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的基础积累与运用练习题(精选11篇)
(1)拈轻怕重() (2)举一反三( )
(3)犹豫不决() (4)囫囵吞枣( )
10、写出有关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各两个(4分)
寓 言(1)(2)
历史故事(1)(2)
11、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在数学考试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大家坐立不安,非常着急。
改成比喻句:
(2)李宁严肃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
改成转述句:
(3)仿写:大自然像一本书,藏着丰富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掘。
大自然像 ,等着
12、根据人物、情节写书名。(4分)
(1)过五关斩六将( ) (2)黛玉葬花( )
(3)卖火柴的小女孩() (4)智多星吴用( )
13、把下列谚语、俗语补充完整(2分)
(1)千里之行, 。
(2)书山有路勤为径,。
14、古诗文默写(6分)
(1)待到山花烂漫时,。
(2)子曰:“ ,可以为师矣"
(3),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
(5)九州生气恃风雷, 。
(6)不要人夸颜色好, 。
★ 语文小升初拼音知识点
★ 小升初语文试卷:课外复习
★ 语文拼音相关知识
★ 小升初语文教学计划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汇总
关键词:小升初语文,衔接问题,应对措施
丝黛拉·沃斯尼亚杜 (希腊) 在《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因此, 能否培养学生具备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 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以下将对目前存在的教学脱节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小升初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分析
1. 脱节现象一:教材内容由单一化→复杂化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而且知识点相对也比较少, 教师一般情况下, 只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 例如概括课文各自然段的内容、总结课文中心思想等问题, 思维难度并不大, 到初中语文的学习, 就阅读内容来说, 大致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块, 课内阅读大体可分为教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就更多了, 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阅读的范围与内容大大增多, 同时, 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也在增多 (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叉各有难点和重点) , 这些知识点除要求大量记忆外, 更侧重学生对其的分析与理解, 思维难度增大。此外, 由于课时紧, 初中教师上课速度较快, 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大相庭径, 所以初一学生在面临如此突如其来的复杂内容时, 往往束手无策, 无力应对。
2. 脱节现象二:学习模式由依赖型→自主学习型
小学语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带着学生“走”, 领着学生去学习, 因此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而且课堂上教师对要掌握的知识会反复讲、反复练, 对作业精批细改, 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把握都很到位, 但是到了初中的学习, 则截然不同, 初中的学习模式开始倾向于自主学习, 课文的预习与复习都要靠自己自觉完成, 教师上课只对课文重点与难点进行细致的分析, 另外由于班级同学人数多, 老师不可能像小学一样作细致的辅导, 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 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因此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 很多学生对学习有有所懈怠。
二、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应对措施
1. 转变学生学习心态
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的过程中, 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与认识:
(1)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 积累是最重要的, 量的积累终能导致质的飞跃, 但积累的过程毕竟是长期的、艰辛的, 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恒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教会学生做知识的积累, 例如通过笔记将本单元的多音字进行归纳, 对要背诵的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长期的积累与练习, 才能获得质的提升。
(2) 转变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掌握母语, 而忽视了接收和吸取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不到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例如教学《社戏》一文时, 就是要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 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并且引导学生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中,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2. 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学中,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教授学习的方法, 因此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 然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渔”。例如教学生如何进行预习文章:①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 在课文中标注拼音, 并将自己不明白意思的词语抄写出来, 翻阅字典进行自主学习;②快速浏览课文, 简单的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 或者在每一个自然段后面写出段落大意;③试做课后相对应的练习, 初步了解课文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有哪些。例如学习记叙文, 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的《社戏》, 让学生明确阅读分析记叙文可从四方面入手:①记叙的六要素:②重点记叙的内容及文章中心;③赏析重点词句;④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体会作者的感情。有了这把钥匙, 学生再分析《端午日》、《十五夜望月》、《春》、《济南的冬天》等记叙文, 就能举一反三, 寻找正确的途径。
3. 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爱动、爱说、爱表现的个性, 在初一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顺势而教, 利用其特性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样不仅能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才能, 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满足, 例如在学习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讽刺童话《皇帝的新装》时, 首先跟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方式“爱——织——看——穿——揭———, ”然后,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编话剧、演话剧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扮演故事里面的人物, 在课堂最后,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课后让我们来个添枝加叶比赛,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想游行结束后, 皇帝回到皇宫会怎么办?并将你们的丰富想象写成300字的小短文。这样的课堂不仅生机勃勃, 而且发人深省, 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悟到语文的趣味性与丰富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阅读教学方面, 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 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学生的抵触心理会比较严重。而换一种思路, 初中语文教师尽量营造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好读的环境和气氛, 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读书, 并发自内心的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从而愿意读书, 愿意靠近语文。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 或可开设阅读课指定时间阅读, 也可自己给学生开列阅读书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 就要从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方法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其转变, 改变学生小学阶段依赖性的学习模式, 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激励其进行自主自觉的学习,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的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潘庆玉, 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
1、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小伙子,当然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尤其是侦探小说。
2、今天早上,银行(háng)发行(xíng)钞票,报纸刊登出了最新的行(háng)情介绍,提供给大家参考。
3、由于一次意外,他得了艾(ài)滋病,从此,他整天自怨自艾(yì),提不起精神。
4、“《鸿门宴》是传(zhuàn)记而不是传(chuán)奇。”听了老师的话,小明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5、那个叫荷(hé)花的姑娘,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这场面很像是在演电影。
6、我兴奋地对她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可她却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作家作者: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核心思想是“仁义”,强调“民贵君轻”,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2)、文学作品: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徽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三军可夺帅也,皮肤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学而不思则妄,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0、与朋友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
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
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
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
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
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
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修改病句练习及答案
修改病句一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2.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5.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6.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7.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8.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9.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
10.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11.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12.我昨天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
13.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14.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15.小学生从小就要爱读书的习惯。
16.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17.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18.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19.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20.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21.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22.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23.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24.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25.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26.《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27.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28.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29.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30.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31.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32.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33.《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34.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35.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36.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37.稻子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38.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39.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上锻炼。
40.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修改病句二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2.我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3.经过教育,让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9.经过努力,小东做题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10.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11.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1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14.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15.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16.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17.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18.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19.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2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22.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23.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7.王平和李华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28.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30.展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就有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和妇女等许多人来参加。
31.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生活在海里的食肉动物。
32.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33.他们参观了机械厂和儿童玩具厂后,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厂设备真先进。”
34.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35.这几段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谦逊、朴实的形象。
3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37.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38.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39.今天是我的小表弟五岁诞辰。
40.兰兰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答案
修改病句一
1.去掉“、愉快、欢乐”
2.去掉“忽然”或“渐渐”
3.去掉“经过”
4.去掉“避免”或“不再”
5.“亲切的话语”后加“响在我的耳边”“ 、”改为“,”去掉“ ,”
6.“增加”改为“提高”
7.“而是”改为“而且”
8.去掉“看了”
9.“就”改为“才”
10.“这个问题”改为“同学们”
11.“小兴安岭的夏天”改为“夏天的小兴安岭”
12.“”改为
13.去掉“能否”
14.“提高”改为“加强”
15.“就要”后加“养成”
16.去掉“和三艘军舰”
17.去掉“上”
18.去掉“出土”
19.“猛烈”改为“激烈”
20.“两个英国援建的”改为“英国援建的两个”
21.去掉“一定”
22.去掉“兴冲冲地”
23.去掉“使”
24.去掉“呼啸着”
25.“却”改为“也”
26.去掉“的作者”或者“写的”
27.去掉“和扩大”
28.“浪费”后加“的行为”
29. 去掉“和方法”
30.“报晓的公鸡”改为“公鸡报晓”
31.“纠正”改为“改正”
32.去掉“和提高”
33.去掉“《小学生语文学习》”
34.“和”后加“爱护”
35.去掉“一切”
36.“,”后加“我”
37.“绿色”改为“金黄色”
38.去掉“不禁”
39.去掉“有时”
40.“而且”改为“所以”
修改病句二
1.“不管”改为“尽管”
2.“实行”改为“完成”
3.去掉“让”
4.去掉“不要”
5.去掉“不转眼地”
6.“和”改为“等”
7.“虽然”改为“即使” “但是”改为“也”
8.“和”后加“戴着”
9.“进步”改为“减少”
10.去掉“许许多多”或“数不清”
11.去掉“的病”
12.去掉“在”
13.“,”后加“我”
14.去掉“大部分”
15.去掉“稀稀疏疏”或“星星点点”
16.去掉“聚精会神地”或“专心地”
17.去掉“不正确的”
18.“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改为“泥土弄脏了我们的双手”
19.“我”改为“我们”
20.去掉“左右”
21.去掉“几乎”
22.“树木”改为“植物”
23.去掉“、足球”
24.去掉“和食品”
25.“和”后加“穿着”
26.去掉“上午”
27.“深刻”改为“深厚”
28.“数量”改为“质量”
29.去掉“的活动”
30.去掉“和妇女”
31.“才被人发现珊瑚”改为“珊瑚才被人发现”
32.“八国”改为“英法”
33.“这”后加“两”
34.去掉“的石油输出量”
35.“形象”改为“性格”
36.“和 ”改为“,改进了学习”
37.“炯炯有神”改为“聚精会神”
38.去掉“和青蛙”
39.“诞辰”改为“生日”
1、表示“做事犹豫”的四字词:犹豫不决、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狐疑不决
2、形容“气势雄伟”的四字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气势恢弘、气势非凡
3、描写课堂上“讨论场面”的四字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4、表示“声音极响”的词语:震耳欲聋、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5、表示“团结一致”的四字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文学常识部分: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2、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7、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8、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一、积累与应用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dǎo m?i ch?ng fá kuí wú wū rǔ ( ) ( ) ( ) ( ) fēn xī shōu liǎn kǒng bù wēi yí ( ) ( ) ( ) ( )
2、用“ ”画出正确的读音(6分)
立即(jì jí ) 惬意(xiá qia ) 趁机(chan chang ) ...
卓越(zhuó zhuō ) 阻挠(náo ráo) 松散(sǎn sàn) ...
3、补充句子(10分)
①今日长缨在手, 。出自 ②但愿人长久, 。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 __。
④洛阳亲友如相问, ,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
⑥好书不厌百回读, ,这句话是 说的。
4、在下面横线下填入读“man”的汉字。(3分) _ __不经心 ___条斯理 ___山遍野
轻歌___舞 天真浪___ 临窗布___
5、改写句子:(10分)
①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的声音真大。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年六月一日,弟弟参加了少先队员。(用修改符号修改)
6、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①周总理( )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 )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②(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7、小明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就不爱学习了,请你用一句名言、警句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小学阶段我们读了许多中外名著的精彩片段,在这么多的名著中,我最喜欢_____的______因为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查字典,按要求填空。(7分)
1.用音序查字法,“歼”应先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耀”应查部首( ),再查( )画。
2.“素”在字典里有6种解释:①本色、白色;②颜色单纯,不艳丽;③蔬菜、瓜果等食物;④本来的、原有的;⑤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⑥素来、向来。下面句子中的“素”字应选哪种解释?
(1)我素不知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 )
(2)这块布很素净。( )
(3)王爷爷喜欢吃素面。( )
(4)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
二、阅读课外语段,按要求答题。(17分)
听雨
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听春雨的_________,听夏雨的_______,听秋雨的_______,听冬雨的___________,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呤唱,听雨的呐喊,听
雨的怒吼。
“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1)春雨是柔情,夏雨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2)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3)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4)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愁、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5)“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6)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份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7)“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而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起来。
(8)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9)听雨,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然与我!
①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写夏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秋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冬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2分) 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填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②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还可以听雨的什么?请你展开联想或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4分)
③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写雨,先后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请你将所引用的诗句摘抄下来,并选择一句,写写它的意思。(5分)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______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④文章前后都说“听雨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中有多处描写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和听雨的不同感受的语句,请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 并说说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生活像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又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后瞬令我们回味、深思,请以《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为题,进行描绘,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400字以上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 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意味着父母对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的帮助和依托,可以引导她成长,帮助她客服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困难,是子女最大的依靠。
2. 小时候,对未知世界的新鲜,妈妈的手可以带领她慢慢走向这个世界。
长大后表示的是对父母的依赖。
3.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永远是最伟大最博爱,不求任何回报无私的,所以是天经地义的。
而女儿牵妈妈的手表示子女对父母伟大的爱的回报。
4. 母亲希望女人能独立面对世界,但是心里却渴望她还是能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自己身旁,希望她能长大,但是心里有舍不得的一种复杂的情感。
5.表达了作者无奈的感情。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起因可能是“偷懒”,但后来不知不觉地养成对数学的爱好,上一年级,我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加高涨了,由于数学题目做得又快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每天不仅主动预习课本,而且还自觉地看同步辅导书。
二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奥数,上西城区的奥数班啊,等等。
三年级没被两城奥数刷下来,我感到很万幸。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写下六年级学习数学的“十八字方针”:靠自己,请家教,抓基础,讲方法,多练习,病况总结。
首先,必须真正弄懂华校课本上概念、公式的深刻含义。概念、公式都是最根本的知识,如果连最根本的都不很清楚,记不熟,那么解题时就不能灵活运用,深入学习时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拦路虎”,头脑也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最终成为一团糨糊。我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曾经有一堂课没认真听,回家后也没好好消化,遇到相关题目了,就似懂非懂,感到难点特别多。
其次,要善于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灵活、敏捷的解题思路。奥数的很多题目不是照套课本上的例题就能解答得了的,需要认真审题、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巧妙途径。如果“死”算的话,一道简单的题可能要花一个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做完。但“巧”算的话,没准五分钟就做完了呢!
第三,多做一些难题练习非常重要。五,六年级奥数入学成绩大滑坡,主要是我以往做题不多造成的,没有一定的“量”,必须没有一定的“质”,我还相信妈妈“念叨”过的话,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与完成的,多做一些难题练习,可以磨练意志,培养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和认真钻研、刻苦学习的精神,第四,关于总结归纳是获得学习的“真经”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各种各样的奥数题,拓展了少年数学爱好者的思路,培养和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但如果一味地浸泡在茫茫题海里,我们将失去少年獐的游戏时间,推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必将失衡发展,得不偿失。书上说,事物都有它自身固有的内在规律,我想,数学也有它的规律性,难就难在学习的人会不会、能不能关于总结、归纳,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现在,我每天晚上都抽出时间学习数学,每星期请家教老师“点拨”两个小时,实践“十八字方针”两个月以来,我对数学越来越疾迷了,学起来经常“刹不住车”,总要妈妈叫“停”。最近几次上家教课,我不再是单纯的“听众”了,已经能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并和老师一起探讨、总结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了,老师夸我“数学的感觉特别好”,“很有潜力”,“提高很快”。
? 1.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c)不改变句子原意。
? 3.练习: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6.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7.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8.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9.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0.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1.我班李明同学认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12.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13.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14.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15.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16.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17.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18.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9.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20.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弄清楚错别字出现的情况,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对症下药” 。
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需要先诊断出病因,再对症下药,只要方法得当,做起来就会轻而易举。在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
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
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
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
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5)指代不明:
在句子中同时出现了几个称呼,在说明的时候分不清哪个是哪个,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如: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这句话中的“她”到底是谁表达上就不明了。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
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句子练习:
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陈述句改反问句练习
?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1.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2.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3.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1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1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17.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18.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19.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20.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能参加祖国建设。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6.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0.你怎么能这样做?
11.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12.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13.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14.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6.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7.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18.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19.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0.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常见修辞手法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
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
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
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
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
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
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
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
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yǎn rán hān chàng n zhù biàn zhōu lín láng
( ) ( ) ( ) ( ) ( )
bá sh xuān tng kē shuì dào niàn líng lng
( ) ( ) ( ) ( ) ( )
luán shēng tián lu zhēng zhù tuì shǎi zhēn jiǔ
( ) ( ) ( ) ( ) ( )
ái zhng mǐn mi chn diàn mng dng chá sì
( ) ( ) ( ) ( ) ( )
tuǒ ti dǎn qi nì fán qi yì qiú zhī
( ) ( ) ( ) ( ) ( )
二、汉子真奇妙,一字多音少不了。(把不正确的读音划去)(11分)
1、小猫已经学会淘气,耍个没完没了(le liǎo),但是跌倒了(le liǎo)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2、这数(shǔ shù)不清的条石,就靠着无数(shǔ shù)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去。
3、那“鸟的(de dí dì)天堂”的(de dí dì)确是鸟的天堂啊!
4、内蒙(mēnɡ mnɡ měnɡ)古天高云淡,见不到蒙(mēnɡ mnɡ měnɡ)蒙的薄(bo b)雾。
5、红军战士穿着单薄( báo bó ) 的`衣服,在不是很薄( báo bó )的赤水河上急行军。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顶:① 最高最上的部分 ② 用头承载 ③ 抵住 ④代替 ⑤相当;等于⑥ 担当;支持 ⑦ 最 ⑧ 量词
(1)别担心,他一个人顶得住。 ( )
(2)男孩用杠子把门顶上,放心地睡觉了。 ( )
(3)她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 ( )
(4)那堆煤顶多有一千斤。 ( )
(5)爷爷头上戴着一顶新毡帽。 ( )
(6)你们几个都有谁坚持到了山顶.? ( )
(7)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 )
(8)我说怎么有点不对劲儿,原来他是冒名顶替的。 ( )
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点的词语。(9分)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宾主坐定,鲁智深便与老人寒暄了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国的将士们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心里有底了,不再惊慌失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鲁斯坎贝尔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 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头上有敌人的堡垒。我们攻克了科学的堡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你是小马虎吗?按要求做一做。 (14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褪色( ) 干涸( ) 怔住( ) 单薄( )
摇曳( ) 玷污( ) 破绽( ) 磬石( )
2、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默默无蚊( ) 按步就班( ) 穿流不息( )
淋漓尽致( ) 再接再励( ) 换然一新( )
六、成语比武台,智慧大比拼。(15分)
1、历史人物对号入座。 舌战群儒 蔺相如 指鹿为马 祖逖 负荆请罪 勾践 画饼充饥 袁聿 完璧归赵 诸葛亮 闻鸡起舞 曹睿 卧薪尝胆 廉颇 瓜田李下 赵高
中国人讲究辈分,所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对父母、师长不但要有尊敬之心,在语言上也要表现出恭敬之意,绝不可以尊卑不分。
《红楼梦》是清代的文学巨着,书中的用语往往能反映中国人对尊卑的.重视──同一个请茶的动作,因为人物身份有别,所使用的动词也有不同。招待贵妃、王爷等达官贵人喝茶是「献茶」,仆人侍候主人、晚辈服侍长辈则是「奉茶」、「端茶」,招待一般客人是「请茶」,平辈之间就是「让茶」或「递茶」。如果是主人请仆人喝茶,则是「赏茶」。
虽然这种强烈的阶级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已渐渐消失,但语言中仍旧有尊卑的分别,上级与下级、长辈和晚辈、同辈之间的用语往往有所不同。上级对下级的用语有时会带有命令性质,下级对上级则要表现出恭敬和尊重。例如,上司向下属「通报」或「传达」讯息,下属对上司则是「汇报」或「报告」。长幼之间的用语也有尊卑之分,例如子女照顾父母是「供养」、「赡养」,而父母照顾子女则是「抚养」、「养育」。
认识了语言的尊卑之分后,你能说出以下的词语有何分别吗?
1.接见/见面
2.告诉/禀告
3.请示/询问
答案:
1.上级对下级/平辈
2.平辈/晚辈对长辈
【小升初语文的基础积累与运用练习题】推荐阅读:
小升初语文常考名言名句练习题06-02
小升初语文的摸底试题07-16
小升初必须词语语文掌握的07-12
小升初语文复习大全07-02
东华小升初语文真题07-05
小升初精选语文试卷10-25
成都小升初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07-26
小学语文小升初冲刺题05-29
小升初语文作文欣赏资料06-14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09-11