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课堂实录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夏》课堂实录(通用7篇)

《夏》课堂实录 篇1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初级中学 张治明 邮编:44261

3(老师宣布上课,师生问好。学生喊班级口号)

一、激情导入。

师:一年四季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我们可以感受不同时节不同风光的魅力。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一切都生机勃勃。

生2:我也喜欢春天,可以卸去厚厚的冬装,活动自如,充满希望。

生3:我和她相反,喜欢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也意味着过年临近。(生笑)

生4:我喜欢秋天,天高云淡,气候适宜,那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累累的果实在枝头笑弯了腰,火红的枫叶点燃了秋天的热情!

师:说得真好,富有诗意。还少哪个季节?

生:夏天。

生5:夏天太热了,让人提不起劲,就想进空调间。(生笑)

生6:我本来也这样认为,但预习了课文后,我对夏天的看法改变了,它是很热烈,很富有激情的,比春天更有旺盛的生机。(一些同学附和点头)

师:确实,一般人都认为夏天烈日炎炎、挥汗如雨,很难找到喜欢它的理由。而当代作家梁衡却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同学们通过预习就能深受感染,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梁衡笔下的《夏》(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师:刚才的发言让老师有了一种感觉,大家课前对文章经过了认真的预习,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能不断加深这种肯定。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小黑板:1.给加点字注音。

迸发()芊芊细草()旋律()挑()着绿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bó)(pú fú)苦(sè)

3.解释词语。

春华秋实闲情逸致

三位学生上黑板展示预习成果,其余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老师巡回。师: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生大声地:正确。

师:大家课前准备很充分。磅礴的“礴”和苦涩的“涩”都是左右结构,旋律的“律”字拼音要有两点,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两遍。生大声地朗读,加深印象。

(二)理清课文思路。

师:通过预习,你能不能马上说出,作者梁衡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生4:热爱。

生5:赞美。

师:文中有明确的话吗?

生齐:我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大家要读出赞美之情,应抓住什么词语重读?

生6:赞美。

生7:大声,表示力度。

生8:还有夏季一词,是歌颂的对象。

生齐读。

师: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都围绕夏天的哪些景物来描写的?

生9:太阳、麦浪、热风

生10:棉苗、高梁、玉米、瓜秧

生11:黛色长墙。

师:那是什么?

生11:是草。

师:能不能更确切些?细草也是草。

生11:哦,应该是厚、密的草。

生12:,蝉儿。

师:夏天的景物单是一些自然风光和植物构成的吗?

生13:还有辛勤的农民。

师:对了,还有夏天的人们,也是夏天的一景。瞧,作者多有观察力,看到了夏天特有的自然风光、植物和人,这些夏天的美丽的景物(板书:景美)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14:二、三、四段。

师:体现了夏天哪些特点?

生15:紧张、热烈、急促。

师:文章哪一段?

生齐:第一段。

师:这是夏天的旋律,是夏天的特点。(板书:紧张、热烈、急促)师:可见,本文的结构?

生二齐:总分总。

三、赏析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师:既然夏天的特点是依赖我们刚才提到的景物表现出来的,那么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内容来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举一到两个例子进行分析。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小黑板提示:

1、修辞手法

2、传神的动词、形容词

3、描写手法

(学生激烈地讨论,老师来回走动,并且不时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师:有了结果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个别小组有人举手,老师等待,举手人数渐多。)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哪一组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生1:文章的第四段“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作者运用一些动词,通过写农民的表现来体现夏天的紧张、急促的特点的。(生读得缓慢、抒情。)师:这些属于什么描写?

生1:动作描写,也有心理描写。

生2:农民人数很多的,也属于场面描写。

师:很好,那这样的场面,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生3:人声鼎沸。

生4:热火朝天。

师: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刚才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其特点?好,你自己说。生1:没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农民的心里很着急很紧张也没有读出来。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的着急?

生1: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师:要怎样读?你试一下。(生一口气读得很急。)

师:其他同学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5:没有轻重缓急的区别。前面提到“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而下面的“快割,快割”和“快打,快打”正好照应,要读得急、快,“弯着腰,流着汗”表现场面热烈,音调要微微高些。而其他地方,可以稍微读得缓和一下,来衬托急。

师:真厉害,看来你在朗读上有很高的天赋。能让大家欣赏一下你的朗读吗?(生读,很有味道。)

全班鼓掌。

师:真棒,本来老师想读一下的,这下就不班门弄斧啦。(生笑)看来,在朗读的时候,要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语调、语速的变化,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来,我们学着她的语气、节奏,一起读一读。

师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其他小组的成果汇报?

生6:“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里不仅通过农作物,还通过自然景物来体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

师:这里更能体现夏天怎样的特点?

生6:热烈。

师:看黑板,语言描写上是怎样来体现这种热烈的?有修辞手法的使用吗?有一些用的好的词语吗?

生6: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麦浪比喻成热浪,把汽车比喻成舰船。生7:不仅是汽车,还有山、云,都比喻成了舰船。

师:看得很仔细,不错。那么这一比喻有什么作用?

生8: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夏天麦田的蓬勃、旺盛的气势,麦田无边无际,麦穗在风吹下,形成热浪,加上“扑打”,一种夏天力量的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师:你可以去当文学评论家或鉴赏者,字字精彩。

生9:这里的“烘烤”突出夏天的炎热。

生10:我看到一些写颜色的词语,火红、金黄都是很亮的色彩,只有夏天才配得上用他们,很大气。

师:你的分析也很大气。

师:如果我们朗读这段,可以从哪些词语上进行处理?

生10:火红、烘烤、金黄、翻滚、扑打、浮动要读得重,要读出气势与力量。

生11:涌、主宰、熟透也应重读。

师:这些词语都用得很到位,把夏天的热烈表现了出来,我们先请力量的代表——男生一起来读。

男生读,读得气势磅礴。

师:怎么样?(大家一起点头赞同。)我们一起来,一起感受夏天的热烈。全班齐读,比前一次更加有力,更加有气势。

生12:文章第三段中“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重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棉苗、高粱、玉米、瓜秧这些植物的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写出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师:分析恰当。大家能帮植物配一下音吗?在这样的季节,他们会说什么呢?用第一人称吧。

生13:我要快快长大,回报主人的辛勤付出。

师:喝水不忘掘井人。

生14:大家一起努力长大啊,我们付出汗水,到秋天就会有收获的。

师:心里很急,一心想快快成熟,急促的旋律。每个人都试着把植物的心情放进去读一读。

生自由试读。

师:我们女生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

女生齐读。读得较好。

生5:因为是拟人手法,我觉得还应该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的可爱神态读出来。挑、举、匍匐这几个词可以重读,这样会更好一点。

师:你又带给我惊喜了,你读一下。(生读,比集体读更有味道。)看来,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善于思考分析,敢于挑战,会不断进步。老师向你学习。全班鼓掌。

生15:我们小组分析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行为表现夏天的急促和紧张。

(生读得很急)

师:这里的“可是”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吗?

生齐声:不是。

生15:应该是“是不是”的意思,表示担心害怕。

师:他们担心害怕什么?

生15:可千万不要下雨啊。

师: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担忧和焦虑。抓住两个“可是”。你重新读一下。

(生读,有很大进步)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全班齐读)

师:这里农民的表现最能体现夏哪一特点?

生齐声:紧张。

师:他们除了紧张收麦打麦外,还紧张什么?

生16:还要忙着追肥、浇水。

师:为什么?

生16: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师:从“挑”字你看出什么?想想我们生活中用“挑”字的场合。生17:人们愿意这样去奉献,是农民主动的行为。

生18:农民对自己的责任很看重。

师:对,就如“挑起了中国的大梁”。

生19:农民劳作的勤劳辛苦。

师:文章中有没有表现农民勤劳辛苦的句子?

生20:夏,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是农民辛勤的汗水。

师:很好。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赞美夏天,是赞美夏天自然风光的热烈、气势,是赞美夏天植物蓬勃生长的旺盛生命力,更是赞美了夏天辛勤劳作的农民。(板书:人勤赞美夏天、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课堂反馈。

师:同学们在课上的表现令老师非常满意。我相信大家的学习一定是有效的,高效的。我们自己来检查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完成《自主检测》“合作探究”第4大题1、3、4。

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内容,老师巡回其间,不时指点。

(学生回答、集体讨论,老师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反馈有效。)

五、拓展延伸。

师:文章第五段说,历代文人很少写夏天,的确,描写夏天的诗词歌赋最少。老师找了两首诗歌,请你比较这两位作者对夏天的感情和课文表达的有什么不同。

小黑板展示诗歌:

苦行

唐 王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生1:王维的诗歌写的是夏天的炎热、干涸,表达对夏天的不满之情。师: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是?

生1:重,苦。穿很少的衣服就觉得多了,树很密很多也不觉得阴凉。师:《山亭夏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2:《山亭夏日》有楼台倒影,有水晶帘,有微风,有蔷薇花香,景色比较美丽,很温馨,不像夏天的景色。

师:为什么这些景色是温馨的呢?从环境角度看。

生3:哦,在山中的亭子里,树多,又宁静,会比较阴凉。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情?

生4:很悠闲,很恬静。

师:的确,不同的人由于环境不同,认识态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而不同的景物选择也能传递作者不同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师:所以,请你选择一些具体的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锤炼一些词语,对所选择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某一季节的独特感受。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梁衡

景美赞美夏天

紧张热烈急促

《夏》课堂实录 篇2

燃料电池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 氧气可以从空气中获得,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的难点在氢气的获得。丰田、通用公司获取氢的方法是, 从一种名为清洁碳氢化合物燃料的新型汽油中提取。很快, 美国埃克森—莫比尔石油公司也加入了丰田、通用的行动。戴—克、福特和三菱公司则决定从天然气中提取, 采取对甲醇改质的办法提取氢。戴—克、福特和通用宣布, 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2004年将推出商业化的燃料电池汽车, 丰田总裁更是宣称要全面超过他们的对手。除了他们外, 雷诺、菲亚特、标志、沃尔沃等公司也不甘落后, 宣布他们将采用意大利蒂诺拉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来开发他们的汽车。大众、宝马、日产、等公司也先后宣布了自己的燃料电池汽车的方案。还未进入商业化的燃料电池汽车, 已经是硝烟滚滚, 战火弥漫。能源专家预测, 世界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 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的需求更显得紧迫, 到2010年, 全球的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世界各国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燃料电池汽车只要投入商业运行, 今年有100万辆, 明年, 后年, 可能就会有1000万辆甚至更多。

盯住燃料电池的并不光是企业, 从节能、环保, 更从掌握、垄断核心技术着眼, 各国政府也积极投入对燃料电池研制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美国布什政府批准了能源部制定的“氢计划”, 在未来5年里, 投入3 0亿美元用于开发氢燃料技术, 并且提出, 到2010年, 要在世界氢燃料电池汽车占到25%的份额。美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世界上第一台上市销售的福特燃料电池汽车的交车仪式于2002年12月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 同日, 这两款燃料电池车同时在日、美上市。美国已把开发电动汽车作为振兴美国汽车工业的着力点, 拟将檀香山市建成世界第一座电动汽车城。通用公司从2005年起正式开始进入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平台的设备制造阶段, 预计2008年燃料电池汽车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法国是全世界最积极研制和推广纯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目前, 法国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和保有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法国很早就在城市环卫部门使用纯电动汽车。1997年法国的纯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000辆左右。法国电力部门协助政府负责在道路两旁及停车场建立必要的充电设施。法国政府拨出5亿法郎用于完善巴黎市区的充电站和各类基础设施, 供电动汽车使用, 允许专用公共电网免费为电动车蓄电池充电, 近来他们也在大力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

日本政府特别重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 1971年日本通产省就制定了电动汽车的开发计划, 1991年日本通产省又制定了“第三届电动汽车普及计划”, 提出到2000年日本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达到10万辆, 保有量达到20万辆。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将车用燃料电池价格降到普通内燃发动机水平, 并首先要从政府公务用车开始普及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公布, 未来5年内, 政府投入8800万美元, 到2020年, 一共投入40亿美元。

英国政府宣布, 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今后5—10年进入实用阶段的技术, 并将氢气贮存列为重点研发技术。

作为世界新兴的经济大国, 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上, 中国的起点并不低。在国家科技部863专项组整体规划下, 中国首辆燃料电池汽车已成功开发,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其雏形已显露头角。这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替代及大城市环保等棘手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新技术研发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汽车工业虽然有长足的进展, 但与世界汽车产业巨头相比, 从研发传统内燃机汽车角度而言, 很难有超越的可能。但在开发燃料电池领域, 中国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 令人担忧的是, 我们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支持力度与世界各大汽车企业无法与之相比。中国是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也是汽车能源消费大国, 如果我们在这次新的燃料电池汽车研制的机遇中再次落后, 那意味着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再次落后。反之如果我们的各级政府从战略角度着眼, 从经费和政策角度大力支持中国自己研制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将获得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国不光是汽车产业将出现新的机遇, 与之相关联的其它多种产业都将得到大大提升的机遇。40年代, 美国研制出来了原子弹, 使他有了敢于和任何敌人较量的胆量, 50年代, 苏联研制出了原子弹后, 迅速取得了与美国平起平坐, 双方谁也不敢动的“恐怖的平衡”。60年代, 中国研制出原子弹, 既保障了国家不再被核威胁, 还从此取得了在世界上成为说话算数的有影响的政治、军事大国。燃料电池的出现和研制, 虽然不能和当年的原子弹相比, 但其在经济、能源、环保, 各种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上, 将有着极其重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远不能仅仅从汽车产业着眼。它的研究不是战术层面, 而是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当年我国一个大庆油田就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态势, 今天, 能源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砝码, 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成功, 在某种意义上, 就意味着我国开发出了数不清的大油田, 其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

石油与汽车的关系。石油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 也是汽车的动力来源。现代社会最有战略意义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能力都高度依赖石油。世界石油储量的减少和长距离运输的增加, 不仅使美国为争夺中亚、欧亚、非洲以及从大西洋到中国沿海地区的能源运输控制权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而且将使东亚国家之间为争夺石油、天然气资源而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石油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将更脆弱。

据世界石油组织公布的资料, 全球石油目前已探明的工业储量为1350亿吨。按照目前每年开采和消耗30多亿吨计算, 年递增率2.5%计算, 最多只能维持40年, 加上潜在储量约1000亿吨, 也不过可维持50年。汽车是世界石油消耗的主要力量。20世纪开头10年, 世界汽车总产量还不过10万辆, 到了20年代, 就上升到200多万辆, 二次大战后, 发展更为惊人, 现在一年6400多万辆, 全球汽车保有量达到6亿辆左右, 12家跨国超大型企业的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85%, 汽车产业成为仅次于石油、化工、能源工业的最大产业。在1993年世界50家最大企业排序中, 汽车产业占11家, 总资产和总销售均占22%左右, 企业的资产、利润、就业人数均占世界第二位。

对于中国来说,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作为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加大了找油的力度, 2004年新发现原油储量8.5亿吨, 截止2004年底, 中国原油已探明储量为40亿吨。20世纪初期, 中国曾经是石油净进口国, 国内石油需求高度依赖进口。50、60年代后, 政府依靠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成功解决了当时面临的石油短缺问题。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中国曾经一度成为石油净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GDP年均增长9.89%, 原油消费年均增加6%, 而同期国内原油生产增长速度仅为1.67%, 石油需求年均增长远高于国内石油供给增长。

“黄河”课堂实录 篇3

师:同学们,请猜谜语:中华母娘,发源天堂,形状像“几”。

生:(齐答)“黄河!”

(大屏幕:黄河汹涌波涛。)

(师板书——“第三节黄河”。)

(大屏幕显示:《歌颂黄河》。)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你是中华儿女的摇篮,你是伟大祖国的母亲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中华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个主要地形区;经过长途跋涉,在山东注入渤海。流经沿途,你以伟大母亲的胸怀接纳了湟水、洮河、汾河、渭河等众多支流。

黄河,你为中华文明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你用淳美甘甜的乳汁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河套平原,你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军。黄河,你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旧中国,滚滚河水白白流入大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你实行梯级开发,建设打扮;在上游和中游修建了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用于造福人民、美化山川。黄河,你灌溉农田,使干涸的土地展现了勃勃生机和活力。黄河,你哺育了华夏儿女,你奉献于炎黄子孙。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是发展前进的动力。

师:听了《歌颂黄河》后,你有哪些感想呢?你对黄河的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考察黄河知识竞答。欢迎主持人走上讲台。(大家鼓掌! )

主持人:现在由我来主持黄河知识竞答,希望同学们配合。大家已经收集了有关黄河知识资料,现分成两组,第一组讨论回答黄河地理特征,第二组讨论回答黄河历史贡献。

(大屏幕: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板书:中国第二长河。)

第一组学生

组长: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无私地奉献一切而又给我们带来过沉重灾难。那么,今天我们怎样评价她呢?首先,我们先来考察黄河的地理概况。我们组主要考察、汇报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注人海洋、形状、流经省区和地区、源头、主要支流等问题。(学生依次指黑板上的黄河略图回答。)

生A: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应当是指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这“海”是渤海。

生B: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生C:黄河干流形状像个巨大的“几”字。

生D: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个主要地形区。

生E:黄河沿岸省会城市有:兰州、银川、郑州、济南以及西安。

生F:黄河源头为约古宗列曲——藏语的马曲(相当于汉语的孔雀河)。

生G: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地点是河口,在内蒙古;中游和下游分界地点是旧孟津,在河南。

主持人:大家把黄河地理特征回答得很全面、准确。下面我们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说是第二大河?

主诗人:请看投影,读表后依次回答。

生H:通过读表得出:黄河只是长度和流域面积排第二,而年径流量远远小于长江和珠江,所以说黄河是第二长河。

生L:黄河长度5464千米,在世界排第五位。第一是尼罗河6671千米;第二是亚马孙河6480千米;第三是长江6300千米;第四是密西西比河6020千米。

生J:亚马孙河长度在世界排名第二,流量却是尼罗河的50倍。

主持人:下面,第二组讨论回答黄河的历史贡献。

(大屏幕:黄河——中华民族的摇蓝。)

(板书:母亲河的奉献。)

第二组学生

组长:母亲是伟大的,因为她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切。那么,黄河有哪些奉献呢?我们这组主要讨论、研究、发现黄河的贡献。如塑造的平原、蕴藏的水能资源等。(学生依次指黑板黄河略图回答。)

甲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具有“塞上米粮川”的河套平原。这里河渠两岸植树种草,栽种防风护田林带,保护了生态环境。

乙生:黄河上中游多穿行于高山高原峡谷中,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实行梯级开发,并陆续建成了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八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为工农业发电灌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丙生:黄河流经地区大多是干旱地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宁夏平原人民就开始引黄灌溉。建国后,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大大增加了黄河流域灌溉面积。这样,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新的生机。

丁生:黄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耕地3亿亩,人口1.2亿,黄河用她浑厚而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中华儿女。

戊生:从2000年统计数字来看,黄河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灌溉以及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黄河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己生:黄河已有70多万年了。据考古发现,“蓝田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都生活在黄河沿岸的黄土高原上。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庚生:黄河的贡献有:塑造肥沃平原,蕴藏丰富水能,提供灌溉水源……她创造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

辛生:黄河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却经常断流,为什么呢?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

主持人: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讨论研究的“中国忧患”和“根治黄河”的环保问题。今天黄河知识竞答就到这里,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感谢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同学们的愉快合作。(大家鼓掌。 )

二、综合活动

(大屏幕——黄河沿岸风光美景、历史文物以及建筑等。)

师:主持人表现得很出色,同学们表现得也很好。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让我们热情地歌颂、赞美黄河吧!

1.诗句诵黄河。

生A: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学人胸怀间。”“欲渡黄河冰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生B: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C: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近,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D:李世民:“千里黄河此一湾,寒风激浪射潼关。”

生E:毛泽东:“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生F:“君住黄河头,我住黄河尾,相思不相见,共饮黄河水。”

2.歌唱黄河。

生G:“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

生H:“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生I:“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生J:“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生K:“黄河在咆哮……”

生L:“一条大河波浪宽……”

3总结赞黄河。

某生:黄河——发源巴颜喀拉山,注入山东渤海湾。流经四形九省区,河口孟津做分端。湟洮汾渭四支流、水利工程龙小三。塑造平原灌农田,五千五百山海牵。

某生:老师,我想把黄河从兰州引入渭河,截弯取直,不流经黄土高原,减少泥沙?这样设计可以吗?

师:你的设想很好,有创造性、值得鼓励。这个问题,下节课大家再考察、讨论、研究。

师: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黄河,中华民族的摇蓝,悠悠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让我们用歌声祝愿她,愿她同中华民族一道在新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齐唱《大中国》。)

(作者单位:延寿县新村中学)

《夏》课堂实录 篇4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张长亮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指导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认知;以问题为串联方式;以教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中介;教师起引导作用,当好舵手把握好方向;师生互动学习鉴赏诗歌。

本课诗歌的学习鉴赏以“读”为主,按照诵读→疏通诗意→诵读→意象分析→品读诗句→诵读→风格总结→诵读的顺序建构课堂,诵读贯穿课堂始终。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诗坛四大高手引入新课,并利用其区别总结归纳风格特点收尾,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起到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2.能力目标: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3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大家首先回忆回忆,背诵一下前几节课我们学过的《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江临泛》等三首诗歌。

生回忆并背诵诗歌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遍,我起个头,《将进酒》,开始。

师生背诵《将进酒》

师:很好,第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始。

师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好,最后一首《汉江临泛》,开始。

师生背诵《汉江临泛》

师:同学们背诵得很熟练,对知识落实地很好。我们知道刚才大家背诵的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是(师停顿)

生:李白、杜甫、王维

师:对,(板书竖列书写“李白、杜甫、王维”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人们分别称他们什么?提示一下都是“诗”什么。

生:诗仙、诗圣、诗佛

师:(板书第二列对应书写“诗仙、诗圣、诗佛” )很好,我们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面有所谓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同样在诗坛上我们说也有四大高手,他们是“诗仙、诗圣、诗佛”,还有一个是什么?

生:诗鬼!

师:很好,(板书对应书写“诗鬼” )大家知道诗鬼是谁吗?

生:李贺!

师:对,他就是李贺,(板书对应书写“李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李贺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板书标题作者“《李凭箜篌引》李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情况?

生:李贺,790年到8,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人,世称李昌谷,著有《昌谷集》。

师:很好,这是咱们课下注释中给大家提供的信息,大家把李贺的字、称号、作品集等知识点都划下来,记住这些知识。哪位同学还能补充得更详细一些?

生:李贺,790年到816年,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十八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二十一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考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机会,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二十七岁,就病卒于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师:非常详细,很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生:《基础训练》上面有。

师:好,咱们手头的《基础训练》有“作者简介”这个栏目,我曾跟大家说过学语文要眼勤、口勤、手勤、脑勤,《基础训练》这本书编得很好,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大家要把它利用好,当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资料书,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好了,我们刚才听了这两位同学对李贺的介绍,能不能谈一谈你对李贺的看法?

生:李贺因父亲好名字而避讳不能参加考试,有才华但是无法施展,挺可怜的,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师:很好,封建制度害死人呀!

生笑

生:李贺不能当官,仕途不顺,可他又想不开,抑郁痛苦,心胸不够开阔。

师:恩,有道理。天无绝人之路,心胸应该更广阔一些,要学会变通,很好。

生:李贺挺惨的,英年早逝,才活了27岁就死了。

师:真是这样,天妒英才,我们以前还学过一个人物也是唐代的,也只活了27岁,他有句名句是“落下与孤鹜齐飞”(停顿)

生: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他是谁?

生:王勃。

师:对,王勃,生于650年卒于676年,我们学习过他写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好,关于作者我们先谈到这里,大家可以在课下再想一想,也可以动手写一写自己对作者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题目。“李凭箜篌引”这里面“李凭”是什么?

生:人名。

师:不错,李凭是当时有名的乐师,“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非常高,放到现在估计不是天王巨星,也能弄个快乐男生的名头。

生笑

师:那“箜篌”是什么?

生:乐器。

师:对,那这个“引”字呢?

生:一种文体。

师:好,“引”是乐府诗体的一种,题目中出现的“歌”、“行”、“引”等字眼大部分都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大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是个带有这些字眼?

生:《燕歌行》。《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很好。通过题目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

生:这首诗是写李凭弹奏乐器,写的是箜篌的声音。

师:对,我们通过题目可以推知这首诗写的是乐音,那么以前我们学过写音乐的诗歌吗?

生:《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师:对,我们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是写音乐的佳作,有人把这两篇加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一篇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好在哪里。问大家一个问题,见过箜篌吗?

生:没有。

师:好,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箜篌图片)这就是箜篌。我搜集了三个箜篌的照片。大家看一下。箜篌是一种弦乐器,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这一个的年代古老一些,这一个的装饰多一些,那么这个东西,大家想一想怎么弹?什么姿势?

生比划弹箜篌

师笑:好,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仕女弹箜篌)这一张就是一个仕女在弹箜篌,怎么样,知道该怎么弹了吧?

生笑:知道了。

师:好,我们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要(停顿)

生:读。

师:对,我先给大家范读一下,抛砖引玉,大家注意字音。

师范读

师:好,下面,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诗自由朗读几遍,熟悉一下诗句,然后展示一下你的诵读水平。

生自由诵读诗歌

师:好,哪位同学起来有表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生有表情朗读

师:很好,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适度,节奏也有轻重缓急。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我起个头,《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诗歌

师:鉴赏一首诗歌“读”只是第一步,读完了再干什么?

生:译。

师:对,诗歌主要是文言语体,我们还应该翻译一下。下面,同学们参考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把诗歌的内容表达出来。前四句,谁来尝试一下?

生:吴丝蜀桐张高秋,是说秋高气爽的时候弹奏箜篌,箜篌的质地用料非常精美考究。空山凝云颓不流,是说山中的云气为箜篌声音所吸引,凝滞不流动。湘娥啼竹素女愁,是说音乐极为动人,湘娥听了流涕痛哭,泪洒竹枝。素女听了也感到忧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是说这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

师:翻译得好不好?

生:好!

师生鼓掌鼓励激励

师:“张”有拉开弓的意思,这里指弹奏乐器。“高秋”就是秋高气爽。好,五到八句,谁来?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说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像是昆仑山的玉碎了,又像是凤凰在鸣叫;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芙蓉听了为之哭泣,香兰听了笑逐颜开。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是说美妙的音乐使长安城融化了秋天的寒气,箜篌的美妙

音乐惊动了皇帝。

师:翻译得非常准确。Excellent!

生笑

师:好,最后一次展示机会,最后六句,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音乐动人,使女娲忘记了补天的工作,结果天漏一角,秋雨倾泻。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是说音乐引人进入神仙梦境,仿佛李凭正在教神人弹奏箜篌,连瘦弱无力的老鱼蛟龙也随之起舞。最后两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角斜飞湿寒兔,是说月亮里的吴刚也受音乐的感染而倚靠在桂树上,难以入睡,桂树上的露水打湿了玉兔。

师:很好,翻译得不错,请坐。读完了,也翻译了,我们已经知道了诗歌的意思,明白了诗歌写的是什么了,我们再来一齐朗读一下。《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同学们说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呀?

生:意象。

师:对,(板书“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象。要鉴赏诗歌最主要的就是抓住诗人所用的意象,然后品味诗句,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理解诗人。同学们找一下,在这首诗歌中“诗鬼”先生用到了哪些意象。

生笑,寻找意象,标注划线。

师:好,大家说一下,有哪些意象?

生:吴丝、蜀桐、高秋、空山、凝云、湘娥、竹、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弦、紫皇、女娲、石、补天处、石、天、秋雨、神山、神妪、老鱼、波、瘦蛟、吴质、桂树、露、寒兔

师:好,整首诗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大家讨论讨论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相临学生互相讨论

师:大家讨论完了,哪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李贺用的意象非常丰富,想象力也很丰富,意象多,而且什么都有。

师生笑

师:哦,什么都有。丰富,(板书“丰富” )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李贺的想象力很大胆,这些意象有鸟兽,有花草,有传说,有神仙,非常奇异。

师:大胆想象,意象奇异,很好,(板书“奇异” )请坐。我们看“诗鬼”不愧为“鬼”,用的意象很有个性特色,凤凰、芙蓉、女娲、瘦蛟,让我们感到非常奇异,整首诗歌也充满了扑朔迷离的味道。分析完意象,我们再来品读一下诗句,大家先读一下前四句,看看诗人是如何安排出场顺序的。

生读

师做手势示意学生主动起来谈

生:先写乐器,天气,再写声音的效果,最后写弹奏者和地点。

师:哦,先琴,再声音,最后写人。大家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先声夺人。

师:很好,曹雪芹先生笔下有个人物出场时就是先声夺人,谁啊?

生:王熙凤。

师:对,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凤辣子”就是“丹唇未启笑先闻”,先声夺人。

师:开篇中提到了湘娥啼竹这个传说,大家见过“湘妃竹”、“斑竹”吗?

生:没有。

师:看课件,(多媒体展示斑竹图片)这就是“湘妃竹”,上面的斑点传说都是哭出来的。

生看课件,议论。

师:好,下面大家找一找,诗歌中正面描写乐声,直接写音乐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师:很好,师:很好,我们知道《琵琶行》里白居易摹写琵琶声音的诗句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停顿)

师生: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不错,记得很清楚。白居易摹写声音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比喻、夸张等。我们来分析一下李贺是怎么写乐音的。首先大家想一想,“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什么样的声音?你见过凤凰吗?

生模仿声音:没见过。

师:对呀,根本就没有这种鸟,这是传说中的鸟啊,它的叫声咱们是听不到的,李贺是用听不到的声音来写听得到的声音,那昆仑山的玉碎了,凤凰也叫了,是写的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起伏多变。

师:对,声音起伏多变,一会儿像这样,一会儿又像那样。那么“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怎么写的?“芙蓉”、“香兰”咱们见过吧?

生:见过。

师:看课件。(多媒体展示芙蓉和兰花图片)芙蓉,有时也指荷花。香兰就是兰花。这是我搜集的一些图片,大家直观上感受感受。

生议论:真好看。真漂亮。

师:我们看芙蓉泣露是音乐幽咽,香兰笑是音乐轻快,连花都又哭又笑,这说明音乐怎么样?

生:好听。

师:音乐优美动听才能使草木为之动情,这是用可以看见的形来写没有形的声音。白居易直接摹写琵琶声音形象逼真,而李贺除了这两句直接写声音,下面的诗句是写什么内容呀?

生:听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效果。

师:我们来看一下,“十二门前”两句是说箜篌的美妙声音惊动了皇上了,紧跟着又写道箜篌的音乐把谁给吸引住了?

生:女娲。

师:对,连女娲都给吸引住了。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女娲图片)这是国产动画片《女娲补天》中的截图,我们知道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创造者,而现在箜篌声音一响,女娲怎么样了?

生:女娲忘了补天了,结果天漏了,下起了大雨。

师笑:好,这魅力,下雨了。(多媒体展示动画大雨倾泻)

生议论好

师:我们看除了女娲,李贺还用了什么人物和鸟兽?

生: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师:好。音乐把人引入了神山梦境,仿佛李凭在教神人弹奏箜篌,神妪,妪是指什么人?

生:妇女。

师:对,神妪就是仙女。那大家想一想老鱼年老无力,瘦蛟瘦弱体虚,为什么李贺要用这两个意象?

生:连年老无力的老鱼都跟着乐声跳跃,瘦弱的蛟龙也跟着起舞,更能体现出音乐的感染力。

李凭的箜篌弹得好极了。

师:很好,我们以前看过一个国产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多媒体展示动画鲤鱼跳龙门)现在不光是小鱼了,连老鱼都跳起来了,那可想而知这音乐得有多美妙呀。

生笑,议论。

师:那最后两句中吴刚的传说故事谁来讲一下?

生: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师:好,讲得很生动。(多媒体展示吴刚伐桂故事和图片)吴刚连砍树的活儿都放下了,躺在树底下干什么呢?

生:听音乐。

师:是呀,多美的音乐呀!

生笑

师:好,最后又说桂树上的露水打湿了玉兔,这说明玉兔已经(停顿)?

生:听迷了。

师:好家伙,毛湿了都感觉不到了,连玉兔也痴迷了。你说这音乐怎么样?

生笑:美!

师:好。我们分析完了意象和诗句,咱们在一齐把诗歌读一遍。注意,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好,《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诗歌

师:下面,大家找一找这首诗用到了哪些修辞格,举例说明。

生:芙蓉泣露香兰笑,是用的比喻和拟人。

师:比喻、拟人,很好,还有吗?

生:用典。女娲、吴刚等传说故事。

师:对,运用神话传说,运用典故。还有吗?

生思考

师:大家想一想,女娲也好,神妪也好,可能吗?

生:不可能。夸张。

师:对,还应该有夸张。李贺用的意象丰富奇异,修辞有比喻、拟人、用典、夸张等。开始我们说了,李贺人称“诗鬼”与李白他们齐名,大家想一想,李白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四个字概括。

生:豪放飘逸。

师:对,李白是“仙”,衣带当风,纵心使性,放浪形骸,烹羊宰牛且为乐(停顿)

生: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诗圣杜甫呢?

生:沉郁顿挫。

师:对,杜甫四处颠沛流离,目睹社会现实惨状,同情百姓疾苦,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停顿)

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师:圣人是心怀百姓,忧国忧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沉重,有时还很痛苦。那王维呢?诗佛是什么风格?

生:清新闲适。

师:佛,参禅悟道,清心寡欲。王维写的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有禅味,有画意。千佛山上有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这是佛,修身养性,清静雅致。那大家看这个“鬼”咱么该怎么概括他的风格啊?

生议论:奇异迷幻。瑰丽奇特。扑朔迷离。诡异。

师:很好,咱们用一个“瑰奇扑朔”来概括。(板书“瑰奇扑朔” )李贺写诗是冥索苦搜,写得是奇特诡谲,有时还有些晦涩、怪诞。这就是“鬼”,他的诗歌充满了这种瑰奇、迷幻的色彩。大家看课件,咱们把李贺的艺术风格总结一下。(多媒体展示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

生诵读,识记。

师:好,整首诗我们鉴赏完了,最后一个问题,听过箜篌吗?

生:没有。

师:下面咱们一起欣赏一下箜篌的声音,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多媒体播放箜篌乐曲)

师生听音乐

师:怎么样?我想现在的弹奏技巧恐怕要比唐朝时高吧?

生:真是。

师:你看人家李贺听了箜篌能写出这样诗句,所以说大家要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最后,咱们伴着这美妙的乐曲再来把诗歌读一下,怎么样?

生:好!

师: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下,《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

师:好,课下大家把这首诗歌背熟。我们说读诗,欣赏诗,是一种美的享受,诗是诗人思想的闪动和情感的迸发,希望大家能多读诗,多品诗,最好还能自己试着去(停顿)

生:写诗!

师:很好,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李 凭 箜 篌 引

-- ~ ~ △

李贺

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丰富      奇

意象{           扑

王维   诗佛             奇异      朔

李贺   诗鬼

课堂教学实录 篇5

巧家县白鹤滩镇中心学校丁委

(一)、揭题:

1、预习时,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资料阅读过了,对“非典”“ 叶欣”这两个词语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为了纪念这样一位“抗非”英雄,人们为她开设了网上纪念馆,通过网络表达对她的哀悼和怀念。老师摘录了网友的几段掉词,大家看看。(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倒在了昼夜抢救病人的战场上,她走了……但是,她留下了一句让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这样感人致深的话语还有很多,为什么大家对叶欣表示出了如此深情的怀念?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11、永远的白衣战士)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些什么?(结合年段课标,培养学生速读、感知大意)

2、交流读感受。

3、师小结(主要记叙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感染上“非典”而不幸离开了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的动人事迹。)叶欣的去世——叶欣救治病人、离开人世——告别叶欣的动人场面。

(三)、理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见课件幻灯片)

2、识读生字。(结合生活实践带领同学认读)

3、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4、在文中画出带有生字新词的相关句子。

(1)把句子读通顺;(2)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语感)

5、出示带重点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读并理解词语。(为第二课时扫清阅读障碍)

(四)、默读课文,交流感知,质疑(解决简单问题,涉及教学重点问题留下悬念,为为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1、自由朗读全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

2、交流感知

3、质疑

课堂实录 篇6

原创参赛】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通榆县第二小学

徐春颖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

生齐读

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师: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

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还要

生:读得有感情,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师:谁来说说分几层?

生:三层,从开头到“红日初升”前是第一层,到“来日方长”是第二层,最后一句是一层。

师:你们在家预习时觉得哪一层好理解一些。

生:第一层。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一层,说说你的理解。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层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师:在这段话中“故”是什么意思?

生:所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在“故”的上面标上“所以”,听别人的发言做笔记,这也是作批注。“则”字在本段中出现了很多次,怎么理解这个字?

生:“则”就是“就”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请没有作批注的同学做好批注。

师:两个“于”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的“于”是“过”的意思。“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于”是“在”的意思。

师: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谁再说说第一层的意思。

生说第一层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对第一层进行了理解,你还从哪方面对第一层有理解?

生:这层在写法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排比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有气势。

师:那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读,指导朗读。齐读。

师:默读这一层,概括层意,写在书上。

生:这一层写了“中国少年有责任建设少年中国”

师:“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呢?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

生: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日本称我们为老大帝国,所以作者心目中有一个少年中国。他是智慧、富强、独立、自由的。

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是他的理想,他变法失败,实现不了这个理想,想让少年实现这个理想。

师:所以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学生接读“而全在我少年。”

师生共读第一层。

师:第一层我们理解完了,看第二层,同学们觉得难理解是吧,先看第一层有几句话?

生:四句话。

师:哪句容易理解些? 生:第一句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师:“太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生: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初升的太阳,说少年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有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义。大家之所以觉得第二层难理解,就是因为第二层的每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象征意义蕴含其中。拿你默读另外三句话,先理解字面意思,再想少年中国和所比喻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揣摩其中的象征意义,做好批注。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意思是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少年中国非常强大,有声势,前途无量。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小老虎,虎虎生威,其他国家都害怕他。

师:用第一层的词句来概括就是

生:国胜于欧洲,国雄于地球。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说中国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顶天立地。

生:中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雄踞于世界之林。

师:读读这一层,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第三层。师:第三层进一步点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他没有见到。但是已经实现了,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你能说说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吗?

生:我们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生: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师:你们就是少年,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的努力。希望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下课。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理想

实现

希望

少年中国

责任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篇7

师: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几个人物形象最具有讽刺的意味?

生:范进和胡屠户。

师:范进是本文所要看重点表现的一个形象,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章的哪个片段,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到作者辛辣的讽刺?

生:喜极发疯

师:速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发疯的过程:(生介绍,师板书:昏厥→疯跑→跌倒→疯走)

师:疯得跌荡起伏、疯得劲头十足、疯得丑态百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普遍吗?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在这些夸张的描写中,你印象中最深的是什么?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进的动作“踹”,可见疯的劲头有多大。

生2: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进的外形,“披头散发”,鞋不知道掉在哪里,而且浑身是污泥。一个中举的举人竟是如此一副丑态,真是又可笑又可悲。可见作者对范进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仅仅是讽刺、批判范进吗?

生3:我觉得不仅仅是讽刺、批判范进,我觉得更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

师:你思考的很深刻。的确,无论是孔乙己还是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而作者正是借这一些典型的人物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的科举制度!还有吗?

生4: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进的语言:“噢,好了,中了”并且反复出现,说明人疯心不疯,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极度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

师问:噢,你发现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探究。人在疯狂的状态下仍然知道中举带给自己的是“好”!你们觉得文中有写到这些“好”吗?

生5:有,在文章第6段。“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的,有拿酒的,还有的背了斗米来的,也有的提了两只鸡来的”。而中举前范进的家里没米没面,老母亲都饿的两眼发昏,却没有人过问。可以看出,“好”在他家的经济可以迅速改善。

生6:文章第11段,写到张乡绅一听说范进中举,马上带着钱财亲热地套近乎,“好”在地位可以快速提高,荣华富贵自动送上门来。

师:一个“好”字,却言简意赅通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心态,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所以说好文章需要“咬”文“嚼”字的。你看,这就是夸张的力量,在夸张的描写中,人物的丑态毕露无遗。虽无一贬词,但却使读者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他的可笑可悲可鄙。从而不露声色地鞭挞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

师:范进中举,冲击的何止是范进一个人!细心的我们会发现中举后,范进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所有的对比中,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生答胡屠户)。好,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封建市侩的嘴脸。

师:通过寻读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待同一个事物,人物前后的表现是多么的不同。下面我们就利用对联的形式让人物原形毕露。我先示例一下:上联是“盘缠不借骂一通”,下联是“喝酒壮胆治疯病”,横批是“贫欺富惧”。注意我们在拟写时可以从称呼、态度、礼品、相貌的评价、才学的评价、嫁女的解释等等角度去考虑。好,下面请小组合作拟写,视本组的能力而定,越多越好。

生1:我的上联是“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下联是“方面大耳相貌堂堂”。横批是“厚颜无耻”。

生2:我的上联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下联是“文曲星下凡做大官”,横批是“前倨后恭”。

生3:我的上联是“可怜女儿没福气”,下联是“嫁个老爷真幸运”,我的横批也是“前倨后恭”。

生4:我的上联是“一副大肠一瓶酒”,下联是“数斤猪肉数斗钱”,横批是“有利可图”。

生5:我的上联是“遇见蛤蟆今生真倒霉”,下联是“有了贤婿后世有靠头”,横批是“趋炎附势”。

生6:我的上联是“边啐边骂腆肚去”,下联是“又奉又扯低头来”,横批是“媚态十足”。

师:看来,大家集体的智慧就是大,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横批概括得也是极为一针见血。

师:在夸张、对比中,我们体会了讽刺的魅力,那么结合本节课的分析,你们是否有深入的发现!请以“通过____________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社会”的句式来写出自己对文章独到的感悟。

生1:通过范进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一旦中举,便会飞黄腾达的社会。

生2:通过范进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社会。

生3:通过张乡绅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官官相护、拉帮结派的社会。

生4:通过胡屠户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社会。

生5:通过乡邻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世态炎凉的社会。

生6:通过胡屠户的变化,我发现这是一个对不幸者冷酷,对权势者敬畏的社会。

师:是的,通过范进中举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不仅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无情批判,而且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认清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我们才能感受到今天新社会的生活的美好,更加明智地建设我们的新生活!

上一篇:公司企业乔迁之喜贺词下一篇:营销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