以亲切、回忆、崇敬、缅怀为基调;“我喜爱的动物”,一般涉及的叙述对象为猫、狗、熊猫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命题说话时的语体色彩就多以亲切、怜爱、赞美、深情回忆等为主。这样的语体概念在情感和特定的语流、语调上规范了口语的表达,克服了应试人尤其是方言区应试人的朗诵腔、语感生硬、不自然、不纯正的弊病。

总之,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下的命题说话训练应该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和因地制宜。培训时,培训教师应引导应试人创设模拟情景,克服无对象的交流心理障碍,准确把握话题情景的要素,遵循临场考试的基本原则,培养应试人主动熟悉话题和分析话题的习惯。这样做能提高应试人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训练其语言思维,提高其语言素质,减少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环境下的不良因素影响,提高应试人的普通话测试成绩。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 篇4

各位考生:

在参加测试前,请仔细阅读本“应试指南”,了解“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操作程序。

一、佩戴耳机(如图示)

1.请您就座后戴上耳机,并将话筒置于嘴唇前方。2.戴好耳机后请点击“下一步”按钮。

二、考生登录(如图示)

1.输入您的准考证编号。2.单击“进入”按钮继续。

3.如果输入有误,单击“修改”按钮重新输入。

2.如有疑问,请及时示意,工作人员会迅速前来解答。第一题

读单音节字词(如图示)

1.请在提示语结束并听到“嘟”的一声后,再开始录音。

2.如该项试题时间有余,单击屏幕右下角的“下一题”按钮,可进入下一项试题。第二题

读多音节词语(如图示)

1.请在提示语结束并听到“嘟”的一声后,再开始录音。

2.如该项试题时间有余,单击屏幕右下角的“下一题”按钮,可进入下一项试题。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常见问题回答 篇5

一、加强发音的规范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是口语,有四个测试项,各个测试项有着自己具体的测试目的,总体目的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应用的规范程度、言语的流畅程度。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讲授与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促使教学对象在“字→词→句→篇”上更加的标准与规范。但在普通话教学、测试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发音时常常会出现口齿不清,出现“吃字”、“倒字”、“丢音”等现象,他们每读一个音节都“立”不稳、不到位,这样也就无法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个字的正确读音,而且要强调发音中的吐字归音,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世间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头,所谓‘出口’者是也。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尾,所谓‘收音’者是也。尾后又有余音,收煞此字方能了局。”归音是对字腹,特别是字尾发音的要求,他们的发音过程构成一个“枣核形”。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到发音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注意韵母发音的动程特点。韵母的这一发音特点只存在于复韵母和鼻韵母两类韵母的发音里。由于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动程”。复韵母根据主要元音所在的位置分为: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和中响复韵母三类。其中前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是由两个元音组成的,它们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有一次变化,不同的是前响复韵母的口型都是从大到小,而后响复韵母却是由小而大。中响复韵母则是由三个元音组成的,与前两类不同的是,舌位和唇型有两次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舌位、唇型最后归音都应该归到开、齐、合(a、i、u)上,而且“音素的过渡必须有机,使之自然滑动,浑然一体,千万不可使之机械地跳动,将音素与音素之间割裂开来”。[4]对于鼻韵母而言,它是由元音和一个鼻辅音构成的,而在普通话中充当鼻辅音的只有两个辅音,即-n和-ng,前者是前鼻韵母的韵尾,后者是后鼻韵母的韵尾。在普通话教学中鼻韵母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ing、eng、ueng几个韵母。其实,只要掌握好两个鼻辅音的发音要领,鼻韵母的发音也就不难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关键是发好鼻辅音-n,-n是舌尖鼻辅音,发音与舌尖中音n的发音基本相同,n发音时舌尖抵上齿龈。因此,前鼻韵母的发音,最后韵尾的归音自然也是通过舌尖抵上齿龈来阻碍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后鼻辅音-ng发音部位与发声母g、k、h的部位相同,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与软腭接触,阻塞气流通过,同时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道,气流透过鼻腔成声。值得注意的是:鼻韵母的发音最响亮的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辅音只是舌位、唇型的变化,因为鼻韵母同复韵母一样,是由不同的几个音素组成的,发音时也是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的动程。

其次,注意读够声调的调值。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静态声调是就单音节而言的,动态声调则只有在语流中才能表现出来。在这,笔者主要是针对静态声调进行论述。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是:阴平调55,阳平调35,上声调214,去声调是51。但是在普通话教学、测试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普通话的调值都偏低,阴平不够高,把55读成44或33;阳平升不上去,起点太低,而且太短,35读成24;上声容易丢失后半部分,214变成了21;去声起点也低,而且降不下去,一般都把51读成31或53。怎样才能读准调值呢?其实,声调与声音的音高关系密切,一个音节音高高,那么声调就高,即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紧张程度的差别:声带愈紧张,颤动就愈快,声调就愈高。因此在进行声调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声带的松紧来感知音高调值。如55调值声带最紧,51调值从最紧到最松,这样,在发上声时,如果是调值升不上去,起音过高,就可以先发一个去声,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紧接着念一个短促的升调,就能发出比较正确的上声了。

二、提高朗读的艺术性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指出:朗读短文的测试目的,是测试受测人运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除仍然“侧重字词读音、语流音变”的检测,还要侧重于“停顿、重音、句调等语调内容”方面的考查。也就是说,除语音外,此项测试增加了对受测人使用普通话的表达力和表现力的考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十分有益。朗读训练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纠正方音,熟练运用语言技巧,进而学好普通话”。[5]但是,在测试朗读这个项目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做到了“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言语”,还谈不上艺术性。人们发现:“把每个字声韵调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读出来,语感上并不自然,甚至感到生硬,不像纯正的普通话。”[6]也就是说,语言缺乏普通话必须具有的韵味,仍然带有方言色彩,这样的普通话仍然不属于“标准语”。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既读好每个字音,又让每个子、词、句“动”起来呢?

这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词的“轻重格式”。其实人们在读或说一个词语时,组成词的音节的轻重有所不同,不能全都读成重音,而是有的音节要重读,有的要稍轻一点。比如“艺术”、“气氛”、“玫瑰”等词语,它们不是轻声词,但在普通话测试中,很多人却把它们读成轻声,还有的人则把“术”、“氛”、“瑰”重读,这样的读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听觉效果,而且在交际中严重影响了语义的表达。所以,普通话存在词重音和句重音,也就是轻重格式的问题。普通话的轻重格式在教学中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它不像轻声词有规律可循,所以给普通话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众多学者对轻重格式的研究中,有人曾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来。比如:双音节的词大都是“中·重”格式,少数是“重·中”或“重·次轻”格式;三个以上音节的词基本上是最后一个重读。其实,确定词的轻重格式要在中性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或者说是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中进行考察,它并不特别强调语境。教学中碰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进行,同时要指导学生多听标准的普通话,并进行模仿。同时,还要让学生多读一些规范的现代文,自己去感知语言。

朗读中除了轻重格式的问题,还要注意普通话音变现象的运用。我们朗读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的音节,而是连续发出来的,这样才能形成语流。在语流中,音节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从而使声音发生变化,这就是音变。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及语气词“啊”的变读等。音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只要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多听、多读、多说,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稳定的静态声调,可是,当一个孤立的音节进入到语言组合的语境中,它原有的单字声调就要发生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动态的声调”的现象。比如能够正确发上声并不等于就能在语流中掌握上声调值的音高变化,上声214调值在语流中可能是24,也可能是21或211。“一”在语流中有时是24,有时是51,有时却是55,这就是“动态声调的变化往往与声调出现的语组和位置有密切的关系。一种声调,在不同的语组中,受不同邻境条件的制约,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除此,在语组的不同位置上,如前位或后位,它的变化也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声调形态”。[7]因此,只有在朗读教学中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才可能谈得上艺术性。

三、增强多媒体的丰富性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教学环境的限制,可以多方位地调动人的感官系统,变抽象为形象,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它可以使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传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地显示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感官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学生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中对所学知识具体感知、理解深刻。如教师可以利用语音练习软件或幻灯,将发音部位图、舌面元音发音时舌头的位置、韵母发音时的动程情况通过电脑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在直观观察的同时揣摩发音的实际情况,看到示范者发音的嘴形变化,听到示范者标准的发音。同事可以配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优秀的视频,让学生在聆听标准优美之音之下,欣赏到了一幕幕情景交融的画面,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训练中的人文性

因为学生来自方言区,他们在家乡从没讲过普通话,所以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惧怕和胆怯的心理问题,比如不敢开口说普通话、怕人笑话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他们在普通话的学习和测试中战胜恐惧,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前几年的人工测试普通话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由于紧张而读错或读漏字的现象,还有的甚至拿试卷的手都在不停颤抖,这样就导致声音不清次、朗读断续。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能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对学生应试测前一定要进行自信心的培养。

我们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没见过计算机,就更别提使用计算机了,而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就是把智能语音技术运用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采取计算机辅助人工进行测试。前三个测试项由计算机自行评分,第四测试项由测试中心通过邮件形式把考生录音发给测试员评分。由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一定的流程与要求,测试时考生独立完成操作过程,所以,为了保证测试的顺利完成,教师在学生参加测试前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清楚看到整个测试流程和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但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发现有些考生因为不懂操作规程而导致登陆失败、试音失败等情况,有些考生因为不了解测试流程和要求而慌忙应试,从而影响到测试成绩。可见,给教学对象讲明测试流程的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现已在全国各高校全面推广,因此,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既是一个事实,更是一个发展方向,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试手段还将越来越成熟和规范。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机测的特点,以便引导学生去顺应这种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其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判断和分析,然后在教学中进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近几年已经在全国高校普遍实行, 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 它是一种全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 具有测试信度强、测试效率高、测试过程简化等特点, 但也导致在普通话教学中和测试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而且有些问题在人工测试背景下是很少或完全不可能发生。因此, 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要学会发现问题, 总结归纳, 然后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此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锋, 尹洁.试论计算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应用[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 2007, (1) :36.

[2]沈昌明.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与人工测试之比较 (上) [N].上海:语言文字周报, 2007-6-27 (3) .

[3]沈昌明.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与人工测试之比较 (下) [N].上海:语言文字周报, 2007-7-4 (3) .

[4]廖礼平.口语表达艺术面面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2.

[5]丁晓昌.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 (江苏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214.

[6]国家语委普通话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41.

上一篇:企业商务文化标语下一篇:李林森简介及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